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899A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899A
CN102447899A CN2011102531497A CN201110253149A CN102447899A CN 102447899 A CN102447899 A CN 102447899A CN 2011102531497 A CN2011102531497 A CN 2011102531497A CN 201110253149 A CN201110253149 A CN 201110253149A CN 102447899 A CN102447899 A CN 102447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orthogonal
unit
image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31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森丈士
中神央二
山根真人
矢崎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47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2Sampling, masking or truncation of coding units, e.g. adaptive resampling, frame skipping, frame interpolation or high-frequency transform coefficient mas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04N19/137Motion inside a coding unit, e.g. average field, frame or block dif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4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picture, frame or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 H04N19/3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in the spatial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video transcoding, i.e. partial or full decoding of a coded input stream followed by re-encoding of the decoded outpu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6Embe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signal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by frequency transform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usin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其中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二维正交变换单元对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和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其中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并且具体地涉及能够减少用于存储通过对图像进行编码获得的编码数据的容量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诸如所谓的细胞诊断和组织诊断之类的病理诊断的领域中,已经使用虚拟显微镜来执行数字式病理诊断。
虚拟显微镜是这样的设备,其包括能够获取图像数据的显微镜装置和处理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虚拟显微镜拍摄其上放置了样本(标本)的整个载玻片,并且将样本的显微图像存储为数字图像。
据此,例如通过对样本的显微图像恰当地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处理后的图像,相比于正常的显微镜被用于标本的观察的情况,可以执行更高级的显微观察。例如,可以对显微图像执行图像处理使得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标本。此外,例如可以放大显示显位图像的一部分。此外,可以执行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显位观察。
一般,诸如细胞诊断和组织诊断之类的病理诊断中所使用的标本具有本身的厚度。因此,通过从多个聚焦平面拍摄这样的标本获得的图像的数据(Z-堆叠图像)应当用来获取该标本的3D结构。
注意,因为对于未经压缩的图像数据使用大的容量,所以难以存储和管理未经压缩的图像数据。因此,在医学数字影像和通信(DICOM)标准中,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被用作用于这样的数字显微图像数据的编解码格式。
然而,还是在该情况中,因为多个JPEG数据应当是从单个标本获取的,所以大的容量被用来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因此,应当减少数据的数量。
例如,已经提出了使用获得相邻帧之间的差分的帧间编码来对多个聚焦平面图像进行压缩的方法。此外,还提出了确定用作参考的聚焦平面并且使用模糊补偿预测来执行压缩的方法,其中模糊补偿预测利用根据相对参考聚焦平面的Z坐标位移和光学参数获得的模糊变化(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特开2007-11977号公报)。
这里,在使用上述虚拟显微镜的系统中,已经存储的显微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被显示为观察图像。在此情况中,应当响应于对所要显示的部分的位置和大小的指定执行快速响应(显示)。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特开2007-1197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方法中,解码处理时的负荷很大,因此可能难以实现高速响应。例如,当从存储编码数据的服务器向显示图像(并且要求图像)的终端设备提供编码数据而不进行改变,并且由终端设备进行解码来获取将在终端设备中显示的解码数据,施加于低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的负荷将增大,并且相应地,响应会变慢。此外,终端设备应当与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特开2007-1197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编码方法兼容,因此可能降低一般通用性。
此外,例如,当编码数据被服务器解码,并且之后图像被发送给终端设备时,所要发送的数据的数量增大。因此,响应可能因为传输延迟等变慢。
因此,希望减少用于存储通过对图像进行编码获得的编码数据的容量同时抑制图像可用性的劣化。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二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一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所述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其中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和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其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所述图像可以相互具有高相关性。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图像分析单元,该图像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图像;和块大小确定单元,该块大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图像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块大小,所述块大小中的每一个块大小用作由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执行的处理的单位。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图像分析单元,该图像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图像;量化参数设置单元,该量化参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图像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设置量化参数,所述量化参数用于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量化;以及量化单元,该量化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由所述量化参数设置单元设置的量化参数来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量化。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已经由所述量化单元进行了量化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相关性分析单元,该相关性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和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该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相关性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删除所述多个图像中的与其他图像具有低相关性的图像。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焦点判断单元,该焦点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各个图像是否合焦;以及焦点标记设置单元,该焦点标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焦点判断单元执行的判断的结果来设置焦点标记,所述焦点标记表示所述各个图像是否合焦。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其中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和变换单元,该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将使用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变换成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述变换单元可以包括:解码器,该解码器用解码方法来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其中所述解码方法与用于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的编码方法相对应,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该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通过使用所述解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所述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逆变换,以及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该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正交逆变换所获得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变换单元还可以包括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正交逆变换所获得的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中,提取包括所希望的图像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并且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块大小转换单元,该块大小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对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进行转换,所述块大小中的每个块大小用作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处理的单位。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通过由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执行的块大小转换所获得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通过在频率空间中转换所述块大小来获取已经经历了所述块大小转换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
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可以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经历了二维正交变换之后对所述块的大小进行转换以使得基带图像数据被获得,并且通过对所获得的已经经历了块大小转换的基带图像数据执行二维正交变换来获得已经经历了所述块大小转换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请求接收单元,该请求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对所希望的图像的请求;以及提供单元,该提供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的请求的源提供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包括由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图像并且是通过由所述变换单元所执行的变换获得的。所述读取单元可以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包括由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图像。所述变换单元可以将使用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的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变换为包括由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信息获取单元,该传输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提供单元获取有关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的传输的传输信息;以及编码参数控制器,所述编码参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传输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得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所述变换单元的编码参数。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所述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其中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以及为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其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解码器,该解码器被配置为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解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该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练所述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解码器对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以及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该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临时存储单元,该临时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短的时期;以及长期存储单元,该长期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将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长的时期,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其中所述解码器对所述临时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读取和解码。
