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5993B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5993B
CN102615993B CN201210020825.0A CN201210020825A CN102615993B CN 102615993 B CN102615993 B CN 102615993B CN 201210020825 A CN201210020825 A CN 201210020825A CN 102615993 B CN102615993 B CN 102615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look
concentration
data
amount data
ink d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08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5993A (zh
Inventor
村田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87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5806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87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604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59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06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5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5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9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78Adjusting colou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81Halft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2Other manual input means, e.g. digitisers or writing tabl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04N1/4057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the pattern being a mixture of differently sized sub-patterns, e.g. spots having only a few different di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16Conversion to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 H04N1/6022Generating a fourth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 e.g. under colour removal, black masking
    • H04N1/6025Generating a fourth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 e.g. under colour removal, black masking usin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2Retouching, i.e. modification of isolated colours only or in isolated picture area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能够在单独调整彩色和黑色的同时按照浓度来执行可控制色料量的浓度调整。能够连接到图像记录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颜色变换部,将用第一颜色空间表达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由图像记录装置所使用的色料的第二颜色空间表达的色料量数据;浓度调整部,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墨点分解部,将增减后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按照所述图像记录装置所形成的墨点的大小而分类的墨点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以及半色调处理部,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墨点的形成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等,特别地,涉及在能够单独调整彩色和黑色的同时按照浓度来执行可控制色料量的浓度调整、从而能够恰当可靠地适应于与浓度调整相关的用户需求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根据各种用途而使用诸如喷墨打印机等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通过由将色料射入纸张等印刷介质中而形成墨点,来执行印刷。在这样的印刷处理中,用于将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变换成表示上述墨点之有无的数据的图像处理是必需的,该图像处理由主机装置中的驱动器或者打印机的控制器来执行。
在该图像处理中,有时要执行基于用户请求等的浓度的调整处理,作为现有技术的浓度调整方法,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要将图像数据具有的各色的浓度变换到与被设定的调整值相应的浓度。如下述专利文献2和3记载的,也还使用通过除去底色进行的浓度调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1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79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05964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在对图像数据进行浓度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处理的数据的色表达与由打印机使用的色料引起的色表达不同,则由浓度调整处理引起的浓度的增减不按原样对射入印刷介质的色料量进行增减,有时可能会导致增减发生逆转。例如,在由打印机使用的色料是CMYK(青绿色、深红色、黄色、黑色)、图像数据由RGB(红色、绿色、蓝色)表达的情况下,由于从RGB到CMYK的变换不是一样决定的,因此通过其变换内容的设计,由上述浓度增减引起的色料量的变化也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结果。具体地,作为一个例子,当对由RGB(0,0,0)表达的数据(是将各色的浓度用256个灰度等级表达的数据,与黑色(黑色)对应)进行将浓度下降10%的调整处理时,该数据变成(20,20,20),其后,当变换到由CMYK表达的数据(例如,用与色料的量成比例的由每个单位面积的色料所致的覆盖率所表达的数据)时,该值变成(10%,10%,10%,75%)。但是,在将原始的RGB(0,0,0)按原样进行变换的情况下,变成CMYK(0%,0%,0%,100%),尽管是将浓度下降10%,而上述浓度调整的结果却变成色料量增加(100%(K)→105%(CMYK合计)的结果。
