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9544A - 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9544A
CN102449544A CN200980159505XA CN200980159505A CN102449544A CN 102449544 A CN102449544 A CN 102449544A CN 200980159505X A CN200980159505X A CN 200980159505XA CN 200980159505 A CN200980159505 A CN 200980159505A CN 102449544 A CN102449544 A CN 102449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display element
reservoir
color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科尔尼洛维奇
J.T.马贝克
J.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ublication of CN102449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02F1/16762Electrodes having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per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个或多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具有:i)基板(12,13),ii)邻近基板(12,13)并且设置在基板(12,13)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电极(24,24’),iii)在基板远端且与所述电极(24,24’)相对的另一电极(26),iv)介电层(16),其建立在基板(12,13)和/或电极(24,24’)或远端电极(26)上,v)电气可激活介质,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的多个着色剂颗粒(22),vi)至少一个贮存器(18),其具有小于(一个或多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的面积的面积,以及vii)栅电极(28,28’),其使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一个或多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在向所述电极(24,24’)、远端电极(26)和/或栅电极(28,28’)施加电势时通过(一个或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平面内运动形成可见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09年3月26日递交的共同待决的美国申请序列号12/411,828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美国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合并。
背景技术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显示器。
电子纸(也称为e-纸)是常常被设计为产生具有与打印的纸张相似的外观的可见图像的一种显示技术的形式。电泳显示器是e-纸的一个示例。电泳显示器通常利用电泳法来使带电粒子在外部电场的影响下在电泳介质中运动。带电粒子也可以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场的变化而被重新布置,以产生可见图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列详细说明以及附图,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但可能并不完全相同的部件。为了简短起见,具有先前描述的功能的附图标记或特征可能结合或可能不结合它们出现于其中的其它附图而被描述。
图1A示意性地描绘了包括显示元件的无源寻址矩阵的显示器的实施例;
图1B示意性地描绘了包括显示元件的有源寻址矩阵的显示器的实施例;
图2A至2D是沿着图1A和1B的线2-2所截取的描绘显示元件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和3B是同样沿着图1A和1B的线2-2所截取的描绘显示元件的附加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和4B分别是包括线结构的显示元件的实施例的顶视图和截面图;
图5A和5B分别是包括点结构的显示元件的实施例的顶视图和截面图;
图6A至6F示意性地描绘了图2A中所示的显示元件的实施例的寻址序列的不同阶段;
图7A至7F一起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图2C中所示的显示元件的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
图8A至8E一起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如本文所公开的显示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9A至9E一起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本文所公开的显示元件的又一实施例的方法的又一示例;
图10A至10F一起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如本文所公开的显示元件的替换实施例的方法的再一示例;
图11A至11F一起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如本文所公开的显示元件的再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公开的显示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元件,每个均被构造为具有:i)至少两个相对的电极,以及ii)设置于所述相对的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贮存器和栅电极。所述相对的电极、栅电极以及(一个或多个)贮存器被布置为足以使能存在于电可激活介质中的着色剂颗粒的平面内运动。这样的平面内运动通常响应于通过所述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施加给着色剂颗粒的足够的电势而发生。(一个或多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相对的电极和栅电极的三层面(level)架构布置,其中这样的布置有利地i)使得能够产生具有一系列光学状态的可见图像,所述一系列光学状态具有有益于控制灰度级形式的图像的不同色调水平,ii)使得能够在这样的光学状态之间进行相对快速的切换,以及iii)基本消除了显示元件中共面电气线的交叉,由此大大简化了显示器的构造。
在图1A和1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器10、10’的非限制性示例。显示器10、10’通常包括建立在基板12的表面15上的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如图1A和1B中所示,显示器10、10’包括以二维阵列的形式布置在基板12上的若干显示元件14,其中显示元件14被以直线设置以形成基本为方形的点阵。显示元件14的其它布置包括但不限于:矩形点阵形式的布置、基本三角形点阵形式的布置或者拉伸的三角形点阵形式的布置。
还如图1A和1B中所示,显示元件14以基板12上的单个层面的形式建立在基板1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可以以基板12上的两个层面或更多层面的形式来堆叠。这样的堆叠配置在本文中被称为“多层面堆叠”。例如,包括两层显示元件14的多层面堆叠可以包括建立在基板12的一侧上的第一系列元件14,以及建立在基板12的相对侧上的另一系列元件14。这样的多层面堆叠布置使得能够通过显示器10产生有色图像。
还如图1A和1B中所示,显示器10、10’可以包括以行的形式和以列的形式布置在基板12上的若干单独的显示元件14。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可以被提供以作为单独的段(segment)。无论如何,每个元件14或元件14的段通常由至少两个电极、即沿着每条选择线SL放置的电极和沿着每条数据线DL放置的电极来驱动。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沿着选择线SL放置的电极和沿着数据线DL放置的电极技术上在每个显示元件14处交叉,但是显示元件14架构(在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3系列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使电极相互之间电气隔离。更具体地,每个显示元件14包括电极的三层面垂直堆叠布置,其中每个电极仍然与邻近的电极充分隔离开。
显示器10、10’还可以被配置成经由多个不同的寻址模式被驱动,所述寻址模式诸如像无源矩阵寻址(如图1A中所示)和有源矩阵寻址(如图1B中所示)。图1A中所描绘的显示器10是使用无源寻址来形成可见图像的显示器的示例。在无源寻址期间,利用由选择线SL和数据线DL之间的电势差确定的光学状态对显示元件14的所选行(在该图中只有一个元件14被示出在远端和栅电极的一个交叉点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元件/像素14被形成在远端电极和栅电极的每个交叉点处)进行写。在没有有源驱动电路(例如,晶体管等)的情况下未被选择的行中的每个显示元件14通常保持其状态,直到包含这样的显示元件14的行被选择。相应的电压在图中被表示为Vselect和Vunselect。无源矩阵寻址常常用于(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电子纸等中。
图1B中所示的显示器10’是使用有源寻址来形成可见图像的显示器的示例。显示器10’可以通过将每个显示元件14连接到例如晶体管“t”或其它切换装置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元件14正被寻址时有源地保持一个其它显示元件14的状态来有源地被寻址。相应的电压在图中被表示为Vselect和Vunselect以及V1、V2和V3。有源矩阵寻址典型地使得能够实现与无源寻址显示器相比相对快的显示刷新时间,这是因为刷新时间至少部分地依赖于晶体管“t”的速度、而不是依赖于光学效应的速度。有源寻址常常用于(但不限于)视频显示器。
显示器的另一示例(在图1系列中未示出)可以包括被直接寻址的显示器。在直接寻址中,每个显示元件由其自己的数据线单独地驱动。