该图像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该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以及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该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所述临时存储单元将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短的时期,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分别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根据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解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所获得的;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所述图像的方向上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以及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多个图像分别经历二维正交变换,并且通过对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图像的方向上经历一维正交变换,并且通过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被编码。
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通过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而编码的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被分别解码,通过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在排列图像的方向上经历一维正交变换,并且通过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被编码。
因此,图像被处理。实特别地,减少了用于存储通过对图像进行编码获得的编码数据所用的容量同时防止了图像的可用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出虚拟显微镜的操作的示图;
图3是示意性地图示出3D-DCT编码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4是图示出3D-DCT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图示出3D-DCT的DCT系数的分布的示图;
图6是图示出z相关性的状态的示图;
图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代码转换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8是图示出所存储的数据的配置的示图;
图9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客户端终端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10是图示出3D-DCT编码处理的示图;
图11是图示出编码参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出相关性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出焦点标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出3D-DCT编码数据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示出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图示出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代码转换器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图18是图示出块大小转换的状态的示图;
图19是图示出另一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性地图示出代码转换器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图21是图示出另一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3是示意性地图示出JPEG编码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24是示意性地图示出代码转换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25是图示出临时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图示出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代码转换器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图28是图示出另一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29是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例”)。注意,将以如下顺序来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图像处理系统)
2.第二实施例(图像处理系统)
3.第三实施例(个人计算机)
1.第一实施例
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1中示出的图像处理系统100用于细胞诊断和组织诊断,其例如拍摄标本,对所要存储和管理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在适当时对数字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进行解码,并且显示与数字图像数据的这部分相对应的标本的图像。
如图1中所示,图像处理系统100包括虚拟显微镜101、3D-DCT(3维离散余弦变换)编码器102、存储装置103、代码转换器104和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一般,诸如细胞诊断和组织诊断之类的病理诊断中所使用的标本具有自身的厚度。
虚拟显微镜101(通过改变聚焦位置的Z坐标)从多个聚焦位置拍摄这样的标本,以便获取多个图像(例如,几十个图像)(以下也称为“聚焦平面图像”)。即,多个摄得图像(聚焦平面图像)是从单个标本生成的(例如,一对载玻片夹着的细胞组)。那么,这多个摄得图像对应于不同的聚焦位置。以下,这样的一组摄得图像(聚焦平面图像)称为“Z-堆叠图像”。
还是参考图1,虚拟显微镜101拍摄标本以便生成Z-堆叠图像并且将Z-堆叠图像提供给3D-DCT编码器102。
3D-DCT编码器102执行包括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编码以便生成3D-DCT编码数据。以下将描述三维离散余弦变换。
3D-DCT编码器102将所生成的3D-DCT编码数据通过代码转换器104提供给存储装置103,存储装置103存储(保持)3D-DCT编码数据。注意,3D-DCT编码器102可以在不使用代码转换器104的情况下将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保持)3D-DCT编码数据的存储装置103。
执行标本的诊断的用户操作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以使得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将由虚拟显微镜101拍摄的标本的图像显示为观察图像。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根据用户的操作等来请求代码转换器104发送所要显示的图像。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指定要作为观察图像显示的部分的位置、聚焦位置、分辨率等。
代码转换器104从存储装置103获取包括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所请求的图像的3D-DCT编码数据,执行转换处理以便生成表示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所请求的图像的JPEG编码数据,并且将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当接收到JPEG编码数据时,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对JPEG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将JPEG编码数据显示为观察图像。如上所述,图像处理系统100以在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监视器中将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Z-堆叠图像的任意部分(部分或整个图像)显示为观察图像。
如上所述,图像处理系统100促使3D-DCT编码器102对Z-堆叠图像进行编码并且促使存储装置103存储3D-DCT编码数据。具体地,因为利用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相关性的压缩也在焦点方向(Z方向)上被执行,所以降低了信息量。即,图像处理系统100可以减少存储装置103中用来存储Z-堆叠图像(3D-DCT编码数据)的容量,并且相应地降低应用于存储装置103的负荷。
此外,可以在不将整个3D-DCT编码数据解码至基带的情况下从3D-DCT编码数据生成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数据(2D-DCT系数数据)。具体地,代码转换器104可以从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3D-DCT编码数据容易地生成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所请求的JPEG图像数据。因此,图像处理系统100可以降低因转换处理引起的负荷。
此外,转换处理可以由(在服务器侧的)提供图像的代码转换器104来执行,所以图像处理系统100可以降低应用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负荷。
此外,在图像处理系统100中,图像作为JPEG编码数据从代码转换器104被发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因此,图像处理系统100降低了所要发送的数据量并且降低了在发送时所应用的负荷。此外,因为JPEG编码数据被发送,所以即使一般的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也可以从代码转换器104接收数据并且显示图像。即,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不必要新支持特殊的编码方法,因此提高了一般通用性。
如上所述,因为3D-DCT编码数据被容易地编码和发送,因此,当3D-DCT编码数据被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时,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系统100对来自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请求的响应的速度。
注意,图1中所示出的虚线框110中所包括的装置可以被任意地相互组合。例如,3D-DCT编码器102到代码转换器104可以配置为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图像的服务器(单个装置)。可替换地,虚拟显微镜101可以包括在服务器中。显然,可以采用其它组合。
3D-DCT编码设备的配置
图3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1中示出的3D-DCT编码器102的配置的框图。如图3中所示,3D-DCT编码器102包括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相关性处理器132、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3D-DCT单元134、量化单元135和编码器136。
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根据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来设置编码参数,诸如块大小和量化参数。相关性处理器132检查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在Z方向上的相关性(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删除与其它聚焦平面图像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判断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中所包括的标本是否合焦,并且生成表示标本是否合焦的标记。
3D-DCT单元134对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执行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
图4简略地图示出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假定Z-堆叠图像中所包括的聚焦平面图像是在XY平面中构成的并且聚焦平面图像的焦点位置位于Z轴,如图4中的右部所示,则Z-堆叠图像中所包括的图像被布置在XYZ空间中。
此外,在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情况中,处理是针对各个预定块来执行的。然而,在如图4中所示的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情况中,该处理是针对各个三维像素块来执行的。在图4中,“DCT_SIZE_X”表示三维像素块在X方向上的大小(即X方向上的处理单位),“DCT_SIZE_Y”表示三维像素块在Y方向上的大小(即Y方向上的处理单位),并且“DCT_SIZE_Z”表示三维像素块在Z方向上的大小(即Z方向上的处理单位)。
量化单元135对由3D-DCT单元134生成的系数数据(3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例如,量化单元135使用由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中所包括的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所设置的量化参数来量化3D-DCT系数数据。
