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7609A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7609A
CN102577609A CN2009801613293A CN200980161329A CN102577609A CN 102577609 A CN102577609 A CN 102577609A CN 2009801613293 A CN2009801613293 A CN 2009801613293A CN 200980161329 A CN200980161329 A CN 200980161329A CN 102577609 A CN102577609 A CN 102577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rganic
light modulation
modulation lay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13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7609B (zh
Inventor
奥本健二
松井雅史
是泽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7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7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均衡地满足色纯度、透射率、降低反射、反射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具备:主基板(101);有机发光层,其形成于主基板(101)的上方,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层(105R)、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层(105G)、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第一调光层(121),其形成于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堤(103)的上方,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以及第二调光层(122),其形成于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的上方,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也记为有机EL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具备用于调整从发光层发出的光的色度的调光层的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EL显示装置是利用有机化合物的电致发光现象的发光显示装置,容易得到高辉度(brightness)的明亮发光,因此作为用于移动电话机等的小型显示装置已付诸实用。
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在基板上配置能够按像素独立地控制发光的多个有机EL元件而构成。能够多色发光的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周期性地排列产生例如蓝、绿、红这样不同颜色(不同波长)光的多个单色发光有机EL元件而构成。
对于包括多色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的彩色显示装置(以下,也记为彩色有机EL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质量性能,要求出射光的色纯度高以及能够显示对比度优良的图像。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以往提出了各种显示装置。
在此,色纯度高是指在色度坐标中,能够表现比由可见光区域的单波长的光所描绘的轨迹围成的区域更大的部分。
另外,对比度是指非发光部与发光部的辉度之比(发光部的辉度÷非发光部的辉度)。本来,在非发光的部位由于反射外部光等而辉度高时,对比度低,显示装置不能显示鲜明的图像。相反,在非发光的部位的辉度低时,对比度高,能进行更深的黑显示,因此显示装置能显示鲜明的图像。
对比度特别是在明处观看显示装置时非常重要。由于非发光部反射外部光、例如室内照明,非发光部的辉度高,因此难以提高对比度。为了在明处提高对比度,需要使非发光部的外部光反射率降低。
基于以上点,在仅由发光像素构成的显示装置中,提高色纯度、抑制反射外部光的功能是不充分的。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波长选择层(滤色片)的与各有机EL元件对应的部位具有使由各有机EL元件产生的蓝、绿以及红的任一光选择性地透射的波长选择特性的多色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这样的结构,可以组合在相邻的有机EL元件之间的非发光区域上配置可见光吸收材料的惯用结构(称为黑矩阵)。
根据该多色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具有适于出射光颜色的波长选择特性的滤色片,能够提高各有机EL元件的出射光的色纯度,并且,通过由可见光吸收材料吸收外部光,能够显示对比度优良的图像。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整个面吸收2个出射光的波长之间的波长(例如蓝与绿之间的中间波长以及绿与红之间的中间波长)的光的显示器滤光片以及使用这样的显示器滤光片的等离子显示板。根据该显示器滤光片,通过吸收来自各发光像素的出射光所含的中间波长的光,能提高出射光的色纯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3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6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存在如下所示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多色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滤色片(colorfilter)的与各有机EL元件对应的部位具有适于出射光颜色的波长选择特性,因此能得到优良的色纯度,但是在制作成本方面存在问题。例如,需要分别涂覆与蓝、绿、红用的各个滤色片对应的色素材料以及与黑矩阵对应的可见光吸收材料这4种材料的工艺,因此滤色片的制作所需的成本就不得不增大。
另外,在使用专利文献2的显示器滤光片的情况下,在整个面具有均匀的波长选择特性,因此能够非常廉价地制作,但存在不太适合用于蓝光和绿光的发光峰波长接近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问题。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若吸收蓝与绿的中间波长的光,则连有用波长的光也会被吸收,例如产生为了得到蓝色的色纯度而使绿色的发光效率大幅降低这样的缺点。
另外,为了改善对比度,通常公知是使用偏振板来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率的方法。但是,偏振板通常价格昂贵,成本的问题很大。而且,由于偏振板对来自器件内部的发光的透射率低,因此存在辉度降低、功耗增大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成本、色纯度、透射率、降低反射、以及反射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部、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部、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部、以及非发光部;第一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蓝色发光部以及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以及第二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红色发光部以及所述绿色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低成本均衡地满足色纯度、透射率、降低反射、反射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以红色发光部、绿色发光部、蓝色发光部为一组的像素)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外部光反射率而使用的从荧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26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外观图。
标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有机EL显示装置
101主基板
102阳极
103堤
104空穴输送层
105B蓝色发光层
105G绿色发光层
105R红色发光层
106阴极
110树脂层
120副基板
121第一调光层
122、222、422、522第二调光层
323、923、1223第三调光层
824B、1024B蓝色滤色片
824G绿色滤色片
824BM黑矩阵
824R红色滤色片
1325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有机EL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部、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部、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部、以及非发光部;第一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蓝色发光部以及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以及第二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红色发光部以及所述绿色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
