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7853B -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7853B
CN103217853B CN201310018198.1A CN201310018198A CN103217853B CN 103217853 B CN103217853 B CN 103217853B CN 201310018198 A CN201310018198 A CN 201310018198A CN 103217853 B CN103217853 B CN 103217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ation
remove
frame
optical axis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8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7853A (zh
Inventor
铃鹿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17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7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7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7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一种用于拍摄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包括推进/缩回环、由推进/缩回环支撑的防抖移动构件、保持光学元件的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固定到推进/缩回环的后支撑构件;移开驱动构件以及插入/移开控制器,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由后支撑构件支撑为在插入允许位置和强制移开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上,移开驱动构件不接触处于插入位置中的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从而允许防抖移动构件在其移动范围中移动,在所述强制移开位置上,移开驱动构件接触且压缩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以便将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从插入位置移动到移开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该位置控制器能够移动以校正图像抖动,也能够径向地移动到光学系统的光轴上并且从光学系统的光轴上径向地移开。
背景技术
光学设备的数量正在增长,例如具备防抖机制(图像抖动校正机制/图像稳定机制)的照相机,所述防抖机制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平面上将特定光学元件(例如镜头元件或图像传感器(图像拾取设备))移动以减少(校正)图像抖动。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63961号中,提出了包含防抖机制的光学设备从操作状态移动到不拍摄照片的镜头筒容放状态(lens barrel accommodated state)(全部缩回状态/非操作状态)时,用于将图像稳定光学元件移开(径向地缩回)到防抖驱动范围外部的位置(至光学系统光轴外的位置)的技术,其目的是使镜头筒小巧。
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63961号中公开的镜头筒设置在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具有固定框的可移动环(具有至少一个镜头组)的内部,而振动框由固定框支撑为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随保持在振动框和固定框之间的钢球(滚轴(roller))是可移动的。保持图像稳定镜头组的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在振动框上枢转以便能够绕平行于光轴的轴旋转。当执行图像稳定操作时,振动框通过致动器经由使用钢球的支撑相对于固定框平滑移动。当镜头筒容放(全部缩回)时,移动环向着图像平面(在光轴方向上向后)移动以靠近CCD装置。因此,图形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接触部分与设置在CCD装置上的驱动部分的凸轮面接触。移动环的进一步(向后)缩回移动使得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接触部分在凸轮面上滑动,从而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绕前述旋转轴旋转。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这种旋转使得图像稳定镜头组从光轴上的位置移开(径向移动)。根据该结构,在镜头筒缩回操作过程中,镜头筒通过该操作全部缩回,在光轴方向上施加负载到具有相互接触的凸轮面和接触部分的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并且该负载也传递到振动框。如上所述,由于钢球保持在振动框和固定框之间,因此在光轴方向上施加过大负载(例如,严重撞击)到镜头筒能够在振动框和固定框的钢球保持面上形成凹痕。该凹痕使振动框的操作准确性变差。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63961号中,作为针对该问题的防范措施,振动框位于固定框的物体侧(在光轴方向上的前侧)上,并且通过偏置弹簧在施加压力到钢球的方向上(在靠近固定框的方向上)偏出。在光轴方向上通过CCD装置的凸轮面施加负载到图形稳定镜头组保持框上使得振动框向着对抗偏置弹簧的偏置力的物体侧移动,防止将过大负载施加到钢球上。
但是,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63961号中所教示的这种结构中,如果振动框相对于固定框向着物体侧的移动中的自由度太高,作为不再维持钢球保持状态的结果,钢球有可能落下,相应地,偏置弹簧需要能够提供大于预定值的偏置力。另一方面,如果偏置弹簧的偏置力过大,在固定框上的振动框的移动负载也变得过大。因此,为了满足在图像稳定操作过程中抑制振动框移动的阻力的自相矛盾的需求同时保证钢球的保持,甚至在CCD装置的凸轮面所产生的压缩力传送到振动框,从而使得振动框远离固定框移动的情况下,调节偏置弹簧的弹簧力将变得十分艰难。
另外,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63961号所教示的这种结构中,由于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被CCD装置的凸轮面压缩,因此在光轴方向上施加在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上的负载是不可避免的。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为用于保持镜头组的构件,而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位置准确性直接影响光学性能,使得希望尽可能不在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上施加负载。另外,由于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由其上的振动框保持,因此在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接触部分和CCD装置的凸轮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基于振动框移动的位置而改变,使得难以精确地确定相互接触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牺牲图像稳定镜头组保持框的平滑缩回操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设计且提供了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能够移动以校正图像抖动,也能够径向地移动到光轴上以及从光轴径向地移开,其中所述位置控制器结构简单且设计灵活性很高,但是其配置为实现低负载高精度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光学元件设置在拍摄光学系统中并且在准备拍摄状态和不拍摄照片的容放状态之间转换,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推进/缩回环,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能够移动,其中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容放状态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防抖移动构件,所述防抖移动构件由其中的所述推进/缩回环支撑为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一平面能够移动;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保持所述光学元件并且由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支撑为在所述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的插入位置和所述光学元件从所述光轴移开的移开位置之间能够移动;插入支架,所述插入支架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将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中;后支撑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在比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更接近图像平面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光轴固定到所述推进/缩回环;移开驱动构件,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支撑为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二平面在插入允许位置和强制移开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与处于所述插入位置中的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不接触,从而允许所述防抖移动构件在其移动范围中移动,而在所述强制移开位置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且压缩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以便将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从所述插入位置移动到所述移开位置;以及插入/移开控制器,所述插入/移开控制器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保持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并且当所述推进/缩回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移动到所述强制移开位置。
理想的是,位置控制器包括防抖驱动器,所述防抖驱动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驱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以便根据施加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振动来执行图像稳定操作,其中所述后支撑构件具有探测器,所述探测器探测由所述防抖驱动器驱动的所述防抖移动构件的位置。
