CN102677729A - 施工机械 - Google Patents

施工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7729A
CN102677729A CN2012100661560A CN201210066156A CN102677729A CN 102677729 A CN102677729 A CN 102677729A CN 2012100661560 A CN2012100661560 A CN 2012100661560A CN 201210066156 A CN201210066156 A CN 201210066156A CN 102677729 A CN102677729 A CN 102677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driver
cabi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61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7729B (zh
Inventor
泉川岳哉
林田俊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s Kogyo Co Ltd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s Kogyo Co Ltd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s Kogyo Co Ltd,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ess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7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7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7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机械的设计性、驾驶室的强度及居住性优异的施工机械。本发明的施工机械(1)具有设置于施工机械(1)的驾驶室(6)的后部的左右一对柱部件(14L、14R)及连结一对柱部件(14L、14R)的中央部彼此的梁部件(17),其特征在于,一对柱部件(14L、14R)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且与梁部件(17)的左右两端部(18b、18c)连结,梁部件(17)的左右中央部(18a)的前端(18af)比左右两端部(18b、18c)的前端(18bf、18cf)更向后方偏移。

Description

施工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机械。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3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57057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液压挖土机等施工机械具有作为驾驶室的轮廓的框架和安装于框架且划分驾驶室与外部的面板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框架由水平配置的底座、立设于底座后部的上面的左右一对柱部件及连结该一对柱部件的中央部彼此的梁部件等构成。梁部件在施工机械倾倒时等为了维持一对柱部件的间隔而配置于一对柱部件之间。
面板组由侧面面板及背面面板等构成。侧面面板安装于框架的的侧面并成为驾驶室的侧壁。当从施工机械的侧面观察时,侧面面板的外形设计成侧面面板从外部遮盖一对柱部件。背面面板设置于柱部件、梁部件的后方并成为驾驶室的后壁。背面面板形成为沿侧面面板的后端边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6286号公报
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柱部件在中途弯曲,因此若在施工机械倾倒时等对柱部件施加负载,则应力集中在柱部件的弯曲部,弯曲部就会折弯,因此有驾驶室的强度较低之类的问题。
若为了提高驾驶室的强度而相对于底座垂直且笔直地延伸柱部件,则侧面面板的后端边配合柱部件的形状从柱部件的下端至上端会形成为直线状。因此,侧面面板的外形的自由度较低且损坏侧面面板的设计性。并且,由于背面面板形成为沿侧面面板的后端边的形状,因此也会损坏背面面板的设计性。
为了兼顾驾驶室的强度及侧面面板等的设计性,若使直线状的柱部件前倾,则设置于柱部件的中央部彼此之间的梁部件使驾驶室变窄,因此驾驶室的居住性就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机械的设计性、驾驶室的强度及居住性优异的施工机械。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施工机械,其具有设置于施工机械的驾驶室的后部的左右一对柱部件和连结所述一对柱部件的中央部彼此的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柱部件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且与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两端连结,
