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743A -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1743A CN102571743A CN2011103262661A CN201110326266A CN102571743A CN 102571743 A CN102571743 A CN 102571743A CN 2011103262661 A CN2011103262661 A CN 2011103262661A CN 201110326266 A CN201110326266 A CN 201110326266A CN 102571743 A CN102571743 A CN 1025717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mmunicator
- work station
- access point
- u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一种便携式通信装置,具备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数据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以及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的可无线通信的无线LAN接口。便携式通信装置可进行工作站模式的控制和接入点模式的控制,并且对通过移动通信接口和无线LAN接口的通信数据包进行中继,其中,在该工作站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作为工作站动作,在该接入点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作为接入点动作。便携式通信装置还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无线LAN通信的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通信终端朝多功能化发展。例如,具备移动数据通信接口和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通信接口的便携电话终端已被人们所熟知(参照http://www.n-keitai.com/n-06a/wf.html)。该便携电话终端能够使无线LAN通信接口专门作为身为非接入点的客户端的工作站(以下称为“工作站”)或者具有接入点功能的工作站(以下称为“接入点”)进行动作。具体来说,便携电话终端通过使无线LAN通信接口起到工作站的功能,能够实现与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另外,该便携电话终端通过使无线LAN通信接口起到接入点的功能,能够使其它的工作站、例如具备工作站接口的游戏机等通过该便携电话终端连接至因特网。
然而,这样的便携电话终端需要通过用户使用显示于便携电话终端所具备的显示器上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来进行操作,来输入使无线LAN通信接口起到工作站和接入点中的哪一个的功能。这样的操作对于用户而言是很麻烦的。这样的问题不仅限于便携电话终端,是使一个无线LAN通信接口作为接入点或工作站都能发挥功能的通信终端(例如参照http://buffalo.jp/product/wireless-lan/ap/mobile/dwr-pg/)所共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使一个无线LAN通信接口专门作为接入点或工作站都能发挥功能的通信终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装置,具备:无线LAN接口;无线通信控制部,其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以控制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控制部,其控制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数据的交换;以及动作控制部,其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并且在该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对由移动通信控制部控制的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通信以及由无线通信控制部控制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来控制通信装置的动作,其中,在工作站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作为工作站动作,在接入点模式下使该无线LAN接口作为接入点动作。
这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具备无线LAN接口、使无线LAN接口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以控制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控制部、以及控制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数据的交换的移动通信控制部,对工作站模式以及接入点模式进行切换控制。因而,通信装置在进行工作站模式的动作时,可与接入点之间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来进行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另外,在进行接入点模式下的动作时,对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通信以及由无线通信控制部所控制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因此,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来进行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并且,可以向其它的工作站提供作为接入点的功能,使其它的工作站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来进行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并且,由于通信装置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以及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因此,省去用户通过手动操作对工作站模式与接入点模式进行切换的工作,提高便利性。
在此,可以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通过无线LAN接口接收到规定的探测请求情况下,动作控制部将通信装置的动作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此时,规定的探测请求可以为包含对通信装置所设定的识别信息的探测请求。
另外,也可以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检测出存在除通信装置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此时,也可以在检测出存在除通信装置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还判断接入点的通信状态,当通信状态不满足规定的基准时,允许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另外,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判断部,当通信装置在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判断部通过规定的判断处理判断是否存在建立了通过无线LAN接口进行通信的连接关系的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此时,当通信装置在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在判断部判断出不存在建立了连接关系的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可以将通信装置的动作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
此时,由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可以包括对通信装置与除该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进行管理的处理。此时,判断部可以构成为:在所管理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为,不存在建立了该连接关系的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的状况时,判断为不存在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另外,此时,由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可以包括监视从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接收通信数据包的处理。此时,判断部可以构成为: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没有从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接收到通信数据包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存在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或者,此时,由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可以包括通过无线LAN接口向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发送数据帧并确认对所发送的该数据帧的响应的处理。此时,判断部可以构成为:在没有接收到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存在除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另外,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电源接收部,该电源接收部构成为能连接至向通信装置提供电源的二次电池,并从该二次电池接收电源。此时,动作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判断出二次电池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另外,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温度检测部,该温度检测部检测通信装置的壳体内部或壳体表面的温度。此时,动作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检测出的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另外,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接收部,其接收规定的指示;以及设定信息提供部,其根据所接收到的规定的指示,利用在接入点与工作站之间执行的协议,通过无线LAN接口进行通信来向与通信装置不同的工作站提供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包括与使用无线LAN接口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设定相关的信息。此时,动作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接收部接收到规定的指示的情况下,将通信装置的动作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
另外,通信装置的动作可以包括DHCP服务器的服务器动作,此时,可以构成为:在接入点模式下控制为能够进行服务器动作。
或者,通信装置的动作可以包括作为DHCP客户端的客户端动作,此时,可以构成为:在工作站模式下控制为能够进行客户端动作。