理想的是,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由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枢转支撑为绕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一旋转轴能够旋转,以及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枢转支撑为绕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能够旋转。
理想的是,所述后支撑构件包括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限制壁,所述旋转限制壁与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以防止当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强制移开位置旋转到所述插入允许位置时所述移开驱动构件进一步旋转。
理想的是,所述后支撑构件形成为围绕所述光轴的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圆周开口的部分开启框,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轴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从设置在所述部分开启框的端部处的轴椅部分突出。
理想的是,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包括压缩力接收部分,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形成为圆柱突出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圆柱突出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光轴延伸。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包括形成为在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旋转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的移开压缩部分。当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在所述插入位置上,并且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上时,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和所述移开压缩部分相互远离地间隔的同时相互面对。当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向着所述强制移开位置旋转时,所述移开压缩部分与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接触。
理想的是,所述插入/移开控制器包括插入允许偏置器,所述插入允许偏置器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向着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偏置;以及分力施加构件,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所述分力施加构件放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的位置。当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分力施加构件与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的同时减少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所述分离施加构件和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且对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施加分力以便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移动到所述强制移开位置。
理想的是,所述分力施加构件设置在静止构件上,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所述静止构件比所述推进/缩回环更接近所述图像平面,其中所述分力施加构件包括向着物体侧突出的突出部。
理想的是,位置控制器还包括防抖引导构件,所述防抖引导构件保持在在所述推进/缩回环上形成为朝向所述图像平面的第一表面和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上形成为朝向所述物体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并且允许所述防抖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相对所述推进/缩回环移动;以及保持偏置器,所述保持偏置器在将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拉近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推进/缩回环偏置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使得所述防抖引导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理想的是,所述插入支架包括:插入偏置器,所述插入偏置器向着所述插入位置偏置并移动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以及挡件,所述挡件设置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上,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通过所述插入偏置器的偏置力与所述挡件接触,从而确定所述插入位置。
理想的是,所述位置控制器包含在具有可缩回镜头筒的照相机中。
理想的是,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线性导向而不在所述可缩回镜头筒中旋转。
理想的是,所述防抖引导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球面滚轴。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中,其中使光学元件执行图象抖动校正的移动操作的防抖移动构件以及使光学元件径向地移动到光轴上且径向地远离光轴的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支撑在推进/缩回环内部,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通过由固定到推进/缩回环的后支撑构件支撑的移开驱动构件压缩且移动到移开位置,相应地,包含拍摄光学系统的镜头筒能够从准备拍摄状态执行镜头筒缩回操作至容放状态,并且在光轴方向上没有负载施加在保持光学元件的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或支撑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的防抖移动构件上。另外,能够使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从插入位置移动到移开位置而不受防抖移动构件的位置的影响。另外,该结构能够将移开驱动构件放置而不受推进/缩回环和防抖移动构件的限制,并且增强在设定推进/缩回环和防抖移动构件的形状中的自由度,在该结构中,移开驱动构件由在比防抖移动构件更接近图像平面侧的位置处固定到推进/缩回环的后支撑构件支撑。因此,能够通过高设计灵活性的简单结构以低负载和高精度执行光学元件的图像稳定操作和插入/移开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防抖镜头单元的实施方案的前分解立体图,其设计用于具有可伸缩拍摄镜头的镜头快门照相机;
图2为从其中去除了一些元件的防抖镜头单元的防抖框、可插入/可移开框和防抖传感器支架的前分解立体图;
图3为防抖镜头单元和图像传感器支架的前分解立体图,显示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为防抖镜头单元的后分解立体图;
图5为防抖镜头单元的线性移动环、防抖框、防抖传感器支架和关联元件的后分解立体图,显示了防抖框和防抖传感器支架从防抖框内部移开的状态;
图6为防抖镜头单元的后分解立体图;
图7为从图像平面侧观察的在准备拍摄状态中的防抖镜头单元的主要元件的后立视图;
图8为从图像平面侧观察的在准备拍摄状态中的去除了线性移动环和防抖传感器支架的防抖镜头单元的后立视图;
图9为从图像平面侧观察的在镜头筒容放状态中的防抖镜头单元的主要元件的后立视图;以及
图10为从图像平面侧观察的在镜头筒容放状态中的去除了线性移动环和防抖传感器支架的防抖镜头单元的后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显示的防抖镜头单元10支撑组成照相机的可伸缩镜头筒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光学元件)12。防抖镜头单元10设置有线性移动环(推进/缩回环)14,并且设置在具有快门单元(推进/缩回环)16的线性移动环14、防抖框(防抖移动构件)18、可插入/可移开框(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20、防抖传感器支架(后支撑构件)22、移开驱动杆(removal drive lever)(移开驱动构件)24和防抖驱动致动器(防抖驱动器)26中。
虽然其中包含防抖镜头单元10的镜头筒的全部结构没有显示在图中,但是线性移动环14以在沿着拍摄光学系统的拍摄光轴O(在图7至图10中显示)的方向上线性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镜头筒中,并且当镜头筒从准备拍摄状态转为镜头筒容放状态(完全缩回状态)时,线性移动环14从物体侧(第一位置)向着图像平面(第二位置)移动。在下面的描述中,光轴方向表示沿拍摄光轴O或平行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前侧表示相对于光轴方向的物体侧,而后侧表示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图像平面侧。已知的凸轮机制等能够适应作为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线性移动环14的机制。
线性移动环14具有围绕拍摄光轴O的圆柱部分14a,并且线性移动环14具有在圆柱部分14a内部的内壁14b。内壁14b为线性引导环14的壁,其形成为在线性引导环14的径向方向(即,基本上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延伸。内壁14b具有中心开口14c和两个线圈插入孔14d(其中只有一个显示在图1、图4和图5中),每个形成为在光轴方向上穿过内壁14b延伸的通孔。内壁14b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圆周位置处具有三个弹簧钩突出部14e(其中只有一个显示在图1、图4和图5中),其设置在具有两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和三个球支撑孔14g(其中只有一个显示在图4和图5中)的内壁14b的后表面上。两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为向后突出的突出部,而三个球支撑孔14g为向着后侧开启的底孔。
快门单元16固定在圆柱部分14a的内部并且位于内壁14b的前面。快门单元16具有包括快门(未示)的快门壳体16a,并且具有在光轴方向上穿过快门壳体16a的中心延伸的拍摄光圈16b。设置在快门单元16中的快门致动器驱动上述快门以开启和关闭拍摄光圈16b。
