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2725A - 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32725A CN102632725A CN2012100287958A CN201210028795A CN102632725A CN 102632725 A CN102632725 A CN 102632725A CN 2012100287958 A CN2012100287958 A CN 2012100287958A CN 201210028795 A CN201210028795 A CN 201210028795A CN 102632725 A CN102632725 A CN 102632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spool body
- conveying mechanism
- conveying
- amo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其实现输送用辊的工作难以受到由卷筒纸产生的惯性的影响的介质输送。其包括:使卷筒体旋转而输送介质的卷筒体驱动机构,以及驱动卷筒体驱动机构的卷筒体驱动部;设置得比卷筒体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介质的第1输送机构,以及驱动第1输送机构的第1驱动部;设置于卷筒体与第1输送机构之间、输送介质的第2输送机构,以及驱动第2输送机构的第2驱动部;和控制部,其在第1输送机构输送介质的速度变化时,以由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介质的量与由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的量与由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通过从喷嘴喷射墨而使墨滴(点)着落于介质上而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另外,作为打印机,具备卷筒纸打印机构的打印机众所周知,所述卷筒纸打印机构从卷成卷筒状的介质(卷筒纸)适当拉出打印所使用的量的介质而进行打印。在这样的打印机中,通过控制卷筒纸的旋转量和/或对从卷筒纸拉出的介质(纸)进行输送的输送用辊的旋转量,一边调整介质的输送量一边进行打印。
在具备卷筒纸打印机构的打印机中,在控制卷筒纸和/或输送用辊的旋转量时,为了输送中的介质不产生松弛,向介质附加一定的张力(tension)。但是,随着打印的进行而消耗介质,由此卷筒纸的卷筒直径变化,所以不能适合地进行卷筒纸的旋转量的控制,难以向打印中的介质持续施加一定的张力。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方法:通过与卷筒直径的变化相对应地控制卷筒纸的驱动马达的设定扭矩而调整卷筒纸的旋转量,使得即使卷筒直径变化也一直向介质附加一定的张力(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0892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对于伴随着由卷筒纸的安装误差和/或机械性的制造误差和/或历时劣化引起的卷筒纸的旋转轴的轴错位而产生的惯性(inertia)的影响没有任何考虑。例如,在业务用的大型打印机等使用卷筒直径较大的卷筒纸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伴随着直径增大,伴随着轴错位而产生的惯性的影响增大。而且,如果在对卷筒纸的驱动马达和/或输送用辊进行控制时伴随着轴错位而产生的惯性的影响增大,则该马达等加速·减速时的响应性变差,控制的精度下降。特别,输送用辊需要反复控制打印中的介质的输送和/或停止,所以如果惯性影响到该输送用辊的工作,则变得难以正确地输送介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卷筒纸打印机构的打印机中实现难以受到由轴错位引起的惯性的影响的介质输送。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打印机,其中,包括:(A)使将介质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体旋转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该介质的卷筒体驱动机构,以及驱动该卷筒体驱动机构的卷筒体驱动部;(B)设置得比所述卷筒体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的第1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1输送机构的第1驱动部;(C)设置得比所述第1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D)设置于所述卷筒体与所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输送所述介质的第2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2输送机构的第2驱动部;(E)控制部,其在所述卷筒体旋转1圈的期间内,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中的使用直流马达的驱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保持卷筒体的旋转支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卷筒体、输送辊对、输送调整辊对以及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ENC信号的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概略表示比较例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的样子的图。
图8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和/或介质的松弛的样子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使用直流马达的驱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图11是概略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和/或介质的松弛的样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控制部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20:主体部,30:卷筒体驱动机构,32:齿轮列,
33:卷筒马达,34:旋转检测部,34a:圆盘状刻度,
34b:线性传感器,40:滑架驱动机构,41:滑架
42:滑架轴,43:墨盒,44:打印头,50:介质输送机构
51:输送辊对,51a:输送辊,51b:从动辊,52:齿轮列
53:PF马达,54:旋转检测部,54a:圆盘状刻度
54b:线性传感器,58:松弛传感器,60:输送调整机构
61:输送调整辊对,61a:输送调整辊,61b:从动辊
62:齿轮列,63:FC马达,64:旋转检测部,
64a:圆盘状刻度,64b:线性传感器,68:松弛传感器
100:控制部,110:主控制部,111:卷筒马达控制部
112:PF马达控制部,113:FC马达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下面的事项变得明了。
一种打印机,包括:(A)使将介质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体旋转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该介质的卷筒体驱动机构,以及驱动该卷筒体驱动机构的卷筒体驱动部;(B)设置得比所述卷筒体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的第1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1输送机构的第1驱动部;(C)设置得比所述第1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D)设置于所述卷筒体与所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输送所述介质的第2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2输送机构的第2驱动部;和(E)控制部,其在所述卷筒体旋转1圈的期间内,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根据这样的打印机,能够实现难以受到伴随着由卷筒纸的安装误差和/或机械性的制造误差和/或历时劣化引起的卷筒纸的旋转轴的轴错位而产生的惯性的影响的介质输送。
