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343A -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343A
CN102668343A CN2009801628636A CN200980162863A CN102668343A CN 102668343 A CN102668343 A CN 102668343A CN 2009801628636 A CN2009801628636 A CN 2009801628636A CN 200980162863 A CN200980162863 A CN 200980162863A CN 102668343 A CN102668343 A CN 102668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otor
hole portion
rotor core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343B (zh
Inventor
远藤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8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2Ro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用于固定永磁铁(123)的树脂使用量的转子(120)。转子(120)具备固定设置在旋转轴(110)上并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磁铁插入孔(126)的转子芯(125);永磁铁(123),埋设在磁铁插入孔(126),并沿轴向延伸,同时沿相对于转子芯(125)的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将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固定的树脂层(137)。树脂层(137)覆盖永磁铁(123)的表面,并与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接触,在永磁铁(123)的径向内侧的磁铁插入孔(126)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空间(132)。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到中空空间(132)。

Description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永磁铁被插入到转子芯内结构的转子、及该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多种与永磁铁被插入到转子芯的结构的转子相关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7-97387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分别埋入到沿着转子铁芯外周部设定的多个磁极形成部位内的永磁铁、在各个磁极形成部位被永磁铁磁化且在与气隙相向的面上形成有磁极的铁芯部、设置在各个铁芯部的与气隙相向的面中的周向中央部上并沿轴向延伸的凹处。
此外,日本特开2009-124899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有一种转子,在磁凸极部之间设有软磁性的扇形体,在前侧的磁凸极部的前端侧面和扇形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前侧永磁铁,在后侧永磁铁的前端侧面和扇形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后侧永磁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7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4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转子中,在将永磁铁插入到在转子芯上所形成的磁铁插入孔的状态下,在永磁铁的两端形成空隙。接近旋转轴的径向内侧的空隙的尺寸比接近定子的径向外侧的空隙大。在径向内侧的空隙和转子芯周向上相邻的其他空隙之间,形成有隔开这些空隙的壁部。
虽然通过注意永磁铁插入的磁铁插入孔的形状,能够将永磁铁保持在磁铁插入孔内,但仅凭借此,不能充分地固定永磁铁,所以在永磁铁的两端的空隙内填充磁铁固定用的树脂。在像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转子那样,径向内侧的空隙尺寸大时,磁铁固定用树脂的使用量增大。此外,在转子温度升高时,填充到空隙内的树脂热膨胀,因树脂的热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作用在空隙之间的壁部上。当空隙内的树脂填充量增大时,树脂的热膨胀量也增大,作用在壁部上的应力也增大,所以损伤壁部的可能性增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能够减少用于固定被埋设在转子芯内的永磁铁的树脂的使用量。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易制造上述转子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式涉及的转子具备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上并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的转子芯;磁铁,埋设在孔部内,沿轴向延伸并沿相对于转子芯的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和将磁铁固定于转子芯的树脂层。树脂层覆盖磁铁的表面并与孔部的内表面接触。在孔部内的相对于磁铁的径向的内侧,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空间。孔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到中空空间。
在所述转子中,优选具备配置在孔部内并将树脂层和中空空间分隔开的分隔部件。
优选磁铁在径向上对孔部进行分隔,在孔部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径向内侧区域的容积比径向外侧区域的容积大。
优选在转子芯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在转子芯的周向上与孔部邻接的其他孔部。转子芯包含在周向上将孔部和其他孔部隔开的壁部。壁部在径向的最内侧具有与孔部和其他孔部最接近的最接近部。最接近部的侧面露出到中空空间。
本发明其他方式涉及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步骤:制备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的转子芯的步骤;以在径向上对孔部进行分隔,在孔部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的方式,将磁铁埋设在孔部内的步骤;将树脂模插入到内侧区域内的步骤;向磁铁和树脂模之间的空隙内,填充将磁铁固定于转子芯的粘接剂的步骤;使粘接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的步骤;将树脂模从内侧区域中除去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式涉及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步骤:制备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的转子芯的步骤;以在径向上对孔部进行分隔,在孔部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的方式,将磁铁埋设在孔部内的步骤;将对内侧区域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插入到内侧区域内的步骤;在磁铁和分隔部件之间的空隙内填充将磁铁固定于转子芯的粘接剂的步骤;使粘接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转子,能够减少用于固定被埋设在转子芯的永磁铁的树脂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具备旋转电机的车辆的驱动部的结构的图,该旋转电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转子。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旋转电机的概略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3是从旋转中心线方向平面看到的转子的平面图。
