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237B -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237B
CN102196237B CN2011100440991A CN201110044099A CN102196237B CN 102196237 B CN102196237 B CN 102196237B CN 2011100440991 A CN2011100440991 A CN 2011100440991A CN 201110044099 A CN201110044099 A CN 201110044099A CN 102196237 B CN102196237 B CN 102196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tters
collection
state information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40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237A (zh
Inventor
大和田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6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以及传送系统,该传送终端,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即传送终端在显示收信名单后,因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的状态发生变化,造成该收信名单中表示该终端状态的标识在数秒之间持续变化,从而使用户的眼睛受到刺激。对此,本发明的传送终端在开始从外部接受其他传送终端(10ba)的状态信息之后,到收到作为架空终端的本终端的(10aa)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期间中,抑制反映了终端(10ba)的状态信息的收信名单的显示,并且在该抑制结束后,将抑制期间中收到的终端(10ab)和(10cb)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各个收信名单中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以及传送系统,具体涉及从指定的外设系统接收表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状态的状态信息,并在与要求通话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在指定的显示部上显示反映了各个传送终端状态信息的收信候补的收信终端名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减少出差经费和出差时间要求的不断出现,促使利用英特网等通信网络举行电视会议等传送系统得到普及。该传送系统通过在多个传送终端之间发送或接收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来实现电视会议的召开。
而且,目前的宽带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充实,能够接收和发送高画质图像数据以及高音质声音数据,方便了电视会议出席对方的情况的掌握,有利于交换意见,提高相互之间的沟通。
进而在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US2007/0263075号公报)中,将表示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是否登录的状态信息送至要求开始通话的传送终端,这样在开始通话之前便能够掌握收信终端能否收信的状态。具体来说,即将要求通话的传送终端作为本终端,其中预先管理收信名单,该名单中记录了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收信终端名称。在开始通话之前,要求通话的传送终端收到来自各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各个传送终端有没有登录,而后,将该状态信息反映到本终端中的收信名单上并进行显示。这样,要求通话的传送终端在开始通话之前便掌握了收信候补的状态,能够在发出通话要求之后得知收信终端没有登录不能通话,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操作。
但是,各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的状态信息并不是同时到达要求通话的传送终端,而是根据通信网络的实际环境状态,各个状态信息的到达时间之间存在时间差。而且实际上,多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并不是同时登录,而是各个传送终端是独自进行登录,因此表示登录的状态信息的到达时间之间也会产生时间差。
上述状态信息的到达时间之间发生的时间差会引起以下问题。即,如果传送终端的电源接通后立刻显示收信名单,则在该时刻还未收到各个收信候补的状态信息,因此如图34所示,作为假定状态,表示各个收信候补的状态的标记均显示为电源断开。而后,例如候补名单显示之后过了一秒钟,收到收信候补中的若干个传送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则,表示收到了状态信息的标识发生如图35所示的变化。再过一秒钟之后,表示收到了状态信息的标识进一步发生如图36所示的变化。
在图34~图36中的收信名单1100-1内显示了各个收信名称,如“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1100-2等,并显示了反映每个收信名称的状态信息的标识(1100-3a、1100-3b、1100-3c、1100-3d)。其中标识1100-3a表示了收信候补其中之一的传终端为离线状态,不能与该传送终端通话。标识1100-3b表示了另一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为在线状态,能够与该传送终端通话。标识1100-3c表示了另一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正处于与其他传送终端通话之中,可以参加通话,进行三方通信等状态。标识1100-3d表示了另一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虽然处于与其他传送终端通话之中,但因离开座位一时中断,因而不参加通话。此外,在收信名单1100-1的右侧显示了滚条1100-4,选择该滚条的朝上的三角形标记或朝下的三角形标记,可以显示在图34~图36中未显示的表示收信候补名称以及状态的标识。
如上所述,在显示收信名单之后立刻开始改变表示各个收信候补的传送终端的状态的标识,会造成标识在数秒之间连续变化,从而对观察收信名单的用户的眼睛发生刺激,给用户造成视觉不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信部,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通过外部的管理系统,并经由通信网络,开始接收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状态;显示实行部,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收信名称上,并预定的显示部上显示该收信名称;以及,显示抑制部,其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该抑制一直进行到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发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该特殊的状态信息表示预定的特殊的传送终端的状态,该显示实行部在该显示抑制部结束抑制之后,将该收信部在所述显示受到抑制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进行显示。
(2)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与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延长时间决定部,该延长时间决定部根据在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来决定抑制所述显示实行部的显示的延长时间,该显示抑制部将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的时间延长该延长时间。
(3)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2)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延长时间内收到新的状态信息时,所述显示抑制部从收到该新的状态信息的时刻起,进一步延长该延长时间,而且,该延长一直反复进行到在该延长时间内不再收到新的状态信息为止。
(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2)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延长时间内收到新的状态信息时,所述显示抑制部从所述延长时间结束时刻起,进一步延长该延长时间,而且,该延长一直反复进行到在该延长时间内不再收到新的状态信息为止。
(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要求部,该要求部向所述外部系统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所述收信部收到按照所述要求从所述管理系统送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该收信名称信息表示收信名称;所述显示实行部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该收信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与所述收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有关的各个收信名称中,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该各个收信名称。
(6)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5)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时间决定部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的时间作为延长时间,即延长时间=B/A,在此,A表示从所述要求部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开始、到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的个数,B表示从所述要求部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开始、到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时间。
(7)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5)后(6)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收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以及所述状态信息;以及,读取部,当所述显示实行部将所述状态信息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并将该收信名称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时,该读取部从该存储部中读取与该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收信名称有关的收信名称信息、以及反映到该收信名称上的状态信息。
(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上述(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判断部,该判断部在所述收信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包含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包含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则所述显示抑制部抑制所述显示实行部的显示。
(9)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收信步骤,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通过外部的管理系统,并经由通信网络,开始接收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状态;显示实行步骤,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收信名称上,并预定的显示部上显示该收信名称;以及,显示抑制步骤,其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该抑制一直进行到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发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该特殊的状态信息表示预定的特殊的传送终端的状态,该显示实行步骤在该显示抑制步骤结束之后,将所述显示受到抑制的期间中通过该收信步骤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进行显示。
(10)最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传送系统,其中包括多个传送终端和管理系统,用于在该多个传送终端之间经由管理系统传送数据信息,其特征在于,该传送终端为上述(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终端。
上述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即本发明在开始收到来自外部管理系统的各个传送终端的状态信息后,抑制反映了该状态信息的各个终端名称的显示,并且在该显示抑制结束之后,将显示受到抑制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各个收信名称上进行显示,这样便能够在状态信息的接收在某种程度上告一段落时显示反映了状态信息的收信名单,防止用户在观察时因显示闪动而使得眼睛受到刺激。进而,本发明将同样通过通信网络收到来自外部管理系统的特殊的状态信息的时刻作为结束抑制显示的时刻,这样便能够在适于实际通信网络环境状态的适当的时刻结束抑制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概念性显示传送系统中的图像数据、声音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的接收以及发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3A、图3B、图3C是概念性说明图像数据的画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的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模块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模块图。
图7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的各个终端、装置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8是详细显示图7所示的显示控制部的功能模块图。
图9是详细显示图7所示的最终选定部的功能模块图。
图10是详细显示图7所示的一次选定部的功能模块图。
图11是改变画质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2是中继装置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3是终端认证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4是终端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5是收信名单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6是操作期间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7是地址优先度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8是传送速度优先度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9是画质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各个中继装置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管理时序图。
图21A和图21B是传送终端准备开始通话的准备阶段期间中的处理时序图。
图22是送信名单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3A~23D是表示抑制收信名单显示的抑制抑制时间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抑制收信名单显示的抑制显示时间的时序图。
图25A~25D是抑制收信名单显示的抑制显示时间的时序图。
图26是概念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27是选定中继装置的时序图。
图28是中继装置选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中继装置选定处理时的优先度点数的计算状态的示意图。
图30A和图30B是传送终端选择中继装置的选择处理时序图。
图31是用传送终端选择中继装置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32是传送终端之间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信息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34是将现有技术用于本实施方式时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35是将现有技术用于本实施方式时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图36是将现有技术用于本实施方式时的收信名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3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整体结构》
图1是大致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示意图。图2是概念性地显示传送系统中的图像数据、声音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的接收以及发送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概念性说明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以下也称为画质)的示意图。