由此,因为具备设置于蓝色发光部以及非发光部上的第一调光层(例如蓝色滤色片)和设置于红色发光部以及绿色发光部上的第二调光层(例如黄色滤色片),所以通过与以往技术(由分别对应于RGB的三色滤色片、和黑矩阵构成的显示装置)相比远远简洁的结构,能够发挥与以往技术同等程度的色纯度以及透射率。进而,特别地,因为透射第一调光层的蓝色光和透射第二调光层的黄色光为互补色的关系,所以能够使反射光成为接近白色的颜色。
另外,在以往的滤色片中需要红色(R)、绿色(G)、蓝色(B)以及黑矩阵(BM)的四种材料,但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只要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的两种材料即可,也能够提高生产性。
进而,即使不使用另行的黑矩阵,也可以降低由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反射外部光。另外,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的调光层、和在与所述非发光部重叠的部分吸收外部光的调光层可以共用同一材料。
另外,由于黄色的发光强度的峰偏离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发光强度的峰,第二调光层几乎不会对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色度产生影响,因此能够维持与以往同等程度的色度。
另外,所述第二调光层还可以形成于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
由此,因为在非发光部第一调光层(蓝色滤色片)和第二调光层(黄色滤色片)这两方重叠,所以能够使非发光部成为接近黑色的颜色,使反射光成为更接近白色的颜色。因此,即使不使用另行的黑矩阵,也能够与黑矩阵同等程度地降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反射外部光。
另外,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的形成有所述第一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调光层的区域,可以具有透射蓝色光和绿色光的中间波长的光的透射特性。
由此,通过绿色光的反射,能够抵消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发出的蓝紫色,因此能够提高非发光部和发光部的对比度。
另外还可以,所述第二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由此,能够吸收橙色光、降低外部光反射。因为荧光灯的光含有较多橙色的成分,故而特别有效。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调光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配置成所述第一调光层与所述有机EL部相对的方向。
由此,能够将有机EL部和调光层通过相互不同的工艺形成于彼此不同的基板。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有机EL部的上方的第三调光层,所述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由此,能够吸收橙色光,进一步降低外部光反射。
另外,所述第三调光层可以为被着色的相位差薄膜、被着色的偏光薄膜、被着色的防止反射薄膜、或者被着色的防眩薄膜。
另外,所述有机EL部、所述第一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调光层可以按该顺序层叠。
另外,所述有机EL部、所述第三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一调光层可以按该顺序层叠。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调光层和所述第三调光层按该顺序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配置成所述第三调光层与所述有机EL部相对的方向。
由此,能够将有机EL部和调光层通过相互不同的工艺形成于彼此不同的基板。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三调光层为被着色的树脂层,所述有机EL部与所述第一调光层通过所述第三调光层贴合。
另外,所述第三调光层可以为由被着色的玻璃或者塑料形成的所述副基板。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还具备防止反射薄膜或者防眩薄膜,所述第三调光层为被着色的树脂层,所述防止反射薄膜或者所述防眩薄膜与所述副基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层贴合。
另外还可以,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阳极和阴极,其形成为夹着所述有机EL部;和第三调光层,其为配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被着色的有机层,所述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另外还可以,所述第一调光层在400~48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透射波长的透射峰,所述透射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另外还可以,所述第二调光层的吸收峰的波长为500nm以下、且透射峰的波长为500nm以上。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顶部发射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对于底部发射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可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较实施例1~6以及以往的比较例1~4的结构,对本发明的有用性和本发明的必然性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层、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层、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层、以及非发光部的有机EL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蓝色发光层以及非发光部的上方,形成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以外的光的第一调光层,在红色发光层以及绿色发光层的上方,形成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以外的光的第二调光层。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A-A剖面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具备主基板101和副基板120。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通过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层110(图1中未图示)贴合。此外,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贴合不仅指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直接贴合,还意味着形成于主基板101上的层与形成于副基板120上的层贴合。
在主基板101的上方形成有机EL部,该有机EL部包括发出红色光(约600~670nm)的红色发光层105R、发出绿色光(约510~570nm)的绿色发光层105G、发出蓝色光(约440~500nm)的蓝色发光层105B、和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各色发光层以及非发光部形成于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此外,主基板101例如是玻璃基板等,形成有包括晶体管阵列等的驱动电路(未图示)。
关于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各自的发光波长的详细内容,稍后使用附图进行说明。此外,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各自所使用的发光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是低分子系的材料、高分子系的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此外,这些发光材料优选发出与作为出射光所希望的色度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的光的材料。
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副基板120形成有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此外,副基板120例如是玻璃基板等具有光透射性的透明基板。