图4是对图3中所示区域IV附近进行放大显示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转子芯上形成有磁铁插入孔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将永磁铁插入到磁铁插入孔的内部后状态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将树脂模插入到内侧区域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在磁铁插入孔内形成有树脂层状态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转子芯上形成有磁铁插入孔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将永磁铁插入到实施方式2的磁铁插入孔的内部后状态的模式图。
图14是表示将分隔部件插入到内侧区域的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以下的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或相当部分,并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具备旋转电机2200的车辆的驱动部的结构的图,该旋转电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转子120。在图1中表示了用于使本发明的、搭载在车辆上的旋转电机2200驱动的电路。参照图1,PCU(动力控制单元)2700包含转换器2710;变换器2720;控制装置2730;电容器C1、C2;电源线PL1~PL3;输出线2740U、2740V、2740W。转换器2710连接在电池3000和变换器2720之间。变换器2720经由输出线2740U、2740V、2740W与旋转电机2200相连。
与转换器2710连接的电池3000例如是镍氢或锂离子等二次电池。电池3000将所产生的直流电压供给到转换器2710,此外,并通过接收来自转换器2710的直流电压而充电。
转换器2710由功率晶体管Q1、Q2和二极管D1、D2以及电抗线圈L构成。功率晶体管Q1、Q2在电源线PL2、PL3之间串联,并在基极接收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二极管D1、D2分别连接在功率晶体管Q1、Q2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以便电流分别从功率晶体管Q1、Q2的发射极侧向集电极侧流动。电抗线圈L的一端连接在与电池300的正极相连的电源线PL1上,另一端连接在功率晶体管Q1、Q2的连接点上。
该转换器2710使用电抗线圈L对从电池3000接收的直流电压升压,并将该升压后的升压电压供给到电源线PL2。此外,转换器2710对从变换器2720接收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后,对电池3000充电。
变换器2720由U相臂2750U、V相臂2750V和W相臂2750W构成。各相臂在电源线PL2、PL3之间并联。U相臂2750U包含串联的功率晶体管Q3、Q4,V相臂2750V包含串联的功率晶体管Q5、Q6,W相臂2750W包含串联的功率晶体管Q7、Q8。二极管D3~D8分别连接在功率晶体管Q3~Q8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以便电流分别从功率晶体管Q3~Q8的发射极侧向集电极侧流动。而且,各相臂中的各个功率晶体管的连接点分别经由输出线2740U、2740V、2740W连接到作为电动发电机的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线圈的反中性点侧。
变换器272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将从电源线PL2接收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输出到旋转电机2200。此外,变换器2720将由旋转电机2200发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并供给到电源线PL2。
电容器C1连接在电源线PL1、PL3之间,以使电源线PL1的电压大小平滑化。此外,电容器C2连接在电源线PL2、PL3之间,以使电源线PL2的电压大小平滑化。
控制装置2730根据电机转矩指令值、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电流值和变换器2720的输入电压,计算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线圈电压,并根据计算结果,生成接通/断开功率晶体管Q3~Q8的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向变换器2720输出。
此外,控制装置2730根据上述电机转矩指令值和电机转数,计算用于使变换器2720的输入电压最佳化的功率晶体管Q1、Q2的占空比,并根据该计算结果,生成接通/断开功率晶体管Q1、Q2的PWM信号,并向转换器2710输出。
此外,控制装置2730为了将旋转电机2200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电池3000充电,对转换器2710和变换器2720中的功率晶体管Q1~Q8的开关动作进行控制。
在PCU2700中,转换器271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对从电池3000接收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并供给到电源线PL2。而且,变换器2720从电源线PL2接收被电容器C2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并将该接收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向旋转电机2200输出。
此外,变换器2720将利用旋转电机2200的再生动作而发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向电源线PL2输出。而且,转换器2710从电源线PL2接收被电容器C2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并对该接收的直流电压降压,对电池3000充电。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旋转电机2200的概略结构的侧截面图。如图2所示,旋转电机2200具备以旋转中心线O为中心而可旋转地被支承的旋转轴110、固定设置在旋转轴110上并能与旋转轴110一起旋转的转子120、设置在转子120周围的环状定子140。该旋转电机2200典型地搭载在混合动力车辆上,作为驱动车轮的驱动源、和利用发动机等的动力发电的发电机而发挥作用。此外,旋转电机2200也可以应用于不配备发动机且仅利用电力行进的电动汽车、和将使用燃料产生电能的燃料电池作为车载电源的燃料电池车。
转子120具备形成有磁铁插入孔126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转子芯125,作为一个示例,该磁铁插入孔为沿轴向延伸的孔部。转子120还具备插入并埋设在磁铁插入孔126内的永磁铁123。永磁铁123沿转子芯125的轴向延伸。转子120还具备设置在转子芯125的轴向端面上的端盖122。永磁铁123由填充到磁铁插入孔126内的树脂124固定。
