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913A -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913A
CN102548913A CN2010800342259A CN201080034225A CN102548913A CN 102548913 A CN102548913 A CN 102548913A CN 2010800342259 A CN2010800342259 A CN 2010800342259A CN 201080034225 A CN201080034225 A CN 201080034225A CN 102548913 A CN102548913 A CN 102548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stream
filtration
reason material
water
cation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42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绘美
金子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afloc Co Ltd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afloc Co Ltd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floc Co Ltd,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aflo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8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45Ultra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47Micr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6Feed pre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C02F3/1273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04Specific process operations in the feed stream; Feed 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16Flow or flux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26Fur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 B01D2311/2642Aggregation, sedimentation, flocculation, precipitation or coa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embrane module operation
    • B01D2315/06Submerged-type; Immers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6Use of chemical agents
    • B01D2321/168Use of other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少量的有机高分子凝结剂来有效地除去存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方法。所述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的特征在于,向含有腐殖物质、多糖类、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外高分子化合物的至少1种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将含有以规定式子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进行膜分离。

Description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分离膜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本申请主张了基于2009年8月5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09-18286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全部引用到了这里。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是指,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由堵塞膜的细孔而能引起网眼堵塞的物质。所述物质是指,含在流入水中的、或者微生物产生的多糖类、蛋白质、腐殖物质、其它导致膜的流束降低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等。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指,在活性污泥法中不设置最终沉淀槽,而通过微滤膜或者超滤膜等分离膜,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从高质量的处理水质、稳定操作的观点出发,正在逐渐普及。另外,近年来,从水循环的必要性出发也增加了对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需求。
但是,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由于由导致过滤流束降低的物质的存在,会发生膜的网眼堵塞、或者过滤水量的减少等,因此,由于有涉及膜清洗、交换等维持管理问题,因而实际情况是不能广泛地浸透。
进一步,被称为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多糖类或蛋白质虽然也有含在流入生水中的情况,但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也有通过微生物而产生的情况。腐殖质等难生物分解性成分,例如非专利文献2和非专利文献3所示,是含在排水、地下水等中的高分子物质,兼具亲水性和疏水性。这些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由于为水溶性,溶解在水中,在凝集沉淀中不能分离除去。另外,腐殖质等由于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在活性污泥法等中很难除去,虽然通过活性碳等的吸附处理是可能的,但是成本极高。
因此,由于通过公知的方法而实施的这些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在经济性上是困难的,所以需要采取紧急的对策。
在世界范围内水需求高涨的今日,再生水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希望开发出低成本、维持管理容易的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在这里,作为膜过滤流束降低的对策提出了种种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被处理水中添加次氯酸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粗大气泡发生散气装置清洗膜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槽中添加无机凝结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3)、添加有机高分子凝结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等。但是,这些方法从维持管理的复杂性、除去效率、经济性的观点等出发,都不能说是能令人满意的方法。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作为阳离子性聚合物之一的聚乙烯胺可以用于消除膨胀(bulking)用途中。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75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957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5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334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00067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agaoka H、Ueda S和Miya A:膜分离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细菌性细胞外聚合物的影响,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by、34(9)165-172(1996)