在图2和图3系列中示意性地描绘了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在图2系列中用附图标记14A、14B、14C和14D来标识显示元件14,并且在图3系列中用附图标记14E和14F来标识显示元件14。在图2和图3系列中示出的每个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至少包括基板12、介电层16和三个电极(电极24、远端电极26和栅电极28)的三层面堆叠布置。图2系列中示出的实施例包括一个或多个栅电极28、28’的不同构造,其中这样的电极28、28’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介电层16中。应当理解的是,图3系列中示出的实施例不同于图2系列中所描绘的那些。例如,栅电极28在图2系列中被描绘为被设置在介电层16中,而在图3系列中栅电极28被描绘为被设置在介电层16上。在另一实施例中,除贮存器18区域之外,栅电极28可以是连续的。而且,与在图3系列中所描绘的电极24’相比在图2系列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极24被不同地构造。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通常至少包括基板12。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包括两个相对的基板12、13(由在图2系列和图3中所描绘的实施例示出)。可以从绝缘材料、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中选择基板12、13。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2、13选自绝缘材料,其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玻璃、各种聚合物和/或其组合。如果使用聚合物,合适的聚合物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多芳基化合物(polyarylate, PAR)、聚酰亚胺(polyimide, 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亚烯萘(polyethylenenapthalate, PEN)、聚醚砜(polyestersulfone, PES)、聚烯烃、和/或其组合。
基板12和/或基板13也可以选自透明的材料或者不透明的材料。这样的选择至少部分地依赖于如何产生可见图像。例如,如果显示器10使用反射性来形成可见图像并且显示器10不要求光穿过基板12、13中的一个或多个,则(一个或多个)基板12、13可以选自不透明的材料。在一些实例中,显示器10也可以用在另一显示器或另一图像的上面或上方。在这样的实例中,(一个或多个)基板12、13可以选自透明的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2可以由导电或半导电材料形成。在该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基板12用作电极,诸如电极24’(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在这样的配置中,显示元件14不包括单独的电极24’。用于基板12的合适的导电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不锈钢、金属箔,等等。用于基板12的合适的半导电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硅晶圆。
现在参考图2系列,显示元件14还包括建立在基板12上的介电层16。在一示例中,介电层16选自光学透明材料,光学透明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热可固化的和UV可固化的、可压印的树脂,光致抗蚀剂,和/或其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介电层16包括限定于其中的至少一个贮存器18。在一些实例中,在每个显示元件14中介电层16包括单个贮存器18。这样的配置例如对于产生单种颜色的显示元件来说可能是有用的。在其它实例中,可以在介电层16中为每个显示元件14限定多于一个的贮存器18。这样的配置在图4A、4B、5A和5B中被示意性地描绘。附加的贮存器例如对于优化图像的光学对比度、增大显示器10的切换速度和/或使得能够在每个显示元件14内使用多于一种类型的着色剂颗粒来说可能是期望的。在一示例中,附加的贮存器18可以被形成为周期性的点阵布置(诸如在图4A和4B中示出的)或者非周期性的随机布置(诸如在图5A和5B中示出的)。周期性的点阵布置典型地具有相对均匀的贮存器间隔,这易于优化切换一致性。另一方面,非周期性的点阵布置具有任意的贮存器间隔,这易于避免至少部分地由于交叠的周期性点阵而可能发生的干涉图案。
而且,贮存器18可以包括线结构(同样如在例如图4A和4B中所示)、点结构(同样如在例如图5A和5B中所示)、二维区域、三维形状、分形形状、或者其组合。图4A和4B图示了显示器10的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和截面图。图4A和4B的实施例采用线的周期性分布。所述线是通过将线贮存器18图案化到介电层16中而形成的,介电层16形成在电极24上,电极24形成在基板12上。如在其它实施例中那样,可以使用压印、光刻法或者用于通过介电层16形成贮存器18的一些其它手段来将线贮存器18图案化到介电层16中。远端电极26被形成在观看区域VA之上。
图5A和5B的显示元件14图示了点的非周期性的分布。每个点是图案化到介电层16中的贮存器18,用以将显示元件14的观看区域VA连接到电极24’。在所图示的实施例,电极24是形成在基板12上的毯式电极。远端电极26形成在观看区域VA之上。
贮存器18已被示出为或者是圆圈或者是线。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贮存器18的形状或尺寸方面不应当受限,只要它们满足显示元件14的孔径、光学对比度和其它工作要求即可。它们可以被形成为圆圈、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星形、锥形、倒金字塔形或者任何其它形状。相似地,并不要求所有的贮存器18是相同的尺寸的。如上面所提到的,可以将贮存器18的尺寸设定为使得尺寸以周期性的方式或者非周期性的随机方式变化。还可以以单个段或像素的形式任意地设定贮存器18的尺寸。介电层16可以被图案化为具有多维形状或分形形状。此图案化包括将介电层16图案化成阻挡被期望是不活动的一些点。
与显示元件14的面积相比小的点结构可以被视为是零维形状。具有比另一维度充分大的一个维度的线结构可以被视为是一维形状。具有与显示元件14的面积相比显著的截面面积的贮存器18可以被视为是二维区域。包括具有到观看区域VA中的突起的特征以及非垂直壁的贮存器18可以被视为是三维形状。
贮存器18的形状和布置例如影响未被贮存器18占用的通光孔径。较高的通光孔径导致清晰状态(clear state)下较亮的显示。
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具有延伸通过介电层16的厚度T并提供显示元件14内部的自由空间体积以用于在显示器10的寻址序列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期间收集带电的着色剂颗粒22(在图6系列中示出)的预定深度。在下文中将结合图6系列更详细地描述寻址序列的示例。
为了使显示元件14的清晰或透明状态(即着色剂颗粒被压缩在(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内部的状态)与显示元件14的暗、有色或不透明状态(即着色剂颗粒横跨观看区域VA散播的状态)之间的光学对比度最大化,(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还实质上小于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面积通常影响显示器10、10’在清晰状态下的亮度性能,这是因为压缩的着色剂颗粒吸收其中的光。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小于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的约50%。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小于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的约30%。在又一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小于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的约20%。在甚至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小于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的约10%。在再一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贮存器18的总面积在显示元件14的总面积的约1%至约10%的范围内。
显示元件14还包括电极24,电极24邻近基板12并被设置于基板12的至少一部分上。在图2系列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极24在工作中被设置于贮存器18内部。用于电极24的合适的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金属(诸如像金、铝、镍、铜等)、导电性氧化物(诸如像铟锡氧化物等)、导电性聚合物(诸如像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ethylenedioxythiophene)),等等)、导电性合成物(诸如像碳纳米管层,等等)、和/或其组合。
现在参考图3A和3B,显示元件14E、14F包括建立在基板12的表面15上的连续的电极24’。在此实施例中,介电层16建立在电极24’上而贮存器18形成在介电层16中。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连续的电极24’贯穿单独的显示元件14是连续的。在另一非限制性示例中,连续的电极24’跨越多个显示元件14或者整个显示器10、10’也是连续的。
再次参考在图2A至2D中以及在图3中描绘的显示元件14的所有的实施例,显示元件14还包括在基板12的远端且与电极24、24’相对的电极26。电极26在本文中将被称为“远端电极”。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所限定的空间在本文中称为观看区域VA。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着色剂颗粒22例如在图6系列中所描绘的寻址序列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期间可以被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在一些实例中,远端电极26在例如寻址序列的写阶段期间当对其施加了适当的电势时用作数据线DL(在图1A和1B中示出)。在其它实例中,远端电极26可以用作选择线SL或者用作公共电极。远端电极26还可以被定位成邻近于显示器10、10’的观看侧VS。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器10、10’还可以具有倒转的配置,由此远端电极26被定位成与显示器10、10’的观看侧VA相对。在一示例中,电极26由光学透明的导电性材料形成,该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铟锡氧化物,聚(3,4-乙撑二氧噻吩)、导电性合成物(例如碳纳米管层)等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显示元件14还包括设置于观看区域VA中(即在电极24、24’和远端电极26之间)且与贮存器18流体连通的电气可激活介质。如本文所使用的,“电气可激活介质”是指充满整个观看区域VA和贮存器18的载流体(carrier fluid)。电气可激活介质包括散布于其中的多个着色剂颗粒22。响应于足够的电势或电场,着色剂颗粒22移动和/或转动到观看区域VA、贮存器18或者它们两者内的各个地点,以便在寻址序列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期间产生期望的可见图像。电气可激活介质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电泳介质、电子墨、诸如液晶之类的各向异性介质,等等。电气可激活介质可以是透明的、有色的或染色的。
