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5650B - 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5650B
CN102465650B CN201110254571.4A CN201110254571A CN102465650B CN 102465650 B CN102465650 B CN 102465650B CN 201110254571 A CN201110254571 A CN 201110254571A CN 102465650 B CN102465650 B CN 102465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ar
pillar
downside
f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45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5650A (zh
Inventor
沟口敦士
今江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MISAW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MISAW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MISAW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MISAW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5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5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装置,其能够抑制所设置的场所及其环境对于可应用范围的限制,而且当在制止杆位于下方、限制了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的情况下产生异常等时,能简单地解除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限制。作为解决手段,(12)在每个固定支柱(11)上,以能够相对于该固定支柱(11)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支柱。制止杆(14)以能够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跨设于相邻的可动支柱(12)之间。制止杆(14)的两端与撑架于在各可动支柱(12)内部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驱动滑轮(32、33)上的无端带(31)连结。制止杆(14)驱动该无端带,从而沿上下方向滑动。另外,在处于2根可动支柱(12)的上侧的驱动滑轮(33)之间安装有与该驱动滑轮(33)一起旋转的连结轴(34)。

Description

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制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的门装置,尤其涉及在站台上限制上下列车的乘客的通行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铁路公司为了防止乘客从站台落入轨道内,研究出沿着站台的侧端部设置防止落下栅栏。该防止落下栅栏不仅要防止乘客从站台滚落到轨道内,还必须确保上下停靠于站台的列车的乘客的通道。例如,在与停靠于站台的列车的门(车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设置了沿水平方向滑动并开闭的滑动门的防止落下栅栏(参见专利文献1)。该防止落下栅栏构成为通常关闭滑动门,当允许乘客上下停靠于站台的列车时打开。通过打开滑动门就能够确保乘客的通道。
还提出了如下的防止落下栅栏,其在立设于站台的侧端部的相邻2根支柱之间跨设了能够沿着该支柱在上下方向滑动的可动栅栏,以取代上述滑动门(参见专利文献2)。该防止落下栅栏在与停靠于站台的列车门(车门)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了可动栅栏。防止落下栅栏通常使可动栅栏处于几十cm~1m左右的高度,用以防止乘客从站台落入轨道内。另外,当允许乘客上下停靠于站台的列车时,将可动栅栏提升至几m(2~3m)左右的高度,确保上下该列车的乘客的通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22823号公报
然而,根据列车种类的不同,设置于1节车辆(1个车辆)的车门个数也不同。另外,车辆的长度也会随种类不同而不同。即车门的间隔按照列车的种类而存在差异。
如上所述,防止落下栅栏务必要确保上下停靠于站台的列车的乘客的通道。换言之,防止落下栅栏必须对于停靠于所设置的站台上的所有列车,通过滑动门或可动栅栏开闭与车门相对的位置。
专利文献1的防止落下栅栏需要使用当打开了滑动门时收容该滑动门的门室。设置该门室的空间会限制滑动门的宽度和滑动门的间隔等。因此当停靠的列车的种类较多的站台的情况下,难以针对所有种类的列车使滑动门与各种列车的车门相对。另外,当由于列车时刻表修订等使得其他新种类的列车停靠于站台的情况下,也存在该列车的车门与滑动门不相对的情况。
如上,存在由于停靠于站台的列车而限制了可应用范围,或由于所设置的防止落下栅栏而限制了能停靠的列车种类(限制了列车时刻表修订等)等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使可动栅栏沿上下方向滑动,因此不是必须使用专利文献1的构成所述的门室。因此能够在某种程度自由设定该可动栅栏的宽度长短。因而就能够抑制上述专利文献1的问题。但是为了使该可动栅栏沿上下方向滑动,需要将高度为2~3m左右的高度的支柱立设于站台上。另一方面,当处于地铁站台的情况下,存在天花板高度限制了能够立设的支柱的高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装置,其能够抑制所设置的场所及其环境对于可应用范围的限制,而且当在制止杆位于下方、限制了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的情况下产生异常等时,能简单地进行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限制的解除。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门装置具备如下构成。
固定支柱分别立设于出入口的两侧。在每个固定支柱上,以相对于该固定支柱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支柱。进而,在相邻的可动支柱之间以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跨设有制止部件。
因此当把可动支柱和制止部件下降到下限时,制止部件位于几十cm~1m左右的高度,当把可动支柱和制止部件提升至上限水平时,即使制止部件到达2m左右高度,也能抑制固定支柱和可动支柱的高度。因此,能抑制所设置的场所及其环境对可应用范围的影响。尤其在用于站台的情况下,能充分抑制所停靠的列车种类和站台的天花板高度等环境带来的限制。
另外,制止部件的两端与撑架于在各可动支柱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驱动滑轮上的驱动部件连结。制止部件伴随于该驱动部件在上下方向的驱动而沿着上下方向滑动。
