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390A -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390A
CN102575390A CN2011800029023A CN201180002902A CN102575390A CN 102575390 A CN102575390 A CN 102575390A CN 2011800029023 A CN2011800029023 A CN 2011800029023A CN 201180002902 A CN201180002902 A CN 201180002902A CN 102575390 A CN102575390 A CN 102575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support component
warp thread
warp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29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5390B (zh
Inventor
H·罗马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eubli AG
Original Assignee
Staeubl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eubli AG filed Critical Staeubli AG
Publication of CN10257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5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14Apparatus for threading warp stop-motion droppers, healds, or ree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3/00Weavers' tools, e.g. knot-tying tools
    • D03J3/02Reed and heald h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纱层(KFS)的经纱(KF)的张紧装置(S),其带有二个支撑元件(S-10,S-20),这二个支撑元件(S-10,S-20)彼此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将其相连接的调整机构(S-30)而改变,并且这二个支撑元件(S-10,S-20)与引导元件(S-11,S-11′,S-21)相连接,通过该引导元件(S-11,S-11′,S-21)可使支撑元件(S-10,S-20)可松开地与共同的导轨(FS)相连接并且可沿该导轨(FS)运动,其中,其中一个支撑元件(S-20)承载用于重新张紧至少一个经纱(KF)的张紧单元(S-40),并且支撑元件(S-10,S-20)设有止动元件(S-12,S-22)以用于将支撑元件(S-10,S-20)交替地固定在导轨(FS)处,使得借助于调整机构(S-30)可使张紧单元(S-40)沿着导轨(FS)运动。此外,本发明涉及由张紧装置(S)和张紧框架(R)形成的组合件、包括张紧装置(S)的穿经装置以及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造技术(Webereitechnik)的领域以及尤其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重新张紧(Nachspannen)经纱层(Kettfadenschicht)的经纱
Figure BPA00001497783900011
的张紧装置(Spannvorrichtung),根据权利要求9的由该张紧装置和张紧框架(Spannrahmen)形成的组合件(Kombination),根据权利要求12的包括张紧装置的穿经装置(Einziehvorrichtung),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在织机上通过经纱和纬纱的连接而生产织物(Gewebe)或织品(Stoff)前,经纱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穿入(einziehen)到制造综框(Webgeschirr)中。通常综框(Webschaft)、综丝(Weblitze)、经停片
Figure BPA00001497783900012
以及织筘(Webblatt)属于制造综框的元件。穿经表示,每个单独的经纱(其通常以所需要的长度卷绕在经轴(Kettbaum)上)相应地穿过到经停片、综丝以及在织筘的二个齿之间的空隙的导纱眼(Fadenauge)中,使得所穿入的经纱的端部紧接着从织筘突出。在此,织物花纹组织(Gewebemuster)通过如下方式来预设,即,通过使综丝与特定的综框相关联,也就是说,综丝引入到这样的综框中。
因为通常以成百至成千的经纱在特定的宽度上平行地卷绕在经轴上,因此这个过程必须恰好频繁地重复,直到经纱完全穿入到制造综框中。这在过去手动实施并且在现在依旧手动实施,然而以不同实施方案的机器也供使用,其或者自动实施部分的过程(半自动穿经机)或全部的工序(Ablauf)(自动穿经机)。
与自动穿经机相比,半自动穿经机虽然是相对成本有利,然而其具有较大的缺点,即,操作员必须百分之百地在机器处忙碌,并且部分情况下操作员手动实施穿经过程。利用该方式,与手动穿经的方式相比,仅实现较小的生产率增加,并且缺陷率相对高。
自动穿经装置为已知的并且在市场上可以不同的实施形式获得。其具有用于对于将经纱穿入到制造综框中来说必要的所有过程的独立的控制器。操作员的任务限定为预备和监控工序和功能,以及原料的供给和移除。与手动穿经相比,生产率提高数倍,并且缺陷率明显减少。
