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2649B - Connecto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2649B
TWI442649B TW101101566A TW101101566A TWI442649B TW I442649 B TWI442649 B TW I442649B TW 101101566 A TW101101566 A TW 101101566A TW 101101566 A TW101101566 A TW 101101566A TW I442649 B TWI442649 B TW I4426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outer cover
wiring board
connector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1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51230A (en
Inventor
Kosuke Ozeki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5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51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6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7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automatically by insertion of rigid printed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裝置
記載於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係關於為了將設於撓性印刷配線基板(FPC)或撓性平板狀纜線(FFC)等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電氣連接於被設定為其他之配線基板等之其他電氣零件而做為安裝於配線基板等且配線板狀構件被插入者而被使用,且包含為了對被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組尺其離脫而卡合之卡止手段、接觸連接於被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連接端子部之接觸部而被構成之連接器裝置。
構裝於各種電子機器之較小型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撓性平板狀纜線等配線板狀構件,多使用電氣連接固定於該主配線基板之連接器裝置來進行對用以安裝各種電氣零件之主配線基板之安裝。此種將配線板狀構件安裝於主配線基板時使用之連接器裝置,具有接觸連接於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之導電性接觸部,經由該接觸部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連接端子部電氣連接於設於主配線基板之配線部。
以往已被提案之例如用於將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安裝於主配線基板之連接器裝置,設有插入配線板狀構件之插入部且具有配置於主配線基板之例如以絕緣材料形成之外罩者。此外,具備:排列配置設於該外 罩內並連結於設於主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配線板狀構件通過插入部被插入外罩時分別對應於設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複數之接觸部、做為對關於複數之接觸部之特性阻抗調整貢獻者並為了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對策亦即為了獲得對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之屏蔽效果而部分或全面覆蓋外罩並連結於設於主配線基板之接地端子之導電性殼、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且卡合於各複數之接觸部且在被迫旋動時使各複數之接觸部之作動部變位並藉此使複數之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複數之信號連接端子部或從與複數之信號連接端子部之接觸連接被解放之致動器。此外,藉由複數之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與主配線基板之電氣連接狀態。
另外,於以往已被提案之用於將配線板狀構件安裝於主配線基板之連接器裝置中,亦有雖具備如上述之外罩且具備如上述之複數之接觸部與導電性殼但並不具備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在配線板狀構件通過插入部被插入外罩時,設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自動分別接觸連接於設於插入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者。於此連接器裝置中,只要配線板狀構件通過插入部被適當地被插入外罩,配線板狀構件便處於與主配線基板之電氣連接狀態。
於此種以往已被提案之連接器裝置中,於具備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者及不具備此種致動器者之場合,例 如,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通過插入部插入配置於主配線基板之外罩,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信號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信號連接端子部,因此,配線板狀構件處於與主配線基板之電氣連接狀態時,必須避免如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般之事態。當然,為了適當地維持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通過插入部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須為可安定維持該狀態且不會招致如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般之事態者。
因此,以往已有如上述之屬於具有外罩,具備複數之接觸部與導電性殼與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並具備卡合於通過插入部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以阻止該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之卡止手段之連接器裝置被提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外,以往亦已有如上述之屬於具有外罩,雖具備複數之接觸部與導電性殼但不具備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並具備卡合於通過插入部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以阻止該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之卡止手段之連接器裝置被提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於顯示於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裝置中,於導電性殼(遮罩板11)之一部分形成有可如蹺蹺板般變位之卡止手段(卡止部11c),於此卡止手段設有往導電性殼之內側彎曲之卡止端部(爪部11d)。此外,卡止手段係對應於設為可對外 罩(外罩3)旋動之致動器(致動器9)之旋動操作變位。
在此前提下,配線板狀構件(FPC21)被插入外罩內之收容空間(FPC收容空間34)後,進行致動器之往第1方向之旋動操作後,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第1接觸部5、第2接觸部6)被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2、93)迫使變位,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且卡止手段被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4)迫使變位,使設於其上之卡止端部卡合於設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缺口21a)。藉此,阻止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
之後,在設於卡止手段之卡止端部卡合於設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前提下,進行致動器之往與第1方向為相反之第2方向之旋動操作後,形成於致動器之凸輪(凸輪部94)允許卡止手段解除設於其上之卡止端部之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合。藉此,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可從外罩脫離。
此外,於顯示於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裝置中,於外罩(外罩本體2)具備可對其旋動之導電性殼(殼4)。且於導電性殼之一部分形成有板彈簧狀之卡止手段(足部46),於此卡止手段之前端部設有朝向導電性殼之內側之卡止突起(卡止突起44)。
在此種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導電性殼位於其全體接近外罩之對外罩伏倒之位置之前提下,配線板狀構件(FPC) 通過插入部(插入口21)被插入外罩內後,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接觸部3(上部接觸部31、下部接觸部32))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且設於卡止手段之卡止突起卡合於設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FPC卡合孔)。藉此,阻止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