传送系统包括:数据提供系统,用于从一方传送终端经由传送管理系统向另一方传送终端单向传送内容数据;以及,通信系统,在多个传送终端之间经由传送管理系统交换转达信息或感情等。该通信系统是经由相当于传送管理系统的通信管理系统,在多个相当于传送终端的通信终端之间交换转达信息或感情等的系统,例如有电视会议系统、电视电话系统等系统。
本实施方式以电视会议系统为一例通信系统、以电视会议管理系统为一例通信管理系统、以电视会议终端为一例通信终端,以此对传送系统、传送管理系统、以及传送终端进行说明。为此,本发明的传送终端以及传送管理系统的应用不是局限于电视会议系统,而是针对通信系统或者传送系统。
首先,图1所示的传送系统1构成为包括多个传送终端(10aa、10ab、…)、用于各个传送终端(10aa、10ab、…)的显示器(120aa、120ab、…)、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传送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认证系统80、以及保守系统100。
多个终端10用于进行内容数据的传送,例如作为其中一例,接收及发送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
以下将传送终端简单地表示为终端、并将传送管理系统简称为管理系统。在表示多个终端(10aa、10ab、…)中的任意一个终端时,称其为终端10,表示多个显示器(120aa、120ab、…)中任意一个显示器时,称其为显示器120,表示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时,称其为中继装置30。进而,将发出电视会议开始要求的终端称为“要求终端”,接受要求的一方的终端称为“收信终端”。
如图2所示,在传送系统1的要求终端与收信终端之间,设立经由管理系统50收发各种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限sei,并在要求终端与收信终端之间设立经由中继装置30收发4个数据的操作期限,该4个数据分别为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分辨率图像数据、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声音图像数据。在此将这4个数据的操作期限统称为图像及声音数据用操作期限sed。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图3A显示以横向160像素、纵向120像素构成的基础图像即低分辨率图像,图3B显示以横向320像素、纵向240像素构成的中分辨率图像、图3C显示以横向640像素、纵向480像素构成的高分辨率图像。当通过较窄带域路径时,只有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构成低画质图像数据受到中继,而当通过相对较宽的带域路径时,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构成的中等画质图像数据受到中继,而当通过宽带域时,基础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以及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皆受到中继。
图1所示的中继装置30在多个终端10之间进行内容数据的中继。管理系统50对来自终端10的登录认证、终端10接通状态的管理、收信名单的管理等、以及中继装置30的通信状态进行统一管理。图像数据的图像既可以是动画也可以是静画,还可以同时具有动画和静画。
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进行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最佳路径选择。以下用路由器70表示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70cd)中任意一个路由器。
程序提供系统90具备下述HD204,其中保存终端用程序,并向终端10发送该终端用程序,该终端用程序用于终端1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将终端10作为各种装置发挥作用。此外,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HD204还保存中继装置用程序,并向中继装置30发送该中继装置用程序,该中继用程序用于使得中继装置3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得中继装置20作为各种装置发挥作用。进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HD204还保存输送管理用程序,并向管理系统50发送该传送管理用程序,该传送管理用程序用于使得管理系统5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得管理系统50作为各种装置发挥作用。
保守系统100是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至少一个系统进行管理的电脑。例如,当保守系统100设置在国内,而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或者程序提供系统90设置在国外时,保守系统100经由通信网络2,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任意一个系统进行远距离的保养、管理、保守等保守业务。另外,保守系统100不经由网络,对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任意一个系统进行其中的机种编号、制造编号、销售处、保修检点、或者故障历史的管理等的保守。
终端(10aa、10ab、10ac、…)、中继装置30a、以及路由器70a通过LAN2a连接,可进行通信。终端(10ba、10bb、10bc、…)、中继装置30b、以及路由器70b通过LAN2b连接,可进行通信。LAN2a和LAN2b由包含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2ab连接,可进行通信,并被设置在预定区域A内。例如区域A为日本,LAN2a设置在东京事业所内部,LAN2b设置在大阪事业所内部。
另一方面,终端(10ca、10cb、10cc、…)、中继装置30c、以及路由器70c通过LAN2c连接,可进行通信。终端(10da、10db、10dc、…)、中继装置30d、以及路由器70d通过LAN2d连接,可进行通信。LAN2c和LAN2d由包含路由器70cd的专用线2cd连接,可进行通信,并被设置在预定区域B内。例如区域B为美国,LAN2c设置在纽约事业所内部,LAN2b设置在华盛顿DC事业所内部。区域A和区域B之间通过路由器(70ab、70cd)经由英特网2i连接,能够进行通信。
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通过英特网2i连接终端10以及中继装置30,进行通信。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既可设置在区域A或区域B,也可设置在其他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网络2通过LAN2a、LAN2b、专用线2ab、英特网2i、专用线2cd、LAN2c、以及LAN2d构成。该同行网络2中不但可用有线通信,有些部分还可以利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缩写为WiFi)或兰牙(bluetooth,登录商标)等无线通信。
图1中各个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各个路由器7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的下面显示的4组数据简单表示一般的IPv4中的IP地址。例如,终端10aa的IP地址为“1.2.1.3”。除了IPv4以外,还可以使用IPv6,在此为了简化说明,用IPv4进行说明。
各个终端10不仅用于多个事业所之间的通话或在同一个事业所内的不同室内之间的通话,还可以用于同一室内通话、或室内外以及室外的通话。用于室外通话时可利用手机通信网等无线通信。
《硬件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当作为收信终端的终端10中发生图像数据接收延迟时,通过中继装置30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而后向作为中继后的终端10发送图像数据。以下对该情况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的外观图。如图4所示,终端10具有筐体1021、臂1074、以及照相机框架1075。其中,筐体1021的前壁1021a的几乎整个表面上设有多个吸气孔1021e,筐体1021的后壁1021b的几乎整个表面上设有多个未图示排气孔。这样,通过筐体1021中的内藏冷却扇驱动,可经由吸气孔1021e吸入终端10前方的外部空气,并经由排气孔向终端10的后方排气。前壁1021a中间设有集音孔1021f,用于收集下述内藏型麦克风114发出的声音、物音、以及杂音。
筐体102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操作面板1022。该操作面板1022上设有下述操作键108、以及下述电源开关109,同时还设有多个声音输出孔1022f,用于通过下述内藏型扬声器115输出的输出声音。筐体1021a的上表面右侧设有收纳部1021p,该收纳部1021p被形成为凹部,用于收纳臂1074以及照相机框架1075。
臂1074用铰链1073装设在筐体1021上,可相对于筐体1021上下左右转动,具体为当设定臂1074相对于筐体1021的上表面为0°时,该臂1074的水平转动角度θ1的范围为±180°,垂直转动角度θ2的范围为90°(当倾斜角度达到约45°时发生点击感觉)。
照相机筐体1075中设有下述内藏型照相机112,可拍摄用户或室内等景色。该照相机筐体1075中设有铰链1075a。照相机筐体1075通过该铰链1075a装设到臂1074上。当设定照相机筐体1075相对于臂1074呈直线状态时为0°时,该照相机筐体1075的转动角度θ3转动范围约为终端10前方大致100°至终端10后方大致90°。
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分别具有与普通服务器及电脑相同的外观,在此省略外观说明。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10包括:中央处理器即CPU101,用于控制终端10整体动作;只读存储器即ROM102,用于保存初始程序载入器即IPL等驱动CPU101的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即RAM103,用于作为CPU101的工作区域;闪存104,用于存储终端用程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等各种数据;固态驱动器即SSD105,按照CPU101的控制来对闪存104中各种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进行控制;介质驱动器107,用于控制闪存等存储介质106的数据读取或写入;操作键108,用于在选择终端10的收信终端等时的操作;电源开关109,用于终端10的电源的接与切断之间的转换;以及网络接口I/F111,用于利用通信网络2进行数据输送。
此外,终端10还包括:内藏型照相机112,其按照CPU101的控制来拍摄被摄体并获得图像数据;拍摄元件I/F113,用于控制该照相机112的驱动;内藏型麦克风114,用于输入声音;内藏型扬声器115,用于输出声音;声音输入输出I/F116,其按照CPU101的控制来处理麦克风114以及扬声器115之间的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显示器I/F117,其按照CPU101的控制来向外设显示器120传送图像数据;外设连接I/F118,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以及总线110,为如图5所示地电连接上述各个结构元件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
显示器120是用液晶或有机电致发光构成的用于显示被摄体的图像或操作用图标等的显示部,其通过导线120连接到显示器I/F117上。该导线120c既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用的导线,也可以是分量输入线用的导线,还可以用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或DVI(数字视频接口信号用的导线。
照相机112包括透镜、以及固体摄像元件,固体摄像元件将光转换为电荷,使被摄体图像(影像)电子化,其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或CCD(电荷耦合器件)等元件。
外设接口I/F118可以通过USB导线等分别与外设照相机、外设麦克风、以及外设扬声器等外部设备连接。当连接外设照相机时,按照CPU101的控制,优先内藏型照相机,驱动外设照相机。与此相同,当连接外设麦克风或外设扬声器时,按照CPU101的控制,优先内藏型麦克风114或内藏型扬声器115,驱动外设麦克风或扬声器。
存储介质106被构成为可在终端10上装卸。而且,该存储介质106如果是根据CPU101的控制来进行数据读取或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则不仅可以使用闪存104,还可以使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等。
上述终端用程序为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进而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106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该终端用程序还可以保存在ROM102而不是闪存104中。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管理系统50包括:CPU201,其控制管理系统整体动作;ROM202,用于保存初始程序载入器即IPL等驱动CPU201的程序;RAM103,用于作为CPU201的工作区域;HD204,用于保存传送管理用程序等各种数据;硬盘驱动器即HDD205,用于根据CPU201的控制来对HD204中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进行控制;介质驱动器207,根据CPU101的控制来对闪存等存储介质206中各种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进行控制;显示器208,其表示光标、菜单、窗口、文字或图像等各种信息;网络I/F209,利用通信网络2传送数据;键盘211,具有多个键,用于输入文字、数据、各种指示等;鼠标212,用于进行各种指示的选择或实行、处理对象的选择、光标移动等;CD-ROM驱动器214,用于控制作为一例可装卸存储介质的光盘驱动器即CD-ROM213中的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以及,总线210,为如图6所示地电连接上述各个构成元件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
上述传送管理用程序为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该传送管理用程序还可以保存在ROM202而不是HD204中。
中继装置3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结构,为此省略说明。但是,HD204中保存用于控制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用程序。此时,中继装置用程序也是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该中继装置用程序还可以保存在ROM202而不是HD204中。
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具有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同的硬件结构,为此省略说明。但是,HD204中保存用于控制程序提供系统90的程序提供系统用程序。此时,程序提供系统用程序也是可安装格式或可实行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存放到上述存储介质206或CD-ROM213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出售。该程序提供系统用程序还可以保存在ROM202而不是HD204中。
关于上述可装卸存储介质的其它例子,还有可构成为,如存放到可录光盘即CD-R、数字多功能盘即DVD、蓝光盘等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
《功能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结构。图7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各个终端、装置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在图7中,终端10、中继装置30、以及管理系统50之间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可进行数据通信。图1所示的程序提供系统90与电视会议的通信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图7中省略表示。
<终端的功能构成>
终端10包括收发信部11、操作输入接受部12、登录要求部13、摄像部14、声音输入部15a、声音输出部15b、显示控制部16、最终选定部17、延迟检测部18、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以及收信名单制作部20。这些部均为图5所示的各个构成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根据来自闪存104并在RAM103上展开的终端用程序,按照CPU101的指令进行动作所实现的功能或发挥功能的手段。
终端10包括以图5所示的RAM103构成的易失性存储部1002、以及图5所示的闪存1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部1001。
(终端的各个功能部)
下面用图5以及图7详细说明终端10的各个功能部。以下各个终端10的功能部的说明中还包括各个功能部与图5所示的各个构成元件中用于实现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主要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
图7所示的终端10中的收发信部11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通过图5所示的网络I/F111来实行经由通信网络2与其他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进行各种数据或信息的收发信。在与收信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受发信部11从管理系统50接收表示各个收信候补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不但表示各个终端10的工作状况即表示在线或离线的状态,而且当处于在线状态时还进一步详细表示可否通话、正处于通话中、或离开座位等状态。进而,该状态信息不但表示各个终端10的工作状态,而且还表示导线120c是否未连接到终端10上、仅输出声音而不输出图像、不输出声音即无声等各种状态。以下说明一例表示状态信息的动作状态。
操作输入接受部12根据来自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通过图5所示的操作键108以及电源开关109来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接通图5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7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电源接通要求,将电源接通。
