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7372A -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7372A
CN102537372A CN2011102981639A CN201110298163A CN102537372A CN 102537372 A CN102537372 A CN 102537372A CN 2011102981639 A CN2011102981639 A CN 2011102981639A CN 201110298163 A CN201110298163 A CN 201110298163A CN 102537372 A CN102537372 A CN 102537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lve
absorption liquid
rare absorption
r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81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7372B (zh
Inventor
石崎修司
小林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3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7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7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73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8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rption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21On-off valves controlled by pulse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阀装置以及吸收式冷冻机,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持性能。阀装置(40)在流动有液体的配管(41)上外置有阀驱动部(45),并且,构成阀驱动部(45)的阀轴(44)延伸至配管(41)内,在配管(41)内设置有阀座(42),阀座(42)与设置在阀轴(44)前端的阀体(43)抵接,根据阀轴(44)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41)的阀轴贯通部(141)的间隙(δ)而进入阀驱动部(45)内,经由流路面积大于配管(41)的阀轴贯通部(141)的间隙(δ)的供给管(49)而使阀驱动部(45)内与液体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

Description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来自吸收器的稀吸收液分支分配至高温再生器与低温再生器的吸收式冷冻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吸收式冷冻机,其包括: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对上述部件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冷却介质的循环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吸收式冷冻机中,冷却介质被吸收液所吸收而形成的稀释吸收液(以下,称为稀吸收液)被从吸收器分支分配至高温再生器与低温再生器,通过在连接于高温再生器的配管中设置例如节流孔板等阻尼来设定流入高温再生器及低温再生器的稀吸收液的比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366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使用阻尼固定的节流孔板,因此在高制冷负载与低制冷负载时分配至高温再生器与低温再生器的稀吸收液的比例出现偏差,可能导致低制冷负载时的性能(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降低。因此,为了将吸收液的分配调节至与制冷负载相适应的比例,可以在与高温再生器相连接或与低温再生器相连接的配管中的一方设置稀吸收液分配阀。
另外,在吸收式冷冻机中,存在因长时间使用或进行真空开放施工等而导致吸收液中含有较多的铁质等异物的情况。该铁质等异物进入稀吸收液分配阀后诱发阀体锁定,其结果是,可能无法保持其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稳定保持性能的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阀装置,在流动有液体的配管上外置有阀驱动部,并且,构成阀驱动部的阀轴延伸至配管内,在配管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与设置在所述阀轴前端的阀体抵接,根据所述阀轴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而进入阀驱动部内,经由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的供给管而使所述阀驱动部内与所述液体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
在根据阀轴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而进入阀驱动部内的阀装置中,如果例如异物混入在配管内流动的液体中,则该异物将与液体一同进入阀装置内,可能导致阀的动作不良。
在本发明中,由于经由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的供给管而使所述阀驱动部内与所述液体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与供给管相比,该间隙的流路阻尼大,因此,经由流路阻尼小的供给管而使阀驱动部的内部与液体源相连接,只要该液体源的液体中没有混入异物,即使在配管内流动的液体中混入异物,也不会使该异物与液体一同进入阀驱动部,从而解决了阀动作不良的问题。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供给管从所述配管内延伸出并与液体源相连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供给管从配管内延伸出并与液体源相连接,因此即使供给管发生液体泄露,也能够防止液体泄露至外部。
本发明的吸收式冷冻机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对上述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以及冷却介质的循环路径,稀吸收液被分支而流向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低温再生器,所述冷冻机的特征在于,在将稀吸收液分配至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低温再生器的配管上外置有阀驱动部,并且,构成阀驱动部的阀轴延伸至配管内,在配管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与设置在所述阀轴前端的阀体抵接,根据所述阀轴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而进入阀驱动部内,经由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的供给管而使所述阀驱动部内与所述稀吸收液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液体源将异物少的吸收液或冷却介质液供给至所述阀驱动部内。