编码器136对量化后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游长霍夫曼编码以便生成3D-DCT编码数据。编码器136将所生成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代码转换器104(图1中示出)。
取代使用在JPEG中采用的二维XY像素块为单位,使用三维XYZ像素块消除了集合的冗余度,并且相应地,3D-DCT编码器102可以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
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仅用于一般的运动图像编解码中。当拍摄一般运动图像时,因为对象移动或随时间变化,所以由第三轴表示的时间方向(在此情况中为Z方向)上的相关性是低的。即使对这样的图像执行三维离散余弦变换也难以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然而,在Z-堆叠图像的情况中,因为聚焦平面图像是通过仅改变从某一观察点来看的聚焦平面而获得的,所以可以获得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使用3D-DCT来去除Z方向上的冗余度,3D-DCT编码器102可以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
还是参考图3,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包括图像分析单元141、块大小确定单元142和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
图像分析单元141分析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块大小确定单元142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确定3D像素块的大小(X、Y和Z方向上的大小)。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根据分析结果来设置量化参数。
注意,在块大小确定单元142确定3D像素块的大小之后,针对各个3D像素块来执行处理。具体地,针对各个块执行使用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的量化参数设置。被布置在后面阶段中的相关性处理器132、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3D-DCT单元134、量化单元135和编码器136的处理被类似地执行。注意,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可以以比以块单位更大的Z-堆叠图像单位、序列单位等等来设置量化参数。
例如,一般用于细胞诊断的图像被分割成所要观察的细胞部分和其它部分。细胞部分主要包括高频分量而可能不包括任何东西的其它部分主要包括低频分量。此外,由于其目的,所要观察的细胞部分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并且优选具有高的图像质量,即使编码量降低了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其它部分将不被观察并且具有较低重要性。因此,优选达到较小的编码量,即便图像质量较低也如此。
因此,块大小确定单元142将包括诸如细胞之类的要观察的对象的区域(关心区域)中所包括的块的大小设置得小,以便抑制由于编码引起的图像质量劣化。此外,块大小确定单元142将不包括诸如细胞之类的要观察的对象的区域(不关心区域)中所包括的块的大小设置得大,以便降低编码量并且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
尽管依赖于所拍摄的图像(要观察的对象),但是一般,当块大小变大时,编码效率提高。然而,当块大小太大时,很有可能块中包括诸如边缘之类的高频分量。因此,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的直流(DC)分量的附近的偏差变小,结果,编码效率会劣化。此外,以为高频分量在量化时被剪切,所以在解码图像的边缘附近会生成不希望的模糊。
在压缩效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方面,一般,聚焦平面图像上的块大小(DCT_SIZE_X和DCT_SIZE_Y)优选为约32像素或约64像素。块大小可以根据块中所包括的边缘信息等在聚焦平面中被适当地改变。注意,当代码转换被高速执行来获取JPEG数据时,优选满足表达式“DCT_SIZE_X=DCT_SIZE_Y=8”。此外,聚焦轴上的正交变换处理的单位(DCT_SIZE_Z)优选根据图像拍摄时的拍摄持续时间(间距(pitch))和景深来设置。
此外,一般,当Z方向(聚焦轴方向)上的相关性高时,已经经历了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数据(3D-DCT(DATA))具有这样的分布特性,其中在DC(直流)分量(3D块原点)中生成较大的DCT系数值并且AC(交流)分量的系数值随着位置离3D块原点越远而变得越小。这里,Z方向上高频区域中的系数值较小而较大的系数值主要分布在用(X,Y,Z)=(0,0,Z)表示的位置附近。
在此情况中,当除了X和Y方向上的高频以外,Z方向上的高频也被去除时,编码效率(压缩率)可以提高同时可见劣化得到抑制。因此,当Z方向上的相关性高时,3D量化矩阵具有这样的分布特性,其中图5A中所示出的值被取逆(inverse)。即,较小的量化值被指派给具有较大系数值的3D块原点的附近的位置,而较大的量化值被指派给具有较小系数值的高频区域。借此,当采用剪切高频分量的矩阵时,可以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同时抑制视觉劣化。
另一方面,当Z方向上的相关性低时,如图5B中所示,DCT系数较少集中在3D块原点的附近并且还在Z方向上的高频区域中生成相对较大的DCT系数。
在此情况中,当采用上述针对Z方向上的高相关性的3D矩阵时,可能降低视觉劣化。因此,当Z方向上的相关性低时,优选使用其中较小的量化值被指派给X、Y和Z方向上的高频分量这样的矩阵,而不是当如上所述当Z方向上的相关性高时使用的3D矩阵,以使得高频分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留。即,优选使用具有这样的分布特性的矩阵,其中图5B中所示的分布值被取逆。
因此,例如,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根据图6中所示的每个块的区域来有选择地使用多种(例如两种)量化矩阵中的一个。
一般,包括标本(样本)的块具有复杂的纹理,因此很有可能获得Z方向上的低相关性。此外,包括已聚焦的较大部分的块具有标本的图像的高分辨率(尖锐轮廓),并且因此很有可能获得低相关性。在该情况(例如如图6中的区域A所示)下,优选采用上述用于Z方向上的低相关性的量化矩阵(以提高编码效率)。
另一方面,包括标本的较小部分或不包括标本的区域(例如由图6中的区域B表示)在Z方向上具有高相关性。此外,包括失焦和模糊的标本的图像的大部分的块(例如用图6中的区域A中所包括的区域C表示)由于标本的低分辨率(轮廓的模糊)而具有高相关性。在此情况中,优选使用上述用于Z方向上的高相关性的量化矩阵(以提高编码效率)。
注意两种量化矩阵的选择性使用以任意单位执行,例如可以采用序列为单位。
具体地,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根据由图像分析单元141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在上述情况中要处理的对象(图像)的状态,并且根据该确定的结果来设置适当的量化参数。
注意,图像分析单元141可以检查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相关性的程度并且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可以根据程度来设置适当的量化参数。
还参考图3,相关性处理器132包括Z相关性分析单元151和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152。
Z相关性分析单元151检查各个块的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相关性。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152,在要处理的块中的聚焦平面图像中的一个聚焦平面图像与其它聚焦平面图像的相关性(例如,与Z方向上的相邻聚焦平面图像的相关性)低时,从Z-堆叠图像中删除该聚焦平面图像。
例如,可以因为某些原因而获取与其它聚焦平面图像非常不同的聚焦平面图像,这些原因包括在重复执行图像拍摄来生成Z-堆叠图像的同时,标本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照明情况(亮度等)明显改变的情况,混入了灰尘或污垢的情况等等。
在上述三维离散余弦变换中,通过利用Z方向上的相关性程度来提高编码效率(压缩率)。因此,在Z方向上具有很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被包括在要进行编码的3D像素块中的情况中,由于该图像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编码效率(压缩率)。
此外,例如,当一个聚焦平面图像与其它聚焦平面图像的相关性低到该聚焦平面图像与其它聚焦平面图像之间的差异可在视觉上被观察到的程度,则该聚焦平面图像会扰乱标本的观察。包括灰尘的图像、太暗的图像等对于诊断可能是不必要的图像(这样的图像很有可能具有较低的重要性)。
因此,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152删除各个块中具有低相关性的和具有低重要性的聚焦平面图像,以抑制不希望的编码效率的劣化。
用于确定相关性程度的标准(阈值)被任意地设置,并且优选低至图像和其它图像之间的差异是视觉上可检测的程度的水平(例如比具有正常聚焦平面图像的低相关性的部分例如图6中所示的区域A的水平更低的水平)。
注意,由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152执行的对块中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的“删除”是指从Z-堆叠图像中进行删除,即从DCT_SIZE_Z中进行去除(分离)。所去除的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的数据可以被实际地删除(丢弃)或者可以例如作为数据(文件)与已被去除(提取)了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的Z-堆叠图像分开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的数据可以是在以任意方法(JPEG或其它编码方法)进行编码之后被存储的。
注意,所存储的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可以为任意目的而被再次使用。例如,当使用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用户执行详细(精确)观察时,所存储的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可以连同Z-堆叠图像一起被读出以供使用。因此,具有低相关性的聚焦平面图像在被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之前,可以与被提取了这些数据的Z-堆叠图像相关联。
在图3中,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包括焦点判断单元161和焦点标记插入单元162。
焦点判断单元161检查各个块中,聚焦平面图像中所包括的标本是否合焦。焦点标记插入单元162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生成焦点标记并将焦点标记插入图像数据(例如图像数据的报头)中,焦点标记表示在聚焦平面图像的各个块中标本是否合焦。
表示标本是否合焦的焦点标记连同图像数据一起被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并且例如用于再现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的处理中。借此,当图像被再现时,焦点容易被识别,并且诸如滤波处理之类的适当图像处理可以根据有关标本是否合焦的判断的判定而被执行。
这样,3D-DCT编码器102可以根据图像的内容来有效地执行编码,而最少地劣化图像质量。
在图3中,3D-DCT单元134包括2D-DCT单元171和1D-DCT单元172。
2D-DCT单元171(在XY平面上)对各个块的聚焦平面图像执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以便生成2D-DCT系数数据。1D-DCT单元172在Z方向(排列构成Z-堆叠图像的多个图像的方向)上对各个块的2D-DCT系数数据组执行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具体地,1D-DCT单元172对2D-DCT系数数据中的相同位置中的系数数据(对应于相同位置中的像素)执行离散余弦变换。
1D-DCT单元172将通过在Z方向上对各个位置中的系数数据执行离散余弦变换而针对各个块生成的3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135。针对各个块获得的3D-DCT系数数据被如上所述地量化、编码和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
代码转换器的配置
图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代码转换器104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7中所示,代码转换器104包括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传输信息获取单元202、编码参数控制器203、请求接收单元204、数据指定单元205和3D-DCT编码数据读取单元206。代码转换器104还包括解码器207、逆量化单元208、1D-IDCT单元209、提取单元210、量化单元211、编码器212和传输单元213。
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将从3D-DCT编码器102提供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3D-DCT编码数据的存储装置103。
图8是图示出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聚焦平面图像的金字塔结构的示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聚焦方向轴(Z轴)并且纵轴表示倍率(分辨率)方向轴(M轴)。如图8中所示,图像金字塔结构223a至223g是分别针对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生成的。图像金字塔结构223a至223g是用不同分辨率针对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生成的。
最大大小的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被布置在图像金字塔结构223a至223g的最低层(M=0),而最小大小的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被布置在图像金字塔结构223a至223g的最高层(M=3)。具有最大大小的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的分辨率是50×50Kpixel(千像素)或40×60Kpixel。具有最小大小的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的分辨率是256×256像素或256×512像素。
与低倍率(M=1、2和3)相对应的聚焦平面图像是通过使用诸如兰索斯滤波器之类的滤波器降低与高倍率(M=0)相对应的聚焦平面图像221a至221g的大小来生成的。例如选择1/2、1/4、1/8或更小的缩小率。图像金字塔结构223a至223g使得能够实现与改变由光学显微镜获得的图像的倍率的操作相同的操作。
如上所述,各种倍率的聚焦平面图像被分别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注意,以下将假定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编码数据的XY屏幕的块大小为8×8(DCT_SIZE_X=DCT_SIZE_Y=8)来进行描述。
还是参考图7.,传输信息获取单元202收集以下信息作为传输信息:有关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能力(处理能力)的信息和有关传输路径的信息,诸如用作从代码转换器104延伸到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传输路径的网络的可用带宽。当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和网络获得传输信息时,传输信息获取单元202将传输信息提供给编码参数控制器203。
编码参数控制器203根据所提供的传输信息来设置诸如量化参数、目标编码率和传输率之类的编码参数以便使能适当的数据传输,并且使用编码参数来控制量化单元211、编码器212和传输单元213。编码参数是任意地确定的并且任何参数都可以是编码参数。
