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3628A -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3628A
CN107443628A CN201710337695.6A CN201710337695A CN107443628A CN 107443628 A CN107443628 A CN 107443628A CN 201710337695 A CN201710337695 A CN 201710337695A CN 107443628 A CN107443628 A CN 107443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dium
mould
mentioned
requir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7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43628B (zh
Inventor
春稔
目次正明
山下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S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43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3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43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3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29C33/0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为,向设置于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具备:温度传感器(17),对上述温度调节介质以及上述模具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部(21),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构成的温度变化曲线(L)的规定时刻(T1)的切线(L1)的倾斜度,推断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以及报告部(23),报告上述所需时间。

Description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模具供给温度调节介质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使温度调节介质以循环的方式向设置于模具的介质流通路中供给,该温度调节介质被调节为预先设定的温度。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构成为,设置对储存箱所储存的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及对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路,将介质向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1595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中,在被起动时,例如,常温程度的温度调节介质被加热成为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并且经由介质送出路以及介质返回路向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逐渐升温。然后,如果成为能够执行试验运行、废弃运行等成型准备工序的温度,则执行成型准备工序。此时,需要操作者定期地确认是否到达能够执行成型准备工序的温度、或者以可靠地进行升温的方式跨越较长时间地执行初始准备运转,希望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操作性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为,向设置于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温度传感器,对上述温度调节介质以及上述模具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构成的温度变化曲线的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推断到达目标温度为止的所需时间;以及报告部,报告上述所需时间。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为,向设置于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该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上述温度调节介质以及上述模具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的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推断到达目标温度为止的所需时间,并报告该所需时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通过成为上述那样的构成,由此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系统构成图。
图2是用于说明使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执行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执行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4是用于说明使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执行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符号的说明
1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11 加热器
17 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
17A 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
17B 模具温度传感器
21 控制部
23 显示操作部(报告部)
3 模具
4 介质流通路
L、LA 温度变化曲线
L1~L5 切线
SV 目标温度
SV1 推断温度
T1~T5 规定时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1中,用实线以及虚线示意地表示成为供介质等通过的路径的管路(配管)等。
此外,在图2~图4的图表中,使横轴为时间轴,使纵轴为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输出数据),并示意地表示其推移(温度变化曲线)。
图1以及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执行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构成为,向设置于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此外,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具备对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7。此外,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具备:储存部10,经由介质送出路13以及介质返回路15与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连接,储存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泵14,使温度调节介质以循环的方式向介质流通路4供给。此外,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具备控制盘20,该控制盘20具有对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1。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构成为,将在储存部10中被调节为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温度调节介质向介质流通路4供给。
模具3例如成为具有固定模和可动模的构成,在该固定模以及可动模中分别设置有使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通路4、4。在这些介质流通路4、4的入口(介质送出连接口)侧,连接有介质送出路13,在介质流通路4、4的出口(介质返回连接口)侧连接有介质返回路15。