所述液体源具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在所述稀吸收液罐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异物去除机构,当所述阀体关闭时,使从所述阀驱动部排出的稀吸收液流入所述稀吸收液罐内而将异物去除,当所述阀体打开时,使所述稀吸收液罐内的稀吸收液流入所述阀驱动部。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将稀吸收液从所述吸收器供给至所述高温再生器及所述低温再生器的稀吸收液管、设置在该稀吸收液管上的吸收液泵,所述供给管与所述稀吸收液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在该稀吸收液罐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异物去除机构。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将所述蒸发器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溜まり)与该蒸发器的喷散器(散布器)相连接的蒸发器冷却介质管、设置在该蒸发器冷却介质管上的冷却介质泵,所述供给管与所述蒸发器冷却介质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将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接的高温再生器冷却介质管,所述供给管与所述高温再生器冷却介质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供给管与存储冷却介质液的冷却介质液罐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向阀装置的阀驱动部供给例如较洁净的吸收液或冷却介质液,因此在配管路径中循环的异物难以进入阀驱动部内,从而能够防止阀装置锁定,其结果是,能够长时间稳定保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稀吸收液分配阀(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锁定防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另一锁定防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再另一锁定防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发器
1B冷却介质液收集器
1C喷散器
2吸收器
5高温再生器
6低温再生器
7冷凝器
7A冷却介质液收集器(冷却介质液罐,液体源)
21稀吸收液管(液体源)
21C第三稀吸收液管(配管)
21D第四稀吸收液管(配管)
31冷却介质管(高温再生器冷却介质管,液体源)
34冷却介质管(蒸发器冷却介质管,液体源)
40稀吸收液分配阀
41阀主体(配管)
42座(阀座)
43阀体
44阀轴
45腔(阀驱动部)
49第二供给管(供给管)
50控制装置
60,260,360,460,560锁定防止机构
61,261,361,461,561第一供给管(供给管)
62,262稀吸收液罐(液体源)
65,265磁性部件(异物去除机构)
100,200,300,400,500吸收式冷冻机
141阀轴贯通部
362,462,562电磁阀
563冷却介质液罐(液体源)
P1稀吸收液泵(吸收液泵)
P3冷却介质泵
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简略结构图。
吸收式冷冻机100是双效吸收式冷冻机,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作为吸收液。
如图1所示,吸收式冷冻机100包括: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列设置的吸收器2、收容该蒸发器1以及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筒体3、具有气体燃烧器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列设置的冷凝器7、收容该低温再生器6以及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筒体8、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冷却介质释放热回收器16、稀吸收液泵(吸收液泵)P1、浓吸收液泵P2、冷却介质泵P3,上述各设备经由吸收液管21~25以及冷却介质管31~35而配管连接。
并且,附图标记14代表冷/温水管,该冷/温水管用于将在蒸发器1内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ブライン)循环供给至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调装置),形成于该冷/温水管14局部的导热管14A设置在蒸发器1内。在冷/温水管14的导热管14A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检测在该冷/温水管14内流通的载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附图标记15代表用于使冷却水依次流过吸收器2以及冷凝器7的冷却水管,形成于该冷却水管15局部的各导热管15A、15B分别设置在吸收器2以及冷凝器7内。附图标记50代表对吸收式冷冻机10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51通过控制装置50的控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50。
吸收器2具有将在蒸发器1中蒸发的冷却介质蒸气吸收至吸收液中并使蒸发器吸收筒体3内的压力保持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收集吸收冷却介质蒸气而被稀释的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收集器2A,该稀吸收液收集器2A与设置有稀吸收液泵P1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相连接,能够通过变频器(インバ一タ一)52来可变频地控制该稀吸收液泵P1。稀吸收液管21在稀吸收液泵P1的下游侧分支为第一稀吸收液管21A与第二稀吸收液管21B,经过冷却介质释放热回收器16后的第一稀吸收液管21A与经过低温热交换器12后的第二稀吸收液管21B再次汇合。而且,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分支为第三稀吸收液管(配管)21C与第四稀吸收液管(配管)21D,第三稀吸收液管21C经过高温热交换器13后,在位于形成于高温再生器5内的热交换部5A上方的气层部5B上开口,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在形成于低温再生器6内上部的气层部6A上开口。
在高温再生器5的下部,收容有气体燃烧器4,该气体燃烧器4具有将例如煤气等燃料点燃的点火器4A、通过控制燃料量来使热源量可变的燃料控制阀4B。气体燃烧器4接收到控制装置50发送的燃烧信号,使气体燃烧,控制装置50根据温度传感器51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燃料控制阀4B的开度。在高温再生器5中形成有热交换部5A,该热交换部5A位于气体燃烧器4的上方,以该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作为热源,对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
使在气体燃烧器4中燃烧后的排出气体流通的排气路径17与该热交换部5A相连接,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浓吸收液收集器5C,该浓吸收液收集器5C用于收集在该热交换部5A中加热再生后流出该热交换部5A的浓吸收液。在该浓吸收液收集器5C设置有检测在浓吸收液收集器5C(高温再生器5内)收集的吸收液的液面高度的液面传感器53。
浓吸收液管22的一端与浓吸收液收集器5C的下端相连接,该浓吸收液管22另一端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而与从低温再生器6中延伸出的中间吸收液管24汇合。高温热交换器13通过从浓吸收液收集器5C流出的高温吸收液的热量来加热在第三稀吸收液管21C流动的吸收液,以降低高温再生器5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并且,浓吸收液管22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上游侧与吸收器2通过具有开闭阀V1的吸收液管23相连接。
