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380A -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380A
CN102566380A CN2011104389195A CN201110438919A CN102566380A CN 102566380 A CN102566380 A CN 102566380A CN 2011104389195 A CN2011104389195 A CN 2011104389195A CN 201110438919 A CN201110438919 A CN 201110438919A CN 102566380 A CN102566380 A CN 102566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rinting
standby
fixing
heat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89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6380B (zh
Inventor
中村彰伸
末吉贤司
八代章
山口泰生
土屋文纪
高桥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无论在待机期间中何时收到打印要求,都能够在定影装置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使记录媒体进入定影装置,排除定影装置的加热器驱动中的浪费。具体为,对于打印结束后待机时控制中、尤其是在到达待机温度之前收到的打印要求,本发明根据该打印要求收到时的定影温度和温度变化斜率,求出定影部的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时间t4。当从成像部启动到第一页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所要的时间t2小于t4时,暂不启动定影装置而仅开始成像部的制像动作。而后,根据t2设定第一页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的预定时刻,并以该时刻为起点倒计经过t4,得到定影装置的启动时刻。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行节能动作的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成像装置,具体涉及对用于在记录媒体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加热装置或加热器实行有效驱动控制,力求实现节能的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彻底完善电子照片方式成像装置的节能性能。而电子照片方式成像装置在打印记录纸上加热固定调色剂时需要定影装置保持高温,为此,用于成像装置的电能大部分消耗在定影装置中的加热部件即加热器的供电上。
针对节能型定影装置已经有众多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在实际产品中也已经采用了应需型、电磁感应加热型(IH)型等定影方式。
除此之外在开发定影装置的节能技术中,还需要研究定影加热器的控制方法,以排除浪费性地驱动定影加热器,避免产生多余的热量。
目前大多数成像装置采用以下节能控制方法,即在能够提供良好定影的温度即定影可能温度下驱动加热器进行打印时,如果没有需要处理的打印要求,则转向实行待机时控制,停止向加热器供电,而后定影装置转入节能控制,即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状态,以下将该节能控制称为待机时控制。而如果在待机时控制时收到打印要求,则返回打印时控制,以定影可能温度来进行驱动。
例如,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284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上述节能控制中,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开始打印后,基于定影装置的升温曲线预测定影装置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并在定影装置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将记录媒体输入定影装置。
上述控制根据定影装置的升温特性来预测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时间,并按照预测结果求出的时刻开始形成图像,实行该控制便不再需要定影装置达到定影可能温度之后的待机时间,排除加热器驱动中的浪费,避免产生多余的热量。
但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为了获得升温曲线需要测定定影温度,该测定的定影温度为定影辊表面的温度,而不是定影装置内部气氛的温度,为此,即便检测到的温度与定影可能温度相等,根据该检测温度计算求出的热量也不同于定影装置达到能够打印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例如,连续打印等结束之后定影装置内部处于高温状态,从该状态到达可以打印时的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不同于从经过一定时间的待机时控制后的状态到达可以打印时的状态所需要的热量。而且,由于是根据升温特性预测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并按照该预测结果决定开始制像的时刻,因此制像开始时刻始终是在预测之后而不会在预测之前。
因此,在连续打印结束之后等定影装置内部处于高温的状态下,定影装置启动后很快便达到定影可能温度,这样便需要等待记录媒体到达定影装置,产生待机时间,而在此期间中,定影装置散热,因而需要上述以外的热量。
在此,参考图8以及图9,针对上述配合达到定影可能温度将记录媒体送至定影装置的现有控制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根据节能即待机时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加热器驱动控制的一例定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利用该图说明成像装置从经过一定时间以上的待机、且加热辊保持在一定待机温度的状态开始进行打印操作时,该打印操作时的控制与定影温度随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以下的说明中,该现有成像装置中的硬件结构与将要在以下叙述的涉及本发明的图1~3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用后述的这些附图以及附图中的元件标记进行说明,并在说明中对引用的元件付与参考标记。
如图8所示,待机时控制中实行保持待机温度的控制,在此期间中收到打印要求即打印信息后,根据该要求启动定影驱动部27(图3),驱动加热辊23以及加压辊24(图1、图2)转动,同时,加热灯26点灯。此时,加压辊24被加热辊23加热,因此用于检测加热辊23表面温度的热敏电阻25所检测到的温度暂时下降。
定影驱动部27开始操作后,首先根据定影温度与时间的关系(ΔT/Δt)求出定影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时间t1,而后使制像驱动部29以及中转驱动部30开始动作,形成图像。具体按照以下方式决定制像开始时刻。预先根据供纸驱动部28的动作条件求出从开始制像到第一页打印记录媒体进入定影装置18所要的时间t2,而后,以基于定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计算预测的t1为起点,将从该起点开始倒向计时t2得到的时刻作定为开始形成图像的时刻。
如上所述,在记录媒体的输送中控制供纸驱动部28,在定影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时刻使得第一页打印记录媒体进入定影装置18,便能够避免浪费加热灯26点灯所造成产生的热量。
然而,图8所示的控制动作是发生在保持待机温度的控制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的情况,而打印要求随时发生,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打印要求还会发生在下述进入待机时控制的初期,也就是说,发生在待机温度达到稳定之前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以下说明针对此时的情况用与图8相同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时的动作。
图9是用于说明该例动作在加热器驱动控制期间中定影温度的变化。
如图9所示,在进入待机时控制初期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启动定影驱动部27,驱动加热辊23以及加压辊24转动,同时加热灯26点灯。
此时为打印结束后不久,定影装置处于高温,加压辊24亦处于高温,而且定影温度的下降缓慢,也就是说,此时的温度高于进入稳定保持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前的待机温度,在该状态下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开始定影驱动部27动作,开始向定影可能温度升温的升温动作。
在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后,定影驱动部27开始动作,与上述图8所示动作相同,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求出到达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时间t1。
然而,此时的t1小于从开始制像到第一页打印记录媒体进入定影装置18所要的时间t2,其结果如图9所示,即使在预测到时间t1的时刻立刻开始制像驱动部29以及中转驱动部30动作,当定影装置18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第一页打印记录媒体还未进入定影装置18,而是从此时开始经过时间t3之后打印记录媒体才进入定影装置18。
