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702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7025B
CN102547025B CN201110402889.2A CN201110402889A CN102547025B CN 102547025 B CN102547025 B CN 102547025B CN 201110402889 A CN201110402889 A CN 201110402889A CN 102547025 B CN102547025 B CN 102547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rt
humidity
power supply
threshold
dehumidification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28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7025A (zh
Inventor
浅香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47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7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7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70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6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umidity or mois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对所容纳的纸张进行加热的除湿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包括:供纸部,其容纳纸张束,并在进行印刷时提供纸张,并且该供纸部包括除湿加热器;湿度检测体,其检测湿度;除湿加热器开关部;控制部,其在所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接通状态,当小于基准值时,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切断状态;以及电源部,其在省电模式中,控制部所识别的湿度与基准值之差越大,从向控制部的供电被停止起经过越长的周期临时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向除湿加热器的通电次数并获得优异的省电效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所容纳的纸张进行加热的除湿加热器的打印机、复印机、数码复合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在内部容纳多张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一旦纸张吸湿,在运送或定影时就容易产生褶皱或卡纸(堵塞)。另外,例如还存在下述情况:一旦水分(水蒸气)进入纸张和纸张之间,纸张就会相互吸附,从而发生纸张的叠送(纸张以重叠的状态被运送)。因此,为了去除水分,有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除湿加热器。
例如,公知有如下的供纸装置。具体来说,所述供纸装置设置有:向收纳许多印刷纸的主体壳体的内部依次供应印刷纸的纸张供应机构;配置在主体壳体内部的除湿加热器;测量主体壳体的内部温度的内部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主体壳体的外部温度的外部温度测量装置;基于外部温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内部温度测量装置分别测量的温度来控制除湿加热器的驱动的除湿加热器控制装置。通过该构成,来防止由于除湿加热器连续驱动而造成的因为主体壳体内部的温度极大地上升进引起的感光体的寿命缩短、以及即使在不需要除湿的状况下也驱动除湿加热器而导致的消耗电力的不必要的增大。
首先,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有用于控制对供纸部中的除湿加热器的通电的控制部(控制器)。例如,控制部根据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湿度。并且,控制部在湿度大于等于固定值时,对除湿加热器通电,如果湿度小于固定值,则切断对除湿加热器的通电,由此控制纸张的干燥。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节能意识的提高,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下,停止对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的供电,抑制待机状态下的消耗电力。在省电模式下被停止供电的部分根据图像形成装置而不同。通常来说,被停止供电的部分越多省电效果就越好。因此,也存在停止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供电的情况。
如此,随着转移到省电模式,有时也停止对控制除湿加热器的动作(通电)的控制部的供电。于是,在省电模式中无法进行对除湿加热器的控制或湿度的确认。另一方面,为了对纸张适当地进行除湿,需要对除湿加热器维持一定期间的通电。因此,有时在省电模式中,使除湿加热器维持相同的状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然而,当省电模式持续的时间长时,如果除湿加热器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则虽然纸张已干燥但还继续除湿,从而继续进行不必要的除湿。另一方面,如果除湿加热器长时间处于关闭的状态,纸张就会吸湿,从而供纸或纸张运送有时也会产生故障。
因此,为了在省电模式下进行除湿加热器的打开/关闭切换,在省电模式中也临时且定期地重新开始供电,以驱动控制部。在此情况下,进行控制部启动、湿度确认、除湿加热器的打开/关闭切换。
然而,如果过分频繁地重新开始对控制部的供电,就会存在丧失省电模式下的省电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进行对控制部的临时供电的周期过长,则即便湿度充分下降,除湿加热器不必要地进行动作的时间也变长。另一方面,也可能相反地纸张吸收大量水分。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不损害省电效果,对控制部的临时供电需要以恰当的周期(时机)进行。
这里,上述公知的供纸装置也一样,以往没有考虑省电模式下的除湿加热器的打开/关闭、以及对控制部的临时供电。因此,无法解决关于在省电模式下使主控制部等动作、还是不动作、还是临时动作等方面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减少对除湿加热器的不必要的通电,优化省电模式中对控制部的临时供电的周期(间隔),从而获得优异的省电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所收纳的纸张进行加热的除湿加热器,并包括:供纸部,所述供纸部容纳纸张束,并在印刷时供应纸张,并且所述所述供纸部包含所述除湿加热器;湿度检测体,所述湿度检测体检测湿度;除湿加热器开关部,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维持向所述除湿加热器通电的接通状态或切断向所述除湿加热器的通电的切断状态;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随着供电的开始,基于所述湿度检测体的输出来识别湿度,并且如果所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则将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接通状态,当所识别的湿度小于所述基准值时,将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切断状态;以及电源部,当返回条件完备时,所述电源部从停止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的省电模式转移到对所述控制部进行供电的通常模式,当转移条件完备时,所述电源部从所述通常模式转移