作为该模具3的成型机,可以是从喷嘴等向由模具3的固定模和可动模形成的型腔等中注射并填充作为在缸等中熔融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并逐次对成型品进行成型的注射成型机等,此外,也可以是压缩成型机等其他成型机。此外,作为成型材料,也可以是在合成树脂材料中含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合成树脂材料等。
介质送出路13与介质流通路4、4的入口,也可以构成为,经由使单一的介质送出路13分支为多个介质送出路的歧管部、与该歧管部的多个连接口连接的软管、管等具有挠性的配管材料相连接。此外,表示的例子为,在歧管部、管路等的适当部位,设置允许或者切断朝向介质流通路4送出介质的温度调节介质的通过的介质送出阀。
此外,介质返回路15与介质流通路4、4的出口,也可以大致同样地构成为,经过使单一的介质返回路15分支为多个介质返回路的歧管部、与该歧管部的多个连接口连接的软管、管等具有挠性的配管材料相连接。此外,表示的例子为,在歧管部、管路等的适当部位,设置允许或者切断从介质流通路4返回介质的温度调节介质的通过的介质返回阀。
介质送出路13与泵14的排出侧连接,泵14的吸入侧与储存部10的介质送出侧(泵14侧)通过连接路连接。在图示例子中,表示将该连接路与储存部10的底部连接的例子。此外,在泵14的下游侧(排出侧)设置有对泵14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计等。
介质返回路15与储存部10的上端部连接。此外,在该介质返回路15上,设置有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的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即,该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构成为,对通过了模具3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此外,如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在介质送出路13上设置对朝向模具3供给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或者在模具3上设置对模具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模具温度传感器17B。
此外,构成为,将介质送出路13的泵14的下游侧部位与介质返回路15的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下游侧部位,通过设置有旁通阀的旁通路16连接。如果在将旁通阀打开、将上述介质送出阀以及介质返回阀关闭的状态下对泵14进行驱动,则储存部10的温度调节介质不向模具3侧循环供给、而经由介质送出路13、旁通路16以及介质返回路15进行循环。另一方面,如果在将旁通阀关闭(或者作为压力调整阀而被开度控制的状态下)、将介质送出阀以及介质返回阀打开的状态下对泵14进行驱动,则储存部10的温度调节介质向模具3侧循环供给。此外,也可以代替将旁通路16的下游侧端部与介质返回路15连接的方式,而与储存部10连接。
储存部10构成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储存的介质箱,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运转中,在原则上成为被温度调节介质充满的满水位。在该储存部10上连接有:将来自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的温度调节介质向该储存部10供给的供给路18;以及从该储存部10排出(溢流)温度调节介质的排出路19。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设为供给作为温度调节介质的水(清水)的自来水(工业用自来水、生活用自来水)。此外,在储存部10,设置有对储存部10的温度调节介质的介质水位的降低进行检测的水位计12。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与储存部10的上端侧连接的排出路19上,设置对浮子式的水位计12进行收容的筒状的壳体。此外,构成为,在与收容该水位计12的壳体的上端连接的下游侧的排出路19上,设置有排出阀19a。
此外,在该储存部10设置有: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加热器11;以及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的供给路18。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经由该供给路18将来自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的温度调节介质(水)向储存部10内直接供给,由此对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冷却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直接冷却型。作为对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冷却时,通过对构成冷却机构的排出阀19a进行开闭控制,由此经由供给路18将作为冷却介质的温度调节介质向储存部10直接供给并进行冷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经由供给路18将来自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的温度调节介质的供给压力(供水压力)向系统内(温度调节介质的循环路内)施加的状态,即、系统内原则上被加压成为规定压力的状态。因此,能够将设定温度设定为常压下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沸点以上的温度。此外,在图示例子中例示的例子为,在供给路18上设置开放释放阀(安全阀),此外,以使供给路18与排出路19连通的方式,设置通过小孔等进行流量调整的旁通路。此外,在图示例子中表示的例子为,在供给路18的与成为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侧的旁通路的分支部的上游侧(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侧),设置有滤网。
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构成为,基于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对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箱温度传感器等的检测温度,以温度调节介质成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设定温度的方式,由后述的控制部21执行基于向加热器11的通电控制的加热控制、以及基于经由供给路18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控制的冷却控制。该温度调节介质的设定温度,虽然也基于被熔融并向模具3的型腔等中填充的树脂的温度、模具3的目标温度等,但是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能够将系统内维持为规定压力(加压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设为40℃~200℃程度、也可以设为60℃~120℃程度。此外,在储存部10设置有将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排出的排水口(排水阀)、防止过热用的恒温器等。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表示的例子为,成为经由供给路18将来自温度调节介质供给源2的温度调节介质的供给压力(供水压力)向系统内施加的方式,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能够将设定温度设为更高温度范围的方式,在供给路18上设置对系统内进行加压的加压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以能够加压为规定压力的方式,设置使加压泵的吸入侧与排出侧连通的旁通路、压力计、压力调整阀等。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表示的例子为,成为在对系统内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通过对排出路19的排出阀19a进行开闭控制,由此进行温度调节介质的供给(补给)、冷却的加压·直接冷却型,但也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成为在供给路18上设置还作为冷却阀起作用的供给阀的直接冷却型。在该情况下,可以成为使排出路19的排出阀19a常时开放的状态,并且,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排出阀19a。即,也可以将排出路19作为溢流管路。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设定温度的上限设为温度调节介质难以沸腾的温度(在温度调节介质为水的情况下,例如为90℃、85℃程度)。
