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721B -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721B
CN102570721B CN201110338883.3A CN201110338883A CN102570721B CN 102570721 B CN102570721 B CN 102570721B CN 201110338883 A CN201110338883 A CN 201110338883A CN 102570721 B CN102570721 B CN 102570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otary part
sensor
rotation axis
outle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88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0721A (zh
Inventor
阿比子淳
上山孔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0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0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7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25Detect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4/00Machines adapted for the instantaneous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rotating parts, e.g. synchro, selsy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利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结构及固定方法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安装,以使得旋转角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旋转部件不会相对旋转,不会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消除角度检测精度降低的顾虑。其具有输入轴、输出轴、具有与输出轴一体地连结的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形成环状的输入侧旋转部件、形成环状的输出侧旋转部件、具有传感器旋转部件及检测与传感器旋转部件形成的角度的固定部件的旋转角度传感器、从传感器旋转部件及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方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起(613)、形成于传感器旋转部件及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另一方上的槽(453)、限制传感器旋转部件和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的限制部(457)。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说细地说,涉及一种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在具有发动机及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提出各种方式的驱动装置。例如已知一种驱动装置,其具有:输入轴,其可旋转地与发动机连结;输出轴,其与电动机的转子一体地结合;以及离合器装置,其可卡止、放开地连结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出轴经由液力变矩器或直接与变速器连结,构成至驱动轮的动力传动系。利用该结构,车辆可以单独地利用发动机或单独地利用电动机行驶,或者在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时,同时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而进行行驶,或者将电动机作为发电机使用,利用发动机驱动或车辆制动时的再生能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背景技术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由离合器装置进行卡止、放开,因此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因此,为了检测电动机的转子及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或旋转速度,通常使用旋转角度传感器。作为旋转角度传感器,大多使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解析器,解析器转子设置于进行旋转一侧的部件上,解析器定子设置于静止的壳体侧。在进行解析器转子及解析器定子的安装中,重要的是消除成为检测精度降低的原因的松动,特别是旋转方向的松动。另外,由于解析器转子在旋转的同时承受因加减速而产生的外力,因此需要稳定的安装构造。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与解析器的安装构造相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1的无刷电动机具有旋转传感器,在实施方式中具有解析器用转子部。并且,通过转子轴侧的嵌入部件的卡合凸起与形成于解析器用转子部上的槽卡合,而安装解析器用转子部。另外,解析器用转子部,通过夹入前述嵌入部件和大致圆筒状的止动块之间,防止向轴线方向的脱落。在专利文献2的解析器转子的固定结构中,在解析器转子的孔部和该孔部内侧的旋转轴之间注入树脂并固化,而固定解析器转子。进而,在解析器转子的孔部上设置向内周侧凸出的凸状转子键,转子键与旋转轴的凹状槽嵌合。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22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580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解析器用转子部的槽及嵌入部件的卡合凸起,这二者均为矩形,由于制造尺寸的公差等原因,很难消除使二者卡合时的松动。因此,在安装调整后,与该松动相应地,解析器用转子部产生相对旋转而松动,可能会使角度检测精度降低。另外,解析器用转子部,通常是在轴线方向上叠放电磁钢板而形成,也可能由于长时间使用时的热冲击等应力使固定力下降而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在专利文献2中,如果由于热冲击等使疲劳性能下降,树脂产生蠕变,则解析器转子的固定产生松动,可能使转子键与槽产生与该松动相应的相对旋转。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应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利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结构及固定方法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安装,以使得旋转角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旋转部件不相对旋转,不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消除角度检测精度降低的顾虑。