自动穿经装置主要包括二个相对彼此可移位的主单元。其中一个单元包括用于预备经纱的装置(用于经纱层的拉紧单元(Aufspanneinheit)),另一单元包括用于穿经且用于容纳制造综框的装置(穿经单元)。穿经单元和张紧单元在穿经期间相应于穿经进展(Einzugsfortschritt)相对于彼此侧向上从经纱层的开端运动到尾端。
自动穿经机的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始终包括拉紧装置(纱框(Fadenrahmen)或张紧框),待加工的经纱层施加到该拉紧装置上。从该经纱层起,经纱单个地以相继次序而拾取(abholen)(分离),并且由穿经单元穿入到制造综框元件中。单个经纱的无误差的分离以此为条件,即,利用一定的预紧(Vorspannung)将经纱拉紧在经纱框上。这种张紧随着原料和纱线特性(Garnbeschaffenheit)而变化。明显的力积聚在整个经纱宽度上,该力在穿经过程期间发生改变。在一定状况下,这要求通过操作员通过如下方式而进行干预,即,重新调整预紧。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存在根据文件WO 02/101132的解决方案,在该文件中,仅将小部分、也就是经纱的直接在分离点之前的那部分重新张紧。由此,作用于纱框上的力总体上减少。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缺点,即,部分张紧在纱框相对穿经单元的每次移位时释放,并且在进行移位之后,必须再次重新张紧。单个构件之间的对此必要的相互作用通常需要运动过程和驱动,其仅可以复杂和高成本的方式而实现,并且其必须无误差地且精准地工作。
另一问题范围形成这样的事实,即,二个可相对彼此移位的主要单元为笨重且相应地惰性的主体,此外,其重量取决于特殊的运用。然而因为在穿经过程的进行期间,穿经位置相对于待分离的经纱的位置不断地改变,因此二个主要单元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周期性移位为强制性的。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采取根据文件WO 92/07127的解决方案,在其中待移位的单元划分成较轻部分和较重部分,其中较轻部分独立于较重部分的方式以更高的精度而运动。
用于穿经单元相对张紧单元的相对移位的其它解决方案例如在文件CH 479735中予以描述。该解决方案在穿经单元和张紧单元的定位时需要高精度,例如将穿经单元和张紧单元定位在轨道或平的钢板上,这相应地为昂贵的,并且在物料流改变时导致较小的灵活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所提及的缺点并且使得经纱层的经纱的改进的重新张紧成为可能,该重新张紧可在机械技术方面简单地执行,可靠且准确地、灵活得运用,以及以成本有利的方式运行。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张紧装置而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重要特征首先在于,在协调地(koordiniert)操纵调整机构(Verstellmechanismus)和止动元件时,张紧装置可自动单独地沿着导轨而运动。为此,该调整机构仅必须包括单一的驱动件,这有助于显著的减少重量。不仅自主的可动性而且减少的重量有助于,可以特别灵活的方式使用装置。因为装置的可靠度和准确度也由导轨决定,则对使用地(Einsatzort)的地面情况(Bodenbeschaffenheit)仅提出较小的要求。尤其是如此而减低成本,即,使得轨道系统和钢板不再为必要。
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8中给出。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张紧单元(Spanneinheit)具有三个以彼此近似平行的方式而指向的杆状元件,其中第一和第二杆状元件形成对于至少一个经纱的相应的止挡,并且第三杆状元件可运动穿过第一和第二杆状元件之间以用于抓住和重新张紧经纱。原则上利用这样的张紧单元可产生任何所期望的重新张紧。为了使张紧单元行进,第三杆状元件再次返回到其远离另外二个杆状元件的位置,以为了在位于其之间的空间内而容纳经纱层的另一部分。为了将该另一部分引导到该空间内并且避免在张紧单元和经纱层之间的可能的阻挡,在此,杆状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应自由端部优选以逐渐变细的方式而伸延(spitzzulaufen)。在此,第三杆状元件优选可通过偏心机构而运动,以为了在较宽的调节行程上确保尽可能简单且同时节约空间的驱动。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止动元件具有夹紧或卡锁机构,其允许特别简单、快速且可靠地将支撑元件固定(Feststellung)在导轨处。这样的机构可例如通过以电动或电磁方式可操纵的促动器(Stellglieder)而实现。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元件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机构优选包括轴驱动件(Spindelantrieb),其可以特别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方式而实现并且此外允许张紧单元的足够精准的定位。
当张紧装置的支撑元件支承在可动的底盘处时,确保了该张紧装置的特别灵活的使用。以这种方式配备的装置可尤其在多个张紧框架处运行,使得不必对每个张紧框架而存在局部安装的张紧装置。在此优选地,两个支撑元件的其中一个以牢固的方式与可动的底盘相连接,由此,使得该底盘与支撑元件一起移位,并且相应短的底盘足够保持支撑元件。
