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8324B - 软管卡箍 - Google Patents

软管卡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8324B
CN102498324B CN201080041434.6A CN201080041434A CN102498324B CN 102498324 B CN102498324 B CN 102498324B CN 201080041434 A CN201080041434 A CN 201080041434A CN 102498324 B CN102498324 B CN 102498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spring body
leaf spring
sticking department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14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8324A (zh
Inventor
永井孝夫
田中健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ox Corp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ll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ox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98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8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3Self-locking elastic cl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59Separate connections
    • Y10T24/1461One piece
    • Y10T24/1463Sheet 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8End-to-end integral band end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管卡箍,其中第二夹片能可靠地移动直至与锁定部分离,两个夹片不会过于夹紧在一起,并且可以维持板簧本体的紧固力。该软管卡箍(10)具有板簧本体(12),以及,在一个端部形成长口(14)和第一夹片(20),同时在其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38)和第二夹片(40)。在第一夹片(20)中经由弯折部(25)形成具有钩状锁定部(30)的锁定片(28),同时在第二夹片(40)上形成接合保持部(43)。在锁定片(28)上设置自锁定部(30)朝弯折部(25)展宽的楔形部(34)、以及大致平行于第一夹片(20)的止动部(36)。楔形部(34)沿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12)周面的平面布置,以及,楔形部(34)与止动部(36)之间的交点相对于锁定部(30)于宽度方向偏移。

Description

软管卡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卡箍,用于例如利用软管使机动车中的管子互相连接。
现有技术
当将机动车中的管子连接起来时,例如,将挠性软管置于管子端部的外周,并用软管卡箍紧固软管的外周,从而,使软管与管子固定。
例如,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软管卡箍,其包括C形板簧本体(紧固环1)和一对夹片(一个夹片2A和另一夹片2B),使夹片于径向自板簧本体的两个端部竖立以彼此相交。该一个夹片形成为开设有引导槽的宽尺寸弓状,而另一夹片形成为可在引导槽内移动的窄尺寸。当板簧本体处于自由状态时,板簧本体径向收缩以便紧固软管。以及,通过使两个夹片彼此靠近,使板簧本体径向扩张。在该一个夹片上形成:用于和另一夹片接合的钩状锁定部(锁定部4),以及,当使该另一夹片与锁定部分离时用于引导该另一夹片的楔形部(引导部5)。
通过用工具诸如一对钳子使两个夹片于周向彼此靠近,使该一个夹片的锁定部与该另一夹片接合,藉此,使板簧本体保持处于径向扩张状态。将处于此状态的软管卡箍布置于软管外周。然后,通过使两个夹片进一步彼此靠近,由楔形部引导该另一夹片,使其于宽度方向移动至该另一夹片不再与锁定部接合的位置。通过在此状态下放开工具,板簧本体弹性复原,藉此,使软管紧固并固定。
专利文献1:JP-2001-159491-A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板簧本体的两个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弯折,形成软管卡箍的两个夹片,因此,楔形部也在其中途位置于径向向外方向弯折。
对于上述经弯折的楔形部,当用工具将两个夹片夹在一起时,该另一夹片沿该一个夹片的楔形部移动,同时,楔形部与该另一夹片之间的滑动阻力逐渐增大。进一步夹紧两个夹片,直至使二者最大程度地彼此靠近,然后,松开工具,以允许板簧本体径向收缩。当由于软管卡箍的制造差异而导致工具的打开位置变化时,有时,可能无法充分夹紧两个夹片,也可能无法最大程度地使二者彼此靠近。在这种情况下,当板簧本体径向收缩时,另一夹片可能碰到该一个夹片的锁定部,因而,可能阻碍工具的松开操作,或者可能在该另一夹片中产生裂隙,从而劣化产品质量。或者,可能使该另一夹片再次与锁定部接合,使得板簧本体不能径向收缩。
此外,设置该一个夹片的楔形部使得滑动阻力逐渐增大,因此,该另一夹片可能在楔形部的中途停止移动。此外,当用过大力量强制使处于这种状态的该另一夹片朝该一个夹片夹紧时,夹片和板簧本体会变形,并且会影响施加于软管的紧固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卡箍,其中,一对夹片中的另一夹片能可靠移动,直至与该一个夹片的锁定部相分离,而不会将两个夹片过度握紧到一起,以及,通过避免板簧本体的变形,可以维持紧固力。
