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003A -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003A
CN102469003A CN2011101815699A CN201110181569A CN102469003A CN 102469003 A CN102469003 A CN 102469003A CN 2011101815699 A CN2011101815699 A CN 2011101815699A CN 201110181569 A CN201110181569 A CN 201110181569A CN 102469003 A CN102469003 A CN 102469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user terminal
connection request
servi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15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003B (zh
Inventor
菅谷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pti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m Corp filed Critical Opti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9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在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不是利用来自用户侧的指示所产生的连接请求,而是能够以服务器主导型建立推送型的通信。为了检测连接服务器(100)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而设置轮询服务器(50),定期地对连接服务器(100)进行轮询。在检测出连接服务器(100)从支援终端(150)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轮询服务器(50)向用户终端(10)发送表示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用户终端(10)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数据时,与用户的输入无关地,经由轮询服务器(50)和连接服务器(100)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支援终端(150)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轮询方式使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用户终端或服务器建立通信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进行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用户终端和服务器之间、或者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终端之间的连接,提供着各种服务。例如,已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通过对操作个人计算机或电器产品的初学者进行经由公共线路网等网络的远程支援,对于客户的个人计算机或电器产品,直接访问该个人计算机或电器产品,使支援侧掌握故障等状况,进行故障对应(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远程支援服务中,连接接受支援的用户终端和进行支援的支援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式,是通过具有全局地址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来建立通信的。即,由于服务终端和用户终端分别只具有局域网(以下称为“LAN”)内的私有地址,因此无法经由公共线路网进行通信,需要具有全局地址的连接服务器或路由器作为中继。例如,支援终端通过LAN与连接服务器连接,用户终端与路由器连接,连接服务器和路由器通过公共线路网连接,通过分别具有固有的全局地址来建立通信。
在此,在支援终端和用户终端经由连接服务器和路由器进行通信时,由接受支援的用户终端向支援终端请求访问,以此开始通信。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东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发表,“远程支援服务”、[online],[平成21年7月22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flets.com/osa/remote/s_outline.html>。
如果举这样的通信方法的一例,首先,从支援终端向连接服务器发送访问号码,连接服务器存储该访问号码。然后,连接服务器经由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访问号码。用户终端显示所接收的访问号码,通过从用户终端输入该访问号码,用户终端经由路由器向连接服务器通知该访问号码,连接服务器根据该访问号码确定支援终端,连接支援终端和用户终端。
但是,如上所述,在用户终端的输入操作成为起点的用户终端主导型的通信方法中,例如用户虽然离开了用户终端、但想要进行远程支援等情况下,即使根据支援侧的意愿想要进行远程支援,也会变成等待用户指示,而无法执行通信的建立。即,由于开始通信的契机为客户主导型,因此无法由进行管理的支援侧主导发起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在不具有全局地址的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不是利用来自用户侧的连接请求,而是能够以服务器主导型来建立推送(push)型通信。
在本发明中提供以下的解决方案。
第一特征所涉及的本发明的系统,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未分配全局地址的支援终端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其中,
上述连接服务器具备:
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确定终端数据,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连接请求接受单元,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从上述支援终端接受连接请求数据,该连接请求数据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由上述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
上述轮询服务器具备:
轮询单元,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以及
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在由上述轮询单元检测出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用户终端具备连接执行单元,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该连接执行单元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
根据第一特征所涉及的发明,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未分配全局地址的支援终端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系统中,连接服务器接收用于确定请求对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的确定终端数据,在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时,从支援终端接受连接请求数据,该连接请求数据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由上述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并且,为了检测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轮询服务器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在检测出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再有,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经由轮询服务器和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支援终端进行连接
