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7899B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7899B
CN102647899B CN201080055405.5A CN201080055405A CN102647899B CN 102647899 B CN102647899 B CN 102647899B CN 201080055405 A CN201080055405 A CN 201080055405A CN 102647899 B CN102647899 B CN 102647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d together
wheel
conveying plant
cerea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5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7899A (zh
Inventor
森山浩二
新福勇一
今田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787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423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156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42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173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978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47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7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22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for standing stal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 A01D41/142Header dr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简化使利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各垄量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的构造、能抑制该汇合部附近的谷物杆的堵塞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在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中,用于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一侧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与用于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相啮合,将动力从上述拢入轮(131)经由上述拢入轮(121)传递到用于输送由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谷物杆的穗尖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详细而言,涉及向收割部的上部输送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关于7垄(日文:条)收割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技术。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这样的7垄收割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3个用于拢入2垄量的谷物杆的拢入装置,在左右中央侧拢入装置和右侧拢入装置之间配设用于拢入1垄量的谷物杆的拢入装置。另外,该收割部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3个用于输送2垄量的谷物杆的根部侧的下部输送装置(根部输送链),在左右中央侧的下部输送装置和右侧的下部输送装置之间配设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根部侧的下部输送装置。另外,该收割部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3个用于输送2垄量的谷物杆的穗尖侧的上部输送装置(穗尖输送突部(日文:ラグ)),在左右中央侧的上部输送装置和右侧的上部输送装置之间配设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穗尖侧的上部输送装置。
而且,收割部构成为通过包含传动轴等的传动装置将搭载于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穗尖侧的上部输送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3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中,上述传动装置设于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上部输送装置及下部输送装置的后方,因此,各上部输送装置及各下部输送装置的输送终端部附近即利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各垄量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的构造较为复杂。由此,输送中的谷物杆会卡挂在包含上述传动装置的外围部件上,存在谷物杆容易在该汇合部堵塞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简化利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的构造、抑制谷物杆在该汇合部附近堵塞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具有扶起装置、拢入装置、切断装置、下部输送装置、上部输送装置和纵向输送装置,上述拢入装置具有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及拢入带拢入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一拢入装置、利用一个拢入轮及拢入带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一侧1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二拢入装置、利用左右一对的拢入轮及拢入带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三拢入装置、利用左右一对的拢入轮及拢入带拢入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四拢入装置,上述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和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的拢入轮中的与上述一个拢入轮相邻的拢入轮啮合,上述上部输送装置具有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穗尖的第一上部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穗尖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穗尖的第三上部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穗尖的第四上部输送装置,动力从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经由上述第二拢入装置传递到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
在本发明中,上述拢入装置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和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的与该一个拢入轮啮合的拢入轮的厚度设定得比其他上述拢入轮的厚度厚。
在本发明中,上述拢入装置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的左右一对拢入轮配置于比上述第一拢入装置的左右一对拢入轮及上述第四拢入装置的左右一对拢入轮高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动力从自机体主体向斜前下方延伸出的纵向传动轴经由自该纵向传动轴的前部立设的传动轴向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的拢入轮中的与上述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相邻的拢入轮传递。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谷物杆引导到谷物杆的汇合部的引导杆,在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谷物杆引导到上述汇合部的引导杆,这两个引导杆一体地构成。
在本发明中,上述下部输送装置具有: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输送到第一汇合部的第三下部输送装置;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输送到第二汇合部的第二下部输送装置;用于将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和在上述第一汇合部汇合的来自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的谷物杆的根部输送到第三汇合部的第四下部输送装置;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在上述第二汇合部汇合的来自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的谷物杆的根部和在上述第三汇合部汇合的来自第四下部输送装置的谷物杆的根部输送到上述纵向输送装置的输送始端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具有多个包含与上述第一汇合部及第三汇合部相对地配置的远离(日文:離間)用旋转轮的旋转轮、卷挂在上述多个旋转轮上的谷物杆输送用的环形带、能将上述远离用旋转轮的位置在与上述第一汇合部及上述第三汇合部相接近的作业位置和与上述第一汇合部及上述第三汇合部远离的远离位置之间改变的堵塞解除部件。
在本发明中,上述堵塞解除部件具有设为能相对于收割部主体转动而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远离用旋转轮的托架和通过保持上述托架的转动位置来将上述远离用旋转轮保持在上述作业位置的保持机构,上述托架的转动支点配置于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的比上述第三汇合部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相对于配置于上述联合收割机的驾驶部配置在左右相反侧。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设于第二拢入装置的上方。因此,能简化使利用输送装置输送中的各垄量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的构造,而能抑制谷物杆在该汇合部附近堵塞。
在本发明中,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与第三拢入装置的拢入轮的啮合不易脱离,能可靠地传递动力。
在本发明中,能避免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的左右一对拢入轮与第四拢入装置的左右一对拢入轮相干涉,而能缩小彼此间的间隔。因此,能紧凑地构成收割部。
在本发明中,能较短地构成从传动轴到第二拢入装置及第三拢入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由此,能降低驱动所需的动力,第二拢入装置及第三拢入装置适当地动作,能顺利地拢入谷物杆。
在本发明中,一体地构成的引导杆兼做支承杆的作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借助该引导杆相互支承。由此,能抑制第二上部输送装置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的晃动,能顺利地输送谷物杆。
在本发明中,在将远离用旋转轮改变为远离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汇合部与远离用旋转轮之间的距离和第三汇合部与远离用旋转轮之间的距离同时扩大。因此,利用将远离用旋转轮改变为远离位置这样的一次的操作,就能做成能除去堵塞在第一汇合部及第三汇合部的谷物杆的状态,不用在第一汇合部及第三汇合部分别设置堵塞解除部件,就能做成简单的构造,并且能提高维护性。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转动支点配置于比第三汇合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在使托架向相对于第一汇合部及第三汇合部离开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下部输送装置间的距离在第一汇合部比在第三汇合部宽。因此,能容易除去堵塞的谷物杆,能提高维护性。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第四下部输送装置配置在驾驶部的左右相反侧,能从驾驶部的相反侧操作堵塞解除部件。由此,在操作堵塞解除部件时,驾驶部不会成为干扰,能提高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侧面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拢入装置及下部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拢入装置及上部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动力传递构造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拢入装置及第三拢入装置的附近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拢入装置的拢入轮及第三拢入装置的拢入轮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拢入装置及第二上部输送装置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拢入装置及第二上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堵塞解除部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堵塞解除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收割框架及第四下部输送装置的从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解除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堵塞解除部件的作业位置的保持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的堵塞解除部件改变为远离位置的情况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7垄的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中,行驶部2被左右一对行驶履带3支承。用于收割并拢入农田的谷物杆的收割部4能升降调节地安装于行驶部2的前部。用于将利用收割部4收割的谷物杆脱粒的脱粒部5配设于行驶部2的左上部。用于筛选利用脱粒部5脱粒后的处理物的筛选部6配设于行驶部2的左下部。用于贮存利用筛选部6筛选后的谷粒的谷粒箱7配设于行驶部2的右部。用于将贮存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排出输送机8配设于行驶部2的右后部。而且,用于操作上述各部的驾驶部9配设于行驶部2的右前部。
下面,详细地说明收割部4的构成。
如图3所示,收割部4具有收割框架10、分禾工具30、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和输送装置60。