到省电模式,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所述控制部所识别的湿度与所述基准值之差越大,从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被停止起经过越长的周期临时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减少对除湿加热器的不必要的通电,优化省电模式中对控制部的临时供电的周期(间隔)来获得优异的省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的示意性正面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供纸部的除湿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从通常模式从省电模式的转移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从省电模式从通常模式的返回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针对湿度的基准值合阈值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除湿加热器的基本模式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除湿加热器的节能优先模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中向省电模式转移前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与在省电模式下对主控制部的临时供电相关的转移到省电模式后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按照温度规定了基准值等的数据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电子照相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记载在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配置等各要素并不用于限定发明范围而只是说明示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
首选,利用图1,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复合机的一个例子。图1是数码复合机100的示意性正面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在最上部具有原稿运送部1。另外,在数码复合机100的正面上方(图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设置有:进行复印等印刷的设定、或显示数码复合机100的状态的操作面板2(相当于输入部)。另外,在数码复合机100主体中设置有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运送路径5、图像形成部6A、定影部6B等。
图像读取部3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并且,在图像读取部3的上面设置有两种原稿玻璃(运送读取用原稿玻璃31和载置读取用原稿玻璃32)。另外,在图像读取部3的内部设置有:在水平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框架(具有曝光灯、反射镜等)、透镜、图像传感器(例如,CCD)等光学部件(都未图示)。例如,当读取通过原稿运送部1被连续运送过来的原稿时,将移动框架固定在送入读取用原稿玻璃31的下方,将原稿的反射光引导到透镜、图像传感器。另外,当读取被载置在载置读取用原稿玻璃32上的原稿时,使移动框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来将原稿的反射光引导到透镜、图像传感器。
并且,图像读取部3利用这些光学部件对原稿照射光,并将原稿的反射光引导到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对各个像素的输出值进行A/D转换,生成图像数据。例如,数码复合机100可基于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印刷(复印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在垂直方向上层叠有两个容纳并供应用于图像形成的纸张的供纸部4。每个供纸部4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并且,为了进行纸张补给和纸张尺寸的变更,每个供纸部4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纸盒41而取下。
各供纸部4在各纸盒41内堆叠容纳多个(例如,500~1000张左右)各种类型(例如,普通纸、复印纸、再生纸等)、各种尺寸(例如,信纸尺寸、A4、A3、B4、B5等)的纸张。并且,在各供纸部4中设置有与最上层的纸张接触的供纸辊42。供纸辊42送出纸张以进行供纸。
在各供纸部4内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除湿加热器7。除湿加热器7是例如包含电热线的片材(电热片)。利用对除湿加热器7通电而产生的热量,可使供纸部4内干燥。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纸张吸湿而导致的运送时的褶皱的产生、或叠送(特别是为进行彩色印刷而表面被施以涂层的涂布纸的叠送)。除湿加热器7也可以只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一侧。
另外,在供纸部4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8(相当于湿度检测体),用于为进行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而确认湿度,(具体情况后述)。通过使用该湿度传感器8,例如能够测量和识别相对湿度。也可以利用湿度传感器8测量绝对湿度。另外,湿度传感器8也可以不设置在供纸部4内,而设置在供纸部4附近来测量供纸部4附近的湿度。
另外,也可以在各供纸部4内设置温度传感器81(相当于温度检测体)。温度传感器81也可以设置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6A附近而不是供纸部4内,只要能够检测机内温度即可。
接着,运送路径5是在装置内运送纸张的通路。并且,在运送路径5上设置有多个运送辊对51、52,所述多个运送辊对51、52在运送纸张时进行旋转驱动。另外,还设置有套准调节辊对53等,所述套准调节辊对53使被运送的纸张在图像形成部6A跟前等待,并将其与调色剂图像形成的时机相匹配地送出。另外,还设置有接受从排出口排出的纸张的排出托盘54。
图像形成部6A基于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并且将图像(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4供应而来的纸张上。另外,使用通过图像读取部3获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或从与数码复合机100连接的计算机200(参照图2)等发送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形成部6A包括以能够向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被支撑的感光鼓61。另外,图像形成部6A具有:配置在感光鼓61周围的带电装置62、曝光装置63、显影装置64、转印辊65、清洁装置66等。
对调色剂图像形成以及转印过程进行说明。感光鼓61向预定方向旋转驱动。带电装置62使感光鼓61带上预定电位。曝光装置63基于图像数据,输出激光并对感光鼓61表面进行扫描曝光来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然后,显影装置64向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以使其显影。转印辊65与感光鼓61压力接触来形成挤压(nip)部。然后,套准调节辊对53计算时机使纸张进入挤压部。当纸张和调色剂图像进入挤压部时,转印辊65被施加预定电压。由此,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清洁装置66清除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等。
