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9926B -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9926B
CN102479926B CN201110249649.3A CN201110249649A CN102479926B CN 102479926 B CN102479926 B CN 102479926B CN 201110249649 A CN201110249649 A CN 201110249649A CN 102479926 B CN102479926 B CN 1024799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part
layer
guiding member
wir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6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9926A (zh
Inventor
李廷敏
李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9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9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9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9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密封衬底、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导线部件。显示单元在衬底上形成。密封衬底通过接合层固定至衬底,并且包括复合件和绝缘件。第一金属层在密封衬底面对衬底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在密封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导线部件连续穿过第一金属层、绝缘件和第二金属层中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点,并且固定至密封衬底,以提供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传导。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是平板设计且自发光的显示器。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配备有自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显示图像。当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单元暴露至水份和氧气时,其在功能上退化,从而需要通过对显示单元进行密封来防止外部水份和氧气渗入的技术。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该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这可以提高显示单元的密封功能。
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衬底;显示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密封衬底,通过接合层固定至所述衬底,并且包括复合件和绝缘件;第一金属层,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面对所述衬底的内表面上;第二金属层,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外表面上;以及导线部件,连续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点,其中所述导线部件固定至所述密封衬底,以提供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传导。
所述导线部件可包括钉或金属丝。
所述钉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头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所述金属丝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接触;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接触。
所述复合件可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并且所述绝缘件可连接至所述复合件的外围。
所述绝缘件可包括高分子树脂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且所述导线部件可在焙烧处理之前安装在所述绝缘件上。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增强纤维,并且所述增强纤维可包括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
所述第一金属层可包括与所述绝缘件接触的第一内层部分以及与所述复合件接触的第二内层部分,并且所述第二金属层可包括第一外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都与所述绝缘件接触,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彼此相距一定距离设置。
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衬底;显示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并且包括公共电源线和公共电极;密封衬底,通过接合层固定至所述衬底,并且包括复合件和绝缘件;第一导线部件和第二导线部件,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中的每一个都连续穿过所述绝缘件的至少两个点,并固定至所述绝缘件;第一导体,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部件保持在导电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体施加到所述公共电源线;以及第二导体,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保持在导电状态,从而使得第二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导体施加到所述公共电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进一步包括:衬垫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器之外,并且包括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源线的第一衬垫区和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极的第二衬垫区;以及传导性接合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垫区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衬垫区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所述公共电源线可进一步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一公共电源线和第二公共电源线,并且所述第一衬垫区和所述第二衬垫区可沿着所述衬底的一个方向交替重复设置。所述传导性接合层在厚度方向上可以是传导性的,并且在除去所述厚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可以基本上是非传导性的。
在另一个方面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衬垫区,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外并且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源线;以及传导性接合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垫区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公共电极紧密接触。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之下的多个间隔物,并且所述公共电极可具有与所述间隔物相对应的突起物。
所述复合件可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并且所述绝缘件可连接至所述复合件的外围。
所述第一导体可包括:第一内层部分和第一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在所述绝缘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形成在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部件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电传导。所述第二导体可包括:第二内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二内层部分跨过所述绝缘件的内表面和所述复合件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在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电传导。