之後,在設於卡止手段之卡止突起卡合於設於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前提下,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導電性殼被旋動操作為位於對外罩立起之位置後,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手段亦伴隨導電性殼變位,設於其上之卡止突起解除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合。藉此,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可從外罩脫離。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52993號公報(段落0016、0017、0033~0043、圖1、5、6)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92574號公報(段落0026、0027、0031~0034、圖1~6)
於以往已被提案之如上述之用於往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之主配線基板之安裝且具備阻止被插入外罩內之配線板狀構件從外罩不期望地脫離之卡止手段之連接器裝置中,卡止手段係對應於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之旋動操作變位,或具備可對外罩旋動之導電性殼,於 該導電性殼之一部分形成有卡止手段。
於此種卡止手段對應於設為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之旋動操作變位之以往之連接器裝置之場合,必須具備可對外罩旋動之致動器,此點成為連接器裝置之製造成本增大之要因。此外,在使卡止手段呈對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或卡止解除狀態時,使致動器對外罩旋動之操作不可或缺,必須在連接器裝置之周圍設為了進行該操作之不期望之空間。
此外,具備可對外罩旋動之導電性殼且於該導電性殼之一部分形成有卡止手段之以往之連接器裝置之場合,由於導電性殼對外罩可旋轉,故無法將導電性殼用於連接器裝置之對主配線基板之固定,必須另外準備將連接器裝置固定於主配線基板之構件(保持構件),此點成為連接器裝置之製造成本增大之要因。
鑑於上述問題,記載於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係提供用於往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撓性平板狀纜線等之配線板狀構件之主配線基板之安裝之連接器裝置,具備:設有板狀構件插入部並配置於其他配線基板之外罩;排列配置設於該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部分覆蓋上述外罩之導電性殼;可以可圖全體之小型化且可減低構成構件數之構造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選擇性置於確實阻止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之卡止狀態、從該卡止狀態被解放而使從外罩之刻意之拔脫成為可能之狀態且使用來將配線板狀構件從卡止狀態置於被解放之狀態之操作極簡單者。
記載於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第1項至第6項之任一項之發明(以下稱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係具備:設有於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方側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並配置於配線基板之外罩、具有分別配置於上述外罩內之接觸部與從上述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方側往外罩外導出之連接部而排列配置且在配線板狀構件通過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上述外罩時分別接觸連接於上述複數之接觸部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複數之接觸部、一體形成有部分覆蓋上述外罩且形成有將卡合於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並呈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止部與為了解除該卡止部之卡止狀態而被操作之卡止解除部與將該卡止解除部與上述卡止部連結之連結部之導電性殼,上述卡止解除部從對應於上述導電性殼中之夾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對向之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一方中之一端部之部分往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方延伸,上述連結部從上述卡止解除部彎曲並於正交於上述複數之接觸部之排列方向之方向往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另一方側延伸,上述卡止部具有從上述連結部彎曲並往上述外罩內延伸之懸臂支持部分與設於該懸臂支持部分之端部之卡合突起部分,上述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做為全體而構成設於上述導電性殼之折返突出部。
於如上述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設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配線板狀構件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被插入外罩後,藉此,排列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並且,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部處於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採取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其結果,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藉由卡止部被卡止而處於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被阻止之狀態,排列配置於外罩之複數之接觸部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安定維持於分別接觸連接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狀態。
之後,對與卡止部一起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解除部有用來解除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操作,例如使卡止解除部往卡止部變位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變位之卡止解除部透過連結部使卡止部變位,使卡止部採取將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解除之狀態。藉此,卡止部將對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可獲得可從外罩使配線板狀構件刻意拔脫之狀態。
如上述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之各部之機能或角色更具體地係例如以下被完成。
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卡止部與卡止解除部例如記載於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請求項2者,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各部構成具有彈性之可動部分,此外,如記載於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請求項3者,上 述卡止部具有之上述卡合突起部分被設定為卡合於設於通過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者,上述卡止部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連結部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上述卡止解除部被設定為被施加朝向上述卡止部之方向之按壓操作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藉此,例如,對卡止解除部有朝向上述卡止部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於導電性殼由上述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形成之折返突出部之全體容易產生變形,卡止解除部以與上述導電性殼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且卡止部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以與上述連結部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卡止部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將與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卡合部之卡合解除。此外,對卡止解除部不再有朝向上述卡止部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因卡止部與卡止解除部之各自之彈性而於導電性殼由上述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形成之折返突出部全體地往原本之位置復原變位。
