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1773A -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1773A
CN102651773A CN2012100334978A CN201210033497A CN102651773A CN 102651773 A CN102651773 A CN 102651773A CN 2012100334978 A CN2012100334978 A CN 2012100334978A CN 201210033497 A CN201210033497 A CN 201210033497A CN 102651773 A CN102651773 A CN 102651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tters
collection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3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1773B (zh
Inventor
梅原直树
浅井贵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1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7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4Grouping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2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hybri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视会议系统中没有预约的终端无法参加电视会议的问题。本发明的管理系统(50)通过终端抽取部(54)抽取从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5004)抽取与正在参加时域的各参加终端(10)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并通过收信判断部(62)判断在被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要求参加时域的参加要求终端(10)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从而,传送管理系统(50)能够实行参加终端和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使得要求参加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终端能够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参加该时域。

Description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传送终端之间连接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该终端连接系统的传送终端、具备该终端连接控制系统的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节约出差经费和时间,利用英特网等网络通信举行电视会议的电视会议系统得到了广泛普及。在该电视会议系统中,多个参加电视会议的传送终端之间在开始通话之后,通过收发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等通话数据来举行电视会议。尤其是在目前宽带环境获得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电视会议系统能够收发高画质的图像数据以及高音质的声音数据,便于掌握通话对方的状况,提高了通话者之间的沟通。
上述电视会议系统不但用于处在两个地点的电视会议终端之间举行的电视会议,而且还能够在三个地点以上即多地点电视会议终端之间收发通话数据,实现了多地点之间的电视会议的举行。针对多地点间电视会议,专利文献1(JP特许第429254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管理电视会议终端的技术方案,在该方案中,管理系统利用电子邮件来接受具有会议预约功能的群件来发送用于确定会议开始时间以及会议终端等会议召开信息,并基于从该电子邮件中抽取的会议召开信息来控制管理电视会议终端参加会议。
另外,对于其他电视会议终端能够在多地点间电视会议举行期间参加会议的情况,专利文献2(JP特开平8-25614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能够在会议管理者持有的参加许可名单中登记允许参加电子会议的用户的标识符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中,收到参加要求的会议管理者在确认到该收到的用户识别符被包含在参加许可者名单中时,将该会议终端作为会议参加者登记。
但是,目前的电视会议系统对于多地点间电视会议,进而对于该多地点间电视会议中途出现参加会议的情况,需要指定并预约参加电视会议的终端。换言之,现有的电视会议系统在举行多地点间电视会议时存在没有预约参加的电视会议终端不能够参加电视会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传送终端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收信终端管理部,用于相关保存并管理传送终端识别信息和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传送终端,该收信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接受某个所述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收信对象即收信终端;接受部,用于接受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发出的、要求参加在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该时域是多个作为参加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之间实行的内容数据传送时域;收信终端抽取部,在所述接受部收到所述参加要求后,该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抽取与各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以及,判断部,用于判断在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抽取的所述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2)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计算部,该计算部用于将用所述传送终端识别信息识别的传送终端与用与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在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来识别的传送终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规定距离时,计算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与多个所述参加终端之中与该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最大的参加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所述判断部判断该计算部求出的最短路径距离是否小于规定的阀值。
(3)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2)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距离信息送信部,用于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表示所述计算部求出的所述最短路径距离的距离信息。
(4)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参加信息送信部,用于发送表示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参加所述时域的参加信息,在开始实行所述参加终端与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后,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抽取与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所述参加信息送信部向用该被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识别的传送终端发送所述参加信息。
(5)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时域信息送信部,用于发送通知所述时域存在的时域信息,在所述接受部收到所述参加终端发送的要求将所述时域的存在通知给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要求、并且所述接受部表示收到该要求后,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抽取与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当所述判断部判断该被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所述时,所述时域信息送信部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信息。
(6)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终端,其中包括多个正在实行内容数据传送的时域的参加终端、以及要求参加该多个参加终端之间正在实行的所述时域的参加要求终端;中继装置,用于中继所述多个参加终端以及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传送终端向其他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以及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
(7)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6)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该连接信息送信部,该连接信息送信部在所述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开始所述参加终端以及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后,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用于连接该参加要求终端和所述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
(8)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能够用于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
(9)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连接控制方法,用于具有收信终端管理部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该收信终端管理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传送终端识别信息和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传送终端,该收信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接受某个所述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收信对象即收信终端,所述终端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接受处理,接受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发出的、要求参加在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该时域是在多个作为参加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之间实行的传送内容数据的时域;收信终端抽取处理,在收到所述参加要求后,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抽取与各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以及,判断处理,用于判断在所述收信终端抽取处理中抽取的所述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终端连接控制系统的收信终端抽取部抽取与各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并通过判断部判断在收信终端抽取部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从而使得终端连接控制系统能够实行多个参加终端和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也就是说,要求参加多地点之间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终端能够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参加该时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传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传送终端的硬件结构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传送管理系统、中继装置、程序提供系统、以及保守系统的硬件结构模块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终端的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的传送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装置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6是详细显示图5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的功能模块图。
图7是详细显示图5所示的中继装置选择部56的功能模块图。
图8是改变画质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9A、图9B、图9C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画质概念的示意图。
图10是中继装置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1是终端认证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2是终端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3是收信名单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4是时域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5是画质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6是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7是状态更改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8是状态更改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9是管理表示各个中继装置30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时序图。
图20是传送系统中图像数据、声音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收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21A和图21B是在传送终端之间准备开始通话的准备阶段中的处理时序图。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23是要求开始通信的处理时序图。
图24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
图25是允许开始通信要求的处理流程图。
图26是要求中继内容数据的处理流程图。
图27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
图28是终端之间收发内容数据的处理时序图。
图29是要求参加内容用时域的处理时序图。
图30是利用收信名单来判断可否参加的处理流程图。
图31A、图31B、图31C是表示终端之间距离概念的示意图。
图32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
图33是要求退出内容数据用时域的处理时序图。
图34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通信状态变迁的示意图。
标记的说明:
10传送终端或终端,11传送终端的收发信部,12传送终端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3登录要求部,14摄像部,15a声音输入部,15b声音输出部,16显示控制部,18延迟检测部,19存储及读取处理部,20收信名单制作部,31中继装置的收发信部,32状态检测部,33画质确认部,34改变画质管理部,35画质更改部,39中继装置的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0传送管理系统或传送系统(为一例终端连接控制系统),51传送系统的收发信部(为一例收信部,或为一例距离信息送信部、参加信息送信部、时域信息送信部、连接信息送信部,还作为一例送信部),52终端认证部,53a状态设定部,53b状态取得部,53c状态更改部,54终端抽取部(为一例收信终端抽取部),55终端状态取得部,56终端装置选择部,56a时域ID生成部,56b中继装置抽取部,56c选择部,57时域管理部,58画质决定部,59管理系统的存储及读取处理部,60延迟时间管理部,61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2收信判断部,计算部63,1000非易失性存储部,1100易失性存储部,3000非易失性存储部,3001更改质量管理部,5000非易失性存储部,5001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2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3终端管理数据库,5004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收信名单管理部的一例),5005时域管理数据库,5007画质管理数据库,5008中继装置选择管理数据库,5009状态更改管理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以下利用图1~图35来说明一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示意图,首先利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传送系统中包括:数据提供系统,用于从一方传送终端经由传送管理系统向另一方传送终端单向传送内容数据;以及,通信系统,在多个传送终端之间经由传送管理系统交换转达信息或感情等。该通信系统例如有电视会议系统、电视电话系统、声音会议系统、声音电话系统、电脑画面共有系统等系统,其经由相当于传送管理系统的通信管理系统,在多个相当于传送终端的通信终端之间交换转达信息或感情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电视会议系统作为一例通信系统、用电视会议管理系统作为一例通信管理系统、并用电视会议终端作为一例通信终端,在此基础上对传送系统、传送管理系统、以及传送终端进行说明。为此,本发明的传送终端以及传送管理系统的应用不局限于电视会议系统,还适用于通信系统或者传送系统。
图1所示的传送系统1包括多个传送终端(10aa、10ab、…)、用于各个传送终端(10aa、10ab、…)的显示器(120aa、120ab、…)、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30e)、具备传送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
本实施方式在表示多个终端(10aa、10ab、…)中的任意一个终端时,称之为终端10,在表示多个显示器(120aa、120ab、…)中任意一个显示器时,称之为显示器120,在表示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时,称之为中继装置30。
终端10收发内容数据,如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以下将传送终端简称为终端,将传送管理系统简称为管理系统。本实施方式的通话中不仅包括声音数据的传送,而且还包含图像数据的传送。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传送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但是,终端10还可以仅传送声音数据而不传送图像数据。为此,将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用内容数据来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动画为图像数据的图像,除动画以外,图像还可以是静画,或者同时包括动画和静画双方。中间装置30在多个终端10之间中继内容数据。管理系统50对终端10以及中继装置30进行统一管理。
图1所示的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用于选择内容数据的最佳传送路径。本实施方式用路由器70表示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中任意一个路由器。
