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4980B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4980B
CN102534980B CN201110342423.8A CN201110342423A CN102534980B CN 102534980 B CN102534980 B CN 102534980B CN 201110342423 A CN201110342423 A CN 201110342423A CN 102534980 B CN102534980 B CN 102534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knitted fabric
feeding port
needle
fabri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4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4980A (zh
Inventor
南昌幸
寺井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34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4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4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4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tubular portions of variable diameter or distinct axial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该针织物应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以将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的分离位置的2个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不成为自由状态的方式进行编织。利用来自相对于作为进行编织的对象的针床即FB位于内侧的给纱口(9)的针织纱编织先行线圈列(FB的织针G)(S2),暂时使该给纱口(9)相比先行线圈列的终端线圈(FB的织针G)向先行线圈列侧移动(S3)。通过使相对于FB位于前侧的给纱口(8)向与形成先行线圈列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在从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S3)。利用给纱口(9)编织作为先行线圈列的残余的后行线圈列(S4)。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利用该编织方法编织的针织物,该编织方法用于在编织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等具备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隔离的以相同针织纱编织成的2个针织物部的针织物时,将连接两个针织物部的过渡纱部配置在针织物的反面侧。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通过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使用颜色不同的多个针织纱编织1个针织物。作为其典型的例子,例如可举出编织横格花纹的饰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情况。
在编织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开襟绒线衫等筒状针织物时,利用从横机所具备的第一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例如白色)进行几个线圈横列的环绕编织或C字状的折回编织,形成作为饰边花纹的一个条纹的针织物部。接着,与该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连续,利用从第二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例如浅蓝色)进行几个线圈横列的环绕编织或C字状的折回编织,形成构成饰边花纹的下一个条纹的针织物部。以后,重复进行利用从第一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白色)进行的编织和利用从第一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浅蓝色)进行的编织,完成横格花纹的饰边花纹的针织物。
但是,在编织上述的饰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时,根据相对于针床的第一给纱口和第二给纱口的位置关系产生以下的问题。
首先,在利用第一给纱口编织的针织物部(以下记为下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接续,使用第二给纱口而开始针织物部(以下记为中间针织物部)的编织时,考虑第二给纱口为从前针床(以下记为FB)观察位于内侧即位于后针床(以下记为BB)侧的内侧给纱口、第一给纱口为从FB观察位于前侧的前侧给纱口的情况。该情况下,在编织中间线圈列的期间,在编织的中间线圈列的筒的外侧配置从前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因此,若利用第二给纱口形成中间针织物部之后,再使用第一给纱口编织与中间针织物部接续的针织物部(以下记为上方针织物部),则使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相连,跨过中间针织物部的过渡纱部配置在筒状针织物的筒的外侧。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例如提出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利用第二给纱口编织中间针织物部时,进行C字状的折回编织,从第一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始终配置于中间针织物部的筒的内侧。由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1、图3所示,将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配置于筒状针织物的筒的内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4002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此处,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的分离的位置的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在筒状针织物的筒的内侧成为自由状态。如果过渡纱部变长,则该过渡纱部在穿着筒状针织物时可能会钩挂于穿着者。因此,希望开发过渡纱部不成为自由状态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以不使将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的分离的位置的2个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成为自由状态的方式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的针织物。