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2976B -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2976B
CN102592976B CN201210077304.9A CN201210077304A CN102592976B CN 102592976 B CN102592976 B CN 102592976B CN 201210077304 A CN201210077304 A CN 201210077304A CN 102592976 B CN102592976 B CN 102592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tive cell
silicon carbide
hydrogen stream
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73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2976A (zh
Inventor
王悦湖
杨阳
张玉明
张晓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emiconductor Pioneer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Shaanxi Xi'an Electronic Large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773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2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2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2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碳化硅高质量重掺杂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先将碳化硅衬底放入反应室;在氢气流中加热反应室,当温度达到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C3H8;当温度达到1580℃后,对衬底进行原位刻蚀10~30min;其后保持反应室温度1580℃,气压100mbar,在20L/min的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5~24mL/min的SiH4,流量为5~10mL/min的C3H8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生长外延层;生长结束后,在氢气流中冷却;最后向反应室充入氩气至常压。本发明制备的碳化硅外延层掺杂浓度在4×1019cm-3~4.6×1019cm-3,掺杂均匀,表面平整,可用于制作碳化硅器件。

Description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现有的碳化硅材料MOCVD生长工艺,制备P型重掺杂碳化硅外延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电学特性,在高温、高压、高频、抗辐照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
碳化硅属于宽禁带半导体,本征载流子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低的浓度,因而能工作在很高的温度下。在不产生雪崩击穿的情况下,碳化硅可以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是硅材料的8倍以上,这使得碳化硅可以用于制作高压,高功率的半导体器件,如PiN二级管,功率晶体管,晶闸管,或者高功率的微波器件。从另一方面看,这些特性也对器件封装有益处,使器件可以封装的更加紧密,提高电路的集成度。碳化硅同时也是极为良好的热导体,在室温下,碳化硅的热导率为3.7Wcm-1-1(4H-SiC),比常见的金属都高,因而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能很好的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极为适合制作功率器件。碳化硅的饱和电子迁移速度很高,这一特性也使它可以用于射频或者微波器件,从而提高器件工作速度。
近年来,有关碳化硅材料相关工艺进展非常迅速,4英寸的碳化硅单晶衬底片已经实现商业化,碳化硅材料的外延、氧化、掺杂、刻蚀、半导体金属接触等方面都逐步成熟。
碳化硅具有高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使其高温单晶生长和化学及机械处理都非常困难。因此,目前应用于制造器件的碳化硅材料都是由薄膜制备技术生长的外延薄膜材料。由于碳化硅的键强度高,杂质扩散所要求的温度大于1800℃,大大超过标准器件工艺的条件,所以器件制作工艺中的掺杂不能采用扩散工艺,只能利用外延控制掺杂和高温离子注入掺杂。
采用高温离子注入,注入离子对晶格损伤很大,造成大量晶格缺陷,即使退火也很难完全消除,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性能,同时离子注入效率很低,因而不适合做大面积掺杂。在碳化硅的MOCVD外延工艺中,通常采用SiH4和C3H8作为反应物,N2作为N型掺杂源,氢气作为载气,需要控制各个反应物的比例、反应条件,才能达到高质量,高速率的生长,并达到所需要的掺杂水平。只有通过合理调整生长参数,生长出缺陷少,掺杂达到预定要求的外延层,才能制作出性能符合要求的器件,因而碳化硅外延层的掺杂控制是目前器件制造中的一个很大的难点。
李哲洋等人的专利《高掺杂浓度的碳化硅外延生长的方法》,提出了关于高掺杂半导体外延生长工艺方法,但是在其给出的工艺条件下,生长的外延层浓度在1×1018cm-3左右,一些半导体器件,如BJT的发射区,需要用到重掺杂的外延层,浓度要在1×1019cm-3以上,上述方法不能满足制备这些器件的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新的工艺条件,实现了更高浓度的外延层掺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型重掺杂碳化硅的制备方法,利用碳化硅的CVD设备,制备出掺杂浓度在4×1019cm-3~4.6×1019cm-3的碳化硅外延层,满足了制备重掺杂外延层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制备上述重掺杂外延层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
(2)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在20L/min的氢气流中,使用加热源逐渐加热衬底,使其温度缓缓上升,当温度超过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5~10mL/min的C3H8
(3)当反应室温度到达到1580℃后,保持温度恒定,继续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氢气流中加入的C3H8流量不变,采用H2和C3H8混合气体对衬底进行10~30min的原位刻蚀;
(4)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温度恒定,在10~20L/min的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5~24mL/min的SiH4和流量为5~10mL/min的C3H8,并通入反应室;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10ml/min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生长掺杂浓度为4×1019cm-3~4.6×1019cm-3的重掺杂外延层;
(5)当达到设定的外延生长时间后,停止生长,在反应室继续通入氢气,使衬底片在氢气流中降温;
(6)当温度降低到700℃以下后,再次将反应室抽成真空,然后缓慢充入氩气,使衬底片在氩气环境下自然冷却到室温。
技术方案2,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的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
2)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在20L/min的氢气流中,使用加热源逐渐加热衬底,使其温度缓缓上升;
3)当反应室温度到达到1580℃后,保持温度恒定,继续保持反应室气压和通入的氢气流不变,采用纯H2对衬底进行10~30min的原位刻蚀;
