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9739B -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9739B
CN102459739B CN2010800269643A CN201080026964A CN102459739B CN 102459739 B CN102459739 B CN 102459739B CN 2010800269643 A CN2010800269643 A CN 2010800269643A CN 201080026964 A CN201080026964 A CN 201080026964A CN 102459739 B CN102459739 B CN 102459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le
section
bottom line
magnet section
lin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69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9739A (zh
Inventor
泷泽义知
小野政义
仓岛达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S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D Corp filed Critical NS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59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9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9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9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8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05B57/10Shuttles
    • D05B57/12Shuttles oscill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8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05B57/10Shuttles
    • D05B57/14Shuttles with rotary hook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6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05B57/38Shuttle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9/00Applications of bobbin-winding or -changing devices; Indicating or 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therewith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7/00Use of special elements
    • D05D2207/05Magnetic devices
    • D05D2207/06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中不依赖于摩擦力即能够更为精细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张力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外梭(110),中梭压板(130),中梭(15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梭子驱动部(250),和梭心(300),在中梭(150)上设有磁铁部(190),在设在梭子驱动部(250)的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上的臂(260)上,接近磁铁部(190)地设有磁铁部(270),通过马达(252)使磁铁部(270)旋转,中梭(150)旋转。而且,在设在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上且接近中梭(150)地设置的旋转盘(210)上设有磁铁部(214),在梭心(300)的旋转盘(210)一侧设有磁铁部,梭心(300)通过马达(202)而旋转。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控制缝纫机的底线的张力的方法,公知的有通过螺钉调整附加在梭壳上的板簧的按压力的方法。
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存在着在梭壳上装配永久磁铁,同时能够相对于梭壳接近、离开地装配能够改变极性以及磁力、从而有选择地吸引或者排斥该永久磁铁的电磁铁,通过电流在电磁铁的线圈中流动而对电磁铁施力,电磁铁排斥永久磁铁地起作用,永久磁铁被按压而压迫梭心,其结果,与缝制速度相对应的制动力作用在梭心上,这样一来,对底线赋予规定的张力的装置。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存在着具备磁性体6,电磁铁,和通电控制组件的装置,上述磁性体6能够相对于形成在保持卷绕有底线的梭心的中梭上且引导底线的底线引导部进退地设置,能够向被该底线引导部引导的底线赋予或者解除张力,上述电磁铁设在隔着底线引导部与磁性体对向的位置上,通过通电而在周围产生磁场,使磁性体相对于底线引导部进退,上述通电控制组件根据应赋予底线的张力而改变在电磁铁中通电的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电流的大小。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5-68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8-11907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中,由于通过永久磁铁压迫梭心,使梭心的端部压接在支轴的大直径部上而产生底线的张力,所以底线的张力依赖于梭心与支轴的摩擦力,不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张力,而且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中,由于通过电磁铁使磁性体相对于底线引导部进退而控制底线张力,所以底线的张力依赖于底线与磁性体的摩擦力,不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张力,而且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特别是在刺绣用缝纫机中,由于底线的张力对所制作的刺绣的完成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希望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缝纫机、特别是刺绣用缝纫机中的底线张力的控制装置中不依赖于摩擦力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张力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1结构是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梭(110),在圆弧状的内周面上该内周面的轴线方向一侧、即正面一侧形成有引导槽;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背面部(161),和轴部(184),至少背面部与轴部是由非磁性体形成的,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上述轴部(184)形成在背面部正面一侧的面上,沿着背面部的旋转中心形成;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梭心(300),具有中梭的轴部插入的孔部,通过将该轴部插入该孔部中而在中梭内枢轴支撑,上述梭心(300)具有设在枢轴支撑在轴部上之际与中梭的背面部对向的面、即背面一侧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和第2磁铁部(214、1214),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且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第2磁铁部(214、1214)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使第1磁铁部旋转。
在上述第1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中,通过驱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第2磁铁部旋转,这样一来,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旋转,梭心旋转。也就是说,沿着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因此,由于通过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的第2磁铁部和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控制底线的张力,所以能够不依赖于摩擦力地控制底线张力,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而且,由于赋予底线的张力通过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而且,能够在缝纫机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自由地控制底线的张力。而且,在缝纫机为刺绣用缝纫机的情况下,即使是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通过使作为用于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数据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也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在中梭中设有轴部,由轴部枢轴支撑的梭心通过第1磁铁部被第2磁铁部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中梭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中的机构。而且,通过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的吸引力使梭心枢轴支撑在轴部上,能够容易地安装,而且,通过克服该吸引力或者使梭心旋转大约180度使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相斥,能够容易地从轴部中取出梭心,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梭心在中梭中装卸。
而且,第2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结构中,在中梭的背面部中与设有梭心的第1磁铁部的面对向的部分的外周侧的部分设有第3磁铁部(190),设有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252、1252)的梭子驱动部(250、125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252、1252)具有接近第3磁铁部设置的第4磁铁部(270、1270),使第4磁铁部以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因此,通过驱动梭子驱动用马达,第4磁铁部以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这样一来,接近于第4磁铁部的第3磁铁部旋转,中梭旋转。这样一来,能够通过磁铁的吸引力使中梭也旋转。
而且,第3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2结构中,中梭上的背面部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第3磁铁部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这样一来,能够使第4磁铁部不会成为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的障碍地相对于第3磁铁部接近。
而且,第4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2或第3结构中,具有以中梭大致半旋转地往返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的控制部(40),在梭子驱动部中,梭子驱动用马达同轴地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背面一侧,在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上设有大致L字型的臂(260),上述臂(260)具有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264),第4磁铁部设在该臂的前端。
因此,由于能够将中梭作为半旋转梭子使用,中梭被梭子驱动部驱动,第4磁铁部和第3磁铁部吸引,中梭随着第4磁铁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而旋转,所以能够降低驱动中梭之际的驱动音。也就是说,由于不像以往的半旋转式的中梭那样设有与中梭的两侧相接的驱动器,所以能够不产生驱动器与中梭相接所产生的声音。
而且,第5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2或第3结构中,具有以中梭全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的控制部(40),梭子驱动用马达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和中梭之间的位置上且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插通孔,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形成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筒状,该第2旋转轴的轴线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同轴地设置,在第2旋转轴上设有大致L字型的臂(1260),上述臂(1260)具有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1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1264),第4磁铁部设在该臂的前端。
因此,能够将中梭作为全旋转梭子使用。特别是由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设在与梭子驱动用马达的中梭相反一侧,能够成为第3磁铁部的周围敞开的结构,所以能够使臂全旋转,并能够将中梭作为全旋转梭子使用。
而且,第6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至3中任一种结构中,设有圆筒状部(182),上述圆筒状部(182)设在中梭的背面部上正面一侧的面上,用于收纳由轴部枢轴支撑的梭心。因此,能够防止在由中梭枢轴支撑的梭心中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脱落。
而且,第7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至3中任一种结构中,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有板状的旋转板(212),第2磁铁部(214)设在该旋转板的正面一侧。
而且,第8结构是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梭(110),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梭心收纳部(180),和第3磁铁部(190),中梭中第3磁铁部以外的结构由非磁性体形成,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中梭主体部(160)从走梭板内侧的端部连设,具有背面部(161)和正面侧锥状部(166),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上述正面侧锥状部(166)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另一侧、即正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形成为朝向正面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上述梭心收纳部(180)形成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具有从背面主体部的中央沿着中梭的旋转中心形成的轴部(184),和设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的圆筒状部(182),上述第3磁铁部(190)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中梭压板(130),设在中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梭心(300),收纳在中梭的梭心收纳部中,具有设在与成为旋转中心的轴线为直角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和旋转盘(210),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旋转盘(210)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具有通过旋转盘旋转而使第1磁铁部旋转的第2磁铁部(214);梭子驱动部(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252),大致L字型的臂(260),和第4磁铁部(27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252)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上述臂(260)设在第2旋转轴上,具有安装在该第2旋转轴上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262),和从该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264),上述第4磁铁部(270)设在臂的前端,接近第3磁铁部地设置;控制部(40),以中梭大致半旋转地往返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