定影部6B对被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影部6B包括加热辊67和加压辊68,加热辊67内置有发热体。加热辊67和加压辊68压力接触来形成挤压部。并且,当纸张通过该挤压部时,调色剂被熔融、加热,从而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进行了调色剂定影后的纸张被排出到排出托盘54。
(数码复合机100的硬件构成)
接下来,基于图2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数码复合机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首先,在数码复合机100主体内设置有主控制部9(相当于控制部),作为控制数码复合机100的动作的部分。主控制部9作为控制元件例如是具有CPU91的基板。主控制部9负责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控制。主控制部9也可以按照功能分割成多种部分来设置,例如:进行整体控制的部分、进行通信控制的部分、进行图像处理的部分、进行图像形成或使各种旋转体旋转的马达等的打开/关闭等并控制印刷的引擎控制部等。本说明中示出将这些控制部整合的方式并进行说明。
主控制部9具有存储部92。存储部92能够存储用于控制数码复合机100的程序或数据、图像数据等。例如,存储部92组合RAM、ROM、HDD、闪存ROM等易失性和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而构成。CPU91基于存储在存储部92中的程序和数据,执行计算处理或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对数码复合机100进行控制。
另外,主控制部9与原稿运送部1、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运送路径5、图像形成部6A、定影部6B的各部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并进行各部的控制。另外,主控制部9与操作面板2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由此,通过操作面板2进行的设定、输入的内容被传递给主控制部9。主控制部9对图像形成部6A等下达指示并使包含在数码复合机100中的各部动作,以使各部依据设定内容进行动作。
并且,主控制部9与通信部93连接。通信部93是用于通过网络、电缆或通信网与计算机200(例如,个人计算机)或对方传真装置300进行通信的接口。由此,数码复合机100能够进行以下操作:从计算机200接受图像数据等进行印刷(打印机功能)、将通过图像读取部3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92并发送给计算机200(扫描功能)、与外部的传真装置300进行图像数据(传真功能)的收发。
另外,数码复合机100内设置有电源部10。电源部10与例如商用电源连接并生成各种电压。另外,还设置有主电源接通用主开关MS(例如数码复合机100的侧面),主开关MS进行商用电源和电源部10之间的连接的接通/切断。
电源部10具有多个电力转换电路12,电力转换电路12例如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转换器、平滑电路等。并且,电源部10使用电力转换电路12生成使数码复合机100动作所需的多种电压。例如,电源部10生成用于驱动马达的DC24V、用于驱动在主控制部9等中的电路元件的DC5V、DC3.3V等,并将生成的电压提供给数码复合机100内的各部。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具有通常模式和比通常模式减少了消耗电力的省电模式。并且,模式和模式之间,应生成的电压、供应的电流量不同。因此,设置用于与各模式相匹配地控制电源部10(电源部10内的各电力转换电路12)的动作的电力控制部11。
另外,数码复合机100内还设置有监视部94,监视部94监测是否从省电模式返回到通常模式(是否产生了返回要因)。通过设置该监视部94,在省电模式中,停止对主控制部9的供电。另一方面,在省电模式中,监视部94接受供电并驱动。监视部94主要监测从省电模式向通常模式的返回,电路规模可以比主控制部9小,因此比起在省电模式下驱动主控制部9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供纸部4中的除湿)
接下来,利用图3,对实施方式涉及的与供纸部4中的除湿相关的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供纸部4的除湿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由于各供纸部4是相同的,因此在图3中供纸部4只示出了1台。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由主控制部9进行对供纸部4的控制。如果设置有对图像形成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部9之外的控制部(例如,引擎控制部),则由主控制部9之外的控制部进行对供纸部4的控制。也可以在供纸部4内设置实际进行供纸部4的动作的供纸控制部(例如,安装有CPU、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板),主控制部9或引擎控制部向供纸控制部下达指示,使供纸控制部控制供纸部4的动作。如上所述的设置用于控制供纸部4的控制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说明中,以主控制部9进行供纸部4的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当设置引擎控制部或供纸控制部时,由引擎控制部或供纸控制部进行以下说明的除湿控制即可。
例如,当进行印刷时,主控制部9使供纸马达M4动作,使供纸部4送出印刷用的纸张。
另外,在供纸部4中还设置有除湿加热器7。主控制部9控制对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具体来说,在供纸部4设置有用于接通/切断向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的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当主控制部9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为接通状态时,从电源部10供应的电力被提供给除湿加热器7(在图3中,以白色箭头图示电力的流动)。另一方面,当主控制部9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为切断状态时,停止从电源部10向除湿加热器7的供电。
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在接受来自主控制部9的切换后,维持向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的接通或切断状态,直到接受下次切换为止。因此,也存在以下情况:当需要除湿时,即使在省电模式下,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也处于接通状态,向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被继续。
另外,在供纸部4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被输入到主控制部9。例如,在存储部92中存储记录了与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电压相对应的湿度的数据表。主控制部9利用该数据表,确认、识别供纸部4内的湿度。如果所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则主控制部9控制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打开除湿加热器7(进行通电)(具体情况后述)。
另外,在供纸部4中也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1。温度传感器81的输出例如被输入到主控制部9。例如,在存储部92中存储记录了与温度传感器81的输出电压相对应的温度的数据表。主控制部9利用数据表,确认、识别温度。
(通常模式和省电模式)