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至少一个针床和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作为多个给纱口中的一个给纱口的第一给纱口,编织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下方的下方针织物部,接着,使用作为与第一给纱口不同的给纱口的第二给纱口,编织与下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方连续的中间针织物部,再使用第一给纱口编织与中间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方连续的上方针织物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用前后某一方的针床编织所述中间针织物部时,或使用前后两方的针床编织所述中间针织物部时,相对于作为进行编织的对象的针床,所述第二给纱口成为从所述对象针床观察位于内侧的内侧给纱口、所述第一给纱口成为从所述对象针床观察位于前侧的前侧给纱口的情况下,在该对象针床上编织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成为一串的中间针织物部的1个线圈横列的单位线圈列时,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A]以利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不钩挂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的方式,利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编织作为所述单位线圈列的一部分的先行线圈列。
[工序B]在工序A之后,使前侧给纱口向与形成工序A中的先行线圈列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使从前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在从内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
[工序C]在工序B之后,编织在所述对象针床上编织的单位线圈列中的、作为先行线圈列的残余的后行线圈列。
此外,本发明中的针织物不限于使用前针床和后针床这两方编织的筒状针织物。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在筒状针织物的课题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但在仅使用前后一方的针床而编织的单层针织物(例如手帕)中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
作为上述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在使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中间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地使单位线圈列增加的过程中,在与该纵行方向相邻的单位线圈列的中间,能够使将从前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和从内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缠绕的位置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上错开。
另外,作为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能够使编织的针织物为筒状针织物。
另一方面,本发明针织物是使用具备至少一个针床和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是具备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3个针织物部的针织物。本发明针织物中,设针织物具备的3个针织物部从纵行方向的下方开始依次为下方针织物部、中间针织物部、及上方针织物部时,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由1个针织纱构成。并且,其特征在于,构成该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中的、将所述下方针织物部的终端线圈和上方针织物部的始端线圈连接的过渡纱部,通过从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穿到正面侧并再次穿到反面侧,而缠绕于构成所述中间针织物部的在纵行方向上排列的各线圈列的沉降弧。
此外,本发明针织物中的“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在织成的针织物为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指筒的内侧,在织成的针织物部为单层针织物的情况下指反面线圈形成得比正面线圈多的一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使将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在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缠绕于中间针织物部而编织的本发明针织物。其结果是,过渡纱部在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不会成为自由状态,因此在穿着针织物时,过渡纱部不会钩挂于穿着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利用相对于前针床(FB)位于内侧的位置的给纱口编织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中的一个条纹时,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表示与图1接续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表示在利用相对于后针床(BB)位于内侧的位置的给纱口编织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中的一个条纹时,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表示与图3接续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标号说明】
7过渡纱部
8给纱口  9给纱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编织均对使用了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所述两针床横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多个给纱口,所述给纱口能够在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轨道上行走地安装,并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当然,除了两针床横机以外,还可以使用具备移圈针床的两针床横机、四针床横机而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编织。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图4,对使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作为横格花纹的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中的身片的一部分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4是用于利用来自用▽表示的给纱口8的针织纱和来自用▼表示的给纱口9的针织纱(与给纱口8不的同颜色或种类的针织纱)编织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的编织工序图。在图中的左侧记载的“字母+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号码,黑点表示FB和BB所具备的织针,A~G表示针床的织针的位置,实际上进行编织动作的部分由粗线表示。在这些图中所示的各编织工序中,大致沿顺时针进行编织。此外,在图示的一部分编织工序中,为了便于说明,在有的地方将实际上相同针床的织针在纸面上下方向错开表示(例如图1的S3中的FB的织针G等)。