4)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温度恒定,在10~20L/min的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5~24mL/min的SiH4和流量为5~10mL/min的C3H8,并通入反应室;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10ml/min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生长掺杂浓度为4×1019cm-3~4.6×1019cm-3的重掺杂外延层;
5)当达到设定的外延生长时间后,停止生长,在反应室继续通入氢气,使衬底片在氢气流中降温;
6)当温度降低到700℃以下后,再次将反应室抽成真空,然后缓慢充入氩气,使衬底片在氩气环境下自然冷却到室温。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碳化硅的CVD外延设备,在碳化硅衬底或已有外延层的碳化衬底进行外延,通过生长参数控制掺杂浓度,使器件的制备工艺简化。
2.本发明采用三甲基铝作为掺杂源,掺入的铝原子能有效的替换碳化硅材料中硅原子,形成替位杂质,相对于离子注入工艺,制备的重掺杂碳化硅材料晶格完整,缺陷少,有利于提高器件性能。
3.本发明相对于已有的碳化硅外延工艺条件,制备的外延层掺杂浓度更高,实验表明,外延层掺杂浓度可以达到4×1019cm-3以上,最高达到4.6×1019cm-3,满足器件重掺杂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二次离子质谱测试结果图;
图4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和附图2,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给出六种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一,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
(1.1)选取偏向
Figure BDA0000145888120000041
晶向8°的4H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
(1.2)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反应室气压低于1×10-7mbar。
步骤二,在氢气流中加热反应室。
(2.1)打开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控制氢气流量逐渐增大到20L/min;
(2.2)打开真空泵抽取反应室的气体,保持反应室气压在100mbar;
(2.3)逐渐调大加热源功率,使反应室温度缓慢升高。
步骤三,对衬底进行原位刻蚀。
(3.1)当反应室温度达到1580℃以后,保持反应室温度恒定;
(3.2)继续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20L/min的氢气,在纯H2中原位刻蚀衬底10min。
步骤四,设置生长条件,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4.1)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向反应室通入10L/min的氢气;
(4.3)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5mL/min的C3H8、流量为15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步骤五,在氢气流中冷却衬底。
(5.1)当外延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30min后,关闭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停止生长;
(5.2)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20L/min,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氢气流中冷却25min;
(5.3)将反应室气压升高到700mbar,在氢气流中继续冷却。
步骤六,在氩气中冷却衬底。
(6.1)当反应室温度降低到700℃以后,关闭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
(6.2)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气压低于1×10-7mbar;
(6.3)打开氩气开关,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12L/min的氩气,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氩气环境下继续冷却30min;
(6.4)缓慢提高反应室气压到常压,使衬底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碳化硅外延片。
实施例2
步骤1,选取偏向
Figure BDA0000145888120000051
晶向8°的4H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反应室气压低于1×10-7mbar。
步骤2,打开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控制氢气流量逐渐增大到20L/min,同时打开真空泵抽取反应室的气体,保持反应室气压在100mbar;逐渐调大加热源功率,使反应室温度缓慢升高,当反应室温度高于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7mL/min的C3H8
步骤3,当反应室温度达到1580℃以后,保持反应室温度恒定,继续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20L/min的氢气,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7mL/min的C3H8,采用H2与C3H8的混合气体原位刻蚀衬底20min。
步骤4,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向反应室通入20L/min的氢气;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同时加入流量为10mL/min的C3H8、流量为20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步骤5,当外延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60min后,关闭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停止生长;然后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20L/min,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氢气流中冷却25min;再将反应室气压升高到700mbar,在氢气流中继续冷却。
步骤6,当反应室温度降低到700℃以后,关闭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气压低于1×10-7mbar,再打开氩气开关,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12L/min的氩气,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氩气环境下继续冷却30min;缓慢提高反应室气压到常压,使衬底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碳化硅外延片。
实施例3
第一步,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
(1.1)选取偏向晶向4°的4H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
(1.2)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反应室气压低于1×10-7mbar。
第二步,在氢气流中加热反应室。
(2.1)打开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控制氢气流量逐渐增大到20L/min;
(2.2)打开真空泵抽取反应室的气体,保持反应室气压在100mbar;
(2.3)逐渐调大加热源功率,使反应室温度缓慢升高,当反应室温度高于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0mL/min的C3H8