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中央部的前端比左右两端部的前端更向后方偏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施工机械的设计性、驾驶室的强度及居住性优异的施工机械。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外观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框架的左侧视图。
图5是在框架上安装面板组时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6是框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A线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6的B-B线的截面图。
图9是后中横梁的立体图。
图10是安装部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中:1-施工机械,6-驾驶室,14L-左后支柱(柱部件),14La-右侧面(内侧面),14R-右后支柱(柱部件),14Ra-左侧面(内侧面),18-后中横梁(梁部件),18a-后中横梁的左右中央部,18af-前端,18ab-后端,18b-后中横梁的左端部,18bf-前端,18c-后中横梁的右端部,18cf-前端,18d-后中横梁的上面,19-角撑板部件,23-背面面板,31-背面部件,32-上面部件,33-下面部件,50-安装部,51-螺栓孔,60-电气安装件,6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加相同或对应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外观图。在各附图中,箭头X1方向表示前方向,箭头X2方向表示后方向,箭头Y1方向表示左方向,箭头Y2方向表示右方向,箭头Z1方向表示上方向,箭头Z2方向表示下方向。各方向为从就坐于驾驶室的驾驶席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
施工机械1为例如液压挖土机,且具备具有履带2的下部行走体3、可回转地支承于下部行走体3的上部回转体4、搭载于上部回转体4的工作机械5及驾驶室6。
工作机械5由可摆动地安装于上部回转体4的动臂7、可摆动地安装于动臂7的前端的斗杆8及可摆动地安装于斗杆8的前端的铲斗9等构成。也可安装液压破碎机或液压切刀等其他附件代替铲斗9。
驾驶室6为驾驶员用于进行运行操作的房间。驾驶室6中设置有用于进行下部行走体3的行走、上部回转体4的回转及工作机械5的动作的操作操纵杆、操作踏板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1虽作为液压挖土机,但也可作为推土机,施工机械1的机种并没有特别限定。
图2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组装立体图。
施工机械1具有作为驾驶室6的轮廓的框架10及安装于框架10且划分驾驶室6和外部的面板组20。
框架10具有底座11、左右一对前支柱12L、12R、左右一对上支柱13L、13R及左右一对后支柱(相当于专利请求范围的“柱部件”)14L、14R。构成框架10的部件彼此通过焊接等接合。
底座11形成为框状且水平配置。底座11的上面立设有前支柱12L、12R及后支柱14L、14R。
前支柱12L、12R由空心的方钢管等构成,从底座11的前部向上方延伸。对应的上支柱13L、13R分别从前支柱12L、12R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
上支柱13L、13R分别与对应的前支柱12L、12R一体地成型。具体而言,左前支柱12L与左上支柱13L一体地成型,右前支柱12R与右上支柱13R一体地成型。另外,上支柱13L、13R也可分别与对应的前支柱12L、12R分开成型、接合。
上支柱13L、13R后端部通过焊接等分别与对应的后支柱14L、14R的上端部连结。具体而言,左上支柱13L的后端部与左后支柱14L的上端部连结,右上支柱13R的后端部与右后支柱14R的上端部连结。
上支柱13L、13R的后端面分别抵接并固定于对应的后支柱14L、14R的上端部的前面。施工机械1前倒时,后支柱14L、14R支承上支柱13L、13R来抑制前支柱12L、12R的后倒。
后支柱14L、14R由空心的方钢管等构成。后支柱14L、14R从底座11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另外,关于后支柱14L、14R的详细的结构将后述。
框架10为了加强前支柱12L、12R、上支柱13L、13R、后支柱14L、14R而具有前上横梁15、顶棚横梁16、后上横梁17、后中横梁(相当于专利请求范围的“梁部件”)18及角撑板部件19。
前上横梁15连结前支柱12L、12R的上端部彼此。在施工机械1横倒时,为了限制前支柱12L、12R彼此的间隔变窄,前上横梁15设置于前支柱12L、12R彼此之间。前上横梁15由钢板等构成。
顶棚横梁16连结上支柱13L、13R的中央部彼此。在施工机械1横倒时,为了限制上支柱13L、13R彼此的间隔变窄,顶棚横梁16设置于上支柱13L、13R彼此之间。顶棚横梁16由钢板等构成。
后上横梁17连结后支柱14L、14R的上端部彼此。在施工机械1横倒时,为了限制后支柱14L、14R之间的间隔变窄,后上横梁17设置于后支柱14L、14R彼此之间。后上横梁17由空心的方钢管等构成。
后中横梁18连结后支柱14L、14R的中央部彼此,后支柱14L、14R连结于后中横梁18的端部。具体而言,左后支柱14L连结于后中横梁18的左端部18b(参考图2及图6),右后支柱14R连结于后中横梁18的右端部18c(参考图2及图6)。