在浓度调整中,使浓度减少的目的在于防止在纸张(印刷介质)中的浸透和渗透以及消减印刷中所使用的墨水(色料)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不仅使看到的浓度减少,而且使物理射入的色料量减少,但是,在上述的状况下,不能把握具体的色料的消减量,调整变得困难。
此外,在浓度调整中,使浓度增加的目的在于使得消除在印刷结果中的所谓“填埋不足”之类的状况,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需要得到与浓度增加量相应的色料量的增加,而在上述状况下不能够实现相关的目的。
而且,在使用上述现有的除去底色的方法中,由于是除去彩色墨水并置换成黑色墨水的方法,因此存在在希望分别调整彩色和黑色时为困难的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达成不使黑文字·条形码等的品质降低、且不使黑色墨水增加而使总墨水射入量减少指定量这样的目的的情况下,使用上述除去底色的方法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用的图像处理装置,即提供一种在能够单独调整彩色和黑色的同时按照浓度来执行可控制色料量的浓度调整、从而能够恰当可靠地适应于与浓度调整相关的用户需求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能够连接到图像记录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颜色变换部,将用第一颜色空间表达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由图像记录装置所使用的色料的第二颜色空间表达的色料量数据;浓度调整部,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墨点分解部,将增减后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墨点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所述墨点产生量是按照由所述图像记录装置所形成的墨点的大小而分类的;以及半色调处理部,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所述墨点的形成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值对于彩色和黑色被分别指定,所述浓度调整部,基于针对彩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彩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基于针对黑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黑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颜色变换表,该颜色变换表是将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色料量数据建立对应以使得所述色料的总色料量变成限制值以内的表,且所述多个颜色变换表是所述限制值不同的多个颜色变换表,所述颜色变换部,基于所述指定的调整值,选择所述颜色变换表,使用该选择出的颜色变换表,进行所述变换。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变换部,在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浓度增加时,选择与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相比所述限制值更大的所述颜色变换表。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浓度调整部,通过选择了所述限制值大的颜色变换表,在由通过所述颜色变换部进行的变换处理所生成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成超过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的浓度增加所增加的值的情况下,使该超过部分减少。
在上述发明中,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变换部,在使用了所述基准的颜色变换表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浓度调整部进行的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所述色料量数据的总色料量的最大值没有超过该基准的颜色变换表的所述限制值的情况下,选择该基准的颜色变换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图像处理方法,具有:颜色变换步骤,将用第一颜色空间表达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印刷中所使用的色料的第二颜色空间表达的色料量数据;浓度调整步骤,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墨点分解步骤,将增减后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墨点的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所述墨点产生量是按照印刷介质中所形成的墨点的大小而分类的;以及半色调处理步骤,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所述墨点的形成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案是一种记录有由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该图像处理程序使图像处理装置执行下述步骤:颜色变换步骤,将印刷用图像数据变换为用印刷中所使用的色料的量表达的色料量数据;浓度调整步骤,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墨点分解步骤,将所述增减后的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以墨点大小而分类的墨点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以及半色调处理步骤,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墨点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根据以下说明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与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例子相关的构成图。
图2是对墨点分解表128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3是对通过驱动器12进行的处理的顺序进行例示的流程图。
图4是对浓度调整输入画面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5是对第一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6是对第二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7是对第三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8是对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墨点分解处理的结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9是对变形例中的图像处理的顺序进行例示的流程图。
图10是对变形例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子。但是,相关的实施方式例子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在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序号或者参考符号而进行说明。