在该第8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中,通过驱动梭子驱动用马达,臂旋转,第4磁铁部以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这样一来,接近于第4磁铁部的第3磁铁部旋转,中梭旋转。而且,通过驱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盘旋转,第2磁铁部旋转,这样一来,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旋转,梭心旋转。也就是说,沿着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因此,由于通过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的第2磁铁部和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控制底线的张力,所以能够不依赖于摩擦力地控制底线张力,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而且,由于赋予底线的张力通过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而且,能够在缝纫机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自由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在缝纫机为刺绣用缝纫机的情况下,即使是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通过使作为用于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数据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也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在中梭中设有梭心收纳部,收纳在梭心收纳部中的梭心通过第1磁铁部被第2磁铁部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中的机构。而且,通过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的吸引力能够容易地将梭心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而且,通过克服该吸引力或者使梭心旋转大约180度使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相斥,能够容易地从梭心收纳部中取出梭心,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梭心在梭心收纳部中装卸。
而且,由于能够将中梭作为半旋转梭子使用,中梭被梭子驱动部驱动,第4磁铁部和第3磁铁部吸引,中梭随着第4磁铁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而旋转,所以能够降低驱动中梭之际的驱动音。也就是说,由于不像以往的半旋转式的中梭那样设有与中梭的两侧相接的驱动器,所以能够不产生驱动器与中梭相接所产生的声音。
而且,第9结构是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梭(110),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梭心收纳部(180),和第3磁铁部(190),中梭中第3磁铁部以外的结构由非磁性体形成,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中梭主体部(160)从走梭板内侧的端部连设,具有背面部(161)和正面侧锥状部(166),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上述正面侧锥状部(166)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另一侧、即正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形成为朝向正面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上述梭心收纳部(180)形成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具有从背面主体部的中央沿着中梭的旋转中心形成的轴部(184),和设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的圆筒状部(182),上述第3磁铁部(190)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梭心(300),收纳在中梭的梭心收纳部中,具有设在与成为旋转中心的轴线为直角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和旋转盘(1210),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旋转盘(1210)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且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具有通过旋转盘旋转而使第1磁铁部旋转的第2磁铁部(1214);梭子驱动部(1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大致L字型的臂(1260),和第4磁铁部(127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和中梭之间的位置上,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插通孔,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形成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筒状,该第2旋转轴的轴线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同轴地设置,上述臂(1260)设在第2旋转轴上,具有安装在该第2旋转轴上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1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1264),上述第4磁铁部(1270)设在臂的前端且接近第3磁铁部地设置;控制部(40),以中梭大致全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
在该第9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中,通过驱动梭子驱动用马达,臂旋转,第4磁铁部以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这样一来,接近于第4磁铁部的第3磁铁部旋转,中梭旋转。而且,通过驱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盘旋转,第2磁铁部旋转,这样一来,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旋转,梭心旋转。也就是说,沿着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因此,由于通过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的第2磁铁部和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控制底线的张力,所以能够不依赖于摩擦力地控制底线张力,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而且,由于赋予底线的张力通过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而且,能够在缝纫机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自由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在缝纫机为刺绣用缝纫机的情况下,即使是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通过使作为用于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数据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也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在中梭中设有梭心收纳部,收纳在梭心收纳部中的梭心通过第1磁铁部被第2磁铁部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中的机构。而且,通过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的吸引力能够容易地将梭心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而且,通过克服该吸引力或者使梭心旋转大约180度使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相斥,能够容易地从梭心收纳部中取出梭心,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梭心在梭心收纳部中装卸。
而且,由于能够将中梭作为全旋转梭子使用,特别是由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设在与梭子驱动用马达的中梭相反一侧,能够成为第2磁铁部的周围敞开的结构,所以能够使臂全旋转,并能够将中梭作为全旋转梭子使用。
而且,第10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至3中任一种结构中,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方向的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第2磁铁部是呈环状或者圆柱状、且在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而且,第11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8或第9结构中,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方向的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第2磁铁部是呈环状或者圆柱状、且在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
另外,在上述第10以及第11结构中,第1磁铁部的单面的极数以及第2磁铁部的单面的极数可以是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
而且,第12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至3中任一种的结构中,中梭的背面部具有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形的背面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该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的背面部凹部(162b);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即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中的第2磁铁是具有比第1磁铁部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在径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在该背面部凹部内与该背面部凹部隔开间隔地设置,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端部位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面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而且,第13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8或第9结构中,中梭的背面部具有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形的背面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该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的背面部凹部(162b);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即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中的第2磁铁是具有比第1磁铁部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在径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在该背面部凹部内与该背面部凹部隔开间隔地设置,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端部位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面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
因此,根据第12以及第13结构,由于第1磁铁部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同时第2磁铁部的磁化方向为径向,并且第1磁铁部的内径形成得比第2磁铁部的外径大,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设定成位于中梭中背面部的背面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所以在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和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两磁铁的磁力平衡,梭心中的第1磁铁部不会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板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相接,能够防止第1磁铁部与中梭的背板部板状部相接而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梭心的旋转,更为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另外,也可以使第12结构为如下的结构。即,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梭(110),在圆弧状的内周面上该内周面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即正面一侧形成有引导槽;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背面部(161),和轴部(184),至少背面部与轴部是由非磁性体形成的,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具有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形的背板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该背板部板状部的开口部的背面部凹部(162b),上述轴部(184)形成在背面部正面一侧的面上,沿着背面部的旋转中心形成;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梭心(300),具有中梭的轴部插入的孔部,通过将该轴部插入该孔部中而在中梭内枢轴支撑,上述梭心(300)具有设在枢轴支撑在轴部上之际与中梭的背面部对向的面、即背面一侧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上述第1磁铁部(310)是由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即面方向上磁化永久磁铁构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和第2磁铁部(214),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且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第2磁铁部(214)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使第1磁铁部旋转,上述第磁铁部(214)由具有比第1磁铁部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在径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构成;第2磁铁部在背面部凹部内与该背面部凹部隔开间隔地设置,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端部位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面部板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
另外,在上述第12以及第13结构中,也可以是第1磁铁部的单面的极数是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第2磁铁部的极数是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
而且,第14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2结构中,背面部凹部具有从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连设、且呈朝向正面一侧而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筒状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和封闭凹部外围设置部上与背面部板状部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设有旋转体(212),上述旋转体(212)具有大致圆锥台形且与凹部外围设置部的周面大致平行的周面,在正面一侧具有安装第2磁铁部的凹部,在该旋转体的凹部设有第2磁铁部。而且,第15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3结构中,背面部凹部具有从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连设、且呈朝向正面一侧而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筒状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和封闭凹部外围设置部上与背面部板状部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设有旋转体(212),上述旋转体(212)具有大致圆锥台形且与凹部外围设置部的周面大致平行的周面,在正面一侧具有安装第2磁铁部的凹部,在该旋转体的凹部设有第2磁铁部。因此,根据第14以及第15结构,面线在通过中梭的背面一侧之际能够顺利地通过。
而且,第16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2结构中,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而且,第17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3结构中,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而且,第18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4结构中,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而且,第19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5结构中,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
