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64A -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064A
CN102467064A CN2011101683079A CN201110168307A CN102467064A CN 102467064 A CN102467064 A CN 102467064A CN 2011101683079 A CN2011101683079 A CN 2011101683079A CN 201110168307 A CN201110168307 A CN 201110168307A CN 102467064 A CN102467064 A CN 102467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torage element
instance
im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83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7064B (zh
Inventor
北河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03G15/0862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the level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显影剂储存容器包括:第一储存单元;第二储存单元;检测部件;充满状态判断单元;以及如本文所限定的传送部件,并且传送部件的一端侧在悬臂状态下支撑在第一储存单元的另一端侧上,并且传送部件的另一端侧布置为相对于第二储存单元的一端侧的壁具有间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JP-A-2006-18329([0027]至[0048]、[0057]至[0061]、[0066],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中披露了一种储存容器的技术,所述储存容器用于储存在图像被转印之后从诸如感光体或中间转印部件等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去除的显影剂。
在JP-A-2006-18329中,披露了一种用于对从感光体8或中间转印带16收集到的废色调剂进行储存的废色调剂容器35,其中废色调剂容器35在其沿纵向的一端处设置有色调剂入口40,并且在另一端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充满状态(用于检测是否充满色调剂)的色调剂量检测单元42,并且布置有用于将废色调剂从一端侧传送到另一端侧的螺旋形色调剂传送螺旋件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减少了过密的显影剂对传送部件的不利影响。
(1)根据项(1)的本发明的显影剂储存容器,包括:
第一储存单元,其中储存有收集的显影剂;
第二储存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一端侧的端部处,并且其中储存有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传送来的显影剂;
检测部件,其检测储存在所述第二储存单元中的显影剂;
充满状态判断单元,其基于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第一储存单元是否为充满状态;以及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并且旋转以将储存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第二储存单元,
并且,所述传送部件的一端侧以悬臂状态支撑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另一端侧上,并且所述传送部件的另一端侧布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储存单元的一端侧的壁具有间隙。
(2)项(2)中的本发明是,根据项(1)中的本发明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还包括呈中空圆筒形形状的第三储存单元,所述第三储存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所述一端侧处,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中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三储存单元构造为使得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中移动。
(3)项(3)中的本发明是,根据项(2)中的本发明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还包括出口部分,所述出口部分沿着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显影剂的传送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的上游侧处,并且所述出口部分能够从所述第三储存单元向所述第一储存单元排放显影剂。
(4)项(4)中的本发明是,在根据项(3)中的本发明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中,所述传送部件具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传送显影剂的螺旋形传送部分,并且所述传送部件设定为使得沿轴向与所述第三储存单元的下端表面重叠的区域的长度小于所述螺旋形传送部分的节距。
(5)根据项(5)中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表面上形成有潜像;
显影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
根据项(1)至项(4)中的本发明的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容器,其储存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去除的显影剂,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已被转印。
根据项(1)和项(5)中的本发明,与在一端和第二储存单元之间不形成间隙并且使用在双侧支撑的传送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过密的显影剂对传送部件的不利影响。
根据项(2)中的本发明,与不存在第三储存单元的情况相比,传送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撑以使旋转稳定。
根据项(3)中的本发明,可以允许过密的显影剂通过出口部分回流。
根据项(4)中的本发明,由于可存在螺旋形传送部分的外周表面与第三储存单元的内周表面周期性地不接触的状态,因此可以周期性地形成间隙,允许过密的显影剂回流。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整体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黑色可见图像形成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4A、4B、4C和4D是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单元的整体说明图,其中,图4A是从前方看到的感光体单元的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4D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D-IVD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的左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A、6B和6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其中,图6A是与图4B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图6B是与图4C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并且图6C是与图4D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
图7A和7B是示出从左下方以一定角度看到的图像保持体单元的透视图,其中,图7A是示出检测储存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并且图7B是示出在盖部件从检测储存单元去除的状态下检测储存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8A、8B、8C、8D和8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检测储存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8A是从前方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侧视图,图8B是从后方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侧视图,图8C是从右下方以一定角度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图8D是从右上方以一定角度向下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并且图8E是从后下方以一定角度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
