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949B -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949B
CN102510949B CN201080041347.0A CN201080041347A CN102510949B CN 102510949 B CN102510949 B CN 102510949B CN 201080041347 A CN201080041347 A CN 201080041347A CN 102510949 B CN102510949 B CN 102510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valve
pressure
channel
pressure p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13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0949A (zh
Inventor
罗伯特·内森
于尔根·埃尔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red Kahn Europe GmbH &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51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0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F04B49/24Bypa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14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1/141Details or component parts
    • F04B1/143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用来推送清洁液,该泵具有至少一个泵腔,至少一个可来回运动的活塞沉入到该至少一个泵腔中,并且该至少一个泵腔通过至少一个流入阀与抽吸管路相连接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流出阀与压力管路相连接;并且该泵具有从压力管路朝抽吸管路导引的旁通管路,溢流阀布置在该旁通管路中,该溢流阀的阀体与控制活塞相连接,该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控制腔中,并且该控制活塞依赖于清洁液在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使阀体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为了以如下方式地改进该泵,即,该泵能够以更少的故障敏感性和成本更低廉的方式制造,根据本发明建议,在控制腔中布置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密封地贴靠在控制腔的壁上,并且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滑动元件中。

Description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用来推送清洁液,该泵具有至少一个泵腔,至少一个可来回运动的活塞沉入到该至少一个泵腔中,并且该至少一个泵腔通过至少一个流入阀与抽吸管路相连接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流出阀与压力管路相连接;并且该泵具有从压力管路朝抽吸管路导引的旁通管路,在该旁通管路中布置有溢流阀,该溢流阀的阀体与控制活塞相连接,该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控制腔中,并且该控制活塞依赖于清洁液在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使得阀体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其中,控制活塞将控制腔分为在节流位置的上游与压力管道连接的高压腔和在节流位置的下游与压力管道连接的低压腔。
背景技术
这种泵由DE 19607881A1公开。利用其帮助可以将清洁液例如水置于压力下,并且接下来例如通过可联接压力管路的压力软管以及布置在压力软管自由端部上的喷头朝着物品取向。为了可以降低泵的机械负载以及减少热损失,由泵推送的清洁液在关闭的喷头的情况下,以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在回路中导引,也就是说,清洁液从压力管路再次引导回抽吸管路,从而在压力管路中的压力下降。为了实现此目的,压力管路通过旁通管路与抽吸管路相连接并且在旁通管路中布置有溢流阀。在泵工作运行时,也就是说,在打开的喷头的情况下,溢流阀关闭在压力管路和抽吸管路之间的流动连接。如果喷头关闭,那么溢流阀释放在压力管路和抽吸管路之间的流动连接,从而降低在压力管路中主导的压力。为实现此目的,溢流阀的阀体与控制活塞相连接,该控制活塞依赖于清洁液在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使阀体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清洁液在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依赖于喷头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如果喷头关闭,那么流动速率下降,并且由此促使控制活塞将溢流阀的阀体移动到其打开位置中,从而置于压力下的清洁液能够以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流向抽吸管路。如果喷头打开,那么在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升高并且促使控制活塞将溢流阀的阀体移动到关闭位置中,从而泵过渡到正常工作运行中。