非专利文献2:上田正人、坂本义昭:使用刚性吸附树脂的地下水腐殖物质的提取和特性分析,原子力后段研究,vol.12 No.1-2(2006)
非专利文献3:野上祐作、南有田智子、宫永政光:波及到生活排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水的COD的黄腐酸的影响,用水和废水vol.43 No.12(2001)
发明内容
正如以上所述,作为膜分离活性污泥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公知方法不能说是能令人满意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在被处理水中添加次氯酸的方法,不仅药液成本或人工费高,而且有降低微生物活性的危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通过粗大气泡发生散气装置来清洗膜的方法中,由频繁的清洗导致装置的运转率下降,有氧溶解效率上的浪费。
进一步,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添加无机凝结剂的方法,不仅需要多的凝结剂添加量,而且有pH降低的担心或污泥增加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4记载的添加有机高分子凝结剂的方法,由于有机高分子凝结剂具有水解性或耐破坏性低而使得在效果的持续性上有改善的余地。关于专利文献5,用途只限于消除膨胀,并不知道能除去水溶性的多糖类或腐殖质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除去存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槽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过程中,与以往方法相比,廉价且简便,并且通过以少的污泥发生量来降低浓度从而缩短分离膜的清洗时间,能延长清洗间隔的方法。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地除去存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槽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方法。其要旨在于以如下为特征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方法:向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以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为有效成分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然后进行膜分离。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优选方法,可以举出:膜分离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为腐殖物质、微生物产生的或含在流入水中的多糖类、蛋白质的至少1种;相对于活性污泥混合液,添加10~2000mg/L膜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
进一步,作为其它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以下的方式:
一种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含有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以阳离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进行膜分离,所述阳离子性水溶性聚合物的特征是其为含有以下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脒结构单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化1]
Figure BDA0000133471400000041
式(1)、(2)中,R1~R4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X-、Y-各自为阴离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根据前述记载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为腐殖物质、多糖类及蛋白质的生物体外高分子化合物的至少1种。
根据前述记载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中,相对于活性污泥混合液,添加10~2000mg/L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
根据前述记载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中,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含有5~90摩尔%的以上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单体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使用少量的作为有机高分子凝结剂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廉价、且以少的污泥发生量就可以降低存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浓度。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法,由于仅仅向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有机高分子凝结剂就可以,因此不会复杂化除去工序就可以简便地除去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涉及通过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而除去膜分离活性污泥槽中的膜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方法。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为所谓的高分子凝结剂,以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为主成分。另外,所述聚合物可以为交联性凝胶。
作为本发明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主成分而使用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为含有下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脒结构单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化2]
Figure BDA0000133471400000051
