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0794A -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0794A
CN102650794A CN2012100484937A CN201210048493A CN102650794A CN 102650794 A CN102650794 A CN 102650794A CN 2012100484937 A CN2012100484937 A CN 2012100484937A CN 201210048493 A CN201210048493 A CN 201210048493A CN 102650794 A CN102650794 A CN 102650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ble
optical element
framework
optical axis
tr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84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鹿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20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80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24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2525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0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一种光学系统中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包括前进/回缩环;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所支撑并且能够在光轴上的插入位置和移出位置之间围绕第一转轴转动;插入保持器,其将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移出驱动部件,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所支撑,并且能够在插入允许位置和被迫移出位置之间围绕第二转轴转动;以及插入/移出控制器。从所述第二转轴到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转动半径大于从所述第一转轴到所述接触点的转动半径。

Description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能够根据准备照相状态和容纳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移到照相光轴上和从照相光轴移出。
背景技术
作为透镜镜筒(照相透镜)小型化技术,特别是作为有助于减小可伸缩透镜镜筒在不拍摄照片的透镜镜筒容纳状态(完全缩回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的厚度的技术,一种配置是本领域已知的,在该配置中,被设置为照相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可移出光学元件能够在垂直于照相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内移动,并且从照相光轴上的位置移动到径向远离照相光学系统的光轴的移出位置。
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3-315861所公开的可伸缩照相透镜在能够在照相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出透镜组支撑框架中设置有保持可移出透镜组并且能够围绕平行于照相光轴的转动轴转动(摆动)的可移出透镜框架。当照相透镜从准备照相状态移动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可移出透镜组支撑框架在光轴方向上的向后运动首先导致CCD框架的位置控制凸轮杆与可移出透镜框架的位置控制凸起相接触,随后导致位置控制凸轮杆在远离照相光轴的方向上压迫并转动可移出透镜框架。
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8-170650中公开的可伸缩照相透镜被配置为当作为可伸缩光学元件的第三透镜组被驱动以从照相光路缩回时,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快门框架的位置调节。该照相透镜设置有转动驱动部件,转动驱动部件配合在第三透镜组框架的枢轴支撑凸台上,以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枢轴支撑凸台移动并且随着枢轴支撑凸台转动,当第三透镜组框架被驱动以回缩到缩回位置时,转动驱动部件被端面凸轮压迫以通过转动驱动部件围绕支撑轴转动第三透镜组框架。
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7-163961中公开的可伸缩照相透镜被配置为允许被设置为可伸缩光学元件的第三透镜组额外地执行防抖操作(图像抖动校正操作/图像稳定操作)。在该照相透镜中,振动部件被支撑以能够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相对于设置在第三透镜组镜筒中的固定部件移动,图像稳定光学系统保持部件被振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其上。在准备照相状态下,通过使用音圈电机驱动振动部件来执行图像稳定操作,以校正图像抖动。当照相透镜移动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第三透镜组镜筒在光轴方向上的运动导致CCD座的驱动部件与图像稳定光学系统保持部分的接触部分相接触,从而从光轴上的位置在径向远离光轴的方向上压迫并转动图像稳定光学系统保持部分。
理想的是,使用尽可能紧凑的结构,有效地执行高精度的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s.2003-315861、2008-170650和2007-163961所公开的照相透镜中,通过凸轮机构将移动部件(其用于执行照相光学系统的回缩操作)在光轴方向上的直线移动力转化为转动力,从而执行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在类似的照相透镜中,可以通过确定凸轮机构的凸轮表面的轮廓来设定回缩操作的驱动效率(每单位移动部件直线移动的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运动量)。
但是,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7-163961所公开的结构中,为了与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不相关的目的(即图像稳定),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驱动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图像稳定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在类似的结构中,防抖操作(振动隔离操作/图像稳定操作)导致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与凸轮(驱动部分)因移出驱动而形成的接触点改变,这可能会使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的精确度变差。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问题,需要一些对策,例如在将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保持部件保持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的预定位置之后执行透镜镜筒回缩操作。但是,这种对策容易增大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移出驱动机构的尺寸,使其结构复杂化,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来调节移出驱动机构。另外,即使是在出于除图像抖动校正(抖动抑制/图像稳定)以外的任意其他目的而移动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情况下,如果在制造阶段或者在进行类似调节的时候,对可移出光学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例如保持可移出光学元件的转动部件的轴的位置)进行调节,那么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保持部件和凸轮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改变,这需要类似的对策。另外,在可移出光学元件被保持在能够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动或者能够在该垂直平面内调节其位置的保持部件上的情况下,难以构造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紧凑的移出驱动机构并且同时防止该机构与上述保持部件干涉。