在施工机械1横倒时,为了限制后支柱14L、14R的间隔变窄,后中横梁18设置于后支柱14L、14R之间。后中横梁18是对钢板进行加工而形成的。另外,对后中横梁18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角撑板部件19(参考图2及图8)接合后中横梁18的上面18d和后支柱14L、14R的内侧面(具体而言为后支柱14L的右侧面14La、左后支柱14L的右侧面14La)。从而,施工机械1横倒时,在后中横梁18的上方能够抑制后支柱14L、14R的间隔变窄。
面板组20具有侧面面板21、上面面板22及背面面板23。面板组20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框架10。
侧面面板21安装于框架10的侧面(例如左侧面),成为驾驶室6的侧壁。侧面面板21的外形设计为,从施工机械1的侧面观察时侧面面板21从外部遮盖后支柱14L、14R。为了驾驶员确认侧方而在侧面面板21上安装有透明的窗部24。
上面面板22安装于框架10的上面,成为覆盖驾驶室6的上方的顶棚。上面面板22上设置有开口部25。在开口部25安装窗户(未图示)。
背面面板23设置于框架10(详细而言为后支柱14L、14R及后中横梁18)的后方,成为覆盖驾驶室6的后方的后壁。背面面板23形成为沿侧面面板21的后端边的形状。为了使驾驶员确认后方而在背面面板23上安装有透明的窗部26。
接着,根据图4~图5,对后支柱14L、14R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后支柱14L、14R从底座11的上面以直线状延伸,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另外,如图5所示,侧面观察时,后支柱14L、14R被侧面面板21遮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支柱14L、14R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因此与未向前方倾斜的情况相比,遮盖后支柱14L、14R的侧面面板21的外形自由度较高。从而,侧面面板21的设计性提高,背面面板23的设计性也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后支柱14L、14R上没有弯曲部,所以与有弯曲部的情况相比,施工机械1倾倒时,能够防止施加于后支柱14L、14R的外力集中在弯曲部,并提高驾驶室6的强度。另外,由于没有弯曲部,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根据图6~图7,对后中横梁18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后中横梁18的左右中央部18a的前端18af比左右两端部18b、18c的前端18bf、18cf更向后方偏移。从而,驾驶室6扩大,驾驶室6的居住性提高。
如图6所示,后中横梁18在左右中央部18a与左右两端部18b、18c之间具有弯曲部。另外,后中横梁18的形状不限于图6所示的形状,也可以为例如朝向后方成为凸的弯曲形状。
接着,根据图9~图11,对后中横梁18的截面形状等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为了提高弯曲强度,后中横梁18具有背面部件31、从背面部件31的上面向前方突出的上面部件32、从背面部件31的下面向前方突出的下面部件33,并形成为截面“コ”字状。背面部件31为铅垂的板部件,上面部件32及下面部件33为水平的板部件。背面部件31、上面部件32及下面部件33一体地形成。
由于后中横梁18向前方开放,因此能够将后中横梁18的内部空间作为电气安装件等的设置空间来有效利用。电气安装件通过背面部件31从后方保护。
另外,后中横梁18也可以不具有下面部件33,而形成为截面到L字状。此时,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背面部件31的前面31a设置有安装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电气安装件的安装部50。安装部50也可设置于背面部件31的左右中央部前面。此处,也可以代替电气安装件(或在此基础上),在安装部50安装工具箱、附件箱、杯架等。
图10所示的安装部50由螺栓孔51等构成。在螺栓孔51中插入将电气安装件60紧固在后中横梁18上的螺栓61。螺栓61可螺合于螺栓孔51,也可插通于螺栓孔51且螺合于固定在螺栓孔51的出口边的螺母52。
图11所示的安装部50A由固定于背面部件31的前面的座部53等构成。座部53具有从背面部件31的前面隔开的隔开部54。在隔开部54上设置有螺栓孔55。在螺栓孔55中插入将电气安装件60紧固在隔开部54的螺栓61。螺栓61可螺合于螺栓孔55,也可插通于螺栓孔55且螺合于固定在螺栓孔55的出口边的螺母56。
接着,再次参考图4及图5,对后中横梁18与背面面板23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后中横梁18的左右中央部18a的后端18ab靠近背面面板23,并处于从背面面板23距离10mm以内的位置。这是为了尽量扩大驾驶室6。
如图4所示,后中横梁18的左右中央部18a的后端18ab从侧方观察时,可以与后支柱14L、14R的后下端处于同一铅垂线上。背面面板23的下部铅垂配置的情况较多,该情况是为了最大限度扩大驾驶室6。
如图5所示,可在后中横梁18的左右中央部18a安装背面面板23。由于无需使背面面板23的形状与后支柱14L、14R的形状相配合,因此可提高背面面板23的生产性、设计性。背面面板23从后支柱14L、14R的上端延伸至下端。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形、置换。

