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564B -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7564B
CN102597564B CN200980162248.5A CN200980162248A CN102597564B CN 102597564 B CN102597564 B CN 102597564B CN 200980162248 A CN200980162248 A CN 200980162248A CN 102597564 B CN102597564 B CN 102597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hydraulic cylinder
clutch
work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2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7564A (zh
Inventor
森濑胜
水田贵久
山田正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5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21Valves for clutch control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57Hydraulic circuit layouts, i.e. 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 elements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F16D2048/0266Actively controlled valves between pressure source and actuation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57Hydraulic circuit layouts, i.e. 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 elements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F16D2048/0278Two valves in series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supply to actuation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释放工作的响应性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包括制动阀(76),该制动阀设置于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的油路上,当离合器缸(40)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从离合器缸(40)流出工作油,因此即使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制动阀(76)抑制压力室(44)内的工作油的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在离合器缸(40)的一对活塞(46)和(48)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

Description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提高该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公知有由具有在轴心方向上分开的活塞的液压缸驱动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在这样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即使在例如发动机等车辆用驱动源的振动经由摩擦离合器传递到一对活塞的一方的情况下,通过在该一对活塞之间形成微间隙,从而能抑制上述振动向一对活塞的另一方传递。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振动被传递到设于活塞与液压缸的压力室之间而将该压力室液密性地密封的密封构件,提高了该密封构件的耐久性。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在液压缸的压力室与用于向该压力室供给工作油的控制油路之间设置的节流器(orifice,节流孔)的液压控制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07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中,例如,由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车辆的动作对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有时在液压缸的压力室内产生负压。使工作油从上述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是指,在为了使摩擦离合器释放而使工作油从液压缸的压力室通过与该压力室连通的油路流出时,从上述压力室侧向上述油路侧的工作油的惯性。此外,因上述车辆的动作对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是指,在车辆行驶时,根据对该车辆施加的例如前后加速度和/或左右加速度,而对液压缸的压力室内及与该压力室连通的油路内的工作油施加的从上述压力室侧向上述油路侧的工作油的加速度。由此,有时在轴心方向上分开的一对活塞中的设于压力室侧的压力室侧活塞向与另一方的活塞相反一侧移动,即向与对摩擦离合器输出离合器操作力的输出侧活塞相反一侧移动。并且,有时在上述一对活塞之间形成了超过为了抑制所述振动的传递所需的充分的微间隙的较大间隙。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使车辆用摩擦离合器释放时,直到上述较大间隙被堵住的期间,液压缸的压力室内的液压不上升,不会开始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因此,有时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降低。
本发明是以以上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释放工作的响应性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该目的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要旨是,(a)一种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由具有在轴心方向上分开的活塞的液压缸来驱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b)制动阀,其设置于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的油路上,当该液压缸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从所述液压缸流出工作油;和(c)流量控制阀,其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释放而向所述液压缸供给来自液压源的工作油,为了使该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该液压缸内的工作油流出,(d)所述制动阀设置于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缸之间的控制油路上,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e)单向阀,其在所述控制油路上与所述制动阀并联设置,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流量控制阀向所述液压缸的流通,但阻止工作油从该液压缸向该流量控制阀的流通;和(f)与所述制动阀并联设置的节流器,(g)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具有作为所述制动阀、所述节流器、所述单向阀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该复合阀装置包括:圆筒状阀芯,被收容在设置于所述控制油路上的圆筒状的阀室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的内壁面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内的所述液 压缸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或从该第1着座面离开;弹簧,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该圆筒状阀芯向所述第1着座面施力;小阀芯,被收容于该圆筒状阀芯内,能够着座于在该圆筒状阀芯内的与所述液压缸侧相反一侧设置的第2着座面或从该第2着座面离开;以及节流孔,被形成为贯穿所述圆筒状阀芯的侧壁,即使在所述圆筒状阀芯着座于所述第1着座面且所述小阀芯着座于所述第2着座面的状态下,也使所述圆筒状阀室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要旨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所述释放压是比在由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所述车辆的动作对该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所述液压缸内产生负压时、施加于所述制动阀的所述液压缸侧的压力值大的值。