按照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驱动控制,在打印结束后不久定影装置18依然处于高温,在此状态下如果收到下一个打印要求,则记录媒体需要从定影装置18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之后,进一步经过时间t3才能到达定影装置18,该期间中为了等待记录媒体进入定影装置无法开始定影动作,因而需要多消耗这份能量,用于将定影装置18的温度保持在定影可能温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在待机期间无论何时收到打印要求,记录媒体都能够在定影装置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进入定影装置,从而对定影装置的加热器驱动中的浪费。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以下部分: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而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则根据该打印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的动作,即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成像部,同时将所述定影部从所述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根据所述定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每隔规定时间间隔,计算温度变化斜率,所述控制装置实行以下控制,即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同时,用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计算打印要求收到时的温度变化斜率,根据该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时刻,该温度变化斜率在降温方向上的值越大,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以下部分: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而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则根据该打印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的动作,即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成像部,同时将所述定影部从所述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打印信息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按照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所述控制装置实行以下控制,即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同时,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来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从该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输出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以及,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该定影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待机时控制步骤,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定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每隔规定时间间隔,计算温度变化斜率;成像装置启动准备步骤,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以及,打印时控制步骤,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从所述待机时控制步骤实行的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在转换时,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步骤在该打印要求收到时计算的温度变化斜率,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该温度变化斜率在温度下降方向上的值越大,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以及,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该定影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待机时控制步骤,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打印信息存储步骤,保存按照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成像装置启动准备步骤,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以及,打印时控制步骤,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从所述待机时控制步骤实行的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在转换时,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步骤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从该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输出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在待机期间无论何时收到打印要求,都能够使得记录媒体在定影装置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进入定影装置,从而排除了定影装置的加热器驱动中的浪费,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成像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成像装置的成像控制系统结构模块图。
图4是一例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实行加热器驱动控制动作中定影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以前一次打印后所经过的时间以及打印页数为变量的预测时间t4的表。
图6是以温度变化斜率和定影温度为变量的预测时间t4的表。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实行加热器驱动控制(实施方式1)中定影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8是一例用现有技术,根据节能时即待机时的打印要求实行加热器驱动控制中定影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图8所示热器驱动控制的另一例子中定影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标记的说明
1成像装置,2A、2B、2C、2D AIO卡盒,5A、5B、5C、5D感光体,12中间转印带,15打印纸,18定影装置,23加热辊,25热敏传感器,26加热灯,100CPU,103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涉及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实行节能动作的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成像装置,其能够排除用于在记录媒体上进行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部件即加热器的驱动中的浪费,实行节能动作控制。
上述加热器的驱动控制旨在节能,首先,其特征在于,对于在实行待机时控制的待机期间中收到打印要求,并根据该要求以定影可能温度驱动返回打印时控制的控制过程中,无论该打印要求是在待机期间中何时收到,都能够使得记录媒体在定影装置的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进入定影装置,排除定影装置的加热器驱动中的浪费。
以下参考附图,对实行节能动作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驱动控制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说明之前,首先简单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像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在此,参考图1简单说明本成像装置中与成像直接有关的动作部的结构以及动作。该图虽然以串接型彩色成像装置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以外,只要是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实行包括在打印记录媒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对该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内的一系列成像处理来形成图像,无论该成像装置是彩色还是黑白成像装置,都适用本发明。
关于与成像直接有关的动作部、以及控制驱动该动作部的驱动部等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将在以下的<控制系统结构>中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中具备沿中间转印带12排设一体型(AIO,All inOne)处理卡盒2A、2B、2C、2D,其个数相当于彩色成分的颜色数。该AIO处理卡盒是指将电子照相处理部一体形成并可作为交换元件来处理的单元。
中间转印带12为环形带,按图1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转动方向上游开始依次设置各种颜色的AIO处理卡盒2A、2B、2C、2D,形成所谓串接型结构。
在上述多个AIO处理卡盒2A、2B、2C、2D分别形成黑色、青色、红色、黄色图像。
但是,各个AIO处理卡盒除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颜色不同以外,其他的内部结构均相同。为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AIO处理卡盒2A作详细说明,而对其他的AIO处理卡盒将参考下述对于AIO处理卡盒2A,省略说明。
中间转印带12为绕设在驱动辊3和转印带张力辊4之间的环形带。驱动辊3受到未图示驱动电机的驱动而转动,该驱动电机和驱动辊3以及转印带张力辊4构成驱动装置,起到驱动中间转印带12转动的作用。
AIO卡盒2A作为电子照相处理部,包括鼓形感光体5A以及设于该感光体5A周围的充电器6A、曝光器7、显影器8A、清洁刮刀9A等部件,其中感光体5A以外周表面为感光面。
曝光器7发射激光10A、10B、10C、10D,这些激光分别构成为对应于各个AI0卡盒2A、2B、2C、2D各自的彩色成分颜色的曝光光束。
成像时,感光体5A在黑暗之中受到充电器6A充电,使其外周的感光面均匀带电后,具被激光光源的曝光器7受到基于对应黑色图像数据的点灯控制,发射激光10A来使得黑色图像曝光,在外周感光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8A用黑色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可视化,即在感光体5A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
而后,该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5A与中间转印带12接触的位置(初级转印位置)上受到初级转印辊11A的作用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该转印使得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以黑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
调色剂图像转印结束后,清洁刮刀9A刮掉留在感光体5A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以备下一次成像。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带12将AIO卡盒2A中形成的黑色图像送往其次的AIO卡盒2B。
