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8576B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8576B
CN105208576B CN201410444258.0A CN201410444258A CN105208576B CN 105208576 B CN105208576 B CN 105208576B CN 201410444258 A CN201410444258 A CN 201410444258A CN 105208576 B CN105208576 B CN 105208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ntioned
wireless base
cas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42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8576A (zh
Inventor
工藤浩喜
石山政浩
前田贤
前田贤一
宫本新
中井弘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emo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emor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emor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8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8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8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8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通信装置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或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的操作模式存储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是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向外部输出发送消息,在是终端的情况下,将在接收到的接收消息中包含的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接收到外部的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全部数据后,在与第1无线基站的通信质量小于预定值且没有接收到来自第1无线基站以外的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将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013,291(申请日:2014年6月17日)为基础,并享受其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存在终端彼此不直接通信而经由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无线基站发送存储了用于无线连接的信息的通知信号,终端根据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通知信号,进行与无线基站的连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终端能够根据通信质量自主地判断是否将操作模式向无线基站切换的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存储发布者或者订阅者的模式,存储表示属于第1组的第1识别符,在是发布者的情况下,向外部发送包含第1识别符以及作为发送的数据的列表的ToC信息的发送消息,在是订阅者的情况下,在接收消息中包含第1识别符的情况下,将在消息中包含的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判断为已接收完在接收消息中存储的ToC信息的全部数据的情况下,在与连接中的发布者之间的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没有连接中的发布者以外的发布者的情况下,将模式更改为发布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消息发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通知信号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与订阅者的状态迁移有关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模式切换的判断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依据IEEE802.11时的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存在多个终端时的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切换待机时间和第2切换待机时间的待机的图。
图9是表示加入多播组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2通知信号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多播数据消息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状态迁移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通信装置1具备网络控制部2、多播组存储部3(识别消息存储部)、无线接口4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能够通过P2P(点对点)型通信与同样构成的其它通信装置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通信装置1在能够实施与其它通信装置1的单播通信的同时,也能够以多播方式向多个其它通信装置1发送相同的数据。
无线接口4实施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在接收到的信号是发送给本装置的消息的情况下,向网络控制部2输出该消息。此外,无线接口4将通过网络控制部2生成的消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进一步地,无线接口4实施用于多个通信装置1进行的P2P型通信的传输处理。对用于实现P2P通信的协议等没有限制,但例如可以使用IP(因特网协议)。
多播组存储部3在以后说明的发布者通过多播发送数据的构成中,保持本装置所属的多播组的识别符的列表。多播组存储部3将本装置所属的多播组的识别符向无线接口4通知。无线接口4对于与本装置所属的多播组的识别符对应的多播组地址被存储在接收者中的消息也判断为是发送给本装置的消息。非易失性存储器5保持发送的数据和/或接收到的数据等。网络控制部2具备操作模式设定部21、文件管理部22、消息处理部23以及通信质量测定部24。
网络控制部2的操作模式设定部21(操作模式存储部)存储本装置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无线基站模式)或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终端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变成无线基站,无线基站也可以变成终端。
此外,在以后说明的发布者通过多播发送数据的构成中,操作模式设定部21还设定本装置所属的多播组。在无线基站作为发布者通过多播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操作模式设定部21还对本装置是发布者还是订阅者的模式进行存储。在以后说明的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构成中,一般是发布者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订阅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但发布者也可以作为终端进行操作,订阅者也可以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有关多播组的设定在以后说明。操作模式设定部21还管理从该终端向无线基站的切换处理、从无线基站向终端的切换处理。在通信装置1作为发布者通过多播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操作模式可以对每个多播组单独设定。例如,也可以设定成一个通信装置1在某个多播组中是发布者而在另一个多播组中是订阅者。操作模式设定部21控制文件管理部22以及消息处理部23,以使得对每个多播组实施与操作模式相应的操作。
