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7979B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7979B
CN102637979B CN201210043047.7A CN201210043047A CN102637979B CN 102637979 B CN102637979 B CN 102637979B CN 201210043047 A CN201210043047 A CN 201210043047A CN 102637979 B CN102637979 B CN 102637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haped member
clamping part
buck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30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7979A (zh
Inventor
尾关康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7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7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7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79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7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automatically by insertion of rigid printed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外壳的连接器装置,能够以实现整体小型化及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的结构和简单的操作,选择性地使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成为卡扣状态以及卡扣解除状态。在局部性地覆盖外壳(11)的导电性壳体(14)上,与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3)卡合而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卡扣部(29)、解除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卡扣解除部(25)以及连接卡扣部(29)和卡扣解除部(25)的连接部(26),作为构成折叠突出部一体形成,在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面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配置卡扣解除部(25)和卡扣部(29)。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所述的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用于将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柔性平板状电缆(FFC)等布线板状部件设置的连接端子部与其它的布线基板等其它的电器电连接,包含下述部件:卡扣单元,该卡扣单元安装在布线基板等上,作为供布线板状部件插入的部件使用,防止其脱离地与插入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触点,该触点与插入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安装的比较小型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柔性平板状电缆等布线板状部件,与安装着各种电器的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往往使用与该主布线基板电连接后固定的连接器装置。在这种布线板状部件与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时所使用的连接器装置,具有与设在布线板状部件的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导电性的触点,通过该触点将布线板状部件中设置的连接端子部与主布线基板中设置的布线部电连接。 
以往公布的例如用于将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布线板状部件和主布线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具有外壳,该外壳例如由绝缘材料形成,设有布线板状部件插入的插入部,并配置在主布线基板上。而且具备:多个触点,这些触点例如排列配置地设置在外壳上,在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插入部插入外壳时,分别与设在该布线板状部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对应;导电性壳体,该导电性壳体是为了有利于调整多个触点的特性阻抗,进而防止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噪声即获得对于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噪声的屏蔽效果而作为部分或全部覆盖外壳的部件而设置的,与主布线基板上设置的接地端子连接;促动器,该促动器在相对外壳能够转动并且还与多个触点的每一个卡合地设置,转动时成为使多个触点和多个连接端子部处于各自接触连接的状态或者从和多个连接端子部的接触连接中解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使多个触点分别与设在布线板状部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状态,从而使布线板状部件处于和主布线基板电连接的状态。 
进而,在以往公布的用于布线板状部件和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中,有的虽然具有上述那种外壳,具备上述那种多个触点及导电性壳体,但是不设置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促动器,在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插入部插入外壳时,自动使外壳内设置的多个触点分别与插入的布线板状部件上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这种连接器装置,仅仅将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插入部适当地插入外壳,布线板状部件就置于与主布线基板电连接的状态。 
以往公布的这种连接器装置,无论是具备相对外壳能够转动地设置的促动器还是不具备这种促动器,例如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插入部插入配置在主布线基板的外壳后,外壳上配置的多个触点就必须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从而避免在布线板状部件和主布线基板电连接的状态中出现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脱离的事态。当然,为了适当地维持外壳上配置的多个触点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状态,通过插入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需要能够稳定地维持其状态,防止出现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的事态。 
因此,以往公布的一种连接器装置,是属于上文所述的那种具有外壳,并具备多个触点、导电性壳体和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促动器的连接器装置,还具备卡扣单元,该卡扣单元与通过插入部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防止该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以往公布的另一种连接器装置,是属于上文所述的那种具有外壳,并具备多个触点、导电性壳体,但是不具备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促动器的连接器装置,还具备卡扣单元,该卡扣单元与通过插入部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防止该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公布的连接器装置,在导电性壳体(屏蔽板11)的一部分上形成能够像跷跷板那样位移的卡扣单元(锁紧部11c),在该卡扣单元中设置朝着导电性壳体的内侧弯曲的卡扣端部(锁紧爪11d)。而且,卡扣单元按照能够相对外壳(外壳3)转动的促动器(促动器9)的转动操作位移。 
在这种情况下,布线板状部件(FPC21)插入外壳内的容纳空间(FPC容纳空间34)后,若进行向促动器的第一方向的转动操作,则在外壳内配置的多个触点(第1触点5、第2触点6)在促动器上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2、93)的作用下位移,分别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的接触连接,同时卡扣单元在促动器上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4)的作用下位移,使在其上设置的卡扣端部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上设置的卡合部(切口21a)卡合。这样,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就被卡扣单元卡扣,成为防止出现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的状态。 
然后,设置在卡扣单元上的卡扣端部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上设置的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进行向与促动器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转动操作后,促动器上形成的凸轮(凸轮部94)就容许卡扣单元成为解除其上设置的卡扣端部与布线板状部件上设置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这样,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就成为可以从外壳拔脱的状态。 