控制活塞以可在控制腔中移动的方式保持,并且控制活塞将该控制腔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在节流位置的上游与压力管路相连接,并且低压腔在节流位置的下游与压力管路相连接。作为节流位置,例如可以布置喷射器在压力管路中,借助于该喷射器的帮助可以将清洁化学药剂与置于压力下的清洁液混合。在压力管路中存在液体流动时,该节流位置使得节流位置下游的压力不同于节流位置上游的压力。因为高压腔在节流位置的上游与压力管路相连接,相反低压腔在节流位置的下游与压力管路相连接,所以在压力管路中存在液体流动时,控制活塞加载了压差。基于该作用到该控制活塞上的压差,控制活塞使得溢流阀的阀体反向于在旁通管路中主导的流动方向移动到关闭位置中,在该关闭位置中,阀体贴靠在溢流阀的阀座上。如果压力管路中的液体流动中断,那么节流位置不会导致压力下降并且低压腔中的压力相应于高压腔中的压力。在两个腔中缺少压差的情况下,能够将控制活塞加载依赖于两个腔的压力面产生的力,控制活塞通过该力在控制腔中以如下方式地移动,即,阀体过渡到其打开位置中。阀体然后占据以一定间距相对阀座的位置,并且由此释放在压力管路和抽吸管路之间的流动连接用于泵的回路运行。
控制活塞造成高压腔与低压腔的密封分离。为此,在控制活塞和控制腔之间布置有密封元件。在泵工作运行期间,相当大的压差作用到该密封元件上。密封元件必须在泵的较长运行之后还可靠地经受住该压差,因为低压腔与高压腔在控制活塞区域中的不密封的分离可能导致泵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以如下方式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泵,即,该泵能够以更少的故障敏感性和更成本低廉的方式生产。
在类属类型的泵中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解决该任务,即,在控制腔中布置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密封地贴靠在控制腔的壁上,并且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滑动元件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泵中,在控制腔中布置有滑动元件,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滑动的并且密封的方式贴靠在该滑动元件上。滑动元件又密封地贴靠在控制腔的壁上。借助于滑动元件的帮助可以降低沿周边方向环绕控制活塞的密封元件的机械负载,而无需为此要求控制腔的壁经受复杂的机械加工。更确切地说,该滑动元件可以设计成使壁平滑的构件,控制活塞连同环绕该控制活塞的密封元件一起可以在保持低压腔与高压腔密封的情况下在该构件上沿着滑动。因而滑动元件形成了密封面,密封元件以滑动方式贴靠在该密封面上。
滑动元件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控制腔的壁例如可以由黄铜或者铝合金制成。
特别有利的是,滑动元件由POM(聚甲醛)材料或者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特征在于非常小的摩擦系数和高的热变形耐受性。
有利地,滑动元件是防污的,也就是说其相对于污物颗粒、油和脂具有仅非常小的粘附性。由此泵特别不容易发生故障。
滑动元件例如可以以涂层形式设计,该涂层在内侧覆盖控制腔的壁。
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滑动元件被设计成可插入到控制腔中的滑动套筒。该滑动套筒构造了可独立操纵的构件,在安装泵时可以将该构件插入到控制腔中。
滑动套筒可以在外侧承载有环形槽,密封圈布置在该环形槽中。利用在外侧布置的密封圈的帮助,滑动套筒可以以密封的方式贴靠到控制腔的壁上。
滑动套筒可以构造有止挡件,例如阶梯(Stufe),该阶梯界定控制活塞在控制腔中的运动区域。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泵具有后壳体部分和前壳体部分,前壳体部分和后壳体部分在结合区域中密封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前壳体部分包括平行于压力管路取向的直通通道,该直通通道构造了控制腔,并且其中,滑动元件能够插入到该直通通道中。后壳体部分面朝泵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马达。在电动马达和后壳体部分之间可以布置传动装置和/或斜轴轮盘(Taumelscheibe)和/或活塞导引装置。前壳体部分套装在后壳体部分上并且背离泵的驱动装置。前壳体部分包括平行于压力管路取向的直通通道。在安装泵时可以将滑动元件以简单方式插入到该直通通道中,也就是说由此可以低地保持安装成本。
有利地,直通通道以对齐于控制腔的方式构造有旁通管路的分段,该分段汇入到抽吸管路区段中并且容纳有溢流阀。由此,溢流阀布置在旁通管路的对齐于控制腔布置的分段中,并且该溢流阀能够在安装泵时以如滑动元件那样相应的方式沿轴向方向插入到直通通道中。由此泵的安装特别简单地塑造。
特别有利的是,溢流阀具有呈套筒形的阀壳体,该阀壳体构造了阀座并且能够插入到直通通道中。
有利地,直通通道构造有用于溢流阀的阀壳体的止挡件。这在安装泵时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首先将溢流阀的阀壳体插入到直通通道中,并且在随后的安装步骤中可以将滑动元件插入到直通通道中,并且接着可以然后将控制活塞插入到滑动元件中。滑动元件和溢流阀的呈套筒形阀壳体可以各与直通通道的纵轴线同轴地取向。
在溢流阀的阀壳体和控制活塞之间可以布置压力弹簧,该压力弹簧一方面支撑在阀壳体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控制活塞上,并且用复位力加载控制活塞,之后控制活塞使得溢流阀的阀体移动到打开位置中。