S1中,表示使用给纱口8编织作为饰边花纹的一个条纹的针织物部(设为下方针织物部)结束的状态。在该给纱口8的附近存在相对于FB位于给纱口8的内侧的给纱口9,即存在相比给纱口8行走自如地安装的轨道在位于远离FB的位置的轨道上行走自如地安装的给纱口9。该给纱口9是编织利用给纱口8编织的一个条纹之前的条纹的给纱口。从该S1的状态开始,利用从给纱口9给纱的针织纱编织利用给纱口8编织的下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针织物部(设为中间针织物部)。利用给纱口9进行的编织从FB的织针G开始。
此处,通过给纱口9沿顺时针进行环绕编织而使中间针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增加时,相对于FB(对象针床)给纱口9成为位于给纱口8的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给纱口。于是,如在本说明书的课题中说明的,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配置于中间针织物部的筒的外侧。因此,如以后的编织工序所示,实施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此外,相对于BB给纱口9成为前侧给纱口,因此,在BB上使编织线圈横列增加完全没有问题,不是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对象针床。
在S2中,首先使给纱口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后,使给纱口9也向纸面左侧移动,并在FB的织针G上形成线圈。在FB的织针G上形成的线圈是先行线圈列,该先行线圈列是在FB上编织的中间针织物部的1个线圈横列的单位线圈列(是FB上的1个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不包括BB上的线圈列)的一部分。此外,通过仅利用FB的针G进行利用给纱口9进行的先行线圈列的编织,不在先行线圈列的FB侧(即筒的外侧)配置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
在后续的S3中,使给纱口8和给纱口9一起向纸面右侧移动,使其在相比作为先行线圈列的终端线圈的织针G的线圈靠纸面右侧停止。使给纱口8和给纱口9中的哪一个先移动均可。使编织先行线圈列结束的给纱口9向纸面右侧移动后,可以使给纱口8向纸面右侧移动,也可以向相反方向移动。无论如何进行,相对于FB从位于前侧的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在从相对于FB位于内侧的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
进而在S4中,在使给纱口9向纸面左方向移动的期间在FB的织针F~A上形成线圈列(后行线圈列),然后,在使给纱口9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的期间在BB的织针A~G上形成线圈列。若观察该S4,可知: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过渡纱部7)以在筒的内侧配置并且从筒的内侧穿到外侧并再次穿到内侧的方式,钩挂于利用给纱口9将FB的织针G的线圈和FB的织针F的线圈连接的沉降弧。此外,钩挂于上述沉降弧的部分被引入筒的内侧,从筒的外侧几乎看不见。
在随后的S5~S7中,说明利用给纱口9编织又一个线圈横列的过程。首先,在S5中,与S2同样,使给纱口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后,使给纱口9也向纸面左侧移动,并在FB的织针G、F上形成线圈。在FB的织针G、F上形成的2个线圈是该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先行线圈列。
在随后的S6中,使给纱口8和给纱口9一起向纸面右侧移动,使其在相比先行线圈列的终端线圈即织针F的线圈靠纸面右侧停止。该S6中的给纱口8的移动和给纱口9的移动与S3同样,哪一个先进行均可。无论如何进行,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在从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
进而在S7中,在使给纱口9向纸面左方向移动的期间在FB的织针E~A上形成线圈,然后,在使给纱口9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的期间在BB的织针A~G上形成线圈。如该S7所示,从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过渡纱部7)以配置于筒的内侧并且从筒的内侧穿到外侧并再次穿到内侧的方式,钩挂于利用给纱口9将FB的织针E的线圈和FB的织针F的线圈连接的沉降弧。
此处,相对于在图1的S2~S4中将给纱口8的针织纱和给纱口9的针织纱缠绕的位置,在图2的S5~S7中使将给纱口8的针织纱和给纱口9的针织纱缠绕的位置沿编织宽度方向错开,这是因为,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单位线圈列中,使将给纱口8、9的针织纱彼此缠绕的位置为编织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时,过渡纱部7被配置于筒的外侧。但是,由于将给纱口8、9的针织纱彼此缠绕的位置而将过渡纱部7配置在筒的外侧的问题是,在中间针织物部的编织期间,由于使给纱口9向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顺时针)进行环绕编织而产生的问题。例如,如果进行每次将中间针织物部编织1个线圈横列就更换环绕方向的C字状编织,则即使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单位线圈列之间该缠绕的位置是编织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也基本没有问题。
若直到使用了给纱口9的中间针织物部的编织结束为止反复进行以上说明的编织工序,则接着,使用下方针织物部的编织所使用的给纱口8,开始在该中间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针织物部(上方针织物部)的编织。由此,能够使将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7配置在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即筒的内侧,且钩挂于中间针织物部的各线圈横列而固定。
此处,此次编织上方针织物部的给纱口8成为相对于BB位于给纱口9的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给纱口。即,此次BB成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对象针床。因此,将在图1、2中使用给纱口9编织的中间针织物部重新规定为下方针织物部,将在图3、4中使用给纱口8在此以后编织的上方针织物部规定为中间针织物部,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首先,在图3的T1中,示出使用给纱口9编织作为饰边花纹的一个条纹的针织物部(下方针织物部=在图1、2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中间针织物部)结束的状态。在该给纱口9附近,存在相对于BB位于给纱口9的内侧的给纱口8。从该T1的状态开始,利用从给纱口8给纱的针织纱编织利用给纱口8编织的下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针织物部(中间针织物部)。利用给纱口8进行的编织从FB的织针G开始。