进而,在位于2根可动支柱的上侧的驱动滑轮之间安装有与该驱动滑轮一起旋转的连结轴。当手动向上方提升制止部件时,连结轴旋转,在2根可动支柱中,安装有该连结轴的驱动滑轮同步旋转。由此,分别设置于2根可动支柱上的驱动部件同步旋转。
因此,当手动向上方提升制止部件时,无论握住该制止部件的位置是何处(即使握住制止部件的中央、左右端部等任何位置进行提升),都能够大致水平地提升该制止部件,能简单地进行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限制的解除。
另外,如果将通过连结轴的筒状轴罩安装于2根可动支柱之间,则能防止周围的人接触正在旋转的连结轴。不管是手动还是自动,只要驱动部件正在驱动时(制止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时)连结轴就会旋转。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所设置的场所及其环境对于可应用范围的限制,而且当制止杆位于下方、限制了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的情况下产生异常等时,能简单地解除出入口处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防止落下栅栏的设置例的概要图。
图2是从与列车车门相对的车站侧观察的可动栅栏的概要平面图。
图3是表示可动栅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说明从可动栅栏的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5是说明从可动栅栏的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6是可动支柱的下侧制止杆的安装位置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可动支柱的制止杆和连结轴的安装结构的概要图。
标号说明
1可动栅栏;11固定支柱;12可动支柱;13上侧制止杆;14下侧制止杆;31无端带;32、33驱动滑轮;34连结轴;50控制部;51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2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3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4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5通信部;56告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门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以用于防止在站台等待列车的乘客从站台落入轨道内的防止落下栅栏为例来说明。
图1是表示站台的防止落下栅栏的设置例的概要图。图1(A)是从上方观察站台的平面图,图1(B)是从相对侧观察站台侧端部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该防止落下栅栏具有沿着站台的侧端部以适当间隔(2m~3m间隔)设置的多个可动栅栏1。各可动栅栏1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门装置。
如上所述,列车因其种类不同而车门间隔也不同。该防止落下栅栏与停靠于所设置的站台上的列车的种类无关,都能使可动栅栏1与这些列车的车门相对,因此比停靠于站台的列车的车门宽度宽。通过打开可动栅栏1,能确保上下列车的乘客的通道。而通过关闭可动栅栏1,能防止位于站台上的乘客等落入轨道内。另外,为了防止位于站台上的乘客等从相邻的可动栅栏1之间落入轨道内,在相邻的可动栅栏1之间跨设了固定杆2。图1示出了在相邻的可动栅栏1之间上下并排跨设了2根固定杆2的例子,而固定杆2的数量既可以为1根,也可以为3根以上。
并且,可动栅栏1对于停靠于站台的每种列车,只要与该列车的全部车门相对即可,即使存在与并非列车门的部分相对的部分也不会存在特别的问题。
图2是从与列车车门相对的站台侧观察的平面图。图2是可动栅栏关闭的状态(关闭状态)。
该可动栅栏1具有2根固定支柱11、2根可动支柱12、2根制止杆13、14。固定支柱11立设于站台的侧端部。在站台上,在固定支柱11的设置位置安装有底座。2根固定支柱11之间就是上下列车的乘客的通道。换言之,2根固定支柱11设置成与停靠于站台的列车种类无关,均覆盖各列车的车门相对的位置。固定支柱11的高度为130~150cm左右。另外,固定支柱11是能承受100kgf左右的承重的钢材。
在每个固定支柱11上,以相对于该固定支柱11沿着上下方向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有2根可动支柱12。可动支柱12安装于固定支柱11的背面(轨道侧)。可动支柱12是高度为130cm左右的钢材。制止杆13、14上下并排跨设于2根可动支柱12之间。处于上侧的制止杆13(以下也称之为上侧制止杆13)如后所述是筒状(例如圆筒状)的管,固定于可动支柱12的上端部附近。该上侧制止杆13在内侧贯穿有后述的连结轴。另一方面,处于下侧的制止杆14(以下也称之为下侧制止杆14)以相对于可动支柱12可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下侧制止杆14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制止部件。
当可动栅栏1处于图2所示关闭状态时,上侧制止杆13处于距离站台上表面130cm左右的高度,下侧制止杆14处于距离站台上表面65cm左右的高度。制止杆13、14例如是外径为48mm、厚度为3.5mm的PC管。当可动栅栏1处于关闭状态时,下侧制止杆14处于防止幼儿(2岁幼儿的身高80~90cm)和轮椅乘客(轮椅的乘坐高度60cm左右)通过站台上表面与下侧制止杆14之间落入轨道内的高度。另外。下侧制止杆14还是位于站台上的乘客等不易跨过的高度。
并且,关于制止杆13、14,只要能限制乘客等的通行即可,也可以置换为板等。
另外,在相邻的可动栅栏1之间将上述2根固定杆2上下排列跨设于固定支柱11上。下侧的固定杆2处于距离站台上表面65cm左右的高度,上侧的固定杆2处于距离站台上表面130cm左右的高度。固定杆2例如是外径为50mm、厚度为2mm的SUS管。如上,由于固定杆2安装于固定支柱11上,因此无需另外准备安装固定杆2的支柱,既能无损站台的美观,又能抑制防止落下栅栏的设置成本。
图3是表示该可动栅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该可动栅栏1具有控制部50、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通信部55、告知部56。
控制部50控制可动栅栏1各部分的动作。如上所述,可动栅栏1在乘客通道的两侧设置了固定支柱11,而且以相对于该固定支柱11可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了可动支柱12。可动栅栏1对每个固定支柱11设置了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按照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以使得2根可动支柱12以大致相同高度进行移位的方式,对设置于2根固定支柱12的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进行连动控制。