此時,卡止部例如記載於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請求項4者,上述卡止部,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沒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接觸設於上述外罩之位置限制部而定位,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抵接於設於上述外罩之抵接部並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此外,卡止部係例如記載於本申 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請求項5者,上述卡止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接觸上述位置限制部而定位時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位於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內,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抵接於上述抵接部並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時使該卡合突起部分從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內退去。
藉此,在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沒有按壓操作被施加之前提下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接觸設於上述外罩之位置限制部而定位時使設於懸臂支持部分之端部之卡合突起部分採取與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止狀態,此外,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有按壓操作被施加並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抵接於設於上述外罩之抵接部並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時使卡合突起部分從與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之卡止狀態解放。
另外,配置於外罩外之卡止解除部係在配線板狀構件被插入外罩之前提下,在卡止部對配線板狀構件卡合而採取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時、卡止部不對配線板狀構件卡合而不採取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時位於相異之位置。
此外,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中係如記載於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請求項6者,上述卡止部、卡止解除部、連結部之組於對應於上述導電性殼中之上述外罩之 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一方中之另一端部之部分亦一體形成。
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中,如上述,被設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或撓性平板狀纜線等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被插入時,排列配置於外罩內之複數之接觸部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並且,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部處於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狀態,採取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其結果,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藉由卡止部被卡止而處於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被阻止之狀態,排列配置於外罩之複數之接觸部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安定維持於分別接觸連接於該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狀態。
此外,在處於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處於以卡止部被卡止之狀態之前提下,對與卡止部一起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解除部有用來解除卡止部之卡止狀態之操作,例如使卡止解除部往卡止部變位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變位之卡止解除部透過連結部使卡止部變位,使卡止部採取將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解除之狀態。藉此,卡止部將對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可獲得可從外罩使配線板狀構件刻意拔脫之狀態。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可以可圖卡止部與 卡止解除部與將該卡止部與卡止解除部連結之連結部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全體之小型化且可減低構成構件數之構造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選擇性置於確實阻止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之卡止狀態、從該卡止狀態被解放而使從外罩之刻意之拔脫成為可能之狀態。
另外,藉由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之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做為全體而構成折返突出部,可藉由以對卡止解除部施加之按壓操作使卡止解除部較小規模變位,透過連結部使卡止部較大規模變位,在使為可將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之全體小型化者之前提下,可將對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由卡止部導致之卡止狀態確實解除。
此外,為了將對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由卡止部導致之卡止狀態確實解除而對卡止解除部應被施加之操作只要被設定為按壓操作即足夠,故用來將配線板狀構件從卡止狀態置於被解放之狀態之操作極簡單。
以下述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說明實施本發明之形態。
<實施例1>
圖1(從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2(從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3(俯視圖)、圖4(前視圖)、圖5(仰視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
於圖1~圖5係顯示有構成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連接器裝置10,圖4係顯示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於以下係使朝向顯示於圖4之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上側、下側、左側、右側分別為上、下、左、右或上方、下方、左方、右方。
顯示於圖1~圖5之連接器裝置10係具備以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之外罩11,外罩11係具有構成相互對向側端部之正面側端部11a、背面側端部11b、構成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配置於上方之頂板部11c、配置於下方之底板部11d。此外,如於圖1與圖4顯示,於外罩11係設有於其正面側端部11a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從正面側端部11a將外罩11之內部往背面側端部11b擴大者。因此,外罩11之頂板部11c、底板部11d係於上下方向夾板狀構件插入部12對向者。
外罩11係例如於未圖示之配線基板使底板部11d對接被配置,藉此,連接器裝置10之全體被使為安裝於該配線基板。此外,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例如被後述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做為構成配線板狀構件者被插入外罩11。
於外罩11係沿外罩11之長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設有分別以彈性導電材料形成之複數之接觸部13。複數之接觸部13之各者係如於圖4與顯示圖4中之VI-VI線剖面之圖6顯示,具有配置於上述外罩11內之接觸部13a與如於圖2與圖6顯示從外罩11之背面側端部11b往其外導出之連接部13b。此外,接觸部13a係對構成通過板狀構 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配線板狀構件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連接端子部從外罩11中之對底板部11d對向之頂板部11c側抵接而被接觸連接,此外,連接部13b係對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信號端子部例如以焊接連接。藉此,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透過複數之接觸部13連結於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信號端子部。
此外,連接器裝置10具備部分覆蓋外罩11之外面部分之導電性殼14。具體地係藉由導電性殼14而除外罩11中之正面側端部11a中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開口之部分與其周圍部分、背面側端部11b之左右方向之兩端部分、頂板部11c之大部分、底板部11d之一部分、左側端部之大部分、右側端部之大部分之各自之外面部分被覆蓋。此導電性殼14係金屬板被加工成形而被構成,係為了對關於複數接觸部13之特性阻抗調整貢獻,進而為了關於連接器裝置10之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對策,即,為了獲得對連接器裝置10之來自外部之電磁波雜訊之屏蔽效果而具備。