在T2中,首先使给纱口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在FB的织针G~A上形成线圈列,接着使给纱口8向纸面右方向移动,在BB的织针A~F上编织线圈列。在BB的织针A~F上形成的线圈列是先行线圈列,该先行线圈列是在BB上编织的中间针织物部的单位线圈列的一部分。使利用给纱口8进行的先行线圈列的编织进行直到BB的织针F为止,由此不在相比先行线圈列靠BB侧(即筒的外侧)配置从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
在随后的T3中,使编织先行线圈列结束的给纱口8向纸面左侧移动后,使给纱口9向纸面左侧移动,使从相对于BB位于前侧的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在从相对于BB位于内侧的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
进而在T4中,在使给纱口8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的期间在BB的织针G上形成线圈列(后行线圈列)。观察该T4可知,从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过渡纱部7)以在筒的内侧配置并且从筒的内侧穿到外侧并再次穿到内侧的方式,钩挂于利用给纱口8将BB的织针G的线圈和BB的织针F的线圈连接的沉降弧。
在随后的T5、及图4的T6~S9中,说明利用给纱口9编织又一个线圈横列的过程。首先,在T5中,使给纱口9向纸面右方向移动,在织针G的纸面右侧停止。该T5是为了在随后的图4的T6中使用给纱口8在FB上形成线圈列时,不向该线圈列织入来自给纱口9的针织纱而进行的编织动作。
图4的T6~T9中,进行与图3的T2~T5大致相同的编织。不同点在于,将来自给纱口8的针织纱和来自给纱口9的针织纱缠绕的位置向纸面左方向错开。
首先,在T6中,使给纱口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在FB的织针G~A上形成线圈列,接着使给纱口8向纸面右方向移动,在BB的织针A~E上编织线圈列。在BB的织针A~E上形成的线圈列是该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先行线圈列。
在随后的T7中,使编织先行线圈列结束后的给纱口8向纸面左侧移动后,使给纱口9向纸面左侧移动,使从相对于BB位于前方的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在从相对于BB位于内侧的给纱口8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
进而在T8中,在使给纱口8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的期间在BB的织针F、G上形成线圈列(后行线圈列)。观察该T8可知,从给纱口9延伸的针织纱以在筒的内侧配置并从筒的内侧穿到外侧并再次穿到内侧的方式,钩挂于利用给纱口8将BB的织针F的线圈和BB的织针E的线圈连接的沉降弧。
通过重复进行以上说明的图1、2的编织和图3、4的编织,能够编织不钩挂于内侧的饰边花纹的针织套衫。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对在编织嵌花花纹的针织套衫时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
嵌花编织是用于编织具备基本上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2个以上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物的方法。在该嵌花编织中也存在在纵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使用来自相同给纱口的针织纱的情况。例如可举出如下情况:使用相互不同的2个给纱口,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2个针织物部后,仅使用一方的给纱口编织多个线圈横列,然后再使用2个给纱口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2个针织物部。该情况下也是,若应用参照图1~4说明的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则将纵行方向上隔离的2个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纱部不成为自由状态,因此在穿着编织的针织物时,过渡纱部难以钩挂于穿着者。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编织具备嵌花花纹的单层针织物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laims (4)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多个给纱口中的一个给纱口作为第一给纱口,编织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下方的下方针织物部,接着,使用作为与第一给纱口不同的给纱口的第二给纱口,编织与下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方连续的中间针织物部,再使用第一给纱口编织与中间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方连续的上方针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使用前后某一方的针床编织所述中间针织物部时,相对于进行编织的对象针床,所述第二给纱口成为从所述对象针床观察位于所述第一给纱口的内侧的内侧给纱口、所述第一给纱口成为从所述对象针床观察位于所述第二给纱口的前侧的前侧给纱口的情况下,
在该对象针床上编织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成为一串的中间针织物部的1个线圈横列的单位线圈列时,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A,以利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不会钩挂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的方式,利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编织作为所述单位线圈列的一部分的先行线圈列;
工序B,在工序A之后,使前侧给纱口向与形成工序A中的先行线圈列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使从前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在从内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的齿口上方侧交叉;及
工序C,在工序B之后,编织在所述对象针床上编织的单位线圈列中的、作为先行线圈列的残余的后行线圈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来自内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中间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地使单位线圈列增加的过程中,在与该纵行方向相邻的单位线圈列的中间,使将从前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和从内侧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缠绕的位置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上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编织的针织物为筒状针织物。
4.一种针织物,是使用具备至少一个针床和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是具备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3个针织物部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3个针织物部从纵行方向的下方开始依次为下方针织物部、中间针织物部及上方针织物部时,