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输入轴,其可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轴支承在壳体上,并与驱动源连结;输出轴,其可绕前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轴支承在前述壳体上;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该定子固定在前述壳体上;输入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入轴一体地连结;输出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旋转角度传感器,其检测前述转子的旋转角度,具有传感器旋转部件和传感器固定部件,该传感器旋转部件与旋转轴线同轴地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同轴连结,该传感器固定部件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地固定在前述壳体上,检测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所成的角度;凸起,其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个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槽,其形成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上,以使得前述凸起可以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以及限制部,其限制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前述旋转角度传感器是解析器,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是解析器转子,前述固定部件是解析器定子,在前述解析器转子上形成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的嵌合孔,在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上设置形成环状的凸部,前述凸部与前述嵌合孔嵌合,在前述解析器转子上,前述凸起从前述嵌合孔向半径方向内则凸出设置,在前述凸部上,凹陷地设置前述凸起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的槽,在比前述凸部更接近前述旋转轴线的位置,通过对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前述限制部,以消除前述凸起和前述槽之间的间隙。
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在多个部位对前述凸部的顶面进行凿密加工,限制前述解析器转子在前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技术方案3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输入轴,其可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轴支承在壳体上,并与驱动源连结;输出轴,其可绕前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轴支承在前述壳体上;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该定子固定在前述壳体上;输入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入轴一体地连结;输出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旋转角度传感器,其检测前述转子的旋转角度,具有传感器旋转部件和传感器固定部件,该传感器旋转部件与旋转轴线同轴地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连结,该传感器固定部件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地固定在前述壳体上,检测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所成的角度;凸起,其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个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槽,其形成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上,以使得前述凸起可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起或前述槽附近对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进行凿密加工,以限制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发明中,从传感器旋转部件及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个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起,从旋转轴线方向卡入形成于另一方上的槽中,限制部限制传感器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因此,传感器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受到限制,可以消除旋转角度传感器的角度检测精度降低的顾虑。
并且,在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中,旋转角度传感器为解析器,在解析器转子上形成嵌合孔,在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设置形成环状的凸部,凸部与嵌合孔嵌合。并且,在解析器转子上,从嵌合孔向半径方向内侧凸出设置凸起,在凸部上凹陷地设置使凸起从旋转轴线方向卡入的槽,在比凸部更接近旋转轴线的位置处,通过对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限制部,以消除凸起和槽之间的间隙。由此,限制部可以限制解析器转子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在这里,由于凸起和槽的形状简单,凿密加工也容易,因此,可以利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结构及固定方法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安装,以使得解析器转子不会相对旋转。
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在多个部位对凸部的顶面进行凿密加工而限制解析器转子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可以利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结构及固定方法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安装,以使得解析器转子不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
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中,具有在凸起或槽附近对输出侧旋转部件进行凿密加工的工序,以限制传感器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本发明也可以作为制造方法而实施,其作用及效果与技术方案1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内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传动系的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侧剖面图,图中示出了旋转轴线的上半部分。