接下来,基于图4、图5,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00中的通常模式和省电模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从通常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的说明图。图5是用于说明从省电模式向通常模式返回的说明图。
首先,通过接通数码复合机100的主开关MS(接通主电源),电源部10与商用电源连接。并且,电源部10如上述生成多种电压。之后,对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部分供应电力。然后,主控制部9的启动、或者进行读取或印刷的部分的预热被开始(读取来自存储部92的主程序、加热定影部6B等)。最终,通过接通主电源,达到能够利用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功能的状态,成为通常模式。
并且,本说明中的通常模式是指:接通主电源,预热完毕,并为了成为能够立即利用数码复合机100的状态,而对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各部供应电力的状态。
《从通常模式向省电模式的转移》
接下来,利用图4对从通常模式向省电模式的转移进行说明。在通常模式中,能够立即利用数码复合机100。然而,即便在不使用数码复合机100的状态(待机状态)下,主控制部9或定影部6B中也会消耗一定的电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具有比通常模式减少了消耗电力的省电模式。
当从通常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条件完备(被满足)时,从通常模式转移到省电模式。转移条件可以任意规定。例如,设置在操作面板2上并用于指示向省电模式转移的省电键21被按下的情况可以作为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条件。
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在作业执行完毕、没有对数码复合机100的输入(对操作面板2的输入、对通信部93的印刷用数据的输入等)、变成不使用的状态(待机状态)之后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时间(例如,几分钟)的情况,作为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条件。例如由设置在主控制部9的计时部95对预先设定的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时间进行计时。
当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条件被满足时,主控制部9对电源部10的电力控制部11指示向省电模式转移。电力控制部11接受该指示后进行电力转换电路12的动作控制和供电路径的切换,以只对在省电模式下也动作的部分供应电力。另外,电力控制部11使电力转换电路12只生成在省电模式下需要的电压。
在省电模式下也动作的部分可以任意规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在省电模式下,只对检测从省电模式向通常模式返回的返回要因的发生的返回要因检测部、监测返回要因的发生的监视部94、以及除湿加热器7等预先设定的部分供应电力。由此,在省电模式中,停止对主控制部9、图像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6A等构成数码复合机100的部分的供电。
《解除省电模式/省电模式→通常模式》
在省电模式中,对限定的部分进行供电,数码复合机100的电力消耗减少。然而,在省电模式中,由于停止对主控制部9、图像形成部6A等的供电、不生成用于印刷的各种马达驱动用的电压等的原因,无法使用数码复合机100的各种功能(复印、扫描、打印、传真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将对数码复合机100进行的固定的操作、输入作为返回条件,在返回条件被满足时,从省电模式返回到通常模式,变成能够利用数码复合机100的各种功能的状态。
从省电模式向通常模式返回的条件可以任意规定。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通信部93从外部的计算机200或传真装置300接收到印刷等作业数据作为返回条件(通信部93成为返回要因检测部)。或者,如图5所示,将操作面板2中的电源键22等任意按键被按下作为返回条件(操作面板2成为返回要因检测部)。
另外,也可以将向原稿运送部1放置原稿的情况作为返回条件。也可以为了检测原稿被放置到原稿运送部1的情况,在原稿托盘14上设置原稿放置传感器15(原稿放置传感器15成为返回要因检测部)。原稿放置传感器15例如是检测有无原稿的光传感器。
另外,也可以将原稿运送部1的抬起和放下(原稿运送部1的开闭)作为返回条件。为了检测原稿运送部1的开闭,可以在图像读取部3的上表面设置开闭检测传感器33(开闭检测传感器33成为返回要因检测部)。开闭检测传感器33例如是检测原稿运送部1被打开固定角度以上的光传感器。
通过这些返回要因检测部检测数码复合机100被使用的可能性高的对数码复合机100进行的操作、输入。作为返回要因检测部,还可以设置其它类型的传感器等。
各个返回要因检测部的输出被输入到监视部94。监视部94基于各个返回要因检测部的输出来检测出返回条件被满足。通过该检测,监视部94向电源部10的电力控制部11指示向通常模式返回。电力控制部11接受该指示后,进行供电路径的切换,以便对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部分供应电力。另外,电力控制部11使所有电力转换电路12动作(向通常模式返回)。
由此,对原稿运送部1、图像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6A、主控制部9等构成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部分的供电被重新开始。如上所述,当预先设定的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条件完备时,电力控制部11停止对各部、各装置的供电,当向通常模式返回的条件完备时,电力控制部11重新开始进行对各部、各装置的供电。
(除湿加热器7的动作模式)
接下来,基于图6~图8,对实施方式涉及的除湿加热器7的动作细节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针对湿度的基准值Ht以及阈值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说明除湿加热器7的基本模式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除湿加热器7的节能优先模式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针对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设置有湿度的基准值Ht。“基准值Ht”是任意规定的值,该值是如果湿度大于等于该值就容易发生叠送或褶皱因此要进行除湿的值,并且是是否进行除湿的阈值。如果检测到的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则主控制部9打开除湿加热器7。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的湿度小于基准值Ht,则主控制部9关闭除湿加热器7。因此,基准值Ht可以说是用于判断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的阈值。并且,检测到的湿度越大(与基准值Ht的差越大),降低供纸部4的湿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另一方面,如果湿度越小(与基准值Ht的差越大),供纸部4的湿度越难超越基准值Ht。
在通常模式时,主控制部9定期确认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并基于所识别的湿度,控制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并且,在省电模式时,对主控制部9的供电原则上停止。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维持接通/切断的状态,因此如果省电模式持续时间长,则可能发生除湿加热器7一直开着、或者纸张的除湿完全不被进行的情况。
