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744B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744B CN102474744B CN201080030324.XA CN201080030324A CN102474744B CN 102474744 B CN102474744 B CN 102474744B CN 201080030324 A CN201080030324 A CN 201080030324A CN 102474744 B CN102474744 B CN 1024747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apparatus
- mobile station
- community
- event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000006463 Ta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10083809 Ta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多个频带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通信系统中,高效地判定与频带的接收质量的测量有关的事件。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201),其从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对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前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测量处理部(207),其测量至少一个前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小区判定部(225),其判定是否对前述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以及事件判定部(209),其基于前述接收到的参数或调整后的参数来设定前述事件条件,并判定前述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站装置同时使用多个频带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通信系统,特别地,涉及一种与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的频带的接收质量的测量有关的事件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通信网络的规范制定计划之一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正在进行使第3代的移动通信方式得到演进的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后称为EUTRA)、以及进一步作为其发展形式的先进EUTRA(也被称为LTE-先进)的研究。
在先进EUTRA中,作为维持与EUTRA之间的兼容性并能够进行更高速的数据传输的技术,提出了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非专利文献1、5章)。所谓的载波·聚合是一种发送装置通过多个不同的频带(ComponentCarrier(也被称为成员载波、载波单元、或者单元载波))向接收装置发送数据,并将多个不同的频带虚拟地看做一个频带,来实现宽带的通信的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处于连接状态(连接模式)下的移动站装置测量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为了将通信依次切换到比当前连接中的基站装置质量更好的基站装置,需要执行越区切换过程。由此,先进EUTRA的移动站装置(以后,简单地称为移动站装置)为了进行越区切换,需要测量多个成员载波的接收质量,并且对其接收质量分别进行比较。由基站装置事先将规定的事件条件(测量报告事件(事件触发条件或测量报告条件)以及用于前述事件条件的参数(事件触发报告标准(事件触发基准))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由移动站装置执行所通知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事件判定),当事件判定的结果是移动站装置判定为事件条件成立时,根据被报告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的基站装置的指示,开始越区切换(例如,非专利文献2的10.1.2节)。如非专利文献3那样,正在研究针对每个载波单元来进行事件判定。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FurtherAdvancementsforE-UTRA,PhysicalLayerAspects.V1.0.0;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814.htm
非专利文献2:3GPPTS36.300,V9.0.0(2009-06),Overalldiscription;Stage2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300.htm
非专利文献3:R2-093108,Huawei,3GPPTSG-RANWG2#66,May4-8,2009,SanFrancisco,USA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已知通信系统中由移动站装置测量多个频带的情况下,其目的被看做用于不同频率越区切换的不同频率测量。但是,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能够使用多个频带来进行连接的先进EUTRA的情况下,即使由移动站装置进行多个频率测量,其也不一定局限为用于不同频率越区切换的测量。特别地,用于比较用于移动站装置与先进EUTRA的基站装置(以后,简单地称为基站装置)的连接的多个频带间的接收质量的测量与不同频率越区切换无关,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站装置不应进行与越区切换有关的事件判定。由此,在移动站装置通过载波·聚合使用多个频带与基站装置连接的通信系统中,需要考虑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新的事件判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在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多个相互不同的频带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通信系统中,高效地判定与频带的接收质量的测量有关的事件。
(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描述了以下的手段。也就是,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一种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其将用于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所述事件条件以及所述参数;测量处理部,其测量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小区判定部,其判定是否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以及事件判定部,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参数或调整后的参数设定所述事件条件,并且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判定是否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基于接收到的参数或调整后的参数设定事件条件,并判定所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设定事件条件并进行事件判定,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执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移动站装置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信息的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基站装置由于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测量报告来控制越区切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并且降低了调度的复杂性。
(2)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所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3)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所述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因此通过使用基准小区能够实现测量方法的简化,并且能够降低移动站装置或基站装置的控制的复杂度。进而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4)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事件判定部针对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按照使到所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变得比接收到的所述参数的调整前更长的方式来调整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并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按照使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变得比接收到的参数的调整前更长的方式来调整接收到的参数,并且判定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5)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事件判定部在所述移动站装置处于高速移动中的情况下,针对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使用于到所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时间调整的缩放系数无效,并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针对判定为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使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时间调整所使用的缩放系数无效,并判定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6)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事件判定部在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中,按照抑制所述事件条件的成立的方式来进行接收到的所述参数的调整。
由此,由于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中,按照抑制事件条件的成立的方式来进行接收到的参数的调整,因此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从而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
(7)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一种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其将用于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所述事件条件以及所述参数;测量处理部,其测量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小区判定部,其判定是否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以及事件判定部,其基于所述小区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设定所述事件条件,并且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判定是否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移动站装置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设定事件条件并执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不执行事件判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基站装置由于能够对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小区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8)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所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不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9)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所述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不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0)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