在该打印机,优选: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输送机构开始所述介质的输送到所述介质的输送结束为止的期间内,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根据这样的打印机,能够实现在容易受到惯性的影响的输送辊的加减速时惯性的影响也较小的介质输送。
在该打印机,优选:所述控制部在从开始打印到打印结束为止的期间内,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根据这样的打印机,能够实现每个打印工作中惯性的影响较小的介质输送。
在该打印机,优选:包括松弛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与所述第2输送机构之间的所述介质的松弛量;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松弛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松弛量为预定的松弛量以下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在由所述松弛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松弛量比预定的松弛量大的情况下使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停止。
根据这样的打印机,能够实现仅通过松弛量控制卷筒体的驱动同时惯性的影响较小的介质输送。
在该打印机,优选: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检测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与所述第2输送机构之间的所述介质的松弛量;在检测出的所述松弛量为预定的松弛量以下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在检测出的所述松弛量比预定的松弛量大的情况下使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停止。
根据这样的打印机,能够实现不使用松弛传感器等多余的设备、仅通过松弛量控制卷筒体的驱动同时惯性的影响较小的介质输送。
另外,一种打印方法变得明了,其中包括下述步骤:(A)驱动卷筒体驱动机构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驱动将介质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体;(B)驱动设置得比所述卷筒体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1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介质;(C)通过设置得比所述第1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打印头在所述介质上进行打印;(D)驱动设置于所述卷筒体与所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的第2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介质;(E)使得在所述卷筒体旋转1圈的期间内,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
===打印机的基本结构===
对于作为打印机的打印机以及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是能够在尺寸较大的介质(例如JIS标准的A2以上的尺寸的打印用纸)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是喷墨式的打印机,但是喷墨式打印机只要是能够喷射墨而进行打印的装置,可以是采用任何的喷射方法的装置。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谓下方侧,指的是设置有打印机一侧,所谓上方侧,指的是从设置一侧远离一侧。另外,将供给介质一侧设为供给侧(后端侧)、将排出介质一侧设为排纸侧(跟前侧)进行说明。
<对于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的外观的结构例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10中的使用直流马达的驱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关系的图。图3是表示旋转支架31与卷筒马达33的外观的结构例的图。
在该例情况下,打印机10具有一对脚部11和由该脚部11支撑的主体部20。在脚部11上,设有支柱12,并且在脚轮支撑部14上安装有旋转自如的脚轮13。
主体部20在由未图示底座支撑的状态下,在内部搭载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由外部壳体21覆盖。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20上,作为使用直流马达的驱动系统,设有卷筒体驱动机构30、滑架驱动机构40、介质输送机构50与输送调整机构60。
卷筒体驱动机构30设置于存在于主体部20的卷筒搭载部22。卷筒搭载部22如图1所示,设置于主体部20中的背面侧并且是上方侧,通过将作为构成上述的外部壳体21的一个要素的开闭盖23打开,变得能够在其内部搭载卷筒体RP、通过卷筒体驱动机构30对卷筒体RP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用于使卷筒体RP旋转的卷筒体驱动机构30如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旋转支架31、齿轮列32与卷筒马达33。旋转支架31从设置于卷筒体RP的中空孔RP1的两端侧插入,为了从两端侧支撑卷筒体RP,设有一对旋转支架31。卷筒体RP将介质(例如纸P)卷成卷筒状,通过该卷筒体RP旋转,将打印所使用的量的纸P拉出,向介质输送机构50和/或输送调整机构60供给。
另外,如图3所示,卷筒体RP的全部重量施加于旋转支架31与卷筒马达33的接合部,所以旋转马达的旋转轴通过重量而弯曲,或者不能在卷筒体RP的两端平行地安装旋转支架31,或者在中空孔RP1的直径与旋转支架31的直径具有错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伴随着旋转轴的轴错位而产生的惯性的影响增大。
卷筒马达33经由齿轮列32对一对旋转支架31中位于一端侧的旋转支架31a付与驱动力(旋转力)。即,卷筒马达33相当于付与使卷筒体RP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
卷筒马达33能够自如地变更旋转方向。在下面,将向供给方向(下面,称为输送方向)送出介质时的卷筒马达33的旋转的方向设为正转方向,将其反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方向。
另外,通过卷筒体驱动机构30使卷筒体RP旋转的驱动部并不限定于卷筒马达33那样的“马达”,也可以使用通过液压而工作的传动装置等。
滑架驱动机构40包括:作为墨供给/喷射机构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滑架41、滑架轴42和其他的未图示的滑架马达、皮带等。
滑架41包括用于储存各色的墨的墨盒43,能够经由未图示的管子从固定设置于主体部20的前面侧的墨匣(未图示)向该墨盒43供给墨。另外,如图2所示,在滑架41的下表面上,设有能够喷射墨滴的打印头44。在打印头44上,设有与各墨相对应的未图示的喷嘴列,在构成该喷嘴列的喷嘴,配置有压电元件。通过该压电元件的工作,能够从处于墨通路的端部的喷嘴喷射墨滴。