程序提供系统90中具备未图示的硬磁盘HD,其中保存终端用程序,并能够向终端10发送该终端用程序。该终端用程序用于终端10实现各种功能。此外,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中还保存中继装置用程序,并向中继装置30发送该中继装置用程序,该中继用程序用于中继装置30实现各种功能。进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HD还保存用于管理系统50实现各种功能的传送管理用程序,并且向管理系统50发送该程序。
保守系统100是管理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至少一个系统的电脑。例如,当保守系统100设置在国内,而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或者程序提供系统90设置在国外时,保守系统100经由通信网络2,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任意一个系统进行远距离维修、管理、保守等保守业务。另外,保守系统100不经由网络,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任意一个系统进行其中的机种编号、制造编号、销售处、保修检点、或者故障历史的管理等的保守。
终端(10aa、10ab、10ac、···)、中继装置30a、以及路由器70a通过LAN2a连接,可进行通信。终端(10ba、10bb、10bc、···)、中继装置30b、以及路由器70b通过LAN2b连接,可进行通信。LAN2a和LAN2b由包含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2ab连接,可进行通信,并被设置在预定区域A内。例如区域A为日本,LAN2a设置在东京事业所内部,LAN2b设置在大阪事业所内部。
另一方面,终端(10ca、10cb、10cc、···)、中继装置30c、以及路由器70c通过LAN2c连接,可进行通信。终端(10da、10db、10dc、···)、中继装置30d、以及路由器70d通过LAN2d连接,可进行通信。LAN2c和LAN2d由包含路由器70f的专用线2cd连接,可进行通信,并被设置在预定区域B内。例如区域B为美国,LAN2c设置在纽约事业所内部,LAN2b设置在华盛顿DC事业所内部。区域A和区域B之间通过路由器70ab、70cd经由英特网2i连接,能够进行通信。
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通过英特网2i与终端10以及中继装置30连接,可进行通信。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既可设置在区域A或区域B,也可设置在除此以外的其他区域。
中继装置30e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终端10。该中继装置30e始终保持运行,并被设置在区域A和区域B以外的区域内,以避免收到局域内通信量的影响。这样,终端10于处在其他区域中的终端通话时,可用中继装置30e来中继内容数据。而处在相同区域中的终端10之间通话时,该中继装置30e可在该局域内的中继装置停止运行时作为紧急用中继装置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以LAN2a、LAN2b、专用线2ab、英特网2i、专用线2cd、LAN2c、以及LAN2d构成通信网络2。该通信网络2中不但可以进行有线通信,有些部分还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图1中各个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各路由器7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的下面显示的4个数字简易表示一般的IPv4中的IP地址。例如,终端10aa的IP地址为“1.2.1.3”。除了IPv4以外,还可以使用IPv6,在此为了方便,用IPv4进行说明。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10的外观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方向的为Y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为Z方向。
如图29所示,终端10具有筐体1100、臂1200、以及照相机框架1300。其中,筐体1100的后壁1110上设有未图示的吸气面,该吸气面上有多个吸气孔,筐体1100的前壁1120的表面上设有排气面1121,该排气面1121上有多个未图示排气孔。这样,通过驱动筐体1100中的内藏冷却扇,可经由未图示吸气面吸入终端10后方的外部空气,并经由排气面1121向终端10的后方排气。筐体1100右侧壁面1130中设有集音孔1131,用于收集下述内藏型麦克风114发出的声音、物音、以及杂音。
筐体1100的右侧壁面1130一方设置操作面板1150。该操作面板1150上设有将在以下叙述的操作键108(108a~108e)、电源开关109、以及报警灯119,同时还设有多个声音输出孔构成的声音输出面1151,用于通过将在以下叙述的内藏型扬声器115输出的输出声音。筐体1100的左侧壁面一方设置收纳部1160,该收纳部1160形成为凹部,用于收纳臂1200以及照相机框架1300。筐体1100的右侧壁面1130上设置多个接口(1132a~1132c),该接口用于以导线电连接将在以下叙述的外设I/F118。另外在筐体1100的左侧壁面1140上设置未图示接口,该接口用于以显示器120用的导线120c电连接显示器I/F117。
在以下的叙述中,用操作键108表示操作键108a~108e中的任意操作键,并用接口1132表示接口1132a~1132e中的任意接口。
臂1200用铰链1210装设在筐体1100上,可相对于筐体1100在转动角度θ1的范围为135°内作上下转动。图4显示了转动角度θ1为90°时的状态。
照相机筐体1300中设有下述内藏型照相机112,可拍摄用户、文档资料或室内等外景。该照相机筐体1300上设有铰链1310,通过该铰链1300照相机筐体1300被装设到臂1200上。该照相机框体1300构成如下,当设在图29所示状态下,照相机筐体1300相对于臂1200为0°时,该照相机筐体1300可在水平转动角度θ2为80°且垂直转动角度θ3为±45°的范围内向上下左右方向转动。
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分别具有与普通服务器及电脑相同的外观,在此省略外观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10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1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101,用于控制终端10的整体动作;只读存储器ROM102,用于保存终端用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用于作为CPU101的工作区域;闪存104,用于存储图像和声音等各种数据;固态驱动器SSD105,按照CPU101的控制来对闪存104中各种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进行控制;介质驱动器107,用于控制闪存等存储介质106的数据读取或写入(存储);操作键108,用于在选择终端10的收信终端等时进行操作;电源开关109,用于终端10的电源的接通与切断之间的转换;以及网络I/F111,用于利用通信网络2进行数据传送。
此外,终端10还包括:内藏型照相机112,用于根据CPU101的控制来拍摄被摄体并获得图像数据;拍摄元件I/F113,用于控制该照相机112的驱动;内藏型麦克风114,用于输入声音;内藏型扬声器115,用于输出声音;声音输入输出1/F116,用于根据CPU101的控制来处理麦克风114以及扬声器115之间的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显示器I/F117,用于根据CPU101的控制来向外设显示器120传送图像数据;外设I/F118,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报警灯119,用于通知终端10发生的各种功能异常;以及总线110,为如图2所示地电连接上述各个结构元件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
显示器120是用液晶或有机电致发光形成的用于显示被摄体的图像或操作用图标等的显示部,其通过导线120c连接到显示器I/F117上。该导线120c既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用的导线,也可以是分量视频用的导线,还可以用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或DVI(数字视频接口信号)用的导线。
照相机112包括透镜以及固体摄像元件,该固体摄像元件用于将光转换为电荷,使被摄体图像(影像)电子化,其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或CCD(电荷耦合器件)等元件。
外设I/F118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插入框体1100上的连接口1132中的USB导线等分别与外设照相机、外设麦克风、以及外设扬声器等外部设备连接。当连接外设照相机时,按照CPU101的控制,优先内藏型照相机,外设照相机驱动。与此相同,当连接外设麦克风或外设扬声器时,按照CPU101的控制,优先内藏型麦克风114或内藏型扬声器115,外设麦克风或扬声器驱动。
存储介质106可在终端10上装卸。而且,该存储介质106如果是根据CPU101的控制来进行数据读取或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则不仅可以使用闪存104,还可以使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等。
进而,上述终端用程序为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106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50的硬件结构图。管理系统50包括:CPU201,用于控制整个管理系统50的动作;ROM202,用于保存传送管理装置用程序;RAM203,为CPU201的工作区域;HD204,用于保存各种数据;硬磁盘驱动器HDD205,用于按照CPU201的控制来对HD204中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进行控制;介质驱动器207,按照CPU101的控制来对闪存等存储介质206中各种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进行控制;显示器208,用于表示光标、菜单、窗口、文字或图像等各种信息;网络I/F209,利用下述的通信网络2传送数据;键盘211,具有多个键,用于输入文字、数据、各种指示等;鼠标212,用于进行各种指示的选择或实行、处理对象的选择、光标移动等;CD-ROM驱动器214,用于控制可装卸的存储介质如光盘驱动器即CD-ROM213中的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以及,总线210,为如图3所示地电连接上述各个结构元件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
上述传送管理用程序为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
中继装置3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结构,为此省略说明。但是,ROM202中保存用于控制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用程序。在此,中继装置用程序也是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
程序提供系统9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结构,为此省略说明。但是,ROM202中保存用于控制程序提供系统90的程序提供系统用程序。在此,程序提供系统用程序也是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
保守系统10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结,为此省略说明。但是,ROM202中保存用于控制保守系统100的保守系统用程序。此时,保守系统用程序也是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
关于其它上述可装卸存储介质还可构成为,如存放到可录光盘即CD-R、数字多功能盘即DVD、蓝光盘等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来提供。
《功能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结构。图5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各个终端、装置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在图5中,终端10、中继装置30以及管理系统50之间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另外,图1所示的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与电视会议的通信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图5中省略表示。
<终端功能结构>
终端10包括收发信部11、操作输入接受部12、登录要求部13、摄像部14、声音输入部15a、声音输出部15b、显示控制部16、延迟检测部18、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以及收信名单制作部20。这些功能可通过图2所示的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根据CPU201执行ROM202中保存的终端用程序的指令来实现。终端10还包括以图2所示的RAM103构成的易失性存储部1100以及以图2所示的闪存104构成的易失性存储部1000。
<终端的各项功能部>
下面详细说明终端10的各个功能部。终端10的收发信部11的功能可通过图2所示的网络I/F111实现,其经由通信网络2与其他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进行各种数据或信息的收发信。该受发信部11在开始与其希望通信的、作为收信终端的终端10通话之前,通过管理系统50接受表示作为收信候补的各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不仅表示各终端10的运行状态(在线还是离线状态),而且还表示进一步详细的状态,例如不仅表示处于在线状态,还进一步表示正在通话或等待接通等状态。进而该状态信息中不仅表示各终端10的运行状态,而且还表示其他各种状态,如连接线与终端10之间断开、输出声音但不输出图像、或不输出声音(MUTE)等等。以下说明一例状态信息所表示的运行状态。
操作输入接受部12的功能通过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以及电源开关109来实现,其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输入接通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5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电源接通要求,并接通电源。
登录要求部13的功能可通过来自图2所示的CPU101的指令来实现。在收到上述电源接通要求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自动向管理系统50发送表示要求登录的登录要求信息、以及发出要求的终端10即要求终端的当前的IP地址。而且,当用户输入电源开关109由接通状态转为断开时,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表示切断电源的状态信息,而后,操作输入接受部12将电源完全断开。这样,管理系统50便能够掌握终端10由电源接通改变为电源断开的状况。
摄像部14的功能通过图2所示的CPU101的指令以及照相机112和摄像元件I/F113来实现,在拍摄被摄体后,输出通过拍摄取得的图像数据。声音输入部15a通过图2所示的声音输入I/F116实现,在用麦克风114将用户的声音转换为声音信号后,输入有关该声音信号的声音数据。
声音输出部15b由图2所示的CPU101发出的指令、以及声音输入输出I/F116来实现,在向扬声器115输出有关声音数据的声音信号后,用扬声器115输出声音。
显示控制部16的功能通过图2所示的显示器I/F117实现,用于控制向外设显示器120发送图像数据。在要求通信的终端10与其希望通信的终端10开始电视会议通话之前,显示控制部16在显示器120上显示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包含收信名称,该收信名称中反映了收发信部11开始收信后收到的状态信息。
例如,显示实行部16a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图22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00-1。该收信名单表格1100-1中显示收信名称为“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1100-2等各收信名称,而且显示表示每个收信名称的状态信息的图标(1100-3a、1100-3b、1100-3c、1100-3d等)。其中,图标1100-3a表示收信候补的“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为在线状态正处在待机中,为此能够通话。图标1100-3b表示收信候补终端“美国纽约事业所CA终端”为离线状态不能通话。图标1100-3c表示收信候补终端“美国华盛顿DC事业所DA终端”正在与其他终端通话,可以参加该通话进行三者通信等状态。图标1100-3d表示收信候补终端“日本大阪事业所BA终端”正在要求与其他终端通话或收到其他终端的通话要求,为此处于不能通话状态。进而,1100-3d还表示该终端已许可其他终端的通话要求或许可与其他终端通话,为此处于不能通话状态。收信名单表格1100-1的右侧设有滚条1100-4,选择三角形向上图标或三角形向下图标,便能够显示未显示于图22中的收信候补的收信名称以及表示状态的图标。
延迟检测部18是按照图2所示的CPU101的指令来实现的功能,其检测其他终端10经由中继装置30送至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的延迟时间(ms)。
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的功能是通过CPU101的指令以及作为一例用图2所示的SSD105来实现的,其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1000中的各种数据的保存处理、以及非易失性存储部1000中保存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该非易失性存储部1000中保存用于识别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密码等数据。进而,该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还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的各种数据的保存处理、以及非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保存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在与收信终端通话期间,每当收到内容数据时,便将该内容数据保存到该非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其中,将要被重写之前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到显示器120上,并将要被重写之前的声音数据从麦克风115输出。
收信名单制作部20制作并更新如图22所示的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基于从管理系统50收到的下述收信名单信息以及各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收信候补的状态用图标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ID以及将要在以下叙述的中继装置ID均采用能够唯一地识别的语言、文字、标记、以及各种符号等识别信息表示。而且,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还可以用上述语言、温习、标记以及各种符号中至少两个以上的组合构成的识别信息。
<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
下面说明中继装置30的功能。中继装置30包括收发信部31、状态检测部32、画质确认部33、改变画质管理部34、画质更改部35、以及存储及读取处理部39。这些功能或发挥功能的装置均可通过图3所示的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按照执行ROM202中保存的中继装置用程序的CPU201指令动作来实现。中继装置30还包括以图3所示的以HD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该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在中继装置30的电源被切断时也能够保持存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
改变画质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包括以图8所示的改变画质管理表构成的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改变画质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图像数据收到所要中继一方的终端10的IP地址、以及该受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