消息处理部23生成将向其它通信装置1发送的数据整形为预定格式的消息,并向无线接口4传送。此外,无线接口4接收从其它通信装置1接收到的消息,并实施与消息内容对应的处理。消息处理部23在接收到的消息是存储了预定数据的数据消息的情况下,将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消息发送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了无线基站101(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通过多播发送存储了预定数据的数据消息的情形。位于来自无线基站101的电波的到达范围103内的终端102能够接收数据消息。另外,从无线基站101/终端102输出的电波可以具有指向性,也可以不具有指向性。在不具有指向性的情况下,在图2中,从无线基站101/终端102输出的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以同心圆形状传播。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通知信号的构成例子的图。第1通知信号是无线基站发送的通知信号,例如,如图3所示,存储有作为与无线基站的无线连接有关的识别符的无线台识别符。无线台识别符例如可以使用无线LAN(局域网)中的SSID(服务集标识符)等。第1通知信号也可以包含无线台识别符以外的信息。虽然对第1通知信号的构成没有限制,但例如作为第1通知信号,可以使用无线LAN(局域网)中的信标帧。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为终端(站STA)进行操作的模式的通信装置状态迁移到作为无线基站(接入点AP)进行操作的模式时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在起动时(步骤S10),以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开始操作(步骤S11)。然后,判断是否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第1通知信号(步骤S12),在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12的“是”),与无线基站连接(步骤S13)。在未接收到第1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2的“否”),重复步骤S12。
作为与无线基站连接的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的通信装置1接收预定数据(步骤S14)。然后,判断在通信装置1中是否接收到全部数据(步骤S15)。具体地,在上述的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构成的情况下,文件管理部22基于通过以后说明的第2通知信号通知的ToC信息(内容表)(内容信息)判断是否全部持有与ToC对应的文件(有可能从发布者分发的文件),并由此判断是否接收到全部数据。在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开始从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向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切换。
作为判断为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条件,在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构成中,如上所述,根据ToC信息判断是否全部具有对应的文件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可以是并不是以收到文件全部而是以预定次数的接收作为触发,或者将自开始接收的时刻后的经过时间作为触发,判断为接收到全部数据。此外,也可以将接收到通知已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控制数据作为触发。
虽然上述的方法在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以上的处理中进行条件判断,但在作为无线基站和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数据链路层将接收到第1通知信号的次数和/或自开始接收的时刻后的经过时间作为触发。
在没有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的“否”),返回到步骤S14。在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是否满足第1条件(步骤S16)。关于第1条件在以后说明。在满足了第1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6的“是”),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是否满足第2条件(步骤S17)。关于第2条件在以后说明。在满足了第2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的“是”),实施模式切换,以迁移到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步骤S18)。在不满足第2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的“否”),判断是否满足第3条件(步骤S19)。在满足了第3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9的“是”),返回到步骤S17。
在步骤S16中,在不满足第1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6的“否”),不进行模式切换而结束处理(步骤S20)。在步骤S18中,在不满足第3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9的“否”),进入步骤S20。
接着,对第1条件、第2条件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模式切换的判断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处于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的通信装置1在接收到全部数据的情况下,开始模式切换的判断处理。首先,通信质量测定部24根据从连接的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与该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以下称为第1通信质量)(步骤S21)。作为通信质量,可以使用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信噪比、通信质量指示符、分组差错率等指标。以下,假设使用数值越大则通信质量越好的指标。在使用数值越大则通信质量越差的指标的情况下,以后说明的与通信质量有关的阈值判断中的不等号的方向相反。另外,代替实施步骤S21,也可以在以后说明的步骤S22的处理中使用与该无线基站连接时取得并保持的第1通信质量。
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第1通信质量是否比第1阈值小(步骤S22)。是否比该第1阈值小是上述的第1条件。在第1通信质量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2的“否”),并不迁移到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而结束处理(步骤S34)。一般地,在距离连接的无线基站近的地方,第1通信质量也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第1阈值的判断,距离无线基站近的终端并不迁移到无线基站。
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2的“是”),生成基于第1通信质量的第1切换待机时间tb0(步骤S23)。关于第1切换待机时间的生成方法在以后说明。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更新无线基站的通信质量列表(步骤S24)。关于通信质量列表的更新在以后说明。该通信质量列表是用于存储与连接中的无线基站以外的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以下称为第2通信质量)的列表。以下,将连接中的无线基站适宜地称为第1无线基站,将第1无线基站以外的无线基站称为第2无线基站。
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在切换待机时间期间进行切换的待机(步骤S25)。在经由以后说明的步骤S33实施步骤S25的情况下,作为切换待机时间,使用以后说明的第2切换待机时间。在不经由以后说明的步骤S33实施步骤S25的情况下,作为切换待机时间,使用第1切换待机时间。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指示通信质量测定部24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通信质量测定部24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步骤S26)。具体地,通信质量测定部24判断是否能够接收到从第1无线基站以外的基站发送的第1通知信号,在能够接收到的情况下,基于第1通知信号获取发送源的无线基站(第2无线基站)的无线台识别符和第2通信质量。例如,通信质量测定部24在能够利用的频带中实施对每个频带接收第1通知信号的称为信道扫描的操作。另外,在步骤S25的待机期间,也可以实施步骤S26的无线基站的搜索。
操作模式设定部21根据无线基站的搜索结果,判断是否有第2基站(步骤S27)。在该步骤S27中,没有第2无线基站这一条件(在步骤S27中“否”的情形)是上述的第2条件。在没有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27的“否”),迁移到无线基站的操作模式(步骤S35)。
在有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27的“是”),判断第2无线基站的无线台识别符是否与预定条件一致(步骤S28)。该预定条件被预先确定并由操作模式设定部21保持。另外,作为判断为有第2无线基站(步骤S27的“是”)的条件,可以使用作为信道扫描的结果不能接收到来自第2无线基站的第1通知信号作为条件。此外,也可以在通信质量测定部24中测定第1通知信号的第2通信质量,在小于预定阈值(第3阈值)的情况下,即在通信质量显著恶化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接收到第1通知信号。由此,即使在存在多个第2无线基站的状态下,也能够显著减轻远处的第2无线基站的影响。另外,预定阈值(第3阈值)比第1阈值和第2阈值都小。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台识别符的设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希望无线台识别符在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构成中满足以下的(a)和(b)。