另外,专利文献2公布的连接器装置,在外壳(外壳主体2)上具备对它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导电性壳体(壳体4)。而且在一部分导电性壳体上形成板簧状的卡扣单元(足部46),在该卡扣单元的前端部设置朝着导电性壳体内侧的卡扣突起(卡扣突起44)。 
这种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体,其整体处于靠近外壳的、对外壳爬伏的位置,从而在布线板状部件(FPC)通过插入部(插入口21)插入外壳内后,在外壳内配置的多个触点(触点3(上部触点31、下部触点32))分别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并且在卡扣单元上设置的卡扣突起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中设置的卡合部(FPC卡扣孔FPC2)卡合。这样,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就被卡扣单元卡扣,成为防止不必要地从外壳内拔脱的状态。 
然后,在卡扣单元上设置的卡扣突起就与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中设置的卡合部卡合,若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体进行应取相对外壳立起的位置的转动操作,则在导电性壳体上形成的卡扣单元也随着导电性壳体位移,解除在其上设置的卡扣突起与布线板状部件中设置的卡合部的卡合。这样,成为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能够从外壳中拔脱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2993号公报(段落0016、0017、0033~0043,图1、5、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2574号公报(段落0026、0027、0031~0034,图1~6)。
上述那种用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等布线板状部件和主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作为具备防止插入外壳内的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的卡扣单元的连接器装置,是以往公布的连接器装置,卡扣单元按照能够对外壳转动的促动器的转动操作位移,或者具备能够对外壳转动的导电性壳体,在该导电性壳体的一部分上形成卡扣单元。 
这种卡扣单元按照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促动器的转动操作进行位移的以往的连接器装置,作为单独形成的不同的部件,需要具备卡扣单元和促动器,从而带来增加构成部件的数量、妨碍连接器装置整体小型化的问题,成为增大制造成本的主要原因。而且,在使卡扣单元成为卡扣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或解除卡扣的状态之际,使促动器相对外壳转动的操作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在连接器装置的周围设置多余的空间,以便进行该操作。 
另外,具备相对外壳能够转动的导电性壳体、在该导电性壳体的一部分上形成卡扣单元的以往的连接器装置,因为导电性壳体相对外壳能够转动,所以将连接器装置固定到主布线基板上时不能够利用导电性壳体,需要另外具备将连接器装置固定到主布线基板上的部件(保持部件(ホールドダウン部材))。这带来增加构成部件的数量、妨碍连接器装置整体小型化的问题,成为增大制造成本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述的发明提供用于将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柔性平板状电缆等布线板状部件和其它的布线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具备设置板状部件插入部并配置在其它的布线基板上的外壳、排列配置地设置在外壳上的多个触点、以及局部覆盖外壳的导电性壳体,是能够实现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的结构,能够选择性地成为切实阻止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中拔脱的卡扣状态以及从该卡扣状态解放后有意从外壳拔脱的状态,而且使布线板状部件从卡扣状态变成解放了状态的操作极其简单。 
本申请所述的发明(以下称作“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具备:外壳,该外壳设有在互相相对侧端部的一侧开口的板状部件插入部并配置在布线基板上;多个触点,这些触点分别具有配置在外壳内的接触部和从外壳中的互相相对侧端部的另一侧引出到外壳外的连接部并排列配置,在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时,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以及导电性壳体,该导电性壳体局部性地覆盖外壳,一体形成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后成为卡扣该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的卡扣部、经操作应该解除卡扣部的卡扣状态的卡扣解除部以及连结卡扣解除部和卡扣部的连结部,卡扣解除部从与隔着导电性壳体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而相对的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一个中的一端部对应的部分向外壳的互相相对侧端部的一个的外部延伸,连结部从卡扣解除部弯曲后在朝着与多个触点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另一侧延伸,卡扣部具有从连结部弯曲后向外壳内延伸的悬臂支撑部分和在该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作为整体构成设置在导电性壳体上的折叠突出部。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设有多个连接端子部的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后,在外壳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各自所具备的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并且与导电性壳体一体形成的卡扣部还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成为卡合状态,从而成为卡扣该布线板状部件的卡扣状态。其结果,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被卡扣部卡扣,成为防止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的状态,稳定地维持在外壳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各自所具备的多个接触部分别与该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的状态。 
然后,向和卡扣部一起与导电性壳体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施加为了解除卡扣部的卡扣状态的操作例如使卡扣解除部向卡扣部位移的按压操作时,位移的卡扣解除部就通过连结部使卡扣部位移,从而使卡扣部成为解除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的状态。这样,卡扣部解除卡扣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的卡扣状态,可以获得能够使布线板状部件有意从外壳拔脱的状态。 
这种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中的各部的功能或作用,更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如下所述。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卡扣部及卡扣解除部,例如如本申请所述的那样,分别成为具有弹性的可动部分,而且例如如本申请所述的那样,卡扣部所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合部卡合,另外卡扣部所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能够将与连结部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进而卡扣解除部在被施加朝着卡扣部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将与导电性壳体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这样,例如卡扣解除部在被施加朝着卡扣部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在导电性壳体中由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形成的折叠突出部的整体就容易产生畸变变形,在卡扣解除部将与导电性壳体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并且卡扣部所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也将与连结部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卡扣部所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解除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合部的卡合。另外,如果没有向卡扣解除部施加朝着卡扣部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在导电性壳体中由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形成的折叠突出部就在卡扣部及卡扣解除部各自的弹性的作用下整体性地返回原来的位置,进行复原位移。 