登录要求部13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在收到上述电源接通后,实行经由通信网络2从收发信部11自动向管理系统50发送表示要求登录的登录要求信息、以及发出要求的终端的当前的IP地址。而且,如果电源开关109从接通状态转为断开,则收发信部11在向管理系统50发出电源被切断的状态信息后,操作输入接受部12将电源完全断开。这样,管理系统50能够掌握终端10由电源接通改变为电源断开。
摄像部14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5所示的照相机112以及摄像元件I/F113来实行拍摄被摄体后输出该拍摄取得的图像数据。
声音输入部15a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5所示的声音输入I/F116来实行用麦克风114将用户的声音转换为声音信号,而后输入有关该声音信号的声音数据。声音输出部15b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5所示的声音输入输出I/F116来实行,向扬声器输出有关声音数据的声音信号,并通过扬声器115输出声音。
显示控制部16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5所示的显示器I/F117来控制实行将图像数据送往外设的显示器120。显示控制部16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如图8所示,实现显示实行部16a、判断部16b、显示抑制部16c、以及延长时间决定部16d的功能。
其中显示实行部16a在要求终端与该要求终端要求的收信终端开始电视会议通话之前,将收信名单显示在显示器120上,该收信名单中包含反映了收发信部11在收信开始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的各个收信名称。例如,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实行部16a显示了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1。该收信名单表格11-1中显示了收信名称“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11-2等,并显示了有关每个收信名称的状态信息的标识“11-3a”、“11-3b”、“113-c”、“11-3d”),其中,标识11-3a显示了收信候补之一的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其表示能够与该终端通话。标识11-3b显示了另一收信候补的终端处于离线状态,不能与该终端通话。标识11-3c显示了另一收信候补的终端正处于与其他终端通话状态,能够参加通话,进行三方通话。标识11-3d显示另一收信候补虽然处于能够与其他终端通话状态,但是因离开座位一时中断,因而不能参加通话。此外,在收信名单表格11-1的右侧显示了滚条11-4,选择该滚条的朝上的三角形标记或朝下的三角形标记,可以显示在图26中未显示的表示收信候补名称以及状态的标识。
判断部16b从收发信部11开始接受状态信息后收到的各个终端的状态信息中判断有无包含特殊的状态信息(i)。该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表示管理系统50中预先指定的特殊的终端的状态,例如,管理系统50中预先准备了的表示架空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或者表示作为本终端的要求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在实际中但该本终端的状态信息原本是不会从管理系统50送到本终端的。架空终端既可以是实际存在但不能够与其他终端进行通话,也可以是实际中不存在的假想终端。以下说明一例以表示要求终端(终端10aa)即本终端的状态的架空状态信息作为特殊的状态信息(i)的情况。
显示抑制部16c抑制显示实行部16a的显示,该抑制一直进行到收发信部11从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发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该抑制显示可以如下方式实行,例如,推迟显示图26所示的整个收信名单,或者在收到收信名单后立刻显示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1,但推迟各个收信名称11-2等和各个标识11-3a等的显示,再者可如图26所示,在收到收信名单信息后立刻显示收信名单表格11-1和收信名称11-2等,但推迟显示各个标识11-3a等。
进而,该抑制显示还可如图34所示,一旦用指定的标识将所有收信名称的标识11-3b等表示为离线状态,而后经过预定时间后转而显示反映了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标识。
延长时间决定部16d从要求终端向管理系统50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时开始计时,该计时进行到收发信部11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延长时间决定部16d根据在计测到的时间内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即从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的时刻开始到收发信部11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计算显示抑制部16c进行抑制显示的所要时间即延长时间(t)。据此延长时间决定部16d决定延长时间(t)。此时,显示抑制部16c将开始标识11-3等的显示的时刻延长上述延长时间决定部16d所决定的延长时间(t)。
判断部16b判断在延长时间(t)中收发信部11是否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进而,显示抑制部16c根据判断部16b的判断结果来延长接收表示终端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的收信时间,该延长从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时刻开始延长延长时间(t)。该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为上述特殊的状态信息(i)以外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既可来自与从要求终端向管理系统50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的时刻开始延长的延长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终端10不同的终端10,也可来自相同终端10。关于相同终端10,例如,在作为本终端的要求终端中,从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开始到延长为止、以及延长之后,终端10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因而虽然收到的终端是同一终端,但表示终端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却不相同。
最终选定部17用于进行最终选定处理,从多个中继装置30中最终选定一个中继装置30,其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9所示的计测部17a、计算部17b、以及最终选择部17c来实行最终选定处理。
其中,每当收发信部11收到下述事先送信信息时,计测部17a计测收发信部11收到事先送信信息的收信日期和时间。而后,计算部17b根据计测得到的收信日期和时间与包含在该事先送信信息之中的发送日期和时间之间的差,对每个经过计测部17a计测了的事先送信信息进行事先送信信息发送与接收之间所要时间T的计算。进而,最终选择部17c根据计算部17b算出的所要时间,选择中继所要时间为最短的事先送信信息的中继装置30,将其作为最终选择的中继装置。
延迟检测部18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来实行经由中继装置30从其他终端10送至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的延迟时间(ms)的检测。
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根据图5所示的CPU101的指令并通过图5所示的SSD105,或者直接根据CPU101的指令,来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1001中的各种数据的保存处理或非易失性存储部1001中保存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该非易失性存储部1001中保存用于识别终端10的终端ID、密码等。进而,存储即读取处理部19还将各种数据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1002,或读取保存在易失性存储部1002中的各种数据。在与收信终端进行通话期间,每当收到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时,将这些数据重写保存到易失性存储部1002中。其中,根据重写前的图像数据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图像,并根据重写前的声音数据从扬声器150中输出声音。
收信名单制作部20根据来自管理系统50的下述收信名单信息以及各个收信候补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制作及更新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如图26所示,用标识来表示收信候补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终端ID以及下述中继装置ID分别表示能够毫无疑义地识别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所使用的言语、文字、标记、或各种标识等识别信息。终端ID以及中继装置ID还可以是上述言语、文字、标记、或各种标识之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组合形成的识别信息。
<中继装置的功能部>
中继装置30包括送信部31、状态检测部32、画质确认部33、改变画质管理部34、画质更改部35、以及存储及读取处理部39。这些部均为图6所示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根据来自HD204并在RAM103上展开的中继装置用程序、并按照CPU201的指令进行动作而实现的功能或发挥功能的手段。中继装置30包括以图6所示的HD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其在中继装置30的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各种数据或信息的保存。
(改变画质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设置如图11所示的改变画质管理表构成的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DB)3001。改变画质管理表中,其图像数据受到中继的终端10的IP地址与受该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被相关后保存并管理。
(中继装置的各个功能部)
下面详细说明中继装置30的各个功能部。在以下对中继装置30的各个功能部进行的说明中,还包括各个功能部与图6所示的各种功能结构中用于实现中继装置30各个功能的主要构成元件之间关系。
图7所示的中继装置30的收发信部31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并通过图6所示的网络I/F209,经由通信网络2来实行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的各种数据的收发信。状态检测部32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来检测具有该状态检测部32的中继装置30的动作状态。作为动作状态有“在线”、“离线”、“通话中”、或“暂时中断”。
画质确认部33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用收信终端的IP作为检索键,来检索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参见图11),并通过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质量,来确认将被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
改变画质管理部34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并基于来自管理系统50的下述画质信息,来更改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例如,在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与终端ID为“01db”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之间举行电视会议并收发高质量图像数据的期间中,因另一电视会议的要求终端即终端bb与收信终端即终端10ca之间经由通信网络2召开电视会议,造成收信终端即终端db中发生图像数据收信延迟,此时,中继装置30将正在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从高画质降低到中画质。此时,根据表示中画质的画质信息,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发生变化,使得中继装置30将正在中继的图像数据的质量从高画质降低到中画质。
数据画质更改部35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基于上述更改后的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的内容,改变来自送信终端的图像数据的质量。存储及读取部39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通过图6所示的HDD205,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各种数据的保存处理,或非易失性存储部3000中各种数据读取处理。
<管理系统的功能部>
管理系统50包括收发信部51、终端认证部52、状态管理部53、终端抽取部54、终端根状态取得部55、一次选定部56、操作期间管理部57、画质决定部58、存储及读取部59、以及延迟时间管理部60。这些部均为图6所示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按照来自HD204并在RAM103上展开的管理系统用程序,并根据CPU201的指令动作所实现的功能或发挥功能的手段。管理系统50包括以图6所示的HD204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其在管理系统50的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各种数据或信息的保存。该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1。
(中继装置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具有图12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构成的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该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将每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与中继装置30的动作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表示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以及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Mbps)相关后保存,并对其进行管理。例如,在图12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中继装置ID为“111a”的中继装置30a的动作状态为“在线”,管理系统50收到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13点钟00分”,该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为“1.2.1.2”,该中继装置30a中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0Mbps”。
(终端认证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3所示的以终端认证管理表构成的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该终端认证管理表将管理系统50管理的所有终端10的终端ID分别与各自的密码相关保存并对其进行管理。例如,图13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终端10aa的终端ID为“01aa”,密码为“aaaa”。
(终端管理表)
另外,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4所示的用终端管理表构成的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该终端管理表中,将每个终端10的终端ID与以下参数相关,即各个终端10在作为收信对象时的收信名称、各个终端10的动作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下述登录要求信息时的收信日期及时间、以及终端10的IP地址。例如,如图14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终端ID为“01aa”,终端名称为“日本东京事页所AA终端”,动作状态为“在线(可以通话)”,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要求信息的收信时间为“2009年11约10日13点40分”,该终端10aa的IP地址为“1.2.1.3”。
(收信名单管理表)
进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5所示的用收信名单管理表构成的收信管理数据库5004。该收信名单管理表中,将要求电视会议开始通话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与所有作为收信终端候补登记了的收信终端的终端ID相关保存,并对其进行管理。例如,图15所示的收信名单管理表中,可以接受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要求开始电视会议通话的收信终端的候补有:终端ID为“01ab”的终端10ab、终端ID为“01ba”的终端10ba、以及终端ID为“01bb”的终端10bb等。可以根据任意要求终端向管理系统50发送的增加或删除要求,来增加或删除收信终端候补,更新收信名单管理表。
(操作期间管理表)