散布在介质中的着色剂颗粒22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单种类型的颗粒(诸如像相同的颜色、相同的电荷,等等),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颗粒(诸如像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电荷,等等)。如上所述,着色剂颗粒22在一示例中可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着色剂颗粒的混合物。在此示例中,第一种类型的着色剂颗粒22显示第一颜色,而第二种类型的着色剂颗粒22显示第二颜色。不同类型的着色剂颗粒22的混合物也可以被包括在透明介质、有色介质或染色介质中。
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还包括栅电极28,其中栅电极28的至少一部分在工作中设置于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在一示例中,栅电极28用作沿着图1中所示的显示器10的选择线SL放置的电极。栅电极28通常用来控制着色剂颗粒22到贮存器18中的运动和从贮存器18出来的运动。栅电极28还用来控制从贮存器18释放并运动到观看区域VA中的着色剂颗粒22的量。通过控制从贮存器18释放并运动到观看区域VA中的着色剂颗粒22的量,栅电极28还控制由显示器10的观看者感知到的颜色,其包括灰度级形式的各种色调。
栅电极28的不同配置在图2和图3系列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4的若干实施例中予以描绘。很普遍的是,栅电极28包括在工作中设置于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的栅电极28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在图2A中由附图标记14A来标识)包括形成在邻近贮存器18并且在贮存器18的相对两侧上的介电层16的一部分上的两个栅电极28。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在图2B中由附图标记14B来标识)包括形成在邻近贮存器18的介电层16的一部分上的单个栅电极28。在又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在图2C中由附图标记14C来标识)包括位于邻近贮存器18且在贮存器18的相对两侧上的两个栅电极28’,其中每个电极28’具有:i)形成在邻近贮存器18的介电层16的一部分上的第一部分,以及ii)连接到第一部分且延伸通过介电层16的厚度T的第二部分。在再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在图2D中由附图标记14D来标识)包括单个栅电极28’,该栅电极28’包括:i)形成在邻近贮存器18的介电层16的一部分上的第一部分,以及ii)连接到第一部分且延伸通过介电层16的厚度T的第二部分。
如在图3系列中所示,显示元件14E、14F包括设置于邻近贮存器18且在贮存器18的相对两侧上的介电层16的一部分上的两个栅电极28。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图2系列中描绘的栅电极28、28’的配置中的任一个也可以应用于在图3系列中示出的实施例,且反之亦然。
现在参考图3B,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4F可以包括设置于至少栅电极28上的钝化层21。在一实施例中,钝化层21是由介电材料形成的。这样的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光激活树脂(例如SU8)、光致抗蚀剂、介电氧化物(例如,SiO2、HfO2,等等)、非导电性聚合物,等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2系列和在图3中所描绘的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三个电极:i)电极24、24’,ii)远端电极26,以及iii)(一个或多个)栅电极28、28’,它们相对于彼此布置在z轴方向上。例如,显示元件14的每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栅电极28、28’被定位为与电极24、24’在z轴方向上相分离,并且电极24、24’被定位为在z轴方向上与远端电极26相分离。取决于显示器10的取向,在一示例中,电极24、24’、26、28、28’可以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然而本公开内容并不意图受限于此。
还应当理解的是,电极24、24’、远端电极26和/或(一个或多个)栅电极28、28’可以被提供为连续的电极、分段的电极或像素化的电极。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显示器10、10’如何被寻址,可以在显示元件14架构中使用连续的、分段的和像素化的电极的任何组合。例如,电极中的两个可以是连续的,而其它电极是分段的。这样的配置有利地被用于电子皮肤、交互式表面,等等。例如,将分段用于其中电极的段被图案化为与其余的分开寻址的交互式表面或电子皮肤。电极中的一个可以是分段的,而其它的可以是用于电子皮肤应用的毯式电极,以控制静态图案化或分段图像中的灰度水平。在另一示例中,显示器10、10’可以通过在z轴方向上在显示器10、10’架构的两层上定义电极的行和列而被像素化,由此剩余的电极可以被提供为连续的(或毯式)电极。另外,具有毯式或连续的电极的行和列电极可以被用于像素化的显示应用。在又一示例中,电极中的一个可以被提供作为具有有源底板的像素板,而剩余的电极可以是:i)连续的电极,ii)分段的电极,或者iii)具有有源底板的像素化的电极。
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还包括被配置为在驱动显示器10以产生可视图像时对电极24、24’、远端电极26或栅电极28、28’中的至少一个施加适当电势的电触点。在一示例中,电触点可以位于沿着显示器10的一侧,其中电势或电场从每个显示元件14的一侧被施加到电极24、24’、远端电极26或栅电极28、28’。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使用底板来实现电极24、24’、26、28、28’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气连接。例如,底板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驱动显示器10的电极和被配置为驱动电极的合适的硬件。例如,可以将沿着选择线SL的栅电极28、28’和电极24、24’看作底板的部分。在一些实例中,底板包括诸如电源线等的附加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由显示器10产生可见图像时,可以通过选择和驱动显示元件14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产生可见图像的设计(包括其期望颜色(这可以经由显示元件14的堆叠来达到,如在上文所描述的))。再者,对于哪些显示元件14将被驱动的选择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采用的寻址模式。如在下面将要更详细地描述的,着色剂颗粒22可以被驱动(在存在合适的电势或电场的情况下)以产生特定强度下的特定颜色从而形成有色图像。在显示元件14被配置为产生灰度级形式的各种色调的实例中,着色剂颗粒22可以被驱动(在存在适当的电势或电场的情况下)以产生特定的强度从而形成灰度级形式的图像。还应当理解的是,每个显示元件14负责产生其自己的特定颜色和强度。在一些实例中,在下面结合图6系列描述的寻址序列的写阶段期间选择显示元件14中的若干个来产生相同颜色或者相同或不同的强度。在其它实例中,选择显示元件14中的若干个来产生相同或不同强度下的不同颜色。
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使用无源矩阵寻址来驱动显示元件14。在将特定选择线SL的电势改变为适当的电势时,连接到该选择线SL(即该行中)的所有的显示元件14被认为是“选定的”,并且在寻址序列的写阶段期间可以被驱动。如本文所使用的,选定的显示元件14可以通过根据要产生的图像改变显示元件14的光学状态而被驱动、被寻址或以其它方式被写。在寻址模式的写阶段期间完成对显示元件14的驱动,在下文中将结合图6系列描述其示例。没被驱动的显示元件14被认为是“未选”元件。未选元件在选定元件被驱动时不改变光学状态。在下面将对选定显示元件14和未选显示元件14的光学状态的改变或不改变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在图6A至6F中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于驱动显示器的寻址序列的示例。寻址序列通常包括复位阶段(在图6A中示出)、写阶段(在图6B至6E中示出)和保持阶段(在图6F中示出)。下面对寻址序列的描述是使用例如图1A中所描绘的显示器10的无源矩阵寻址模式。另外,图6系列中示出的寻址序列的示例使用图2A中描绘的显示元件14A架构的实施例,包括带正电荷的着色剂颗粒22。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带负电荷的着色剂颗粒22而言也可以应用寻址序列,但是反过来。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显示元件架构(例如显示元件14A、14B、14C、14D、14E和14F)中的任一个可以与图6系列中所描绘的序列相似地被寻址。
为了描述图6系列中描绘的寻址模式,将电极24接地(即设定为零的电势)作为基准点。当电极24接地时,栅电极28将用作选择线SL,而远端电极26将用作数据线DL。
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或者栅电极28或者远端电极26可以以其它方式被选择为基准点。因此,所选择的电极24、28、26可以用作基准点以描述本文的寻址模式的各个阶段。在一替换实施例中,显示器10可以在没有全局基准点的情况下被驱动。在这种情况下,电极24、26、28中的每个的电势将改变,而并不是这三个电极中的两个的电势相对于第三个改变。
现在参考图6A,在复位阶段期间,向显示元件14的电气可激活介质施加合适的电势,这将着色剂颗粒22朝向设置于贮存器18中的电极24驱动。更具体地,将电极26设定为足以将带电着色剂颗粒22推入贮存器18中的电势(相对于接地电极24而言)。再者,将栅电极28设定为足以使得着色剂颗粒22能够穿过观看区域VA并进入贮存器18中的电势。在一示例中,将栅电极28的电势设定在远端电极26的电势和电极24的电势之间某处的值。