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可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面对所述显示单元,并且具有在所述绝缘件上形成的延伸部,而且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可在距所述延伸部一定距离处位于所述延伸部之间。
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可由铝膜、铜膜、铝箔和铜箔中的任一种形成。
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可由多个第一钉形成,而且所述第二导线部件可由多个第二钉形成。
所述第一钉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
头部,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以及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所述第二钉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头部,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以及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可由第一金属丝形成,而且所述第二导线部件可由第二金属丝形成。
所述第一金属丝可包括: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接触;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外层部分接触。
所述第二金属丝可包括: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接触;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外层部分接触。
所述绝缘件可包括高分子树脂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且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在焙烧处理之前被安装到所述绝缘件上。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增强纤维,而且所述增强纤维可包括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
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未完成的绝缘件的层压结构;将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压结构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将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压结构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及通过使导线部件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未完成的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从而提供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电传导。
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提供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电传导之后,通过焙烧使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固化,从而形成复合件和绝缘件。
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可包括多个复合层,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可包括多个绝缘层。
所述多个复合层中的每一层均可包括碳纤维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而且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每一层均可包括纤维增强预浸料或高分子树脂片,所述纤维增强预浸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增强纤维。
所述第一金属层可包括与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接触的第一内层部分以及跨过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设置的第二内层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可包括第一外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在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之上。
所述导线部件可由钉形成,所述导线部件可通过工业装钉器嵌入并固定至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交叠部分。
在另一方面中,所述导线部件可由金属丝形成,而且所述金属丝可通过工业缝纫机缝至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交叠部分。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以提高显示单元的密封功能,在实现大面积的显示单元的同时提高屏幕的亮度均匀性,并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来简化整体结构和制造过程。此外,通过密封衬底的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处理,密封衬底的内表面的第一金属层与密封衬底的外表面的第二金属层之间很容易导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衬底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密封衬底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密封衬底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A-A获得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钉的改进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至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复合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密封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3和图14是分别示出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改进实施例中复合件和密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衬底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线B-B获得的截面图;
图17是沿着图15的线C-C获得的截面图;
图18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部分放大图;以及
图20是顺序示出密封衬底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0: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衬底
20:密封衬底21:复合件
22:绝缘件31:第一接合层
32:第二接合层33:传导性接合层
35:第一衬垫区36:第二衬垫区
40:显示单元41:公共电源线
42:公共电极50:第一导体
51:第一内层52:第一外层
54:第一钉55:第一金属丝
60:第二导体61:第二内层
62:第二外层63:延伸部
64:第二钉65:第二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尽地描述,其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多种修改。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清晰,描述的细节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元件,并且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元件。为了更好理解且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大小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所示。
整个说明书中,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单元、区域或板)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元件。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参照图1,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包括衬底10、在衬底10上形成的显示单元40、通过围绕显示单元40的接合层31和32固定至衬底10的密封衬底20。衬底10包括显示区域A10和位于显示区域A10之外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单元40位于显示区域A10中。非显示区域可以划分为布线密封区域A20和衬垫区域A30。