有利地,在面朝溢流阀的阀体的方向上在控制活塞上联接有柄,该柄由压力弹簧环绕并且构造了用于压力弹簧的导引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泵的有利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获得特别简单的安装,即,直通通道从前壳体部分的端侧出发延伸直至该前壳体部分的背侧,并且滑动元件和阀壳体能够在端侧插入到直通通道中。
有利的是,在安装了溢流阀的阀壳体和滑动元件以及控制活塞之后可以在端侧借助于封闭栓塞关闭直通通道。
抽吸管路区段优选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旁通管路的容纳有溢流阀的分段汇入到该抽吸管路区段中。抽吸管路区段可以在两个壳体部分结合在一起之前以简单方式成本低廉地制造。由此额外地降低了泵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此外,通过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布置抽吸管路区段可以以非常短的方式选择旁通管路。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旁通管路中的清洁液的流动损失可以小地保持。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抽吸管路区段可以具有相对大的流动横截面。由此可以额外地降低清洁液的在泵回路运行中的流动损失。
在前壳体部分和后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布置抽吸管路区段的优点此外在于,该抽吸管路区段的几何形状分布经受少的边缘条件,因为在两个壳体部分结合在一起之前可以为了加工和成形直接接近结合区域。因而对于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布置的抽吸管路区段而言,在需要时也可以选择弯曲的分布,而制造成本不会由此明显增加。这又为设计者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关于尽可能小的结构尺寸和尽可能少的材料使用来优化泵的剩余管路和容纳空间的布置。尤其可以如此地优化旁通管路的分布,即,旁通管路具有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并且溢流阀能够以简单方式插入到旁通管路中。
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的密封装置能够以成本低廉的方式借助于密封圈实现,这些密封圈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
尤其可以设置,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抽吸管路区段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分布,这两个密封圈定位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这两个密封圈不仅可以具有密封地封闭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抽吸管路区段的功能,而且它们可以额外地承担密封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的功能。
有利的是,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构造有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至少一个入口管路可以联接到该出口区段上,该入口管路容纳有流入阀并且导引至泵腔。由此,旁通管路通过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与至少一个引导至泵腔的入口管路相连接。因此可以额外地降低在泵的回路运行中的清洁液的流动损失。
有利地,抽吸管路包括布置在前壳部分中的入口区段,并且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形成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入口区段可以从泵的抽吸接口出发并且例如横向于压力管路地取向。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出口区段可以直接联接到入口区段上。
在结合区域中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优选至少在一个分段中呈弧形弯曲。这种呈弧形的弯曲部尤其关于泵的狭窄位置关系是有利的,因为由此抽吸管路区段可以环绕用于流入阀和流出阀和用于控制活塞的容纳空间以及在需要时可以环绕压力管路。最重要的是,布置在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的呈圆弧形分布已证实是有利的。
在按本发明的泵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结合区域中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设计成本身闭合的环。在这种实施形式中,环形空间可以在后壳体部分和前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延伸,该环形空间构造了已提及的抽吸管路区段。该环形空间可以具有相对大的流动横截面,从而可以将待推送的清洁液以很小的流动阻力输送给至少一个泵腔。尤其是在泵的回路运行中,可以将清洁液以小的流动损失从泵腔出发经由压力管路、旁通管路和抽吸管路导引回到泵腔。