此时,例如如本申请所述的那样,卡扣部在没有向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时,使悬臂支撑部分与设在外壳的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在向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时,使悬臂支撑部分与外壳中设置的抵接部抵接,使设在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的卡合突起部分向靠近和导电性壳体中的卡扣解除部的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而且,例如如本申请所述的那样,卡扣部在使悬臂支撑部分与设在外壳上的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时,使在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位于外壳中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内,使悬臂支撑部分与设在外壳的抵接部抵接;使在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向靠近和导电性壳体中的卡扣解除部的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时,使该卡合突起部分从外壳中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内退出。 
这样,卡扣部在没有向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的情况下,使悬臂支撑部分与设 外壳的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时,成为使在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另外向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使悬臂支撑部分与设在外壳的抵接部抵接,使在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向靠近和导电性壳体中的卡扣解除部的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时,将卡合突起部分从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此外,在外壳外配置的卡扣解除部,在布线板状部件插入外壳的情况下,在卡扣部与布线板状部件卡合而成为卡扣该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时,和卡扣部不与布线板状部件卡合而未卡扣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时,处于不同的位置。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如本申请所述的那样,卡扣部、卡扣解除部及连结部的组,在分别与导电性壳体中的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中的一个的两端部对应的两处,一体形成。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中,如上所述,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柔性平板状电缆等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外壳时,在外壳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各自具备的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同时与导电性壳体一体形成的卡扣部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成为卡扣该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其结果,能够成为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被卡扣部卡扣,阻止其从外壳中不必要地拔脱的状态,能够稳定地维持外壳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分别与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电气性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被卡扣部卡扣的状态中,向和卡扣部一起在导电性壳体上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施加解除卡扣部的卡扣状态的按压操作,从而位移的卡扣解除部就通过连结部使卡扣部位移,使卡扣部解除和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的卡合。其结果,将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从被卡扣部卡扣的状态解放,从而成为能够有意从外壳拔脱的状态。 
这样,依据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能够以与导电性壳体一体形成卡扣部、卡扣解除部及连结它们的连结部的、实现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还减少构成部件数量的结构,选择性地成为切实阻止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拔脱的卡扣状态,及从卡扣状态解放后成为能够有意从外壳拔脱的状态。 
进而,与导电性壳体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作为整体成为折叠突出部,从而可以利用施加给卡扣解除部的按压操作,使卡扣解除部比较小规模地位移,再通过连结部使卡扣部比较大规模地位移,从而能够使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整体小型化,能够切实解除卡扣部卡扣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 
而且,为了解除卡扣部卡扣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而施加给卡扣解除部的操作,用按压操作就足够,所以能够使从被布线板状部件卡扣部卡扣的状态变成被解放的状态的操作极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图4中的VI-VI线剖面的剖面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导电性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导电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导电性壳体的端部的局部断裂部分立体图。 
图10是讲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卡扣部、连结部及卡扣解除部的局部断裂部分立体图。 
图11是讲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卡扣部、连结部及卡扣解除部的局部断裂部分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插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插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柔性印刷布线基板即将插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插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柔性印刷布线基板插入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被卡扣部卡扣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所具备的卡扣解除部使卡扣部解除对柔性印刷布线基板卡扣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18是讲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局部剖面图。 
图19是讲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要讲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讲述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例1] 
图1(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平面图)、图4(正面图)及图5(仰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
在图1~图5中,示出成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连接器装置10,图4示出连接器装置10的正面。下面,朝着图4所示的连接器装置10的正面,分别将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分别定为“上”、“下”、 “左”及“右”,或者定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 
图1~图5所示的连接器装置10,具备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外壳11,外壳11具有成为互相相对侧端部的正面侧端部11a及背面侧端部11b和成为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在上方配置的顶板部11c及在下方配置的底板部11d。而且如图1及图4所示,在外壳11中设有在其正面侧端部11a中开口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该板状部件插入部12从正面侧端部11a起在外壳11的内部朝着背面侧端部11b扩大。这样,外壳11的顶板部11c及底板部11d就在上下方向上隔着板状部件插入部12而相对。 
外壳11例如使底板部11d与未图示的布线基板对接地配置,这样整个连接器装置10就被安装在该布线基板上。然后,例如后文讲述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就作为构成布线板状部件的部件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 