因此,在不具有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支援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不是以用户终端主导型,而是以服务器主导型建立推送型的通信,能够起动通信应用程序。
第一特征所涉及的发明在发明的类型中,不仅对系统,而且对方法、程序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二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是第一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是电话号码、IP地址、邮件地址、小文本(Cookies)信息或者用户ID中的任一个的系统。
第三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是第一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上述用户终端进行支援的应用程序的系统。
第四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是第一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是进行上述支援终端和上述用户终端显示的画面的共享的应用程序的系统。
第五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是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服务器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系统,其中,
上述连接服务器具备:
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确定终端数据,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服务器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连接请求接受单元,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接受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即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轮询服务器具备:
轮询单元,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以及
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在由上述轮询单元检测出上述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用户终端具备连接执行单元,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该连接执行单元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方法或者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服务器进行连接。
根据第五特征所涉及的发明,在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服务器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的系统中,连接服务器接收用于确定请求对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的确定终端数据,在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时,接受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即连接请求数据。然后,为了检测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在检测出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再者,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经由轮询服务器和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方法或者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服务器进行连接。
因此,在不具有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中,不是以用户终端主导型,而是以服务器主导型建立推送型的通信,能够起动通信应用程序。
第五特征所涉及的发明在发明的类型中,不仅对系统,而且对方法、程序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特征所涉及的发明是,提供在第五特征所涉及的发明中规定的通信方法指的是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通信方法的系统。
根据本发明,在不具有全局地址的终端之间的通信中,能够以服务器主导型建立推送型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连接系统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援终端15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支援终端15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所执行的第一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的图。
图5是表示显示在支援终端150上的画面图像的图。
图6是表示服务器30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所执行的第二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通信连接系统;        3:公共线路网;
10:用户终端;           50:轮询服务器;
100:连接服务器;        150:支援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此外,这些终究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此。
[通信连接系统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连接系统1的结构图。通信连接系统1包括用户终端10a~10c(以下,简称为“10”)、轮询服务器50、公共线路网3(因特网、第三代通信网、第四代通信网、固定线路等)、连接服务器100、支援终端150。用户终端10经由公共线路网3与连接服务器100以及支援终端150可进行通信地连接。
如图1所示,轮询服务器50起到用户终端10的网关的作用,且可以构成为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连接,但是,轮询服务器50也可以不与用户终端10连接在同一LAN上,而是连接在公共线路网3上(后者的情况下,也称为中继服务器)。在此情况下,用户终端10所在的LAN内的网关构成为能够与轮询服务器50进行通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通信不考虑是有线、还是无线。
如图1所示,支援终端150可以与连接服务器100连接在同一LAN上,也可以不连接在同一LAN上,而成为支援终端150和连接服务器100可经由公共线路网3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支援终端150所在的LAN内的网关与连接服务器100可进行通信地连接。
在此,说明连接服务器100和轮询服务器50具有全局地址、并且可以经由公共线路网3进行通信的情况。即,可清楚地知道,即使连接服务器100和轮询服务器50不具有全局地址,也可以通过各装置的LAN内的网关(具有路由器功能)分别进行通信。
另外,在此虽然以用户终端10和支援终端150未分配全局地址为前提,但是,即使用户终端10和支援终端150具有全局地址,在不使用此功能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适用利用了轮询服务器50的本实施例。