式(1)、(2)中,R1~R4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X-、Y-各自为阴离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为具有以上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脒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另外,在上述通式(1)和(2)中,作为以X-,Y-表示的阴离子具体地可以举出Cl-、Br-、1/2SO4 2-、CH3(CO)O-、H(CO)O-等。其中优选Cl-
作为这样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制造具有伯胺基或通过转化反应能生成伯胺基的取代氨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的腈类的共聚物,酸水解后,使所述共聚物中的氰基和伯胺基反应进行脒化。
作为上述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优选以通式CH2=CRa-NHCORb(式中、Ra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b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或氢原子)表示的化合物。在与腈类的共聚物中,来自所涉及的化合物的取代氨基通过水解或者加醇分解容易地转化成伯胺基。进一步,该伯胺基与邻接的氰基反应进行脒化。作为所述化合物可以例示N-乙烯基甲酰胺(Ra=H、Rb=H)、N-乙烯基乙酰胺(Ra=H、Rb=CH3)等。
这些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腈类的聚合摩尔比通常为20∶80~80∶20,如果需要,可以采用该范围外的聚合摩尔比,例如、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比率更大的聚合摩尔比。一般在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中所占的脒结构单元的比率越多,作为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时的性能越优异。另外,可以认为乙烯胺结构单元也有利于作为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性能。因此,提供适宜作为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共聚物的所述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和腈类的聚合摩尔比一般为20∶80~80∶20,特别优选为40∶60~60∶40。
作为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和腈类的共聚合的方法,可以使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本体聚合、水溶液沉淀聚合、悬浮聚合、乳化聚合等中的任意一种。在溶剂中使其聚合时,原料单体浓度通常以5~80质量%、优选20~60质量%进行实施。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偶氮化合物,更优选2,2′-偶氮双(2-脒基丙烷)的盐酸盐等。另外,聚合反应一般在非活性气体气流下、30~100℃的温度下进行实施。所得到的共聚物可以以原始的状态或者稀释后供给到脒化反应。另外,也可以以公知的方法进行脱溶剂、乾燥,将共聚物作为固体进行分离后,再次溶解,供给脒化反应。
在脒化反应中,作为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使用以所述通式表示的N-乙烯基酰胺化合物时,可以通过进行如下的2阶段反应来制造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将共聚物的取代氨基转化成伯胺基,然后,使生成的伯胺基与邻接的氰基发生反应而生成脒结构。
另外,也可以在强酸的存在下、在水中加热共聚物,以一个阶段生成脒结构。即使这种情况也可以认为先生成作为中间结构的伯胺基。
作为脒化反应的具体条件,例如可以通过添加相对于共聚物中的取代氨基通常为0.1~5.0倍当量的强酸、优选为0.5~3.0倍当量的强酸、更优选为0.7~1.5倍当量的盐酸,通常在80~150℃、优选90~120℃的温度下,通常加热0.5~20小时,成为具有脒结构单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一般强酸相对于取代氨基的当量比越大、且反应温度越高,越容易进行脒化反应。另外,在进行脒化时,相对于供给到反应的共聚物,在反应体系内通常存在10质量%以上、优选为20质量%以上的水。
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其最典型的例子正如按照上面说明的,优选如下来制造:使N-乙烯基甲酰胺和丙烯腈进行共聚,将生成的共聚物通常制成水悬浮液,在盐酸的存在下、进行加热,由与取代氨基邻接的氰基形成脒结构单元。然后,通过选择供给到共聚的N-乙烯基甲酰胺和丙烯腈的摩尔比、以及共聚物的脒化条件,来得到各种组成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像这样得到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为:在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100摩尔%中,含有5~90摩尔%的以上述式(1)和/或(2)表示的脒结构单元作为重复单元。脒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如果不到5摩尔%,则脒结构单元的含量过少,在使用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时,使用量变多。另一方面,脒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如果超过90摩尔%,则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制造是困难的。脒结构单元的含有率的下限值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20摩尔%以上。另外,脒结构单元的含有率的上限值更优选为8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摩尔%以下。
另外,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如果通过上述的方法来制造,除了所述脒结构单元以外,有含有下述式(3)~(5)所示单元的情况。
[化3]
Figure BDA0000133471400000071
式(3)~(5)中、R5、R7、R8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6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氢原子。
Z-为阴离子。作为阴离子,与先前在上述式(1)、(2)的说明中例示的阴离子相同。
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含有以上述式(3)~(5)所示的单元时,通常在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100摩尔%中,含有以上述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0~40摩尔%,以上述式(4)所示的重复单元0~70摩尔%,以上述式(5)所示重复单元0~70摩尔%。
上述式(1)和/或(2)所示的脒结构单元以及上述式(3)~(5)所示的单元的组成可以通过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腈类的聚合摩尔比、脒化反应的条件(温度或时间)来进行调整。
另外,这些组成可以通过测定阳离子性聚合物的13C-NMR(13C-核磁共振)来求出,具体地可以通过各重复单元所对应的13C-NMR光谱的峰值(信号)的积分值来算出。
另外,作为制造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物的原料单体混合物等中添加乙二醛、双环氧基化合物等多官能性的交联剂进行聚合的方法;使能与聚合物发生反应的多官能性的物质与水溶性的聚合物反应后进行交联的方法;加热水溶性的聚合物使其交联的方法等。
