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799A -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799A
CN102510799A CN2010800421814A CN201080042181A CN102510799A CN 102510799 A CN102510799 A CN 102510799A CN 2010800421814 A CN2010800421814 A CN 2010800421814A CN 201080042181 A CN201080042181 A CN 201080042181A CN 102510799 A CN102510799 A CN 102510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lens
central part
periphery
shap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1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能田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10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在作为第一模具的第一模具(41)设置有作为返回抑制部的销状部件(83),其在对中心部即型芯(64a)进行顶出动作后而后退时,通过抑制透镜(LP)的后退而能够使透镜(LP)从型芯(64a)离模,因此,通过基本上型芯(64a)向其轴(AX)方向后退的动作而使透镜(LP)能够从设置在型芯(64a)的深的第一复制面(S1)离模。由此,与剥离透镜(LP)的动作比较,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LP)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

Description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成形所使用的成型模具和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成型模具而具备有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作为从这种成型模具取出成形品的方法,例如有在开模后把留在可动模具侧的成形品用手握住,在该状态下使可动模具后退而使成形品从可动模具分离(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取出成形品的装置存在有:具备在开模后把附着在设置于下侧模具的模芯复制面上的成形品进行真空吸附的成形品吸附机构和通过在成形品的下方位置进入并上升而使成形品从复制面剥离取出的制品剥离机构的(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0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25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握住直浇道部分等进行开模时,特别在可动模具侧形成有深复制面,且在该复制面设置有衍射结构等凹凸形状的情况下,随着可动模具的后退而成形品的透镜部分被倾斜拉伸,有可能透镜面变形或凹凸形状被破坏等而不能确保希望的开模性。
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制品剥离机构时,也是由于剥离爪仅挂住透镜外周的一点而向透镜外周的一部分施加偏力,所以使透镜面变形或凹凸形状被破坏而不能确保希望的离模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通过防止透镜面变形和精密地复制凹凸形状而能够实现满足规格的透镜性能。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其具备设置用于形成透镜中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面的第一复制面的中心部和在合模时配置在中心部周围的周边部;第二模具,其设置有比第一复制面形成得浅的第二复制面,第一模具在开模后能够进行使中心部对于周边部相对地向第二模具侧前进的顶出动作,且具备有在顶出动作后使中心部后退时而抑制透镜后退的返回抑制部。
上述成型模具中,由于设置在第一模具的返回抑制部在顶出动作后使中心部后退时通过抑制透镜的后退而能够使透镜顺利地从中心部离模,所以通过基本上中心部向其轴向后退的动作而使透镜能够从设置在中心部的深的第一复制面没有变形地离模。由此,与剥离透镜的动作比较,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结果是能够防止离模时光学面变形,能够得到精密地复制了凹凸形状的透镜。
本发明的具体形态或特点是在上述成型模具中,返回抑制部具有组装在周边部的多个销状部件,多个销状部件在顶出动作时与中心部一起各自前进,在使中心部后退时受到保持在周边部侧的力而抑制各个销状部件的后退。这时,由于一边使中心部后退一边具有使多个销状部件相对周边部而保持在原来位置的倾向,所以能够简单地就使透镜从中心部离模。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是,多个销状部件各自能够位移向周边部嵌入,返回抑制部在周边部与多个销状部件之间具有以规定以上的力阻止多个销状部件后退的卡止部件。这时,能够把多个销状部件与周边部一起保持在原来的顶出动作时的位置,能够可靠地防止中心部后退而透镜也后退。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具备有横浇道顶出部件,其通过在顶出动作时与中心部一起前进而把从透镜延伸的横浇道部顶出,而且在中心部后退时抑制横浇道部的后退。这时,能够利用横浇道顶出部件来辅助透镜从横浇道部侧的离模,能够可靠地离模。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返回抑制部利用气压来使透镜从中心部离开。这时,能够以比较均匀的力使透镜从中心部离模。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从透镜有多个突起部沿分型线向周围延伸,返回抑制部在中心部后退时通过阻止多个突起部后退而使透镜从中心部离开。