解决问题的措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管卡箍,其具有弯曲成环状外形的板簧本体,其中,板簧本体的一个端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长口、以及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夹片,其中板簧本体的另一端部包括插进该长口从而能在其中于周向滑动的插入片、以及自插入片的端部于径向向外伸出以面对第一夹片的第二夹片,其中,当板簧本体处于其自由状态时,板簧本体径向收缩,以及,通过从自由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彼此靠近,使板簧本体克服其弹性力径向扩张,其中,第一夹片包括锁定片,锁定片经由弯折部自第一夹片的伸出中途位置于周向朝第二夹片延伸,锁定片的末端部于板簧本体宽度方向延伸成钩状形式作为锁定部,锁定部可与第二夹片的一侧接合,该第二夹片的这一侧与面对第一夹片的另一侧相反,其中,第二夹片包括接合保持部,该接合保持部保持锁定部与第二夹片的一侧之间的接合,其中,在板簧本体径向收缩的自由状态下,锁定部相对于第二夹片于宽度方向偏移,从而,在周向上,锁定部和第二夹片不重叠,其中,锁定部与第二夹片接合时锁定片中面对第二夹片的一个侧缘包括:楔形部,其自锁定部朝弯折部延伸,同时于板簧本体的宽度方向展宽;以及止动部,其自楔形部中靠近弯折部的末端开始大致平行于第一夹片延伸,其中,楔形部沿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周面的平面布置,以及,其中,楔形部与止动部之间的交点相对于锁定部于宽度方向偏移。
在比第一夹片的另一侧缘与止动部之间的交点更靠近末端的位置处,在第一夹片中形成弯折孔,以及,弯折部可以靠近于弯折孔设置。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从板簧本体径向收缩的自由状态开始,通过克服板簧本体的弹性力使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彼此靠近,并通过使锁定片于宽度方向偏移,使其锁定部与位于第二夹片相反侧的接合保持部接合。因此,可以将板簧本体保持为,在板簧本体的两个端部于宽度方向偏斜的情况下,使其径向扩张。
在这种状态下,将软管卡箍布置在管子外所放置软管的外周。然后,通过使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彼此进一步靠近,例如,通过用工具诸如一对钳子或镊子夹紧,解除由接合保持部所保持的接合,并且由设置于锁定片的楔形部引导第二夹片于宽度方向移动,以移离锁定部直至与止动部邻接。当第二夹片邻接止动部时,限制第二夹片朝第一夹片的进一步移动。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夹片(通过楔形部而已于宽度方向移动)相对于锁定部于宽度方向可靠偏移。
在这种状态下,当逐渐打开工具因而允许第二夹片远离第一夹片移动时,由于板簧本体的弹性恢复力,插入片在长口内滑动,并且,板簧本体径向收缩。因此,可以将软管紧固成固定于管子。
由于止动部设置在锁定片上以与楔形部连续,当使两个夹片靠近时,由楔形部引导第二夹片达到止动部,在此处阻止第二夹片的进一步移动,并且可以使第二夹片相对于锁定部于宽度方向可靠偏移。所以,操作者能可靠地识别工具的最终夹紧位置,藉此,他或她能以可靠安全的方式执行将软管卡箍紧固至软管的操作。因此,可以避免由于用工具过度夹紧而导致板簧本体变形,从而,维持软管卡箍对软管的紧固力。
由于楔形部沿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周面的平面布置,能够避免两个夹片彼此靠近时在第二夹片与楔形部之间所产生滑动阻力的增大,以及,第二夹片能在受楔形部引导的同时可靠移动,直至与止动部邻接,从而,便于板簧本体的径向收缩工作。
附图说明
图1轴测方式图示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管卡箍;
图2轴测方式图示处于径向扩张状态同时锁定片与第二夹片接合的软管卡箍;
图3图示处于平展状态的软管卡箍;
图4A和图4B图示处于锁定片与第二夹片接合状态的软管卡箍,图4A是放大的俯视图,图4B是放大的侧视图;
图5A和图5B图示的软管卡箍处在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被工具夹在一起以使第二夹片沿楔形部移动的状态,图5A是放大的俯视图,图5B是放大的侧视图;
图6A和图6B图示处在第二夹片移动直至与止动部邻接状态的软管卡箍,图6A是放大的俯视图,图6B是放大的侧视图;
图7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正视图;
图8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后视图;
图9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俯视图;
图10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仰视图;
图11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右侧视图;以及
图12是处于径向收缩状态的软管卡箍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管卡箍。在图7至图12中,以实线示出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当本专利申请改变为(局部)设计应用时,用实线指示的部分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特征部分。图7至图12中所示的长短交替的虚线仅仅指示实施形态特征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边界。
如图1和图2所示,软管H置于管子(或管件等)P的一个端部,本发明的软管卡箍(卡箍)10用来紧固软管H的外周,以将软管H固定于管子P。
通过将带状金属板冲压出具有预定形状的金属片,并使冲压出的金属片弯曲,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卡箍10(参见图3)。卡箍10具有板簧本体12。作为使冲压金属片弯曲的结果,板簧本体12具有环状外形。在板簧本体12的一个端部形成第一夹片20,并在另一端部形成第二夹片40。通过使各端部径向向外弯折,形成两个夹片20、40。在自由状态下,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因而,第一夹片20和第二夹片40于周向彼此分离(参见图1)。通过克服板簧本体12的弹性力使第一夹片20和第二夹片40于周向彼此靠近,可以使板簧本体12径向扩张(参见图2)。