低温再生器6以在高温再生器5中分离出的冷却介质蒸气作为热源,对收集在形成于气层部6A下方的吸收液收集器6B中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在吸收液收集器6B中设置有导热管31A,该导热管31A形成于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延伸至冷凝器7的底部的冷却介质管31的局部。通过使冷却介质蒸气流过该冷却介质管,经由所述导热管31A,而使冷却介质蒸气的热量传递至收集在吸收液收集器6B中的吸收液,从而使该吸收液浓缩。
中间吸收液管24的一端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收集器6B相连接,该中间吸收液管24的另一端与所述浓吸收液管22汇合后形成浓吸收液管25。该浓吸收液管25经由浓吸收液泵P2以及低温热交换器12而与设置在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的浓液喷散器2C相连接。低温热交换器12通过从高温再生器5的浓吸收液收集器5C流出的浓吸收液以及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收集器6B流出的中间吸收液的热量来加热在第二稀吸收液管21B中流动的稀吸收液。并且,在浓吸收液泵P2的上游侧,设置有绕过该浓吸收液泵P2以及低温热交换器12的旁通管25A、25B,当浓吸收液泵P2停止运转时,不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而通过旁通管25A、25B将从高温再生器5的浓吸收液收集器5C流出的浓吸收液以及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收集器6B流出的中间吸收液供给至吸收器2内。
如上所述,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与形成于冷凝器7底部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通过布设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收集器6B中的导热管31A以及经由冷却介质释放热回收器16的冷却介质管31相连接。该冷却介质管31的导热管31A上游侧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通过具有开闭阀V2的冷却介质管32相连接。并且,冷凝器7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通过具有U形密封部件33A的冷却介质管33相连接。并且,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收集液化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1B,该冷却介质液收集器1B与设置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1A上部的喷散器1C,通过具有冷却介质泵P3的冷却介质管34相连接。该冷却介质管34的冷却介质泵P3下游侧与吸收器2的吸收液收集器2A通过具有开闭阀V3的冷却介质管35相连接。并且,冷却水管15的导热管15B出口侧与冷/温水管14的导热管14A的出口侧,通过具有开闭阀V4的连通管36相连接。
吸收式冷冻机100通过控制装置50来进行从冷/温水管14中提取冷水的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来控制输入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热量,以使经由冷/温水管14而被循环供给至未图示的热负载的载冷剂(例如冷水)在蒸发器1出口侧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1检测出的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具体地说,控制装置50使所有的泵P1~P3启动,并且,使气体在气体燃烧器4中燃烧,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温度传感器51检测出的载冷剂的温度达到规定的7℃。另外,制冷运转时,开闭阀V1~V4关闭。
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且通过稀吸收液泵P1而输送至高温再生器5的稀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被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以及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从而使该稀吸收液中的冷却介质蒸发分离。在高温再生器5中使冷却介质蒸发分离而浓度升高的浓吸收液,经由浓吸收液管22,并在浓吸收液管25的浓吸收液泵P2的作用下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而流入浓吸收液管25。
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且通过稀吸收液泵P1而输送至低温再生器6的稀吸收液,被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冷却介质管31而供给、流入导热管31A的高温冷却介质蒸气加热,从而使该稀吸收液中的冷却介质蒸发分离。在低温再生器6中使冷却介质蒸发分离而浓度升高的中间吸收液,流入中间吸收液管24,并在浓吸收液管25中与在浓吸收液管22中流动的浓吸收液汇合。汇合后的浓吸收液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而被送入吸收器2,从浓液喷散器2C的上方喷散出。
另一方面,在低温再生器6中分离产生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凝器7后凝结,并被收集在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中。而且,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收集了较多的冷却介质液后,该冷却介质液从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中流出,经由冷却介质管33而进入蒸发器1,在冷却介质泵P3的作用下经由冷却介质管34而被提升,从喷散器1C喷散到冷/温水管14的导热管14A上。
被喷散到导热管14A上的冷却介质液吸收来自从导热管14A的内部通过的载冷剂的汽化热而蒸发,从而使从导热管14A的内部通过的载冷剂冷却,这样,从冷/温水管14向热负载供给温度降低后的载冷剂以进行制冷等冷却运转。而且,在蒸发器1中蒸发的冷却介质进入吸收器2,被由高温再生器5以及低温再生器6供给至上方并喷散的浓吸收液吸收,收集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收集器2A,在稀吸收液泵P1的作用下被送入高温再生器5,在以上路径中循环。另外,吸收液吸收冷却介质时产生的热量被设置在吸收器2内的冷却水管15的导热管15A冷却。
吸收式冷冻机100进行制冷运转时,热负载的载荷下降,输入至高温再生器5的输入热量减少后,低温再生器6内的压力大幅度降低。
因此,流入低温再生器6的稀吸收液的量要多于流入高温再生器5的量,被分配至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的稀吸收液的比例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性能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中设置有能够使分支流入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的稀吸收液的比例发生变化的电动阀即稀吸收液分配阀(阀装置)40。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具有:温度传感器54,其设置在高温再生器5上,用于检测高温再生器5内的吸收液的温度(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55,其设置在冷却水管15的吸收器2入口侧,用于检测冷却水入口温度。稀吸收液泵P1根据温度传感器54、55检测出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以及冷却水入口温度来调节运转频率。换言之,稀吸收液泵P1的运转频率根据热负载的荷载即低温再生器6内的压力而发生变化。具体地说,低温再生器6内的压力越低,稀吸收液泵P1的运转频率越低。