这时,能够利用向透镜的周围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而使透镜平衡良好地从中心部离模。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具备有在透镜从中心部离模后使透镜向顶出动作方向移动的分离机构。这时,利用分离机构使包含透镜的成形品整体从第一模具充分分离,能够谋求透镜取出方便。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中心部形成透镜的光功能部,周边部形成透镜的凸缘部。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第二模具被固定地支承,第一模具通过向水平方向移动而在与第二模具之间进行模的开合。这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被向卧式的成形机组装。
本发明的又其他特点是,第一模具被固定地支承,第二模具通过向垂直方向移动而在与第一模具之间进行模的开合。这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被向立式的成形机组装。
本发明的成型方法具备有:第一工序,其在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起来而形成型空间的状态下在型空间中形成透镜,而第一模具具备设置用于形成透镜中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面的第一复制面的中心部,第二模具设置有比第一复制面形成得浅的第二复制面;第二工序,其通过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离开的开模而使透镜从第二模具离模;第三工序,其在第二工序后使中心部对于周边部相对地向第二模具侧前进;第四工序,其在第三工序后使中心部后退的同时利用返回抑制部来抑制透镜后退,使透镜从中心部离模。
上述成型模具中,由于利用返回抑制部来抑制透镜后退,使透镜从中心部离模,所以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能够防止光学面变形而得到精密地复制了凹凸形状的透镜。
本发明的具体形态或特点是在上述成型方法中,在型空间中成形的透镜是光拾取用的物镜,由第一模具形成且与第一复制面对应的第一光学面被配置在光源侧,由第二模具形成且与第二复制面对应的第二光学面被配置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侧。这时,在光拾取用的物镜外周的光源侧不易形成毛刺,在把光拾取用的物镜向骨架等安装时能够防止毛刺成为障碍。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是,在型空间中成形的透镜是NA0.75以上。这时,光拾取用的物镜在是高NA的同时还具有精密的凹凸形状。在把该物镜向能够对BD(Blu-Ray Disc)等其他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读取和写入的光拾取装置组装时,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读取或写入。特别是在成形与包括BD的多种规格光信息记录媒体对应的互换型物镜的情况下,能够把作为凹凸形状的衍射结构精密复制而提高物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例成型模具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A)是说明用于向型空间供给树脂的流路空间的图,图2(B)是说明用于成形透镜的型空间的图;
图3(A)是说明由图1的成型模具形成的成形品外观的立体图,图3(B)是作为制品的透镜的侧视图;
图4(A)是说明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4(B)是说明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端面图;
图5(A)~图5(D)是说明图4(A)所示销状部件卡止方法的图;
图6(A)~图6(D)是说明可动模具的离模动作的侧剖视图;
图7是说明组装有图1所示成型模具的成形装置的图;
图8是说明使用图1所示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图9(A)~图9(C)是说明第二~第四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0(A)~图10(C)是说明第五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说明第六实施例成型模具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说明组装有第七实施例成型模具的注塑成形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型模具。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成型模具40具备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关于第一模具41的详细说明后述,但第一模具41能够向AB方向往复移动。使第一模具41向第二模具42移动,使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在分型面PS1、PS2把模相对地合模,如图2(A)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形成用于成形透镜的型空间CV和用于向它供给树脂的流路空间FC。
图2(A)中,流路空间FC是形成图3(A)所示成形品MP的直浇道部SP和横浇道部RP的空间。流路空间FC与四个横浇道部RP对应而被分支为四个,在被四分支的前端侧,经由形成成形品MP的浇口部GP的浇口部分GS而分别与四个型空间CV连通。
如图2(B)放大表示那样,型空间CV具备被第一和第二复制面S1、S2夹住的本体空间CV1和被第三和第四复制面S3、S4包围的凸缘空间CV2。在此,第一和第二复制面S1、S2用于形成图3(B)放大表示的透镜LP中的中央光功能部OP的光学面OS1、OS2,与后述的型芯64a、74a的端面对应。一侧的第一复制面S1被配置在激光光源侧,比配置在信息记录媒体侧的另一侧的第二复制面S2深且曲率大。在一侧的第一复制面S1设置有衍射结构即凹凸形状,透镜LP的一个光学面OS1具备衍射结构。另一方面,第三和第四复制面S3、S4是用于形成透镜LP中凸缘部FL的部分,与后述的外周模64b、74b的端面对应。
