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6416A -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6416A
CN102676416A CN2011100560387A CN201110056038A CN102676416A CN 102676416 A CN102676416 A CN 102676416A CN 2011100560387 A CN2011100560387 A CN 2011100560387A CN 201110056038 A CN201110056038 A CN 201110056038A CN 102676416 A CN102676416 A CN 102676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blight
preparation
strain
rice sheath
fermented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60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6416B (zh
Inventor
谢甲涛
翟秋红
姜道宏
付艳苹
程家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560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6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6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6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6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64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的菌株RS-BC的分离鉴定,含有该生防菌株的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分离的菌株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RS-BC,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本发明还包括利用所述的生防菌株RS-BC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方法。

Description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的菌株RS-BC的分离鉴定,含有该生防菌株的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其种植面积达1.54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1%,稻米也是全球至少半数人口的基本食物。在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农作物,40%以上人口的主食是稻米,稻米消费量占全国粮食消费量的40%左右。但病虫害的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其中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水稻种植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Roy,1993)以及美国(Lee and Rush,1983)和非洲国家(Premalatha,1990)普遍发生。由于水稻种植密度大、生长周期短,氮肥施用量大(Groth and Lee,2002;Savary,1995)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小生态环境。此病在我国最早由魏景超于1934年报道,1975年被列为全国的防治对象,成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廖皓年等,1997)。目前发病面积以及危害损失居水稻病害首位。水稻纹枯病一般可使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给我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且为害逐年加重。
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无性阶段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分类上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Donk),属于担子菌亚门。根据菌丝融合现象立枯丝核菌分为14个融合群(Sneh et al.,1991),水稻纹枯病菌属于AG1-IA,它是一类重要的病原真菌,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侵染水稻、玉米、小麦等重要农作物以及几乎所有的蔬菜(George,1997)。此外,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纹枯病是世界性分布的病害。水稻纹枯病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以菌丝或菌核形态存在并作为侵染水稻的初侵染源,是一种较顽固的土壤习居菌,所产生的休眠体菌核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并且长期存活,在室温下保存11年仍然有12%的萌发率,而且菌核无休眠期和后熟期,当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萌发侵染致病,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均能萌发致病且形成新的菌核,另外菌核有多次萌发和地下侵染的能力(檀根甲等,2000),菌核的这些特性都为防治带来了非常复杂的问题。
目前应用化学杀菌剂仍然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其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使用广谱性的杀菌剂致使土壤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危害非靶标生物,并导致农药残留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推行绿色环保无公害作物种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措施防治纹枯病十分必要。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农业栽培措施防治纹枯病菌是替代化学农药的两种安全有效的途径(Jacobsen and Backman,1993)。传统的农业栽培措施防治纹枯病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为了追求水稻的高产,采用了高产、多蘖良种以及推广抛秧、高密度、施用高氮肥的栽培技术,为病原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致使农业栽培措施防治困难重重。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纹枯病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对纹枯病菌有寄生或拮抗作用的真菌(Jayaprakashvel et al.,2010)、细菌(Sevdalina et al.,2010)和放线菌(Wanet al.,2008),但不同的拮抗微生物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不同,针对不同的生产应用需求难免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筛选更多更有效生防菌尤为重要。
