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922B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922B
CN102469922B CN201180003315.6A CN201180003315A CN102469922B CN 102469922 B CN102469922 B CN 102469922B CN 201180003315 A CN201180003315 A CN 201180003315A CN 102469922 B CN102469922 B CN 1024699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instrument
platform
seal wire
lifts
en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3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922A (zh
Inventor
北野诚二
大田原崇
宫城隆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9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74Optica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viewing ang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窥镜具有: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40),其在前端部(6)的侧面开口;以及处置器械抬起台(30),其设置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内的面对前端开口部(40)的位置处,将从前端开口部(40)突出的处置器械的前端引导至期望位置,从前端开口部(40)突出的导丝(50)伴随着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与处置器械抬起台(30)、前端开口部(40)的沿着插入方向(S)的第1壁部(40b)和前端开口部(40)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的绝缘部件(35)抵接,从而被卡脱自如地卡定。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侧面开口出设置在插入部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面对前端开口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以下简称作前端侧)的前端部的侧面上设置有观察光学系统的所谓侧视型内窥镜对处于消化管系统和胰胆管系统等中的病患部分进行处置。
作为使用了该侧视型内窥镜的胰胆管系统等的处置,除了利用内窥镜对胆管或胰腺管进行造影的诊断处置以外,还可列举利用球囊或握持处置器械回收存在于总胆管等中的胆结石的治疗处置等。
此外,在胰腺管、胆管或肝管等的内窥镜处置时,由于胰腺管、胆管或肝管等是非常细的管,因此难以直接将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插入到这些管中。
因此,通常将侧视型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从那里开始在X射线透视下,将从形成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侧面的、插入部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导丝插入到上述管中,并将该导丝作为引导将插管等处置器械选择性插入到胰腺管、胆管或肝管中。
根据该方法,一旦在管较细的胰腺管、胆管或肝管中插入导丝,则能够经由导丝多次将处置器械在上述管中进行插拔。
此外,在从前端开口部将导丝或处置器械插入到上述管中时,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内,通过抬起设置在面对前端开口部的位置处的已知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来进行插入。
但是,在从胰腺管、胆管或肝管中拔出处置器械时,由于该处置器械与导丝的紧贴,有时会出乎意料地将该导丝与处置器械一起拔出。
如上所述,由于胰腺管、胆管或肝管等是非常细的管,因此不限于处置器械,导丝向这些管的插入也是非常难的作业,所以多次将导丝插入到胰腺管、胆管或肝管中对于手术操作者而言非常烦杂且费力气。
因此,为了在手术操作者拔出处置器械时不将导丝也拔出,在拔出处置器械时,手术辅助者必须进行通过握持导丝来维持导丝相对于上述管的插入的作业,该作业对于手术操作者和手术辅助者而言非常烦杂。因此,在内窥镜诊断治疗中,还产生了人力成本高涨、对医院和患者的金钱负担变大这样的问题。
鉴于这种问题,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3490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05002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在从胰腺管、胆管或肝管拔出处置器械时,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抬起,将处置器械从上述管向导丝被弯折的位置的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基端侧(以下简称作基端侧)拔出后,通过进一步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来进一步抬起导丝,通过将该导丝夹持在处置器械抬起台和设置在前端开口部的基端侧的绝缘部件之间来固定导丝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日本特开2002-3490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引导导丝或处置器械的引导面上,在平面视图的状态下的该引导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截面大致V字状或U字状的槽,通过在将导丝卡定在该槽中的状态下、即在将导丝卡定在引导面的中央部的状态下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使导丝在绝缘部件和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槽之间被按压地偏离并且对导丝进行夹持固定(以下称作中央锁定结构,将在引导面的中央部进行的导丝的固定称作中央锁定)。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3-30500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前端开口部中,通过在将导丝摇动到与该前端开口部一起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侧面的观察光学系统侧的状态下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在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接近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和形成在绝缘部件上的接近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的退避部之间,用缘部的面和退避部的面比中央锁定结构更牢固地夹持固定导丝(以下称作侧锁定结构,将使导丝摇动到前端开口部的观察光学系统侧的状态下的导丝的固定称作侧锁定)。
根据这些结构,在拔出处置器械时,由于导丝的位置被固定,因此有不会从上述管路拔出导丝的优点。
此外,还存在以下优点:不仅在拔出处置器械时,在经由留置在上述管内的导丝将处置器械插入到上述管中时,也防止导丝不小心地侵入到上述管的内部,防止上述管的穿孔。
另外,通常在固定导丝时,在观察光学系统的视野范围内进行固定,因此内窥镜具有上述日本特开2002-34905号公报所示的中央锁定结构、或日本特开2003-305002号公报所示的侧锁定结构就足够了。
但是,对于手术操作者而言,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是存在以下状况:在前端开口部中,根据情况不得不在将导丝摇动到作为从观察光学系统的视野偏离的方向的远离观察光学系统的方向侧的状态下固定导丝(例如必须在不能将导丝引导至侧锁定结构侧的状态下固定导丝)。
鉴于这种情况,与日本特开2003-305002号公报所示的侧锁定结构同样地考虑以下结构: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的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的面、和形成在绝缘部件上的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的退避部的面夹持导丝,将导丝摇动并固定到远离观察光学系统的方向侧。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3-305002号公报所示的侧锁定结构中,为了牢固保持导丝,通过相对于绝缘部件较大地形成接近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的退避部,确保绝缘部件中的导丝的抵接面,因此该退避部相对于绝缘部件占了较大空间。