上述目的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9的由上述张紧装置和张紧框架形成的组合件而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件的重要特征在于,导轨总是准确地与张紧框架对准(ausrichten),这对于重新张紧经纱为必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件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10和11中给出。
对此优选的是,导轨构造成张紧框架的一部分,因为仅张紧部分经纱,并且仅必须对张紧框架的力吸收(Kraftaufnahme)提出较少的要求。因为张紧框架整体上变得更轻,则张紧框架还可以可相对于张紧装置运动的方式而支承。由此,当张紧单元本身止动时,张紧框架可相对于张紧单元而移位,这使得张紧单元沿着框架的整体上连续的运动成为可能,这缩短了经纱层的加工时间。
上述目的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穿入经纱层的经纱的穿经装置而实现,其包括上述张紧装置。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穿经装置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张紧单元的所有优点同时用于分离且穿入经纱。因此,穿经装置尤其可还安装在张紧装置的可移位(fahrbar)的底盘上,分离和穿经单元以最简单的状况而保持在该张紧装置的张紧单元处,并且与该张紧单元一起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穿经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13中给出。
在此优选地,分离单元和/或穿经单元支承在支撑元件处,该支撑元件没有承载张紧单元。由此,尤其地,当张紧单元没有运动,则确保经纱的持续的再加工。这为这样的状况,即,将其支撑元件止动,并且使另一支撑元件(与支承在其处的分离单元和穿经单元一起)跟随(nachziehen),以为了再次产生用于使张紧单元移位的间隙空间。
此外,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14的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方法而实现,该方法使用上述的张紧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重要特征在于,通过支撑元件的交替止动和张紧单元的调整机构的随后的操纵,使该张紧单元沿着经纱层的特别简单的运动为可行的,这不再要求高消耗的驱动和复杂的动力学(Kinematik)。这尤其增加了该方法的可靠度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15和16中给出。
在该方法的优选改进方案中,当固定张紧装置的支撑元件时,则经纱层相对于该张紧单元而运动,使得获得张紧单元沿着经纱层的整体上连续的运动。由此,在张紧单元止动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其它的经纱的重新张紧,使得获得经纱层的整体上缩短的加工时间。
此外,在该方法的另一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分离单元和穿经单元随着张紧单元的移位而沿着经纱层运动,并且相应地分离的经纱穿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因此,对于经纱的分离和穿入也可以相同的方法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重新张紧过程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文借助于原理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而详细地解释。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其中:
图1显示了在张紧框架处的根据本发明的张紧单元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显示了由根据图1的张紧框架和穿经单元形成的组合件的具体的实施形式,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张紧框架的导轨处的张紧装置,
图4显示了根据图3的导轨处的张紧装置的前视图,以及
图5显示了根据图3的导轨处的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S在张紧框架R处的原理示意图。张紧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元件S-10,该第一支撑元件S-10通过两个引导元件S-11和S-11′可沿着导轨FS而移位。该第一支撑元件S-10在此实施成承载框架的形式,在该承载框架的平面中保持用于使张紧单元S-40移位的调整机构S-30。在此如图所示,调整机构S-30可例如包括轴驱动件,通过该轴驱动件使张紧单元S-40可在承载框架的平面内向前和向后移位。取决于性能和成本,当然还可考虑选择另一合适的驱动件,例如齿条(Zahnstange)或带驱动件(Riemenantrieb)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驱动件。张紧单元S-40在此牢固地与第二支撑元件S-20相连接,该第二支撑元件S-20通过引导元件S-21同样可在导轨FS处移位。为了更好地理解,以承载框架形式的第一支撑元件S-10在这样的部位处以中断的方式而示出,即,在该部位处第一支撑元件S-10与杆状的第二支撑元件20交叉。然而在该实施形式中,承载架应为闭合的。由此,整个张紧装置S可沿着张紧框架R移位,以为了重新张紧经纱层KFS的在该张紧框架R处拉紧的经纱KF。为了在导轨FS处单独地止动第一支撑元件S-10或第二支撑元件S-20,分别设置止动元件S-12和S-22。在此,止动元件S-12可选择性地结合到第一支撑元件S-10的引导元件S-11或S-11′中的一个中,或者以观看的方向,可布置在前方或后方,同样在此在止动元件S-22和第二支撑元件S-20的引导元件S-21方面也为这样的情况。止动元件S-12和S-22在此应实施成可以电磁方式激活的夹紧件。