显示单元40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驱动电路。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像素电极、有机发射层、和公共电极42。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
此外,每个像素都具有位于其中的栅极线、数据线、和公共电源线41。栅极线提供扫描信号,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公共电源线41向驱动薄膜晶体管施加公共电压。公共电源线41可以平行于数据线,或者可以包括平行于数据线布置的第一公共电源线以及平行于栅极线布置的第二公共电源线。
随后将描述显示单元40的详细结构,而且图1示意性示出了公共电源线41和公共电极42形成于其中的显示单元40。
接合层31和32包括围绕显示单元40的第一接合层31和位于第一接合层31以外且围绕第一接合层31的第二接合层32。传导性接合层33位于第一接合层31与第二接合层32之间。第一接合层31和第二接合层32不包含传导性材料,但可以包含热固化树脂,例如环氧树脂。吸湿填充料(未示出)位于第一接合层31之内的衬底10与密封衬底20之间。
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的公共电源线41和公共电极42没有连接至附接至衬垫区域A3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替代地,公共电源线41连接至设置在密封衬底20中的第一导体50,并从第一导体50接收相应的电信号,公共电极42连接至设置在密封衬底20中的第二导体60,并从第二导体60接收相应的电信号。
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可以在不需要在衬底10的上、下、左、右侧的四个边缘上形成衬垫区域A30的情况下实现大面积的显示单元40,并将相应的电信号均匀地施加至公共电源线41和公共电极42。因此,可以防止制造大面积的显示单元40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的整体结构和制造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图2是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衬底的平面图。
参照图1和图2,布线密封区域A20位于显示区域A10的四个边缘的外侧上。第一接合层31、传导性接合层33和第二接合层32都位于布线密封区域A20中。衬垫区域A30沿着衬底10的任一边缘位于布线密封区域A20之外。虽然图2示出,衬垫区域A30位于衬底10的下部长边上,但是衬垫区域A30的位置不限于示出的实施例。
电连接至显示单元40的公共电源线41的第一衬垫区35和电连接至公共电极42的第二衬垫区36都位于布线密封区域A20中。第一衬垫区35和第二衬垫区36都形成在布线密封区域A20的所有四个部分中,并且可以沿着衬底10的一个方向交替且重复地设置。图2以点图案示出第二衬垫区36,以将第一衬垫区35与第二衬垫区36区分开。
多个第一衬垫区35中,位于衬底10的长边上的第一衬垫区35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源线,位于衬底10的短边上的第一衬垫区35连接至第二公共电源线。图2中所示的第一衬垫区35和第二衬垫区36都是示意性示出的,其位置和数量等不限于示出的实施例。
第一衬垫区35和第二衬垫区36都是在与布线密封区域A20中的传导性接合层33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在这一点上,传导性接合层33只在厚度方向(图中的z轴方向)上是传导性的,而在其他方向上不是传导性的。因此,即使一个传导性接合层33与第一衬垫区35和第二衬垫区36都接触,第一衬垫区35和第二衬垫区36也不会短路。
可选地,可以使用在所有方向上都具有传导性的传导性接合层。在这种情况下,传导性接合层形成为被划分为对应于第一衬垫区35设置的第一传导层(未示出)和对应于第二衬垫区36设置的第二传导层(未示出)。第一传导性接合层和第二传导性接合层彼此维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第一传导性接合层与第二传导性接合层之间的电传导。
图3和图4分别是示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密封衬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平面图,图5是沿着图3的线A-A获得的截面图。图3和图4中的虚线所指示的线D表示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之间的界线。
参照图1至图5,密封衬底20具有对衬底10的显示区域A10和布线密封区域A20的四个部分进行覆盖的尺寸。因此,衬底10的衬垫区域A30没有与密封衬底20交叠,而是暴露至外部。
密封衬底20包括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复合件21包含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绝缘件22连接至复合件21的外围。复合件21的尺寸足够大,以面对整个显示单元40和第一接合层31,绝缘件22面对布线密封区域A20的四个部分。绝缘件22可以包括高分子树脂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本文所使用的增强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
通过调整碳纤维的含量和树脂基质的含量,复合件21的热膨胀系数可以与衬底10的热膨胀系数几乎相同。因此,当在高温下通过对第一接合层31、第二接合层32和传导性接合层33进行固化使衬底10和密封衬底20附接在一起时,不会发生由衬底10与密封衬底20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所引起的弯曲,而且在接合之后执行的环境可靠性测试中也不会发生弯曲。
绝缘件22具有与复合件21相同的厚度,并且构成平的密封衬底20。例如,复合件21具有至少两层的层压结构,该至少两层具有不同的尺寸,而且绝缘件22可以与至少两层的侧面接触,并且具有与复合件21相同的厚度。利用平面设计的密封衬底20,在将衬底10和密封衬底20附接在一起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接合缺陷。
此外,因为由于复合件21中所包含的高强度碳纤维导致其具有高机械性能,所以复合件21可以具有约1mm的小厚度。通过如图5所示对复合件21与绝缘件22之间的分界面进行配置,增大了复合件21与绝缘件22的接合面积,因此接合强度得到增强,从而避免复合件21与绝缘件22相互分离的缺陷。
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的分界面的形状不限于图5中的形状,而是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修改。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的详细结构和组成材料将在后面描述。
将电信号施加到公共电源线41的第一导体50和将电信号施加到公共电极42的第二导体60位于密封衬底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而且第一导体50和第二导体60彼此绝缘。第一导体50和第二导体60均包含设在密封衬底2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金属层M10、设在密封衬底20的外表面上的第二金属层M20、以及导线部件,该导线部件穿过第一金属层M10、绝缘件22和第二金属层M20并被固定至密封衬底20,以提供两个金属层M10和M20的电传导。导线部件连续穿透第一金属层M10、绝缘件22和第二金属层M20中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点。
具体地,第一导体50包括在绝缘件22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内层51和在绝缘件22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外层52。第二导体60包括跨过复合件21的内表面和绝缘件22的内表面形成的第二内层61、以及跨过复合件21的外表面和绝缘件22的外表面形成的第二外层62。
第二内层61覆盖了整个显示单元40,并且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与第一接合层31接触。第二内层61可以由金属层形成,例如铝膜或铜膜,其电阻很低且阻断水份和氧气的效果较好。此外,第二内层61可以由含有铝或铜的金属箔形成。
首先通过具有致密结构的复合件21、然后通过第二内层61阻断来自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外部的水份和氧气。因此,具有第二内层61的复合件21获得像玻璃衬底一样的高气密性。
第二内层61具有多个延伸部63,多个延伸部63被设置为与传导性接合层33接触,从而与衬底10的第二衬垫部36交叠。如此,衬底10的第二衬垫区35通过传导性接合层33和多个延伸部63电连接至第二内层61。第一内层51位于第二内层61的延伸部63之间,并且与衬底10的第一衬垫部35交叠,而且传导性接合层33插入在第一内层51与第一衬垫部35之间。因此,衬底10的第一衬垫部35通过传导性接合层33与第一内层51电连接。
第一外层52位于绝缘件22的外表面边缘上,而且第二外层62位于距第一外层52一定距离的第一外层52的内部。第一外层52和第二外层62都可以形成矩形框形状。第一内层51、第二外层52和第二外层62都是由与第二内层61相同的金属层形成。
虽然由于第二内层61直接形成在复合件21的上面,因此在复合件21与第二导体60之间提供电传导,但是第一导体50和第二导体60彼此不会短路,这是因为第一内层51和第一外层52距第二导体60一定距离地位于绝缘件22上。