请求接收单元204接收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的图像请求。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所请求的图像被包括在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3D-DCT编码数据中。在该请求中,例如指定Z-堆叠图像中的该被请求的图像的位置、焦点位置、分辨率等。请求接收单元204将接收到的请求提供给数据指定单元205。
数据指定单元205通过3D-DCT编码数据读取单元206来获取有关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3D-DCT编码数据的信息,并且以块为单位指定包括(根据请求用位置、焦点位置、分辨率等指定的)所请求的图像的3D-DCT编码数据。
3D-DCT编码数据读取单元206从存储装置103读出由数据指定单元205为各个块指定的3D-DCT编码数据并且将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07。
解码器207使用与编码器136(图3中示出)兼容的方法来对从3D-DCT编码数据读取单元206提供的各个块的3D-DCT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便生成经量化的各个块的3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提供给逆量化单元208。
逆量化单元208对从解码器207提供的经量化的各个块的3D-DCT系数数据执行逆量化,以便生成各个块的3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提供给1D-IDCT单元209。
1D-IDCT单元209对从逆量化单元208提供的各个块的3D-DCT系数数据执行Z方向上的一维离散余弦反变换(IDCT)以便生成各个块的2D-DCT系数数据。
通过执行离散余弦反变换处理,与所要处理的块的聚焦平面图像相对应的2D-DCT系数数据(通过XY平面方向上的离散余弦变换获得的系数数据)。1D-IDCT单元209将所生成的、聚焦平面图像中所包括的各个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提取单元210。
提取单元210从所提供的与聚焦平面图像相对应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中提取出与包括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的请求指定的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相对应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所提取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211。
量化单元211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对所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并且将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编码器212。编码器212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对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游长霍夫曼编码,以便生成遵循JPEG标准的JPEG编码数据。编码器212将所生成的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传输单元213。
传输单元213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将所提供的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作为请求的源的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如上所述,代码转换器104将所有3D-DCT编码数据转换成了JPEG编码数据,而没有将3D-DCT系数数据解码至基带。特别是,当如上所述聚焦平面(XY平面)的块大小是8×8(DCT_SIZE_X=DCT_SIZE_Y=8)时,可以仅通过使用1D-IDCT单元209执行Z方向上的逆离散余弦变换处(IDCT)来从3D-DCT系数数据获得用于生成JPEG编码数据的2D-DCT系数数据。
即,因为变换处理的负荷被降低,所以代码转换器104以更高的速度执行处理。因此,代码转换器104高速地对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的请求进行响应(响应速度得到提高)。
此外,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只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这样的聚焦平面图像的JPEG编码数据,所述聚焦平面图像包括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所请求的图像并且被包括在包含该图像的块中。因此,代码转换器104可以降低所要发送的数据量并且进一步降低应用于代码转换器104、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和用作传输路径的网络的负荷。
此外,因为代码转换器104将所请求的图像作为JPEG编码数据来提供,所以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只执行对JPEG编码数据的解码。因此,降低了应用于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负荷并且提高了一般通用性。
此外,因为代码转换器104收集诸如有关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能力的信息和有关作为传输路径的网络中的频带的信息之类的信息,并且根据传输信息来控制编码参数,所以代码转换器104可以根据情况在适当时控制要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图像的质量以及图像的数据大小。
客户端终端设备的配置
图9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1中示出的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9中所示,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包括客户端信息提供单元241、输入单元242、请求单元243、发送单元244、接收单元245、解码器246、图像处理器247和显示单元248。
客户端信息提供单元241将表示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处理能力的客户端信息通过发送单元244发送给提供图像的代码转换器104。
输入单元242包括输入装置,诸如键盘、鼠标、外部输入端子等等。输入单元242接收操作输入装置的用户所输入的用户指令,从其他设备提供的控制信息等等,并且将指令、控制信息等提供给请求单元243。
请求单元243根据从输入单元242提供的指令来生成用于请求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图像的请求信息,并且将请求信息通过发送单元244提供给代码转换器104。
发送单元244与代码转换器104通信并且将客户端信息和图像请求信息发送给代码转换器104。
接收单元245与代码转换器104通信,接收从代码转换器104提供的JPEG编码数据,并且将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46。
解码器246以JPEG方法对通过接收单元245提供的JPEG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生成基带图像数据。解码器246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处理器247。
图像处理器247根据焦点标记的值来对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执行诸如滤波处理之类的图像处理以便生成要显示的图像。显示单元248包括诸如CRT显示器或LCD之类的任意监视器并且在监视器中显示该图像。
使用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用户观察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图像并且执行诊断。
如上所述,客户端终端设备105获取作为JPEG编码数据的所请求的图像。因此,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可以容易地对从代码转换器104提供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且显示解码图像。
此外,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可以更容易地使用位置、焦点位置和分辨率来请求要显示的图像。
注意,当传输路径的频带和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能力具有裕度(margins)时,代码转换器104除了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包括所请求的图像的JPEG编码数据以外,还可以提供(例如在Z方向上与该JPEG编码数据相邻的)另一JPEG编码数据。
例如,假定使用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用户在观看显示单元248中所显示的标本的观察图像的同时执行诊断。显示单元248可以显示标本的整个图像。然而,当用户希望详细地观察图像时,标本的图像可以被放大并且图像的一部分可以被显示。
用户通过移动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标本的图像的一部分的位置,通过改变焦点位置和通过改变图像的大小,来促使显示单元248显示不同的图像,以便观察标本。
例如,当要观察不同的聚焦平面图像中的不同部分时,用户在X和Y方向上对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聚焦平面图像的一部分进行偏移。此外,当要改变焦点位置时,用户在Z方向上偏移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图像(该聚焦平面图像被改为另一个)。例如,当要改变显示图像的大小即执行显示图像的缩放时,用户改变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改为另一分辨率)。
用户可以以任意方法来执行这样的指令,但是一般执行诸如滚动之类的GUI操作。因此,当用户如上所述地控制要在显示单元248中显示的图像时,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最接近的位置处的图像很有可能在接下来被显示。
例如,接下来有可能显示如下图像:位于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相邻的区域中并且被包括在也包含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同一XY平面)中的图像,位于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中并且被包括在在Z方向上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相邻的聚焦平面图像中的图像,或具有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不同的分辨率并且与当前已显示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
除了所请求的图像以外,代码转换器104还可以预先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位于所请求的图像附近(周边)的图像的JPEG编码数据。
借此,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在请求发出之前获取接下来要请求的图像,并且可以在不等待对该请求的响应的情况下执行图像显示。即,可以提高对该请求的响应速度(图像显示)。
在此情况中,提取单元210除了可以提取包括所请求的图像的2D-DCT系数数据意外,还可以提取位于该2D-DCT系数数据附近的另一2D-DCT系数数据(在Z方向上相邻的2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211。量化单元211到传输单元213处理所有所提供的2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2D-DCT系数数据作为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3D-DCT编码处理的流程
现在将描述由图像处理系统100执行的各个处理。首先,参考图10,将描述由3D-DCT编码器102执行的3D-DCT编码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当Z-堆叠图像提供自虚拟显微镜101时,3D-DCT编码器102开始3D-DCT编码处理。当3D-DCT编码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01中,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设置编码参数。
在步骤S102中,相关性处理器132删除低相关性图像。在步骤S103中,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设置焦点标记。
在步骤S104中,2D-DCT单元171对块中所包括的聚焦平面图像执行2D-DCT。在步骤S105中,1D-DCT单元172对步骤S104中所生成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Z方向上的1D-DCT。
在步骤S106中,量化单元135对步骤S105中所生成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在步骤S107中,编码器136对步骤S106中进行了量化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在步骤S108中,编码器136将步骤S107中所生成的块的3D-DCT编码数据输出给代码转换器104并且存储装置103存储3D-DCT编码数据。
在步骤S108中的处理结束之后,3D-DCT编码器102结束3D-DCT编码处理。
编码参数设置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1中示出的流程图,将描述在图10的步骤S101中执行的编码参数设置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当编码参数设置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21中,图像分析单元141对从虚拟显微镜101提供的Z-堆叠图像中所包括的要处理的块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根据分析的类型在分析中采用任意方法。
在步骤S122中,块大小确定单元142根据在步骤S121中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确定适当的块大小。
在步骤S123中,量化参数设置单元143根据在步骤S121中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用于块的量化参数。
在步骤S123中的处理结束之后,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1结束编码参数设置处理,处理返回步骤S101并且执行步骤S102之后的处理。
相关性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2中示出的流程图,将描述图10的步骤S102中执行的相关性处理的示例。
当相关性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41中,Z相关性分析单元151分析块中Z方向上的相关性。在该分析中可以采用任意方法。
在步骤S142中,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152根据步骤S141中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删除块中这样的聚焦平面图像,所述聚焦平面图像和其它聚焦平面图像在Z方向上的相关性低于预定阈值(非常低的相关性)。如上所述,该“删除”是指从原始Z-堆叠图像中去除(分离),该“删除”还包括单独存储所提取的聚焦平面图像这样的情况。