张紧框架R本身也可以相对张紧装置S移位的方式而安置,但并非必要。为此,张紧框架R可具有引导元件R-10和R-10′,其使得张紧框架R沿着导轨FS的移位成为可能。张紧装置S、张紧单元S-40以及张紧框架R的可移位性通过单个的双箭头而表示。
如果待张紧的经纱层拉紧在框架R上并且张紧装置S与导轨FS相连接,则张紧过程可开始。在此,夹紧件S-22首先闭合,并且夹紧件S-12打开。张紧单元S-40激活,并且将经纱层KFS的部分区域重新张紧,重新张紧的经纱KF可此后例如通过相应的处理单元而分离,并且穿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为了加工其它经纱,支撑元件S-10借助于调整机构S-30沿着经纱层KFS运动,直到已加工经纱层KFS的重新张紧的部分区域。此后,夹紧件S-22打开,并且夹紧件S-12关闭。调整机构S-30于是使支撑元件S-20沿着经纱层KFS继续运动,直到张紧单元S-40遮盖经纱层KFS的其它部分区域。随即,夹紧件S-22关闭并且夹紧件S-12打开,张紧单元S-40激活,并且将经纱层KFS的其它部分区域重新张紧,支撑元件S-10可运动。因为在该时间内支撑元件S-10相对于张紧框架R保持静止,因此该张紧框架R可以与张紧单元S反向的方式而运动,以为了即使在支撑元件S-10的“跟随”步骤中也确保未被重新张紧的经纱的连续的加工。支撑元件S-10和S-20的交替的行进(Verfahren)可持续进行,直到经纱层KFS的全部的经纱KF已重新张紧或者分离并且被穿入。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S可在导轨FS处行进,对在这样的场地处(即,在场地处可应用张紧装置S)处的地面情况仅存在较少的要求。尤其不再需要轨道系统和用于支撑单个构件的钢板。此外,张紧单元S仅需唯一的驱动系统,此外,关于为了使构件移位的精度而对该驱动系统仅必须提出较少的要求。总体而言这意味着,对于张紧装置和安装在该张紧装置上的穿经装置而言招致相对较少的成本,并且在现场准备安装装置时实现节省成本。补充地,通过在经纱的分离期间还可实现支撑元件S-10的进给(Vorschub),实际上不可中断的张紧和穿入过程为可行的。同时,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为相当轻的,并且由此可以极其灵活的方式而使用。此外,通过所示出的张紧过程,对张紧框架R的力吸收仅提出较少的要求,因为仅总是张紧经纱的一部分。
图2显示了由根据图1的张紧框架R和穿经装置E形成的组合件的具体实施形式。在此,穿经装置E以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S为基础,该张紧装置S此外具有可运动的底盘S-50,并且此外穿经装置E包括用于在制造综框的元件中的经纱的分离单元E-10和穿经单元E-20。为了使张紧单元S-40定位在经纱层KFS处,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S-10和S-20悬置在导轨FS处。引导元件S-11和S-11′不仅保持穿经装置E而且为其提供方向稳定性。
在此,张紧框架R布置成位置固定,然而穿经装置E可相对于该张紧框架R移位。然而原则上相反的布置也为可行的,在该布置中张紧框架R沿着位置固定的穿经单元E运动经过穿经单元E。在此,张紧框架R的宽度至少相应于最宽的待加工的经纱层KFS。框架R具有这样的器件,即,使得纱层设有对加工为必要的张紧。框架R在底部处刚性地与导轨FS相连接。
在穿经过程的开始,将待穿入的织造经纱(Webkette)带到张紧框架R,并且在该张紧框架R上张紧经纱层KFS。当使用织筘时,其夹入到为此所设置的保持件(Halterung)中。然后,穿经装置E定位在经纱层KFS的开端处并且通过以下方式准备用于穿经,即,根据穿经循环(Einzugsrapport)所需要的数目的综框或者综丝支撑轨(Litzentragschiene)和停经片支撑轨(Lamellentragschiene)插入到为此所设置的保持件中,填充用于综丝堆叠(Litzenstapel)和停经片堆叠(Lamellenstapel)的存储盒(Magazine),并且输入或者编入穿经循环。此后,随着启动的激活而开始穿经过程,其中,以已知的方式将经纱穿入到综丝、停经片和织筘中直到最后的穿经循环所编制的经纱KF。综丝和停经片以及穿入其中的经纱分布在对此根据穿经循环所设置的支撑轨上。最后穿入到织筘的筘齿间隙(Blattlücke)中的经纱KF离开织筘而向前突出。
为了使穿经装置E沿着导轨FS继续运动,支撑元件S-10和S-20具有各自的夹紧件S-12和S-22(详细地如在图3中所显示和描述的那样)。当其中一个夹紧件S-12与穿经装置E牢固地相连接时,则在此借助于调整机构S-30,使夹紧件S-22可在侧边相对该穿经装置E移位,该调整机构S-30包括轴驱动件S-31(同样详细地在图3中显示和描绘)。用于在经纱层KFS的部分宽度上重新张紧(部分张紧)该经纱层KFS的张紧单元S-40与夹紧件S-22牢固地相连接。
在初始状态中,即,当穿经装置E定位在框架R处并且分离单元E-10准备抓取(Erfassen)经纱时,现在夹紧件S-22关闭,而夹紧件S-12打开。张紧单元S-40激活,使得经纱KF在经纱层KFS的部分区域上设有对于无误差的分离所必要的张紧。通过分离单元E-10抓住相应最接近的经纱KF并且穿经单元E-20将该经纱KF穿入到制造综框(没有示出)的构件中时,开始经纱KF的穿入。在该过程期间,穿经单元E-20在各种情况下在纱线层KFS的方向上以这样的程度运动,即,使得分离单元E-10可抓住随后待分离的经纱KF。这样的前进运动通过轴驱动件S-31而触发。