在AIO卡盒2B中实行与AIO卡盒2A中相同的成像处理,在感光体5B上形成红色调色剂图像,该红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的黑色调色剂图像上。
中间转印带12进一步将上述调色剂图像送往位于下游的AIO卡盒2C和2D,在其中实行相同处理,将感光体5C上形成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和感光体5D上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全彩色图像。而后中间转印带12将用于合成该全彩色的图像送往次级转印辊13。
如果是黑白打印,则初级转印辊11B、11C、11D均退出到离开感光体2B、2C、2d的位置,并仅实行有关黑色的成像处理。
在成像时的纸张输送动作中,供纸辊16受到驱动按照反时针转动,从供纸盘14中位于上面的打印纸15开始依次输送,并使得被送出的打印纸15在定位辊17的位置上停止待机。
在次级转印辊13上,当中间转印带12输送的调色剂图像与打印纸15重叠时,开始驱动定位辊17。此时,定位辊17受到驱动按照反时针方向转动来输送打印纸。
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在次级转印辊13上被转印到从上述定位辊17送出的打印纸15上之后,该打印纸15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以下将要详述的定影装置18中受到加热加压而得以定影,而后由受到驱动按反时针方向转动的排纸辊19排出到成像装置1的外面。
进行双面打印时,在打印纸15通过排纸辊19之前,驱动排纸辊19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将打印纸15送往双面输送路径22。被送到双面输送路径22的打印纸15经过双面辊20返回定位辊17。到达定位辊17的打印纸15再次被定位辊17送到次级转印辊13,在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与先前相反一侧的打印纸表面,而后在定影装置18中调色剂图像受到加热加压而得以定影,进而按反时针方向转动的排纸辊19将打印纸19排出到成像装置的外面。
<定影装置的结构>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有关于本发明特征的定影装置18。
图2显示了设于图1所示的彩色成像装置中的定影装置18的结构。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8包括加热辊23、加压辊24、用于检测加热辊23内部的加热装置即加热灯26、以及加热辊23表面的热敏传感器25。
加热辊23和加压辊24在压力接触状态下可以转动,通过转动加热辊23和加压辊24,加热辊23内部的加热灯26发生的热量被传送到加压辊24,使加压辊24受到加热,从而一边将调色剂固定到打印纸上,一边沿着图2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输送该打印纸。
加热灯26基于热敏传感器25的检测温度来点灯/消灯(即启动/停止),控制加热辊23表面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在输送打印纸时,为了进行适当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需要保持定影装置18的温度即加热辊23表面温度,为此,在用热敏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的同时,要对定影装置18进行温度控制,启动/停止加热灯26点灯,用以将温度保持在作为目标的定影可能温度。此外,在没有打印要求并实行节能动作时,也需要对定影装置18进行温度控制,启动/停止加热灯26点灯,用以保持待机温度即目标温度。
在图2中加热灯26作为加热装置被设置在加热辊26内部,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加热灯26设置在加压辊24中的加热方式,或者,在加热方式中采用下述控制方法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加热灯以外的加热装置。
<控制系统的结构>
以下将与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1的成像直接有关的动作部等的控制系统称为成像控制系统,以下说明该成像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3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成像控制系统结构的模块图。
本实施方式显示一例成像控制系统所具有的控制功能之一即定影装置控制,为此,该控制系统包括定影装置18的加热驱动控制系统。
图3所示的成像控制系统在控制整个成像装置的主控制器103的控制下动作。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像控制系统是在主控制器103控制下进行成像控制的控制装置即控制器,即包含中央处理器(CPU)100、只读存储器(ROM)101、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02各个要素的计算机,或者用ASIC作为硬件。
ROM101中存放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的控制程序,CPU100读取并执行该存放在ROM101中的程序。RAM102是用于保存执行程序时所要数据的工作存储器。
主控制器103和CPU100之间以主线连接,其间进行成像装置故障发生状态以及节能等各种模式指示状态的信息交换,并根据从用户接口(I/F)或网络接口(I/F)收到的打印要求来发出打印指示的通知。
热敏传感器25以及传感器类31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到CPU100,在CPU100的控制下连接加热灯26、定影驱动部27、供纸驱动部28、以及制像驱动部29等动作部。
热敏传感器25用于检测加热辊23的表面温度,传感器类31用于检测打印纸的输送状态等机械动作。CPU100根据热敏传感器25的检测结果来接通/断开加热灯26,使得加热辊23的表面温度达到规定温度。
定影驱动部27为驱动定影装置18的机构,供纸驱动部28为驱动供纸辊16以及定位辊17的机构,制像驱动部29为驱动感光体5、充电器6、显影器8的机构,中转驱动部30为驱动中间转印带12的驱动辊3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启动/停止以及转动速度分别受到CPU100的控制。
<节能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的节能动作是指在没有打印要求状态下停止成像部的动作,同时实行待机控制,用以将定影装置18保持在待机温度。该没有打印动作的状态不但需要满足机器状态没有发生打印要求,而且要满足该状态处于改变控制模态不会引起故障的时刻等条件,主控制器103判断是否满足该条件。根据判断结果,主控制器103向成像控制系统的CPU100发出是否进入待机时控制的通知。
上述待机时控制如下,即停止加热装置即加热灯26的驱动,根据热敏传感器25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如果发现检测温度已下降到待机温度,则重新启动加热装置,通过如此反复启动/停止动作,将定影装置18保持在待机温度。
基于待机时发生的打印要求,实行返回动作,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成像部,同时,控制定影装置18从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动温度。该打印动作的发生需要满足收到来自用户接口即操作部的输入操作、或通过网络接口收到打印要求等条件,主控制器103判断是否满足上述条件。根据判断结果,主控制器103向成像控制系统的CPU100发出是否返回打印时控制的指示。
返回打印时控制时进行以下控制,即接通加热装置即加热灯26的驱动,根据热敏传感器25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升温,使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并将定影装置的温度保持在该温度。
上述在定影装置18中反复进行的进入待机时控制和返回打印时控制中的温度控制基本上是目前已经存在的节能动作。
本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用以解决在基于上述节能动作的现有技术中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在以下的<针对待机期间打印要求的加热器控制>中将详细阐述该解决方法。
<在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的加热器控制>
上述加热灯26驱动控制的目的在于节能,其通过反复进行进入待机时控制以及返回打印时控制,来力求在待机期间中实现节能。
但是,在待机期间中收到打印要求后,该控制转换控制动作,返回打印时控制,以定影可能温度为目标温度来驱动加热灯,此时,现有技术中将发生上述背景技术中阐述的问题,即如果打印要求是在打印结束后不久且定影温度进入保持待机温度控制之前收到的情况下,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时,打印纸也赶不及进入定影装置18,从而在电力消费中会造成浪费。
对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方法,根据该方法,无论在待机期间中任意时刻收到打印要求,即便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会引起电力消费发生浪费的时刻收到打印要求,也能够在定影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时将打印纸送入定影装置。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1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启动成像部(用于制像、转印等的动作部),同时求出收到该打印要求时热敏传感器25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变化,用以作为温度变化斜率,进而根据该温度变化斜率,决定从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的转换时刻,即决定加热灯驱动的启动时刻,用该加热灯加热,使定影温度达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在此,通过以下处理求出上述收到打印要求时的温度变化斜率,具体为在待机时控制期间,即从打印时控制转入待机时控制的时刻起、至少到决定驱动加热灯26驱动的启动时刻,即转换到打印时控制的转换时刻为止的期间中,以规定时间间隔内测定平均温度,用该平均温度作为热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来进行计算。
例如,收到打印要求时求出的温度变化斜率值越大,便需要将驱动加热灯26的启动时刻提早,并从该启动时刻开始加热灯26的驱动。对此,将在以下详细叙述。
此外,在从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的转换动作中,根据打印要求启动的成像部从启动到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为止所要时间基本上一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时间比从加热灯26启动到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收到打印要求后立刻开始成像部启动动作,使得第一页打印纸配合达到定影可能温度进入定影装置18,这样所要时间最短。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即基于温度变化斜率实行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的加热器控制。