一种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测量处理部,其测量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小区判定部,其判定是否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以及事件判定部,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参数或调整后的参数来设定所述事件条件,并且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判定是否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基于接收到的参数或调整后的参数来设定事件条件,并判定所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设定事件条件并进行事件判定,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并未执行事件判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移动站装置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基站装置由于能够对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小区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11)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所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判定为对所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基站装置的连接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2)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所述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判定为对所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3)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事件判定部针对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按照使到所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变得比接收到的所述参数的调整前更长的方式来调整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并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针对判定为对所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按照使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变得比接收到的参数的调整前更长的方式来调整接收到的参数,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4)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事件判定部在所述移动站装置处于高速移动中的情况下,针对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使用于到所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时间调整的缩放系数无效,并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针对判定为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使用于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时间调整的缩放系数无效,并判定设定的事件条件是否成立,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5)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事件判定部在由所述小区判定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所述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中,按照抑制所述事件条件的成立的方式来进行接收到的所述参数的调整。
由此,由于在判定为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载波单元中,按照抑制事件条件的成立的方式来进行接收到的参数的调整,因此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从而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
(16)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一种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测量处理部,其测量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小区判定部,其判定是否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以及事件判定部,其基于所述小区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设定所述事件条件,并且判定设定的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
由此,由于判定是否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移动站装置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来设定事件条件并执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不执行事件判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报告的发生,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移动站装置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基站装置由于能够对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小区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17)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所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被用于到基站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不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8)另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所述小区判定部在由所述测量处理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所述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执行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
由此,由于在测量接收质量的多个载波单元并非成为测量处理部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基准的基准小区的情况下,不执行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19)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一种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相互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其将用于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至少一个所述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由此,由于将作为执行对移动站装置的通信状态带来变化的事件的前提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参数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进行测量的载波单元来设定事件条件并执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不执行事件判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得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基站装置由于能够对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小区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20)另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还具备:事件条件设定部,其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设定用于指定是否由所述移动站装置执行关于所述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事件判定信息,其中,所述发送部将所述事件判定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站装置。
由此,由于针对每个移动站装置,设定用于指定是否执行关于事件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事件判定信息,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21)另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所述事件判定信息针对每个所述事件条件而设定,并包括表示一个以上的小区标识符的信息。
由此,由于事件判定信息包括针对每个事件条件设定的、表示一个以上的小区标识符的信息,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小区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移动站装置针对每个载波单元设定事件条件并执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另外,由于移动站装置不将不必要的测量报告发送给基站装置,因此能够削减消耗功率。另外,移动站装置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信息的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基站装置由于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测量报告来控制越区切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并且降低了调度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示意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示意构成的框图。
图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测量处理有关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执行载波单元(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时的有无参数调整的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小区)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的有无参数调整的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中指定了基准小区的情况下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通知事件条件时,为了针对每个事件条件来指定进行参数调整处理的实施与否的小区而参照的表的一个示例。
图11是示出了使用了载波·聚合的接收频带的增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对测量对象小区和测量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网络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构成的下行链路成员载波与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对应关系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先简单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载波·聚合、越区切换参数、物理信道。
(1)载波·聚合
图11是示出了使用了载波·聚合的接收频带的增减的一个示例的图。Band1~Band3表示分别由基站装置发送的下行链路的频带(成员载波),通过载波·聚合,可以同时地将多个频带用于与一个移动站装置之间的连接。Band1~Band3分别处于不同的频率。此外,Band1~Band3的频带的发送带宽可以是各自相同的,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不同的。另外,Band1~Band3可以是连续的频带,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频带。各频带可以是仅由先进EUTRA的移动站装置能够使用的频带,也可以是由先进EUTRA的移动站装置和EUTRA的移动站装置共同能够使用的频带。本例的移动站装置能够同时接收达3个的20MHz的频带,其接收带宽的合计为60MHz。