另外,通过这些滑架41、墨盒43、打印头44、未图示的管子和墨匣,构成墨供给/喷射机构。另外,打印头44并不限定于使用压电元件的压电驱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例如:通过加热器对墨进行加热、利用产生的气泡的力的加热器方式,使用磁致伸缩元件的磁致伸缩方式,通过电场控制喷雾的喷雾方式等。另外,填充于墨匣/墨盒43的墨可以搭载染料系墨/颜料系墨等任何种类的墨。
图4是表示从卷筒体RP输送的介质、输送辊对51、输送调整辊对61以及打印头44的位置关系的图。
介质输送机构50如图2以及图4所示,包括输送辊对51、齿轮列52、PF马达53与旋转检测部54。输送辊对51包括输送辊51a与输送从动辊51b,在两者之间,能够夹持从卷筒体RP拉出、输送的介质(例如纸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的介质输送机构50中使用辊子输送介质,但介质输送机构50的输送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用辊子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皮带的输送方法,或者使用吸引机构的输送方法。
PF马达53经由齿轮列52对输送辊51a付与驱动力(旋转力)。即,PF马达53相当于付与使输送辊51a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PF马达53与卷筒马达33同样能够自如地变更旋转方向。在下面,将向输送方向送出介质时的PF马达53的旋转的方向设为正转方向,将其反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方向。另外,驱动输送辊51a的驱动部并不限定于PF马达53那样的“马达”,也可以使用通过液压而工作的传动装置等。
旋转检测部5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旋转式编码器。因此,旋转检测部54包括圆盘状刻度54a与旋转式传感器54b。圆盘状刻度54a沿着其圆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具有使光透过的透光部和将光的透过切断的遮光部。另外,旋转式传感器54b以未图示的发光元件、同样未图示的受光元件和同样未图示的信号处理电路为主要的结构要素。
图5A是PF马达53正转时的输出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图5B是PF马达53反转时的输出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来自旋转式传感器54b的输出,向控制部100输入图5A、图5B所示的相位互相差90度的脉冲信号(A相的ENC信号、B相的ENC信号)。因此,能够通过相位的提前/滞后检测PF马达53处于正转状态还是反转状态。
在输送辊对5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纸侧),设有压印盘55,介质在该压印盘55上被导向(图4)。另外,在压印盘55的上方侧,以相对的方式配设有打印头44。在该压印盘55上,形成有吸引孔55a。另一方面,吸引孔55a设置为能够连通于吸引风扇56,通过吸引风扇56工作,从打印头44一侧经由吸引孔55a吸引空气。由此,在介质存在于压印盘55上的情况下,能够对介质进行吸引保持。另外,打印机10除此之外还包括检测介质的宽度的介质宽度检测传感器等其他的各种传感器。
输送调整机构60的结构与介质输送机构50大致同样,如图2所示,包括输送调整辊对61、齿轮列62、FC马达63和旋转检测部64。输送调整辊对61包括输送调整辊61a与调整从动辊61b,在两者之间,能够夹持从卷筒体RP拉出的介质。FC马达63经由齿轮列62对输送调整辊61a付与驱动力(旋转力)。即,FC马达63相当于付与使输送调整辊61a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FC马达63与卷筒马达33同样能够自如地变更旋转方向。在下面,将向输送方向送出介质时的FC马达63的旋转的方向设为正转方向,将其反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方向。另外,驱动输送调整辊61a的驱动部并不限定于FC马达63那样的“马达”,也可以使用通过液压而工作的传动装置等。
输送调整机构60位于卷筒体RP与输送调整辊对61的中间,具有调整介质的输送量的功能。与介质的输送量调整有关的详情在后面叙述。
在输送调整辊对61与卷筒体RP之间设有松弛传感器68。松弛传感器68设置于介质的下方侧,在输送调整辊对61与卷筒体RP之间,是能够检测介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松弛传感器68与介质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传感器。通过使用松弛传感器68,能够获取“松弛量”,所述松弛量表示介质相对于以不松弛的状态(伸展状态)输送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的输送位置松弛了多少。
<关于控制部>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00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在第1实施方式中,向控制部1000输入介质输送机构50的旋转检测部54、输送调整机构60的旋转检测部64、松弛传感器68以及未图示的线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另外,输入纸宽检测传感器、间隙检测传感器、对打印机10的电源进行接通/切断的电源开关等(全都未图示)的各输出信号。
如图2所示,控制部100包括CPU101、ROM102、RAM103、PROM104、ASIC105和马达驱动器106等,这些构件经由例如总线等传送线路107而互相连接。另外,控制部100连接于计算机COM。而且,通过这些硬件与储存于ROM102和/或PROM104的软件以及/或者数据的协作或者进行特有的处理的电路和/或结构要素的追加等,实现图6所示那样的主控制部110、卷筒马达控制部111、PF马达控制部112和FC马达控制部113。
主控制部110控制卷筒马达控制部111、PF马达控制部112和FC马达控制部113的工作,进行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的处理。此时,调整由输送辊51a进行的介质的输送量与从卷筒体RP供给(输送)的介质的输送量的平衡,进行控制使得由卷筒体RP产生的惯性的影响不会波及介质输送机构50。
卷筒马达控制部111基于松弛传感器68的输出信号,控制卷筒马达33的驱动,以向打印机10的介质输送机构50供给(输送)适当的量的介质。
PF马达控制部112基于旋转检测部54的输出信号,控制PF马达53的驱动。由此控制输送辊51a的旋转量,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FC马达控制部113基于旋转检测部64的输出信号,控制FC马达63的驱动。由此控制输送调整辊61a的旋转量,调整从卷筒体RP供给的介质的量与由输送辊51a输送的介质的量。
<关于打印工作>
在打印机10从计算机COM接受打印数据时,控制部100通过控制卷筒体驱动机构30和/或滑架驱动机构40等各单元,进行供纸处理·点形成处理·输送处理等。
供纸处理是从卷筒体RP向打印机10内供给应该进行打印的介质、将纸定位于打印开始位置(也称为开头位置)的处理。控制部100使卷筒体RP向正转方向旋转,将介质输送到输送调整辊61a以及输送辊51a。接下来,使输送调整辊61a以及输送辊51a旋转,将从卷筒体RP输送的纸定位于打印开始位置。
点形成处理是从沿着与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下面,称为移动方向)移动的打印头44断续喷射墨、在介质上形成墨点的处理。控制部100使滑架41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在滑架41移动的期间,基于打印数据从打印头44喷射墨。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于介质时形成点,在介质上形成由沿着移动方向的多个点构成的点线。
输送处理是使介质相对于喷头沿着输送方向相对移动的处理。控制部100使输送辊51a旋转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纸。通过该输送处理,打印头44能够在与通过先前的点形成处理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点。对于输送时的介质的输送量的控制,在后面进行说明。