另外,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6所示的用操作期间管理表构成的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该操作期间管理表中,将选择中继装置30的操作期间(session)的实行过程中使用的每个选择用操作期间ID与以下参数相关,即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要求终端的终端ID、收信终端的终端ID、收信终端中收到图像数据时的收信的延迟时间(ms)、以及管理系统50收到收信终端发送的表示该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和时间。例如图16所示的操作期间管理表中显示了,在以选择用操作期间ID“se1”实行的操作期间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为“111a”,该中继装置30a在终端ID为“01aa”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与终端ID为“01db”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在“2009年11月10日14点00分”收到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收到时的延迟时间为200(ms)。此外,在两个终端10之间举行电视会议的情况下,也可根据要求终端而不是上述送信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和时间。但是,对于三个终端10之间举行电视会议的情况,责需要根据接收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送信终端发送的延迟信息,来管理延迟信息的收信日期和时间。
(地址优先度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7所示的地址优先度管理表构成的地址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该地址优先度管理表中,将任意终端10与任意中继装置30之间的点地址的异同与地址优先度相关并进行管理,使得一般IPv4的IP地址中的四组点地址(Dot Address)部分中“同”越多,地址优先度的点数越高。该“同”表示点地址部分相同,“异”表示点地址部分不同。例如,图17所示的地址优先度管理表中,对于从点地址上位到下位之间有三个值相同的IP地址,其地址优先度的点数为“5”。而对于点地址从上位到下位之间有两个值相同的IP地址,其地址优先度的点数为“3”。此时,最下位的点地址的值是否相同与优先度无关。进而,对于点地址的最上位的值相同,而自最上位起第二个值不同的IP地址,其地址优先度的点数为“1”。此时,自最上位起第三个点地址以及最下位的点地址的值是否相同与优先度无关。对于点地址最上位的值不同的IP地址,其地址优先度的点数为“0”。此时,自最上位起第二、第三、以及最下位的点地址的值是否相同与优先度无关。
(传送速度优选度管理表)
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的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中还包括如图18所示的传送速度优先度管理表。该传送速度优先度管理表中,将最大数据输送速度与输送优先度相关并进行管理,使得中继装置30中最大数据传送速度的值越大,其传送速度优先度的点数越高。例如,在图18所示的传送速度优先度管理表中,当中继装置30中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00Mbps以上时,传送速度的优先度点数为“5”。而当中继装置30中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0Mbps且小于1000Mbps时,则传送速度的优先度点数为“3”。而当中继装置30中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Mbps且小于100Mbps时,传送速度的优先度点数为“1”。中继装置30中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小于10Mbps时,传送速度的优先度点数为“0”。
(画质管理表)
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如图19所示的画质管理表构成的画质管理数据库5007。该画质管理表中,将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与图像数据的质量即画质相关并进行管理,使得要求终端或收信终端中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ms)越长,图像数据的画质越是下降。
(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部)
下面详细说明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部。在以下管理系统50各个功能部的说明中还包括各个功能部与图6所示的各个结构元件中用于实现管理系统50的各个功能部的主要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
收发信部51根据图6所示的CPU201的指令,通过图6所示的网络I/F209,与其他终端、装置或系统之间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各种数据或信息的收发信。
终端认证部52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以收发信部51收到的登录要求信息中的终端ID以及密码作为检索键,来非易失性检索存储部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判断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中是否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以进行终端认证。
状态管理部53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对将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动作状态、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要求信息的日期及时间、以及该要求终端的ID地址相关后保存到终端管理DB5003中的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4)中,以对该要求终端的动作状态进行管理。根据用户将终端10的电源开关109的状态从接通转变到断开时从终端10送至的表示电源断开的状态信息,状态管理部53将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中的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4)中表示在线的动作状态更改为离线。
终端抽取部54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5004中的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5),并读取能够与要求终端通话的收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抽取终端ID。另外,终端抽取部54还以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检索键,检索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5004中的收信名单管理表(参见图15),抽取以上述要求终端的终端ID作为收信终端候补登录了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
终端状态取得部55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以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收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中的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4),读取每个由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的动作状态。这样,终端状态取得部55取得能够与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进行通话的收信终端候补的动作状态。另外,终端状态取得部55还以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并取得要求登录的要求终端的动作状态。
一次选定部56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进行最终选定处理前的一次选定处理,以帮助实行最终选定处理从多个中继装置30中最终选定一个中继装置30。为此,一次选定部56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如图10所示地通过选择用操作期间ID生成部56a、终端IP地址抽取部56b、一次选择部56c、以及优先度决定部56d来实行一次选定处理。
其中,选择用操作期间ID生成部56a生成在选择中继装置30的操作期间的实行中使用的选择用操作期间ID。终端IP地址抽取部56b根据要求终端送至的包含在开始要求信息中的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D,来检索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抽取各个对应的终端10的IP地址。一次选择部56c从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中记录的中继装置30内,选择动作状态为“在线”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来进行中继装置30的选择。
一次选择部56c根据上述终端ID地址抽取部56b抽取的要求终端的IP地址以及收信终端的IP地址,检索中继装置管理DB5001(参见图12),对上述被选中的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的点地址进行调查,调查要求终端以及收信终端的各个IP地址中的点地址的异同。进而,一次选择部56c针对每个中继装置,将其地址优先度的点数比终端10的地址优先度点数高的中继装置的地址优先度的点数、与传送速度优选度的点数进行合计,选择该合计点数较高的上位2个中继装置30,以此来进一步选择中继装置30。
本实施方式选择点数高的上位2个中继装置3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有利于中继装置30的选择,还可以选择点数高的上位3个以上的中继装置30。
优先度决定部56d参考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参见图17),决定上述一次选择部56c查到的每个中继装置30的地址优先度的点数。此外,优先度决定部56d还根据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中保存的各个中继装置30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来检索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参见图18),由此决定上述一次选择部56c在第一次删选处理中选中的各个中继装置30的传送速度优先度的点数。
接着,操作期间管理部57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将选择用操作期间ID生成部56a生成的选择用操作期间ID要求终端的终端ID、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ID相关,并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参见图16)中进行管理。此外,操作期间管理部57针对每个选择用操作期间ID,将终端10的最终选择部17c最终选中的一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保存到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参见图16)中进行管理。
质量决定部58以上述延迟时间为检索键,来检索质量管理数据库5007(参见图19),并通过抽取对应图像数据的画质,来决定由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
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根据图6所示的CPU102的指令,并通过图6所示的HDD205来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各种数据的保存、或实行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保存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处理。延迟时间管理部60以上述收信终端的IP地址为检索键,来检索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抽取对应终端ID,进而,将表示为所述延迟信息的延迟日期及时间,保存到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参见图16)中包含上述抽取的终端ID的记录中的延迟时间区域部分上,并进行管理。
《处理以及动作》
下面参考图20至图3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系统1的处理方法。图20是对各个中继装置30向管理系统50发送的表示各个中继装置30状态的状态信息进行管理处理的时序图。图21A和21B是在多个终端10之间准备开始通话的准备阶段中的处理时序图。图22是送信名单显示处理的流程图。图23A~23D、图24、图25A~25D是表示抑制收信名单显示的时间的时序图。图26是概念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信名单的示意图。图27是中继装置30删选处理的时序图。图28中继装置30删选处理的流程图。是图29是显示中继装置30删选处理时的点数的计算状态的示意图。图30是终端10选择中继装置30的选择处理时序图。图31是在终端10中选择中继装置30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图32是终端之间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信息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先用图20说明对状态信息进行管理的处理,该状态信息表示由各个中继装置30向管理系统50发送的表示中继装置30的状态。首先,各个中继装置30中的图7所示的状态检测部32定期检测各自本身的动作状态(S1-1至S1-4)。而后,为了在管理系统50中实时管理各个中继装置30的动作状态,各个中继装置30的收发信部31定期地经由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S2-1至S2-4)。这些状态信息包含各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由中继装置30的状态检测部32检测到的对应于各个中继装置ID的动作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继装置30a、30b、30d为正常动作处于“在线”,而中继装置30c虽然处于动作之中,但是由于实行中继装置30c的中继动作的程序发生故障,因此处于“离线”。
其次,管理系统50中收发信部51接收各个中继装置30发送的状态信息,并经由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将对应于每个中继装置ID的状态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中的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中进行管理(步骤3-1至3-4)。这样,在如图12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对每个中继装置ID保存“在线”、“离线”、或“故障”中任一动作状态。此时,还对每个中继装置ID保存管理系统50中收到状态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间。进而,如果中继装置30没有发送状态信息,则图12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各条记录项内记录动作状态的区域部分以及记录收信日期及时间的区域部分表示为空白或前一次收信时的动作状态以及收信日期及时间。
下面利用图21A和图21B来说明终端10aa与终端10db之间在开始通话之前的准备状态中各种管理信息的收发信处理。在图21A和图21B中,各种管理信息均以所有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间sei来收发信。
首先,当用户指示图5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接通后,图7所示操作输入接受部12收到电源接通指令,接通电源(步骤S21)。而后,在受到上述电源接通后,登录要求部13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自动发送表示登录要求的登录要求信息(步骤S22)。该登录要求信息包含用于识别提出要求的终端本身即终端10aa的终端ID以及密码。这些终端ID以及密码通过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被从非易失性存储部1001中读取并送往收发信部11。此外,当从终端10aa向管理系统50发送登录要求信息时,收信一方的管理系统50可以掌握送信一方的终端10aa的IP地址。
其次,管理系统50的终端认证部52进行终端认证,将经由收发信部51收到的登录要求信息中包含的终端ID以及密码作为检索键,对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中的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见图13)进行检索,判断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中是否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步骤S23)。当该终端认证部52判断保存了相同的终端ID以及密码,登录要求出自具有正当利用权利的终端10时,状态管理部53将终端10aa的终端ID、以及针对每一项以送信名称表示的记录项的动作状态、上述登录要求信息的收信日期及时刻、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相关后保存到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中(步骤S24)。由此,终端ID“01aa”、动作状态“在线”、收信日期及时间“2009.11.10.13:40”以及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被相关后保存到图14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
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将上述终端认证部52认证结果显示的认证结果信息经由通信网络2送往发出上述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终端10aa)(步骤S25)。以下继续说明终端认证部52判断终端具有正当利用权力后的本实施方式。