在外壳11中,沿着外壳1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地设置分别用弹性导电材料形成的多个触点13。多个触点13的每一个如图4及表示图4中的VI-VI线剖面的图6所示,具有在外壳11内配置的接触部13a,和如图2及图6所示,从外壳11的背面侧端部11b引导到其外部的连接部13b。而且,接触部13a从与外壳11中的底板部11d相对的顶板部11c侧与构成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布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连接端子部抵接后接触连接,另外连接部13b例如通过焊接与外壳11配置的布线基板上设置的连接端子部连接。这样,插入外壳11中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就通过多个触点13与配置外壳11的布线基板中设置的信号端子部连接。 
另外,连接器装置10还具备局部覆盖外壳11的外面部分的导电性壳体14。具体地说,导电性壳体14覆盖外壳11中的除了在正面侧端部11a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开口的部分及其周围部分以外的部分、背面侧端部11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顶板部11c的大部分、底板部11d的一部分、左侧端部的大部分及右侧端部的大部分的各自的外表面部分。该导电性壳体14对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加工成形而构成,是为了有利于调整多个触点13的特性阻抗,进而防止来自连接器装置10的外部的电磁波噪声即获得对于来自连接器装置10的外部的电磁波噪声的屏蔽效果而设置的。 
连接器装置10具备的导电性壳体14,如图7(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及图8(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所示,具有覆盖外壳11的顶板部11c的大部分的上方部分15、覆盖外壳11的底板部11d的一部分的下方部分16、覆盖外壳11的左侧端部的大部分的左侧面部分17及覆盖外壳11的右侧端部的大部分的右侧面部分18,配置在连接器装置10的正面侧的正面部分19形成开口部。在下方部分16中,如图8所示,设置多个从其背面侧端缘部向导电性壳体14内侧弯曲后向正面部分19侧延伸的接地用触点20。这些多个接地用触点20的每一个从下方部分16一侧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接地连接部抵接而接触连接。另外,在下方部分16中靠近左侧面部分17的部分及靠近右侧面部分18的部分中,作为从下方部分16向背面侧外方突出的部件,分别设有基板连接部21及22,进而在左侧面部分17及右侧面部分18中,分别设有从它们向外方突出的基板连接部23及24。这些基板连接部21~24的每一个,例如通过焊接与配置了外壳11的布线基板上设置的接地端子部连接。 
设置上述那种多个接地用触点20及基板连接部21~24,从而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接地连接部,就通过形成接地用触点20及基板连接部21~24的导电性壳体14而与配置了外壳11的布线基板上设置的连接端子部连接。这时,基板连接部21~24发挥将来自布线基板的接地电位给予导电性壳体14的作用的同时,还用于向连接器装置10的布线基板的安装。 
另外,如图7、图8及图9清楚所示,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以及卡扣部29,该卡扣解除部25从成为与外壳11的顶板部11c的左侧端部对应的部分的、其上方部分15中的左侧面部分17侧的端部15a向成为外壳11的正面侧端部11a的外方的其正面部分19的外方延伸,该连结部26从卡扣解除部25弯曲后,在与多个触点1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成为向外壳11的底板部11d侧延伸的下方延伸,该卡扣部29具有向成为从连结部26弯曲后向外壳11内延伸的其正面部分19侧延伸的悬臂支撑部分27,和在悬臂支撑部分27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28。这些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作为整体折叠带状的板状部件成形而形成,成为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向正面部分19的外方突出的、在导电性壳体14上设置的折叠突出部。 
进而,如图7及图8清楚所示,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以及卡扣部34,该卡扣解除部30从其上方部分15中的右侧面部分18侧的端部15b向其正面部分19的外方延伸,该连结部31从卡扣解除部30弯曲后向下方延伸,该卡扣部34具有从连结部31弯曲后向正面部分19侧延伸的悬臂支撑部分32,和在悬臂支撑部分32的端部设置的卡合突起部分33。这些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作为整体折叠带状的板状部件成形而形成,成为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向正面部分19的外方突出的、在导电性壳体14上设置的折叠突出部。 
卡扣部29及34的每一个,是作为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卡合而成为卡扣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的部件设置的;卡扣解除部25及30的每一个,则是作为施加应该解除卡扣部29及34各自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的、例如使朝着卡扣部29及34的按压力发挥作用的按压操作即朝着卡扣部29及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的部件设置的。另外,连结部26是作为连结卡扣解除部25和卡扣部29的部件设置的,连结部31是作为连结卡扣解除部30和卡扣部34的部件设置的。 
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而实现。另外,卡扣部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而实现。 
由于对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加工成形而构成导电性壳体14,所以卡扣解除部25及30和卡扣部29及34的每一个成为具有弹性的可动部分。而且,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可以将与连结部26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同样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可以将与连结部31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另外,卡扣解除部25可以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同样卡扣解除部30可以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 
如图6及局部断裂地示出连接器装置10中的左方端部的图10所示,在对卡扣解除部25不做按压操作时,卡扣部29使其悬臂支撑部分27与设在外壳11上的位置限制部40接触而定位,并使该卡合突起部分28位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这样,由于卡扣部29使其卡合突起部分28位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所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后,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就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从而成为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 
另外,如局部断裂地示出连接器装置10中的左方端部的图11所示,卡扣解除部25受到图11中用箭头F表示的朝着卡扣部29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25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的相互连结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卡扣部29随之使该悬臂支撑部分27与设在外壳11的抵接部41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26的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合突起部分28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和卡扣解除部25的相互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这样,由于卡扣部29使卡合突起部分28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所以卡合突起部分28就不能成为和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因此,在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下,向卡扣解除部25施加朝着卡扣部29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就被解除。 
和卡扣部29一样,卡扣部34也在不向卡扣解除部30施加按压操作时,使该悬臂支撑部分32与设在外壳11的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使该卡合突起部分33位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这样,由于卡扣部34使该卡合突起部分33位于外壳11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所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时,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就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从而成为卡扣部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 