因此,根据第16至第19结构,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以外的部分背面一侧的端部不会与背面部凹部的内侧相接,在与背面部凹部之间不产生摩擦,能够顺利地进行梭心的旋转,并能够更为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第20结构是具有上述第4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40)在从挑线杆上死点到针杆下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包括从挑线杆下降中的状态到缝针插入加工布为止的期间在内的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而且,第21结构是具有上述第5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40)在从挑线杆上死点到针杆下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包括从挑线杆下降中的状态到缝针插入加工布为止的期间在内的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而且,第22结构是具有上述第8或第9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40)在从挑线杆上死点到针杆下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包括从挑线杆下降中的状态到缝针插入加工布为止的期间在内的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这样一来,根据第20至第22结构,能够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面线和底线的绷紧情况。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由于通过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的第2磁铁部和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控制底线的张力,所以能够不依赖于摩擦力地控制底线张力,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而且,由于赋予底线的张力通过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而且,能够在缝纫机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自由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在缝纫机为刺绣用缝纫机的情况下,即使是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通过使作为用于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数据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也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在中梭中设有梭心收纳部,收纳在梭心收纳部中的梭心通过第1磁铁部被第2磁铁部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中的机构。而且,通过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的吸引力能够容易地将梭心收纳在梭心收纳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刺绣用缝纫机的结构的说明天;
图2是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刺绣用缝纫机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3是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刺绣用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横向剖视图,是图4中的G-G向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梭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梭子驱动部、和梭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梭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梭子驱动部、和梭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8是中梭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磁铁部214与磁铁部31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假想主轴数据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针杆用数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梭子驱动用数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中梭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中梭的动作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实施例2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梭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梭子驱动部、和梭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磁铁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实施例3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2是实施例3中的刺绣用缝纫机的横向剖视图,是图20中的H-H向剖视图;
图23是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梭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梭子驱动部、和梭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梭子、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梭子驱动部、和梭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特别是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的主要部分与表示梭心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磁铁部214和磁铁部310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磁铁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磁铁部的例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刺绣用缝纫机,10-1~10-n:刺绣头,20:机械要素组,22a:挑线杆,22b:针杆,22c:压脚,30:控制装置,32a:挑线杆用马达,32b:针杆用马达,32c压脚用马达,40:控制电路,100:梭子,110:外梭,130:中梭压板,150:中梭,152:走梭板,160:中梭主体部,161:背面部,162:背面主体部,162a:平板状部,162b:凹部:162b-1: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2:凹部进深设置部,164:背面侧锥状部,164a:第1区域,164b:第2区域,166:正面侧锥状部,170:前端部,172:尖端,174:导纱钩部,180:梭心收纳部,182:筒状部,184:轴部,190、214、270、310、1214、1270:磁铁部,200、120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2、1202: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10:1210:旋转盘,212、1212:旋转盘主体,220:支撑部,250、1250:梭子驱动部,252、1252:梭子驱动用马达,260:1260:臂,300:梭心,302:梭心主体,400:运算装置,500: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提供能够在缝纫机中的底线张力的控制装置中不依赖于摩擦力地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张力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目的是通过以下实现的。
实施例1
作为基于发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刺绣用缝纫机1如图1~图13所示地构成,具有:缝纫机台板3,刺绣头10-1~10-n,缝制框(可作为保持框、刺绣框)22d,框驱动用马达32d,梭子10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梭子驱动部250,梭心300,运算装置400,以及存储装置500。
在此,缝纫机台板3呈大致平板状,如图4所示,具有板状的台板主体4和设置在形成于台板主体4上的开口部的针板5。
而且,刺绣头10-1~10-n设在缝纫机台板3的上方,刺绣头10-1~10-n中的各刺绣头隔开规定的间隔以大致直线状排列。也就是说,从缝纫机台板的上表面立设有框架(未图示),在该框架的正面一侧设有各刺绣头。
由于刺绣头10-1~10-n中的各刺绣头为同样的结构,所以当以刺绣头10-1为例进行说明时,刺绣头10-1如图2所示构成,具有机械要素组20,控制装置30,以及壳体部(未图示)。
该机械要素组20是在刺绣缝纫机中被驱动的各机械要素,作为机械要素,设有挑线杆22a,针杆22b,以及压脚22c。
在此,挑线杆22a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部以左右方向(X1-X2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摆动。也就是说,在挑线杆22a上,如图3所示,其基端部分插入有挑线杆用马达32a的旋转轴(马达轴)32a-1,以该旋转轴32a-1为中心转动。
也就是说,挑线杆22a具有拉紧面线90的功能,如图3所示,具有安装在挑线杆用马达32a的旋转轴32a-1上的挑线杆臂部24,和与多个针杆中的各针杆相对应地设置的挑线杆前端部26,这多个挑线杆前端部26装配在针杆容器(未图示)的支持板部50上,通过针杆容器左右方向滑动,与挑线杆臂部24卡合的挑线杆前端部26由挑线杆臂部24支撑而旋转。
即,挑线杆臂部24呈弓状的板状,呈越靠近前端越向下方弯曲的板状。在该挑线杆臂部24的基端部分上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孔部,旋转轴32a-1插入其中而固定在旋转轴32a-1上。也就是说,设在挑线杆臂部24的基端部分上的孔部与旋转轴32a-1的轴线J1朝向左右方向。而且,挑线杆臂部24的前端一侧形成为能够与挑线杆前端部26卡合,在图3的例子中形成为俯视成凸状。
另外,挑线杆用马达32a设在壳体部上的臂一侧。也就是说,即使针杆容器左右方向滑动,挑线杆用马达32a及挑线杆臂部24也不会滑动。
而且,多个挑线杆前端部26中的各挑线杆前端部26为相同的结构,挑线杆前端部26具有穿线部26a,和与穿线部26a一体形成的连接部26b。
多个挑线杆前端部26以卡合在挑线杆臂部24上而不被驱动的状态装配在针杆容器中沿着左右方向设置的支撑板部50上,通过针杆容器左右方向滑动,与挑线杆臂部24卡合的挑线杆前端部26以由挑线杆臂部24支撑的状态旋转。
而且,针杆22b设成能够上下移动,在针杆22b的下端固定地设有缝针22b-1(将面线穿过该缝针22b-1的针孔22b-2中),在针杆22b的上端固定地设有针杆座(未图示)。关于针杆22b,实际上针杆22b在一个刺绣头上设有多个,该多个针杆22b由针杆容器支撑,通过使针杆容器左右方向滑动,选择出的针杆被驱动而上下移动。
而且,压脚22c固定在升降杆(未图示)的下端,通过该升降杆上下移动,压脚上下移动。另外,压脚22c在每个刺绣头上设有一个。
而且,控制装置30如图2所示,具有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以及控制电路(控制部)40。
在此,挑线杆用马达32a是用于使挑线杆22a摆动的马达,其旋转轴正反向旋转,旋转轴的轴线朝向左右方向(X1-X2方向)。而且,针杆用马达32b是用于使针杆22b上下移动的马达。而且,压脚用马达32c是用于使压脚22c上下移动的马达。
而且,控制电路40是控制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框驱动用马达32d、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和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各马达的动作的电路,根据来自运算装置400的数据控制各马达的动作。即,控制电路40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各机械要素用数据(作为针杆的情况下的数据参照图11),控制针对各机械要素的马达(例如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框驱动用马达32d、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
例如,控制电路40根据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梭子驱动用数据(参照图12)的数据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而且,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参照图13)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
而且,壳体部(未图示)构成刺绣头10-1的框体,具有固定在框架上的臂,和设在臂的正面一侧且相对于的臂左右方向(X1-X2方向)滑动的针杆容器。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控制电路40设在臂内。
而且,缝制框22d是用于铺设并保持加工布的框状部件,设在缝纫机台板3的上方(也可以作为上表面)。而且,框驱动用马达32d是用于驱动缝制框22d的马达。
而且,梭子100按照各刺绣头设在刺绣头10-1~10-n的下方比缝纫机台板3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上。具体地说,由设在缝纫机台板3的下侧的梭子基座7支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梭子基座7成为具有安装在台板主体4的下表面的侧面部7b、7c,和设在侧面部7b的下端与侧面部7c的下端之间的底面部7a的结构。
在此,梭子100如图4~图8所示,具有外梭110,中梭压板130,和中梭150。
外梭110是上部开口的大致环状的部件,具有外梭主体部112,和从外梭112的两侧突出的安装部116。
外梭主体部112在内侧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缺口部114,该缺口部114的横截面形状呈将圆形的上端水平切去的形状。缺口部114形成圆弧状的内周面。在该缺口部114上周状地形成有阶梯,中梭压板130一侧的直径大于其相反一侧地形成,由中梭压板130一侧(正面一侧)的大直径部(引导槽)114a和其相反一侧的小直径部114b构成。在该大直接部114a中配置有中梭150的走梭板152,走梭板152沿着大直径部114a滑动。即,该大直径部114a的内径形成得与走梭板152的外径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大。而且,小直径部114b形成得比中梭150的走梭板152的外径小,这样一来,配置在外梭110内的中梭150不会在与中梭压板130的相反一侧脱落。
而且,在外梭110的两侧安装有用于将中梭压板130固定在外梭110上的杠杆122,同时在梭子基座7上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安装外梭100的安装部116。也就是说,在安装部116上设有用于枢轴支撑杠杆122能够旋转的支撑孔118,在该支撑孔118的外侧设有插入用于将外梭110安装在梭子基座7上的螺钉部124插入的孔部120。
而且,中梭压板130为上部开口的大致环状的板状部件,在内侧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缺口部132,该缺口部132的主视的形状呈将圆形的上端水平切去的形状。设在中梭压板130上的缺口部132的内径形成得比中梭150的走梭板152的外径小,成为与外梭110的小直径部114b大致相同的内径。这样一来,配置在外梭110内的中梭150的中梭压板130一侧被盖住,中梭150不会在中梭压板130一侧脱落。
通过使中梭压板130抵接在外梭110的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相反一侧的面上,使杠杆122卡止在中梭压板130上,外梭110与中梭压板130一体地构成。
而且,中梭150配置在安装了中梭压板130的外梭110内且能够旋转,具有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前端部170,梭心收纳部180,以及磁铁部(第3磁铁部)190。中梭150中的磁铁部190以外的结构、即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前端部170,以及梭心收纳部180构成主体结构部。
在此,走梭板152呈大致圆弧状的板状、即将棒状的板状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其外侧的面形成为能够在外梭110的大直径部114a内滑动。
而且,中梭主体部160整体由板状部件形成,具有从走梭板152的内侧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到背面一侧的背面部161,和从走梭板152的内侧正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到正面一侧的正面侧锥状部166。
背面部161具有圆形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从背面主体部162的边部连设且从走梭板152的内侧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的背面侧锥状部164。
即,背面主体部162具有比走梭板152的内径小的外径,成相对于中梭153的旋转中心为直角的面。该背面主体部162位于比走梭板152背面一侧的端部靠背面一侧。
而且,背面侧锥状部164在走梭板152的内侧背面一侧的端部与背面主体部162的边部之间形成为大致锥状的板状,成将形成在走梭板152的内侧背面一侧的端部与背面主体部162的边部之间的圆锥(严格地说是圆锥的侧面部)的一部分切去的形状。即,背面侧锥状部164由第1区域164a和作为该第1区域164a以外的区域的第2区域164b构成,该第1区域164a是从主视的下端外置P到比主视中的导纱钩部174的位置靠左周方向的位置Q(该位置Q在圆周方向上与前端部170的尖锐部176与正面侧锥状部166之间的缺口部192的基端位置大致一致)的范围,第1区域164a从背面主体部162的周端形成走梭板152内侧的端部,穿过主视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中心的直线的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α,但第2区域164b与第1区域164a相比形成为宽度较窄,穿过主视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中心的直线的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β,α>β。该宽度β形成为面线不会在被导纱钩部174钩住的面线脱离导纱钩部174而向上方上拉之际成为障碍、并且能够安装磁铁部190的宽度。另外,宽度β形成为宽度α的约1/2以下,但从位置P主视左旋90度和180度之间的位置S之间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宽度,从位置S到主视左旋到第1区域164a的端部成为随着左旋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主视中的位置P与位置S之间的角度为140~150度,位置P与位置Q之间的角度为120~130度。在背面侧锥状部164上的各处形成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K。