第一调光层121为形成于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的、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的滤色片,例如为蓝色滤色片。第一调光层121能够通过使从蓝色发光层105B发出的蓝色光的纯度提高、并且在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上的区域吸收外部光,从而提高对比度。
第二调光层122为形成于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的上方的、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的滤色片,例如为黄色滤色片。第二调光层122能够使从红色发光层105R发出的红色光的纯度提高,并且使从绿色发光层105G发出的绿色光的纯度提高。
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二调光层122的材质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使颜料或染料分散得到的树脂。此外,关于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二调光层122各自的吸收波长以及透射波长,稍后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此外,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作为同一层而一体形成。另外,第一调光层121形成为与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堤103重叠,第二调光层122形成为与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重叠。
在此,所谓“重叠”,除了上层与下层以相同面积重叠的情况以外,也包括上层与下层以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例如,也包括以上层比下层大的面积重叠的情况、或者以下层比上层大的面积重叠的情况。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调光层121形成于蓝色发光部107以及堤103的上方,以使蓝色发光层105B和堤103的合计面积与第一调光层121的面积相等。另外,第二调光层122形成于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的上方,以使红色发光层105R和绿色发光层105G的合计面积与第二调光层122的面积相等。
进而,有机EL显示装置100如图2所示,包括阳极102、空穴输送层104和阴极106。阳极102、空穴输送层104、有机EL部以及阴极106按顺序形成于主基板101上。
阳极102为在主基板101上形成的具有光反射性的电极,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向有机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注入空穴。阳极102如图2所示,按每个像素进行图案形成。
阳极102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作为一例,为铝、银、铬、镍等。另外,阳极102可以是包括多个层的层叠构造,也可以是例如在铝上形成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的构造。
堤103为分离各有机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的绝缘性的树脂。堤103绝缘,由于不进行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复合)等而不发光,如上所述作为非发光部发挥功能。堤103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使用抗蚀剂等绝缘性且感光性的树脂。
空穴输送层104形成于阳极102上,为用于促进向有机发光层注入空穴的层。空穴输送层104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作为一例,为三芳胺衍生物等。此外,也可以是低分子系的材料、高分子系的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
阴极106为形成于各有机发光层以及堤103上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电极,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向有机发光层注入电子。阴极106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是将氟化锂、镁和银的合金层叠而成的构造。此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为顶部发射型,所以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而优选可见光的透射率高。
树脂层110为具有光透射性以及粘接性的树脂,具有使形成有有机EL部等的主基板101与形成有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副基板120贴合的功能。树脂层110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使用丙烯类树脂。
接着,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中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
首先,准备主基板101。在主基板101形成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周知的包括晶体管阵列等的驱动电路。
接着,形成阳极102。例如,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将作为阳极102的材料的铝等堆积于主基板101上,并通过光刻法等图案形成为预定的形状(例如,每个像素),从而形成阳极102。阳极102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接着,形成堤103。例如,通过湿式工艺等将堤103的材料进行全面成膜,并通过光刻法等进行图案形成以使阳极102的上面露出,从而形成堤103。堤103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接着,形成空穴输送层104。例如通过喷墨法等的湿式工艺、或真空蒸镀法等的干式工艺,形成空穴输送层104。空穴输送层104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接着,形成有机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例如,通过喷墨法等的涂敷法来涂敷各有机发光层的发光材料,从而形成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
接着,形成阴极106。例如,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将阴极106的材料堆积于各有机发光层以及堤103上的整个面,从而形成阴极106。
与以上的制造工序独立地制造具有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副基板120。
在副基板120上形成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通过涂敷法等将使颜料或染料分散得到的感光性的树脂堆积于副基板120上,通过光刻法等进行图案形成,从而形成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
此外,第一调光层121在使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贴合时,形成为与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重叠。第二调光层122形成为与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重叠。
最后,通过树脂层110使形成有有机EL部等的主基板101与形成有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副基板120贴合。贴合的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通过在使用使颜料分散得到的光硬化性的树脂粘接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之后,通过光照射使树脂硬化,从而进行贴合。如此,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配置成第一调光层121与有机EL部相对。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图3所示的“CF-B”表示第一调光层121的透射率,“CF-R、CF-G”表示第二调光层122的透射率。此外,图3中,透射率由强度100的光透射调光层时所出射的光的强度来表示。关于其他的光谱图也同样。
另外,“R”表示从红色发光层105R发出的红色光,“G”表示从绿色发光层105G发出的绿色光,“B”表示从蓝色发光层105B发出的蓝色光。其如后述的比较例1那样,将从各色发光层发出、没有透射调光层而出射到外部的光的强度的最大值设为100。
进而,“R(透射后)”表示透射第二调光层122后的红色光,“G(透射后)”表示透射第二调光层122后的绿色光,“B(透射后)”表示透射第一调光层121后的蓝色光。
如图3的“CF-B”所示,第一调光层121构成为主要透射可见光中的蓝色成分(峰约460nm)。例如,第一调光层121在400~48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透射波长的透射峰,透射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调光层121的透射率的峰为约440nm。