图3是表示将解析器转子组装在鼓部(输出侧旋转部件)上的组装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将包含图3中的凸起和槽的范围进行放大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示意地说明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方法的图,(1)表示实施凿密加工工序之前的状态,(2)表示实施凿密加工工序之后的状态。
图6是说明将鼓部(输出侧旋转部件)的凸部的顶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的轴线方向保持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内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传动系的图。在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控制的流程。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传动系,由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NG)91、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自动变速器(A/T)92等构成。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由输入轴2、电动机3、输出轴4、离合器装置5、解析器6、以及壳体7等构成,包括本发明的电动机组件。另外,设置电子控制单元(ECU)93,其接收来自解析器6的检测信号,并且对发动机91、自动变速器92、电动机3、以及离合器装置5进行控制。图1的左侧即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的输入轴2侧是前侧,图1的右侧即输出轴4侧是后侧。
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的输入轴2,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地轴支承在壳体7上,并且与发动机91连结。输出轴4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地轴支承在壳体7上。电动机3,在内周侧具有与输出轴4一体地连结的转子31,在外周侧具有固定在壳体7上的定子32。输出轴4与液力变矩器94连结,液力变矩器94与自动变速器92连结。液力变矩器94具有省略图示的锁紧离合器,将来自输出轴4的输出扭矩进行变换或直接传递至自动变速器92。自动变速器92的输出轴经由省略图示的车轴与驱动轮连结。离合器装置5可卡止、放开地连结省略标号的输入侧旋转部件和省略标号的输出侧旋转部件,该输入侧旋转部件形成环状,与输入轴2一体地连结,该输出侧旋转部件形成环状,与输出轴4一体地连结。解析器6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转子31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解析器6具有作为传感器旋转部件的解析器转子61及作为固定部件的解析器定子62。本发明可以不限定于前段的发动机91、后段的液力变矩器94及自动变速器92的形式和构造而进行实施。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的结构的侧剖面图,图中示出了旋转轴线AX上侧一半的部分。壳体7由周壁部71、输入轴2侧的前侧壁部72、以及输出轴4侧的后侧壁部73构成。周壁部71为配置于旋转轴线AX方向的侧面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如图所示,在周壁部71的前侧形成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大的凸缘部711。另外,从周壁部71的靠近后方的内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一体地延伸与旋转轴线AX成直角的后侧壁部73。周壁部71的后侧越过后侧壁部73而向后方延伸,构成液力变矩器94的壳体941的一部分。
前侧壁部72为具有高度差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在靠近前侧壁部72的外周处形成凸缘部721。前侧壁部72的凸缘部721和周壁部71的凸缘部711,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结合孔722、712,利用结合螺栓的螺合而结合。另外,在前侧壁部72的中心侧形成贯通孔723,贯通孔723的内周面和输入轴2之间设置球轴承724。由此,输入轴2可绕旋转轴线AX进行旋转地轴支承在前侧壁部72上。并且,在贯通孔723的内周面的球轴承724的前侧与输入轴2之间设置油密封部725,以确保油密封。
另一方面,在后侧壁部73的中心侧,设置在旋转轴线AX方向上延伸的支撑座731,在支撑座731的内周面设置球轴承732。这样,后述的鼓部41可旋转地轴支承在后侧壁部73上。另外,在球轴承732的后侧的支撑座731的内周面和输出轴4之间设置油密封部733,以确保油密封。壳体7的内部空间由周壁部71、前侧壁部72、以及后侧壁部73分隔开,封入进行润滑、冷却以及离合器装置5的动作的油。
输入轴2由轴部21、扩径部22及离合器座23一体地构成,该轴部21与发动机91连结,该扩径部22从轴部21的后端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大,该离合器座23在扩径部22的外周端沿旋转轴线AX方向延伸。轴部21可绕旋转轴线AX进行旋转地由前侧壁部72的球轴承724支承在壳体7上。离合器座23相当于与输入轴2一体地连结且形成环状的输入侧旋转部件,成为离合器装置5的一部分。
电动机3以旋转轴线AX作为中心大致旋转对称地构成,具有配置于内周侧的转子31,以及保持在圆筒状的定子支架33的内侧且配置于外周侧的定子32。定子支架33具有凸缘部34,其从旋转轴线AX方向的前端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凸缘部34固定在周壁部71的凸缘部711上。由此,定子32固定在壳体7上。
另一方面,电动机3的转子31与配置于旋转轴线AX上的鼓部41一体地连结。并且,鼓部41与配置于旋轴线AX上的输出轴4一体地连结。也就是说,转子31及鼓部41共有旋转轴线AX而与输出轴4一体地连结。输出轴4向后侧壁部73的后侧凸出,与液力变矩器94连结。鼓部41是旋转剖面为大致S字状的部件,由内侧筒部42、内侧扩径部43、中间筒部44、外侧扩径部45、以及外侧筒部46一体地形成,下面进行详述。
鼓部41的最内周的与旋转轴线AX平行的内侧筒部42,利用内周面421与输出轴4一体地连结,利用外周面422可旋转地由后侧壁部73侧的球轴承732支承。从内侧筒部42的前缘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出内侧扩径部43。在内侧扩径部43的前侧和输入轴2的扩径部22之间设置推力滚针轴承431,以使输入轴2和鼓部41相对自由地旋转。从内侧扩径部43的外缘朝向后侧延伸出中间筒部44,从中间筒部44的后缘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出外侧扩径部45。从外侧扩径部45的外缘朝向前侧延伸出外侧筒部46,直至输入轴2的离合器座23的外周侧。在外侧筒部46的外周嵌入设置电动机3的转子31。转子31的后侧的端板311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由固定螺栓312固定在外侧扩径部45的靠近后侧外周处。