防抖框18支撑在线性移动环14的圆柱部分14a的内部并且位于内壁14b的后面。将防抖框18的框体18a的外周(outer periphery)定形为以预定间隙面向线性移动环14的圆柱部分14a的内周(inner periphery),使得框体18a允许在圆柱部分14a中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微幅移动。框体18a在其前面的面对线性移动环14的三个球支撑孔14g的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具有三个球支撑孔18s(见图1和图2)。三个球支撑孔18s为向着前面开启的底孔,并且形成为球面滚轴的三个引导球(防抖引导构件)28保持在三个前表面和三个后表面之间,所述三个前表面和三个后表面在光轴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其分别从三个球支撑孔18s的底表面和三个球支撑孔14g的底表面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其间保持三个引导球28的三个球支撑孔14g的底表面和三个球支撑孔18s的底表面中每个表面表示为球接触表面。三个球支撑孔14g的三个球接触表面(第一表面)为平坦且光滑的表面,其位于基本上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上,并且球支撑孔18s的三个球接触表面(第二表面)为平坦且光滑的表面,其位于基本上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上。三个引导球28分别松配合在三个球支撑孔14g和三个球支撑孔18s中,使得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每个引导球28和相关联的球支撑孔14g、18s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位于相关联的支撑孔14g和18s的中心附近时,每个引导球28与相关联的球支撑孔14g和18s的内壁不接触。
防抖框18分别在框体18a的外周上的不同圆周位置处具有三个弹簧钩突出部18b,并且三个拉伸弹簧(保持偏置器(holding biaser))30被分别拉伸且安装在三个弹簧钩突出部18b和线性移动环14的三个弹簧钩突出部14e(其中只有一个显示在图1、图4和图5中)之间。防抖框18通过三个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偏置在接近线性移动环14的内壁14b的方向上(即,向前偏置),使得三个球支撑孔18s的球接触表面分别压紧三个引导球28,从而防止防抖框18向前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三个球支撑孔18s的球接触表面分别与三个引导球28点接触,并且防抖框18能够通过使三个球支撑孔18s的球接触表面滑动接触三个引导球28(或者当三个引导球28分别不接触三个球支撑孔14g和18s的内壁时使三个引导球28滚动)而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移动。
防抖框18还具有两个移动限制孔(移动限制器)18c,在其中分别插入线性移动环14的两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如图8和图10中所示,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为矩形,在基本上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上大概成正方形。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上的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两个对角线中一个的方向表示X轴方向,另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表示Y轴方向。防抖框18能够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第一平面)上相对于线性移动环14移动,在直到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分别与两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接触为止的范围内。
防抖框18由防抖驱动致动器26来驱动。防抖驱动致动器26具有由快门单元16支撑的两个线圈31和32,并且还具有两个由防抖框18支撑的永久磁铁34和36。两个永久磁铁34和36分别固定到两个设置在防抖框18上的磁铁保持部分18d和18e。永久磁铁34和36在形状和尺寸上基本相互一致。永久磁铁34和36中的每个为较窄、较薄的矩形板的形状。永久磁铁34和36相对于位于拍摄光轴O上并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虚平面P(见图7到图10)对称设置。更具体而言,永久磁铁34的磁极边界线M1的相对侧(opposite sides)(见图7到图10)分别磁化为北极和南极,该磁极边界线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相对于其宽度的永久磁铁34的近似中心。类似地,永久磁铁36的磁极边界线M2的相对侧(见图7到图10)分别磁化为北极和南极,该磁极边界线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经过相对于其宽度的永久磁铁36的近似中心。也就是说,磁极边界线M1和M2中的每条分别限定了永久磁铁34和36中的每个的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边界。永久磁铁34的磁极边界线M1和永久磁铁36的磁极边界线M2斜向彼此,使得其间的距离(即距离虚平面P的距离)在从Y轴方向的上端(从之后将讨论的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插入位置侧)向下的方向上(向着之后将讨论的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移开位置)变得越来越大。每条磁极边界线M1和M2相对于虚平面P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大约45度。也就是说,永久磁铁34和36的纵向方向(磁极边界线M1和M2)基本上相互垂直。
如图4、图8和图10中所示,线圈31和32中的每个为空心线圈,其包括基本上相互平行的一对伸长部分(elongated portions)和在其各自端部连接该对伸长部分的一对弯曲(U形)部分。线圈31和32在形状和尺寸上基本上相互一致。线圈31和32支撑在快门单元16的后部上,并且在这种支撑状态下,线圈31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磁极边界线M1,而线圈32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磁极边界线M2。线圈31和32连接到从快门单元16延伸的柔性PWB(印刷线路板)25,并且也经由设置在镜头筒内部的另一个柔性PWB(未示)连接到包含防抖镜头单元10的本实施方案的照相机的控制电路板。施加到线圈31和32的功率的控制由在上述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执行。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抖驱动致动器26中,线圈31和永久磁铁34在光轴方向上相互面对,驱动力在线圈31通电时产生在在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上的基本上垂直于永久磁铁34的磁极边界线M1的方向上(即垂直于线圈31的纵向方向)。该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在图7至图10中由双头箭头F1来显示。类似地,线圈32和永久磁铁36在光轴方向上相互面对,驱动力在线圈32通电时产生在在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上的基本上垂直于永久磁铁36的磁极边界线M2的方向上(即垂直于线圈32的纵向方向)。该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在图7至图10中由双头箭头F2来显示。上述两个驱动力F1和F2中的每个力的作用方向在大约45度角处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交叉,使得防抖框18能够通过控制经过线圈31和32中的每个的电流的通过(passage)而移动到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上(第一平面)的任意位置。如上所述,防抖框18的移动范围由两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分别与两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接合来限制。
防抖传感器支架22固定到线性移动环14的内部并且位于防抖框18的后面。防抖传感器支架22具有C形支架体22a。更具体而言,支架体22a形成为围绕拍摄光轴O的部分开启的框,覆盖框体18a的后侧,并且在支架体22a的圆周方向上具有圆周开口(未连接部分)。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其间形成有上述圆周开口的支架体22a的圆周端部中的一个处,具有向外径向突出的配合凸起(fitting lug)22b。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支架体22a的另一个圆周端部处具有位于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上的板状轴椅部分(shaft seating portion)22d。防抖传感器支架22具有在平行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从轴椅部分22d向后延伸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50。向后突出的竖直壁形状的旋转限制壁22c在围绕轴椅部分22d和旋转轴50的外围的位置处形成在支架体22a上。另外,支架体22a具有在支架体22a上的不同圆周位置处分别向前和向后突出的一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和一对内周接合突出部22f。
线性移动环14在圆柱部分14a的后端处具有两个接合槽14h和14i,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配合凸起22b和旋转限制壁22c能够分别接合在两个接合槽14h和14i中。另外,线性移动环14在圆柱部分14a的后端附近的圆柱部分14a的外周表面上具有一对外周接合槽14j,其中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分别可接合在该对外周接合槽14j中。一对锁定突出部分别设置在圆柱部分14a的一对外周接合槽14j中,当线性移动环14和防抖传感器支架22相互接合时(如图3和图6中所示),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具有与该对外周接合槽14j中的该对锁定突出部分别接合的一对锁定突出部,以防止线性移动环14和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光轴方向上相互分离(未接合)。另外,圆柱部分14a在其后端附近具有一对接合孔14k,每个接合孔形成为穿过圆柱部分14a而径向延伸。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该对内周接合突出部22f上具有一对向外径向地突出以分别接合该对接合孔14k的突出部。
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支架体22a具有允许支架体22a插入线性移动环14的圆柱部分14a中的外周形状,并且防抖传感器支架22从后面安装到线性移动环14,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接合部分(下文将讨论)在光轴方向上分别与相关联的线性移动环14的接合部分(下文将讨论)对准。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配合凸起22b和旋转限制壁22c分别接合在接合槽14h和14i中。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插入该对外周接合槽14j中,直到前述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的锁定突出部分别与前述该对外周接合槽14j的锁定突出部接合。当前述该对内周接合突出部22f的突出部对分别接合在线性移动环14的该对接合孔14k中时,该对内周接合突出部22f与圆柱部分14a的内周表面接触。通过这些接合部分的接合,防抖传感器支架22固定到线性移动环14,同时防止传感器支架22绕拍摄光轴O旋转或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线性移动环14移动(见图3、图6、图7和图9)。在这种固定状态中,防抖传感器支架22能够防止防抖框18在远离线性移动环14的内壁14b的方向上(即在向后方向上)掉下(松掉)。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光轴方向上向前插入到线性移动环14中的位置通过使得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前部邻接例如形成在线性移动环14的内周上的插入限制部分(未示)或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来限制(确定)。在光轴方向上邻接线性移动环14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前部的该邻接部分包括旋转限制壁22c和轴椅部分22d的附近。相应地,在光轴方向上在旋转轴50的附近向前施加到防抖支架22的一部分的负载能够由线性移动环14接收。