如果穿入在经纱层KFS的部分区域(其通过张紧单元40而张紧)中的全部经纱时,则夹紧件S-12关闭并且夹紧件S-22打开。轴驱动件S-31随后使夹紧件S-22在经纱层KFS的方向上以这样的程度运动,即,使得通过张紧单元S-40可重新抓取层KFS的部分区域。此后,夹紧件S-22关闭而夹紧件S-12打开,并且张紧单元S-40激活。该过程如此频繁地重复,直到穿入将待加工的经纱的最后的经纱KF。
总之,由此相应于穿经进展(Einzugsfortschritt),穿经装置E和张紧框架R在穿经期间相对于彼此侧向上从经纱层KFS的开端运动到到尾端。如果到达经纱层KFS的尾端并且将最后的经纱KF穿入,则制造综框的元件从穿经单元E和张紧框架R上松开,使得穿经装置和张紧框架R彼此独立。为了拆解,织筘、综框或者带有综丝的综丝支撑轨以及带有停经片的停经片支撑轨和经纱一起从穿经单元和张紧单元上移除。由此,张紧框架R和穿经装置E再次自由以用于接下来的穿经过程或者用于准备穿经过程,并且还可在空间上彼此远离。
原则上,穿经装置E的功能单元在此并不受限为划分成张紧单元、分离单元以及穿经单元。也可设置成可能划分为分离单元、切割单元和用于将经纱KF穿入到综丝的导纱眼、停经片以及织筘中的间隙中的穿经单元。此外,其它的单元可涉及容纳综丝支撑轨或综框,综丝在综丝支撑轨上的存储、分离以及分配,将经纱KF穿入到织筘中,停经片在停经片支撑轨上的存储、分离以及分配,以及设备的编程、操作以及控制。
图3显示根据图2的张紧框架R的导轨FS处的张紧装置S。出于简要原因,在此将底盘S-50省略,使得可明显地识别支撑元件S-10和S-20,支撑元件S-10和S-20通过调整机构S-30相互连接,该调整机构S-30包括轴驱动件S-31。利用该调整机构S-30,二个支撑元件S-10和S-20之间的距离可改变。支撑元件S-10和S-20具有引导元件S-11和S-21,该引导元件S-11和S-21可悬置在导轨FS处,使得张紧装置S可沿导轨移位。在此,支撑元件S-10和S-20分别配备有夹紧件S-12和S-22,该夹紧件S-12和S-22例如可以机电的方式而操纵,使得在夹紧件S-12,S-22的交替止动以及相应操纵调整机构S-30的情况下,张紧装置S在导轨FS处的逐步的移位为可行的。轴驱动件S-31保持在第一支撑元件S-10上,并且张紧单元S-40保持在第二支撑元件S-20上。张紧单元S-40在此首先可行进经过这样的路径,即,通过调整机构S-30预设该路径。为此,夹紧件S-12关闭并且夹紧件S-22打开。通过关闭夹紧件S-22并且打开夹紧件S-12可实现张紧单元S-40继续移位穿过这样的行进路径,这使得在支撑元件S-10和S-20之间的距离在操纵调整机构S-30的情况下而再次变大,可以说,第一支撑元件S-10远离第二支撑元件S-20。当这发生时,夹紧件S-12再次关闭并且夹紧件S-22打开,使得止动的支撑元件S-10可用作用于张紧单元S-40重复的向前运动的反向支承件(Gegenlager)。为了经纱KF的重新张紧,该经纱KF容纳在一方面张紧单元的二个杆状元件S-41和S-41′和第三杆状元件S-42之间,该第三杆状元件S-42可摆动通过二个杆状元件S-41和S-41′的中间空间。在此,后者的杆状元件形成用于至少一个由第三杆状元件S-42所抓住的纱线KF的止挡。以此方式所重新张紧的纱线KF可因此容易分离,并且随后穿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
图4显示了根据图3的导轨FS处的张紧装置S的前视图。在该示图中,尤其可明显识别调整机构S-30,当夹紧件S-12关闭时,则该调整机构S-30可使张紧单元S-40在通过双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上行进。反之,当在夹紧件S-22关闭并且夹紧件S-12打开的情况下操纵调整机构S-30时,则将继续推动轴驱动件S-31。由此,张紧单元S-40在经纱层KFS处的逐步移位为可行的。当在使张紧单元S-40跟随的时间内张紧框架R向着支撑元件S-10而行进,则可执行连续的继续加工,使得分离单元E-10以不间断的方式而分离经纱KF。为了可靠得抓取经纱KF,张紧单元S-40的两个杆状元件S-41和S-41′具有以逐渐变细的方式而伸延的自由端部,然而第三状元杆状元件S-42构造成辊子形
Figure BPA00001497783900121
以为了避免损伤纱线KF。张紧装置S的在侧视图中可特别清楚地识别的紧凑且轻巧的结构使得可以特别灵活的方式使用张紧装置S且提供结构上的间隙空间,以用于用来安装穿经装置的其它的功能单元。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S,穿经装置E允许经纱KF的特别可靠的分离以及由此特别可靠的穿经。
最后,图5显示了根据图3的导轨FS处的张紧装置S的可行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除了已经描述的构件外,在此可明显识别,第三杆状元件S-42如何朝向经纱KF摆动。为此设置偏心机构S-43,其一方面占用较少空间并且另一方面允许在同时长的路径上的简单的调整。此外,在该张紧装置S的侧视图中可识别止动元件S-12,该止动元件S-12(如同位于后面的并且由此不可见的止动元件S-22)在支撑元件S-10或者S-20中设置凹陷部(Aussparung),该凹陷部可通过夹紧件S-12和S-22相对于在其中伸延的导轨FS而封闭。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S不仅可用作独立的单元,而且此外还提供用于安装带有其它功能构件的穿经装置的高功能性(hochfunktional)的基础。张紧装置的简单的构造使得其以特别可靠、灵活的方式而使用并且成本有利,这不仅有助于其制造而且有助于其维护。这些优点还存在这样的穿经机器中,即,该穿经机器包括这样的张紧装置,并且显著提升穿经品质以及速度。