另外,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通信装置可构成为能发送信标,此时,当通信装置在工作站模式下的动作中,在接收到规定的信标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可以将通信装置的动作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其中,上述规定的信标用于通过无线LAN接口建立无线通信的连接关系。
另外,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
或者,通信装置可以还具备能与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相连接的连接接口。
另外,除了上述通信装置,本发明也可作为通信装置所使用的通信控制程序,记录该程序的存储介质,以下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以及无线LAN接口的动作控制方法等加以实现。
即本发明适用于一种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该方法对能使用无线LAN接口进行无线LAN通信并能进行移动数据通信的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具备如下步骤: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其中,在该工作站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作为工作站动作,在该接入点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作为接入点动作;以及在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对移动数据通信和无线LAN通信进行中继。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B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其它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流程的其它例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中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420:便携式通信装置;30、430:CPU;
31:无线通信控制部;32:移动通信控制部;
33:动作控制部;34:判断部;41:快闪ROM;42:RAM;
435:接收部;436:设定信息提供部;
475:自动设定开关;50:移动通信接口;
60:无线LAN接口;70:显示器;
71:模式切换开关;80:温度检测部;
90:电源接收部;91:检测电路;
92:二次电池;93:总线;AP:接入点;BS:基站;
INT:因特网;RT:路由器;TE: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A、图1B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使用例。便携式通信装置20是作为数据终端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构成为能够实现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无线通信以及遵照无线LAN标准的无线通信。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遵照无线LAN标准进行无线通信时,能够在工作站模式以及接入点模式这两种动作模式下动作。便携式通信装置20能够根据该动作模式的差异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使用。
图1A表示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第1使用例。第1使用例是指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工作站模式进行动作时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以工作站模式进行动作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作为工作站遵照无线LAN标准与接入点AP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接入点AP连接至路由器RT,进一步通过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图示省略)连接至作为外部网络的因特网INT。另外,便携式通信装置20能够经由基站B S通过利用移动通信网的无线通信,连接至因特网INT。此外,在第1使用例中,图中所示的作为工作站的终端TE虽然以虚线表示其不被使用,但终端TE可以与接入点AP之间进行通信。这种情况下,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与终端TE能够通过接入点AP进行无线通信。
图1B表示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第2使用例。第2使用例是指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接入点模式进行动作时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以接入点模式进行动作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作为接入点遵照无线LAN标准与作为工作站的终端TE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外,便携式通信装置20能够经由基站B S通过利用移动通信网的无线通信,连接至因特网INT。在此,便携式通信装置20具备桥接功能,能够对通过无线LAN及移动数据通信网进行的通信进行中继。因而,终端TE能够通过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及基站B S连接至因特网INT。此外,在第2使用例中,处于不存在图示的接入点AP和路由器RT的环境,用虚线表示它们。另外,与以接入点模式进行动作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终端TE可以为多个。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概要结构。如图所示,便携式通信装置2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30、快闪ROM(Flash Read Only Memory:快闪只读存储器)4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2、移动通信接口50、无线LAN接口60、显示器70、模式切换开关71、温度检测部80以及检测电路91,各自通过总线93互相连接。另外,便携式通信装置20具备电源接收部90。
移动通信接口50是作为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BS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控制电路,其具备调制器、放大器、天线之类的硬件。该移动通信接口50以能够向外部发送电波或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的状态内置于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接口50构成为仅能够实现数据通信,但也可以构成为还能够同时使用语音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接口50遵照3G/HSPA(Third Generation/High Speed Packet Access:第三代/高速分组接入)而构成。此外,移动数据通信的标准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用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6a、IEEE802.16m、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LTE-Advanced(LTE的演进)等代替3G/HSPA。
无线LAN接口60为用于遵照无线LAN标准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电路,其具备调制器、放大器、天线之类的硬件。该无线LAN接口60以能够向外部发送电波或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的状态内置于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无线LAN接口60遵照IEEE 802.11标准而构成。通过CPU 30所执行的基于软件的控制,该无线LAN接口60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70为液晶显示器。本实施例的显示器70为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兼具输入单元。
CPU 30将存储于快闪ROM 41的固件等程序在RAM 42中展开并执行该程序,由此控制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全部动作。另外,CPU 30通过执行包括固件等的规定程序,还起到无线通信控制部31、移动通信控制部32、动作控制部33以及判断部34的功能。无线通信控制部31控制使用无线LAN接口60进行的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控制部32控制使用移动通信接口50进行的无线通信。换言之,移动通信控制部32控制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数据的交换。动作控制部33进行根据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自主地切换工作站模式或接入点模式的控制(也称为动作模式切换处理),其中,在该工作站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工作站动作,在该接入点模式下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接入点动作。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详情在后文描述。判断部34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接入点模式进行动作时,通过规定的处理(以下也称为判断处理)判断是否存在建立了通过无线LAN接口60进行通信的连接关系的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工作站。
工作站模式是指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工作站动作的动作模式。CPU 30在进行工作站模式下的控制时,实现与接入点AP之间的无线通信。另外,此时,CPU 30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与基站BS进行通信。即,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用户能够对显示于显示器70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进行操作,来选择性地实现利用移动通信网访问因特网INT或通过接入点AP和路由器RT访问因特网INT。当然,也可以通过两种路径同时访问因特网INT。