在步骤S142中的处理结束之后,相关性处理器132结束相关性处理,该处理返回图10中的步骤S102,并且执行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焦点标记设置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3,将描述图10的步骤S103中执行的焦点标记设置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当焦点标记设置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61中,焦点判断单元161分析块中的聚焦平面图像的模糊程度(轮廓(边缘分量)的尖锐性)。
在步骤S162中,焦点标记插入单元162根据步骤S161中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设置表示块中的聚焦平面图像是否合焦的焦点标记的值,并且将焦点标记插入图像数据的某些位置中。焦点标记的插入位置可以任意地确定。此外,焦点标记可以在被与图像数据相关联之后,作为与图像数据不同的数据被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并且与图像数据(JPEG编码数据)相对应的焦点标记可以连同图像数据一起被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在步骤S162中的处理结束之后,编码参数设置单元133结束焦点标记设置处理,该处理返回图10中的步骤S103并且执行步骤S104以后的处理。
3D-DCT编码数据存储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4中的流程图,将描述由代码转换器104执行的将在图10中所示3D-DCT编码处理中所生成的3D-DCT编码数据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3D-DCT编码数据存储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当3D-DCT编码数据存储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81中,代码转换器104中所包括的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图7中示出)从3D-DCT编码器102获取3D-DCT编码数据。
在步骤S182中,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将步骤S181中获得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3D-DCT编码数据的存储装置103。
在步骤S183中,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更新存储装置103的管理信息使得在管理信息中放映这样的事实:在步骤S182中新存储了3D-DCT编码数据。
当步骤S183中的处理结束时,3D-DCT编码数据存储控制器201结束3D-DCT编码数据存储处理。
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5,将描述由相互通信的代码转换器104和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执行的、使得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图像被提供给显示图像的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
当图像提供/显示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201中,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中所包括的客户端信息提供单元241(图9中示出)将客户端信息通过发送单元244提供给代码转换器104。
响应于该处理,在步骤S221中,代码转换器104中所包括的传输信息获取单元202(图7中示出)获取包括客户端信息的传输信息。
在步骤S222中,编码参数控制器203根据步骤S221中获得的传输信息来控制编码参数使得编码参数变成适当的值。
在步骤S202中,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中所包括的输入单元242接受用户输出的用于显示图像的指令。当指令被输入时,在步骤S203中,请求单元243根据指令来指定所要请求的图像的位置、层(焦点位置)、大小(分辨率)等,并且,并且通过发送单元244向代码转换器104请求与图像相对应的数据。
在步骤S223中,代码转换器104的请求接收单元204接收该请求。
在步骤S224中,数据指定单元205根据步骤S223中获得的请求来以块为单位指定要发送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数据。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假定3D-DCT编码数据的聚焦平面(XY平面)的块大小是8×8(DCT_SIZE_X=DCT_SIZE_Y=8)。
在步骤S225中,3D-DCT编码数据读取单元206从存储装置103读出包括要发送的数据的各个块的3D-DCT编码数据。
在步骤S226中,解码器207对在步骤S225中读出的块的3D-DCT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在步骤S227中,逆量化单元208对通过步骤S226中的处理生成的经量化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执行逆量化。在步骤S228中,1D-IDCT单元209对通过步骤S227中的处理获得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执行1D-IDCT。
在步骤S229中,提取单元210从通过步骤S228中的处理生成的2D-DCT系数数据提取出要发送的2D-DCT系数数据。
在步骤S230中,量化单元211使用由编码参数控制器203设置的量化参数来对步骤S229中所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在步骤S231中,编码器212使用由编码参数控制器203设置的量化参数来对步骤S230中所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编码。在步骤S232中,传输单元213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将步骤S231中生成的JPEG编码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在步骤S204中,客户端终端设备105中所包括的接收单元245接收JPEG编码数据。在步骤S205中,解码器246对步骤S204中接收的JPEG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便生成基带图像数据。
在步骤S206中,图像处理器247对步骤S205中通过对JPEG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在步骤S207中,显示单元248显示通过图像处理获得的图像。
图像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16中示出的流程图,将描述图15的步骤S206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当图像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241中,图像处理器247检查焦点标记的值。在步骤S242中,图像处理器247根据标记的值来判断解码图像是否合焦并且根据有关解码图像是否合焦的判定来设置滤波系数。
在步骤S243中,图像处理器247使用步骤S242中所设置的滤波系数来对解码图像执行滤波处理。
当步骤S243中的处理结束时,图像处理器247结束图像处理,处理返回图15中的步骤S206,并且执行步骤S207以后的处理。
注意,根据焦点标记的值执行的图像处理可以任意地确定并且可以采用除滤波处理之外的处理。
如上所述,因为图像处理系统100中所包括的各个装置执行上述各个处理,所以可以减少用于存储通过对图像进行编码获得的编码数据所用的容量同时可以防止图像的通用性的劣化。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3D-DCT编码数据的XY平面的块大小(以对YX平面执行的二维正交变换处理(2D-DCT)为单位的大小)是8×8的情况。然而,块大小被任意地确定,并且可以采用除了8×8的块大小以外的块大小。
图1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在该情况中的代码转换器104的配置的框图。在图17中所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中,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将比8×8大的任意块大小转换成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
在此情况中,代码转换器104除了包括图7中所示出的示例的配置以外,还包括判断单元251和DCT块大小转换器252。提取单元210的输出被提供给判断单元251,并且判断单元251的输出被提供给量化单元211或DCT块大小转换器252。DCT块大小转换器252的输出被提供给量化单元211。
判断单元251判断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是否是遵循JPEG标准的8×8(DCT_SIZE_X=DCT_SIZE_Y=8)。
当判定块大小是8×8(DCT_SIZE_X=DCT_SIZE_Y=8)时,判断单元251将从提取单元210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211。即,在此情况中,省略下述块大小的转换,并且对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量化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定块大小不是8×8(DCT_SIZE_X=DCT_SIZE_Y=8)时,判断单元251将从提取单元210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DCT块大小转换器252。即,在此情况中,在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被如下所述地转换之后,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才被量化。
DCT块大小转换器252通过将块的2D-DCT系数数据乘以与块大小相对应的某一系数矩阵来将当前的块大小改为8×8的块大小。
如图18的上部所示,当16像素×16像素的图像(图像矩阵X)在像素空间中乘以左边的系数矩阵A1并且乘以右边的系数矩阵B1时,原始像素矩阵X的左上部分的8像素×8像素的像素矩阵(用数字“1”表示的部分)被提取出,其中在图18的右上部分中示出了A1和B1。
因此,如图18中的下部所示,通过简单地执行频率空间中的计算,16×16的系数矩阵可以转换成8×8的系数矩阵。具体地,当通过对图18中的上部示出的16像素×16像素的系数矩阵X执行2D-DCT获得的16×16(=DCT16×16(X))的系数矩阵X′被乘以通过对左边的系数矩阵A1执行2D-DCT获得的系数矩阵A1′(=DCT16×8(A1))和通过对右边的系数矩阵B1执行2D-DCT获得的系数矩阵B1′(=DCT8×16(B1))时,获得系数矩阵Y′(=DCT8×8(Y)),系数矩阵Y′是通过对位于原始像素矩阵X中的左上部分的8像素×8像素的像素矩阵(用数字“1”表示的部分)执行2D-DCT获得的。
注意,用来乘以块的2D-DCT系数数据以便改变块大小的系数因块大小而不同。DCT块大小转换器252可以通过将块的2D-DCT系数数据乘以根据块大小采用的系数矩阵,容易地将当前的块大小转换成8×8的块大小。
DCT块大小转换器252将已经进行了块大小转换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211。
量化单元211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对从判断单元251或DCT块大小转换器252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并且将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编码器212。
其它单元的处理和参考图7所描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上所述,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在频率空间中将2D-DCT系数数据的当前块大小转换成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具体地,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在不将2D-DCT系数数据返回到基带的情况下改变块大小。即,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容易地高速改变块大小。因此,即使3D-DCT编码数据的XY屏幕方向上的块大小不是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容易地将所希望的JPEG编码数据高速地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参考图19,将描述该情况中的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此外,在该情况中,图像提供/显示处理中的处理与参考图15中示出的流程图所描述的情况类似地执行。然而,在图19中所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中,在步骤S229中的处理结束之后,处理继续进行到步骤S251。
在步骤S251中,判断单元251判断步骤S229中所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是否是8×8(即,是否满足DCT_SIZE_X=8且DCT_SIZE_Y=8)。当判定DCT_SIZE_X=8和DCT_SIZE_Y=8中的至少一个大于“8”时,判断单元251继续进行到步骤S252。
在步骤S252中,DCT块大小转换器252将步骤S229中所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转换成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在步骤S252中的处理结束之后,DCT块大小转换器252返回步骤S230并且执行步骤S230以后的处理。
此外,当判定在步骤S251中满足“DCT_SIZE_X=DCT_SIZE_Y=8”时,省略步骤S252中的块大小转换处理。即,在此情况中,判断单元251使处理返回步骤S230并且执行步骤S230以后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此情况中,即使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3D-DCT系数数据在XY平面方向上的块大小不是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在频率空间中适当地转换块大小,以便生成具有遵循JPEG标准的块大小的2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具体地,即使3D-DCT编码数据在XY平面方向上的块大小不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容易地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高速地提供所希望的JPEG编码数据。
注意,块大小的转换可以在频率空间中执行。例如,为了转换块大小,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将3D-DCT编码数据改变至基带。
图20是示意性地图示出该情况中的代码转换器104的配置的框图。在图20中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中,与图17中示出的示例一样,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将任意块大小转换成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
图20中所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中的代码转换器104除了包括图7中所示的示例的情况中的配置以外,还包括判断单元261、2D-IDCT单元262和2D-DCT单元263。提取单元210的输出被提供给判断单元261,并且判断单元261的输出被提供给量化单元211或2D-IDCT单元262。2D-IDCT单元262的输出被提供给2D-DCT单元263。2D-DCT单元263的输出被提供给量化单元211。
与判断单元251一样,判断单元261判断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是否是遵循JPEG标准的8×8(DCT_SIZE_X=DCT_SIZE_Y=8)的块大小。