在图11的示例中,在某个时间Time1处,移动站装置使用Band3的20MHz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同时进行Band1~Band2的测量。另外,在某另一时间Time2处,移动站装置追加Band2,使用Band2和Band3的合计40MHz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同时进行Band1的测量。另外,在某另一时间Time3处,移动站装置进一步追加Band1,使用Band1~Band3的合计60MHz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另外,在某另一时间Time4处,移动站装置删除Band2,使用Band1和Band3的合计40MHz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同时进行Band2的测量。由此,通过使用载波·聚合,无需使基站装置的构成变大,就能够大幅地提高数据速率。此外,Time1~Time4的时间长度是可变的,各时间长度不必是相同的。
在使用如OFDMA(正交频分复用接入)那样、针对每个符号设置了被称为CP(循环前缀)的保护间隔(GI)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希望用于载波·聚合的各频带的OFDM符号定时是相等的。所谓OFDM符号定时相等意味着:在移动站装置的接收天线端,各频带的OFDM符号的接收定时的差收敛于CP的长度以内。另外,对于由移动站装置进行发送的上行链路的频带,也可以应用上述的载波·聚合。在对上行链路的频带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希望上行链路的频带的发送定时是相同的,或者其差值收敛于CP长的长度以内。
(2)越区切换参数
所谓的越区切换参数是为了使移动站装置判定越区切换的实施的定时而由基站装置在内部保持的准静态的多个参数组。在此,对EUTRA中的越区切换和越区切换参数进行说明。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通知适用于当前连接中的小区(服务小区)的接收质量(Ms)和除此以外的小区(周边小区)的接收质量(Mn)的事件条件,在事件条件成立时将事件条件的成立报告给基站装置,由此开始越区切换。接收质量是通过由移动站装置测量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而得到的。
典型地,所谓的与越区切换相关的事件条件(也称为越区切换条件)是对在服务小区和周边小区的各自的接收质量上加上针对每个小区设定的偏移值(Oc)和针对每个频带设定的偏移值(Of),并进一步在服务小区的接收质量上加上事件用的偏移值(Off)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周边小区的接收质量超过服务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情况下成立。另外,基站装置将按照使越区切换不频繁发生的方式调整周边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滞后(迟滞)、以及到越区切换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TTT;触发时间)通知给移动站装置。也就是,作为越区切换参数,存在每个小区的偏移值、每个频带的偏移值、事件用的偏移值、滞后、TTT。
图12是对测量对象小区和测量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使用图12来说明与事件判定有关的每个小区的对应关系。图12的小区A1和小区A2在空间上配置于同一区域,是通过相互不同的频率F1和频率F2而被运用的小区。小区B1和小区B2同样也在空间上配置于同一区域,是通过相互不同的频率F1~频率F2而被运用的小区。此时,在服务小区是小区A2的情况下,从小区A2向小区A1或小区B1的越区切换成为不同频率越区切换,并且对于小区A2,加上小区A2的偏移值(Oc_A2)和频率F2的偏移值(Of_F2)、事件用的偏移值(Off)。另外,对于小区A1,加上小区A1的偏移值(Oc_A1)和频率F1的偏移值(Of_F1)、滞后。另外,对于小区B1,加上小区B1的偏移值(Oc_B1)和频率F1的偏移值(Of_F1)、滞后。另外,从小区A2到小区B2的越区切换成为同频率越区切换,并且对于小区A2,加上小区A2的偏移值(Oc_A2)和事件用的偏移值(Off)。另外,对于小区B2,加上小区B2的偏移值(Oc_B2)和滞后。针对每个频带设定用于越区切换条件的滞后和TTT。可以将偏移值和滞后设定为负值。
此外,为了根据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使得到越区切换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得到缓和,基站装置也可以指定用于进行TTT的缩短(或延长)的缩放系数(比例因子)。也就是,缩放系数用于对到越区切换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进行缩短(或延长)。基站装置可以针对移动站装置的每个移动速度,来指定缩放系数,例如,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也可以在高速移动时、以及比高速移动时慢的中速移动时,指定其他的缩放系数。基站装置还可以对每个移动站装置分配不同的缩放系数。移动站装置在从基站装置将0.5指定为高速移动时的缩放系数时,在判定了移动站装置处于高速移动中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通过将所通知的TTT与0.5相乘后的值设定为TTT,来进行事件判定。由此,缩放系数和移动速度(移动速度信息)由于与越区切换条件相关联,因此也被包括在越区切换参数中。移动速度信息是根据移动站装置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越区切换的次数而由移动站装置生成的。
(3)物理信道
对EUTRA和先进EUTRA中使用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进行说明。尽管物理信道在EUTRA和先进EUTRA中,也存在今后追加或变更其构造的可能性,但是即使在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不会产生影响。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用于由移动站装置高速地检测基站装置(或中继站装置)。同步信号由3种主同步信号、以及由频域上相互不同地配置的31种码构成的辅同步信号构成,并且通过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信号的组合,来表示用于识别基站装置的504种的小区标识符(小区ID)、以及用于无线同步的帧定时。移动站装置确定通过小区搜索而接收到的小区ID。
物理广播信息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是为了通知由小区内的移动站装置公共地使用的控制参数(广播信息)的目的而发送的。未通过物理广播信息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是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通知无线资源,并且是使用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的。作为广播信息,通知接入限制信息、或表示小区单独的标识符的小区全局ID等。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针对每个小区,以规定的功率发送的导频信号。另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基于规定的规则在频率·时间位置上周期地重复的已知信号。移动站装置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每个小区的接收质量。另外,移动站装置还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作用于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同时地发送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解调的参考用的信号。对于用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序列,使用对于每个小区可唯一地识别的序列。此外,尽管还存在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记载为小区专用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的情况,但是其用途和含义是相同的。
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公共信道)是通过各子帧的前头几个OFDM符号发送的,用于对移动站装置指示依照了基站装置的调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或发送功率的增减的调整量的目的。移动站装置需要在对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业务数据)或控制消息进行收发前,接收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并且在发送时取得上行链路授权,在接收时从下行链路授权取得无线资源分配信息。
下行链路数据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除了用于通知下行链路数据之外,还用于通知寻呼信息、广播信息的一部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来表示。
上行链路数据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业务数据),并且还能包含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或ACK/NACK等控制数据。另外,与下行链路同样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来表示。
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是用于通知前同步码序列的信道,并且具有保护间隔。随机接入信道用作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非同步状态的移动站装置对基站装置的接入过程,并且用于无线资源请求或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调整。此外,除此以外的物理信道由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无关,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通信网络构成的示例]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网络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在移动站装置1能通过载波·聚合同时地使用多个频带(成员载波,Band1~Band3)与基站装置3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作为通信网络构成,某个基站装置3针对多个频带的每个,具备发送装置11~13(未图示的接收装置21~23),由一个基站装置3执行各频带的控制的构成从控制的简化的观点而言是合适的。但是,由于多个频带为连续的频带等理由,也可以是基站装置3通过一个发送装置进行多个频带的发送的构成。由基站装置3的发送装置控制的各频带的可通信范围被看做小区,并且在空间上存在于同一区域。此时,各频带所覆盖的区域(小区)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宽窄,即,可以具有不同的半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后述的记载中,将由基站装置3形成的载波单元的频率的各区域称作小区来进行说明,但是存在这与实际中所运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的定义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在某个通信系统中,可能将通过载波·聚合而使用的成员载波定义为仅仅是追加的无线资源,而非小区。通过在本发明中将成员载波称为小区,即使发生了与实际中运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的定义不同的情况,对本发明的主旨也不会产生影响。
[成员载波的对应关系的例]
图14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构成的下行链路成员载波与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对应关系的示例的图。下行链路成员载波DL_CC1与上行链路成员载波UL_CC1相对应。也就是,通过DL_CC1接收的数据的ACK/NACK或接收质量的反馈是通过UL_CC1发送的。另外,也可能对于上行链路成员载波,存在多个下行链路成员载波与其相对应的情况。在该图的示例中,通过DL_CC2和DL_CC3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或接收质量的反馈均是通过UL_CC2发送的。
移动站装置1并未特别意识到下行链路成员载波由哪个基站装置3发送、以及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由哪个基站装置3接收,而是使用通常的小区搜索过程来进行选择。于是,移动站装置1从所选择的小区的广播信息中,取得下行链路成员载波所对应的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频带或带宽等信息。基站装置3也可以针对每个移动站装置1单独地设定下行链路成员载波和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对应关系。移动站装置1基于基站装置3的指示,开始载波·聚合,并且开始针对多个成员载波的收发。
考虑到以上的事项,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对于本发明相关联的公知的功能或构成的具体说明,在判定其会使得本发明的要旨变得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在移动站装置1通过载波·聚合而使用多个下行链路的频带(下行链路成员载波)时,用于移动站装置1高效地进行事件判定的事件条件的参数调整方法。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示意构成的框图。本基站装置3被构成为包括:接收部101、解调部103、解码部105、上层107、编码部109、调制部111、RS生成部113、复用部115、发送部117、控制部119。