另外,在工作站模式下,CPU 30构成为还能够作为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客户端进行动作。因而,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工作站模式动作的通信环境下,若存在能够通信的具有DHCP服务器功能的无线设备,例如,若接入点AP具有DHCP功能,则该便携式通信装置20能够接受由该无线设备对其分配IP地址。因而,用户无需通过手动操作来设定作为工作站动作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IP地址,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接入点模式是指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接入点动作的动作模式。CPU 30在进行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时,作为接入点进行工作站所发送的通信数据包的中继动作。另外,此时,CPU 30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与基站BS之间进行通信。进而,此时,CPU 30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现桥接功能,对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和无线LAN接口60的通信数据包进行中继。也就是说,CPU 30对通过无线LAN接口60接收的通信数据包进行规定的格式转换,转发至移动通信接口50侧,另外,对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接收的通信数据包进行规定的格式转换,转发至无线LAN接口60侧。因而,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显示器70,利用移动通信网访问因特网INT,同时,终端TE的用户能够通过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及基站B S访问因特网INT。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入点模式下,CPU 30能够实现路由器功能。该路由器功能包括DHCP服务器功能。也就是说,CPU 30构成为在接入点模式下还能够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动作,能够对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工作站、例如终端TE分配IP地址。因而,用户无需通过手动操作来设定该工作站的IP地址,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模式切换开关71是用于用户指示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中的哪种模式进行动作的手动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模式切换开关71构成为能够选择输入“自动”、“工作站模式”以及“接入点模式”中的某一模式的滑动开关。在通过模式切换开关71选择了“自动”时,CPU 30通过后述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自主地切换自身的动作模式。另一方面,当选择了“工作站模式”或“接入点模式”时,CPU 30不执行动作模式切换处理,而固定地执行所选择的动作模式下的动作。
温度检测部80包括检测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壳体内部或表面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此为热敏电阻器)。温度检测部80将热敏电阻器的模拟输出电压进行数字转换并输出至CPU 30。此外,温度检测部80并非一定要将热敏电阻器的输出电压输出至CPU 30,可以在热敏电阻器的检测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规定的信号输出至CPU 30。即,温度检测部80只要能够检测出检测温度为规定值以上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壳体内部,温度检测部80被设置于电源接收部90附近。
电源接收部90是构成为能够连接至向便携式通信装置20提供电源的二次电池92的电池盒。电源接收部90在容纳二次电池92时,从二次电池92接收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电源并向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各部提供。在图2中示出了电源接收部90容纳二次电池92的状态。但是,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电源也可以是商用电源等。在该电源接收部90上连接有检测电路91。检测电路91为将电源接收部90所容纳的二次电池92的模拟输出电压进行数字转换并输出至CPU 30的电路。此外,电源接收部90并非一定要将二次电池92的输出电压输出至CPU 30,也可以在二次电池92的输出电压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规定的信号输出至CPU 30。也就是说,检测电路91只要能够检测出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即可。
对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执行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CPU 30默认设定进行工作站模式下的动作。即,当模式切换开关71设定为“自动”时,在用户操作显示于显示器70的GUI来启动无线LAN接口60时,CPU 30使无线LAN接口60以工作站模式进行动作。然后,CPU 30通过动作模式切换处理,根据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进行自主地切换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的控制。除了特别预先通知的情况外,作为动作控制部33的处理来执行该动作模式切换处理。以下,分为无线LAN接口60以工作站模式动作的情况和以接入点模式动作的情况,对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加以说明。
图3表示无线LAN接口60以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该处理是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CPU 30开始进行工作站模式下的控制的同时开始。如图所示,当开始进行工作站模式下的控制时,CPU 30监视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所发送的信标(Beacon)(步骤S110)。
信标的监视的结果,若接收到信标,即,若能确认存在接入点(步骤S120:“是”),则CPU 30监视信标直到接收不到信标为止。该处理意味着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中存在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至接入点模式。作为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在存在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使该接入点比便携式通信装置20优先进行终端TE的无线LAN通信的中继处理。
另一方面,若没有接收到信标,即,若不能确认存在接入点(步骤S 120:“否”),则CPU 30在规定期间内等待接收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工作站即终端TE所发送的探测请求(ProbeRequest)(步骤S 130)。其结果,若没有接收到探测请求(步骤S130:“否”),则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110。另一方面,若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探测请求(步骤S130:“是”),则意味着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中存在想要连接至接入点的终端TE。因而,CPU 30判断所接收的探测请求中所包含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业务组标识符)是否为自身的SSID(步骤S14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用户预先将作为接入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S SID登记于终端TE。
判断的结果,若SSID不是自身的SSID(步骤S140:“否”),例如,若SSID为与自身的SSID不同的SSID或ANY,则意味着发送探测请求的工作站并不是用户预先设定为连接至作为接入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终端TE。因而,CPU 30忽略该探测请求,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130。这样,通过将成为在后述的步骤S170中进行动作模式切换的契机的探测请求限定为规定的请求,在不是从用户所意图的工作站发送了探测请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违反用户的意图进行从工作站模式向接入点模式的切换。
另一方面,若SSID为自身的SSID(步骤S140:“是”),则发送探测请求的工作站为用户预先设定为连接至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终端TE,意味着用户希望终端TE建立与便携式通信装置20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CPU 30进一步判断通过检测电路91所检测出的二次电池92的输出电压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50)。该判断用于判断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即可利用的蓄电量是否在规定值以下。二次电池92的输出电压随着二次电池的剩余电量的减少而下降,因此能够在输出电压在规定值以下时判断出剩余电量在规定值以下。
判断的结果,若二次电池的剩余电量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50:“是”),CPU 30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130。该处理意味着在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禁止通过后述的步骤S170进行从工作站模式向接入点模式的切换。在接入点模式下,当终端TE访问因特网INT时,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使移动通信接口50与无线LAN接口60同时动作,因此,所消耗的电力往往会比工作站模式时大。另外,在接入点模式下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发送信标时,所消耗的电力会更大。这样,若构成为在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较少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则能够抑制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被用尽,使便携式通信装置20长时间动作。
另一方面,若二次电池的剩余电量比规定值大(步骤S150:“否”),CPU 30判断通过温度检测部80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在规定值以上(步骤S 160)。其结果,若检测温度在规定值以上(步骤S160:“是”),则CPU 30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130。该处理意味着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壳体内部的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禁止通过后述的步骤S170进行从工作站模式向接入点模式的切换。在接入点模式下,当终端TE访问因特网INT时,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中,使移动通信接口50与无线LAN接口60同时动作,因此,发热量较多,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壳体内部温度往往比工作站模式时高。这样,若构成为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壳体内部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则能够抑制便携式通信装置20过度高温化。其结果,能够抑制由高温化所产生的故障。
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将温度检测部80设置于电源接收部90的附近,目的在于抑制由高温化所造成的二次电池92的性能劣化。但是,需要抑制的故障并不局限于二次电池92的性能劣化,例如,也可以防止CPU 30的热失控等。温度检测部80的设置位置可以在达到该目的的前提下适当设定即可。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温度检测部80。