(a)能够识别有可能进行使用多播组的文件分发以及接收的通信装置1。以下,将有可能进行使用多播组的文件分发以及接收的通信装置1简称为能够加入组的通信装置1。
(b)在有可能进行使用多播组的文件分发以及接收的通信装置1之间,对每个通信装置1是固有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使用将满足上述(a)、(b)两者的1个识别符赋予通信装置1的第1赋予方法或者使用将满足(a)的第1识别符和满足(b)的第2识别符的两个识别符赋予通信装置1的第2赋予方法。在第1赋予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在能够加入组的通信装置1中,将无线台识别符的上位的1位以上的位作为识别位设定成相同的固定值,将固定值以外的位设定成对每个通信装置1是固有的值。在第2赋予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在能够加入组的通信装置1中,将第1识别符设定为相同的固定值,第2识别符被设定成对于每个通信装置是固有的值。关于无线台识别符的具体例子在以后说明。该无线台识别符包含在第1通知信号中。
在步骤S28中所述的是否与预定条件一致的判断是判断是否是能够加入组的通信装置1。因此,在无线台识别符用第1赋予方法赋予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判断识别位是否与预先确定的固定值一致。在无线台识别符用第2赋予方法赋予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判断第1识别符是否与预先确定的固定值一致。
返回到图5的说明,在无线台识别符与预定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8的“是”),操作模式设定部21将无线台识别符、与该无线台识别符对应的第2通信质量和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添加到通信质量列表中(步骤S29)。该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是用于判断真(True)、假(False)两个值的值,初始值存储“假(False)”。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是否有在通信质量列表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步骤S30)。在有在通信质量列表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30的“是”),返回到步骤S28,对于在通信质量列表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实施步骤S28以后的处理。
在没有在通信质量列表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30的“否”),操作模式设定部21从通信质量列表中取得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步骤S31)。此时,当在通信质量列表中无线台识别符所附带的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是“真(True)”的情况下,该无线台识别符的第2通信质量在取得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的处理中被排除。然后,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是否比第2阈值小(步骤S32)。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是否比第2阈值小是上述的第3条件。第2阈值比第1阈值小。
在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大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2的“否”),不迁移到无线基站的操作模式而结束处理(步骤S36)。在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比第2阈值小的情况下(步骤S32的“是”),根据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生成第2切换待机时间tbnew(步骤S33),返回到步骤S24。此外,在无线台识别符与预定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8的“否”),进入步骤S30。
在从步骤S33返回到步骤S24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进行通信质量列表的更新。在通信质量列表的更新中,执行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或者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所谓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是指将通信质量列表的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全部变为“真(True)”的处理。所谓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是指消除通信质量列表内的无线台识别符以及第2通信质量、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
在从步骤S23转到步骤S24的情况下,执行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在从步骤S33转到步骤S24的情况下,进行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或者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例如,一般是更新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但在执行前一次的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后经过了一定时间或者连续一定次数没有执行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的情况下,可以执行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由此,在第2无线台移动或者消失的情况下,模式切换中的终端可以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新的第2无线基站。此外,也可以是不执行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而只进行通信质量列表的初始化的构成。由此,特别是在第2无线基站的移动频繁发生的使用例中,可以恰如其分地传送。
通过以上的处理,终端在满足了第1条件(步骤S22的“是”)且满足第2条件(步骤S27的“是”)的情况下,或者在满足了第1条件(步骤S22的“是”)且不满足第2条件(步骤S27的“否”)的条件下满足第3条件(步骤S32的“是”)并在发生了再次返回第2条件的比较的循环处理时满足第2条件(步骤S27的“是”)的情况下,将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另外,在以上的处理顺序中,在满足了第1条件的情况下,在待机了第1切换待机时间之后,进入第2条件的判断处理,但也可以不待机或者在待机了任意时间后进入第2条件的判断处理。此外,在以上的处理顺序中,在满足了第1条件但不满足第2条件但满足了第3条件的情况下,在待机了第2切换待机时间后,对于没有进行第2条件的判断的第2无线基站实施第2条件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待机第2切换待机时间而进入关于下一个第2无线基站的第2条件的判断,或者在待机了任意时间后进入关于第2无线基站的第2条件的判断处理。
以下,对在依据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中适用图5的处理顺序时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依据IEEE802.11标准时的向无线基站的操作模式切换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的步骤S41、S42、…、S56分别对应于图5的S21、S22、…、S36。
与图5的例子一样,判断为接收到全部数据的通信装置1开始模式切换的判断处理。首先,通信质量测定部24根据从连接着的无线基站(第1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信号获取RSSI(Rssi0)作为第1通信质量(步骤S41)。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Rssi0是否比作为第1阈值的Rssinew_th1小(步骤S42)。在Rssi0大于等于Rssinew_th1的情况下(步骤S42的“否”),不进行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而结束处理(步骤S54)。