图3(B)所示的透镜LP是光拾取用的物镜,特别是本实施例的情况是三种规格互换形式的单片物镜,具体说就是,透镜LP利用在其光学面OS1形成的衍射结构等光学特性而能够进行例如与波长405nm的NA0.85的BD(Blu-Ray Disc)、波长655nm的NA0.65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波长780nm的NA0.53的CD这三种规格对应的光信息的读取或写入。
如图1所示,可动侧的第一模具41具备:形成分型面PS1的模板61、从背后支承模板61的接受板62、从背后支承接受板62的安装板63、从可动侧形成图2(B)等所示型空间CV的作为中心部的型芯64a、从可动侧形成型空间CV的作为周边部的外周模64b、把成形品MP的横浇道部RP等顶出使离模的顶出销65、66、从背后按压型芯64a的可动杆67a、从背后按压顶出销65、66的可动杆67b、使可动杆67a、67b进退移动的进退机构部69。型芯64a被前进的可动杆67a驱动而向第二模具42侧前进,随着后退的可动杆67a而自动地后退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顶出销65、66被可动杆67b驱动而向第二模具42前进,即使可动杆67b后退也被保持原封不动,在给予外力的情况下后退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第一模具41中,模面侧的模具部分即模板61具备:与图3(A)所示成形品MP的冷料头部分OO对应的冷料头凹部61a、与横浇道部RP对应横浇道凹部61b、形成浇口部GP的浇口凹部61c、为了插入外周模64b和顶出销65、66而设置的通孔61e、61f、61g。
在模板61内部为了把成形时模具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而形成有用于使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即水套51。且在模板61嵌入有温度传感器52,其用于测量第一模具41的温度,即利用模板61形成的型空间CV的表面温度等。
固定侧的第二模具42具备:形成分型面PS2的模板71、从背后支承模板71的安装板72、从固定侧形成图2(B)等所示型空间CV的作为中心部的型芯74a、从固定侧形成型空间CV的作为周边部的外周模74b、浇道套77。
第二模具42中,模面侧的模具部分即模板71具备:为了插入浇道套77而设置浇道套孔71a、形成图3(A)所示成形品MP的横浇道部RP的横浇道凹部71b、形成浇口部GP的浇口面71c、为了插入外周模74b而设置的通孔71e。浇道套77被插入模板71的浇道套孔71a和安装板72的浇道套孔72a并被固定。形成在浇道套77内的流路77a则形成图3(A)所示成形品MP的直浇道部SP。
在模板71内部为了把成形时模具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而形成有用于使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即水套53。且在模板71嵌入有温度传感器54,其用于测量第二模具42的温度,即型空间CV的表面温度等。
以下,参照图4(A)和图4(B)来说明嵌入在第一模具41的模板61的型芯64a、外周模64b和它们周边的结构。
型芯64a具有圆柱状的外形,被收容在外周模64b内而能够向与图1的AB方向对应的轴AX的方向移动。外周模64b具有筒状的外形,以嵌入在模板61的通孔61e的状态被固定。
型芯64a被可动杆67a从背后一边支承一边按压移动,沿轴AX向位于前方的第二模具42侧前进,从模板61的分型面PS1突出。型芯64a在周围卷绕配置有复位弹簧81,当可动杆67a后退,则沿轴AX向后方后退而被收容在外周模64b内。
即使型芯64a有后退动作,外周模64b也不向模板61的通孔61e收容而位移。外周模64b在前端部82具有第三复制面S3的台阶,在该前端部82形成有贯通第三复制面S3而与轴AX平行延伸的四个穿过孔82a。四个穿过孔82a在轴AX的周围以相互离开等角度的状态对称配置。在各穿过孔82a作为返回抑制部而通过有销状部件83。
销状部件83通过穿过孔82a而延伸到外周模64b的根部侧。销状部件83与型芯64a同样地被可动杆67a从背后按压移动,沿轴AX向位于前方的第二模具42侧前进,从模板61的穿过孔82a和分型面PS1突出。销状部件83与型芯64a是独立的,即使可动杆67a后退,但只要不给予规定以上的外力,则维持与外周模64b的相对位置,保持从穿过孔82a等突出的状态。即销状部件83前进而一旦成为被顶出状态,则只要不以一定程度以上的强力推回就保持该状态,在以比较强的力推回的情况下,则被收容到外周模64b的穿过孔82a内而恢复到退避状态。销状部件83例如能够由把型芯64a的外周包围的圆环状物来替换,这时也是当前进而一旦成为被顶出状态,则只要不以一定程度以上的强力推回就保持该状态。
如图5(A)所示,销状部件83例如通过卡止部件84而抑制向可动杆67a侧的后退。卡止部件84由设置在外周模64b侧面的凹部84a和向凹部84a嵌入的滚珠84b所构成。滚珠84b被销状部件83阻止而防止从凹部84a脱离并维持与凹部84a卡止的状态。这时,由于销状部件83把滚珠84b向凹部84a侧按压,所以在销状部件83与滚珠84b的接触点产生有摩擦阻力,销状部件83成为在顶出力和返回力成为规定以上之前不移动。
图5(B)表示图5(A)所示卡止部件84的变形例。这时,卡止部件84具备在销状部件83的适当部位设置的磁铁84d,与设置在外周模64b的穿过孔82a周边的内壁部84e共同起作用而付与使磁铁84d保持在穿过孔82a内的吸附力。由此,在销状部件83前进而一旦成为被顶出状态的情况下,则磁铁84d就被吸附在磁性体的内壁部84e而维持被顶出的状态不变。在销状部件83抵抗磁铁84d的磁力而被强力推回的情况下,则被收容到外周模64b的穿过孔82a内而恢复到退避状态。
图5(C)表示图5(A)所示卡止部件84的其他变形例。这时,卡止部件84具备在销状部件83的适当部位设置的弹性部件84g,与外周模64b的内壁部84e共同起作用而付与限制销状部件83移动的摩擦力。由此,在销状部件83前进而一旦成为被顶出状态的情况下,则经由弹性部件84g而被卡止在内壁部84e而维持被顶出的状态不变。在销状部件83被超过弹性部件84g与内壁部84e的摩擦力的强力推回的情况下,则被收容到外周模64b的穿过孔82a内而恢复到退避状态。