只要用户终端10是具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终端即可,可以是具备后述功能的信息设备或电器产品。用户终端10可以是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10b、复合型打印机、电视机10a、路由器或网关等网络设备、计算机10c,还可以是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也可以是电话机、上网笔记本终端、平板电脑(slate)终端、电子书终端、电子词典终端、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内容再现及录制播放器等普通的信息家电。
[各功能的说明]
图2是表示支援终端15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的功能模块和各功能的关系的图。
用户终端10以及支援终端150,作为控制部具备CPU(中央处理单元)、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等,作为通信部具备符合IEEE 802.11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对应设备或者符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的IMT-2000标准的无线设备等(也可以是有线)。再有,输出输入部具备输出显示由控制部控制的数据或图像的显示部等,并且具备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触摸面板或键盘等。
在用户终端10中,控制部和通信部协作而实现连接执行单元11。在支援终端150中,控制部和通信部协作而实现连接执行单元157、连接请求单元155。基于图3说明各单元的功能和关系。
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作为控制部具备CPU、RAM、ROM等,作为通信部具备符合IEEE 802.11的WiFi对应设备(也可以是有线)。
轮询服务器50存储处于管理下的用户终端10的私有地址。
连接服务器100的控制部与通信部协作而实现连接请求接受单元102、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101、连接执行中继单元103。轮询服务器50的控制部与通信部协作而实现轮询单元53、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55、连接执行中继单元57。基于图3说明各单元的功能和关系。
外部服务器200经由公共线路网3或者LAN同连接服务器100可进行通信地连接。外部服务器200向连接服务器100发送后述的确定终端数据,连接服务器100的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101接收该确定终端数据。
[第一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支援终端15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所执行的第一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作为本处理的前提,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始终执行用于检测连接服务器100是否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的轮询(步骤S07)。轮询是定期地每隔数秒等以规定间隔执行。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通过接收连接请求数据,判断是否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只要没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步骤S08的“否”),就重复执行步骤S07的处理。
首先,连接服务器100的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101从外部服务器200接收确定终端数据(步骤S01)。
确定终端数据是指用于确定用户终端的数据,可以是如图4的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中表示的来电电话号码、邮件地址、小文本(以下称为“cookie”)信息、用户ID等。例如,使用用户终端10的用户为了进行与连接服务器的连接,在给规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的情况下,该规定的电话号码成为来电电话号码。
即,假设操作用户终端10的用户需要对用户终端10的支援。为了接受支援,用户给规定的支援电话号码打电话。此时,外部服务器200将对每个用户唯一确定的规定电话号码作为支援方的电话号码显示在用户终端10上。如果用户向显示在该用户终端10上的唯一的支援电话号码发信,则交换机或外部服务器200接到呼叫。被呼叫的该唯一的支援电话号码成为来电电话号码,并且作为确定终端数据从交换机或外部服务器200发送给连接服务器100。
此外,来电电话号码可以是从用户终端10等拨号的拨号电话号码。在此情况下,在图4的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中,拨号电话号码事先与轮询服务器IP、用户终端IP等关联起来,交换机或外部服务器20将被呼时的拨号电话号码作为确定终端数据发送给连接服务器100。
另外,确定终端数据也可以是邮件地址,在此情况下,外部服务器200具有邮件服务器的功能,如图4所示,在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中,用户发信的发信源的邮件地址事先与轮询服务器IP、用户终端IP等关联起来,外部服务器200将发信源的邮件地址作为确定终端数据发送给连接服务器100。
另外,确定终端数据也可以是确定发生了访问的Web浏览器的cookie信息。在此情况下,在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中,在用户终端100被起动的Web浏览器的cookie信息,事先与轮询服务器IP、用户终端IP等关联起来,作为外部服务器200的Web服务器将发送来的cookie信息作为确定终端数据发送给连接服务器100。
另外,确定终端数据也可以是在Web浏览器等进行了认证的用户ID。在此情况下,在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中,用户ID事先与轮询服务器IP、用户终端IP等关联起来,作为认证服务器发挥作用的外部服务器200将在Web浏览器等进行了认证的用户ID作为确定终端数据发送给连接服务器100。
此外,确定终端数据即使是对每个用户终端10确定的规定的密码,也可以进行与上述用户ID相同的处理。
接着,连接服务器100根据图4所示的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那样的对应关系,确定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步骤S02)。确定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是指,确定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的通信目的地(IP地址)。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将来电电话号码、轮询服务器IP(轮询服务器的全局IP地址)和用户终端IP(用户终端的私有IP地址)对应起来。在此,如上所述,也可以代替来电电话号码,确定终端数据可以是邮件地址、cookie信息、用户ID等。
接着,连接服务器100向支援终端150通知已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支援终端150显示从与确定终端数据相对应的用户终端10接收到的画面图像、图标或者字符等(步骤S03)。此时,被通知已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的支援终端150,可以是由连接服务器100从连接在连接服务器100上的多个支援终端150中选择的一部分支援终端150。
图5表示在此阶段显示在支援终端150上的画面的画面图像。在图5的例子中,由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10是用户终端“AN-05”。在此,指示显示“用户正在请求支援”111。这是以催促操作支援终端150的支援者发出远程支援连接的开始指示为目的而显示的。通过用户按下远程支援连接开始的图标112,支援终端150判断为已有对用户终端“AN-05”的连接请求。
在支援终端150的连接请求单元155判断为已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04的“是”),连接请求单元155向连接服务器100发送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05)。支援终端150的连接请求单元155在不判断为已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04的“否”),成为等待状态,重复执行步骤S04。