收割框架10作为用于支承分禾工具30、上述各装置的收割部4的主体。收割框架10由收割输入管11、纵向传动管12、横向传动管13、多个分禾框架14·14…、驱动管15、扶起纵向传动管16、纵向连结框架、扶起横向传动管17、多个扶起驱动管18、连结框架19和中间输送传动管20构成。
收割输入管11以其轴线方向为左右方向,能转动地设于行驶部2的左前部。纵向传动管12以其轴线方向为与收割输入管11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从收割输入管11的右端部向前斜下方延伸。横向传动管13以其轴线方向为左右方向,从纵向传动管12的延伸端部向左右方向延伸。
各分禾框架14以其轴线方向为大致前后方向,从横向传动管13向前方延伸。多个分禾框架14·14…沿左右方向以适当的间隔平行地排列。驱动管15以其轴线方向为左右方向,横架于位于左右最外侧的分禾框架14·14之间。驱动管15位于横向传动管13的前斜下方,与该横向传动管13平行地排列。
扶起纵向传动管16以其轴线方向为与横向传动管13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从横向传动管13的左端部向前斜上方延伸。上述纵向连结框架以其轴线方向为与横向传动管13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从横向传动管13的右端部向前斜上方延伸。
扶起横向传动管17以其轴线方向为左右方向,横架于扶起纵向传动管16的延伸端部和纵向连结框架的延伸端部之间。各扶起驱动管18以其轴线方向为大致上下方向,从扶起横向传动管17向前方延伸。多个扶起驱动管18·18…沿左右方向以规定间隔平行地排列。
连结框架19以其轴线方向为大致前后方向,从扶起横向传动管17的左右中途部向后方延伸。连结框架19在其延伸端部与纵向传动管12的收割输入管11侧相连结。中间输送传动管20从纵向传动管12的横向传动管13侧向前斜上方延伸。
分禾工具30用于将农田的谷物杆一拢一拢地分离(分禾)。分禾工具30具有8个分禾板31·31…(参照图4)。各分禾板31各自的前端形成得较细。各分禾板31以其前端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于各分禾框架14的前端部。
扶起装置40用于扶起分禾后的谷物杆。扶起装置40具有7个能旋转驱动地支承带尖齿的链42的扶起壳体41。多个扶起壳体41分别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在分禾工具30的后方,沿左右方向以适当的间隔排列。各扶起壳体41位于各分禾框架14和各扶起驱动管18之间,被各分禾框架14和各扶起驱动管18支承。
拢入装置100用于拢入被扶起装置40扶起的谷物杆的根部。拢入装置10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扶起装置40的后方。如图4所示,拢入装置100具有第一拢入装置110、第二拢入装置120、第三拢入装置130和第四拢入装置140。这些拢入装置110~140分别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扶起装置40的后方,沿左右方向以适当的间隔排列。
第一拢入装置110用于拢入7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从右侧数起的第1垄谷物杆171和第2垄谷物杆172,另外,在图4、图5中将1垄量的谷物杆仅表示1株,从右侧的列起各拢的谷物杆依次为171·172·173·174·175·176·177)的根部。第一拢入装置110具有左右一对星形状的拢入轮111·112和左右一对带突起的拢入带113·114。第一拢入装置110配置于多个拢入装置110~140中的最右侧。
拢入轮111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1旋转。拢入轮112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2旋转。拢入轮111和拢入轮112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彼此啮合。
大径带轮115配置于拢入轮111的上方,与拢入轮111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1。小径带轮116配置于大径带轮115的右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13卷挂在大径带轮115和小径带轮116上。
大径带轮117配置于拢入轮112的上方,与拢入轮112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2。小径带轮118配置于大径带轮117的左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14卷挂在大径带轮117和小径带轮118上。
这样,拢入带113和拢入带114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以彼此相对的带面间即拢入带113的左外侧面和拢入带114的右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即,以正面看大致八字状的方式分别沿大致前后方向张设。
第二拢入装置120用于拢入7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1垄量的谷物杆(从最右侧数起第3垄的谷物杆173)的根部。第二拢入装置120具有一个星形状的拢入轮121和一个带突起的拢入带122。第二拢入装置120在多个拢入装置110~140中的左右中央侧配置于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边。
拢入轮121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3旋转。拢入轮121位于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侧拢入轮112的左侧方,不与该左侧拢入轮112啮合。
大径带轮123配置于拢入轮121的上方,与拢入轮121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3。小径带轮124配置于大径带轮123的左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22卷挂在大径带轮123和小径带轮124上。
这样,拢入带122大概沿前后方向张设。另外,未图示的引导杆设于拢入带122和第一拢入装置110的拢入带114之间,配置为与拢入带122的右外侧面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
第三拢入装置130用于拢入7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其余2垄、本实施方式中为中央1垄量和左侧1垄量的谷物杆(从最右侧数起第4垄和第5垄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第三拢入装置130具有左右一对星形状的拢入轮131·132和左右一对带突起的拢入带133·134。第三拢入装置130在多个拢入装置110~140中的左右中央侧配置于第二拢入装置120的左边。
拢入轮131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4旋转。拢入轮132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5旋转。拢入轮131和拢入轮132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彼此啮合。
如图8所示,拢入轮131位于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的左侧方,以与该拢入轮121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即,拢入轮131以被左侧方的拢入轮132和右侧方的拢入轮121夹持的方式排列。而且,拢入轮131如前所述地与拢入轮132啮合,并且,也与拢入轮121啮合。
大径带轮135配置于拢入轮131的上方,与拢入轮131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4。小径带轮136配置于大径带轮135的右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33卷挂在大径带轮135和小径带轮136上。
大径带轮137配置于拢入轮132的上方,与拢入轮132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5上。小径带轮138配置于大径带轮137的左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34卷挂在大径带轮137和小径带轮138上。
这样,拢入带133和拢入带134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以彼此相对的带面间即拢入带133的左外侧面和拢入带134的右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即以正面看大致八字状的方式分别沿大致前后方向张设。
第四拢入装置140用于拢入7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从右侧数起第6垄和第7垄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第四拢入装置140具有左右一对星形状的拢入轮141·142和左右一对带突起的拢入带143·144。第四拢入装置140在多个拢入装置110~140中的最左侧配置在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边。
拢入轮141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6旋转。拢入轮142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设为能绕旋转轴167旋转。拢入轮141和拢入轮142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彼此啮合。
大径带轮145配置于拢入轮141的上方,与拢入轮141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6。小径带轮146配置于大径带轮145的右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43卷挂在大径带轮145和小径带轮146上。
大径带轮147配置于拢入轮142的上方,与拢入轮142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7。小径带轮148配置于大径带轮147的左前方,设为能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而且,拢入带144卷挂在大径带轮147和小径带轮148上。
这样,拢入带143和拢入带144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方式排列,以彼此相对的带面间即拢入带143的左外侧面和拢入带144的右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即,以正面看大致八字状的方式分别沿大致前后方向张设。
另外,在拢入装置100中,如图9所示,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的厚度和与拢入轮121啮合的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右侧拢入轮131的厚度设定为比其他的各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厚度厚。即,拢入轮121的旋转轴163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和拢入轮131的旋转轴164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其他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与各自对应的旋转轴161·162·165·166·167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的厚度和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右侧拢入轮131的厚度均设定为相等的厚度L1。另一方面,其他的各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厚度均设定为相等的厚度L2。而且,厚度L1和厚度L2为厚度L1比厚度L2厚的L1>L2的关系。
另外,在拢入装置100中,如图9所示,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和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比第一拢入装置110的拢入轮111·112及第四拢入装置140的拢入轮141·142高的位置。详细而言,拢入轮121及拢入轮131·132的下表面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比拢入轮111·112及拢入轮141·142的上表面高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的下表面高度和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右侧拢入轮131的下表面高度均设定为相等的下表面高度H1。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侧拢入轮132的下表面高度设定为下表面高度H2。第一拢入装置110的拢入轮111·112的上表面高度和第四拢入装置140的拢入轮141·142的上表面高度均设定为相等的上表面高度H3。而且,下表面高度H1·H2和上表面高度H3为下表面高度H1·H2比上表面高度H3高的H1·H2>H3的关系。
如图3所示,切断装置50用于利用割刀51在根部侧切断被拢入装置100的第一拢入装置110、第二拢入装置120、第三拢入装置130及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7垄量的谷物杆。切断装置5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拢入装置100的下方。
输送装置60用于将利用切断装置50切断的谷物杆朝向脱粒部5输送。输送装置60在扶起装置40的后方从拢入装置100及切断装置50的上方配置到后上方。输送装置60具有下部输送装置200、上部输送装置300、纵向输送装置70、辅助输送装置80和穗尖输送装置90。
下部输送装置200用于使收割的谷物杆的根部汇合并将其夹持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70。如图4所示,下部输送装置200具有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和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
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用于使利用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根部与从其他下部输送装置夹持输送来的谷物杆173·174·175·176·177的根部汇合,并将7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174·175·176·177的根部夹持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70。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第一拢入装置110及第二拢入装置120的后方,从第一拢入装置110附近朝向左斜后方延伸。
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具有输送链211、固设于旋转轴161的从动链轮212、驱动链轮213、设于该驱动链轮213的左右的浮动带轮214·215、和设于驱动链轮213的右前方的张紧带轮216。输送链211卷挂在从动链轮212、驱动链轮213、浮动带轮214·215及张紧带轮216上。
另外,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具有用于引导输送链211的引导板511和在与输送链211之间夹持谷物杆的夹持杆512、引导弹簧513·514(参照图14)。
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用于将被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根部夹持输送到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汇合的汇合部182。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在第二拢入装置120的后方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左侧前方,从第二拢入装置120附近朝向后方延伸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输送中途部附近。在此,汇合部182位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输送中途部的与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相接近的位置。