图9A、9B和9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检测目标部分的说明图,其中,图9A是示出显影剂开始流入检测储存单元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示出显影剂流到检测目标部分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9C是检测部件的说明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部件的说明图,其中,图10A是透视图,并且图10B是侧视图;
图11A、11B和11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部件的轴部的说明图,其中,图11A是透视图,图11B是由图11A中的箭头XIB所指示的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并且图11C是从图11b中的箭头XIC的方向看到的视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齐平部件中的狭缝和突出条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其中,图12A是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13A、13B和13C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中收集的显影剂量的与图5对应的说明图,其中,图13A是示出收集的显影剂量小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B是示出显影剂开始流入下游室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13C是示出显影剂开始从下游室流入缓冲室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中收集的显影剂量的与图4D对应的说明图,其中,图14A是与图13B对应的说明图,并且图14B是与图13C对应的说明图;以及
图15A、15B、15C和15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的下游端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5A是示出与图5对应的螺旋形传送部分的外周表面与第三储存部分的内周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图15C是示出螺旋形传送部分从图15A中所示的状态旋转、然后轴部倾斜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15D是沿着图15C中的线XVD-XVD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并且将上/下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并且将由箭头X、-X、Y、-Y、Z和-Z指示的方向或侧分别定义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和下方,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在附图中,在“○”内写入“·”的各个符号指的是从纸张的背面指向纸张的正面的箭头,并且在“○”内写入“×”的各个符号指的是从纸张的正面指向纸张的背面的箭头。
在使用附图的下述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的目的,附图中适当地省略了除了说明所需部件之外的任何其它部件。
实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整体透视图。
在图1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U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前盖U2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前表面上支撑为以前盖U2的下端为中心而打开和闭合。前盖U2为开闭部件的实例,该开闭部件打开和闭合以供给新介质。侧盖U3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右表面上支撑为围绕侧盖的后端打开和闭合。如果侧盖U3打开,则可以执行对色调剂盒(未示出)的更换操作,该色调剂盒作为储存用于形成图像的新显影剂的储存容器的实例。作为介质的纸张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Rh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上表面上。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和图2中,前盖U2支撑为可在由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打开位置与图2中的虚线和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当前盖U2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插入作为介质实例的纸张。
在图2中,在打印机U的上部中,布置有各种控制电路、存储介质等的控制板SC设置在排出托盘TRh的下方。控制板SC设置有控制单元C,该控制单元C用于对打印机U、图像处理单元GS、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作为电源装置实例的电源电路E等执行各种控制。通过控制单元C来控制图像处理单元GS、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和电源电路E的操作。电源电路E向后面将说明的作为充电器实例的充电辊CRy至CRk、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实例的显影辊G1y至G1k、作为转印装置实例的转印辊T1y至T1k等提供电压。
图像处理部GS将从布置在打印机U外部且与打印机U电连接的个人计算机PC(作为图像信息传输装置的实例)等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与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青色)和黑色(即Y、M、C和K)这四种颜色对应的潜像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部GS在给定时间将已转换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
当原图像为具有一种颜色的图像或者所谓的单色图像时,仅将黑色图像信息输入到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
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具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驱动电路(未示出),以在给定时间分别将与输入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输出到作为设置用于各种颜色的潜像形成单元实例的LED头LHy、LHm、LHc和LHk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黑色可见图像形成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在图2中,用于形成作为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各种颜色的可见图像实例的色调剂图像的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Y、UM、UC和UK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下部处。在图2和图3中,黑色(即颜色K)的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K具有作为图像保持体实例并且被驱动而旋转的感光体Pk。在感光体Pk的周围布置有以下部件:充电辊CRk,其作为用于对感光体Pk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的实例;LED头LHk,其作为用于在感光体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的实例;显影单元Gk,其用于将感光体P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感光体清洁器CLk,其作为用于对残留在感光体Pk表面上的显影剂进行去除的图像保持体清洁器的实例;等等。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K中,充电辊CRk被置于感光体Pk和充电辊清洁器CCk之间,该充电辊清洁器CCk为用于清洁充电辊CRk表面的充电清洁器的实例。充电辊清洁器CCk与充电辊CRk接触并且布置在感光体Pk的相对侧处。
以与黑色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K相同的方式构造用于其它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Y、UM和UC。
充电辊CRy至CRk分别在与充电辊CRy至CRk相对的充电区域Q1y、Q1m、Q1c和Q1k中对感光体Py至Pk的表面进行充电。然后,LED头LHy至LHk分别在潜像形成区域Q2y、Q2m、Q2c和Q2k中在感光体Py至Pk的表面上写入潜像。写入的静电潜像分别在与显影单元Gy至Gk相对的显影区域Q3y、Q3m、Q3c和Q3k中显影成色调剂图像,该色调剂图像作为可见图像的一个实例。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的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和Q4k,中间转印带B为中间转印单元的实例,而中间转印单元为图像保持体的实例。在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和Q4k中,通过由控制单元C控制的电源电路E分别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段将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中的每一个为布置在中间转印带B背面侧的一次转印单元的实例。