在板簧本体12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形成具有预定长度的长口14。在长口14的末端侧,使板簧本体12的该一个端部弯折以径向向外伸出,从而,形成具有弓状外形的第一夹片20。如图2所示,长口14的两个内侧边缘14a、14a成楔形,使得长口14的宽度朝板簧本体12的该一个端部逐渐加宽,从而,便于将插入片38插进长口14。
经由弯折部25,在第一夹片20上形成锁定片28,锁定片28用于与第二夹片40接合。如图1至图6B所示,板状基部23自第一夹片20的弓状上壁部21的下表面伸出,并沿第一夹片20延伸。经由弯折部25使基部23弯折,从而形成锁定片28。也就是,锁定片28自第一夹片20的伸出中途位置延伸。如图1至图3所示,在弯折部25中与延伸部29的侧缘29a(与形成楔形部34的侧缘相反)相交的端部中,形成弯折孔26,以便于弯折形成锁定片28。
锁定片28的延伸部29在周向上自弯折部25朝第二夹片40延伸。延伸部29的末端部在板簧本体12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形成钩状外形的锁定部30,锁定部30与第二夹片40的一侧(与面对第一夹片20的一侧相反)接合。在本实施例中,使延伸部29朝板簧本体12的一个宽度方向侧部偏移,并且使其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12的周面延伸(参见图4B)。在本实施例中,表述“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的周面”指:延伸部29延伸,同时相对周面切线在±5°范围内倾斜。
在延伸部29的侧缘设置楔形部34和止动部36,当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彼此靠近并且使锁定部30与第二夹片40彼此接合时(参见图1、图3、图4A和图4B),该侧缘面对第二夹片40。
楔形部34自锁定部30侧(自延伸部29的纵向中途位置)朝弯折部25倾斜延伸,同时于板簧本体12的宽度方向展宽。当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靠近时,楔形部34引导第二夹片40,使其于宽度方向移离锁定部30(参见图5A和图5B)。如图4A和图4B所示,楔形部34沿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12周面的平面布置,也就是,其布置成相对周面切线在±5°范围内倾斜。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当从上方于径向向内方向观察板簧本体12时,楔形部34大致直线状倾斜延伸。
止动部36自楔形部34中靠近弯折部25的末端延伸,以大致平行于第一夹片20(参见图4A)。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第二夹片40受楔形部34引导移动后,止动部36邻接第二夹片40,从而,阻止第二夹片40进一步移动。
在比延伸部29的侧缘29a(其位置与形成楔形部34所在侧缘相反)与止动部36之间的交点A更靠近末梢的位置处,在第一夹片20中形成弯折孔26。通过在这种位置形成弯折孔26,弯折部25的位置可以设定为比止动部36更靠近于锁定片28近端,同时避免在楔形部34的纵向中途位置处形成弯折部。
在图6A中,自楔形部34与止动部36之间的交点I沿周向绘制长短交替虚线。如图6A所示,楔形部34与止动部36之间的交点I相对于锁定部30在宽度方向上偏移。为此,当第二夹片40移动至与止动部36邻接时,使第二夹片40相对于锁定部30在宽度方向上偏移,因而不再与锁定部30接合。
锁定凸部30a自钩状锁定部30的延伸端朝弯折部25凸出,以及,此锁定凸部30a与第二夹片40的凹槽状接合保持部43接合。当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自由状态)时,锁定凸部30a相对于第二夹片40的接合保持部43在宽度方向上偏移,从而在周向上二者不重叠。通过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靠近且在宽度方向使板簧本体12偏斜,使锁定凸部30a与接合保持部43对准,使锁定凸部30a与接合保持部43相接合。因此,将板簧本体12保持处于径向扩张状态。从此状态开始,通过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进一步靠近,使锁定凸部30a与接合保持部43分离,并且由板簧本体12自身的弹性力校正板簧本体12的宽度方向偏斜。在此状态下,锁定凸部30a与接合保持部43于周向彼此不重叠。因此,通过释放两个夹片20、40使其彼此移离,插入片38在长口14内滑动,并且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
锁定片28的末梢部32为弧状圆形。锁定部30中面对第二夹片40的侧边30c(参见图3)为楔形,以朝末梢部32渐窄。因此,当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时,避免锁定部30与插入片38抵触。使锁定片28中包括末梢部32在内的末端部朝板簧本体12的径向内侧弯折,从而避免锁定片28的末梢部32被工具T夹到。
在板簧本体12的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38。插入片38插进长口14。当板簧本体12径向伸缩时,插入片38在长口14内于周向滑动。如图3所示,在稍离开插入片38末梢端的位置处,将插入片38中用于面对锁定片28的一个缘部38a切除成几乎达到板簧本体12的中心线C。将插入片38中包括该一个缘部38a的端部朝板簧本体12的径向外侧弯折,从而,形成用于面对第一夹片20的第二夹片40。
凸出片41自第二夹片40的末端部于其宽度方向朝板簧本体12的一侧(朝凸出片41接近锁定片28的方向)凸出。这便于用工具诸如一对钳子或镊子夹紧第二夹片40。