第三步,对衬底进行原位刻蚀。
(3.1)当反应室温度达到1580℃以后,保持反应室温度恒定;
(3.2)继续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20L/min的氢气,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5mL/min的C3H8,采用H2与C3H8的混合气体原位刻蚀衬底30min。
第四步,设置生长条件,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4.1)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15L/min;
(4.3)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同时加入流量为8mL/min的C3H8、流量为16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第五步,在氢气流中冷却衬底。
(5.1)当外延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30min后,关闭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停止生长;
(5.2)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20L/min,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氢气流中冷却25min;
(5.3)将反应室气压升高到700mbar,在氢气流中继续冷却。
第六步,在氩气中冷却衬底。
(6.1)当反应室温度降低到700℃以后,关闭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
(6.2)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气压低于1×10-7mbar;
(6.3)打开氩气开关,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12L/min的氩气,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氩气环境下继续冷却30min;
(6.4)缓慢提高反应室气压到常压,使衬底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碳化硅外延片。
实施例4
第1步,选取偏向晶向4°的4H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反应室气压低于1×10-7mbar。
第2步,打开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控制氢气流量逐渐增大到20L/min;打开真空泵抽取反应室的气体,保持反应室气压在100mbar;逐渐调大加热源功率,使反应室温度缓慢升高。
第3步,当反应室温度达到1580℃以后,保持反应室温度恒定,继续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18L/min的氢气,在纯H2中原位刻蚀衬底10min。
第4步,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15L/min;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同时加入流量为7mL/min的C3H8、流量为20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第5步,当外延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90min后,关闭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停止生长;设置通向反应室的氢气流量为20L/min,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氢气流中冷却25min;将反应室气压升高到700mbar,在氢气流中继续冷却。
第6步,当反应室温度降低到700℃以后,关闭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将反应室抽真空,直到气压低于1×10-7mbar;打开氩气开关,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12L/min的氩气,使长有碳化硅外延层的衬底在氩气环境下继续冷却30min;缓慢提高反应室气压到常压,使衬底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碳化硅外延片。
实施例5
步骤A,与实施例2的步骤1一致。
步骤B,打开通向反应室的氢气开关,控制氢气流量逐渐增大到20L/min,同时打开真空泵抽取反应室的气体,保持反应室气压在100mbar;逐渐调大加热源功率,使反应室温度缓慢升高,当反应室温度高于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0mL/min的C3H8
步骤C,与实施例2的步骤3一致。
步骤D,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向反应室通入20L/min的氢气;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同时加入流量为7mL/min的C3H8、流量为21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d/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步骤E,与实施例2的步骤5一致。
步骤F,与实施例2的步骤6一致。
实施例6
步骤a,与实施例4的第1步一致。
步骤b,与实施例4的第2步一致。
步骤c,与实施例4的第3步一致。
步骤d,在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温度为1580℃下,向反应室通入20L/min的氢气;打开C3H8、SiH4和三甲基铝的开关,在氢气流中同时加入流量为8mL/min的C3H8、流量为24mL/min的SiH4和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开始生长碳化硅外延层。
步骤e,与实施例4的第5步一致。
步骤f,与实施例4的第6步一致。
本发明使用的衬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衬底,也包括N型、P型或半绝缘的4H碳化硅衬底。
本发明中的原位刻蚀,是指高温下衬底表面升华出来的部分原子不断被氢气流带走,造成表面原子流失的效应,原位刻蚀可以消除表面的划痕和部分缺陷。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选用,是根据在1400℃以上,碳化硅衬底表面碳原子和硅原子的升华速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衬底为偏向
Figure BDA0000145888120000081
晶向8°的4H碳化硅时,碳原子的升华速度比硅原子快,为防止碳原子的过度升华,造成表面硅原子聚集成簇,此时优先选用技术方案1,当衬底为偏向
Figure BDA0000145888120000082
晶向4°的4H碳化硅时,碳和硅的升华速度基本一致,此时优先选用技术方案2。
本发明的效果可通过如下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
测试1:用二次离子质谱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碳化硅外延材料的掺杂浓度分布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外延材料掺杂浓度达到4.5×1019cm-3,掺入的杂质纵向分布均匀,且满足重掺杂要求。
测试2: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碳化硅外延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平整度进行测试,测试得到的表面的平整度均方根Rms为2.73nm,测试得到的表面形貌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外延材料表面形貌良好。

Claims (4)

1.一种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
(2)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在20L/min的氢气流中,使用加热源逐渐加热碳化硅衬底,使其温度缓缓上升,当温度超过1400℃后,在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5~10mL/min的C3H8