图1是与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例子相关的构成图。图1所示的主计算机1是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浓度调整部123对由颜色变换部122进行的处理后的墨水量数据(色料量数据)以黑色(黑色)和彩色(有彩色)来分别执行由用户指定的浓度调整的处理。通过该装置,能够在可单独调整彩色和黑色的同时按照浓度来执行可控制色料量的浓度调整、并且能够恰当可靠地适应于与浓度调整相关的用户需求。
在图1中,功能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例子中的装置构成。主计算机1是对打印机2(图像记录装置)进行印刷指示的打印机2的主机装置,例如由个人计算机构成。因此,主计算机1尽管没有图示,但由与应用部分11和驱动器12协同动作来执行处理的CPU(控制部)、RAM、ROM、HDD、显示器、操作装置等构成。
应用部分11是印刷请求源,例如能够具有诸如文本生成应用程序、图形生成应用程序等的具有各种各样功能的应用程序。该应用部分11由对处理内容进行指示的程序、根据该程序来执行处理的上述CPU、以及上述RAM等构成,并且在印刷请求时输出对印刷内容进行表示的图像数据。
驱动器12是打印机2用的驱动器,是如下部分,即:在从上述应用部分11输出的图像数据上施加图像处理而设为打印机2用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将该印刷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对于从应用部分11接收到所请求的印刷进行印刷指示。
该驱动器12由对处理内容进行指示的驱动器程序、根据该程序来执行处理的上述CPU、处理中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以及上述RAM等构成,后述其具体的功能构成和处理内容。该驱动器程序,通过从CD等的存储介质被复制到主计算机1,或者经由因特网等网络被下载到主计算机1,从而被存储到主计算机1的上述HDD中。
打印机2是根据上述主计算机1的印刷指示来执行印刷处理的例如行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2,如图1所示,具有控制器13和印刷执行部14。
控制器13是如下部分,即:接收基于上述印刷指示的印刷数据,而使印刷执行部14执行根据该印刷数据的印刷处理。具体地,由对处理内容进行了记述的程序、根据该程序来执行处理的CPU、RAM、用于存储程序的ROM、ASIC等构成。
印刷执行部14是如下部分,即:根据上述控制器13的指示来在纸张等印刷介质上实际执行印刷处理。其具备:包括对印刷介质喷出作为色料的墨水的多个喷嘴的行打印头;以及以预定速度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等。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假设使用CMYK(青绿色、深红色、黄色、黑色)4色的墨水作为色料,从与各色对应的各自的喷嘴中喷出墨水。然后,通过喷出的墨水被射入到印刷介质形成墨点,来执行印刷。行打印头,作为一个例子,是预先被分割成多个打印头单元,将这些打印头单元以相互错开地配置成所谓交错状的构成。
下面,说明图1所示的驱动器12的功能构成。栅格化(rasterize)部121是如下部分,即:对从上述应用部分11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栅格化的处理,并生成用第一颜色空间例如RGB(红色、绿色、蓝色)的颜色空间所表达的位图数据。
颜色变换部122是如下部分,即:根据颜色变换表127,将上述位图数据变换成用作为色料的颜色空间(第二颜色空间)的CMYK颜色空间所表达的数据,即墨水量数据。
颜色变换表127是预先准备的LUT(一览表),是针对RGB的各个浓度灰度等级值(例如,以从0到255的256个灰度等级所表达的值),而收集了对应的CMYK的各个墨水量数据的表。这里,墨水量数据是对由每个像素的色料所致的覆盖率进行表达的数据,且与墨水量成比例。而且,墨水量数据也能够以墨水的重量或者体积等来表达。该颜色变换表127针对印刷介质的种类(纸张的种类)、清晰度等的印刷条件而分别设计,并且存储到上述HDD等中。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准备了三个颜色变换表127(1)、127(2)和127(3),并且按顺序被分别定位于低浓度用、中浓度用以及高浓度用。具体地,当将对全色料(CMYK)的墨水量数据进行合计后的量设为总墨水射入量时,其限制值(最大值)被设计为在低浓度用、中浓度用以及高浓度用中按顺序分别变成120%、160%、以及200%。因此,无论颜色变换前的图像数据是如何构成的值,使用了上述各颜色变换表127的处理的结果的墨水量数据之值的总和(色料的总色料量)也不会超过上述各总墨水射入量的限制值(最大总墨水射入量)。
并且,颜色变换部122,具有用于选择所包括的上述多个(3个)颜色变换表127的LUT选择部122a。该LUT选择部122a,在颜色变换处理时,根据上述印刷条件和由用户决定的浓度调整请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变换表127,通过选择的颜色变换表127,执行颜色变换处理。
此外,上述各颜色变换表127,在事前用以前的方法生成,并且与上述的驱动器程序同样地进行存储。
接着,浓度调整部123是如下部分,即:对上述颜色变换处理后的墨水量数据来执行浓度调整处理。该浓度调整部123,根据由用户指定的浓度调整值,执行对彩色(CMY)的墨水量数据和黑色(K)的墨水量数据单独进行变更的处理。
接着,墨点分解部124是如下部分,即:根据墨点分解表128而将上述浓度调整后的墨水量数据变换成由墨点的产生量所表达的数据。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从各个喷嘴的墨水的喷出,能够形成在印刷介质上的墨点具有小墨点(S)、中墨点(M)、大墨点(L)这3个尺寸,变换前的墨水量数据(0%-100%)被变换成这3个墨点的产生量的数据。这里,各墨点的产生量,由将像素分割成网状、在该分割的区域上配置了墨点的数值来表达,例如设为能够用从0到4096的值来表示。
墨点分解表128是将上述3个墨点的产生量与CMYK的各个墨水量数据(0%-100%)建立对应的表,并被存储到上述HDD等中。存储方法与上述的驱动器程序同样。
图2是以曲线形式对墨点分解表128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曲线中,横轴表示墨点分解前的上述墨水量(数据),纵轴表示墨点分解后的墨点产生量。此外,曲线S、M、L分别表示小墨点、中墨点、大墨点的产生量。从图中可知,在墨水量少的情况下,仅仅产生小墨点,变成浓度淡的印刷,相反,在墨水量多的情况下,产生包含大墨点的3个墨点,变成实现浓度深的印刷。
接着,半色调处理部125是如下部分,即:执行所谓的半色调处理,将被变换为上述墨点产生量的数据变换成用于表示各墨点的有无形成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使用以前的抖动(dither)法或者误差扩散法。
接着,印刷数据变换部126是如下部分,即:将上述半色调处理后的数据变换成以打印机2用的命令所表达的上述印刷数据。
在具有以上说明那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例子中的驱动器12中,执行按照以下那样的图像处理。图3是对通过驱动器12执行的处理的顺序进行例示的流程图。下面,基于图3,说明图像处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如上述那样,利用应用部分11的用户,在进行印刷请求的操作时,如果执行浓度调整的请求操作,则通过驱动器12接收该浓度调整请求(步骤S1)。接收了该请求的驱动器12,将浓度调整输入画面显示在主计算机1的显示装置上(步骤S2)。
图4是对该浓度调整输入画面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在该输入画面中,用户对于彩色和黑色能够分别进行浓度调整的指示,对于彩色的浓度调整,通过操作图中的a所示的滑动杆(slide bar)进行指示,对于黑色的浓度调整,通过操作图中的b所示的滑动杆进行指示。例如,进行使两者都加浓30%(+30%,+30%)或者使彩色变淡30%、黑色变淡10%(-30%,-10%)之类的指示。
对于该被显示的输入画面,如上所述,当用户执行输入操作时,驱动器12接收所输入的浓度调整值(由上述滑动杆所输入的2个浓度调整比率(%)的值)和来自应用部分11的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步骤S3)。