第一导体50和第二导体60包括作为导线部件的金属钉54和64。第一导体50包括多个第一钉54,多个第一钉54穿过第一外层52、绝缘件22、以及第一内层,并且多个第一钉54被固定至绝缘件22,以提供第一内层51和第一外层52的电传导。第二导体60包括多个第二钉64,多个第二钉64穿过第二外层62、绝缘件22、以及至少一个延伸部63,并且多个第二钉64被固定至绝缘件22,以提供第二外层62和延伸部63的电传导。
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可以使用工业装钉器固定至绝缘件22。第一钉54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头部541、一对穿透部542和一对固定部543,头部541与第一内层51的外表面接触,一对穿透部542穿过第一内层51、绝缘件22和第一外层52,一对固定部543从穿透部542弯曲并且与第一外层52的外表面接触。一对固定部543可以朝向一对穿透部542的内侧弯曲。
第二钉64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头部641、一对穿透部642和一对固定部643,头部641与第二内层61的外表面接触,一对穿透部642穿过第二内层61的延伸部63、绝缘件22和第二外层62,一对固定部643从穿透部642弯曲并且与第二外层62的外表面接触。一对固定部643可以朝向一对穿透部642的内侧弯曲。
虽然已经参照与第一内层51和第二内层61的延伸部63接触的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的头部541和641给出了上述描述,但是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的头部541和641可以与第一外层52和第二外层62接触。
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由金属制成,诸如铁(Fe)、金(Au)、银(Ag)、铜(Cu),以提供第一外层52与第一内层51的电传导以及第二外层62与第二内层61的延伸部63的电传导。当涂有金(Au)或银(Ag)的金属被用作为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时,第一钉54和第二钉64的电阻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第一钉54是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平行设置的,而且多个第二钉64也是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平行设置的。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金属层M10表示第一内层51和包括延伸部63的第二内层61,第二金属层M20表示第一外层52和第二外层62。
根据上述的第一金属层M10和第二金属层M20的传导结构,第一金属层M10、密封衬底20和第二金属层M20被层压,然后利用工业装钉器将多个钉54和64容易地固定至密封衬底20。因此,通过自动处理,可以容易地在第一金属层M10与第二金属层M20之间提供电传导,而且由于钉54和64都牢固地嵌入到密封衬底20中从而难以去除,因此可以增强密封衬底20的坚固性和耐用性。
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钉的改进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6,第一钉54’的一对固定部544朝向一对穿透部542的外侧弯曲,第二钉64’的一对固定部644朝向一对穿透部642的外侧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固定部544和644的长度,那么可以减少第一钉54’与第一内层51的接触电阻,而且可以减少第二钉64’、第二内层61和延伸部63的接触电阻。
图7至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7详细示出第一公共电源线和第一衬垫区,图8详细示出第二公共电源线和第一衬垫区。图9详细示出公共电极和第二衬垫区。
参照图7至图9,显示单元40的每个像素都具有如上所述的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43。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图7至图9示意性示出了一个薄膜晶体管70和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43位于显示单元40中。
薄膜晶体管70包括半导体层71、栅极72、源极73和漏极74。半导体层71由多晶硅膜形成,包括沟道区711、源区712和漏区713。沟道区711是无杂质掺杂的纯半导体,源区712和漏区713是杂质掺杂的半导体。
栅极72设置在半导体层71的沟道区711上,栅绝缘膜11位于栅极72与沟道区711之间。源极73和漏极74设置在栅极72上,夹层绝缘膜12位于源极73和漏极74与栅极72之间,而且源极73和漏极74通过夹层绝缘膜12中形成的接触孔分别与源区712和漏区713连接。在源极73和漏极74上形成平坦化膜13,而且在平坦化膜13上设置像素电极44。像素电极44通过平坦化膜13的接触孔与漏极74连接。
在像素电极44和平坦化膜13之上设置像素限定膜14。像素限定膜14具有在每个像素处形成的第一开口141,以部分暴露像素电极44。在暴露的像素电极44上形成有机发射层45,而且公共电极42在整个显示单元40上形成,以覆盖有机发射层45和像素限定膜14。像素电极44、有机发射层45和公共电极42构成有机发光元件二极管43。
像素电极44可以是空穴注入电极,公共电极42可以是电子注入电极。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射层45包括顺序叠置在像素电极44上的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空穴和电子从像素电极44和公共电极42注入到有机发射层45中。当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结合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从激发态下降到基态时发射光。
像素电极44由透射传导膜形成,公共电极42由反射传导膜形成。从有机发射层45发射的光被公共电极42反射,并通过衬底10发射到外部。这种发光结构被称为底部发光结构。像素电极44可以具有铟氧化物(ITO)/银(Ag)/铟氧化物(ITO)的三层结构,公共电极42可以包括银(Ag)或铝(Al)。
第一公共电源线411和第二公共电源线412可以形成在与栅极72相同或者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层上。图7示出了第一公共电源线411由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位于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层上,图8示出了第二公共电源线412由与栅极7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位于与栅极72相同的层上。
参照图7和图8,第一公共电源线411和第二公共电源线412的端部从显示单元40向外延伸。此外,在显示单元40上形成的四个绝缘膜中的至少一个从显示单元40向外延伸。例如,第一公共电源线411的端部可以覆盖有平坦化膜13,第二公共电源线412的端部可以覆盖有层间绝缘膜12和平坦化膜13。
平坦化膜13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第二开口131,以暴露第一公共电源线411的端部,第一衬垫传导膜151在平坦化膜13上形成并且通过第二开口131电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源线411。可以由第一衬垫传导膜151限定位于衬底10的长边上的第一衬垫区35。
层间绝缘膜12和平坦化膜13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第三开口16,以暴露第二公共电源线412的端部,第二衬垫传导膜152在平坦化膜13上形成并且通过第三开口16电连接至第二公共电源线412。可以由第二衬垫传导膜152限定位于衬底10的短边上的第一衬垫区35。第一衬垫传导膜151和第二衬垫传导膜152可以由与像素电极44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位于与像素电极44相同的层上。
参照图9,公共电极42位于第一接合层31内部,第二衬垫区36跨过第一接合层31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并且提供公共电极42和传导性接合层33的传导。第二衬垫区36包括第三衬垫传导膜153、第四衬垫传导膜154和第五衬垫传导膜155。
第三衬垫传导膜153位于第一接合层31内部并且与公共电极42接触。第四衬垫传导膜154通过平坦化膜13的第四开口132连接至第三衬垫传导膜153,并且第四衬垫传导膜154跨过第一接合层31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第五衬垫传导膜155设置在传导性接合层33与平坦化膜13之间,并且第五衬垫传导膜155通过平坦化膜13的第五开口133连接至第四衬垫传导膜154。
第三衬垫传导膜153和第五衬垫传导膜155可以由与像素电极44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位于与像素电极44相同的层上。第四衬垫传导膜154可以由与栅极72相同或者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位于与栅极72相同或者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层上。图9示出了第四衬垫传导膜154在与源极73和漏极74相同的层上形成的实施例。