具備於連接器裝置10之導電性殼14係如於圖7(從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與圖8(從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顯示,具有覆蓋外罩11之頂板部11c之大部分之上方部分15、覆蓋外罩11之底板部11d之一部分之下方部分16、覆蓋外罩11之左側端部之大部分之左側面部分17、覆蓋外罩11之右側端部之大部分之右側面部分18,成為配置於連接器裝置10之正面側之正面部分19係形成開口部。於下方部分 16係如於圖8顯示,設有複數個從其背面側端緣部往導電性殼14之內側彎曲而往正面部分19側延伸之接地用接觸部20。此等複數之接地用接觸部20之各部係從下方部分16抵接並接觸連接於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接地連接部。此外,於下方部分16中之接近左側面部分17之部分與接近右側面部分18之部分係分別做為基板連接部21與22從下方部分16往背面側外方突出者而被設,另外,於左側面部分17與右側面部分18係分別設有從該左側面部分17與右側面部分18往外方突出之基板連接部23與24。此等基板連接部21~24之各部係例如被焊接而被連接於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接地端子部。
藉由設有如上述之複數之接地用接觸部20與基板連接部21~24,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接地連接部透過形成有接地用接觸部20與基板連接部21~24之導電性殼14連結於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接地端子部。此時,基板連接部21~24係達成對導電性殼14給予來自配線基板之接地電位之任務並使用於往連接器裝置10之配線基板之安裝。
此外,於導電性殼14係如於圖7、圖8、圖9明瞭顯示,一體形成有從成為對應於外罩11之頂板部11c之左側端部之部分之其上方部分15之左側面部分17之端部15a往成為外罩11之正面側端部11a之外方之其正面部分19之外方延伸之卡止解除部25、從卡止解除部25彎曲且成為 於正交於複數之接觸部13之排列方向之方向往外罩11之底板部11d側延伸之往下方延伸之連結部26、具有從連結部26彎曲且成為往外罩11內延伸之往其正面部分19側延伸之懸臂支持部分27與設於懸臂支持部分27之端部之卡合突起部分28之卡止部29。此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係做為全體而構成帶狀之板狀構件被折返成形而被形成,被設定為從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往正面部分19之外方突出之構成設於導電性殼14之折返突出部者。
另外,於導電性殼14係如於圖7與圖8明瞭顯示,一體形成有從其上方部分15之右側面部分18側之端部15b往其正面部分19之外方延伸之卡止解除部30、從卡止解除部30彎曲且往下方延伸之連結部31、具有從連結部31彎曲且往其正面部分19側延伸之懸臂支持部分32與設於懸臂支持部分32之端部之卡合突起部分33之卡止部34。此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係做為全體而構成帶狀之板狀構件被折返成形而被形成,被設定為從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往正面部分19之外方突出之構成設於導電性殼14之折返突出部者。
卡止部29與34之各部係對做為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卡合而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者而被設,卡止解除部25與30之各部係為了解除卡止部29與34之各部之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而例如做為有朝向卡止部29與34之方 向之按壓力被強迫作用之按壓操作亦即朝向卡止部29與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者而被設。此外,連結部26係做為將卡止解除部25與卡止部29連結者而被設,連結部31係做為將卡止解除部30與卡止部34連結者而被設。
卡止部29之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可藉由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卡合而獲得,此外,卡止部34之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亦可藉由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卡合而獲得
卡止解除部25與30與卡止部29與34之各部係基於導電性殼14具有彈性之金屬板被加工成形而被構成而構成具有彈性之可動部分。此外,卡止部29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27係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連結部26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同樣地,卡止部34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32係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連結部31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此外,上述卡止解除部25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同樣地,上述卡止解除部30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
如顯示於圖6與將連接器裝置10中之左方端部部分地破斷顯示之圖10,卡止部29係在對上述卡止解除部25沒 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27接觸設於上述外罩11之位置限制部40而定位,使其卡合突起部分28位於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如上述,在卡止部29使其卡合突起部分28位於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前提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後,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卡合,藉此,卡止部29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
此外,如顯示於將連接器裝置10中之左方端部部分地破斷顯示之圖11,對上述卡止解除部25有如於圖11以箭頭F被顯示之朝向卡止部29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卡止解除部25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伴隨該搖動,卡止部29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27抵接於上述抵接部41之前提下以與連結部26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28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25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28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如上述,在卡止部29使該卡合突起部分28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之前提下,卡合突起部分28與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之卡止狀態不被採取。因此,在卡止部29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 之卡止狀態之前提下,對上述卡止解除部25有朝向卡止部29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卡止部29之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被解除。
與卡止部29同樣地,卡止部34亦係在對上述卡止解除部30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32接觸設於上述外罩11之位置限制部40而定位,使其卡合突起部分33位於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如上述,在卡止部34使其卡合突起部分33位於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之前提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後,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卡合,藉此,卡止部34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
此外,對上述卡止解除部30有朝向卡止部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卡止解除部30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伴隨該搖動,卡止部34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32抵接於上述抵接部41之前提下以與連結部31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33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30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33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如上述,在卡止部34使該卡合突起部分33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之前提下,卡合突起部分33 與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卡合部之卡止狀態不被採取。因此,在卡止部34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之前提下,對上述卡止解除部30有朝向卡止部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卡止部34之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狀態被解除。