上层107将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编码部109。编码部109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调制部111。调制部111执行对编码后的信号的调制。另外,从调制部111输出的信号和由RS生成部113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复用部115中被映射到频域。将来自复用部115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发送部117。发送部117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将变换后的信号搭载在既定频率的载波上进行功率放大,并进行发送。
上层107针对每个移动站装置1设定事件条件。对于从上层107输出的事件条件和越区切换参数,在需要设定事件条件的情况下,将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输入到编码部109和调制部111,并将其适当地配置到物理广播信息信道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上,作为发送信号发送。基站装置3发送的配置了越区切换参数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典型地构成层3消息(RRC消息)。
另外,接收部101将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变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输入到解调部103进行解调。将由解调部103解调后的信号接下来输入到解码部105进行解码,并将正确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控制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输出到上层107。由上层107将与这各个模块的控制所需的调度有关的控制信息输入到控制部119,由控制部119将与发送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编码部109、调制部111、RS生成部113、复用部115、发送部117的各模块,并将与接收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101、解调部103、解码部105的各模块。在图1中,由于其他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单元与本实施方式无关,因此省略。
此外,尽管优选地,针对每个基站装置3管理越区切换参数,但是,其也可以是由基站装置3上级的控制站装置管理越区切换参数,从上级的控制站装置将适当的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基站装置3、或者响应基站装置3的请求将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基站装置3的管理方法。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示意构成的框图。本移动站装置1被构成为包括:接收部201、解调部203、解码部205、测量处理部207、事件判定部209、随机接入生成部211、编码部213、调制部215、发送部217、发送频带设定部219、控制部221、上层223、小区判定部225。在接收之前,由上层223向控制部221输入控制信息,将与接收有关的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201、解调部203、解码部205。接收控制信息除了接收频带的信息之外,包括与各信道有关的接收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信息。移动站装置1还可以具备多个接收部201和发送部217。
接收信号在接收部201中被接收。接收部201通过由接收控制信息指定的频带来接收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解调部203。解调部203执行接收信号的解调,通过向解码部205输入信号,对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将解码后的各数据输入到上层223。在已解码了越区切换参数的情况下,将越区切换参数输入到事件判定部209。另外,可以将越区切换参数从上层223输入到事件判定部209。测量处理部207执行每个小区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的测量处理、或者基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差错率的测量结果来执行测量处理,并且生成对测量的接收质量按每个采样进行平均化(滤波)所得到的测量信息,将测量信息输出到上层223,并且如果需要输出到事件判定部209。
除了事件条件、越区切换参数、测量信息之外,向事件判定部209输入在移动站装置1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用于唯一地确定通过载波·聚合而连接的成员载波的信息即载波单元信息。载波单元信息只要是使用移动站装置1在当前连接中正在使用的载波·聚合而能够判别处于连接中的成员载波的信息,就可以采用任何形式。例如,其还能够由绝对射频信道编号(ARFCN)和小区ID构成。
事件判定部209将输入的载波单元信息输入到小区判定部225。小区判定部225执行根据输入的载波单元信息来判定作为测量对象的频率的每个小区(载波单元)的关系的小区判定处理,将作为该判定结果的小区判定结果信息输出到事件判定部209。小区判定结果信息表示针对每个小区是否调整越区切换参数的信息。另外,事件判定部209基于输入的事件条件、越区切换参数、测量信息、小区判定结果信息,执行用于评价是否满足了事件条件(越区切换条件)的事件判定处理。然后,事件判定部209在满足了事件条件的情况下,将表示已成立的事件条件的事件信息输出到上层223。在事件信息中,至少包括表示已成立的事件条件的类别的事件标识符(事件ID)、以及事件条件已成立的小区(载波单元)的小区ID。在为了识别连接中的载波单元而使用分派给每个载波单元的ID即载波单元ID的情况下,事件判定部209也能够取代小区ID而包括载波单元ID。载波单元ID是在每次由基站装置3指示通过载波·聚合而被连接的载波单元时被分配的。也能够将事件判定部209和小区判定部225设为上层223的子功能模块。由上层223来通知事件条件。
另外,在发送之前,由上层223向控制部221输入控制信息,并且将与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随机接入生成部211、编码部213、调制部215、发送频带设定部219。作为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发送控制信息包括编码信息、调制信息、发送频带的信息、与各信道有关的发送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信息。将随机接入信息输入到随机接入生成部211,并且在随机接入生成部211中生成随机接入数据。在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前同步码信息或发送用的无线资源信息等。
除了前述随机接入数据之外,还由上层223向编码部213输入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编码部213根据发送控制信息,对各数据进行适当地编码,并输出到调制部215。调制部215对来自编码部213的输入进行调制。发送频带设定部219对各发送部217设定进行发送的频带。发送部217将调制部215的输出映射到频域上,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并将其搭载在既定频率的载波上进行功率放大来发送。另外,将输入到上层223的事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数据输入到编码部213和调制部215,并且适当地配置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作为发送信号进行发送。由移动站装置1发送的配置了事件信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典型地构成层3消息(RRC消息)。在图2中,由于其他的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单元与本实施方式无关,因此省略。
另外,对于配置了本基站装置3和本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和频带的对应关系,能够应用分别与图13和图14所示的同样的对应关系。
图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测量处理有关的时序图。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事件判定处理的方法,使用图3的时序图来进行说明。在图3中,存在移动站装置1、以及载波单元1的频率~载波单元4的频率(成员载波1~成员载波4),并且从移动站装置1通过载波·聚合使用载波单元1的频率~载波单元3的频率的频带与基站装置3连接着的状态(载波·聚合状态)开始。载波单元1的频率~载波单元3的频率处于不同的频带。移动站装置1在空间上在同一位置接收经载波·聚合的载波单元1的频率~载波单元3的频率。但是,各载波单元的频率的小区半径可以是不同的。载波单元4的频率是与移动站装置1未连接的频率。载波单元4的频率可以是与载波单元1的频率~载波单元3的频率中的任一个相同的频率,也可以是不同的频率。载波单元4的频率可以是与移动站装置1未连接的另一基站装置3所使用的频率。
特别地,只要没有说明,所谓的载波单元的频率表示下行链路成员载波、以及与下行链路成员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集合。另外,图中的从移动站装置1向载波单元的频率的发送表示使用了上行链路成员载波的向基站装置3的发送,而从载波单元的频率向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表示使用了下行链路成员载波的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以下,将适当载波单元的频率简单地称为载波单元或小区来进行说明。将为了事件判定而由移动站装置1进行测量的载波单元的频率的小区特别地称为测量对象小区。此外,尽管在实际中,在各控制消息的收发之前,需要基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但是在附图上和说明中省略。
基站装置3使用任一个的载波单元的频率向移动站装置1发送测量控制信息(步骤S101)。在测量控制信息中,包括事件条件和越区切换参数(在每个测量对象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或者测量对象小区的接收质量与阈值的比较时所使用的各参数(每个小区的偏移值、每个频带的偏移值、滞后、TTT)、以及缩放系数)。针对每个频带设定测量控制信息。另外,可以将测量控制信息作为小区内公共的信息并作为广播信息来发送,并且可以将其作为连接中的移动站装置1的单独的信息发送。另外,可以仅将测量控制信息作为层3消息进行发送,也可以将其与移动站装置1的无线连接设定或无线连接设定变更有关的层3消息一起发送,还可以将其与下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另外,也可以将其分散到多个层3消息上进行发送。无线连接设定例如为RRC连接设定,无线连接设定变更例如为RRC连接重新配置。
移动站装置1在接收新的测量控制信息之前或在终止与基站装置3的连接之前,将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持续保持在移动站装置1内部中。在保持了测量控制信息之后,通过由移动站装置1执行本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的判定,来求取移动站装置速度信息(步骤S103)。通过将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于越区切换而移动的小区的数目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移动速度信息。将用于判定的规定的时间和阈值从基站装置3通知到移动站装置1。如果例如小区的数目少于阈值1,则移动站装置1判定为处于速度S1,如果在阈值1以上而未满阈值2,则判定为处于速度S2,如果在阈值2以上,则判定为处于速度S3。通过使阈值变多,移动站装置1能判定更细的移动速度。移动站装置1将通过移动速度的判定而判定出的移动速度信息作为越区切换参数保持在移动站装置1内部。
接下来,移动站装置1分别接收各载波单元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步骤S105),针对每个载波单元,测量接收质量。然后,为了计算作为测量对象的每个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对测量出的接收质量加上作为越区切换参数的每个小区的偏移值和每个频带的偏移值、事件用的偏移值、滞后。然后,移动站装置1使用计算出的接收质量,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小区)执行接收质量的比较,基于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TTT),判定事件条件是否已经成立(步骤S107)。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事件判定中,根据载波单元信息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对关系进行判定,并且在执行根据判定结果对用于事件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的参数调整处理之后,执行事件判定。然后,在该事件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将已成立的事件信息包含在作为层3消息的测量报告中,并且使用连接着的载波单元中的任一个向基站装置3发送(步骤S109)。尽管在图中,移动站装置1对载波单元1的频率发送测量报告,但是也可以通过连接中的另一载波单元2的频率或载波单元3的频率来发送。测量报告例如为层3消息的测量报告。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作为图3的事件判定处理中的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小区)执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的处理的一部分,来执行参数调整处理。移动站装置1根据载波单元信息,来执行判定测量对象小区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小区判定处理(步骤S201)。例如,如果其是图3中的载波单元1的频率和载波单元2的频率的接收质量的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判定为测量对象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并执行参数调整,并且使用调整后的值(步骤S203)。另一方面,如果其是图3中的载波单元1的频率和载波单元4的频率的接收质量的比较,移动站装置1判定为测量对象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并且不执行参数调整,而直接使用所通知的值(步骤S205)。