当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收到认证结果信息,且该认证结果信息表示判断结果为终端具有正当利用权利时,收发信部11通过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步骤S26),该收信名单要求信息表示了要求收信名单。这样,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便收到收信名单要求信息。
终端抽取部54进行以下抽取,即以发出登录要求的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检索键,对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5004(参见图15)进行检索,读取能够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通信的收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以及该终端ID所对应的收信名称(步骤S27)。在此,被抽取的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对应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ab、10ba、10db各自的终端ID分别为“01ab”、“01ba”、“01db”,与这些终端相对应的终端名称为“日本东京事业所AB终端”、“日本大阪事业所BA终端”、“美国华盛顿事业所DB终端”。
接着,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通过存储及读取处理部59从存储部6000读取收信名单中的数据,即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表格11-1部分的数据(步骤S28),同时,将包括该收信名单和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以及收信名称的“收信名单信息(收信名单、终端ID、收信名称)”一起送往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步骤S29)。这样,在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中,收发信部11接收收信名单信息,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将该收信名单信息保存到易失性存储器1002中(步骤3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收信名单信息不是由各个终端10管理,而是由管理系统50对所有终端的收信名单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此时,如果传送系统1中增加了新的终端10、或者对已包含的终端10进行机种更新、或者改变送信名单外观等,则可以由管理系统50统一应对,省略了在各个终端中更换送信名单信息的手续。
接着,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取得部55用上述终端抽取部抽取的送信终端候补的终端ID“01ab”、“01ba”、“01db”作为检索键,对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进行检索,读取与每个上述终端抽取部54抽取的终端ID相对应的动作状态,从而取得每一个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01ab”、“01ba”、“01db”的动作状态(步骤S31)。
接着,收发信部51通过网络2将“终端状态信息”送往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步骤S32),该“终端状态信息”包括上述步骤27中使用的作为检索键的终端ID“01ab”、以及与此对应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ab的动作状态“在线(可以通话)”。作为同一步骤S32之中的一步,收发信部51还将包括终端ID“01ba”以及与此对应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ba的动作状态“在线(暂时中断)”等的剩下的“终端状态信息”单独送往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
另外,在上述每一步送信处理中还必须包括发送要求终端(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表示该要求终端(终端10aa)的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反过来说,从要求终端(终端10aa)的立场来看,管理系统50必然会发送表示要求终端(终端10aa)本身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终端10的状态信息之中,管理系统50不会向要求终端
(终端10aa)发送没有取得的状态信息,但是,上述特殊的状态信息(i)却必定会发送,因此,必定能够进行以下的步骤S34的处理。在此,如果特殊的状态信息(i)不是显示要求终端(终端10aa)本身的状态的状态信息,而是表示以上所述的架空终端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其处理相同。
接着,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将从管理系统50收到终端的状态信息依次存入易失性存储部1002(步骤S33)。这样,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便能够通过接收上述各个终端的状态信息,获得能够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通话的收信终端的候补即终端10ab等各自的当前动作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步骤S31,终端状态取得部55还取得要求终端及终端10aa本身的动作状态。而且,通过上述步骤S32,收发信部51向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本身发送“终端状态信息”,该“终端状态信息”包括终端ID“01aa”、以及对应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动作状态“在线(可以通话)”。
接着,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收信名单制作部20根据易失性存储部1002中保存的收信名单信息以及终端的状态信息制作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反映了作为收信候补的终端10的状态,同时显示控制部16控制图5所示的显示器120上显示收信名单的显示时机(步骤S34)。
以下利用图22以及图23A~23D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 34的处理。在此用以下为例进行说明,该例在步骤S29中,尽管收发信部11收到收信名单信息,显示抑制部16c也不立刻显示收信名单。具体显示在图23A~23D的处理仅为一例,本发明并不受该例限制。
首先,图23A显示了以下情况,即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从图21中的步骤S26向管理系统50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而后作为图21中的步骤S32中的一步,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在0.1秒之后,收到收信候补之一的终端10ba的状态信息。而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在此后的0.1秒(自计时开始0.2秒)之后,收到两个收信候补的终端10ab、10cb的状态信息。进而,在此后的0.2秒(自计时开始0.4秒钟)之后,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该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本终端即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自己的状态信息。
在上述情况下,判断部16b判断收发信部11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各个状态信息之中是否含有特殊的状态信息(i)(步骤S34-1)。如果该步骤S34-1的判断为没有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否),则收发信部11返回上述步骤34-1的处理,继续接收终端10的状态信息(步骤S34-2)。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4-1的判断为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是),则延长时间决定部16d从作为本终端的要求终端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时开始计时,该计时一直进行到收发信部11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步骤S34-3)。具体为,如图23A所示,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计测从计时开始后到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的时间,计时结果为0.4秒。
进而,延长时间决定部16根据步骤S26从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的时刻开始至收发信部11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来计算显示抑制部16c抑制显示的延长时间(t)(步骤S34-4)。在此,经过步骤S34-3和S34-4,延长时间决定部16用上述计时结果即计测时间除以上述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来决定延长时间(t)。具体如图23A所示,从计时开始起到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为止的期间中,收到其他终端10ba、10ab、10cb以及本终端的终端10aa共4个状态信息,为此,求出的延长时间(t)为0.4(秒)/4(状态信息个数)=0.1秒。以上为一例延长时间(t)的计算方法,本发明的延长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配合实际情况,根据从发送收信名单要求信息到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来决定延长时间。
而后,显示抑制部16c将标识11-3等的开始显示时刻延长大约延长时间决定部16d所决定的延长时间(t)(步骤S34-5),而后,判断部16b判断收发信部11是否在该延长时间(t)以内又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步骤S34-6)。如果在该步骤S34-6中判断部16b判断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是),则显示抑制部16c进一步延长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收信时间,即从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时刻开始延长延长时间(t)(步骤S34-7)。而后返回上述步骤S34-6的处理。具体如下:如图23C所示,作为步骤S32中的一步,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在延长时间(t)的期间内,在此为从计时开始0.45秒之后,又收到新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此时,如图23D所示,从即从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时刻开始,再次延长延长时间(t),该延长时间约为0.1秒。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4-6中判断部16b判断没有收到终端10的状态信息(否),则判断部16b判断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收信大致告一段落,此时,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读取存放在易失性存储部1002中的收信名单以及所有状态信息(步骤S34-8)。
而后,收信名单制作部20根据在上述步骤S34-8中读取的收信名单以及所有被保存的状态信息,制作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步骤S34-9)。此时,对于易失性存储部1002中没有保存状态信息,收信名单制作部20用表示“在线”的标识11-3b来显示。而后,显示实行部16a在显示器120上显示步骤S34-9制作的收信名单(步骤S34-10)。
另外,还可以如图24所示地延长收信时间。例如,在计时开始0.45秒之后,作为步骤S32之中的一步,又收到新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此时,不是从该0.45秒之后的时刻开始延长,而是从当初的延长时间(t)结束之后,即从计时开始0.5秒之后开始延长。
图25A~25D显示了与上述图23A~23D不同的例子。其中,图25A显示了以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在要求收信名单之后收到的最初的状态信息为特殊的状态信息(i),即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此时,延长时间(t)的计算结果为0.1(秒)/1(状态信息的个数)=0.1(秒)。据此如图25B所示,约延长了0.1秒的延长时间(t)。而后如图25C所示,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在该延长时间(t)内(在此为从计时开始0.15秒之后),作为步骤S32之中的一步,又收到新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对此如图25D所示,从收到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的时刻开始再次延长约0.1秒的延长时间(t)。
上述情况也可与图24所示相同,从延长时间(t)的延长结束之后再开始延长延长时间(t)。
如上所述,如果在延长时间(t)内没有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则可认为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接收告一段落,而后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如图26所示的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表格11-1中显示了各个收信名称11-2等以及表示各种状态信息的标识11-3a等的状态。
进而,返回图21,管理系统50的终端抽取部54以发出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检索键,对收信名单管理数据库5004(参见图15)进行检索,抽取作为上述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的收信终端候补登录在该收信名单管理表中的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步骤S35)。图15所示的收信名单管理表中被抽取的其他要求终端的终端ID为“01ab”、“01ba”、“01db”。
而后,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取得部55以上述提出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为检索键,对终端状态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进行检索,取得该提出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动作状态(步骤S36)。
而后,收发信部51向上述步骤S35中抽取的与终端ID“01ab”、“01ba”、“01db”相对应的终端10ab、10ba、10db之中、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中的动作状态为“在线”的终端10ba和10db发送“终端的状态信息”(步骤S37-1、S37-2),该“终端的状态信息”包含上述步骤S36中取得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动作状态“在线”。收发信部51在向终端10ba以及10db发送“终端的状态信息”时,根据终端ID“01ba”和“01db”来参阅图14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的终端IP地址。这样,便能够分别向与提出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之间进行通信的其他送信终端即终端10db以及10ba传送上述提出登录要求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动作状态“在线”。而后,在步骤S38-1和S38-2中,收信终端10ba和10db分别根据上述S37-1和S37-2中发送的终端的状态信息,来显示收信终端候补的状态。
其他终端10也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即与上述步骤S21相同,当用户设图6所示电源开关109接通后,图7所示操作输入接收部12收到电源接通,而后,进行上述步骤S22~S38-1以及S38-2相同的处理,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利用图27说明中继装置30的选定处理。在图27中,各种管理信息均通过所有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间sei来收发信。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步骤S32中收到的收信终端的状态信息可得知,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至少能够与收信候补终端10之中处于在线的终端10ba以及10db中一方通话,该终端10ba以及10db的状态信息为在线。以下说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与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开始通话的情况。
首先,用户按动图5所示的操作键108并选择终端10db后,图7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部12接收开始与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开始通话的要求(步骤S41)。而后,要求终端10aa的收发信部11向管理系统50发送包含要求终端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且表示希望开始通话的开始要求信息(步骤S42)。由此,管理系统50的收发信部51在收到上述开始要求信息的同时,能够掌握发送信息的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而后,根据开始要求信息中包含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状态管理部53将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中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4)保存的记录中表示动作状态的区域部分均改为“正在通话”(步骤S43)。此时,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与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之间虽然还未开始通话,但已处于通话状态,为此,如果出现其他终端10要求与该要求终端10aa或者收信终端10db通话,则将输出表示正处于通话状态的通知声音或显示。