迄今为止未见有涉及本发明主题的相关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其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分离筛选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显著生物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RS-BC(细菌)。该菌株经过发酵后可产生具有强烈抑菌作用、有耐酸碱性、对温度不敏感等活性代谢产物,该活性代谢产物可用于制备广谱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制剂,可用于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尤其是制备成生防菌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以此采用生物防治策略防治纹枯病菌,可以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包含所述的生防菌株的微生物菌剂的开发。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制备所述生防菌微生物菌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上述菌株和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从田间水稻纹枯病病斑上产生的菌核表面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适用于水稻纹枯病防治的生防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菌株RS-BC,其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如图1所示,该菌株于2011年2月24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英文简称CCTCC)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
申请人利用发酵方法制备了一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防治作用的微生物菌剂,其步骤包括:
申请人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生防菌发酵液制剂制备: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的生防菌株RS-BC在PDA培养基上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接于含有2ml液体PDB培养基的试管中,于28℃,220rpm摇床上培养,至OD600值达到0.5-0.8,取上述菌液按体积比为1∶100的比例接种到新鲜PDB培养基上继续于28℃摇床上培养,振荡培养48h后用于制备菌剂,使菌液浓度为1010cfu/ml,该菌液称为生防菌RS-BC的发酵菌液A;
2)生防菌无菌发酵液制备:将步骤1)的生防菌菌液于4℃,10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于60℃处理20min或用孔径为0.22μm的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制得无菌发酵液B;
3)将步骤2)中离心获得的菌体沉淀,用无菌水洗涤3次后,再用与发酵液等体积的PDB培养基重新悬浮沉淀,形成菌体悬浮液C,该菌体悬浮液C浓度与菌液A相当,约为1010cuf/ml。
4)向所述发酵菌液A或无菌发酵液B或菌体悬浮液C,分别加入吐温-20,使发酵菌液A或无菌发酵液B或菌体悬浮液C中的吐温-20的终浓度至0.025%,即得到菌体浓度为1010cfu/ml的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RS-BC发酵菌液A;不含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RS-BC的发酵液B;菌体浓度为1010cfu/ml的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RS-BC的菌体悬浮液C;
其中:
步骤1)的PDA和PDB培养基以及步骤3)的PDB培养基的组分及配比如下: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补充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在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PDB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补充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在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申请人应用上述微生物菌剂对离体、盆栽和田间栽培条件下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见《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
附图说明
序列表SEQ ID NO:1是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RS-BC的16S rDNA基因序列。
图1.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菌菌株RS-BC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拮抗作用和对照。
图1A显示了RS-BC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拮抗作用;图1B是对照(未接种RS-BC菌株)。
图2.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菌菌株RS-BC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赤霉菌(Gibberella zeae)8种重要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图中A1-H1分别是菌株RS-BC对植物病原菌稻瘟病菌、链格孢菌、灰霉菌、炭疽病菌、棉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核盘菌、赤霉菌的拮抗作用;A2-H2为相应病原菌的对照。
图3.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菌菌株RS-BC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液B对纹枯病菌菌株WH-1生长的抑制作用(28℃,36h)。图中:A为清水对照;B为PDA中含有0.1%无菌发酵液B;C为PDA中含有1%无菌发酵液B;D为PDA中含有6%无菌发酵液B。