泵的前壳体部分具有背侧的分离面,该分离面在中间布置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情况下套装到后壳体部分的前侧分离面上。优选在至少一个分离面中成形通道,该通道构造出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的至少一部分。该通道布置在至少一个壳体部分的外侧上并且可以由此极为成本低廉地制造。
有利的是,通道成形到前壳体部分的背侧分离面中,该通道由后壳体部分的前侧分离面遮盖并且该通道构造出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
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以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包围嵌接压力管路。尤其可以设置,在结合区域中分布的抽吸管路区段呈环形地包围压力管路。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活塞通过平行于压力管路取向的活塞杆与溢流阀的阀体相连接。用于操纵开关元件的开关杵可以联接到阀体上,并且在旁通管路的容纳有溢流阀的分段和抽吸管路区段之间的汇入区域中优选布置有杵导引装置,开关杵以滑动方式贴靠在该杵导引装置上。由此,在旁通管路的容纳有溢流阀的分段和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之间的汇入区域构造了容纳部用于杵导引装置,开关杵以滑动方式贴靠在该杵导引装置上。借助于开关杵可以依赖于控制活塞的位置操纵开关元件。由此,控制活塞不仅可以移动溢流阀的阀体而且还可以移动开关杵。可由开关杵操纵的开关元件可以例如接通和切断泵的驱动装置、优选电动马达。由此,通过操纵开关杵可以激活和去激活泵。如果在压力管路中的液体流动中断,那么溢流阀的阀体可以过渡到其打开位置中,并且开关杵可以切断泵。如果在压力管路中的液体流动再次释放,那么溢流阀的阀体可以占据其关闭位置,并且借助于开关杵可以再次接通泵。为了不使开关杵在其运动期间倾斜,该开关杵以滑动方式贴靠在杵导引装置上。为了简化泵的安装,杵导引装置定位在旁通管路和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抽吸管路区段之间的汇入区域中。
有利地,杵导引装置设计成与直通通道的纵轴线同轴地取向的导引套筒。
如已经阐释的那样,滑动元件可以以滑动套筒的形式构造,并且溢流阀的阀体可以以阀套筒的形式构造。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有利的是,滑动套筒、阀套筒和导引套筒与前壳体部分的直通通道的纵轴线同轴地取向,这是因为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执行泵的安装。
杵导引装置优选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结合区域中。尤其可以设置,在安装两个壳体部分时,该杵导引装置可以在背侧插入到贯穿嵌接前壳体部分的直通通道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用于结合详细阐释的附图。其中: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泵的纵剖面图;
图2从前部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的泵的立体的、在前壳体部分中部分地剖切的视图;
图3从后部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的泵的立体的、在后壳体部分中部分地剖切的视图;
图4示出了在溢流阀区域中的根据图1的泵的放大剖面图,该溢流阀的阀体占据关闭位置;以及
图5示出了在溢流阀区域中的根据图1的泵的放大剖面图,其中,该溢流阀的阀体占据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10。泵10包括带后壳体部分14和前壳体部分16的泵壳体12。两个壳体部分优选设计成铝制压力铸件的形式。前壳体部分16设有背侧分离面20,该分离面在中间布置外密封圈24和内密封圈26的情况下套装到后壳体部分14的前侧分离面22上。两个密封圈24和26彼此同心地布置在成形到前壳体部分16的背侧分离面20中的环形通道28的外边缘或内边缘上。环形通道28尤其由图3清楚示出。该环形通道形成了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该抽吸管路的入口区段32以盲孔的形式成形到前壳体部分16中。
后壳体部分14容纳有多个泵腔34,各一个呈柱体形的活塞36a或36b沉入到这些泵腔中。活塞36a、36b通过呈唇形的环密封装置38a或38b相对各自的泵腔34密封。后壳体部分14总共具有三个泵腔,各一个活塞沉入到这些泵腔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概览,图中仅示出了一个泵腔34和两个活塞36a和36b。所有的活塞通过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本身已公知的斜轴轮盘(Taumelscheibe)振荡式地移入到各自的泵腔34中,并且通过包围各自的活塞的螺旋弹簧40再次从泵腔中拉出来,从而周期性地改变泵腔34的容积。
每个泵腔34通过入口管路42与抽吸管路的呈环形的出口区段30流动连接,流入阀44插入到入口管路42中。为此,入口管路42汇入到后壳体部分14的前侧分离面22中。这例如由图2清楚示出。
各个泵室34通过输出管路46与压力管路50建立流体连接,输出阀48安装在输出管路46中,压力管路50沿泵10的纵向延伸并且在前壳部分16中成形。为此,输出管路46通入后壳部分的前侧分离面22,并且压力管路50从前壳部分16的背侧分离面20出发,延伸直至前壳部分16的远离后壳部分14的端侧52。端侧52构成泵10的前端部。泵室34的输出管路46和压力管路50之间的区域沿径向向外由内密封圈26密封。