圖12係顯示連接器裝置10中之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為構成配線板狀構件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一例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
於顯示於圖12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一對之相互對向面之一方係於其一端部排列配置設有分別形成為短條狀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此外,雖圖示被省略,於一對之相互對向面之另一方係設有平板狀之接地連接部。另外,於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係於夾排列配置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相互對向之一對之側緣部分別形成有缺口卡合部53及缺口卡合部54,比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3成為前端側之部分被設定為端緣部55,比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4成為前端側之部分為端緣部56。此外,於於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係除設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與接地連接部之部分、形成有一對之缺口卡合部53及缺口卡合部54之部分端緣部55、端緣部56外,其餘部分被覆蓋膜57覆蓋。
圖13係顯示被顯示於圖12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罩11之狀態。於圖14中,於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係顯示設有接 地連接部且被覆蓋膜57覆蓋之表側之面。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係被設定為設有被排列配置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板面被朝向上方者亦即被朝向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側者。此外,於連接器裝置10中之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往外罩11之插入被適當進行時係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排列配置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部分之前端與外罩11之背面側端部11b成為平行。
如顯示於圖13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被插入外罩11之狀態被採取時,首先,如圖14所示,在連接器裝置10被置於對該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解除部25沒有按壓操作被施加之狀態之前提下,對該連接器裝置10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使排列配置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部分之前端緣部對連接器裝置10中之外罩11之正面側端部11a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對向被配置。此時,被設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端緣部55與缺口卡合部53採取對應於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29之位置者,此外,雖圖示被省略,被設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端緣部56與缺口卡合部54採取對應於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34之位置者。
其次,如顯示於圖15,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以排列配置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部分之前端緣部為前端,將設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板面朝向上方,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內。此時,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 之比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3成為前端側之端緣部55對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抵接,使卡合突起部分28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25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藉此,上述卡止部29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27以與上述連結部26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28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其結果,上述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採取不會妨礙對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插入之狀態。
與上述同時,圖示雖係被省略,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比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4成為前端側之端緣部56對連接器裝置10中之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抵接,使卡合突起部分33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30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藉此,上述卡止部34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32以與上述連結部31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33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其結果,上述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採取不會妨礙對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插入之狀態。
之後,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更加往外罩11內被插入,到達外罩11內之預先被設定之既定之位置後,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對外罩11之插入完了。於此時係如顯示於圖 16,上述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從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端緣部55脫離,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3卡合,且圖示雖係被省略,上述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從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端緣部56脫離,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4卡合。
此時,卡止部29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27係因本身具有之彈性而進行以與上述連結部26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之復原搖動,使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3卡合。同樣地,卡止部34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32亦因本身具有之彈性而進行以與上述連結部31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之復原搖動,使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缺口卡合部54卡合。
其結果,卡止部29與34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卡合,將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卡止,藉此,可獲得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從外罩11之不期望之拔脫被阻止之狀態。
如上述,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在被置於卡止部29與34導致之卡止狀態之前提下,排列配置於外罩11之複數之接觸部13之各部中之接觸部13a於外罩11內從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抵接並接觸連接於設有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板面被朝向上方且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 刷配線基板50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中之對應者。藉此,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透過複數之接觸部13連結於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信號端子部。