图4.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菌株RS-BC所产抗生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图中:图4A为在PDA上生长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顶端;图4B为在含有1%RS-B1菌株发酵液的PDA上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顶端;图4C为在含有50μg/ml井冈霉素的PDA上生长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丝顶端。
图5.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菌株RS-BC所产抗生物质对蛋白酶K敏感性测定。图中:图5A为纹枯病菌菌株WH-1在PDA上生长情况;图5B为纹枯病菌菌株WH-1在含有1%用蛋白酶K处理发酵液的PDA上生长情况;图5C为纹枯病菌菌株WH-1在含有1%发酵液的PDA上生长情况。
图6.是生防菌菌株RS-BC无菌发酵液B及菌体悬浮液C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试验防治效果。图中:图6A为清水对照;图6B为无菌发酵液B防治效果;图6C为菌体悬浮液C防治效果。
图7.是本发明分离筛选的生防细菌菌株RS-BC不同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活体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图中:图7A为无菌发酵菌液B防治效果;图7B为菌体菌体悬浮液C防治效果;图7C为清水对照;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1、菌株的分离地点及分离方法
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地区华中农业大学水稻试验田水稻茎秆上采集水稻纹枯菌菌核,将菌核在无菌水中浸泡1min,然后将水梯度稀释涂在PDA平板上,置于28℃培养。当单菌落长出后,挑取单菌落在PDA平板上进行划线培养,并观察单菌落形态。获得一株细菌菌株将其编号为RS-BC,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单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革兰氏染色结果分离的RS-BC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株。
2、菌株的16S rDNA鉴定
取上述菌株RS-BC单在菌落在PDB培养基中振荡培养24h(转速200rpm,28℃),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加入400μl裂解液(40mmol/LTris-HCl,1mmol/LEDTA,1%(w/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H7.8)混匀,置于37℃水浴1h。然后加入200μl5mol/L的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于1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等体积的苯酚/氯仿抽提1次,再用等体积的氯仿抽提1次。加两倍体积无水乙醇,-20℃沉淀过夜后,1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0%乙醇洗2次;室温干燥后,溶于50μlTE溶液中,溶解后,利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检测其浓度及质量。根据原核微生物16SrRNA通用引物16sRNAF(正向引物)5′-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3′和16sRNAR(反向引物)5′-ACG GTTACC TTG TTA CGA CTT-3′,以菌株RS-BC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50μl PCR反应体系:10×PCR缓冲液5μl,25mmol/L MgCl23μl,2.5mmol/L dNTP 2μl,10umol/L16sRNAF 2μl,10umol/L 16sRNAR 2μl,2μl模板DNA(100ng),2U Taq聚合酶(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32μl ddH2O混匀后,在PCR仪上进行扩增:95℃变性3min后,进入PCR循环,每个循环为94℃30s,54℃30s,72℃2min,共35个循环;然后72℃延伸10min。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PCR扩增结果,扩增片段大小为1.5kb。应用回收试剂盒将PCR产物回收并连接到pMD18-T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的序列见序列表SEQ ID NO:1。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http://blast.ncbi.nlm.nih.gov)中已知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序列登录号:AB568313)同源性达到99%,结合菌株单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等,将菌株RS-BC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
上述菌株RS-BC的16S rDNA序列见序列表SEQ ID NO:1所述。
专利程序的保藏:将已经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的菌株RS-BC于2011年2月24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英文简称CCTCC)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
实施例2:本发明分离的菌株RS-BC拮抗性分析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生防菌RS-BC对纹枯病菌菌株WH-1(Jiaotao Xie,Yanping Fu,Daohong Jiang,Guoqing Li,Junbin Huang,Bo Li,Tom Hsiang and Youliang Peng.Intergenictransfer ofribosomal genes between fungi.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08,8:87)的拮抗效果。用接种环蘸取供试菌株RS-BC菌液,然后在PDA平板中央轻轻划线,用无菌水替代菌株RS-BC菌液作对照,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置37℃培养箱恒温培养12h后,用打孔器在PDA上已活化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WH-1的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于菌株RS-BC的两侧(如图1所示),在37℃培养箱恒温培养,待对照两侧菌丝充分接触后,测量其抑菌带大小。结果表明菌株RS-BC对纹枯菌菌株WH-1的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平均宽度为3.9cm(如图1所示)。
实施例3:本发明分离的菌株RS-BC拮抗谱测定