如图2、图4A和图4B所示,通过使第二夹片40在厚度方向凹进预定深度,在第二夹片40的一侧(外侧)(其与面对第一夹片20的一侧相反)形成凹槽状外形的接合保持部43。锁定片28中锁定部30的锁定凸部30a与凹槽状接合保持部43的内周缘接合,藉此,保持第二夹片40与锁定部30之间的接合。接合保持部4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凹槽状外形。例如,也可以通过能限制锁定部30移动的凸起形状来形成接合保持部43。因此,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只要能保持第二夹片40与锁定部30之间的接合即可。
接着,说明利用上述卡箍10使诸如橡胶材料制成的挠性软管H与管子P紧固的过程。
如图1所示,从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且第一夹片20与第二夹片40彼此分离的状态开始,用工具T诸如一对钳子或镊子(参见图4B)将第一夹片20和第二夹片40夹在一起,以克服板簧本体12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一夹片20和第二夹片40在周向上靠近。然后,在板簧本体12于宽度方向偏斜时使锁定片28的锁定部30朝第二夹片40的外侧伸出,并且使锁定部30的锁定凸部30a与凹槽状接合保持部43对准,使得锁定凸部30a与接合保持部43接合。结果,板簧本体12保持处于径向扩张状态,同时,接合保持部43与锁定凸部30a接合,并且使板簧本体12的两个端部于宽度方向偏斜,如图2所示。
在此状态下,将卡箍10布置于软管H的外周,此软管H安装于管子P一个端部的外周。然后,如图4B所示,用工具T诸如一对钳子或镊子将第一夹片20和第二夹片40夹在一起,以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彼此进一步靠近。
然后,使锁定凸部30a与凹槽状接合保持部43分离,并且由锁定片28的楔形部34滑动方式引导第二夹片40,使得第二夹片40于宽度方向移动,同时移离锁定部30,如图5A和图5B所示。
当第二夹片40与锁定片28的止动部36邻接时,如图6A和图6B所示,阻止第二夹片40朝第一夹片20进一步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楔形部34与止动部36之间的交点I相对于锁定部30于宽度方向偏移,所以,可以使第二夹片40相对于锁定部30于宽度方向偏移,以使其与锁定部30可靠分离。
在这种状态下,当逐渐打开工具T使得第一夹片20与第二夹片40彼此移离时,由板簧本体12的弹性恢复力使插入片38在长口14内滑动。结果,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并将软管H紧固成与管子P固定。
在上述卡箍10中,从板簧本体12径向扩张的状态开始,通过简单地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彼此靠近,第二夹片40能在受楔形部34引导的同时可靠地移动至第二夹片40与锁定部30分离的位置,从而,能容易地进行使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的操作。
楔形部34沿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12周面的平面布置(参见图4B)。所以,当使两个夹片20、40于周向彼此靠近时,避免第二夹片40与楔形部34之间滑动阻力增大。因此,第二夹片40能在受到楔形部34引导的同时可靠地移动,直至与止动部36邻接,从而,能容易地进行使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的操作。
在第一夹片20的锁定片28上设置止动部36,使止动部36与楔形部34连续。所以,当使两个夹片20、40彼此靠近以使板簧本体12径向收缩时,受到楔形部34引导的第二夹片40与止动部36邻接,藉此,阻止第二夹片40进一步移动。在此状态下,使第二夹片40于宽度方向偏移而不再与锁定部30接合。因此,操作人员能可靠地获知工具T的最终夹紧位置,藉此,他或她能以可靠安全的方式执行软管的卡紧操作。并且,可以避免因工具T过于夹紧而使板簧本体12出现变形,从而,维持施加于软管H的紧固力。
如图3和图4A所示,设置于锁定片28的楔形部34形成光滑平面,并且以从上方在径向向内方向观察时倾斜的方式大致直线状倾斜延伸。所以,可以抑制第二夹片40在楔形部34上滑动时所导致的滑动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延伸部29的侧缘29a(其与形成楔形部34的侧缘相反)与弯折部25相交的弯折部25端部中设置弯折孔26。根据这种结构,在弯折部25的位置处可以容易地使锁定片28弯折,并且可以避免弯折锁定片28时所形成的弯曲部达到楔形部34。因此,楔形部34可以容易地成型为具有大致平行于板簧本体12周面的平面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0软管卡箍(卡箍);12板簧本体;14长口;20第一夹片;25弯折部;26弯折孔;28锁定片;29a侧缘;30锁定部;34楔形部;36止动部;38插入部;40第二夹片;43接合保持部

Claims (2)

1.一种软管卡箍,其具有弯曲成环状外形的板簧本体,
其中,所述板簧本体的一个端部包括:
长口,其沿周向延伸,以及
第一夹片,其于径向向外伸出,
其中,所述板簧本体的另一端部包括:
插入片,将所述插入片插进所述长口以能在其中沿周向滑动,以及
第二夹片,其自所述插入片的端部于径向向外伸出,以面对所述第一夹片,
其中,当所述板簧本体处于其自由状态时,所述板簧本体径向收缩,以及,通过从所述自由状态开始使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彼此靠近,使所述板簧本体克服其弹性力径向扩张,
其中,所述第一夹片包括锁定片,所述锁定片经由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夹片的伸出中途位置于所述周向朝所述第二夹片延伸,所述锁定片的末端部于所述板簧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成钩状形式作为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能与所述第二夹片的一侧接合,所述第二夹片的该一侧与面对所述第一夹片的另一侧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夹片包括接合保持部,所述接合保持部保持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夹片的一侧之间的接合,