在此利用图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图9A~图9C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的画质的概念图。图9A显示以横向160像素、纵向120像素构成的基础图像即低分辨率图像,图7B显示以横向320像素、纵向240像素构成的中分辨率图像、图7C显示以横向640像素、纵向480像素构成的高分辨率图像。当带域路径较窄时,只有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构成低画质图像数据受到中继,而当带域路径相对较宽时,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构成的中等画质图像数据受到中继,而当通过宽带域时,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以及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均受到中继。例如,图8所示的改变质量管理表中,中继装置30对IP地址为“1.3.2.4”的收信终端10进行图像数据的中继时,该受到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为“高画质”。
<中继装置的各项功能部>
下面详细说明中继装置30的各项功能部。在以下中继装置30的各项功能部的说明中,还包括各项功能部与图3所示的各种功能结构的构成元件中用于实现中继装置30各项功能的主要元件之间关系。
图4所示的中继装置30的收发信部31的功能通过图3所示的网络I/F209实现,其经由通信网络2实行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的各种数据或信息的收发信。
状态检测部32的功能通过按照图3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实现,其检测具有该状态检测部32的中继装置30的运行状态。关于运行状态,有“在线”、“离线”、“通话中”、或“暂时中断”的状态。
画质确认部33的功能通过按照图3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实现,其用收信终端的IP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图8所示的改变画质管理表,并通过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来确认将要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
改变画质管理部34的功能通过按照图3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实现,其基于将在以下叙述的来自管理系统50的画质信息,来更改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例如,在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与终端ID为“01db”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之间举行电视会议并收发高质量图像数据的期间中,因另一电视会议的要求终端即终端bb与收信终端即终端10ca之间经由通信网络2召开电视会议,造成收信终端即终端db中发生图像数据收信延迟,此时,需要中继装置30将正在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从高画质降低到中画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表示中画质的画质信息,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发生变化,使得中继装置30将正在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从高画质降低到中画质。
数据画质更改部35的功能通过按照图3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实现,其基于上述更改后的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改变来自送信终端10的图像数据的质量。
存储及读取部39的功能通过图3所示的HDD205实现,其实行在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保存各种数据的处理、或从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读取各种数据的处理。
<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以下说明管理系统50的功能。管理系统50包括收发信部51、终端认证部52、状态管理部53、终端抽取部54、终端状态取得部55、中继装置选择部56、时域管理部57、画质决定部58、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延迟时间管理部60、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收信判断部62以及计算部63。这些功能部的功能或发挥功能的装置均通过图3所示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按照执行ROM202中保存的程序的CPU201指令动作来实现。管理系统50包括以图3所示的以HD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该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在中继装置30的电源被切断时也能够保持存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该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图22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00-1。进而,管理系统50具有以图3所示的RAM203构成的易失性存储部5100。
中继装置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具有图10所示的以中继装置管理表构成的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图10是表示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的图。在该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每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与中继装置30的运行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的表示运行状态的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以及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Mbps)。例如,在图10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中继装置ID为“111a”的中继装置30a的运行状态为“在线”,管理系统50收到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13点钟00分”,该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为“1.2.1.2”,该中继装置30a中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0Mbps”。
终端认证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1所示的以终端认证管理表构成的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图11是显示终端认证管理表概念的图。在该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所有受管理系统50管理的终端10的登录ID分别与各自的密码。例如,图11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终端10aa的终端ID为“01aa”,密码为“aaaa”。
终端管理表
另外,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2所示的以终端管理表构成的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图12是显示终端管理表概念的图。在该终端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每个终端10的终端ID与各个终端10在作为收信终端时的收信名称、各个终端10的运行状态、与其他终端之间通信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的下述登录要求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以及终端10的IP地址。例如,如图12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终端ID为“01aa”的终端10aa的收信名称为“日本东京事业所AA终端”,运行状态为“在线”,与其他终端之间没有通信处于待机状态的“待机”,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要求信息的收信时间为“2009年11约10日13点40分”,该终端10aa的IP地址为“1.2.1.3”。在此,通信状态中除了上述的“待机”之外,还有传唤其他终端的状态,在此表示为“传唤”,接到其他终端传唤的状态,表示为“鸣机”,允许与其他终端通话的要求或允许其他终端的通话要求,表示为“接机”,以及正在与其他终端通话,表示为“占线”等。
收信名单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3所示的以收信名单管理表构成的收信管理数据库5004。图13是表示收信名单管理表概念的图。在该收信名单管理表中,相关保存管理受管理系统50管理并提出开始通话要求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与所有用于识别接受该要求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收信候补终端的终端ID。例如,图13所示的收信名单管理表中,可以接受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要求开始电视会议通话的收信候补终端有以下三个终端:终端ID为“01ab”的终端10ab、终端ID为“01ba”的终端10ba以及终端ID为“01db”的终端10db。收信终端的候补可以根据要求终端向管理系统50发送的增加或删除的要求来更新收信名单管理表。
时域管理表
另外,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还包括如图14所示的、以时域管理表构成的时域管理数据库5005。图14是显示时域管理表概念的图。该时域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每个用于识别在终端之间传送内容数据的时域的时域ID与用于在该时域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要求终端的终端ID、收信终端的终端ID、收信终端收到图像数据时的收信的延迟时间(ms)、以及管理系统50收到收信终端发送的表示该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和时间。例如图14所示的时域管理表中显示了,在以时域ID为“se1”的时域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ID为“111e”,该中继装置30a在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10aa、与终端ID为“01db”的收信终端10db之间中继内容数据,收信终端10db在“2009年11月10日14点00分”收到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收到时的延迟时间为200(ms)。如果是在两个终端之间举行电视会议,则除了上述收信终端以外还可以根据要求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但是,在三个终端之间举行电视会议的情况下,则需要根据接受内容数据的收信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
画质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以图15所示的画质管理表构成的画质管理数据库5007。图15是表示该画质管理表概念的图。该画质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要求终端或收信终端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与图像数据的画质。
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还保存图16所示的以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构成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数据库5008。图16是表示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概念的图。该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受管理系统50管理的每个终端10的终端ID与用于内容数据中继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ID。
状态更改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还保存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状态更改管理表构成的状态更改管理数据库5009。图17以及图18是表示状态更改管理表概念的图。在图17的状态更改管理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表示要求更改终端之间通信状态的更改要求信息、被状态更改部53c更改之前的通信状态的更改前状态信息、经状态更改部53c更改之后的通信状态的更改信息。图18的状态更改管理表中相关保存更改要求信息、用于识别是要求终端还是收信终端的终端信息、更改前状态信息、更改信息。
图18的状态更改管理表显示管理系统50在收到更改要求信息“要求”时,将要求终端在更改之前的通信状态“待机”改为“传唤”。在更改要求信息中除了用“要求”表示要求开始通信以外,还用“接受”表示允许通信开始、用“连接”表示要求开始内容数据的中继、用“参加”表示要求参加已经建立的终端间时域、用“离开”表示要求结束通信等等。
<管理系统的功能部>
下面详细说明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部。在以下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部的说明中还包括各个功能部与图3所示的各个构成元件中用于实现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部的主要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
收发信部51的功能通过图3所示的网络I/F209实现,其经由通信网络2与其他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收发各种数据或信息。
终端认证部52以收发信部51收到的登录要求信息中的终端ID以及密码作为检索键,来检索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见图11),进行终端认证,判断终端认证管理表中是否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
状态管理部53用以对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将该要求终端的终端ID、运行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要求信息的日期及时间、以及该要求终端的IP地址相关后保存到终端管理DB5003中的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为此,状态管理部53通过图3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实现图6所示的状态设定部53a、状态取得部53b、状态更改部53c的功能。图6详细显示了图5中的状态管理部53的功能。
其中,当终端10的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切断状态转换到接通状态时,状态设定部53a根据该终端发送的表示接通电源的状态信号,来将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表示运行状态为离线的该终端运行状态改设为在线。反之,当终端10的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从接通状态转换到切断状态时,状态设定部53a根据该终端发送的表示切断电源的状态信号,来将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表示运行状态为上线的该终端运行状态改设为离线。
当收发信部51收到要求终端或收信终端发出的更改要求信息时,状态取得部53b从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取得要求终端以及收信终端中至少一方的状态信息。
状态更改部53c根据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中一方或双方的状态信息。
终端抽取部54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并读取能够与要求终端通话的收信终端的候补的终端ID,抽取终端ID。另外,终端抽取部54还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检索键,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抽取上述要求终端作为收信终端候补登录了终端ID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
进而,终端抽取部54还以时域管理部57抽取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检索键,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读取要求终端对应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对应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抽取终端ID。
终端状态取得部55以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收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读取每个由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的运行状态。这样,终端状态取得部55取得能够与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进行通话的收信终端候补的运行状态。另外,终端状态取得部55还以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表,并取得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运行状态。
中继装置选择部56从多个中继装置30中选择一个中继装置30。为此,中继装置选择部56根据图3所示的CPU201发送的指令来实现图7所示的时域ID生成部56a、中继装置抽取部56b、选择部56c的功能。图7是详细显示图5的中继装置选择部56的功能模块图。
其中,时域ID生成部56a生成用于识别终端之间收发内容数据的时域的时域ID。中继装置抽取部56b根据要求终端发送的开始要求信息中包含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D,来检索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参见图16),抽取对应的各个中继装置ID。选择部56c从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见图10)中记录的中继装置30内,选择运行状态为“在线”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从而选定中继装置30。
接着,时域管理部57将时域ID生成部56a生成的时域ID、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 D相关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2)中进行管理。此外时域管理部57还在时域管理表中,针对每个时域ID,保存并管理最终选定的一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进而,时域管理部57以参加要求信息中包含的时域ID为检索键来检索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抽取对应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D。
质量决定部58以上述延迟时间为检索键,来检索画质管理表(参见图15),并抽取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画质,用以决定由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
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的功能通过图3所示的HDD205实现,其在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实行各种数据的保存处理、或实行保存在存储部5000中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还在非易失性存储部5100中实行各种数据的保存、或实行保存在存储部5000中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
延迟时间管理部60以上述收信终端的IP地址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抽取对应终端ID。进而,将所述延迟信息表示的延迟日期及时间保存到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0)中包含上述抽取的终端ID的记录项中的延迟时间区域部分上。
收信判断部62判断参加由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终端10的收信终端ID中是否包含要求参加的终端10的收信终端ID。