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具有输送链221、固设于旋转轴163的驱动链轮223、两个浮动带轮224·225和张紧带轮226。输送链221卷挂在驱动链轮223、浮动带轮224·225及张紧带轮226上。
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用于将被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夹持输送到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汇合的汇合部181。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在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后方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右侧前方,从第三拢入装置130附近朝向后方延伸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输送中途部附近。在此,汇合部181位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输送中途部的与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相接近的位置。
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具有输送链231、固设于旋转轴164的从动链轮232、驱动链轮233、设于该驱动链轮233的左方的浮动带轮234和设于驱动链轮233的前方的张紧带轮235。输送链231卷挂在从动链轮232、驱动链轮233、浮动带轮234及张紧带轮235上。
另外,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具有用于引导输送链231的引导板531、用于在与输送链231之间夹持谷物杆的夹持杆532及引导弹簧533和用于引导谷物杆的引导杆534(参照图14)。
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用于使被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与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夹持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汇合,并将4垄量的谷物杆174·175·176·177的根部夹持输送到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汇合的汇合部183。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后方,从第三拢入装置130附近朝向右斜后方延伸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输送终端部附近。在此,汇合部183位于比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输送中途部靠下游的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相接近的位置。
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具有输送链241、固设于旋转轴167的从动链轮242、驱动链轮243、设于该驱动链轮243的右方的远离用带轮244及浮动带轮245、设于驱动链轮243的前方的张紧带轮246。输送链241卷挂在从动链轮242、驱动链轮243、远离用带轮244、浮动带轮245及张紧带轮246上。
另外,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具有用于引导输送链241的引导板541和用于在与输送链241之间夹持谷物杆的夹持杆542及引导弹簧543·544(参照图14)。
另外,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具有用于改变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的堵塞解除部件600和用于支承堵塞解除部件600、引导板541等的上框架545、中框架546、下框架547(参照图14)。
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在俯视时(图4)配置于纵向传动管12的左侧即联合收割机1的左右方向左侧。
上部输送装置300用于卡定输送由下部输送装置200夹持输送来的谷物杆的穗尖。如图3所示,上部输送装置30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下部输送装置200的上方,从拢入装置100的上方附近朝向后方延伸。如图5所示,上部输送装置300具有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和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
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用于使由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输送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与从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卡定输送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汇合,并卡定输送3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的穗尖。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配置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上方,从第一拢入装置110附近朝向左斜后方延伸。
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具有输送链311、能以规定的间隔突出·收纳地安装于该输送链311的尖齿312、驱动链轮313、张紧带轮314。输送链311卷挂在驱动链轮313及张紧带轮314上。
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用于将由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输送来的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穗尖卡定输送到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汇合的汇合部192。在此,汇合部192位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输送中途部的与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相接近的位置。
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用于将由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输送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卡定输送到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汇合的汇合部191。在此,汇合部191位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的输送中途部的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相接近的位置。
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用于使由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与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卡定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汇合,并将4垄量的谷物杆174·175·176·177的穗尖卡定输送到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汇合的汇合部193。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配置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上方,从第四拢入装置140附近朝向右斜后方延伸。在此,汇合部193位于比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输送中途部靠下游的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相接近的位置。
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具有输送链341、能以规定的间隔突出·收纳地安装于该输送链341的尖齿342、驱动链轮343、张紧带轮344、浮动带轮345·346。输送链341卷挂在驱动链轮343、张紧带轮344及浮动带轮345·346上。
纵向输送装置70用于将从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输送终端部转送来的7垄量的谷物杆的根部夹持输送到辅助输送装置80。如图3所示,纵向输送装置7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配置于下部输送装置200的后方,从下部输送装置200的输送终端部附近朝向左斜后方延伸。
辅助输送装置80用于将从纵向输送装置70的输送终端部转送来的7垄量的谷物杆的根部夹持输送到脱粒部5。辅助输送装置80配置于纵向输送装置70的后上方,从纵向输送装置70的输送终端部附近朝向后方延伸。
穗尖输送装置90用于卡定输送由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纵向输送装置70及辅助输送装置80输送来的谷物杆的穗尖。穗尖输送装置90配置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后部下方,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输送中途部附近朝向后方延伸(参照图5)。
下面,说明收割部4的动力传递构造。
在收割框架10即构成该收割框架10的各管等中沿长度方向内插有用于将动力传递到各装置的传动轴。具体而言,例如,如图7所示,在收割输入管11中内插有收割输入轴411。在纵向传动管12中内插有纵向传动轴412。在横向传动管13中内插有横向传动轴413。在中间输送传动管20中内插有中间输送传动轴420。
如图6所示,收割输入轴411与搭载于行驶部2的发动机连动连结,并且与纵向传动轴412连动连结。纵向传动轴412适当地与横向传动轴413、中间输送传动轴420及其他传动轴连动连结。这样,从发动机传递到收割输入轴411的动力能从该收割输入轴411经由纵向传动轴412再传递到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及输送装置60。
从纵向传动轴412的中途部输出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的驱动链轮213。利用该动力,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及第一拢入装置110被依次驱动。另外,从纵向传动轴412的中途部输出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驱动链轮313。利用该动力,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被驱动。
从横向传动轴413的左端输出的动力被传递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驱动链轮243。利用该动力,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及第四拢入装置140被依次驱动。另外,从横向传动轴413的左端输出的动力被传递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的驱动链轮343。利用该动力,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被驱动。
在这样的构成中,收割部4在收割作业时利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上述各装置,收割并拢入农田的谷物杆。即,收割部4利用分禾工具30将农田的谷物杆以一拢一拢地分离开的方式分禾后,扶起分禾后的谷物杆。接着,利用拢入装置100拢入被扶起装置40扶起的谷物杆的根部侧。
详细而言,在第一拢入装置110中,拢入轮111及大径带轮115绕旋转轴161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大径带轮115的旋转,拢入带113旋转。并且,利用拢入轮111的旋转,与该拢入轮111啮合的拢入轮112绕旋转轴162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拢入轮112的旋转,大径带轮117旋转。而且,利用大径带轮117的旋转,拢入带114旋转。由此,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根部侧被拢入轮111·112及拢入带113·114向后方拢入。
在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中,拢入轮131及大径带轮135绕旋转轴164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大径带轮135的旋转,拢入带133旋转。另外,利用拢入轮131的旋转,与该拢入轮131啮合的拢入轮121·132分别绕旋转轴163·165向图3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拢入轮121的旋转,大径带轮123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而且,利用大径带轮123的旋转,拢入带122旋转。另外,利用拢入轮132的旋转,大径带轮137旋转。而且,利用大径带轮137的旋转,拢入带134旋转。由此,左右中央侧3垄中的谷物杆的右侧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根部侧被拢入轮121及拢入带122朝向后方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中的谷物杆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侧被拢入轮131·132及拢入带133·134朝向后方拢入。
在第四拢入装置140中,拢入轮142及大径带轮147绕旋转轴167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大径带轮147的旋转,拢入带144旋转。另外,利用拢入轮142的旋转,与该拢入轮142啮合的拢入轮141绕旋转轴166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利用该拢入轮141的旋转,大径带轮145旋转。而且,利用大径带轮145的旋转,拢入带143旋转。由此,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侧被拢入轮141·142及拢入带143·144朝向后方拢入。
而且,利用切断装置50在根部侧切断谷物杆171·172、谷物杆173、谷物杆174·175、谷物杆176·177。切断后的各垄量的谷物杆171·172、谷物杆173、谷物杆174·175、谷物杆176·177利用输送装置60在中途汇合并被朝向脱粒部5输送。在输送装置60中,首先,利用下部输送装置200输送谷物杆171·172、谷物杆173、谷物杆174·175、谷物杆176·177的根部侧,利用上部输送装置300输送穗尖侧。
详细而言,在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中,利用驱动链轮233的旋转,输送链231旋转。由此,被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侧被输送到斜后上方的汇合部181。
另一方面,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将利用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输送根部侧的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卡定输送到斜后上方的汇合部191。