图5(D)表示图5(A)所示卡止部件84的又其他变形例。这时,卡止部件84具备嵌入在外周模64b的前端部82的柱塞84h,与内壁部84e共同起作用而付与限制销状部件83移动的摩擦力。由此,在销状部件83前进而一旦成为被顶出状态的情况下,被柱塞84h靠压而被卡止在内壁部84e而维持被顶出的状态不变。在销状部件83被超过与内壁部84e的摩擦力的强力推回的情况下,则被收容到外周模64b的穿过孔82a内而恢复到退避状态。
返回到图4(A)继续说明,顶出销65具有作为横浇道顶出部件的功能。即顶出销65从背后被可动杆67b按压而移动,向与轴AX平行的前方前进,从模板61的分型面PS1突出。即使可动杆67b后退,但只要不给予规定以上的外力,则顶出销65保持在从分型面PS1突出的状态。即顶出销65前进而一旦成为顶出的状态,则只要不以一定程度以上的强力推回,就保持该状态,在以比较强的力推回的情况下,则被收容到模板61的通孔61f内而恢复到退避状态。顶出销66也被可动杆67b驱动而与顶出销65同样地动作。
以下,参照图6(A)~图6(D)来说明成形品MP即透镜LP从第一模具41的离模(在图6(A)所示的状态之前在型空间CV中进行把透镜成形的第一工序)。图6(A)表示通过使第一模具41后退的开模而使成形品MP从第二模具42离模的状态(第二工序)。这时,成形品MP被保持在凹下大的第一模具41,透镜LP是与型芯64a和外周模64b贴紧的状态。接着如图6(B)所示,使型芯64a和顶出销65、66进行向第二模具42侧前进的顶出动作(第三工序)。由此,成形品MP被进行整体离模。即,使透镜LP的凸缘部FL从外周模64b离模,且使横浇道部RP等从模板61离模。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的光学面OS1是与型芯64a的第一复制面S1贴紧不变。在该阶段,成形品MP被后述的取出用柄和缓地握住。接着如图6(C)所示,使型芯64a后退,进行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的离模(第四工序)。由此,型芯64a的第一复制面S1与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的光学面OS1分开,光功能部OP的从型芯64a的离模被完成。这时,由于即使型芯64a后退,作为成形品MP也不会受到大的力,所以顶出销65被维持在从模板61的分型面PS1突出的状态。同样地,销状部件83也被维持在从模板61的第三复制面S3和分型面PS1突出的状态。即利用销状部件83来辅助地抑制透镜LP的后退,更加促进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的离模。由此,能够避免向透镜LP加有局部力,能够防止离模时光学面OS1的变形和复制不良。接着如图6(D)所示,把包含透镜LP的成形品MP向从第一模具41离开的场所运送。
在以上的说明中,被配置成把四个销状部件83嵌入在外周模64b,但也可以配置成把三个或五个以上的销状部件83嵌入在外周模64b。
图7是说明组装有图1所示成型模具40的成形装置的主视图。图示的成形装置100具备:进行注塑成形来制作成形品MP的本体部分即注塑成形机10、把成形品MP从注塑成形机10取出的附属部分即取出装置20、统一控制构成成形装置100的各部分动作的控制装置30。
注塑成形机10是卧式的成形机,具备:成型模具40、可动盘11、固定盘12、合模盘13、开合驱动装置15和注塑装置16。注塑成形机10把构成成型模具40的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夹在可动盘11与固定盘12之间,通过把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合模则能够进行成形。
可动盘11利用滑动引导部15a而相对固定盘12被能够进退移动地支承。可动盘11能够装卸地支承第一模具41。且在可动盘11组装有顶出器45。顶出器45是使图1所示进退机构部69动作的部分,通过使可动杆67a、67b进退动作而使第一模具41内的成形品MP离模并被向第二模具42侧推出,能够由取出装置20进行运送。
固定盘12与可动盘11相对地被固定在支承机架14的中央,在其上部支承着取出装置20。固定盘12能够装卸地支承第二模具42。固定盘12经由拉杆而被固定在合模盘13,能够耐受成形时的合模压力。
合模盘13被固定在支承机架14的端部。在合模时,合模盘13经由开合驱动装置15的动力传递部15d而把可动盘11从其背后进行支承。
开合驱动装置15具备:滑动引导部15a、动力传递部15d和驱动器15e。滑动引导部15a支承可动盘11使能够相对固定盘12而在进退方向顺利地往复移动。动力传递部15d在控制装置30的控制下从动作着的驱动器15e接受驱动力而伸缩。由此,使可动盘11相对合模盘13或接近或离开地自由进退移动,结果是使可动盘11和固定盘12相互接近、离开,进行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的合模与开模。
注塑装置16具备:缸体16a、原料储存部16b、丝杆驱动部16c等。注塑装置16在控制装置30的控制下以适当的时机进行动作,从树脂射出喷嘴16d在控制温度的状态下射出熔化树脂。注塑装置16在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合模的状态下使树脂射出喷嘴16d与图1所示的浇道套77接触,能够以希望的时机把缸体16a中的熔化树脂向流路空间FC(参照图2(A))供给。
附随注塑成形机10设置的模具温度调节器46使被控制了温度的热介质在形成于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中的水套51、53(参照图1)循环。由此,在成形时能够把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这时,还能够利用嵌入在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的温度传感器52、54(参照图1)来监视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的温度。
取出装置20具备:能够握住成形品MP的柄21、使柄21三维移动的三维驱动装置22。取出装置20在控制装置30的控制下以适当的时机进行动作,在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分离而开模后,具有握住留在第一模具41的成形品MP并向外部送出的功能。