在Rssi0小于Rssinew_th1的情况下(步骤S42的“是”),生成基于Rssi0的退避(backoff)(第1切换待机时间)tb0(步骤S43)。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更新无线基站的RSSI列表Rssinew(步骤S44)。关于RSSI列表Rssinew的更新在以后说明。
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在退避时间期间进行切换的待机(步骤S45)。与图5的例子一样,在经由以后说明的步骤S53实施步骤S45的情况下,作为退避时间,使用以后说明的tbnew。在不经由以后说明的步骤S53实施步骤S45的情况下,作为退避时间,使用tb0。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指示通信质量测定部24通过信道扫描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步骤S46)。具体地,通信质量测定部24根据从第2无线基站发送的信标帧,获取作为第2通信质量的RSSI和SSID(ESSID以及BSSID)。另外,在步骤S45的待机期间,也可以实施步骤S46的信道扫描。
操作模式设定部21根据无线基站的搜索结果,判断是否有第2无线基站(步骤S47)。在没有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47的“否”),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步骤S55)。
在有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47的“是”),判断第2无线基站的ESSID是否与预定条件一致(步骤S48)。在此,假设ESSID在能够加入组的通信装置1中被设定为相同的固定值。因此,步骤S48判断ESSID是否与该固定值一致。另外,作为判断为有第2无线基站(步骤S47的“是”)的条件,可以使用作为信道扫描的结果不能接收来自第2无线基站的信标帧作为条件。此外,也可以在通信质量测定部24中测定信标帧的RSSI,在小于等于预定阈值(第3阈值)的情况下,即在通信质量显著恶化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接收信标帧。由此,即使在多个第2无线基站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显著降低远处的第2无线基站的影响。另外,预定阈值(第3阈值)比第1阈值和第2阈值都小。
另外,ESSID是用户能够自由更改的48位地址,BSSID是通信装置所固有的48位地址。因此,在此,将ESSID用作上述的第1识别符,将BSSID用作上述的第2识别符。但是,并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将ESSID内的预定位置的位设定为相同的固定值,将ESSID内的其它位作为通信装置固有的值。此外,也可以将BSSID的预定位置的位设定为相同的固定值,将BSSID内的其它位作为通信装置固有的值。作为该通信装置固有的值的决定方法,例如可以考虑生成随机数的方法等。
返回到图6的说明,在第2无线基站的ESSID与预定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8的“是”),操作模式设定部21将第2无线基站的BSSID、与该BSSID对应的RSSI和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添加到RSSI列表Rssinew中(步骤S49)。该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是用于判断真(True)、假(False)两个值的值,初始值存储“假(False)”。接着,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是否有在Rssinew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步骤S50)。在有在Rssinew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50的“是”),返回到步骤S48,对在Rssinew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实施步骤S48以后的处理。
在没有在Rssinew中未存储的第2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步骤S50的“否”),操作模式设定部21从Rssinew中取得RSSI的最大值(步骤S51)。此时,当在通信质量列表中SSID所附带的无线基站另一更新标志是“真(True)”时,该SSID的RSSI在取得Rssinew的最大值的处理中被排除。然后,操作模式设定部21判断RSSI的最大值是否比第2阈值Rssinew_th2小(步骤S52)。Rssinew_th2比Rssinew_th1小。
在RSSI的最大值大于等于Rssinew_th2的情况下(步骤S52的“否”),不进行模式切换而结束处理(步骤S56)。在RSSI的最大值比Rssinew_th2小的情况下(步骤S52的“是”),基于RSSI的最大值,生成作为第2切换待机时间的退避时间tbnew(步骤S53),返回到步骤S44。此外,在第2无线基站的ESSID与预定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8的“否”),进入步骤S50。
在从步骤S53返回到步骤S44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进行RSSI列表Rssinew的更新。在RSSI列表Rssinew的更新中,执行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或者无线基站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所谓无线基站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是指将RSSI列表Rssinew的无线基站另一更新标志全部变为“真(True)”的处理。所谓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是指消除RSSI列表Rssinew内的SSID以及RSSI、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
在从步骤S43转到步骤S44的情况下,执行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在从步骤S53转到步骤S44的情况下,进行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或者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例如,通常是更新无线台另一更新标志,但在执行了前一次的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后经过一定时间或者连续一定次数没有执行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的情况下,可以执行RSSI列表Rssine的初始化。由此,在第2无线基站的移动和/或消失了的情况下,模式切换中的终端可以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新的第2无线基站。此外,也可以是不执行无线基站另一更新标志的更新而只进行RSSI列表Rssinew的初始化。由此,特别是在第2无线基站的移动频繁发生的使用例中,能够恰如其分地传送。
通过以上处理,与图5的例子一样,在终端满足了第1条件(步骤S42的“是”)且满足第2条件(步骤S47的“是”)的情况下,或者在满足了第1条件(步骤S42的“是”)且不满足第2条件(步骤S47的“否”)的情况下满足了第3条件(步骤S52的“是”)并在发生了再次返回第2条件比较的循环处理时满足第2条件(步骤S47的“是”)的情况下,进行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
接着,对第1切换待机时间以及第2切换待机时间进行说明。第1切换待机时间基于第1通信质量而生成。此时,以第1通信质量越小则第1切换待机时间越短的方式生成第1切换待机时间。由此,距离无线基站远的终端的操作模式切换优先。
以下说明三种第1切换待机时间的计算方法。另外,第1切换待机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此,可以是以下3种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也可以是以下方法以外的计算方法。
方法1
保持将第1通信质量划分为多个范围并使第1切换待机时间分别与各范围对应的表,参照表以生成第1切换待机时间,以下示出表的一个例子。
RSSI<-100dB:第1切换待机时间=1秒
-100dB<=RSSI<-90dB:第1切换待机时间=2秒
-90dB<=RSSI<-80dB:第1切换待机时间=3秒
-80dB<=RSSI<-70dB:第1切换待机时间=4秒
-70dB<=RSSI<-60dB:第1切换待机时间=5秒
-60dB<=RSSI:第1切换待机时间=6秒
方法2
用第1通信质量乘以加权的系数以计算出第1切换待机时间。
例如,用以下的式(1)、(2)或者(3)生成第1切换待机时间。另外,假设α是调整用系数,time_slot是预定的时间长度,INT()是变换为整数的函数。另外,以下的式(1)、(2)、(3)是与RSSI有关的一次式,但并不限于一次式,只要是与第1通信质量有关单调增加那样的计算式即可。
第1切换待机时间=RSSI*α (1)
第1切换待机时间=RSSI*α*time_slot (2)
第1切换待机时间=INT(RSSI*α)*time_slot (3)
方法3
产生依赖于第1通信质量的随机数,并计算第1待机切换时间。
例1:在Rand_min~Rand_max之间产生随机数Rand,对RSSI加权。例如,通过以下的式(4)或者(5)生成。
第1切换待机时间=RSSI*α*Rand (4)
第1切换待机时间=RSSI*α*Rand*time_slot (5)
例2:对RSSI加权随机数Rand的取得范围Rand_min~Rand_max。