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分别将感光体Py至Pk中的每一个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
在一次转印之后,感光体清洁器CLy、CLm、CLc和CLk分别清除感光体Py、Pm、Pc和Pk的表面上的诸如未转印色调剂或电晕放电产物等残留物或附着物。充电辊CRy、CRm、CRc和CRk分别再次对感光体Py、Pm、Pc和Pk的清洁后的表面进行充电。通过布置为与充电辊CRy至CRk相接触的充电器清洁器CCy、CCm、CCc和CCk来分别清除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不能去除而附着到充电辊CRy至CRk上的残留物等。充电器清洁器CCy、CCm、CCc和CCk中的每一个为充电器清洁部件的实例。
在图2中,作为中间转印单元实例的带组件BM布置在感光体Py至Pk的上方。带组件BM包括作为被转印体实例和中间转印单元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中间转印带B由中间转印支撑系统可旋转地支撑,该中间转印支撑系统包括:带驱动辊Rd,其作为驱动部件的实例;支承辊T2a,其作为从动部件的实例和二次转印相对部件的实例;以及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其分别布置为与感光体Py至Pk相对。
作为中间转印单元清洁器实例的带清洁器CLb布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后部的上方。带清洁器CLb具有清洁容器CLb1、带清洁器刮板CLb2、膜CLb3和传送螺旋推运器CLb4。带清洁器刮板CLb2为清洁部件的实例,其被支撑在清洁容器CLb1上并且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以便去除和清洁残留在中间转印带B表面上的残留物。膜CLb3为泄漏防止部件的实例,其防止由带清洁刮板CLb2去除的残留物溅出或泄漏。传送螺旋推运器CLb4为残留物传送部件的实例,其布置在清洁容器CLb1中以便传送和排出被去除的残留物。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容器CLb1布置在黑色感光体清洁器CLk上方的位置处。
根据第一实例的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带驱动辊Rd、支承辊T2a、一次转印辊T1y至T1k和带清洁器CLb。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例的带组件BM被可拆除地构造为:当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上部打开顶盖(未示出)时,可以从上方拆除带组件BM。
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布置为和与支承辊T2a接触的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相对。根据第一实例的二次转印单元T2由支承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构成。二次转印区域Q5由二次转印辊T2b和中间转印带B彼此相对的区域形成。
由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分别在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和Q4k中进行转印以依次彼此重叠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单色或多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5。
根据第一实例的转印单元T1y至T1k+T2+B由一次转印辊T1y至T1k、中间转印带B和二次转印单元T2构成。
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布置为使得一次转印区域Q4y至Q4k相对于水平面沿向后的方向下降。与此对应,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Y至UK也布置为沿着带旋转方向而在重力方向上彼此偏置。
在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Y至UK的下方设置有作为介质储存单元实例的供纸托盘TR1。供纸托盘TR1具有底壁TR1a、后端壁TR1b和上壁TR1c。底壁TR1a为下壁的实例。后端壁TR1b从底壁TR1a的后端向上延伸。上壁TR1c布置在底壁TR1a的上方并且与底壁TR1a相对。在供纸托盘TR1的前端部中形成用于供给新记录纸张S的供给口TR1d。上壁TR1c的前端部形成为朝向供给口TR1d的外侧(即供给口TR1d的前侧)而向上上升。因此,供给口TR1d中的上壁TR1c和底壁TR1a之间的距离朝向前侧而变得较大。因此,供给口TR1d形成为朝向前侧而变宽。
作为介质载置部分的升降板PL1布置在底壁TR1a上。升降板PL1被支撑为可绕着旋转中心PL1a旋转并且装载有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作为偏压部件实例的升降弹簧PL2用于向上偏压升降板PL1的后端部,并且升降弹簧PL2布置在升降板PL1的后端部上。当不执行图像形成时,通过形成为偏心凸轮形状的下压部件PL3将升降板PL1保持在该升降板PL1与底壁TR1a保持平行的下降位置处。下压部件PL3布置在升降板PL1的左右端部处。在图像形成过程中,下压部件PL3旋转,并且然后由升降弹簧PL2抬起起升降板PL1,以使得升降板PL1可移动地支撑在下降位置和如图4A、4B、4C和4D所示的打印纸张S被抬起的上升位置之间。
因此,当前盖U2打开时,供给口TR1d向外部敞开。可以将一叠新的记录纸张S插入为抵靠后端壁TR1b,以便在处于下降位置的升降板PL1上载置和接收记录纸张S。
作为送出部件实例的供纸辊Rp布置在上壁TR1c的后部处。供纸辊Rp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升降板PL1已经移动到上升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升降弹簧PL2的弹簧力将一叠载置的记录纸张S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S推压在供纸辊Rp上。作为可配送部件实例的阻滞辊Rs布置在后端壁TR1b的上方。
载置在供纸托盘TR1上的记录纸张S被供纸辊Rp送出,并且在阻滞辊Rs和供纸辊Rp彼此相接触的区域中被逐张地分离和配送。各张分离的记录纸张S被传送到介质传送路径SH。在介质传送路径SH中的记录纸张S被传送到作为供纸定时调节部件实例的配准辊Rr。被传送到配准辊Rr的记录纸张S与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区域Q5的定时同步地供给到二次转印区域Q5。
通过带清洁器CLb从已经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中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和清洁残留物,该残留物诸如为残留在中间转印带B表面上的未转印色调剂或电晕放电产物。
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单元F的定影区域Q6。定影单元F具有作为加热定影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定影区域Q5由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以预定压力彼此接触的区域构成。当色调剂图像穿过定影区域Q6时,通过加热和加压对记录纸张S表面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图像已被定影的记录纸张S在介质传送路径SH中传送,并且通过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排出到排纸托盘TRh。(感光体单元的说明)
图4A、4B、4C和4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感光体单元的整体说明图。图4A是从前方看到的感光体单元的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4D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D-IVD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4A中,在根据第一实例的黑色可见图像形成单元UK中,感光体Pk、充电辊CRk、充电辊清洁器CCk和作为图像保持体清洁器的实例并且作为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k构成感光体单元1k,该感光体单元1k可一体地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拆除和更换。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颜色Y、M和C的感光体单元1y、1m和1c也利用与感光体单元1k相同的构造而构成。