控制部100交替反复进行点形成处理与输送处理,直到不再有应该打印的数据,缓缓在纸上打印由点线构成的图像。最后控制部100将图像的打印结束了的介质排出。
===比较例===
首先,作为比较例,对于没有输送调整机构60的情况下的介质输送进行说明。
图7是概略表示比较例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的样子的图。在比较例的打印机中,从卷筒体RP拉出的介质不经由输送调整辊对61而直接向输送辊51a输送,通过输送辊51a正转而将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
如上所述,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假设使用卷筒直径较大的卷筒体RP进行打印。在介质供给时,如果产生轴错位,则与卷筒直径、卷筒体的重量、本来应该成为旋转轴的位置(理论中心)与在实际的旋转工作中成为中心的位置(实际中心)的错位量(轴错位量)等成比例,由轴错位引起的惯性(inertia)的影响增大。而且,由在卷筒体RP产生的轴错位引起的惯性通过介质而影响输送辊51a的旋转工作。
例如,在产生了轴错位的状况下,根据理论中心与实际中心的位置,即使卷筒体旋转了相同角度,从卷筒体送出的卷筒纸的送出量也不同,所以卷筒体RP以及位于输送辊51a与卷筒体RP之间的卷筒纸给予输送辊51a的惯性变得不稳定,具有介质的输送工作混乱、打印画质降低的可能性。
===第1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卷筒体RP较大(较重)的情况下,相应地,由轴错位引起的惯性增大,输送控制变得困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51a与卷筒体RP之间设置输送调整辊61a。
图8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和/或介质的松弛的样子的图。在打印工作中(介质输送中),这样进行控制: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以不松弛的状态输送介质,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以一直松弛的状态输送介质。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使介质松弛,通过介质的松弛部分吸收由卷筒体RP产生的惯性的影响,由此抑制惯性的影响波及输送辊51a。
下面,对各辊的旋转控制进行说明。
<输送辊51a的旋转控制>
输送辊51a以某一速度V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
在将输送辊51a的直径(辊直径)设为D1、将旋转时的角速度设为ω1时,由输送辊51a产生的介质的输送速度V通过下面的式子(1)表现。
V=ω1×D1/2......(1)
PF马达控制部112为了使输送辊51a以角速度ω1旋转,进行PWM输出而驱动PF马达53。PF马达53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量由旋转检测部54检测,从检测出的旋转量与齿轮列52的齿轮比的关系,计算出输送辊51a的当前的角速度。为了使该计算出的角速度接近目标角速度ω1,PF马达控制部112适当控制输送辊51a的转速,稳定输送介质。
<输送调整辊61a的旋转控制>
输送调整辊61a从动于输送辊51a,以与输送辊51a相同的速度V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由此,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一直保持一定量地输送介质。在将输送调整辊61a的直径(辊直径)设为D2、将旋转时的角速度设为ω2时,由输送调整辊61a产生的介质的输送速度V通过下面的式子(2)表现。
V=ω2×D2/2......(2)
在式子(1)与式子(2)的V相等的情况下,通过V=ω1×D1/2=ω2×D2/2,能够表示为
ω2=ω1×D1/D2......(3)
即,通过以与输送辊51a的角速度ω1相对应的角速度ω2使输送调整辊61a旋转,能够以预定的速度V输送介质。
FC马达控制部113为了使输送调整辊61a以角速度ω2旋转,进行PWM输出而驱动FC马达63。FC马达63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量由旋转检测部64检测,从检测出的旋转量与齿轮列62的齿轮比的关系,计算出输送调整辊61a的当前的角速度。由此,FC马达控制部113适当控制输送调整辊61a的转速,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在单位时间内以相同量输送介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以保持一定的张力的状态输送介质。因此,主控制部110在介质的输送开始时在开始FC马达63的旋转之前,仅使PF马达53向正转方向旋转。即,在使输送调整辊61a停止的状态下仅使输送辊51a旋转。由此,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将介质设为伸展状态而不产生松弛。此时,介质的松弛的有无通过后述的松弛传感器58检测。在将介质的松弛除去后,使FC马达63也向正转方向旋转,如上所述那样进行输送调整辊61a的转速控制。
另外,在介质的输送开始时,通过使PF马达53向正转方向旋转,使FC马达63向反转方向旋转,也能够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将介质的松弛除去。而且,也可以是这样的方法:在将介质的松弛除去后,使FC马达63向正转方向旋转,如上所述那样进行输送调整辊61a的转速控制。
<卷筒体RP的旋转控制>
卷筒体RP通过卷筒马达33向正转方向旋转,由此向输送调整辊61a(以及输送辊51a)侧供给(输送)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如图8所示那样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产生松弛,不向输送辊51a给予由卷筒体RP的轴错位引起的惯性的影响,这样进行控制:调整卷筒马达33的旋转量,向输送调整辊61a(以及输送辊51a)供给适当的量的介质。
为了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使介质松弛,在打印时,需要在输送辊51a的旋转之前,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产生能够允许卷筒体RP的轴错位的影响的松弛量。
介质的松弛量由松弛传感器68监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松弛传感器68如图8所示,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设置于介质的下方侧,检测与所输送的介质的距离(松弛传感器68与介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SL1。例如,在介质完全没有产生松弛的情况下,介质与松弛传感器68的上下方向距离设为10厘米(センチ)。在介质产生松弛时,通过介质的自重,介质位置下降,所以介质与松弛传感器68的上下方向距离变小。在这里,如果将检测出的SL1的目标值设定为5厘米(センチ),则在检测值为5厘米(センチ)以上时认为松弛量较大,在比5厘米(センチ)小时认为松弛量较小。通过这样检测与介质的上下方向的距离(位置关系)而监视介质的松弛量。
另外,松弛传感器68也可以不是测定与介质的位置关系的装置,而设为设置刻度而视觉性监视松弛量的装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设为SL1的目标值=h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由松弛传感器68检测的与介质的距离SL1为h以上的情况下,意味着介质的松弛量不比设想的基准值小。因此,卷筒马达控制部111以使卷筒马达33向正转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介质的松弛量为预定的基准量以下的情况下,使卷筒马达33旋转,从卷筒体RP拉出介质,向介质输送机构50供给充分的量的介质。