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要旨是,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所述制动阀设置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流量控制阀流出的排出油路上。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要旨是,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具有作为所述制动阀、所述单向阀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该复合阀装置包括:圆筒状阀芯,被收容在设置于所述控制油路上的圆筒状的阀室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的内壁面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内的所述液压缸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或从该第1着座面离开;弹簧,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该圆筒状阀芯向所述第1着座面施力;以及小阀芯,被收容于该圆筒状阀芯内,能够着座于在该圆筒状阀芯内的与所述液压缸侧相反一侧设置的第2着座面或从该第2着座面离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的油路上、当该液压缸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从所述液压缸流出工作油的制动阀,因此即使在由于使工作油从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车辆的动作施加于工作油的加速度而在液压缸的压力室内产生负压的情况 下,也能利用制动阀抑制压力室内以及介于该压力室与制动阀之间的油路内的工作油的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因上述压力室内的负压引起的在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的间隙扩大。因此,随着供给用于使摩擦离合器释放的工作油的,液压缸的压力室内的液压的上升提前开始,从而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进而,包括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释放而向所述液压缸供给来自液压源的工作油、为了使该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该液压缸内的工作油流出的流量控制阀,因此能够通过以机械方式或以电气方式控制上述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摩擦离合器的工作。进而,所述制动阀设置于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缸之间的控制油路上,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在所述控制油路上与所述制动阀并联设置,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流量控制阀向所述液压缸的流通,因此通过将制动阀在液压控制装置中设于更接近液压缸的位置的控制油路上,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在液压缸的压力室内产生的负压,得到进一步抑制在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这样的效果,并由于不会妨碍为了使摩擦离合器释放而向液压缸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通,因此也能进一步提高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例如,即使在使摩擦离合器进行释放工作时发生发动机停止(エンスト)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尽快地释放摩擦离合器来防止发动机停止。此外,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与制动阀并联设置的节流器,因此,即使在制动阀没有被打开的情况下,也能使工作油以在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之间可形成微间隙的程度从液压缸通过节流器流出,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发动机等驱动源的振动经由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传递到将液压缸的压力室液密地密封的密封构件,能够提高该密封构件的耐久性。进而,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构成为具有复合性地具备所述制动阀、所述节流器及所述单向阀、作为这些制动阀、所述节流器及单向阀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如此,能够将制动阀、所述节流器及单向阀构成为较小,并且能够缩短设置有这些阀的油路。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所述释放压是比在由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 所述车辆的动作对该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所述液压缸内产生负压时、施加于所述制动阀的所述液压缸侧的压力值大的值,因此制动阀不会因由于上述负压的产生施加于制动阀的液压缸侧的力而打开,能够防止由于上述负压引起工作油从液压缸的压力室流出而使该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随着供给用于使摩擦离合器释放的工作油,液压缸的压力室内的液压的上升提前开始,从而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所述制动阀设置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流量控制阀流出的排出油路上,因此,不会妨碍为了使摩擦离合器释放而向液压缸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离合器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例如,即使在使摩擦离合器进行释放工作时发生发动机停止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尽快地释放摩擦离合器来防止发动机停止。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构成为具有复合性地具备所述制动阀及所述单向阀、作为这些制动阀及单向阀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如此,能够将制动阀及单向阀构成为较小,并且能够缩短设置有这些阀的油路。 
在此,优选,所述制动阀设置于尽量接近液压缸的压力室的位置。例如,设置于液压缸的压力室与用于向该压力室供给工作油的配管之间。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工作油从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车辆的动作施加于工作油的加速度而在液压缸的压力室内产生的负压,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上述压力室内的负压引起的在液压缸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的间隙扩大。 
此外,优选,所述复合阀装置具有以预定的施加力将所述小阀芯向第2着座面施力的弹簧。如此,与例如小阀芯因自重而着座于第2着座面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小阀芯稳定工作,并提高了复合阀装置的设置性。例如能够防止小阀芯因振动等而动作从而导致单向阀的工作不稳定。并且,例如也可以将复合阀装置设置成使小阀芯位于相对于第2着座面的下方。 
在本说明书中,并联是指将两个构件的两端子彼此相互连接。因此,制动阀与节流器并联设置是指制动阀和节流器的液压缸侧的端口相互连接,并且与液压缸相反一侧的端口相互连接。此外,制动阀与单向阀并联设置是指制动阀和单向阀的液压缸侧的端口相互连接,并且与液压缸相反一侧的端口相互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和应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及其周边部位的剖视图。 
图3是具体表示复合性地具有图1所示的制动阀及节流器的复合阀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是表示节流流通状态的图。 