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支架体22a在支架体22a的圆周方向上的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和配合凸起22b之间的位置处具有传感器保持部分22g,并且在支架体22a的圆周方向上的该对外周接合突出部22e和旋转限制壁22c之间的位置处具有传感器保持部分22h。传感器保持部分22g和22h分别保持位于防抖框18上的两个永久磁铁34和36后面的两个位置探测传感器(探测器)38和40。位置探测传感器38和40连接到从快门单元16延伸的柔性PWB25,并且也经由设置在镜头筒内部的前述的其他柔性PWB(未示)连接到前述的包含防抖镜头单元10的本实施方案的照相机的控制电路板。位置探测传感器38和40为霍尔传感器并且能够通过将由两个永久磁铁34和36产生的磁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且输出这些电信号来探测由防抖驱动致动器26来驱动的防抖框18的位置(驱动位置)。
防抖镜头单元10在防抖框18上具有前述可插入/可移开框20。可插入/可移开框20由防抖框18支撑为围绕平行于拍摄光轴O延伸的旋转轴(第一旋转轴)42可旋转(摆动)。旋转轴42的前端固定配合(fixedly fitted)在形成在防抖框18中的轴支撑孔18f中,而旋转轴42的后端固定到锁紧构件(retaining member)44,该锁紧构件固定到防抖框18。可插入/可移开框20具有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轴承部分20b和臂状部分20c。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保持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旋转轴42插入轴承部分20b中,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和轴承部分20b经由臂状部分20c连接。可插入/可移开框20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插入位置和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移开位置之间围绕旋转轴42可摆动(可旋转),并且插入位置由形成在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上的挡件接触部分(stopper contact portion)20d与形成在防抖框18上的挡件(插入支架的元件)18g的接合来定义。可插入/可移开框20通过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插入支架/插入偏置器的元件)46向着插入位置偏置。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配置为扭转螺旋弹簧,其端部分别钩到防抖框18和可插入/可移开框20上。另外,光轴方向偏置弹簧48配置为安装在轴承部分20b和锁紧构件44之间的压缩弹簧,而可插入/可移开框20通过光轴方向偏置弹簧48向前偏置,使得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稳定。
当可插入/可移开框20在插入位置上时,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位于拍摄光轴O上(也就是说,使得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的光轴对准拍摄光轴O)。当可插入/可移开框20在一种状态中旋转到移开位置时,在该状态中防抖框18在其Y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处(文中表示为移开辅助位置),其中在插入位置侧(相对于图8和图10的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上端)上的防抖框18的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的端部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接触,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的中心在Y轴方向上从拍摄光轴O移动。间隙孔18h穿过防抖框18的框体18a而形成,该间隙孔的形状与由围绕旋转轴42的拱形路径定义的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的移动路径相对应,并且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的前端位于间隙孔18h中。间隙孔18h在防抖框18的外周部分处开启(通过防抖框18的外周部分延伸),并且在防抖框18上加强桥18i设置在该开启部分之上。当可插入/可移开框20旋转到移开位置时,加强桥18i向后偏移以防止干扰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如上所述,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支架体22a为部分开启框,其在支架体22a的两个圆周端部之间的区域开启并且在其上设置了配合凸起22b和轴椅部分22d,支架部分22a的该开启部分防止防抖传感器支架22干扰防抖框18的加强桥18i。
如图8和图10中所示,在防抖传感器支架22安装到线性移动环14的情况下,旋转轴50位于旋转轴42的附近。移开驱动杆24由防抖传感器支架22支撑为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插入允许位置和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强制移开位置之间围绕旋转轴50可旋转(可摆动)。旋转轴50插入穿过移开驱动杆24的轴承部分24a而形成的轴孔中。锁定板52固定到轴椅部分22d的后侧,并且移开驱动杆24防止由于保持在轴椅部分22d和锁定板52之间而在相对于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向前/向后的方向上移动。锁定板52的固定位置通过使得旋转轴50的后端接合在穿过锁定板52(见图4和图5)而形成的孔中,并且通过锁定板52接触与旋转限制壁22c连续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上的壁状部分来确定。移开驱动杆24具有从轴承部分24a径向延伸的臂状部分24b,还在臂状部分24b的自由端附近具有能够接触形成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臂状部分20c上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0e的移开压缩部分24c。移开压缩部分24c具有在移开驱动杆24旋转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平坦表面。移开压缩部分24c的这个平坦表面面对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形成为圆柱突出部的外周表面,其轴平行于光轴O延伸并且面对前述移开压缩部分24c的平坦表面。因此,在移开压缩部分24c和压缩力接收部分20e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使得在平行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没有力从移开驱动杆24传递到可插入/可移开框20,而在旋转方向上有力从移开驱动杆24传递到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位置关系。移开驱动杆24还具有从轴承部分24a径向向外突出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4d。
前述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推进可插入/可移开框20,使得可插入/可移开框20从移开位置向着插入位置旋转(相对于图7到图10的顺时针方向),并且移开驱动杆24也通过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插入/移开控制器/插入允许偏置器的元件)54偏置为在相同方向上(相对于图7到图10的顺时针方向)向着插入允许位置旋转。旋转限制壁22c起到挡件的作用,其确定移开驱动杆24在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方向上的旋转限制,即,移开驱动杆24的插入允许位置。在确定移开驱动杆24的插入允许位置时,压缩力接收部分24d的一部分与旋转限制壁22c的内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可插入/可移开框20在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方向上的旋转通过挡件接触部分20d与挡件18g的接合来限制。图7和图8显示了可插入/可移开框20和移开驱动杆24分别与挡件18g和前述线性移动环14的挡件(即旋转限制壁22c)接触的状态,并且在此阶段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开压缩部分24c相互分开。在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开压缩部分24c之间的间隙确定为使得在防抖框18相对于快门单元16的移动范围中(即,前述直到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分别与两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接触为止的范围)防止压缩力接收部分20e与移开压缩部分24c接触的程度。也就是说,当在插入允许位置时,移开驱动杆24不干扰由防抖驱动致动器26执行的防抖框18或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防抖驱动操作。如果没有外力施加到可插入/可移开框20和移开驱动杆24上,那么可保持图7和图8中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可插入/可移开框20由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保持在插入位置上。
如图3中所示,镜头筒内在防抖镜头单元10的后面具有图像传感器支架(静止构件)21。图像传感器支架21为静止(不可移动)构件并且将图像传感器(图像拾取设备)保持在图像传感器支架21的图像传感器保持部分21a中。图像传感器支架21在图像传感器保持部分21a的横向相对侧中的一侧上的图像传感器保持部分21a的附近具有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插入/移开控制器/分力(componentforce)施加构件(imparting member)的元件)58。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向前突出并且在其前端处具有端面凸轮58a,在与端面凸轮58a连续的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侧面上还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光轴O延伸的移开镜头保持表面58b。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能够设置在除了图像传感器支架21的镜头筒的任意元件上。