其中,在所述板簧本体径向收缩的所述自由状态下,所述锁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片于所述宽度方向偏移,从而,在所述周向上,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夹片不重叠,
其中,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夹片接合时所述锁定片中面对所述第二夹片的一个侧缘包括:
楔形部,其自所述锁定部朝所述弯折部延伸,同时于所述板簧本体宽度方向展宽,以及
止动部,其自所述楔形部中靠近所述弯折部的末端开始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夹片延伸,
其中,所述楔形部沿大致平行于所述板簧本体周面的平面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楔形部与所述止动部之间的交点相对于所述锁定部于所述宽度方向偏移,以及
由于所述止动部设置在所述锁定片上以与所述楔形部连续,当使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靠近时,由所述楔形部引导所述第二夹片达到所述止动部,在此处阻止所述第二夹片的进一步移动,并且可以使所述第二夹片相对于所述锁定部于宽度方向可靠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卡箍,
其中,在比所述第一夹片的另一侧缘与所述止动部之间的交点更靠近末端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一夹片中形成弯折孔,以及
其中,所述弯折部靠近于所述弯折孔设置。
CN201080041434.6A 2009-09-18 2010-09-01 软管卡箍 Active CN102498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8024 2009-09-18
JP2009218024 2009-09-18
PCT/JP2010/064899 WO2011033932A1 (ja) 2009-09-18 2010-09-01 ホースクラ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8324A CN102498324A (zh) 2012-06-13
CN102498324B true CN102498324B (zh) 2014-04-02

Family

ID=43758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1434.6A Active CN102498324B (zh) 2009-09-18 2010-09-01 软管卡箍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95172B2 (zh)
JP (1) JP5265774B2 (zh)
CN (1) CN102498324B (zh)
BR (1) BR112012006043B1 (zh)
DE (1) DE112010003680B4 (zh)
RU (1) RU2506487C2 (zh)
WO (1) WO2011033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6375A1 (ja) * 2011-01-14 2012-07-19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ランプ
DE102012000717A1 (de) * 2012-01-14 2013-07-18 Norma Germany Gmbh Federbandschelle
WO2013118251A1 (ja) * 2012-02-07 2013-08-15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ラ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12556B2 (ja) * 2013-07-02 2016-10-25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6148741B2 (ja) * 2014-02-04 2017-06-1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ホースクランプ
KR101699593B1 (ko) * 2014-12-31 2017-01-24 김학응 기하학적 구조와 탄성을 이용한 잠금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행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3993B1 (de) * 1994-11-23 2000-05-17 Firma Muhr und Bender Schlauchklemme
EP1033519B1 (en) * 1999-03-02 2005-06-01 Togo Seisakusyo Corporation Hose clamp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CN101400936A (zh) * 2006-03-17 2009-04-01 百乐仕株式会社 软管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2875C1 (zh) * 1988-09-28 1989-08-24 Fa. Muhr Und Bender, 5952 Attendorn, De
GB2266120B (en) * 1992-04-13 1996-08-14 Togo Seisakusho Kk Hose clip
JP2585357Y2 (ja) * 1992-04-13 1998-11-18 株式会社 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リップ
FR2729733B1 (fr) * 1995-01-25 1997-04-25 Caillau Ets Collier de serrage
US5855044A (en) * 1997-08-12 1999-01-05 Acd Tridon Inc. Hose clamp with claw