第二衬垫区36的详细结构不限于示出的实施例,而是如果第二衬垫区36能够使显示单元40的公共电极42与位于显示单元40之外的传导性接合层33传导,则任何配置都是适用的。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将省略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说明。
参照图10,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具有多层的层压结构。例如,复合件21可以具有包括第一复合层211、第二复合层212、第三复合层213和第四复合层214的层压结构,绝缘件22可以具有包括第一绝缘层221、第二绝缘层222、第三绝缘层223和第四绝缘层224的层压结构。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中的每一个的一侧接触,并且具有与它们相同的厚度。
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具有与另一个不同的宽度,而且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具有与另一个不同的宽度。
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一复合层211和第二复合层212的宽度比第三复合层213和第四复合层214的宽度大,而且第一绝缘层221和第二绝缘层222的宽度比第三绝缘层223和第四绝缘层224的宽度小。然而,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的配置不限于示出的实施例。
虽然已经参照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每个都具有四层的情况进行了上述描述,但是构成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中每一个的层的数量不限于示出的实施例而且可以变化。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复合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10和图11,复合件21的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的每一个都包括树脂基质23和浸在树脂基质23中的多个碳纤维24。多个碳纤维24可以互相交叉设置,并可以以经纱和纬纱形式进行编织。虽然图11示出碳纤维24相互正交,但是碳纤维24可以以除了直角以外的角度相互交叉。
在所有的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中,碳纤维24的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任一层的碳纤维24被设置为不与另一个层的碳纤维24偏离。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通过加压焙烧与树脂基质23一体地固化,从而构成单个复合件21。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的衬底10是由具有低热膨胀系数的玻璃或高分子树脂制成,这是因为衬底10要经过许多热处理步骤以形成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43。
碳纤维24具有比衬底10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具体地,碳纤维24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负热膨胀系数。相反,树脂基质23具有比衬底10更高的热膨胀系数。因此,通过调整碳纤维24的量以及树脂基质23的量,复合件21的热膨胀系数可以被设为与衬底10的热膨胀系数几乎相等。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绝缘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10和图12,绝缘件22的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的每一个都包括树脂基质25和浸在树脂基质25中的多个增强纤维26。增强纤维26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多个增强纤维26可以互相交叉设置,并可以以经纱和纬纱形式进行编织。虽然图12示出增强纤维26相互正交,但是增强纤维26可以以除了直角以外的角度相互交叉。
在所有的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中,增强纤维26的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任一层的增强纤维26被设置为不与另一个层的增强纤维26偏离。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通过加压焙烧与树脂基质25一体地固化,从而构成单个绝缘件22。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的每一个可以由高分子树脂形成,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也通过加压焙烧与树脂基质25一体地固化,从而构成单个绝缘件22。
图13和图14是分别示出图10中所示的密封衬底的改进实施例中复合件和密封件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3和图14,复合件210的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的每一个都包括树脂基质23和沿着树脂基质23中的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碳纤维241、242、243和244。多个碳纤维241、242、243和244被配置为浸在树脂基质23中。
第一复合层211的碳纤维241和第四复合层214的碳纤维244都是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二复合层212的碳纤维242和第三复合层213的碳纤维243都是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是正交的,或者不是正交的。图13示出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的实施例。
绝缘件220的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的每一个都包括树脂基质25和沿着树脂基质25中的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增强纤维261、262、263和264。多个增强纤维261、262、263和264被配置为浸在树脂基质25中。
第一绝缘层221的增强纤维261和第四绝缘层224的增强纤维264都是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二绝缘层222的增强纤维262和第三绝缘层223的增强纤维263都是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是正交的,或者不是正交的。图14示出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的实施例。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密封衬底中,复合件210水平方向上的热膨胀率等于其竖直方向上的热膨胀率,绝缘件220水平方向上的热膨胀率等于其竖直方向上的热膨胀率。因此,可以防止密封衬底的弯曲。在上述配置中,第一复合层211至第四复合层214以及第一绝缘层221至第四绝缘层224也通过加压焙烧与树脂基质25一体地固化,从而构成单个密封衬底。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衬底的内表面的平面图,图16是沿着图15的线B-B获得的截面图,图17是沿着图15的线C-C获得的截面图。
参照图15至图17,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作为导线部件的金属丝。除导线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一导体50包括第一金属丝55,其沿着密封衬底20的一个方向穿过第一外层52、绝缘件22以及第一内层51三次或更多次,并固定至绝缘件22。第二导体60包括第二金属丝65,其沿着密封衬底20的一个方向穿过第二外层62、绝缘件22以及至少一个延伸部63三次或更多次,并固定至绝缘件22。
第一金属丝55允许第一内层51与第一外层52之间导电,第二金属丝65允许第二内层61的延伸部63与第二外层62之间导电。第一金属丝55和第二金属丝65可以通过工业缝纫机缝至绝缘件22。第一金属丝55和第二金属丝65可以是由铁、金、银、铜等制成的金属线。
第一金属丝55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接触部551、多个穿透部552和多个第二接触部553,多个第一接触部551与第一外层52的外表面接触,多个穿透部552穿过第一外层52、绝缘件22和第一内层51,多个第二接触部553与第一内层51的外表面接触。第二金属丝65包括多个第一接触部651、多个穿透部652和多个第二接触部653,多个第一接触部651与第二外层62的外表面接触,多个穿透部652穿过第二外层62、绝缘件22和延伸部63,多个第二接触部653与延伸部63的外表面接触。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包含钉或金属丝的导线部件的使用使得在无需在绝缘件22中形成通孔且在通孔中填充传导材料的情况下,易于提供第一金属层M10与第二金属层M20之间的导电。通过利用工业装钉器或工业缝纫机的自动处理,导线部件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密封衬底20上,而且可以降低密封衬底20的制造成本。
图18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部分放大图。