接收的图像数据,在该阶段,由于通常变成了以诸如文本、图形、图像等对象(object)的单位所表达的数据形式,因此栅格化部121执行栅格化处理,将该图像数据变换成位图数据(步骤S4)。具体地,由栅格化部121变换成各个像素具有RGB各色的浓度灰度等级值(0-255)的数据。在栅格化中能够使用以前的方法。
接着,所生成的位图数据被传递给颜色变换部122,执行使用上述颜色变换表127的颜色变换处理。具体地,首先,LUT选择部122a,选择与上述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上述印刷条件相应的颜色变换表127、或者作为缺省值而决定的颜色变换表127,作为基准的表。
接着,LUT选择部122a,判断前述接收的浓度调整值是否是意味着使浓度增加的调整(上述浓度调整比率是否为正)(步骤S5),在不是的情况下,即在不进行浓度调整的情况下,或者在浓度调整值意味着使浓度减少的调整(上述浓度调整比率为负)的情况下(步骤S5的“否”),为了用上述选择的基准的颜色变换表127来进行处理,处理步骤转移到步骤S8。
另一方面,在浓度调整值意味着使浓度增加的调整的情况下(步骤S5的“是”),LUT选择部122a切换使用的颜色变换表127(步骤S6)。具体地,将上述选择的颜色变换表切换成与上述基准的表相比高浓度用的颜色变换表127。更具体地,切换成下述颜色变换表127,该颜色变换表127具有在上述基准的表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X)上乘以上述浓度调整值的大的值(+Y%)后得到的值(X×(1+Y%/100%))以上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
其后,颜色变换部122求得通过上述表的切换而变成所需的浓度减少的量(步骤S7)。具体地,通过下述(1)和(2)式进行计算。
彩色浓度减少量(%)=(X×(1+Y1/100)/Z-1)×100   (1)
黑色浓度减少量(%)=(X×(1+Y2/100)/Z-1)×100   (2)
而且,X是基准表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Y1是彩色的浓度调整值(%),Y2是黑色的浓度调整值(%),Z是上述切换后的颜色变换表127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
接着,颜色变换部122,使用在该时刻所选择的颜色变换表127,即,在浓度调整没有增加时使用上述基准的表,在浓度调整是增加时使用上述切换后的表,来执行颜色变换处理(步骤S8)。具体地,颜色变换部122,参考颜色变换表127,将由上述生成的位图数据的各个像素的(R,G,B)所表达的数据顺序变换成在颜色变换表127中与该数据的值建立对应的(C,M,Y,K)的值,生成由CMYK各色的墨水量表达各个像素的墨水量数据。
通过这样,当执行颜色变换处理时,所生成的墨水量数据被传递到浓度调整部123,在这里,执行浓度调整处理(步骤S9、S10)。具体地,对于彩色(CMY)的各个墨水量和黑色(K)的墨水量,分别执行使浓度减少(使值减少)的处理。更具体地,对于上述墨水量数据,针对每个像素,执行按照彩色的浓度减少比率使CMY的各个值减少、以及按照黑色的浓度减少比率使K的值减少的处理。这里,彩色的浓度减少比率和黑色的浓度减少比率,在上述用户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是由上述用户输入的浓度调整值,在上述用户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是增加的情况下,是由上述步骤S7所求得的彩色浓度减少量和黑色浓度减少量。
接着,作为浓度调整后的墨水量数据的(C’,M’,Y’,K’)被传递到墨点分解部124,对该调整后的数据,执行向着各墨点的分解处理(步骤S11)。对于该处理,墨点分解部124通过使用上述的墨点分解表128来进行,具体地,通过参考墨点分解表128,针对每个像素,将(C’,M’,Y’,K’)的各个墨水量数据变换成每个上述墨点的产生量数据(S,M,L)。
其后,该变换的数据被传递到半色调处理部125,在这里执行半色调处理(步骤S12)。然后,各个像素的各色的墨点产生量数据(S,M,L)被变换成对小、中、大墨点的有无(开通·关断)进行表示的数据。
被半色调处理的数据,通过印刷数据变换部126被变换成打印机2用的印刷数据(命令)(步骤S13),并被发送到打印机2(步骤S14)。此后,所发送的印刷数据由控制器13接收,执行根据该印刷数据的印刷处理。即,根据印刷数据,墨水从各个喷嘴中喷出,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小、中、大墨点。从而用由上述用户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所反映的墨水量来实现印刷。
下面,说明与上述说明的图像处理的浓度调整相关的部分的具体例子。图5是对第一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该第一具体例子,如图5的(1)中所示那样,由用户指定、并且由上述步骤S3所接收的浓度调整值表示了在彩色中为+50%、在黑色中为+10%的情况。
如图5的(2)中所示那样,作为一个例子,作为关注的像素的图像数据的(R,G,B)的值是(200,150,150),如图5的(3)所示那样,由LUT选择部122a作为基准表所选择的表是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为120%的颜色变换表127(1)(在这里,设为LUT1)。
在该第一具体例子中,由于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是增加的,因此根据前述的步骤S6,执行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并且如图5的(4)和(5)所示那样,选择颜色变换表127(3)(在这里,设为LUT3)作为切换后的表,该颜色变换表127(3)具有超过用大的一方的浓度调整值50%使LUT1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120%扩大后得到的值180%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200%。
此后,通过上述步骤S7的处理,如图5的(6)所示那样,计算彩色和黑色的浓度减少量。其结果是,彩色的浓度减少量变成-10%,黑色的浓度减少量变成-34%。
此后,通过上述步骤S8的处理,如图5的(7)所示那样,执行由上述选择的LUT3进行的颜色变换处理,并且生成CMYK的墨水量数据。对象像素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0%,50%,50%,33%)。
接着,通过上述步骤S9的处理,如图5的(8)所示那样,对于该对象像素的彩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C,M,Y)=(0%,50%,50%)的各个墨水量数据,根据上述求得的浓度减少量-10%,减少10%,变成(C’,M’,Y’)=(0%,45%,45%)。
同样,通过上述步骤S10的处理,如图5的(9)所示那样,对于该对象像素的黑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K=33%的墨水量数据,根据上述求得的浓度减少量-34%,减少34%,变成K’22%。
通过这样,执行第一具体例子中的浓度调整处理。在第一具体例子中,进行基于浓度增加的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由该切换而过分增加的部分会在之后进行调整。
下面,说明第二具体例子。图6是对第二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该第二具体例子,如图6的(1)中所示那样,由用户指定、并且由上述步骤S3所接收的浓度调整值表示了在彩色中为+30%、在黑色中也为+30%的情况。
如图6的(2)中所示那样,作为一个例子,关注的像素的(R,G,B)的值是(100,100,100),如图6的(3)所示那样,由LUT选择部122a作为基准表所选择的表是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为160%的颜色变换表127(2)(在这里,设为LUT2)。