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经纱层(KFS)的经纱(KF)的张紧装置,带有二个支撑元件(S-10,S-20),所述二个支撑元件(S-10,S-20)彼此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将其相连接的调整机构(S-30)而改变,并且所述二个支撑元件(S-10,S-20)与引导元件(S-11,S-11′,S-21)相连接,通过所述引导元件(S-11,S-11′,S-21)可使所述支撑元件(S-10,S-20)可松开地与共同的导轨(FS)相连接并且可沿着所述导轨(FS)运动,其中,其中一个支撑元件(S-20)承载用于重新张紧至少一个经纱(KF)的张紧单元(S-40),并且所述支撑元件(S-10,S-20)设有止动元件(S-12,S-22)以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S-10,S-20)交替地固定在所述导轨(FS)处,使得借助于所述调整机构(S-30),可使所述张紧单元(S-40)沿着所述导轨(FS)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单元(S-40)具有三个以彼此近似平行的方式而指向的杆状元件(S-41,S-41′,S-42),其中第一和第二杆状元件(S-41,S-41′)形成对于至少一个经纱(KF)的相应的止挡,并且第三杆状元件(S-42)可运动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杆状元件(S-41,S-41′)之间以用于抓住并重新张紧所述经纱(K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元件(S-41,S-41′,S-42)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应自由端部以逐渐变细的方式而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通过偏心机构(S-43)可使所述第三杆状元件(S-42)运动。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元件(S-12,S-22)具有夹紧或卡锁机构。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S-30)包括轴驱动件(S-31)。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S-10,S-20)中支承在可动的底盘(S-50)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S),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元件(S-10,S-20)中的一个牢固地与所述可动的底盘(S-50)相连接。
9.由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S)和张紧框架(R)形成的用于拉紧经纱层(KFS)的组合件,其中,所述张紧装置(S)的导轨(FS)与所述张紧框架(R)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FS)构造成所述张紧框架(R)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框架(R)以相对于所述张紧装置(S)可移位的方式而支承。
12.一种用于将经纱层(KFS)的经纱(KF)进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的穿经装置(E),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S),和用于抓住和分离重新张紧的经纱(KF)的分离单元(E-10),以及用于将分离的经纱(KF)穿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的穿经单元(E-20),其中,所述分离单元(E-10)和所述穿经单元(E-20)构造成可接着所述张紧单元(S-40)的运动而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经装置(E),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E-10)和/或所述穿经单元(E-20)支承在所述支撑元件(S-10)处,所述支撑元件(S-10)不承载所述张紧单元(S-40)。
14.一种用于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S)来重新张紧经纱层(KFS)的经纱(KF)的方法,其中,所述张紧单元(S-40)定位在所述经纱层(KFS)处,并且所述支撑元件(10,20)交替地固定在所述导轨(FS)处,其中,在每次交替后,在所述支撑元件(S-10,S-20)之间的距离如此地改变,即,使得所述张紧单元(S-40)可沿着所述经纱层(KFS)运动并且可执行后续经纱(KF)的重新张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张紧装置(S)的支撑元件(S-10,S-10′)固定时,使所述经纱层(KFS)相对于所述张紧装置(S)运动,以使得获得所述张紧装置(S)沿着所述经纱层(KFS)的整体上连续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单元(E-10)和穿经单元(E-20)接着所述张紧单元(S-40)的运动而沿着所述经纱层运动,并且将相应地分离的经纱(KF)穿入到制造综框的元件中。
CN201180002902.3A 2010-05-21 2011-05-20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575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405105A EP2388362B1 (de) 2010-05-21 2010-05-21 Spa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Nachspannen von Kettfäden einer Kettfadenschicht