而且,正面侧锥状部166从走梭板152的内侧正面一侧的端部形成到正面一侧,形成为呈向内侧(旋转中心一侧)倾斜的倾斜面的板状。也就是说,由与背面侧锥状部164所成的圆锥形状对称的圆锥形状的一部分形成,在主视中从位置Q的位置向右旋的方向窄幅地形成,从位置Q左旋也朝向走梭板152的尾端部152a窄幅地形成。另外,正面侧锥状部166主视的右旋方向的端部从尖端172向圆周方向突出地形成,另外,正面侧锥状部166主视的左旋方向的端部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到尾端部152a的位置。另外,正面侧锥状部166正面一侧的端部如图8所示,形成在比圆筒状的筒状部182的外周靠外侧,形成为在将梭心30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中之际正面侧锥状部166不会成为障碍。
而且,前端部170从走梭板152的端部(与尾端部152a对向一侧的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外侧面沿着走梭板152的外周面形成,在其前端形成尖锐的尖端172,而且,在尖端172的基端内侧形成有相对于圆周方向呈直角的平面的导纱钩部174。在导纱钩部174的内侧形成有从导纱钩部174向圆周方向突出的尖锐形状的尖锐部176。而且,在该尖锐部176与正面侧锥状部166之间形成有尖锐形状的缺口部192,由尖锐部176和正面侧锥状部166的前端形成双股状。而且,前端部170的背面一侧(尖锐部176的背面一侧与背面侧锥状部164之间的区域)朝向背面侧锥状部164的端部形成为平缓的凹状。
而且,梭心收纳部180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182和轴部184,筒状部182固定安装在背面主体部162正面一侧的面上。也就是说,筒状部182的外径与背面主体部162的直径大致相同,筒状部182固定安装在背面主体部162正面一侧的面上。筒状部182当然形成为能够收纳梭心300的大小,筒状部182的前后方向(Y1-Y2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梭心30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上。而且,轴部184形成为能够插入梭心300 轴状,并固定安装在背面主体部162正面一侧的面上。也就是说,形成为轴部184的轴芯与筒状部182的轴芯一致。通过设置筒状部182,能够防止卷绕在梭心300上的底线320从梭心300上脱落。特别是,由于根据底线的材质、例如在聚酯的情况下卷绕的底线鼓出,所以通过设置筒状部182而能够防止底线320从梭心300上脱落。
而且,磁铁部190是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在背面侧锥状部164上的第2区域164b正面一侧的面上地设置。具体地说,磁铁部190从背面侧锥状部164上的第2区域164b(具体地说是第2区域164b上相同宽度的区域)正面一侧的面上比筒状部182靠外侧的区域中的主视右端设到下端,呈扇形的板状,与背面侧锥状部164正面一侧的面相匹配地弯曲形成。另外,也可以将磁铁部190固定安装地设在背面侧锥状部164上的第2区域164b背面一侧的面上。即,磁铁部190设在中梭150的背面部161上与设有梭心300的磁铁部310的面对向的部分(即背面主体部162)的外周一侧的部分(即背面锥状部164)上的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这样一来,不会成为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的障碍,能够使磁铁部270接近磁铁部190。
另外,中梭150中磁铁部190以外的结构(至少背面部161和梭心收纳部180)是由非磁性体(例如铝、不锈钢)形成的。即,由于在梭心300上设有磁铁部310,所以为了磁铁部310不贴在背面主体部162上而中梭150中磁铁部190以外的结构是由非磁性体形成的。
而且,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设在外梭110的背面一侧,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上的旋转盘210,以及用于将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支持在外梭110上的支撑部220。
在此,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构成为能够正反向旋转,并形成为其旋转轴203的轴芯与中梭150上的轴部184的轴芯相一致。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上端正面一侧的端部与背面一侧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在支撑部220上的安装部204、206。
而且,旋转盘210具有圆形板状的旋转盘主体(旋转板)(也可以作为“旋转体”)212,安装在旋转盘主体212正面一侧的面上的环状的磁铁部(第2磁铁部)214,以及设在旋转盘主体212背面一侧的面上的筒状部216,筒状部216枢轴支撑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上而固定。这样一来,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旋转,旋转盘主体212旋转,通过旋转盘主体212旋转,磁铁部214也旋转。该磁铁部214是永久磁铁,如图9所示,构成为以沿着旋转中心的平面区分的一侧为N极而另一侧为S极,磁铁部214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也可以作为厚度方向)。在此,磁化方向为面方向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214沿着磁铁部214的厚度方向出来(即从磁铁部214的厚度方向的面(磁铁部214的平面部分)沿着厚度方向出来),在磁铁部214安装在旋转盘主体212上的状态下,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214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出来。也就是说,该磁铁部214具体来说是图19(a)所示那样的两面4极的磁铁,也可以是图19(b)所示那样的单面2极的磁铁。另外,磁铁部214只要是面磁化的则也可以不是环状,例如可以是圆柱状。也就是说,磁铁部214既可以是图19(c)所示的两面4极的磁铁,也可以是图19(d)所示的单面2极的磁铁。也就是说,磁铁部214上的至少一个面形成2极。
而且,支撑部220具有板状的平板部221,和从平板部2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安装部226、228。即,平板部221具有大致コ字型的コ字型部222,和从コ字型部222背面一侧的端部延伸到背面一侧的板状部224,コ字型部222正面一侧的一对前端中的一个固定安装在外梭110的一对上端中的一个上,コ字型部222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安装在外梭110的另一个上端上。而且,安装部226与安装部204固定安装,安装部228安装在安装部206上,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由支撑部220支撑。
在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中的支撑部220安装在外梭110上的状态下,旋转盘210的磁铁部214成为隔着间隔接近配置在外梭110内的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背面一侧的面的状态。
而且,梭子驱动部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252,枢轴支撑在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第2旋转轴)253上的臂260,和设在臂260的前端的磁铁部(第4磁铁部)270。
梭子驱动用马达252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背面一侧,并设置成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的轴线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的轴芯相一致。该梭子驱动用马达252安装在梭子基座7的底面部7a上。
而且,臂260整体呈大致L字型,具有大致棒状的基端部262,和从基端部262的前端连设的前端部264,基端部262在相对于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的轴线为直角方向上设置,前端部264与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的轴线平行地设置。另外,基端部262的长度设定成前端部264不与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相接触,同时安装在前端部264的前端的磁铁部270位于磁铁部190的背面一侧的长度。同样,前端部264的长度也设定成磁铁部270接近背面侧锥状部164的背面一侧的长度。
而且,磁铁部270是永久磁铁,呈扇形的板状,与背面侧锥状部164背面一侧的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弯曲形成,以尽可能地接近中梭15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背面一侧的面。
另外,磁铁部270和磁铁部190构成为相互吸引,并设定成在磁铁部270的中梭15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一侧的面为N极和S极中的一个的情况下,磁铁部19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一侧的面为N极和S极中的另一个。这样一来,通过驱动梭子驱动用马达252,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旋转,通过该旋转轴253旋转,臂260旋转,磁铁部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磁铁部270和磁铁部190是吸引的,所以中梭150随着磁铁部270的旋转而旋转。
而且,梭心300具有梭心主体302,和设在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面(在枢轴支撑在轴部184上之际与中梭150的背面部161对向的面)上的磁铁部(第1磁铁部)310。
梭心主体302是与通常的梭心同样的结构,圆形的开口部具有设在中心的圆形的板状部302a,形状和大小与板状部302a相同的板状部302b,以及设在板状部302a的开口部与板状部302b的开口部之间的圆筒状的圆筒状部302c,能够将底线卷绕在板状部302a和板状部302b之间的空间中。圆筒状部302c内的孔部304成为中梭150的轴部184插入的孔部。
而且,磁铁部310是永久磁铁,是与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的磁铁部214同样的结构,构成为由沿着旋转中心的平面区分的一侧为N极而另一侧为S极。即,磁铁部310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在此,磁化方向为面方向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310沿着磁铁部310的厚度方向出来(即从磁铁部310的厚度方向的面(磁铁部310的平面部分)沿着厚度方向出来),在磁铁部310安装在梭心主体302上的状态下,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310与梭心300的轴线(穿过旋转中心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出来。也就是说,磁铁部310具体而言是图19(a)所示那样的两面4极的磁铁,也可以是图19(b)所示那样的单面2极的磁铁。也就是说,磁铁部310为环状,磁铁部310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2极。另外,磁铁部310形成为大小和形状与磁铁部214大致相同,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的外径也大致相同。这样一来,通过驱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旋转,旋转盘210旋转,磁铁部214旋转。通过磁铁部214旋转,磁铁部214和磁铁部310中的N极和S极互相吸引,梭心300也旋转。
另外,关于缝制框22d、中梭150和梭心300,也与上述机械要素(挑线杆22a、针杆22b、压脚22c)同样为机械要素。
另外,通过梭子10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20、梭子驱动部250、和梭心300构成梭子关连机构部。
而且,通过梭子10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20、梭子驱动部250、梭心300、以及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和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的控制电路40构成“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
而且,运算装置400主要是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500中的刺绣数据向控制电路40发送用于控制各马达的数据。即,运算装置400作成假想主轴数据。该假想主轴数据如图10所示,是表示时间与主轴角度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在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1中,与以往的刺绣用缝纫机不同,未设置与各刺绣头中的机械要素机械地相连的一根主轴,但为了使各机械要素的动作同步而准备了作为假想的主轴的主轴数据,根据该假想主轴数据和与机械要素相对应的对应数据(例如挑线杆用数据、针杆用数据、压脚用数据、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梭子驱动用数据)控制各机械要素的动作。在此,主轴角度表示假想主轴的角度、即旋转方向的位置。
而且,在存储装置500中存储有用于进行刺绣的刺绣数据。该刺绣数据例如是按照各线迹设置了针对线迹宽度、线迹方向、线种类的数据的刺绣数据。而且,在该存储装置500中,按照各机械要素存储有限定主轴角度与该机械要素的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角度对应数据(也可以作为位置图案数据)(例如挑线杆用数据,针杆用数据,压脚用数据,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梭子驱动用数据)。
例如,在针杆用数据(针杆用角度对应数据(参照图11)中,限定了主轴角度,和与主轴角度相对应的针杆角度。在此所说的针杆角度表示针杆用马达32b的旋转方向的位置。
而且,在梭子驱动用数据中存储有限定主轴角度与中梭的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角度对应数据(参照图12),在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中存储有限定主轴角度与转矩的值的对应关系的角度、转矩对应数据(参照图13)。另外,中梭的角度表示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中的转矩表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
以下,使用图14~图16对上述结构的刺绣用缝纫机1的动作,特别是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运算装置400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500中的刺绣数据作成假想主轴数据。由于在存储装置500中针对要作成的刺绣按照线迹存储有线迹宽度、线迹方向、线种类等信息,所以与各线迹的线迹宽度、线迹方向、线种类相对应地作成假想主轴数据。该假想主轴数据是每一时间的假想主轴角度的数据,例如在线迹宽度大的情况下减小假想主轴的角度变化,在线迹宽度小的情况下加大假想主轴的角度变化。而且,在线迹的方向与上次的线迹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情况下减小假想主轴的角度变化。
该运算装置400进行的假想主轴数据的作成是通过作成实际按照各机械要素(针杆,挑线杆,梭子,压脚等)进行刺绣缝纫的线迹前数线迹的假想主轴数据,从而一边作成假想主轴数据一边进行实际的刺绣缝纫。另外,也可以预先通过运算装置400针对刺绣数据的整体作成假想主轴数据。
运算装置400将作成的假想主轴数据向控制电路40发送,同时将存储在存储装置500中的限定各机械要素的每一个的主轴角度与该机械要素的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角度对应数据(机械要素用数据)(例如挑线杆用数据、针杆用数据、压脚用数据、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梭子驱动用数据)向控制电路40发送。
这样,控制电路40根据来自运算装置400的数据控制各马达的动作。即,控制电路40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各机械要素用数据,控制针对各机械要素的马达(例如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框驱动用马达32d、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
例如,控制电路40根据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梭子驱动用数据(参照图12)的数据,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而且,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参照图13),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
当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随着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控制而旋转时,通过该旋转轴253旋转,臂260旋转,磁铁部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磁铁部270与磁铁部190是吸引的,所以中梭150随着磁铁部270的旋转而旋转。具体地说,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中梭150是半旋转梭子,所以控制成在半旋转的旋转范围内往返动作。