在该第二具体例子中,由于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是增加的,因此根据前述的步骤S6,执行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并且如图6的(4)和(5)所示那样,选择颜色变换表127(3)(在这里,设为LUT3)作为切换后的表,该颜色变换表127(3)根据用浓度调整值30%使LUT1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160%扩大后得到的值208%,而具有最大总墨水射入量200%。这样,在没有具有超过上述扩大的值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的颜色变换表127的情况下,选择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为最大的颜色变换表127。
此后,通过上述步骤S7的处理,如图6的(6)所示那样,计算彩色和黑色的浓度减少量。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表的切换而没有进行过剩的增加,因此彩色的浓度减少量和黑色的浓度减少量成为0%。另外,在该例子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述扩大的值208%和LUT3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200%上没有大的差异,因此能够大概实现用户所希望的浓度调整。
此后,通过上述步骤S8的处理,如图6的(7)所示那样,执行由上述选择的LUT3进行的颜色变换处理,并且生成CMYK的墨水量数据。对象像素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50%,50%,50%,50%)。
接着,通过上述步骤S9的处理,对于该对象像素的彩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彩色浓度减少量是0%,因此如图6的(8)所示那样,(C,M,Y)=(50%,50%,50%)的各个墨水量变成按原样。
同样,通过上述步骤S10的处理,对于该对象像素的黑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黑色浓度减少量是0%,因此。如图6的(9)所示那样,K=50%的墨水量数据成为按原样。
通过这样,执行第二具体例子中的浓度调整处理。在第二具体例子中,进行基于浓度增加的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但是由于没有由该切换而过分增加的部分,因此不进行在之后的调整处理。
而且,在该第二具体例子中,当假设对图像数据的RGB的值进行浓度调整(增加)时,关注的像素的(R,G,B)=(100,100,100)被调整为(R’,G’,B’)=(50,50,50),并且由此后的颜色变换处理所得到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20%,20%,20%,70%)。另一方面,在对不进行浓度调整的(R,G,B)=(100,100,100)以相同的表进行了颜色变换的情况下,得到(C,M,Y,K)=(35%,35%,35%,45%)。两者的总墨水射入量,在不进行浓度调整时是150%,在进行了浓度调整时是130%。因此,其结果是,变成尽管指示了浓度增加,而相反会使墨水量减少。
在该第二具体例子中,在不进行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而进行仅按指示使颜色变换处理后的墨水量增加的处理时,通过颜色变换处理,得到(C,M,Y,K)=(40%,40%,40%,40%)的墨水量数据,其后,由于各个墨水量被增加30%,因此浓度调整后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52%,52%,52%,52%)。在该情况下,总墨水射入量变成208%,其结果是,变成超过了高浓度用的LUT3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200%。这就导致会射入超过设计极限的墨水,因此从渗透和浸透方面看并非优选。
下面,说明第三具体例子。图7是对第三具体例子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该第三具体例子,如图7的(1)中所示那样,由用户指定、并且由上述步骤S3所接收的浓度调整值表示了在彩色中为-30%、在黑色中也为-30%的情况。
如图7的(2)中所示那样,作为一个例子,关注的像素的(R,G,B)的值是(70,70,70),如图7的(3)所示那样,由LUT选择部122a选择为基准表的表是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为160%的颜色变换表127(2)(在这里,设为LUT2)。
在该第三具体例子中,由于指示了浓度的减少,因此不执行上述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而按照上述步骤S8来执行基于基准表LUT2的颜色变换处理,并且如图7的(7)所示那样,生成CMYK的墨水量数据。对象像素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30%,30%,30%,70%)。
接着,通过上述步骤S9的处理,对于该对象像素的彩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C,M,Y)=(30%,30%,30%)的各个墨水量数据,根据上述指定的浓度调整值-30%,减少30%,变成(C’,M’,Y’)=(21%,21%,21%)。
同样,通过上述步骤S10的处理,如图7的(9)所示那样,对于该对象像素的黑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处理。K=70%的墨水量,根据上述指定的浓度调整值-30%,减少30%,变成K’49%。
通过这样,执行第三具体例子中的浓度调整处理。在第三具体例子中,由于是浓度减少,因此不进行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而对基于基准表的颜色变换处理后的墨水量数据,进行浓度调整。
而且,在该第三具体例子中,当假设对图像数据的RGB的值进行了浓度调整(减少)时,所关注的像素的(R,G,B)=(70,70,70)被调整到(R’,G’,B’)=(100,100,100),并且由此后的颜色变换处理所得到的墨水量数据变成(C,M,Y,K)=(35%,35%,35%,45%)。另一方面,在对不进行浓度调整的(R,G,B)=(70,70,70)以相同的表进行了颜色变换的情况下,得到(C,M,Y,K)=(30%,30%,30%,70%)。两者的总墨水射入量,在不进行浓度调整时是160%,在进行浓度调整时是150%。因此,会尽管指示了-30%的浓度减少,墨水量也不会与此相应程度地减少。
此外,在第三具体例子中,考虑在由墨点分解部124进行的墨点分解处理之后进行浓度调整(减少)的情况。图8是对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墨点分解处理的结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图8的(1)表示了在墨点分解处理之后进行浓度减少的情况。在其上段,示出了浓度调整前的上述关注像素的墨点产生量数据,在其下段,示出了对该数据进行了-30%的浓度调整后的结果。
另一方面,图8的(2)示出了在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例子中的方法进行了浓度调整之后,作为上述步骤S11的结果而得到的上述关注像素的墨点产生量数据。
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则在前者(图8的(1))中,变成下述结果:对彩色(CMY)的比较低的浓度,产生中墨点,对不是黑色(K)的高浓度的浓度,产生大墨点,而在后者(图8的(2))中,没有见到这样的中墨点和大墨点。对于前者的情况,在印刷结果中的粒状性等方面,对画质来说,变成了不好的墨点产生状况。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例子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装置构成与图1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与上述实施方式例子的不同点是:即使在浓度调整是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浓度调整后的总墨水射入量的最大值(总色料量的最大值)是在基准表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以内,则不实施颜色变换表127的向高浓度方向的切换。以下,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例子的不同部分。