EP10405105.7 2010-05-21
PCT/CH2011/000118 WO2011143787A1 (de) 2010-05-21 2011-05-20 Spa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nachspannen von kettfäden einer kettfadenschich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390A true CN102575390A (zh) 2012-07-11
CN102575390B CN102575390B (zh) 2014-08-27

Family

ID=4273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2902.3A Active CN102575390B (zh) 2010-05-21 2011-05-20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388362B1 (zh)
JP (1) JP5719688B2 (zh)
KR (1) KR20110128243A (zh)
CN (1) CN102575390B (zh)
TW (1) TWI535906B (zh)
WO (1) WO20111437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7988B (zh) * 2017-05-10 2018-07-20 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地面上移动作业的自动穿经装置
CN109778397B (zh) * 2019-02-27 2020-05-19 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穿经机纱线转移装置
JP7255245B2 (ja) 2019-03-08 2023-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モーター制御回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79735A (de) * 1968-12-20 1969-10-15 Zellweger Uster Ag Webketteneinziehmaschine
WO1992007127A1 (de) * 1990-10-23 1992-04-30 Zellweger Uster Ag Maschine zum automatischen einziehen von kettfäden
US5109582A (en) * 1989-10-25 1992-05-05 Ckd Corporation Thread tensioning apparatus
DE4214322A1 (de) * 1992-05-04 1993-11-11 Guido Herrmann Gmbh Maschf Vorrichtung zum Einziehen von Kettfäden in die Litzen einer Vielzahl von Schäften
JPH0657595A (ja) * 1992-05-15 1994-03-01 Daiichi Denryoku Kensetsushiya:Kk ドローイング装置
WO2002101132A1 (de) * 2001-06-12 2002-12-19 Stäubli Ag Pfäffik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kettfadens
CN101029426A (zh) * 2007-03-22 2007-09-05 王洪 经纱自动化穿综穿筘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1172722Y (zh) * 2008-01-17 2008-12-31 宋培彦 一种用于穿经机的自动供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552A (ja) * 1994-10-06 1996-04-30 Toudou Seisakusho:Kk 自動筬通し機
DE59806369D1 (de) * 1997-09-15 2003-01-02 Staeubli Ag Pfaeffikon Pfaeffi Vorrichtung zum aufspannen von kettfäden an einer kettfadeneinziehmaschine
EP2147992B1 (de) * 2008-07-25 2012-11-07 Stäubli AG Pfäffikon Einzieh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Einziehen von Kettfäden einer Webkette in Elemente eines Webgeschirr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79735A (de) * 1968-12-20 1969-10-15 Zellweger Uster Ag Webketteneinziehmaschine
GB1290385A (zh) * 1968-12-20 1972-09-27
US5109582A (en) * 1989-10-25 1992-05-05 Ckd Corporation Thread tensioning apparatus
WO1992007127A1 (de) * 1990-10-23 1992-04-30 Zellweger Uster Ag Maschine zum automatischen einziehen von kettfäden