另外,如“CF-R、CF-G”所示,第二调光层122构成为吸收可见光中的蓝色光、并透射蓝色光以外的光、例如绿色光(峰约520nm)以及红色光(峰约615nm)等。具体而言,第二调光层122的透射率从约470nm上升,在约530nm达到峰值,以后保持最大值。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蓝色发光层以及非发光部的上方形成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以外的光的第一调光层,在红色发光层以及绿色发光层的上方形成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红色光和绿色光的第二调光层。实施例2的第二调光层还具有吸收红色光与绿色光的中间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此外,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概略结构与图1相同,图4为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4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与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第二调光层122而具备第二调光层222。以下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调光层222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的滤色片。第二调光层222与第二调光层122相比,其形状、形成的位置相同,吸收波长以及透射波长不同。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此外,除“CF-R、CF-G”、“R(透射后)”以及“G(透射后)”以外,其他都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1的光谱相同。
如“CF-R、CF-G”所示,第二调光层222构成为透射可见光中的蓝色成分以外的成分。进而,第二调光层222构成为透射率在黄~橙色成分具有极小值。具体而言,第二调光层222的透射率从约470nm上升,在约530nm达到峰值。进而,在约580nm达到极小值,在约630nm再次达到峰值,以后保持最大值。
如此,第二调光层222构成为吸收红色光与绿色光的中间波长的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红色光以及绿色光的色纯度。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以外,还具备第三调光层,该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此外,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概略结构与图1相同,图6为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6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与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新具备第三调光层323。以下省略说明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以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三调光层323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层,例如为被着色的相位差薄膜、被着色的偏光薄膜、被着色的防止反射薄膜、或者被着色的防眩薄膜。第三调光层323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此时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此外,第三调光层323如图6所示,形成于副基板120与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二调光层222之间。在副基板120上形成第三调光层323的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通过粘接性的树脂等粘接剂将偏光薄膜与副基板120粘接,从而形成第三调光层323。进而,在第三调光层323上,与实施例2同样地形成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二调光层222。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和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由于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具备第三调光层323,通过对图5所示的实施例2的“CF-R、CF-G”以及“CF-B”与图7所示的“CF-R、CF-G”以及“CF-B”进行比较,可知透射率稍稍降低。此外,成为透射率的峰以及极小的波长相同。
如上所述,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由于具备两重调光层而使得光取出效率稍稍降低。然而,如图7所示的“R(透射后)”、“G(透射后)”以及“B(透射后)”所示,透射调光层后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的重叠变少。即,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能够进一步提高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各自的纯度。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中,还在非发光部的上方形成第二调光层。即,在非发光部的上方,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重叠地配置。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此外,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概略结构与图1相同,图8为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8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与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第二调光层122而具备第二调光层422。以下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调光层422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的滤色片。第二调光层422与第二调光层122相比,其吸收波长以及透射波长相同,其形状和形成的位置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二调光层422不仅形成为与红色发光层105R和绿色发光层105G重叠,还形成于堤103的上方以使其与堤103重叠。即,在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形成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422。
如上所述,第一调光层121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第二调光层422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因此,外部光以及从各色发光部发出的光中的、通过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422重叠的区域(堤103的上方)的光几乎都被吸收。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
图9所示的“CF-B”表示第一调光层121的透射率,“CF-R、CF-G”表示第二调光层422的透射率。“CF-非发光”表示第一调光层121与第二调光层422重叠而成的层的透射率。
如图9所示,第一调光层121与第二调光层422重叠而成的层的透射率,从约470nm上升,在约500nm达到峰值,在约530nm几乎成为零。如此,第一调光层121与第二调光层422重叠而成的层具有透射一部分绿色光的特性。
因为在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上形成有图9的“CF-非发光”所表示的特性的调光层,所以虽然入射到堤103的上方的光中大多数成分被吸收,但也发出弱绿色光的反射光。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实施例2所示的结构中,还在非发光部的上方形成第二调光层。即,在非发光部的上方,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重叠地配置。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此外,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的概略结构与图1相同,图10为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10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与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第二调光层222而具备第二调光层522。以下省略说明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以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调光层522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的滤色片。第二调光层522与第二调光层222相比,其吸收波长以及透射波长相同,其形状和形成的位置不同。