如果使用图14对中梭150的具体的动作进行说明,则中梭150在从处在图14(a)所示的旋转范围的一侧的端部的状态到处在图14(e)所示的旋转范围的另一侧的端部的状态之间往返旋转,当从图14(a)的状态主视中右旋转时,则如图14(b)所示,尖端172穿过面线90。图14(b)表示导纱钩部174的位置处在上死点(相对于旋转中心为最上方的位置)的情况。当中梭150主视再右旋转时,则如图14(c)所示,被导纱钩部174钩住的面线90被拉伸,经过图14(d)的状态而成为图14(e)的状态。图14(d)表示导纱钩部174的位置处在下死点(相对于旋转中心为最下方的位置)的情况。当成为图14(e)的状态时,缝制框移动、同时挑线杆22上升,被导纱钩部174钩住的面线90被拉向上方,与底线320一起缝制。
另外,在上述的动作中,线环状的面线90的一侧穿过背面主体部162的背面一侧(参照图14(d)),但由于在旋转盘210和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之间设有间隙,所以不会成为面线穿过背面主体部162的背面一侧之际的障碍。
若表示中梭、针杆、和挑线杆的一线迹量的期间的运动图表,则如图16所示,图16中(a)的位置对应于图14(a)的状态,图16中(b)的位置对应于图14(b)的状态,图16中(d)的位置对应于图14(d)的状态,图16中(e)的位置对应于图14(e)的状态。另外,缝制框22d至少在针杆位于针板位置上方的情况下移动。
而且,当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随着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控制而旋转时,旋转盘210旋转,磁铁部241旋转。通过磁铁部214旋转,磁铁部214与磁铁部310中的N极和S极相互吸引,梭心300也旋转。
另外,作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控制的方法,能够通过使旋转盘210向相对于梭心300在拉出底线320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顺向)为相反方向旋转,而强力地绷紧面线90和底线320的卡止部分。在通过强力绷紧该卡止部分而制成密实的刺绣品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中流动的电流值,增大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也就是说,在强力绷紧底线的情况下,预先增大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中的转矩值。即,在相对于底线赋予张力的时刻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进行转矩控制,沿着相对于顺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具体地说,作为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进行转矩控制的时刻,例如是从缝针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过了挑线杆22a的上死点的位置为止的期间T(参照图16),至少是从挑线杆22a的下死点到上死点的中间位置到挑线杆22a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也就是说,在缝针从加工布中拔出、挑线杆22a上升的期间,由于挑线杆22a上拉面线90而绷紧面线90和底线320的卡止部分,所以在上述期间,通过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进行转矩控制,能够控制卡止部分的绷紧情况,从而控制面线和底线的绷紧情况。也就是说通过增大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密实的刺绣品,另一方面,通过减小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柔和的刺绣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刺绣用缝纫机1虽然是具有刺绣头10-1~10-n的所谓多头式缝纫机,但在各刺绣头中,能够通过同样地进行底线张力控制而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对底线张力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使适用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对底线张力进行控制。而且,通过按照各刺绣头使适用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不同,能够按照各刺绣头进行不同的底线张力控制。
另外,在刺绣用缝纫机1使用之际更换梭心300的情况下,由于梭心300在梭心收纳部180内由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的吸引力保持,所以要克服该吸引力将梭心300从中梭压板130一侧拉出。而且,要将新的梭心30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将梭心300从中梭压板130一侧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由于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吸引,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梭心30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1,能够在刺绣用缝纫机1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自由地控制底线320的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设在被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控制旋转的旋转盘210上的磁铁部214和设在梭心300上的磁铁部310控制底线320的张力,所以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特别是在以往那样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赋予底线张力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因湿度等而变化,所以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则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
而且,由于赋予底线320的张力由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即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在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下,以往由于是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底线张力,所以不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进行底线张力控制,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适用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则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在中梭150上设有梭心收纳部18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中的梭心300由于磁铁部310被旋转盘210的磁铁214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150中的机构。即,以往是将梭心收纳在梭壳中,将收纳了梭心的梭壳安装在中梭中的结构,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则不需要梭壳。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梭心300容易在梭心收纳部180中装卸。也就是说,通过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的吸引力能够容易地将梭心30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1中,由于中梭150被梭子驱动部250驱动,磁铁部270和磁铁部190吸引,中梭150随着磁铁部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而旋转,所以能够降低驱动中梭之际的驱动音。即,以往半旋转式的中梭被与中梭的两侧相接的驱动器驱动旋转,在中梭反复正转和反转之际,产生驱动器与中梭相接的声音,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不设置驱动器,利用两个磁铁的吸引力控制旋转,所以不会产生那样的声音。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刺绣用缝纫机是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中梭为全旋转的结构这一点是不同的。即,上述实施例1中的中梭为半旋转式,而实施例2中的中梭为全旋转式,与实施例1相比,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与梭子驱动部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梭子10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梭子驱动部1250的结构如图17所示,梭子100的结构是与实施例1中的梭子100同样的结构。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和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旋转轴1203上的旋转盘1210。
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形成为其旋转轴1203的轴芯与中梭150中的轴部184的轴芯相一致。另外,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与实施例1不同,是设在梭子驱动用马达1250的背面一侧。而且,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旋转轴1203形成为比实施例1的旋转轴203更长,将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筒状的旋转轴穿过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内的插通孔而从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正面一侧突出。另外,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固定在梭子基座上。
旋转盘1210是与实施例1的旋转盘210同样的结构,具有圆形板状的旋转盘主体1212,和安装在旋转主体1212正面一侧的面上的环状的磁铁部(第2磁铁部)1214。由于旋转盘主体1212是与实施例1的旋转盘主体212同样的结构,磁铁部1214是与实施例1的磁铁部214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而且,在旋转盘主体1212背面一侧的面上设有结构与实施例1的筒状部216同样的筒状部,该筒状部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旋转轴1203枢轴支撑地固定。另外,在将梭子100和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固定在梭子基座上的状态下,旋转盘1210的磁铁部1214成为隔着间隔接近配置在外梭110内的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背面一侧的面的状态。
而且,梭子驱动部1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枢轴支撑在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上的臂1260,以及设在臂1260的前端的磁铁部(第4磁铁部)1270。
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形成为筒状,沿着轴线形成有圆柱状的插通孔。而且,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也形成为筒状,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的轴线设成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旋转轴1203的轴芯相一致。该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也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同样地安装在梭子基座上。另外,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由于梭子150是全旋转式的而仅向一个方向旋转即可。另外,也可以是正反旋转的结构。
而且,臂1260整体呈L字型,具有大致棒状的基端部1262, 和从基端部1262的前端连设的前端部1264,基端部1262在相对于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的轴线为直角方向上设置,前端部1264与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的轴线平行地设置。另外,基端部1262的长度设定成前端部1264不与旋转盘1210相接触,并且安装在前端部1264的前端的磁铁部1270位于磁铁部190的背面一侧的长度。同样,前端部1264的长度也设定成磁铁部1270接近背面侧锥状部164的背面一侧的长度。
而且,磁铁部1270是与实施例1的磁铁部270同样的结构,呈扇形的板状,与背面侧锥状部164背面一侧的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弯曲形成,以尽可能接近中梭15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背面一侧的面。
另外,磁铁部1270和磁铁部190构成为相互吸引,并设定成在磁铁部1270的中梭15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一侧的面为N极和S极中的一极的情况下,磁铁部190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一侧的面为N极和S极中的另一极。这样一来,通过驱动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旋转,通过该旋转轴旋转,臂1260旋转,磁铁部1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磁铁部1270和磁铁部190是吸引的,所以中梭150随着磁铁部1270的旋转而旋转。
另外,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和梭子驱动部1250如下构成,特别是在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背面一侧设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由于旋转盘1210的周围是敞开的,所以臂1260能够全旋转。
由于本实施例的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和梭子驱动部1250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例如,梭子100及梭心300的结构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的动作与上述实施例1的刺绣用缝纫机1的动作相同,控制电路40根据来自运算装置400的数据控制各马达的动作。即,控制电路40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各机械要素用数据,控制针对各机械要素的马达(例如挑线杆用马达32a,针杆用马达32b,压脚用马达32c,框驱动用马达32d,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动作。
例如,控制电路40根据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梭子驱动用数据(参照图12)的数据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动作,而且,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参照图13)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动作。
当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旋转轴随着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的动作控制而旋转时,通过该旋转轴旋转,臂1260旋转,磁铁部1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磁铁部1270和磁铁部190是吸引的,所以中梭150随着磁铁部1270的旋转而旋转。具体地说,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中梭150是全旋转式梭子,所以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向一个方向旋转。
关于中梭150的具体的动作,如图14(a)~图14(e)所示那样动作,其后,中梭150向同一方向旋转而成为图14(a)所示的状态,其后不会钩住面线90地继续旋转一圈而成为图14(a)所示的状态,成为一个线迹量的动作。
若表示中梭、针杆和挑线杆的一个线迹量的期间的运动图表则如图18所示,中梭150在一个线迹期间旋转两圈。而且,图18中(a)位置对应于图14(a)的状态,图18中(b)的位置对应于图14(b)的状态,图18中(d)的位置对应于图14(d)的状态,图18中(e)的位置对应于图14(e)的状态。另外,缝制框22d至少在针杆位于针板位置上方的情况下移动。
而且,当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旋转轴1203随着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动作控制旋转时,旋转盘1210旋转,磁铁部1214旋转。通过磁铁部1214旋转,磁铁部1214和磁铁部310中的N极和S极相互吸引,梭心300也旋转。
另外,作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动作控制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通过使旋转盘1210向相对于从梭心300中拉出底线320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顺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能够强力绷紧面线90和底线320的卡止部分。
即,具体地说,作为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进行转矩控制的时刻,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例如是从缝针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过了挑线杆22a的上死点的位置(或者上死点的位置)为止的期间T(参照图18),至少是从挑线杆22a的下死点到上死点的大致中间位置到挑线杆22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也就是说通过增大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密实的刺绣品,另一方面,通过减小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柔和的刺绣品。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的刺绣用缝纫机1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能够在刺绣用缝纫机1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自由地控制底线320的张力。