因此,不能相对于绝缘部件较大地形成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的缘部的退避部,因此在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除了不能应用侧锁定结构这样的问题以外,还存在相对于绝缘部件形成较大的退避部的加工困难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侧面的前端开口部中,能够以节省的空间可靠固定导丝。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内窥镜具有: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其在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位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部的侧面开口;以及处置器械抬起台,其在所述前端部中设置在所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内的面对所述前端开口部的位置处,将从所述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处置器械的前端引导至期望位置,从所述前端开口部突出的所述导丝伴随着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抬起与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所述前端开口部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第1壁部和所述前端开口部的位于所述插入方向基端侧的第2壁部抵接,从而被固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右斜上方观察由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和周边装置构成的内窥镜装置而得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3是概略示出设置在图2的前端开口部内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抬起从而对导丝的位置进行了固定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从图3中的IV方向观察图3中的导丝的固定部位而得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从图2中的V方向观察图2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图。
图6是从图3中的VI方向观察图3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VII-V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3中的VIII-VI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概略示出设置在图2的前端开口部内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抬起从而抬起处置器械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图3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以往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2是概略示出图10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截面的图。
图13是概略示出图11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截面的图。
图14是从图2中的IX方向观察在前端部的前端开口部中处置器械被摇动到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并突出的状态而得的图。
图15是示出在以往的前端部的前端开口部中处置器械被摇动到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并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将表示附记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局部截面示出的图。
图17是图16的插入部的包含前端侧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位置处的沿着插入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5的插入部的包含前端侧的收纳室的位置处的沿着插入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与弯曲部一起示出图16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沿着插入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包含图18的驱动臂的位置处的与插入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处的与插入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放大示出图18的驱动臂的图。
图23是图19的插入部的弯曲部处的与插入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图15的内窥镜的近前操作部内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的相互之间当然包含相互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是从前方右斜上方观察由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和周边装置构成的内窥镜装置而得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此外,图3是概略示出设置在图2的前端开口部内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抬起从而对导丝的位置进行了固定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4是从图3中的IV方向观察图3中的导丝的固定部位而得的部分放大图。
此外,图5是从图2中的V方向观察图2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图,图6是从图3中的VI方向观察图3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而得的图,图7是沿着图2中的VII-V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部分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3中的VIII-VI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部分剖视图。
并且,图9是概略示出设置在图2的前端开口部内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抬起从而抬起处置器械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0是示出图3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形状的立体图。
此外,图11是示出以往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形状的立体图,图12是概略示出图10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截面的图,图13是概略示出图11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截面的图。
并且,图14是从图2中的IX方向观察在前端部的前端开口部中处置器械被摇动到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并突出的状态而得的图,图15是示出在以往的前端部的前端开口部中处置器械被摇动到远离观察光学系统一侧并突出的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00由内窥镜1和周边装置10构成。内窥镜1由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操作部3和通用软线5构成主要部分。