如果将RSSI的值域设为Rssi_min~Rssi_max,则例如通过以下的式(6)计算Rand_rssi,并使用Rand_rssi和Rand_min、Rand_max通过式(7)、(8)或者(9)生成第1切换待机时间。另外,下式(6)是RSSI的一次式,但如果是与RSSI有关的单调增加那样的函数,也不限于一次式。β假设是从0到1之间的常数。
Rand_rssi=(Rand_max-Rand_min)/(Rssi_max-Rssi_min)*(RSSI*-Rssi_min)(6)
第1切换待机时间=RAND(Rand_min,Rand_rssi) (7)
第1切换待机时间=RAND(Rand_rssi,Rand_max) (8)
第1切换待机时间=RAND(Rand_rssi*β,Rand_rssi)(9)
第2切换待机时间也与第1切换待机时间一样,以第2通信质量越小则第2切换待机时间越短的方式生成。
图7是表示在开始操作模式切换的终端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的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示出了通过第1条件的判断,向无线基站切换操作模式的终端和不向无线基站切换操作模式的终端存在的情形。在图7的上部,在无线基站11-1~11-3的3个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中,多个终端被无线基站11-1分发了数据。能够通信的范围30-1~30-3表示能够从无线基站11-1~11-3接收数据的区域。另外,在图7中,为了图的简化,只对终端10-1~10-11付与了标记,但在与终端10-1~10-11相同的形状上没有标记的也是终端。在图7的上部,多个终端中终端10-1、10-3、10-6、10-7、10-11为进行操作模式切换的终端,实施图5所示的模式切换的判断处理。
然后,在图7的下部,终端10-1、10-7、10-11通过第1条件的阈值判断而判断为第1通信质量小于阈值(第1阈值),并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分别成为无线基站11-4、11-6、11-5。终端10-3、10-6的第1通信质量大于等于阈值,不进行操作模式切换。这样,由于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模式切换,因此,在多个开始操作模式切换的终端存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无线的混杂,并且增加无线基站的数量,从而扩大能够分发数据的范围。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切换待机时间和第2切换待机时间的待机的图。如图8所示,假设无线基站41的数据的接收完毕,进行操作模式切换的终端是3个(终端40-1、40-2、40-3)。终端40-1将基于来自无线基站41的信号而取得的RSSI作为Rssi 1,终端40-2将基于来自无线基站41的信号而取得的RSSI作为Rssi 2,终端40-3将基于来自无线基站41的信号而取得的RSSI作为Rssi 3。
在图8中,delay 1是终端40-1的第1切换待机时间,delay 2是终端40-2的第1切换待机时间,delay 3是终端40-3的第1切换待机时间。终端40-1、40-2、40-3同时变成数据充足状态,在各自经过delay 1、delay 2、delay 3后搜索无线基站。在该例子中,由于Rssi 1>Rssi 3>Rssi 2,因此,终端40-2最先开始无线基站的搜索。在该时刻,由于没有其它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通信装置1,因此,终端40-2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在终端40-2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时,发送第1通知信号。
终端40-1、40-3分别在delay 1、delay 3之后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并根据来自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终端40-2的接收信号,求出第2通信质量。在该时刻,假设终端40-1、40-3中的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大于等于第2阈值,终端40-1、40-3基于第2通信质量而生成第2切换待机时间。在此,终端40-1将基于来自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终端40-2的接收信号求出的第2通信质量设为Rssi 1-2。终端40-3将基于来自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终端40-2的接收信号求出的第2通信质量设为Rssi 3-2。终端40-1、40-3分别基于Rssi 1-2、Rssi 3-2而生成第2切换待机时间delay 1-2、delay 3-2。
假设delay 1+delay 1-2比delay 3+delay 3-2短,终端40-1在待机了delay 1-2后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小于第2阈值。在这种情况下,终端40-1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并发送第1通知信号。终端40-3将基于来自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终端40-1的接收信号求出的第2通信质量设为Rssi 3-1。假设在该时刻的终端40-3的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是Rssi 3-1,Rssi3-1大于等于第2阈值。终端40-3根据Rssi 3-1而生成delay 3-1,并在待机了delay 3-1之后,进行无线基站的搜索。然后,当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小于第2阈值时,终端40-3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终端根据通信质量自主地判断是否向无线基站操作切换模式。因此,终端不需要从连接中的无线基站得到操作模式切换的许可,能够在满足条件时迅速地将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经过了第1和第2切换待机时间后开始无线基站的搜索,但也可以在第1和第2切换待机中执行无线基站的搜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经过切换待机时间后立即通过第2条件和第3条件执行到无线基站的操作模式的切换,能够降低在经过切换待机时间后无线基站的搜索所花费的延迟时间。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系统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从发布者对订阅者以多播分发文件的构成中,一般是发布者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订阅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但发布者也可以作为终端进行操作,订阅者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
在移动设备间的数据交换中,还存在需要对多个终端发送相同的数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生1对多的数据移动。如果不考虑通信效率,则考虑只将1对1通信重复接收终端的数量。但是,重复发送相同的数据是冗长的,增加了传送所需的时间,并长时间不必要地占有频带。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不要1对1的单播通信,而只要利用1对多的多播通信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相同的据向多个其它通信装置1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多播组来管理数据的发送接收。多播组属于相同的逻辑网络,是存在相互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关系的通信装置1的集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逻辑网络由具有相同的多播识别符的多个通信装置构成。即,在具有相同的多播识别符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在多播组内分发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不具有相同的多播识别符的通信装置之间,即使在物理上处于近距离,也不进行在多播组内分发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相同的数据向多个其它通信装置1发送时,将成为数据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1即发送源装置称为发布者(发送源),将发布者以外的通信装置1称为订阅者(接收一侧)。订阅者从发布者直接或者经由其它通信装置1接收数据。对于1个多播组,设定大于等于1个的成为发布者的通信装置1。
在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的文件管理部22生成发给订阅者的作为发送对象的文件群的ToC。在ToC中,对每个文件包含文件的识别符。此外,在文件被分割发送的情况下,在ToC中包含构成文件的分割数据的识别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发布者向订阅者发送的一组数据称为文件。文件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数据文件。例如,可以是文本文件,也可以是图像和/或视频数据文件。发布者通过一系列消息发送大于等于1个的文件。文件管理部22在发送该一系列消息之前,生成存储与该一系列消息所对应的文件有关的信息的ToC。在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文件管理部22生成大于等于1个的ToC,并生成所保持的ToC的识别符(ID)作为ToC信息。消息处理部23生成直接或者压缩存储了ToC信息的消息(ToC消息)。例如,可以使用ToC的ID的布隆(Bloom)过滤器作为ToC信息。无线接口4将ToC消息作为无线信号,例如周期性地进行通知。