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缺点设计了本发明,其提供一种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根据准备照相状态和容纳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移到照相光轴上和从照相光轴移出,其中所述位置控制器能够允许以高精度有效地执行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同时维持紧凑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准备照相状态和不拍摄照片的容纳状态之间移动的照相光学系统中提供一种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前进/回缩环,其能够在所述照相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前进/回缩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透镜镜筒容纳状态;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并且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在其中,以能够在插入位置和移出位置之间围绕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一转轴转动,在所述插入位置,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在所述移出位置,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从所述光轴上的位置移出;插入保持器,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插入保持器将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上;移出驱动部件,所述移出驱动部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以能够在插入允许位置和被迫移出位置之间围绕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二转轴转动,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与处于所述插入位置的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不接触,在所述被迫移出位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接触并压迫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以将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从所述插入位置转动到所述移出位置;以及插入/移出控制器,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将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保持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上,当所述前进/回缩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将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转动到所述被迫移出位置。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二转轴到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转动半径大于从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到所述接触点的转动半径。
理想的是,从所述光轴到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光轴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距离。
理想的是,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包括:偏置部件,所述偏置部件偏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以朝向所述插入允许位置转动;以及压迫部件,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压迫部件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开来,当所述前进/回缩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压迫部件接触并压迫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以克服所述偏置部件的偏置力朝向所述被迫移出位置转动所述移出驱动部件。
理想的是,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能够在所述插入位置和所述移出位置之间独立于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转动相对于所述前进/回缩环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对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进行位置调节。
理想的是,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防抖移动部件,所述防抖移动部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从而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移动;以及防抖驱动器,所述防抖驱动器根据施加到所述照相光学系统上的振动来驱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以减小聚焦到像平面上的图像的图像抖动,其中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上。
理想的是,在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和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以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防止可能由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位置振动引起的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和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干涉,所述振动是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所引起的。
理想的是,所述偏置部件包括扭力盘形弹簧,所述扭力盘形弹簧的盘绕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周围。
理想的是,所述插入保持器包括弹簧和形成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上的止动器。
理想的是,所述防抖驱动机构包括电磁致动器。
应注意的是,前进/回缩环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都未被限制到关于光轴方向的单一指定位置,每一个均包括其光轴位置在准备照相状态下或者在容纳状态下变化的情况。例如,在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前进/回缩环来执行变焦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情况下,第一位置可以指在准备照相状态下变焦过程中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类似地,第二位置可以指在容纳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的预定范围内前进/回缩环的任意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移出驱动部件使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转动到移出位置,而移出驱动部件是独立于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被前进/回缩部件支撑的转动部件,因此可以通过将前进/回缩部件的移动力转化为移出驱动部件的转动操作来执行高精度和可靠的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另外,由于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和移出驱动部件的转轴的位置被确定为使得移出驱动部件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与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转动半径大于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到该接触点的转动半径,因此可以增大与移出驱动部件的转动量成正比的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转动量,从而位置控制器可以有效且高精度地执行可移出光学元件移出操作,同时维持紧凑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为了具有可伸缩照相透镜的透镜快门照相机(lens shuttercamera)而设计的防抖透镜单元的实施例的后视分解透视图;
图2是拆下传感器保持器和直线移动环的防抖透镜单元的分解后视透视图;
图3是在透镜镜筒的透镜镜筒回缩操作中防抖透镜单元和插入/移出控制凸起的后视透视图;
图4是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和移出驱动杆的后视透视图,显示了在透镜镜筒的准备照相状态下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和移出驱动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在透镜镜筒的准备照相状态下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和移出驱动杆的后视透视图;
图6是从像平面侧观察的在透镜镜筒的准备照相状态下的防抖透镜单元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7是显示图6中所显示的防抖透镜单元在图像稳定操作过程中被驱动的元件和图6中所显示的线圈的后视图;
图8是图7所显示的防抖驱动致动器的元件以强调这些元件的方式显示的图示;
图9是在透镜镜筒的透镜镜筒容纳状态(完全缩回状态)下图6中所显示的防抖透镜单元的部分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中所显示的防抖透镜单元在图像稳定操作过程中被驱动的元件和图9所显示的线圈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所显示的防抖驱动致动器的元件以强调这些元件的方式显示的图示;
图12是从像平面侧观察的在准备照相状态下的防抖透镜单元的后视图,其中直线移动环和传感器保持器被取下;
图13是沿图12中所显示的线Z1-Z1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所显示的线Z2-Z2剖开的剖视图;以及
图15是显示照相机的与防抖透镜单元有关的电子部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显示的防抖透镜单元10构成合并在照相机中的透镜镜筒(照相透镜)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中支撑构成透镜镜筒的照相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可移出光学元件)12。如图1所示,防抖透镜单元10设置有直线移动环(前进/回缩环)14,并且在直线移动环14中设置有快门单元(前进/回缩环)16、防抖框架(位置调节机构的元件/防抖移动部件)18、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20、传感器保持器22、移出驱动杆(移出驱动部件)24和防抖驱动致动器(位置调节机构的元件/防抖驱动器)26。