离合器装置5是多板摩擦离合器,其在由鼓部41的中间筒部44、外侧扩径部45及外侧筒部46和输入轴2的离合器座23包围的区域内构成。如果详述,则从输入轴2的离合器座23开始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直立设置多个圆环状的离合器摩擦片51。另一方面,在鼓部41的外侧筒部46的靠近前面的内周侧也设置有离合器座47,从离合器座47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设置多个圆环状的压板52。离合器摩擦片51和压板52彼此错开地配置,以可以卡止、放开。具有离合器座47的鼓部41相当于与输出轴一体地连结且形成环状的输出侧旋转部件。
另外,在鼓部41的中间筒部44的靠近前面的外周侧设置分隔部件441,利用分隔部件441、中间筒部44、外侧扩径部45、以及外侧筒部,分隔出大致环状的缸体空间53。在缸体空间53内设置大致环状的活塞部件54,其利用省略标号的密封材料确保密封,从而利用油在旋转轴线AX方向的前后进行动作。活塞部件54利用一端固定在外侧扩径部45的前侧的预紧弹簧56向前侧预紧。活塞部件54外周的靠近前侧的推压部55,在未供给油的图2的常态下推压压板52,成为常闭类型的离合器装置5。也说是说,在常态下,输入轴2与鼓部4卡合,车辆由发动机91驱动。
为了使离合器装置5动作,设置省略图示的电动油泵及油路。电动油泵吸入壳体7内的油,经由油路供给至缸体空间53。由此,活塞部件54抵抗预紧弹簧56而向后方移动,解除由推压部55的推压,离合器装置5被切断。也就是说,输入轴2与鼓部41的卡合被解除。
解析器6具有解析器转子61及解析器定子62。解析器转子61是与作为输出侧旋转部件的鼓部41同轴连结的传感器旋转部件。另外,解析器定子62是与旋转轴线AX同轴地固定在壳体7上而检测与解析器转子61形成的角度的固定部件。解析器转子61及解析器定子62均为大致环状的部件,解析器定子62稍微离开解析器转子61的外周侧而配置。解析器定子62由解析器支撑座735支撑,该解析器支撑座735设置于后侧壁部73的前侧的周向的多个部位。解析器支撑座735具有紧固孔,利用与紧固孔螺合的支撑螺栓736,将解析器定子62的角度位置调整后固定。
图3是表示将解析器转子61组装在鼓部41上的组装状态的斜视图。解析器转子61通过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叠放多片环状的电磁钢板而形成,与旋转轴线AX同轴地形成嵌合孔612。解析器转子61的外周面611形成为反复起伏的顺滑的波浪形状(在图3的例子中重复10个波形),通过依赖于旋转角度而与解析器定子62的距离的变化而检测旋转角度。在解析器转子61上,从嵌合孔612的旋转方向的1个部位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凸出设置矩形凸起613。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鼓部41的外侧扩径部45的靠近后侧内周的端面上,设置向后侧凸出且形成环状的凸部451。凸部451的外周面形成嵌合外周面452。在比凸部451小径的一侧,轴线AX方向上较低的部分为环状基部455。如图3所示,在凸部451的旋转方向的1个部位上凹陷地设置槽453,其使解析器转子61的凸起613从旋转轴线AX方向卡入。槽453延伸至环状基部455。
图4是将包含图3中的凸起和槽的范围进行放大的放大斜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如果从附图前侧将解析器转子61组装在鼓部41上,则鼓部41的凸部451的嵌合外周面452与解析器转子61的嵌合孔612嵌合。另外,解析器转子61的凸起613从旋转轴线AX方向卡入鼓部41的槽453中。在这里,实施图5所示的凿密加工工序。图5是示意地说明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图,(1)表示实施凿密加工工序之前的状态,(2)表示实施凿密加工工序之后的状态。
在凸起613如图5(1)的箭头J所示卡入槽453中的状态下,在凸起613的两侧与槽453的槽壁面之间产生旋转方向的间隙G。在这里,如图5(2)中的箭头K所示,在比凸部451更接近旋转轴线AX的位置,对环状基部455的槽453的附近端面点冲而进行凿密加工。这样,在凿密加工的中央部位产生凹坑456,并且端面朝向槽453凸出变形而形成限制部457。限制部457与凸起613抵接,消除前述的间隙G。此外,在图5中,将环状基部455的两侧端面进行凿密加工,但是,只要使间隙G可靠地消除,也可以仅凿密加工单侧的端面。
另外,如图3所示,将凸部451的顶面的多个部位(在图3的例子中为8个部位)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多个轴线方向保持部458a~458h。图6是说明将鼓部41(输出侧旋转部件)的凸部451的顶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的轴线方向保持部458a的剖面图。如图所示,通过将朝向旋转轴线AX方向的凸部451的顶面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折的方式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轴线方向保持部458a。由此,轴线方向保持部458a从解析器转子61的嵌合孔612的内周侧延伸至解析器转子61的侧面,可以限制解析器转子61在旋转轴线AX方向上的移动。
下面,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环状基部455的端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的限制部457,消除了凸起613与槽45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间隙G。这样,限制解析器转子61和鼓部41的相对旋转,可以消除解析器6的角度检测精度降低的顾虑。另外,凸起613和槽453的形状简单,环状基部455的端面及环状凸部451的顶面的凿密加工也容易。因此,可以利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结构及固定方法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安装,以使得解析器转子61不相对旋转,并且不在旋转轴线AX方向上移动。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从鼓部41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设置凸起,在解析器转子61上凹陷地设置槽,在凸起和槽之间具有限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角度传感器例示了解析器6,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传感器。并且,例示了将转子31配置于内周侧的电动机3,作为输出侧旋转部件例示了剖面为大致S字状的鼓部41,但也不限定于这些结构。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也可适用于电动机组件。此外,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应用及变形。

Claims (7)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轴,其可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支承在壳体上,并与驱动源连结;
输出轴,其可绕前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支承在前述壳体上;
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该定子固定在前述壳体上;
输入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入轴一体地连结;
输出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
旋转角度传感器,其检测前述转子的旋转角度,具有传感器旋转部件和传感器固定部件,该传感器旋转部件与旋转轴线同轴地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同轴连结,该传感器固定部件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地固定在前述壳体上,检测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所成的角度;