图4是具体表示复合性地具有图1所示的制动阀及节流器的复合阀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是表示释放流通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和应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离合器缸、与该离合器缸的配管连接部连接的 复合阀装置、以及与该复合阀装置连接的金属配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复合阀装置和与其一端部连接的金属配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VIII-VIII向视部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复合阀装置中、圆筒状阀芯着座于第1着座面且小阀芯从第2着座面离开而抵接于止挡构件的凸部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复合阀装置中、小阀芯着座于第2着座面且圆筒状阀芯从第1着座面离开而其小径部抵接于弹簧座构件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复合阀装置和与其一端部连接的金属配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与实施例2的图7对应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XII-XII向视部截面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复合阀装置中、圆筒状阀芯着座于第1着座面且小阀芯从第2着座面离开而抵接于弹簧座构件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复合阀装置中、小阀芯着座于第2着座面且圆筒状阀芯从第1着座面离开而其小径部抵接于弹簧座构件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和应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摩擦离合器 
12:液压控制装置 
40:离合器缸(液压缸) 
46:输出侧活塞(活塞) 
48:压力室侧活塞(活塞) 
52:控制油路(使工作油从液压缸流出的油路) 
60:液压源 
62:流量控制阀 
74:排出油路(使工作油从液压缸流出的油路) 
76:制动阀 
78:节流器 
110:单向阀 
112、140:复合阀装置 
114、144:阀室 
115、146:内壁面 
116、148:第1着座面 
118、150:圆筒状阀芯 
118c、150c:侧壁部(侧壁) 
124、154:弹簧 
128、156:第2着座面 
130、158:小阀芯 
132、160:节流孔 
O: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及形状等未必正确描述。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以下,记作摩擦离合器)10的液压控制装置12和应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以下,记作驱动装置)14的示意图。在图1中,驱动装置14构成为: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6的输出经由摩擦离合器10向变速器18传递,从该变速器18的输出轴20经由未图示的传动轴及差动齿轮装置等传递到左右一对驱动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优选适用于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方式(FR) 的车辆。 
变速器18例如是众所周知的具有平行轴式始终啮合型变速机构的有级式变速器,利用由电子控制装置22所具有的变速级控制部22a驱动的换挡促动器24而切换变速级。上述所切换的变速级是基于例如从由车辆的驾驶者操作的变速级指示装置23输出的变速级指示信号而判断的。 
上述电子控制装置22包括多个由CPU、ROM、RAM及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的所谓微型计算机而构成,利用RAM的暂时存储功能,按照预先存储于ROM的程序进行信号处理,从而执行换挡促动器24的驱动控制、后述的流量控制阀62的驱动控制等。本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22包括为了切换变速器18的变速级而驱动换挡促动器24的变速级控制部22a、和为了控制向后述的离合器缸4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及从离合器缸40流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而驱动流量控制阀62的液压控制部22b。 
图2是表示所述摩擦离合器10及其周边部位的剖视图。在图2中,摩擦离合器10是众所周知的车辆用圆板离合器,设置于筒状的离合器壳26内与未图示的曲轴连接的飞轮30和变速器18的输入轴28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该摩擦离合器10中,在没有由后述的离合器缸40对膜片弹簧32的内周端部施加操作力即离合器操作力的情况下,压板34被膜片弹簧32的外周端部压向飞轮30侧,从而离合器盘36被夹持在压板34与飞轮30之间。并且,离合器盘36与飞轮30夹着摩擦材38而完全接合。由此,摩擦离合器10成为动力传递状态。图2表示该状态。此外,在摩擦离合器10中,在膜片弹簧32的内周端部被离合器缸40向发动机16侧操作的情况下,根据该操作力即离合器操作力,压板34对离合器盘36的按压力发生变化,离合器盘36与飞轮30在从半接合状态到释放状态之间变化。并且,由于上述压板34对离合器盘36的按压力消失,离合器盘36和飞轮30完全释放。由此,摩擦离合器10成为动力切断状态。 
在膜片弹簧32的内周端部的变速器18侧设置有相当于本发明的液压缸的离合器缸40。该离合器缸40是与输入轴28同轴设置的、众所周知的所谓同轴型工作缸,在输入轴28的外周侧具有在离合器壳26的与变速器 18的隔壁26a的中央部固定的筒状的工作缸壳42。并且,还具有:在该工作缸壳42内,形成于输入轴28的外周侧,接受从液压控制装置12供给的工作油的圆环状的压力室44;可滑动地嵌入工作缸壳42内,经由分离轴承45输出对摩擦离合器10的离合器操作力的圆环状的输出侧活塞46;以可从该输出侧活塞46离开的方式设置于输出侧活塞46的压力室44侧,并接受该压力室44内的离合器工作液压而向输出侧活塞46传递推力的圆环状的压力室侧活塞48;设置于该压力室侧活塞48的压力室44侧,用于将压力室44液密地密封的密封构件50。上述输出侧活塞46及压力室侧活塞48相当于本发明的在轴心O方向上分开的活塞。 
上述工作缸壳42具有配管连接部42a,该配管连接部42a在压力室44的外周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地设置,与构成液压控制装置12的控制油路52的金属配管53连接,并形成有使该控制油路52和压力室44连通的连通孔54。 
在该离合器缸40中,依照通过利用液压控制装置12向压力室44供给工作油或使工作油从压力室44流出而增减的压力室44的离合器工作液压,输出侧活塞46相对于膜片弹簧32的内周端部接近或离开。并且,利用该输出侧活塞46向膜片弹簧32的内周端部传递与压力室44的离合器工作液压相应的离合器操作力。摩擦离合器10由离合器缸40来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缸40的活塞由在轴心O方向上分开并可彼此离开的输出侧活塞46及压力室侧活塞48构成。并且,在输出侧活塞46位于与摩擦离合器10的完全接合状态对应的位置时,即使在发动机16的振动经由摩擦离合器10被传递到输出侧活塞46的情况下,由于在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有微间隙,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振动传递到压力室侧活塞48及密封构件50。 
返回图1,液压控制装置12包括:液压源60;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使工作油从液压源60供给到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并且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的工作油流出的流量控制阀62;电子控制装置22的液压控制部22b。 
上述液压源60包括:从油箱64压送工作油的电动式的油泵66;在经由逆止阀68与该油泵66的喷出口连接的喷出油路70上设置的蓄电池72。 
所述流量控制阀62包括连接于喷出油路70的泵端口P、连接于控制油路52的控制端口C和连接于排出油路74的排出端口D,根据所输入的驱动电流,对使工作油从泵端口P向控制端口C流通的状态及使工作油从控制端口C向排出端口D流通的状态进行相互切换,并且对所流通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连续地控制。上述控制油路52是连接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与流量控制阀62之间的油路。 