定子140被形成为环状,并具备以包围转子120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为环状的定子芯141、以及安装在该定子芯141上的U相线圈180U、V相线圈180V和W相线圈180W。在定子140(定子芯141)的轴向端面177、178上形成有绝缘性的注塑树脂172。定子140的轴向端面177、178被注塑树脂172覆盖。该注塑树脂172例如包含BMC(Bulk Molding Compound:预制整体模塑料)、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以及PPS(Poly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丁烯)等热可塑性树脂等。
定子芯141具备环状延伸的磁轭部176、从该磁轭部176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多个定子齿171。
图3是从旋转中心线O方向平面看到的转子120的平面图。图4是对图3中所示区域IV附近进行放大显示的图。参照图3和图4,在转子芯125上形成有多个磁铁插入孔126。以两个对应的磁铁插入孔126成对的方式形成多个磁铁插入孔126。磁铁插入孔126沿相对于大致圆筒形的转子芯125的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成对的两个磁铁插入孔126在相对于转子芯125的径向对称的方向延伸。
配置在磁铁插入孔126内的永磁铁123沿相对于转子芯125的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插入到成对的磁铁插入孔126中的一个内的永磁铁123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和插入到另一个磁铁插入孔126内的永磁铁123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相对于转子芯125的径向对称。由此,配置在成对的磁铁插入孔126内永磁铁123形成V字形。
通过一对永磁铁123配置为V字形,在V字形的周向中央部,从永磁铁123朝向转子芯125的径向外侧的磁通量密度增高。
转子芯125包含将一对磁铁插入孔126在周向上相互隔开的壁部127。在转子芯125上形成有沿转子芯125的轴向延伸的一个磁铁插入孔126、以及在转子芯125的轴向延伸并在转子芯125的周向上与上述一个磁铁插入孔126相邻的另一磁铁插入孔126。壁部127将上述一个磁铁插入孔126和另一磁铁插入孔126隔开。壁部127在转子芯125的径向最内侧具有一个磁铁插入孔126和另一磁铁插入孔126最接近的最接近部128。
永磁铁123以在径向上分隔磁铁插入孔126的方式配置在磁铁插入孔126内。永磁铁123将磁铁插入孔126内部中的相对于永磁铁123位于径向外侧的一部分规定为外侧区域131。此外,永磁铁123将磁铁插入孔126内的相对于永磁铁123位于径向内侧的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的一部分规定为后述的内侧区域134。
如图4所示,树脂材料被填充到外侧区域131内,并形成树脂层136,该树脂材料发挥将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固定的粘接剂的功能。树脂层136覆盖永磁铁123的径向外侧表面。树脂材料被填充到内侧区域134的一部分内,并形成树脂层137,该树脂材料发挥将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固定的粘接剂的功能。树脂层137覆盖永磁铁123的径向内侧表面。树脂层137仅形成在内侧区域134内的面对永磁铁123的位置处,从径向内侧来固定永磁铁123。
内侧区域134的另一部分形成轴向延伸的中空空间132。中空空间132是在转子芯125上所形成的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中的、未填充用于固定永磁铁123和永磁铁123的树脂的、不存在物体的空间。一对中空空间132的隔开磁铁插入孔126的壁部127的宽度最小,并规定最接近部128的周向宽度。
中空空间132具有提高旋转电机2200的性能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在一对永磁铁123之间形成对磁通量流动的阻力大的中空空间132,且磁通量流动容易的壁部127的宽度变窄,永磁铁123之间的磁通量的通路变小。因此,由于能够抑制从永磁铁123流出的磁通量返回到同一个永磁铁123,且磁通量被引导至本来的磁通量方向即径向外侧,所以有助于旋转电机的旋转力产生的有效磁通量增大。
在永磁铁123被埋没在转子芯125的内部的IPM(Interior PermanetMagnet:内置式永磁)电机中,能够利用永磁铁123形成的磁转矩,且并用磁阻转矩。通过增大磁阻转矩,能够减少永磁铁123的需要量。为了获得更大的磁阻转矩,需要进一步减少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的径向的倾斜角度。当调整减少永磁铁123的倾斜角度时,形成V字形的一对永磁铁123相互分离,一对永磁铁123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一对永磁铁123彼此分开配置时,为了保证减少最接近部128的周向宽度,需要形成大的中空空间132。此时,如果中空空间132内部全部填充永磁铁123固定用树脂,则所需要的树脂数量增大。此外,伴随着树脂数量的增大,树脂材料的热膨胀增大,应力从树脂作用在壁部127的最接近部128上,损坏最接近部128的可能性增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20内,中空空间132形成为不填充树脂的中空空间。仅在磁铁插入孔126内的相对于永磁铁123的径向内侧的一部分,填充用于固定被埋设在转子芯125内的永磁铁123的树脂,所以能够减少树脂的使用量。
从转子芯125的径向内侧对永磁铁123进行固定的树脂层137覆盖永磁铁123的表面。树脂层137由树脂形成,所述树脂以覆盖朝向上述内侧区域134的整个永磁铁123的方式被填充。通过形成这种树脂层137,能够确保用于固定永磁铁123的树脂材料和永磁铁123的粘接强度的可靠性。此外,即使在转子120运行中,在永磁铁123的一部分上产生缺口和裂痕时,也能防止永磁铁123的碎片飞散。
此外,树脂层137与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接触。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在中空空间132露出。如图4所示,最接近部128的侧面129形成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该侧面129在中空空间132露出。也就是,树脂层137不与最接近部128的侧面129接触。
在隔开一对磁铁插入孔126的壁部127中,最接近部128是强度最低的部分。通过以不接触最接近部128的方式形成树脂层137,即使因转子120的温度升高而被加热的树脂层137热膨胀,也能防止应力从树脂层137直接作用在最接近部128上。因而,能够确保最接近部128的强度。由于最接近部128的损伤难以产生,所以通过使转子芯125的周向上的最接近部128的宽度减少,进一步减少周向上的永磁铁123之间的磁通量通路,使泄漏的磁通量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电机2200的性能。
此外,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被永磁铁123隔开的内侧区域134的容积比外侧区域131的容积大。由此,与将树脂材料填充到整个内侧区域134的场合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获得更显著的减少永磁铁123固定用树脂的所需量的效果。
以下,对具备上述结构的转子1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首先在步骤(S1)中,准备形成转子芯125的材料。可以将多个电磁钢板等在轴向上叠置来构成转子芯125,或也可以由对包含铁粒子等磁性粒子和树脂等绝缘物的混合物加压成形后的压粉磁心来形成转子芯125。