所述下方针织物部和上方针织物部由1个针织纱构成,
所述针织纱中的、将所述下方针织物部的终端线圈和上方针织物部的始端线圈连接的过渡纱部,通过从中间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穿到正面侧并再次穿到反面侧,而缠绕于构成所述中间针织物部的在纵行方向上排列的各线圈列的沉降弧。
CN201110342423.8A 2010-10-28 2011-10-28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4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2436 2010-10-28
JP2010242436A JP5702576B2 (ja) 2010-10-28 2010-10-28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4980A CN102534980A (zh) 2012-07-04
CN102534980B true CN102534980B (zh) 2015-04-15

Family

ID=4504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42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4980B (zh) 2010-10-28 2011-10-28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47399B1 (zh)
JP (1) JP5702576B2 (zh)
CN (1) CN102534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28226A (ja) * 2013-07-30 2015-02-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6292914B2 (ja) * 2014-02-12 2018-03-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6320133B2 (ja) * 2014-04-07 2018-05-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ストライプ柄の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BR112017012099A2 (pt) * 2014-12-22 2017-12-26 Shima Seiki Mfg método para formação de cabedal de calçado e cabedal de calçado
JP7341960B2 (ja) * 2020-08-06 2023-09-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EP4306697A1 (en) * 2021-03-08 2024-01-17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JP2022181310A (ja) * 2021-05-26 2022-12-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0844A (ja) * 1982-01-06 1983-07-18 株式会社島アイデア・センタ− 編成休止渡り糸の処理方法
JPH042870A (ja) 1990-04-18 1992-01-07 Toyobo Co Ltd 検反方法
JP2610208B2 (ja) * 1992-04-27 1997-05-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終端部におけるパイピング処理方法及び編地終端部をパイピング処理した編地
JPH101852A (ja) * 1996-06-12 1998-01-06 Shima Seiki Mfg Ltd インターシャ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TW470795B (en) * 1999-08-31 2002-01-01 Shima Seiki Mfg Knitting method for waste yarn disposal
TW479084B (en) * 2000-02-17 2002-03-1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knitting stripe pattern of tubular knitting fabric and the knitting fabric
JP2003041461A (ja) * 2001-07-25 2003-02-13 Inoue:Kk ボーダー柄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のニット製品
JP4002870B2 (ja) * 2003-08-08 2007-11-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ストライプ柄を具え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ストライプ柄を具える筒状編地
WO2008139709A1 (ja) * 2007-04-26 2008-11-20 Shima Seiki Mfg., Ltd. 糸加工部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デザイ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7399B1 (en) 2016-06-08
EP2447399A3 (en) 2015-01-14
EP2447399A2 (en) 2012-05-02
CN102534980A (zh) 2012-07-04
JP5702576B2 (ja) 2015-04-15
JP2012092469A (ja) 201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498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EP2157219B1 (en)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357248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0387636B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KR100768346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웨어의 칼라 부분의 편성방법 및 그니트웨어
CN10692999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568066B1 (en)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CN102264963B (zh) 内放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0592788B (zh) 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140725A (zh) 添纱编织方法
KR19990077454A (ko) 코늘이기방법
KR101471632B1 (ko) 니트웨어 편직방법
CN103306029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KR20210063957A (ko) 니트 웨어의 효율적인 넥 라인 형성을 위한 편성방법
JP2010281010A (ja) ニットウエアのv首部編成方法
CN101324006A (zh) 用于接结针织纱始端和/或末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