参照图18和图19,除了省略了第二衬垫区、以及在密封衬底20上形成的第二内层61与公共电极420接触以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300具有与前面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同的配置。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公共电极420具有突起和凹陷结构,即多个突起物421,而且突起物421与在密封衬底20上形成的第二内层61紧密接触。因此,公共电极420在不穿过传导性接合层33的情况下直接连接至第二导体60,而且公共电极420从第二导体60接收相应的电信号。
公共电极420的突起和凹陷结构可以通过间隔物17实现。例如,多个间隔物17可以在像素限定膜14的上方形成,而且公共电极420可以在整个显示单元上形成并且覆盖多个间隔物17。当衬底10与密封衬底20在加压条件下接合在一起时,公共电极420与第二内层61紧密接触。
图20是顺序示出密封衬底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参照图20,密封衬底20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通过层压多个复合层215和多个绝缘层225形成临时复合件27和临时绝缘件28;第二步,将第一金属层M10放置在层压结构29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将第二金属层M20放置在层压结构29的另一个表面上;第三步,通过使导线部件穿过第一金属层M10、临时绝缘层28以及第二金属层M20,提供第一金属层M10与第二金属层M20的导电;第四步,通过在压力下焙烧层压结构29,完成复合件21和绝缘件22。
在第一步中(见(a)),多个复合层21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碳纤维预浸料,其具有浸在树脂基质中的碳纤维。多个绝缘层22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纤维增强预浸料,其具有浸在树脂基质中的增强纤维,或包括高分子树脂片,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多个复合层215和多个绝缘层225像纤维一样是容易弯曲的,而且临时复合件27和临时绝缘件28也是可弯曲的。
在第二步中(见(b)),第一金属层M10包括第一导体50的第一内层51和第二导体60的第二内层61。第二内层61与临时复合件27接触,并且具有朝向临时绝缘件28延伸的多个延伸部63。第一内层51与临时绝缘件28接触,并且位于延伸部63之间。
在第二步中,第二金属层M20包括第一导体50的第一外层52和第二导体60的第二外层62。第一外层52与临时绝缘件28接触,而且第二外层62被设置为在距第一外层52一定距离处与临时复合件27和临时绝缘件28接触。第一金属层M10和第二金属层M20由含有铝或铜的金属箔形成。
在第三步中(见(c)),导线部件包括钉或金属丝。图20示出导线部件是钉54和64的实施例。
如果导线部件是钉54和64,那么多个第一钉54通过工业装钉器嵌入到层压结构29的第一外层52和第一内层51的交叠部分中,以提供第一外层52与第一内层51之间的导电。第一钉54穿过第一外层52、临时绝缘件28和第一内层51,并且牢固地固定至临时绝缘件28。
此外,多个第二钉64通过工业装钉器嵌入到层压结构29的第二外层62和延伸部63的交叠部分中,以提供第二外层62与延伸部63之间的导电。第二钉64穿过第二外层62、临时绝缘件28和延伸部63,并且牢固地固定至临时绝缘件28。
如果导线部件是金属丝,那么通过工业缝纫机将第一金属丝沿一个方向接连地缝到层压结构29的第一外层52和第一内层51的交叠部分上,以提供第一外层52与第一内层51之间的导电。第一金属丝接连穿过第一外层52、临时绝缘件28和第一内层51三次或更多次,并且牢固地固定至临时绝缘件28。
此外,通过工业缝纫机将第二金属丝沿一个方向接连地缝到层压结构29的第二外层62和延伸部63的交叠部分上,以提供第二外层62与延伸部63之间的导电。第二金属丝接连穿过第二外层62、临时绝缘件28和延伸部63三次或更多次,并且牢固地固定至临时绝缘件28。
在第四步中(见(d)),通过使用热板,在高温及压力下对层压结构29进行焙烧。因此,由于多个复合层215与树脂基质一体地固化,所以多个复合层215变成硬的复合件,而且由于多个绝缘层225与树脂基质一体地固化,所以多个绝缘层225也变成硬的绝缘件22。在焙烧步骤之前,通过使用导线部件提供第一金属层M10与第二金属层M20的导电,导线部件可以容易地固定至柔性的临时绝缘件28。
虽然本公开已经结合目前所认为的实际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反地,本发明旨在对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结构进行覆盖。

Claims (33)

1.显示装置,包括:
衬底;
显示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密封衬底,通过接合层固定至所述衬底,并且包括复合件和绝缘件;
第一金属层,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面对所述衬底的内表面上;
第二金属层,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外表面上;以及
导线部件,连续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点,其中所述导线部件固定至所述密封衬底,以使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线部件包括钉或金属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钉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头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
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
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金属丝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接触;
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
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复合件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并且所述绝缘件连接至所述复合件的外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绝缘件包括高分子树脂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且所述导线部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导线部件在焙烧处理之前与所述绝缘件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增强纤维,并且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与所述绝缘件接触的第一内层部分以及与所述复合件接触的第二内层部分,并且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一外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都与所述绝缘件接触,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彼此相距一定距离设置。
9.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
衬底;
显示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并且包括公共电源线和公共电极;
密封衬底,通过接合层固定至所述衬底,并且包括复合件和绝缘件;
第一导线部件和第二导线部件,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中的每一个都连续穿过所述绝缘件的至少两个点,并固定至所述绝缘件;
第一导体,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部件保持在导电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体施加到所述公共电源线;以及
第二导体,形成在所述密封衬底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保持在导电状态,从而使得第二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导体施加到所述公共电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进一步包括:
衬垫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器之外,并且包括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源线的第一衬垫区和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极的第二衬垫区;以及
传导性接合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垫区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衬垫区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公共电源线进一步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一公共电源线和第二公共电源线,并且所述第一衬垫区和所述第二衬垫区沿着所述衬底的一个方向交替重复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传导性接合层在厚度方向上是传导性的,并且在除去所述厚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是非传导性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衬垫区,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外并且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源线;以及