随后,在步骤(S2)中,在转子芯125上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磁铁插入孔126。图6是表示在转子芯125上形成有磁铁插入孔126的状态的模式图。如图6所示,在转子芯125上形成一对磁铁插入孔126,并设置有将磁铁插入孔126彼此隔开的壁部127。壁部127具有磁铁插入孔126之间的间距在转子芯125的径向上的内侧最小的最接近部128。以一对磁铁插入孔126形成大致V字形的方式在转子芯125上形成磁铁插入孔126,准备形成有磁铁插入孔126的转子芯125。
随后在步骤(S3)中,将永磁铁123埋设在磁铁插入孔126内。图7是表示将永磁铁123插入到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后状态的模式图。如图7所示,永磁铁123配置在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从而在径向上对磁铁插入孔126进行分隔,并在永磁铁123的径向两端部形成空间。利用永磁铁123,在磁铁插入孔126内划分出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131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134。内侧区域134形成得比外侧区域131大。壁部127的最接近部128设置成将成对的内侧区域134之间隔开。
随后在步骤(S4)中,将树脂模139插入到内侧区域134内。图8是表示将树脂模139插入到内侧区域134后的状态的模式图。如图8所示,将树脂制造的树脂模139配置在内侧区域134内的接近最接近部128侧。此时,在永磁铁123和树脂模139之间形成了保持未设置树脂模139的中空状态的空隙133。以永磁铁123不接触树脂模139,且永磁铁123面对内侧区域134的表面暴露在空隙133内的方式配置树脂模139。利用树脂模139,作为能够填充树脂的树脂填充部的空隙133和在后续工序中所形成的中空空间132被分开。
随后在步骤(S5)中,在永磁铁123和树脂模139之间的空隙133内,填充用于将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固定的粘接剂。除了空隙133之外,此时的粘接剂也填充到外侧区域131的内部,以覆盖永磁铁123的表面的方式填充粘接剂。随后在步骤(S6)中,使填充后的粘接剂固化。由此,在外侧区域131内形成树脂层136,在成为内侧区域134的一部分的空隙133内形成树脂层137。图9是表示在磁铁插入孔126内形成有树脂层136、137状态的模式图。树脂层137形成在内侧区域134内的、不与壁部127的最接近部128接触的位置上。
用于形成树脂层136、137的树脂材料只要是具有在永磁铁123的减磁温度即150~160℃以上的耐热温度、以及能够进入空隙133和外侧区域131内的优良流动性的材料,可以是任意的材料。例如作为树脂材料,也可以使用以BMC、PPS、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等为代表的工程塑料。
随后在步骤(S7)中,将树脂模139从内侧区域134内除去。在拔出树脂模139后,形成中空空间132。一旦如此,则完成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120。由于树脂模139在插入到内侧区域134和从内侧区域134中除去时相对于内侧区域134的内表面滑动,所以最好由滑动时难以产生磨耗的耐磨性优良的材料来形成树脂模139。
根据以上说明的转子120的制造方法,能够轻易地获得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转子120。在该转子120内,由于在内侧区域134的内部,仅在树脂模139和永磁铁123之间的微小空隙133内填充永磁铁123固定用的树脂,所以能够减少所需的树脂数量,实现转子120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此外,由于在树脂层137和最接近部128的侧面129之间形成中空空间132,所以在树脂层137的温度升高且树脂层137热膨胀时,能够防止应力从树脂层直接作用在最接近部128上,能够确保最接近部128的强度。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的结构的模式图。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转子具备基本上相同的结构。而且,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1的区别仅在于,配置在磁铁插入孔126内、将形成有树脂层137的空隙133和中空空间132分开的分隔部件135。
也就是,在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中,在配置在磁铁插入孔126内的内侧区域134内的板状的分隔部件135、和永磁铁123之间形成空隙133。将树脂填充到该空隙133内来形成树脂层137。分隔部件135能够由非磁性材料且从永磁铁123流出的磁通量通过时涡流电流难以流动的高电阻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利用不锈钢、铝等来形成分隔部件135。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转子芯125上形成有磁铁插入孔126的状态的模式图。图13是表示将永磁铁123插入到实施方式2的磁铁插入孔126的内部后状态的模式图。由于图11所示步骤(S1)~(S3)与参照图5说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不重复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2的磁铁插入孔126中,如图12明示,磁铁插入孔126的内表面局部凹陷,形成能够保持板状分隔部件135的凹处部126a、126b。
然后在步骤(S14)中,将分隔内侧区域134的分隔部件135插入到内侧区域134内。图14是表示将分隔部件135插入到内侧区域134的状态的模式图。如图14所示,通过插入分隔部件135,图13所示内侧区域134被分隔为分隔部件135和永磁铁123之间的中空小空间即空隙133、及隔开成对的磁铁插入孔126的壁部127的最接近部128露出的中空空间132。以永磁铁123与分隔部件135不接触,面向内侧区域134的永磁铁123的表面在空隙133内露出的方式来配置分隔部件135。利用分隔部件135,来分开作为能够填充树脂的树脂填充部的空隙133、和中空空间132。
然后在步骤(S5)中,在永磁铁123和分隔部件135之间的空隙133内,填充用于将永磁铁123相对于转子芯125固定的粘接剂,除了空隙133之外,此时的粘接剂还被填充到外侧区域131的内部,并以覆盖永磁铁123表面的方式填充粘接剂。然后在步骤(S6)中,使填充的粘接剂固化。由此,在外侧区域131内形成树脂层136,在形成内侧区域134的一部分的空隙133内形成树脂层137。一旦如此,制成如图10所示的具备分隔部件135的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
根据以上说明的制造方法,能够轻易地获得具备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转子120。实施方式2的转子120在内侧区域134的内部,仅在分隔部件135和永磁铁123之间的微小空隙133内填充永磁铁123固定用的树脂。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减少用于固定永磁铁123所必需的树脂数量,而且,能够获得确保最接近部128的强度的效果。
在使用实施方式1说明的树脂模139来形成树脂层137时,当磁铁插入孔126内的内侧区域134的形状复杂时,树脂模139对粘接剂的堵塞不充分,存在粘接剂流入到壁部127的最接近部128侧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如果使用分隔部件135将空隙133和中空空间133形成为完全不同的空间,就能够可靠地将中空空间132形成为不填充树脂的中空空间。另一方面,在能够利用树脂模139来可靠地堵塞所填充的粘接剂时,利用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获得减少转子120所必需零件数量的效果。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均是例示,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被上述说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制,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范围均等的意味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转子特别适合于应用在作为搭载在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汽车等车辆上的发电机和驱动源来使用的旋转电机上。