在图4A中,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Pk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鼓的形状。在感光体单元1k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的情况下,从动齿轮2支撑在感光体Pk的左端部上,该从动齿轮2为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齿轮(未示出)啮合并且由该齿轮驱动的齿轮的实例。充电辊CRk、充电辊清洁器CCk和感光体清洁器CLk也沿着感光体Pk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一实例中,感光体单元1k以下述方式设置:充电辊CRk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度最短。如图4A所示,形成最大图像的图像区域L1设定在充电辊CRk的沿左右方向的两端以内。
感光体清洁器CLk包括沿左右方向(纵向)延伸的清洁器容器3。感光体Py至Pk的两端、充电辊CRy至CRk的两端和充电辊清洁器CCy至CCk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在清洁器容器3的右端壁4和左端壁5上。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的左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A至图6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6A是与图4B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图6B是与图4C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并且图6C是与图4D中相同的截面的透视图。
在图4B、图5和图6A中,作为第一储存单元实例的清洁器储存室6沿左右方向布置在清洁器容器3的中心部分处,以便储存从感光体Pk去除的显影剂。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储存室6由具有大致呈倒三角形剖面的空间构成,该空间的上部比下部向后突出。
在图4C、图5和图6B中,清洁器储存室6的左部设置有作为分隔部件实例的分隔壁7。根据第一实例的分隔壁7包括刮板支撑部分7a和分隔肋7b。刮板支撑部分7a为支撑部分的实例并且布置为沿重力方向位于上部。分隔肋7b为分隔部分的实例,其从刮板支撑部分7a的下端向下延续,并且延伸到清洁器储存室6的底面。根据第一实例的刮板支撑部分7a设置有作为上固定部分实例的螺丝孔8和作为下定位部分实例的定位突起部9。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例的分隔壁7布置在图像区域L1的右侧处(即图像区域L1的内侧),而不是图像区域L1的左端。
因此,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储存室6被分隔壁7分隔成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上游室6a为上游储存单元的实例并且布置在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处。下游室6b为下游储存单元的实例并且布置在沿左右方向的左侧处。
另外,尽管在清洁器容器3的右端处布置有与刮板支撑部分7a成对的刮板支撑部分,但在右端处没有设置分隔肋7b。也就是说,清洁器容器3的右端未设置有诸如下游室6b等与上游室6a分隔开的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右刮板支撑部分具有与左刮板支撑部分7a相同的构造,因此未示出以便简化说明。
在图5中,清洁器容器3的左端壁5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穿透该左端壁5的开口11,并且左端壁5的外侧设置有支撑凹部12。支撑凹部12为检测支撑部分的实例并且形成为凹部的形状。
在图4A、图4B、图4C和图5以及图6A、图6B和图6C中,刮板支撑部分7a对板状的刮板保持体16进行支撑,该刮板保持体16为用于清洁器部件的支撑部件的实例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作为清洁部件实例的清洁刮板17的近端17a被固定且支撑在刮板保持体16的上端上。清洁刮板17在其前端17b处以预定接触压力与感光体Pk的表面接触,从而去除和清除残留在感光体Pk表面上的显影剂和电晕放电产物。因此,从感光体Pk去除的显影剂等掉落并且储存在清洁器容器3中。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实例的刮板保持体16和清洁刮板17布置为封闭清洁器容器3的左方。具有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的清洁器储存室6由清洁器容器3、刮板保持体16和清洁刮板17包围的空间形成。
图7A和图7B是示出从左下方以一角度看到的图像保持体单元的透视图。图7A是示出检测储存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并且图7B是示出在盖部件从检测储存单元去除的状态下检测储存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在图5至图7B中,作为检测储存部件实例的检测缓冲部件21支撑在支撑凹部12上,该支撑凹部12形成在清洁器容器3的左端壁5上。在图7A和图7B中,检测缓冲部件21具有后部敞开的圆筒形检测缓冲体22和缓冲盖23。如图7B所示,检测缓冲体22为储存体的实例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缓冲盖23为用于沿左右方向覆盖缓冲体22的盖部件的实例。因此,如图5所示,作为储存室实例的缓冲室24以由检测缓冲体22和缓冲盖23包围的空间形成在检测缓冲部件21中。
在图5和图7B中,检测缓冲体22的左端的后上部设置有朝向后方敞开的出口端口22a。检测缓冲体22设置有从出口端口22a以一角度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22b。
图8A至图8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检测储存单元的说明图。图8A是从前方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侧视图,图8B是从后方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侧视图,图8C是示出从右后方以一角度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图8D是从后上方以一角度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并且图8E是从后下方以一角度看到的检测储存单元的透视图。
在图5、图7A和图7B以及图8A至图8E中,检测缓冲体22的中部设置有作为支撑目标部分实例的板状凸缘部分26。凸缘部分26借助于螺丝(未示出)等固定到支撑凹部12上。
另外,检测缓冲体22的上部设置有作为显影剂引导部分实例以及作为第三储存单元实例的入口引导部分27。入口引导部分27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并且穿过清洁器容器3的开口11并延伸到清洁器储存室6。
在图5、图6A至图6C以及图8A至图8E中,入口引导部分27具有圆筒形的主引导部分27a,该主引导部分27a作为主引导部分的实例并且布置在入口引导部分27的左端处。主引导部分27a的右端设置有作为第一调节部件实例的呈部分环形形状的第一遮盖部分27b。第一遮盖部分27b与主引导部分27a连续形成,并且沿重力方向布置在主引导部分27a的上端处。另外,第一遮盖部分27b的右端设置有作为第二调节部件实例的呈部分环形形状的第二遮盖部分27c。第二遮盖部分27c形成为具有比第一遮盖部分27b小的中心角,并且与第一遮盖部分27b连续形成。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实例的第二遮盖部分27c的右端设置在与清洁器容器3的分隔壁7对应的位置处。
在图5、图6A至图6C、图8B、图8E和图8E中,主引导部分27a的后端设置有作为出口部分实例和回流容许部分实例的第一切口部分27d。第一切口部分27d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被局部切除。
在图5和图7B中,主引导部分27a的左部设置有作为显影剂引导部分实例的第二切口部分27e。与第一切口部分27d相似,第二切口部分27e的与缓冲室24中的出口部分22a对应的后侧被切除。
如图5和图7B所示,根据第一实例,入口引导部分27的沿重力方向的高度设定为与入口部分22a的高度对应。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检测目标部分的说明图。图9A是示出显影剂开始流入检测储存单元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示出显影剂流到检测目标部分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9C是检测部件的说明图。
在图7A和图7B、以及图9A至图9C中,盒形检测箱28支撑在检测缓冲部件21的后部上。检测箱28为检测目标部分的实例,并且检测箱的与出口部分22a对应的位置敞开。检测箱28由能够透光的透明材料制成。检测箱28中设置有作为第二储存单元实例的检测室28a。检测室28a能够容纳从出口部分22a排出的显影剂。在图9C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在与检测箱28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作为检测部件实例的光学传感器29。光学传感器29具有用于发射光的光发射部分29a以及用于接收反射光的光接收部分29b。如果检测箱28中存在显影剂,则来自光发射部分29a的光被显影剂遮挡。
在感光体单元1k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29布置在与检测箱28相对的位置处。因此,如果光接收部分29b接收到光,则发送和接收来自光学传感器29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C的充满状态判断单元C1基于光学传感器29的检测结果判定清洁器容器3未充满。如图9B和图9C所示,如果光接收部分29b未接收到光,则检测箱28中存在显影剂,并且因此充满状态判断单元C1判定清洁器容器3处于显影剂充满状态。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U中,如果判定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是充满的,则控制单元C操作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显示单元(未示出)以显示催促用户更换感光体单元1y至1k的信息。