当判定块大小是8×8(DCT_SIZE_X=DCT_SIZE_Y=8)时,判断单元261将从提取单元210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211。即,在此情况中,省略下述块大小的转换,并且对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量化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定块大小不是8×8(DCT_SIZE_X和DCT_SIZE_Y中的至少一个不是8)时,判断单元261将从提取单元210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2D-IDCT单元262。即,在此情况中,在由提取单元210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被如下所述地转换之后,块的2D-DCT系数数据被进行量化。
2D-IDCT单元262对从判断单元261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二维正交逆变换(2D-IDCT)以便获得基带图像数据。
2D-DCT单元263针对遵循JPEG标准的每个8像素×8像素的矩阵,对从2D-IDCT单元262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二维正交变换(2D-DCT)。注意,当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3D-DCT编码数据在X和Y方向的至少一者上的块大小小于8×8的块大小时,2D-DCT单元263存储从2D-IDCT单元262提供的基带图像数据,直到遵循JPEG标准的与8像素×8像素的矩阵相对应的数据被获得为止。当与8像素×8像素的矩阵相对应的数据被获得时,2D-DCT单元263对8像素×8像素的数据执行二维正交变换。
2D-DCT单元263将已经通过上述正交变换获得的8像素×8像素的矩阵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其遵循JPEG标准)提供给量化单元211。
量化单元211在编码参数控制器203的控制下对从判断单元261或2D-DCT单元263提供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并且将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编码器212。
由其它单元执行的处理与参考图7所描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上所述,代码转换器104可以通过将2D-DCT系数数据返回到像素空间来将当前块大小转换成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注意,此外在该情况中,代码转换器104可以通过提取单元210来提取所要使用的数据并只对所提取的数据执行块大小转换处理。将,不被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不使用的数据不会被处理(不会被返回到基带)。
因此,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容易地高速地改变块大小。因此,即使3D-DCT编码数据的XY平面方向上的块大小不是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容易地高速地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所希望的JPEG编码数据。
参考图21中所示出的流程图,将描述该情况中的图像提供/显示处理的流程的示例。此外在该情况中,图像提供/显示处理中的处理与参考图15中所示出的流程图所描述的情况基本类似地执行。然而,在图21中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中,在步骤S229中的处理结束之后,处理继续进行到步骤S261。
在步骤S261中,判断单元261判断步骤S229中所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是否是8×8(即,是否满足DCT_SIZE_X=8且DCT_SIZE_Y=8)。当判定DCT_SIZE_X=8和DCT_SIZE_Y=8中的至少一者不是“8”时,判断单元261继续进行到步骤S262。
2D-IDCT单元262对步骤S229中提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二维逆正交变换(2D-IDCT)以便获得基带图像数据。
在步骤S263中,2D-DCT单元263针对遵循JPEG标准的每个8像素×8像素的矩阵(8×8的块大小),对通过步骤S262中的处理获得的基带图像数据执行二维正交变换(2D-DCT),以便获得每个块的2D-DCT系数数据。即,2D-DCT系数数据是通过该处理针对具有8×8的块大小的每个块获得的。在步骤S263中的处理结束之后,2D-DCT单元263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30并且执行步骤S230以后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261中,判定满足表达式“DCT_SIZE_X=DCT_SIZE_Y=8”,省略步骤S262和步骤S263中的块大小转换处理。即,在此情况中,判断单元261使处理返回步骤S230并且执行步骤S230之后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此情况中,即使存储在存储装置103中的3D-DCT系数数据在XY平面方向上的块大小不是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在频率空间中适当地转换块大小,以便生成具有遵循JPEG标准的块大小的2D-DCT系数数据,并且将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具体地,即使3D-DCT编码数据在XY平面方向上的块大小不8×8,代码转换器104也可以容易地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高速地提供所希望的JPEG编码数据。
注意,由代码转换器104输出(并且被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编码数据的块大小可以任意地确定。即,作为针对当数据被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时所使用的图像数据的编码方法,可以使用除了JPEG方法之外的任意编码方法。其它任意编码方法的示例包括MPEG2(运动图像专家组2)、AVC(高级视频编码)和HEVC(高效视频编码)。
此外,尽管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对图像数据执行离散余弦变换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执行包括小波变换的其它任意正交变换处理。
例如。代码转换器104可以将图像数据转换成JPEG 2000编码数据并且将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当使用JPEG 2000编码方法时,可以采用任意块大小。因此,省略上述块大小转换处理。
此外,正交逆变换处理的顺序(X、Y和Z方向上执行的正交逆变换处理的顺序)不依赖于正交变换处理的顺序(X、Y和Z方向上执行的正交变换处理的顺序)。即,由3D-DCT编码器102中所包括的3D-DCT单元134执行的正交变换处理的顺序(X、Y和Z方向上的正交变换处理的顺序)是任意确定的。
此外,尽管以上描述中聚焦平面对应于XY平面并且焦点距离的方向对应于Z方向,但是X、Y和Z方向可被任意确定,只要X、Y和Z方向相互正交即可。例如,焦点距离的方向可以对应于X或Y方向。
然而,由代码转换器104中所包括的1D-IDCT单元209执行的正交逆变换处理的方向与(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所希望的平面正交。
2.第二实施例
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
图22是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配置的框图。与图1中示出的图像处理系统100一样,图22中示出的用于细胞诊断、组织诊断等的图像处理系统300使用虚拟显微镜101来拍摄标本。并且标本的图像使用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来观察。
注意,在图像处理系统300中,由虚拟显微镜101获得的Z-堆叠图像以JPEG方法进行编码并且被临时存储,并且所产生的JPEG编码数据被适当地读取和解码以用于观察。随后,在观察之后,如果图像未被参考达某一时间段,则JPEG编码数据以3D-DCT编码方法被转换成3D-DCT编码数据以用于中间或长期存储(存档)。
具体地,尽管在图像处理系统100中3D-DCT编码数据被转换成JPEG编码数据,但是相反地,在图像处理系统300中,JPEG编码数据被转换成3D-DCT编码数据。
如图22中所示,图像处理系统300包括虚拟显微镜101、JPEG编码器302、临时存储装置303、代码转换器304、长期存储装置305和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JPEG编码器302对由虚拟显微镜101生成的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执行JPEG编码以便生成JPEG编码数据组。JPEG编码器302将所生成的JPEG编码数据组提供给存储JPEG编码数据组的临时存储装置303。
包括任意存储介质的临时存储装置303临时存储通过以JPEG方法对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进行编码获得的JPEG编码数据。临时存储装置303响应于来自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请求而将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
标本的观察一般是在虚拟显微镜101生成标本的Z-堆叠图像之后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执行的。因此,在标本被观察的同时,一般,客户端终端设备105频繁地请求图像。注意,同时被观察的标本的数目是相对较小的。
因此,Z-堆叠图像作为JPEG编码数据被存储在临时存储装置303中,JPEG编码数据容易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即,未经过转换处理并且被高速地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虽然编码效率(压缩率)不是很出色。
注意,临时存储装置303优选以较高的速度执行读写,即使临时存储装置303具有相对较小的存储容量。
具体地,当在图像处理系统300中执行观察时,JPEG编码数据从使能高速读取的临时存储装置直接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而不经历转换处理。
在标本的观察结束之后,标本的图像不被频繁参考。然而,图像数据应当被长期存储,例如五年。
当执行了长期存储时,标本的图像仅被读取。然而,标本的许多图像应当被存储。因此,编码效率(压缩率)和存储区域的容量变得比读写的速度更为重要。
代码转换器304从临时存储装置读出要长期存储的JPEG编码数据以便提高编码效率,并且将JPEG编码数据转换成3D-DCT编码数据。
代码转换器304将所生成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3D-DCT编码数据的长期存储装置305。
包括任意存储介质的长期存储装置305将从代码转换器304提供的3D-DCT编码数据长期存储在介质中。长期存储装置305的读写速度可以比临时存储装置303的读写速度慢。然而,长期存储装置305的存储容量优选比临时存储装置303的存储容量大。
此外,3D-DCT编码数据的编码效率(压缩率)高于与3D-DCT编码数据相对应的JPEG编码数据组的编码效率(压缩率)。
因此,长期存储装置305可以比临时存储装置303存储更多数目的标本图像。
注意,图22中示出的虚线框310中所包括的虚拟显微镜101、JPEG编码器302、临时存储装置303、代码转换器304和长期存储装置305可以任意地相互组合。例如,虚线框310中所包括的所有装置可以配置为单个装置(例如向客户端终端设备105提供图像的服务器)。
JPEG编码器的配置
图23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22中示出的JPEG编码器302的配置的框图。如图23中所示,JPEG编码器302包括2D-DCT单元321、量化单元322和编码器323。
2D-DCT单元321对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执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处理以便生成每个块的2D-DCT系数数据。量化单元322对由2D-DCT单元321生成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编码器323对由编码器323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游长霍夫曼编码以便生成每个块的JPEG编码数据。编码器323将所生成的块的JPEG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JPEG编码数据的临时存储装置303。
代码转换器的配置
图24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22中所示出的代码转换器304的配置的框图。
在图24中,代码转换器304包括解码器341、逆量化单元342、1D-DCT单元343、量化单元344和编码器345。
解码器341从临时存储装置303读出块的JPEG编码数据并且执行游长霍夫曼编码来获得要提供给逆量化单元342的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
逆量化单元342对从解码器341提供的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逆量化并且将所获得的作为结果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1D-DCT单元343。
1D-DCT单元343对已经经历了由逆量化单元342执行的逆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Z方向上的1D-DCT并且将所获得的作为结果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344。量化单元344对所提供的要提供给编码器345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
编码器345对经过量化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执行游长霍夫曼编码以便生成块的3D-DCT编码数据。编码器345将所生成的块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3D-DCT编码数据的长期存储装置305。
临时存储处理的流程
接着,将描述由这些装置执行的处理。首先,参考图25中的流程图,将描述由图23中示出的JPEG编码器302执行的临时存储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在步骤S301中,JPEG编码器302中所包括的2D-DCT单元321对从虚拟显微镜101等提供的Z-堆叠图像的聚焦平面图像执行针对各个块的2D-DCT。在步骤S302中,量化单元322对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在步骤S303中,编码器323对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游长霍夫曼编码。在步骤S304中,编码器323将所生成的块的2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临时存储2D-DCT编码数据的临时存储装置303。
在步骤S304中的处理结束之后,临时存储处理结束。
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
现在参考图26中所示的流程图,将描述由代码转换器304执行的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在步骤S321中,解码器341从临时存储装置303读出块的2D-DCT编码数据。在步骤S322中,解码器341对块的2D-DCT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在步骤S323中,逆量化单元342对经量化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逆量化。
在步骤S324中,1D-DCT单元343对块的2D-DCT系数数据组执行Z方向上的1D-DCT。在步骤S325中,量化单元344对块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量化。在步骤S326中,编码器345对经量化的块的3D-DCT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在块S327中,编码器345将所生成的块的3D-DCT编码数据提供给存储3D-DCT编码数据的长期存储装置305。