具体而言,第二调光层522的形状以及形成的位置与实施例4的第二调光层422相同。即,在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形成有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522。
因此,与实施例4同样,外部光以及从各色发光部发出的光中的、通过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522重叠的区域(堤103的上方)的光几乎都被吸收。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中的调光层的透射率的一例。此外,图11中,透射率由强度100的光透射调光层时所出射的光的强度来表示。
图11所示的“CF-B”表示第一调光层121的透射率,“CF-R、CF-G”表示第二调光层522的透射率。“CF-非发光”表示第一调光层121与第二调光层522重叠而成的层的透射率。如图11所示,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与实施例4同样,虽然入射到堤103的上方的区域的光中多数成分被吸收,但也发出弱绿色光的反射光。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以外,还具备第三调光层,该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此外,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的概略结构与图1相同,图12为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12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与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新具备第三调光层323。以下省略说明与实施例5相同之处,以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三调光层323与实施例3所示的第三调光层323相同,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层,例如为被着色的相位差薄膜、被着色的偏光薄膜、被着色的防止反射薄膜、或者被着色的防眩薄膜。第三调光层323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具有提高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各自的色纯度的功能。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中的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由于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具备第三调光层323,通过对图11所示的实施例5的“CF-R、CF-G”以及“CF-B”与图13所示的“CF-R、CF-G”以及“CF-B”进行比较,可知透射率稍稍降低。此外,成为透射率的峰以及极小的波长相同。
如上所述,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由于具备两重调光层而使得光取出效率稍稍降低。然而,如图13所示的“R(透射后)”、“G(透射后)”以及“B(透射后)”所示,透射调光层后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的重叠变少。即,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能够进一步提高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各自的纯度。
接着说明比较例1~4。为了与实施例1~6相对照,比较例1~4是改变实施例1的一部分而构成的。
(比较例1)
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不具备滤色片等的调光层。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4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700,与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不具备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二调光层122。具体而言,形成有有机EL部的主基板101与副基板120通过树脂层110贴合。
由此,如图15的“R”、“G”以及“B”所示,由于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不具备调光层,因此从各色发光层发出的光直接出射到外部。此外,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中的出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
(比较例2)
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较例1的结构中,在各色发光层的上方具备选择性地透射各色的调光层,并且在非发光部的上方具备吸收可见光的吸收层。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8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6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800,与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具备红色滤色片824R、绿色滤色片824G、蓝色滤色片824B和黑矩阵824BM。
红色滤色片824R、绿色滤色片824G以及蓝色滤色片824B分别是选择性地透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的滤色片。黑矩阵824BM为形成于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的、吸收可见光的吸收层。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800中的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图17所示的“CF-R”表示红色滤色片824R的透射率,CF-G”表示绿色滤色片824G的透射率,CF-B”表示蓝色滤色片824B的透射率。如“R(透射后)”、“G(透射后)”以及“B(透射后)”所示,可知透射各滤色片后的光的光谱彼此重叠的部分少,色纯度得以提高。
(比较例3)
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较例1的结构中,具备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第三调光层。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9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8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900,与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第三调光层923。
第三调光层923为形成于有机EL部的上方的层,例如为被着色的相位差薄膜、被着色的偏光薄膜、被着色的防止反射薄膜、或者被着色的防眩薄膜。第三调光层923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具有提高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各自的色纯度的功能。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900中的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图19所示的“CF”表示第三调光层923的透射率。如“R(透射后)”以及“G(透射后)”所示,可知透射第三调光层923后的光的光谱彼此重叠的部分少,色纯度得以提高。
(比较例4)
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较例3的结构中,具备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的调光层。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结构图。如图20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0,与比较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9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蓝色滤色片1024B。
蓝色滤色片1024B为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的滤色片。蓝色滤色片1024B形成为在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与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非发光部重叠。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0中的透射调光层前后的光的光谱的一例的图。图21所示的“CF-B”表示蓝色滤色片1024B以及第三调光层923重叠而成的层的透射率。“CF-R、CF-G”表示第三调光层923的透射率。如“R(透射后)”、“G(透射后)”以及“B(透射后)”所示,可知透射各滤色片后的光的光谱彼此重叠的部分也少,色纯度得以提高。