在图7A和图7B中,存储器部件CRUM支撑在左端壁5的上端上。存储器部件CRUM存储与感光体单元1k有关的信息,诸如感光体Pk的累计旋转次数和累计旋转时间、累计打印次数以及清洁器容器3是否充满。存储器部件CRUM由具有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电路板构成。在感光体单元1k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的状态下,存储器部件CRUM连接至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支撑的连接端子(未示出),并且根据来自控制单元C的控制信号从存储器部件中读取信息或者将信息写入存储器部件中。
(传送部件的说明)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部件的说明图。图10A是透视图,并且图10B为侧视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部件的轴部的说明图。图11A是透视图,图11B是由图11A中的箭头XIB所指示的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并且图11C是从图11B中的箭头XIC的方向看到的视图。
在图5和图6A至图6C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器容器3中布置有传送螺旋推运器31。传送螺旋推运器31为传送部件的实例并且沿着作为纵向的左右方向延伸。在图5、图6A至图6C、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1A、图11B和图11C中,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具有作为旋转轴的实例并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杆形轴部32。
在图5中,在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中,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一端(即左端31a)布置为下述状态:该一端被容纳在入口引导部分27的主引导部分27a中。左端31a布置为下述状态:左端31a和缓冲室24的左端24a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轴部32的一端(即左端31a)设置为自由端。因此,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以悬臂状态可旋转地支撑在清洁器容器3上,在该悬臂状态下:仅作为轴部32的另一端实例的右端由清洁器容器3的右端壁4支撑。术语“悬臂状态”指的是一端固定而另一端不固定。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齐平部件中的狭缝和突出条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2A是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1A、图11B和图11C中,轴部32的沿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设置有作为附接部分的实例的膜支撑部分32a。通过局部地切割圆柱形轴部32而将膜支撑部分32a形成为所谓的D切口的形状。柔性传送膜33固定且支撑在膜支撑部分32a上。传送膜33为传送部件的实例和齐平部件的实例。传送膜33设置有沿着轴部32的直径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彼此隔开的多个狭缝部分33a。在图12A和图12B中,清洁器容器3的内表面设置有作为突出条实例的传送肋34,该传送肋34比传送膜33的狭缝部分33a的位置靠近右侧。如图12A和图12B所示,传送膜33构造为使得传送膜33的狭缝部分33a的左端到达传送肋34上以便彼此形成接触。
因此,在轴部32旋转以沿着箭头36的方向转动传送膜33时,当容纳在清洁器容器3中的显影剂沿着作为纵向的左右方向不均匀地分布以使得显影剂堆形成为峰状和谷状时,由传送膜33使形成为峰状和谷状的显影剂齐平。同时,到达传送肋34上的传送膜33通过弱传送力沿着向左方向(作由箭头37所示的方向)传送显影剂。也就是说,清洁器容器3中的显影剂由传送膜33齐平并且在朝向检测充满状态的左侧稍微偏斜的状态下被供给。因此,在显影剂朝向右侧偏斜的情况下,担心的是,尽管清洁器储存室6的右侧充满,但检测为未充满,并且因此显影剂可能会从清洁器容器3的右侧溢出。然而,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显影剂被齐平且不向右侧偏斜的构造中,可以在显影剂从清洁器容器3溢出之前检测到充满状态。
轴部32在膜支撑部分32a的右侧设置有右传送部分38。右传送部分38沿着缠绕方向螺旋形地形成,以便当轴部32旋转时沿着向右方向传送显影剂。而且,轴部32在右传送部分38的右侧处设置有反向传送部分39。反向传送部分39形成为呈与右传送部分38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螺旋形,以便沿着向左方向传送显影剂。因此,掉落到储存室6中比传送膜33的右端更靠右的显影剂由右传送部分38和反向传送部分39传送并且堆积到储存室6的右侧,并且同时通过搅拌而被齐平,从而抑制显影剂的过度偏斜。
在图5、图6A至图6C、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1A、图11B和图11C中,轴部32在膜支撑部分32a的左侧处设置有左传送部分41,以便沿着向左方向传送显影剂。根据第一实例的左传送部分41具有作为第一传送部分实例的上游传送部分42。上游传送部分42布置为与膜支撑部分32a的左侧邻近并且形成为呈与反向传送部分39相同缠绕方向的螺旋形,以便在轴部32旋转时沿向左方向(即朝向检测缓冲部件21)传送显影剂。
轴部32还在上游传送部分42的左侧处(即在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Ya的下游侧)设置有齐平部分43。齐平部分43为第二传送部分的实例并且形成为与轴部32的轴向垂直的盘形。另外,轴部32在齐平部分43的左侧处设置有作为第三传送部分实例的下游传送部分44。下游传送部分44形成为呈与上游传送部分42相同缠绕方向的螺旋形,以便在轴部32旋转时沿着传送方向Ya传送显影剂。
因此,根据第一实例的左传送部分41设定为使得处于中游的齐平部分43的传送速度低于在上游传送部分42和下游传送部分44处的传送速度,并且在第一实例中,显影剂在齐平部分43处的传送速度设定为零。
如图5所示,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左传送部分41中,上游传送部分42从比刮板支撑部分7a靠右方的位置形成至比刮板支撑部分7a靠左方的位置。因此,如图6B和图6C所示,第二遮盖部分27c从上侧处覆盖上游传送部分42的左部。上游传送部分42构造为:当由清洁刮板17去除的显影剂从上方掉落到清洁器储存室6中时,显影剂不直接掉落到上游传送部分42中。
齐平部分43布置在第一遮盖部分27b和第二遮盖部分27c之间的边界处,并且布置为比刮板支撑部分7a更加靠近传送方向Ya的下游侧。另外,下游传送部分44布置为比第一遮盖部分27b更靠近传送方向Ya的下游侧,并且构造为使得从上方掉落的显影剂不直接掉落到下游传送部分44中。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中,如图5所示,作为传送螺旋推运器31处于悬臂状态的一端实例的下游端部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支撑:即,螺旋形下游传送部分44的外周表面与主引导部分27a的内周表面接触。因此,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部由主引导部分27a可旋转地支撑,从而,与不以整体方式支撑左部的悬臂状态的情况相比,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旋转是稳定的。
在图5中,根据第一实例,从下游传送部分44的下游端(即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端31a)到主引导部分27a的上游端47的长度La设定为比在传送螺旋推运器31旋转一周的情况下螺旋沿旋转轴向行进的长度(即所谓的节距Lb)短。也就是说,长度La设定为小于下游传送部分44的1个节距。
(第一实例的操作)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中收集的显影剂量的与图5对应的说明图。图13A是示出收集的显影剂量小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B是示出显影剂开始流入下游室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13C是示出显影剂开始从下游室流到缓冲室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包括根据第一实例的上述构造的打印机U中,如果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Py至Pk的表面上的显影剂被清洁刮板17去除,则显影剂掉落并堆积到清洁器储存室6中堆积。传送膜33布置在清洁器储存室6的上游室6a中,并且由传送膜33的旋转将所收集的显影剂齐平,这如图13A所示。因此,在显影剂朝向右方或左方偏斜并且因此上游室6a的内部被充满显影剂之前,减少了流入下游室6b中的显影剂。