本发明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含有有效成分量的作为主成分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也可以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以举出甲酸、氯化铵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有效成分量”是指,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100质量%中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含有量,通常优选含有10~100质量%。
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含有其它成分时,可以在制造阳离子性聚合物后添加其它成分从而达到希望的配合量,也可以预先在这些(共)聚合物的制造原料中混合其它成分。
作为本发明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主成分的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用1当量浓度的盐水制为0.1g/dL溶液时的在25℃中的比浓粘度优选为0.01~10dL/g,更优选为0.1~8dL/g。比浓粘度如果不到0.01dL/g,制造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变得困难,有降低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功能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比浓粘度如果超过10dL/g,由于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水溶液的粘度变得过高,因此有在添加时发生不良的情况。
另外,上述的比浓粘度可以通过调整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离子性的比例、分子量分布、制造方法、组成分布等来控制。例如,如果增加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有比浓粘度增加的倾向。
在本发明方法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含有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然后进行膜分离,来防止膜过滤流束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只要在不损害其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其它的膜堵塞防止剂或无机凝结剂、高分子凝结剂并用而使用。
在本发明中,“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是指,向利用微滤膜或超滤膜等的膜分离槽以及向比膜分离槽更前的工序的活性污泥处理体系内的任意的场所添加,使其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接触,例如,与活性污泥一起添加到生水槽后导入曝气槽的、向膜式活性污泥槽直接添加,在具有以脱氮等为目的的无氧槽的设施中向无氧槽直接添加等之外,只要有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效果,就可以使用任何的添加方法。进一步,也可以添加到连接各槽的侧沟或配管等流路或设置在这些各槽之前的流量调整槽中。
向活性污泥的添加
在本发明方法中,预先向活性污泥添加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时,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活性污泥混合液优选为10~2000mg/L,更优选为10~1000mg/L。添加量如果不到10mg/L,则变得难于充分得到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效果。而另一方面,添加量如果超过2000mg/L,不仅变得难于充分得到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效果,而且有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产生坏影响的可能性。
向生水贮藏槽的添加
向生水贮藏槽添加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时,通常,使其溶解在水等中直接添加,也可以注入流入到膜分离活性污泥槽的管道中,导入膜分离活性污泥槽。
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使用量由于根据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以及活性污泥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因此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相对于活性污泥混合液,优选使用10~2000mg/L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
另外,关于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使用量,也可以根据在烧杯等中放入处理装置内的活性污泥,添加所述除去剂,评价上清液的全糖浓度(酚硫酸法)和滤纸过滤性来决定。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在以下的试验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的评价通过测定污泥处理后的处理水的全糖浓度以及滤纸过滤量来进行。
全糖浓度的测定
全糖浓度表示溶解在水中、或着以胶体状存在的多糖类浓度,用紫外可视分光光度计(岛津科学(株)制UV-3100)测定490nm付近的吸光度,由标准液的标准曲线来算出。
另外,全糖浓度的测定按照常规方法:酚硫酸法[Hodge,J.E.and Hofreiter,B.T.,Method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1,338(1962)]来实施。
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效果的判定通过由下式算出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率来进行。
除去率(%)=(1-A2/A1)×100
(A1:被处理排水的全糖浓度、A2: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后的全糖浓度)
滤纸过滤量的测定
滤纸过滤量是指,将直径为185mm的5C滤纸(ADVANTEC社制)折16折,放入漏斗中,安装于50ml量筒后,流入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后的污泥50ml,测定5分钟后的过滤量。
5分钟后的过滤量越多,越为过滤性优异的物质,意味着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效果高。
汇总在试验例中使用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示于以下的表1中。
阳离子性聚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使用以以下的方法制造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1、A2、A3)。
阳离子性聚合物A1的制造
在具有搅拌器、氮导入管、冷却管的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丙烯腈和N-乙烯基甲酰胺的混合物(摩尔比55∶45)6g、以及与脱盐水的混合物34g。在氮气中,一边搅拌所述混合物,一边升温至60℃,添加10质量%的2,2’-偶氮双(2-脒基丙烷)的2盐酸盐水溶液0.12g,进一步保持3小时,得到在水中析出有聚合物的悬浮物。向所述悬浮物添加水20g,进一步添加相对于聚合物的甲酰基为2当量的浓盐酸后,在100℃、保持4小时,得到黄色的高粘度液。向大量的丙酮中添加所述高粘度液后,析出聚合物。其后,将得到的聚合物切细,在60℃、干燥一晚后,粉碎所述聚合物,得到粉末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阳离子性聚合物A1的组成