上述排出油路74是使工作油从流量控制阀62向油箱64流出的油路。该排出油路74包括:制动阀76,其在离合器缸40侧的压力大于预先设定的预定的释放压(启动压)时,允许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侧向油箱64侧流出;和与该制动阀76并联设置的节流器78。另外,排出油路74相当于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液压缸)40流出的油路。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12包括作为上述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80。 
图3及图4是具体表示复合性地具有图1所示的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的复合阀装置80的一例的剖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复合阀装置80包括通过将圆筒构件84嵌入构成排出油路74的一对金属配管82中的油箱64侧的金属配管82的开口内而设置的圆筒状的阀室86。上述圆筒构件84以在一对金属配管82中的离合器缸40侧的金属配管82的端部形成的锥面90被按压于在该流量控制阀62侧即离合器缸40侧的端面形成的锥面88的状态,被管连接用螺母92固定。复合阀装置80包括:圆筒状阀芯98,其被收容在阀室86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86的内壁面94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86内的离合器缸40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96或从该第1着座面96离开;弹簧100,其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圆筒状阀芯98向第1着座面96施力;以及节流孔102,其被形成为贯穿圆筒状阀芯98的轴心,即使在该圆筒状阀芯98着座于第1着座面96的状态下也使圆筒状的阀室86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该复合阀装置80中,节流孔102作为所述节流器78发挥作用,此外,圆筒构件84、圆筒状阀芯98及弹簧100作为所述制动阀76发挥作用。
上述圆筒状阀芯98包括在其外周部以周向的等间隔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沿轴心方向相连的多个导向部98a。并且,在位于该圆筒状阀芯98的油箱64侧的圆筒构件84的油箱64侧的开口内,嵌入使底部位于油箱64侧的有底圆筒状的弹簧座构件104。上述弹簧100在被施加了预先设定的预定的预载的状态下介于圆筒状阀芯98与弹簧座构件104之间。另外,在弹簧座构件104的底部设置有作为工作油的流通孔发挥作用的多个贯通孔106。并且,弹簧座构件104如图4所示通过与对抗弹簧100的预载而沿轴心方向移动的圆筒状阀芯98的导向部98a抵接,从而限制该圆筒状阀芯98向油箱64侧移动。 
图3是表示圆筒状阀芯98着座于第1着座面96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80的剖视图。该图3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a所示,工作油通过节流孔102移动,由此阀室86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与此相对,图4是表示圆筒状阀芯98对抗弹簧100的预载而从第1着座面96离开并抵接于弹簧座构件104的端面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80的剖视图。在该图4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b所示,工作油除了通过节流孔102之外,还通过在圆筒状阀芯98与圆筒构件84之间在轴心方向上相连的多个间隙从流量控制阀62(参照图1)侧向油箱64(参照图1)侧流通,由此制动阀76成为释放流通状态。 
在此,由于在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通过流量控制阀62流出时的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与制动阀76之间的油路内的工作油的惯性而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负压,将此时对制动阀76的离合器缸40侧施加的最大压力值设为第1压力值。此外,由于因车辆的动作对压力室44与制动阀76之间的油路内的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负压,将此时对制动阀76的离合器缸40侧施加的最大压力值设为第2压力值。所述释放压通过设定例如弹簧100的预载而被设定成大 于上述第1压力值和第2压力值中的较大值。上述第1压力值及第2压力值例如是通过实验而求出的。因此,例如如图4所示,圆筒状阀芯98从第1着座面96离开是在对圆筒状阀芯98的离合器缸40侧施加的压力值超过上述释放压时。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10的液压控制装置12,包括制动阀76,该制动阀76设置于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液压缸)40通过流量控制阀62流出的排出油路74上,在离合器缸40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工作油从该离合器缸40侧向油箱64侧流出。因此,即使在由于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车辆的动作对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可通过制动阀76抑制压力室44内以及介于该压力室44与制动阀76之间的油路内的工作油的流出,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压力室44内的负压所引起的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扩大。因此,随着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向压力室44供给工作油,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的升压提前开始,因此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 
此外,所述释放压通过设定弹簧100的预载而被设定成大于最大压力值(第1压力值和第2压力值中的较大值),所述最大压力值是在由于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以及因车辆的动作对上述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离合器缸40内产生负压时对制动阀76的圆筒状阀芯98的离合器缸侧施加的,因此制动阀76不会因由于上述负压的产生施加于圆筒状阀芯98的离合器缸40侧的力而打开,能够防止由于上述负压引起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流出而使该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随着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向离合器缸40供给工作油,压力室44内的升压提前开始,因此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 
此外,由于包括与制动阀76并联设置的节流器78,因此即使在制动阀76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也能以可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 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用于抑制振动传递的微间隙的程度使工作油从该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通过节流器78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发动机16等的振动经由输出侧活塞46及压力室侧活塞48传递到密封构件50,能够提高该密封构件50的耐久性。 
此外,还包括流量控制阀62,该流量控制阀62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将来自液压源60的工作油向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供给、为了使该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的工作油流出,因此通过以电气方式控制该流量控制阀62,能够控制摩擦离合器10的工作。具体而言,通过调节对流量控制阀62输入的驱动电流,从而能够根据该驱动电流对从液压源60向离合器缸4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向油箱64流出的状态进行切换,并通过连续地控制该流通的工作油的流量,能够控制离合器缸40对摩擦离合器10的离合器操作力,控制摩擦离合器10的工作。 
此外,通过在排出油路74设置制动阀76,从而不会妨碍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向离合器缸4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例如,即使在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时产生发动机停止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尽快地释放摩擦离合器10来防止发动机停止。 