在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中,利用驱动链轮243的旋转,输送链241旋转。由此,由汇合部181转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侧被与利用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侧一起输送到斜后上方的汇合部183。另一方面,在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中,利用驱动链轮343的旋转,输送链341旋转。由此,利用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根部侧的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侧与利用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卡定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汇合,4垄量的谷物杆174·175·176·177的穗尖侧被卡定输送到斜后上方的汇合部193。
在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中,利用驱动链轮223的旋转,输送链221旋转。由此,利用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根部侧被输送到后上方的汇合部182。另一方面,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中,利用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输送根部侧的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侧被卡定输送到后上方的汇合部192。
在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中,利用驱动链轮213的旋转,输送链211旋转。由此,利用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根部侧被向斜后上方输送,与由汇合部182·183转送来的谷物杆173·174·175·176·177的根部侧一起被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70。另一方面,在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中,利用驱动链轮313的旋转,输送链311旋转。由此,利用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输送根部侧的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侧,与由汇合部192转送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一起,3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的穗尖被向斜后上方卡定输送。
即,在下部输送装置200中,由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侧在汇合部181与由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来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侧汇合,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成为4垄量的一束,该束被输送到汇合部183。而且,由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输送来的谷物杆171·172的根部侧在汇合部182与由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输送来的谷物杆173的根部侧汇合,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成为3垄量的一束,该束在汇合部183与由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176·177汇合。这样地成为一束的7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174·175·176·177的根部侧被交给纵向输送装置70的输送始端部。
在上部输送装置300中,由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在汇合部191与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来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侧汇合,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成为4垄量的一束,该束被输送到汇合部193。而且,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输送来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侧在汇合部192与由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输送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侧汇合,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成为3垄量的一束,该束在汇合部193与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来的谷物杆174·175·176·177汇合。这样地成为一束的该7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174·175·176·177的穗尖侧被交给穗尖输送装置90的输送中途部。另外,穗尖输送装置90的输送始端部在汇合部192的下游设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下方,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输送中途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一起卡定输送由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夹持输送来的谷物杆。
而且,7垄量的谷物杆171·172·173·174·175·176·177的穗尖侧被穗尖输送装置90卡定输送,且其根部侧被纵向输送装置70夹持输送,最后经由辅助输送装置80交给脱粒部5。
下面,说明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的详细的构造和向该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从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经由传动装置150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
如图8、图10及图11所示,传动装置150具有链151、驱动链轮152、从动链轮153和罩构件154。驱动链轮152与拢入轮121一起固定于旋转轴163。从动链轮153在驱动链轮152的右斜后方轴支承于与旋转轴163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155。链151卷挂在驱动链轮152及从动链轮153上。
链151、驱动链轮152及从动链轮153被大致长方形状的罩构件154覆盖。在罩构件154的前下部突出设置有内插有旋转轴163的圆柱状的第一传动管156。传动装置150借助该第一传动管156支承于第二拢入装置120。另外,在罩构件154的后上部突出设置有内插有旋转轴155的圆柱状的第二传动管157。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借助第二传动管157支承于传动装置150。
如图8及图10~图13所示,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具有旋转板321、多个(4个)尖齿322·322·322·322、上板323、下板324。旋转板321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旋转轴155嵌插于旋转板321的中心部,与该旋转板321固定。在旋转板321的径向外周端枢轴支承有以旋转轴155为中心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大致90°)呈大致へ字形状的尖齿322的一端部(基部322a·322a)。各尖齿的基部322a·322a沿支轴322c的轴线方向向与旋转板321相反的一侧突出。
上板323及下板324是具有比上述旋转板321大的板面的板材。上板323在旋转板321的上方配置为在侧视时与旋转板321大致平行。下板324在旋转板321的下方配置为在侧视时与旋转板321大致平行。在上板323及下板324的中心部嵌插有旋转轴155。而且,上板323利用螺栓325·325与下板324相连结。
在上板323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引导尖齿322的一方(上侧)的基部322a的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323a、第二引导构件323b和第三引导构件323c)。第一引导构件323a在上板323的局部外周端(右侧)以沿其外周形状的方式以带状朝向旋转板321方向突出设置。第二引导构件323b在比上述外周端稍稍靠内周的位置以大致圆弧形状以带状朝向旋转板321方向突出设置。第三引导构件323c从第二引导构件323b的长度方向两端朝向旋转板321方向以圆柱状突出设置。这些第二引导构件323b和第三引导构件323c配置于在尖齿322旋转时尖齿322的一方的基部322a滑动接触的位置。
同样地,在下板324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引导尖齿322的另一方(下侧)的基部322a的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324a、第二引导构件324b和第三引导构件324c)。第一引导构件324a在下板324的局部外周端(右侧)以沿其外周形状的方式以带状朝向旋转板321方向突出设置。第二引导构件324b在比上述外周端稍稍靠内周的位置以大致圆弧形状以带状朝向旋转板321方向突出设置。第三引导构件324c从第二引导构件324b的长度方向两端朝向旋转板321方向以圆柱状突出设置。这些第二引导构件324b和第三引导构件324c配置于在尖齿322旋转时尖齿322的一方的基部322a滑动接触的位置。第一引导构件324a与上述第一引导构件323a、第二引导构件324b与上述第二引导构件323b、第三引导构件323c与上述第三引导构件324c俯视时位于同一位置。两第一引导构件323a·324a之间的宽度在旋转轴155的轴线方向上设定为大于其尖齿322的轴线方向的宽度,以使各尖齿322能够通过。
利用这样的构造,利用拢入轮121的旋转,传动装置150的驱动链轮152旋转,利用卷挂在该驱动链轮152上的链151,从动链轮153旋转。而且,随着该从动链轮153的旋转,旋转轴155旋转。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中,旋转轴155旋转时,旋转板321旋转。而且,安装于旋转板321的尖齿322在其基部322a·322a与第三引导构件323c·324c抵接时,以尖齿322的支轴322c为中心向旋转板321的旋转方向旋转。由此,尖齿322的前端部322b比第一引导构件323a·324a向外侧方突出(向大致半径方向突出)。而且,尖齿322的基部322a·322a在第一引导构件323a·324a与第二引导构件323b·324b之间移动,能保持尖齿322的突出状态。然后,在尖齿322的基部322a·322a不与第二引导构件323b·323b抵接时,尖齿322的前端部322b位于比第一引导构件323a·324a靠内侧方的位置,不向外侧方突出,能收纳尖齿322。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由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输送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侧与传动装置150的外缘相抵接地引导并输送该谷物杆173的穗尖。即,也可以构成为使传动装置150的罩构件154兼用所输送的谷物杆的引导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割7垄的收割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4具有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和输送装置60,上述拢入装置100具有: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及拢入带113·114垄入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第一拢入装置110、利用一个拢入轮121及拢入带122垄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一侧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第二拢入装置120、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及拢入带133·134垄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第三拢入装置130、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2及拢入带143·144垄入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第四拢入装置140,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和与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中的上述一个拢入轮相邻的拢入轮131啮合,上述输送装置60具有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的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的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的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动力从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通过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向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
由此,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设于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上方。即,不用像以往那样将用于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设于使利用输送装置60输送中的各垄量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即可,具体而言是不设在使利用下部输送装置200输送中的谷物杆的根部侧汇合的汇合部182附近、使利用上部输送装置300输送中的谷物杆的穗尖汇合的汇合部192附近即可。因此,能简化汇合部附近的构造,能抑制谷物杆在该汇合部附近堵塞。另外,能简化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
而且,由于是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上部,因此用于驱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所需的动力较少即可。即,即使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从拢入轮131经由拢入轮121、传动装置150传递动力的结构,也能充分地驱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
另外,上述拢入装置100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和与该一个拢入轮121啮合的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的厚度设定得比其他上述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厚度厚。