标号说明
110旋转轴  120转子  123永磁铁  125转子芯  126磁铁插入孔
126a、126b凹处部  127壁部  128最接近部  129侧面  131外侧区
域  132中空空间  133空隙  134内侧区域  135分隔部件
136、137树脂层  139树脂模  2200旋转电机

Claims (6)

1.一种转子(120),具备:
转子芯(125),其固定设置在旋转轴(110)上,并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126);
磁铁(123),其埋设在所述孔部(126)内,沿所述轴向延伸并沿相对于所述转子芯(125)的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和
将所述磁铁(123)固定于所述转子芯(125)的树脂层(137),
所述树脂层(137)覆盖所述磁铁(123)的表面,并与所述孔部(126)的内表面接触,
在所述孔部(126)内的相对于所述磁铁(123)的所述径向内侧,形成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中空空间(132),
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到所述中空空间(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120),其中,具备配置在所述孔部(126)内并将所述树脂层(137)和所述中空空间(132)分隔开的分隔部件(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120),其中,所述磁铁(123)在所述径向上对所述孔部(126)进行分隔,在所述孔部(126)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131)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134),
所述内侧区域(134)的容积比所述外侧区域(131)的容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120),其中,在所述转子芯(125)上形成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在所述转子芯(125)的周向上与所述孔部(126)相邻的其他孔部,
所述转子芯(125)包含在所述周向上将所述孔部(126)和所述其他孔部隔开的壁部(127),
所述壁部(127)在所述径向的最内侧具有与上述孔部(126)和所述其他孔部最接近的最接近部(128),
所述最接近部(128)的侧面(129)露出到所述中空空间(132)。
5.一种转子(120)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步骤:
步骤(S2),该步骤制备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126)的转子芯(125);
步骤(S3),该步骤以在径向上对所述孔部(126)进行分隔、在所述孔部(126)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131)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134)的方式,将磁铁(123)埋设在所述孔部(126)内;
步骤(S4),该步骤将树脂模(139)插入到所述内侧区域(134)内;
步骤(S5),该步骤向所述磁铁(123)和所述树脂模(139)之间的空隙(133)内填充将所述磁铁(123)固定于所述转子芯(125)的粘接剂;
步骤(S6),该步骤使所述粘接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137);和
步骤(S7),该步骤将所述树脂模(139)从所述内侧区域(134)除去。
6.一种转子(120)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步骤:
步骤(S2),该步骤制备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126)的转子芯(125);
步骤(S3),该步骤以在径向上对所述孔部(126)进行分隔、在所述孔部(126)内限定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131)和径向内侧的内侧区域(134)的方式,将磁铁(123)埋设在所述孔部(126)内;
步骤(S14),该步骤将对所述内侧区域(134)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135)插入到所述内侧区域(134)内;
步骤(S5),该步骤向所述磁铁(123)和所述分隔部件(135)之间的空隙(133)内填充将所述磁铁(123)固定于所述转子芯(125)的粘接剂;和
步骤(S6),该步骤使所述粘接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137)。
CN200980162863.6A 2009-12-22 2009-12-22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68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71280 WO2011077513A1 (ja) 2009-12-22 2009-12-22 ロ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343A true CN102668343A (zh) 2012-09-12
CN102668343B CN102668343B (zh) 2015-05-27

Family

ID=4419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863.6A Active CN102668343B (zh) 2009-12-22 2009-12-22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31860B2 (zh)
EP (1) EP2518871B1 (zh)
JP (1) JP5494674B2 (zh)
CN (1) CN102668343B (zh)
WO (1) WO2011077513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5801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79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800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4242510A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将永磁体固定在容纳槽中的固着剂的旋转电机的铁心和制造所述铁心的方法
CN105229898A (zh) * 2013-05-13 2016-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磁体嵌入型转子
CN105281455A (zh) * 2014-06-06 2016-01-27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5720756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的芯的方法
CN108781011A (zh) * 2016-03-31 2018-11-09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510346A (zh) * 2017-09-15 2019-03-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非磁性插入件的转子