当镜头筒处于准备拍摄状态时,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位于移开驱动杆24的后面,而线性移动环14的缩回移动使得当镜头筒移动到镜头筒容放状态时移开驱动杆24靠近插入/移动控制突出部58。线性移动环14的进一步的缩回移动(即,在光轴方向上的线性移动环14的向后移动力)使得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4d与端面凸轮58a接触,并且随后产生使得移开驱动杆24在与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相反的方向上(在从移开驱动杆24的插入允许位置向着强制移开位置的方向上)旋转的分力,使得移开驱动杆24仅旋转对应于前述间隙的旋转量,其造成移开压缩部分24c与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0e接触。因此,压缩力在向着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移开位置的方向上经由移开压缩部分24c和压缩力接收部分20e传递到可插入/可移开框20,其造成了移开驱动杆24向着移开位置对抗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和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来压缩且旋转可插入/可移开框20。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到达移开位置之后,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移开镜头保持表面58b与压缩力接收部分24d的侧面接合,使得移开驱动杆24保持在强制移开位置中;因此,可插入/可移开框20保持在移开位置上(见图9和图10)。
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抖镜头单元10的操作将在下文讨论。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准备拍摄状态中,可插入/可移开框20通过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保持在插入位置上,并且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23的中心(光轴)与拍摄光轴O一致。另外,移开驱动杆24通过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保持在插入允许位置处。在该准备拍摄状态中,依据施加到镜头筒(即,到拍摄光学系统)的振动幅值和方向通过防抖驱动致动器26,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第一平面)中驱动防抖框18而相对于拍摄光轴O移动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能够减少在图像平面上的物体图像的偏移(图像抖动)。更具体而言,镜头筒的角速度通过包含在包含有防抖镜头单元10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未示)来探测,并且对角速度进行时间积分以确定移动角度,接着,根据这个移动角度,计算在焦平面上的图像移动量,同时计算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防抖框18)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以便消除图像抖动。随后,依据计算的值来控制穿过线圈31和32中的每个的电流的通过(passage)。因此,防抖框18移动的同时由在防抖框18的框体18a的前面上的三个球接触表面处的三个引导球28支撑。当防抖框18被驱动以执行防抖驱动操作时,可插入/可移开框20保持在插入位置,其中使得挡件接触部分20d接触挡件18g,使得防抖框18和可插入/可移开框20(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整体移动。如上所述,由于间隙设置在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和移开压缩部分24c之间,因此移开驱动杆24不限制防抖框18与可插入/可移开框20一起的由防抖驱动致动器26执行的防抖驱动操作。
在准备拍摄状态中,能够通过利用防抖框18的移动限制的位置的信息来校准位置探测传感器38和40,其中两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中的每个突出部均与防抖框18的相关联的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接触。分别由线圈31和永久磁铁34的组合以及线圈32和永久磁铁36的组合产生的两个驱动力F1和F2中的每一个的作用方向在大约45度的角度处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交。相应地,每个移动限制孔18c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的移动限制(通过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接触的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每个横向相对的角(端)来定义)能够作为通过防抖驱动致动器26在X轴方向上驱动防抖框18的参考位置来使用,而每个移动限制孔18c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的移动限制(通过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接触的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每个纵向相对的角(端)来定义)能够作为通过防抖驱动致动器26在Y轴方向上驱动防抖框18的参考位置来使用。在准备拍摄状态中的防抖框18的实际防抖驱动范围定义在每个移动限制突出部14f不与相关联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接触的范围中。
当镜头筒从准备拍摄状态移动到镜头筒容放状态时,防抖镜头单元10(线性移动环14)通过用于驱动整个镜头筒向前和向后的马达(未示)而在光轴方向上向后移动,并且随着线性移动环14缩回的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4d与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端面凸轮58a接触。线性移动环14的进一步向后移动造成压缩力接收部分24d由端面凸轮58a压缩。因此,分力产生自线性移动环14的缩回力,使得移开驱动杆24对抗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从插入允许位置而向着强制移开位置旋转,从而使得移动压缩部分24c与压缩力接收部分20e接触。如上所述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向着插入位置作用到可插入/可移开框20上,而具有与压缩力接收部分20e接触的移开压缩部分24c的移开驱动杆24对抗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来从插入位置向着移开位置压缩可插入/可移开框20。另外,在压缩抵靠三个引导球28的三个球接触表面18a的方向上,三个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作用到支撑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防抖框18上。也就是说,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和拉伸弹簧30对可插入/可移开框20和防抖框18的移动分别施加弹簧阻力。在此由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造成的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旋转阻力预定为大于由拉伸弹簧30造成的防抖框18的移动阻力。因此,作用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上的压缩力传递到防抖框18,于是导致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向着移开位置的旋转开始之前,防抖框18随着可插入/可移开框20向着移开位置移动。接着,防抖框18移动到移开辅助位置(显示在图9和图10中),其中在Y轴方向上的插入位置侧的防抖框18的两个移动限制孔18c中的每个孔的内壁的端部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接触。由于前述在准备拍摄状态中的防抖框18的实际防抖驱动范围不包括每个移动限制孔18c的内壁与相关联的移动限制突出部14f接触的点(如上所述),因此移开辅助位置位于实际防抖驱动范围的外部。紧接着在防止防抖框18到达移开辅助位置后移动出移开辅助位置,可插入/可移开框20仅从插入位置旋转到移开位置。相应地,由于防抖框18在Y轴方向上的到移开辅助位置的移动和可插入/可移开框20相对于防抖框18到移开位置的旋转的组合,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到其移开位置的移动被执行。
由于防抖框18到移开辅助位置的移动以及可插入/可移开框20到移开位置的旋转,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光路(拍摄光轴O)上的位置移开。线性移动环14的进一步向后移动使得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移开镜头保持表面58b与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4d接触,从而将移开驱动杆24保持在强制移开位置(见图9),使得可插入/可移开框20与移开驱动杆24一起通过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保持在移开位置并且防止向插入位置旋转。虽然在图中未显示,在镜头筒到达镜头筒容放状态时,位于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后面的构件(例如,在准备拍摄状态中除了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的位于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后面的光学元件)进入线性移动环14中通过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的移开所产生的开放空间(圆柱镜头支架部分20a)。相应地,该结构使得能够在镜头筒的镜头筒容放状态中将镜头筒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减小至比如下这类镜头筒更小的程度:多个光学元件在沿其光轴的线中缩回以及容放。
反之,当镜头筒从镜头筒容放状态移动到准备拍摄状态时,线性移动环14向前移动,从而释放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对抗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即,释放移开驱动杆24在强制移开位置中的保持),其导致了移开驱动杆24通过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力返回至插入允许位置(图7和图8中所示)。因此,可插入/可移开框偏置弹簧46的偏置力使得可插入/可移开框20从移开位置旋转至插入位置。与该旋转相关联,也释放保持在移开辅助位置中的防抖框18,其使防抖框18进入通过防抖驱动致动器26能够驱动的状态。此后,在镜头筒移动到准备拍摄状态时,执行前述位置探测传感器38和40的校准操作。
在防抖镜头单元10中,移开驱动杆24由防抖传感器支架22支撑,其相对于线性移动环14固定,与支撑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和防抖框18的插入/移开框20分离,当镜头筒从准备拍摄状态移动至镜头筒容放状态时,通过压缩移开驱动杆24而将移开驱动杆24移动到强制移开位置,通过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经由移开驱动杆24压缩并移动插入/移开框20到移开位置来实现对移开驱动杆24进行压缩。由于移开驱动杆24由旋转轴50枢转支撑,该旋转轴50平行于插入/移开框20的旋转轴42且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第二平面)上旋转,因此在光轴方向上施加负载的区域仅延伸到移开驱动杆24,并且在光轴方向上没有负载施加在插入/移开框20或防抖框18上。由于移开压缩部分24c和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形成为具有在平行于拍摄光轴O的方向上不传递任何力的形状的表面(如上所述),因此即使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压缩的移开驱动杆24在沿旋转轴50的轴线的方向上稍微移动,插入/移开框20在沿旋转轴42的轴线的方向上也不压缩。如此在支撑机构上减轻(减少)了插入/移开框20和防抖框18的负载并且保证了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的高精度驱动。具体而言,当移开驱动杆24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压缩时,在光轴方向上没有过大的负载施加到保持在防抖框18上的球接触表面(三个球支撑孔18s的底表面)和线性移动环14上的球接触表面(三个球支撑孔14g的底表面)之间的引导球28,相应地,引导球28不能在防抖框18的球接触表面或线性移动环14的球接触表面上形成凹痕。