此外,由于设置有作为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80,因此能够将这些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构成为较小,能够缩短排出油路74。 
此外,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方式(FR)的车辆中,液压控制装置12的油路例如控制油路52、排出油路74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变长,因车辆的前后加速对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及与其连通的油路内的工作油施加的前后加速度变大,因此由上述前后加速度引起的在压力室44内产生的负压也变大,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抑制在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 
实施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说明中,对于实施例相互重复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12和应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14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12的排出油路74不包括复合阀装置80,以始终连通状态将流量控制阀62的排出端口D与油箱64连接。此外,本实施例的控制油路52包括:制动阀76;节流器78,其与该制动阀76并联设置;单向阀110,其相对于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并联设置,允许图5中箭头c所示的从流量控制阀62向离合器缸40的工作油的流通、但阻止图5中箭头d所示的从离合器缸40向流量控制阀62的工作油的流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油路52相当于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的油路。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12包括作为上述制动阀76、节流器78及单向阀110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112。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离合器缸40、与该离合器缸40的配管连接部42a连接的复合阀装置112、及与该复合阀装置112连接的金属配管5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配管连接部42a在压力室44的外周侧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下方突出地设置。复合阀装置112包括将配管连接部42a和金属配管53相互连结、并构成控制油路52的一部分的圆筒构件113。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复合阀装置112和连接于其一端部的金属配管5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图8是表示图7的VIII-VIII向视部截面的剖视图。在图7及图8中,所述复合阀装置112包括圆筒状阀芯118,该圆筒状阀芯118被收容在形成于圆筒构件113内的圆筒状的阀室114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114的内壁面115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114内的离合器缸40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116或从该第1着座面116离开。该圆筒状阀芯118具有:多个导向部118a,其在圆筒状阀芯118的外周部以周向的等间隔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在轴心方向上相连;和圆筒状的小径部118b,其直径比内壁面115及弹簧124的内径小、且在轴心方向上向流量控制阀62侧即油箱64侧突出。在上述小径部118b上以周向的等间隔设置有沿半径方向贯穿的、作为工作油的流通孔发挥作用的多个贯通孔120。
此外,复合阀装置112包括弹簧124,该弹簧124介于在圆筒状阀芯118的与离合器缸40侧相反一侧即流通控制阀62侧设置的圆环板状的弹簧座构件122与圆筒状阀芯118之间,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圆筒状阀芯118向第1着座面116施力。在上述弹簧座构件122设置有沿轴心方向贯穿的、作为工作油的流通孔发挥作用的贯通孔126。 
此外,复合阀装置112包括:球状的小阀芯130,其被收容在圆筒状阀芯118内,能够以着座于在圆筒状阀芯118内的与离合器缸40侧相反一侧设置的锥状的第2着座面128或从该第2着座面128离开;节流孔132,其形成为贯穿作为圆筒状阀芯118的侧壁的侧壁部118c,即使在圆筒状阀芯118着座于第1着座面116且小阀芯130着座于第2着座面128的状态下也能使阀室114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在上述小阀芯130的离合器缸40侧、且是圆筒状阀芯118的离合器缸40侧的开口内,设置有通过与移动到离合器缸40侧的小阀芯130抵接来防止该小阀芯130从圆筒状阀芯118脱出的止挡构件134。该止挡构件134被形成为,即使在与小阀芯130抵接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圆筒状阀芯118内的工作油的流通。具体而言,止挡构件118包括:嵌入圆筒状阀芯118的开口内的短圆筒部134a、和从其内周部以周向的等间隔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34b。上述多个凸部134b被配置成,在与圆筒状阀芯118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凸部134b之间的间隔小于小阀芯130的直径。小阀芯130通过与止挡构件118的凸部134b抵接而不会从圆筒状阀芯118内脱出。 
在这样构成的复合阀装置112中,节流孔132作为所述节流器78发挥作用,圆筒构件113的第1着座面116、圆筒状阀芯118及弹簧124作为所述制动阀76发挥作用,圆筒状阀芯118的第2着座面128及小阀芯130作为单向阀110发挥作用。 
图7是表示圆筒状阀芯118着座于第1着座面116且小阀芯130着座 于第2着座面128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12的剖视图。在该图7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e所示,工作油通过节流孔132移动,由此阀室114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与此相对,图9是表示圆筒状阀芯118着座于第1着座面116且小阀芯130从第2着座面128离开而抵接于止挡构件134的凸部134b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12的剖视图。在该图9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f所示,工作油除了通过节流孔132之外,还通过在小阀芯130与止挡构件134的凸部134b之间形成的多个间隙而从流量控制阀62(参照图5)侧向离合器缸40(参照图5)侧流通,由此成为单向阀110的释放流通状态。 
此外,图10是表示小阀芯130着座于第2着座面128且圆筒状阀芯118对抗弹簧130的预载而从第1着座面116离开、其小径部118b抵接于弹簧座构件122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12的剖视图。在该图10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g所示,工作油除了通过节流孔132之外,还分别通过在圆筒状阀芯118与圆筒构件113之间在轴心方向上相连的多个间隙、以及贯通孔126,从离合器缸40(参照图5)侧向流量控制阀62(参照图5)侧流通,由此成为制动阀76的释放流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复合阀装置112中,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与制动阀76之间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也允许工作油从压力室44流出。并且,例如,通过设定弹簧124的预载,将所述释放压设定成大于所述第1压力值和第2压力值中的较大值。因此,例如图10所示圆筒状阀芯118从第1着座面116离开,是在对圆筒状阀芯118及止挡构件134的离合器缸40侧施加的压力值超过上述释放压时。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10的液压控制装置12,上述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的实施例1相同,包括制动阀76,该制动阀76设置在作为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接合而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的排出油路74的控制油路52上,当离合器缸40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工作油从该离合器缸40侧向油箱64侧流出,因此即使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由于该负压引起的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因此,与实施例1相同,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开始向压力室44供给工作油,同时开始了该压力室44内的升压,因此可取得能够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这样的效果。 