特别地,根据第一实例,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由分隔壁7分隔,以使得在上游室6a充满之前从上游室6a流入下游室6b中的显影剂减少。因此,例如,即使使用者在显影剂储存在上游室6a中的状态下错误地倾斜感光体单元1y至1k,显影剂也几乎不从上游室6a流入下游室6b,并且因此显影剂几乎不从下游室6b流到检测室28a。因此,与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不分隔的构造相比,减少了对充满状态的错误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分隔壁7布置在图像区域L1的内侧,并且在感光体Py至Pk的左端处由清洁刮板17去除的显影剂可能朝向左传送部分41掉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一实例中,设置遮盖部分27b和27c以减少掉落的显影剂直接掉落到左传送部分41中的情况。因此,通过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旋转将附着到左传送部分41上的显影剂传送到入口引导部分27或缓冲室24。在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充满显影剂之前,显影剂堆积在缓冲室24或者检测室28a中,从而减少对充满状态的错误检测。
特别地,由于第二遮盖部分27c安装在刮板支撑部分7a的上部,因此可以减少下述不利影响:例如,显影剂掉落到刮板支撑部分7a和左传送部分41之间并且然后传送到下游侧,或者显影剂在左传送部分41中混合,从而向显影剂施加负荷以降低显影剂的流动性。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清洁器中收集的显影剂量的与图4D对应的说明图。图14A与图13B对应的说明图,并且图14B是与图13C对应的说明图。
在图13A和图13B中,如果储存在上游室6a中的显影剂的量增加并且因此堆积到一定程度而从分隔壁7溢出,则显影剂从分隔壁7溢出或者由左传送部分41的上游传送部分42传送到下游侧的下游室6b。
在图14A中,如果显影剂开始被传送螺旋推运器31传送到下游室6b,则堆积在下游室6b中的显影剂可能在作为用于传送显影剂的部件的左传送部分41的下方堆积为峰状,这如图14A所示。
因此,在没有设置齐平部分43并且上游传送部分42和下游传送部分44连续形成的构造中,与常规构造类似,在下游室6b充满显影剂之前,位于堆积显影剂的峰顶部处的显影剂开始被传送到下游侧。结果,在上游室6a或下游室6b充满之前,显影剂到达检测室28a,检测室28a可能错误地检测出显影剂充满。
反之,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中,由于具有低传送速度的齐平部分43布置在上游传送部分42和下游传送部分44之间,因此显影剂向下游侧的流动速度降低,从而显影剂易于停留在齐平部分43处。特别是,在第一实例中,由于齐平部分43的传送速度为零,因此显影剂易于停留。因此,与没有设置具有低传送速度的部分(即齐平部分43)的常规构造相比,显影剂易于堆积到下游室6b中,从而减少了流入下游室6b中的显影剂移动到下游传送部分44并且因此被快速地传送到下游侧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对充满状态的错误检测。
在图13B、图13C、图14A和图14B中,特别地,根据第一实例的齐平部分43由盘形部件形成并且通过轴部32的旋转来对峰状的显影剂进行齐平。因此,与没有安装齐平部分43的构造相比,由于峰状的显影剂易于倒塌,因此大量的显影剂堆积到下游室6b中,也就是说,足量的显影剂堆积到下游室6b中,如图13C和图14B中所示,并且然后下游传送部分44开始将显影剂传送到下游侧。因此,可以在清洁器储存室6充满之前减少对充满状态的错误检测。
另外,在第一实例中,由于第一遮盖部分27b布置为覆盖左传送部分41的上部,因此从上方掉落的显影剂几乎不堆积到显影剂的峰上。因此,特别地,左传送部分41的下游传送部分44几乎不将从上方掉落的显影剂快速地传送到下游侧,该下游传送部分44与具有比第二遮盖部分27c更宽的覆盖区域的第一遮盖部分27b对应地布置。然而,下游传送部分44易于对堆积到下游室6b中且从底部堆叠的显影剂进行传送。因此,由感光体Py至Pk去除且随后刚刚掉落的显影剂被快速传送到下游侧,从而减少对充满状态的错误检测。
在图9A和图9B中,根据第一实例,由于缓冲室24布置在下游室6b和检测室28a之间,因此减少了显影剂从清洁器储存室6直接流入到检测室28a。因此,例如,当使用者在在清洁器储存室6中储存有显影剂的状态下错误地倾斜感光体单元1y至1k时,显影剂几乎不会从传送螺旋推运器31和入口引导部分27之间的间隙流出。即使在上游室6a或下游室6b充满之前错误地送出显影剂,显影剂也不直接进入检测室28a中而是临时储存在缓冲室24中。特别地,根据第一实例,由于入口引导部分27沿重力方向的高度设定为与出口部分22a(即检测室28a的入口)的高度基本相等,因此来自入口引导部分27的显影剂易于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到缓冲室24中,而难以直接流入检测室28a中。因此,与没有安装缓冲室24的构造相比,减少了错误检测。
根据第一实例,由于检测箱28沿重力方向布置在缓冲室24的上部处,如图9B所示,因此在缓冲室24充满显影剂之后,显影剂流入检测室28a中,并且然后执行充满状态的检测。因此,与显影剂直接流入检测室28a的情况相比,减少了错误检测。
另外,根据第一实例,由于缓冲室24设置有从出口部分22a以一定角度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22b,因此朝向检测室28a偏斜堆积的显影剂可能滑动并掉落到缓冲室24的底部中。因此,在显影剂充分地堆积在缓冲室24中之前,减少了检测室28a中显影剂的检测。
此外,根据第一实例,传送螺旋推运器31支撑为悬臂状态,并且其沿传送方向Ya位于下游侧的左端为自由端。在显影剂开始从下游室6b传送到缓冲室24之后,如果缓冲室24中的显影剂量增加,则显影剂可能在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侧处被压实。例如,如果传送螺旋推运器31安装到缓冲室24的内部,则传送螺旋推运器31进一步传送来自充满显影剂的缓冲室24的上游侧的显影剂,从而显影剂易于在缓冲室24中被压实。如果显影剂被压实,则显影剂对处于压实的显影剂中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旋转形成阻力,从而使驱动力(即,驱动传送螺旋推运器31所需的转矩)增大。在最坏的情况下,传送螺旋推运器31不能够旋转。也就是说,尽管清洁器储存室6处于几乎充满状态下,但显影剂不能送入检测室28中。结果,检测不到充满状态,并且清洁器储存室6充满了显影剂,从而显影剂可能溢出。
反之,根据第一实例,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端为自由端并且不到达缓冲室24。因此,尽管显影剂在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方被压实,但是与传送螺旋推运器31安装到缓冲室24内部的情况相比,减小了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旋转阻力,从而减小了传送螺旋推运器无法旋转的可能性。
图15A、图15B、图15C和图15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传送螺旋推运器的下游端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5A是示出与图5对应的螺旋形传送部分的外周表面与第三储存部分的内周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图15C是示出螺旋形传送部分从图15A所示的状态旋转并且然后轴部倾斜的状态的说明图,并且图15D是沿着图15C中的线XVD-XVD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15A、图15B、图15C和图15D中,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支撑为悬臂状态的传送螺旋推运器31中,螺旋形下游传送部分44的外周表面和主引导部分27a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接触位置在旋转时沿着左右方向改变。在第一实例中,由于长度La(即下游传送部分44和主引导部分27a的重叠范围)设定为小于下游传送部分44的1个节距,因此尽管传送螺旋推运器31旋转一周,重复如下状态:即,下游传送部分44的外周表面与主引导部分27a的内周表面接触,这如图15A和图15B中所示;以及下游传送部分44的外周表面不与主引导部分27a的内周表面接触的状态,这如图15C和图15D中所示。
在图15B中所示的状态下,由于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剖面面积与主引导部分27a的剖面面积几乎相等,因此显影剂被高效地传送到下游侧。如图15C和图15D中所示,轴部32的左端31a向下倾斜,从而在主引导部分27a和左端31a之间形成间隙48。因此,显影剂在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下游侧处充分地汇聚到缓冲室24中,从而显影剂被挤压并且固结。在显影剂的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与不形成间隙48的情况相比,显影剂易于通过间隙48回流到上游侧。因此,与长度La设定为大于1个节距并且不形成间隙48的构造相比,在第一实例中周期性地形成间隙48,从而允许回流以使得可以降低在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下游侧处的显影剂的过大密度。因此,可以减少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转矩过高或者无法旋转的顾虑。
另外,根据第一实例的入口引导部分27设置有第一切口部分27d。在显影剂回流的情况下,显影剂可以沿着显影剂与传送螺旋推运器31分离的方向移动,即,显影剂能够通过第一切口部分27d从主引导部分27a朝向清洁器储存室6的内部移动。也就是说,允许显影剂相对于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传送方向Ya通过切口部分27d和27e而沿着返回方向流动,即回流。因此,可以防止缓冲室24中显影剂的内部压力过度增加。
特别地,根据第一实例,在后侧处设置有第一切口部分27d且如图6所示向后突出的清洁器储存室6中,可以将向后流动的显影剂传送至具有比前侧大的显影剂接收空间的后侧。因此,与清洁器储存室6在前侧处设置有第一切口部分27d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用于堆积回流显影剂的充足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回流的显影剂被挤压且固结的情形发生。