另外,卡扣解除部30受到朝着卡扣部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30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相互连结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卡扣部34随之使该悬臂支撑部分32与设在外壳11的抵接部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31相互连结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合突起部分33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和卡扣解除部33相互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这样,由于卡扣部34使卡合突起部分33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所以卡合突起部分33就不能成为和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中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因此,在卡扣部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下,向卡扣解除部30施加朝着卡扣部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部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就被解除。 
图12表示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连接器装置10中的外壳11的、构成布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的一个例子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 
在图12所示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一对互相相对面的一个面的一个端部,排列配置地设置多个连接端子部51,这些连接端子部51均为条形(短冊)。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一对互相相对面的另一个面上,设有平板状的接地连接部。进而,还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隔着被排列配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互相相对的一对侧缘部,分别形成切口卡合部53及54,使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3相比成为前端侧的部分为端缘部55,并且使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4相比成为前端侧的部分为端缘部56。而且,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留下多个连接端子部51及设置接地连接部的部分、形成一对切口卡合部53及54的部分和端缘部55及56,用外罩膜57覆盖除此以外的部分。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连接器装置10中的外壳11的状态。使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设置了排列配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板面,朝着上方即朝着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侧。而且,在合理地进行连接器装置10中的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对外壳11的插入时,使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排列配置了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部分的前端缘部,与外壳11的背面侧端部11b平行。 
如图13所示,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被插入外壳11的状态下,首先如图14所示,使连接器装置10处于没有向其中的卡扣解除部25施加按压操作的状态,对于该连接器装置10而言,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与在连接器装置10中的外壳11的正面侧端部11a开口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相对地配置排列配置了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部分的前端缘部。这时,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端缘部55及切口卡合部53被置于和连接器装置10中的卡扣部29对应的位置,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端缘部56及切口卡合部54被置于和连接器装置10中的卡扣部34对应的位置。 
接着,如图15所示,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以排列配置了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部分的前端缘部为前头,同时将设置了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板面朝着上方,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内。这时,与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侧端部形成的切口卡合部53相比成为前端侧的端缘部55,与连接器装置10中的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抵接,使卡合突起部分28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的方向移动。这样,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就将与连结部26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合突起部分28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其结果,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就成为不妨碍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插入外壳11的状态。 
与此同时,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与在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侧端部形成的切口卡合部54相比成为前端侧的端缘部56,与连接器装置10中的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抵接,使卡合突起部分33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的方向移动。这样,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就将与连结部31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合突起部分33从外壳11中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其结果,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就成为不妨碍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插入外壳11的状态。 
接着,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被进一步插入外壳11内,到达外壳11内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时,将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插入外壳11的动作即告结束。这时,如图16所示,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端缘部55中离开,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3卡合。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端缘部56中离开,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4卡合。 
这时,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在本身具备的弹性的作用下,进行将与连结部26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的复原摇动,使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3卡合。同样,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也在本身具备的弹性的作用下,进行将与连结部31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的复原摇动,使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4卡合。 
其结果,卡扣部29及34的每一个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卡合,卡扣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这样,可以成为防止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不必要地从外壳11拔脱的状态。 
这样,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成为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的状态,所以在外壳11中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13的每一个中的接触部13a就在外壳11内与使设置了多个连接端子部51的板面朝着上方地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之中的一个对应,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侧抵接而接触连接。这样,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通过多个触点13,与在配置了外壳11的布线基板上设置的信号端子部连接。 