图9是对该变形例中的图像处理的顺序进行例示的流程图。在图9的步骤S21-S24中,与图3所示的步骤S1-S4同样地进行处理。此后,对于用户所指定的浓度调整没有增加的情况(步骤S25的“否”)的其后的处理(步骤S31-S37),也与图3的情况(步骤S5的“否”、S8-S14)同样。
在步骤S25的判断即在由用户指定的浓度调整是否是增加的判断中,当判断为增加时(步骤S25的“是”),首先,颜色变换部122通过基准的颜色变换表127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K的墨水量数据(步骤S26)。
此后,颜色变换部122根据由步骤S23接收到的浓度调整值使各个像素的各个墨水量增加,并且求得增加后的各个像素的总墨水量。例如,对于(C,M,Y,K)=(30%,30%,30%,30%)的像素,如果上述浓度调整值对彩色/黑色都是+20%,则乘以1.2(120%),变成(36%,36%,36%,36%),作为其总墨水量的数据而求得144%。
接着,颜色变换部122,将在全像素当中上述总墨水量最大的值的数据设为上述浓度调整后的总墨水射入量的最大值(步骤S27),将该值与上述基准表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进行比较(步骤S28)。
其结果是,上述浓度调整后的总墨水射入量的最大值的一方变大,如果超过了墨水射入量(步骤S28的“是”),则进行LUT选择部122a所使用的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步骤S29)。在该切换中,向具有上述浓度调整后的总墨水射入量的最大值以上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的颜色变换表127切换。颜色变换部122与上述的步骤S7同样,计算浓度减少量(步骤S30)。
此后(S31-S37)与图3的情况(S8-S14)同样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8中,如果上述实际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不超过基准表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步骤S28的“否”),则浓度调整部123对上述步骤S26中的颜色变换结果,即对基于基准表的颜色变换结果,执行彩色和黑色的浓度增加处理(步骤S32、33)。具体地,对于颜色变换结果的墨水量数据执行如下处理:针对每个像素,根据彩色的浓度调整值使CMY的各个值增加,根据黑色的浓度调整值使K的值增加。
其后的处理(S34-S37)与图3的情况(S11-S14)同样地进行。
图10是对该变形例中的数据的推移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图10所示的例子表示与图5所示的具体例子相同条件的情况。因此,在该具体例子中,如图10的(1)所示那样,由用户指定、并且由上述步骤S23接收的浓度调整值表示了在彩色中为+50%、在黑色中为+10%的情况。
如图10的(2)中所示那样,作为一个例子,关注的像素的(R,G,B)的值是(200,150,150),如图10的(3)所示那样,由LUT选择部122a选择为基准表的表是最大总墨水射入量为120%的颜色变换表127(1)(在这里,设为LUT1)。
在该具体例子中,由于浓度调整是增加的,因此在图5所示的情况中颜色变换表127虽切换到LUT3,但是在这里,设为上述浓度调整后的总墨水射入量的最大值不超过LUT1的最大总墨水射入量,如图10的(7)所示那样,按原样使用基准表LUT1,通过步骤S26的处理,执行颜色变换处理。其结果是,作为上述关注的像素的墨水量数据,得到(C,M,Y,K)=(0%,30%,30%,20%)。
接着,通过上述步骤S32的处理,如图10的(8)所示那样,对于该对象像素的彩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增加)的处理。(C,M,Y)=(0%,30%,30%)的各个墨水量数据,根据上述浓度调整值+50%,增加50%,变成(C’,M’,Y’)=(0%,45%,45%)。
同样,通过上述步骤S33的处理,如图10的(9)所示那样,对于该对象像素的黑色墨水量,进行浓度调整(增加)的处理。K=20%的墨水量数据,根据上述浓度调整值+10%,增加10%,变成K’22%。
通过这样,在该变形例中,即使是浓度调整为增加的情况,在用基准表维持的情况下,也不切换颜色变换表127就能够消除伴随表变换的配色的变化。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例子和其变形例,但是在浓度增加时所进行的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时,向用户,可以报知存在从希望的配色进行变化的可能性之意。在该情况下,例如,驱动器12执行将其消息显示在主计算机1的显示装置上的处理。
此外,即使在使浓度减少的调整之时,也可以执行颜色变换表127的切换。
在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例子和变形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由于对由打印机2使用的墨水的射入量的数据(墨水量数据)执行按照用户指定的浓度调整值的处理,因此与用户输入的值成比例地改变墨水的射入量。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浓度调整操作来控制墨水量(色料量),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防止渗透和浸透、基于墨水量减少的成本消减、以及使所谓填埋成为充分填埋之类的用户需求。
此外,浓度调整以彩色和黑色而分别执行,能够以相互不同的浓度调整值来进行墨水量的增减。因此,使得不使黑文字/条形码等的品质降低而使总墨水射入量减少这样的情况变成可能。
此外,由于使用最大总墨水射入量所规定的颜色变换表来在其范围内进行浓度的增加,因此还能够抑制墨水射入量超过的问题。
此外,如上述变形例那样,即使是使浓度增加的调整,在其印刷条件下用设为基准的颜色变换表来维持总墨水射入量时,由于是按原样直接使用该表,因此能够防止配色变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例子中,虽是行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图像处理装置,但是,即使对其他类型的打印机,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例子中的驱动器12进行的处理,还能够使用打印机2侧的控制器13来执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分割为主计算机1和打印机2来执行。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涉及到技术方案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物。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是能够连接到图像记录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颜色变换部,其将用第一颜色空间表达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由图像记录装置所使用的色料的第二颜色空间表达的色料量数据;
浓度调整部,其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
墨点分解部,其将增减后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墨点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所述墨点产生量是按照由所述图像记录装置所形成的墨点的大小而分类的;以及
半色调处理部,其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所述墨点的形成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所述调整值对于彩色和黑色被分别指定,