由此,第二拢入装置的一个拢入轮和第三拢入装置的拢入轮的啮合不易脱离。即,在拢入装置100中,在像第三拢入装置130这样具有一对拢入轮131·132的情况下,在夹持并输送谷物杆时,一对拢入轮131·132左右对称地产生变形,从一方拢入轮131向另一方拢入轮132的动力传递不会产生障碍。另一方面,在像第二拢入装置120这样仅具有一个拢入轮121的情况下,在夹持并输送谷物杆时,一个拢入轮121也产生变形,但该变形未必与在啮合的拢入轮131产生的变形相对应,根据情况可能会有相互的啮合脱离而从拢入轮131向一个拢入轮的动力传递产生障碍。但是,由于一个拢入轮121和拢入轮131比其他的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厚度厚,因此,相互的啮合不易脱离。因此,能将动力从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向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可靠地传递,进而能从第三拢入装置130经由第二拢入装置120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可靠地传递。
另外,上述拢入装置100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配置于比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及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1高的位置。
由此,能避免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与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相干涉,能缩小彼此间的间隔。另外,能避免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与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2相干涉,能缩小彼此间的间隔。同时,在拢入装置100中,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带122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33·134配置于比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13·114及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43·144高的位置。由此,与上述同样地,能避免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带122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33·134与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13·114相干涉,能缩小彼此间的间隔。另外,能避免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带122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33·134与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带143·144相干涉,能缩小彼此间的间隔。因此,能在左右方向上缩小相邻的拢入装置的间隔,能紧凑地构成拢入装置的设置部分及收割部4。
另外,构成为从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一方的拢入轮131向在左右两侧并列设置的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右侧的拢入轮132及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传递动力。由此,动力从拢入轮131向在该拢入轮131的左右两侧并列设置的两个拢入轮121·132平衡良好地分配。因此,向各拢入轮121·131·132的负荷被分散,能降低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故障率。
另外,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拢入轮121与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右侧拢入轮131啮合且并列设置,利用从拢入轮121传递来的动力驱动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由此,不必像以往那样将用于向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设于使利用输送装置60输送中的各垄量的谷物杆汇合的汇合部附近即可,具体而言,不设在使利用下部输送装置200输送中的谷物杆的根部侧汇合的汇合部182附近、使利用上部输送装置300输送中的谷物杆的穗尖汇合的汇合部192附近即可。因此,能简化汇合部附近的构造,能抑制该汇合部附近的谷物杆的堵塞。另外,不需要用于向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传递动力的驱动轴等的传动装置。即,能简化向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能减少零件个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拢入装置100构成为将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分为右侧1垄量和左侧2垄量地拢入而向后方输送,但做成左右相反地更换第二拢入装置120和第三拢入装置130、左右相反地更换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和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更换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和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这样的构造,也能将左右中央三拢量的谷物杆分为右侧2垄量和左侧1垄量地拢入而向后方输送。
另外,在并列设置多个具有左右一对拢入轮及拢入带的拢入装置而构成偶数条垄收割用的收割部、在该偶数条垄收割用的收割部再并列设置具有一个拢入轮及拢入带的拢入装置而构成奇数垄收割用的收割部的情况下,仅凭将一个拢入轮与左右一对拢入轮啮合地构成,就能容易地构成向一个拢入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另外,在做成从啮合的一个拢入轮向输送由一个拢入轮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的下部输送装置、输送穗尖的上部输送装置传递动力的构成时,能简化向这些下部输送装置及上部输送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构造。
下面,详细地说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构造。
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具有输送链331、多个尖齿332·332…、上板333、下板334、辅助板335、驱动链轮336、浮动链轮337、张紧链轮338和张紧调节机构350。在输送链331的外周端以规定间隔枢轴支承有呈大致へ字形状的尖齿332·332·…的一端部(基部332a·332a)。各尖齿的基部332a·332a在支轴332c的轴线方向上向与输送链331相反的一侧突出。
上板333在输送链331的上方配置为在侧视时与输送链331大致平行。下板334在输送链331的下方配置为在侧视时与输送链331大致平行。上板333利用螺栓螺母339等与下板334相连结。辅助板335从下板334的后部向右方延设。
在上板333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引导尖齿332的一方(上侧)的基部332a的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333a、第二引导构件333b和第三引导构件333c)。第一引导构件333a在上板333的局部外周端(左侧)以沿其外周形状的方式以带状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第二引导构件333b在比上述外周端稍稍靠内周的位置以带状从张紧链轮338的后部到张紧链轮338和浮动链轮337的中间部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第三引导构件333c以带状从第二引导构件333c的后部到浮动链轮337的中途部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这些第二引导构件333b及第三引导构件333c配置于在尖齿332旋转时尖齿332的一方的基部332a滑动接触的位置。
同样地,在下板334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引导尖齿332的另一方(下侧)的基部332a的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334a、第二引导构件334b和第三引导构件334c)。第一引导构件334a在下板334的局部外周端(左侧)以沿其外周形状的方式以带状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第二引导构件334b在比上述外周端稍稍靠内周的位置以带状从张紧链轮338的后部到张紧链轮338和浮动链轮337的中间部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第三引导构件334c以带状从第二引导构件334c的后部到浮动链轮337的中途部朝向输送链331方向突出设置。这些第二引导构件334b及第三引导构件334c配置于在尖齿332旋转时尖齿332的另一方基部332a滑动接触的位置。第一引导构件334a与上述第一引导构件333a、第二引导构件334b与上述第二引导构件333b、第三引导构件333c与上述第三引导构件334c在俯视时位于同一位置。两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之间的宽度设定为在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的轴线方向上比其尖齿332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宽,以使各尖齿332能通过。
驱动链轮336配置于辅助板335的上方,安装于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的前端。浮动链轮337在上板333与下板334之间以能浮动的方式安装于驱动链轮336的左方。张紧链轮338在上板333与下板334之间以能浮动的方式安装于浮动链轮337的前方。张紧链轮338构成为能利用张紧调节机构350沿上板333及下板334的长度方向移动。张紧链轮338的凸缘338a·338a构成用于引导尖齿322的基部332a·332a的引导构件。在驱动链轮336、浮动链轮337及张紧链轮338上卷挂有输送链331。
利用这样的构造,在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驱动链轮336旋转时,输送链331旋转。而且,安装于输送链331的尖齿332在其基部332a·332a与张紧链轮338的凸缘338a·338a相抵接时以尖齿332的支轴332c为中心向输送链331的旋转方向旋转。由此,尖齿322的前端部332b比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向外侧方突出(向大致半径方向突出)。而且,尖齿332的基部332a·332a在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与凸缘338a·338a之间、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与第二引导构件333b·334b之间及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与第三引导构件333c·334c之间移动,保持尖齿322的突出状态。然后,在尖齿332的基部332a·332a不与第三引导构件333c·334c抵接时,尖齿332的前端部332b位于比第一引导构件333a·334a靠内侧方的位置,不向外侧方突出,能收纳尖齿332。
这样,如图12所示,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将谷物杆173的穗尖侧从输送始端部370卡定输送到输送终端部371。换言之,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的谷物杆173的输送路径373为从输送始端部370到输送终端部371的路径。在此,输送始端部370位于拢入轮121的右后部的位置,构成为能输送利用拢入轮121垄入中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侧。输送终端部371位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长度方向中途部的前方的位置或汇合部192的前方的位置,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谷物杆171·172的输送路径重复,不会发生输送泄漏。另外,设定上述第二引导构件323b·324b及第三引导构件323c·324c,成为上述那样的输送始端部370及输送终端部371。
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将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从输送始端部380卡定输送到输送终端部381。换言之,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上的谷物杆174·175的输送路径382为从输送始端部380到输送终端部381的路径。在此,输送始端部380位于拢入轮131的左后部的位置,构成为能输送利用拢入轮131·132垄入中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输送终端部381位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的长度方向终端部的前方的位置或汇合部191的前方的位置,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中的谷物杆176·177的输送路径重复,不会发生输送泄漏。另外,设定凸缘338a·338a、第二引导构件333b·334b及第三引导构件333c·334c,成为上述那样的输送始端部380及输送终端部381。
如图12明确所示,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的谷物杆174·175的输送路径382构成为比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中的谷物杆173的输送路径373长。因此,在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与输送路径较长相应地,其输送链较长,枢轴支承于输送链的尖齿的数量、卷绕于输送链的链轮的数量也增加。即,用于驱动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所需的动力比用于驱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所需的动力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为用于输送2垄量的谷物杆的构成,因此,与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结构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相比较,所输送的谷物杆的数量增多,相当地用于驱动所需的动力当然增大。而且,相对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将动力经由输送链331传递到尖齿332的构成,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中为将动力经由旋转板321传递到尖齿322的构成,因此,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随着动力的传递的损失也增加,用于驱动所需的动力增大。
下面,详细说明向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动力传递构造)。
如图7所示,在收割输入轴411的左端固设有被输入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带轮410,在右端固设有锥齿轮。在纵向传动轴412的后端固设有与该锥齿轮啮合的锥齿轮。收割输入轴411的右端与纵向传动轴412的后端连动连结。在纵向传动轴412的前端固设有锥齿轮,与该锥齿轮啮合的锥齿轮固设于横向传动轴413的左右中途部。纵向传动轴412的前端与横向传动轴413的左右中途部连动连结。