周边装置10具有配置在架台26上的光源装置21、视频处理器22、对光源装置21和视频处理器22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电缆23和监视器25。此外,具有这种结构的内窥镜1和周边装置10通过连接器19相互连接。
连接器19与周边装置10的光源装置21连接。在连接器19上,设置有与构成后述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参照图7)的管路91(参照图7)的端部连接的未图示的接头、构成光导的端部的未图示的光导接头和电触点部等。
从通用软线5通过操作部3和插入部2内将光导引导至该插入部2的后述的前端部6,将来自光源装置21的照明光送出到前端部6的后述的照明透镜31(参照图2),并扩散照射到体腔内。
在内窥镜1的操作部3中设置有弯曲操作旋钮3a、送气送水操作按钮3b、吸引操作按钮3c、进行后述的处置器械抬起台30(参照图2)的抬起动作的处置器械抬起台操作旋钮3d和用于将处置器械插入到设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2内部的管路91内的处置器械插入口3e。
内窥镜1的插入部2由弯曲部7、挠性管部8和位于该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前端部6构成。弯曲部7通过设置在操作部3上的弯曲操作旋钮3a进行弯曲操作,并设置在前端部6和挠性管部8之间。
如图7、图8所示,前端部6具有由以下部件构成主要部分的前端部主体6s:前端硬质部6h,其例如由金属构成;以及前端盖6c,其由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形成以覆盖该前端硬质部6h的周围。前端盖6c利用粘接剂等固定在前端硬质部6h上。
在前端硬质部6h上,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有长孔6ha。此外,在长孔6ha的前端侧构成收纳室40s,在该收纳室40s内设置有后述的处置器械抬起台30。
此外,在长孔6ha的基端侧嵌合有作为处置器械或导丝50(参照图3)的引导路径的连接管90。并且,在连接管90的基端侧外周,固定有作为处置器械或导丝50的引导路径的管路91的前端侧。此外,长孔6ha、连接管90和管路91内的流道构成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
此外,导丝50一般通过在由例如超弹性合金构成的芯线上被覆特氟龙(Teflon注册商标)、聚氨酯等柔软的外皮树脂(热收缩的套管类型)而具有弹性力地构成。最近还出现了被特氟龙涂层的导丝。
在使用内窥镜1将钳子或插管等处置器械选择性插入到胰腺管、胆管或肝管等非常细的管中时,在内窥镜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中插入插管,通过后述的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动作在上述管中插入插管的前端部。
接着,从插管的基端侧的接头插入导丝,在X射线下确认将导丝50正确插入到上述管中。之后,在将导丝50留置在上述管中的状态下拔出插管,在对上述管插入接下来的处置器械时进行该处置器械的引导,由此提高处置器械的更换性。
此处,如图1~图3、图7、图8所示,在作为前端部主体6s的侧面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切开了一外周面侧的切口部11,在该切口部11的一外周面上,设置有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的前端侧开口、即平面形状为例如大致矩形形状的前端开口部40。即,前端开口部40成为收纳室40s的开口。
此外,如图2、图3所示,沿着切口部11的一外周面、即与插入方向S垂直的方向C,与前端开口部40并排设置有内置在前端部6中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的观察光学系统32和照明光学系统的照明透镜31。
此外,在前端部6上,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内的面对前端开口部40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在收纳室40s内,设置有处置器械抬起台30,该处置器械抬起台30通过抬起处置器械,使处置器械通过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内,并将从前端开口部40突出的处置器械引导至期望位置。
即,处置器械抬起台30具有以下功能:伴随抬起,将从处置器械插入口3e插入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的处置器械的行进方向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41内的沿着插入方向S的行进方向变更为前端开口部40的方向。
如图7、图8所示,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截面具有大致三角形状,一端被枢轴安装地设置在抬起台转动支点30j上,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另一端侧部分在收纳室40s内转动,所述抬起台转动支点30j设置在前端硬质部6h上,且位于收纳室40s的下侧。此外,与处置器械抬起台30连接的驱动臂(将后述)与前端硬质部6h抵接的位置成为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最大抬起位置。
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上,连接有一端与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未图示的抬起台驱动机构连接的未图示的抬起丝的另一端。将抬起丝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
处置器械抬起台30具有如下结构:通过操作处置器械抬起台操作旋钮3d,经由抬起台驱动机构或抬起丝等,以抬起台转动支点30j为中心,从如图2、图5、图7所示那样倒置的状态如图3、图4、图6、图8所示那样被抬起,或者相反从已抬起的状态被倒置。
此外,如图2、图7、图8所示,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与前端开口部40相对的面构成了将处置器械引导至前端开口部40的引导面30g,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接近另一端侧部位的位置处,在引导面30g的方向C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截面大致V字状或U字状的槽30m。
此外,槽30m除了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将从前端开口部40突出的导丝50最大程度地抬起时以及将导丝50卡脱自如地卡定于处置器械抬起台30和后述的绝缘部件35之间的上述中央锁定时使用以外,还在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倒置而改变处置器械从前端开口部40的突出方向时,将处置器械保持在引导面30g上。
此外,如图2、图3所示,在引导面30g的方向C的各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沿着插入方向S的缘部30a、30b。
如图10所示,构成缘部30a、30b的侧壁的高度h1形成得比图11所示的以往的具有卡定槽130m的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构成缘部130a、130b的侧壁的高度h2高(h1>h2),从而陡立地形成为缘部30a、30b的壁厚w1比以往的缘部130a、130b的壁厚w2薄(w1<w2)。
此外,以往的缘部130a、130b的壁厚w2是如下厚度:在将处置器械51抵接到缘部130a或缘部130b的状态下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30时,如图13所示,将处置器械51载置到缘部130a或130b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缘部30a、30b的壁厚w1是如下厚度:在将管状的处置器械51抵接到缘部30a或缘部30b的状态下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30时,如图12所示,不将处置器械51载置到缘部30a或缘部30b上,而使处置器械51滑落,即容易向引导面30g侧掉落。
如图2~图8所示,在前端硬质部6h的面对前端开口部40的面、即前端开口部40的位于基端侧的壁部上设置有绝缘部件3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5构成了前端开口部40的第2壁部。