因此,当进入省电模式时,电源部10对主控制部9临时进行供电,使其确认供纸部4的湿度,以进行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
然而,若频繁地进行对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就会损害省电模式下的省电效果。另一方面,若优先省电效果而对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的频率过少,则可能发生虽然关掉除湿加热器7也可以但还是一直开着的情况,相反地也可能发生虽然由于湿度增加而应打开除湿加热器7但没有打开从而导致纸张吸湿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在省电模式下,使得对主控制部9重新开始临时供电的周期根据被检测、测定的湿度而不同。首先,基于图6、图7,对在省电模式下向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中的基本模式进行说明。
《基本模式》
首先,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关于湿度,设置第一阈值Ht1和第二阈值Ht2。第一阈值Ht1大于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可适当规定,可考虑除湿加热器7的除湿能力和第二周期的长度等的平衡而规定。例如,第一阈值Ht1被设置为对基准值Ht加上在第一周期的期间内除湿加热器7能够除湿的目标值而得的值。另外,第二周期和第一周期能够任意规定。例如,第一周期可以是第二周期的几分之1左右(例如,1/2)。
另外,第二阈值Ht2小于基准值Ht。“第二阈值Ht2”可适当规定,可以是从基准值Ht减去当在第一周期期间使除湿加热器7停止时平均上升的湿度值而得的值,也可以考虑与第二周期等的平衡而规定。
并且,如图7所示,在基本模式中,当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且小于第一阈值Ht1时(属于第一湿度带Hb1时)设置为第一周期。另外,在基本模式中,当湿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Ht2且小于基准值Ht时(属于第二湿度带Hb2时),也设置为第一周期。换言之,当湿度离基准值Ht比较近时,设置为第一周期。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基本模式中,当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Ht1时设置为第二周期。另外,在基本模式中,当湿度小于第二阈值Ht2时设置为第二周期。换言之,当既不属于第一湿度带Hb1也不属于第二湿度带Hb2、并且湿度离基准值Ht比较远时,设置为第二周期。
第一周期小于第二周期(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因此,当湿度接近基准值Ht时,在省电模式中,主控制部9临时动作的周期变短。由此,当湿度小于等于基准值Ht时,除湿加热器7被快速关闭。由此,能够消除由于已经干燥但仍继续开着除湿加热器7而被消耗的电力的浪费。另外,当湿度大于基准值Ht时,除湿加热器7被快速打开,能够避免由于吸湿导致的纸张故障。
另一方面,第二周期大于第一周期。因此,当湿度离基准值Ht很远时,在省电模式中,主控制部9临时动作的周期变长。由此,当即便使除湿加热器7动作、湿度也无法立刻达到基准值Ht以下时、或者当认为湿度没有急剧上升至需要除湿加热器7动作的程度时,主控制部9不会没必要地启动、动作。因此,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具体长度可以任意规定。例如,将第一周期设为30分钟,第二周期设为1个小时,或者将第一周期设为1个小时,第二周期设为2个小时等,可以规定第一周期∶第二周期=1∶2。
《节能优先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通过由上述基本模式控制对主控制部9的供电时机,来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具有比基本模式追求更好的省电效果的节能优先模式。因此,利用图8对节能优先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节能优先模式中,当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且小于第一阈值Ht1时(属于第一湿度带Hb1),设置为第一周期。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节能优先模式中,当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Ht1时设置为第二周期。另外,在节能优先模式中,当湿度小于基准值Ht时也设置为第二周期。换言之,在节能优先模式中,当湿度不属于第一湿度带Hb1时设置为第二周期(相对较长的周期)。
与基本模式同样,第一周期小于第二周期。因此,当湿度大于基准值Ht但比较靠近基准值Ht时,在省电模式中主控制部9临时动作的周期变短。由此,当湿度小于等于基准值Ht时,除湿加热器7被快速关闭。由此,能够消除由于已经干燥但仍继续开着除湿加热器7而被消耗的电力的浪费。
另一方面,第二周期大于第一周期。因此,当湿度离基准值Ht很远时,在省电模式中,主控制部9临时动作的周期变长。由此,当即便使除湿加热器7动作、湿度也无法立刻达到基准值Ht以下时,主控制部9不会没必要动作。因此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并且,当湿度小于基准值Ht时也设置为第二周期。由此,减少打开除湿加热器7的频率,能够以省电为优先。
能够通过操作面板2来设定在该省电模式中的对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中是以基本模式规定周期还是以节能优先模式规定周期。通过操作面板2的设定结果例如被存储在存储部92中。
(向省电模式的转移前处理)
接下来,基于图9,对在数码复合机100中向省电模式的转移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向省电模式的转移前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并且,在转移前处理中,进行与省电模式下的对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相关的处理。
首先,图9的“开始”是转移条件被满足、从通常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之前的阶段。
首先,主控制部9在向省电模式转移之前,基于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确认、识别湿度(步骤#1)。该湿度可以是即将进入省电模式之前测定的,也可以是在通常模式中刚进行的湿度确认中测定、识别的湿度。此时,向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被设定为接通和切断中的某一状态。另外,主控制部9也可以基于确认的湿度和基准值Ht来控制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以在步骤#1的时间点进行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
然后,主控制部9确认规定省电模式下的周期的模式(步骤#2)。具体来说,主控制部9确认在省电模式中是以基本模式规定周期还是以节能优先模式规定周期的设定(步骤#2)。例如,默认的设定可以为基本模式。
然后,主控制部9基于所设定的模式、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来规定省电模式下临时供电的周期(步骤#3)。具体来说,主控制部9规定是第一周期还是第二周期。然后,主控制部9将规定的周期发送给电源部10(电力控制部11)(步骤#4)。由此,电源部10能够掌握省电模式下的临时供电的时机。之后,向省电模式转移(“结束”)。通过向该省电模式转移,原则上,停止对主控制部9的供电。
(省电模式下的主控制部9的临时返回控制)
接下来,基于图10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省电模式下向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与省电模式下向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相关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当在图10的流程图的执行当中发生了向通常模式的返回时,处理在本流程图的中途结束。