此外,根据第一实例,由于第二切口部分27d布置在后侧(也就是检测箱28侧),因此在缓冲室24中的显影剂量增加且从而对沿向左方向传送的阻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切口部分27e沿着与传送方向Ya相交的向后方向传送显影剂。因此,在由于环境等原因使显影剂的可流动性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即使缓冲室24中的显影剂量增加且从而显影剂不在检测箱28中流动,也可以将显影剂送到检测箱28中。因此,可以检测到检测箱28中的充满状态。
另外,根据第一实例,可以包括清洁器储存室6、传送螺旋推运器31的左传送部分41、检测缓冲部件21和检测箱28的构造,并且可以将用于检测充满状态的构造集中地布置在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的一端(即左端)处。因此,与不是布置在一端处的常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对充满的错误检测。此外,由于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宽度(横向的长度)缩短了,这有助于减小感光体单元1y至1k的尺寸,特别是沿横向的尺寸(横向的长度)。因此,可以密集地安装感光体单元1y至1k,即,将四个感光体单元1y至1k布置在近距离内,从而与将检测箱等布置在中心部分的情况相比有助于打印机U的小型化。
而且,根据第一实例,由于分隔壁7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刮板17的刮板支撑部分7a,因此与单独安装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用于布置部件的空间减小了,实现了所谓的空间节省,从而清洁器储存室6可以用于较高的容量。
(变型实例)
如上所述,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并且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技术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各种方式变型。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变型实例(H01)至(H013)进行说明。
(H01)在上述实例中,打印机U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或具有这些功能中的全部或多个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全色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单一颜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谓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H02)在上述实例中,使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充满状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设计或规格,可以使用发射型光学传感器或者除了光之外的传感器或者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检测部件,诸如利用磁的传感器。
(H03)在上述实例中,例示了左传送部分41设置有齐平部分43以降低传送速度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不设置齐平部分43的构造,即仅轴部32置于上游传送部分42和下游传送部分44之间的构造,该上游传送部分42和下游传送部分44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降低传送速度。另外,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即,与上游传送部分42或下游传送部分44相比,螺旋形形成为几乎垂直于轴部32的轴向以降低传送速度,其中,螺旋形反向缠绕以降低传送速度,或者减小螺旋形的外径或者增大轴部32的轴径以降低传送速度。因此,可以通过以较低传送速度沿相同的传送方向或者沿着与传送方向Ya相反的方向(即以负传送速度)传送显影剂来降低传送速度。
(H04)在上述实例中,例示了由形成为与轴部32的轴向垂直的盘形齐平部分43来执行齐平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由沿轴向延伸的板形部件(即所谓的桨叶)来执行齐平的构造。
(H05)在上述实例中,例示了传送螺旋推运器31设置有形成有狭缝部分33a的传送膜33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即,省去传送膜33,或者布置诸如桨叶等的齐平部件,而不是布置传送膜33。另外,优选安装狭缝部分33a,但是也可以省去狭缝部分。
(H06)在上述实例中,优选安装检测缓冲部件21,但是也可以省去检测缓冲部件。可以使用能够将显影剂从下游室6b直接供给到检测箱28的构造。
(H07)在上述实例中,例示了将缓冲室24中的出口端口22a的高度设定为与入口引导部分27的高度相等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即,出口部分22a设定为比入口引导部分27高,以使堆积的显影剂从缓冲室24的底部流入检测室28a。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出口端口22a的高度等于或高于入口引导部分27的高度,但是出口端口22a的高度也可以设定为低于入口引导部分27的高度。
(H08)在上述实例中,优选将长度La设定为小于1个节距,但是也可以将长度La设定为等于或大于1个节距。也就是说,优选使轴部32具有周期性倾斜的构造,但是轴部32也可以具呈轴部32不能够倾斜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允许回流,可以修改本发明,即,增大主引导部分27a的上部的剖面面积,以便总是在下游传送部分44和主引导部分27a之间形成间隙,或者增大第一切口部分27d的尺寸。
(H09)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由分隔壁7分隔上游室6a和下游室6b,但是分隔壁7的形状或位置可以选择性地改变,或者可以省去分隔壁7。另外,优选使用通用的分隔壁7和刮板支撑部分7a,但是可以使用分隔壁7和刮板支撑部分7a不通用的构造。另外,通过将分隔壁7设置在图像区域L1的内侧,可以缩短清洁器容器3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将分隔壁布置在图像区域L1的外侧。也就是说,可以将分隔壁7布置在图像区域L 1的外侧,并且进一步将下游室6b布置在分隔壁7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下游室6b也外置地布置在图像区域L1以及分隔壁7的外侧,因此可以在结构上防止由清洁刮板17去除的显影剂掉落到刮板支撑部分7a或下游室6b中。此外,可以防止掉落的显影剂泄漏出去,从而可以省去遮盖部分27b和27c。
(H010)在上述实例中,优选对应于布置在图像区域L1内侧的分隔壁7或下游室6b而安装遮盖部分27b和27c,但是也可以省去遮盖部分。另外,遮盖部分27b和27c例示为部分的圆筒形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形状,诸如人字屋顶或单坡屋顶的屋顶形状、伞形、或部分多边形形状等。
(H011)在上述实例中,优选为入口引导部分27设置有切口部分27d和27e,但是也可以省去切口部分27d和27e。另外,可以根据设计任意地改动切口部分27d和27e的位置、形状或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例示了设置有入口引导部分27的构造,但是省去了显影剂通过入口引导部分27流入缓冲室24的构造,并且可以使用显影剂从清洁器储存室6直接流入缓冲室24的构造。
(H012)在上述实例中,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例示为显影剂储存容器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适用于储存有收集的显影剂并且需要检测充满状态的显影剂储存容器。例如,在显影剂不是收集到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中而是传送到单独容器(即所谓的废色调剂箱)的构造中,根据第一实例的构造可以应用于废色调剂箱。
(H013)在上述实例中,传送螺旋推运器31沿轴向的长度限定为例示的长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或规格改变左端31a相对于入口引导部分27的位置,例如,左端可以沿向左方向延伸到能够应对伴随着显影剂的过密而增大的转矩的程度,左端31a可以沿着向左方向等穿过入口引导部分27。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显影剂储存容器,包括:
第一储存单元,其中储存有收集的显影剂;
第二储存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一端侧的端部处,并且其中储存有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传送来的显影剂;
检测部件,其检测储存在所述第二储存单元中的显影剂;
充满状态判断单元,其基于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第一储存单元是否为充满状态;以及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并且旋转以将储存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第二储存单元,