所述浓度调整部,基于针对彩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彩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基于针对黑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黑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颜色变换表,该颜色变换表是将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色料量数据建立对应以使得所述色料的总色料量变成限制值以内的表,且所述多个颜色变换表是所述限制值不同的多个颜色变换表,
所述颜色变换部,基于所述指定的调整值,选择所述颜色变换表,使用该选择出的颜色变换表,进行所述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变换部,在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浓度增加时,选择与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相比所述限制值更大的所述颜色变换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调整部,通过选择了所述限制值大的颜色变换表,在由通过所述颜色变换部进行的变换处理所生成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成超过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的浓度增加所增加的值的情况下,使该超过部分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变换部,在使用了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浓度调整部进行的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所述色料量数据的总色料量的最大值没有超过该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的所述限制值的情况下,选择该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特征在于,具有:
颜色变换步骤,将用第一颜色空间表达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印刷中所使用的色料的第二颜色空间表达的色料量数据;
浓度调整步骤,基于所指定的调整值使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
墨点分解步骤,将增减后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换为用墨点产生量表达的墨点产生量数据,所述墨点产生量是按照印刷介质中所形成的墨点的大小而分类的;以及
半色调处理步骤,将所述墨点产生量数据变换为对所述墨点的形成的有无进行表达的数据,
所述浓度调整步骤,基于针对彩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彩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基于针对黑色所指定的所述调整值,使黑色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增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变换步骤,具有下述步骤:从多个颜色变换表中选择基于所述指定的调整值的所述颜色变换表,使用该选择出的颜色变换表,进行所述变换,其中,所述颜色变换表是将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色料量数据建立对应以使得所述色料的总色料量变成限制值以内的表,且所述多个颜色变换表是所述限制值不同的多个颜色变换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变换步骤,在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浓度增加时,选择与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相比所述限制值更大的所述颜色变换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调整步骤,具有下述步骤:通过选择了所述限制值大的颜色变换表,在由通过所述颜色变换部进行的变换处理所生成的所述色料量数据变成超过所述指定的调整值表示的浓度增加所增加的值的情况下,使该超过部分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变换步骤,具有下述步骤:在使用了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浓度调整步骤的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所述色料量数据的总色料量的最大值没有超过该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的所述限制值的情况下,选择该基准的所述颜色变换表。
CN201210020825.0A 2011-01-31 2012-01-30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5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8728 2011-01-31
JP2011018728A JP2012158060A (ja) 2011-01-31 2011-01-3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1018722A JP5760460B2 (ja) 2011-01-31 2011-01-3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1-018722 2011-01-31
JP2011-245930 2011-11-09
JP2011245930A JP5870638B2 (ja) 2011-11-09 2011-11-09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5993A CN102615993A (zh) 2012-08-01
CN102615993B true CN102615993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55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08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5993B (zh) 2011-01-31 2012-01-30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947737B2 (zh)
CN (1) CN102615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6485B2 (en) * 2010-11-23 2015-06-16 Carestream Health, Inc. Color medical imaging on film
US9308739B2 (en) * 2013-01-30 2016-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a positioning data, and positioning system
US9370417B2 (en) 2013-03-14 2016-06-21 Nano-Retina, Inc. Foveated retinal prosthesis
US9474902B2 (en) 2013-12-31 2016-10-25 Nano Retina Ltd. Wearable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power to a retinal prosthesis