本实施例的方法同实施例2,由图2可以得出,本发明的菌株RS-BC对稻瘟病菌、链格孢菌、灰霉菌等8种植物重要病原真菌均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其中对棉枯萎病菌抑菌带宽度最小,但仍可达2cm,对稻瘟病菌抑菌带宽度最大,为3.2cm,表明RS-BC菌株所产生的抗生物质抗菌谱广,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有广泛应用的潜能。
实施例4:本发明分离的菌株RS-BC拮抗机理的初步分析
在20ml 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μl 10mg/ml的井冈霉素(购自浙江省桐庐正中生化贸易有限公司,20%可溶性粉剂)和100μl的菌株RS-BC发酵液B,用打孔器(直径为5mm)打取纹枯病菌菌丝块接种于PDA平板中央,28℃培养箱培养,24h后挑取纹枯病菌丝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正常菌丝分支近直角,分支处稍有缢缩;而发酵液B和井冈霉素拮抗机理相似,经处理的WH-1菌株菌丝体顶端均过度分支,成鸟巢状。说明拮抗细菌对纹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菌丝扩展。
实施例5:本发明分离的菌株RS-BC拮抗物质理化特性分析
本实施例中无菌发酵液B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为PDA平板抑菌法,即将无菌发酵液B按不同浓度稀释加入到PDA培养基中,制备PDA平板,在该平板上接种纹枯菌菌株WH-1,作为处理组;不加无菌发酵液B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当对照组纹枯菌WH-1菌丝蔓延全皿时(48h),测量处理组纹枯病菌菌落直径,以抑菌率表示菌株RS-BC产生拮抗物质的活性。所有处理均设置三个重复。抑菌率计算公式如下: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
1.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液生物活性的影响
从试管中取500μl新鲜培养的菌液接种到50ml液体PDA培养基中于28℃摇床分别振荡培养12h、24h、36h、48h、60h、72h和84h后,不同处理的发酵液B按1%(V/V)加入PDA中,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当菌株RS-BC培养48h-72h,其发酵液中拮抗物质活性最强,抑菌率为91%以上。因此发酵产物拮抗活性的测定、生防测定等均用培养48h的菌液或发酵液进行。
表1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液中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2.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液B对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
将活化好的纹枯菌菌株WH-1分别接于含0.1%、0.2%、0.4%、0.6%、0.8%和1%(V/V)浓度的发酵液的PDA上培养,以不加发酵液的作为对照,分别测抑菌率。结果如表2及图3所示,随着发酵液浓度的不断升高,发酵液对纹枯菌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纹枯病菌在含有1%发酵液的PDA上被抑制效果可达95%以上;而当发酵液的浓度达到6%就可以在PDA上完全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
表2不同浓度发酵产物对纹枯病菌抑制效果
Figure BSA00000446875700062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3.不同温度对发酵液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无菌发酵液B分别经20℃、40℃、60℃、80℃、100℃或121℃(湿热高压灭菌锅)处理各20min后,将不同处理的发酵液B按1%(V/V)加入PDA中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发酵液经20℃、40℃和60℃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抑菌率可达97%以上;80℃和100℃处理后抑菌率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84%。表明活性成分热稳定性好。
表3不同温度对发酵液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446875700071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4.60℃处理不同时间对发酵液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无菌发酵液B经60℃水浴分别处理0h、2h、4h、6h、8h和10h后,将不同处理的无菌发酵液B按1%(V/V)加入PDA中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当发酵液处理0小时,即不进行水浴处理时,抑菌率最大可达98%。之后随着时间延长,抑菌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抑菌率仍可达90%,且处理6h、8h和10h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发酵液经60℃处理和用细菌过滤器处理无差异,同时也表明处理时间长短对发酵液影响不明显。
表4无菌发酵液B 60℃处理不同时间对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446875700072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5.不同的pH值环境对无菌发酵液B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无菌发酵液B,用NaOH和HCl分别调至pH为1、3、5、7、9或11,并4℃过夜处理,然后将各处理组的pH值调回中性后,将不同处理的发酵液B按1%(V/V)加入PDA中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拮抗成分生物活性不丧失,表明拮抗成分能耐受广泛的pH值环境。
表5酸碱环境对发酵液中拮抗物质活性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446875700081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6.发酵液对蛋白酶的稳定性的测定
将蛋白酶K(10mg的蛋白酶K加入到10ml的蛋白酶缓冲液中)加入到发酵液中,使其浓度为100μg/ml,37℃下过夜酶解后,将处理的发酵液B按1%(V/V)加入PDA中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图5所示,表明加蛋白酶K处理发酵液后,抑菌效果没有显著改变(抑菌率为95%左右),蛋白酶K不能使拮抗成分失活,表明活性成分抗蛋白酶K且活性成分非多肽。
实施例6:菌株RS-BC室内防治效果分析
1.叶片离体实验