在步骤S327中的处理结束之后,代码转换器304结束长期存储处理。
通过如上所述地执行各个处理,与图像处理系统100一样,图像处理系统300可以减少用于存储通过对图像进行编码所获得的编码数据所用的容量同时防止图像的可用性的劣化。
注意,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对要提供给客户端终端设备105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任意地确定,并且要存储在临时存储装置303中的图像数据可以用JPEG方法之外的编码方法来编码。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第二示例中,图像处理可以经历诸如小波变换之类的任意正交变换处理。
例如,临时存储装置303可以存储以JPEG 2000方法编码的图像数据。
尽管已经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细胞诊断或组织诊断的图像作为3D-DCT编码数据被存储或作为3D-DCT编码数据被提供的情况,但是图像的内容和使用可以任意地确定并且可以采用不被如上所述地使用的图像。例如,可以采用表示地图信息的图像。注意,经历了3D-DCT并且与上述Z-堆叠图像相对应的图像组的图像优选相互具有高相关性。
此外,尽管已经描述了由虚拟显微镜101生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但是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方法任意地确定,并且图像数据可以由诸如数码照相机之类的装置而不是虚拟显微镜101生成。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当量化未被执行时,可以省略上述量化处理和逆量化处理。
注意,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要存储在长期存储装置305中的3D-DCT编码数据的XY平面(聚焦平面)上的块大小可以任意地确定并且可以不是8×8。在图17中将示意性地描述当确定块大小不是8×8时代码转换器304的配置示例。
图27中示出的代码转换器304除了包括参考图24所描述的情况中的配置以外,还包括DCT块大小转换器351。逆量化单元342的输出被提供给DCT块大小转换器351。此外,DCT块大小转换器351的输出被提供给1D-DCT单元343。
DCT块大小转换器351执行与由图20中示出的2D-IDCT单元262和2D-DCT单元263所执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并且将块的2D-DCT系数数据返回到像素空间似的遵循JPEG标准的8×8的块大小被转换成任意块大小。
注意,当转换后的块大小小于8×8的块大小时,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类似地将频率空间中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转换成DCT块大小转换器252。
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将在块大小转换之后获得的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1D-DCT单元343。1D-DCT单元343对块的2D-DCT系数数据执行Z方向上的1D-DCT并且将所获得的作为结果的3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量化单元344。
由其它单元执行的处理与参考图2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上所述,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转换2D-DCT系数数据的块大小。因此,代码转换器304可以从JPEG编码数据生成具有所希望的块大小的3D-DCT编码数据。
图28是图示出在此情况中的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此外,在此情况中,长期存储处理的流程与参考图26中示出的流程图所描述的流程相同。
注意,在步骤S323中的处理结束之后,处理继续到步骤S351。
在步骤S351中,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将通过步骤S3232中的处理执行的逆量化所获得的块的2D-DCT系数数据的8×8的块大小转换成所希望的块大小。在块大小被转换之后,DCT块大小转换器351使处理返回步骤S324并且执行步骤S324以后的处理。
通过执行上述处理,代码转换器304可以从JPEG编码数据生成具有所希望的块大小的3D-DCT编码数据。
显然,临时存储装置303中所存储的编码数据的块大小可以任意地确定,并且因此可以不是8×8。即,临时存储装置303中所存储的编码数据可以以JPEG方法之外的编码方法来进行编码。编码方法的示例包括MPEG2、AVC和HEVC。
此外,有关代码转换器304中所包括的DCT块大小转换器351是否转换块大小的判断可以根据任意情况适当地有选择地做出。此外,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确定块大小(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任意地设置转换后的块大小)。
例如,当处理的高速更优先时,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不转换块大小(例如,8×8的块大小保留原样)并且将2D-DCT系数数据提供给1D-DCT单元343,而当编码效率的提高更优先时,DCT块大小转换器351可以改变块大小(例如改变为32×32或64×64)。
3.第三实施例
个人计算机
上述处理序列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在此情况中,例如可以配置图29中示出的个人计算机。
在图29中,在个人计算机400中,CPU(中央处理单元)401根据ROM(只读存储器)402中所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单元413装载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03的程序来执行各个处理。RAM 403还适当地存储当CPU 401执行各个处理时要使用的数据。
CPU 401、ROM 402和RAM 403通过总线404相互连接。输入/输出接口410还连接到总线404。
以下单元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0:包括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单元411,包括诸如CRT(阴极射线管)或LCD(硬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器和扬声器的输出单元412,包括硬盘的存储单元413,以及包括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单元414。通信单元414通过包括因特网的网络来执行通信处理。
驱动器415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0,并且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可移除介质421被适当的插入驱动器415中。从可移除介质421读出的计算机程序在适当时被安装到存储单元413中。
当处理的序列通过软件来执行时,构成该软件的程序通过网络或从记录介质安装。
记录介质包括:可移除介质421,诸如磁盘(包括软盘)、光盘(包括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通用盘))、磁光盘(包括MD(迷你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它们包括将被分发来向用户递送程序的程序并且与如图29所示的设备机体分开地提供;ROM 402以及存储单元413中所包括的硬盘,它们包括所记录的程序,这些程序以ROM 402和硬盘被预先结合在设备机体中的状态被递送给用户。
注意,例如,程序可以由计算机以按照这里所描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方式执行,也可以并行执行,或者可以在程序被调用时适当地执行。
此外,在该说明书中,描述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的步骤包括按照这里所描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方式执行的处理、并行地执行的处理以及相互分开地执行的处理。
此外,在该说明书中,术语“系统”表示包括多个装置(单元)的整个设备。
此外,以上描述中被描述为单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可以分割成多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相反,以上描述中包括多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可以全体配置为单个装置(或处理单元)。此外,还可以向这些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添加其它配置。此外,这些装置中的一个装置(或处理单元中的一个处理单元)的部分配置可以包括在其它装置中的一个装置(或其它处理单元中的一个处理单元)的配置中,只要整个系统的配置和操作基本不变即可。即,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本公开包含与2010年9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10-198118以及2011年1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11-014940有关的主题,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二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
一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排列的方向上、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多个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和
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相互具有高相关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图像分析单元,所述图像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多个图像;和
块大小确定单元,所述块大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图像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块大小,每个所述块大小用作由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执行的处理的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图像分析单元,所述图像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多个图像;
量化参数设置单元,所述量化参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图像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设置量化参数,所述量化参数用于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量化;以及
量化单元,所述量化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由所述量化参数设置单元设置的量化参数来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量化,
其中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已经由所述量化单元进行了量化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相关性分析单元,所述相关性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分析所述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和
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所述低相关性图像删除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相关性分析单元执行的分析的结果来删除所述多个图像中的与其他图像具有低相关性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焦点判断单元,所述焦点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各个图像是否合焦;以及
焦点标记设置单元,所述焦点标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焦点判断单元执行的判断的结果来设置焦点标记,所述焦点标记表示所述各个图像是否合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和
变换单元,所述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将使用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的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变换成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变换单元包括:
解码器,所述解码器用解码方法来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所述解码方法与用于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的编码方法相对应,
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所述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排列的方向上、对通过使用所述解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逆变换,以及
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正交逆变换所获得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变换单元还包括提取单元,所述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逆变换单元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正交逆变换所获得的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中,提取包括所希望的图像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并且
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块大小转换单元,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对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的块大小进行转换,每个所述块大小用作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处理的单位,
其中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通过由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执行的块大小转换所获得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通过在频率空间中转换所述块大小来获取已经经历了所述块大小转换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块大小转换单元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经历了二维正交变换以使得基带图像数据被获得之后对块的大小进行转换,并且通过对所获得的已经经历了块大小转换的基带图像数据执行二维正交变换来获得已经经历了块大小转换的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8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所述请求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对所希望的图像的请求;以及