此外,制动阀76包括单向阀110,该单向阀110设置于将流量控制阀62和离合器缸40之间连接的控制油路52,在该控制油路52上与制动阀76及节流器78分别并联设置,允许工作油从流量控制阀62向离合器缸40流通,因此通过将制动阀76设置于更接近离合器缸40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的负压,得到进一步抑制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这样的效果,同时由于不会妨碍为了使摩擦离合器10释放而向离合器缸4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通,因此也能进一步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例如,即使在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时发生发动机停止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尽快地释放摩擦离合器10来防止发动机停止。 
此外,由于设置有作为制动阀76、节流器78及单向阀110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112,因此能够将这些制动阀76、节流器78及单向阀110构成为小型,能够缩短控制油路52。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的复合阀装置140和与其两端部连接的工作缸壳42的配管连接部42a及金属配管5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与所述的实施例2的图7对应的图。此外,图12是表示图11的XII-XII向视部截面的剖视图。在图11及图12中,复合阀装置140包括将配管连接部42a和金属配管53相互连结、并且构成控制油路52的一部分的圆筒构件142。 
此外,复合阀装置140包括圆筒状阀芯150,该圆筒状阀芯150被收容在形成于圆筒构件142内的圆筒状的阀室144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144的内壁面146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144内的离合器缸40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148或从该第 1着座面148离开。本实施例的圆筒状阀芯150,与所述的实施例2的圆筒状阀芯118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导向部150a;小径部150b;以及多个贯通孔120,其形成为长度比侧壁部150c的轴心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其在小径部150b的轴心方向上的2个位置以周向等间隔沿半径方向贯穿而作为工作油的流通孔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其他结构相同。 
此外,复合阀装置140包括:弹簧154,其介于弹簧座构件122与圆筒状阀芯150之间,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圆筒状阀芯150向第1着座面148施力;带台阶的圆筒状的小阀芯158,其被收容于圆筒状阀芯150内,能够着座于在圆筒状阀芯150内的与离合器缸40侧相反一侧设置的锥状的第2着座面156或从该第2着座面156离开;节流孔160,其形成为贯穿作为圆筒状阀芯150的侧壁的侧壁部150c,即使在圆筒状阀芯150着座于第1着座面148且小阀芯158着座于第2着座面156的状态下也使阀室144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上述小阀芯158是使离合器缸40侧成为小径的带台阶的圆筒状构件,在与离合器缸40侧相反一侧的端面具有与第2着座面156相对的锥状的抵接面162,是被称为所谓提升阀的构件。在该小阀芯158的离合器缸40侧、且圆筒状阀芯150的离合器缸侧的开口内,嵌入有圆板状的弹簧座构件164。而且,复合阀装置140包括弹簧166,该弹簧166以被施加预先设定的预载的状态介于弹簧座构件164与小阀芯158的带台阶部端面之间,以预定的施加力将小阀芯158向第2着座面156施力。上述弹簧座构件164形成为,通过与对抗弹簧166的预载而移动到离合器缸40侧的小阀芯158抵接来防止该小阀芯158从圆筒状阀芯150脱出,同时在与该小阀芯158抵接的状态下不会妨碍圆筒状阀芯150内的工作油的流通。具体而言,弹簧座构件164具有沿与轴心平行的方向贯通而作为工作油的流通孔发挥作用的多个贯通孔168。 
另外,在这样的复合阀装置140中,节流孔160作为所述节流器78发挥作用,圆筒构件142的第1着座面148、圆筒状阀芯150及弹簧154作为所述制动阀76发挥作用,圆筒状阀芯150的第2着座面156、小阀芯 158及弹簧166作为单向阀110发挥作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施加给弹簧166的预载被设定成小于施加给弹簧154的预载。由此,单向阀110的释放压小于制动阀76的释放压。 
图11是表示圆筒状阀芯150着座于第1着座面148且小阀芯158着座于第2着座面156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40的剖视图。在该图11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h所示,工作油通过节流孔160移动,由此阀室144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与此相对,图13是表示圆筒状阀芯150着座于第1着座面148且小阀芯158对抗弹簧166的预载从第2着座面156离开而抵接于弹簧座构件164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40的剖视图。在该图13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i所示,工作油除了通过节流孔160之外,还通过弹簧座构件164的贯通孔168从流量控制阀62(参照图5)侧向离合器缸40(参照图5)侧流通,由此成为单向阀110的释放流通状态。 
此外,图14是表示小阀芯158着座于第2着座面156且圆筒状阀芯150对抗弹簧154的预载从第1着座面148离开而其小径部150b抵接于弹簧座构件122的状态的复合阀装置140的剖视图。在该图14所示的状态下,如图中箭头j所示,工作油除了通过节流孔160之外,还分别通过在圆筒状阀芯150与圆筒构件142之间在轴心方向上相连的多个间隙、以及多个贯通孔152,从离合器缸40(参照图5)侧向流量控制阀62(参照图5)侧流通,由此成为制动阀76的释放流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复合阀装置140中,当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与制动阀76之间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也允许工作油从压力室44流出。并且,例如通过设定弹簧154的预载,从而将制动阀76的释放压设定成大于所述第1压力值进而第2压力值中的较大值。因此,例如图14所示圆筒状阀芯150从第1着座面148离开,是在对圆筒状阀芯150及弹簧座构件164的离合器缸40侧施加的压力值超过上述释放压时。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10的液压控制装置12,上述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的实施例2相同,因此与实施例1及2同样,可得到能够抑制因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的负压引起的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扩大,提高摩擦离合器10的释放工作的响应性这样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的复合阀装置140包括以预定的施加力将小阀芯158向圆筒状阀芯150的第2着座面156施力的弹簧166,因此例如与如所述的实施例2那样小阀芯130因自重着座于第2着座面128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单向阀110稳定工作,并提高了复合阀装置140的设置性。例如能够防止小阀芯158因振动等而动作而导致单向阀110的工作不稳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小阀芯158被设置成相对于第2着座面156位于上方,但也可以例如设定成使弹簧166对小阀芯158的施加力大于该小阀芯158自重的力,从而将复合阀装置140设置成小阀芯158相对于第2着座面156位于下方。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也可用其他方式实施。 