剪取水稻(品种为9311)拔节期的叶片(长约7.5cm,宽约0.8cm),将叶片放入到铺有潮湿吸水纸的培养皿中,分别用含有0.025%吐温的无菌发酵液B、菌体悬浮液C中喷施叶片,待叶片湿润后(每个叶片约0.5ml喷施量),接种水稻纹枯菌菌株WH-1菌丝块,设3个重复。另设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36h后观察防治效果。结果如图6所示,经发酵液和菌体悬浮液处理的叶片上接种纹枯菌,病菌菌丝均不能生长,不能侵入水稻叶片;而3个重复的对照均发病,发病率100%。说明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B及菌体悬浮液C在叶片离体实验中均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2.盆栽实验
将水稻(品种9311)种子播种于塑料盆(40cm×30cm)中,待水稻生长到三叶期移栽。在水稻拔节期,在每棵水稻叶鞘处分别接种直径为5mm的水稻纹枯菌菌丝块,然后分别喷施RS-BC菌株的无菌发酵液B和菌体悬液C,设置4个重复。用塑料袋将水稻密封保湿,置于温室中培养。15天后观察盆栽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喷洒发酵液B和菌体悬浮液C的水稻植株均未发病,而对照中水稻茎及叶片上均可以形成症状典型的云雾状病斑。结果表明RS-BC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及菌体悬浮液在盆栽实验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7:菌株RS-BC大田防效试验
田间防效试验每个处理面积为120m2,共设置4个重复。在未来4天范围内无雨的条件,均匀喷施菌株RS-BC菌液A、无菌发酵液B或菌体悬浮液C,15ml/m2,喷施时可用清水稀释。对照药剂为清水、商购的井冈霉素和艾米乳油。其中井冈霉素(购自浙江省桐庐正中生化贸易有限公司,20%可溶性粉剂)在本实施例中的施用量为50g/亩,艾米(购自湖北省信风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0g/L乳油)施用量为30mL/亩。21天后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分析各个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实验地点为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姜桥村,水稻品种为金优38(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一个公开的推广的水稻品种,植物品种权号CNA20040058.4,授权日2007年),2009年9月7日喷施各个药剂,2009年9月29日调查各个处理的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
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为:
0级:叶片健康;1级:1%-25%叶片发病;2级:26%-50%叶片发病;3级:51%-75%叶片发病;4级:76%以上叶片黄化,溃烂
病情指数=∑(病级数×该级病株数)/(调查总数×最高病情指病级数)×100
防效(%)=100%×(无菌水处理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无菌水处理病情指数
在湖北省武穴市试验点田间防效如表6所示,喷施清水的处理小区水稻纹枯病平均病情指数为13.21,发酵菌液A、无菌发酵液B、菌体悬液C、井冈霉素以及艾米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51、5.81、5.46、1.76和3.43,防效分别为85.98%、59.83%、78.88%、90.24%以及77.74%。其中井冈霉素、发酵菌液A、菌体悬液C以及艾米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生防菌株RS-BC田间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与田间常用药剂井冈霉素及爱苗相当。
表6本发明的菌株RS-BC不同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治效果(湖北,武穴)
Figure BSA00000446875700091
注:不同字母表示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
参考文献
1、檀根甲,陈莉.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的研究.菌物系统,2000,19(1):142-145
2、廖皓年,肖陵生,王华生.水稻纹枯病发生历史及演变原因简析.广西植保,1997,3:35-38
3、Roy A k.Sheath Blight Disease of Rice in Indian.Phytopath.,1993,46:197-205
4、Lee F N and Rush M C.Rice sheath blight:Amajor rice disease.Plant Dis,1983,67:829-832
5、Premalatha D A.Sheath Blight Disease of Rice and Its Management.Associated Publishing Co.,New Delhi,1990,129
6、Savary S,Castilla N P,Elazegui F A,McLaren C G,Ynalvez M A and Teng P S.Direct andindirect effects of nitrogen supply and disease source structure on rice sheath blight spread.Phytopath.,1995,85:959-965
7、Groth D and Lee F.Rice diseases.Jn W.E.Smith and R.H.Dilday (ed.)Rice:Origin,history,technology,and production.John Wiley &Sons,Hoboken,NJ,2002,413-436
8、Sneh B,Burpee L and Ogoshi A:Identification of Rhizoctonia species.APS Press,St Paul,MN,USA 1991
9、George N A.Plant Pathology (Fourth Edition),390-397
10、Jacobsen B J and Backman P A.Biological and cultural plant disease controls:alternatives andsupplements to chemicals in IPM systems.Plant Dis.,1993,77:311-315
 11、Jayaprakashvel M,Selvakumar M,Srinivasan K,Ramesh S and Mathivanan N.Control ofsheath blight disease in rice by thermostabl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Trichothecium roseumMML003.Eur J Plant Pathol.,2010,126:229-239
12、Sevdalina T and Lubka K.Characteristic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soil.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26:1207-1216.
13、Wan M,Li G,Zhang J,Jiang D and Huang H.Effect of volatile substances of treptomycesplatensis F-1on control of plant fungal diseases Biological Control.2008,46(3):552-559.