在压力管路50中布置有中央的压力阀54,并且压力管路50在压力阀54的下游容纳有形式为喷射器56的节流元件。该喷射器通常包括沿流动方向首先收窄的且紧接着再次扩大的直通钻孔58,横向钻孔60由该直通钻孔的最狭窄的位置分岔。
分级式设计的直通通道62平行于压力管路50地从端侧52起直至背侧分离面20贯穿地延伸通过前壳体部分16。直通通道62的端侧的端部区域容纳有封闭栓塞64,该封闭栓塞在端侧密封地封闭直通通道62。在联接封闭栓塞64的区域中,直通通道62限定了控制腔66,随后详细阐释的旁通管路的下分段70通过级68联接该控制腔。下分段70容纳有溢流阀72并且汇入到环形通道28中进而汇入到抽吸管路的布置在两个壳体部分14、16之间的结合区域中的出口区段30中。
控制腔66构造呈柱体形并且容纳有以滑动套筒74形式的滑动元件,该滑动套筒在中间布置密封圈76的情况下密封贴靠控制腔66的壁。以控制活塞78形式的调整构件以可平行于压力管路50的纵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滑动套筒74中。控制活塞78将控制室66分为面朝封闭栓塞64的低压腔80和背离封闭栓塞64的高压腔82,旁通管路的下分段70联接该高压腔。控制活塞在其面朝滑动套筒的外侧上承载有环绕的环形槽,以活塞密封圈81形式的密封元件布置在该环形槽中。
阀套筒86在中间布置密封圈84的情况下插入到旁通管路的下分段70中,阀套筒构造了溢流阀72的阀壳体并且包括阀座88。溢流阀72的阀体90在图4中所示的关闭位置中能以密封的方式贴靠到阀座88上。阀体90由活塞杆92的径向扩展部形成,该活塞杆平行于压力管路50的纵轴线延伸并且用该活塞杆的面朝封闭栓塞64的端部与成型到控制活塞78上的柄(Schaft)94连接。
在阀体90的背离柄94的侧面上,活塞杆92形成了开关杵96,该开关杵在以导引套筒98形式的杵导引装置中在中间布置密封圈100的情况下以滑动的方式导引。将导引套筒98布置与溢流阀72的阀套筒86对齐,并且在前壳体部分16的背侧分离面20的环形通道28中与该阀套筒以间隔的方式布置。因而导引套筒98定位在旁通管路的容纳溢流阀72的分段70和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之间的汇入区域中。
开关杵96用它的自由端沉入到容纳部102中,该容纳部侧面地成形到后壳体部分14中并且该容纳部容纳有本身已公知且在图1中经虚线示出的开关元件104,该开关元件可以由开关杵96操纵。开关杵因此贯穿嵌接在两个壳体部分14和16之间的结合区域。
布置在压力管路50中的喷射器56在它的外侧上具有环形槽106,横向钻孔60汇入到该环形槽中。控制管路108联接环形槽106,环形槽106通过该控制管路与低压腔80流动连接。
旁通管路的上分段110在喷射器56和中央压力阀54的上游从压力管路50延伸至高压腔82。在直通通道62中,旁通管路的已经提及的下分段70联接上分段110。由两个分段70和110所形成的旁通管路由此限定了在压力管路50和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之间的流动连接。该流动连接可以依赖于溢流阀72的阀体90的位置释放和阻止。
如尤其由图2清楚可见的那样,环形通道28进而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沿周向既包围压力管路50,又包围多个单独泵腔34的所有出口管路46。两个壳体部分14和16之间的结合区域的径向居中布置的高压区段由此由环形通道包围并且相对环形通道借助内密封圈26密封。内密封圈26将结合区域的径向居中布置的高压区段与结合区域的呈环形的低压区段分开。低压区段包围高压区段。低压区段构造成环形通道28的形式,并且径向在外侧借助外密封圈24密封。
通过抽吸管路的入口区段32和出口区段30以及在结合区域中联接出口区段30的入口管路42可以向多个泵腔34供应待推送的清洁液。在泵腔34中,清洁液基于活塞36的震荡运动而处在压力下,并且经由出口管路46将处在压力下的液体输送给压力管路50。
在泵10正常运行时,处在压力下的清洁液贯穿流过喷射器56。该喷射器在压力管路50中形成节流位置,贯穿流过的清洁液在该节流位置上遭到压力下降,从而使得压力管路50的布置在喷射器56的上游的区域具有比在喷射器56的横向钻孔60的高度中的压力管路区域更高的压力。只要压力管路50被清洁液贯穿流过,那么通过控制管路108与横向钻孔60连接的低压腔80用比通过旁通管路的上分段110与压力管路50的进入区域连接的高压腔82更小的压力加载。这导致控制活塞78朝封闭栓塞6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溢流阀72的阀体90密封地贴靠在阀座88上,并且由此中断在压力管路50和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之间的流动连接。控制活塞78朝封闭栓塞64方向的运动受压力弹簧116的支持,该压力弹簧包围柄94并且一方面贴靠在控制活塞78上,另一方面则贴靠在阀套筒86上。
若清洁液通过压力管路50的流动被中断,例如通过关闭经由压力软管联接压力管路50的喷头,那么在喷射器56的变窄的区域中不产生动态的压力下降,在该区域中的压力更确切地说等于在压力阀54的上游主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在低压腔80和高压腔82中产生相同的压力,并且相应于控制活塞78的有效压力面的合适几何尺寸,该控制活塞由此克服压力弹簧116的作用朝着背离封闭栓塞64的方向移动。因此阀体90从阀座88抬起,从而使溢流阀72释放从压力管路50经由旁通管路的分段70和110至抽吸管路的出口区段30的流动连接。由此可以降低在压力管路50中主导的压力。
控制活塞78和与该控制活塞连接的活塞杆92的运动也会导致开关元件104的操纵。由此可以切断泵10的驱动。由此避免了在关闭的喷头的情况下的驱动装置的不必要的运行。
当喷头打开时,驱动装置再次投入运行,因为由此可以通过喷头送出清洁液,从而在压力管路50中构造出液体流动。这又导致在喷射器56上进而在低压腔80中的压力下降以及因而导致控制活塞78朝封闭栓塞64的方向运动。控制活塞78于是在压力关系的作用下以及在压力弹簧116的作用下再次朝面朝封闭栓塞的方向以如下程度移动,即,阀体90占据其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中,该阀体贴靠在阀座88上。此外,通过移动控制活塞78还可以移动活塞杆92并且利用该活塞杆移动开关杵96,从而借助开关元件104再次接通泵10的驱动装置。