固定支柱11在内部撑设有沿上下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无端带。可动支柱12与设置于固定支柱11内部的无端带连结。该无端带通过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可动支柱12伴随着无端带的旋转,相对于固定支柱11在上下方向滑动。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能够向正方向(可动支柱12上升的方向)和反方向(可动支柱12下降的方向)旋转。
并且,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具有对可动支柱12相对于固定支柱11的位置处于下限位置的情况以及可动支柱12相对于固定支柱11的位置处于上限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未图示)。另外,还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的编码器获得伴随着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的驱动量的可动支柱12的位移量。
另外,可动栅栏1在以相对于2根固定支柱11可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的可动支柱12之间跨设了2根制止杆13、14。如上所述,上侧制止杆13固定于可动支柱12的上端部附近。另外,下侧制止杆14以相对于可动支柱12可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可动栅栏1对每个可动支柱12设置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按照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以使得下侧制止杆14的两端相对于可动支柱12以大致相同高度移位的方式,对设置于2根可动支柱12上的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进行连动控制。
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可动支柱12在内部撑设有沿着上下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无端带。下侧制止杆14与该无端带连结。该无端带通过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下侧制止杆14伴随着无端带的旋转,相对于可动支柱12在上下方向滑动。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能够向正方向(下侧制止杆14上升的方向)和反方向(下侧制止杆14下降的方向)旋转。
并且,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具有对下侧制止杆14相对于可动支柱12的位置处于下限位置的情况以及下侧制止杆14相对于可动支柱12的位置处于上限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未图示)。另外,还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上的编码器获得伴随着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量的下侧制止杆14的位移量。
通信部55控制与停靠于站台的列车和设置于乘务员室的管理装置等上位装置之间的通信。与列车的通信是经由周知的无线转发机进行的。告知部56对乘客和乘务员等进行基于声音等的报警告知。
接着简单说明该可动栅栏1的开闭动作。图4是说明该可动栅栏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变化的图。
可动栅栏1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当列车到达站台时,转移到打开状态。而当乘客上下列车完毕后,转移到关闭状态。
当可动栅栏1在通信部55接收到打开指示时,由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驱动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使可动支柱12向上方滑动。图4(A)表示可动栅栏1的关闭状态。此时,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进行使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的转速成为预先确定的通常速度的恒定功率控制,使可动支柱12向上方滑动。例如使可动支柱12以40cm/s向上方滑动。此时,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正向旋转。当可动支柱12到达上限位置处时,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停止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参见图4(B))。
此后,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驱动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使下侧制止杆14向上方滑动。此时,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进行使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转速成为预先确定的通常速度的恒定功率控制,使下侧制止杆14向上方滑动。例如使下侧制止杆14以40cm/s向上方滑动。此时,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正向旋转。当下侧制止杆14到达上限位置处时,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停止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参见图4(C))。该状态为打开状态。处于该打开状态时,下侧制止杆14处于距离站台上表面2m左右的高度。
接着说明可动栅栏1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状态变化。图5是说明可动栅栏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状态变化的图。图5(A)与图4(C)同样表示可动栅栏1的打开状态。
当可动栅栏1在通信部55接收到关闭指示时,由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驱动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使可动支柱12向下方滑动。此时,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进行使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的转速成为预先确定的通常速度的恒定功率控制,使可动支柱12向下方滑动。例如使可动支柱12以40cm/s向下方滑动。此时,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反向旋转。当可动支柱12到达下限位置处时,可动支柱驱动控制部51停止可动支柱驱动电动机52(参见图5(B))。