CN109643923A (zh) * 2016-09-07 2019-04-16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0462995A (zh) * 2017-03-29 2019-11-1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1919360A (zh) * 2018-03-23 2020-11-1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转子
CN114287098A (zh) * 2019-09-02 2022-04-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转子的层叠转子芯以及用于制造层叠转子芯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1903B2 (ja) * 1993-07-20 2006-03-29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経路誘導情報の表示方式
JP5708181B2 (ja) 2010-05-12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5471933B2 (ja) * 2010-07-23 2014-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磁石付ロータ
JP5399343B2 (ja) * 2010-08-20 2014-01-29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永久磁石の樹脂封止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積層鉄心
ITBO20110059A1 (it) * 2011-02-10 2012-08-11 Magneti Marelli Spa Macchina elettrica con rotore a magneti permanenti
JP2012186889A (ja) * 2011-03-03 2012-09-27 Nippon Soken Inc 回転電機
JP5777450B2 (ja) 2011-06-30 2015-09-09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永久磁石が樹脂封止された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HUE054387T2 (hu) * 2011-11-29 2021-09-28 Sumitomo Bakelite Co Gyantakompozíció rögzítés céljára, rotor, személygépkocsi, és eljárás rotor elõállítására
JP5911312B2 (ja) * 2012-01-19 2016-04-27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回転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EP2843802B1 (en) * 2012-04-23 2018-08-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ermanent magnet-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vehicle drive system
DE102013219222B4 (de) 2012-09-28 2020-08-0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mit innenliegenden Dauermagneten
JP6437706B2 (ja) * 2012-10-04 2018-12-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Ipm型電動回転機
JP6070032B2 (ja) * 2012-10-03 2017-02-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Ipm型電動回転機
DE102013219260B4 (de) 2012-09-28 2020-08-0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mit innenliegenden Dauermagneten
DE102013219067B4 (de) 2012-09-28 2020-08-0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mit innenliegenden dauermagneten
DE102013219106B4 (de) * 2012-09-28 2020-08-0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mit innenliegenden dauermagneten
JP5765317B2 (ja) * 2012-11-02 2015-08-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5757281B2 (ja) * 2012-11-02 2015-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5958305B2 (ja) * 2012-11-29 2016-07-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Ipm型電動回転機
JP6190219B2 (ja) * 2013-09-05 2017-08-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電動機、ロータコア、および積層鋼板
JP5663643B2 (ja) * 2013-10-21 2015-02-04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永久磁石の樹脂封止方法
JP5962632B2 (ja) * 2013-11-15 2016-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19948B1 (fr) * 2014-04-10 2017-12-22 Moteurs Leroy-Somer Ro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JP6363034B2 (ja) * 2015-02-27 2018-07-2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およびドラム式洗濯機
JP6095827B1 (ja) * 2016-04-14 2017-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10958120B2 (en) * 2017-09-20 2021-03-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rotor for harmonic flux reduction
DE102017010109A1 (de) * 2017-10-26 2019-05-02 Compact Dynamics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rhöhter Leistungsdichte
JP6813009B2 (ja) * 2018-08-01 2021-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1095198B2 (en) 2018-09-28 2021-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machine assembly with reduced rotor post leakage
JP2020108276A (ja) * 2018-12-27 2020-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DE102020115286A1 (de) 2020-06-09 2021-12-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Aufnahmetaschen zur Aufnahme von Magneten