在纵向传动轴412的前部、详细而言比纵向传动轴412的前端稍稍靠后方的位置固设有锥齿轮,通过该锥齿轮与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的一端(下侧)连动连结。在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固设有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的驱动链轮233。而且,如上所述,在驱动链轮233上,与从动链轮232一起卷挂有输送链231。另外,在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的另一端(上侧)固设有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驱动链轮336。
利用这样的构造,从发动机传递到输入带轮410的动力经由收割输入轴411、纵向传动轴412传递到中间输送传动轴420。接着,动力从该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经由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的输送链231传递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然后,如图8所示地从拢入轮131传递到与该拢入轮131左右啮合的拢入轮121·132,如上所述地驱动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
另外,动力从拢入轮121经由旋转轴163、上述传动装置150传递到旋转轴155,如上所述地驱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
另外,动力从中间输送传动轴420传递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驱动链轮336,如上所述地驱动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中,用于输送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的两个上部输送装置中的、驱动所需的动力较大的上部输送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较长,该情况为更消耗动力的构造。为此,提供这样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简化到用于输送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的两个上部输送装置中的、输送路径较长的一方上部输送装置为止的动力传递构造,适当地将其动力传递路径构成得较短,减少驱动所需的动力,能顺利地输送谷物杆。
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4具有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和输送装置60,上述拢入装置100具有用于拢入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一拢入装置110、用于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一侧1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二拢入装置120、用于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三拢入装置130、用于拢入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的第四拢入装置140,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和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在左右方向上啮合且并列设置,上述输送装置60具有用于卡定输送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侧的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用于卡定输送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侧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用于卡定输送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侧的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用于卡定输送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侧的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动力从自机体主体向斜前下方延伸的纵向传动轴412经由自该纵向传动轴412的前部立设的中间输送传动轴420传递到上述3个拢入轮121·131·132中的左右中央侧的拢入轮131,且传递到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及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的输送路径较长的上部输送装置即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
由此,做成从中间输送传动轴420向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中的输送路径较长且驱动所需的动力较大的上部输送装置即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直接传递动力的构造,能较短地构成从纵向传动轴412到该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动力传递路径。由此,能降低驱动所需的动力,该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适当地动作,能顺利地输送谷物杆174·175。另外,相对于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与动力传递到拢入轮121之后从该拢入轮121经由拢入轮131传递到拢入轮132的情况、动力传递到拢入轮132之后从该拢入轮132经由拢入轮131传递到拢入轮121的情况相比,能较短地构成动力传递路径。换言之,能较短地构成从纵向传动轴412到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动力传递路径。由此,能降低驱动所需的动力,第二拢入装置120及第三拢入装置130适当地动作,能顺利地拢入谷物杆173·174·175。
另外,相对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被从中间输送传动轴420直接驱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通过中间输送传动轴420、输送链231、拢入轮131、拢入轮121、传动装置150驱动(参照图7)。即,输送路径较长且用于输送2垄量的谷物杆的上部输送装置(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动力传递路径,比用于输送1垄量的谷物杆的上部输送装置(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的动力传递路径短,使用于驱动各上部输送装置所需的动力尽量均等,使不均匀磨损等导致的维护时间尽量为相同时间。
另外,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为延长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中的后端部的构成,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为延长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的长度方向中途部的构成。由此,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构成为输送到与使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和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6·177汇合的汇合部193接近的位置,能长期以稳定的姿势输送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另外,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将谷物杆173的输送路径构成得较短,能降低驱动所需的动力。
下面,说明引导杆360。
如图12所示,引导杆360将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卡定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引导到汇合部193,且将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卡定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引导到汇合部193。引导杆360通过将圆杆状的构件弯曲成俯视大致へ字状而构成,其两端部再向内侧弯曲而构成。在引导杆360中,从右侧起依次配置有右前端部360a、第一引导部360b、第二引导部360c和左前端部360d。
右前端部360a借助第一连结构件361安装于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即,第一连结构件361形成为俯视大致长方形状,其短轴方向的外周端与右前端部360a的外周端一体地安装。在第一连结构件361上沿长度方向空出适当的间隔地穿设有两个安装孔。第一连结构件361载置于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的上板323上,在一方(右前端部侧)的安装孔中嵌插有螺栓325,与上述上板323及下板324均相连结。另外,第一连结构件361安装于中央输送支承管21。即,中央输送支承管21从上述扶起横向传动管17的左右中途部向前下方延设,从该中央输送支承管21的上下中途部向右方向形成有连结部21a。在连结部21a上穿设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和上述第一连结构件361的另一方(与右前端部侧相反)的安装孔上嵌插有螺栓363,从而将该第一连结构件361安装于中央输送支承管21。
第一引导部360b将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也包含穗尖输送装置9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引导到汇合部193。第一引导部360b配置为在俯视时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大致平行地与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相对。
第二引导部360c将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引导到汇合部193。第二引导部360c配置为在俯视时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大致平行地与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相对。
左前端部360d借助第二连结构件362安装于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即,第二连结构件362形成为俯视大致正方形状,其外周端与左前端部360d的外周端一体地安装。在第二连结构件362上穿设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中嵌插有从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上板333向垂直方向突出设置的突构件333d,将左前端部360d安装于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上板333。这样,引导杆360成为架设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和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之间的构造。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引导到谷物杆的汇合部193的引导杆,在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引导到上述汇合部193的引导杆,这两个引导杆一体地构成。
由此,一体地构成的引导杆360兼做支承杆的作用,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借助该引导杆360相互支承。由此,能抑制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及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的晃动,能顺利地输送谷物杆173·174·175。
另外,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及穗尖输送装置90卡定输送来的谷物杆171·172·173,沿着引导杆360的第一引导部360b被引导到汇合部193。而且,由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卡定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沿着引导杆360的第二引导部360c被引导到汇合部193。此时,在引导杆360上没有缝隙,因此,由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及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174·175·176·177不会挂在缝隙上,能抑制汇合部193的谷物杆的堵塞。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中,在收割部在下部输送装置具有多个汇合部的情况下,在各汇合部设置堵塞解除部件时,需要针对各汇合部操作堵塞解除部件。因此,在多个汇合部同时堵塞有谷物杆的情况下,为了除去该谷物杆,作业者需要针对各汇合部操作堵塞解除部件,在作业繁杂这一点上不利。为此,提供能容易地除去堵塞在下部输送装置的汇合部的谷物杆,并能提高维护性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以下,详细地说明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上框架545、中框架546、下框架547及堵塞解除部件600。
如图14~图16所示,上框架545是通过将圆筒状的构件在中途部弯折而形成的。上框架545的一端(后端)配置在浮动带轮245(纵向输送装置70的前端)的附近。上框架545的另一端(前端)固定于配置在最左侧的分禾框架14(参照图16)。在上框架545的一端部朝向右方固定有上框架板548(向汇合部183侧延伸设置)。
中框架546是细长的板状的构件。中框架546的长度方向中途部通过连结构件549与上框架545相连结。
下框架547是通过将圆筒状的构件在中途部弯折而形成的。下框架547的一端(后端)固定于中框架546的一端(后端)下部(参照图16)。下框架547的另一端(前端)固定于横向传动管13(参照图16)。
堵塞解除部件600具有托架610、转动支点轴620、远离用带轮轴630、浮动带轮轴640、保持机构650等。
托架610能转动地支承于远离用带轮244及浮动带轮245。托架610具有上托架611及下托架612。
上托架611通过对多个板材进行弯折、焊接等而形成。在上托架611的一端(前端)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上托架611的转动支点孔611a。另外,在上托架611的另一端(后端)侧并列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上托架611的贯通孔611b及贯通孔611c。在上托架611的右侧部固定有用于引导输送链241的引导板611d。
下托架612由板材形成。在下托架612的下表面固定有引导弹簧514。在下托架612的一端(后端)侧形成有贯穿下托架612的板面的贯通孔612a及贯通孔612b。
转动支点轴620为托架610的转动支点。转动支点轴620形成为圆筒状。转动支点轴620以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上托架611的转动支点孔611a。转动支点轴620的下端与中框架546的上表面相抵接,转动支点轴620的上端与上框架板548的下表面相抵接。带头销621依次插入平垫圈622、形成于上框架板548的贯通孔548a、转动支点轴620、形成于中框架546的贯通孔546a及平垫圈623,从而支承转动支点轴620。另外,通过用销624卡定带头销621的下端部(平垫圈623的下方),来防止带头销621向上方脱落。