此外,如图2、图3所示,在绝缘部件35的延伸方向、即方向C上,在靠后述的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端部、和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作为各缘部30a、30b的退避部的槽35a、35b,在如图3、图4、图6、图8所示那样地最大程度地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时,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各缘部30a、30b分别嵌入到槽35a、35b中。
此外,相对于绝缘部件35,槽35a在方向C和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形成得比槽35b大。这是因为槽35a在上述侧锁定中使用。
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上述侧锁定时,缘部30a构成了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而与导丝50抵接的抵接部位。
由此,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最大抬起后,导丝与缘部30a的面和构成绝缘部件35的槽35a的面抵接,由此通过将导丝50夹持在缘部30a和槽35a这两点之间来固定导丝50的位置。
即,在前端开口部40的沿着插入方向S的第1壁部内,在形成于接近观察光学系统32的壁部40a和方向C上的绝缘部件35的靠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端部之间的角部上,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a固定导丝50。
如图3所示,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时,缘部30b构成了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而与导丝50抵接的抵接部位。
由此,如图3的点划线包围示出那样,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最大抬起后,导丝50与缘部30b的面、构成绝缘部件35的槽35b的面、以及壁部40b的面抵接,由此通过将导丝50夹持在缘部30b、槽35b和壁部40b这三点之间来固定导丝50的位置,壁部40b在前端开口部40的沿着插入方向S的第1壁部内,位于相对于方向C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的位置处。
即,在形成于壁部40b和方向C上的绝缘部件35的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端部之间的角部上,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固定导丝50。
此外,如图3的点划线包围示出那样,形成为缘部30b的方向C上的宽度t3小于导丝50的直径t1(t3<t1)。
这是因为,当形成为宽度t3大于直径t1时,在前端开口部40中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将处置器械抬起台30从倒置状态抬起,从而抬起导丝50时,伴随抬起与缘部30b抵接的导丝50容易在方向C上向槽30m侧移动,在导丝50最大抬起后,不能进行使用了缘部30b、槽35b、壁部40b的导丝50的固定。
此外,通过形成为宽度t3小于直径t1,导丝55的一部分容易掉落到缘部30b与壁部40b之间的后述的间隙88中。
并且,如图3的点划线包围示出那样,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与壁部40之间,在方向C上形成有宽度t2的间隙88。
在前端开口部40中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将处置器械抬起台30从倒置状态抬起,从而抬起导丝50时,与缘部30b抵接的导丝50的一部分落入到间隙88中。
其结果,导丝50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一部分落入到间隙88中,随之落入的部位在与壁部40b抵接的同时被抬起。
因此,导丝50不会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而在方向C上向槽30m侧移动,因此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最大抬起后,将导丝50可靠地抵接在槽35b、缘部30b和壁部40b这三点上来进行固定。
此外,形成为间隙88的宽度t2小于导丝50的直径t1(t2<t1)。这是因为,当形成为宽度t2大于直径t1时,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导丝50整体落入到缘部30b与第1壁部40b之间,从而不能抬起导丝50,其结果,不能进行导丝50的固定。
此外,如图4、图6、图8所示,处置器械抬起台30在通过最大抬起来固定导丝50时,另一端侧部位位于从前端开口部40向插入部2的径向R的外侧延伸出高度h的位置处。
这是因为,假如最大抬起时,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另一端侧部位位于在径向R上比前端开口部40低的位置处时、即位于收纳室40s内时,在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而抬起了导丝50时,由于导丝50的弹力,导丝50可能在方向C上向槽30m侧移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时,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最大抬起,导丝50与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的面、壁部40b的面以及构成绝缘部件35的槽35b的面抵接,从而卡脱自如地卡定导丝50。
由此,在使用上述槽35a的侧锁定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绝缘部件35上形成槽35a那样的较大的槽。因此,除了槽35b的加工简单以外,还能够用节省的空间进行导丝50的固定。
并且,在侧锁定结构的情况下,用缘部30a的面和构成槽35a的面这两个面固定导丝50,但是在本固定结构中,利用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的面、壁部40b的面以及构成绝缘部件35的槽35b的面这三个面固定导丝5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导丝50的位置。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1:在前端开口部40中能够以节省的空间可靠固定导丝50。
此外,根据前端开口部40,在形成于前端硬质部6h上的沿着插入方向S的壁部40a、40b内,如图14所示,在前端开口部40的开口方向、即与插入方向S和方向C正交的方向R上,如图15所示,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壁部40b形成为比以往的壁部40b的高度高p。
即,构成壁部40b的部位的前端盖6c的高度形成为在方向R上比以往高p。此外,这在仅通过不具有前端盖6c的前端硬质部6h构成前端部6的情况下也相同,此时,构成壁部40b的部位的前端硬质部6h的高度形成为在方向R上比以往高p即可。
此处,当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壁部40b形成为在方向R上比以往高出高度p的具体结构时,对于以往的前端部6,如图15所示,在从插入方向S的前端侧观察时,前端部6形成为大致圆形,壁部40b也形成为构成圆形的一部分的高度。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图14所示,壁部40b形成为具有相比以往在高度方向R上突出p的突出部40t。
这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前,将处置器械51从前端开口部40摇动到壁部40b侧并突出时,如图15所示,在以往的壁部40b中,在设由通过前端部6的中心Q的沿着方向C的线L1和通过中心Q的沿着方向R的线L2所成的角度为90°、从前端开口部40凸出并与壁部40b抵接的处置器械51和线L1所成的角度为θ2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壁部40b由于突出部40t而相比以往在方向R上突出p,由此从前端开口部40凸出并与壁部40b的突出部40t抵接的处置器械51与线L1所成的角度为大于θ2的θ1(θ1>θ2)。
其结果,由于突出部40t,处置器械51相比以往进一步向与方向R平行的线L2侧倾斜、即进一步立起,从而容易将处置器械51引导至引导面30g。
这如图15所示,在处置器械抬起台30抬起前,将处置器械51从前端开口部40摇动到壁部40b侧并突出时,如果处置器械51靠在线L1侧,为了向线L2侧、即引导面30g侧立起,比较花费时间,因此处置器械51有可能在处置器械抬起台最大抬起期间内落入到引导面30g上。
但是,如图14所示,在利用突出部40t将处置器械51从前端开口部40摇动到壁部40b侧并突出的时刻,使处置器械51向线L2侧立起时,能够伴随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抬起,比图15更快地使处置器械51向线L2侧落下,即能够使处置器械51下落到引导面30g上。