此后,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驱动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使下侧制止杆14向下方滑动。此时,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进行使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转速成为预先确定的通常速度的恒定功率控制,使下侧制止杆14向下方滑动。例如使下侧制止杆14以40cm/s向下方滑动。此时,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反向旋转。当下侧制止杆14到达下限位置处时,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停止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参见图5(C))。该状态为关闭状态。图5(C)是与图4(A)相同的关闭状态。
下面说明相对于可动支柱12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自由滑动地安装的下侧制止杆14的滑动结构。图6是可动支柱的下侧制止杆的安装位置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下侧制止杆14的端部安装于驱动壳体21上(驱动壳体21保持下侧制止杆14的端部)。
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使驱动壳体21相对于可动支柱12沿着上下方向滑动,从而使由该驱动壳体21保持了端部的下侧制止杆14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可动支柱12在内部形成有对驱动壳体21在上下方向的滑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22。可动支柱12在与另一个可动支柱12相对的侧面形成有与引导槽22连通的开口面。
图7是表示可动支柱的制止杆和连结轴的安装结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图7表示可动支柱12到达上限位置的状态。如上所述,2根可动支柱12分别在内部撑设有在上下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无端带31。各可动支柱12在内部安装了沿上下方向排列的2个驱动滑轮32、33。无端带31撑设于沿上下方向排列的2个驱动滑轮32、33上。
下侧的驱动滑轮32通过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如上所述,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是针对每个跨设了制止杆13、14的可动支柱12而设置的。另外,上侧的驱动滑轮33被通过了上侧制止杆13的内侧的连结轴34而连结起来。该连结轴34与上侧驱动滑轮33一起旋转。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对下侧驱动滑轮32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得无端带31旋转,上侧驱动滑轮33随之也旋转。另外,连结轴34随着上侧驱动滑轮33的旋转也旋转。如上所述,该连结轴34贯穿上侧制止杆13内侧,因此无法从外侧接触到。该上侧制止杆13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轴罩。
另外,插入到引导槽22的驱动壳体21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件与无端带31结合起来。因此驱动壳体21伴随着无端带31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滑动。另外,驱动壳体21保持下侧制止杆14的端部。因此,下侧制止杆14随着驱动壳体21的滑动,在上下方向滑动。
驱动壳体21和下侧制止杆14滑动的方向由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的下侧驱动滑轮32的旋转方向决定。
接着说明手动向上方提升下侧制止杆14的情况。手动提升下侧制止杆14指的是例如下侧制止杆14位于下方、处于限制乘客通行的状态(不仅包含可动支柱12位于下端的情况,还包括可动支柱12位于上端的情况)时,由于产生某种异常(周边状况的变化等)而必须解除乘客的通行限制的情况。
当位于周边的人握住下侧制止杆14的适当位置将其向上方提升(或者推起)时,保持该下侧制止杆14的端部的驱动壳体21被提升至上方。由于驱动壳体21与无端带31连结,因此无端带31旋转,驱动滑轮32、33旋转。
由于2根可动支柱12的上侧的驱动滑轮33通过连结轴而连结起来,因此这2根可动支柱12的驱动滑轮32、33大致同步旋转。
因此,当手动将下侧制止杆14向上方提升时,无论握住该下侧制止杆14的位置是何处(即使握住下侧制止杆14的中央、左右端部等任意位置进行提升),下侧制止杆14也几乎不会倾斜,大致水平地被提起。换言之能防止下侧制止杆14倾斜而挂住等的事态。因此当产生了异常时,能简单地解除出入口处的乘客的通行限制,能确保乘客的通道。由此使得乘客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另外,当通过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使下侧制止杆14向上下方向滑动时,连结轴34也使2根可动支柱12的驱动滑轮32、33大致同步旋转。另外,由于通过连结轴34将2根可动支柱12的驱动滑轮33连结起来,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制止杆驱动控制部53和制止杆驱动电动机54设置于一个可动支柱12而不设置于另一个可动支柱12。
还可以将上述例子中的无端带41置换为链条等其他部件。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举例说明的是将本发明申请应用于设置在站台的可动栅栏1的情况,而本发明也可以用作设置于工地现场等车辆进出的出入口等的门装置。

Claims (2)

1.一种门装置,其在立设于出入口的两侧的2根固定支柱上,分别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支柱,在该可动支柱之间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跨设有制止部件,其中,
上述可动支柱在内部具有撑架于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驱动滑轮上的驱动部件,
上述制止部件与上述驱动部件连结,
在位于分别设置于2根固定支柱上的2根上述可动支柱的上侧的上述驱动滑轮之间安装有与该驱动滑轮一起旋转的连结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2根可动支柱之间安装有通过上述连结轴的筒状轴罩。
CN201110254571.4A 2010-11-17 2011-08-31 门装置 Active CN102465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6464 2010-11-17