转动支点轴620在俯视时(图14)的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谷物杆的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此,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输送谷物杆的输送路径是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输送链241所输送的谷物杆所通过的点的轨迹。另外,转动支点轴620配置在比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靠上游侧的位置是指从转动支点轴620相对于谷物杆的输送路径引垂线(参照图14中的点划线X)的情况下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位于该垂线的输送方向后侧。
远离用带轮轴630为远离用带轮244的转动支点。远离用带轮轴630依次插入上托架611的贯通孔611b、远离用带轮244及衬套631中。远离用带轮轴630的下端与下托架612相抵接。远离用带轮轴630利用从下托架612的下方插入贯通孔612a的螺栓632固定于下托架612。
浮动带轮轴640为浮动带轮245的转动支点。浮动带轮轴640依次插入上托架611的贯通孔611c、浮动带轮245及衬套641中。浮动带轮轴640的下端与下托架612相抵接。浮动带轮轴640利用从下托架612的下方插入贯通孔612b的螺栓642固定于下托架612。
保持机构650将托架610的转动位置保持于规定的位置。保持机构650具有操作柄651、限制构件652、销653等。
操作柄651是在改变托架610的转动位置时由作业者操作的。操作柄651由板材形成。在操作柄651的左侧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持部651a。在操作柄651的前部且左右中途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51b。在操作柄651的右端部形成有贯穿操作柄651的板面的贯通孔651c。在操作柄651的左右中途部形成有贯穿操作柄651的板面的长孔651d。长孔651d形成为沿着以贯通孔651c为中心的圆弧。
螺栓633从上方插入贯通孔651c,该螺栓633以规定的紧固力紧固于远离用带轮轴630的上端。由此,操作柄651能以远离用带轮轴630为中心转动地被支承。另外,螺栓643从上方插入长孔651d,该螺栓643以规定的紧固力紧固于浮动带轮轴640的上端。由此,在操作柄651以远离用带轮轴630为中心转动一定量时,螺栓643和长孔651d的一端或另一端相抵接,限制操作柄651的转动量。即,操作柄651能转动的范围被限制在长孔651d的两端间的范围内。
另外,通过利用螺栓633·643将操作柄651紧固于远离用带轮轴630及浮动带轮轴640的上端,来防止上托架611向上方脱落。即,利用远离用带轮轴630及浮动带轮轴640将上托架611和下托架612相连结。
限制构件652通过将板状的构件弯折为俯视(图14)L字状而形成。限制构件652立设于上框架545及上框架板548的后端部。限制构件652的一方弯折部与连结转动支点轴620的轴心和浮动带轮轴640的轴心的线大致平行地向斜前后方向延伸,成为与突出部651b相抵接的面。限制构件652的另一方弯折部向斜左右方向延伸,成为与把持部651a的前表面相抵接的面。这样,限制构件652的两个弯折部分别与操作柄651的突出部651b或把持部651a相抵接,从而起到作为该操作柄651的止挡件的作用。限制构件652也能用作将上框架545及上框架板548与其他框架等的构件相连结的连结构件。
销653用于限制操作柄651的转动。销653插入形成于上框架545的后端部的销孔545a中。插入销孔545a中的销653的前端部(下端部)从上框架545朝向下方突出。
以下,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堵塞解除部件600的动作方式。
首先,说明利用收割部4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
如图14所示,在利用收割部4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操作柄651相对于托架610绕俯视顺时针转动,操作柄651的突出部651b相对于限制构件652从右方卡定。在该状态下,利用输送链241的张力对托架610向绕俯视顺时针转动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但是,由于操作柄651被限制构件652卡定,因此,托架610不会绕俯视顺时针转动,被保持在相对于上框架545以规定量向右方突出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远离用带轮244被保持在与汇合部183及汇合部181相接近的位置。以下,将该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定义为作业位置。
在托架610被保持在相对于上框架545以规定量向右方突出的位置的情况下、即远离用带轮244被保持在作业位置的情况下,将销653插入上框架545的销孔545a中,销653从销孔545a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从后方与操作柄651相抵接。即,能利用销653限制操作柄651向绕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由此,能预先将操作柄651可靠地卡定于限制构件652,在对堵塞解除部件600施加有输送链241的张力、其他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将远离用带轮244保持在作业位置。
下面,说明在汇合部183或汇合部181堵塞有谷物杆时除去该谷物杆的情况。
如图17所示,在除去堵塞在汇合部183或汇合部181的谷物杆的情况下,首先,作业者向收割部4的左侧方移动之后,从上框架545上卸下销653。由此,操作柄651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操作柄651能绕逆时针转动。
接着,作业者从收割部4的左方握操作柄651的把持部651a,使该操作柄651绕俯视逆时针转动。由此,操作柄651的突出部651b和限制构件652的卡定被解除。即,托架610能绕俯视顺时针转动。
接着,如图18所示,作业者在使操作柄651在被长孔651d限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转动的状态下,握操作柄651的把持部651a地向收割部4的左方拉该操作柄651。由此,借助远离用带轮轴630与操作柄651相连结的托架610,以转动支点轴620为中心绕俯视顺时针转动。这样,在使托架610绕俯视顺时针转动时,作为该托架610的转动支点的转动支点轴620配置于比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靠输送路径上游侧的位置,因此,远离用带轮244远离汇合部183及汇合部181。以下,将该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定义为远离位置。
在将远离用带轮244改变为远离位置的情况下,与远离用带轮244位于作业位置的情况相比,汇合部183中的输送链241与输送链231之间的空间及汇合部181中的输送链241与输送链211之间的空间较宽。由此,能容易地除去堵塞在汇合部183及汇合部181的谷物杆。
下面,说明除去堵塞在汇合部183或汇合部181的谷物杆之后再次使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返回作业位置的情况。
在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返回作业位置的情况下,作业者在握操作柄651的把持部651a的状态下朝向收割部4的右方推该操作柄651。由此,借助远离用带轮轴630与操作柄651相连结的托架610,绕俯视逆时针转动。作业者使托架610转动到使远离用带轮244返回作业位置。
接着,作业者使操作柄651绕俯视顺时针在被长孔651d限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转动。由此,使操作柄651的突出部651b和限制构件652卡定。
最后,将销653插入上框架545的销孔545a中,来限制操作柄651向绕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由此,能再次将远离用带轮244保持在作业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4具有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下部输送装置200、上部输送装置300和纵向输送装置70,上述下部输送装置200具有:用于将中央左侧的1垄或2垄量的谷物杆输送到汇合部181的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用于将中央右侧的1垄或2垄量的谷物杆输送到汇合部182的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用于将左侧的1垄或2垄量的谷物杆和在汇合部181汇合的来自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的谷物杆输送到汇合部183的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用于将右侧的1垄或2垄量的谷物杆、在汇合部182汇合的来自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的谷物杆和在汇合部183汇合的来自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谷物杆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70的输送始端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具有多个包含与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相对地配置的远离用带轮244的旋转轮、卷挂在上述多个旋转轮上的谷物杆输送用的输送链241、能将远离用带轮244的位置在与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相接近的作业位置和与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远离的远离位置之间改变的堵塞解除部件600。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远离用带轮244改变为远离位置的情况下,汇合部181与远离用带轮244之间的距离和汇合部183与远离用带轮244之间的距离同时扩大。因此,利用将远离用带轮244改变为远离位置这样的一次操作,就能做成能除去堵塞在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的谷物杆的状态,不在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分别设置堵塞解除部件就能做成简单的构造,并且能提高维护性。
另外,堵塞解除部件600设为能相对于收割部4主体转动,具有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远离用带轮244的托架610、通过保持托架610的转动位置来将远离用带轮244保持在上述作业位置的保持机构650,将托架610的转动支点(转动支点轴620)配置在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比汇合部183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将转动支点轴620配置在比汇合部183靠上游侧的位置,在使托架610向相对于汇合部181及汇合部183离开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和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之间的距离及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和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之间的距离在汇合部181比在汇合部183宽。因此,在由于位于比汇合部183靠输送下游侧的位置而可能堵塞较多的谷物杆的汇合部181中,能容易除去堵塞的谷物杆,能提高维护性。
另外,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相对于配置于联合收割机1的驾驶部9配置在左右相反侧、即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将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配置在驾驶部9的相反侧,能从驾驶部9的相反侧操作堵塞解除部件。由此,在操作堵塞解除部件时,驾驶部9不会成为干扰,能提高维护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符号说明
1联合收割机,4收割部,100拢入装置,110第一拢入装置,120第二拢入装置,121拢入轮,130第三拢入装置,131拢入轮,132拢入轮,140第四拢入装置,181汇合部(第一汇合部),182汇合部(第二汇合部),183汇合部(第三汇合部),200下部输送装置,210第一下部输送装置(右下部输送装置),220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中右下部输送装置),230第三下部输送装置(中左下部输送装置),240第四下部输送装置(左下部输送装置),241输送链(环形带),244远离用带轮(远离用旋转轮),300上部输送装置,310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20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30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40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60引导杆,412纵向传动轴,420传动轴(中间输送传动轴),600堵塞解除部件,610托架,650保持机构。

Claims (12)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具有扶起装置(40)、拢入装置(100)、切断装置(50)、下部输送装置(200)、上部输送装置(300)和纵向输送装置(70),该拢入装置(100)用于拢入被扶起装置(40)扶起的谷物杆的根部,该切断装置(50)用于切断被拢入装置(100)拢入的谷物杆的根部,该下部输送装置(200)用于将由该切断装置(50)切断后的谷物杆的根部夹持输送并汇合,该上部输送装置(300)用于卡定输送由该下部输送装置(200)夹持输送来的谷物杆的穗尖,该纵向输送装置(70)接过由该下部输送装置(200)汇合后的谷物杆的根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拢入装置(100)具有: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及拢入带(113、114)拢入右侧2垄量的谷物杆(171、172)的第一拢入装置(110);利用一个拢入轮(121)及拢入带(122)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一侧1垄量的谷物杆(173)的第二拢入装置(120);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及拢入带(133、134)拢入左右中央侧3垄量的谷物杆中的其余2垄量的谷物杆(174、175)的第三拢入装置(130);利用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2)及拢入带(143、144)拢入左侧2垄量的谷物杆(176、177)的第四拢入装置(140);
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和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132)中的与上述一个拢入轮(121)相邻的拢入轮(131)啮合,利用该第三拢入装置(130)向该第二拢入装置(120)传递动力,
上述上部输送装置(300)具有: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谷物杆(171、172)的穗尖的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谷物杆(173)的穗尖的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谷物杆(174、175)的穗尖的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用于输送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谷物杆(176、177)的穗尖的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