尽管在图中没有显示结合了防抖透镜单元10的透镜镜筒的总体结构,但是直线移动环14以能够在沿着照相光学系统的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方式被其支撑在透镜镜筒内部,当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进入透镜镜筒容纳状态(完全缩回状态)时,透镜镜筒驱动电机61(见图15)的驱动力使直线移动环14从物侧(第一位置)向像平面(第二位置)移动。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光轴方向指的是沿着或者平行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前和后指的是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前(物侧)和后(像平面侧)。已知的凸轮机构等等可以适合作为用于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移动环14的机构。
直线移动环14设置有围绕照相光轴O的圆筒形部分14a,快门单元16固定在圆筒形部分14a的内部。快门单元16设置有包括快门(未显示)的快门壳体16a并且具有通过快门壳体16a的中心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照相光圈16b(见图1)。设置在快门单元16中的快门致动器驱动上述快门,以打开和关闭照相光圈16b。快门壳体16a在快门壳体16a的外周上的三个不同的圆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三个弹簧钩凸起16c(图1和图2中只显示了其中之一),并且在其后表面上设置有两个运动限制凸起16d和三个滚珠支撑孔16e。滚珠支撑孔16e是朝向后方开口的底孔(见图13)。
防抖框架18被支撑在快门单元16的后部。如图13所示,在面向快门单元16的防抖框架18的前部形成三个滚珠接触面18a,三个导向滚珠28分别被保持在三个滚珠接触面18a与三个滚珠支撑孔16e的底部之间。如上文所述,快门单元16设置有三个滚珠支撑孔16e,设置三个滚珠接触面18a和三个导向滚珠28以对应于三个滚珠支撑孔16e。三个滚珠接触面18a是位于与照相光轴O基本垂直的平面内的平坦表面。三个导向滚珠28分别松动配合在三个滚珠支撑孔16e中,从而每个导向滚珠28和相关联的滚珠支撑孔16e内壁之间在基本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存在间隙。当位于相关联的支撑孔16e的中心附近时,每个导向滚珠28不与相关联的滚珠支撑孔16e的内壁相接触。
防抖框架18在其外周上的三个不同圆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三个弹簧钩凸起18b,三个拉伸弹簧30分别被拉伸并且安装在三个弹簧钩凸起18b和三个弹簧钩凸起16c之间。防抖框架18被三个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在接近快门单元16的方向上偏置(即,向前偏置),以使三个滚珠接触面18a分别压靠三个导向滚珠28,从而防止防抖框架18向前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三个滚珠接触面18a分别与三个导向滚珠28点接触,通过使三个滚珠接触面18a滑动接触三个导向滚珠28(或者当三个导向滚珠28不与三个滚珠支撑孔16e的内壁相接触时,分别使三个导向滚珠28滚动),防抖框架18可以在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自由移动。
防抖框架18进一步设置有两个运动限制孔18c,快门单元16的两个运动限制凸起16d分别插入两个运动限制孔18c。如图6至图12所示,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是矩形的,在与照相光轴O基本垂直的平面内通常是正方形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在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平面内穿过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两个对角线其中之一的方向指的是X轴方向,另一对角线的方向指的是Y轴方向。在直到运动限制凸起16d分别与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相接触为止的范围内,防抖框架18可以相对于快门单元16(直线移动环14)在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平面内自由移动。
通过防抖驱动致动器26来驱动防抖框架18。防抖驱动致动器26为电磁致动器,其设置有被快门单元16支撑的两个线圈31和32,还设置有被防抖框架18支撑的两个永久磁体34和36。两个永久磁体34和36分别固定在两个磁体保持部分18d和18e上,两个磁体保持部分18d和18e设置在防抖框架18上。永久磁体34和36在形状和尺寸上基本上是彼此相同的。每个永久磁体34和36是窄薄矩形板的形状的。永久磁体34和36关于位于照相光轴O上的虚平面P(见图6至图12)对称排列并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更具体而言,永久磁体34的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永久磁体34关于其宽度的近似中心的磁极边界线M1(见图8和图11)的相反侧分别被磁化为北极和南极,而永久磁体36的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永久磁体36关于其宽度的近似中心的磁极边界线M2(见图8和图11)的相反侧分别被磁化为北极和南极。换言之,磁极边界线M1和M2的每一个分别限定了永久磁体34和36的每一个的北极和南极之间的界限。永久磁体34的磁极边界线M1和永久磁体36的磁极边界线M2相互倾斜,从而它们之间的距离(即距离虚平面P的距离)从Y轴方向的底端(从稍后将要讨论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插入位置侧)沿越来越向上的方向(朝向稍后将要讨论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移出位置)增加。每个磁极边界线M1和M2关于虚平面P的倾斜角被设定为大约45度。也就是说,永久磁体34和36的纵向方向(磁极边界线M1和M2)基本互相垂直。
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线圈31和32的每一个均为空心线圈,该空心线圈包括基本互相平行的一对细长部分和在其各个端部连接该对细长部分的一对弯曲(U形)部分。线圈31和32在形状和尺寸上基本上是彼此相同的。快门壳体16a在其后部设置有一对定位凸起16f和一对定位凸起16g(见图1)。线圈31被支撑在快门单元16上,使一对定位凸起16f接合到线圈31的空心部分中,线圈32被支撑在快门单元16上,使一对定位凸起16g接合到线圈32的空心部分中。在该支撑状态下,线圈31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于磁极边界线M1,线圈32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于磁极边界线M2。线圈31和32连接到从快门单元16延伸的柔性PWB(印刷线路板(未显示)),并且通过设置在透镜镜筒内部的另一柔性PWB(未显示)进一步连接到结合有防抖透镜单元10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控制电路板。通过上述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60(见图15)来执行施加到线圈31和32上的功率控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抖驱动致动器26中,线圈31和永久磁体34在光轴方向上面对彼此,当线圈31通电时,在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内在基本垂直于永久磁体34的磁极边界线M1(即垂直于线圈31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产生驱动力。在图8、图11和图12中用双头箭头F1来显示该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另外,如图14所示,线圈32和永久磁体36在光轴方向上面对彼此,当线圈32通电时,在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内在基本垂直于永久磁体36的磁极边界线M2(即垂直于线圈3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产生驱动力。在图8、图11和图12中用双头箭头F2来显示该驱动力的作用方向。两个上述驱动力的每一个的作用方向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都以大约45度角相交,从而通过控制线圈31和32的每一个的电流的通过,可以将防抖框架18在与照相光轴O垂直的平面内移动到任意位置。如上文所述,防抖框架18的移动范围分别被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与两个运动限制凸起16d的接合所限制。
传感器保持器22固定在位于直线移动环14内部的快门单元16上。传感器保持器22位于防抖框架18的后方,具有面对两个磁体保持部分18d和18e的后侧的形状,并且支撑分别位于两个永久磁体34和36后方的两个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为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连接到从快门单元16延伸的上述柔性PWB(未显示),并且通过设置在透镜镜筒内部的另一柔性PWB(未显示)进一步连接到上述结合有防抖透镜单元10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60。永久磁体34的位移导致位置检测传感器38的输出变化,永久磁体36的位移导致位置检测传感器40的输出变化。从两个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的输出的变化,控制电路60可以检测被防抖驱动致动器26驱动的防抖框架18的驱动位置。