控制装置50根据低温再生器6内的压力即稀吸收液泵P1的运转频率来控制(调节)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开度。
另外,在吸收式冷冻机100中,存在因长期使用或进行真空开放施工等而导致吸收液中含有较多的附着在磁性材料上的铁质等异物(以下,简称异物)的情况。该异物进入稀吸收液分配阀40,可能诱发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锁定。作为提高稀吸收液分配阀寿命的方法,例如已知有使用高转矩马达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不仅稀吸收液分配阀的价格较高,而且因设置高转矩马达而导致稀吸收液分配阀大型化,难以标准地用于吸收式冷冻机。因此,希望能够长期使用通用的稀吸收液分配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防止稀吸收液分配阀40锁定的锁定防止机构60。锁定防止机构60具有:将稀吸收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第一供给管61、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液体源)62。第一供给管61的一端与稀吸收液分配阀40相连接,另一端与稀吸收液分配阀40上游侧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相连接。该第一供给管61分为两部分,之间隔有稀吸收液罐62,在稀吸收液分配阀40侧设置有分配阀配管63,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侧设置有导入管64A。
图2是表示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剖视图。
稀吸收液分配阀40具有:阀主体(配管)41、设置在阀主体41内的座(阀座)42、通过与座42的接触分离来调节流体的通过量的阀体43、支承阀体43的阀轴44、固定在阀主体41上的圆筒状的腔(阀驱动部)45、由永磁铁等磁性材料制成的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腔45内周部的转子46、将转子46的旋转转换为阀体43相对于座42的接触分离动作的进给丝杠47、将进给丝杠47与转子46相连结的套筒48。146为定子,转子46与定子146协作而旋转,通过进给丝杠47的旋转而使阀轴44上下移动,使阀体43相对于座42接触分离。此时,由于阀主体41的阀轴贯通部141存在小的间隙δ,因此容许稀吸收液通过该间隙δ而进入腔45的内侧。
阀主体41是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的圆管,在阀主体41中,稀吸收液沿从图2的箭头A到箭头B的方向流动。这里,以阀主体41上游侧的中心轴为中心轴C。
在腔45内设置有第二供给管49的一端49A。第二供给管49的直径小于阀主体41的直径,并且,该第二供给管49俯视时呈大致コ形状。第二供给管49从腔45贯穿阀主体41,沿中心轴C延伸至阀主体41内。第二供给管49的另一端49B位于比阀主体41的半径R更靠外侧。
图3是表示锁定防止机构60的示意图。
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设置有节流孔21D1,稀吸收液分配阀40焊接在位于该节流孔21D1下游侧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图3中,附图标记W代表焊接处。通过节流孔21D1来调节流入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稀吸收液量。
第二供给管49的另一端49B贯穿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伸出至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的外部。分配阀配管63的直径大于第二供给管49的直径,并且,以使第二供给管49的另一端49B位于该分配阀配管63内部的方式,将分配阀配管63焊接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从而,使第二供给管49与第一供给管61相连接。第一供给管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供给管。
分配阀配管63延伸至稀吸收液罐62内,在稀吸收液罐62内,在分配阀管63的外周部,设置有由例如铁素体(フエライト)磁铁等永磁铁形成的磁性部件(异物去除机构)65。导入管64A的一端与稀吸收液罐62的侧面相连接,导入管64A的另一端与节流孔21D1下游侧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相连接。
下面,对稀吸收液分配阀40以及锁定防止机构60的作用进行说明。
稀吸收液分配阀40为腔45内充满有稀吸收液的结构,阀体43全开时,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参照图2)吸入腔45内,阀体43全闭时,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排出。阀体43每全开全闭一次的稀吸收液吸入量为微量,例如,需要250次左右的全开全闭动作才能够使腔45内的稀吸收液全部更换。
这样,由于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因此,如果稀吸收液中含有较多异物,则这些异物将附着在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转子46上,最终可能会使阀体43锁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具有磁性部件65的稀吸收液罐62,阀体43开闭时,稀吸收液通过第一供给管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而在稀吸收液罐62与腔45之间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流入腔45内。更具体地说,第二供给管49的直径例如,为4mm左右,使得压力损失小于稀吸收液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0.05mm左右)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因此,相对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稀吸收液更通过从第二供给管49通过来进行移动。从而能够通过设置在稀吸收液罐62内的磁性部件65将稀吸收液罐62内的稀吸收液中的异物去除、净化。
因此,当阀体43全开时,如图3中的箭头D所示,在稀吸收液罐62中被净化的稀吸收液经由第一供给管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流入腔45内。由此,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难以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作为稀吸收液分配阀40,设置第二供给管49即可,因此,能够抑制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高额化以及大型化。另外,从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经由导入管64A流入稀吸收液罐62的稀吸收液的量仅相当于流出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量。