图6B至6E描绘了显示元件14A在寻址模式的写阶段期间的各个状态。写阶段可以包括对选定显示元件14A的写状态(在图6B中示出)、对未选显示元件14A的写状态(在图6C中示出)、对被选定显示元件14A的非写状态(在图6D中示出)和对未选显示元件14A的非写状态(在图6E中示出)。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非写”是指显示元件14A的光学状态或外观的不改变。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在显示元件14A先前被选择以进行写操作且之后处于非写状态的实例中,在写期间所建立的显示元件14A的光学状态在非写状态期间将保持不变。换而言之,术语“非写”并不意图暗示显示元件不产生可见图像(即处于清晰状态);相反,而是暗示所携带的电压不足以改变像素。
现在参考图6B,在对选定显示元件14A的写状态期间,远端电极26被设定为足以将着色剂颗粒22从贮存器18内部牵引到或抽取到观看区域VA中的电势(相对于电极24而言)。远端电极26的这样的电势符合要由显示元件14A显示的光学图像的期望灰度级水平。在着色剂颗粒22带正电荷的情况下,栅电极28(即选择线SL)的电势从先前“未选”的值降低,以使得着色剂颗粒22能够从贮存器18被移除并运动到观看区域VA中。
从贮存器18牵引出的着色剂颗粒22的量至少部分地取决于由远端电极26(即数据线DL)施加到介质的电势。例如,对于带正电荷的颗粒22,远端电极26的较低的电势能够使得较大量的着色剂颗粒22可以从贮存器18牵引出。在一些实例中,远端电极26可以被设定为其最低可能电势,这潜在地使得基本上所有的着色剂颗粒22能够从贮存器18牵引出。远端电极26的这样的电势常常被称为数据线DL的“写电势”。
在对选定显示元件14A的写状态期间,显示元件14A的光学状态响应于施加到介质的电势而改变。在许多情况下,光学状态的改变包括显示元件14A从清晰状态切换到有色或暗状态,且反之亦然。
显示元件14A的暗状态可以通过跨越观看区域VA横向地散播着色剂颗粒22来实现。着色剂颗粒22的散播可以通过其平面内运动来实现,如图6B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颗粒22的平面内散播运动可以经由自然扩散来实现。例如,位于贮存器18正上方的观看区域VA中的颗粒22可能比观看区域VA的其它区域中的具有较高的颗粒22浓度。此较高的浓度促使颗粒18横向迁移到观看区域VA中具有较低的颗粒22浓度的区。这样的迁移可能至少部分地是由于由每个单独的颗粒22产生的静电排斥力,这促使颗粒22实际上相互排斥。在另一实施例中,颗粒22在观看区域VA中的平面内散播运动可以通过由电极24和远端电极26施加到介质的电势来实现。在又一实施例中,颗粒22在观看区域VA中的平面内散播运动可以通过由栅电极28在寻址序列的保持阶段期间施加到介质的电势来实现(在下面将结合图6F对此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在一些情况下,颗粒22跨越观看区域VA的散播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由保持阶段期间的栅电极电势、写阶段期间颗粒22的自然扩散、或者它们的组合来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远端电极26(相对于电极24而言)可以以其它方式被设定为能够将着色剂颗粒22的一部分从贮存器18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的电势,并且可以被称为显示元件14A的部分写。把这样的电势说成在“写”电势和“非写”电势之间。从贮存器18牵引出部分着色剂颗粒22(与基本上全部着色剂颗粒22相对)决定由显示器10展示的色深/色调。从贮存器18牵引出的着色剂颗粒22的量可能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从远端电极26或栅电极28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到介质的电势。通过控制施加到介质的电势的大小和/或持续时间,可以展示和控制着色剂颗粒22的不同灰度级水平。未被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的任何着色剂颗粒22借助于栅电极28的高未选电势仍然保留在贮存器18内部,接近电极24。在一示例中,灰度级控制可以通过在栅电极28和电极24之间产生相对小的电势差来实现。与上面相重复,在远端电极26的电势被设定为零的实例中,排斥力被施加到着色剂颗粒22,从而将它们保持在贮存器18中。然而,远端电极26的足够低的电势对着色剂颗粒产生相对强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克服了由栅电极28所产生的排斥力。通过调整远端电极26电势,可以控制总体吸引力的大小。在一示例中,保持排斥力的强度跨越贮存器18的横向维度是变化的。结果,来自远端电极26的吸引力可以克服贮存器18的中心处的保持力,同时这样的力在贮存器18的周边附近仍然较小。贮存器18的中心处的着色剂颗粒将被抽取到观看区域VA中,而靠近贮存器18的周边的着色剂颗粒将保留在贮存器18中。由远端电极26施加的吸引力越大,将从贮存器18抽取的着色剂颗粒22就越多。因此,通过调整远端电极26的电势,可以控制显示元件14的灰度级水平。
在由远端电极26施加到介质的电势相对于电极24而言为高的实例中,则没有带正电荷的着色剂颗粒22从贮存器18被牵引出。在这些实例中,显示元件14A保持在光学清晰或透明状态。这正是在图6D中示出的情况,其中寻址模式包括对选定显示元件14A的非写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当显示器10通过无源寻址方法被驱动时,典型地,除一行外所有的行都是未选的,而在任何给定时间,只选定一个。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同时选定多行。对未选电压的调节使得在对选定元件14进行写操作时能够使所有未选显示元件14保持不改变,而不管未选元件14将终究被写或已经被写。
图6C和6E分别描绘了对未选显示元件14A的写状态和非写状态。现在参考图6C,电势通过远端电极26(数据线DL)被施加到介质,其中所施加的电势是如下这样的电势:该电势典型地会将着色剂颗粒22从贮存器18内部抽取或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如果显示元件14A被选定的话(如在图6B中所示和在上文所描述的)。然而,对于未选元件14A,栅电极28的电势被设定为充分高,高得足以防止着色剂颗粒22被远端电极26所施加的电势这样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换而言之,由远端电极26所施加的电势并不足够具有吸引性以将着色剂颗粒22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因此,未选显示元件14A的光学状态在写状态期间保持不改变。
在对未选显示元件14A的非写状态期间(如在图6E中所示),远端电极26被设定为不足以将任何着色剂颗粒22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的电势。与图6C中描绘的状态相似,未选显示元件14A的光学状态在非写状态期间同样保持不改变。
现在参考图6F,在保持阶段期间,驱动显示器10的方法还包括将栅电极28的电势设定为足够来基本上阻止着色剂颗粒22在贮存器18与观看区域VA之间的转移的值。不管远端电极26的电势如何,可以实现这样的阻止。在其中使用带正电荷的着色剂颗粒的示例中,栅电极28的电势被设定为使得该电势是:i)相对于电极24的电势充分高,高得足以防止着色剂颗粒22从贮存器18移动或转移到观看区域VA中,以及ii)相对于远端电极26的电势充分高,高得足以防止观看区域VA中的任何着色剂颗粒22移动或转移到贮存器18中。
返回参考上面描述的着色剂颗粒22在观看区域VA中的散播,在保持阶段期间,由于栅电极28被设定为比远端电极26的电势高的电势,因此该电势防止着色剂颗粒22在贮存器18和观看区域VA之间的任何交换。结果,产生排斥力,该排斥力也将着色剂颗粒22排斥离开栅电极22朝向观看区域VA的容积,这促使颗粒22散播。
应当理解的是,上文结合图6系列描述的寻址系列还可以用来驱动具有带正电荷的着色剂颗粒22和带负电荷的着色剂颗粒22的混合物的显示元件14。在一示例中,带正电荷的颗粒和带负电荷的颗粒拥有不同的颜色(例如,黑色作为带正电荷的颗粒,而品红色作为带负电荷的颗粒)。显示元件14可以被配置为例如使得黑色颗粒聚集在一个贮存器中,而品红色颗粒聚集在另一贮存器中(诸如在寻址序列的复位阶段期间)。颗粒在相应的贮存器中的聚集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极(诸如电极24、24’)并向用于相应的颗粒的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势来实现。同样在此示例中,在写阶段期间,可以经由在上文中描述的序列将黑色颗粒牵引到观看区域中,同时使用品红色颗粒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栅电极将品红色颗粒保持在它们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贮存器中。之后,可以同样使用上述序列将品红色颗粒牵引到观看区域VA中,同时使用黑色颗粒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栅电极将黑色颗粒保持在它们相应的贮存器中。
上面结合图6系列描述的寻址序列在进行少许修改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描述有源驱动显示器(例如显示器10’)。例如,对选定行进行写数据的时间量与对显示器10’中的有源元件(例如晶体管t)进行充电的时间量、而不是与移动和/或转动着色剂颗粒22的时间量大约相同。而且,写阶段可以包括对所有的有源元件进行写数据,其跟随有基本上并行地改变所有的显示元件14的光学状态。复位和保持阶段将保持与上面相对于无源驱动显示器所描述的基本相同。
本公开内容还包括合适用于驱动显示器10、10’的电路。应当理解的是,此电路(其非限制性示例在图1A和1B中示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硬件、固件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图7、8、9、10和11系列中示意性地描绘了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的不同实施例。在图7系列中描绘的该方法的实施例专用于形成包括根据图2C中描绘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4C的显示器10,而图8、9、10和11系列中描绘的实施例专用于形成包括根据图2A中描绘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4A的显示器10。应当理解的是,在适当地必要时该制造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被改变,以便制造显示元件14A、14B、14C、14D、14E和14F的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