传导性接合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垫区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公共电极紧密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之下的多个间隔物,并且所述公共电极具有与所述间隔物相对应的突起物。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复合件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并且所述绝缘件连接至所述复合件的外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包括:第一内层部分和第一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在所述绝缘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形成在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部件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电传导,而且
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内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二内层部分跨过所述绝缘件的内表面和所述复合件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在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导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电传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面对所述显示单元,并且具有在所述绝缘件上形成的延伸部,而且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在距所述延伸部一定距离处位于所述延伸部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内层部分由铝膜、铜膜、铝箔和铜箔中的任一种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线部件由多个第一钉形成,而且所述第二导线部件由多个第二钉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钉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头部,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
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以及
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钉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头部,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
一对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以及
一对固定部,从所述穿透部弯曲并且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中的另一个相接触。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线部件由第一金属丝形成,而且所述第二导线部件由第二金属丝形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包括:
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接触;
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一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一外层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外层部分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金属丝包括:
多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接触;
多个穿透部,穿过所述第二内层部分、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外层部分接触。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绝缘件包括高分子树脂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且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导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线部件在焙烧处理之前被安装到所述绝缘件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增强纤维,而且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
27.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未完成的绝缘件的层压结构;
将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压结构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将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压结构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及
通过使导线部件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未完成的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从而提供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电传导。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提供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电传导之后,通过焙烧使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固化,从而形成复合件和绝缘件。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包括多个复合层,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包括多个绝缘层。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复合层中的每一层均包括碳纤维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多个碳纤维,而且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每一层均包括纤维增强预浸料或高分子树脂片,所述纤维增强预浸料包括树脂基质和增强纤维。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与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接触的第一内层部分以及跨过所述未完成的复合件和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设置的第二内层部分,而且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一外层部分和第二外层部分,所述第一外层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层部分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在所述未完成的绝缘件之上。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线部件包括钉,所述导线部件通过工业装钉器固定至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交叠部分。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线部件包括金属丝,而且所述金属丝通过工业缝纫机缝合至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交叠部分。
CN201110249649.3A 2010-11-19 2011-08-23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479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15857 2010-11-19