在此,通过使越区切换参数的任一个成为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值不同的值的方式进行修正,来进行参数调整。例如,可以使事件用的偏移值(Off)变大。或者,使用于调整周边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滞后(迟滞)变小。或者,使表示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的时间(TTT)变长。
另外,存在以下方法:作为其他的参数调整的控制内容,通过在该事件条件中追加新的越区切换参数,来修正所通知的事件条件。例如,对测量出的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加上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载波单元用的偏移值(COff)。另外,可以设为:在分别使上述的各越区切换参数(TTT、Off、滞后、COff)成为无限大(Infinity)而进行了参数调整的情况下,事件条件不成立。此外,只要是与通常相比对事件条件的成立进行抑制的参数的调整方法,则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示的修正的方法,而可以使用任何的参数的调整方法。
图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执行载波单元(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时的有无参数调整的图。小区A1~小区A3在空间上配置于同一区域,并且是通过相互不同的频率F1~频率F3而被运用的小区。小区B1和小区B2也同样地在空间上配置于同一区域,并且是通过相互不同的频率F1~频率F2而被运用的小区。此时,在小区A1和小区A2对于移动站装置1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并且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小区A1和小区A2的接收质量的比较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在除此以外的小区中对接收质量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不进行参数调整(例如,小区A1与小区B1的比较)。
由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针对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每个载波单元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来实施用于事件条件的参数调整。也就是,在进行比较的2个载波单元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由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从而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事件条件的成立。
如以上那样,移动站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以及表示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载波单元信息,适当地对参数进行调整。由此,移动站装置1由于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适当地设定事件条件来进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1进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得不成立,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1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降低,移动站装置1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信息的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基站装置3由于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1的测量报告来控制越区切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并降低了调度的复杂性(Complexity)。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各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的比较之际设定了作为基准的小区时,用于由移动站装置1高效地进行事件判定的事件条件的参数调整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和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由于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但是,在输入到移动站装置1的事件判定部的载波单元信息中包括基准小区信息这一点是不同的。另外,对于配置了本基站装置3和本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可以应用分别与图13和图14所示同样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与事件判定有关的时序图可以与图3相同。
在移动站装置1针对每个载波单元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作为基准的载波单元(基准小区)也被称为锚成员载波(锚上行链路成员载波和锚下行链路成员载波的集合)或锚小区。基准小区可以是对每个小区公共的,也可以是针对每个移动站装置1单独指定的。基准小区可以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显式地指定,或者可以隐式地指定。移动站装置1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进行选择,并且将选择的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1可能仅对作为基准小区的载波单元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进行接收,也可能仅对作为基准小区的载波单元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进行测量。基站装置3可能将事件条件设定为仅与作为基准小区的载波单元的比较。由此,由于通过对移动站装置1设定基准小区,能够实现以作为基准小区的载波单元为中心的测量方法,因此简化了移动站装置1的测量处理所需的控制。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1执行根据载波单元信息来判定测量对象小区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小区判定处理(步骤S301)。另外,移动站装置1掌握基准小区是哪个载波单元。如果测量对象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则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并且使用调整后的值(步骤S303)。另一方面,在测量对象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判定是否为测量对象小区与基准小区的比较(步骤S305)。如果其是测量对象小区与基准小区的比较,则不执行参数调整,而直接使用所通知的值(步骤S307)。
也就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载波单元信息中需要至少包括:移动站装置1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的载波单元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信息、以及可识别基准小区的信息。由于参数调整的方法能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方法,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小区)执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的有无参数调整的图。由于图7的各单元与图5相同,因此省略其细节。其中,小区A2是基准小区。此时,在小区A1和小区A2对于某个移动站装置1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并且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小区A1和小区A2的接收质量的比较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在移动站装置1对除此以外的小区的接收质量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如果其是与基准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不执行参数调整(例如,小区A2和小区B1的比较)。在执行与基准小区以外的接收质量的比较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例如,小区A1和小区B2的比较)。
由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针对在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每个载波单元执行接收质量的比较的时候之外,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基准小区以外的载波单元之间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时实施用于事件条件的参数调整。也就是,在移动站装置1进行比较的2个载波单元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或者在两者均不是基准小区的情况下,通过由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如以上那样,移动站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移动站装置1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的载波单元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以及表示其是否为基准小区的载波单元信息,适当地对参数进行调整。由此,移动站装置1由于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适当地设定事件条件并执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1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移动站装置1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信息的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基站装置3由于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1的测量报告来控制越区切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并且降低了调度的复杂性。另外,通过使用基准小区,能够实现测量方法的简化,并且降低了移动站装置1或基站装置3的控制的复杂度。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示出了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各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时,针对每个载波单元判定有无事件判定的事件判定方法。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和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输入到移动站装置1的事件判定部的载波单元信息中,可以包括基准小区信息,也可以不包括基准小区信息。另外,对于配置了本基站装置3和本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能够应用分别与图13和图14所示同样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与事件判定有关的时序图可以与图3相同。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1执行根据载波单元信息来判定测量对象小区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小区判定处理(步骤S401)。如果测量对象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则移动站装置1将该测量对象小区判定为不需要事件判定的非事件判定的小区,并且不将该测量对象小区的接收质量用于事件判定(步骤S403)。另一方面,如果测量对象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则不执行参数调整而直接使用所通知的值(步骤S405)。