以下,使用表1,比较实施例1~6的效果与比较例1~4的效果来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BDA0000141303060000221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透射调光层后的光谱是对透射调光层前的EL光谱乘以调光层的吸收光谱而计算出的。另外,色度是根据透射调光层后的光谱计算出的。辉度比是根据透射调光层后的光谱的面积比(考虑了可见度曲线)计算出的。外部光反射率是根据图22的荧光灯的光谱在入射调光层时和出射时2次透射调光层而得到的光谱的面积比(考虑了可见度曲线)计算出的。此外,这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非常一致并有效这一点已通过另行确认得到证实。
(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4的效果)
首先对实施例1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在蓝色发光层105B以及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形成第一调光层121(例如蓝色滤色片),在红色发光层105R以及绿色发光层105G的上方形成第二调光层122(例如黄色滤色片)。即,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可以仅形成两种调光层,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比较例2)中,却不得不形成分别对应于RGB的三色的滤色片、和黑矩阵这四种调光层。
因此,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调光层所使用的材料只要两种即可,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进而,除了材料少以外,调光层的工序数也少,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另外,也如表1所示,与不具备调光层的情况(比较例1)相比,能够降低外部光反射率,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面反射外部光。此时,通过第一调光层121的外部光,如图3的“CF-B”所示,因为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所以作为蓝色的反射光而被反射。同样地,通过第二调光层122的外部光,如图3的“CF-R、CF-G”所示,因为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所以作为黄色的反射光而被反射。
因此,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经由第一调光层121输出的反射光的蓝色与经由第二调光层122输出的反射光的黄色为互补色的关系,因此能够使反射光成为白色。因此,与比较例2相比,外部光反射率高,但能够使反射光无彩色,因此能够降低由反射光对色度偏差等的影响。
如此,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除了外部光反射率稍稍高这一点以外,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得到与比较例2几乎同等的特性。在将量产化纳入视野时具有高生产性、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的优势。
另外,比较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700,如图15的“R”、“G”以及“B”所示,蓝色光以及绿色光、和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重叠大,色纯度不好。进而,如表1所示,外部光反射率高,因此难以提高对比度。
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能够大幅地降低外部光反射率,因此能够提高对比度。进而,比较图3与图15可知,蓝色光与绿色光的重叠变小,色纯度得以提高。
另外,与比较例3相比,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如表1所示,能够减少红色光的辉度的降低。进而,比较图3与图19可知,蓝色光与绿色光的重叠变小,色纯度得以提高。
另外,与比较例4相比,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能够减少红色光以及绿色光的辉度的降低。辉度的降低会产生为了得到预定的辉度而功耗进一步变高、像素的寿命变短等不良情况。因此,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能够实现低功耗以及长寿命化。另外,比较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0中,存在反射光成为非常强的蓝紫色这样的问题,但在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能够抑制反射光成为蓝紫色。
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除了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中,在作为非发光部的堤103的上方重叠有第一调光层121(例如蓝色滤色片)和第二调光层422(例如黄色滤色片)。因此,能够使非发光部成为接近黑色的颜色,使反射光成为更接近白色的颜色。
进而,如图9所示,在外部光入射到非发光部的情况下,输出弱绿色的反射光。由于绿色光的反射,能够抵消有机EL显示装置400发出的蓝紫色,因此能够提高非发光部和发光部的对比度。
(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5的效果)
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效果。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除了实施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如图5的“CF-R、CF-G”所示,第二调光层222在约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根据该结构,如图5所示,通过吸收红色光与绿色光的中间波长的光,能够进一步提高红色光以及绿色光的色纯度。另外,因为吸收橙色的光,所以能够降低外部光反射。特别地,由于荧光灯的光含有较多橙色的成分,故而更有效。
实施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0,除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效果以外,还具备与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同样的效果。
即,能够使非发光部成为更接近黑色的颜色,能够使反射光成为更接近白色的颜色,并且通过非发光部的绿色的反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6的效果)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效果。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除了实施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还具备第三调光层323,因此如表1或者图5以及图7所示,代替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的辉度稍微降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外部光反射率,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色纯度。
实施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600,除实施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效果以外,还具备与实施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同样的效果。
即,能够使非发光部成为更接近黑色的颜色,能够使反射光成为更接近白色的颜色,并且通过非发光部的绿色的反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组合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而构筑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6中,对包括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的有机EL部、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三调光层323按该顺序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如图23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1100,也可以按有机EL部、第三调光层323以及第一调光层121的顺序来形成。即,在副基板120上,第一调光层121以及第三调光层323按该顺序形成。主基板101和副基板120也可以配置成第三调光层323与有机EL部相对。
另外,副基板120可以由被着色的玻璃或塑料构成,作为上述的第三调光层323发挥功能。或者,树脂层110可以由被着色的树脂构成,作为上述的第三调光层323发挥功能。进而,如图24的有机EL显示装置1200所示,也可以作为在阳极102与阴极106之间配置的一层以上的被着色的有机层,形成第三调光层1223。此时,第三调光层如图24所示,可以在各有机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05R、绿色发光层105G以及蓝色发光层105B)与阴极106之间,或者也可以在各有机发光层与阳极102之间。