此外,此時,從導電性殼14之下方部分16延伸且被設定為位於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者之複數之接地用接觸部20從導電性殼14之下方部分16側抵接並接觸連接於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接地連接部。藉此,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接地連接部透過複數接地用接觸部20連結於設於配置有外罩11之配線基板之接地端子部。
之後,如顯示於圖17,對卡止解除部25有如於圖17以箭頭F被顯示之朝向上述卡止部29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卡止解除部25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伴隨該搖動,卡止部29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27抵接於上述抵接部41之前提下以與連結部26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卡止部29具有之上述卡合突起部分28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25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28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藉此,卡止部29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28不再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缺 口卡合部53卡合,卡止部29之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止狀態被解除。
同樣地,對卡止解除部30有朝向上述卡止部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卡止解除部30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伴隨該搖動,卡止部34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32抵接於上述設於外罩11之抵接部41之前提下以與連結部31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使卡止部34具有之上述卡合突起部分33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30之相互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使該卡合突起部分33從設於外罩11之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退去。藉此,卡止部34具有之卡合突起部分33不再對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中之缺口卡合部54卡合,卡止部34之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止狀態被解除。
如上述,藉此,卡止部29與34之各部之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止狀態被解除後,可獲得可刻意使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從外罩11拔脫之狀態。
根據如上述之構成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連接器裝置10,被設為構成配線板狀構件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時,排列配置於外罩11內之複數之接觸部13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13a分別接觸連接於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並且,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 卡止部29與34對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卡合,採取對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止狀態。其結果,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藉由卡止部29與34被卡止而可置於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被阻止之狀態,排列配置於外罩11之複數之接觸部13之各部具備之複數之接觸部13a可安定維持於分別接觸連接於該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之狀態。
此外,在處於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處於以卡止部29與34被卡止之狀態之前提下,對與卡止部29與34一起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卡止解除部25與30有用來解除卡止部29與34之卡止狀態之操作,例如使卡止解除部往卡止部變位之按壓操作被施加後,因而變位之卡止解除部25與30透過連結部26與31使卡止部29與34變位,使卡止部29與34採取將與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合解除之狀態。藉此,卡止部29、34將對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卡止狀態解除,可獲得可從外罩11使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刻意拔脫之狀態。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10,可以可圖卡止部29與卡止解除部25與將該卡止部29與卡止解除部25連結之連結部26之組與卡止部34與卡止解除部30與將該卡止部34與卡止解除部30連結之連結部31之組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全體之小型化且可減低構成構件數之構造將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選擇性置於確實阻止 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之卡止狀態、從該卡止狀態被解放而使從外罩之刻意之拔脫成為可能之狀態。
另外,藉由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之組與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之組做為全體而構成帶狀之板狀構件被折返成形而被形成,被設定為從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往正面部分19之外方突出之構成設於導電性殼14之折返突出部者,可藉由以對卡止解除部25、30施加之按壓操作使卡止解除部25、30較小規模變位,透過連結部26、31使卡止部29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27、卡合突起部分28與卡止部34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32、卡合突起部分33較大規模變位,在使為可將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之組之全體與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之組之全體小型化者之前提下,可將對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由卡止部29、34導致之卡止狀態確實解除。
此外,為了將對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由卡止部29、34導致之卡止狀態確實解除而對卡止解除部25、30應被施加之操作只要被設定為按壓操作即足夠,故用來將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從卡止部29、34導致之卡止狀態置於被解放之狀態之操作極簡單。
另外,於上述之連接器裝置10中係複數之接觸部13中之與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接觸之接觸部13a配置為從導電性殼14中之上方部分15側往設 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突出,故設定為將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朝向上方往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之構成,但將複數之接觸部13中之與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接觸之接觸部13a配置為從導電性殼14中之下方部分16側往設於外罩11之板狀構件插入部12內突出,設定為將撓性印刷配線基板50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51朝向下方往板狀構件插入部12插入之構成亦可。此外,在上述連接器裝置10係將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之組與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之組配置於外罩11之正面側端部11a側,使卡止部29、34從外罩11之正面側端部11a側往外罩11內延出者,但將一體形成於導電性殼14之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之組與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之組配置於外罩11之背面側端部11b側,使卡止部29、34從外罩11之背面側端部11b側往外罩11內延出者
[實施例2]
圖18係構成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其他之例之連接器裝置60之部分。
顯示於圖18之連接器裝置60係大量具有與前述之連接器裝置10同樣地被構成之部分,於圖18中係連接器裝置60中之對應於連接器裝置10之各部與各構件之部分與構件以與連接器裝置10共通之符號被顯示,關於該部分之重複說明係被省略。