防抖透镜单元10设置有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防抖框架18支撑在其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照相光轴O的转动轴(转轴)42转动(摆动)。转动轴42的前端固定配合到形成在防抖框架18中的轴支撑孔18f中,转动轴42的后端固定到固定在防抖框架18上的保持部件44上。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设置有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轴承部分20b和臂部20c。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保持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转动轴42被插入到轴承部分20b中,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和轴承部分20b通过臂部20c连接。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能够围绕转动轴42在图2至图8和图12中所显示的插入位置和图9至图11中所显示的移出位置之间摆动(转动),插入位置是由形成在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上的止动器接触部分20d与形成在防抖框架18上的止动器(插入保持器的元件)18g的接合所限定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插入保持器的元件)46朝向插入位置偏置。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是由扭力盘形弹簧配置而成的,其端部分别钩在防抖框架18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上。另外,由压缩弹簧配置而成的光轴方向偏置弹簧48安装在轴承部分20b和保持部件44之间,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光轴方向偏置弹簧48向前偏置,从而稳定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当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处于插入位置时,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位于照相光轴O上。当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转动到移出位置时,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的中心在Y轴方向上离开照相光轴O。穿透防抖框架18形成间隙孔18h,其形状与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的由绕转动轴42的弧形路径所限定的运动路径相对应,当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处于移出位置时,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的前端位于间隙孔18h中。间隙孔18h在防抖框架18的外周的一部分处开口(穿透),防抖框架18在该开口部分上方设置有加固桥18i。如图1和图2所示,加固桥18i向后偏移,以防止当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转动到移出位置时与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干涉。防抖框架18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操作关联,从而能够在朝向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移出位置的方向上移动,防抖框架18被阻止在Y轴方向上超出其在该方向上的运动极限移动,其中防抖框架18的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每一个在插入位置侧的内壁的端部(对于图6至图12而言,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下端)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见图9)。在下文中,将上述防抖框架18在Y轴方向上的运动极限称作移出辅助位置。
移出驱动杆24位于直线移动环14中并且被其支撑,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照相光轴O的转动轴(转轴)50转动(摆动)。转动轴50是与直线移动环14一体形成的,从而位于转动轴42的附近(见图1)。转动轴50插入到穿过移出驱动杆24的轴承部分24a形成的轴孔中。限动板52固定在直线移动环14的后部,以防止移出驱动杆24向后移动。移出驱动杆24设置有从轴承部分24a径向延伸的臂部24b,并且在臂部24b的自由端附近进一步设置有能够与形成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臂部20c上的压力接收部分20e相接触的移出压迫部分24c。在图9至图11中,移出压迫部分24c与压力接收部分20e的接触点被显示为作用点T。尽管这种接触点在本文中被称为“作用点”,但是压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出压迫部分24c的彼此相反的区域在光轴方向上具有特定长度,因此压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出压迫部分24c实际上是在平行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的细长的线状区域中彼此线接触。
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迫使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从移出位置朝向插入位置(对于图6至图12而言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出驱动杆24也被移出驱动杆偏置弹簧(插入/移出控制器的元件/偏置部件)54偏置以在相同方向(对于图6至图12而言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在直线移动环14的内部形成确定移出驱动杆24在移出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方向上的转动极限的止动器(未显示)。另一方面,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方向上的转动被止动器接触部分20d与止动器18g之间的接合所限制。图6显示了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和移出驱动杆24分别与止动器18g和直线移动环14的上述止动器(未显示)相接触的状态,在该阶段,压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出压迫部分24c在作用点T处互不接触并且彼此间隔开来(见图4和图5)。压力接收部分20e与移出压迫部分24c之间的间隙被确定为如下程度:防止压力接收部分20e与移出压迫部分24c在防抖框架18相对于快门单元16的移动范围(即上述直到运动限制凸起16d分别与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相接触为止的范围)内接触。换言之,防抖透镜单元10被配置为移出驱动杆24不与防抖驱动致动器26所执行的防抖框架18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防抖驱动操作中的任一个干涉。如果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和移出驱动杆24上没有施加外力,则维持图6至图8中所显示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保持在插入位置的状态。
移出驱动杆24在轴承部分24a的附近设置有压力接收部分24d。插入/移出控制凸起(插入/移出控制器的元件/压迫部件)58(见图3)是固定在透镜镜筒的内部以位于移出驱动杆24的后方的固定部件。当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移动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直线移动环14的向后运动导致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接触并压迫压力接收部分24d,以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插入位置在朝向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移出位置的方向上转动移出驱动杆24。更具体而言,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在其前端设置有端面凸轮58a,直线移动环14朝向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回缩运动导致压力接收部分24d与端面凸轮58a相接触。随后,在压力接收部分24d与端面凸轮58a保持接触的情况下直线移动环14的进一步回缩运动导致由直线移动环14在光轴方向上的向后移动力所产生的使移出驱动杆24在克服移出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的方向上(在朝向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移出位置方向上)转动的分力,从而移出驱动杆24仅转动与上述间隙相对应的转动量,这导致移出压迫部分24c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压力接收部分20e相接触。于是,在朝向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移出位置的方向上的压力通过移出压迫部分24c和压力接收部分20e被传递到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这导致移出驱动杆24克服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和移出驱动杆偏置弹簧54两者的偏置力朝向移出位置压迫并转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到达移出位置之后,形成在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一侧上以基本平行于光轴O延伸的移出透镜保持表面58b与压力接收部分24d的一侧接合,从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保持在移出位置(见图9)。