另一方面,阀体43全闭时,如图3中的箭头E所示,腔45内的稀吸收液经由第二供给管49以及第一供给管61流入稀吸收液罐62。从稀吸收液罐62内经由导入管64A排出至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的稀吸收液的量仅相当于流入稀吸收液罐62的量。
由于第二供给管49从阀主体41以及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内延伸出而与稀吸收液罐62相连接,因此,即使第二供给管49发生漏液,也能够防止液体泄露至外部,其结果是,能够维持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真空状态。并且,由于第二供给管49从阀主体41以及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内延伸出,与设置在阀主体41以及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将稀吸收液分配阀40设置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的焊接处W的数量。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稀吸收液分配阀40设置在将稀吸收液分别分配至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并且具有将异物少的稀吸收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腔45内的第一供给管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而且,在第一供给管61上,设置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62,在该稀吸收液罐62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磁性部件65,稀吸收液分配阀40关闭时,从腔45内排出的稀吸收液被导入稀吸收液罐62而将异物去除,稀吸收液分配阀40打开时,稀吸收液罐62内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因此,能够防止含有异物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并且,由于能够向腔45供给稀吸收液,与供给冷却介质液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配管等的腐蚀。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供给管49从阀主体41以及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内延伸出而与稀吸收液罐62相连接,因此,即使第二供给管49发生漏液,也能够防止液体泄露至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异物去除机构,设置了磁性部件65,但异物去除机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通过过滤稀吸收液来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未图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管64A与节流孔21D1下游侧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相连接,但也可如图4所示,将导入管64B焊接在节流孔21D1上游侧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管64A焊接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但也可如图5所示,将导入管64C焊接在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收集器2A上。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200的简略结构图。除取代锁定防止机构60(图1)而设置锁定防止机构260以外,吸收式冷冻机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6中,对与图1所示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相同的部分付以同一附图标记,说明省略。
锁定防止机构260具有:将稀吸收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第一供给管261、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液体源)262。第一供给管261的一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管61同样,焊接有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并与第二供给管49(图2)相连接。第一供给管261的另一端焊接在稀吸收液泵P1下游侧的稀吸收液管21上。
该第一供给管261分为两部分,之间隔有稀吸收液罐62,在稀吸收液分配阀40侧设置有分配阀配管263,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侧设置有导入管264。第一供给管2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供给管。在稀吸收液罐262内,设置有由例如铁素体磁铁等永磁铁形成的磁性部件(异物去除机构)265。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锁定防止机构260中,通过稀吸收液泵P1的压力而不断地将稀吸收液从稀吸收液管21经由导入管264而供给至稀吸收液罐262。通过磁性部件265而将稀吸收液罐262内的稀吸收液中的异物去除,净化,然后将净化后的稀吸收液经由第一供给管261而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由此,如图2所示,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难以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供给管2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中作用有稀吸收液泵P1的压力,液体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小于从第二供给管49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腔45内的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排出至阀体41。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将稀吸收液从吸收器2供给至高温再生器5以及低温再生器6的稀吸收液管21、设置在该稀吸收液管21上的稀吸收液泵P1,第一供给管261与稀吸收液管21相连接,并且,在第一供给管261上,设置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262,在该稀吸收液罐262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磁性部件265。因此,能够不断地将从稀吸收液罐262向腔45供给稀吸收液,由于能够不断地防止含有异物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并且,由于能够向腔45供给稀吸收液,与供给冷却介质液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配管等的腐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异物去除机构,设置了磁性部件65,但异物去除机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通过过滤稀吸收液来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未图示)。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300的简略结构图。除取代锁定防止机构60(图1)而设置锁定防止机构360以外,吸收式冷冻机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7中,对与图1所示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相同的部分付以同一附图标记,说明省略。