图4是一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在实行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加热器驱动控制动作中定影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例是在进入待机时控制的初期收到打印要求,也就是说,该打印要求是在打印后不久定影装置18依然十分热、加压辊24也处于高温、定影温度下降较少的状态下收到的,此时的定影温度要高于进入待机温度保持控制之前的待机温度,而且加热器处于停止驱动状态。
该图所示动作的特征在于,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计算温度变化斜率,同时启动成像部。
如图4所示,在进入待机时控制的初期定影装置依然十分热,此时,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很短,为此,与该升温所要时间相比,从成像部启动到第一页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所要时间较长。本实施方式采用的控制系统构成为,能够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后立刻启动成像部。
因此,针对打印要求,需要在收到要求时立刻启动成像部,以用最短时间输出第一张打印纸。
另外,虽然定影温度在进入保持待机温度控制之前处于高温状态,但是,定影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温度变化斜率逐渐增大,随之,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增大,在一定条件下,该时间将超过从成像部启动到记录纸进入定影装置为止所要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输出第一张打印纸,需要在收到打印要求后立刻取得此时的温度变化斜率。尽早取得温度变化斜率,可加快下述加热灯26驱动时刻的决定,缩短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
为此,需要在从打印时控制进入待机时控制开始、至少到决定加热灯26的驱动时刻即转换到打印时控制的转换时刻为止的期间中,算出规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度变化斜率(ΔT/Δt),用以在收到打印要求时能够立刻使用该温度变化斜率。
具体为,以规定周期如500msec、取得热敏传感器25检测的定影温度,根据该定影温度计算各个周期内的温度变化斜率,而后基于该算出的各个周期内的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每隔规定时间间隔、如10sec的温度变化斜率ΔT/Δt(单位:℃/sec)。此时算出的每隔规定时间间隔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值为规定时间间隔内各个周期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平均值。
对于在收到打印要求时还未达到规定时间间隔的情况,例如在上述例中收到打印要求时还未达到10sec,针对这种情况,使用到收到打印要求时为止取得的定影温度来进行温度变化斜率的计算。
如上所述,求出温度变化斜率ΔT/Δt,并据此用下述<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的升温时间t4>中阐述的方法来推测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即预测时间t4。
此时,如果从成像部启动到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为止的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2大于定影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4,也就是在t2>t4的情况下,先暂不启动定影装置18,而仅使得成像部动作,开始制像动作。
而后,以基于上述预测值t2决定的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的预定时刻为起点,倒计定影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4,来决定定影装置18开始动作的时刻。
当到达定影装置18开始动作的时刻时,开始定影驱动部27动作,驱动加热辊23和加压辊24转动,同时使加热灯26点灯。
<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的升温时间t4>
在此说明针对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根据收到打印要求时求出的温度变化斜率来计算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4的计算方法。
t4不但受到温度变化斜率的影响,而且还随着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时刻的定影温度大小而变化。
温度变化斜率的值越大,定影温度越低,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就越长。
在以温度变化斜率以及定影温度为变量的情况下,采用以下方法在收到打印要求时立刻计算预测时间t4,即预先制作并保存以温度变化斜率和定影温度为变量的预测时间t4的表格(以下称为预测时间t4表(1)),在计算预测时间t4时参考该预测时间t4表(1)来计算预测时间t4。
图5是一例预测时间t4表(1)。在该图显示的表格中,横向为温度变化斜率4个阶段的变化,纵向为6个阶段的定影温度变化,在纵横双方分别选择的值的交点上的数据为预测时间t4(单位:秒)。
例如,在待机期间中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下,收到要求时的定影温度为165℃,此时求出的温度变化斜率为-0.05℃/sec,据此,根据预测时间t4表(1),可得到预测时间t4为12秒。
而当收到打印要求后立刻启动成像部,从启动开始到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为止的所要时间t2为20秒时,t2>t4,该情况相当于图4所示的动作例。
在此情况下,定影装置18在成像部启动之后经过8秒后开始动作,驱动加热辊23以及加压辊24转动,同时时加热灯26点灯。此时加热灯26的点灯可以使得定影装置18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时刻与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的时刻相配合。
上述预测时间t4表(1)的制作采用实验等中得到的经验值。
另外,对于不需要高性能的低成本机器,还可以采用简便方式,即仅根据温度变化斜率来预测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所要时间t4,也就是说,求出与最适合于机器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变动相对应的预测时间t4,而不考虑定影温度的变动。
此外,预测时间t4还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环境温度较高时,加热灯26发生的热量不易发散,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相对较快,预测时间t4较短,而环境温度较低时,则加热灯26发生的热量很快发散,达到定影可能温度需要较长时间,因而预测时间t4会变得较长。
针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为了优化动作,可以设置检测环境温度的装置,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来修改预测时间t4。例如采用以下方法,在预测时间t4表(1)中对每个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设定确保正常动作的值,从中取得适用于当前环境温度的表格,以改变使用的表格。这样便能够优化加热灯26的启动时刻。
<针对电源接通时等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动作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在定影温度为进入待机温度保持控制之前的温度、而且停止加热灯驱动的状态下,定影温度高于待机温度,并且向减小方向变化,此时,能够以规定时间间隔来计算温度变化斜率。为此,温度变化斜率的计算动作必须在从进入待机时控制时开始到决定加热灯26的驱动时刻即转换到打印时控制的转换时刻为止的期间中进行。
为此,在成像装置1接通电源、或者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后时,由于没有温度变化斜率,因而无法实行如上所述的、基于温度变化斜率的加热器启动时刻控制。
对此,利用以下方法可以在接通电源或者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后实行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启动控制。
该方法利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阐述的上述动作中以规定时间间隔计算的温度变化斜率。
具体为,在非易失形存储器RAM中以可读取的格式相关保存以规定时间间隔计算的温度变化斜率和检测到的定影温度。
用上述方式来掌握成像装置1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机器状态,在没有温度变化斜率的成像装置1电源接通时或者从待机返回打印时,根据此时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参考非易失性RAM中保存的与此时的机器状态最为接近的状态时的温度变化斜率。
这样,在电源接通或从待机返回打印时的动作中参考机器状态履历,从中得到温度变化斜率,这样便能够在这些动作中实行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启动时刻控制。
如上所述,对于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并根据该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控制的控制动作的情况,无论该打印要求是在待机期间中何时收到,尤其是在打印之后不久、而且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前收到该打印要求时,实施方式1均能够使得打印纸在定影部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时刻进入定影装置,排除定影部加热装置驱动中的浪费,实行节能动作。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展示了基于温度变化斜率计算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进行加热等驱动的启动时刻控制的实施方式。
然而实际中还会发生以下情况,即在从进入待机时控制后,从初期(参见图4的动作例)开始进入将定影装置18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而后以该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后,由于受到成像装置1的机器条件以及机器周围环境等影响,温度变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不再适宜于采用实施方式1的方法(以下称为“温度变化斜率法”)中的预测时间t4表(1)来预测t4,此时会出现得不到预期结果的问题。
对此,用以下方法来代替温度变化斜率法,获得恰当的预测时间t4。