US9331791B2 (en) 2014-01-21 2016-05-03 Nano Retina Ltd. Transfer of power and data
JP6379723B2 (ja) * 2014-06-24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6676907B2 (ja) 2015-09-18 2020-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CN112622276B (zh) * 2020-11-30 2022-08-09 北京恒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p多色打印的彩色模型最大色差表示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063A (zh) * 2004-05-20 2005-11-23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分辨率的打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9236A (ja) 2000-12-26 2002-07-12 Canon Aptex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066781A (ja) * 2001-08-23 2003-03-05 Ricoh Co Ltd カラープリンタ装置
JP3962631B2 (ja) 2002-05-20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243836B2 (ja) * 2003-03-04 2009-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4587454B2 (ja) 2004-09-2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664809B2 (ja) 2005-03-01 2011-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カラー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WO2008035790A1 (en) * 2006-09-19 2008-03-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JP4545766B2 (ja) 2007-02-21 2010-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131090B2 (ja) * 2007-11-16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915436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1977772B (zh) * 2008-01-22 2013-04-10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JP4776646B2 (ja) * 2008-03-10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0147841A (ja) 2008-12-19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402178B2 (ja) * 2009-04-07 2014-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063A (zh) * 2004-05-20 2005-11-23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分辨率的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03381A1 (en) 2015-04-16
US9117162B2 (en) 2015-08-25
US8947737B2 (en) 2015-02-03
US20120194871A1 (en) 2012-08-02
CN102615993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5993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EP2439923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er
JP20091419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EP2196017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daptive black point compensation
JP2005348053A (ja) 色変換を行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色変換データを作成する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色変換データ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12018860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error diffusion process
JP201221693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EP1553753B1 (en) Color printing
JP625200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458234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506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43366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41827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US20060238555A1 (en) Reducing ink bleed artifacts
JP57604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422082B2 (en) Reducing ink bleed artifacts for RGB images
JP587063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305993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259254B2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データ作成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KR100693342B1 (ko) 도트의 중첩을 최소화하는 영상 다치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2780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6046793A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物の生産方法
US9544471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 control program
JP201215806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140063105A1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using mode swi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