锁定防止机构360具有:将冷却介质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第一供给管361、设置在第一供给管361中途的电磁阀362。第一供给管361的一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管61同样,焊接有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并与第二供给管49(图2)相连接。第一供给管361的另一端焊接在冷却介质泵P3下游侧的冷却介质管34(液体源)上。第一供给管3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供给管。通过控制装置50来控制电磁阀362的开闭。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锁定防止机构360中,电磁阀362定期地打开,例如,在吸收式冷冻机300运转开始后,每隔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打开。从而,在冷却介质泵P3的压力的作用下,定期地将冷却介质液从冷却介质管34经由第一供给管361而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这里,由于在冷却介质管34中流动的冷却介质液在高温再生器5中蒸发分离,因此冷却介质液中的异物较少。由此,如图2所示,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难以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供给管2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中作用有冷却介质泵P3的压力,液体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小于从第二供给管49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腔45内的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排出至阀体41。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从蒸发器1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1B连接至该蒸发器1的喷散器1C的冷却介质管34、设置在该冷却介质管34上的冷却介质泵P3,第一供给管361与冷却介质管34相连接,而且在第一供给管361上设置有电磁阀362,使电磁阀362定期地打开。因此,能够定期地从冷却介质管34向腔45供给冷却介质液,防止含有异物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362在吸收式冷冻机300运转开始时,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每隔吸收式冷冻机300规定的运转时间而打开规定时间。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400的简略结构图。除取代锁定防止机构60(图1)而设置锁定防止机构460以外,吸收式冷冻机4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8中,对与图1所示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相同的部分付以同一附图标记,说明省略。
锁定防止机构460具有:将冷却介质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第一供给管461、设置在第一供给管461中途的电磁阀462。第一供给管461的一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管61同样,焊接有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并与第二供给管49(图2)相连接。第一供给管461的另一端焊接在冷却介质释放热回收器16上游侧的冷却介质管31(液体源)上。第一供给管4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供给管。通过控制装置50来控制电磁阀462的开闭。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锁定防止机构460中,电磁阀462定期地打开,例如,在吸收式冷冻机400的制冷负载80%以上时,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由于冷却介质在高温再生器5内蒸发,冷却介质管31的内部的压力相对较高,因此冷却介质管31与稀吸收液分配阀40之间存在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定期地将冷却介质液从冷却介质管31经由第一供给管461而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这里,由于在冷却介质管31中流动的冷却介质液在高温再生器5中蒸发分离,因此冷却介质液中的异物较少。由此,如图2所示,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难以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供给管2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中作用有冷却介质泵P3的压力,液体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小于从第二供给管49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腔45内的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排出至阀体41。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从高温再生器5连接至冷凝器7的冷却介质管31,第一供给管461与冷却介质管31相连接,而且在第一供给管461上设置有电磁阀462,使电磁阀462定期地打开。因此,能够定期地从冷却介质管31向腔45供给冷却介质液,防止含有异物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462在吸收式冷冻机400的制冷负载达到80%以上时,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每隔吸收式冷冻机400规定的运转时间而打开规定时间。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500的简略结构图。除取代锁定防止机构60(图1)而设置锁定防止机构560以外,吸收式冷冻机5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9中,对与图1所示的吸收式冷冻机100相同的部分付以同一附图标记,说明省略。
锁定防止机构560具有:将冷却介质液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的第一供给管561、设置在第一供给管561中途的电磁阀562、存储冷却介质液的冷却介质液罐(液体源)563。第一供给管561的一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管61同样,焊接有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并与第二供给管49(图2)相连接。第一供给管561的另一端焊接在冷却介质液罐563上。第一供给管5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供给管。