当假定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的要求终端与该要求终端相关的收信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时,计算部63计算参加要求终端与已经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终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从中求出最短距离为最大的终端的最短距离。
《处理和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结构以及功能,下面参考图19~图35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处理方法。图19是对表示各个中继装置30状态的状态信息进行管理处理的时序图。图20是传送系统中图像数据、声音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收发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在多个终端10之间准备开始通话的准备阶段中的处理时序图。图22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概念的图。图23是要求开始通信的处理的时序图。图24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图25是允许开始通信要求的处理流程图。图26是要求中继内容数据的处理流程图。图27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图28是终端之间收发内容数据的处理时序图。图29是要求参加内容用时域的处理时序图。图30是利用收信名单来判断可否参加的处理流程图。图31是表示终端之间距离概念的图。图32是更改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图。图33是要求退出内容数据用时域的处理时序图。图34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图35是表示通信状态变迁的示意图。
先用图19说明管理状态信息的处理。该状态信息是各个中继装置30向管理系统50发送的表示中继装置30状态的信息。首先,图5所示的各个中继装置30中的状态检测部32定期检测各自的装置本身的运行状态(S1-1至S1-4)。而后,为了在管理系统50中实时管理各中继装置30的运行状态,各中继装置30的收发信部31经由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定期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S2-1至S2-4)。这些状态信息中包含各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以及对应于该中继装置ID的中继装置30中的状态检测部32检测到的运行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30a、30b、30d运行正常,因此表示为“在线”,而中继装置30c虽然处于运行之中,但是由于实行中继装置30c的中继动作的程序发生故障,因此表示为“离线”。
接着,管理系统50中的收发信部51接收各个中继装置30发送的状态信息,并通过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将对应于每个中继装置ID的状态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的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见图0)中进行管理(步骤3-1至3-4)。这样,在如图10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对每个中继装置ID保存“在线”、“离线”、或“故障”中任一运行状态。此时,还保存对应每个中继装置ID的、管理系统50收到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进而,如果中继装置30没有发送状态信息,则在图10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的各条记录项中用于记录运行状态的区域部分以及记录收信日期及时间的区域部分为空白、或记录上一次收信时的运行状态以及收信日期及时间。
下面利用图20概念性地说明传送系统1中内容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的收发状态。如图20所示,在传送系统1中,要求终端与收信终端A和收信终端B之间设立经由管理系统50并用于收发各种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用时域sei。同时,收信终端A和收信终端B之间设立经由中继装置30并用于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分辨率图像数据、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声音图像数据的4个数据的时域,在此将这4个时域统称为内容数据用时域sed。
下面利用图21来说明终端10aa在开始通话之前的准备阶段中的处理。图21显示了所有通过管理信息用时域sei来收发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当终端10aa的用户指示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接通后,图5所示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电源接通指令,接通电源(步骤S21)。而后,登录要求部13在收到上述电源接通指令之际,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自动发送表示要求登录的登录要求信息(步骤S22)。该登录要求信息包含提出要求的终端10aa本身的终端ID以及密码。这些终端ID以及密码是通过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从非易失性存储部1000中读取并送往收发信部11的数据。在终端10aa向管理系统50发送登录要求信息时,收信一方的管理系统50可以掌握送信一方的终端10aa的IP地址。
接着,管理系统50的终端认证部52,将经由收发信部51收到的登录要求信息中所包含的终端ID以及密码作为检索键,检索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的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见图11),判断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中是否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进行认证(步骤S23)。
当该终端认证部52判断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因而登录要求出自具有正当利用权利的终端10时,状态管理部53将上述登录要求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刻与终端10aa的IP地址相关保存到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0)中以终端10aa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名称表示的每项记录中(步骤S24-1)。由此,在图12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保存了被相关了的终端ID“01aa”、收信日期及时间“2009.11.10.13:40”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
接着,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设定部53a设定终端10aa的运行状态为“在线”,并设定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为“待机”,进而将运行状态和通信状态相关保存到终端管理表中以终端10aa的终端ID以及收信名称表示的每项记录中(步骤S24-2)。这样,便可将运行状态“在线”和通信状态“待机”与终端ID“01aa”相关保存到图12的终端管理表中。
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将表示上述终端认证部52的认证结果的信息经由通信网络2送往发出上述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10aa(步骤S25)。以下继续说明终端认证部52判断终端具有正当利用权利后的情况。
终端10aa收到表示判断结果为具有正当利用权利的终端的认证结果信息后,收发信部11经由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要求收信名单的收信名单要求信息(步骤S26)。为此,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收到收信名单要求信息。
终端抽取部504以发出登录要求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检索键,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读取能够与要求终端10aa通信的收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步骤S27)。在此抽取的与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对应的收信终端10ab、10ba、10db各自的终端ID为“01ab”、“01ba”、“01db”以及与这些终端ID相对应的收信终端名称“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日本大阪事业所BA终端”、日本大阪事业所BB终端“、“美国华盛顿事业所DB终端”。
而后,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经由保存及读取处理部59从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读取收信名单表格的数据(图22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00-1部分的数据)(步骤S28),同时将该收信名单表格以及包括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 D和收信名称在内的收信名单信息(收信名单表格、终端ID以及收信名称)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29)。这样,要求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便收到收信名单信息,保存及读取处理部19将该收信名单信息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步骤S30)。
这样,本实施方式不用各终端10来管理收信名单信息,而是用管理系统50来统一管理所有终端的收信名单信息。为此,即便在传送系统1中增加了新的终端10,或用新型终端10来取代既有的终端10,或改变了收信名单表格形态等情况下,也可由管理系统50来同一应对,省去了各终端10改变收信名单信息的手续。
在管理系统50中,终端状态取得部55以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收信终端后部的终端ID(01ab、01ba、01db)为检索键,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读取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每个终端ID的运行状态,从而取得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10ab、10ba、10db)的运行状态(步骤S31)。
接着,收发信部51将包含上述步骤S31中作为检索键使用的终端ID“01ab”和与该终端ID相对应的收信终端10ab的运行状态“离线”、终端ID“01ba”和与该终端ID相对应的收信终端10ba的运行状态“在线(传唤)”、以及终端ID“01db”和与该终端ID相对应的收信终端10db的运行状态“在线(待机)”分别单独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32)。
而后,要求终端10aa的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收到管理系统50发送的终端的状态信息,并将这些状态信息依次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步骤S33)。这样,要求终端10aa在收到上述各终端的状态信息后,便取得能够与要求终端10aa通话的收信终端的候补(10ab、10ba、10db)各自的现时运行状态。
接着要求终端10aa的收信名单制作部20基于易失性存储部1100中保存的收信名单信息以及终端的状态信息,制作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反映了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10的状态,同时,显示控制部16控制在图2所示的显示器120上显示收信名单的现时时刻(步骤S34)。
根据以上所述,显示器120aa上显示如图22所示的收信名单,其中在收信名单表格1100-1中记载了各收信名称1100-2等以及反映各收信候补的终端的状态信息的图标1100-3a等。
返回图21,另一方面,管理系统0的终端抽取部54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抽取以上述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收信终端的候补登记了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步骤S35)。图13显示的收信终端名单管理表中抽取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01ab、01ba、01db。
而后,管理系统的终端状态取得部55以上述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检索终端管理表(见图12),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运行状态(步骤S36)。
而后,收发信部51向上述步骤S35中抽取的终端ID(01ab、01ba、01db)的终端(10ab、10ba、10db)中运行状态在终端管理表(见图12)中被表示为“在线”的终端(10ab、10db),发送在步骤S36中取得的包括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运行状态“在线”在内的终端的状态信息(步骤S37-1、S37-2)。在向终端(10ab、10db)发送该终端的状态信息时,收发信部51基于各终端ID(01ab、01db),参考图12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记录的终端的IP地址。这样,便向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10aa为收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其他收信终端(10ab、10db)传送上述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运行状态“在线”。
关于其他终端10,与上述步骤S21相同,用户设定图3显示的电源开关109接通后,图5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电源接通指示,实行与上述步骤S22~S38-1、S38-2相同的处理,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以下利用图23说明终端在向其他终端提出开始通信要求时的处理。图23显示了用管理信息用时域se i来收发所有管理信息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要求终端10aa能够与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并在上述步骤S32收到的终端状态信息表示的运行状态为在线、通信状态为待机的终端(10ba、10db)中的至少一方通话。在此,以要求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与收信终端10db开始通话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要求终端10aa的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选择与收信终端10db通信后,图5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与终端10db开始通话的要求(步骤S41)。而后,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括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以及表示要求开始通话的更改要求信息“要求”在内的开始要求信息(步骤S42)。这样,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便受到上述开始要求信息,同时掌握发送该信息的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为“1.2.1.3”。
而后,状态管理部53根据开始要求信息中包含的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更改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2)中终端管理表内用于上述终端ID为“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的通信状态部分(步骤S43)。
在此,利用图24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43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状态管理部53根据图35所示的状态变迁图显示的通信状态更改规则来更改通信状态。例如,在收到更改要求信息“接受”时,终端10的通信状态为“响铃”或“传唤”,则将通信状态改为“接受”,而如果终端10的通信状态为“接受”,则保持原状不更改。本实施方式用状态管理部53来实现状态的更改,为此,用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18)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图35的状态变迁图显示的通信状态的变迁规则,用管理系统用程序来规定,使状态管理部53能够更改通信状态。
首先图6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中的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中有关终端的信息(步骤S43-1)。此时,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预先将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要求”判断为特殊的更改要求信息。基于该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在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的同时,还取得收信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此时,状态取得部53b以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取得发出开始通话要求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待机”,并以相同方法取得收信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待机”。
接着,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要求”的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的更改前状态信息(步骤S43-2)。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要求”以及终端信息“要求终端”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8),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前状态信息“待机”,并以同样的方法,以更改要求信息“要求”以及终端信息“收信终端”为检索键,从状态更改管理表(图18)取得收信终端10db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待机”。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比较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通信状态和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判断通信状态是否与更改前通信状态相同(步骤S43-3)。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分别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前通信状态,以及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待机”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待机”是否相同。