Figure ISA00000446875900011
Figure ISA00000446875900021

Claims (5)

1.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防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株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RS-BC,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
2.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菌株的微生物菌剂。
3.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生防菌发酵液制剂制备: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049的生防菌株RS-BC在PDA培养基上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接于含有2ml液体PDB培养基的试管中,于28℃,220rpm摇床上培养,至OD600值达到0.5-0.8,取上述菌液按体积比为1∶100的比例接种到新鲜PDB培养基上继续于28℃摇床上培养,振荡培养48h后用于制备菌剂,使菌液浓度为1010cfu/ml;
2)生防菌无菌发酵液制备:将步骤1)的生防菌菌液于4℃,10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于60℃处理20min或用孔径为0.22μm的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制得无菌发酵液;
3)菌体悬浮液制剂制备:将步骤2)中离心获得的菌体沉淀,用与无菌发酵液等体积的PDB培养基重新悬浮沉淀,得到菌体悬浮液制剂;
其中:
步骤1)的PDA和PDB培养基以及步骤3)的PDB培养基的组分及配比如下: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补充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在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PDB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补充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在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菌株在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CN201110056038.7A 2011-03-09 2011-03-09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6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6038.7A CN102676416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6038.7A CN102676416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6416A true CN102676416A (zh) 2012-09-19
CN102676416B CN102676416B (zh) 2014-01-29

Family

ID=4680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60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6416B (zh) 2011-03-09 2011-03-09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6416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0542A (zh) * 2013-07-30 2014-01-29 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5018371A (zh) * 2015-06-11 2015-11-04 江西师范大学 一株东乡野生稻内生细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Fse32及其应用
CN107400682A (zh) * 2017-09-25 2017-11-2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7400681A (zh) * 2017-09-25 2017-11-2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控技术
CN107439599A (zh) * 2017-09-25 2017-12-0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
CN107624794A (zh) * 2017-09-25 2018-01-26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微生物防控技术
CN107624795A (zh) * 2017-09-25 2018-01-26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CN108004154A (zh) * 2017-12-06 2018-05-0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掷孢酵母菌17wy1、其微生物制剂及其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08251328A (zh) * 2017-12-16 2018-07-06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一种防治蔬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2210508A (zh) * 2020-08-24 2021-01-12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代谢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31430A (zh) * 2020-12-28 2021-05-25 镇江敖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丛毛单胞菌菌株、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18286A (ko) * 2000-09-01 2002-03-08 구본탁 파라티온 분해 미생물 버콜데리아 비에트나미엔시스
CN101555458A (zh) * 2009-03-12 2009-10-1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
CN101942402A (zh) * 2010-05-17 2011-01-1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防治多种真菌病害的细菌菌株nj118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18286A (ko) * 2000-09-01 2002-03-08 구본탁 파라티온 분해 미생물 버콜데리아 비에트나미엔시스
CN101555458A (zh) * 2009-03-12 2009-10-1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在防治杨树溃疡病中的应用
CN101942402A (zh) * 2010-05-17 2011-01-1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防治多种真菌病害的细菌菌株nj118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葛米红,等: "四株水稻内生细菌的防病促生效果初探", 《植物内生菌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pages 28 - 34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0542A (zh) * 2013-07-30 2014-01-29 西安西诺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5018371A (zh) * 2015-06-11 2015-11-04 江西师范大学 一株东乡野生稻内生细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Fse32及其应用
CN107400682A (zh) * 2017-09-25 2017-11-2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7400681A (zh) * 2017-09-25 2017-11-2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控技术
CN107439599A (zh) * 2017-09-25 2017-12-08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
CN107624794A (zh) * 2017-09-25 2018-01-26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微生物防控技术
CN107624795A (zh) * 2017-09-25 2018-01-26 安徽省中日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CN108004154A (zh) * 2017-12-06 2018-05-0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掷孢酵母菌17wy1、其微生物制剂及其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08004154B (zh) * 2017-12-06 2020-12-1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腥掷孢酵母菌17wy1、其微生物制剂及其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08251328A (zh) * 2017-12-16 2018-07-06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一种防治蔬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2210508A (zh) * 2020-08-24 2021-01-12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代谢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31430A (zh) * 2020-12-28 2021-05-25 镇江敖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丛毛单胞菌菌株、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6416B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6416B (zh) 一株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rs-bc及微生物菌剂与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65012B (zh)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11172084B (zh) 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441366B (zh)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bl-1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应用
CN103981126B (zh) 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18388A (zh) 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76894B (zh) 一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微生物菌剂
CN105543132A (zh)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yb-f7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CN105199996B (zh) 一种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32296B (zh) 一种钩状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154339B (zh) 一种绿色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238723B (zh) 一种防治作物黄萎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微生物菌剂
CN101942403B (zh) 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
CN108148785A (zh) 一株甘蔗内生伯克霍尔德氏菌cz08152及其应用
CN109169712B (zh) 一种复合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74527B (zh) 一种哈茨木霉Sch234菌株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02570B (zh) 一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j-1及其应用
CN113151001B (zh) 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
CN111363691B (zh)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4593284B (zh) 一株核桃内生菌及其应用
CN102191198B (zh) 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生防菌株jh21及其生防菌剂
CN116218709B (zh) 一株内生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js-59及其应用
CN102851250A (zh) 一株根际拮抗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yc0136及其应用
CN113817642B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yj02、其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CN115873770A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番茄病害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