另外这时,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下方部分16延伸后位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的多个接地用触点20,从下方部分16侧与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接地连接部抵接而接触连接。这样,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接地连接部就通过多个接地用触点20,与配置了外壳11的布线基板上设置的接地端子部连接。 
然后,如图17所示样,卡扣解除部25受到图17中用箭头F表示的朝着卡扣部29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25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相互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随之与外壳11上设置的抵接部41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26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和卡扣解除部25的相互连结部的方向移动,使卡合突起部分28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这样,卡扣部29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28就不和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3卡合,卡扣部29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就被解除。 
同样,向卡扣解除部30施加朝着卡扣部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30就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相互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随之与外壳11上设置的抵接部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31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使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向靠近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和卡扣解除部30的相互连结部的方向移动,使卡合突起部分33从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退出。这样,卡扣部34具有的卡合突起部分33就不和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切口卡合部54卡合,卡扣部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就被解除。 
这样,卡扣部29及34各自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被解除时,就能得到有意使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从外壳11中拔脱的状态。 
依据上述那种成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布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时,在外壳11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13的每一个具备的多个接触部13a分别与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接触连接,与此同时,和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的卡扣部29及34与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卡合,成为卡扣该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其结果,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能够成为防止从外壳11不必要的拔脱的状态,能够稳定地维持在外壳11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触点13分别与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51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状态中,向和卡扣部29及34一起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25及30施加为了解除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的状态的操作时,因此而位移的卡扣解除部25及30就通过连结部26及31使卡扣部29及34位移,解除卡扣部29及34与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卡合。其结果,能够将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从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能够成为有意从外壳11中拔脱的状态。 
这样,依据连接器装置10,卡扣部29及卡扣解除部25和连接它们的连结部26的组以及卡扣部34及卡扣解除部30和连结它们的连结部31的组,能够以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而成的实现整体的小型化的同时还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的结构,选择性地成为可靠地防止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不必要地从外壳11拔脱的卡扣状态和从该卡扣状态解放出来有意从外壳11拔脱的状态。 
进而,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的组以及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的组,被各自作为整体折叠带状的板状部件成形而形成,成为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朝着正面部分19的外方突出的折叠突出部,从而能够利用施加给卡扣解除部25及30的每一个的操作,使卡扣解除部25及30的每一个比较小规模地位移,再通过连结部26及31的每一个,使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及卡合突起部分28和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及卡合突起部分33的每一个比较大规模地位移,能够使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的组的整体以及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的组的整体小型化,能够切实解除卡扣部29及34卡扣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 
而且,由于为了解除卡扣部29及34卡扣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状态而应该分别施加给卡扣解除部25及30的操作,用按压操作就足够,所以能够使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从被卡扣部29及34卡扣的状态变成被解放的状态的操作极其简单。 
此外,由于上述连接器装置10的触点13中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连接端子部51接触的接触部13a,被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侧向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突出地配置,所以成为将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连接端子部51朝着上方插入板状部件插入部1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触点13中与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连接端子部51接触的接触部13a从导电性壳体14的下方部分16侧向外壳11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2内突出地配置后,成为将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的连接端子部51朝着下方插入板状部件插入部12的结构。另外,上述连接器装置10在外壳11的正面侧端部11a侧配置与导电性壳体14一体形成的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的组和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的组,使卡扣部29及34从外壳11的正面侧端部11a侧向外壳11内延伸。但是也可以在外壳11的背面侧端部11b侧配置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的组和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的组,使卡扣部29及34从外壳11的背面侧端部11b侧向外壳11内延伸。 
[实施例2] 
图18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其它例的连接器装置60的部分。
图18所示的连接器装置60,具有很多与上文所述的连接器装置10同样结构的部分,在图18中,对连接器装置60中的连接器装置10的各部及与各部件对应的部分及部件,使用和连接器装置10一样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讲述。 