在作为订阅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文件管理部22保持通过ToC通知的文件的列表。此外,在文件被分割发送的情况下,保持构成文件的分割数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文件管理部22比较ToC和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的文件,判断是否全部接收了在ToC中记载的文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文件管理装置22将全部接收了在ToC中记载的文件的状态称为满意(satisfied),将全部接收了在ToC中记载的文件的订阅者称为满意订阅者。在满意的情况下,文件管理部22向操作模式设定部21通知满意这一状态。
在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消息处理部23生成存储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保持的数据(构成文件的数据)的数据消息。另外,在此,虽然对发布者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保持的数据发送到订阅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发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线路接收到的数据和/或在其它外部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数据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
在作为订阅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消息处理部23从由其它通信装置1接收到的数据消息中提取数据,并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在接收到ToC时,消息处理部23将在ToC中存储的文件的列表(或者构成文件的分割数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向文件管理部22通知。
图9是表示加入多播组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建立新的多播组时,首先,发布者选择多播地址(步骤S61)。多播地址的选择由多播组存储部3实施。利用该多播地址作为用于接收本装置发送的文件的多播组的识别符。接着,发布者采用某种方法向周围的装置通知该多播地址(步骤S62)。例如,考虑事先将能够加入多播组的全部通信装置1连接到具有共同的网络地址的网络空间,并对该网络地址以广播进行通知的方法等。或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的管理者用口头传达等不依赖网络的物理方式向订阅者的用户传达多播地址。或者,并不是发布者决定多播地址,而可以是运营者决定多播地址并在发布者中设定,也可以是运营者通过纸和/或电子邮件等向用户通知多播地址。
订阅者在通过来自用户的输入等或者来自发布者的接收来取得多播地址时(步骤S63),在从该多播组的发布者接收到文件的情况下,通过设定该多播地址,开始侦听(接收在多播组内发送的数据)(步骤S64)。具体地,订阅者的多播组存储部3保持该多播地址。此外,发布者的多播组存储部3也保持决定了的或者设定了的多播地址。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订阅者加入了多播组并开始从发布者接收称为关联(associate)。此外,订阅者可以在任意时刻停止来自发布者的数据的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订阅者在任意时刻停止来自发布者的数据的接收称为去关联(dissociate)。
在通信装置1具备多个无线接口4的情况下,1个通信装置1也可以同时加入多个多播组。在这种情况下,在各无线接口4中设定不同的多播地址。
虽然发布者如上所述地发送数据消息,但除此以外,也发送以下的第2通知信号。第2通知信号是上述的ToC消息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通知信号的构成例子的图。第2通知信号包含发送源发布者识别符、发送目的地多播组识别符以及ToC信息。第2通知信号也可以包含这些以外的信息。来自发布者的第2通知信号以及分发数据的发送和在订阅者处的第2通知信号以及分发数据的接收在终端连接到无线基站之后实施。图3所示的第1通知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在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实施,第2通知信号以及分发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在比网络层更高的上位层实施。
此外,在图3的第1通知信号的无线台识别符中还可以包含与发布者分发的ToC消息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在SSID的一部分中包含ToC的ID的布隆过滤器。
图11是表示通过多播发送来发送的多播数据消息的构成例子的图。如图11所示,在多播数据消息中存储发送源的发布者识别符作为表示发送源的信息,并存储发送目的地的多播组识别符作为表示接收者的信息。接着,存储以该数据消息发送的数据(构成文件的数据)。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迁移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迁移的一个例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对于每个多播组设定为发布者或者订阅者之一,作为初始状态。
发布者在多播组内在初始状态下例如设定大于等于1个。接收到该发布者分发的全部数据的订阅者具有与发布者相同的信息。因此,这样的订阅者也能够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如果使这样的订阅者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则可以扩大能够分发数据的范围。另一方面,即使在附近存在多个分发相同数据的发布者,也只会使电波混杂,而不能期待高效的数据分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从订阅者向发布者升级,并且为了升级而设置限制,从而避免电波的混杂而实现数据的高效分发。
在此对术语进行说明。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的状态,定义初始发布者、关联发布者以及孤立发布者这3个状态。初始发布者是通信装置1作为初始状态被设定成发布者的状态。初始发布者状态的通信装置1自动迁移到孤立发布者。孤立发布者是接收作为发布者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发送的数据的订阅者不存在的状态。孤立发布者状态的发布者在定期发送第1通知信号的同时,定期发送第2通知信号。订阅者如以后说明的那样,在从关联发布者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向发布者例如定期地发送状态信号。孤立发布者可以发送文件,也可以不发送文件。以下,适当地使用状态的名称来省略标记处于各状态的通信装置1。例如,将孤立发布者状态的通信装置1适当地称为孤立发布者。
孤立发布者通过从订阅者接收状态信号而迁移到关联发布者。关联发布者在定期发送第1通知信号的同时,定期发送第2通知信号,并发送文件。此外,关联发布者在未接收到状态信号大于等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丢失订阅者),判断是否有其它发布者,在没有其它发布者的情况下,迁移到孤立发布者。判断是否有其它发布者例如通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来自其它发布者的第2通知信号来判断。
作为订阅者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的状态,定义初始订阅者、关联订阅者、孤立订阅者以及满意订阅者这4个状态。初始订阅者是通信装置1作为初始状态被设定成订阅者的状态。初始订阅者自动迁移到孤立订阅者。孤立订阅者是没有从发布者接收到数据的状态。孤立订阅者状态的订阅者接收第2通知信号,并通过接收来自第2通知信号的发送源的发布者的数据(加入与在第2通知信号中存储的多播识别符对应的多播组),迁移到关联订阅者。关联订阅者接收来自发布者的数据,并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此外,关联订阅者将状态信号例如定期地向发布者发送。
关联订阅者可以在任意时刻停止来自发布者的数据的接收(去关联)。关联订阅者通过去关联而迁移到孤立订阅者。此外,关联订阅者在没有从发布者接收到信号大于等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周边不存在发布者的状态,即丢失发布者的状态,并迁移到孤立订阅者。
此外,关联订阅者如上所述地保持ToC的列表,并判断是否接收了在ToC的列表中包含的全部文件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中(全充足)。满意订阅者是处于全充足(sur-completion)的状态,关联订阅者在全充足时迁移到满意订阅者。