控制装置30具备:开合控制部31、注塑装置控制部32、顶出器控制部33和取出装置控制部34。开合控制部31通过使驱动器15e动作而能够进行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的合模和开模。注塑装置控制部32通过使丝杆驱动部16c等动作而能够以希望的压力向在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之间形成型空间中注入树脂。顶出器控制部33通过使顶出器45动作而在开模时把留在第一模具41的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内推出以进行离模。取出装置控制部34通过使取出装置20动作而在开模和离模后握住留在第一模具41的成形品MP并向注塑成形机10外运送。
图8是概念性说明图7所示成形装置100动作的流程图。首先,通过模具温度调节器46把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的表面加热到适合成形的温度(步骤S10)。接着,使开合驱动装置15动作,使可动盘11前进而开始合模(步骤S11)。通过使开合驱动装置15的合动作继续而使可动盘11向固定盘12侧的移动直到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接触的模接触位置,合模完成,通过使开合驱动装置15的合动作进一步继续而使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以必要的压力贴紧来进行合模(步骤S12)。接着,注塑成形机10使注塑装置16动作,向被合模的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之间的型空间CV中以必要的压力注入熔化树脂来进行注塑(步骤S13)。且注塑成形机10保持型空间CV中的树脂压。这时,利用模具温度调节器46来把型空间CV和流路空间FC(参照图2(A))进行适当的加热,使熔化树脂能够迅速地向型空间CV内导入,能够达到使型空间CV内树脂被适当的慢冷却(除冷)。在把熔化树脂向型空间CV导入后,由于通过型空间CV中的熔化树脂散热而逐渐地被冷却,所以与该冷却同时地熔化树脂固化,等待成形完成(步骤S14)。接着,注塑成形机10使开合驱动装置15动作,使可动盘11后退以进行开模(步骤S15)。随之,第一模具41后退,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分离。其结果是成形品MP即透镜LP以被保持在第一模具41的状态而从第二模具42离模。接着,注塑成形机10使顶出器45动作,由可动杆67a、67b进行成形品MP的顶出(步骤S16)。由此,如图6(B)所示,进行成形品MP的整体离模。即能够使透镜LP的凸缘部FL从外周模64b离模,且使横浇道部RP从模板61离模。这时,由取出装置20的柄21支承成形品MP的适当部位以防止成形品MP落下。接着,注塑成形机10使顶出器45动作,使可动杆67a、67b后退(步骤S17)。由此,如图6(C)所示,进行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的离模。即能够使光功能部OP从型芯64a离模,能够完成成形品MP的从第一模具41的离模。这时,由于通过销状部件83等把透镜LP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向透镜LP外周的局部加偏力。最后,使取出装置20动作,把从第一模具41完全离模的成形品MP由柄21握住并向外部运出(步骤S18)。
在成形品MP运出后,利用设置在取出装置20的柄21处的销和空气喷射喷嘴而能够使顶出销65、66和销状部件83后退到模板61内,返回到退避状态。或者利用柄21使成形品MP向第一模具41侧接近,也能够使顶出销65、66和销状部件83返回到模板61内的退避状态。顶出销65、66和销状部件83也能够利用设置第二模具42的未图示的返回销来返回到退避状态。而且顶出销65、66和销状部件83也能够利用向流路空间FC和型空间CV供给的气压和树脂压来返回到退避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由于设置在第一模具41的作为返回抑制部的销状部件83在对中心部即型芯64a进行顶出动作后进行后退时,通过抑制透镜LP的后退而能够使透镜LP顺利地从型芯64a离模,所以通过基本上型芯64a向其轴AX方向后退的动作而使透镜LP能够从设置在型芯64a的深的第一复制面S1没有变形地离模。由此,与剥离透镜LP的动作比较,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LP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结果是能够防止离模时光学面OS1变形,能够得到精密地复制了凹凸形状的透镜LP。且由于顶出部接近透镜LP的光学面OS1,所以在离模时透镜LP的光学面OS1难于变形。本实施例的成型方法与把透镜LP的凸缘部FL用顶出销推出、把凸缘部FL用爪剥离、对透镜LP进行强力离模的情况比较,容易抑制凸缘部FL及其周边的变形。
[第二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二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9(A)是说明第二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图,与图4(A)对应。这时,代替销状部件83而设置有空气吹出用的管86。具体所就是,在外周模64b的内侧组装多个管86,使各管86的前端部86a向前端部82的第三复制面S3露出。各管86的根部侧经由可动杆67a而与顶出器45的加压空气供给装置连结。
在使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离模时,首先与图6(B)同样地,通过型芯64a的顶出而使透镜LP的凸缘部FL从外周模64b离模,且通过顶出销65等的顶出而使横浇道部RP从模板61离模。接着,由于型芯64a的后退而透镜LP也后退,当透镜LP的凸缘部FL接近外周模64b,则从作为返回抑制部的管86的前端部86a喷射空气而使凸缘部FL受到顶出方向的力。由此,能够抑制透镜LP的后退,达到透镜LP从型芯64a离模。由此,与剥离透镜LP的动作比较,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LP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