图9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中,在指定了基准小区的情况下的参数调整处理的流程图。使用图9的流程图,对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中的参数调整处理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1执行根据载波单元信息来判定测量对象小区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小区判定处理(步骤S501)。另外,掌握基准小区是哪个载波单元。如果测量对象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移动站装置1将该对象小区判定为非事件判定的小区,并且不将该测量对象小区的接收质量用于事件判定(步骤S503)。另一方面,在测量对象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判定其是否为测量对象小区与基准小区的比较(步骤S505)。在其是测量对象小区与基准小区的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不进行参数调整而直接使用所通知的值(步骤S507)。
此外,只要是在参数调整处理中,作为移动站装置1将测量对象小区判定为非事件判定的小区的情况下的移动站装置1的控制,在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事件条件成立时不由移动站装置1向基站装置3报告该事件条件的成立的方法,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尽管移动站装置1如通常那样进行事件判定,但是也可以使用在非事件判定的小区中,不将事件条件成立的情况报告给基站装置3等方法。
基站装置3可以针对每个小区显式地指定本参数调整处理的有无。例如,基站装置3对于某个小区,能够指定为仅对特定的事件条件应用本参数调整处理方法,在除此以外的事件条件中不应用本参数调整处理方法。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通知事件条件时,为了针对事件条件执行进行参数调整处理的实施与否的小区而参照的表的一个示例。此外,基站装置3可以使用广播信息将图10所示的表通知给小区内的移动站装置1,也可以单独地通知给每个移动站装置1,还可以按在将事件条件通知给每个移动站装置1时进行通知的每个事件条件来通知该表。后者的优选通知方法在于:在基站装置3将事件条件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时所使用的测量控制信息中,针对设定的每个事件条件,指定表示非事件判定的小区的小区ID或表示多个小区ID的小区ID组(可以是表示连续的小区ID的开始和结束的范围指定),并将图10所示的表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也就是,基站装置3对指定的一个以上的小区ID,设定用于指定是否使移动站装置1进行事件判定的事件判定信息,并且将该事件判定信息与测量控制信息一起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
由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由移动站装置1针对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每个载波单元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时不实施事件判定。也就是,在移动站装置1进行比较的2个载波单元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由于移动站装置1不执行事件判定,因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如以上那样,移动站装置1基于表示移动站装置1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的载波单元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载波单元信息,判定有无事件判定。由此,由于移动站装置1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来设定事件条件并进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1不进行事件判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1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因此移动站装置1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基站装置3由于可对移动站装置1,针对每个小区显式地指定有无事件判定,因此能够进行与实际的基站装置3的配置相应的灵活的越区切换控制。
<第4的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4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示出了在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站装置1执行各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的比较的情况下的事件判定方法。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和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输入到移动站装置1的事件判定部的载波单元信息中可以包括基准小区信息,也可以不包括基准小区信息。另外,对于配置了本基站装置3和本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可以应用分别与如图13和图14所示同样的通信网络构成以及频带的对应关系。与事件判定有关的时序图可以与图3相同。
移动站装置1基于移动速度信息、缩放系数、载波单元信息,调整在事件判定中到事件条件成立为止的所需时间(TTT)。移动站装置1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被判定为“有参数调整”的载波单元中,不执行基于缩放系数的TTT的值的缩短(或延长)。本实施方式能够仅将本实施方式作为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应用,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组合来进行应用。在与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组合来进行应用的情况下,希望对TTT以外的参数执行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参数调整处理。
由此,在第4的实施方式中,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站装置1在执行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载波单元的接收质量的比较时不应用所适用的缩放系数。也就是,在移动站装置1比较的2个载波单元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不应用缩放系数,由此在该载波单元中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
如以上那样,高速移动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表示由移动站装置1进行接收质量的比较的载波单元是否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载波单元信息,适当地对参数进行调整。由此,移动站装置1由于针对进行测量的每个载波单元来设定事件条件并进行事件判定,因此能够执行高效的事件判定。在移动站装置1执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抑制了事件条件的成立。由此,由于不必要的事件条件变为不成立,并且抑制了事件信息的报告的发生,因此能够削减移动站装置1中的消耗功率。另外,由于伴随着不必要的越区切换处理的通信的切断概率、以及越区切换失败概率下降,移动站装置1中的通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抑制了用于事件信息的报告的无线资源的消耗,因此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用于抑制通过载波·聚合使用一个或多个载波单元而与基站装置3处于连接中的移动站装置1中的不必要的与越区切换相关的事件条件的方法,但是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与越区切换相关的事件条件,而可以应用于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通知的所有的事件条件。成为抑制的对象的事件条件可以由基站装置3单独地指定。
此外,以上已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性的,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置换例来实现。尽管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功能框图说明了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但是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部的功能或这些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将该记录介质上记录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由此来执行移动站装置1或基站装置3的控制。此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或周边设备等硬件。
另外,所谓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括:在通过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的、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在该情况下形成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在一定时刻内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进一步与已经将前述的功能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的程序。另外,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各功能模块可以单独地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来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的方式并不局限于LSI,而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已经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构成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符号的说明
1移动站装置
3基站装置
101接收部
103解调部
105解码部
107上层
109编码部
111调制部
113RS生成部
115复用部
117发送部
119控制部
201接收部
203解调部
205解码部
207测量处理部
209事件判定部
211随机接入生成部
213编码部
215调制部
217发送部
219发送频带设定部
221控制部
223上层
225小区判定部
Claims (5)
1.一种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对所述小区的接收质量进行比较的每个所述小区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每个所述小区的事件条件的评价的参数;
测量处理部,其按每个所述小区测量所述小区的接收质量;和
事件判定部,其在所述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小区判定为不需要事件判定的非事件判定小区,并且不将该小区的接收质量用于事件判定,另一方面,在测量对象的所述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评价基于所述参数而设定的事件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站装置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非事件判定小区的小区标识符。
3.一种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同时地使用由不同的频带所确定的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知:用于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小区的接收质量进行比较的每个所述小区的事件条件;以及用于每个所述小区的事件条件的评价的参数,
所述参数是在所述小区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小区判定为不需要事件判定的非事件判定小区,并且不将该小区的接收质量用于事件判定的参数,
并且所述参数是在所述小区并未使用载波聚合而处于连接中的情况下,用在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而按每个所述小区所进行的事件条件的判定中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按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来设定用于指定是否由所述移动站装置执行所述事件条件的评价的事件判定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事件判定信息针对每个所述事件条件而设定,并包括表示一个以上的小区标识符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62147A JP5059062B2 (ja) | 2009-07-08 | 2009-07-08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JP2009-162147 | 2009-07-08 | ||