例如,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变速器18是公知的具有平行轴式始终啮合型变速机构的有级式变速器,且是利用由驾驶者操作的变速级指示装置23来切换变速级的手动变速器,但也可以是例如根据预先存储的关系、并基于例如车速与驱动力关联值来由电子控制装置22切换变速级的自动变速器,还可以是例如CVT等无级变速器。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车辆是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方式(FR)的车辆,但也可以是例如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方式(FF)、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方式(RR)等其他驱动方式的车辆。此外,也不限于两轮驱动方式的车辆,对于四轮驱动方式的车辆也可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车辆用驱动装置14构成为在发动机16的后段侧依次具有摩擦离合器10、变速器18、未图示的传动轴及差动齿轮装置,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发动机16的后段侧依次具有摩擦离合器10、上述传动轴、变速器18及上述差动齿轮装置,在位于车辆后方的变速器18上所设置的油泵66产生的离合器工作液压通过连接从该油泵66到在位于车辆前方的摩擦离合器10上设置的离合器缸40为止的控制油路52而被供给到该离合器缸40。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控制油路52尤其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长,因此使工作油从离合器缸40流出时的控制油路52内的工作油的惯性及因车辆的前方加速度对控制油路52内的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变大。因此,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的负压变大,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也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压力室44内的较大负压引起在离合器缸40的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的间隙扩大。换言之,如上所述,在离合器缸40的压力室44内产生的负压越大,则本发明的抑制间隙扩大的效果越显著。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复合阀装置112及140具有节流孔132及160,这些复合阀装置112及140作为节流器78发挥作用,但未必一定具有节流孔132及160,因此复合阀装置112及140不需要作为节流器78发挥作用。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释放压被设定成大于所述第1压力值和第2压力值中的较大值,但不必一定这样设定。例如,也可设定成大于第1压力值的值,还可设定成大于第2压力值的值,还可设定成小于该第1压力值、第2压力值的值。即使如此也可得到一定效果。 
此外,所述的实施例3的复合阀装置140被配设成小阀芯158的抵接面162位于第2着座面156的上方,但不必一定这样配设。例如也可以配设成抵接面162位于第2着座面156的下方。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变速器18利用按照来自变速级指示装置23的指示进行工作的换挡促动器24来切换变速级,但也可构成为例如图15所示根据与变速器18机械连结的变速级指示装置23的操作来切换变速级。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液压控制装置12构成为包括具有电动式油泵66等的液压源60,工作油从该液压源60经由被电驱动的流量控制阀62而供给到离合器缸40,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如图15所示,作为液压源而具有根据由驾驶者操作的离合器踏板170的操作量而被调节冲程并产生液压的公知的离合器主缸172,从该离合器主缸172向离合器缸40供给工作油。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离合器缸40从膜片弹簧32侧起依次具有输出侧活塞46、压力室侧活塞48、密封构件5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不具有压力室侧活塞48而使密封构件50兼作为压力室侧活塞48,还可以一体地构成压力室侧活塞48和密封构件50,还可以一体地构成输出侧活塞46、压力室侧活塞48和密封构件50等,可以是各种方式。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离合器缸40构成为在输出侧活塞46与压力室侧活塞48之间形成用于抑制振动的微间隙,但也可构成为例如形成在压力室侧活塞48与密封构件50之间形成用于抑制振动的微间隙。总之,只要上述微间隙形成在膜片弹簧32与密封构件50之间即可。 
另外,上述仅是一实施方式,对于其他实施方式没有一一例示,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加以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由具有在轴心方向上分开的活塞的液压缸来驱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
制动阀,其设置于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的油路上,当该液压缸侧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释放压时,允许从所述液压缸流出工作油;和
流量控制阀,其为了使所述摩擦离合器释放而向所述液压缸供给来自液压源的工作油,为了使该摩擦离合器接合而使该液压缸内的工作油流出,
所述制动阀设置于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缸之间的控制油路上,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
单向阀,其在所述控制油路上与所述制动阀并联设置,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流量控制阀向所述液压缸的流通,但阻止工作油从该液压缸向该流量控制阀的流通;和
与所述制动阀并联设置的节流器,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具有作为所述制动阀、所述节流器、所述单向阀分别发挥作用的复合阀装置,该复合阀装置包括:圆筒状阀芯,被收容在设置于所述控制油路上的圆筒状的阀室内,能够以相对于该阀室的内壁面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沿轴心方向移动,并被设置成能够着座于在该阀室内的所述液压缸侧形成的第1着座面或从该第1着座面离开;弹簧,为了设定所述释放压而以预定的施加力将该圆筒状阀芯向所述第1着座面施力;小阀芯,被收容于该圆筒状阀芯内,能够着座于在该圆筒状阀芯内的与所述液压缸侧相反一侧设置的第2着座面或从该第2着座面离开;以及节流孔,被形成为贯穿所述圆筒状阀芯的侧壁,即使在所述圆筒状阀芯着座于所述第1着座面且所述小阀芯着座于所述第2着座面的状态下,也使所述圆筒状阀室成为预定的节流流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压是比在由于使工作油从所述液压缸流出时的工作油的惯性或因所述车辆的动作对该工作油施加的加速度而在所述液压缸内产生负压时、施加于所述制动阀的所述液压缸侧的压力值大的值。
CN200980162248.5A 2009-10-30 2009-10-30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7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8693 WO2011052072A1 (ja) 2009-10-30 2009-10-30 車両用摩擦クラッチの油圧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564A CN102597564A (zh) 2012-07-18
CN102597564B true CN102597564B (zh) 2014-09-10

Family

ID=4392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2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7564B (zh) 2009-10-30 2009-10-30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261B2 (zh)
EP (1) EP2495469B1 (zh)
JP (1) JP5445588B2 (zh)
CN (1) CN102597564B (zh)
WO (1) WO2011052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6047A1 (de) * 2013-04-06 2014-10-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Drosselventil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seinrichtung