CN111769670A (zh) * 2020-07-16 2020-10-13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斜极电机的转子铁芯和永磁同步电机
US11575285B2 (en) * 2020-12-09 2023-02-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FR3121294A1 (fr) 2021-03-29 2022-09-30 Nidec Psa Emotors Ro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TWI801840B (zh) * 2021-04-14 2023-05-11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邊緣缺口之轉子結構
EP4138273A1 (de) * 2021-08-17 2023-02-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mit unterschiedlichen blechen
EP4138271A1 (de) * 2021-08-17 2023-02-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lechpaket eines rotors mit unterschiedlichen segmenten
EP4138272A1 (de) * 2021-08-17 2023-02-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mit unterschiedlichen sektoren
US20230053482A1 (en) * 2021-08-23 2023-02-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mposite inserts for a rotor lamination
US11646617B2 (en) * 2021-08-30 2023-05-09 Hiwin Mikrosystem Corp. High-frequency rotating structure with permanent magnet rotor having grooves and magnetic barrier spa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4450A (ja) * 1984-05-07 1985-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石回転型電動機
JP2001339919A (ja) * 2000-05-25 2001-12-07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リラクタンス型回転電機
JP2005094845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957514A (zh) * 2004-05-27 2007-05-02 Abb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转子
JP2007236020A (ja) * 2006-02-27 2007-09-13 Toyota Motor Corp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車両
US20090134732A1 (en) * 2007-11-16 2009-05-28 Denso Corporation Ipm type of synchronous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7553A (en) * 1990-06-25 1992-06-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assembling rotor magnets
MY114070A (en) * 1997-07-22 2002-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motor using a rotor including a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US6274960B1 (en) * 1998-09-29 2001-08-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luctance type rotating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JP2004154466A (ja) * 2002-11-08 2004-06-03 Kuwayama Corp サイズ調整可能な指輪留め具
US20040217666A1 (en) * 2002-12-11 2004-11-04 Ballard Power Systems Corporation Rotor assembly of synchronous machine
JP4734957B2 (ja) * 2005-02-24 2011-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
JP2007097387A (ja) 2005-08-31 2007-04-12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
JP4856990B2 (ja) * 2006-03-13 2012-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動車両
JP2009303293A (ja) 2008-06-10 2009-12-2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4450A (ja) * 1984-05-07 1985-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石回転型電動機
JP2001339919A (ja) * 2000-05-25 2001-12-07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リラクタンス型回転電機
JP2005094845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957514A (zh) * 2004-05-27 2007-05-02 Abb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转子
JP2007236020A (ja) * 2006-02-27 2007-09-13 Toyota Motor Corp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車両
US20090134732A1 (en) * 2007-11-16 2009-05-28 Denso Corporation Ipm type of synchronous machine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5801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79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800A (zh) * 2012-09-28 2014-04-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801B (zh) * 2012-09-28 2016-03-09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799B (zh) * 2012-09-28 2016-03-16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3715800B (zh) * 2012-09-28 2016-03-16 铃木株式会社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105229898A (zh) * 2013-05-13 2016-0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磁体嵌入型转子