凸起,其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个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
槽,其形成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上,以使得前述凸起可以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以及
限制部,其限制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
前述旋转角度传感器是解析器,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是解析器转子,前述传感器固定部件是解析器定子,
在前述解析器转子上形成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的嵌合孔,在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上设置形成环状的凸部,前述凸部与前述嵌合孔嵌合,
在前述解析器转子上,前述凸起从前述嵌合孔向半径方向内侧凸出设置,
在前述凸部上,凹陷地设置使前述凸起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的槽,
在比前述凸部更接近前述旋转轴线的位置,通过对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端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前述限制部,以消除前述凸起和前述槽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部位对前述凸部的顶面进行凿密加工,限制前述解析器转子在前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由周壁部、前述输入轴侧的前侧壁部及前述输出轴侧的后侧壁部构成,前述周壁部为与前述输入轴及前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同轴地配置的大致圆筒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解析器定子由解析器支撑座支撑,该解析器支撑座设置于前述壳体中的前述后侧壁部的前侧的周向上多个部位上,前述解析器支撑座具有结合孔,利用与前述结合孔螺合的支撑螺栓,将前述解析器定子的角度位置调整后固定在前述解析器支撑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与前述凸部相比小径的一侧设置环状基部,前述槽延伸至前述环状基部处,在比前述凸部更接近前述旋转轴线的位置处,通过对前述槽附近的端面点冲而进行凿密加工,在凿密加工的中央产生凹坑,并且端面朝向前述槽凸出变形,从而形成前述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前述环状基部上的凸起的周向两侧的端面进行凿密加工而形成前述限制部。
7.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
输入轴,其可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支承在壳体上,并与驱动源连结;
输出轴,其可绕前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地支承在前述壳体上;
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该定子固定在前述壳体上;
输入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入轴一体地连结;
输出侧旋转部件,其形成环状,与前述输出轴一体地连结;
旋转角度传感器,其检测前述转子的旋转角度,具有传感器旋转部件和传感器固定部件,该传感器旋转部件与旋转轴线同轴地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连结,该传感器固定部件与前述旋转轴线同轴地固定在前述壳体上,检测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所成的角度;
凸起,其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个向半径方向凸出设置;
槽,其形成于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及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上,以使得前述凸起可从前述旋转轴线方向卡入,
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凸起或前述槽附近对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进行凿密加工,以限制前述传感器旋转部件与前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
CN201110338883.3A 2010-10-29 2011-10-31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0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3095 2010-10-29
JP2010243095A JP5703691B2 (ja) 2010-10-29 2010-10-29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721A CN102570721A (zh) 2012-07-11
CN102570721B true CN102570721B (zh) 2016-06-01

Family

ID=45995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888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0721B (zh) 2010-10-29 2011-10-31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7447B2 (zh)
JP (1) JP5703691B2 (zh)
CN (1) CN102570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84354B1 (en) * 2011-11-22 2019-03-06 Nissan Motor Co., Ltd.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DE102013217030A1 (de) * 2013-08-27 2015-03-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Rotorlagesensor
DE102013222115B4 (de) 2013-10-30 2021-07-29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Kollisionssensoreinrichtung für eine medizintechnische Vorrichtung und medizintechnische Vorrichtung
CN105644335B (zh) 2014-11-14 2020-02-2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双电机动力系统和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05667491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5620460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143102B (zh) 2014-11-18 2019-07-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变速器