实行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前提为,根据前一次打印要求实行打印的结束时刻以及打印页数、与根据前一次打印结束后经过的时间所决定的当前定影装置18的温度状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此前提下,预测从被检测到的目前定影装置18的温度状态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需要的时间t4,并在基于预测结果决定的启动时刻开始加热灯26的启动控制。
具体为,在根据打印要求进行的打印结束时,以能够读取的格式将该打印的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作为打印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
在打印结束时,如果保存了打印信息之后没有新的打印要求,则进入待机时控制,而后进入将定影装置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
在上述进入待机时控制的动作状态下,如果收到打印要求,则按照该打印要求从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使定影装置18的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
此时,本实施方式参考非易失性RAM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信息,根据取得的打印结束时刻以及打印页数,来掌握当前的定影装置18的状态。换言之,以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可从当前的时刻和前一次打印结束时的时刻求出)以及打印页数所表示的前一次打印结束时状态的形态来掌握定影装置18的当前所处的状态。
根据该掌握的结果,用下述<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t4>中所展示的方法,来计算适用于当前的定影装置18状态的、从加热灯26启动到达到定影可能温度为止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4。
在求出预测时间t4之后,定影装置18开始动作时刻的控制,即为了使得定影装置18的定影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而进行的加热灯26启动时刻控制动作与先前实施方式1中阐述的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t4>
在此说明针对待机期间中收到的打印要求,根据收到打印要求时掌握的定影装置18的状态,即根据前一次打印结束时所经过的时间和前一次打印页数,来求出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4的方法。
前一次打印结束时所经过的时间与预测时间t4之间的关系为,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越长,定影装置18从冷却状态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而前一次打印页数与预测时间t4之间的关系则为,前一次打印页数越多,定影装置18从打印结束时的低温状态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时间就越长。
在以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以及前一次打印页数为变量的情况下,针对打印要求立刻求出预测时间t4的方法如下,即预先制作并保存以前一次打印结束后经过的时间以及前一次打印页数为变量的预测时间t4的表格(以下称为预测时间表(2)),在计算预测时间t4时,参考预测时间t4表(2)求出该值。该预测时间t4表(2)的制作采用从实验等中得到的经验值。
另外,对于不需要高性能的低成本机器,还可以采用简便方式,即仅根据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来预测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所要时间t4,也就是说,求出与最适合于机器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的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相对应的预测时间t4,而不考虑前一次打印页数。
图6是一例预测时间t4表(2)。在该图显示的表格中,横向为前一次打印页数的4个阶段的变化,纵向为前一次打印结束后所经过的时间的4个阶段的变化,在纵横双方分别选择的值的交点上的数据为预测时间t4(单位:秒)。该表中的预测时间t4是从冷却状态出发打印规定页数并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预测时间,因而在成像装置1规格范围内的使用中不会出现大于此表所显示的数值。
例如,在待机期间中收到打印要求,此时,前一次打印结束到收到该打印要求所经过的时间为20秒,前一次打印页数为8张,据此参考预测时间t4表(2),得到的预测时间t4为7秒。
而如果应打印要求立刻启动成像部,从启动到第一页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为止所要时间的预测值t2为20秒,对此,定影装置18在成像部启动之后经过13秒后开始动作,驱动加热辊23以及加压辊24转动,同时时加热灯26点灯。此时加热灯26的点灯使得定影装置18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时刻与第一张打印纸进入定影装置18的时刻相配合。
此外,预测时间t4还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环境温度较高时,加热灯26发生的热量不易发散,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相对较快,预测时间t4较短,而环境温度较低时,则加热灯26发生的热量很快发散,达到定影可能温度需要较长时间,因而预测时间t4会变得较长。
针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为了优化动作,可以设置检测环境温度的装置,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来修改预测时间t4。例如采用以下方法,在预测时间t4表(2)中对每个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设定确保正常动作的值,从中取得适用于当前环境温度的表格,以改变使用的表格。这样便能够优化加热灯26的启动时刻。
<针对电源接通时等情况>
对于电源接通以及从待机返回打印时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可以采用本实施方式,实行加热灯26启动时刻控制,而基于温度变化斜率的实施方式1因无法计算温度变化斜率,因而不能用于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可以将前一次打印结束时刻以及前一次打印页数作为打印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而后,在经过电源切断或者待机时控制过程之后收到打印要求时,依然能够从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的打印信息中取得前一次打印结束后经过的时间以及前一次打印页数,基于该经过时间以及打印页数,用本实施方式来实行加热器的启动时刻控制。
如上所述,对于待机时收到打印要求并根据该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控制的控制动作的情况,无论该打印要求是在待机期间中何时收到,尤其是该打印要求是在打印之后经过相当长时间并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时,或者是在接通电源时,还有在从待机返回打印时等各种时刻收到,实施方式2均能够使得打印纸在定影部温度达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时刻进入定影装置,排除定影部加热装置驱动中的浪费,实行节能动作。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展示了用于取代基于温度变化斜率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即根据前一次打印结束之后所经过的时间以及前一次打印页数来求出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所要的升温时间t4,实行加热灯26的启动时可控制。以下将实施方式2的方法称为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
然而,温度变化斜率方法适用于打印后不久定影温度依然保持高温且在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前的时刻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对此,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则适用于打印之后经过相当长时间且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时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两者的适用领域不同。
对此,本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结合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和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的合成方法。
本实施方式用以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来说明两种不同的、结合上述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和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的合成方法。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展示的合成方法如下,即对于以成像装置电源接通或者从待机时控制开始返回打印时控制为起点,从该起点到收到打印要求时所经过的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采用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而对除此以外的情况,则采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
上述规定时间是指以不存在温度变化斜率的电源接通或者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为起点,从该起点到能够求出适当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值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用上述方法决定规定时间,而且在此期间中采用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来实行加热灯26的启动时刻控制。