PCT/JP2010/061157 WO2011004748A1 (ja) | 2009-07-08 | 2010-06-30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744A CN102474744A (zh) | 2012-05-23 |
CN102474744B true CN102474744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342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0324.XA Active CN102474744B (zh) | 2009-07-08 | 2010-06-30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648626B2 (zh) |
EP (1) | EP2453694B1 (zh) |
JP (1) | JP5059062B2 (zh) |
CN (1) | CN102474744B (zh) |
WO (1) | WO201100474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45186B2 (ja) | 2009-10-30 | 2014-03-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GB2479534B (en) * | 2010-04-12 | 2014-1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2042627A1 (ja) * | 2010-09-30 | 2012-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644178B1 (en) * | 2011-01-20 | 2014-02-04 | Sprint Spectrum L.P. |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ssignment messages based on wireless coverage area characteristics |
JP5699660B2 (ja) * | 2011-02-14 | 2015-04-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357514B2 (en) * | 2011-03-18 | 2016-05-3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macro cell and small cell systems |
JP6047491B2 (ja) * | 2011-08-12 | 2016-12-21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9025478B2 (en) * | 2011-08-16 | 2015-05-05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Self-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JP2013070159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Sharp Corp | 基地局、移動局、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30114571A1 (en) | 2011-11-07 | 2013-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rdinated forward link blanking and power boosting for flexible bandwidth systems |
US9848339B2 (en) | 2011-11-07 | 2017-1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oice service solutions for flexible bandwidth systems |
US9516531B2 (en) | 2011-11-07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flexible bandwidth carrier mobility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
US20130114433A1 (en) * | 2011-11-07 | 2013-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aling for fractional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WO2013141344A1 (ja) * | 2012-03-23 | 2013-09-2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管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13201585A (ja) * | 2012-03-23 | 2013-10-03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管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073569B2 (ja) * | 2012-04-25 | 2017-02-0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通信端末及び測定方法 |
CN110035286B (zh) | 2012-07-09 | 2021-11-12 | Vid拓展公司 | 用于多层视频编码的编解码器架构 |
US8964379B2 (en) | 2012-08-20 | 2015-02-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witchable magnetic lock |
JP5950785B2 (ja) * | 2012-10-05 | 2016-07-1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US8934869B2 (en) * | 2012-12-19 | 2015-01-13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Determining mobility states for a user device |
JP5971111B2 (ja) | 2012-12-20 | 2016-08-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セル判定方法 |
JP6219566B2 (ja) * | 2012-12-28 | 2017-10-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CN104956711B (zh) * | 2013-01-28 | 2019-05-21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US10091699B2 (en) | 2013-02-13 | 2018-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decisions based on absolute channel quality of serving cell |
EP2978251B1 (en) * | 2013-03-19 | 2020-10-14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KR102079350B1 (ko) | 2013-03-20 | 2020-02-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 처리 장치와 회로 |
JP6107934B2 (ja) | 2013-03-29 | 2017-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04113852B (zh) * | 2013-04-17 | 2018-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测量方法及设备 |
US9357456B2 (en) * | 2013-06-03 | 2016-05-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speed mobility user equipment |
JP6221405B2 (ja) * | 2013-06-26 | 2017-11-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体端末、速度推定方法、速度推定プログラム |
WO2015115037A1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判定方法 |
JP6387233B2 (ja) * | 2014-02-12 | 2018-09-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制御方法 |
US10021705B2 (en) * | 2015-07-08 | 2018-07-1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arrier measurements for multi-carrier devices |
JP2019208083A (ja) * | 2016-09-29 | 2019-12-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6903450B2 (ja) * | 2017-02-23 | 2021-07-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セル選択方法 |
KR102280004B1 (ko) * | 2017-04-20 | 2021-07-2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단말 기반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그 장치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2332A (zh) * | 2005-11-04 | 2008-12-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载波通知方法、周边小区测定方法、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75891B2 (en) * | 2004-09-23 | 2010-03-09 | Telefonak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ultimedia rece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WO2007120953A2 (en) * | 2006-01-25 | 2007-10-25 | Borrill Paul L | Attack and disaster resilient cellular storage systems and methods |
US7688635B2 (en) | 2006-07-14 | 2010-03-30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Current sensing for Flash |
JP5197963B2 (ja) | 2007-01-09 | 2013-05-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JP4943272B2 (ja) * | 2007-08-13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US8559952B2 (en) * | 2007-08-14 | 2013-10-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omated and seamless change of reporting cell identity |
CN101836486B (zh) * | 2007-10-22 | 2014-04-30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用于wlan的位置感知背景接入点扫描 |
EP2206378B1 (en) * | 2007-11-02 | 2017-10-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peed-dependent adaptation of mobility parameters with dual speed measurement |
JP4843008B2 (ja) | 2007-11-21 | 2011-12-2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JP5042104B2 (ja) * | 2007-12-27 | 2012-10-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通信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911766A (zh) * | 2008-01-07 | 2010-12-08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构建邻居小区关系的唯一小区身份的识别 |
CA2712551A1 (en) * | 2008-01-18 | 2009-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120493A1 (en) * | 2008-03-19 | 2009-11-1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re-configuration of an access network element |
TWM364374U (en) * | 2008-03-21 | 2009-09-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
US20090238116A1 (en) * | 2008-03-21 | 2009-09-24 | Qual 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based fast cell switching for high-speed packet access |
CN101572921B (zh) * | 2008-04-29 | 2013-07-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