如果步骤S43-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以及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均为相同(S43-3的是),则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要求”的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的更改信息(步骤S43-4),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要求”以及终端信息“要求终端”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8),取得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传唤”,并同样地以更改要求信息“要求”以及终端信息“收信终端”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8),取得收信终端的更改信息“响铃”。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根据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来分别改写终端管理表中包含该终端ID“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43-5)。此时,基于上述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传唤”,基于上述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响铃”,而后结束处理。
相反,如果步骤S43-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同,或者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同(S43-3的否),则状态更改部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分别包含终端ID“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其理由为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的其中之一未处于能够开始通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收发信部51制作规定的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43-6),而后结束处理。
接着,返回图23,说明在步骤S43-5中更改了通信状态之后的处理。首先,时域ID生成部56a生成时域ID“se1”(步骤S44),该时域ID“se1”用于识别实行要求终端10aa要求开始的与收信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而后,时域管理部57将时域ID“se1”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5100中。
而后,管理系统50的中继装置选择部56选择以用于要求终端10aa与收信终端10db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来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步骤S45)。此时,首先中继装置抽取部56b根据要求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通信信息中报喊得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来检索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参见图16),抽取对应终端(10aa、10db)的中继装置ID(111a、111d)。
如果上述抽取的中继装置ID相同,则选择部56c参考中继装置管理表(图10)中记录了该抽取了的中继装置ID对应的中继装置30的运行状态。如果中继装置ID对应的运行状态为“在线”,则选择部56c选择该被抽取的中继装置作为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如果上述抽取的中继装置ID不同,或者,上述参考结果为中继装置ID对应的中继装置30的运行状态为“离线”,则选择用中继装置ID为“111e”的中继装置30e作为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在以下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选择部56c选择中继装置30e。
中继装置30的选择处理结束后,时域管理部57将选择的中继装置ID“111e”、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的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内包含时域ID“se1”的记录项目中记录中继装置ID、要求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ID的区域部分中(步骤S46)。
而后,图5所示的收发信部51经由通信网络2向要求终端10aa发送时域ID生成部生成的时域ID以及用于连接由选择部56c选择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步骤S47)。该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中包含中继装置30e的IP地址“1.1.1.3”、认证信息、端口编号等。这样,终端10aa在时域ID“se1”对应的时域的实行过程中,便能够掌握用于连接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
而后,收发信部51向收信终端10db发送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要求与收信终端开始通话的更改要求信息“要求”、包含时域ID“se1”的开始要求信息、连接中继装置30e的上述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以及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步骤S48)。这样,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51便能够在收到开始要求信息的同时,掌握用于连接进行内容数据中继的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以及发送信息的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3”。
以下利用图25和图24说明收信终端10db收到上述开始要求信息后,收到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表示的允许开始与要求终端10aa之间的通信的答复后的处理。首先,收信终端10db收到通过按动操作键108来表示的允许开始与要求终端10aa之间通信的答复(步骤S49)。其次,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表示允许通信开始的更改要求信息“接受”、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开始答复信息(步骤S50)。
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收到上述开始答复信息后,状态管理部53根据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上述终端ID“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51)。
在此,利用图24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51。首先,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收到上述开始答复信息后,图6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中的状态取得部53b与步骤S43-1相同地取得终端管理数据表(参见图12)中有关终端的信息(步骤S51-1)。此时,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预先将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要求”判断为特殊的更改要求信息。基于该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为“响铃”,同时还取得收信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为“传唤”。
接着,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更改部53c实行与步骤S43-2相同的处理,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接受”的要求终端的更改前状态信息“传唤”以及“接受”,并以相同方法,取得收信终端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响铃”(步骤S51-2)。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比较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判断通信状态是否与更改前通信状态相同(步骤S51-3)。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传唤”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前通信状态“传唤”以及“接受”中的哪一个相同,同时还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通信状态“响铃”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响铃”是否相同。
如果步骤S51-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以及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均为相同(S51-3的是),则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接受”的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的更改信息(步骤S51-4),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接受”、终端信息“要求终端”以及要求终端更改前的通信的状态“传唤”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8),取得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接受”,并同样地以更改要求信息“接受”、终端信息“收信终端”以及收信终端更改前的通信的状态“响铃”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8),取得收信终端的更改信息“接受”。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根据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来分别改写终端管理表中包含该终端ID“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51-5)。此时,基于上述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接受”,基于上述取得的收信终端10db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接受”,而后结束处理。
相反,如果步骤S51-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同,或者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同(S51-3的否),则状态更改部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分别包含终端ID“01aa”和“01db”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收发信部51制作规定的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51-6),而后结束处理。
而后,返回图25,说明在步骤S51-5中更改了通信状态之后的处理。收发信部51向要求终端10aa发送包括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表示允许开始与收信终端通话的更改要求信息“接受”、时域ID“se1”以及在步骤S47中取得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在内的开始答复信息(步骤S52)。在收到该开始答复信息后,要求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将域“se1”和步骤47取得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送往中继装置30e,从而与中继装置相连接(步骤S53)。另一方面,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也将时域“se1”和步骤48取得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送往中继装置30e,从而与中继装置相连接(步骤S54)。
以下利用图26说明中继装置30e开始在要求终端10aa和收信终端10db之间中继内容数据的处理。图26中显示通过管理信息用时域sei来收发所有管理信息均。
首先,在要求终端10aa与中继装置30e接通后(参见步骤S53),收发信部11在规定时刻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时域ID“se1”以及表示要求开始中继的更改要求信息“连接”在内的中继要求信息(步骤S71-1)。
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收到中继要求信息后、状态管理部53根据该中继要求信息中包含的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来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含有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72-1)。
在此,用图27来详细说明步骤S72-1的处理。首先,图6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取得部53b从终端管理数据库中取得终端的通信的状态(步骤S72-1-1)。此时,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预先将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连接”判断为不是特殊的更改要求信息。基于该判断,状态取得部53b仅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此时,状态取得部53b以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取得要求开始中继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
接着,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接受”的要求终端的更改前状态信息(步骤S72-1-2)。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接受”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前状态信息“接受”。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比较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判断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72-1-3)。在此,状态更改部53c比较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和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接受”,判断是否相同。
如果步骤S72-1-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相同(S72-1-3的是),则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连接”的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步骤S72-1-4),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连接”为检索键,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占线”。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根据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写终端管理表中包含该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72-1-5)。此时,基于上述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占线”,而后结束处理。
相反,如果步骤S72-1-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同(S72-1-3的否),则状态更改部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收发信部51制作规定的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72-1-6),而后结束处理。
而后,返回图26,说明在步骤S72-1-5中更改了通信状态之后的处理。首先管理系统50相中及装置30e发送包括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时域“se1”在内的中继开始要求信息(步骤S73-1)。收到该中继开始要求信息后,中继装置30e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表示允许中继开始的通知信息“OK”在内的中继开始许可信息(步骤S74-1)。收到该中继开始许可信息后,管理系统50的收发行部51将该中继开始许可信息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75-1)。这样,便建立了要求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e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步骤S76-1)。
另一方面,收信终端10db在连接了中继装置30e之后的规定时刻,其中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时域ID“se1”以及表示要求开始中继的更改要求信息“连接”在内的中继要求信息(步骤S72-1)。
而后,管理系统50和中继装置30e中实行与步骤S72-1、S73-1、S74-1、S75-1相同的处理,从而建立了收信终端10db与中继装置30e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S72-2、S73-2、S74-2、S75-2)。在建立了要求终端10aa与中继装置30e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以及收信终端10aa与中继装置30e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之后,中继装置30e在要求终端10aa和收信终端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中分辨率以及高分辨率三种数据以及声音数据。这样,便能够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举行电视会议。
以下利用图5和图28来说明在要求终端10aa和收信终端10db之间收发内容数据举行电视会议时的处理。在此,在内容数据的收发信以及下述延迟时间的检测等处理中,从终端10aa向终端10db方向发送内容数据的处理、与反方向即从终端10db向终端10aa方向发送内容数据为相同处理,相同,因此仅对从终端10aa向终端10db方向的处理进行说明,省略反方向的说明。
首先,要求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通过内容数据用时域sed,将摄像部14a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以及从声音输入部15a输入的声音数据,经由通信网络2送往中继装置30e(步骤S81)。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图20所示的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三种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由此,中继装置30e的收发信部31便收到上述三个分辨率不同的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
而后,画质确认部33用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检索键,检索改变画质管理表(参见图8),并通过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来确认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步骤S8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受到确认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为“高质量”,并且与收发信部3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画质相同,因此中继装置30e通过内容数据用时域sed,将画质未经任何改动的图像数据以及未经任何改动的声音数据送往收信终端10db(步骤S83)。这样,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收到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三种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而后,显示控制部16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基于上述图像数据的图像,同时声音输出部15b输出基于声音数据的声音。