图15概念性地显示了结合有防抖透镜单元10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电子部件。照相机中包括控制照相机的全部操作的控制电路60。抖动检测传感器63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其感测照相机围绕X轴和Y轴(两个正交轴)的每一个的角速度,抖动检测传感器63的输出信号被输出到控制电路60。当从抖动检测传感器63接收到输出信号时,控制电路60计算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防抖框架18)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以便抵消图像抖动。随后,根据这样获得的计算值,控制电路60控制通过构成防抖驱动致动器26的元件的线圈31和32的每一个的电流的电传导。另外,控制电路60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来检测永久磁体38和40的位置的变化。控制电路60驱动透镜镜筒驱动电机61,以根据主开关62的开/关(ON/OFF)状态在准备照相状态和透镜镜筒容纳状态之间改变透镜镜筒状态。
下面将讨论具有上文所描述的结构的防抖透镜单元10的操作。在图6至图8所显示的准备照相状态下,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保持在插入位置,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的中心(光轴)与照相光轴O重合。在该准备照相状态下,通过由防抖驱动致动器26根据施加到照相光学系统上的振动的方向和大小在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驱动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可以降低聚焦在像平面上的物体图像的偏差(图像抖动)。更具体而言,控制电路60通过抖动检测传感器63检测照相机围绕X轴和Y轴的每一个的角速度,并且对检测到的角速度进行时间积分,以确定移动角度。随后,控制电路60从该移动角度计算焦平面上的图像在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并且计算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防抖框架18)的对于各个轴向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以便抵消图像抖动。随后,控制电路60根据计算值来控制通过线圈31和32的每一个的电流的通过。随即,防抖框架18在三个滚珠接触面18a处被三个导向滚珠28支撑的同时进行移动。防抖框架18的运动导致被防抖框架18保持的永久磁体34和36移位,该移位由于被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感测而被反馈控制。当令防抖框架18执行防抖驱动操作时,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被保持在插入位置,在该位置止动器接触部分20d与止动器18g相接触,从而防抖框架18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整体移动。
在准备照相状态,利用关于防抖框架18的运动极限的位置的信息,可以校准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其中在运动极限处,两个运动限制凸起16d的每一个与防抖框架18的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相接触。线圈31与永久磁体34的组合以及线圈32与永久磁体36的组合分别产生的两个驱动力F1和F2的每一个的作用方向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都以大约45度相交。因此,每个运动限制孔18c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的运动极限(由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的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每个横向对角(端)限定)可以用作防抖驱动致动器26在X轴方向上驱动防抖框架18的参考位置,每个运动限制孔18c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的运动极限(由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的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每个竖向对角(端)限定)可以用作防抖驱动致动器26在Y轴方向上驱动防抖框架18的参考位置。准备照相状态下防抖框架18的实际的防抖驱动范围被限定在每个运动限制凸起16d不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相接触的范围内。
当主开关62被关闭时,通过控制电路60的控制来执行用于使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进入透镜镜筒容纳状态的操作。更具体而言,防抖透镜单元10(直线移动环14)被透镜镜筒驱动电机61在光轴方向上向后移动,与直线移动环14一同回缩的移出驱动杆24的压力接收部分24d与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端面凸轮58a相接触。直线移动环14的进一步向后运动导致压力接收部分24d被端面凸轮58a压迫。随即从直线移动环14的回缩力产生分力,从而克服移出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转动移出驱动杆24,因此导致移出压迫部分24c与压力接收部分20e相接触。如上文所述,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朝向插入位置作用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具有与压力接收部分20e相接触的移出压迫部分24c的移出驱动杆24克服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从插入位置朝向移出位置压迫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另外,三个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在将三个滚珠接触面18a压靠到三个导向滚珠28上的方向上作用于支撑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防抖框架18。也就是说,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和拉伸弹簧30分别对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和防抖框架18的运动施加弹簧阻力。此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所引起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转动阻力被预定为大于拉伸弹簧30所引起的对防抖框架18的运动的阻力。因此,作用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上的压力被传递到防抖框架18,因此导致防抖框架18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开始朝向移出位置转动之前随着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朝向移出位置移动。随后,防抖框架18被移动到移出辅助位置(如图9至图11所示),在该位置防抖框架18的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每一个的内壁在Y轴方向上位于插入位置侧的端部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由于如上文所述,在准备照相状态下防抖框架18的上述实际的防抖驱动范围不包括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的点,因此移出辅助位置位于防抖驱动范围之外。一旦阻止防抖框架18在到达移出辅助位置之后超过移出辅助位置移动,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就仅从插入位置转动到移出位置。因此,作为防抖框架18在Y轴方向上到移出辅助位置的运动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到移出位置的转动合成的结果,执行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到其移出位置(如图9至图11所示)的运动。
由于防抖框架18到移出辅助位置的运动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到移出位置的转动,将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从如图9至图11所示的光学路径(照相光轴O)上的位置移出。直线移动环14的进一步向后运动导致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移出透镜保持表面58b与移出驱动杆24的压力接收部分24d相接触(见图9),从而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与移出驱动杆24一同被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保持在移出位置,并且被阻止朝向插入位置转动。尽管图中没有显示,但是当透镜镜筒达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位于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后方的部件(例如在准备照相状态下位于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后方的除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以外的光学元件)进入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圆筒形透镜保持器部分20a)的移出所产生的开放空间中。该结构可以将透镜镜筒在透镜镜筒的透镜镜筒容纳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的长度缩短到比多个光学元件沿其光轴成一直线地回缩和容纳的类型的透镜镜筒更小的程度。
在透镜镜筒处于透镜镜筒容纳状态的时候,当主开关62被打开时,通过控制电路60的控制来执行用于使透镜镜筒从透镜镜筒容纳状态移动到准备照相状态的操作。当透镜镜筒从透镜镜筒容纳状态移动到准备照相状态时,透镜镜筒驱动电机61被控制电路60驱动以在透镜镜筒前进方向上转动,直线移动环14被向前移动,从而释放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对移出驱动杆24的压力,这就导致移出驱动杆24由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而返回到图6中所显示的位置。随即,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导致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从移出位置转动到插入位置。与该转动相关联的是,防抖框架18在移出辅助位置上的保持也被释放,这使得防抖框架18进入可以被防抖驱动致动器26驱动的状态。之后,当透镜镜筒移动到准备照相状态时,执行用于位置检测传感器38和40的上述校准操作。