第二实施例通过简单的结构而能够把透镜LP的光学面OS1左右均匀地顶出。由于把横浇道部RP仅抑制在透镜LP的单侧,所以不使用不需要的树脂材料,能够谋求成本下降,且省去不需要的切断作业。
[第三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三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9(B)是说明第三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图,与图4(A)对应。这时,代替销状部件83而设置有气动卡盘87。气动卡盘87例如能够附属于取出装置20的柄21,具备有环状的吸附座87a,其具有与透镜LP的凸缘部FL对应的尺寸。
在使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离模时,与图6(B)同样地,通过型芯64a的顶出而使透镜LP的凸缘部FL从外周模64b离模,且通过顶出销65等的顶出而使横浇道部RP从模板61离模。接着,如图9(B)所示,使作为返回抑制部的气动卡盘87接近凸缘部FL而开始从吸附座87a进行空气吸引。由此,经由凸缘部FL而能够把透镜LP保持在气动卡盘87,接着,当型芯64a后退,则能够使被保持在气动卡盘87的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从型芯64a离模,能够完成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的离模。这时,与剥离透镜LP的动作比较,也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LP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
第三实施例通过简单的结构而能够把透镜LP的光学面OS1左右均匀地吸附。由于把横浇道部RP仅抑制在透镜LP的单侧,所以不使用不需要的树脂材料,能够谋求成本下降,且省去不需要的切断作业。
[第四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四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9(C)是说明第四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图,与图4(A)对应。这时,成形品MP不仅经由浇口部GP而在透镜LP外周的一部分设置有横浇道部RP,而且在浇口部GP的相反侧设置有类似形状的延长部DP。且由于把浇道部RP和延长部DP作为突起部顶出,所以增加被可动杆67b顶出的顶出销65。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而能够把透镜LP的光学面OS1左右均匀地顶出。
在使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离模时,与图6(B)同样地,通过型芯64a的顶出而使透镜LP的凸缘部FL从外周模64b离模,且通过顶出销65等的顶出而使横浇道部RP和延长部DP从模板61离模。接着,如图9(C)所示,当型芯64a后退,则透镜LP被支承在卡止于作为抑制后退的返回抑制部的顶出销65的横浇道部RP和延长部DP,能够保持被顶出的状态。即能够使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从型芯64a离模,能够完成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的离模。这时,与剥离透镜LP的动作比较,也能够避免局部地向透镜LP加过度的力,能够和缓地进行开模。
在以上的说明中,设置了一个延长部DP,但能够设置两个以上的延长部DP,把这些两个以上的延长部DP和横浇道部RP由与它们对应设置的顶出销65顶出,在型芯64a后退时,通过阻止这些延长部DP和横浇道部RP的后退而能够使透镜LP的光功能部OP离模。
[第五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五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0(A)是说明第五实施例成型模具主要部分的图,与图4(A)对应。这时,在型芯64a与可动杆67a之间设置有调整部件88,其用于关于型芯64a的轴AX方向进行精密的位置调整。
图10(B)是说明图10(A)所示成型模具变形例的图。这时,在调整部件88的周围配置有筒状的分割部件89。分割部件89相对调整部件88独立地能够在轴AX方向移动,被可动杆67a驱动而与型芯64a一起前进,把销状部件83顶出。分割部件89与销状部件83进行同样的动作,即使可动杆67a后退也保持在顶出位置,若不加规定以上的外力则不能复原。
图10(C)是说明图10(B)所示成型模具变形例的图。这时,在分割部件89与调整部件88之间配置有球状的支承体89a。支承体89a向设置在调整部件88侧面的槽嵌入,具有帮助分割部件89顺利移动的作为轴承的功能。
[第六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六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1是说明第六实施例成型模具中第一模具41结构的局部剖视图。被追加设置的顶出销165相对其他的顶出销65、66等而能够独立动作,在利用可动杆67b把其他的顶出销65、66顶出后,以规定的时机利用可动杆167b而能够进行顶出动作。这时,顶出销165具有作为追加分离机构的功能,在包含透镜LP的成形品MP从第一模具41离模完成后,具有再次向顶出动作方向移动的作用。
[第七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第七实施例的成型模具等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则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2是说明第七实施例组装有成型模具40的注塑成形机210的主视图。这时,注塑成形机210是立式的成形机,在固定盘211安装第一模具41,在可动盘212安装第二模具42。固定盘211在成形时不移动,可动盘212被未图示的开合驱动装置驱动,与注塑装置16一起升降。