接着说明用于中继装置30选择的操作期间的实行处理。首先,图10所示的选择用操作期间ID生成部56a用于生成选择用操作期间ID(步骤S44),该选择用操作期间ID是用在选择中继装置30的操作期间的实行之中。而后,操作期间管理部57将上述步骤S44中生成的选择用操作期限ID“se1”、要求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并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部5000的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参见图16)中进行管理。
接着,根据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以及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一次选定部56进行中继装置30的一次选定(步骤S46),该中继装置30用于在要求终端10aa与收信终端10db之间进行中继。
在此利用图10和图28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46中的处理。首先终端IP地址抽取部56b根据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通信信息中所包含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来检索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抽取分别对应于终端10aa和终端10db的IP地址“1.2.1.3”和“1.3.2.4”(步骤S46-1)。接着,一次选择部56c在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中选择动作状态为“在线”的中继装置30a、30b、30d的中继装置IP“111a”、“111b”、“111d”(步骤S46-2)。一次选择部56c根据上述步骤S46-1中抽取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以及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来检索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确认上述步骤S46-2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a、30b、30d各自的IP地址中的每个点地址是否与上述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以及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各自的IP地址“1.2.1.3”和“1.3.2.4”中的点地址相同(步骤S46-3)。
接着,优先度决定部56d参考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参见图17),决定在上述步骤46-3中确认的每个中继装置30a、30b、30d的地址优先度点数(步骤S46-4)。图29的表显示了该决定处理的结果。图29显示在进行中继装置30选定处理时的优先度的点数的计算状态。该图29显示了每个中继装置ID的地址优先度点数、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以及综合点数。地址优先度点数被表示为相对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点数和相对于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点数。综合点数为两个地址优先度点数中较大一方的点数与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的合计。
本实施方式中,对比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和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其结果为“同.同.同.异”,为此如图29所示,地址优先度点数为“5”。如图1所示,对比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和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其结果为如图17所示的“同.异.异.异”,因此,如图29所示地址优先度点数为“1”。对比中继装置30b的IP地址“1.2.2.2”和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为“同.同.异.异”,因此,地址优先度点数为“3”。对比中继装置30b的IP地址“1.2.2.2”和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为“同.异.同.异”,因此,地址优先度点数为“1”。进而,对比中继装置30d的IP地址“1.3.2.2”和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为“同.异.异.异”,因此,地址优先度点数为“1”。对比中继装置30d的IP地址“1.3.2.2”和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为“同.同.同.异”,因此,地址优先度点数为“5”。
下面返回图28。优先度决定部56d根据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中保存的中继装置30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对优先度管理数据库5006(参见图18)进行检索,决定每个在上述步骤S46-2的第一次选定处理中选定的中继装置30a、30b、30d的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步骤S46-5)。参见图12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继装置30a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00(Mbps),为此,参考图18可知,中继装置30a的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为3。与此相同,中继装置30b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的计算结果为1000(Mbps),其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为5。进而,中继装置30d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的计算结果为10(Mbps),其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为1。
而后,一次选择部56c选择中继装置30a、30b、30d中综合点数较高的两个上位中继装置30(步骤S46-6),该综合点数为相对于终端10aa以及10db之中地址优先度点数较高一方的点数和传送速度优先度点数的合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中继装置ID111a、111b、111d对应的综合点数分别为8、8、6,因而选择中继装置ID分别为“111a”和“111b”的中继装置30a和30b。
结束上述步骤S46-1至S46-6的选择处理后,图7所示的收发信部51经由通信网络2向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发送中继装置选择信息(步骤S47),该信息用于传达上述被选中的中继装置30的数量,其中包括在上述步骤S46中选定的中继装置30的数量“2”、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上述选择用操作期间ID“se1”。由此,终端10db在选择用操作期间ID“se1”的操作期间的实行中,不但能够掌握中继装置30的数量、以及是哪一个终端10要求开始电视会议,而且能够掌握发送中继装置选择信息的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而后,终端10db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表示上述中继装置选择信息收信完毕的收信结束信息(步骤S48)。该收信结束信息中包含操作期间ID“se1”。由此,管理系统50不但掌握以操作期间ID“se1”实行的中继装置数量的传达已经结束,而且还能够掌握发送信息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下面参考图30A和图30B以及图31说明收信终端10db选择中继装置30的处理。在图30A和图30B中,用所有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间sei进行各种管理信息的收发信。
首先,管理系统50在电视会议开始之前分别事先向在上述步骤S46选中的中继装置30a、30b发送表示要求中继的中继要求信息(步骤S61-1、S61-2)。该事先中继要求信息包括操作期间ID“se1”、要求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以及送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这样,各个中继装置30a、30b便不但能够掌握是哪个选择用操作期间的事先中继要求信息、要求终端、以及送信终端,而且还能够掌握发送事先中继要求信息的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而后,各个中继装置30a、30b分别从收发信部31经由通信网络2向上述步骤S61-1、S61-2中掌握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发送事先送信要求信息,该事先要求信息要求向开始通话前的各个中继装置30a、30b本身发送包含下述的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的事先送信信息(步骤S62-1、S62-2)。该事先送信信息中包含操作期间ID“se1”。这样,在以操作期间“se1”实行的中继装置30选择处理中,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不但能够掌握向各个中继装置30a、30b发送了事先送信信息,而且,还能够掌握发送事先送信要求的各个中继装置30a、30b的IP地址“1.2.1.2”以及“1.2.2.2”。
至于为什么管理系统50不是直接将收信终端的IP地址通知给要求终端,而是如上步骤S61-1中所述,通知中继装置30a有关收信终端的IP地址,而后如上步骤S61-2中所述,由中继装置30向要求终端提出向该中继装置30本身发送事先送信要求信息的要求,其目的在于确保安全,避免各个终端10之间获知其他终端10的IP地址。
接着,要求终端10aa从接收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向各个中继装置30a、30b发送事先送信信息(步骤S63-1、S63-2)。该事先送信信息的发送先于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发送,经由各个中继装置30a、30b被送往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用于测定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发送到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接收之间所要时间。该事先送信信息包括以下内容:ping,用于确认要求终端10aa、中继装置30a、30b、以及收信终端10db已被连接,可以进行通信;从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发送的事先送信信息的发送日期及时间;以及操作期间ID“Se1”。这样,各个中继装置30a、30b不但能够在选择用操作期间ID“se1”的操作期间的实行中掌握实现送信信息,而且能够掌握发送该事先送信信息的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
接着,各个中继装置30a、30b对于在上述步骤S61-1、S61-2中收到的事先中继要求信息中所包含的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进行上述事先送信信息的中继(步骤64-1、S64-2)。这样,收信终端10db在操作期间ID“se1”的操作期间的实行中不但能够掌握事先送信信息已被送至,而且还能够掌握发送即中继该事先送信信息的中继装置30a、30b的IP地址“1.2.1.2”、“1.2.2.2”。
接着,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的最终选定部1根据事先送信信息最终选定一个中继装置30,用于中继电视会议中的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步骤S65)。
在此,利用图9以及图31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65。首先,图9所示的最终选定部17中的计测部17a计测用中继装置30a、30b中继的每一个事先送信信息被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收到的收信日期及时间(步骤S65-1)。而后,计算部17b根据上述收信日期及时间与上述事先送信信息中所包含的送信日期及时间之间的差,计算每个结束收信日期及时间计测的事先送信信息从发出到收到的所要时间(步骤S65-2)。接着,最终选择部17c在操作期间ID“se1”的操作期间的实行过程中,判断是否收到相当于预定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30的数量2的所有事先送信信息(步骤S65-3)。如果还未全部收到(否),则最终选择部17c判断收信终端10db在收到事先收信信息后经过的时间是否超过预定时间(在此为1分钟)(步骤S65-4)。如果没有超过预定时间(否),则返回上述步骤65-1。而如果在上述步骤S65-3中判断已收到所有事先送信信息(是),或者,在上述S65-4中判断已超过了预定时间(是),则最终选择部17c从计算部17b至此为止算出的所要时间之中选择一个能够以最短所要时间来中继事先送信信息的中继装置30(步骤S65-5)。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中继装置30a中继事先送信信息时从送信到收信之间的所要时间比用中继装置30b中继事先送信信息时的所要时间短,因此,选择中继装置30a。
而后,收信终端10db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向管理系统50发送选择信息,该选择信息表示已选择了中继装置30a(步骤S66),其中包括操作期间ID“se1”、以及被选择了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这样,管理系统50在操作期间ID“se1”的操作期间的实行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选择了中继装置30a,而且还能够掌握发送选择信息的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而后,管理系统50的操作期间管理部57将上述最终选定的一个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保存到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中的操作期间管理表(参见图16)内包含操作期间ID“se1”的记录中用于记录中继装置ID的区域部分上来进行管理(步骤S67)。而后,管理系统50从收发信部51经由通信网络2,向中继装置30a发送表示要求开始中继的中继开始要求信息(步骤S68)。该中继开始要求信息终包括接受中继的要求终端10aa以及收信终端db的各自的IP地址“1.2.1.3”以及“1.3.2.4”。这样,中继装置30a能够确立用于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以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的三个图像数据以及声音图像数据进行通话的操作期间(步骤S69)。从而能够在终端10aa和终端10db之间进行通话,召开电视会议。
在以上的说明中,步骤S47中管理系统50向收信终端10db发送中继装置选定信息,同时,通过步骤S48~S64-1、S64-2,在收信终端10db一方进行中继装置的选择处理(步骤S65)。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在上述步骤S47中,管理系统50向要求终端10aa发送中继装置选定信息后,在其后的步骤S48到S64-1以及S64-2中,可将发送各种信息的要求终端10aa与接收各种信息的收信终端10db互相交换,这样,在上述步骤S65中由要求终端10aa实行中继装置的选择处理,另外,在S66中也可以由要求终端10aa来发送选择信息。
下面,利用图7以及图32说明在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之间进行电视会议通话时的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收发信处理。在此,以终端10aa向终端10db的方向发送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处理、与以反方向即从终端10db向终端10aa发送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的处理之间,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收发信以及下述延迟时间的检测等处理相同,因此仅对以终端10aa向终端10db方向的通信进行说明,省略反方向通信的说明。
首先,要求终端10aa在图2所示的图象数据以及声音数据用操作期间将摄像部14a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以及从声音输入部15a输入的声音的声音数据,从收发信部11经由通信网络2送往中继装置30a(步骤S81)。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图3所示的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三种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对此,在中继装置30a中收发信部31接收上述三种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而后,画质确认部33用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检索键,对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参见图11)进行检索,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确认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步骤S8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受到确认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为“高质量”,并且与收发信部3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画质相同,因此中继装置30a在图像及声音数据用操作期间sed将画质未经任何改动的图像数据以及未经任何改动的声音数据送往收信终端10db(步骤S83)。这样,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收到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三种数据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而后,显示控制部16对该三种画质的图像数据进行组合,并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图像,同时声音输出部15b根据声音数据输出声音。