现在参考图7系列,制造显示元件14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在导电层C1上建立介电层16,导电层C1建立在下层基板12上(如图7A中所示)。使用任何合适的建立手段,可以把导电层C1建立在基板12上以及可以把介电层16建立在导电层C1上,所述合适的建立手段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溅射、蒸发、旋涂、刮刀涂布、凹面涂布、狭缝式模头挤出涂布(slot-die coating)、浸渍涂布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图案被压印在所建立的介电层16上,如图7B中所示,其中,介电层16的至少一部分被移除,留下部分PDL,1。该图案通常限定了将最终形成的显示元件14架构的部分。这样的部分的示例包括贮存器18(在图7E中所示的方法步骤中形成)、用于形成栅电极28的区域(在图7D中所示的方法步骤中形成),等等。
然后,移除介电层16和导电层C1的至少其他部分,留下在图7C中示出的图案,包括被移除的部分PC1。对各个层的移除可以例如经由蚀刻工艺来实现。蚀刻可以例如通过任何合适的蚀刻方法来实现,合适的蚀刻方法包括定向干法蚀刻、各向同性湿法蚀刻,等等。在一些实例中,导电层C1还可以用作蚀刻阻挡物,以便在蚀刻期间移除介电层16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现在参考图7D,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还包括从导电层C1的暴露部分向上构造导电层C1。导电层C1的构造可以通过使用电镀工艺生长导电层来实现。
之后,移除介电层16的至少一个其它部分PDL,2,由此曝露第一层导体材料C1的部分PCM,1(如图7E中所示)。对介电层16的至少一个其它部分的移除可以经由蚀刻工艺来实现。对至少一个其它部分PDL,2的移除形成了贮存器18(如图7E中所示)。为了形成图2序列中描绘的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然后在第一层导体材料C1的暴露部分上建立第二层导体材料C2(如图7F中所示)。该建立例如可以经由电镀来实现。第二层导体材料C2形成下面中的至少一个:i)设置于贮存器18内部的电极24,或者ii)栅电极28的至少其它部分。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与包括连续电极(诸如图3系列中示出的电极24’)的图2系列中示出的显示元件14相似的实施例,第二层导体材料C2可以用来形成栅电极28的至少其它部分;而不是设置于贮存器18内部的电极。
上面结合图7系列所述的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用来形成上面结合图2和3系列所述的显示元件14的实施例以及没有明示在附图中的相似配置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进行对该方法的调整,以便适应显示元件14架构的各种改变。例如,如果显示元件包括单个栅电极(诸如用于图2B中描绘的显示元件14B的实施例),则可以调整压印在介电层16上的图案,以使得在在图7C中示出的移除步骤期间移除介电层16的(一个或多个)期望部分,以便形成单个栅电极(并且不是两个栅电极)。
制造显示器10的其它实施例在图8、9、10和11系列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这些实施例,通过去除至少一个图案化步骤和减少材料移除步骤的数目,大大简化了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例如,这可以通过使用在其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沉积材料层的基板12材料来实现。这样的过程通常描绘在图8和9系列中,并且在本文中将通过附图标识符L来标识预沉积材料层。
现在参考在图8系列中描绘的制造显示器10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基板12上建立材料堆叠S(如图8A中所示),其中基板12包括预沉积导体材料层Lcon。材料堆叠S包括建立在另一导体材料层C1上的压印树脂R,该另一导体材料层C1建立在介电材料层16上。在一非限制性示例中,导体层C1的厚度的范围从约20 nm至约5 μm,导体材料层Lcon的厚度的范围从约20 nm至约5 μm,介电层16的厚度的范围从约1 μm至约100 μm,以及树脂层R的厚度的范围从约1 μm至约100 μm。
如图8B中所示,图案被压印在材料堆叠S的树脂R的介电层16上,该图案通常限定将最终形成的显示元件14架构的各部分(例如,贮存器18、栅电极28,等等)。树脂R例如经由对树脂层R的定时蚀刻而被清除。在清除之后,材料堆叠S(包括树脂层R、导体层C1和介电层16)的至少一部分(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步骤)被移除,从而限定了堆叠S中的间隙G。间隙G暴露导体层LCON的一部分PL1。该移除可以经由蚀刻工艺(例如,ITO蚀刻、间隔物蚀刻、和/或它们的组合)和/或经由任何其它合适的移除手段和/或(一个或多个)工艺来实现。
如图8C中所示,在间隙G中建立另一导体层C2,其中导体层C2形成电极24。建立例如可以通过将导体层C2电镀到较薄的导体层LCON来实现。在一示例中,可以将电镀实现为使得将建立的导体层C2形成以达到目标厚度。在非限制性示例中,导体层C2的目标厚度的范围从约20 nm到约20微米。合适的导体层C2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镍、铜、金、钯等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间隙G中建立导体层C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移除围绕新建立的导体层C2的材料堆叠S的一部分(如图8D中所示)。对材料堆叠S的一部分的移除形成了贮存器18,并且暴露了下面较薄的导体LCON的部分PL2。可以通过蚀刻移除原始层Lcon的该暴露部分,由此将C2与其余的Lcon电隔离。之后,移除树脂层R以及导体层C2的一部分,由此由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栅电极28。可以经由各向同性蚀刻工艺来实现树脂层R和导体层C1的一部分的移除。所得到的显示元件14’的结构如图8E中所示。
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在图9系列中予以描绘。在此实施例中,基板12被基本均匀地预涂覆有无电镀催化剂材料层LCAT(如图9A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催化剂层LCAT是不连续的层并且包括多个限定于其中的小岛。小岛的尺寸实质上小于最终要形成的电极24的目标宽度。可以在将层LCAT沉积到基板12上的时侯或者在层LCAT沉积在基板12上之后经由处理工艺来形成这些岛。用于层LCAT的合适的催化剂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金、钯、以及它们的化合物。而且,催化剂层LCAT是薄层,由此层LCAT可被认为是基本上透明的。在一实施例中,层LCAT的厚度的范围可以在约0.1 nm与约50 nm之间。
也如图9A中所示,在涂覆有催化剂层LCAT的基板12上建立材料堆叠S。材料堆叠S包括建立在导体材料层C1上的压印树脂R,导体材料层C1建立在介电材料层16上。
如图9B中所示,在材料堆叠S的树脂R的介电层16上压印图案,该图案通常限定最终将形成的显示元件14架构的各部分(例如,贮存器18、栅电极28等)。在清除之后,移除至少一部分材料堆叠S(包括树脂层R、其它导体层C1和介电层16),由此在堆叠S中限定了间隙G,如图9C中所示。间隙G最终形成贮存器18。移除可以经由蚀刻(例如,ITO蚀刻、间隔物蚀刻、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和/或经由任何其它合适的移除手段和/或(一个或多个)工艺来实现。
如图9D中所示,在间隙G中建立另一导体层C2,其中导体层C2形成电极24。建立例如可以通过将导体层C2电镀到催化剂层LCAT来实现。在一示例中,电镀可以被实现为使得将所建立的导体层C2形成达到目标厚度,例如类似于图8系列中的层C2的目标厚度。
在间隙G中建立导体层C2之后,移除树脂层R以及导体层C1的一部分,由此由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栅电极28,如图9E中所示。可以经由各向同性蚀刻工艺来实现树脂层R和导体层C1的一部分的移除。所得到的显示元件14’’的结构如图9E中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可以在图9A中的树脂R和导体层C1之间包括钝化层21。那么钝化层21将会保留,直到图9D和9E之间的它的(例如经由蚀刻的)移除为止。
制造显示器10的方法的再一实施例在图10系列中予以描绘。在此实施例中,材料堆叠S建立在未涂覆的基板12上(如图10A中所示)。材料堆叠S包括压印树脂层R、导体层C1和介电层16。
如图10B中所示,在材料堆叠S的树脂R的介电层16上压印图案,该图案通常限定最终将形成的显示元件14架构的各部分(例如贮存器18、栅电极28等)。在清除之后,移除材料堆叠S(包括树脂层R、导体层C1和介电层16)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基板12的一部分,由此将间隙G限定在堆叠S中且限定到基板12中。间隙G最终形成贮存器18。可以经由蚀刻(例如,ITO蚀刻、间隔物蚀刻、和/或它们的组合)和/或经由任何其它合适的移除手段和/或(一个或多个)工艺来实现移除。
如图10C中所示,将另一层L建立在材料堆叠S之上且建立到间隙G中。在一示例中,层L是另一导体层。在另一示例中,层L是催化剂材料层。层L的建立可以经由诸如像溅射之类的定向沉积方法来实现。在一示例中,层L的建立在树脂层R和暴露的基板12上的部分PL3比层L的建立在间隙G内部的材料堆叠S的侧面上的部分PL4厚。为了中断层L的建立在树脂R上的部分PL4与层L的建立在间隙中的部分PL4之间的电气连接,层L的建立在材料堆叠S的侧面上的较薄部分PL3例如经由蚀刻或其它合适的移除工艺被移除(如图10D中所示)。
在层L是导体材料层的实例中,层L的建立在间隙G内部的部分PL4被电镀有更多的相同导体材料(该导体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镍、铜、金、钯等,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以达到目标厚度,所述目标厚度的范围在约20 nm与约20微米之间,由此形成电极24(如图10E中所示)。在层L是催化剂材料层的实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层L之上建立导体材料层(在图中未示出)。然后,将该催化剂材料层镀上达目标厚度的导体材料,以形成电极24。
在形成电极2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移除层L的建立在树脂层R上的部分PL3以及材料堆叠S的一部分(如图10F中所示)。之后,移除树脂层R和导体层C1的一部分,由此由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栅电极28。树脂层R和和导体层C1的一部分的移除可以经由各向同性蚀刻工艺来实现。所得到的显示元件14’’’的结构在图10F中示出。
现在参考在图11系列中描绘的制造显示器10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连续的电极24以及对栅电极28的钝化),该方法包括在基板12上建立材料堆叠S(如图11A中所示),其中基板12包括预沉积的导体材料层Lcon。材料堆叠S包括建立在钝化层21上的压印树脂R,钝化层21本身建立在另一导体材料层C1上,该另一导体材料层C1本身建立在介电材料层16上。在非限制性示例中,导体层C1的厚度的范围从约20 nm至约5 μm,导体材料层Lcon的厚度的范围从约20 nm至约5 μm,介电层16的厚度的范围从约1 μm至约100 μm,钝化层21的厚度的范围从约10 nm至约10 μm,并且树脂层R的厚度的范围从约1 μm至约100 μm。