以上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有各种变形。例如设置在由第二模具42和第一模具41构成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型空间CV的形状就并不限定于图示的,而是能够设定成各种形状。即由型芯64a、74a等形成的型空间CV的形状单单是例示,能够按照透镜LP的用途等而适当变更。透镜LP的用途不仅是互换,例如也能够设定成BD单独。
符号说明
10注塑成形机    11可动盘    12固定盘    15开合驱动装置
16注塑装置    20取出装置    21柄    30控制装置
40成型模具    41第一模具    42第二模具    45顶出器
61模板    61b横浇道凹部    61e、61f、61g通孔    62接受板
63安装板    64a、74a型芯    64b、74b外周模    65、66顶出销
67a、67b可动杆    69进退机构部    71模板    71b横浇道凹部
71e通孔    72安装板    77浇道套    82前端部    82a穿过孔
83销状部件    84卡止部件    84a凹部    84b滚珠
84d磁铁    84e内壁部    84g弹性部件    84h柱塞    86管
87气动卡盘    87a吸附垫    88调整部件    89分割部件
89a支承体    100成形装置    CV型空间    CV1本体空间
CV2凸缘空间    SP直浇道部    DP延长部    FC流路空间
GS浇口部分    MP成形品    LP透镜    OP光功能部
FL凸缘部    GP浇口部    RP横浇道部
OS1、OS2第一、第二光学面    PS1、PS2分型面
S1、S2、S3、S4第一~第四复制面

Claims (13)

1.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其具备设置用于形成透镜中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面的第一复制面的中心部和在合模时配置在所述中心部周围的周边部;
第二模具,其设置有比所述第一复制面形成得浅的第二复制面,
所述第一模具在开模后能够进行使所述中心部对于所述周边部相对地向所述第二模具侧前进的顶出动作,
且具备有在顶出动作后使所述中心部后退时抑制透镜后退的返回抑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抑制部具有组装在所述周边部的多个销状部件,
所述多个销状部件在顶出动作时与所述中心部一起各自前进,在使所述中心部后退时受到保持在所述周边部侧的力而抑制各个销状部件的后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销状部件各自能够位移而向所述周边部嵌入,
所述返回抑制部在所述周边部与所述多个销状部件之间具有以规定以上的力阻止所述多个销状部件后退的卡止部件。
4.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有横浇道顶出部件,其通过在顶出动作时与所述中心部一起前进而把从透镜延伸的横浇道部顶出,而且在所述中心部后退时抑制所述横浇道部的后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抑制部利用气压来使透镜从所述中心部离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从透镜有多个突起部沿分型线向周围延伸,
所述返回抑制部在所述中心部后退时通过阻止所述多个突起部后退而使透镜从所述中心部离开。
7.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在透镜从所述中心部离模后使透镜向顶出动作方向移动的分离机构。
8.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形成透镜的光功能部,所述周边部形成透镜的凸缘部。
9.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被固定地支承,所述第一模具通过向水平方向移动而在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进行模的开合。
10.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被固定地支承,所述第二模具通过向垂直方向移动而在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进行模的开合。
11.一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有:第一工序,其在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起来而形成型空间的状态下在所述型空间中形成透镜,而第一模具具备设置用于形成透镜中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面的第一复制面的中心部和合模时配置在所述中心部周围的周边部,第二模具设置有比所述第一复制面形成得浅的第二复制面;
第二工序,其通过使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离开的开模而使透镜从所述第二模具离模;
第三工序,其在所述第二工序后使所述中心部对于所述周边部相对地向所述第二模具侧前进;
第四工序,其在所述第三工序后使所述中心部后退的同时利用返回抑制部来抑制透镜后退,使透镜从所述中心部离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型空间中成形的透镜是光拾取用的物镜,
由所述第一模具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复制面对应的第一光学面被配置在光源侧,由所述第二模具形成且与所述第二复制面对应的第二光学面被配置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型空间中成形的透镜是NA0.75以上。
CN2010800421814A 2009-09-28 2010-09-14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Pending CN102510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3480 2009-09-28
JP2009223480 2009-09-28