上述控制的步骤如下,当收到打印要求时,以电源接通或者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为起点,判断从该起点到收到打印要求时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并根据判断结果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和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展示的合成方法如下,即以前一次打印结束为起点,对于从该起点到成像装置电源接通或者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所经过的时间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采用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而对除此以外的情况,则采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
上述规定时间决定了能够采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时刻,该时刻为电源接通时或者为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时,定影装置处于打印后不久定影温度依然十分高、且在进入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之前的时刻。用上述方法来决定规定时间,并且对已达到该规定时间的情况,采用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来实行加热灯26的启动时刻控制。
上述控制的步骤如下,在电源接通或者在收到打印要求等后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时,以前一次打印结束时为起点,判断从该起点到返回打印时控制时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并根据判断结果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和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
但在采用温度变化斜率时,对于电源接通时收到的打印要求,或者在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之后立刻收到的打印要求,有必要根据条件,在必要情况下采用上述实施方式1中<针对电源接通时等情况>中所述的方法。
如上所述,对于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并根据该打印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控制的控制动作之际,无论该打印要求是在待机期间中何时收到,实施方式3均能够通过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和前一次打印信息参考方法中选择一种能够获得合适的动作的方法,来排除定影部加热装置驱动中的浪费,实行节能动作。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用于说明优化基于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控制动作。
以下利用<适用条件1>~<使用条件4>四个具有不同设定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图7是在打印结束后实行待机时控制的过程中定影温度的变化的示意图。该图中的纵轴为定影温度,横轴为时间,图中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使用条件,加入了加热器启动/停止的状态以及温度状态。
<适用条件1>
打印结束后(见图7的最初时间),成像装置1一旦停止定影装置18的动作,等待下一次打印要求。在此期间不存在加热灯26发热发生的热量,因而定影温度下降,如果保持该状态而不发生打印要求,则进入待机时控制,为了在待机温度上保温,如图7状态(1)所示,定影温度持续下降,直到重新开始驱动加热灯26(图7中的第一次点灯)为止。
在打印结束后的待机时控制过程中,定影温度保持变化,一直下降到待机温度,在此状态下检测定影温度,求出温度变化斜率,根据温度变化斜率方法来实行控制,此时最适宜于采用该方法获得需要的结果。
为此,将基于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控制仅适用于该期间,即仅在从打印结束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加热灯26的驱动控制的期间中(图7状态(1))实行基于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控制,这样有利于简化控制,提高节能效果。
而对于第一实行次加热灯26驱动控制之后收到打印要求的情况,由于定影装置内部温度不够高,因而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收到打印要求之后立刻实行使得定影装置动作的控制。
<适用条件2>
如上述<适用条件1>所示,从打印结束后到第一次加热灯26的点灯的期间中,定影装置18未受到加热,以降温方向的温度变化斜率来参考图5所示的预测时间t4表(1),求出预测时间t4,而在待机时控制中则需要保持待机温度,因此在加热灯26点灯后,如图7的状态(2)所示,发生温度上升部分,为此,在温度变化斜率的计算中有必要排除该温度上升部分。
温度变化斜率的计算对象范围不包括受加热灯26点灯影响的范围,如图7中的状态(3)所示,在加热灯26从接通转为断开并经过10秒钟后取得定影温度较为妥当。
为此,以该期间作为温度变化斜率的计算对象为适用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设定的适用条件求出温度变化斜率,并基于该温度变化斜率参考图5所示的预测时间t4表(1),从而在保持待机温度的控制中,也能够决定加热灯26点灯的启动时刻,实行有利于节能的加热器驱动控制。
<适用条件3>
如上述<适用条件1>和<适用条件2>所述,根据打印结束到实行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的某一有限时期内检测到的定影温度的温度变化斜率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为了能够立刻响应打印要求,需要在上述有限时期以外也能够同样地使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
对此,本实施方式借用在上述<适用条件1>和<适用条件2>所述的动作中的有限时期内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
具体为,以能够读取的格式将在上述有限时期内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与此时检测到的定影温度相关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此外,考虑到与图5所示的预测时间t4表(1)之间的匹配,采用<适用条件1>的时期,即从打印结束后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加热灯26接通驱动控制的期间(图7的状态(1))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较为合适。
由于无法在待机时控制期间计算温度变化斜率,因此,在包括例如加热灯26的点灯期间在内的任意期间,均可以利用上述方式中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的定影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斜率的值,这样便能够在任意期间使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在具体利用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的定影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斜率的值时,可以根据该时刻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来参考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最接近机器状态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值。
需要注意在采用打印结束后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加热灯26启动驱动控制的期间(图7的状态(1))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并将定影温度和温度变化斜率的值相关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时,机器状态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保存中的定影温度和温度变化斜率的值不再适于使用的适用极限进行管理。具体为以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加热灯26接通驱动控制为起点,判断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的定影温度和温度变化斜率的值的保存时间是否达到不适于使用所要的规定时间,并根据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适于使用。
另外,对于不需要高性能的低成本机器,还可以采用简便方式,即仅根据温度变化斜率来预测定影温度上升到定影可能温度的所要时间t4,也就是说,求出与最适合于机器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的温度变化斜率的变动相对应的预测时间t4,将其用于预测时间t4表(1)中。
如果采用上述简便方式,则在本<适用条件3>中,对用于参考的预测时间t4表,可以只用温度变化斜率的值作为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表示定影装置18机器(温度)状态的信息,不再需要保存定影温度。
<适用条件4>
本实施方式设定温度变化斜率方法的使用极限,并判断是否满足该设定的使用极限,以确保动作效果。
在待机时控制中,实行将定影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的控制,该控制如图7所示,通过反复启动/停止加热灯26的驱动,来使定影温度反复升降,从而保持待机温度。
该温度升降的反复形态并不始终保持一定,随着先前打印时所积累的热量的散热等变化,机器状态随时发生变化,用于保持待机温度的加热灯26的启动控制时间逐渐增加,同时,加热灯26的停止控制时间中也显示出温度状态的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变化斜率方法如上所述,为了适用于图7所示状态(1)即从打印结束到第一次加热灯26启动控制期间的状态,设有动作条件如预测时间t4表的值等。为此,上述温度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偏离设定的动作条件而逐渐不适于使用,达到使用极限。
对此,通过检测加热灯26的启动控制时间来检测该定影装置18的温度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设定并判断相对于检测到的启动控制时间的使用极限,采用该方法来管理使用极限。
具体为,在每次实行加热灯26的启动控制时检测启动控制时间,判断检测到的启动控制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使用极限的时间,并根据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适于使用。如果判断仍然适于使用,则针对此后的打印要求,采用温度变化斜率方法来决定加热灯26的点灯开始时刻,实行有利于节能的加热器驱动控制。
而上述判断为达到使用极限时,则设定定影装置内部不够热,此后收到打印要求时,用现有技术(参见图8)在收到打印要求后立刻控制定影装置18开始动作。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以下部分:
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