在防抖透镜单元10中,移出驱动杆24被直线移动环14与支撑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的插入/移出框架20和防抖框架18分离地支撑在其中,当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移动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压迫移出驱动杆24,将移出驱动杆24移动到被迫移出位置,以通过移出驱动杆24将插入/移出框架20压迫并移动到移出位置。移出驱动杆24被直线移动环14支撑,而不是被防抖框架18支撑。另外,枢轴支撑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轴50平行于枢轴支撑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轴42,从而移出驱动杆24和插入/移出框架20都沿着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平面转动。另外,施加光轴方向上的负载的区域只延伸到移出驱动杆24为止,插入/移出框架20或防抖框架18上没有施加光轴方向上的负载。由于移出压迫部分24c和压力接收部分20e被形成为具有如上文所述不在平行于照相光轴O的方向上传递任何力的形状的表面,即使已被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压迫的移出驱动杆24在沿着转动轴50的方向上略微移动,插入/移出框架20在沿着转动轴42的轴的方向上也不会被压迫。这减轻了用于插入/移出框架20和防抖框架18的支撑机构上的负载,并且确保了可插入/可移出图像稳定透镜12的高精度驱动。
另外,与根据防抖框架18的运动来改变转动轴42的位置的插入/移出框架20不同,被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压迫的移出驱动杆24不改变转动轴50在直线移动环14中的位置,这可以使移出驱动杆24和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之间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而不受防抖框架18和插入/移出框架20的位置振动的影响。因此,移出驱动杆24的压力接收部分24d与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端面凸轮58a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从而可以高精度地驱动移出驱动杆24。由于移出驱动杆24和插入/移出框架20之间的接触点(作用点T)是在移出压迫部分24c和压力接收部分20e上设定的,其中移出压迫部分24c为在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压力接收部分20e为圆柱形凸起的外周表面,因此即使插入/移出框架20的位置由于为了减小图像抖动而执行的防抖框架18的偏离而变化,移出压迫部分24c也能够与压力接收部分20e牢固地接触,以使插入/移出框架20转动到移出位置。
如图6至图12所示,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轴42和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轴50位于同一象限,即在垂直于照相光轴O的平面内围绕照相光轴O定义的四个象限Q1、Q2、Q3和Q4中的第一象限Q1,在照相光轴O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转动轴50的位置比转动轴42的位置离照相光轴O远。也就是说,从照相光轴O到转动轴42(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中心)的中心(转轴)K1的距离A小于从照相光轴O到转动轴50(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中心)的中心(转轴)K2的距离B(即满足条件A<B)。另外,如图9至图11所示,当插入/移出框架20被移出驱动杆24朝向移出位置压迫和转动时,移出驱动杆24的移出压迫部分24c与插入/移出框架20的压力接收部分20e之间的接触点被显示为作用点T;如果C代表从转动轴42的中心K1到作用点T的距离(转动半径),如果D代表从转动轴50的中心K2到作用点T的距离(转动半径),则距离C和距离D满足条件C<D。也就是说,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中心的位置比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中心的位置离照相光轴O更远(即A<B),且移出驱动杆24到作用点T的转动半径大于插入/移出框架20到作用点T的转动半径(即C<D)。
尽管当透镜镜筒处于准备照相状态时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轴42的位置根据被防抖驱动致动器26驱动的防抖框架18的驱动位置变化,但是转动轴42和50的位置被确定,从而在由每个运动限制孔18c的内壁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的接合所限定的防抖框架18(插入/移出框架20)的移动范围内维持上述条件A<B和C<D。例如,图6至图8均显示了每个运动限制凸起16d处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孔18c的大致中心的状态,图9至图11均显示了防抖框架18已被移动到移出辅助位置从而使防抖框架18的两个运动限制孔18c的每一个的内壁在Y轴方向上的一端与相关联的运动限制凸起16d相接触的状态;但是,在图6至图11所显示的所有状态中维持A<B。另外,在防抖框架18(插入/移出框架20)的移动范围内,即使当防抖框架18不处于移出辅助位置时,即不处于图9至图11所显示的状态时,也始终满足并维持条件C<D。但是,应注意的是,由于插入/移出框架20和移出驱动杆24在准备照相状态下互不接触,因此当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移动到容纳状态时,满足条件C<D。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满足转动轴42的中心K1(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中心)和转动轴50的中心K2(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中心)关于压力从移出驱动杆24施加到插入/移出框架20上的作用点T的布置,即通过使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半径和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半径满足条件C<D,可以增加插入/移出框架20在移出驱动杆24的每单位转动角朝向移出位置的转动量,以大于满足条件C=D(其中插入/移出框架20和移出驱动杆24大致围绕同一转轴转动)或条件C>D的情况。因此,通过移出驱动杆24的小的转动量,可以将插入/移出框架20转动到移出位置。根据诸如当透镜镜筒从准备照相状态移动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时直线移动环14在光轴方向上的运动量以及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的端面凸轮58a的形状(倾斜角)之类的因素来确定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量;如果移出驱动杆24的每单位转动角中插入/移出框架20的移出运动量很大,则插入/移出框架20可以被直线移动环14的小运动量有效地驱动和移动到移出位置,这可以实现驱动效率更加优异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另外,使转动轴42的中心K1(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中心)和转动轴50的中心K2(移出驱动杆24的转动中心)关于照相光轴O的布置满足条件A<B可以将移出驱动杆24设定在比满足条件A=B或条件A>B的情况在径向上离照相光轴O更远的位置。因为除了插入/移出框架20之外,诸如防抖框架18和防抖驱动致动器26之类的元件也紧凑布置在直线移动环14中,所以难以保证比用于诸如移出驱动杆24的移出驱动的插入/移出框架20更靠近照相光轴O的结构元件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满足条件A<B,可以将移出驱动杆24设置在不容易与防抖框架18和防抖驱动致动器26干涉的位置,同时满足上述条件C<D。从空间利用的角度看来,理想的是不仅满足条件A<B,而且将转动轴50安装在直线移动环14的内周表面附近(比直线移动环14的内周表面更靠近照相光轴O),如图1至3所示。如果假设转动轴50被布置成位于直线移动环14的周表面的径向外部,则整个防抖透镜单元10的直径可能会不合期望地增加,因此可取的是,转动轴50的位置设置在直线移动环14的内周表面之内,作为在空间利用方面具有优越性、同时防止防抖透镜单元10尺寸增加的优化布置。
尽管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讨论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特殊实施例。例如,由于用于将前进/回缩环(直线移动环14)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力转化为朝向移出位置压迫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插入/移出框架20)的力的部件是移出驱动部件(移出驱动杆24),移出驱动部件的枢轴位置(即转动轴50)相对于前进/回缩环不变化,因此即使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插入/移出框架20)的位置在垂直于光轴(照相光轴O)的平面内略微变化,也可以将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插入/移出框架20)可靠地移出至移出位置。因此,本发明可以适合应用于配备有用于为了除了可移出光学元件的插入/移出操作以外的目的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调节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的机构的透镜系统(透镜镜筒)。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的位置调节是为了用于图像抖动校正的驱动,插入/移出框架20与防抖框架18操作关联,以被防抖驱动致动器26的驱动力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动。但是,本发明不仅对实现这种用于图像抖动校正的运动的结构有效;而且本发明还对设置有用于调节插入/移出框架20的转动轴42位置的机构的结构(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布2004-233922中所公开的)有效。