连接请求数据是连接服务器100对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的用户终端10请求与支援终端150的连接的数据,不需要必须包含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的用户终端10的IP地址数据,但是可以将发出连接请求的支援终端150的IP地址作为数据包含。
连接服务器100的连接请求接受单元102接收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06)。如上所述,轮询服务器50定期地检测连接服务器100是否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因此,在此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检测出连接服务器100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07)。
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判断是否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当检测出连接服务器100已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09(步骤S08的“是”)。在此,通过步骤S02由确定终端数据确定了轮询服务器50的IP地址,因此,各轮询服务器50可以判断是不是对自己管理的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
在步骤S09,轮询服务器50的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55向由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10发送连接请求数据。由于用户终端10在步骤S02由连接服务器100确定了私有地址,因此轮询服务器50能够确定用户终端10,并向该用户终端10发送连接请求数据。
被确定的用户终端10(在图5的例子中是“用户终端AN-05”)接收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10),用户终端10的连接执行单元11通过连接应用程序的起动(与是否有操作用户终端10的用户操作无关),对进行了连接请求的支援终端150请求连接(步骤S11)。
轮询服务器50的连接执行中继单元57中继来自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并对具有全局地址的连接服务器100进行连接(步骤S12)。与此对应地,由于连接服务器100的连接执行中继单元103存储着支援终端150的IP地址,因此,确定支援终端150,对所确定的支援终端150的连接执行单元157进行连接(步骤S13)。
支援终端150的连接执行单元157对用户终端10建立远程支援的连接(步骤S14),执行从支援终端150对用户终端10的远程操作或者用于执行显示在相互终端上的画面数据的共享服务的通信应用程序,开始服务。
[第二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服务器300、连接服务器100、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执行的第二通信连接处理的流程图。第二通信连接处理与第一通信连接处理不同,不仅提供由支援终端150进行支援的应用程序,还提供从用户终端10对一般的服务器300进行连接的通信连接方法。该通信连接也可以在建立基于VPN的通信时被利用。
作为本处理的前提,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始终执行用于检测连接服务器100是否接收了确定终端数据的轮询(步骤S23)。
首先,连接服务器100的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101从外部服务器200接收确定终端数据和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21)。确定终端数据是与第一通信连接处理相同的确定终端数据。连接请求数据与第一通信连接处理不同,是通过被呼叫或接收邮件而发生了来自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时外部服务器200生成的数据,是表示用户终端10请求对服务器300进行连接的数据。
接着,连接服务器100根据图4所示的确定终端数据管理表那样的对应关系,确定轮询服务器50、用户终端10(步骤S22)。
轮询服务器50的轮询单元53判断是否已有对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但通过检测出连接服务器100从用户终端10接收了连接请求数据,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5(步骤24的“是”)。
在步骤S25,轮询服务器50的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55向由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10发送连接请求数据。
被确定的用户终端10(在图5的例子中是“用户终端AN-05”)接收连接请求数据(步骤S26),用户终端10的连接执行单元11通过连接应用程序的起动(与是否有操作用户终端10的用户操作无关),对进行了连接请求的服务器300请求连接(步骤S27)。
轮询服务器50的连接执行中继单元57中继来自用户终端10的连接请求,对具有全局地址的连接服务器100进行连接(步骤S28)。与此相对应地,由于连接服务器100的连接执行中继单元103存储着服务器300的IP地址,因此确定服务器300并进行连接(步骤S29)。
服务器300建立对用户终端10的通信连接(步骤S30)。此时,也可以通过起动VPN的通信连接应用程序,使VPN的通信变得可能。
上述的单元、功能是通过计算机(包括CPU、信息处理装置、各种终端)读取并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现。应用程序是例如通过记录在软盘、CD(CD-ROM等)、DVD(DVD-ROM、DVD-RAM等)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上的形式提供。在此情况下,计算机从该存储介质读取应用程序并传送到内部存储装置或者外部存储装置,进行存储及执行。另外,也可以将该程序事先记录到例如磁盘、光盘、光磁盘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中,从该存储装置经由通信线路提供给计算机。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这些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只不过是列出了由本发明产生的最优的效果,本发明的效果不限定于记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系统,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未分配全局地址的支援终端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其中,
上述连接服务器具备:
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确定终端数据,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连接请求接受单元,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从上述支援终端接受连接请求数据,该连接请求数据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由上述确定终端数据确定的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
上述轮询服务器具备:
轮询单元,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以及
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在由上述轮询单元检测出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用户终端具备连接执行单元,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该连接执行单元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是电话号码、IP地址、邮件地址、小文本信息或者用户ID中的任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上述用户终端进行支援的应用程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是进行上述支援终端和上述用户终端显示的画面的共享的应用程序。
5.一种系统,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服务器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其中,