另一方面,若检测温度比规定值小(步骤S 160:“否”),则CPU 30将动作模式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步骤S170)。然后,CPU 30将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作为对所接收的探测请求的响应而发送至终端TE,进而建立与终端TE之间的连接关系(步骤S180)。之后,CPU 30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接入点动作,进行终端TE所发送的通信数据包的中继动作。这样,作为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结束。
在上述动作模式切换处理中,除上述步骤S130、S170以及S180以外的处理可以适当地省略。另外,可以附加CPU 30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过程中定期发送信标的结构。这样的情况下,CPU 30可以构成为在接收到用于建立无线通信的连接关系的规定帧的情况下,也进行从工作站模式向接入点模式的切换。作为这样的规定帧,可以是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和认证(Authentication)等。若是这样,终端TE通过被动扫描(PassiveScanning)来搜索接入点,在想要连接至作为接入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在接收认证来进行从工作站模式向接入点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可以将该认证限定为共享密钥(Shared Key)方式的认证。若这样,则不会发生不是用户所意图的终端TE与便携式通信装置20连接。但是,认证中也可以包括开放系统(Open System)方式的认证。
图4表示当无线LAN接口60以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该处理是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CPU 30开始进行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的同时开始。如图所示,当开始进行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时,CPU 30开始测量通过无线LAN接口60接收到通信数据包后的经过时间(步骤S210)。测量的经过时间在每当便携式通信装置20通过无线LAN接口60接收到通信数据包时被重新设定。
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时,作为判断部34的处理,CPU 30检查关联表(Association List)(步骤S 220)。关联表为用于对便携式通信装置20和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工作站(在此为终端TE)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进行管理的列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判断处理之一,CPU 30利用该关联表对与终端TE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进行管理。具体而言,若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从终端TE接收关联请求而建立与终端TE之间的连接关系,则CPU 30将终端TE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登记于关联表。另外,若从已建立连接关系的终端TE接收到解除关联请求而解除与终端TE之间的连接关系,则CPU 30从关联表中删除终端TE的MAC地址。
当检查关联表时,CPU 30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作为正建立连接关系的工作站的终端TE(步骤S230)。其结果,若不存在正建立连接关系的终端TE(步骤S230:“否”),则不需要使便携式通信装置20作为接入点动作,因此CPU 30将动作模式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步骤S280)。之后,CPU 30使无线LAN接口60作为工作站动作。
另一方面,若存在正建立连接关系的终端TE(步骤S 230:“是”),则终端TE有可能与作为接入点动作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但是,在终端TE不再进行与便携式通信装置20之间的无线通信时,并非一定要向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发送解除关联请求。因此,如以下说明,CPU 30进一步通过作为判断处理之一的主动检测来确认终端TE的存活,即确认是否终端TE实际上已终止与便携式通信装置20之间的无线通信。
具体来说,CPU 30判断从接收到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之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步骤S 240)。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是指在多个终端TE通过无线LAN与CPU 30连接的情况下,从各终端TE接收的全部的通信数据包中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其结果,若未经过规定时间(步骤S240:“否”),则CPU 30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220。该处理是为了抑制因后述的步骤S 250的处理而通信量增加而进行的,也可以被省略。
另一方面,若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40:“是”),则作为判断部34的处理,CPU 30对终端TE发送空数据(Null Data)(步骤S250)。在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的情况下,该终端TE接收空数据,将ACK(ACKnowledgement)帧作为其响应而发送至便携式通信装置20。当发送空数据时,作为判断部34的处理,CPU 30判断是否接收到终端TE所发送的ACK帧(步骤S 260)。这样的步骤S250与S260的处理被作为判断处理之一执行。若CPU 30接收到ACK帧,则意味着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若CPU 30没有接收到ACK帧,则意味着不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
判断的结果,若接收到ACK帧(步骤S 260:“是”),则意味着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因此,之后终端TE向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发送通信数据包的可能性高,因此CPU 30重新设定上述步骤S 210中开始测量的测量时间(步骤S270),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210。这意味着CPU 30维持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这样一来,尽管用户希望在接入点模式下的动作,但通信数据包的发送间隔只是偶尔较长,动作模式不会发生切换。
另一方面,若没有接收到ACK帧(步骤S260:“否”),则不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之后,由于并未预先设定终端TE向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发送通信数据包,因此,CPU 30将动作模式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步骤S280)。这样一来,使作为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结束。
在上述动作模式变更处理中,构成为便携式通信装置20发送空数据并确认其响应,由此通过主动检测进行终端TE的存活确认,但是主动检测只要向终端TE发送数据帧并确认其响应即可。例如,可以构成为发送使用ping的回显请求(Echo Request)以代替发送空数据,或是追加发送使用ping的回显请求。终端TE接收到回显请求时,作为其响应发送回显应答(Echo reply),因此,能够在CPU 30接收到回显应答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若没有接收到回显应答,则判断为不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像这样,通过进行主动检测,能够很精确地进行终端TE的存活确认。
在这样的主动检测中,CPU 30也可以多次发送空数据或回显请求,若接收到至少一次响应,则判断为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或者,将空数据和回显请求这两方都发送,若收到两方中至少一方的响应,则判断为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高终端TE存在与否的判断精度。
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具备移动通信接口50、以及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的无线LAN接口60,并控制工作站模式与接入点模式之间的切换。因而,在进行工作站模式下的控制时,便携式通信装置20能够通过接入点AP与终端TE进行通信。若接入点AP连接至因特网INT,则便携式通信装置20还能够通过接入点AP访问因特网INT。并且,便携式通信装置20还能够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进行通信来访问因特网INT。另外,在进行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时,便携式通信装置20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进行通信来进行与因特网INT之间的通信,并且,向终端TE提供作为接入点的功能,能够使终端TE通过移动通信接口50进行通信来进行与因特网INT之间的通信。
因而,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用户与终端TE的用户相同,且该用户想从终端TE访问因特网INT的情况下,该用户能够通过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从终端TE访问因特网INT。另外,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用户和终端TE的用户不相同,且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用户不使用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无线LAN功能的情况下,终端TE的用户能够有效利用未被使用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无线LAN功能,从终端TE访问因特网INT。而且,便携式通信装置20根据通信环境自主地切换工作站模式与接入点模式,因此,省去用户切换工作站模式与接入点模式的工作,提高便利性。
另外,当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过程中接收到规定的探测请求时,将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动作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所谓接收到规定的探测请求意味着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中存在想要连接至作为接入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终端TE,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与通信环境相应的切换。