如图11B中所示,在材料堆叠S的树脂R中压印图案,该图案通常限定显示元件14架构的最终将形成的各部分(例如,贮存器18、栅电极28等)。树脂R例如经由对树脂层R的定时蚀刻而被清除。在清除之后,材料堆叠S(包括树脂层R、钝化层21、导体层C1和介电层16)的至少一部分(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步骤)被移除,由此在堆叠S中限定了间隙,如图11C中所示。间隙G暴露了导体层LCON的一部分,其变成连续的电极24。移除可以经由蚀刻工艺(例如,ITO蚀刻、间隔物蚀刻,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和/或经由任何其它合适的移除手段和/或(一个或多个)工艺来实现。
如图11D中所示,该方法还包括移除树脂层R的一部分。对树脂层R的一部分的移除暴露了下面钝化层21的部分。如图11E中所示,如果需要,可以移除树脂层R的其他部分以及钝化层21的一部分,由此暴露下面导体层C1的部分。最后,如图11F中所示,如果需要,可以移除剩余的树脂层R和导体层C1的部分,由此由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一个或多个)栅电极28,栅电极28在其上具有钝化层21。对树脂层R和导体层C1的部分的移除例如可以经由各向同性蚀刻工艺来实现。所得到的显示元件14’’’的结构在图11F中示出。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若干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修改。因此,前述说明应当被认为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16)

1.一种显示器(10,10’),其包括:
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其包括:
基板(12,13);
邻近基板(12,13)并且设置在基板(12,13)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电极(24,24’)以及在基板(12,13)远端且与所述电极(24,24’)相对的其它电极(26);
介电层(16),其建立在下列中的一个上:i)基板(12,13),或者ii)所述电极(24,24’)或远端电极(26)中的至少一个;
电气可激活介质,其设置在所述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所述介质包括多个着色剂颗粒(22);
至少一个贮存器(18),其限定在介电层(16)中;以及
栅电极(28,28’),其使其至少一部分在工作中设置在所述电极(24,24’)与远端电极(26)之间;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被配置为当向所述电极(24,24’)、远端电极(26)或栅电极(28,28’)中的至少一个施加足够的电势时通过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平面内运动形成可见图像;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的面积实质上小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电极(24,24’)、远端电极(26)或栅电极(28,28’)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的电极、分段的电极、像素化的电极、或者它们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介电层(16)被建立在基板(12,13)上,并且其中所述电极(24,24’)在工作中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电极(24,24’)被建立在基板(12,13)上,并且其中所述介电层(16)被建立在所述电极(24,24’)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包括具有i)相同类型或ii)不同类型的颗粒,并且其中所述显示器(10,10’)还包括与所述栅电极(28,28’)相对的其它栅电极(28,28’),其中所述其它栅电极(28,28’)使其至少一部分在工作中设置在所述电极(24,24’)与所述远端电极(26)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存在限定在所述介电层(16)中的至少第二贮存器(18),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包括具有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颗粒,所述至少两种不同颜色中的一种聚集在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中,而所述至少两种不同颜色中的另一种聚集在所述第二贮存器(18)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具有预定的深度,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是形成周期性点阵布置或非周期性随机布置的多个贮存器,所述多个贮存器(18)包括点结构、线结构、二维区域、三维形状或分形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还包括建立在所述栅电极(28,28’)上的钝化层(2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10,10’)被配置为经由直接寻址、无源矩阵寻址或有源矩阵寻址来驱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还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施加到所述电极(24,24’)、所述远端电极(26)、所述栅电极(28,28’)、或它们的组合的电势来展示灰度级。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贮存器(18)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的面积的大约一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元件(14,14A,14B,14C,14D,14E,14F,14’,14’’,14’’’,14’’’’)被配置为在驱动显示器(10,10’)时通过控制施加在所述电极(24,24’)和所述栅电极(28,28’)之间的电势而是选定的或未选的。
13.用于驱动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显示器(10,10’)的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下列步骤:
在复位阶段期间,对电气可激活介质施加第一电势,将多个着色剂颗粒(22)朝向电极(24,24’)驱动;
在写阶段期间,对所述电气可激活介质施加第二电势,i)以将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电极(24,24’)牵引出,而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其它部分被定位成接近所述电极(24,24’),以及ii)以将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所述部分引入到观看区域(VA)中;以及
在保持阶段期间,对所述电气可激活介质施加第三电势,以便:i)将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所述其它部分保持为接近所述电极(24,24’),以及ii)将被引入到观看区域(VA)中的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所述部分跨越所述观看区域(VA)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散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还被配置为在写阶段期间,通过调整施加在所述栅电极(28,28’)与所述电极(24,24’)或所述远端电极(26)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电势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通过所述多个着色剂颗粒(22)的所述部分可见的颜色的灰度级。
15.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10,10’)的方法,其包括:
在基板(12,13)上建立材料堆叠(S),所述材料堆叠(S)至少包括介电层(16)、第一导体层(C1)和树脂(R);
在所述树脂(R)上压印图案;
移除所述材料堆叠(S)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在所述材料堆叠(S)中限定了间隙(G);
在间隙(G)中建立第二导体层(C2),所述第二导体层(C2)形成接近所述基板(12,13)的电极(24,24’);以及
移除所述树脂(R)以及所述第一导体层(C1)的一部分,由此由所述第一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栅电极(28,28’)。
16.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10,10’)的方法,其包括:
在设置在基板(12,13)上的连续的电极层(LCON)上建立材料堆叠(S),所述材料堆叠(S)至少包括介电层(16)、导体层(C1)和树脂(R);
在所述树脂(R)上压印图案;
移除所述材料堆叠(S)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在所述材料堆叠(S)中限定间隙(G)以暴露所述连续的电极层(LCON)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移除所述树脂(R),由此由所述导体层(C1)的剩余部分形成栅电极(28,28’)。
CN200980159505XA 2009-03-26 2009-04-30 显示器 Pending CN102449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11,828 US8018642B2 (en) 2009-03-26 2009-03-26 Electro-optical display
US12/411828 2009-03-26
PCT/US2009/042402 WO2010110807A1 (en) 2009-03-26 2009-04-30 A displa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9544A true CN102449544A (zh) 2012-05-09

Family

ID=4278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325XA Pending CN102365579A (zh) 2009-03-26 2009-04-30 电光显示器
CN200980159505XA Pending CN102449544A (zh) 2009-03-26 2009-04-30 显示器