DE4214322A1 (de) * 1992-05-04 1993-11-11 Guido Herrmann Gmbh Maschf Vorrichtung zum Einziehen von Kettfäden in die Litzen einer Vielzahl von Schäften
JPH0657595A (ja) * 1992-05-15 1994-03-01 Daiichi Denryoku Kensetsushiya:Kk ドローイング装置
WO2002101132A1 (de) * 2001-06-12 2002-12-19 Stäubli Ag Pfäffik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kettfadens
CN101029426A (zh) * 2007-03-22 2007-09-05 王洪 经纱自动化穿综穿筘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1172722Y (zh) * 2008-01-17 2008-12-31 宋培彦 一种用于穿经机的自动供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6867A (ja) 2011-12-08
CN102575390B (zh) 2014-08-27
TW201200656A (en) 2012-01-01
KR20110128243A (ko) 2011-11-29
WO2011143787A1 (de) 2011-11-24
TWI535906B (zh) 2016-06-01
EP2388362A1 (de) 2011-11-23
EP2388362B1 (de) 2012-12-26
JP5719688B2 (ja)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774B (zh) 移動式穿經單元、由移動式穿經單元組成之配置、穿經機、用於將經紗穿經到織造裝具的元件中之方法、以及上述配置之用途
US8479778B2 (en)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JP2009249751A (ja) ドローイングマシン
DE102012200835B3 (de) Web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von Zusatzschusseffekten
EP3347513B1 (de) Modul und web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alten, zubringen und eintragen von schussfäden in ein webfach
CN102575390A (zh) 用于重新张紧经纱层的经纱的张紧装置和方法
CN108349674B (zh) 用于生产和用于拉出幅面形的产品的方法和装置
JP4870767B2 (ja) 両面にパイルを有するベルベットリボン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リボン織機、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ベルベットリボン
DE102015213015B3 (de) Webmaschine
AU2016280859A1 (en) Two-dimension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Z20024056A3 (cs) Zařízení k výrobě perlinkové tkaniny
JP2011246867A5 (zh)
US2664921A (en) Severing machine for forming tufted fabrics
US2610382A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ensuring the proper order of threads isolated from a sheet of warp threads
WO2009030196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liminieren von schussfäden mit fadenunregelmässigkeiten aus geweben
CH710063A2 (de) Textilstruktu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extilstruktur.
CN114395845A (zh) 一种用于纺织品织造设备
RU2609188C1 (ru) Способ ввода концов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в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с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и уточными эффектами
EP4116473A1 (de) Schä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fadenkreuzes in einer fadenschar
GB2545324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aving looms
CZ2015634A3 (cs) Způsob vytváření tkaniny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JP2018021264A (ja) ドローイングマシンにおけるハーネスの位置決め装置
JPH10325042A (ja) 三次元織機における垂直糸挿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