另外,在存在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即接入点AP的通信环境中,便携式通信装置20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在工作站模式中不需要发送信标,通信装置的消耗电力比接入点模式时小,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消耗电力。其结果,能够有效利用作为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电源的二次电池的有限容量。此外,即使这样,终端TE与接入点AP之间能够进行遵照无线LAN标准的无线通信,因此不会对用户产生障碍。另外,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执行动作模式切换处理时,将动作模式默认设定为工作站模式,因此能够降低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消耗电力。
参照图5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加以说明。作为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硬件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作为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20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以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流程。以下使用图5仅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中,关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内容的处理,被标注与图4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所示,开始接入点模式下的控制时,CPU 30开始测量通过无线LAN接口60接收到通信数据包后的经过时间,作为判断处理之一,监视通信数据包的接收(步骤S210)。然后,作为判断部34的处理,CPU 30检查关联表(步骤S220)。当检查关联表时,CPU 30判断是否存在作为正建立连接关系的工作站的终端TE(步骤S230)。其结果,若不存在正建立连接关系的终端TE(步骤S230:“否”),则CPU 30将动作模式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步骤S280)。
另一方面,若存在正建立连接关系的终端TE(步骤S230:“是”),则CPU 30通过被动检测进行终端TE的存活确认。具体而言,作为判断部34的处理,CPU 30判断从接收到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之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320)。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是指在多个终端TE通过无线LAN与CPU 30连接的情况下,从各终端TE接收的全部的通信数据包中最后接收的通信数据包。其结果,若未经过规定时间(步骤S320:“否”),则CPU 30将处理返回至上述步骤S 220。另一方面,若经过规定时间(步骤S320:“是”),则意味着在便携式通信装置20所处的通信环境中不存在能够通信的终端TE的可能性高。因此,CPU30将动作模式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步骤S280)。这样一来,以接入点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结束。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在第2实施例中,监视通信数据包的接收状况,根据所接收的通信数据包的接收间隔通过被动检查进行终端TE的存活确认。根据这样的结构,与进行主动检测时相比,能够简化处理,更有效率。而且,由于能够降低使用无线LAN接口60的通信量,因此降低了通信负荷。
对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便携式通信装置420的结构以及以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以下,关于便携式通信装置420,仅对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共同之处的说明予以省略。图6表示第3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的概要结构。在图6中,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便携式通信装置420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有两点:一为CPU 430还起到接收部435以及设定信息提供部436的功能,二为具备自动设定开关475。关于接收部435以及设定信息提供部436的功能将在后文叙述。
自动设定开关475为一种手动开关,其用于给予AOSS(AirStation One-Touch Secure System,BUFFALO株式会社的注册商标)的动作的启动指示,上述AOSS对与使用无线LAN接口60的无线通信的设定相关的设定信息进行自动设定。AOSS为如下结构:当用户对接入点与工作站给予规定的启动指示时,在接入点与工作站之间执行不对称的协议,接入点通过无线LAN通信向工作站提供网络设备的密码、认证等设定信息。由于AOSS为已知技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接入点在接收到AOSS的启动指示时,转移到设定请求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工作站在接收到AOSS的启动指示时,将设定请求发送至接入点。接入点在设定请求的待机状态下接收到设定请求时,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无线LAN通信,并将设定信息提供给工作站。工作站将所提供的设定信息设定于自身,建立与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自动设定开关475只要是用于自动设定设定信息的接口即可,例如,在CPU 30能够实现WPS(Wi-Fi Protected Setup:Wi-Fi保护设置)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为WPS开关等。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显示于显示器70的GUI等替代自动设定开关475给予启动指示。
图7表示由这样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所执行的以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当开始动作模式切换处理时,首先作为接收部435的处理,便携式通信装置420的CPU 430判断是否接收到AOSS的启动指示,即,判断自动设定开关475是否被用户按下(步骤S510)。继续进行该处理直至接收到AO S S的启动指示为止(步骤S510:“否”)。并且,当接收到AOSS的启动指示时(步骤S510:“是”),作为动作控制部33的处理,CPU 430将动作模式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步骤S520)。
当切换动作模式时,CPU 430接收受理了AOSS的启动指示的终端TE所发送的设定请求,作为设定信息提供部436的处理,通过使用无线LAN接口60进行无线通信而将设定信息提供给终端TE(步骤S530)。这样一来,以工作站模式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结束。此外,这样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与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当然可以并行执行。
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通过AOSS等自动将设定信息从作为接入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420提供给作为工作站的终端TE,即使在希望对终端TE的无线通信进行设定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适当地实现与通信环境相应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移动通信接口50、无线LAN接口60与CPU 30相互独立设置的结构,但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内置于CPU 30。这样的结构已知为WiSoC(Wireless System on aChip:单芯片无线系统)。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式通信装置20构成为内置有移动通信接口50,但便携式通信装置20并非一定内置有移动通信接口50,便携式通信装置20也可以具备能够与移动通信接口50连接的接口。作为这样的接口,能够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SDIO(Secure DigitalInput/output:安全数字输入输出)等各种接口。即使将能够进行移动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卡、例如内置有调制解调器(Modem)的USB调制解调器等连接至这样的接口,也能够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如果将移动通信接口50配置为可拆卸式,则在想要选择性地使用多个运营商分别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的情况下,只要连接所希望的移动通信接口50即可,因此可以提高便利性。另外,在市场上引进能进行比现有商品更快速度的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50,且想要使用该移动通信接口50的情况下,仅更换移动通信接口50即可,而不需要重新购买便携式通信装置20,因此不但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并且能节省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固定地执行在动作模式切换处理中的各处理的结构,但是动作模式切换处理的内容可以视状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在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省电模式下的处理。作为省电模式下的处理,例如,可以将上述步骤S240、步骤S320的规定时间相对变短地进行设定。这样一来,能够相对地缩短便携式通信装置20在接入点模式下动作的时间,因此,发送信标的期间也变短,另外,使移动通信接口50与无线LAN接口60同时动作的期间也变短,能实现省电。或者,作为省电模式下的处理,也可采用在接入点模式下动作过程中禁止发送信标的结构。并且,在构成为在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发送信标的情况下,作为省电模式下的处理,也可以采用禁止发送该信标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手动操作使用显示于显示器70的GUI等进行向省电模式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在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或通过温度检测部80得到的检测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的结构,但也可以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或替代该结构,构成为在接入点模式下的动作中当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或通过温度检测部80得到的检测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强制从接入点模式切换为工作站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根据二次电池92的输出电压判断二次电池92的剩余电量的结构,但是剩余电量的判断方法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容纳二次电池92的电源接收部90处设置以物理方式或光学方式检测二次电池92的容纳的传感器,测量新容纳了二次电池92之后的动作时间,根据该动作时间估计二次电池92的可利用的蓄电量。在采用像这样根据动作时间进行估计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分别测量接入点模式下的动作时间以及工作站模式下的动作时间,来估计二次电池92的可利用的蓄电量。这样一来,由于在接入点模式与工作站模式下的消耗电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够提高可利用的蓄电量的估计精度。