Claims (7)

1.一种施工机械,其具有设置于施工机械的驾驶室的后部的左右一对柱部件及连结所述一对柱部件的中央部彼此的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柱部件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且与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两端部连结,
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中央部的前端比左右两端部的前端更向后方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梁部件具有背面部件及从该背面部件的上面向前方突出的上面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进一步具有配置于所述一对柱部件及所述梁部件的后方的背面面板,
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中央部的后端靠近所述背面面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进一步具有接合所述梁部件的上面与所述柱部件的内侧面的角撑板部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背面部件的前面设置有安装电气安装件等的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梁部件的左右中央部安装有所述背面面板。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背面面板从所述柱部件的上端延伸至下端。
CN201210066156.0A 2011-03-15 2012-03-14 施工机械 Active CN102677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7057/2011 2011-03-15
JP2011057057A JP5567516B2 (ja) 2011-03-15 2011-03-15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7729A true CN102677729A (zh) 2012-09-19
CN102677729B CN102677729B (zh) 2016-02-24

Family

ID=4681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6156.0A Active CN102677729B (zh) 2011-03-15 2012-03-14 施工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7516B2 (zh)
CN (1) CN102677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2776B2 (ja) * 2014-05-16 2017-08-2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
JP6098585B2 (ja) * 2014-08-01 2017-03-22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電装品取付構造
JP6317002B1 (ja) * 2017-02-21 2018-04-25 株式会社日建 草刈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845A (zh) * 2000-09-18 2003-01-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用驾驶室
JP2005335474A (ja) * 2004-05-25 2005-12-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06321371A (ja) * 2005-05-19 2006-11-30 Komatsu Ltd 構造体および構造体の構成部材およ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912261A (zh) * 2005-08-12 2007-02-1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4334B2 (ja) * 2001-12-28 2008-02-06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04338686A (ja) * 2003-05-19 2004-12-0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845A (zh) * 2000-09-18 2003-01-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用驾驶室
JP2005335474A (ja) * 2004-05-25 2005-12-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06321371A (ja) * 2005-05-19 2006-11-30 Komatsu Ltd 構造体および構造体の構成部材およ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912261A (zh) * 2005-08-12 2007-02-1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67516B2 (ja) 2014-08-06
JP2012193519A (ja) 2012-10-11
CN102677729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109B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KR101837220B1 (ko) 건설 기계의 선회 프레임
CN102733436A (zh) 工程机械用舱室
CN102677729A (zh) 施工机械
KR101717059B1 (ko) 작업 차량의 캡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189011B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2008105669A (ja) 上部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JP2001173017A (ja) 建設機械
JP5670274B2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4327658B2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6867326B2 (ja) 建設機械
CN113728140A (zh) 作业车辆
JP2016151093A (ja) 建設機械
JP2001090119A (ja) 旋回作業機
JP5158013B2 (ja) 建設機械
JP4287804B2 (ja) 作業機械用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CN107386355B (zh) 工程机械
CN104088318B (zh) 一种箱型结构的步履式挖掘机回转平台
JP5468031B2 (ja) ハイポスト型揺動式フロント支持装置
JP4351841B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5112149B2 (ja) 柱支持構造および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24031361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4883725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
JP2001140283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02327462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