电磁阀562通过控制装置50的控制而打开或关闭。制冷介质液罐563储存不含异物或含异物少的制冷介质液,并配置在比稀吸收液分配阀40更高的位置。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锁定防止机构560中,电磁阀562定期地打开,例如,在吸收式冷冻机500运转开始时,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由于冷却介质液罐563与稀吸收液分配阀40之间存在高低差,因此能够定期地将异物少的冷却介质液从冷却介质液罐563经由第一供给管561而供给至稀吸收液分配阀40。由此,如图2所示,含有较多异物的稀吸收液难以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供给管261以及第二供给管49中作用有因冷却介质液罐563与稀吸收液分配阀40之间的高低差而产生的压力,液体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小于从第二供给管49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腔45内的稀吸收液被从阀主体41与阀轴44之间的间隙δ排出至阀体41。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供给管561与存储冷却介质液的冷却介质液罐563相连接,而且在第一供给管561上设置有电磁阀562,使电磁阀562定期地打开。因此,能够定期地从冷却介质液罐563向腔45内供给冷却介质液,防止含有异物的稀吸收液流入腔45内,从而能够防止阀体43锁定,其结果是,能够在低负载时适当地分配稀吸收液,以实现稳定的低负载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562在吸收式冷冻机500运转开始时,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左右),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每隔吸收式冷冻机500规定的运转时间而打开规定时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另外设置了冷却介质液罐,但也可使用设置在高于稀吸收液分配阀40处的冷凝器7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7A作为冷却介质液罐(液体源)。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显而易见地,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要意图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稀吸收液分配阀40设置在连接至低温再生器6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上,但也可设置在连接至高温再生器5的第三稀吸收液管21C上。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高温再生器5中,设置有通过使燃气燃烧来进行加热的气体燃烧器4,以作为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使煤油或A重油燃烧的燃烧器,或利用蒸气或排出气体等的热量来加热的机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冷温水机为双效式机型,但显而易见地,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单效、双效以及三效吸收式冷温水机以及吸收式加热泵装置。

Claims (9)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流动有液体的配管上外置有阀驱动部,并且,构成阀驱动部的阀轴延伸至配管内,在配管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与设置在所述阀轴前端的阀体抵接,根据所述阀轴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而进入阀驱动部内,经由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的供给管而使所述阀驱动部内与所述液体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从所述配管内延伸出并与所述液体源相连接。
3.一种吸收式冷冻机,其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对该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以及冷却介质的循环路径,稀吸收液被分支而流向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低温再生器,所述冷冻机的特征在于,
在将稀吸收液分配至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低温再生器的配管上外置有阀驱动部,并且,构成阀驱动部的阀轴延伸至配管内,在配管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与设置在所述阀轴前端的阀体抵接,根据所述阀轴的动作来允许液体通过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而进入阀驱动部内,经由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配管的阀轴贯通部的间隙的供给管而使所述阀驱动部内与所述稀吸收液的同一液体源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源将异物少的吸收液或冷却介质液供给至所述阀驱动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源具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在所述稀吸收液罐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异物去除机构,
当所述阀体关闭时,使从所述阀驱动部排出的稀吸收液流入所述稀吸收液罐内而将异物去除,当所述阀体打开时,使所述稀吸收液罐内的稀吸收液流入所述阀驱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稀吸收液从所述吸收器供给至所述高温再生器及所述低温再生器的稀吸收液管、设置在该稀吸收液管上的吸收液泵,
将所述供给管与所述稀吸收液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存储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罐,在所述稀吸收液罐内设置有用于去除稀吸收液中的异物的异物去除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从所述蒸发器的冷却介质液收集器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喷散器的蒸发器冷却介质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冷却介质管上的冷却介质泵,
将所述供给管与所述蒸发器冷却介质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将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从所述高温再生器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高温再生器冷却介质管,
将所述供给管与所述高温再生器冷却介质管相连接,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将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给管上连接有存储冷却介质液的冷却介质液罐,并且,在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将所述电磁阀定期地打开。