图18局部断裂地示出连接器装置60中的左方端部。在连接器装置60的外壳11中,在成为其左侧端部的附近的部分,设置挡块部61,该挡块部61位于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从其正面侧向其外方突出地形成的折叠突出部的下方。在该挡块部61和形成折叠突出部的卡扣部29之间,设有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在被卡扣部29卡扣的状态下向卡扣解除部25施加旨在解除被卡扣部29卡扣的状态的朝着卡扣部29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只容许卡扣解除部25及卡扣部29必要的朝着下方位移的间隔。 
虽然没有图示,但在连接器装置60的外壳11中,成为其右侧端部附近的部分,也作为与挡块部61对应的部件设置了挡块部,该挡块部位于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从其正面侧向其外方突出地形成的折叠突出部的下方。在该挡块部和形成折叠突出部的卡扣部34之间,也设有通过板状部件插入部12插入外壳11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50在被卡扣部34卡扣的状态下向卡扣解除部30施加旨在解除被卡扣部34卡扣的状态的朝着卡扣部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只容许卡扣解除部30及卡扣部34必要的朝着下方位移的间隔。 
而且,如图19所示,卡扣解除部25受到图19中用箭头F表示的朝着卡扣部29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25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a的相互连结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后向下方位移,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随之与设在外壳11的抵接部41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26的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而位移,在整个卡扣部29向下方位移之际,卡扣解除部25及卡扣部29以必要的位移量向下方位移时,连结部26和卡扣部29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27的相互连结部分与挡块部61抵接,阻止卡扣解除部25及卡扣部29继续向下方的位移。 
就是说,利用挡块部61阻止卡扣解除部25及卡扣部29向下方的过大的位移,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卡扣解除部25、连结部26及卡扣部29形成的折叠突出部破损的事态或受到损伤的事态。 
同样,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卡扣解除部30受到朝着卡扣部34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卡扣解除部30将与导电性壳体14的上方部分15中的端部15b的相互连结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而向下方位移,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随之与设在外壳11的抵接部抵接,从而将与连结部31的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而位移,在整个卡扣部34向下方位移之际,卡扣解除部30及卡扣部34以必要的位移量向下方位移时,连结部31和卡扣部34具有的悬臂支撑部分32的相互连结部分与挡块部抵接,阻止卡扣解除部30及卡扣部34继续向下方的位移。 
就是说,利用挡块部阻止卡扣解除部30及卡扣部34向下方的过大的位移,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卡扣解除部30、连结部31及卡扣部34形成的折叠突出部破损的事态或受到损伤的事态。 
连接器装置60的其它部分的构成和上述连接器装置10同样,依据该连接器装置60也可以获得和连接器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那种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例如是具备用于使柔性印刷布线基板等布线板状部件和其它的布线基板电连接的、设有板状部件插入部的外壳、在外壳内排列配置地设置的多个触点、局部覆盖外壳的导电性壳体的连接器装置,以能够实现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的结构,能够选择性地成为切实阻止插入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不必要地从外壳中拔脱的卡扣状态以及从该卡扣状态解放后有意从外壳中拔脱的状态,而且使布线板状部件从卡扣状态变成解放了的状态的操作极其简单,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等中。
符号说明 
10、60…连接器装置,    11…外壳,   11a…正面侧端部,   11b…背面侧端部,   11c…顶板部,   11d…底板部,  12…板状部件插入部,  13…触点,  14…导电性壳体,  15…上方部分,   16…下方部分,  17…左侧面部分,  18…右侧面部分,  19…正面部分,  20…接地用触点,  21、22、23、24…基板连接部,  25、30…卡扣解除部,  26、31…连结部,  27、32…悬臂支撑部分,  28、33…卡合突起部分,  29、34…卡扣部,  40…位置限制部,  41…抵接部,  50…柔性印刷布线基板、  51…连接端子部,  53、54…切口卡合部,  55、56端缘部、  57…外罩膜,  61…挡块部。

Claims (1)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该外壳设有在互相相对侧端部的一侧开口的板状部件插入部并配置在布线基板上;
多个触点,这些触点分别具有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接触部和从所述互相相对侧端部的另一侧引出到外壳外的连接部并排列配置,在布线板状部件通过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插入所述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多个连接端子部接触连接;以及
导电性壳体,该导电性壳体局部性地覆盖所述外壳,一体形成与插入所述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卡合后成为卡扣该布线板状部件的状态的卡扣部、经操作应该解除该卡扣部的卡扣状态的卡扣解除部以及连结该卡扣解除部和所述卡扣部的连结部,
所述卡扣解除部从与隔着所述导电性壳体中的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而相对的所述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一个中的一端部对应的部分向所述外壳的互相相对侧端部的一个的外部延伸,所述连结部从所述卡扣解除部弯曲后在与所述多个触点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所述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卡扣部具有从所述连结部弯曲后向所述外壳内延伸的悬臂支撑部分和在该悬臂支撑部分的端部设置的、与插入所述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扣部进行卡合的卡合突起部分,
所述卡扣解除部、连结部及卡扣部,作为整体构成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壳体上的折叠突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及所述卡扣解除部,分别成为具有弹性的可动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所具有的所述卡合突起部分与通过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所述外壳的布线板状部件中的卡合部卡合,所述卡扣部所具有的所述悬臂支撑部分能够将与所述连结部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所述卡扣解除部在被施加朝着所述卡扣部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时,将与所述导电性壳体互相连结的部分作为摇动中心摇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在没有向所述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时,使所述悬臂支撑部分与设在所述外壳的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在向所述卡扣解除部施加按压操作时,使所述悬臂支撑部分与所述外壳中设置的抵接部抵接,使所述卡合突起部分向靠近和所述导电性壳体中的所述卡扣解除部的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在使所述悬臂支撑部分与所述位置限制部接触而定位时,使所述卡合突起部分位于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内,使所述悬臂支撑部分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使所述卡合突起部分向靠近和所述导电性壳体中的所述卡扣解除部的连结部分的方向移动时,使该卡合突起部分从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内退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卡扣解除部及连结部的组,在与所述导电性壳体中的所述外壳的互相相对平板状部的一个中的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也一体形成。
CN201210043047.7A 2011-02-14 2012-02-14 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7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8177 2011-02-14
JP2011028177A JP5704319B2 (ja) 2011-02-14 2011-02-14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7979A CN102637979A (zh) 2012-08-15