於圖18係連接器裝置60中之左方端部部分地被破斷並被顯示。於連接器裝置60之外罩11係於成為其左側端部之附近之部分設有被設定為從其正面側往其外方突出且位於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形成之折返突出部之下方者之止動部61。於此止動部61與形成折返突出部之卡止部29之間設有在在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被置於卡止部29導致之卡止狀態之前提下對卡止解除部25有為了解除卡止部29導致之卡止狀態之朝向上述卡止部29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容許卡止解除部25與卡止部29之被設定為必要之往下方之變位之量之間隔。
圖示雖係被省略,於連接器裝置60之外罩11係於成為其右側端部之附近之部分亦做為對應於止動部61者設有被設定為從其正面側往其外方突出且位於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形成之折返突出部之下方者之止動部。於此止動部與形成折返突出部之卡止部34之間亦設有在在通過板狀構件插入部12被插入外罩11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被置於卡止部34導致之卡止狀態之前提下對卡止解除部30有為了解除卡止部34導致之卡止狀態之朝向上述卡止部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時容許卡止解除部30與卡止部34之被設定為必要之往下方之變位之量之間隔。
此外,如顯示於圖19,對卡止解除部25有如於圖19以箭頭F被顯示之朝向上述卡止部29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藉此,卡止解除部25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 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a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並往下方變位,於卡止部29之全體往下方變位時係卡止解除部25與卡止部29以被設定為必要之變位量往下方變位時連結部26與卡止部29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27之相互連結部分對止動部61抵接,阻止卡止解除部25與卡止部29之進一步之往下方之變位。
亦即,係藉由止動部61而卡止解除部25與卡止部29之往下方之過大之變位被阻止,藉此,卡止解除部25、連結部26、卡止部29形成之折返突出部破損之事態或受損傷之事態被迴避。
同樣地,圖示雖係被省略,對卡止解除部30有朝向上述卡止部34之方向之按壓操作被施加,藉此,卡止解除部30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14之上方部分15中之端部15b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並往下方變位,於卡止部34之全體往下方變位時係卡止解除部30與卡止部34以被設定為必要之變位量往下方變位時連結部31與卡止部34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32之相互連結部分對止動部抵接,阻止卡止解除部30與卡止部34之進一步之往下方之變位。
亦即,係藉由止動部61而卡止解除部30與卡止部34之往下方之過大之變位被阻止,藉此,卡止解除部30、連結部31、卡止部34形成之折返突出部破損之事態或受損傷之事態被迴避。
連接器裝置60之其他之部分係與前述之連接器裝置10同樣地被構成,以該連接器裝置60亦可獲得與連接器裝置 10之場合同樣之作用效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以上之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係例如用於被設定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與其他之配線基板之電氣連結之具備:設有板狀構件插入部之外罩、排列配置於上述外罩內之而被設之複數之接觸部、部分覆蓋上述外罩之導電性殼,可以可圖全體之小型化且可減低構成構件數之構造將被插入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選擇性置於確實阻止從外罩之不期望之拔脫之卡止狀態、從該卡止狀態被解放而使從外罩之刻意之拔脫成為可能之狀態,且用來將配線板狀構件從卡止狀態置於被解放之狀態之操作極簡單,可廣泛適用於各種電子機器等。
10、60‧‧‧連接器裝置
11‧‧‧外罩
11a‧‧‧正面側端部
11b‧‧‧背面側端部
11c‧‧‧頂板部
11d‧‧‧底板部
12‧‧‧板狀構件插入部
13‧‧‧接觸部
14‧‧‧導電性殼
15‧‧‧上方部分
16‧‧‧下方部分
17‧‧‧左側面部分
18‧‧‧右側面部分
19‧‧‧正面部分
20‧‧‧接地用接觸部
21、22、23、24‧‧‧基板連接部
25、30‧‧‧卡止解除部
26、31‧‧‧連結部
27、32‧‧‧懸臂支持部分
28、33‧‧‧卡合突起部分
29、34‧‧‧卡止部
40‧‧‧位置限制部
41‧‧‧抵接部
50‧‧‧撓性印刷配線基板
51‧‧‧連接端子部
53、54‧‧‧缺口卡合部
55、56‧‧‧端緣部
57‧‧‧外罩膜
61‧‧‧止動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從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從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前視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仰視圖。
圖6係顯示圖4中之VI-VI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7係顯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導電性殼之從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導電性殼之從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導電性殼之端部之局部剖面部分立體圖。
圖10係被供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卡止部、連結部、卡止解除部之說明之局部剖面部分立體圖。
圖11係被供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卡止部、連結部、卡止解除部之說明之局部剖面部分立體圖。
圖12係顯示被插入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立體圖。
圖13係顯示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插入有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4係顯示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插入撓性印刷配線基板前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圖15係顯示撓性印刷配線基板處於對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插入途中之狀態之包含局部剖面之部分剖面圖。
圖16係顯示對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插入完成後,撓性印刷配線基板被卡止部卡止之狀態之包含局部剖面之部分剖面圖。
圖17係顯示具備於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一例之卡止解除部使卡止部解除對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卡止後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圖18係被供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其他例之說明之 部分剖面圖。
圖19係被供為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之其他例之說明之部分剖面圖。
10‧‧‧連接器裝置
11‧‧‧外罩
11a‧‧‧正面側端部
11b‧‧‧背面側端部
11c‧‧‧頂板部
11d‧‧‧底板部
12‧‧‧板狀構件插入部
14‧‧‧導電性殼
15‧‧‧上方部分
16‧‧‧下方部分
21‧‧‧基板連接部
25‧‧‧卡止解除部
26‧‧‧連結部
27‧‧‧懸臂支持部分
28‧‧‧卡合突起部分
29‧‧‧卡止部
50‧‧‧撓性印刷配線基板
53‧‧‧缺口卡合部
55‧‧‧端緣部

Claims (6)

  1. 一種連接器裝置,具備:設有於相互對向側端部之一方側開口之板狀構件插入部並配置於配線基板之外罩、具有分別配置於上述外罩內之接觸部與從上述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方側往外罩外導出之連接部而排列配置且在配線板狀構件通過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上述外罩時分別接觸連接於上述複數之接觸部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中之複數之連接端子部之複數之接觸部、一體形成有部分覆蓋上述外罩且形成有將卡合於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並呈對該配線板狀構件之卡止狀態之卡止部、為了解除該卡止部之卡止狀態而被操作之卡止解除部、以及將該卡止解除部與上述卡止部連結之連結部之導電性殼,上述卡止解除部從對應於上述導電性殼中之夾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對向之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一方中之一端部之部分往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側端部之另一方延伸,上述連結部從上述卡止解除部彎曲並於正交於上述複數之接觸部之排列方向之方向往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另一方側延伸,上述卡止部具有從上述連結部彎曲並往上述外罩內延伸之懸臂支持部分與設於該懸臂支持部分之端部之卡合突起部分,上述卡止解除部、連結部、卡止部做為全體而構成設於上述導電性殼之折返突出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 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各部構成具有彈性之可動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具有之上述卡合突起部分被設定為卡合於設於通過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插入上述外罩之配線板狀構件之卡合部者,上述卡止部具有之懸臂支持部分被設定為可以與上述連結部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上述卡止解除部被設定為被施加朝向上述卡止部之方向之按壓操作時以與上述導電性殼之相互連結部分為搖動中心搖動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沒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接觸設於上述外罩之位置限制部而定位,對上述卡止解除部有按壓操作被施加時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抵接於設於上述外罩之抵接部並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接觸上述位置限制部而定位時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位於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內,使上述懸臂支持部分抵接於上述抵接部並使上述卡合突起部分往接近上述導電性殼中之與上述卡止解除部之連結部分之方向移動時使該卡合突起部分從上述板狀構件插入部內退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部、卡止解除部、連結部之組於對應於上述導電性殼中之上述外罩之相互對向平板狀部之一方中之另一端部之部分亦一體形成。