首先,电力控制部11不断确认在转移到省电模式后、或者对主控制部9进行临时供电并再次停止后是否经过了规定的周期(时间)(步骤#21、步骤#21的“否”→步骤#21的循环)。
然后,如果在转移到省电模式后或者对主控制部9进行临时供电并再次停止后经过了规定的周期(时间)(步骤#21的“是”),则电源部10临时重新开始向主控制部9的供电(步骤#22)。由此,主控制部9启动(步骤#23)。
然后,主控制部9使湿度传感器8动作,并基于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来确认、识别湿度(步骤#24)。接着,主控制部9确认所识别的湿度是否大于等于基准值Ht(基准值Ht≤湿度H)(步骤#25)。
如果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步骤#25的“是”),则主控制部9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置为接通状态,使除湿加热器7成为通电状态(步骤#26)。另一方面,如果湿度小于基准值Ht(步骤#25的“否”),则主控制部9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置为切断状态,使除湿加热器7成为关闭状态(步骤#27)。
然后,主控制部9确认规定省电模式下的周期的模式(步骤#28)。然后,主控制部9基于检测、识别的湿度、所设定的模式、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来规定省电模式下临时供电的周期(步骤#29)。具体来说,主控制部9规定是第一周期还是第二周期。
然后,主控制部9将规定的周期发送给电源部10(电力控制部11)(步骤#30)。这些步骤#28~步骤#30与上述步骤#2~4相同。
电源部10一旦从主控制部9接收到表示周期的数据,就停止向主控制部9的供电(步骤#31)。然后,再次返回步骤#21,电源部10再次等待执行向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的时机。
(与温度相应的省电模式下的主控制部9的临时返回控制)
接下来,利用图11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与温度相应的省电模式下的主控制部9的临时返回控制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按照温度规定了基准值Ht等的数据表的一个例子说明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下述例子:为了进行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规定省电模式下的供电周期,主控制部9基于湿度传感器8的输出确认、识别湿度。然后,将所识别的湿度与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进行比较。但是,因为纸张的吸湿程度不同等原因,有时最好根据温度来改变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第一周期、第二周期。
例如,通过预先进行的实验,按照每个温度范围(各温度宽度)规定认为恰当的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例如,存储部92存储将这些值与温度相对应地记录的数据表。在图11中,示出了以每5℃为刻度规定了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的例子。另外,也可以例如以每1℃为刻度规定基准值Ht、第一阈值Ht1、第二阈值Ht2、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刻度的宽度可以是任意的。
然后,主控制部9基于温度传感器81的输出,识别数码复合机100内(供纸部4内)的温度,访问存储部92,并规定要使用(参考)的数据表。例如,在图9和图10的流程图中,也可以与识别湿度的同时识别温度,并规定要参照的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发明中,检测到的湿度越大(与基准值Ht的差越大),降低供纸部4湿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另一方面,湿度越小(与基准值Ht的差越大),供纸部4的湿度就越难超过基准值Ht。并利用这样的湿度变动需要一定时间的特点。
并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数码复合机100)包括:供纸部4,其容纳纸张束,并在印刷时供应纸张,并且包括除湿加热器7;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检测体(湿度传感器8);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其维持向除湿加热器7通电的接通状态或切断向除湿加热器7的通电的切断状态;控制部(主控制部9),其随着供电的开始,基于湿度检测体的输出来识别湿度,并且如果所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Ht,则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为接通状态,当所识别的湿度小于基准值Ht时,将除湿加热器开关部70设为切断状态;电源部10,当返回条件被满足时,该电源部10从停止向控制部供电的省电模式转移到对控制部进行供电的通常模式,当转移条件被满足时,所述电源部从通常模式转移到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下,控制部所识别的湿度与基准值Ht之差越大,从向控制部的供电被停止起经过越长的周期再临时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
由此,由于切换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能够减少在省电模式中对控制部(主控制部9)的不必要的临时供电。另一方面,在省电模式中控制部(主控制部9)刚(最新)识别的湿度和基准值Ht之差越小,电源部10以越短的周期临时重新开始对控制部(主控制部9)的供电。由此,当湿度小于基准值Ht时,除湿加热器7被尽快关闭。因此,被构成为尽可能关闭除湿加热器7,能够实现省电。另一方面,规定周期以使即便湿度大于基准值Ht也尽快打开除湿加热器7。因此,能够防止由纸张吸湿引起的故障的发生。
另外,控制部(主控制部9)确认所识别的湿度是否大于等于比基准值Ht大的第一阈值Ht1,在省电模式中,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且小于第一阈值Ht1时(属于第一湿度带Hb1时),电源部10以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Ht1时,电源部10以比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由此,如果湿度高到超过第一阈值Ht1的程度,则直到向控制部进行供电的周期变长(第二周期)。从而,可以不用为确认湿度而使控制部一直启动至湿度下降至小于基准值Ht为止,消除了用于控制部(主控制部9)启动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湿度离基准值Ht近到进入第一湿度带Hb1(第一阈值Ht1和基准值Ht之间)的程度,则直到向控制部进行供电的周期变短(第一周期)。从而,当湿度小于基准值Ht时,控制部很快被启动,除湿加热器7被关闭,从而消除了除湿加热器7中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另外,控制部(主控制部9)确认所识别的湿度是否小于比基准值Ht小的第二阈值Ht2,在省电模式中,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Ht2且小于基准值Ht时(属于第二湿度带Hb2时),电源部10以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小于第二阈值Ht2时,电源部10以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由此,如果湿度充分低到小于第二阈值Ht2的程度,则直到向控制部进行供电的周期变长(第二周期)。从而,可以不用为确认湿度而使控制部多余地启动至湿度超过基准值Ht为止,消除了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另一方面,如果湿度离基准值Ht近到落入第二湿度带Hb2的程度(第二阈值Ht2和基准值Ht之间),则直到向控制部进行供电的周期变短(第一周期)。