因此,如果忽略前端部6的外径变大的情况,则突出部40t的突出高度p越大,处置器械51越能迅速地落入到引导面30g上。但是,实际上将突出部40t的高度p设定到最佳位置,以使前端部6的外径不会变得过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比以往更薄地陡立地形成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w1<w2),并且前端开口部40的壁部10b形成为比以往高p。
此外,以下示出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时的导丝50的固定结构。
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了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的侧锁定结构。
即,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通过相对于绝缘部件35,将槽35a形成为与槽35b相同的大小,用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a的面、壁部40a的面以及构成槽35a的面这三个面固定导丝50。
此外,此时,缘部30a在方向C上的宽度比导丝50的直径t1小,且缘部30a和壁部40a的间隙在方向C上的宽度也比导丝50的直径t1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在绝缘部件35上形成了槽35a、35b,但是不限于此,如果没有必要在绝缘部件35上设置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a、30b的退避部,则也可以不形成槽35a、35b。
因此,此时,在前端开口部40中相对于方向C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时,在最大程度地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30后,导丝50与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的面、壁部40b的面以及绝缘部件35在方向C上的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的部位的面抵接,从而固定导丝50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在前端开口部40的位于基端侧的壁部上设置有绝缘部件35,在绝缘部件35上构成了第2壁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前端开口部40的位于基端侧的壁部自身构成第2壁部。
因此,此时,在前端开口部40中将导丝50摇动到了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侧的状态下进行导丝50的固定时,在最大程度地抬起处置器械抬起台30后,导丝50与处置器械抬起台30的缘部30b的面、壁部40b的面以及前端开口部40的位于基端侧的壁部在方向C上远离观察光学系统32的部位的面抵接,从而固定导丝50的位置。
在以上所说明的内窥镜中,不限于上述结构,还考虑如下课题、为了消除该课题而采用的结构、以及利用该结构得到的作用效果。关于该点,根据图16至图23所示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和图24所示的内窥镜的近前操作部内的结构进行说明。
(1)期望前端部主体201和摄像单元202的组装性能够提高,并且能够容易地更换摄像单元202的结构。换言之,期望在将摄像单元202安装到前端部主体201后,在物镜203和前端部主体201之间涂覆粘接剂的作业性能够提高,并且能够容易地更换摄像单元202的结构。
为了实现该结构,在相对于前端部主体201固定摄像单元202时,透镜框208周边使用环氧类粘接剂204,除此以外使用硅类粘接剂205。
此外,用环氧类粘接剂204将光导纤维206固定于光导盖207来进行单元化,通过设置在光导盖207上的凸缘将摄像单元202按压在前端部主体201上,用环氧类粘接剂204将光导盖207固定于前端部主体201。
此外,在将光导纤维206定位在光导盖207上时,将光导纤维206直接抵接到光导盖207上进行定位。
拆卸摄像单元202的过程是,从前端部主体201拆卸单元化后的光导盖207和光导纤维206,从露出到外表面的第一物镜面侧压入透镜框208。
这样,通过将粘接力强的环氧类粘接剂204的使用量控制为所需最小限度,除此以外使用硅类粘接剂205,能够容易地拆卸摄像单元202。此外,用光导盖207对光导纤维206和摄像单元202这两个部件进行了固定,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2)在以往的结构中,在拆卸单元化后的光导盖207和光导纤维206时,难以简单地拆卸该单元而不使光导纤维206的纤维散乱。
为了消除该问题,在光导盖207的两端设置了嵌入夹具的孔209。通过这样构成,在从前端部主体201拆卸光导盖207时,通过将夹具嵌入到设置在光导盖207上的孔209中,能够容易地拆卸光导盖207。
(3)为了确保与处置器械抬起台210连接、且收纳有驱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驱动臂211的收纳室212的防水,以往使用微小的螺丝将盖部件214定位在前端部主体201上进行固定。
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部件个数增加,并且需要掌握细微的组装作业。为了消除该问题,在盖部件214侧设置了嵌入到前端部主体201的凸部。
通过这样构成,一体地设置盖部件214的定位部(凸部),并在前端部主体201上设置嵌入该定位部的凹部,以将该定位部嵌入到该凹部中的方式组装盖部件214和前端部主体201,并在盖部件214和前端部主体201的间隙中涂覆粘接剂,由此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将盖部件214定位到前端部主体201上,确保收纳室212的防水并且进行固定。
(4)在治疗胰胆管系统等的病患时,使用与通道234直径大致相同直径的较粗的处置器械进行治疗。该处置器械粗且硬,因此为了抬起该处置器械需要驱动臂211的较大强度。此时,在使驱动臂211大型化时,前端外径变大。因此,将驱动臂211的厚壁部216设为左右不对称,能够提高驱动臂211的强度而不增大内窥镜的前端部外径。
(5)在以往的结构中,前述的驱动臂211上的负载高,从而存在提高重复使用的驱动臂211的耐性的课题。为了实现该课题,构成为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抬起侧驱动臂211与前端部主体201抵接。
由此,在最大抬起后即使牵引处置器械抬起丝220,驱动臂211也与前端部主体201在表面上抵接,因此不会向驱动臂211施加更大的负载,相对于驱动臂211不会产生冲击或扭转这样的负载。
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倒置侧处置器械抬起台210与前端部主体201或前端部盖218抵接。通过这样构成,同样设定为在利用处置器械的反作用力将抬起台最大程度地倒置时驱动臂211不与前端部主体201抵接,由此能够减轻驱动臂211上的负载,防止驱动臂211的变形或破损。
(6)此外,构成为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抬起侧驱动臂211与前端部主体201抵接,因此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与前端部主体201之间始终存在间隙,消毒液必定流过,因此内窥镜的去污/消毒性提高。
(7)在组装处置器械抬起台210和驱动臂211时,处置器械抬起台210和驱动臂211的嵌合部不是圆筒形,因此需要两者的找位。但是,在组装两者时,在两者之间存在前端部主体201,因此不得不盲目组装。
因此,构成为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至少一个部位上设置凸部,按照组装夹具与该凸部抵接的方式,以预定角度将驱动臂211插入到处置器械抬起台210中,由此容易地组装驱动臂211。
通过这样构成,如果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凸部与组装夹具抵接,则自然能够进行找位,因此组装容易。并且,仅在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必要部分存在凸部,因此形状简化且去污性提高。
(8)驱动臂211和与该驱动臂211连接的处置器械抬起丝220存在重复滑动引起的处置器械抬起丝220的耐久性提高的课题。
为了实现该课题,仅在驱动臂211与处置器械抬起丝220接触的范围内进行倒角或R加工。由此,能够防止处置器械抬起丝220的断裂,并且由于仅在必要部分进行倒角或R加工,因此能够价廉地实现。
(9)此外,存在该处置器械抬起丝220与前端部主体201摩擦从而产生丝断裂或异常触感的可能。为了消除该问题,在钳子抬起管路235的前端侧接头前端设置了较大的R。
通过这样构成,与处置器械抬起丝220接触的部分不会成为边缘,因此在处置器械抬起杆237动作时不容易产生异常的触感。
(10)在处置器械抬起丝220的前端焊接丝止动件222,将该丝止动件222与驱动臂211连接。丝止动件222是微小的部件,因此焊接作业性的提高成为课题。