CN102637979B true CN102637979B (zh) 2015-03-18

Family

ID=4565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30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7979B (zh) 2011-02-14 2012-02-14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98417B2 (zh)
EP (1) EP2487759A3 (zh)
JP (1) JP5704319B2 (zh)
KR (1) KR101281372B1 (zh)
CN (1) CN102637979B (zh)
TW (1) TWI442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0334B2 (ja) * 2010-10-05 2012-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093340B2 (ja) * 2010-12-27 2012-12-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779078B2 (ja) * 2011-11-28 2015-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920623B1 (ko) * 2012-01-30 201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JP5601347B2 (ja) * 2012-05-16 2014-10-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851918B2 (en) * 2012-08-27 2014-10-07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lock member
JP5790681B2 (ja) * 2013-03-13 2015-10-0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15042B2 (ja) 2013-12-24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91335B2 (ja) * 2014-04-23 2018-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809343B1 (ja) * 2014-10-30 2015-11-1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584538B (zh) * 2015-07-29 2017-05-21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A combination of connectors with ground members
CA3000962C (en) * 2015-08-31 2024-01-09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locking arms
JP6668043B2 (ja) * 2015-11-09 2020-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US10305209B2 (en) * 2016-02-26 2019-05-28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17157416A (ja) * 2016-03-02 2017-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および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516208B2 (ja) * 2017-04-27 2019-05-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6741036B2 (ja) * 2018-03-29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729640B2 (ja) * 2018-06-28 2020-07-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315239A (zh) * 2021-09-22 2023-04-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按壓解鎖結構之易鎖連接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9217B2 (ja) * 2002-04-11 2008-06-1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
CN201498771U (zh) * 2009-08-31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7850473B1 (en) * 2009-08-10 2010-12-14 I-Pex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5878A (ja) * 1997-12-25 1999-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プラグのロック構造
JP3451393B2 (ja) * 1998-01-30 2003-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4065966B2 (ja) * 2003-06-06 2008-03-26 大宏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199272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53436B2 (ja) * 2007-02-08 2009-10-28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4982770B2 (ja) * 2009-12-04 2012-07-2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110334B2 (ja) * 2010-10-05 2012-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207004B2 (ja) * 2011-02-22 2013-06-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9217B2 (ja) * 2002-04-11 2008-06-1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
US7850473B1 (en) * 2009-08-10 2010-12-14 I-Pex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98771U (zh) * 2009-08-31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7759A2 (en) 2012-08-15
JP2012169099A (ja) 2012-09-06
CN102637979A (zh) 2012-08-15
KR20120093075A (ko) 2012-08-22
JP5704319B2 (ja) 2015-04-22
KR101281372B1 (ko) 2013-07-02
US8398417B2 (en) 2013-03-19
EP2487759A3 (en) 2014-11-05
US20120208385A1 (en) 2012-08-16
TWI442649B (zh) 2014-06-21
TW201251230A (en) 201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7979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651519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751624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3427238B (zh) 连接器装置
JP6304873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の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用接地構造
TWI424622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CN102570089B (zh) 连接器装置
KR20080034853A (ko) 전기 상호 연결 시스템
CN101997198A (zh) 连接装置
CN100359764C (zh) 能减少其上安装有连接器之装置厚度的连接器
CN102403589A (zh) 连接器装置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6109952A (en)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044771A (zh) 连接器装置
WO2012164399A2 (en)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1369693A (zh) 电连接器
US95647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771014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1394048A (zh) 电连接器
US7351093B2 (en) Connector
WO2008001453A1 (fr) Connecteur de câble coaxial
CN102570211B (zh) 用于跨装式连接器的安装特征
US5989061A (en) Low profile backplane jumper board
KR101029639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전화기
US7857627B2 (en) Base board with golden fingers at on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wires attached at the other e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