此外,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直接冷却型,也可以成为将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路以与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不混合存在的方式设置在储存部10内的间接冷却(热交换)型。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使冷却介质为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供给源成为设置在工厂等的冷却塔等、或者通过适当的冷水机等冷却器等进行温度控制的供给源。此外,在如上述那样成为间接冷却(热交换)型、且以与温度调节介质不混合存在的方式构成管路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乙醇、乙二醇、其他酒精、其他冷却介质。作为将温度调节介质加热为规定的设定温度的加热机构11以及冷却机构19、19a,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形。
控制盘20具备: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21;显示操作部23,构成经由信号线等分别与该控制部21连接的、用于对各种设定等进行设定、输入、或者显示的显示部以及操作部;以及存储部22,储存通过该显示操作部23的操作而设定、输入的设定条件、输入值、用于执行后述的各动作等的控制程序等各种程序、预先设定的各种动作条件、各种数据表等,由各种存储器等构成。上述温度调节介质的设定温度也可以经由显示操作部23输入、设定。
控制部21构成为,具备时钟计时器等计时机构、计算处理部等,经由信号线等与上述加热器11、泵14、各阀19a等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各设备连接,并对这些进行控制(工作控制)。此外,该控制部21还经由信号线等与上述水位计12、各温度传感器17、17A、17B、压力计等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那样,该控制部21构成为,执行如下的所需时间推断模式:基于由温度传感器(例如,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输出数据构成的温度变化曲线L的规定时刻T1、T2、T3、T4的切线L1、L2、L3、L4的倾斜度,对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推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1构成为,每当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就推断所需时间。此外,该所需时间推断模式,可以为只要起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就自动地执行,此外,可以为通过适当的操作部的操作来执行。
目标温度SV为,可以设为在模具3中成为至少能够执行试验运行、废弃运行等成型准备工序的程度的完成成型准备温度,也可以根据型腔的形状、材料(树脂材料)的种类等来适当地设定。此外,该目标温度SV也可以经由显示操作部23等输入、设定。此外,该目标温度SV也可以根据与由用户等设定的系统内的温度管理位置相对应地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7、17A、17B的检测位置来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将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设为温度管理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对在模具3中通过了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监视,在将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设为温度管理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对从储存部10朝向模具3循环供给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监视,在将模具温度传感器17B的检测温度设为温度管理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对模具3的温度直接进行监视。此外,目标温度SV也可以设为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以及模具温度传感器17B的各检测位置中的至少某一个位置的目标温度。
此外,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具备对通过执行所需时间推断模式而推断出的所需时间进行报告的报告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报告部成为显示操作部23。该显示操作部23进行的所需时间的报告方式,可以基于显示的报告、基于声音消息等的报告,此外,也可以代替这样的将设置于控制盘20的显示操作部23作为报告部的方式、或者在此基础上,将携带信息终端等的处于远程的信息终端设备作为报告部。此外,可以是将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直接进行报告的方式(例如,通过倒数计时器进行显示的方式),也可以是根据所需时间计算到达目标温度SV的时刻(推断到达时刻),并对该推断到达时刻进行报告(显示等)的方式。作为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的报告方式,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形。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作为在成为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中执行的基本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具体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以下,说明从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温度为常温(例如,10℃~30℃)程度的状态起使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起动了的情况。此外,将图2的纵轴设为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输出数据)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使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与介质送出路13以及介质返回路15连通的状态下,使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起动,在储存部10未充满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以使温度调节介质成为满水位的方式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供给(补给)。
然后,如果成为满水位,则在使泵14起动了的状态下,即以使温度调节介质循环、并且从储存部10向模具3侧供给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的方式,基于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对储存部10内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箱温度传感器等的检测温度,由控制部21对加热机构11以及冷却机构19a进行PID控制等。即,加热器11被起动,基于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以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的方式进行加热器11的PID控制等通电控制。
由此,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逐渐上升,此外,如图2所示那样,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也逐渐上升。在起动初始,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与设定温度背离,因此加热器11的运转率(向加热器11输出的操作量)成为100%。由此,在起动初始,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L以大致一定的倾斜度大致直线(一次函数)地进行推移。对如此推移的温度变化曲线L的规定时刻(第一时刻)T1的切线(第一切线)L1的倾斜度进行计算。该第一切线L1的倾斜度,也可以基于规定区间(例如微小区间)的温度变化率(温度上升率)来计算。