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而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则根据该打印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的动作,即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成像部,同时将所述定影部从所述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根据所述定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每隔规定时间间隔,计算温度变化斜率,
所述控制装置实行以下控制,即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同时,用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计算打印要求收到时的温度变化斜率,根据该算出的温度变化斜率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时刻,该温度变化斜率在降温方向上的值越大,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时,还考虑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在收到打印要求时检测到的定影温度,该检测到的定影温度越低,所述启动时刻便越提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其中相关保存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在收到该打印要求时检测到的所述定影温度、以及用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计算的温度变化斜率,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在成像装置电源接通或从待机返回打印时,根据此时的定影温度,从所述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中取得相应的温度变化斜率,并基于该取得的温度变化斜率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打印信息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按照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以成像装置电源接通时或者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为起点,判断从该起点到收到打印要求时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在未达到该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来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前一次打印结束之后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前一次打印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打印信息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以前一次打印结束为起点,判断从该起点到成像装置电源接通或者从待机时控制返回打印时控制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在达到该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时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来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前一次打印结束之后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前一次打印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启动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仅在从打印结束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期间中,根据温度变化斜率或者根据定影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斜率,来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并实行控制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入待机时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计算的、从打印结束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控制之前的降温方向的温度变化斜率,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以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控制中的停止控制为起点,在从该起点经过规定时刻的期间中,根据所述转入待机时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中保存的温度变化斜率、以及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在收到打印要求时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来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入待机时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装置计算的、从打印结束到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控制之前的降温方向的温度变化斜率以及定影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即以待机时控制过程中第一次实行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控制中的停止控制为起点,在从该起点经过规定时刻的期间中,根据所述转入待机时温度变化斜率存储装置中保存的温度变化斜率和定影温度,来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启动驱动控制时间计测装置,用于计测从打印结束到待机时控制的期间中每次启动所述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驱动控制时间,
在所述启动驱动控制时间计测装置所计测到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驱动控制时间达到规定值之前,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温度变化斜率或者定影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斜率,决定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
10.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包括以下部分:
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
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而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则根据该打印要求实行返回打印时的动作,即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所述成像部,同时将所述定影部从所述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打印信息存储装置,用于保存按照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
所述控制装置实行以下控制,即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同时,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来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从该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输出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装置周围的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环境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来改变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时刻。
12.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
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以及,
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
该定影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待机时控制步骤,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
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定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每隔规定时间间隔,计算温度变化斜率;
成像装置启动准备步骤,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以及,
打印时控制步骤,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从所述待机时控制步骤实行的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在转换时,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斜率计算步骤在该打印要求收到时计算的温度变化斜率,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该温度变化斜率在温度下降方向上的值越大,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13.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
成像部,用于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定影部,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驱动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用该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成像部在处于输送状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固定到该记录媒体上;以及,