上述连接服务器具备:
确定终端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确定终端数据,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服务器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连接请求接受单元,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接受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即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轮询服务器具备:
轮询单元,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以及
连接请求数据发送单元,在由上述轮询单元检测出上述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
上述用户终端具备连接执行单元,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该连接执行单元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方法或者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服务器进行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的通信方法是利用虚拟专用网络的通信方法。
7.一种方法,是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未分配全局地址的支援终端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而构成的系统所执行的方法,其中,
上述连接服务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确定终端数据的步骤,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从上述支援终端接受连接请求数据的步骤,该连接请求数据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由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所确定的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
上述轮询服务器执行以下步骤:
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的步骤;
由进行上述轮询的步骤检测出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的步骤;
而且,上述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
8.一种程序,是使由连接服务器以及未分配全局地址的支援终端构成的系统、和由未分配全局地址的用户终端以及轮询服务器构成的系统,经由公共线路网连接而构成的系统执行的程序,该程序包括:
连接服务器用程序,用于使上述连接服务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确定终端数据的步骤,该确定终端数据用于确定请求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的用户终端;
在接收了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时从上述支援终端接受连接请求数据的步骤,该连接请求数据是从上述支援终端对由上述确定终端数据所确定的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
轮询服务器用程序,用于使上述轮询服务器执行以下步骤:
为了检测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定期地对上述连接服务器进行轮询的步骤;
由进行上述轮询的步骤检测出上述连接服务器已接收了上述连接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向上述用户终端发送表示已有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数据的步骤;以及
用户终端用程序,用于使上述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数据时,经由上述轮询服务器和上述连接服务器并利用规定的通信应用程序,对上述支援终端进行连接。
CN201110181569.9A 2010-11-18 2011-06-30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02469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8363 2010-11-18
JP2010258363A JP5876647B2 (ja) 2010-11-18 2010-11-18 ポーリングによる通信接続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003A true CN102469003A (zh) 2012-05-23
CN102469003B CN102469003B (zh) 2014-08-20

Family

ID=4607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1569.9A Active CN102469003B (zh) 2010-11-18 2011-06-30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76647B2 (zh)
KR (1) KR101228348B1 (zh)
CN (1) CN1024690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302A (zh) * 2013-05-20 2014-11-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操控实现方法、系统和代理网关
CN104640213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域网的连接建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1130B2 (ja) * 2012-07-09 2016-03-22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リモート操作を受ける携帯型端末、リモート操作方法、リモート操作用プログラム、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オペレータ端末
JP5827199B2 (ja) * 2012-10-10 2015-12-02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リモートサポートシステム、及びリモートサポート方法
JP5875050B2 (ja) * 2012-10-16 2016-03-02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ユーザ端末、オペレータサーバ、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リモート操作方法、及び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689A (zh) * 2002-09-30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家庭终端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软件产品
CN1780219A (zh) * 2004-11-22 2006-05-31 株式会社东芝 终端远程操作系统和方法,网关服务器,终端及控制设备
CN101393527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米特尔网络公司 集中式轮询服务
JP2010028562A (ja) * 2008-07-22 2010-02-04 Kyoraku Sangyo Kk ポーリング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24321B1 (ko) 1996-11-16 1999-10-15 정선종 무선호출 데이터 전송 지구국 시스템과 망관리 시스템 간의 접속장치 및 접속제어 방법
US7120692B2 (en) * 1999-12-02 2006-10-10 Senvid, Inc. Access and control system for network-enabled devices
JP3929733B2 (ja) * 2001-09-27 2007-06-13 株式会社東芝 家電機器、家電サーバ装置及び中継装置