接着,终端10db的延迟检测部18每隔一定时间,如每隔1秒检测收发信部1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收信延迟时间(步骤S84)。本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设定延迟时间为200ms。
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用管理信息用时域sei并经由通信网络2将表示延迟时间为“200(ms)”的延迟信息送往管理系统0(步骤S85)。这样,管理系统50便在掌握延迟时间的同时,还掌握发送延迟信息的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0155]
接着,管理系统50的延迟时间管理部60以上述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为检索键,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抽取对应的终端ID“01db”,进而,将上述延迟信息中的延迟时间“200(ms)”保存到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中包含上述终端ID“01db”的记录项内用于记录延迟时间的区域部分中(步骤S86)。
接着,画质决定部58以上述延迟时间“200(ms)”为检索键,检索画质管理表(参见图15),抽取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中画质”,并将画质定为“中质量”(步骤S87)。
而后,收发信部51在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中,以与上述终端ID“01db”相关的中继装置ID“111e”为检索键,检索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见图10),抽取对应的中继装置30e的IP地址“1.1.1.3”(步骤S88)。而后,收发信部51用管理信息用时域sei并经由通信网络2,将上述步骤S87决定的表示图像数据的画质为“中画质”的画质信息送往中继装置30e(步骤S89)。该画质信息中包括上述步骤S86中被当作检索键使用的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这样中继装置30e的改变画质管理部34便将发送信息的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与受到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中画质”相关保存到改变画质管理表(参见图8)进行管理(步骤S90)。
而后,终端10aa继续进行与上述步骤S81相同的处理,即用内容数据用时域sed向中继装置30a发送以低画质、中画质、高画质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步骤S91)。这样,与上述步骤S82相同,在中继装置30e中,画质确认部33以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检索键,检索改变画质管理表(参见图6),并通过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中画质”,来确认受到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步骤S92)。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数据的画质被确认为“中画质”,其画质低于收发信部3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画质“高画质”,为此,画质更改部35改变图像数据的画质,将“高画质”降低为“中画质”,更改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93)。而后,收发信部31用内容数据用时域sed并经由通信网络2,向终端10db发送上述图像数据的画质被改变成“中画质”的图像数据以及音质未经改变的声音数据(步骤S94)。这样,在收到图像数据的收信终端10db中如果发生收信延迟,中继装置30a便改变图像的画质,以避免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员有不协调感觉。
以下用图29说明在要求终端10aa和收信终端10db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建立之后终端10cb参加该内容数据用时域的处理。图29显示用管理信息用时域sei来收发所有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要求终端10aa通过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来接受表示要求将用于终端10cb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时域ID通知该终端10cb的信息(步骤S101)。接着,要求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括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时域ID通知要求信息(在此为一例时域信息)(步骤S102)。管理系统50收到该时域ID通知要求信息后,由收发信部51将该时域ID通知信息送往终端10cb(步骤S103)。
终端10cb在收到上述时域ID通知信息后,接受参加该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要求(步骤S104)。在此,终端10cb通过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来表示接受参加该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要求。这样,要求参加的终端10cb的收发信部11便将包含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表示要求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的更改要求信息“参加”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时域参加要求信息送往管理系统50(步骤S105)。
管理系统50收到时域参加要求信息后,利用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来判断是否要进行连接参加要求终端10cb和正在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参加终端10aa以及10db的处理(步骤S106)。在此,用图30详细说明步骤S106的处理。图30是用收信名单判断是否参加的处理流程。
首先,时域管理部57以参加要求信息中的时域ID“se1”为检索键来检索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抽取对应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D(步骤S106-1)。这样,时域管理部57便得到了正在参加可用时域ID“se1”来识别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参加终端的终端ID“01aa”和“01db”。
接着,终端抽取部54用时域管理部57抽取的参加终端的终端ID“01aa”和“01db”作为检索键来分别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抽取对应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步骤S106-2)。这样,终端抽取部54便得到用于识别参加终端10aa所对应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01ab”、“01ba”、“01db”)、以及用于识别参加终端10db所对应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01aa”、“01cb”、“01da”)。
而后,收信判断部62判断终端抽取部54在步骤S106-2中抽取的对应参加终端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中是否包含用于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ID(步骤S106-3)。这样,收信判断部62便能够判断被抽取的收信终端ID(“01ab”、“01ba”、“01db”、“01aa”、“01cb”、“01da”)中是否包含用于识别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步骤S106-3)。
如果收信判断部62判断被抽取的收信终端ID(“01ab”、“01ba”、“01db”、“01aa”、“01cb”、“01da”)中未包含用于识别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步骤S106-3的否),则制作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送往参见要求终端(步骤S106-4)。此时,管理系统50不实行参加要求终端和参加终端之间的连接处理,并结束处理。
相反,如果收信判断部62判断被抽取的收信终端ID(“01ab”、“01ba”、“01db”、“01aa”、“01cb”、“01da”)中包含用于识别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步骤S106-3的是),则实行以下处理。首先,假定收信名单管理表(见图13)中的要求终端和与该要求终端相关的收信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时,计算部63计算参加要求终端和参加终端之间最短路径距离为最大的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步骤S106-5)。
在此,用图31来详细说明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参加要求终端作为参加终端的收信终端被记录在收信名单管理表(见图13)中,则设定参加要求终端与该时域的参加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1(参见图31A)。
在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被与参加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为此,参加要求终端10cb和参加终端10db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1。
另一方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并没有与参加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为此,参加要求终端10cb和参加终端10aa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大于1。
关于参加终端和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大于1的终端,可用以下方法计算该距离。即如果与参加要求终端之间最短路径距离为1的参加终端10db被作为其他参加终端的收信终端保存在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则该参加要求终端与该其他的参加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2(参见图31A)。
与参加要求终端之间最短路径距离为1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被与其他参加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保存在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为次,参加要求终端10cb与上述其他的参加终端10aa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2。此外,关于与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大于2的终端,可用上述相同方法来计算距离。
如上所述,根据计算部63计算参加要求终端10cb与参加终端10aa和10db之间各自的最短路径距离的计算结果,求出了与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最大的参加终端为10aa,并且该最短路径距离为2(步骤S106-5)。上述计算部63的处理可按照如基于戴克斯特拉算法中用于解决最短距离问题算法的管理系统用程序的CPU201指令来实行。
最短路径距离的计算结束后,收信判断部62判断计算的距离是否小与规定阀值(步骤S106-6),阀值例如为3。该规定的阀值可预先存在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规定存储区域中,并可用保存及读取处理部59读取。如果判断距离小于规定阀值(步骤S106-6的是),则将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要求参加的时域的时域ID“se1”以及最短路径距离2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5100的规定存储区域中(步骤S106-7)。此时,管理系统50判断接着进行连接参加要求终端和参加终端的连接处理,并实行步骤S107之后的处理。
而如果判断最短路径距离不小于规定阀值(步骤S106-6的否),则收发行部51制作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发送到要求参加的终端10(步骤S106-8)。此时,管理系统50不再实行参加要求终端与参加终端之间的连接处理,而是结束处理。
而后返回图29,说明当判断进一步实行连接参加要求终端和参加终端之间的连接处理之后的处理。首先,管理系统50的状态管理部53基于是与参加要求信息中包含的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上述终端ID“01cb”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107)。
在此,用图32来详细说明步骤S107中的处理。首先,图6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中的状态取得部53b取得保存在终端管理数据库中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107-1)。此时,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预先判断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参加”不是特殊的更改要求信息。据此判断,状态取得部53b只取得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此时,状态取得部53b以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取得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待机”。
其次,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参加”的收信终端的更改前状态信息(步骤S107-2)。此时,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的“参加”为检索键来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更改前状态信息“待机”。
接着,状态更改部53对比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通信状态和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状态信息,判断该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107-3)。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将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通信状态“待机”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状态信息“待机”相比较,判断两者是否相同。
如果在步骤S107-3中的判断结果为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更改前状态信息一致(步骤S107-3的是),则状态更改部53c取得更改要求信息“参加”对应的更改信息(步骤S107-4)。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参加”为检索键来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更改信息“接受”。
而后,状态更改部53c根据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终端ID“01cb”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107-5)。具体为,基于所取得的更改信息,将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cb”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改为“接受”。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7-3中的判断结果为收信终端的通信状态与更改前状态信息不一致(步骤S107-3的否),则状态更改部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终端ID“01cb”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此时,收发信部51向参加要求终端10cb发送错误信息并结束处理(步骤S107-6)。
接着,返回图29,说明步骤S107-5中通信状态被更该后的处理。首先,时域管理部57将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增加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中包含时域ID“se1”的记录项的收信终端的区域部分中(步骤S108)。
在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情况下,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向参加要求终端10cb发送包括时域ID“se1”以及用于连接中继装置30e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在内的参加许可通知(步骤S109)。此外,收发信部51还可将在步骤S106-7中保存到规定存储区域中的最短路径的距离(距离信息的一个例子)和参加许可通知一起发送。这样,参加要求终端10cb便能够根据与该参加要求终端与参加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掌握参加时域的风险。
终端10cb收到该参加许可通知后,该终端10cb的收发信部11将时域ID“se1”和参加许可通知中包含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送往中继装置30e,用以终端10cb与中继装置30e相连接(步骤S110)。进而,终端cb作为参加终端在连接了中继装置30e之后的规定时刻,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括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时域ID“se1”以及表示中继开始要求的更改要求信息“连接”在内的中继要求信息。接着,管理系统50以及中继装置30e之间实行与步骤S72-1、S73-1、S74-1以及S75-1相同的处理,来建立终端10cb与中继装置30e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sed。在该内容数据时域sed建立之后,便能够在中继装置30e和终端10aa、10cb以及10db之间中继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的三个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从而在终端10aa、10cb以及10db之间开始举行电视会议。
另外,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将包含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参加通知送往已经开始了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的参加终端10aa和10db(步骤S111-1、S111-2)。这样,参加终端10aa和10db便能够掌握参加要求终端10cb将参加内容数据用时域。
终端抽取部54以时域参见要求信息中包含的参加要求终端10cb的终端ID作为检索键来检索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读取参加要求终端对应的收信终端ID,抽取终端ID“01aa”、“01bb”、“01db”(步骤S112)。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用该抽取的终端I D来识别并取得终端10aa、10bb、10db,并将这些终端中没有发送上述参加通知的终端10bb发送包含终端ID“01cb”在内的参加通知(参加信息的一个例子)(步骤S113)。这样,终端10bb便能够掌握要求参加终端10cb参加了内容数据时域。
以下用图33来说明在建立了终端10aa、10db、10cb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后终端10aa退出该内容数据用时域的处理。此时,在图26中用管理信息用时域sei来收发所有管理信息。
首先,终端10aa的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操作键108表示接受退出内容数据用时域的退出要求(步骤S121)。而后,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表示退出内容数据用时域要求的更改要求信息“离开”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是与退出要求信息(步骤S122)。