CN2009801583052A Pending CN102365578A (zh) 2009-03-26 2009-11-06 平面内电光显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325XA Pending CN102365579A (zh) 2009-03-26 2009-04-30 电光显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3052A Pending CN102365578A (zh) 2009-03-26 2009-11-06 平面内电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018642B2 (zh)
EP (4) EP2411866A4 (zh)
JP (1) JP2012521579A (zh)
KR (2) KR20120013340A (zh)
CN (3) CN102365579A (zh)
TW (2) TW201040644A (zh)
WO (3) WO2010110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8157B2 (ja) * 2008-06-17 2014-11-1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外観変更装置、及び該装置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1237771A (ja) * 2010-04-12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237770A (ja) 2010-04-12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EP2603832A4 (en) * 2010-08-09 2014-07-30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TRI-STATE INDICATORS
US10831317B2 (en) * 2010-08-20 2020-11-10 Neodrón Limited Electronic ink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JP5527129B2 (ja) 2010-09-16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134586B2 (en) * 2010-10-05 2015-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igment-based ink
US8179590B1 (en) 2010-11-22 2012-05-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optical display
JP2012177839A (ja) * 2011-02-28 2012-09-13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US8896906B2 (en) 2011-05-25 2014-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s including block copolymer grafted pigments via azide chemistry
CN104066802B (zh) 2012-01-17 2016-09-2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含通过叠氮化学作用被接枝共聚物表面改性的颜料的油墨
WO2013112498A1 (en) * 2012-01-23 2013-08-01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ixel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liquid ink and elastomers
CN104093792B (zh) 2012-01-26 2016-09-0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含通过叠氮化学作用被链段共聚物接枝的颜料的油墨
US9703019B2 (en) 2012-08-28 2017-07-11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Adaptive optic and acoustic devices
KR102018178B1 (ko) * 2013-01-07 2019-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펜싱 가능한 전기 영동 유체를 포함하는 광 제어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5030798A1 (en) 2013-08-30 2015-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inks
US10324353B2 (en) 2013-10-22 2019-06-18 Vlyte Innovations Limited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electrophoretic device
US10354114B2 (en) * 2016-06-13 2019-07-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Fingerprint sensor in InFO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thod
WO2020040992A1 (en) 2018-08-18 2020-02-27 Corning Incorporated Curved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variable-tint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20112371A1 (en) 2018-11-30 2020-06-04 Corning Incorporated Durable electrochromic window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GB201914105D0 (en) 2019-09-30 2019-11-13 Vlyte Innovations Ltd A see-through electrophoretic device having a visible gr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1546A (ja) * 2004-09-24 2006-04-06 Canon Inc 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US20070268245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Tatsuya Sugita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106A (en) * 1970-04-09 1972-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US4203106A (en) * 1977-11-23 1980-05-13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X-Y addressa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with control electrode
JP3421494B2 (ja) * 1996-01-30 2003-06-3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GB2320103A (en) * 1996-12-05 1998-06-10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evices
EP1075670B1 (en) * 1998-04-27 2008-12-17 E-Ink Corporation Shutter mode micro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6639580B1 (en) * 1999-11-08 2003-10-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display device
JP4618606B2 (ja) * 2000-05-09 2011-01-2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56374A (ja) * 2000-06-14 2001-12-26 Canon Inc 電気泳動型表示装置
JP3715906B2 (ja) * 2001-06-26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該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3005226A (ja) * 2001-06-26 2003-01-08 Canon Inc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US6822783B2 (en) * 2001-06-26 2004-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573204B (en) * 2001-09-12 2004-01-21 Sipix Imaging Inc An improv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with gating electrodes
JP2003186065A (ja) * 2001-12-21 2003-07-03 Canon Inc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6574034B1 (en) * 2002-01-16 2003-06-03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display fluids for use therein, and methods of displaying images
US6577433B1 (en) * 2002-01-16 2003-06-10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display fluids for use therein, and methods of displaying images