(3)当反应室温度达到1580℃后,保持温度恒定,继续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氢气流中加入的C3H8流量不变,采用H2与C3H8的混合气体对碳化硅衬底进行10~30min的原位刻蚀;
(4)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温度恒定,在10~20L/min的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5~24mL/min的SiH4和流量为5~10mL/min的C3H8,并通入反应室;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10ml/min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生长掺杂浓度为4×1019cm-3~4.6×1019cm-3的重掺杂外延层;
(5)当达到设定的外延生长时间后,停止生长,在反应室继续通入氢气,使碳化硅衬底在氢气流中降温;
(6)当温度降低到700℃以下后,再次将反应室抽成真空,然后缓慢充入氩气,使衬底片在氩气环境下自然冷却到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SiH4和C3H8的流量,其比值C3H8/SiH4控制在1/3~1/2之间。
3.一种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
(2)保持反应室气压为100mbar,在20L/min的氢气流中,使用加热源逐渐加热衬底,使其温度缓缓上升;
(3)当反应室温度到达到1580℃后,保持温度恒定,继续保持反应室气压和通入的氢气流不变,采用纯H2对衬底进行10~30min的原位刻蚀;
(4)保持反应室气压和温度恒定,在10~20L/min的氢气流中加入流量为15~24mL/min的SiH4和流量为5~10mL/min的C3H8,并通入反应室;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10ml/min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流量为3.2×10-5mol/min的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生长掺杂浓度为4×1019cm-3~4.6×1019cm-3的重掺杂外延层;
(5)当达到设定的外延生长时间后,停止生长,在反应室继续通入氢气,使衬底片在氢气流中降温;
(6)当温度降低到700℃以下后,再次将反应室抽成真空,然后缓慢充入氩气,使衬底片在氩气环境下自然冷却到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SiH4和C3H8的流量,其比值C3H8/SiH4控制在1/3~1/2之间。
CN201210077304.9A 2012-03-22 2012-03-22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92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7304.9A CN102592976B (zh) 2012-03-22 2012-03-22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7304.9A CN102592976B (zh) 2012-03-22 2012-03-22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2976A CN102592976A (zh) 2012-07-18
CN102592976B true CN102592976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48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7304.9A Active CN102592976B (zh) 2012-03-22 2012-03-22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29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9993A4 (en) * 2021-04-02 2024-03-27 Meishan Boya Advanced Mat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SITE CRYSTAL, AND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89442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4018216A (zh) * 2014-06-12 2014-09-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H-SiC同质外延生长系统
CN104131336A (zh) * 2014-07-22 2014-11-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氢气流量n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70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氢气流量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220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掺杂源流量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63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p型梯度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64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氢气流量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66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生长压强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219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掺杂源流量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62A (zh) * 2014-07-22 2014-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生长压强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561926B (zh) * 2014-12-11 2017-08-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在硅衬底上制备β‑碳化硅薄膜的方法
CN105369217A (zh) * 2015-10-15 2016-03-02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基区缓变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5220224A (zh) * 2015-10-15 2016-01-06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基区缓变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5632901B (zh) * 2016-02-02 2018-05-25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干式刻蚀方法获得碳化硅衬底的方法
CN108166056A (zh) * 2018-01-16 2018-06-15 李哲洋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碳化硅外延表面缺陷的生长方法
CN108796616B (zh) * 2018-05-04 2021-03-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提高碳化硅外延片片内p型掺杂浓度均匀性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9745A (en) * 1993-01-25 1998-01-20 Ohio Aerospace Institute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and controlled doping thereof