相反,在由松弛传感器68检测的与介质的距离SL1小于h的情况下,意味着介质的松弛量比设想的基准值多。因此,卷筒马达控制部111以使卷筒马达33的旋转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介质的松弛量比预定的基准量多的情况下,暂时使来自卷筒体RP的介质供给停止。在打印时,输送辊51a以及输送调整辊61a以预定速度V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所以如果使介质的供给停止,则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的介质的松弛量也缓缓减小。而且,在再次由松弛传感器68检测的SL1变为预定的大小(在上述的例子的情况下为h)以上的情况下使卷筒马达33向正转方向旋转,向介质输送机构50供给介质。
另外,在打印刚开始之后等时候,卷筒体RP的重量非常重,所以有时卷筒马达33的制动困难。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精细地反复进行旋转停止的控制中可以认为施加于卷筒马达33的负荷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使卷筒马达33旋转,供给预定量的介质(例如2m的介质)后使其停止,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形成充分大的松弛部分。然后,在打印进行、消耗了供给的量的介质、松弛量变得比预定的目标值小时再次使卷筒马达33旋转,再次供给充分的量的介质后使卷筒马达33停止。通过该反复,也能够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使介质松弛预定量以上。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卷筒马达33上设置后述的旋转检测部34即可。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从卷筒体RP供给(输送)的介质沿着输送方向按照输送调整辊61a、输送辊51a的顺序进行输送。介质的输送速度通过调整输送辊51a的转速而控制。另一方面,卷筒体RP其本身具有较大的质量,通过旋转而产生由轴错位引起的惯性(inertia)。特别,在输送辊51a的转速变动时,如果由卷筒体RP引起的惯性影响输送辊51a的旋转工作,则变得不能正确控制输送辊51a的旋转,变得不能稳定输送介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51a与卷筒体RP之间设置输送调整辊61a,以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介质能够确保充分的松弛量的方式控制各种马达的旋转量。即,进行这样的控制:在卷筒体RP旋转1圈的期间内,每单位时间的从卷筒体RP输送的介质的最大量变得比输送辊51a以及输送调整辊61a的每单位时间输送的介质的最大量大。由此,通过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的松弛部分吸收由卷筒体RP的轴错位引起的惯性(inertia)给输送辊51a的影响,使得惯性的影响不会传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51a。输送辊51a不受惯性的影响,所以能够实现正确的介质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以向介质给予一定的张力的状态进行输送。即,在输送辊51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在介质上不产生松弛和/或褶皱。由此,在实际进行打印的区域(压印盘55上),在介质上没有松弛,所以也难以产生从喷头喷射的墨点的着落位置错位等问题,能够实现良好的画质的打印。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松弛传感器68检测卷筒体RP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的介质的松弛量。但是,也能够使用其他的方法检测介质的松弛量。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使用直流马达的驱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控制部100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在本变形例中,在卷筒体驱动机构30具有旋转检测部34(图9)。因此,不需要松弛传感器68。关于打印机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旋转检测部34使用与旋转检测部54以及64同样的旋转式编码器,包括:圆盘状刻度34a与旋转式传感器34b。圆盘状刻度34a沿着其圆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具有使光透过的透光部和将光的透过切断的遮光部。另外,旋转式传感器34b以发光元件、受光元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均未图示)为主要的结构要素。而且,通过使用卷筒马达33的旋转检测部34与PF马达63的旋转检测部64检测各自的旋转量而计算松弛量(图9)。
具体地说,能够根据从旋转检测部34得到的卷筒马达33的旋转量与齿轮列32和卷筒体RP的直径得到介质的供给量(输送量)Feed roll。在这里,从卷筒体RP供给的介质(卷筒纸)通过打印而缓缓消耗,所以卷筒体RP的卷筒直径也与打印的进行一起变动。因此,卷筒体RP的直径能够基于已经输送的介质的量推定。另外,能够根据从旋转检测部64得到的FC马达63的旋转量与齿轮列62和输送调整辊61a的直径得到介质的输送量Feed fc。于是,通过从供给量Feed roll减去输送量Feed fc,能够推定当前产生了多少松弛量。
对于松弛量检测以外的各辊子的控制方法,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调整辊61a与输送辊51a之间也进行基于介质的松弛量的控制。图11是概略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介质输送时的各种辊的旋转和/或介质的松弛的样子的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00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输送调整辊61a与输送辊51a之间的介质的松弛量,在两者之间设有松弛传感器58(图11)。松弛传感器58与松弛传感器68同样设置于介质的下方侧,在输送调整辊61a与输送辊51a之间,是能够检测介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松弛传感器58与介质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传感器。通过使用松弛传感器58,能够获取“松弛量”,所述松弛量表示介质相对于以不松弛的状态(伸展状态)输送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的输送位置松弛了多少。
松弛传感器58以外的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输送辊51a的旋转控制>
输送辊51a的控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为了以某一速度V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以V=ω1×D1/2的角速度ω1使其旋转。
PF马达控制部112为了使输送辊51a以角速度ω1旋转,进行PWM输出而驱动PF马达53。PF马达53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量由旋转检测部54监视,通过检测PF马达53的旋转量,从其与齿轮列52的齿轮比的关系,计算出输送辊51a的当前的角速度。由此,PF马达控制部112适当控制输送辊51a的转速,稳定输送介质。
<输送调整辊61a的旋转控制>
输送调整辊61a的旋转量基于由松弛传感器58检测出的松弛量而控制。松弛传感器58如图11所示,设置于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的介质的下方侧,检测与所输送的介质的距离(松弛传感器与介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SL2。