接着,终端10db的延迟检测部18每隔一定时间,如每隔1秒,检测收发信部1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收信延迟时间(步骤S84)。以下说明延迟时间为200ms时的本实施方式。
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在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间sei中经由通信网络2将延迟时间表示为“200(ms)”的延迟信息送往管理系统50。这样,管理系统50便可在掌握延迟时间的同时,掌握发送延迟信息的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接着,管理系统50的延迟时间管理部60以上述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为检索键,对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参见图14)进行检索,抽取对应的终端ID“01db”,进而,将上述延迟信息中的延迟时间“200(ms)”保存到管理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5005中用于上述终端ID“01db”的记录中延迟时间的区域部分中以进行管理(步骤S86)。
接着,画质决定部58以上述延迟时间“200(ms)”为检索键,对画质管理数据库5007(参见图19)进行检索,抽取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中画质”,并决定画质为“中画质”(步骤S87)。
而后,收发信部51以操作期间管理数据库(参见图16)的操作期间管理表中与上述终端ID“01db”相关的中继装置ID“111a”为检索键,对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参见图12)进行检索,抽取对应的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步骤S88)。而后,收发信部51用图2所示的管理信息用操作期间sei,经由通信网络2,将上述步骤S87决定的表示图像数据的画质为“中质量”的画质信息送往中继装置30a(步骤S89)。该画质信息中包括上述步骤S86中被作为检索键使用的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这样在中继装置30a中,改变画质管理部34便将发送信息的终端10(在此为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与受到中继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中质量”相关后保存到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参见图11)进行管理(步骤S90)。
而后,终端10aa继续进行与上述步骤S81同样的处理,即用图像及声音数据用操作期间sed,向中继装置发送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构成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步骤S91)。对此,与上述步骤S82相同,在中继装置30a中,画质确认部33用收信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检索键,对改变画质管理数据库3001(参见图11)进行检索,并通过抽取对应的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中质量”,来确认受到中继图像数据的画质(步骤S9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确认了的图像数据的画质为“中质量”,其画质低于收发信部31受到的图像数据的画质“高质量”,为此,画质更改部35改变图像数据的画质,将“高质量”降低为“中质量”,从而更改了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93)。
而后,收发信部31用图像及声音数据用操作期间sed,经由通信网络2,向终端10db发送上述图像数据的画质被改变为“中质量”的图像数据以及音质未经改变的声音数据(步骤S94)。这样,收信终端10db的收发信部11收到低分辨率以及中分辨率两种数据构成的中质量图像数据以及声音数据。而后,显示控制部16便对两种分辨率的数据进行组合,将图像显示到显示器120上,同时声音输出部15b根据声音数据输出声音。
如上所述,在接收图像数据的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中发生收信延迟的情况下,中继装置30a改变图像的画质,避免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员发生不协调的感觉。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50为一例外部管理系统,尽管收到来自该管理系统50各个终端10的状态信息,一旦抑制显示反映了该状态信息的收信名单,并且,在结束抑制显示时,将包括该抑止显示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收信名单中进行显示。这样,便能够避免用户观察状态信息的反映还处于未稳定状态的收信名单,起到防止用户眼睛受到刺激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以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的时刻作为结束抑制显示的时刻,该特殊的状态信息与表示各个终端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相同,由管理系统50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由此,具有能够得到适于实际通信网络2环境状态的恰当的结束时刻的效果。
进而,本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处理,即在收到特殊的状态信息(i)之后不显示收信名单,而是延长预定的延长时间(t),并且如果在该延长时间(t)内收到新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则再次延长。通过该处理,可以反复延长收信时间,当延长时间(t)内不再收到状态信息时,则认为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接收已告一段落。而后,如图26所示,在显示器120aa上显示收信名单,该收信名单在表格11-1中表示各个收信名称11-2以及反映了各个状态信息的标识11-3a等。上述处理不易发生在收信名单显示之后标识频繁改变的事态,具有能够进一步防止刺激用户眼睛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50不会将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终端10的状态信息中未被管理系统50取得的状态信息送往要求终端及终端10aa,但是特殊的状态信息(i)必定会被发送,因此具有必定会进行步骤S34的处理的效果。
在通信网络2中,即便有可能掌握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等LAN2的环境,却很难掌握英特网2i整体环境。为此,首先根据能够掌握的环境的信息,来从多个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中继装置中选择两个中继装置,而后,在多个终端10之间实际收发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之前,取代收发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尝试收发事先送信信息,由此,起到了能够选定一个中继装置30的作用,该中继装置30为能够最快中继事先送信信息。
也就是说,通过选择配有与终端10的IP地址中任意一个相近的上位两个以上的IP地址的中继装置,从而能够最终留下两个以上中继装置30的候补。此后,通过作为候补的各个中继装置30在要求终端和收信终端之间收发事先收发信息,从上述两个候补中继装置30之中选定以最短收发信所要时间来中继事先送信信息的中继装置30。这样,起到了能够在现有的通信网络2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收发信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在进行中继装置30的选定时,不但优先选择具有与参与电视会议的终端10的IP地址相接近的IP地址的中继装置30,而且考虑到跟个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来选择两个以上中继装置30。这样便起到了能够选定适于通信网络实际环境的中继装置30候补的效果。
进而,本实施方式在进行中继装置30的选定时,从动作状态为在线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因而能够选定适于通信网络实际环境的中继装置30候补。
《实施方式的补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了包括收信名称11-2等以及标识11-3a等的状态的收信名单表格11-1,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此外还可以显示为仅表示了收信名称11-2等以及表示11-3a等而没有收信名单表格1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既可用一台单独的电脑来构成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保守系统100,也可分割成各种功能后任意分配给多个电脑。程序提供系统90用单独电脑构成时,该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的程序既可分为多个模块来发送,也可不分开发送。进而,当程序提供系统90由多台电脑构成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的状态由各台电脑发送。
保存了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用程序、中继装置用程序、或者传送管理用程序的CD-ROM等记录介质、以及保存这些程序的HD204和具有该HD204的程序提供系统90都被作为程序产品向国内外供应,用于向用户提供终端用程序、中继装置用程序、以及传输管理用程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图11所示的改变画质管理表以及图19所示的画质管理表,用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进行管理,在此,图像分辨率仅仅为用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之一,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图像质量的其他例子,还可以用图像数据的画质深度、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取样频率、声音数据的声音中的比特长等来进行管理。
对于收信日期及时间的管理也不局限于图12、图14、图16中所示,在这些收信日期及时间中至少需要管理收信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在图12中管理中继装置的IP地址、在图14中管理终端的IP地址,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是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定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确定信息、或者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定终端10的终端确定信息,便可管理各自的全域名(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此时,通过众所周知的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来取得对应于FQDN的IP地址。另外,不但可以表示为“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定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确定信息”,还可以表示为“表示连接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连接处的中继装置连接处信息”,或者“表示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收信处的中继装置收信处信息”。同样,不但可以表示为“用于在通信网络2上确定终端10的终端确定信息”,还可以表示为“表示连接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连接处的终端连接处信息”,或者“表示通信网络2上的终端10的收信处的终端收信处信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传送系统1为例对电视会议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传送系统以外,本发明还适用于网协(IP,internetprotocol)电话或网络电话等电话系统。另外,传送系统1还可以为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10的一方相当于搭载于汽车中的导航装置,而另一方相当于管理导航的管理中心的管理终端或管理服务器、或者相当于其他汽车中搭载的导航装置。
传输系统1还可以是手机通信系统。此时,例如终端10相当于手机。此时的收信名单的显示例如图33所示。即终端10作为手机具有手机的主机10-1、设于该主机10-1上的菜单画面显示按钮10-2、设于主机10-1上的显示部10-3、设于主机10-1下部的麦克风10-4、以及设于主机10-1上的扬声器10-5。其中、菜单画面显示按钮10-2用于显示菜单画面,该画面显示表示各种应用程序的标识。显示部10-3为触摸面板,用户只要在该触摸面板上选择收信名称,便能够与对方的手机通话。
上述实施方式以视觉数据以及听觉数据作为一例内容(contents)数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内容数据还可以是其他五感的感觉数据,例如在以触觉数据为内容数据的情况下,一方终端的用户的触觉被传送到另一方终端。进而,内容数据还可以使嗅觉,此时,一方终端的用户的嗅觉被传送到另一方终端。再者,内容数据还可以使味觉,此时,一方终端的用户的味觉被传送到另一方终端。
内容数据只要是图像(视觉)数据、声音(听觉)数据、触觉数据、以及嗅觉数据的其中之一便可。
上述实施方式对利用传送系统1举行电视会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用于讨论协商、亲属朋友之间的一般交谈、或者单方向的信息提供。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是在收信终端即终端db一方中选定中继装置30a,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收信终端即终端10db向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或管理系统50发送所有的所要时间信息,该所要时间信息表示事先送信信息从发送到收信所需要的时间,便可在要求终端即终端10aa一方或管理系统50一方进行中继装置30a的最终选定。

Claims (10)

1.一种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信部,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通过外部的管理系统,并经由通信网络,开始接收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状态; 
显示实行部,其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收信名称上,并在预定的显示部上显示该收信名称;以及, 
显示抑制部,其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该抑制一直进行到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发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该特殊的状态信息表示预定的特殊传送终端的状态, 
该显示实行部在该显示抑制部结束抑制之后,将该收信部在所述显示受到抑制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延长时间决定部,该延长时间决定部根据在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状态信息的个数,来决定抑制所述显示实行部的显示的延长时间; 
该显示抑制部将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的时间延长该延长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延长时间内收到新的状态信息时,所述显示抑制部从收到该新的状态信息的时刻起,进一步延长该延长时间,而且,该延长一直反复进行到在该延长时间内不再收到新的状态信息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延长时间内收到新的状态信息时,所述显示抑制部从所述延长时间结束时刻起,进一步延长该延长时间,而且,该延长一直反复进行到在该延长时间内不再收到新的状态信息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要求部,该要求部向所述外部系统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 
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所述收信部收到按照所述要求从所述管理系统送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该收信名称信息表示收信 名称; 