PCT/JP2010/065798 WO2011037038A1 (ja) 2009-09-28 2010-09-14 成形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799A true CN102510799A (zh) 2012-06-20

Family

ID=4379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1814A Pending CN102510799A (zh) 2009-09-28 2010-09-14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037038A1 (zh)
CN (1) CN102510799A (zh)
WO (1) WO20110370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7110B (zh) * 2011-12-27 2014-11-26 杭州兴源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式高密度恒温隔膜滤板及成型方法
KR101373201B1 (ko) * 2012-05-24 2014-03-13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렌즈 제조용 금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렌즈 제조 방법
CN104227988A (zh) * 2013-06-11 2014-12-24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倒灌进胶结构
TWM515953U (zh) * 2015-08-31 2016-01-21 Everready Prec Ind Corp 光學構件模具
JP6765840B2 (ja) * 2016-04-08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光学機器、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4734A (ja) * 1984-10-15 1986-05-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の射出成形用金型
JP4194426B2 (ja) * 2002-07-18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成形用金型
JP2007320065A (ja) * 2006-05-30 2007-12-13 Meiki Co Ltd 薄板状成形品の成形装置及び成形方法
JP2010208080A (ja) * 2009-03-09 2010-09-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37038A1 (ja) 2013-02-21
WO2011037038A1 (ja) 201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0799A (zh) 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WO2009122862A1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
JP5713021B2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6584790A (zh) 一种斜向顶出模具
CN103370182B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和光学元件
JP5319392B2 (ja) 金型、およ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237407A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ブルーレイディスク
WO2013146871A1 (ja)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6729870B2 (en) Multi-cavity optical disc mold
JP2012158088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金型
JP2011110810A (ja) 成形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JP2013159015A (ja) 成形用金型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69691A (ja) 成形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1040180A1 (ja) 成形金型
JP2013208884A (ja) 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79764A (ja) 成形品取出方法及び装置
JP2012206338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1811340B (zh) 模具
JP2013169692A (ja) 成形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61597A (ja) 成形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61601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NL1017286C2 (nl) Dubbelwerkende spuitgietmachine.
JP2009274222A (ja) ディスク基板成形装置、取出装置、ディスク基板成形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JPH09198723A (ja) 光記録媒体の基板製造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JP2000108169A (ja) 金型の開き方法および一時開き停止金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