在图3所示的动作模式切换处理中,表示了在存在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禁止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的结构,但也可以对这样的结构进行变形。例如,可以构成为:即使在通过接收信标检测出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若该信标的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比规定值低,则允许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接收信标检测出除便携式通信装置20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建立与该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向该接入点发送规定数量的通信数据包,由此,测量PER(Packet Error Rate:数据包错误率),在PER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允许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像这样,若构成为便携式通信装置20判断所检测出的接入点的通信状态,在接入点的通信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允许从工作站模式切换为接入点模式,则终端TE能够在良好的通信状态下进行利用终端TE的无线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通信装置所适用的一例,例示了作为便携式通信装置20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能够作为各种的通信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便携式路由器装置、移动电话等来实现。特别是以移动电话实现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具体来说,移动电话是近年来几乎每个人都持有的随身携带的设备,因此,将仅安装工作站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通信单元使用的用户只要携带移动电话,即使没有另外携带特别的装置,也能够利用该信息处理装置与移动电话,从能使用移动通信网的任何地方访问因特网INT。
另外,这些通信装置还可以具备除移动通信接口50及无线LAN接口60以外的接口。例如,通信装置也可以具备有线LAN接口并构成为进行通过有线LAN接口与无线LAN接口60的通信数据包的中继的以太网(Ethernet)(Ethernet为注册商标)转换器。在这种情况下,若将影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装置连接至有线LAN接口,则终端TE能够通过通信装置与连接至有线LAN接口的设备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或者,通信装置也可以具备USB接口。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移动式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连接至USB接口,则终端TE能够与该存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或输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本发明除了作为通信装置的结构以外,也可以作为利用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控制程序、记录该程序的存储介质、以及无线LAN接口的动作控制方法等加以实现。
Claims (18)
1.一种通信装置,具备:
无线LAN接口;
无线通信控制部,其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专门作为工作站或接入点进行动作以控制无线通信;
移动通信控制部,其控制通过移动通信网进行的数据的交换;以及
动作控制部,其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并且在该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对由上述移动通信控制部控制的通过上述移动通信网进行的通信以及由上述无线通信控制部控制的上述无线通信进行中继,来控制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其中,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作为上述工作站动作,在上述接入点模式下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作为上述接入点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通过上述无线LAN接口接收到规定的探测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将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的探测请求为包含对上述通信装置所设定的识别信息的探测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检测出存在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禁止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出存在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接入点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还判断该接入点的通信状态,当该通信状态不满足规定的基准时,允许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部,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上述判断部通过规定的判断处理判断是否存在建立了通过上述无线LAN接口进行通信的连接关系的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其中,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在上述判断部判断出不存在建立了上述连接关系的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将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从上述接入点模式切换为上述工作站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包括对上述通信装置与除该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进行管理的处理;
在所管理的上述连接关系的建立或解除的状况为不存在建立了该连接关系的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时,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不存在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包括监视从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接收通信数据包的处理;
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没有从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接收到通信数据包的情况下,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不存在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包括通过上述无线LAN接口向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发送数据帧并确认对所发送的该数据帧的响应的处理;
在没有接收到上述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不存在除上述通信装置以外的工作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源接收部,该电源接收部构成为能连接至向上述通信装置提供电源的二次电池,并从该二次电池接收上述电源;
其中,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判断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禁止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温度检测部,该温度检测部检测上述通信装置的壳体内部或壳体表面的温度;
其中,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检测出的上述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禁止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规定的指示;以及
设定信息提供部,其根据所接收到的上述规定的指示,利用在接入点与工作站之间执行的协议,通过上述无线LAN接口进行通信来向与上述通信装置不同的工作站提供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包括与使用上述无线LAN接口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设定相关的信息;
其中,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上述接收部接收到上述规定的指示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将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包括作为DHCP服务器的服务器动作;
其中,在上述接入点模式下控制为能够进行上述服务器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包括作为DHCP客户端的客户端动作,
其中,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控制为能够进行上述客户端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的动作中,上述通信装置构成为能发送信标,
当上述通信装置在上述工作站模式下动作时,在接收到规定的信标的情况下,上述动作控制部将上述通信装置的动作从上述工作站模式切换为上述接入点模式,其中,上述规定的信标用于通过上述无线LAN接口建立上述无线通信的连接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上述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与通过上述移动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接口相连接的连接接口。
18.一种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对能使用无线LAN接口进行无线LAN通信并能进行移动数据通信的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具备如下步骤:
根据通信环境对工作站模式和接入点模式自主地进行切换,其中,在该工作站模式下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作为工作站动作,在该接入点模式下使上述无线LAN接口作为接入点动作;以及
在上述接入点模式下动作时,对上述移动数据通信和上述无线LAN通信进行中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37164 | 2010-10-22 | ||