满意订阅者判断是否能够接收完成了接收的发布者以外的发布者的第2通知信号。假设能够接收来自作为完成了接收的发布者的第1发布者以外的发布者的第2通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满意订阅者在基于在该第2通知信号中存储的ToC信息而判断为没有第2发布者发送的文件的情况下,停止从第1发布者接收文件,并开始从第2发布者接收数据(关联/满意)。关于满意订阅者的操作的详情在以后说明。
虽然分别说明了订阅者的状态迁移、发布者的状态迁移,但如图12的粗线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从订阅者向发布者以及从发布者向订阅者迁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订阅者向发布者迁移称为向发布者的升级(promotion),将从发布者向订阅者迁移称为向订阅者的降级(demotion)。向发布者的升级能够与上述的从终端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独立地实施
发布者可以在任意时刻降级而变成孤立订阅者。例如,发布者在通信装置1的电池容量少的情况等、难以继续数据的发送的情况等下,可以进行降级。在关联发布者进行降级的情况下,通知降级。例如,可以通过预先在第2通知信号中设置存储用于通知降级的标志的区域,关联发布者将该标志设定为D(降级),并发送第2通知信号来进行通知。在孤立发布者进行降级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接收到数据的订阅者,因此,可以不通知降级,但也可以通知。
作为升级的例子,考虑来自满意订阅者的升级和来自孤立订阅者的升级这两个例子。对于来自孤立订阅者的升级的条件,例如可以设定在不存在附近的发布者的情况下进行升级这样的条件,但也可以对于从孤立订阅者升级的条件没有限制。虽然对于从满意订阅者向发布者升级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在满足了与上述的从终端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相同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发布者升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在与作为连接中的无线基站的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第1通信质量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向无线基站的模式切换。然后,终端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不能接收到来自连接中的无线基站以外的第2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情况下,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此外,终端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能够接收到来自第2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与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通信质量大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不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能够接收到来自第2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与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通信质量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再次重复判断第2无线基站的有无。因此,在接收到全部数据的终端能够自主且迅速地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无线基站的同时,能够抑制靠近无线基站的终端变成无线基站,避免电波的混杂。特别是在无线基站变成发布者的情况下,通过避免在近的范围中存在多个无线基站,能够避免多个发布者通过多播分发数据,电波的混杂的抑制效果强。
此外,在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在待机了基于第1通信质量而生成的第1切换待机时间后,进行是否能够接收到来自第2无线基站的信号的判断。由此,能够比从无线基站向终端更快地向无线基站迁移操作模式。此外,在第2通信质量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待机了基于第2通信质量而生成的第2待机时间后,进行第2无线基站的再搜索。因此,比距离从终端切换了模式的无线基站远的终端更快地向无线基站迁移操作模式。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味着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下,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中,同时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能够与外部的无线基站通信的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接口部,其进行与上述通信装置外部的消息的发送接收;
操作模式存储部,其存储上述通信装置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或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
消息处理部,其生成上述无线接口部发送的消息,以及解析上述无线接口部接收的消息;以及
非易失性存储器;
其中,在基于在上述操作模式存储部中存储的模式而上述通信装置是无线基站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无线接口部向上述通信装置外部输出发送消息;
在基于在上述操作模式存储部中存储的模式而上述通信装置是终端的情况下,将在上述无线接口部接收到的接收消息中包含的数据存储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上述通信装置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接收到外部的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全部数据后,在作为与上述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来自作为上述第1无线基站以外的无线基站的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
在上述第1通信质量小于上述第1阈值且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求出作为与上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第2通信质量,在上述第2通信质量中的最大值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再次实施是否满足没有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条件的判断,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将上述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上述第1通信质量小于上述第1阈值的情况下,在待机了第1切换待机时间后,在没有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1切换待机时间基于上述第1通信质量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上述第2通信质量的最大值小于上述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待机了第2切换待机时间后,实施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2切换待机时间基于上述第2通信质量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上述第1通信质量小于上述第1阈值且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对于上述第2无线基站中无线台识别符与预先确定的条件一致的第2无线基站,求出上述第2通信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2阈值比上述第1阈值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2通信质量是RSSI、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信噪比、通信质量指示符、分组差错率中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1通信质量是RSSI、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信噪比、通信质量指示符、分组差错率中的一个。
10.一种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
存储上述通信装置作为无线基站进行操作的模式或者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模式;
在基于所存储的模式而上述通信装置是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向上述通信装置外部输出发送消息;