另外,防止反射薄膜或防眩薄膜可以通过作为第三调光层发挥功能的被着色的树脂层而贴合。例如,如图25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1300,在副基板120上,可以具备通过作为被着色的树脂层的第三调光层323贴合的防止反射薄膜或防眩薄膜等薄膜1325。
另外,实施例1中,对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一体化形成于同一层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层。例如,可以在第一调光层121与第二调光层122之间形成副基板12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能够利用于例如图26所示的电视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并且起到色纯度、透射率、降低反射、以及反射色均衡地优异的效果,能够利用于例如个人电脑、便携电话等所有的显示装置。

Claims (16)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备:
第一基板;
有机EL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部、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部、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部、以及非发光部;
第一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蓝色发光部以及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透射蓝色光、且选择性地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以及
第二调光层,其形成于所述红色发光部以及所述绿色发光部的上方,选择性地吸收蓝色光、且选择性地透射绿色光和红色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调光层还形成于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非发光部的上方的形成有所述第一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调光层的区域,具有透射蓝色光和绿色光的中间波长的光的透射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
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调光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配置成所述第一调光层与所述有机EL部相对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有机EL部的上方的第三调光层,
所述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
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第三调光层为被着色的相位差薄膜、被着色的偏光薄膜、被着色的防止反射薄膜、或者被着色的防眩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EL部、所述第一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调光层按该顺序层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EL部、所述第三调光层以及所述第一调光层按该顺序层叠。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调光层和所述第三调光层按该顺序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配置成所述第三调光层与所述有机EL部相对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三调光层为被着色的树脂层,
所述有机EL部与所述第一调光层通过所述第三调光层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第三调光层为由被着色的玻璃或者塑料形成的所述副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还具备防止反射薄膜或者防眩薄膜,
所述第三调光层为被着色的树脂层,
所述防止反射薄膜或者所述防眩薄膜与所述副基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层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
阳极和阴极,其形成为夹着所述有机EL部;和
第三调光层,其为配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被着色的有机层,
所述第三调光层在520~6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峰,
所述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调光层在400~48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成为极大透射波长的透射峰,
所述透射峰的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调光层的吸收峰的波长为500nm以下、且透射峰的波长为500nm以上。
CN200980161329.3A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577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4456 WO2011030374A1 (ja) 2009-09-09 2009-09-09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609A true CN102577609A (zh) 2012-07-11
CN102577609B CN102577609B (zh) 2014-10-08

Family

ID=4373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1329.3A Active CN102577609B (zh)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1065B2 (zh)
JP (1) JP5406301B2 (zh)
KR (1) KR101355262B1 (zh)
CN (1) CN102577609B (zh)
WO (1) WO201103037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320A (zh) * 2013-12-04 2016-07-20 夏普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886930A (zh) * 2018-03-28 2020-11-03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光波长转换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13823757A (zh) * 2021-09-18 2021-12-2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9788B (zh) * 2009-04-09 2014-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5054231B2 (ja) * 2009-11-10 2012-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5167381B2 (ja) 2011-03-24 2013-03-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782812B2 (ja) * 2011-04-25 2015-09-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対向基板
KR101821739B1 (ko) * 2011-08-25 2018-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827858B2 (ja) * 2011-09-29 2015-12-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6163736B2 (ja) * 2012-07-13 2017-07-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4132522A (ja) * 2013-01-04 2014-07-17 Japan Display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JP6564559B2 (ja) * 2013-05-10 2019-08-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KR101581762B1 (ko) * 2014-06-27 2016-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535656A (zh) * 2014-07-21 2017-03-22 赛富康公司 用于动物饲料的粉末状乳化剂