JP2010237164A JP5325192B2 (ja) | 2010-10-22 | 2010-10-22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動作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1743A true CN102571743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5972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262661A Pending CN102571743A (zh) | 2010-10-22 | 2011-10-24 |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99572A1 (zh) |
JP (1) | JP5325192B2 (zh) |
CN (1) | CN102571743A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8628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无线网络连线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CN104378835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接入网络的预约处理方法及终端 |
CN104394515A (zh) * | 2014-11-26 | 2015-03-04 | 王海 | 基于Android WI-FI DIRECT模式的长生命周期广播树建立方法 |
CN104685800A (zh) * | 2012-09-29 | 2015-06-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lan系统中执行中继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919788A (zh) * | 2012-07-25 | 2015-09-16 | 高途乐公司 | 证书传送管理相机网络 |
CN105208576A (zh) * | 2014-06-17 | 2015-12-30 | 株式会社东芝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05246169A (zh) * | 2015-09-11 | 2016-01-13 | 深圳创锐思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方法、无线连接装置及无线终端 |
CN105391846A (zh) * | 2015-10-12 | 2016-03-0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共享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470446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株式会社东芝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6603507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完成网络安全自检的方法及系统 |
US10044972B1 (en) | 2016-09-30 | 2018-08-07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US10194069B2 (en) | 2012-07-25 | 2019-01-29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US10397415B1 (en) | 2016-09-30 | 2019-08-27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CN110239461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载通信装置 |
CN112217937A (zh) * | 2015-09-17 | 2021-01-12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
CN113507515A (zh) * | 2021-07-05 | 2021-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37139A2 (en) | 2010-09-13 | 2012-03-22 | Contour, Inc. | Portable digital video camera configured for remote image acquisition control and viewing |
US9008045B2 (en) * | 2012-04-12 | 2015-04-14 |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 Handoffs between access points in a Wi-Fi environment |
CN102711220B (zh) * | 2012-04-25 | 2015-09-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KR101364162B1 (ko) * | 2012-05-04 | 2014-02-18 | 주식회사 인포피아 | 생체정보 측정장치 및 그 생체정보 측정장치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
GB2502782A (en) * | 2012-06-06 | 2013-12-11 | Nec Corp | Selection of terminal device to operate as an access point |
US9036016B2 (en) | 2012-07-25 | 2015-05-19 | Gopro, Inc. | Initial camera mode management system |
US9025014B2 (en) * | 2012-07-25 | 2015-05-05 | Gopro, Inc. | Device detection camera system |
US20150282231A1 (en) * | 2012-10-05 | 2015-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electable Operation of a Network Node |
JP6067322B2 (ja) * | 2012-10-24 | 2017-01-25 |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 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 |
JPWO2014097581A1 (ja) | 2012-12-19 | 2017-01-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6128844B2 (ja) | 2012-12-28 | 2017-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TWI491301B (zh) * | 2013-01-04 | 2015-07-01 |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 無線網路裝置控制方法以及具無線網路功能之主控裝置 |
JP6271840B2 (ja) * | 2013-01-25 | 2018-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945965B2 (ja) * | 2013-02-28 | 2016-07-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 |
JP2014241513A (ja) | 2013-06-11 | 2014-1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378836A (zh) * | 2013-08-14 | 2015-0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便捷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JP6303431B2 (ja) * | 2013-11-20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投影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CN104980880B (zh) * | 2014-04-10 | 2018-08-31 |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WO2016026144A1 (zh) * | 2014-08-22 | 2016-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WPS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移动Wi-Fi设备 |
US9961619B2 (en) * | 2015-05-05 | 2018-05-01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for intelligently and dynamically selecting beacon transmitting nodes in ad-hoc networks |
JP6590562B2 (ja) * | 2015-07-06 | 2019-10-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585957B2 (ja) * | 2015-07-31 | 2019-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
CN105744595B (zh) * | 2016-01-29 | 2018-09-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9946256B1 (en) | 2016-06-10 | 2018-04-17 | Gopro,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JP6255468B2 (ja) * | 2016-12-20 | 2017-12-27 |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 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 |
JP6393359B2 (ja) * | 2017-04-11 | 2018-09-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CN207304561U (zh) * | 2017-06-22 | 2018-05-0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信息交互设备 |
JP6924977B2 (ja) * | 2017-09-04 | 2021-08-25 | 東京都公立大学法人 | 捜索システム |
JP7103300B2 (ja) * | 2019-05-08 | 2022-07-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9264A (zh) * | 2006-07-31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JP2008283590A (ja) * | 2007-05-14 | 2008-11-20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742709A (zh) * | 2008-11-07 | 2010-06-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终端及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96296B2 (ja) * | 2004-01-30 | 2010-01-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該携帯電話機を用いる通信経路中継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KR100628112B1 (ko) * | 2004-12-30 | 2006-09-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도약 접속 방식이 적용되는 네트워크 영역에서,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아이피 주소 설정 제어 방법 |