定影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定影部的温度,
该定影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待机时控制步骤,在没有打印要求时,停止所述成像部动作,同时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根据所述定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影温度,启动/停止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实行待机时控制,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保持在待机温度;
打印信息存储步骤,保存按照收到的打印要求进行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成像装置启动准备步骤,在待机期间收到打印要求时,根据该打印要求立刻使得所述成像部处于能够启动的状态;以及,
打印时控制步骤,根据待机期间收到的打印要求,从所述待机时控制步骤实行的待机时控制转换到打印时控制,将定影温度保持在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在转换时,根据所述打印信息存储步骤中保存的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和打印页数,决定启动所述加热装置的驱动的启动时刻,从该前一次打印的打印结束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越长,或者输出的打印页数越少,该启动时刻便越提前,按照该启动时刻开始该加热装置的驱动,使所述定影部的温度从所述待机温度上升到输纸时的定影可能温度。
CN201110438919.5A 2010-12-14 2011-12-12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566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8414 2010-12-14
JP2010278414A JP5625861B2 (ja) 2010-12-14 2010-12-1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380A true CN102566380A (zh) 2012-07-11
CN102566380B CN10256638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641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8919.5A Active CN102566380B (zh) 2010-12-14 2011-12-12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25861B2 (zh)
CN (1) CN1025663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870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图像成形设备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CN10744362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CN114475023A (zh) * 2022-02-25 2022-05-13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进纸校正方法及打印机
WO2023059332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ing power levels in printing opera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98737A (ja) * 2012-11-13 2014-05-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5575B2 (ja) * 2013-09-09 2017-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28753B2 (ja) 2014-03-10 2016-1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469A (zh) * 2006-03-13 200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控制系统和方法
JP2008304717A (ja) * 2007-06-07 2008-12-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定着制御方法
JP2010128465A (ja) * 2008-12-01 2010-06-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2972B2 (ja) * 1992-12-25 2001-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37012A (ja) * 1996-02-28 1997-09-09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47892B2 (ja) * 1997-04-14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通電制御方法
JP2002189378A (ja) * 2000-12-20 2002-07-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1115A (ja) * 2005-02-14 2006-08-24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加熱方法、並びに定着装置の加熱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7322708A (ja) * 2006-05-31 2007-12-1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9030A (ja) * 2008-02-25 2009-09-03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469A (zh) * 2006-03-13 200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控制系统和方法
JP2008304717A (ja) * 2007-06-07 2008-12-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定着制御方法
JP2010128465A (ja) * 2008-12-01 2010-06-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362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CN107443628B (zh) * 2016-05-30 2022-01-04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CN106842870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图像成形设备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WO2023059332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ing power levels in printing operations
CN114475023A (zh) * 2022-02-25 2022-05-13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进纸校正方法及打印机
CN114475023B (zh) * 2022-02-25 2023-06-20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进纸校正方法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5861B2 (ja) 2014-11-19
JP2012128107A (ja) 2012-07-05
CN102566380B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6380A (zh)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US72096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660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21354C (zh) 定影装置
CN1024556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化方法
CN184501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566375B (zh) 成像装置
CN1025470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80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5589923A (en) Power saving method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23541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77924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protection against over-heating
KR100418045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CN1033767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2306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省電力設定方法
US200300356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302354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65387A (ja) 定着装置
JP5116355B2 (ja)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における加熱方法
JP20071560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16465B2 (ja) 電子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定着温度変更制御方法
CN102193441A (zh) 固定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261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30739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0412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