JP2004040630A (ja) * 2002-07-05 2004-02-05 Canon Inc 遠隔監視装置及び遠隔監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遠隔監視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342961B2 (ja) * 2004-01-16 2009-10-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配信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配信方法
KR20070005924A (ko) 2004-04-20 2007-01-10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통신 장치
JP4595438B2 (ja) * 2004-08-16 2010-12-0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センタサーバ、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機器監視制御装置及び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PT1912413E (pt) 2006-10-13 2010-04-20 Quipa Holdings Ltd Método para formar uma rede privada virtual segura facilitando a comunicação entre pares
JP4858524B2 (ja) * 2008-10-06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監視システム
JP4858523B2 (ja) * 2008-10-06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情報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689A (zh) * 2002-09-30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家庭终端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软件产品
CN1780219A (zh) * 2004-11-22 2006-05-31 株式会社东芝 终端远程操作系统和方法,网关服务器,终端及控制设备
CN101393527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米特尔网络公司 集中式轮询服务
JP2010028562A (ja) * 2008-07-22 2010-02-04 Kyoraku Sangyo Kk ポーリング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302A (zh) * 2013-05-20 2014-11-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操控实现方法、系统和代理网关
CN104168302B (zh) * 2013-05-20 2017-10-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操控实现方法、系统和代理网关
CN104640213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域网的连接建立方法
CN104640213B (zh) * 2013-11-13 2018-05-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体域网的连接建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003B (zh) 2014-08-20
KR101228348B1 (ko) 2013-02-01
JP2012109879A (ja) 2012-06-07
JP5876647B2 (ja) 2016-03-02
KR20120089408A (ko) 201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8914B (zh) 一种文件共享方法、共享服务器和移动通信终端
KR101505912B1 (ko) 사용자 단말기, 원격 지원 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기용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1790879B (zh) 管理电子令牌与远程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的方法
CN102469003B (zh) 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连接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CN102413436A (zh) 信息传送方法和系统、以及移动终端上的浏览器
CN101547106B (zh) 管理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
WO2009061063A1 (en) Method and data sharing system in peer to peer environment
US865602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y polling
EP2661018B1 (en) Operator system, remote support method, and program for a network operator system
CN101141717A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台手持设备之间的文件下载方法
JP2011171986A (ja) チケット番号発行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61991B2 (ja) ブラウザ搭載装置・電話連携方法、ブラウザ搭載装置・電話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ブラウザ搭載装置・電話連携装置
WO2011081181A1 (ja) 通話確立サーバ、通話確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676359B2 (ja) 端末を設定する設定サーバ、設定共有方法及び設定共有プログラム
CN102957749A (zh) 一种用于提供提示信息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JP5702341B2 (ja) リモートサポートを受ける携帯型端末、リモートサポート方法、リモートサポート用プログラム、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オペレータサーバ、及びオペレータ端末
CN112532509A (zh)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JP5815485B2 (ja) 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リモート操作方法
JP2012137857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85421B2 (ja) ユーザ端末、オペレータサーバ、リモートサポート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JP5875050B2 (ja) ユーザ端末、オペレータサーバ、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リモート操作方法、及び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2003330828A (ja) ネット家電接続システム
JP2002238085A (ja) リモコンシステム、サーバ、リモコン装置、クライアント、リモコン装置を用いた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リモコン装置を用いた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及びリモコン装置を用いた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4039153A (ja) オペレ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オペレータ方法
JP2002169741A (ja) 端末入力関連情報提供装置、及び端末入力関連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