如控制开关杵96的位置那样同样控制阀体90的位置的控制活塞78的运动在滑动套筒74内部非常灵活地实现。滑动套筒74(Letztere)由POM材料或者由PTFE材料制成,并且相对于控制活塞78和在外侧贴靠在控制活塞78上的活塞密封圈81具有小的摩擦系数。活塞密封圈81在保持其密封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连同控制活塞78一起在滑动套筒74中平行于压力管路50的纵轴线依赖于在压力管路50中主导的流动关系地来回移动。
滑动套筒74的安装同样如阀套筒86的安装那样以简单方式如此地实现,即,将两个套筒74和86在端侧,也就是从前壳体部分16的端侧52出发插入到直通通道62中。接下来可以将压力弹簧116插入到直通通道中,其中,压力弹簧116支撑在阀套筒86上。在进一步的安装步骤中,然后可以将控制活塞78和与控制活塞78一体式相连接的柄94插入到直通通道62中,其中,柄94占据在压力弹簧116内部的定位,并且在随后的安装步骤中然后可以借助于封闭栓塞64密封地封闭直通通道62。活塞杆92于是可以从背侧的分离面20出来插入到直通通道62中并且拧入柄94中,接着导引套筒98可以套装到开关杵96上,并且可以插入到直通通道62的与背侧分离面20相邻的端部区域中。因此,溢流阀72能够同样地如控制活塞78和滑动套筒74那样以简单方式在直通通道62中安装。在完成安装这些构件之后可以在中间布置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24、26的情况下将两个壳体部分14和16结合在一起。这两个壳体部分14和16例如可以借助于夹紧螺栓彼此拧接。

Claims (12)

1.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用来推送清洁液,所述泵具有至少一个泵腔,至少一个能来回运动的活塞沉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泵腔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泵腔通过至少一个流入阀与抽吸管路相连接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流出阀与压力管路相连接;并且所述泵具有从压力管路朝抽吸管路导引的旁通管路,溢流阀布置在所述旁通管路中,所述溢流阀的阀体与控制活塞相连接,所述控制活塞在中间布置密封元件的情况下以能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控制腔中,并且所述控制活塞依赖于清洁液在所述压力管路中的流动速率使所述阀体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其中,所述控制活塞将所述控制腔分为在节流位置上游与压力管道连接的高压腔和在节流位置下游与压力管道连接的低压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腔(66)中布置滑动元件(74),所述滑动元件密封地贴靠在所述控制腔(66)的壁上,并且所述控制活塞(78)在中间布置所述密封元件(81)的情况下以能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滑动元件(74)中,其中,所述泵(10)具有后壳体部分(14)和前壳体部分(16),所述前壳体部分和所述后壳体部分在结合区域中密封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所述前壳体部分(16)具有平行于所述压力管路(50)取向的直通通道(62),所述直通通道构造了所述控制腔(66),并且其中,所述滑动元件(74)能够插入到所述直通通道(6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74)由塑料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74)是防污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设计成能插入到所述控制腔(66)中的滑动套筒(7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通道(62)以对齐于所述控制腔(66)的方式构造了所述旁通管路的分段(70),所述分段汇入到抽吸管路区段(30)中并且容纳有所述溢流阀(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72)具有呈套筒形的阀壳体(86),所述阀壳体构造了阀座(88)并且能够插入到所述直通通道(6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通道(62)从端侧(52)直至所述前壳体部分(16)的背侧(20)地延伸,并且所述滑动元件(74)和所述阀壳体(86)能够在端侧插入到所述直通通道(62)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路区段(30)布置在两个所述壳体部分(14、16)之间的所述结合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路区段(30)设计为本身闭合的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活塞(78)通过平行于所述压力管路(50)取向的活塞杆(92)与所述阀体(90)相连接,用于操纵开关元件(104)的开关杵(96)联接所述阀体,并且在所述旁通管路的容纳有所述溢流阀(72)的所述分段(70)和所述抽吸管路区段(30)之间的汇入区域中布置有杵导引装置(98),所述开关杵(96)以滑动方式贴靠在所述杵导引装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杵导引装置设计成与所述直通通道(62)的纵轴线同轴地取向的导引套筒(98)。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杵导引装置(98)布置在两个所述壳体部分(14、16)之间的所述结合区域中。