尽管当在装配过程中对转动轴42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和插入/移出框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但是在将直线移动环14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能力以及将该转动力稳固地传递到插入/移出框架20而不会受到插入/移出框架20转轴位置变化的影响的方面,将移出驱动杆24安装在插入/移出控制凸起58和插入/移出框架20之间可以获得与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另外,当在透镜镜筒被容纳时从移出驱动杆24接收压力时,首先防抖框架18移动到移出辅助位置,随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单独转动到移出位置;但是,可以以相反的次序来执行这种操作顺序。例如,拉伸弹簧30所引起的对防抖框架18的运动的阻力可以被设定为大于可插入/可移出框架偏置弹簧46所引起的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的转动阻力,同时可以在防抖框架18上设置确定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在其朝向移出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的转动极限的止动器。根据该配置,当在透镜镜筒被容纳时从移出驱动杆24接收压力时,首先可插入/可移出框架20转动到移出位置,随即被上述止动器阻止进一步转动,之后防抖框架18可以与防抖框架20一同移动到移出辅助位置。因此,尽管当插入/移出框架20被移出驱动杆24压迫和转动到移出位置时的作用点T(压力接收部分20e与移出压迫部分24c之间的接触点)从图9至图11所显示的位置略微变化,但是因为转动轴42和50的位置被确定为在防抖框架18的移动范围内维持上述条件A<B和C<D,因此可以获得上述作用。
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显而易见的改变,这种修改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实质和范围以内。应指出的是,本文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例证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设置于在准备照相状态和不拍摄照片的容纳状态之间移动的照相光学系统中,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
前进/回缩环,其能够在所述照相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前进/回缩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透镜镜筒容纳状态;
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并且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在其中,以能够在插入位置和移出位置之间围绕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一转轴转动,在所述插入位置,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在所述移出位置,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从所述光轴上的位置移出;
插入保持器,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插入保持器将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上;
移出驱动部件,所述移出驱动部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以能够在插入允许位置和被迫移出位置之间围绕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二转轴转动,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与处于所述插入位置的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不接触,在所述被迫移出位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接触并压迫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以将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从所述插入位置转动到所述移出位置;以及
插入/移出控制器,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将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保持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上,当所述前进/回缩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将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转动到所述被迫移出位置,
其中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二转轴到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转动半径大于从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到所述接触点的转动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从所述光轴到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光轴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插入/移出控制器包括:
偏置部件,所述偏置部件偏置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以朝向所述插入允许位置转动;以及
压迫部件,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所述压迫部件与所述移出驱动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开来,当所述前进/回缩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压迫部件接触并压迫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以克服所述偏置部件的偏置力朝向所述被迫移出位置转动所述移出驱动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能够在所述插入位置和所述移出位置之间独立于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转动相对于所述前进/回缩环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对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进行位置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防抖移动部件,所述防抖移动部件被所述前进/回缩环支撑,从而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移动;以及
防抖驱动器,所述防抖驱动器根据施加到所述照相光学系统上的振动来驱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以减小聚焦到像平面上的的图像的图像抖动,
其中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被枢轴支撑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在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和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以当所述照相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照相状态时防止可能由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的位置振动引起的所述可移出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和所述移出驱动部件之间的干涉,所述振动是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所引起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偏置部件包括扭力盘形弹簧,所述扭力盘形弹簧的盘绕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插入保持器包括弹簧和形成在所述防抖移动部件上的止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防抖驱动机构包括电磁致动器。
CN2012100484937A 2011-02-28 2012-02-28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Pending CN1026507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2027A JP5718094B2 (ja) 2011-02-28 2011-02-28 防振挿脱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2011-042027 2011-02-28
JP2011162406A JP2013025259A (ja) 2011-07-25 2011-07-25 退避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2011-162406 2011-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0794A true CN102650794A (zh) 2012-08-29

Family