而且,由于通过设在被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控制旋转的旋转盘1210上的磁铁部1214和设在梭心300上的磁铁部310控制底线320的张力,所以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特别是在以往那样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赋予底线张力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因湿度等而变化,所以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则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
而且,由于赋予底线320的张力由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即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在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下,以往由于是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底线张力,所以不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进行底线张力控制,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适用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则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在中梭150上设有梭心收纳部18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中的梭心300由于磁铁部310被旋转盘1210的磁铁1214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150中的机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梭心300容易在梭心收纳部180中装卸。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即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说明中,以刺绣用缝纫机作为缝纫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缝纫机、即刺绣用缝纫机以外的缝纫机。
实施例3
以下,以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为主,使用图20~图28进行说明。实施例3中的刺绣用缝纫机是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同样的结构,但中梭150和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中的旋转盘210的结构不同。
即,如图20~图25所示,中梭150中的中梭主体部160的背面部161由背面主体部162和背面侧锥状部164构成,但背面主体部16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不同。
即,背面主体部162如图20~图22、图24所示,具有环形板状的平板状部(背面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平板状部162a的中央的凹部(背面部凹部)162b。
也就是说,平板状部162a呈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的圆形板状,从背面侧锥状部164内侧的边部连设。该平板状部162a构成相对于中梭150的旋转中心为直角的面,具有比走梭板152的内径小的外径,位于比走梭板152背面一侧的端部靠背面一侧。
而且,凹部162b在平板状部162a的圆形的开口部朝向正面一侧(图20~图22中的Y1一侧)凹状地形成,具有从平板状部162a内侧的边部连设到正面一侧的凹部外围设置部(也可以作为“凹部筒状部”)162b-1,和设在凹部外围设置部(也可以作为“凹部板状部”)162b-1正面一侧的端部上的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
该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呈朝向正面一侧直径减小的锥状的筒状。而且,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形成为封闭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正面一侧的开口部,呈圆形板状。另外,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背面一侧的面位于平板状部162a的正面一侧的正面一侧,这样一来,在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和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背面一侧的面之间穿过旋转中心的前后方向(轴线方向)(Y1-Y2方向)上设有间隔,设在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的旋转盘210上的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能够位于比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靠正面一侧。
另外,梭心收纳部180中的轴部184设在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正面一侧的面上。
由于中梭150中的上述背面主体部162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而且,由于梭子100中的中梭150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中的旋转盘(也可以作为“磁铁单元”)210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上,具有固定安装在旋转轴203上的旋转盘主体(旋转体)(也可以作为“单元主体”)212,和固定地设在设于旋转盘主体212的正面一侧的凹部中的磁铁部214。
在此,旋转盘主体212整体呈大致圆锥台形,在正面一侧(前端一侧)具有圆柱状的孔部。旋转盘主体212的周面呈锥状,但旋转盘主体212的周面与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凹部162b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的内周面平行地形成。也就是说,旋转盘主体212的周面与穿过其旋转中心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γ1与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的内周面与穿过中梭150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γ2大致相同。这样一来,旋转盘主体212的周面与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U1形成为大致均等。这样一来,旋转盘主体212正面一侧的端部的直径(与磁铁部214的直径大致一致)形成得比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的直径小。而且,旋转盘主体212的周面与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U1,和磁铁部214与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U2形成为大致相同。
而且,磁铁部214固定地设在旋转盘主体211正面一侧的孔部内,呈大致圆柱状。磁铁部214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旋转盘主体212的孔部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磁铁部214成为仅正面一侧的圆形的面露出的状态。这样一来,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旋转,旋转盘主体212旋转,通过旋转盘主体212旋转,磁铁部214也旋转。
该磁铁部214是永久磁铁,构成为以沿着旋转中心(即穿过旋转中心的轴线)的平面区分的一侧为N极而另一侧为S极,磁铁部214的磁化方向为径向。在此,磁化方向为径向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214沿着磁铁部214的径向出来(即从磁铁部214的周面沿着径向(从磁铁部214的轴线沿着相对于该轴线为直角的方向)出来),在磁铁部214安装在旋转盘主体212上的状态下,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214沿着相对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的轴线大致为直角地出来。也就是说,实施例3中的磁铁部214具体来说是图28(a)所示那样的径向2极的磁铁。磁铁部214只要是在径向上被磁化即可,也可以不是大致圆柱状,例如可以是环状。也就是说,磁铁部214可以是图28(b)所示的外周2极的磁铁,即,至少磁铁部214的周面形成2极。
另外,旋转盘210与中梭150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设定成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位于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即凹部162b的进深一侧)。而且,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与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背面一侧的面之间设有间隔。这样一来,平板状部162a和凹部162b均与旋转盘210隔开间隔地设在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上。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中梭150中的磁铁部190以外的结构(至少背面部161和梭心收纳部180)是由非磁性体(例如铝、不锈钢)形成的。即,由于在梭心300上设有磁铁部310,所以中梭150中的磁铁部190以外的结构由非磁性体形成,以不会因磁铁部310吸引背面主体部162而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20的旋转进行的梭心300的旋转控制中成为障碍。
由于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中的旋转盘210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而且,梭心300是与实施例1中的梭心300同样的结构,但磁铁部310的厚度(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形成得比实施例1的梭心300中的磁铁部310的厚度厚,以使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与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即,磁铁部310的厚度为在磁铁部310与磁铁部214的磁力平衡,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和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的情况下,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与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一致,或者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正面一侧的面靠正面一侧的厚度。另外,由于在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和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184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与凹部162b相接时,在梭心主体302和凹部162b之间产生摩擦,所以优选地是将磁铁部的厚度设定成在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的磁力平衡,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和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的情况下,梭心主体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不达到凹部162b正面一侧的端部(参照图20~图22)。
另外,实施例3中的磁铁部310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是永久磁铁,呈环状,构成为以沿着旋转中心(即穿过旋转中心的轴线)的平面区分的一侧为N极而另一侧为S极,磁铁部310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也可以作为厚度方向)。在此,磁化方向为面方向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310沿着磁铁部310的厚度方向出来(即从磁铁部310的厚度方向的面(磁铁部310的平面部分)沿着厚度方向出来),在磁铁部310安装在梭心主体302上的状态下,意味着磁力线主要从磁铁部310与梭心300的轴线(穿过旋转中心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出来,该面方向是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也就是说,该磁铁部310具体来说是图27(a)所示那样的两面4极的磁铁,也可以是图27(b)所示那样的单面2极的磁铁。也就是说,磁铁部310中至少一侧的面形成2极。
而且,磁铁部310的内径形成为比磁铁部214的外径大,特别是如图20、图21所示,磁铁部310的内径和磁铁部214的外径设定成即使在磁铁部310与磁铁部214之间存在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和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也大致一致,并且在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与旋转盘210之间形成间隙。
由于梭心300中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而且,由于实施例3中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例如缝纫机台板3,刺绣头10-1~10-n,缝制框22d,框驱动用马达32d,梭子驱动部250,运算装置400,以及存储装置5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的动作、特别是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动作与实施例1同样,控制电路40根据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梭子驱动用数据的数据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而且,基于从运算装置400发送的假想主轴数据和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
并且当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旋转轴203随着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控制而旋转时,旋转盘210旋转,磁铁部214旋转。通过磁铁部214旋转,磁铁部214与磁铁部310中的N极和S极相互吸引,梭心300也旋转。
另外,作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动作控制的方法,能够通过将旋转轴203向相对于梭心300在拉出底线320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顺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使旋转盘210旋转,而强力地绷紧面线90和底线320的卡止部分。在通过强力绷紧该卡止部分而制成密实的刺绣品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中流动的电流值,增大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也就是说,在强力绷紧底线的情况下,预先增大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中的转矩值。即,在相对于底线赋予张力的时刻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进行转矩控制,沿着相对于顺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而且,具体地说,作为对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进行转矩控制的时刻,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例如是从缝针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过了挑线杆22a的上死点的位置(或者上死点的位置)为止的期间T(参照图16),至少是从挑线杆22a的下死点到上死点的大致中间位置到挑线杆22a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也就是说通过增大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密实的刺绣品,另一方面,通过减小该期间中的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的转矩控制的转矩值,能够制成柔和的刺绣品。
此时,磁铁部310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同时磁铁部214的磁化方向为径向,并且磁铁部310的内径形成得比磁铁部214的外径大,所以如图26所示,在磁铁部310的N极和磁铁部214的S极对向,同时磁铁部310的S极与磁铁部214的N极对向,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与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即处在同一平面)(至少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两磁铁的磁力平衡。即,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与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在图21、图26中的点L的位置上一致。并且通过在该状态下磁铁部214旋转,保持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变、相互的N极和S极对向地相互吸引,并且梭心300旋转。因此,由于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设定成位于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所以在梭心300的磁铁部310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之间形成间隙V,梭心300中的磁铁部310不会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相接,能够防止磁铁部310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相接而产生的摩擦。