另外,由于防抖镜头单元10构造为由于移开驱动杆24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和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之间安装而在光轴方向上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产生的压缩力不直接作用在可插入/可移开框20或防抖框18上,能够设定用于将引导球28保持在防抖框18和线性移动环14之间的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而不考虑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产生的压缩力中的负载波动。更具体而言,如果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太大那么在驱动防抖框18的防抖驱动致动器26上的负载将变大,而如果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太小,那么引导球28可以脱落;相应地,当考虑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的平衡时,人们只需确定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不同于本实施方案的防抖镜头单元10,如果防抖镜头单元构造为在光轴方向上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产生的压缩力作用于防抖框18,那么以上述方式设定的拉伸弹簧30的偏置力将失衡;但是该问题的产生能够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结构来防止。
另外,不同于根据防抖框18的移动改变旋转轴42的位置的插入/移开框20,因为移开驱动杆24由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旋转轴50支撑,该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位置相对于线性移动环14不改变,所以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压缩的移开驱动杆24能够维持在移开驱动杆24和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之间的恒定位置关系,而不受到防抖框18的移动位置的影响。因此,在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接收部分24d和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端面凸轮58a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使得移开驱动杆24能够以高精度驱动。由于在移开驱动杆24和插入/移开框20之间的接触区域通过移开压缩部分24c和压缩力接收部分20e来建立,其中移开压缩部分24c为在移开驱动杆24旋转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压缩力接收部分20e为如上所述的圆柱突出部的外周表面,因此即使插入/移开框20的位置通过执行以减少图像抖动的防抖框18的移动而改变,移开压缩部分24c能够与压缩力接收部分20e安全地接触以使插入/移开框20旋转到移开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为移开驱动杆24是通过线性移动环14经由防抖传感器支架22间接支撑而非通过线性移动环14直接支撑的。支撑移开驱动杆24的旋转轴50不需要改变其在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中相对于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的位置。相应地,防抖框18不适合用作旋转轴50置于其上的构件。另外,由于移开驱动杆24根据线性移动环14的向后移动(向着图像平面的移动)与位于移开驱动杆24后面的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接触并由其驱动,所以没有其他构件能够放置在加入在移开驱动杆24和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之间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如图6、图7和图9中所示,当从图像平面侧观察线性移动环14时,在内壁14b后面的空间几乎被防抖框18所覆盖,使得没有空间在其上设置具有对应于支撑移开驱动杆24的旋转轴50的部分的内壁14b。为了在线性移动环14上不干扰防抖框18和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位置处设置对应于旋转轴50的这种构件,假定线性移动环14在圆柱部分14a的后端附近具有径向地向外或向内突出的径向突出部,还具有从该径向突出部向着图像平面侧突出的旋转轴。但是,在设置具有向外径向突出的突出部的线性移动环14的情况下,包括线性移动环14的防抖镜头单元10的尺寸增加。另外,在设置具有向内径向突出的突出部的线性移动环14的情况下,难以使用通常用在镜头筒元件(如线性移动环14)生产中所使用的树脂成型技术来生产线性移动环14(具体而言,难以生产用于使线性移动环14成型的印模),这可以增加生产成本。即使以该方式进行生产,也导致线性移动环14具有阻碍防抖框18和/或防抖传感器支架22进入线性移动环14的路径的形状,其可以对部件的安装方向加以限制。另外,如果支撑移开驱动杆24的旋转轴50位于十分远离支撑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旋转轴42的位置,移开驱动杆24的尺寸将变大,其可以产生空间利用和驱动力传递效率变差的状况。
虽然对于移开驱动杆24的支撑存在上述状况和制约,本实施方案的防抖镜头单元10中,旋转轴50设置在防抖传感器支架22而非线性移动环14上使得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满足驱动移开驱动杆24的需求。首先,由于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为独立于线性移动环14制造后固定到线性移动环14的构件,因此旋转轴50能够具有不增加尺寸的线性移动环14并且线性移动环14没有形成为复杂形状。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旋转轴50能够利用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在防抖镜头单元10的完成状态中的光轴方向上)能够分开的印模容易成型,因此能成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为固定到线性移动环14以位于防抖框18的框体18a后面的构件,所以旋转轴50能够设置在从图像平面侧观察叠加防抖框18的框体18a的位置处,从而旋转轴50能够容易设置在相对于可插入/可移开框20和其旋转轴42的优选位置处。也就是说,旋转轴50和移开驱动杆24的方位的自由度较高。
另外,使移开驱动杆24偏置以向着插入允许位置旋转移开驱动杆24的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安装到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上,并且确定移开驱动杆24在移开驱动杆偏置弹簧54的偏置方向上(即,移开驱动杆24的插入允许位置)的旋转限制的旋转限制壁22c也设置在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上。相应地,用于移开驱动杆24的支撑结构仅通过防抖传感器支架22完成,使得防抖传感器支架22和移开驱动杆24能够作为单元来使用和操纵,其有助于生成率的提高。
当移开驱动杆24经由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从插入允许位置旋转到强制移开位置时,经由压缩力接收部分24d在移开驱动杆24上施加向前的压缩力;但是,移开驱动杆24通过使得轴承部分24a的前端与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轴椅部分22d接合来防止向前移动。另外,防抖传感器支架22在轴椅部分22d附近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前面的部分处邻接前述形成在线性移动环14的内周上的插入限制部分(未示)。相应地,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轴椅部分22d接收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对抗移开驱动杆24的压缩力并且将该负载传递到线性移动环14。另外,邻接轴椅部分22d并且围绕旋转轴50的旋转限制壁22c形成在防抖传感器支架22上,并且旋转限制壁22c的这种构造增强了在轴椅部分22d附近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的部分的截面强度(cross-section strength)。相应地,旋转限制壁22c不仅用作当移开驱动杆24在插入允许位置中时防止移开驱动杆24旋转的部分,也用作围绕轴椅部分22d的加强部分。由于这些构造,即使较重负载从插入/移开控制突出部58作用于移开驱动杆24,在轴椅部分22d附近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也不会轻易变形,使得移开驱动杆24能够精准支撑。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考上述实施方案进行讨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在其中。例如,虽然支撑移开驱动杆24的防抖传感器支架22能够保持位置探测传感器38和40,并且能够用作防止防抖框18向后落下(变松)的锁紧构件,但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可能的是:省略这两种能力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构件可以用作后支撑构件。
另外,实现用于图像抖动校正的移动操作的防抖框18由引导球28支撑为沿垂直于拍摄光轴O的平面可自由移动,插入/移开框20是由防抖框18在其上经由旋转轴42(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来枢转地支撑的可旋转(可摆动)构件;但是,防抖框18和插入/移开框20可以由分别沿X轴反向和Y轴方向可线性移动的第一可移动台(stage)和第二可移动台来代替。在这种修改的实施方案中,建议防抖驱动致动器26的永久磁铁34和36由第二可移动台来支撑,还建议图像抖动通过第一可移动台和第二可移动台的组合的移动(偏移)来校正。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支撑防抖框18的线性移动环14的内壁14b具有保持在内壁14b和防抖框18之间的引导球28,但是,除了线性移动环14直接支撑防抖框18的结构之外的结构是可能的。例如,能够从线性移动环14移开内壁14b,使得快门单元16的后部面对防抖框18并且以允许防抖框18移动的方式支撑防抖框18(对应于移动限制突出部14f和球支撑孔14g的部分能够形成在快门单元16的后部上)。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当可插入/可移开框20移动到移开位置时,虽然防抖框18移动到移开辅助位置以增加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移动量(可插入/可移开图像稳定镜头12能够从拍摄光轴O移开可插入/可移开框20的小量移动),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对应于防抖框18的防抖框不在远离拍摄光轴的方向上执行这种补充移动操作的光学装置。