使阳离子性聚合物A1溶解在重水中,用NMR光谱仪(日本电子社制、270MHz)测定13C-NMR光谱。通过与13C-NMR光谱的各重复单元对应的峰的积分值算出各单元的组成。另外,不区分所述通式(1)和(2)的结构单元,作为其总量而求出。结果示于表1中。
另外,含在像这样而得到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1的各单元,在上述式[(1)、(2)、(3)~(5)]中、R1~R4以及R5~R8为氢原子,X-、Y-、Z-为氯化物离子。
阳离子性聚合物A1的比浓粘度测定
使0.1g阳离子性聚合物A1溶解在1当量浓度的盐水100ml中,调制成0.1g/dL的溶液。用奥氏粘度计(ハリオ研究所社制)测定所述溶液在25℃中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1的比浓粘度。结果示于表1中。
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制造
在具有搅拌器、氮导入管、冷却管的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40g脱盐水、1.2g聚乙二醇20000、0.2g次磷酸钠后,升温至70℃,在氮气流下、用2小时滴下丙烯腈和N-乙烯基甲酰胺的混合物(摩尔比50∶50)的70质量%水溶液120g。其间,分5次添加10质量%的2,2’-偶氮双(2-脒基丙烷)的2盐酸盐水溶液12.6g。进一步使所述混合物老化2小时后,加入浓盐酸(相当于对甲酰基100摩尔%),升温至90℃,放置3小时。向大量的丙酮中添加所述混合物,使聚合物析出,切细所得到的聚合物,在60℃、使所述聚合物干燥一晚后,粉碎得到粉末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组成
与阳离子性聚合物A1同样地测定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13C-NMR光谱,算出各单元的组成。另外,不区分上述通式(1)和(2)的结构单元,作为其总量而求出。结果示于表1中。
另外,含在像这样而得到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各单元,在上述式[(1)、(2)、(3)~(5)]中、R1~R4以及R5~R8为氢原子,X-、Y-、Z-为氯化物离子。
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比浓粘度测定
与阳离子性聚合物A1同样地测定阳离子性聚合物A2的比浓粘度。结果示于表1中。
阳离子性聚合物A3的制造
阳离子性聚合物A3为通过加热处理(120℃、5小时)阳离子性聚合物A1进行交联而成的聚合物,阳离子性聚合物A3的比浓粘度与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A1同样地进行测定。其结果示于表1中。
另外,作为比较例使用市售的高分子凝结剂B1:DIAFLOC K-405(含有双氰胺·氯化铵·甲醛缩聚物55wt%)、B2:DIAFLOC K-403B(含有季胺50wt%)。
[表1]
脒:脒盐酸盐单元
NVF:N-乙烯基甲酰胺单元
AN:丙烯腈单元
VAM:乙烯胺盐酸盐单元
AA:丙烯酸单元
试验例
实施例1
将处理生活排水的膜分离活性污泥装置的活性污泥(pH6.7、MLSS9,000mg/L)200ml放入烧瓶中,按规定量以0.1质量%的水溶液状添加表2所示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其后,搅拌混合2分钟,静置一晚。其后,通过酚硫酸法使上清液呈色,测定波长490nm的吸光度,从测定值算出上清液的全糖浓度,从而判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效果。而另一方面,将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后的污泥50ml流入安装在量筒上的滤纸上,测定5分钟后的过滤水量。结果示于表2中。
比较例1
除了不添加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判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效果。结果示于表2中。
比较例2
除了使用大野绿水(株)制的高分子凝结剂(B1、B2)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判断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效果。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Figure BDA000013347140000015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使用少量的作为有机高分子凝结剂的水溶性和/或吸水性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廉价、且以少的污泥发生量就可以降低存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中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浓度。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法,由于仅仅向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有机高分子凝结剂就可以,因此不会复杂化除去工序就可以简便地除去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

Claims (4)

1.一种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含有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添加以阳离子性水溶性聚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进行膜分离,所述阳离子性水溶性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其是含有下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脒结构单元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Figure FDA0000133471390000011
式(1)、(2)中,R1~R4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相同或者不同,X-、Y-各自为阴离子,相同或者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为腐殖物质、多糖类以及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外高分子化合物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活性污泥混合液,添加10~2000mg/L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除去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过滤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溶性和/或吸水性阳离子性聚合物含有5~90摩尔%的上述通式(1)和/或(2)所示的单体单元。
CN2010800342259A 2009-08-05 2010-08-04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Pending CN1025489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2867 2009-08-05
JP2009182867 2009-08-05
PCT/JP2010/063175 WO2011016482A1 (ja) 2009-08-05 2010-08-04 膜分離活性汚泥法における流束低下原因物質の除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913A true CN102548913A (zh) 2012-07-04

Family