TW101101566A 2011-02-14 2012-01-16 Connector device TWI442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8177A JP5704319B2 (ja) 2011-02-14 2011-02-14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1230A TW201251230A (en) 2012-12-16
TWI442649B true TWI442649B (zh) 2014-06-21

Family

ID=4565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1566A TWI442649B (zh) 2011-02-14 2012-01-16 Connector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98417B2 (zh)
EP (1) EP2487759A3 (zh)
JP (1) JP5704319B2 (zh)
KR (1) KR101281372B1 (zh)
CN (1) CN102637979B (zh)
TW (1) TWI442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0334B2 (ja) * 2010-10-05 2012-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093340B2 (ja) * 2010-12-27 2012-12-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779078B2 (ja) * 2011-11-28 2015-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920623B1 (ko) * 2012-01-30 201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JP5601347B2 (ja) * 2012-05-16 2014-10-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851918B2 (en) * 2012-08-27 2014-10-07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lock member
JP5790681B2 (ja) 2013-03-13 2015-10-0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15042B2 (ja) 2013-12-24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91335B2 (ja) * 2014-04-23 2018-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809343B1 (ja) * 2014-10-30 2015-11-1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584538B (zh) * 2015-07-29 2017-05-21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A combination of connectors with ground members
US10530082B2 (en) * 2015-08-31 2020-01-07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locking arms
JP6668043B2 (ja) * 2015-11-09 2020-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US10305209B2 (en) * 2016-02-26 2019-05-28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17157416A (ja) * 2016-03-02 2017-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および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516208B2 (ja) * 2017-04-27 2019-05-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6741036B2 (ja) * 2018-03-29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729640B2 (ja) * 2018-06-28 2020-07-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315239A (zh) * 2021-09-22 2023-04-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按壓解鎖結構之易鎖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5878A (ja) * 1997-12-25 1999-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プラグのロック構造
JP3451393B2 (ja) * 1998-01-30 2003-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4099217B2 (ja) * 2002-04-11 2008-06-1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
JP4065966B2 (ja) * 2003-06-06 2008-03-26 大宏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199272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53436B2 (ja) * 2007-02-08 2009-10-28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4915879B2 (ja) * 2009-08-10 2012-04-11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CN201498771U (zh) * 2009-08-31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4982770B2 (ja) * 2009-12-04 2012-07-2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110334B2 (ja) * 2010-10-05 2012-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207004B2 (ja) * 2011-02-22 2013-06-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7979A (zh) 2012-08-15
CN102637979B (zh) 2015-03-18
JP2012169099A (ja) 2012-09-06
EP2487759A3 (en) 2014-11-05
US8398417B2 (en) 2013-03-19
US20120208385A1 (en) 2012-08-16
EP2487759A2 (en) 2012-08-15
KR101281372B1 (ko) 2013-07-02
TW201251230A (en) 2012-12-16
JP5704319B2 (ja) 2015-04-22
KR20120093075A (ko)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649B (zh) Connector device
TWI388089B (zh) 連接器裝置
JP520700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09334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11033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I446647B (zh) 連接器裝置
JP498277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I446648B (zh) Connector device
JP201108642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3030457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81134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8464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96736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638074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3045541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311081A (ja) 基板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