EP1243674A1 (en) * 1999-09-06 2002-09-25 Sixon Inc. SiC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GROWING THE SAME
CN101104952A (zh) * 2007-07-24 2008-01-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高掺杂浓度的碳化硅外延生长的方法
CN101150055A (zh) * 2006-09-18 2008-03-26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用于MEMS器件的大面积3C-SiC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04249A (zh) * 2008-11-07 2009-04-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制作基本上没有台阶形貌的碳化硅外延层的方法
CN101620990A (zh) * 2009-07-17 2010-01-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减少4H-SiC中本征深能级缺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9745A (en) * 1993-01-25 1998-01-20 Ohio Aerospace Institute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and controlled doping thereof
EP1243674A1 (en) * 1999-09-06 2002-09-25 Sixon Inc. SiC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GROWING THE SAME
CN101150055A (zh) * 2006-09-18 2008-03-26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用于MEMS器件的大面积3C-SiC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104952A (zh) * 2007-07-24 2008-01-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高掺杂浓度的碳化硅外延生长的方法
CN101404249A (zh) * 2008-11-07 2009-04-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制作基本上没有台阶形貌的碳化硅外延层的方法
CN101620990A (zh) * 2009-07-17 2010-01-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减少4H-SiC中本征深能级缺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型4H-SiC同质外延生长;贾仁需 等;《物理学报》;20081031;第57卷(第10期);第6649-6652页 *
贾仁需 等.N型4H-SiC同质外延生长.《物理学报》.2008,第57卷(第10期),第6649-6652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9993A4 (en) * 2021-04-02 2024-03-27 Meishan Boya Advanced Mat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SITE CRYSTAL,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2976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2976B (zh)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2610500B (zh) N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JP5081373B2 (ja) 低不純物炭化ケイ素ウェーハの作製方法
CN100578737C (zh) 一种制作基本上没有台阶形貌的碳化硅外延层的方法
CN103715069B (zh) 一种减少碳化硅外延薄膜中缺陷的方法
CN106711022B (zh) 一种生长掺杂界面清晰的碳化硅外延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422164A (zh) 一种N型4H-SiC同质外延掺杂控制方法
JP2013014469A (ja) SiC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99008A (zh) 零偏4H-SiC衬底上的同质外延方法
CN112701031B (zh) 一种碳化硅外延材料的缓冲层生长方法
CN104152986A (zh) 快速制备3C-SiC外延膜方法
CN104882366A (zh) 一种n型纳米金刚石薄膜/p型单晶硅的异质pn结原型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9141A (zh) 低偏角碳化硅同质外延材料的制作方法
CN110565066B (zh) 一种共掺杂金刚石及制备方法与半导体材料、装置
CN104264219A (zh) 一种基区缓变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11005068A (zh) 一种生长高表面质量超厚igbt结构碳化硅外延材料的方法
CN104131335A (zh) 一种控制掺杂源流量n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131265A (zh) 一种控制掺杂源流量n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2064187B (zh) 一种碳化硅同质pin微结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94073B (zh) 半绝缘碳化硅衬底钛欧姆接触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4233470A (zh) 一种控制氢气流量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219A (zh) 一种控制掺杂源流量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4233465A (zh) 一种控制生长压强n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5369217A (zh) 一种基区缓变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JP2004343133A (ja) 炭化珪素製造方法、炭化珪素及び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710065 16, 5 20 zhang84 Road, hi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Shaanxi Semiconductor Pioneer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Taibai Road, Xi'an,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Xi'an electronic large Assets Management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No. 2 Taibai Road, Xi'an,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atentee after: Shaanxi Xi'an electronic large Assets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Taibai Road, Xi'an,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Xidi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