为了实现该课题,仅在丝止动件222的流入焊料一侧设置了倒角。通过这样构成,熔解后的焊料扩散成平缓的原野状,因此不容易从处置器械抬起丝固定部件240的端面突出。此外,不需要后加工。
(11)侧视型内窥镜与直视型内窥镜不同,设置有处置器械抬起台210,因此结构复杂。
因此,去污性提高成为课题。为了实现该课题,切削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背面223以不对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功能产生影响,增大与前端盖的空间。通过这样构成,去污液和消毒液容易流过,并且容易插入刷子,因此去污/消毒性提高。
(12)在以往的结构中,将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盘管224或套管225粘接固定在前端部主体201上,因此在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盘管224或套管225产生了间距偏离等的修理时,修理很麻烦。
为了消除该问题,相对于前端部主体201拆装自如地设置了钳子抬起管路235。将钳子抬起管路235固定在前端部主体201上的螺丝226的位置相比前端部盖218的端部位于操作部侧。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更换钳子抬起管路235而不损坏前端部盖218。此外,能够用索道方式更换钳子抬起管路235。
即,使得构成钳子抬起管路235的部件的最大外径不干涉插入部内的其他内置部件。通过这样构成,不需要从插入部中拔出所有的内置部件,仅钳子抬起管路235能够进行拔出/重新组装,因此能够减少修理工作量。
(13)在以往的结构中,存在使得送气送水喷嘴227不脱落而不增大前端外径的课题。
为了实现该课题,构成为用前端部盖218进行送气送水喷嘴227的防脱。通过这样构成,不需要固定送气送水喷嘴227的螺丝等,因此能够维持前端外径并削减部件个数。
(14)在以往的结构中,不损坏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地将驱动臂211设为厚壁来确保强度,并且尽量减短前端硬质部分的长度成为课题。
为了实现该课题,使前端部主体201的形状以避免与处置器械的干涉的方式重叠在处置器械引导面上。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短前端硬质部分的长度而不损坏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十二指肠内的操作性能够提高。
(15)在以往的结构中,确保驱动臂211和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嵌合部的强度并且细直径化成为问题。
为了消除该问题,在物镜侧挖出驱动臂211和处置器械抬起台210的嵌合部,并且在挖出时使用的刀具使用圆球立铣刀。
通过这样构成,确保驱动臂211的强度,使前端部外径细直径化,并且通过圆球立铣刀的加工成为不容易积存污垢的形状。
(16)在以往的结构中,将二硫化钼润滑剂附着到光导透镜230的背面侧,从而存在内窥镜图像变暗的问题。
为了消除该问题,构成为在前端部主体201的端面上在摄像单元202和光导纤维206之间填充快干性的填充剂。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以容易的作业确保射出光的光量。
(17)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来自盘管224或套管225的压迫或由于弯曲管232的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而产生通道234的破碎,从而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较差,所述盘管224或套管225通过在施加了弯曲的状态下的抬起台的抬起操作、或施加重复弯曲来引导处置器械抬起丝220。
为了消除该问题,确保弯曲方向下侧的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和通道234的空隙。(即,变更弯曲丝支撑件的组装角度)。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弯曲方向下侧的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和通道234接触而引起的通道234的破碎。
(18)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来自盘管224或套管225的压迫或由于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而产生通道234的破碎,从而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较差,所述盘管224或套管225通过在施加了弯曲的状态下的抬起台的抬起操作、或施加重复弯曲来引导处置器械抬起丝220。
为了消除该问题,增大弯曲R,减小通道234上的负载。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通道234的破碎。
(19)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来自盘管224或套管225的压迫或由于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而产生通道234的破碎,从而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较差,所述盘管224或套管225通过在施加了弯曲的状态下的抬起台的抬起操作、或施加重复弯曲来引导处置器械抬起丝220。
为了消除该问题,使钳子抬起管路235的外径变细来设置空隙,以减少来自钳子抬起管路235的压迫。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通道234的破碎。
(20)在以往的结构中,在施加角度时,向构成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盘管224或套管225施加压缩并且其突然呈弹簧状打开,由此传递该运动,存在角度旋钮的运动和前端的运动不同步,内窥镜镜体的前端猛地运动的问题。
为了消除该问题,为了在施加角度时抑制构成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盘管224或套管225的运动(使其平滑运动),向盘管224或套管225包覆了热收缩管236。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伴随角度操作的盘管224或套管225的运动平滑。该热收缩管236可以仅在负载高的弯曲部周边,也可以在整个插入部的长度范围内进行包覆。
(21)并且,在预先拓宽了构成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盘管224或套管225的间距的状态下包覆热收缩管236,之后打开拓宽的间距,由此构成为各间距之间夹设热收缩管236,间距正好紧贴。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盘管224或套管225的间距偏离,并且能够以较少的处置器械抬起杆237的行程充分地操作处置器械抬起台210。
(22)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来自盘管224或套管225的压迫或由于弯曲操作丝支撑件233而产生通道234的破碎,从而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性较差,所述盘管224或套管225通过在施加了弯曲的状态下的抬起台的抬起操作、或施加重复弯曲来引导处置器械抬起丝220。
为了消除该问题,不使钳子抬起管路235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的轴弯曲而是大致平行,确保通道234和钳子抬起管路235的空隙以减弱通道234上的负载。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通道234的破碎。此外,能够防止处置器械抬起杆237的动作时的异常触感的产生。
(23)在以往的结构中,在使处置器械抬起杆237动作时,驱动臂211由于处置器械的重量等倾斜,驱动臂211与前端部主体201的壁部摩擦,有时在处置器械抬起杆237中感觉到异常的触感。
为了消除该问题,将钳子抬起管路235的延伸方向设为与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的轴大致平行,驱动臂211相对于夹设在前端部主体201的驱动臂211和处理器械抬起台210之间的前端部主体201的壁部大致平行地动作。
此外,将在前端部主体201滑动的驱动臂211的棱线进行倒角,使其顺利动作。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处置器械抬起杆237动作时的异常触感的产生。
(24)在以往的结构中,在使钳子抬起杆动作时,有时感觉到异常的触感。
为了消除该问题,减少连杆部件239和连接部件238的空隙,使得连接金属部件的连接部件238顺利地前后移动,该金属部件通过焊接连接处于操作部内的钳子抬起杆和处理器械抬起丝220而成。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处置器械抬起杆237动作时的异常触感的产生。