US7123238B2 (en) * 2002-01-16 2006-10-17 Xerox Corporation Spacer layer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JP2003330048A (ja) * 2002-05-13 2003-11-19 Canon Inc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4416380B2 (ja) * 2002-06-14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TWI270835B (en) * 2002-10-29 2007-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generation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particle
TWI229230B (en) * 2002-10-31 2005-03-11 Sipix Imaging Inc An improv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novel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JP2006522361A (ja) * 2003-04-03 2006-09-2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カラー電気泳動ディスプレイ
JP2005265921A (ja) * 2004-03-16 2005-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6040716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 modulator
KR20060060503A (ko) * 2004-11-30 2006-06-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 표시장치 및 구동방법
KR100748181B1 (ko) * 2005-02-23 2007-08-10 한국과학기술원 평판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미세유체 구동기 및 방법, 이를이용한 랩온어칩 시스템
JP4806220B2 (ja) * 2005-07-08 2011-11-0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画像表示装置
US7408699B2 (en) * 2005-09-28 2008-08-05 Sipix Imaging, Inc.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ethods of addressing such display
US7710389B2 (en) * 2005-11-04 2010-05-04 Xerox Corporation Multi-layer display device using dot field applicators
US20070205979A1 (en) * 2006-03-02 2007-09-06 Bigelow Donald O Electro-optical modulating display devices comprising and array of microcell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such devices
JP4720547B2 (ja) * 2006-03-07 2011-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US7433113B2 (en) * 2006-05-19 2008-10-07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medium and device
US7403325B2 (en) 2006-05-19 2008-07-22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US7440159B2 (en) * 2006-05-19 2008-10-21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s
US7443570B2 (en) * 2006-05-19 2008-10-28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medium and device
CN103926778A (zh) * 2006-07-11 2014-07-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545557B2 (en) * 2006-10-30 2009-06-09 Xerox Corporation Color display device
CN102323699A (zh) * 2006-11-21 2012-01-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泳粒子系统的可切换光栅
KR20080052022A (ko) * 2006-12-07 2008-06-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기영동방식의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8021149B2 (en) * 2007-04-17 2011-09-20 Gnath Tech Dental System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icating mandibular movement
JP2009020279A (ja) * 2007-07-11 2009-01-29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21561B1 (ko) * 2007-09-12 2009-10-12 한국과학기술원 전극일체형 광전자적 미세입자 구동장치
KR101623077B1 (ko) * 2008-06-17 2016-05-2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외관-수정 장치, 이러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러한 장치에 의해 커버된 기구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1546A (ja) * 2004-09-24 2006-04-06 Canon Inc 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US20070268245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Tatsuya Sugita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1867A4 (en) 2012-08-29
EP2411867A1 (en) 2012-02-01
EP2411866A1 (en) 2012-02-01
EP2411865A4 (en) 2012-08-22
EP2411865A1 (en) 2012-02-01
CN102365579A (zh) 2012-02-29
KR20120013347A (ko) 2012-02-14
JP2012521579A (ja) 2012-09-13
US8018642B2 (en) 2011-09-13
WO2010110820A1 (en) 2010-09-30
TW201040644A (en) 2010-11-16
EP2411866A4 (en) 2012-11-28
EP2629144A1 (en) 2013-08-21
US20110304905A1 (en) 2011-12-15
WO2010110806A1 (en) 2010-09-30
TW201044090A (en) 2010-12-16
US20120162745A1 (en) 2012-06-28
US20100245981A1 (en) 2010-09-30
WO2010110807A1 (en) 2010-09-30
KR20120013340A (ko) 2012-02-14
CN102365578A (zh) 2012-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544A (zh) 显示器
US8466852B2 (en) Full color reflective display with multichromatic sub-pixels
US7304634B2 (en) Rear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US8384658B2 (en) Electrostatically addressa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6842167B2 (en) Rear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US7352353B2 (en) Electrostatically addressa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6535197B1 (en) Printable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US7956841B2 (en) Stylus-based addressing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US6664944B1 (en) Rear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US8213076B2 (en) Multi-col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and materials for making the same
CA2321131C (en) Full color reflective display with multichromatic sub-pixels
US6710540B1 (en) Electrostatically-addressa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WO1999010768A1 (en) Novel addressing schem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US8432598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or structure
US8358322B2 (en) Display
WO2019160841A1 (en) Via placement for slim border electro-optic display backplanes with decreased capacitive coupling between t-wires and pixel electrodes
EP1557714A2 (en) Full color reflective display with multichromatic sub-pixels
EP1507165A1 (en) Novel addressing schem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CA2300827A1 (en) Novel addressing schem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