JPH11118079A (ja) 1997-10-13 1999-04-30 Togo Seisakusyo Corp ホ−スクリップ
JP3907840B2 (ja) * 1998-07-02 2007-04-18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リップ
US6038744A (en) * 1999-02-23 2000-03-21 Rotor Clamp, Inc. Hose clamp
US6098251A (en) * 1999-02-23 2000-08-08 Rotor Clamp, Inc. Hose clamp
JP4439047B2 (ja) * 1999-05-07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リップ
JP3665238B2 (ja) * 1999-09-24 2005-06-2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3696764B2 (ja) * 1999-12-03 2005-09-2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ホースクランプ
US20030159255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Senovich Craig A. Clamp retention device
RU2243442C2 (ru) * 2002-12-04 2004-1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Хомут крепления
EP1998376B1 (en) * 2006-03-16 2011-08-03 Fujitsu Lt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864799B2 (ja) * 2007-04-06 2012-02-01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ホースクラン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3993B1 (de) * 1994-11-23 2000-05-17 Firma Muhr und Bender Schlauchklemme
EP1033519B1 (en) * 1999-03-02 2005-06-01 Togo Seisakusyo Corporation Hose clamp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CN101400936A (zh) * 2006-03-17 2009-04-01 百乐仕株式会社 软管夹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59491A 2001.06.12
JP特开平11-118079A 1999.04.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8324A (zh) 2012-06-13
RU2012115473A (ru) 2013-10-27
JPWO2011033932A1 (ja) 2013-02-14
RU2506487C2 (ru) 2014-02-10
BR112012006043B1 (pt) 2021-03-16
DE112010003680T5 (de) 2013-03-07
US8695172B2 (en) 2014-04-15
JP5265774B2 (ja) 2013-08-14
WO2011033932A1 (ja) 2011-03-24
BR112012006043A2 (pt) 2020-08-18
DE112010003680B4 (de) 2020-01-30
US20120159743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8324B (zh) 软管卡箍
US8292333B2 (en) Pipe joints
CN101400936B (zh) 软管夹
EP2738046A1 (en) Corrugated tube clamp
CA2247793A1 (en) Hose clamp
AU2009221456B2 (en) Connecting piece for a clamping connector
JPH08509281A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N102317670B (zh) 软管夹
JP5058382B2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4142440B2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に工具を装着するための案内構造
CN103328875B (zh) 软管夹
US20090260201A1 (en) Connecting assembly for fastening an add-on element on a carrier element
JP4167243B2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H0583580U (ja) ホースクリップ
CN103299119A (zh) 软管夹
JP2001012670A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JP2006144948A (ja) パイプの接続構造
CN105980757B (zh) 软管夹具
JP6077019B2 (ja) クリップ及びガラス仮固定方法
EP1286094B1 (en) Adjustable support for securing cable bundles and similar
WO2019187190A1 (ja) 滑り防止用固定具
JP5857605B2 (ja) チューブクランプ
JP2005076760A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
CN211308021U (zh) 镂空燕尾夹
CN110505963B (zh) 改善夹持能力的回形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