从而,即使湿度大于基准值Ht,控制部不久也被启动,除湿加热器7被打开,纸张的吸湿被有效地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数码复合机100)还包括接受选择基本模式和节能优先模式的选择输入的输入部(操作面板2),在该基本模式中,当在省电模式下控制部(主控制部9)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Ht2且小于第一阈值Ht1时,以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小于第二阈值Ht2且大于等于第一阈值Ht1时,以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在所述节能优先模式中,当在省电模式中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Ht且小于第一阈值Ht1时,以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当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在大于等于基准值Ht且小于第一阈值Ht1的范围之外时,以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的供电。并且,电源部10在省电模式时以通过输入部选择的模式进行向控制部的临时供电。由此,用户在省电模式中既可以精细地进行除湿加热器7的打开/关闭控制(基本模式),也可以尽可能减少重新开始对控制部进行供电的次数(节能优先模式)。从而,能够按照用户的意向使图像形成装置动作。
另外,考虑纸张的吸湿程度、除湿加热器7的除湿能力,有时也想根据温度来改变基准值Ht或各种阈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数码复合机100)包括用于检测供纸部4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体(温度传感器81)、以及存储有根据温度而不同的基准值Ht以及各阈值的存储部92,当省电模式时,电源部10基于存储在存储部92中的值,与温度相应地进行向控制部(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由此,能够根据温度环境,获得好的省电效果并消除纸张的吸湿。
另外,控制部(主控制部9)在省电模式下每当由于重新开始临时供电而启动时检测湿度,规定直到下一次使电源部10重新开始临时供电的周期,将所规定的周期发送给电源部10,从而以规定的周期重新开始向控制部(主控制部9)的临时供电。由此,在省电模式下临时对控制部重新开始供电,基于测得的最新的湿度来规定周期。从而,总是能够规定使控制部恰当地临时返回、启动的周期,使得在省电模式下消除纸张的吸湿、并消除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要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所收纳的纸张进行加热的除湿加热器,并包括:
供纸部,所述供纸部容纳纸张束,并在印刷时供应纸张并且所述供纸部包含所述除湿加热器;
湿度检测体,所述湿度检测体检测湿度;
除湿加热器开关部,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维持向所述除湿加热器通电的接通状态或切断向所述除湿加热器的通电的切断状态;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随着供电的开始,基于所述湿度检测体的输出来识别湿度,并且如果所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则将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接通状态,当所识别的湿度小于所述基准值时,将所述除湿加热器开关部设为切断状态:以及
电源部,当返回条件完备时,所述电源部从停止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的省电模式转移到对所述控制部进行供电的通常模式,当转移条件完备时,所述电源部从所述通常模式转移到省电模式,在所述省电模式中,所述控制部所识别的湿度与所述基准值之差越大,从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被停止起经过越长的周期临时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所述控制部确认所识别的湿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基准值,
在省电模式下,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基准值且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源部以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对控制部的供电,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源部以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确认所识别的湿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基准值,
在所述省电模式下,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小于基准值时,所述电源部以所述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电源部以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所述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包括输入部,其接受选择基本模式和节能优先模式的选择输入,
在所述基本模式下,当在省电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以所述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以所述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在所述节能优先模式下,当在省电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大于等于所述基准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以所述第一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当所述控制部刚识别的湿度在大于等于所述基准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范围之外时,以所述第二周期重新开始向所述控制部的供电,
所述电源部在所述省电模式时以通过所述输入部选择的模式进行向所述控制部的临时供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体,用于检测温度:以及
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有根据温度而不同的所述基准值以及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
其中,在所述省电模式时,所述电源部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值,与温度相应地进行向所述控制部的临时供电。
CN201110402889.2A 2010-11-30 2011-11-3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7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6914A JP5256276B2 (ja) 2010-11-30 2010-11-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66914 2010-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7025A CN102547025A (zh) 2012-07-04
CN102547025B true CN102547025B (zh) 2015-03-18

Family