KR102454568B1 (ko) * 2017-12-14 2022-10-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US11985881B2 (en) * 2018-06-29 2024-05-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put/output devic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JP2021180110A (ja) * 2020-05-14 2021-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764494B (zh) * 2021-09-08 2024-04-09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1306A1 (en) * 2001-07-05 2003-01-16 Hans-Helmut Becht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optical filter
JP2003017263A (ja) * 2001-07-05 2003-01-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El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26269A (zh) * 2001-12-06 2003-06-25 索尼公司 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32576A (ja) * 2007-07-27 2009-02-12 Rohm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3875A (ja) 2001-12-04 2003-06-20 Tdk Corp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069745B2 (ja) * 2002-12-26 2008-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有機elパネル
JP4731865B2 (ja) * 2003-10-03 2011-07-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KR100635575B1 (ko) * 2004-11-17 200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풀 칼라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87837B2 (ja) * 2005-12-15 2012-12-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KR20070084940A (ko) 2006-02-22 2007-08-27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13850B1 (ko) * 2007-03-29 2008-03-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장치
JP2008287926A (ja) * 2007-05-15 2008-11-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有機el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画像表示装置
JP5154183B2 (ja) * 2007-09-28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86657A (ja) 2008-02-05 2009-08-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染料顔料複合型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7973470B2 (en) * 2008-02-26 2011-07-0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lor
JP2010244885A (ja) 2009-04-07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69788B (zh) 2009-04-09 2014-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2011009017A (ja) 2009-06-24 2011-01-13 Panasonic Corp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313347B2 (ja) 2009-06-25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多色発光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1306A1 (en) * 2001-07-05 2003-01-16 Hans-Helmut Becht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optical filter
JP2003017263A (ja) * 2001-07-05 2003-01-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El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26269A (zh) * 2001-12-06 2003-06-25 索尼公司 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32576A (ja) * 2007-07-27 2009-02-12 Rohm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320A (zh) * 2013-12-04 2016-07-20 夏普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794320B (zh) * 2013-12-04 2017-06-27 夏普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886930A (zh) * 2018-03-28 2020-11-03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光波长转换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11886930B (zh) * 2018-03-28 2023-08-15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光波长转换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13823757A (zh) * 2021-09-18 2021-12-2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21065B2 (en) 2013-04-16
KR20120054041A (ko) 2012-05-29
CN102577609B (zh) 2014-10-08
KR101355262B1 (ko) 2014-01-27
US20120168787A1 (en) 2012-07-05
JP5406301B2 (ja) 2014-02-05
JPWO2011030374A1 (ja) 2013-02-04
WO2011030374A1 (ja)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609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2369788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US7012365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display with a polarization separator between an emissive layer and a phase plate
CN10257761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2461333B (zh) 多色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126350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20050225237A1 (en) Oled microcavity subpixels and color filter elements
CN106409876A (zh) 一种显示器件
JP4557289B2 (ja) 表示装置
GB2432972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1598878B1 (en) Organic EL display
JP4276308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0623445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GB2431280A (en) Organic el panel
KR100606778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2631023B (zh)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和量子点显示装置
CN107768526B (zh)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JP2005293983A (ja)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3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