而且,当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旋转轴253随着梭子驱动用马达252的动作控制而旋转时,臂260因该旋转轴253旋转而旋转,磁铁部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磁铁部270和磁铁部190是吸引的,所以中梭150随着磁铁部270的旋转而旋转。由于实施例3中的中梭150是半旋转梭子,所以控制成在半旋转的范围内反返动作。
中梭150的具体的动作与实施例1同样地如图14所示,线环状的面线90的一侧穿过背面主体部162的背面一侧(参照图14(d)),但由于在旋转盘210和中梭150的背面主体部162之间设有间隔,所以不会成为面线穿过背面主体部162的背面一侧之际的障碍。而且,特别是由于旋转盘210的周面与凹部162b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的周面形成为锥状,所以面线在穿过背面主体部162背面一侧之际能够顺利地穿过。
以上,根据实施例3的刺绣用缝纫机,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能够在刺绣用缝纫机1的动作中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自由地控制底线320的张力。
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由于通过设在由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控制旋转的旋转盘210上的磁铁部214,和设在梭心300上的磁铁部310控制底线320的张力,所以与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张力控制。
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由于赋予底线320的张力由外加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中的电流值控制,底线张力与电流值成比例,所以通过精细地控制电流值,即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特别是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由于磁铁部310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同时磁铁部214的磁化方向为径向,并且磁铁部310的内径形成得比磁铁部214的外径大,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设定成位于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所以在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和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两磁铁的磁力平衡,梭心300中的磁铁部310不会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相接,能够防止磁铁部310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相接而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梭心300的旋转,更为精细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在具有多个刺绣头的多头式的情况下,以往由于是通过底线与其它部件的摩擦来控制底线张力,所以不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进行底线张力控制,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适用的底线张力控制用数据为相同的数据,则能够在各刺绣头中相同地控制底线张力。
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在中梭150上设有梭心收纳部18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中的梭心300由于磁铁部310被旋转盘210的磁铁214吸引而稳定地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所以无需额外设置将梭心安装在中梭150中的机构。即,以往是将梭心收纳在梭壳中,将收纳了梭心的梭壳安装在中梭中的结构,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则无需梭壳。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梭心300容易在梭心收纳部180中装卸。也就是说,通过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的吸引力能够容易地将梭心300收纳在梭心收纳部180内。
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例的刺绣用缝纫机中,由于中梭150被梭子驱动部250驱动,磁铁部270和磁铁部190吸引,中梭150随着磁铁部27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而旋转,所以能够降低驱动中梭之际的驱动音。即,以往半旋转式的中梭被与中梭的两侧相接的驱动器驱动旋转,在中梭反复正转和反转之际,产生驱动器与中梭相接的声音,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不设置驱动器,利用两个磁铁的吸引力控制旋转,所以不会产生那样的声音。
另外,实施例3中的中梭150、旋转盘210和梭心300的结构也适用于上述实施例2的结构。即,适用实施例3的中梭而取代实施例2中的中梭150,适用实施例3的旋转盘210而取代实施例2中的旋转盘1210,适用实施例3的梭心而取代实施例2中的梭心300。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磁铁部310的磁化方向为面方向,同时磁铁部214的磁化方向为径向,磁铁部310的内径形成得比磁铁部214的外径大,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设定成位于中梭150中的背面主体部162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所以在磁铁部310背面一侧的面与磁铁部214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两磁铁的磁力平衡,梭心300中的磁铁部310不会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正面一侧的面相接,能够防止磁铁部310与中梭150的平板状部162a相接而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更为细致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3的说明中,磁铁部310至少一侧的面形成2极,磁铁部214的周面形成2极,但如果磁铁部310是面方向磁化的,则既可以是将至少一侧的面形成多极,也可以是将磁铁部214的周面形成多极。即,将磁铁部310单面的极数设为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将磁铁部214的极数设为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例如,既可以将磁铁部310形成图27(c)的两面多极或者图27(d)的单面多极,而且也可以将磁铁部214形成图28(c)的径向多极或者图28(d)的外周多极。图27(c)具体来说是两面8极,图27(d)是单面4极,图28(c)具体来说是径向4极,图28(d)是外周4极。
另外,在这样形成多极的情况下,需要使磁铁部310的单面的极数与磁铁部214的极数相同,例如,在磁铁部310为单面4极的情况下,磁铁部214为径向4极或者外周4极。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磁铁部310至少一个面形成2极,而且,磁铁部214至少一个面形成2极,但如果磁铁部310以及磁铁部214是面方向磁化的,则也可以将至少一侧的面形成多极。即,设磁铁部310和磁铁部214单面的极数为m(m为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例如,可以将磁铁部310以及磁铁部214形成图27(c)的两面多极或者图27(d)的单面多极。另外,关于磁铁部214,既可以不是图27(c)、图27(d)那样为环状,也可以作为圆柱状的两面多极或单面多极。另外,在这样形成多极的情况下,需要使磁铁部310的单面的极数与磁铁部214的极数相同。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即实施例1~3的说明中,是根据刺绣用缝纫机作成假想主轴数据,并根据假想主轴数据和各机械要素数据的数据控制针对各机械要素的马达,但也可以基于刺绣数据直接控制针对各机械要素的马达。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即实施例3的说明中,是以刺绣用缝纫机作为缝纫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缝纫机,例如刺绣用缝纫机以外的缝纫机。

Claims (22)

1.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梭(110),在圆弧状的内周面上该内周面的轴线方向一侧、即正面一侧形成有引导槽;
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背面部(161),和轴部(184),至少背面部与轴部是由非磁性体形成的,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上述轴部(184)形成在背面部正面一侧的面上,沿着背面部的旋转中心形成;
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
梭心(300),具有中梭的轴部插入的孔部,通过将该轴部插入该孔部中而在中梭内枢轴支撑,上述梭心(300)具有设在枢轴支撑在轴部上之际与中梭的背面部对向的面、即背面一侧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和第2磁铁部(214、1214),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且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第2磁铁部(214、1214)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使第1磁铁部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梭的背面部上与设有梭心的第1磁铁部的面对向的部分的外周侧的部分设有第3磁铁部(190),
设有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252、1252)的梭子驱动部(250、125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252、1252)具有接近第3磁铁部设置的第4磁铁部(270、1270),使第4磁铁部以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梭上的背面部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第3磁铁部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中梭大致半旋转地往返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的控制部(40),在梭子驱动部中,梭子驱动用马达同轴地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背面一侧,在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上设有大致L字型的臂(260),上述臂(260)具有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264),第4磁铁部设在该臂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中梭全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的控制部(40),梭子驱动用马达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和中梭之间的位置上且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插通孔,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形成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筒状,该第2旋转轴的轴线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同轴地设置,在第2旋转轴上设有大致L字型的臂(1260),上述臂(1260)具有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1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1264),第4磁铁部设在该臂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状部(182),上述圆筒状部(182)设在中梭的背面部上正面一侧的面上,用于收纳由轴部枢轴支撑的梭心。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有板状的旋转板(212),第2磁铁部(214)设在该旋转板的正面一侧。
8.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梭(110),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
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梭心收纳部(180),和第3磁铁部(190),中梭中第3磁铁部以外的结构由非磁性体形成,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中梭主体部(160)从走梭板内侧的端部连设,具有背面部(161)和正面侧锥状部(166),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上述正面侧锥状部(166)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另一侧、即正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形成为朝向正面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上述梭心收纳部(180)形成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具有从背面主体部的中央沿着中梭的旋转中心形成的轴部(184),和设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的圆筒状部(182),上述第3磁铁部(190)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
中梭压板(130),设在中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
梭心(300),收纳在中梭的梭心收纳部中,具有设在与成为旋转中心的轴线为直角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和旋转盘(210),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旋转盘(210)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具有通过旋转盘旋转而使第1磁铁部旋转的第2磁铁部(214);
梭子驱动部(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252),大致L字型的臂(260),和第4磁铁部(27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252)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上述臂(260)设在第2旋转轴上,具有安装在该第2旋转轴上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262),和从该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264),上述第4磁铁部(270)设在臂的前端,接近第3磁铁部地设置;
控制部(40),以中梭大致半旋转地往返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
9.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梭(110),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
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中梭主体部(160),梭心收纳部(180),和第3磁铁部(190),中梭中第3磁铁部以外的结构由非磁性体形成,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中梭主体部(160)从走梭板内侧的端部连设,具有背面部(161)和正面侧锥状部(166),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具有相对于成为中梭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成直角且具有比走梭板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形平板状的背面主体部(162),和形成在背面主体部的周围和走梭板之间且形成为从走梭板一侧朝向背面主体部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的背面侧锥状部(164),上述正面侧锥状部(166)从走梭板的内周缘的另一侧、即正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形成为朝向正面一侧为小直径的锥状,上述梭心收纳部(180)形成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具有从背面主体部的中央沿着中梭的旋转中心形成的轴部(184),和设在背面主体部正面一侧的面上的圆筒状部(182),上述第3磁铁部(190)设在背面侧锥状部正面一侧或者背面一侧的面上;
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
梭心(300),收纳在中梭的梭心收纳部中,具有设在与成为旋转中心的轴线为直角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和旋转盘(1210),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1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旋转盘(1210)安装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且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具有通过旋转盘旋转而使第1磁铁部旋转的第2磁铁部(1214);