另外,防抖镜头单元的上述实施方案在线性移动环14和防抖框18之间具有三个引导球28和三个拉伸弹簧30;但是防抖引导构件(对应于引导球28)和保持偏置器(对应于拉伸弹簧30)的数量并不仅限制于这些特定的数字。例如,能够设置两个或多个防抖引导构件。同样的,能够设置两个或多个保持偏置器。
在本文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可以做出明显的改变,这种修改在本发明所要求的精神与范围中。需要说明本文包含的所有事件都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所述光学元件设置在拍摄光学系统中并且在准备拍摄状态和不拍摄照片的容放状态之间转换,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
推进/缩回环,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能够移动,其中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处于所述容放状态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防抖移动构件,所述防抖移动构件由其中的所述推进/缩回环支撑为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一平面能够移动;
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保持所述光学元件并且由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支撑为在所述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的插入位置和所述光学元件从所述光轴移开的移开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插入支架,所述插入支架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将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中;
后支撑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在比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更接近图像平面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光轴固定到所述推进/缩回环;
移开驱动构件,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支撑为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二平面在插入允许位置和强制移开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与处于所述插入位置中的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不接触,从而允许所述防抖移动构件在其移动范围中移动,而在所述强制移开位置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且压缩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以便将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从所述插入位置移动到所述移开位置;以及
插入/移开控制器,所述插入/移开控制器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保持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并且当所述推进/缩回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移动到所述强制移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还包括防抖驱动器,所述防抖驱动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驱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以便根据施加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振动来执行图像稳定操作,
其中所述后支撑构件具有探测器,所述探测器探测由所述防抖驱动器驱动的所述防抖移动构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由所述防抖移动构件枢转支撑为绕平行于所述光轴的第一旋转轴能够旋转,以及
其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枢转支撑为绕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能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后支撑构件包括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限制壁,所述旋转限制壁与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以防止当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强制移开位置旋转到所述插入允许位置时所述移开驱动构件进一步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后支撑构件形成为围绕所述光轴的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圆周开口的部分开启框,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从设置在所述部分开启框的端部处的轴椅部分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包括压缩力接收部分,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形成为圆柱突出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圆柱突出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光轴延伸,
其中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包括形成为在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旋转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的移开压缩部分,
其中,当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在所述插入位置上,并且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在所述插入允许位置上时,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和所述移开压缩部分相互远离地间隔的同时相互面对,以及
其中当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向着所述强制移开位置旋转时,所述移开压缩部分与所述压缩力接收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插入/移开控制器包括:
插入允许偏置器,所述插入允许偏置器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向着所述插入允许位置偏置;以及
分力施加构件,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所述分力施加构件放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移开驱动构件的位置,其中,当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分力施加构件与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接触的同时减少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所述分力施加构件和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且对所述移开驱动构件施加分力以便将所述移开驱动构件从所述插入允许位置移动到所述强制移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分力施加构件设置在静止构件上,当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准备拍摄状态中时,所述静止构件比所述推进/缩回环更接近所述图像平面,以及
其中所述分力施加构件包括向着物体侧突出的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还包括:
防抖引导构件,所述防抖引导构件保持在在所述推进/缩回环上形成为朝向所述图像平面的第一表面和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上形成为朝向物体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并且允许所述防抖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相对所述推进/缩回环移动;以及
保持偏置器,所述保持偏置器在将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拉近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推进/缩回环偏置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使得所述防抖引导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插入支架包括:
插入偏置器,所述插入偏置器向着所述插入位置偏置并移动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以及
挡件,所述挡件设置在所述防抖移动构件上,所述可插入/可移开移动构件通过所述插入偏置器的偏置力与所述挡件接触,从而确定所述插入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位置控制器包含在具有可缩回镜头筒的照相机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推进/缩回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线性导向而不在所述可缩回镜头筒中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其中所述防抖引导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球面滚轴。
CN201310018198.1A 2012-01-19 2013-01-17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7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9385 2012-01-19
JP2012009385A JP5797570B2 (ja) 2012-01-19 2012-01-19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7853A CN103217853A (zh) 2013-07-24
CN103217853B true CN103217853B (zh) 2017-04-19

Family

ID=4879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819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7853B (zh) 2012-01-19 2013-01-17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06094B2 (zh)
JP (1) JP5797570B2 (zh)