ID=4612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28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7025B (zh) 2010-11-30 2011-11-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3017B2 (zh)
JP (1) JP5256276B2 (zh)
CN (1) CN102547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6242B2 (ja) * 2012-09-28 2015-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7499A (ja) * 2013-02-28 2014-09-1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電子機器
CN103685843A (zh) * 2013-11-29 2014-03-26 杨伟 具有纸张防潮功能的复印设备
JP5978234B2 (ja) * 2014-01-23 2016-08-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043438B1 (en) * 2015-01-09 2018-11-28 ABB Schweiz AG A power and control device for medium voltage applications
US9965770B2 (en) 2016-02-04 2018-05-08 Clipcart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coupon distribution, redemption, and tracking
KR101838390B1 (ko) * 2016-08-03 2018-03-14 최호림 다매 급지방지장치
CN108051987A (zh) * 2018-01-16 2018-05-18 佛山市高明领航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纸数字印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9369A (ja) 1994-05-25 1995-12-08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1125473A (ja) * 1999-10-28 2001-05-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6403A (ja) * 2004-07-23 2006-02-09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4208783B2 (ja) * 2004-07-2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設定時刻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42981A (ja) * 2005-02-28 2006-09-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除湿制御装置
JP4711798B2 (ja) * 2005-09-30 2011-06-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1912B2 (ja) * 2005-10-06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の省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62404B2 (ja) * 2006-07-03 2012-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9994B2 (ja) * 2006-08-09 2010-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3262A (ja) * 2007-03-16 2008-10-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6344B2 (ja) * 2007-04-03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4858B2 (ja) * 2008-09-17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周期処理実行装置および周期処理実行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56276B2 (ja) 2013-08-07
US20120134708A1 (en) 2012-05-31
US8843017B2 (en) 2014-09-23
JP2012118226A (ja) 2012-06-21
CN102547025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70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0996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EP199068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17537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9041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humidification device
JP54291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
JP20080969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55640B2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that performs an initial ope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that performs an initial operation
JP56258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EP2703896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199198A1 (en) Fixing device, heating control method
JP61066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62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2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4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除湿制御装置
JP20132285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17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0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0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2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73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13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0337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60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harging the apparatus to reduce warm up ti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