FC马达控制部113以介质的松弛量为预定的目标松弛量的方式控制FC马达63。例如,进行占空比控制,使FC马达63旋转,所述占空比控制为:从由松弛传感器58检测出的SL2计算当前的松弛量,并以从目标松弛量减去计算出的当前松弛量而得到的偏差成为零的方式进行PID控制。通过这样,能够一边确保适当的松弛量一边输送介质。另外,在松弛量设定为0mm的情况下,变为在输送调整辊61a与输送辊51a之间,以不松弛的状态输送介质。
<卷筒体RP的旋转控制>
卷筒体RP的旋转量控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设为卷筒体RP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的介质的松弛量为预定量以上,以一直松弛的状态进行输送。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在输送调整辊61a与卷筒体RP之间介质能够确保充分的松弛量的方式进行马达的控制。由此,通过该松弛部分吸收在输送辊51a的转速变动时成为问题的由轴错位引起的惯性(inertia)的影响,使得惯性的影响不会传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51a。输送辊51a不受惯性的影响,所以能够实现正确的介质输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51a与输送调整辊61a之间,也管理介质的松弛量而进行马达的控制。由此,在该区间也能够使介质带有松弛。另外,目标松弛量能够自由设定,所以能够根据在打印中使用的介质的材质和/或种类而实现最合适的输送。例如,在使用较薄的介质进行打印时,有时为了抑制褶皱的产生,最好比较强地施加张力。这样的情况下将目标松弛量设定为0mm。另一方面,如果是难以产生褶皱的介质,则能够将目标松弛量设定得较多而使得不会在输送辊51a的旋转工作上施加多余的负荷等,根据各种打印条件实现最合适的介质输送。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为了检测输送调整辊61a与输送辊51a之间的介质的松弛量,也能够不使用松弛传感器58而从各种马达的旋转量控制松弛量。除了不需要松弛传感器58以外,打印机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控制部100的功能性结构例的框图。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同样的方法,能够根据从旋转检测部54得到的PF马达53的旋转量与齿轮列52和输送辊51a的直径得到介质的输送量(供给量)Feed pf。另外,能够根据从旋转检测部64得到的FC马达63的旋转量与齿轮列62和输送调整辊61a的直径得到介质的输送量Feed fc。于是,通过从供给量Feed pf减去输送量Feed fc,能够推定当前产生了多少松弛量。
===其他的实施方式===
说明了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等,但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不用于限定性解释本发明。不用说,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特别,下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马达控制装置设置于打印机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马达控制装置设置于打印机10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卷筒体(卷筒纸)的传真机等。
<关于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喷头与滑架一起移动的串行扫描类型的打印机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打印机也可以是喷头固定的所谓的行式打印机。
另外,打印机10也可以是扫描装置和/或复印装置那样的复合机的一部分。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喷墨方式的打印机10进行说明。然而,作为打印机10,只要是能够喷射流体的打印机,并不限定于喷墨方式的打印机。例如,能够对喷胶方式的打印机、色粉方式的打印机、点阵(dot impact)方式的打印机等各种打印机应用本实施方式。
特别在行式打印机中,存在会由于轴错位,蛇行方式输送介质,产生打印位置错位或者墨着落高度等变化从而画质劣化的问题,所以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除了输送精度的提高,还能够提高画质。
<关于使用的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CMYK这4种颜色的有色墨进行打印。墨能够使用染料系墨/颜料系墨等。另外,也能够使用浅蓝绿、浅品红、白、纯色等CMYK以外的颜色的墨进行打印。
<关于介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介质设为卷筒纸,但除了“纸”以外,也可以使用膜状的构件、树脂制的薄片、铝箔等。
<关于控制部>
控制部10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由ASIC105进行卷筒马达33、PF马达53、FC马达63的控制,另外,也可以将除上述部件以外组装有各种周边设备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等组合而构成控制部100。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A)使将介质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体旋转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该介质的卷筒体驱动机构,以及驱动该卷筒体驱动机构的卷筒体驱动部;
(B)设置得比所述卷筒体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的第1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1输送机构的第1驱动部;
(C)设置得比所述第1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
(D)设置于所述卷筒体与所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输送所述介质的第2输送机构,以及驱动该第2输送机构的第2驱动部;和
(E)控制部,其在所述卷筒体旋转1圈的期间内,
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
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输送机构开始所述介质的输送到所述介质的输送结束为止的期间内,
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
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开始打印到打印结束为止的期间内,
以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的方式,
控制所述卷筒体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工作。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松弛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与所述第2输送机构之间的所述介质的松弛量;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松弛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松弛量为预定的松弛量以下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卷筒体驱动部,