CN201110298163.9A 2010-09-30 2011-09-30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7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0-221250 2010-09-30
JP2010221250A JP2012077950A (ja) 2010-09-30 2010-09-30 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式冷凍機
JP2010-221250 2010-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7372A true CN102537372A (zh) 2012-07-04
CN102537372B CN102537372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13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81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7372B (zh) 2010-09-30 2011-09-30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77950A (zh)
KR (1) KR101256307B1 (zh)
CN (1) CN102537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8438B (zh) * 2014-06-27 2016-03-2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复叠式空冷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9244A (en) * 1996-03-29 1998-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Absorption type refrigerator
CN2314193Y (zh) * 1997-12-12 1999-04-14 株洲市南方实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水力控制阀
CN101178271A (zh) * 2006-11-07 2008-05-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809B2 (ja) * 1988-09-28 1998-02-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JP3025989B2 (ja) * 1994-07-26 2000-03-27 大明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JP3748953B2 (ja) * 1996-08-30 2006-0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弁ならびに電動式弁を用いる吸収式冷凍機
JP4030219B2 (ja) * 1999-03-30 2008-01-09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溶液熱交換器
JP2000304385A (ja) * 1999-04-14 2000-11-02 Tokyo Gas Co Ltd 吸収冷温水機
JP3742853B2 (ja) * 1999-05-12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回路用電動ニードル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JP2006275413A (ja) * 2005-03-29 2006-10-12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回路
JP2006153439A (ja) * 2005-11-18 2006-06-15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4420892B2 (ja) * 2005-11-30 2010-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JP5683189B2 (ja) * 2010-09-28 2015-03-11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9244A (en) * 1996-03-29 1998-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Absorption type refrigerator
CN2314193Y (zh) * 1997-12-12 1999-04-14 株洲市南方实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水力控制阀
CN101178271A (zh) * 2006-11-07 2008-05-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56307B1 (ko) 2013-04-18
CN102537372B (zh) 2016-01-20
JP2012077950A (ja) 2012-04-19
KR20120033963A (ko) 2012-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706B (zh) 吸收式制冷机
KR20030034006A (ko) 흡수식 냉동기
CN102537372A (zh) 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收式冷冻机
KR20040111171A (ko) 일중 이중 효용 흡수 냉동기 및 그 운전 제어 방법
CN100529591C (zh) 单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KR101210968B1 (ko) 하이브리드 흡수식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2200357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2141319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201885488U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6651457B2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CN101893345B (zh) 吸收式冷冻机
JP3986122B2 (ja) 排熱吸収型の吸収冷暖房機
CN101900450B (zh) 吸收式冷冻机
JP4174614B2 (ja) 吸収冷凍機
CN104422194B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4293329B2 (ja) 熱回収装置
JP4326478B2 (ja)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式冷凍機
JP4278609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01174100A (ja) 排熱回収型吸収式冷温水機
JP3434280B2 (ja) 吸収冷凍機とその運転方法
JP3660493B2 (ja) 吸収式冷凍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5326088A (ja) 吸収冷凍機
CN110398087A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03021427A (ja) コージェネ型吸収冷凍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3314922A (ja) 排熱回収型吸収式冷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5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