此外,第一时刻T1也可以在使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起动之后或者执行了温度调节介质的释放等初始准备工序之后的规定时间经过后。该规定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时间,也可以是能够经由显示操作部23设定的时间。在图示例子中,表示将第一时刻T1设为温度变化曲线L以大致一定的倾斜度大致直线地推移的范围内的时刻的例子。
此外,基于第一切线L1的倾斜度进行的所需时间的推断,也可以计算第一切线L1到达目标温度SV的到达预定时刻(第一预定时刻)T1A,基于该第一预定时刻T1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如上述那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报告。例如,可以将从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起动或者第一时刻T1到第一预定时刻T1A为止的时间作为所需时间来进行报告,或者也可以转换为规定时刻来进行报告。
然后,如果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上升、并成为预先设定的比例带的范围内,则加热器11的运转率(向加热器11输出的操作量)减少。由此,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L的倾斜度逐渐变得平缓。即,可以认为在上述第一时刻T推断出的所需时间的误差变大。因此,在本动作例中构成为,每当经过规定时间就推断所需时间。
即,如果从第一时刻T1起经过规定时间、并成为作为规定时刻的第二时刻T2,则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对作为第二切线L2到达目标温度SV的到达预定时刻的第二预定时刻T2A进行计算,基于该第二预定时刻T2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从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为止的规定时间,可以与到第一时刻T1为止的规定时间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示例子中,表示的例子为,将第二时刻T2设为比第一预定时刻T1A早的时刻,并设为温度变化曲线L的倾斜逐渐变得平缓而温度变化曲线L弯曲线状地推移的范围内的时刻。
之后,也可以同样地,每当经过规定时间、即如果成为第三时刻T3,则对作为第三切线L3到达目标温度SV的到达预定时刻的第三预定时刻T3A进行计算,基于该第三预定时刻T3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此外,也可以为,如果成为第四时刻T4,则对作为第四切线L4到达目标温度SV的到达预定时刻的第四预定时刻T4A进行计算,基于该第四预定时刻T4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
即,在本动作例中构成为,每当经过规定时间就进行所需时间的推断,并更新所需时间。
此外,也可以为,如果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检测温度成为目标温度SV,则不执行之后的所需时间推断动作(所需时间推断模式)。
如果如上述那样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中进行温度调节而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稳定,则成为待机状态,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模具3的成型机中,经由试验运行等而进行一系列的成型工序。此外,在该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中,循环供给在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中被温度调节为规定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介质,进行模具3的温度调节。
此外,上述基本动作为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地执行变形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将温度调节介质设为水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水,也可以采用油系、酒精系等其他温度调节介质。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各设备、配管方式,不限定于图示例子,也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以及使用该装置来执行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通过成为上述那样的构成,由此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即,构成为,基于由作为对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的介质返回侧温度传感器17的输出数据构成的温度变化曲线L在规定时刻T1~T4的切线L1~L4的倾斜度,对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推断,并在作为报告部的显示操作部23中报告该所需时间。因此,能够降低操作者定期地确认是否到达目标温度SV、或者为了可靠地进行升温而跨越较长时间地执行初始准备运转的必要性。即,能够掌握到达完成成型准备的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因此能够高效地执行成型准备工序的执行所需要的准备、其他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每当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就推断所需时间。因此,如上述那样,每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就被更新,因此例如与成为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单一的规定时间时推断所需时间那样的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掌握比较准确的所需时间。即,在此外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单一的规定时间时推断所需时间那样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模具3的热容量、温度调节介质通过的路径方式、初始温度等不同,则可以认为容易从准确的所需时间背离(误差变大),但是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掌握比较准确的所需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
此外,主要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动作例同样的动作,省略其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使用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来执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温度变化曲线L成为比目标温度SV低规定值的推断温度SV1时推断所需时间。即,代替每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就推断所需时间的方式,而在成为推断温度SV1时推断所需时间。该推断温度SV1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也可以是能够经由显示操作部23设定的温度。此外,该推断温度SV1虽然也基于目标温度SV,但也可以设为比目标温度SV低例如20℃~2℃程度的温度,优选设为低15℃~5℃程度的温度。此外,该推断温度SV1,也可以设为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比例带的范围内而加热器11的运转率(向加热器11输出的操作量)减少为20%~2%程度、优选为10%~2%程度的范围内的温度。换言之,也可以在加热器11的运转率低于规定值时推断所需时间。即,也可以在温度变化曲线L的倾斜度逐渐变得平缓而温度变化曲线L以弯曲线状推移的范围内、倾斜度变得平缓以后推断所需时间。
此外,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基于温度变化曲线L的温度成为推断温度SV1的规定时刻T5、即加热器11的运转率低于规定值的规定时刻T5的切线L5的倾斜度,计算该切线L5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到达预定时刻T5A,基于该到达预定时刻T5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