JP2015206426A (ja) * 2014-04-22 2015-11-19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スローリターンチェック弁
JP6059768B1 (ja) * 2015-06-18 2017-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制御油圧回路
JP2017044320A (ja) * 2015-08-28 2017-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JP6330852B2 (ja) 2016-02-23 2018-05-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10697500B2 (en) * 2017-11-03 2020-06-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o path sealed clutc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4A (zh) * 1994-03-29 1996-07-03 机动车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致动系统和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2275B2 (ja) * 1987-05-28 1998-12-0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アップトルコン付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H01176816A (ja) * 1987-12-28 1989-07-13 Koyo Seiko Co Ltd 油圧式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H07127664A (ja) * 1993-11-02 1995-05-16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油圧クラツチ作動回路構造
JPH09206992A (ja) 1996-01-31 1997-08-12 Sugino Mach Ltd 等方加圧装置用圧力容器
JP3572956B2 (ja) * 1998-09-11 2004-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US6146311A (en) * 1999-07-06 2000-11-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ydraulic circuit
US6644350B1 (en) * 2000-05-26 2003-11-11 Acutex, Inc. Variable pressure solenoid control valve
JP3866907B2 (ja) * 2000-07-21 2007-01-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ダンパーバルブ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油圧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0026178D0 (en) * 2000-10-25 2000-12-13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s
JP4734758B2 (ja) * 2001-05-21 2011-07-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油圧式クラッチ遮断装置
EP1694546B1 (de) * 2003-12-09 2010-09-08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Hydrauliksystem
FR2912193B1 (fr) 2007-02-07 2009-10-16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debrayage a commande hydraulique
JP4872844B2 (ja) 2007-07-26 2012-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式クラッチ操作装置の組み付け補助具、油圧式クラッチ操作装置の組み付け方法
KR101168505B1 (ko) * 2008-05-29 2012-07-30 아이신에이더블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기 밸브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4A (zh) * 1994-03-29 1996-07-03 机动车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致动系统和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76816A 1989.07.13
JP特开2000-85413A 2000.03.28
JP特开2002-168343A 2002.06.14
JP特开2002-340031A 2002.11.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5469A1 (en) 2012-09-05
JP5445588B2 (ja) 2014-03-19
EP2495469A4 (en) 2016-04-20
US20120211325A1 (en) 2012-08-23
EP2495469B1 (en) 2017-09-13
WO2011052072A1 (ja) 2011-05-05
JPWO2011052072A1 (ja) 2013-03-14
US8851261B2 (en) 2014-10-07
CN102597564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564B (zh) 车辆用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US8651990B2 (en) Transmissio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accumulator
US8568262B2 (en) Transmissio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main line feed accumulator
WO201005866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車両
CN102265073B (zh) 电磁阀装置
US908614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10132717A1 (en)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102008000413B4 (de) Öldruckliefervorrichtung
US20120000740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US8784251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US9109686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US10161508B2 (e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default gears applied through a clutch hydraulic exhaust circuit
CN109690113A (zh) 自动变速器
CN108700136A (zh) 自动变速器
JP507707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用の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
US8967351B2 (en) Transmission clutch piston compensator feed circuit
JP6572958B2 (ja)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装置
JP5447462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6536656B2 (ja)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装置
US9383005B2 (en) Hydraulic control for engine start stop transmission system
JP6607244B2 (ja)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装置
JP2017180759A (ja)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13174259A (ja)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