JP2010256464A JP5616199B2 (ja) 2010-11-17 2010-11-17 ゲ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650A CN102465650A (zh) 2012-05-23
CN102465650B true CN102465650B (zh) 2014-11-26

Family

ID=4606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4571.4A Active CN102465650B (zh) 2010-11-17 2011-08-31 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16199B2 (zh)
CN (1) CN102465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5186B2 (ja) * 2014-12-24 2018-12-05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ホーム柵
JP6469439B2 (ja) * 2014-12-24 2019-02-13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ホーム柵
JP6532311B2 (ja) * 2015-06-11 2019-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柵
CN108894690A (zh) * 2018-09-06 2018-11-27 辽宁奇辉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上开门的防护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2823A (ja) * 2003-04-24 2004-11-1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簡易可動柵
CN2700391Y (zh) * 2004-02-27 2005-05-18 刘逸星 站台防护装置
CN200957687Y (zh) * 2006-07-20 2007-10-10 宁波通用印刷机械厂 胶印机自动升降防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0480Y2 (zh) * 1978-07-10 1982-11-04
JPH0525706Y2 (zh) * 1990-02-21 1993-06-29
JP2004293117A (ja) *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ガレージ扉
KR100601112B1 (ko) * 2005-02-14 2006-07-19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디 하이테크 전동차 플랫폼의 안전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2823A (ja) * 2003-04-24 2004-11-1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簡易可動柵
CN2700391Y (zh) * 2004-02-27 2005-05-18 刘逸星 站台防护装置
CN200957687Y (zh) * 2006-07-20 2007-10-10 宁波通用印刷机械厂 胶印机自动升降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16199B2 (ja) 2014-10-29
CN102465650A (zh) 2012-05-23
JP2012106586A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5661B (zh) 门装置
CN102465650B (zh) 门装置
ES2381602T3 (es) Dispositivo de transporte para transferir la cabina de un ascensor
JP6290427B2 (ja) 動滑車によって駆動される多段垂直開閉型スクリーンドア
JP4444756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JP2012214196A (ja) ホームゲート装置及び安全柵
ES2355629T3 (es) Vía suspendida monocarril.
US20190084586A1 (en) Train platform located security system
ES2733499T3 (es) Instalación de teleférico
EP2933165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ning and closing of platform screen door
EP3106364A1 (en) Safety equipment for train platform
JP4536811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JP2005238926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
KR20090011218U (ko) 디펜스 도어용 도어패널의 가이드구조
CN102561930B (zh) 门装置
JP5650549B2 (ja) ゲート装置
CN102155142B (zh) 门装置
CN102465660B (zh) 门装置
JP6789501B2 (ja) ホームドア
JP2524555B2 (ja) 地下構造物へのアクセス構造物
KR20090010370U (ko) 대형 건축구조물용 도어의 추락방지장치
JP6976108B2 (ja) ホーム柵
JP2014012489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ー
JP3180713U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側への工事が削減できるホームドア装置
ES2403362B1 (es) Instalacion automatica de estacionamiento de vehiculos con dispositivo automatico de estacionamiento y su procedimiento de aparcamien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KAMISAWA CYBERNETICS COMPANY,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MRON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08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22

Address after: Central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akamisaw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mron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