CN105229898B (zh) * 2013-05-13 2017-08-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磁体嵌入型转子
CN104242510A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将永磁体固定在容纳槽中的固着剂的旋转电机的铁心和制造所述铁心的方法
CN104242510B (zh) * 2013-06-21 2017-11-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将永磁体固定在容纳槽中的固着剂的旋转电机的铁心和制造所述铁心的方法
CN105281455A (zh) * 2014-06-06 2016-01-27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5281455B (zh) * 2014-06-06 2018-12-07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的转子
US10079529B2 (en) 2014-12-19 2018-09-1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5720756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的芯的方法
CN105720756B (zh) * 2014-12-19 2019-01-2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的芯的方法
CN108781011A (zh) * 2016-03-31 2018-11-09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8781011B (zh) * 2016-03-31 2021-02-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643923A (zh) * 2016-09-07 2019-04-16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643923B (zh) * 2016-09-07 2020-11-0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0462995A (zh) * 2017-03-29 2019-11-1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510346A (zh) * 2017-09-15 2019-03-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非磁性插入件的转子
CN111919360A (zh) * 2018-03-23 2020-11-1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转子
CN111919360B (zh) * 2018-03-23 2023-09-12 株式会社爱信 旋转电机用转子
CN114287098A (zh) * 2019-09-02 2022-04-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转子的层叠转子芯以及用于制造层叠转子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18871A1 (en) 2012-10-31
JPWO2011077513A1 (ja) 2013-05-02
CN102668343B (zh) 2015-05-27
JP5494674B2 (ja) 2014-05-21
EP2518871B1 (en) 2017-03-29
WO2011077513A1 (ja) 2011-06-30
US9431860B2 (en) 2016-08-30
US20120139378A1 (en) 2012-06-07
EP2518871A4 (en)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343A (zh) 转子和转子的制造方法
JP5730736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および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を備えた車両
US7640648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magnetic flux channel for a transverse wound motor
CN103404005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KR102506925B1 (ko) 계자권선형 구동모터의 회전자
JP7113003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Frandsen et al. Improved motor intergrated permanent magnet gear for traction applications
CN109690910B (zh) 旋转电机
CN102971812B (zh) 电抗器以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CN103378663B (zh) 用于电机的机器零件的极靴结构
CN106030990A (zh) 永磁体型电动机
JP2020174529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回転電機、及び車両
US10454322B2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han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permanent-magnet assisted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achine for an integrated charger application
CN102377300A (zh) 双定子单转子稀土永磁电动机
WO2013024700A1 (ja) 回転電機
CN102742124B (zh) 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14726246A (zh) 包括电机、逆变器和互连器的组件
CN109314417A (zh) 同步电机和用于至少局部在周边地制造同步电机的方法
US20230283131A1 (en) Ro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drive system
Laskaris et al. Comparison of internal and surface permanent-magnet motor topolog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Morimoto et al. Induction motor made of SMC
CN111264018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使用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KR20240014815A (ko) 영구자석 회전자 구조
Feng et al. Design and Comparison of Surface Inset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and Surfac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out Heavy Rare Earth Magnets for Traction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