在成为上述那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中,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温度变化曲线L成为比目标温度SV低规定值的推断温度SV1时推断所需时间。因此,例如,与成为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推断所需时间那样的方式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由模具3的热容量、温度调节介质通过的路径方式,初始温度等的不同导致的影响,能够掌握比较准确的所需时间。
此外,也可以将比该目标温度SV低规定值的推断温度SV1,设为在目标温度SV附近、从目标温度SV低15℃~5℃程度的温度。据此,加热器11的运转率变低而温度变化曲线L成为比较平缓的角度,能够掌握更准确的所需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的一个例子。
此外,主要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动作例同样的动作,省略其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使用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来执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允许超过目标温度SV的方式控制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并且构成为,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推断所需时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上冲设定温度的方式控制加热器11。由此,温度变化曲线LA也上冲目标温度SV。介质送出侧温度传感器17A的检测温度的设定温度超过允许温度,例如也可以设为比设定温度高5℃~15℃程度的温度。此外,也可以通过以成为这样的设定温度超过允许温度的方式,例如适当地设定对加热器11进行控制时的PID常量(增益)等,由此进行调整。此外,也可以到设定温度附近为止执行加热器11的运转率(输出操作量)成为100%那样的控制。即,也可以为,以在超过目标温度SV之前温度变化曲线LA以大致一定的倾斜度大致直线(一次函数)地推移的方式,执行加热器11的运转控制。
如此,如果以允许超过目标温度SV的方式控制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则温度变化曲线LA在目标温度SV附近反复进行上冲和下冲,即一边蛇行一边向目标温度SV收束。
此外,推断所需时间的规定时间,可以设为该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起动后或者所需时间推断模式开始后的比较早的时间,也可以设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时刻T1。即,也可以将第一时刻T1设为温度变化曲线LA以大致一定的倾斜度大致直线地推移的范围内的时刻。
此外,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基于第一时刻T1的切线L1的倾斜度来计算该切线L1到达目标温度SV的到达预定时刻T1A,基于该到达预定时刻T1A来计算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
在此外上述那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中,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允许超过目标温度SV的方式控制对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并且构成为,在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推断所需时间。因此,虽然成为上冲,但是能够缩短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时间。此外,在目标温度SV附近或者到超过目标温度SV为止大体直线地升温,在该升温中途能够推断所需时间,能够掌握比较准确的所需时间。
此外,上述的各动作例(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为一个例子,能够执行适当的变形动作。
此外,也可以将在上述各动作例中说明了的相互不同的动作等适当地替换、组合而应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地进行变形。
此外,在上述各动作例中,表示的例子为,成为基于介质返回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对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推断的方式,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方式。由于温度调节介质循环,因此介质送出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以及模具3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也大体同样地推移,能够基于这些中的任一个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对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推断。
此外,推断所需时间的定时(规定时刻),不限定于在上述各动作例中说明了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成为将介质送出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与模具3的温度或者介质返回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进行比较,如果这些温度差低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则基于该时刻(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来推断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的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各种定时。
此外,在上述各动作例中,说明了从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的温度为常温程度的状态起使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起动的情况,但是也能够应用于温度调节介质以及模具3中的双方或者一方比常温高温的情况。例如,在温度调节介质为常温程度、模具3被预备升温等而为比常温高温的情况下,在起动初始,具有在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中通过的介质返回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与介质送出侧相比在高温区域进行推移的倾向。此外,例如,在进行模具3的交换等而模具3为常温程度、模具温度调节装置1的储存部10的温度调节介质为高温的情况下,在起动初始,具有在模具3的介质流通路4中通过的介质返回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与介质送出侧相比在低温区域进行推移的倾向。在这些情况下,由于温度调节介质被循环,因此介质送出侧以及介质返回侧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和模具3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也大体同样地推移,能够基于这些中的任一个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对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推断。此外,在这些情况下,虽然也基于温度管理位置,但也能够假定在起动初始温度变化曲线的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与平常相比更平缓、或者成为下降角度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异常,而不执行所需时间的推断、报告。