CN (1) CN103217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7570B2 (ja) * 2012-01-19 2015-10-21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2013238848A (ja) 2012-04-20 2013-11-28 Hoya Corp 撮像装置
KR101540161B1 (ko) * 2013-12-18 2015-07-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기기의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6381205B2 (ja) 2013-12-19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6334430B2 (ja) * 2015-02-17 2018-05-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
CN107450251B (zh) * 2017-08-25 2022-12-02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系统及采用该弹簧系统的镜头防抖装置
CN111543048B (zh) * 2017-12-28 2021-04-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及摄像装置
US11347074B2 (en) * 2018-11-30 2022-05-3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having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CN111258082B (zh) * 2018-11-30 2022-09-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788245B (zh) * 2021-02-20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90967B (zh) * 2021-05-18 2022-09-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82144B (zh) * 2021-06-09 2023-04-28 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位移式的防抖摄像模组、摄像防抖系统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6665A1 (en) * 2009-03-04 2010-09-08 Sony Corporatio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2262329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装置和具有该图像稳定装置的光学装置
CN10226991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5182B2 (en) 2003-03-14 2009-04-07 Fujin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with a hollow portion for saving an image taking lens
JP2006058455A (ja) 2004-08-18 2006-03-02 Nitto Kogaku Kk 鏡筒駆動機構
JP4835095B2 (ja) 2005-10-06 2011-12-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
JP2007163961A (ja) 2005-12-15 2007-06-28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4765639B2 (ja) * 2006-01-26 2011-09-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鏡筒調整装置
JP2008170650A (ja) 2007-01-10 2008-07-24 Olympus Imaging Corp レンズ鏡筒
JP5611578B2 (ja) * 2009-12-08 2014-10-22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2011123360A (ja) * 2009-12-11 2011-06-23 Hoya Corp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5611579B2 (ja) * 2009-12-11 2014-10-22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JP4941569B2 (ja) * 2010-02-26 2012-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JP2011237588A (ja) * 2010-05-10 2011-11-24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248010A (ja) * 2010-05-25 2011-12-08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691247B2 (ja) * 2010-05-28 2015-04-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交換レンズ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56005B2 (ja) * 2010-08-30 2015-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083708A (ja) * 2010-09-16 2012-04-26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
US9563066B2 (en) * 2011-02-28 2017-02-07 Hoya Corporation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optical element
US8830583B2 (en) * 2011-02-28 2014-09-09 Hoya Corporation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US8396358B2 (en) * 2011-02-28 2013-03-12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having an image-stabilizing insertable/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JP5718094B2 (ja) * 2011-02-28 2015-05-13 Hoya株式会社 防振挿脱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US8773762B2 (en) * 2011-02-28 2014-07-08 Hoya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n image-stabilizing insertable/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TW201245850A (en) * 2011-02-28 2012-11-16 Hoya Corp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image-stabilizing insertable/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JP5788203B2 (ja) * 2011-04-05 2015-09-3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797570B2 (ja) * 2012-01-19 2015-10-21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6665A1 (en) * 2009-03-04 2010-09-08 Sony Corporatio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2262329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装置和具有该图像稳定装置的光学装置
CN102269912A (zh) * 2010-06-01 2011-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8733A (ja) 2013-08-01
US20130188066A1 (en) 2013-07-25
CN103217853A (zh) 2013-07-24
US8606094B2 (en) 2013-12-10
JP5797570B2 (ja)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7853B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CN202494845U (zh) 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JP5914716B1 (ja) 撮像装置
TWI436155B (zh) 攝影儀器
CN202494851U (zh) 具有图像稳定可插入/可移出光学元件的光学装置
CN101093340B (zh) 定位装置、模糊修正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2512334U (zh) 设置在照相光学系统中的图像稳定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JP4844177B2 (ja)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カメラ
US9557575B2 (en)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2512285U (zh) 具有图像稳定可插入/可移出光学元件的透镜镜筒
CN202512333U (zh) 用于图像稳定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US20100033820A1 (en)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9285604B2 (en)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US8711235B2 (en) Image stabilization
US824872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20140035672A (ko)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6841979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202494846U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TW201215911A (en) Anti-shake tilt correction structure of autofocus module
US20160187669A1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1770058B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切换机构、透镜筒和成像设备
JP2010072625A (ja) 駆動機構及び光学機器
US8165462B2 (en) Shake correction module for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122578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984675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