管理系统50收到该时域退出要求信息后,其中的状态管理部53根据时域退出要求信息中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来更改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123)。
在此,用图27来详细说明步骤S123的处理。首先,图6所示的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取得部53b取得保存在终端管理数据库中的终端的通信状态(步骤S123-1)。具体为,更改要求信息判断部61预先判断收发信部51收到的更改要求信息“离开”不是特殊的更改要求信息。基于该判断,状态取得部53b仅取得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此时,状态取得部53b以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取得要求开始中继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占线”。
接着,状态管理部53的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离开”的要求终端的更改前状态信息(步骤S123-2)。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离开”为检索键来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前状态信息“占线”。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比较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通信状态与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判断两者是否相同(步骤S123-3)。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将状态取得部53b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通信状态“接受”和状态更改部53c取得的更改前通信状态“接受”进行对比,判断两者是否一致。
如果步骤S123-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一致(S123-3的是),则状态更改部53c取得对应于更改要求信息“离开”的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步骤S123-4),具体为,状态更改部53c以更改要求信息“离开”为检索键来检索状态更改管理表(参见图17),取得要求终端的更改信息“待机”。
接着,状态更改部53c根据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改写终端管理表中包含该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123-5)。此时,基于上述取得的要求终端10aa的更改信息,终端管理表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被改写为“待机”,而后结束处理。
相反,如果步骤S123-3中判断要求终端的通信状态与其更改前状态信息不一致(S123-3的否),则状态更改部53c不改变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包含终端ID“01aa”的记录项目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收发信部51制作规定的错误信息,并将该错误信息送往要求终端10aa(步骤S123-6),而后结束处理。
接下去返回图33,说明在步骤S123-5中更改了通信状态之后的处理。首先,时域管理部57从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时域管理表(参见图14)中包含时域ID“se1”的记录项中记录要求终端的区域部分中删除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步骤S124)。管理系统50向中继装置30e发送表示要求退出包含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时域ID“se1”在内的时域的通知(步骤S125)。这样,便停止中继装置30e与终端10aa之间的内容数据用时域,与此同时,该中继装置30e与终端10aa之间的连接便被切断。接着,中继装置30e将表示允许退出包含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时域ID“se1”在内的时域的通知送往管理系统50(步骤S126)。
管理系统50在收到允许退出要求的通知后,收发信部51向终端10aa发送包含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更改要求信息“离开”、时域ID“se1”、表示允许退出要求的通知信息“OK”在内的时域退出许可信息(步骤S127)。终端10aa收到时域退出许可信息后,用户按动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109,表示接受切断电源的要求(步骤S128)。收发信部11收到切断电源的要求后,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表示切断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与管理系统50之间连接的通知信息在内的切断要求信息(步骤S129)。
在管理系统50中,收发信部51收到上述切断要求信息后,状态管理部53根据切断要求信息中包含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从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2)中删除包含上述终端ID“01aa”的记录项中用于记录通信状态的区域部分(步骤S130)。接着,收发信部51将表示允许切断要求的切断许可信息送往终端10aa(步骤S131)。这样,管理系统50在停止与终端10aa之间的管理数据用时域的同时,还切断了与终端10aa之间的连接。
终端10aa收到切断许可信息后便切断电源并结束处理(步骤S132)。终端10cb、10db在需要退出内容数据用时域sed结束终端之间的通话时也可以实行与上述步骤S121~S131相同的处理。
《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接受第三终端10cb发送的、要求参加在第一终端10aa和第二终端10db之间正在实行的传送内容数据的时域。终端抽取部54从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抽取与第一终端10aa和第二终端10db的终端ID相关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进而,收信判断部62判断被抽取的收信终端ID中是否包含用于识别第三终端的收信终端ID。这样,管理系统50根据判断来控制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三终端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没有预约参加会议的终端能够中途参加多地点之间实行的时域。在此,多地点间时域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终端之间实行的时域,显然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位于多个地点的多个终端之间实行的时域。
管理系统50基于判断来控制第一终端10aa、第二终端10db以及第三终端10cb之间的连接。此时,终端抽取部54从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抽取与识别第三终端的终端ID相关了的收信终端ID。并且,收发信部51向用抽取的收信终端ID识别得到的终端10发送表示第三终端参加时域的参加信息。这样,管理系统50便向第三终端的收信终端发送了该第三终端参加时域的通知。
进而,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接受第一终端10aa发送的时域I D通知要求信息。此时,终端抽取部54从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抽取与用于识别第一终端的终端ID相关的收信终端ID。如果判断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收信终端ID中包含通知时域ID的通知对象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则收发信部51将时域ID通知给该通知对象的终端10。这样,收到该通知的终端10便能够以该时域ID要求参加该时域。
假定以终端ID识别的终端10与以保存在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与该终端ID相关了的收信终端ID来识别的终端10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时,则管理系统50的计算部63计算求出第三终端10cb与第一终端10aa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以及第三终端10cb与第二终端10db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中最大的最短路径距离。并且,收信判断部62判断计算部计算的最短路径距离是否小于规定的阀值。这样,管理系统50便根据规定的判断来控制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三终端之间的连接。
进而,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将表示计算部63算出的最短路径距离的距离信息送往第三终端10cb。这样,第三终端便能够基于该距离信息掌握参加时域的风险。
管理系统50控制第一终端10aa和第二终端10db,以及第三终端10cb的连接。此时,收发信部51向第三终端发送与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e相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这样,第三终端便能够用该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来与中继装置30e连接。
《实施方式的补充》
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106-5的距离计算中,对于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3)中将参加要求终端以参加终端的收信终端来保存时,设定该参加要求终端与该参加终端之间的距离为1(参见图31A)。但是,距离的计算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对于将参加终端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来保存的收信名单管理表,可将参加要求终端于该参加终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参见图31B)。另外,对于将参加要求终端作为参加终端的收信终端,并且,参加终端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来保存的收信名单管理表,可将参加要求终端于该参加终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参见图31C)。
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既可用单独的计算机构建,也可用多个计算机分担按功能分割的功能部来构建。而且,在用单独的计算机构建程序提供系统90时,既可发送整个程序,也可将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的程序分成多个单元来发送。进而,在用多个计算机构建程序提供系统90时,可用各台计算机来分别发送被分割的多个单元。
可以用记录介质保存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用程序、中继装置用程序、以及通信管理用程序,该记录介质以及保存这些程序的HD204和具有该HD204的程序提供系统90均可以作为程序产品向国内外供应,用于向用户提供终端用程序、中继装置用程序、以及传输管理用程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图8所示的改变画质管理表以及图15所示的画质管理表,着眼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来对图像质量进行管理,在此,图像分辨率仅为一例表示受到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其他图像质量,如图像数据的画质深度、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取样频率、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比特长等来进行管理。
对于收信日期及时间的管理也不局限于图10、图12、图14中所示,在这些收信日期及时间中至少需要管理收信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在图10中管理中继装置的I P地址、在图12中管理终端的IP地址,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是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认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确认信息、或者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认终端10的终端确认信息,便可管理各自的全域名(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此时,通过公知的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来取得对应于FQDN的IP地址。另外,不但可以表示为“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认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确定信息”,还可以表示为“表示连接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连接对象的中继装置连接处信息”,或者“表示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收信对象的中继装置收信处信息”。同样,不但可以表示为“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定终端10的终端确认信息”,还可以表示为“表示连接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连接对象的终端连接处信息”,或者“表示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收信对象的终端收信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用词上,还可用录像会议等可替换用词来代替电视会议,用以表示本实施方式不仅局限于用于电视会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传送系统1为例对电视会议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传送系统以外,本发明还适用于网协(IP,internetprotocol)电话、网络电话等电话系统。另外,传送系统1还可以用于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10的一方相当于载置于汽车中的导航装置,而另一方相当于管理导航的管理中心的管理终端或管理服务器、或者相当于载置于其他汽车中的导航装置。进而,传送系统1还可以用于声音会议系统或者个人计算机图像共有系统。
进而,传送系统1还可以用于手机的通信系统。此时,终端10例如相当于手机,收信名单的显示例如如图34所示的画面。图34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具体为,作为终端10的手机包括手机机体1110-1、以及设于该机体1110-1上的菜单画面显示键1110-2、显示部1110-3、位于机体下部麦克风1110-4、以及位于机体上部的扬声器1110-5。其中菜单画面显示键1110-2用于使该手机显示菜单画面,该菜单画面上表示各种应用程序的图标。显示部1110-3为触摸面板,用户可选择收信名称与该收信名称的对象的手机通话。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用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作为一例内容数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内容数据还可以是触觉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终端的用户的触觉被传送到另一方终端。进而,内容数据还可以使嗅觉,此时,一方终端的用户的气味被传送到另一方终端。内容数据只要是图像数据、声音数据、触觉数据、以及嗅觉数据其中之一便可。
上述实施方式对利用传送系统1进行电视会议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用于讨论协商、亲友之间的交谈、或者单方向的信息提供。

Claims (9)

1.一种终端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传送终端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
收信终端管理部,用于相关保存并管理传送终端识别信息和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传送终端,该收信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接受某个所述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收信对象即收信终端;
接受部,用于接受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发出的、要求参加在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该时域是多个作为参加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之间实行的内容数据传送时域;
收信终端抽取部,在所述接受部收到所述参加要求后,该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抽取与各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以及,
判断部,用于判断在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抽取的所述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计算部,该计算部用于在设定用所述传送终端识别信息识别的传送终端和用与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在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来识别的传送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与多个所述参加终端之中与该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为最大的参加终端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
所述判断部判断该计算部求出的最短路径距离是否小于规定的阀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距离信息送信部,用于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表示所述计算部求出的所述最短路径距离的距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参加信息送信部,用于发送表示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参加所述时域的参加信息,
在开始实行所述参加终端与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后,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抽取与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所述参加信息送信部向用该被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识别的传送终端发送所述参加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时域信息送信部,用于发送通知所述时域存在的时域信息,
在所述接受部收到所述参加终端发送的要求将所述时域的存在通知给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要求、并且所述接受部表示收到该要求后,所述收信终端抽取部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中抽取与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当所述判断部判断该被抽取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所述时,所述时域信息送信部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信息。
6.一种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终端,其中包括多个正在实行内容数据传送的时域的参加终端、以及要求参加该多个参加终端之间正在实行的所述时域的参加要求终端;
中继装置,用于中继所述多个参加终端以及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传送终端向其他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以及,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该连接信息送信部,该连接信息送信部在所述终端连接控制系统开始所述参加终端以及所述参加要求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后,向所述参加要求终端发送用于连接该参加要求终端和所述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