此外,例如,也可以成为如下那样的方式:将过去的实际数据(目标温度SV、到达该目标温度SV为止实际需要的所需时间以及规定时间经过后的切线的倾斜度)蓄积于存储部22,如果输入目标温度SV并计算出规定时间经过后的切线的倾斜度,则参照实际数据来决定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在该情况下,如果相对于所输入的数据不存在与实际数据对应的数据,则也可以继续进行所需时间推断模式。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过去的实际数据(模具3的识别编号、目标温度SV以及到达该目标温度SV为止实际需要的所需时间)蓄积于存储部22,如果输入目标温度SV并基于识别数据等识别出模具3,则参照实际数据来决定到达目标温度SV为止的所需时间并进行报告。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升温前(起动之后)的模具3或者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与实际数据的升温前(起动之后)的温度进行比较,并对所需时间进行修正。例如,在升温前的模具3或者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比实际数据的升温前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实际数据的温度变化曲线减去到成为相同温度为止的时间而推断所需时间。此外,在升温前的模具3或者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比实际数据的升温前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实际数据的温度变化曲线向以成为相同温度的方式变低一侧假想地延长,对与该延长的部分相当的时间进行加法而推断所需时间。作为所需时间推断模式(模具温度调节方法),也能够执行其他各种变形动作。

Claims (5)

1.一种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向设置于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度传感器,对上述温度调节介质以及上述模具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进行检测;
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构成的温度变化曲线的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推断到达目标温度为止的所需时间;以及
报告部,报告上述所需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每当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就推断上述所需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上述温度变化曲线成为比上述目标温度低规定值的推断温度时推断上述所需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允许超过上述目标温度的方式控制对上述温度调节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并且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推断上述所需时间。
5.一种模具温度调节方法,向设置于模具的介质流通路循环供给温度调节介质,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温度调节介质以及上述模具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曲线的规定时刻的切线的倾斜度,推断到达目标温度为止的所需时间,并报告该所需时间。
CN201710337695.6A 2016-05-30 2017-05-15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Active CN107443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7231 2016-05-30
JP2016107231A JP6560158B2 (ja) 2016-05-30 2016-05-30 金型温度調節装置及び金型温度調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3628A true CN107443628A (zh) 2017-12-08
CN107443628B CN107443628B (zh) 2022-01-04

Family

ID=6048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7695.6A Active CN107443628B (zh) 2016-05-30 2017-05-15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60158B2 (zh)
CN (1) CN1074436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012A (zh) * 2018-09-19 2020-03-27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记录介质和温度控制方法
WO2023184205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过程的模具温度在线控制方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7721A (ja) * 1989-03-30 1991-08-15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金型温度調節方法
CN1421756A (zh) * 2001-11-30 2003-06-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温度调节器及热处理装置
CN1654185A (zh) * 2004-02-12 2005-08-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模具温度的调整装置、调整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773114A (zh) * 2004-11-11 2006-05-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控制单元及压缩机控制方法
JP2009045814A (ja) * 2007-08-20 2009-03-0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成形用金型の温度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装置
JP2009202482A (ja) * 2008-02-28 2009-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射出成形方法
CN102176177A (zh) * 2009-10-24 2011-09-07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装置加热方法
CN102356694A (zh) * 2009-03-19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2380939A (zh) * 2010-08-30 2012-03-21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CN102566380A (zh) * 2010-12-14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CN102591378A (zh) * 2012-02-09 2012-07-18 广州海乃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温调节系统及其离液断电方法
CN102639310A (zh) * 2010-03-18 2012-08-15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成型方法、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注射成型装置
CN102968141A (zh) * 2012-11-28 2013-03-13 东莞市科力钢铁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温度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86151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炉控制系统
CN103748443A (zh) * 2011-03-04 2014-04-23 泰科博音特有限公司 检测食物内部温度的装置
CN103970164A (zh) * 2013-02-03 2014-08-06 生阳新材料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超调控制加热方法
CN104344430A (zh) * 2013-07-25 2015-02-11 林内株式会社 烹调装置
CN104635789A (zh) * 2013-11-11 2015-05-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微调节的热管理方法及其无线装置