(25)在以往的结构中,成为负载集中在对连接部件238和处理器械抬起丝220进行连接的处理器械抬起丝固定部件240上(操作部内)的结构,因此可能产生处理器械抬起丝固定部件240在比现有产品快的使用例数中断裂的可能。
为了消除该问题,增加厚壁以实现处理器械抬起丝固定部件240(操作部内)的强度提高,并且成为处理器械抬起丝固定部件240(操作部内)最初不断裂的强度。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同时实现安全性和耐性提高。
(26)在以往的结构中,在为了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操作性而尝试缩短前端结构部时,通道连接管241从前端部主体201的突出长度较短,因此难以进行通道234的捆丝作业。
为了消除该问题,将前端部主体201的与进行捆丝的丝接触的突出部分242进行倒角,从而丝不容易断裂。通过这样构成,组装作业性提高。
本申请以2010年5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23501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中。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插入部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其在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所述插入部的位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部的侧面开口;
处置器械抬起台,其在所述前端部设置在所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内的面对所述前端开口部的位置处,将从所述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处置器械的前端引导至期望位置;
所述前端开口部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第1壁部;以及
所述前端开口部的位于所述插入方向基端侧的第2壁部,其形成有在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抬起时供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一部分嵌入的槽,
所述槽形成在由所述第1壁部的位于所述插入方向基端侧的基端和与该基端连接的所述第2壁部的端部构成的角部,
伴随着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抬起,在使从所述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导丝的一部分落入到所述槽的状态下,所述导丝处在与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构成所述槽的面三点抵接的状态,被卡脱自如地卡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伴随着抬起而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与所述导丝卡定的卡定部的宽度比所述导丝的直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所述卡定部是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和所述第1壁部之间的间隙宽度比所述导丝的直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伴随着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抬起而固定所述导丝的位置时,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的一部分位于从所述前端开口部向所述插入部的径向外侧伸出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壁部构成为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面对所述前端开口部的位置处的绝缘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侧面上,在所述第2壁部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前端开口部并排设置有观察被检部位的观察光学系统,
所述导丝通过与所述处置器械抬起台、所述第2壁部和位于在所述第2壁部的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观察光学系统的位置处的所述第1壁部抵接来固定位置。
CN201180003315.6A 2010-05-28 2011-05-23 内窥镜 Active CN102469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3501 2010-05-28
JP2010-123501 2010-05-28
PCT/JP2011/061743 WO2011148894A1 (ja) 2010-05-28 2011-05-23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922A CN102469922A (zh) 2012-05-23
CN102469922B true CN102469922B (zh) 2014-10-15

Family

ID=4500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315.6A Active CN102469922B (zh) 2010-05-28 2011-05-23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40622B2 (zh)
EP (1) EP2446805A4 (zh)
JP (1) JP4896275B2 (zh)
CN (1) CN102469922B (zh)
WO (1) WO2011148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638A1 (ja) 2012-09-05 2014-03-1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WO2014136326A1 (ja) * 2013-03-08 2014-09-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3381087B (zh) * 2013-07-29 2015-07-15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鞘
US11234581B2 (en) * 2014-05-02 2022-02-01 Endochoice, Inc. Elevator for directing medical tool
JP5948510B1 (ja) * 2014-08-05 2016-07-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先端硬性部
JP6110828B2 (ja) * 2014-09-30 2017-04-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173287B2 (ja) * 2014-09-30 2017-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249978B2 (ja) * 2015-03-20 2017-1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DE102015113020B4 (de) * 2015-08-07 2023-10-05 Digital Endoscopy Gmbh Endoskopkopf
JP6467061B2 (ja) * 2016-07-11 2019-02-06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715036B (zh) * 2016-10-14 2022-04-19 Hoya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盖子、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用盖子的拆卸方法
JP6689799B2 (ja) * 2016-10-14 2020-04-28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キャップ
WO2018070520A1 (ja) * 2016-10-14 2018-04-19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キャップおよび内視鏡用キャップの滅菌方法
EP3549512B1 (en) * 2016-11-30 2021-02-24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wire attachment method for endoscope, and wire detachment method for endoscope