CN201080041347.0A 2009-10-01 2010-09-24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Active CN102510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49095A DE102009049095A1 (de) 2009-10-01 2009-10-01 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02009049095.7 2009-10-01
PCT/EP2010/064157 WO2011039115A1 (de) 2009-10-01 2010-09-24 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949A CN102510949A (zh) 2012-06-20
CN102510949B true CN102510949B (zh) 2014-10-22

Family

ID=43413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1347.0A Active CN102510949B (zh) 2009-10-01 2010-09-24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68109B2 (zh)
EP (1) EP2483558B1 (zh)
CN (1) CN102510949B (zh)
DE (1) DE102009049095A1 (zh)
DK (1) DK2483558T3 (zh)
WO (1) WO2011039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34132A1 (en) * 2011-09-02 2014-08-21 Alfmeier Prazision Ag Baugruppen Und Systemlosungen Pump, In Particular Pneumatic Pump
CN107073525B (zh) * 2014-12-23 2020-05-12 阿尔弗雷德·卡赫欧洲两合公司 高压清洁器
EP3645885B1 (de) * 2017-06-29 2021-06-02 Alfred Kärcher SE & Co. KG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02020131798A1 (de) 2020-12-01 2022-06-02 Alfred Kärcher SE & Co. KG Kolben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02020131796A1 (de) 2020-12-01 2022-06-02 Alfred Kärcher SE & Co. KG Kolben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CN116135350A (zh) * 2021-11-18 2023-05-19 玩艸植造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吸管制造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4368A (en) * 1986-10-13 1988-11-15 American Standard Inc. Self-closing valve for sanitary installations
DE4404925A1 (de) * 1994-02-16 1995-08-17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US5735461A (en) * 1995-03-30 1998-04-07 Kew Industri A/S High-pressure cleaner with bypass valve for the pump
CN201090465Y (zh) * 2007-08-17 2008-07-23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停止式电动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119A (en) * 1933-11-22 1935-10-22 Service Station Equipment Comp By-pass valve for liquid dispensers
US2562615A (en) * 1948-12-06 1951-07-31 New York Air Brake Co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responsive to pressure and flow rate
US2806430A (en) * 1952-03-22 1957-09-17 Bendix Aviat Corp Positive displacement variable volume delivery pump and associated control system
US3362335A (en) 1966-03-07 1968-01-09 Borg Warner Control system for fluid pressure source
ES445020A1 (es) 1976-02-10 1977-06-01 Bendiberica Sa Perfeccionamientos en valvulas de limitacion de presion.