CN104685438A (zh) * 2012-11-28 2015-06-03 Nec飞鼎克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温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7644D0 (en) * 1984-07-11 1984-08-15 Microwave Ovens Ltd Microwave ovens
JP3509892B2 (ja) * 1993-03-24 2004-03-22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温度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方法
JP2003326574A (ja) * 2002-05-13 2003-11-19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成形機における型締装置の温度モニタ装置
JP4579863B2 (ja) * 2006-05-19 2010-11-1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射出成形機、射出成形機の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7721A (ja) * 1989-03-30 1991-08-15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金型温度調節方法
CN1421756A (zh) * 2001-11-30 2003-06-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温度调节器及热处理装置
CN1654185A (zh) * 2004-02-12 2005-08-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模具温度的调整装置、调整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773114A (zh) * 2004-11-11 2006-05-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控制单元及压缩机控制方法
JP2009045814A (ja) * 2007-08-20 2009-03-0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成形用金型の温度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装置
JP2009202482A (ja) * 2008-02-28 2009-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射出成形方法
CN102356694A (zh) * 2009-03-19 2012-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2176177A (zh) * 2009-10-24 2011-09-07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装置加热方法
CN102639310A (zh) * 2010-03-18 2012-08-15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成型方法、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注射成型装置
CN102380939A (zh) * 2010-08-30 2012-03-21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CN102566380A (zh) * 2010-12-14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以及定影控制方法
CN103748443A (zh) * 2011-03-04 2014-04-23 泰科博音特有限公司 检测食物内部温度的装置
CN103186151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炉控制系统
CN102591378A (zh) * 2012-02-09 2012-07-18 广州海乃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温调节系统及其离液断电方法
CN102968141A (zh) * 2012-11-28 2013-03-13 东莞市科力钢铁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温度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685438A (zh) * 2012-11-28 2015-06-03 Nec飞鼎克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温度控制方法
CN103970164A (zh) * 2013-02-03 2014-08-06 生阳新材料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超调控制加热方法
CN104344430A (zh) * 2013-07-25 2015-02-11 林内株式会社 烹调装置
CN104635789A (zh) * 2013-11-11 2015-05-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微调节的热管理方法及其无线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012A (zh) * 2018-09-19 2020-03-27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记录介质和温度控制方法
CN110920012B (zh) * 2018-09-19 2023-02-17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记录介质和温度控制方法
WO2023184205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过程的模具温度在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0158B2 (ja) 2019-08-14
JP2017213694A (ja) 2017-12-07
CN107443628B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7480B2 (en) Automatic process control for a multilayer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AU2010309569B2 (en) Zone control of tool temperature
CN107443628A (zh)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CN107848175A (zh) 使用一个或多个外部传感器作为虚拟空腔传感器的注射模制方法
CN1185090C (zh) 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KR101355609B1 (ko) 냉각 및 싸이클 시간을 단축하는 다채널 금형 온도조절 장치
CN101733914A (zh) 快速加热冷却成形系统及其成形模具
KR101817161B1 (ko) 냉,온조기를 이용한 비연속 금형 온도조절시스템
KR101426002B1 (ko) 냉각 및 싸이클 시간을 단축하는 다채널 금형 온도조절장치
JP2008105271A (ja) 過熱蒸気を利用した金型の加熱冷却システム
CN103707477A (zh) 注塑模具
CN103068552A (zh) 注射成形机的自动运行方法
CN107471573A (zh) 一种采用控制型腔表面温度的技术注塑塑胶产品的设备
KR20120066090A (ko) 금형 장치
WO2021220719A1 (ja) 成形システム、異常予測装置、異常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CN112805133B (zh) 用于控制注射模制系统的方法
JP2009202482A (ja)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射出成形方法
KR101464554B1 (ko) 금형 온도 조절 장치
JP2022077628A (ja) 異常予測システム、異常予測装置、異常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CN202685254U (zh) 一种光学级透明制品用高精密注塑机
CN107234752B (zh) 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及模具温度调节方法
JP2021172015A (ja) 成形システム、異常予測装置、異常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JP4060000B2 (ja) 射出成形機用金型温度調整装置
JP3128598U (ja) 過熱蒸気を利用した金型の加熱冷却システム
CN108454049B (zh) 压力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