EP3547893B1 (en) * 2017-02-01 2021-03-03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Endoscope having multiple viewing directions
JP6730954B2 (ja) * 2017-03-31 2020-07-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914633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9150633A1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
JP7022610B2 (ja) * 2018-02-05 2022-02-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21119800A (ja) * 2018-03-19 2021-08-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挿入補助具、内視鏡システム
JP7076568B2 (ja) * 2018-09-10 2022-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13573625A (zh) * 2019-04-04 2021-10-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10179431A (zh) * 2019-06-24 2019-08-30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抬钳器、内窥镜头端和十二指肠镜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7273A (en) * 1981-02-25 1983-10-04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Raising means for guiding an implement of an endoscope
JP2003305002A (ja) * 2002-04-17 2003-10-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6280602A (ja) * 2005-03-31 2006-10-1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CN1976620A (zh) * 2004-07-02 2007-06-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07349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2007307086A (ja) * 2006-05-17 2007-11-2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9689C2 (de) * 1977-09-02 1986-10-16 Euratom Thermische Wärmepumpe
JPS6153496U (zh) 1984-09-14 1986-04-10
JPS62166815U (zh) * 1986-04-11 1987-10-23
JP4716594B2 (ja) 2000-04-17 2011-07-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488280B2 (ja) * 2002-06-07 2010-06-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JP4414827B2 (ja) * 2004-07-06 2010-02-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7815564B2 (en) * 2006-02-21 2010-10-1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Positioning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a channel within a medical device
JP4970877B2 (ja) 2006-05-17 2012-07-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20070270639A1 (en) * 2006-05-17 2007-11-22 Long Gary L Med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catheter and having a catheter access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JP5228835B2 (ja) 2008-11-21 2013-07-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7273A (en) * 1981-02-25 1983-10-04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Raising means for guiding an implement of an endoscope
JP2003305002A (ja) * 2002-04-17 2003-10-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CN1976620A (zh) * 2004-07-02 2007-06-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2006280602A (ja) * 2005-03-31 2006-10-1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CN10107349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2007307086A (ja) * 2006-05-17 2007-11-2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96275B2 (ja) 2012-03-14
WO2011148894A1 (ja) 2011-12-01
EP2446805A4 (en) 2012-05-30
US20120078041A1 (en) 2012-03-29
CN102469922A (zh) 2012-05-23
EP2446805A1 (en) 2012-05-02
JPWO2011148894A1 (ja) 2013-07-25
US8540622B2 (en) 2013-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9922B (zh) 内窥镜
US20210113066A1 (en) Endoscope cap,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doscope cap
EP3184019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aising device, and insertion equipment
JP3673157B2 (ja) 電動アングル式電子内視鏡装置
EP2138092B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JP3894092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H07323001A (ja) 内視鏡
CN218943294U (zh) 插入部
US20200253460A1 (en) Endoscope system
US20080287738A1 (en) Motor-driven bending endoscope
JP2015002858A (ja) 親子式内視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子内視鏡
JP6138403B1 (ja) 挿入機器及び挿入機器を備える内視鏡
JP5847367B1 (ja) 内視鏡用のガイド部材のための保持機構と内視鏡
CN110475500A (zh) 罩和内窥镜系统
JP6730954B2 (ja) 内視鏡
JP2013150700A (ja) 内視鏡
JPWO2019017117A1 (ja) 内視鏡
JP7065093B2 (ja) 内視鏡
US20170035456A1 (en) Holding mechanism and insertion device
JP3762660B2 (ja) 内視鏡
WO2019150601A1 (ja) 内視鏡用洗浄具
JP3722723B2 (ja) 鉗子起上装置
JPWO2015072329A1 (ja) 内視鏡先端キャップ装着具、内視鏡先端キャップ及び内視鏡装置
JPWO2019017112A1 (ja) 内視鏡
JP3911394B2 (ja) 側視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