CN105673780B (zh) 2014-11-18 2019-08-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变速器
CN106274464B (zh) 2015-05-29 2019-09-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纯电动车辆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274460B (zh) 2015-05-29 2019-12-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机电动车辆的电驱变速箱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22054819A (ja) * 2020-09-28 2022-04-07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サーボモーター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805A (zh) * 2004-05-27 2005-02-23 刘向荣 汉字象形数码输入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2509B2 (ja) * 1998-06-11 2005-05-25 自動車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センサマグネット装置
JP2003205756A (ja) * 2002-01-15 2003-07-22 Aisin Seiki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4216696B2 (ja) * 2002-12-24 2009-01-2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ロ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168774B2 (ja) * 2003-02-12 2008-10-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センサ
JP4296486B2 (ja) * 2003-08-18 2009-07-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可変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
JP2006158005A (ja) * 2004-11-25 2006-06-15 Toyota Motor Corp レゾルバロータの固定構造
JP4876756B2 (ja) * 2006-07-27 2012-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103845B2 (ja) * 2006-09-26 2012-12-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およびモータ
JP4797917B2 (ja) * 2006-09-29 2011-10-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モータ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900693B2 (ja) * 2006-11-27 2012-03-2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5012169B2 (ja) * 2007-04-23 2012-08-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JP2008301601A (ja) * 2007-05-30 2008-12-11 Showa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502039B2 (ja) * 2008-04-15 2010-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回転子製造方法、及び、電動機回転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805A (zh) * 2004-05-27 2005-02-23 刘向荣 汉字象形数码输入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7447B2 (en) 2014-09-30
JP5703691B2 (ja) 2015-04-22
JP2012095512A (ja) 2012-05-17
CN102570721A (zh) 2012-07-11
US20120104904A1 (en)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0721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66171B (zh)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JP5519337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0366952C (zh)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US8393424B2 (en) In-wheel motor drive unit
JP5685111B2 (ja)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US8360927B2 (en)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2048473B1 (ko) 전기 모터 또는 제너레이터 시스템
WO2007102545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604338B2 (ja)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2012184819A (ja)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WO2015064407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およ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7239886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5416031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5048872A (ja) 車輪駆動装置
CN112703337B (zh) 旋转式致动器
CN108155763B (zh) 电动机的旋转变压器安装结构
KR20180058082A (ko) 모터의 레졸버 장착 구조
JP2003028254A (ja)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JP4561127B2 (ja) 回転部材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動力機構
JP5736069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KR101962643B1 (ko) 유체 펌프가 구비된 액추에이터
JP4695287B2 (ja) 回転駆動装置
CN218892544U (zh) 一种连接构件及制动系统
KR102590727B1 (ko) 액압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