KR1020100115857A KR101757810B1 (ko) 2010-11-19 2010-11-19 표시 장치,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밀봉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9926A CN102479926A (zh) 2012-05-30
CN102479926B true CN10247992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063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649.3A Active CN102479926B (zh) 2010-11-19 2011-08-23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17932B2 (zh)
KR (1) KR101757810B1 (zh)
CN (1) CN102479926B (zh)
TW (1) TWI540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74057B1 (ko) * 2010-04-01 2016-11-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강화된 복합 절연막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칩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392778B (zh) * 2010-07-21 2013-04-1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梭織織造機台
KR101881462B1 (ko) * 2011-02-10 2018-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064684A (zh) * 2013-03-21 2014-09-2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9614021B2 (en) * 2013-07-24 2017-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296916B1 (ko) * 2014-10-16 2021-09-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34393B1 (ko) * 2014-11-26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80030363A (ko) * 2016-09-13 2018-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180851B (zh) * 2017-04-21 2020-06-3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6226B (zh) * 2017-10-18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向基板、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62334B (zh) * 2018-02-06 2019-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與顯示裝置
KR20200111845A (ko) 2019-03-19 2020-10-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597421B (zh) * 2019-09-29 2022-12-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0104A (zh) * 1999-12-15 2001-06-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496543A (zh) * 2002-01-16 2004-05-12 ������������ʽ����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6600A (ja) 2001-06-22 2003-01-10 Toppan Forms Co Ltd 導電性ステープルを用いたrf−idメディアの形成方法
JP2004296608A (ja) 2003-03-26 2004-10-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導電回路の形成方法
US6998776B2 (en) 2003-04-16 2006-02-14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package that is hermetically sealed with a fri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CA2436131A1 (en) 2003-07-25 2005-01-25 Intelligent Devices Inc. Connecting flexible circuitry by stitching
KR20060121309A (ko) 2005-05-24 2006-11-29 대덕전자 주식회사 다층 인쇄 회로 기판 제조 방법
JP5159053B2 (ja) * 2005-06-30 2013-03-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7537504B2 (en) 2005-12-06 2009-05-2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encapsulating a display element with frit wall and laser beam
US20070172971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siccant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OLED devices
JP2008182014A (ja) * 2007-01-24 2008-08-07 Fujikura Ltd パッケージ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58899B1 (ko) 2007-03-28 2014-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26604B1 (ko) * 2008-07-10 2019-10-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0104A (zh) * 1999-12-15 2001-06-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496543A (zh) * 2002-01-16 2004-05-12 ������������ʽ����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57810B1 (ko) 2017-07-17
KR20120054466A (ko) 2012-05-30
US20120126258A1 (en) 2012-05-24
TWI540715B (zh) 2016-07-01
CN102479926A (zh) 2012-05-30
TW201301497A (zh) 2013-01-01
US8617932B2 (en) 201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9926B (zh) 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密封衬底的制造方法
EP2413363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2347346B (zh)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10139454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1029111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WI559280B (zh)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N104752484B (zh) 具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04554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206200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180873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2569341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869226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79771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3030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627140B2 (ja) 表示装置
CN107785394A (zh) 显示装置
US927557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4425516A (zh) 柔性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22000793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