US8711811B2 (en) * | 2008-06-19 | 2014-04-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
US8559298B2 (en) * | 2008-06-30 | 2013-10-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handover optimization |
US8125956B2 (en) * | 2008-07-17 | 2012-02-2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of cell reselection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operative with a plurality of radio access networks |
DK2157717T3 (da) * | 2008-08-19 | 2013-05-0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remgangsmåde og system og indretning til annullering af forstyrrelser ved CQI-estimering |
EP2345277B1 (en) * | 2008-09-02 | 2017-07-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Verifying neighbor cell |
US7848756B2 (en) * | 2008-09-22 | 2010-12-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
EP3554170A1 (en) * | 2008-10-20 | 2019-10-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514793B2 (en) * | 2008-10-31 | 2013-08-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
KR101549022B1 (ko) * | 2008-11-03 | 2015-09-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의 기지국에의 임의 접속방법 |
US9271204B2 (en) * | 2008-11-17 | 2016-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radio link failure reporting |
US9775073B2 (en) * | 2008-11-21 | 2017-09-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Gateway configured to provide a handover, converting and routing function |
JP4814398B2 (ja) * | 2008-12-26 | 2011-11-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の管理方法、処理部、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9247532B2 (en) * | 2009-01-02 | 2016-01-26 | Lg Electronics Inc. | Effectiv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for wideband support |
WO2010082805A2 (ko) * | 2009-01-19 | 2010-07-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주파수 집성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0085913A1 (zh) * | 2009-02-02 | 2010-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ES2447744T3 (es) * | 2009-02-02 | 2014-03-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Gestión de la movilidad en un sistema con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
RU2011136630A (ru) * | 2009-02-04 | 2013-03-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Способ выбора несущей привязки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
US9204349B2 (en) * | 2009-02-10 | 2015-1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hand-in of user equipment to femto cells |
KR101313357B1 (ko) * | 2009-03-12 | 2013-10-02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요소 반송파 특유의 재구성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761750A1 (en) * | 2009-03-12 | 2021-01-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for a radio link failure |
US20100254329A1 (en) * | 2009-03-13 | 2010-10-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218481B2 (en) * | 2009-04-22 | 2019-02-26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43133B2 (en) * | 2009-04-23 | 2014-09-23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cell chang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WO2010126256A2 (en) * | 2009-04-27 | 2010-11-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performing a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670513B1 (ko) * | 2009-06-01 | 2016-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결과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617048B1 (ko) * | 2009-06-01 | 2016-05-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요소 반송파의 실패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607336B1 (ko) * | 2009-06-07 | 2016-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8451798B2 (en) * | 2009-06-18 | 2013-05-2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280509B1 (en) * | 2009-07-28 | 2018-09-05 | Lg Electronics Inc. | Carrier aggregation management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s |
-
2009
- 2009-07-08 JP JP2009162147A patent/JP5059062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6-30 US US13/382,824 patent/US96486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30 CN CN201080030324.XA patent/CN10247474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30 WO PCT/JP2010/061157 patent/WO20110047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6-30 EP EP10797059.2A patent/EP24536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14 US US14/686,623 patent/US967475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2332A (zh) * | 2005-11-04 | 2008-12-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载波通知方法、周边小区测定方法、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Measurement report triggering asynchronization in CA;Huawei;《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66,R2-093108》;20090508;第1-3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53694A4 (en) | 2015-04-29 |
JP2011019074A (ja) | 2011-01-27 |
US20120157101A1 (en) | 2012-06-21 |
JP5059062B2 (ja) | 2012-10-24 |
US20150223132A1 (en) | 2015-08-06 |
EP2453694A1 (en) | 2012-05-16 |
WO2011004748A1 (ja) | 2011-01-13 |
US9674752B2 (en) | 2017-06-06 |
EP2453694B1 (en) | 2018-08-08 |
CN102474744A (zh) | 2012-05-23 |
US9648626B2 (en) | 2017-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4744B (zh)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 | |
US10200178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 |
CN106465288B (zh) | 改善未授权的频谱中的cca空闲 | |
EP3122116B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
JP702269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EP302987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 |
EP3122104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
CN109479247B (zh) | 用于报告功率余量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00177721A1 (en) |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2448312A1 (en) |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of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EP2929722B1 (en) | Handover in a soft cell network | |
JPWO2018012456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EP3122108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
US901403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nd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measurement in multiple carrier aggreg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121176B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08370536B (zh) | 网络节点、无线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KR20210104841A (ko) | 사용자 장비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 |
US20220303108A1 (en) |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Handling | |
EP3503634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9159243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WO2018012549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1938774A (zh) | 载波聚合中测量和上报的方法 | |
US10306646B2 (en) |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WO2019053903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030928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