其中,所述传送部件的一端侧以悬臂状态支撑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另一端侧上,并且所述传送部件的另一端侧布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储存单元的一端侧的壁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还包括呈中空圆筒形形状的第三储存单元,所述第三储存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的所述一端侧处,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中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三储存单元构造为使得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中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还包括出口部分,所述出口部分沿着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显影剂的传送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三储存单元的上游侧处,并且所述出口部分能够从所述第三储存单元向所述第一储存单元排放显影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储存容器,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具有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传送显影剂的螺旋形传送部分,并且所述传送部件设定为使得沿轴向与所述第三储存单元的下端表面重叠的区域的长度小于所述螺旋形传送部分的节距。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表面上形成有潜像;
显影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容器,其储存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去除的显影剂,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已被转印。
CN201110168307.9A 2010-11-12 2011-06-17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467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3392A JP5625777B2 (ja) 2010-11-12 2010-11-12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3392 2010-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064A true CN102467064A (zh) 2012-05-23
CN102467064B CN102467064B (zh) 2015-10-21

Family

ID=4604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8307.9A Active CN102467064B (zh) 2010-11-12 2011-06-17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905B2 (zh)
JP (1) JP5625777B2 (zh)
CN (1) CN102467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7883B2 (ja) * 2014-05-13 2016-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56949A (ja) * 2020-03-25 2021-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183A (ja) * 1986-01-13 1988-01-30 Canon Inc トナ−回収装置
JP2008129173A (ja) * 2006-11-17 2008-06-0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8844A (ja) * 1992-07-28 1994-04-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回収装置
US5619312A (en) * 1993-11-10 1997-04-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developer-supplying mechanism
JP3122783B2 (ja) * 1995-03-03 2001-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38150B2 (ja) * 2004-01-29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38779B2 (ja) * 2005-09-29 2007-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54432B2 (ja) * 2006-02-22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7475B2 (ja) * 2008-12-26 2013-11-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1991B2 (ja) * 2009-10-15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225B2 (ja) * 2010-11-12 2014-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09062A (ja) * 2011-11-18 2013-06-06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回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状態判定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183A (ja) * 1986-01-13 1988-01-30 Canon Inc トナ−回収装置
JP2008129173A (ja) * 2006-11-17 2008-06-0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21279A1 (en) 2012-05-17
CN102467064B (zh) 2015-10-21
JP2012103570A (ja) 2012-05-31
US8824905B2 (en) 2014-09-02
JP5625777B2 (ja)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2017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method
JP5692642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472845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4402066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58B (zh) 显影剂补充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00124442A1 (en) Developing device, develop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61B (zh) 用于显影剂的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1457759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KR20090090971A (ko) 화상형성장치, 그 현상장치 및 현상기
JP530512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64A (zh) 显影剂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57726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4055355B2 (ja) 現像装置
JP2008076428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6B (zh) 调色剂搅拌部件及具有该调色剂搅拌部件的调色剂盒
CN101369118B (zh)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以及成像装置
CN1020732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补充方法
JP2017054016A (ja)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90243A (ja) 現像装置
CN111487850A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24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3913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187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18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