梭子驱动部(1250),具有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大致L字型的臂(1260),和第4磁铁部(1270),上述梭子驱动用马达(1252)设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和中梭之间的位置上,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插通孔,梭子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即第2旋转轴形成为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能够插入的筒状,该第2旋转轴的轴线与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同轴地设置,上述臂(1260)设在第2旋转轴上,具有安装在该第2旋转轴上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为直角的基端部(1262),和从基端部连设且与该第2旋转轴的轴芯平行地设置的前端部(1264),上述第4磁铁部(1270)设在臂的前端且接近第3磁铁部地设置;
控制部(40),以中梭大致全旋转的方式控制梭子驱动用马达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方向的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第2磁铁部是呈环状或者圆柱状、且在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方向的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第2磁铁部是呈环状或者圆柱状、且在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梭的背面部具有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形的背面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该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的背面部凹部(162b);
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即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中的第2磁铁部是具有比第1磁铁部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在径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在该背面部凹部内与该背面部凹部隔开间隔地设置,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端部位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面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梭的背面部具有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且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形的背面部板状部(162a),和形成在该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的背面部凹部(162b);
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是呈环状、且在与径向为大致直角的方向、即面方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
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中的第2磁铁部是具有比第1磁铁部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在径向上磁化的永久磁铁,在该背面部凹部内与该背面部凹部隔开间隔地设置,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端部位于中梭的背面部的背面部板状部正面一侧的面的正面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面部凹部具有从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连设、且呈朝向正面一侧而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筒状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和封闭凹部外围设置部上与背面部板状部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
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设有旋转体(212),上述旋转体(212)具有大致圆锥台形且与凹部外围设置部的周面大致平行的周面,在正面一侧具有安装第2磁铁部的凹部,在该旋转体的凹部设有第2磁铁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面部凹部具有从背面部板状部的开口部连设、且呈朝向正面一侧而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筒状的凹部外围设置部(162b-1),和封闭凹部外围设置部上与背面部板状部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凹部进深设置部(162b-2);
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的旋转轴上设有旋转体(212),上述旋转体(212)具有大致圆锥台形且与凹部外围设置部的周面大致平行的周面,在正面一侧具有安装第2磁铁部的凹部,在该旋转体的凹部设有第2磁铁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
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
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
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中梭上的轴部设在凹部的正面一侧,
第1磁铁部的厚度形成如下的厚度,在第1磁铁部的磁力与第2磁铁部的磁力平衡,第1磁铁部背面一侧的面与第2磁铁部正面一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梭心中除了第1磁铁部之外的部分(302)背面一侧的端部位于轴部背面一侧的端部位置的正面一侧。
20.一种缝纫机,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40)在从缝线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挑线杆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21.一种缝纫机,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40)在从缝线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挑线杆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22.一种缝纫机,具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40)在从缝线从加工布中拔出的状态到挑线杆的上死点为止的期间或者该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即特定期间中,以第2磁铁部向相对于从梭心中拉出底线的情况下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旋转,从而沿着该相反方向赋予梭心旋转力。
CN2010800269643A 2009-06-16 2010-06-08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Active CN102459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3751 2009-06-16
JP2009-143751 2009-06-16
JP2010030603 2010-02-15
JP2010-030603 2010-02-15
PCT/JP2010/059663 WO2010147023A1 (ja) 2009-06-16 2010-06-08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制御装置及び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9739A CN102459739A (zh) 2012-05-16
CN102459739B true CN102459739B (zh) 2013-06-19

Family

ID=4335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69643A Active CN102459739B (zh) 2009-06-16 2010-06-08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40637B2 (zh)
EP (1) EP2444538B1 (zh)
JP (1) JP5406294B2 (zh)
KR (1) KR101411786B1 (zh)
CN (1) CN102459739B (zh)
WO (1) WO2010147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6558B1 (en) 2011-09-26 2017-12-27 NSD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DE102013001346A1 (de) * 2013-01-28 2014-07-31 Zoje Europe Gmbh Stick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Doppelsteppstich-Umlaufgreifer
US10100450B2 (en) * 2013-09-09 2018-10-16 Nsd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US10094056B2 (en) 2014-09-26 2018-10-09 Abm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ic thread tensioning
CN105862274B (zh) * 2016-05-19 2019-01-18 江门市冠京制衣有限公司 横向磁力式悬空梭套缝纫装置
CN107012604B (zh) * 2017-05-12 2019-06-28 苏州孚玥刺绣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刺绣机上的针头结构
CN107012602B (zh) * 2017-05-12 2019-06-21 吴江市至立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刺绣机上的传动结构
CN106917204B (zh) * 2017-05-12 2019-08-09 东安毅荃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刺绣机上的联动结构
CN107164891B (zh) * 2017-05-12 2019-06-21 吴江市摩西奥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刺绣机
CN107012603B (zh) * 2017-05-12 2019-06-21 美明达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刺绣机上的丝线夹持结构
KR101939177B1 (ko) * 2017-07-07 2019-01-16 강소대 모터를 내장한 스티치용 회전북통
WO2020183714A1 (ja) 2019-03-14 2020-09-17 エヌエスディ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7316070B2 (ja) * 2019-03-15 2023-07-27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7301564B2 (ja) * 2019-03-15 2023-07-0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JP2020204106A (ja) * 2019-06-18 2020-12-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糸張力調整装置
CN113430736A (zh) * 2021-07-28 2021-09-24 佛山市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枪刺地毯机自动送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9078A (ja) * 2006-11-09 2008-05-29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008253449A (ja) * 2007-04-03 2008-10-23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009061089A (ja) * 2007-09-06 2009-03-26 Juki Corp 下糸調子調整装置
JP5068764B2 (ja) * 2005-11-16 2012-11-07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持続的洗浄効率を有するレンズケア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3073A (en) * 1979-06-06 1980-12-18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tension of cotton of sewing machine
JPS6117736Y2 (zh) * 1980-09-26 1986-05-30
JPS57166195A (en) * 1981-04-07 1982-10-13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Regulator for tension of lower thread of sewing machine
JPS58216090A (ja) * 1982-06-10 1983-12-15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調節装置
JPS622998A (ja) * 1985-06-28 1987-01-08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糸調子ミシン
US5152236A (en) * 1990-12-13 1992-10-06 Hirose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Bobbin holding structure
JPH0568764A (ja) 1991-09-13 1993-03-23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制御装置
DE19840956C1 (de) * 1998-09-08 2000-02-24 Gerd Papajewski Umlaufender Greifer für Doppelsteppstich-Nähmaschinen
JP2008061089A (ja) 2006-09-01 2008-03-13 Ryoin Co Ltd 印刷用データ作成装置および印刷用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8764B2 (ja) * 2005-11-16 2012-11-07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持続的洗浄効率を有するレンズケア組成物
JP2008119078A (ja) * 2006-11-09 2008-05-29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008253449A (ja) * 2007-04-03 2008-10-23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009061089A (ja) * 2007-09-06 2009-03-26 Juki Corp 下糸調子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11786B1 (ko) 2014-06-24
EP2444538A4 (en) 2015-04-15
EP2444538A1 (en) 2012-04-25
CN102459739A (zh) 2012-05-16
US20120097084A1 (en) 2012-04-26
US8640637B2 (en) 2014-02-04
WO2010147023A1 (ja) 2010-12-23
EP2444538B1 (en) 2016-09-14
JP5406294B2 (ja) 2014-02-05
KR20120052901A (ko) 2012-05-24
JPWO2010147023A1 (ja)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9739B (zh)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EP2762626B1 (en) Sewing machine
US6802273B2 (en) Thread breakage detection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N1755001B (zh) 用于缝纫机的水平旋梭
CN103140617B (zh) 缝纫机
CN201459387U (zh) 一种工业多针缝纫机调节线环大小的机构
CN103510306B (zh) 十字绣仿真机
CN1824871B (zh) 锁眼缝纫机
CN105492672A (zh) 缝纫机
JPS58216090A (ja) ミシンの下糸張力調節装置
CN113089200A (zh) 一种智能线张力平衡装置及缝纫机
JPH0581278B2 (zh)
JPH0995844A (ja) トーションレース機
JPS63283697A (ja) 垂直全回転かま
JPS6187587A (ja) 水平釜に於ける下糸繰出し案内装置
US11781257B2 (en) Sewing machine
CN107761274B (zh) 一种缝被机针头防逆驱动装置
JP2002102575A (ja) 下糸糸巻き装置
JP2763662B2 (ja) ミシン
CN101259330A (zh) 眼球组件
JP2006181176A (ja) ミシンのオープナー機構
JPH08117464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のパターン変更装置
JP2006192067A (ja) ミシンの水平釜
JPS59106542A (ja)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測長装置
CN1367283A (zh) 用于形成绗缝线迹缝时能很齐整地形成线迹的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