8.一种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能够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
9.一种终端连接控制方法,用于具有收信终端管理部的终端连接控制系统,该收信终端管理部中相关保存并管理传送终端识别信息和收信终端识别信息,该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传送终端,该收信终端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接受某个所述传送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收信对象即收信终端,所述终端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接受处理,接受作为参加要求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发出的、要求参加在正在实行的时域的参加要求,该时域是在多个作为参加终端的所述传送终端之间实行的传送内容数据的时域;
收信终端抽取处理,在收到所述参加要求后,从所述收信终端管理部抽取与各所述参加终端的传送终端识别信息相关保存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以及,
判断处理,用于判断在所述收信终端抽取处理中抽取的所述收信终端识别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参加要求终端的收信终端识别信息。
CN201210033497.8A 2011-02-25 2012-02-15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1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9920 2011-02-25
JP2011-039920 2011-02-25
JP2011-199212 2011-09-13
JP2011199212A JP5919695B2 (ja) 2011-02-25 2011-09-13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773A true CN102651773A (zh) 2012-08-29
CN102651773B CN102651773B (zh) 2015-08-19

Family

ID=4558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34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1773B (zh) 2011-02-25 2012-02-15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221702A1 (zh)
EP (1) EP2493143B1 (zh)
JP (1) JP5919695B2 (zh)
CN (1) CN10265177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157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4023199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4253970A (zh) * 2013-06-27 2014-12-31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管理方法
CN109792670A (zh) * 2016-09-27 2019-05-21 株式会社理光 多跳通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431B2 (ja) * 2011-02-25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接続制御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及び、接続制御方法
JP6490884B2 (ja) 2011-04-28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料金管理システム、料金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6079174B2 (ja) 2011-12-27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5928148B2 (ja) 2012-05-18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6074915B2 (ja) 2012-05-1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5953932B2 (ja) 2012-05-18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継装置選択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選択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6064367B2 (ja) 2012-05-18 2017-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5924119B2 (ja) 2012-05-18 2016-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5949272B2 (ja) * 2012-07-25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27449B2 (ja) 2012-10-31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端末、および、伝送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07196B2 (ja) * 2013-02-12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63843B2 (ja) 2013-02-28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7990B2 (ja) * 2013-07-24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03324B2 (ja) * 2013-08-09 2018-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29374B2 (ja) 2013-08-30 2017-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81227B2 (ja) * 2013-09-30 2018-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05754B2 (en) * 2014-02-13 2019-02-12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15156176A (ja) * 2014-02-21 2015-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セッション制御方法
JP6355418B2 (ja) * 2014-05-13 2018-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U2015272608A1 (en) 2014-06-10 2016-12-15 Ricoh Company, Ltd.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6013529A1 (ja) 2014-07-22 2016-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34129A (ja) * 2014-07-30 2016-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送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54912B2 (en) 2014-09-29 2018-04-24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US9800629B2 (en) 2014-09-29 2017-10-24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JP2016116092A (ja) * 2014-12-16 2016-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端末、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14270A1 (ja) 2015-01-15 2016-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36068B2 (ja) 2015-02-19 2019-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22432A (ja) 2015-07-07 2017-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72655B2 (ja) 2015-07-23 2019-09-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44117B2 (ja) * 2015-07-28 2019-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34323A (ja)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41831A (ja) * 2015-08-21 2017-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97299B2 (ja) * 2015-12-25 2019-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共有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89728B1 (ko) * 2016-06-16 2023-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의 릴레이 통신 방법 및 그 통신 단말
WO2018134802A1 (en) * 2017-01-23 2018-07-26 Al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ing system exploiting terminal diversity
CN110324379B (zh) * 2018-03-30 2021-12-1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6934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Patel Swetal A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unit for selective receipt of group calls
CN101273658A (zh) * 2005-07-28 2008-09-24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终端
US20100332436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airs shortest path finding method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6145A (ja) 1995-03-16 1996-10-01 Toshiba Corp 電子会議の参加方法および電子会議システム
JP3748952B2 (ja) 1996-08-08 2006-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地点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方法及び多地点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1244929A (ja) * 2000-02-29 2001-09-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キャストルーチング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292544B2 (ja) 2003-09-30 2009-07-08 ソフトバン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テレビ会議管理システム
JP2005191642A (ja) * 2003-12-24 2005-07-14 Ricoh Co Ltd 仮想オフィス空間提供プログラム、仮想オフィス空間提供装置、仮想オフィス空間提供方法、仮想オフィス空間提供システム、及び仮想オフィス空間提供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
JP3910581B2 (ja) 2003-12-26 2007-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3910580B2 (ja) 2003-12-26 2007-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6254328A (ja) * 2005-03-14 2006-09-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音声映像通信システム
JP4151978B2 (ja) * 2005-05-25 2008-09-1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サーバ装置、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27577A (ja) * 2007-03-08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
US20080259824A1 (en) 2007-04-23 2008-10-23 Frankel David P Identity-based conferenc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5188160B2 (ja) 2007-11-28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会議装置及び接続制御方法
GB2460897A (en) 2008-06-18 2009-12-23 Skype Ltd Authorising and adding a user to a conference event by determining if a set up request received from the us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ference event
EP2267680B1 (en) * 2009-06-23 2021-03-24 Orange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ynamic road traffic data to a user terminal
EP2514139B1 (en) * 2009-12-15 2018-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between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 enabled telephony devices and wireless area network (wan) devices
JP5793869B2 (ja) 2010-03-05 2015-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6934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Patel Swetal A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unit for selective receipt of group calls
CN101273658A (zh) * 2005-07-28 2008-09-24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终端
US20100332436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airs shortest path finding method and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157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4023199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4023199B (zh) * 2013-02-28 2018-05-29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4253970A (zh) * 2013-06-27 2014-12-31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管理方法
CN104253970B (zh) * 2013-06-27 2018-02-13 株式会社理光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管理方法
US10298541B2 (en) 2013-06-27 2019-05-21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CN109792670A (zh) * 2016-09-27 2019-05-21 株式会社理光 多跳通信
CN109792670B (zh) * 2016-09-27 2022-10-28 株式会社理光 多跳通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21702A1 (en) 2012-08-30
US8850033B2 (en) 2014-09-30
EP2493143B1 (en) 2017-12-27
EP2493143A1 (en) 2012-08-29
JP5919695B2 (ja) 2016-05-18
JP2012191598A (ja) 2012-10-04
CN102651773B (zh) 2015-08-19
US20130335514A1 (en)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1773B (zh)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CN102291385B (zh) 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传送方法
CN102208994B (zh) 日志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日志管理方法
CN102196238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管理方法、以及传送系统
CN102196237B (zh)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CN102970511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管理方法以及电视会议系统
CN103188478A (zh)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通信管理方法、维护系统
CN103348629B (zh) 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系统
JP594927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37522B (zh)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以及维护系统
JP6019920B2 (ja)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92337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和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N103327285A (zh) 传送终端、传送系统、显示控制方法
CN101371561A (zh) 家庭通信服务器
CN102334335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提供系统和维护系统
CN102164119B (zh) 认证系统、传送终端、以及传送系统
CN103270751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传输管理方法、传输管理程序、计算机可读信息记录介质、程序提供系统和维护系统
CN103731627A (zh) 传送终端和传送方法
CN103327286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CN104010157A (zh)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JP5397563B1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04365059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N104620571A (zh) 发送管理系统、发送系统和记录介质
CN104641629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N104023199B (zh)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