ID=4669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84937A Pending CN102650794A (zh) 2011-02-28 2012-02-28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N20122006950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94845U (zh) 2011-02-28 2012-02-28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6950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94845U (zh) 2011-02-28 2012-02-28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0583B2 (zh)
KR (1) KR20120098535A (zh)
CN (2) CN102650794A (zh)
TW (1) TW2012503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2952A (zh) * 2012-12-04 2014-06-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4216198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和拍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50324A (en) * 2011-02-28 2012-12-16 Hoya Corp Optical device having an image-stabilizing insertable/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JP5797570B2 (ja) * 2012-01-19 2015-10-21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KR20140035672A (ko) 2012-09-14 2014-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6061137B2 (ja) * 2013-01-21 2017-01-18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液面検出装置
JP6391433B2 (ja) * 2013-12-17 2018-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を光路から退避可能な光学装置
EP3413119A1 (en) * 2014-12-17 2018-12-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EP3040753B1 (en) * 2014-12-30 2024-02-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EP3138655B1 (en) * 2015-09-02 2018-08-08 ASM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station for exchanging optical elements
WO2017119760A1 (ko) * 2016-01-07 2017-07-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14153103B (zh) * 2016-01-19 2024-04-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JP2018106038A (ja) * 2016-12-27 2018-07-0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像ぶれを補正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量を較正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9144336A (ja) * 2018-02-19 2019-08-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
CN112637494B (zh) * 2020-12-21 2022-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5050A (en) * 1982-02-24 1985-06-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camera with built-in optical converter
US20040179130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Digital camera
JP200716396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1909B2 (ja) 2002-02-21 2006-05-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JP4219183B2 (ja) 2003-02-03 2009-02-04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JP2006017063A (ja) * 2004-07-05 2006-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
JP2006058455A (ja) 2004-08-18 2006-03-02 Nitto Kogaku Kk 鏡筒駆動機構
JP4967270B2 (ja) * 2005-07-28 2012-07-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JP4765639B2 (ja) * 2006-01-26 2011-09-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鏡筒調整装置
JP2008170650A (ja) 2007-01-10 2008-07-24 Olympus Imaging Corp レンズ鏡筒
JP5611578B2 (ja) 2009-12-08 2014-10-22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5611579B2 (ja) 2009-12-11 2014-10-22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5050A (en) * 1982-02-24 1985-06-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camera with built-in optical converter
US20040179130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Digital camera
JP200716396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2952A (zh) * 2012-12-04 2014-06-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3852952B (zh) * 2012-12-04 2016-06-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4216198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和拍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0583B2 (en) 2014-09-09
US20120218635A1 (en) 2012-08-30
KR20120098535A (ko) 2012-09-05
CN202494845U (zh) 2012-10-17
TW201250325A (en) 201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4845U (zh)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N202512285U (zh) 具有图像稳定可插入/可移出光学元件的透镜镜筒
CN202494851U (zh) 具有图像稳定可插入/可移出光学元件的光学装置
CN202512333U (zh) 用于图像稳定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N202512334U (zh) 设置在照相光学系统中的图像稳定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JP4804564B2 (ja)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US7689109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and optical apparatus
EP2141539B1 (en) Blurring correction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1551506B (zh) 光学设备
CN101676788B (zh) 光学设备
US8711235B2 (en) Image stabilization
KR101643160B1 (ko) 틸팅 방식 ois 카메라 모듈
CN103217853B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N202494846U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JP5383743B2 (ja)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4992478B2 (ja) ブレ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カメラ
US9798158B2 (en) Optical apparatus capable of retracting optical element from optical path
JP4714594B2 (ja) ステージ装置
US20180067336A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6564007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48629B2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889689B2 (ja) Af防振ブロックを備えるレンズ鏡筒
JP2016042144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6122079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鏡筒
JP2013200508A (ja) Af防振ブロックを備えるレンズ鏡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