ID=4354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42259A Pending CN102548913A (zh) 2009-08-05 2010-08-04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016482A1 (zh)
KR (1) KR20120085713A (zh)
CN (1) CN102548913A (zh)
TW (1) TW201107250A (zh)
WO (1) WO2011016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4548B2 (ja) * 2011-07-05 2013-12-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海水淡水化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6115017B2 (ja) * 2012-03-29 2017-04-19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水処理方法
JP6142574B2 (ja) * 2013-02-28 2017-06-0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膜分離活性汚泥装置における膜間差圧の上昇を抑制する方法
JP6303945B2 (ja) * 2014-09-16 2018-04-0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における固液分離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4532A (zh) * 2004-12-10 2005-07-27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抗膜污染的复合药剂
JP2006334587A (ja) * 2005-06-01 2006-12-14 Nalco Co 膜バイオリアクターの流束を改善する方法
JP2009000676A (ja) * 2007-05-23 2009-01-08 Daiyanitorikkusu Kk バルキング解消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5299A (ja) * 1997-05-02 1998-11-17 Hymo Corp 汚泥脱水方法
JP3162339B2 (ja) * 1998-06-02 2001-04-2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汚泥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システム
JP2008132421A (ja) * 2006-11-28 2008-06-12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JP2009119310A (ja) * 2007-11-12 2009-06-04 Hymo Corp 活性汚泥沈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4532A (zh) * 2004-12-10 2005-07-27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抗膜污染的复合药剂
JP2006334587A (ja) * 2005-06-01 2006-12-14 Nalco Co 膜バイオリアクターの流束を改善する方法
JP2009000676A (ja) * 2007-05-23 2009-01-08 Daiyanitorikkusu Kk バルキング解消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16482A1 (ja) 2013-01-10
TW201107250A (en) 2011-03-01
KR20120085713A (ko) 2012-08-01
WO2011016482A1 (ja) 201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009B (zh) 高分子水处理膜及其制造方法
RU2429901C2 (ru) Способ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и технологии мембранной ультрафильтрации или микрофильтрации в обработке промывочной воды
JP6688187B2 (ja) 低アクリルアミド凝集剤組成物、低アクリルアミド凝集剤組成物を使用する方法
Wang et al. A pilot investigation into membrane bioreactor using mesh filter for treating low-strength municipal wastewater
JP5780953B2 (ja) 膜バイオリアクター混合液を調整する方法
US8614173B2 (en) Water treatment method
HU228884B1 (en) Method of using water soluble polymers in a 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TWI715110B (zh) 用於淨化受電解質及染劑污染之廢水之設備及方法
CN103464010A (zh) 抗污的高稳定性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Bodzek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ous membrane types and module configur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natural water by means of low-pressure membrane methods
CN102548913A (zh)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的流束降低原因物质的除去方法
W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MBR and reverse osmosis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JP6060958B2 (ja) 着色成分の除去方法
CN104974454B (zh) 一种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3018A (zh) 膜分离处理方法
RU2012148410A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сополимер 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2-акриламидо-2-метилпропансульфон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и полималеиновую кислоту, а также е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JP6467886B2 (ja) 廃水処理方法および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JP6186944B2 (ja) 製紙排水の処理方法
JP6142574B2 (ja) 膜分離活性汚泥装置における膜間差圧の上昇を抑制する方法
CN101993138B (zh) 着色成分的除去方法
JP6098239B2 (ja) 汚泥脱水剤および汚泥の処理方法
JP4807647B2 (ja) (亜)硝酸性窒素低減剤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で得られた(亜)硝酸性窒素低減剤による水中の(亜)硝酸性窒素濃度の低減方法
CA2817377C (en) Use of water soluble block copolymers to improve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in water treatment
CN104817222B (zh) 废水处理方法以及废水处理装置
JP6046875B2 (ja) 着色成分の除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