在由所述松弛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松弛量比预定的松弛量大的情况下使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停止。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基于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检测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与所述第2输送机构之间的所述介质的松弛量;
在检测出的所述松弛量为预定的松弛量以下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卷筒体驱动部,
在检测出的所述松弛量比预定的松弛量大的情况下使所述卷筒体驱动部停止。
6.一种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驱动卷筒体驱动机构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驱动将介质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体;
(B)驱动设置得比所述卷筒体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1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介质;
(C)通过设置得比所述第1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打印头在所述介质上进行打印;
(D)驱动设置于所述卷筒体与所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的第2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介质;
(E)使得在所述卷筒体旋转1圈的期间内,
由所述卷筒体驱动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比由所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与由所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量的差的最大量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5940/2011 | 2011-02-09 | ||
JP2011025940A JP2012162379A (ja) | 2011-02-09 | 2011-02-09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32725A true CN102632725A (zh) | 2012-08-15 |
CN102632725B CN102632725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4660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28795.8A Active CN102632725B (zh) | 2011-02-09 | 2012-02-09 | 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98368B2 (zh) |
JP (1) | JP2012162379A (zh) |
CN (1) | CN10263272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4883A (zh) * | 2014-09-05 | 2017-04-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5655B (zh) * | 2013-01-25 | 2017-06-2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
JP6091248B2 (ja) * | 2013-02-22 | 2017-03-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2015054500A (ja) * | 2013-09-13 | 2015-03-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ロール状印刷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 |
US9145014B1 (en) * | 2014-05-19 | 2015-09-2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rive gears providing improved registration in digital printing systems |
WO2016035347A1 (en) * | 2014-09-05 | 2016-03-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64463A (ja) * | 1982-10-04 | 1984-04-12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 給紙装置 |
JPH01152081A (ja) * | 1987-12-10 | 1989-06-14 | Anritsu Corp | タグ印字装置 |
JPH03288678A (ja) * | 1990-04-04 | 1991-12-18 | Seiko Instr Inc | カラープリント装置 |
JPH10230659A (ja) * | 1997-02-20 | 1998-09-02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JP2003276918A (ja) * | 2002-03-25 | 2003-10-02 | Mach Tex:Kk | ウェブ案内装置 |
US20030189631A1 (en) * | 2002-04-19 | 2003-10-09 | Minoru Hoshino | Forwarding and cutting method of heat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printer for heat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US20040156665A1 (en) * | 2001-09-07 | 2004-08-12 | Venture Manufacturing (Singapore) Ltd. | Overall system design and layout of an on-demand label/tag printer using inkjet technology |
CN1544250A (zh) * | 1999-09-29 | 2004-11-10 | ������������ʽ���� |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US20080239052A1 (en) * | 2007-03-30 | 2008-10-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medium-residual-quantity detect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256095A (ja) * | 2008-03-28 | 2009-11-0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71857A (ja) * | 1986-01-24 | 1987-07-28 | Toshiba Corp | 抄紙機の枠替え検出装置 |
US7775617B2 (en) * | 2006-11-28 | 2010-08-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printing apparatus |