在基于所存储的模式而上述通信装置是终端的情况下,将在从上述通信装置外部接收到的接收消息中包含的数据存储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上述通信装置作为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接收到外部的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全部数据后,在作为与上述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第1通信质量小于第1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来自作为上述第1无线基站以外的无线基站的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以及
在上述第1通信质量小于上述第1阈值且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情况下,求出作为与上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第2通信质量,在上述第2通信质量中的最大值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再次实施是否满足没有接收到来自上述第2无线基站的消息的条件的判断,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将上述操作模式从终端更改为无线基站。
CN201410444258.0A 2014-06-17 2014-09-03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8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3291P 2014-06-17 2014-06-17
US62/013,291 2014-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8576A CN105208576A (zh) 2015-12-30
CN105208576B true CN105208576B (zh) 2018-09-14

Family

ID=5483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425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8576B (zh) 2014-06-17 2014-09-03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65202A1 (zh)
CN (1) CN105208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1767B2 (en) 2015-08-20 2018-10-02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R3055175B1 (fr) * 2016-08-19 2018-08-10 Tdf Synchronisation de flux dans un recepteur
CN110381496B (zh) * 2017-08-09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na分配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743A (zh) * 2010-10-22 2012-07-11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CN102714540A (zh) * 2010-01-19 2012-10-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用于对中继站进行关联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3896A3 (en) * 1999-03-04 2000-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a message on a network and systems using them.
US6415146B1 (en) * 1999-05-25 2002-07-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system enabling mobile-to-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050130647A1 (en) * 2003-10-22 2005-06-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la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8804677B2 (en) * 2006-01-11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with differing capabilities
US9210730B2 (en) * 2012-04-27 2015-12-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nk establishment
US9307549B2 (en) * 2013-09-30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NR adjustment in a receiver supporting 256QA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4540A (zh) * 2010-01-19 2012-10-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用于对中继站进行关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1743A (zh) * 2010-10-22 2012-07-11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65202A1 (en) 2015-12-17
CN105208576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814B (zh) 用于针对机器类型通信(mtc)的自主簇头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9285B (zh) 用于在集群选择中的跳数使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012139B (zh) 用于无线请求中的过滤列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795465B (zh) 一种ap的分组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1313526B (zh) 用于为无线分散式系统实施自主通道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18837B (zh) 配置获取方法及零配置接入点、邻居接入点
CN104798414B (zh) 用于双模网络选择的系统及方法
CN107623931B (zh) 多点协作的分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03281B (zh) 信道分配方法、信道分配装置及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5530682B (zh)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91926A (zh) 网络切片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69775B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基站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CN101641916A (zh) 当前pnc控制器突然不可用时形成新微微网控制器(pnc)的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消除
CN105557048A (zh) 用于wi-fi的交错的主信道
CN107071842A (zh) 自动切换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2752321B (zh) Mesh网络的路由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9544A (zh) 多运营商场景中的系统信息分发
CN105208576B (zh)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0484314C (zh) 用于针对由移动站经由无线电接入网可接收的且由至少两个业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业务选择业务提供商的方法及选择装置
CN109156042B (zh)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1044849A1 (zh) 小区重选列表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4955128A (zh) 一种负荷信息传递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元
CN107580318A (zh) 选择执行特定功能的通信接口的方法与系统
CN106470446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7071856A (zh) 一种多通道无线Mesh网络的节点接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