所述显示实行部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该收信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与所述收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有关的各个收信名称中,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该各个收信名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时间决定部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的时间作为延迟时间,即延迟时间=B/A,在此,A表示从所述要求部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开始、到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期间中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的个数,B表示从所述要求部要求所述各个收信名称开始、到收到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收到的各个收信名称信息以及所述状态信息;以及 
读取部,当所述显示实行部将所述状态信息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并将该收信名称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时,该读取部从该存储部中读取与该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收信名称有关的收信名称信息、以及反映到该收信名称上的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终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判断部,该判断部在所述收信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包含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 
如果判断结果为包含所述特殊的状态信息,则所述显示抑制部抑制所述显示实行部的显示。 
9.一种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信步骤,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通过外部的管理系统,并经由通信网络,开始接收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状态; 
显示实行步骤,在该传送终端与收信的传送终端开始通话之前,将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反映到作为收信候补的各个传送终端的收信名称上,并在预定的显示部上显示该收信名称;以及, 
显示抑制步骤,抑制该显示实行部的显示,该抑制一直进行到在开始收信之后收到的状态信息中发现特殊的状态信息为止,该特殊的状态信息表示预定的特殊传送终端的状态, 
该显示实行步骤在该显示抑制步骤结束之后,将所述显示受到抑制的期间中通过该收信步骤收到的状态信息一并反映到所述各个收信名称上进行显示。 
10.一种传送系统,其中包括多个传送终端和管理系统,用于在该多个传送终端之间经由管理系统传送数据信息,其特征在于,该传送终端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终端。 
CN2011100440991A 2010-03-03 2011-02-23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6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6755 2010-03-03
JP046755/10 2010-03-03
JP244010/10 2010-10-29
JP2010244010A JP5541092B2 (ja) 2010-03-03 2010-10-29 伝送端末、伝送方法、及び伝送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237A CN102196237A (zh) 2011-09-21
CN102196237B true CN102196237B (zh) 2013-12-18

Family

ID=4453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409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6237B (zh) 2010-03-03 2011-02-23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69001B2 (zh)
JP (1) JP5541092B2 (zh)
CN (1) CN1021962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3689B2 (ja) 2010-12-22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5895471B2 (ja) 2011-01-17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03460691A (zh) * 2011-03-25 2013-12-18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选择方法程序产品、程序供应系统以及维护系统
JP6490884B2 (ja) 2011-04-28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料金管理システム、料金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6163707B2 (ja) * 2011-07-15 2017-07-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組み込み機器、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
JP5880773B2 (ja) * 2011-12-27 2016-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36217B2 (ja) *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6011000B2 (ja) * 2011-12-2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装置、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62098B2 (ja) * 2012-03-19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端末、伝送システ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19707B2 (ja) * 2012-04-25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6003274B2 (ja) 2012-06-18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5942626B2 (ja) * 2012-06-18 2016-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端末、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6003360B2 (ja) 2012-08-01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6136174B2 (ja) * 2012-10-05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6115153B2 (ja) 2013-01-30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29276B2 (ja) 2013-02-28 2017-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端末、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36367B2 (ja) * 2013-02-28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62391B2 (en) * 2013-03-29 2016-02-16 Cisco Technology, Inc. Annotating a presentation in a telepresence meeting
JP6237990B2 (ja) * 2013-07-24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11337B2 (ja) * 2014-02-10 2018-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宛先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宛先管理方法
JP6314539B2 (ja) * 2014-02-28 2018-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端末、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13529A1 (ja) 2014-07-22 2016-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42658A (ja) 2014-08-18 2016-03-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端末、情報処理装置、伝送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561441B2 (ja) 2014-09-05 2019-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16092A (ja) 2014-12-16 2016-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端末、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47096A4 (en) 2015-01-15 2018-01-10 Ricoh Company, Ltd.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536068B2 (ja) 2015-02-19 2019-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34686B2 (ja) 2015-03-11 2020-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通信プラットフォーム決定方法、伝送システム
JP2017028347A (ja) 2015-07-15 2017-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269609B2 (ja) 2015-07-28 2018-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17028660A (ja) 2015-07-28 2017-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17041831A (ja) 2015-08-21 2017-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53623B (zh) * 2018-01-24 2019-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控制系統、控制裝置、控制方法及顯示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1671A (ja) * 2003-12-24 2005-07-14 Murata Mach Ltd 通信端末装置
CN1881963A (zh) * 2005-06-17 2006-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即时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CN1972428A (zh) * 2005-11-24 2007-05-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323的视频聊天系统和方法
CN101316318A (zh) * 2007-05-31 2008-12-03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连接到服务传递平台的设备的遥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5362B (en) * 1985-12-16 1989-10-18 Ricoh Kk Time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74849B1 (en) * 2002-08-12 2011-07-05 Oracle America, Inc. Detecting and modeling temporal computer activity patterns
US7969461B2 (en) 2006-03-30 2011-06-28 Poly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connection information for videoconferencing units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JP4250648B2 (ja) * 2006-09-21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5102123B2 (ja) 2007-08-02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セッション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44431A (ja) * 2007-08-08 2009-02-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型電話端末
JP2009163640A (ja) 2008-01-09 2009-07-23 Ricoh Co Ltd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9071693B2 (en) * 2009-10-01 201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call concierge for supplementary call ser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1671A (ja) * 2003-12-24 2005-07-14 Murata Mach Ltd 通信端末装置
CN1881963A (zh) * 2005-06-17 2006-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即时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CN1972428A (zh) * 2005-11-24 2007-05-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323的视频聊天系统和方法
CN101316318A (zh) * 2007-05-31 2008-12-03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连接到服务传递平台的设备的遥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05612A (ja) 2011-10-13
US20110219060A1 (en) 2011-09-08
US8769001B2 (en) 2014-07-01
CN102196237A (zh) 2011-09-21
JP5541092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6237B (zh) 传送终端、传送方法、传送系统
CN102196238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管理方法、以及传送系统
CN102208994B (zh) 日志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日志管理方法
CN102970511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管理方法以及电视会议系统
CN103327285B (zh) 传送终端、传送系统、显示控制方法
CN102291385B (zh) 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传送方法
CA2822860C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KR101257594B1 (ko) 전송 관리 시스템, 전송 시스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프로그램 제공 시스템, 및 메인터넌스 시스템
CN102651773B (zh) 终端连接控制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终端连接控制方法
CN102164119B (zh) 认证系统、传送终端、以及传送系统
CN103731627A (zh) 传送终端和传送方法
CN103188478A (zh) 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通信管理方法、维护系统
JP2012075073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用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EP3382936B1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3916533A (zh) 通信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3327286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US9350660B2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selection method, program product, program supply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CN104010157A (zh)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3517031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终端、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CN103379306A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CN103517030B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JP2017069932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中継装置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099162A1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ay device select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