将从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向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150)配设在该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动装置(150)具有链(151)、驱动链轮(152)、从动链轮(153),上述链(151)卷挂在该驱动链轮(152)及该从动链轮(153)上,
上述驱动链轮(152)与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上述拢入轮(121)一起固定于第一旋转轴(163),
上述从动链轮(153)在上述驱动链轮(152)的右斜后方轴支承于与上述旋转轴(163)平行地延伸的第二旋转轴(155),
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具有旋转板(321),在该旋转板(321)外周端枢轴支承有尖齿(322),
上述第二旋转轴(155)嵌装于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的上述旋转板(321)的中心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动装置(150)具有上述驱动链轮(152)、上述从动链轮(153)和覆盖上述链(151)的罩构件(154),
在该罩构件(154)的前下部突出设置内插有上述第一旋转轴(163)的圆柱状的第一传动管(156),该传动装置(150)借助该第一传动管(156)支承于该第二拢入装置(120),
在该罩构件(154)的后上部突出设置内插有上述第二旋转轴(155)的圆柱状的第二传动管(157),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借助该第二传动管(157)支承该传动装置(1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拢入装置(100)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和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与该一个拢入轮(121)啮合的拢入轮(131)的厚度(L1)设定得比其他上述拢入轮(111、112、132、141、142)的厚度(L2)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拢入装置(100)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配置于比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及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2)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拢入装置(100)将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及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31、132)配置于比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11、112)及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的左右一对拢入轮(141、142)高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将动力从自机体主体向斜前下方延伸出的纵向传动轴(412),经由自该纵向传动轴(412)的前部立设的传动轴(420),向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的拢入轮(131、132)中的与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的一个拢入轮(121)相邻的拢入轮(131)传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引导到谷物杆的汇合部(192)的引导杆(360a),
在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引导到上述汇合部(192)的引导杆(360d),
这两个引导杆(360a、360d)一体地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上部输送装置(32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一上部输送装置(310)输送中的谷物杆(171、172、173)引导到谷物杆的汇合部(192)的引导杆(360a),
在上述第三上部输送装置(330)上设有用于将由上述第四上部输送装置(340)输送中的谷物杆(174、175、176、177)引导到上述汇合部(192)的引导杆(360d),
这两个引导杆(360a、360d)一体地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输送装置(200)具有: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三拢入装置(130)拢入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输送到第一汇合部(181)的第三下部输送装置(230);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二拢入装置(120)拢入的谷物杆(173)的根部输送到第二汇合部(182)的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用于将利用上述第四拢入装置(140)拢入的谷物杆(176、177)的根部和在上述第一汇合部(181)汇合的来自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的谷物杆(174、175)的根部输送到第三汇合部(183)的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用于将利用上述第一拢入装置(110)拢入的谷物杆(171、172)的根部、在上述第二汇合部(182)汇合的来自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220)的谷物杆(173)的根部和在上述第三汇合部(183)汇合的来自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谷物杆(174、175、176、177)的根部输送到上述纵向输送装置(70)的输送始端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210);
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具有:包含与上述第一汇合部(181)及第三汇合部(183)相对地配置的远离用旋转轮(244)的多个旋转轮(244、245);卷挂在上述多个旋转轮(244、245)上的谷物杆输送用的环形带(241);能将上述远离用旋转轮(244)的位置在与上述第一汇合部(181)及上述第三汇合部(183)相接近的作业位置和与上述第一汇合部(181)及上述第三汇合部(183)远离的远离位置之间改变的堵塞解除部件(6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堵塞解除部件(600)具有:设置为能相对于收割部(4)主体转动而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远离用旋转轮(244)的托架(610);通过保持上述托架(610)的转动位置来将上述远离用旋转轮(244)保持在上述作业位置的保持机构(650);
上述托架(610)的转动支点(620)配置于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的比上述第三汇合部(183)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下部输送装置(240)相对于配置于上述联合收割机(1)的驾驶部(9)配置在左右相反侧。
CN201080055405.5A 2009-12-08 2010-03-12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7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8752A JP5654231B2 (ja) 2009-12-08 2009-12-08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JP2009-278752 2009-12-08
JP2010015619A JP5654243B2 (ja) 2010-01-27 2010-01-27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JP2010-015619 2010-01-27
JP2010-017395 2010-01-28
JP2010017395A JP5797880B2 (ja) 2010-01-28 2010-01-28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PCT/JP2010/054223 WO2011070802A1 (ja) 2009-12-08 2010-03-12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899A CN102647899A (zh) 2012-08-22
CN102647899B true CN102647899B (zh) 2015-09-02

Family

ID=4414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54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7899B (zh) 2009-12-08 2010-03-12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49034B1 (zh)
CN (1) CN102647899B (zh)
WO (1) WO20110708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1256B (zh) * 2013-12-03 2015-08-26 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 半喂入式收割机的割台作物收集输送装置
DE102015115815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Claas Hungaria Kft. Erntevorsatz
CN106034545B (zh) * 2016-07-25 2018-01-2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青稞茎穗分流收获用茎秆定向输送割台
CN108551843B (zh) * 2018-05-31 2023-09-15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谷物联合收获机
CN110122057A (zh) * 2019-05-21 2019-08-1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扶持弹簧式麻类作物收割机
JP7373928B2 (ja) * 2019-06-27 2023-11-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675A (zh) * 1997-10-30 1999-05-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谷秆输送装置
JP2003304723A (ja) * 2003-04-14 2003-10-28 Iseki & Co Ltd 刈取搬送装置の掻込装置
JP2004275014A (ja) * 2003-03-12 2004-10-0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刈取部の詰まり解除装置
JP2009136190A (ja) * 2007-12-05 2009-06-25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9142214A (ja) * 2007-12-14 2009-07-0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JP2009142173A (ja) * 2007-12-12 2009-07-02 Iseki & Co Ltd 多条刈り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1429U (ja) * 1982-04-21 1983-10-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刈取機の茎稈導入部
JPS5918829U (ja) * 1982-07-29 1984-02-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稈搬送装置
JP3765179B2 (ja) * 1998-03-11 2006-04-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675A (zh) * 1997-10-30 1999-05-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谷秆输送装置
JP2004275014A (ja) * 2003-03-12 2004-10-0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刈取部の詰まり解除装置
JP2003304723A (ja) * 2003-04-14 2003-10-28 Iseki & Co Ltd 刈取搬送装置の掻込装置
JP2009136190A (ja) * 2007-12-05 2009-06-25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9142173A (ja) * 2007-12-12 2009-07-02 Iseki & Co Ltd 多条刈りコンバイン
JP2009142214A (ja) * 2007-12-14 2009-07-0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70802A1 (ja) 2011-06-16
CN102647899A (zh) 2012-08-22
KR20120113741A (ko) 2012-10-15
KR101749034B1 (ko) 2017-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7899B (zh)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JP5863596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203761845U (zh)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CN106455491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206765U (zh) 工作装置
CN20293179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JP496844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8174679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467246U (zh) 收割机
CN204948780U (zh) 玉米收割机
CN203482632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3858587B (zh) 联合收割机
JP395910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3446228U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利用其的联合收割机
CN111480458B (zh) 收割机
CN203912602U (zh) 收割机
CN110393078B (zh) 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和联合收割机
CN20207742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929695U (zh) 收获机
CN204929696U (zh) 收获机
JP2014033670A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駆動構造
CN101686639B (zh) 脱谷装置
KR20200064978A (ko) 콤바인
CN204482357U (zh) 玉米收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