US20070104145A1 (en) * | 2005-11-08 | 2007-05-10 | Hsiao-Shun Jan | Data access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erforming a handover operation between wireless stations |
JP4647002B2 (ja) * | 2008-11-07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5516419B2 (ja) * | 2008-12-18 | 2014-06-1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239879B2 (ja) * | 2009-01-08 | 2013-07-17 | 株式会社ナカヨ通信機 | 通信端末、主装置、および親子電話システム構築方法 |
-
2010
- 2010-10-22 JP JP2010237164A patent/JP53251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0-18 US US13/275,591 patent/US201200995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0-24 CN CN2011103262661A patent/CN1025717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9264A (zh) * | 2006-07-31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JP2008283590A (ja) * | 2007-05-14 | 2008-11-20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742709A (zh) * | 2008-11-07 | 2010-06-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终端及通信控制方法 |
Cited B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32318B2 (en) | 2012-07-25 | 2023-11-28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CN104919788A (zh) * | 2012-07-25 | 2015-09-16 | 高途乐公司 | 证书传送管理相机网络 |
US11153475B2 (en) | 2012-07-25 | 2021-10-19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US10757316B2 (en) | 2012-07-25 | 2020-08-25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CN105357437A (zh) * | 2012-07-25 | 2016-02-24 | 高途乐公司 | 证书传送管理相机网络 |
US10194069B2 (en) | 2012-07-25 | 2019-01-29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CN104685800B (zh) * | 2012-09-29 | 2018-03-3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lan系统中执行中继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685800A (zh) * | 2012-09-29 | 2015-06-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lan系统中执行中继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US10554287B2 (en) | 2012-09-29 | 2020-0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CN104168628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无线网络连线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CN104378835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接入网络的预约处理方法及终端 |
CN105208576B (zh) * | 2014-06-17 | 2018-09-14 |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05208576A (zh) * | 2014-06-17 | 2015-12-30 | 株式会社东芝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04394515A (zh) * | 2014-11-26 | 2015-03-04 | 王海 | 基于Android WI-FI DIRECT模式的长生命周期广播树建立方法 |
CN104394515B (zh) * | 2014-11-26 | 2018-05-29 | 王海 | 基于Android WI-FI DIRECT模式的长生命周期广播树建立方法 |
CN106470446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株式会社东芝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6470446B (zh) * | 2015-08-20 | 2019-10-18 |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5246169A (zh) * | 2015-09-11 | 2016-01-13 | 深圳创锐思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方法、无线连接装置及无线终端 |
US11553071B2 (en) | 2015-09-17 | 2023-01-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US11128747B2 (en) | 2015-09-17 | 2021-09-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2217937A (zh) * | 2015-09-17 | 2021-01-12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
CN105391846A (zh) * | 2015-10-12 | 2016-03-0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共享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397415B1 (en) | 2016-09-30 | 2019-08-27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US10560591B2 (en) | 2016-09-30 | 2020-02-11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US10560655B2 (en) | 2016-09-30 | 2020-02-11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US10044972B1 (en) | 2016-09-30 | 2018-08-07 | Gop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audiovisual content |
CN106603507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完成网络安全自检的方法及系统 |
CN110239461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载通信装置 |
CN113507515A (zh) * | 2021-07-05 | 2021-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90205A (ja) | 2012-05-10 |
US20120099572A1 (en) | 2012-04-26 |
JP5325192B2 (ja) | 2013-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1743A (zh) |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 |
US11825562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966268B2 (en) | Method for using legacy Wi-Fi and Wi-Fi P2P simultaneously | |
US10225694B2 (en) | Wireless login with secure proximity detection | |
US9042940B2 (en) | Technique for executing communication of object data with mobile device | |
EP241661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reless network in a digital device | |
JP2018514139A (ja) | D2d中継ノードの確定方法、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0023909A1 (ja) | 無線装置 | |
WO2015124967A1 (en) |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wlan and cellular networks | |
JP2010056955A (ja) | 無線装置 | |
KR20120117040A (ko) |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 |
JP2018512029A (ja) | 周波数間測定を開始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
JP5557349B2 (ja) |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プログラム | |
EP3178260B1 (en) | Methods of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with a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JP2019062330A (ja) | 移動通信装置、チャネルスキャ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1590018B1 (ko) | SDN에서의 펨토 기지국과 WiFi AP 연동 방법 | |
CN108989980B (zh) | 用于短程通信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无线装置 | |
JP7042351B2 (ja) | ローミングハンドオフ方法、中央制御デバイス、及びステーション | |
JP2013207313A (ja) | モバイル無線lanルータ | |
EP273399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o an access point in portable terminal | |
JP2011249867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KR102239919B1 (ko) | 무선랜 기반의 강제 로밍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장치 | |
JP5644907B2 (ja) | 通信装置 | |
EP4178252A1 (en) | Sl and wlan inter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9451548B (zh) | 基于网关设备在多种网络之间热备通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