JP5293929B2 (ja) | 2008-03-05 | 2013-09-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状被記録材の搬送装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トルク設定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JP5272580B2 (ja) * | 2008-04-25 | 2013-08-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JP5445220B2 (ja) * | 2010-02-26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ロール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5671875B2 (ja) * | 2010-08-12 | 2015-02-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24280B2 (ja) * | 2010-10-06 | 2015-05-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ー、及び、印刷方法 |
-
2011
- 2011-02-09 JP JP2011025940A patent/JP2012162379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2-03 US US13/365,779 patent/US89983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2-09 CN CN201210028795.8A patent/CN1026327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64463A (ja) * | 1982-10-04 | 1984-04-12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 給紙装置 |
JPH01152081A (ja) * | 1987-12-10 | 1989-06-14 | Anritsu Corp | タグ印字装置 |
JPH03288678A (ja) * | 1990-04-04 | 1991-12-18 | Seiko Instr Inc | カラープリント装置 |
JPH10230659A (ja) * | 1997-02-20 | 1998-09-02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CN1544250A (zh) * | 1999-09-29 | 2004-11-10 | ������������ʽ���� |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US20040156665A1 (en) * | 2001-09-07 | 2004-08-12 | Venture Manufacturing (Singapore) Ltd. | Overall system design and layout of an on-demand label/tag printer using inkjet technology |
JP2003276918A (ja) * | 2002-03-25 | 2003-10-02 | Mach Tex:Kk | ウェブ案内装置 |
US20030189631A1 (en) * | 2002-04-19 | 2003-10-09 | Minoru Hoshino | Forwarding and cutting method of heat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printer for heat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US20080239052A1 (en) * | 2007-03-30 | 2008-10-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medium-residual-quantity detect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256095A (ja) * | 2008-03-28 | 2009-11-0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4883A (zh) * | 2014-09-05 | 2017-04-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32725B (zh) | 2015-10-21 |
JP2012162379A (ja) | 2012-08-30 |
US8998368B2 (en) | 2015-04-07 |
US20120200628A1 (en) | 201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5541B (zh) |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 |
CN102632725B (zh) | 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 |
US8328318B2 (en) |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02398430B (zh) | 纸输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 |
CN102390183A (zh) | 印刷装置、卷形物径计算方法及程序 | |
US8708445B2 (en) |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US8038246B2 (en) |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CN102300715A (zh) | 喷墨打印机 | |
JP7091651B2 (ja) |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3253010A (zh) | 用于控制施加到介质卷材的张力的方法和装置 | |
JP7087507B2 (ja) | 被搬送物用張力制御装置、被搬送物搬送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967891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porting a medium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 |
JP200802394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11176901A (ja) | 駆動制御装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
JP7293946B2 (ja) |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14948B2 (en) | Determination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 |
JP2015171951A (ja)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
JP20191631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2020158292A (ja) | メディア搬送装置、記録装置、メディア搬送方法 | |
JP2010052142A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 |
JP6384142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5950537B2 (ja) | 記録装置、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の搬送制御方法 | |
JP200418169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レジずれ検出方法 | |
JP20010101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6799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レジ調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