DE3138211A1 (de) 1981-09-25 1983-04-07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Kraftstoff-einspritzpumpe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DE3248622C2 (de) * 1982-12-30 1985-10-17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7057 Winnende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8514497U1 (de) 1985-05-15 1985-07-18 Kränzle, Josef, 7918 Illertissen Hochdruckkolbenpumpe
CA2007850A1 (en) 1989-01-17 1990-07-17 Clive R. Paige Pressure washer with spring-less outlet to inlet bypass
US5409032A (en) 1989-01-17 1995-04-25 Shop Vac Corporation Pressure washer bypass valve
DE3936155C2 (de) 1989-10-31 1995-04-13 Kraenzle Josef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von Pumpen für Flüssigkeitsförderanlagen
IT1253784B (it) 1991-07-05 1995-08-23 Annovi & Reverberi Dispositivo per l'avviamento e l'arresto automatici del gruppo motore-pompa in particolare di idropulitrici
US5397054A (en) 1992-08-26 1995-03-14 Dolmar Gmbh Pressure jet cleaning appliance
DE9300831U1 (zh) 1993-01-22 1993-04-22 Wap Reinigungssysteme Gmbh & Co, 7919 Bellenberg, De
DE9301796U1 (zh) 1993-02-09 1993-03-25 Alfred Kaercher Gmbh & Co, 7057 Winnenden, De
DE4445519C1 (de) * 1994-12-20 1996-06-05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Kolben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IT239544Y1 (it) * 1995-07-14 2001-03-05 Lavorwash S R L Struttura di pompa a piattello rotante particolarmente peridropulitrici
DE19607881C2 (de) 1996-03-01 2003-07-17 Kaercher Gmbh & Co Kg Alfred Pumpe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9617778C2 (de) 1996-04-13 1998-12-17 Suttner Gmbh & Co Kg Ventilpistole für eine Hochdruckreinigungseinrichtung sowie Hochdruckreinig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Ventilpistole
DE19706591A1 (de) 1997-02-20 1998-08-27 Bosch Gmbh Robert Druckventil
DE29703009U1 (de) 1997-02-20 1997-04-30 Rowenta Werke Gmbh Flüssigkeitspumpe
DE19728225A1 (de) 1997-07-02 1999-01-07 Omb Oberdorfer Maschinenfabrik Regelsicherheitsblock
DE29712659U1 (de) 1997-07-17 1997-09-18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29811791U1 (de) 1998-07-02 1999-11-18 Bosch Gmbh Robert Druckventil
DE19859336C1 (de) * 1998-12-22 2000-06-29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0053248A1 (de) * 2000-10-26 2002-05-08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20103142U1 (de) 2001-02-22 2001-05-10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Pumpeneinheit für ein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ITPD20030053U1 (it) * 2003-07-10 2005-01-11 Lavorwash Spa Struttura di pompa idraulica a pistoni assiali
CN2694014Y (zh) 2003-12-25 2005-04-20 上海亿力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清洗机泵内靠间隙泄压的关枪停机型溢流阀
JP4319667B2 (ja) 2006-05-09 2009-08-26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US20070267063A1 (en) 2006-05-22 2007-11-22 Greg Davis Unloader valve for pressurized fluid delivery system
DE102007017970A1 (de) 2007-04-11 2008-10-16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Kg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DE102008059782A1 (de) * 2007-12-13 2009-06-18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scher Zylind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4368A (en) * 1986-10-13 1988-11-15 American Standard Inc. Self-closing valve for sanitary installations
DE4404925A1 (de) * 1994-02-16 1995-08-17 Kaercher Gmbh & Co Alfre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US5735461A (en) * 1995-03-30 1998-04-07 Kew Industri A/S High-pressure cleaner with bypass valve for the pump
CN201090465Y (zh) * 2007-08-17 2008-07-23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停止式电动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949A (zh) 2012-06-20
WO2011039115A1 (de) 2011-04-07
US20120213652A1 (en) 2012-08-23
US8568109B2 (en) 2013-10-29
EP2483558A1 (de) 2012-08-08
DK2483558T3 (da) 2014-09-22
EP2483558B1 (de) 2014-07-16
DE102009049095A1 (de)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0949B (zh)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CN102686882B (zh) 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泵
CN110226037B (zh) 用于增强浆料压力的方法和系统
ATE380963T1 (de) Steuerventil mit wirbelkammern
CA2848469C (en) Valve with shuttle
CN112997030B (zh) 方法和包括冲洗特征件的阀
CN107869645B (zh) 集成式供油系统歧管
CN104364567A (zh) 用于密封活塞式压缩机的往复活塞杆的密封系统
CN116123155A (zh) 用于在流体交换设备中使用的活塞以及方法
GB2533636A (en) Valve assembly
CN106030175B (zh) 多用途流量控制装置
EP3596369A1 (en) Valve with integral balancing passage
CN104583654B (zh) 具有阀座清洗功能的双座阀
CN106104115A (zh) 先导阀装置
US8439653B2 (en) Pump for a high-pressure cleaning apparatus
CN101796300A (zh) 液体漆泵送设备
CA1168646A (en) Angle globe valve
CN111692371B (zh) 一种长寿命球阀
US4623002A (en) Polymer control valve
CN213419544U (zh) 双向液控单向阀
AU2019236589A1 (en) Fluid flow manager
CN109723635A (zh) 一种用于油田注含砂介质的往复泵液力端
CN115949784A (zh) 管力式轴流缓闭自控阀
RU204254U1 (ru) Осевая запорно-регулирующая арматура
RU2252354C1 (ru) Регу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after: Alfred Kahn Europ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before: Kaercher GmbH & Co. KG Alf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