提供单元,所述提供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的请求的源提供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包括由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图像并且是通过由所述变换单元所执行的变换获得的,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包括由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图像,并且
所述变换单元将使用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的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变换为包括由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请求所指定的图像的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传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传输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提供单元获取有关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的传输的传输信息;以及
编码参数控制器,所述编码参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传输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得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所述变换单元的编码参数。
16.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
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排列的方向上、对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以及
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所述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1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解码器,所述解码器被配置为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解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一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排列的方向上、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解码器对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以及
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一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临时存储单元,所述临时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短的时期;以及
长期存储单元,所述长期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将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长的时期,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对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其中所述解码器对所述临时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读取和解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二维正交变换单元,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被配置为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以及
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被配置为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单元对所述图像执行所述二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其中所述临时存储单元将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存储相对短的时期,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编码器分别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的。
20.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分别进行解码,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是通过对多个图像执行二维正交变换所获得的;
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排列的方向上、对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多个二维正交变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的;以及
对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进行编码,所述三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是通过对所述二维正交变换系数数据执行一维正交变换获得的。
CN2011102531497A 2010-09-03 2011-08-26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2447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8118 2010-09-03
JP2010198118 2010-09-03
JP2011-014940 2011-01-27
JP2011014940A JP5703781B2 (ja) 2010-09-03 2011-01-27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899A true CN102447899A (zh) 2012-05-09

Family

ID=4467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31497A Pending CN102447899A (zh) 2010-09-03 2011-08-26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31369B2 (zh)
EP (1) EP2426644B1 (zh)
JP (1) JP5703781B2 (zh)
CN (1) CN102447899A (zh)
BR (1) BRPI1104107A2 (zh)
RU (1) RU201113580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5825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器控制设备
CN103761915A (zh) * 2014-01-17 2014-04-30 桂林医学院 建立医学数字标本三维演示系统的方法
CN104885453A (zh) * 2012-11-29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个层的用于编码/解码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98238A (zh) * 2018-01-30 2018-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息投影设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5342B2 (ja) * 2009-12-10 2014-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5428886B2 (ja) * 2010-01-19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703781B2 (ja) 2010-09-03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GB201105474D0 (en) * 2011-03-31 2011-05-18 Albagaia Ltd Testing apparatus
FR2991457B1 (fr) * 2012-06-01 2014-07-1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systeme de caracterisation de la vitesse de deplacement de particules contenues dans un liquide, telles que des particules sanguines
JP6106967B2 (ja) * 2012-06-04 2017-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2904803A1 (en) * 2012-10-01 2015-08-12 GE Video Compression, LLC Scalable video coding using derivation of subblock subdivision for prediction from base layer
JP2014238344A (ja) * 2013-06-07 2014-1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039425A (ko) * 2013-10-02 2015-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디오/이미지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비디오/이미지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KR101578998B1 (ko) * 2014-03-17 2015-12-22 재단법인 다차원 스마트 아이티 융합시스템 연구단 감시 카메라에서 dct 계수를 이용한 이벤트 감지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365102B2 (ja) * 2014-08-14 2018-08-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44241B2 (en) * 2015-03-22 2019-03-26 Innova Plex, Inc. Pyramidal fil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MX2018006642A (es) * 2015-12-14 2018-08-01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Metodo de codificacion de datos tridimencionales, metodos de decodificacion de datos tridimensionales, dispositivo de codificacion de datos tridimensionales y dispositivo de decodificacion de datos tridimensionales.
EP3203742A1 (en) * 2016-02-02 2017-08-09 Thomson Lic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ve of a focalization distance associated to an image belonging to a focal stack representative of a light field content
JP2017168003A (ja) * 2016-03-18 2017-09-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画像閲覧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9289A (en) * 1990-01-23 1994-02-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data coding apparatus and coding method for dynamic-image data
US5933193A (en) * 1996-03-25 1999-08-03 Trw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of digital video signals
CN101232625A (zh) * 2008-02-26 2008-07-30 吉林大学 一种高效的多维视频流编解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92769A (ja) 1987-05-25 1988-11-30 Canon Inc 画像デ−タの圧縮方法
JPH0380676A (ja) 1989-08-23 1991-04-05 Ricoh Co Ltd 電子パンフォーカス装置
EP0461659B1 (en) 1990-06-13 1997-03-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ding method and coding apparatus
KR950000830B1 (ko) 1990-06-25 1995-02-02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디지탈 비디오 신호의 부호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능률 부호화장치
US5126962A (en) * 1990-07-11 1992-06-3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processing system
JP2839339B2 (ja) 1990-08-06 1998-1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直交変換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直交変換符号化方法
EP0535963B1 (en) 1991-10-02 1998-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encoder
US5327242A (en) * 1993-03-18 1994-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 Video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s and noise measurement
JPH08266481A (ja) * 1995-03-29 1996-10-15 Hitachi Ltd 動画診断システム
US5959672A (en) 1995-09-29 1999-09-28 Nippondenso Co., Ltd. Picture signal encoding system, picture signal decoding system and picture recognition system
JPH09284760A (ja) 1996-04-12 1997-10-31 Toshiba Corp 符号・復号化装置
US6185312B1 (en) 1997-01-28 2001-02-0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mbedding and reading watermark-information in digital form,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3243476B2 (ja) * 1997-03-18 2002-01-07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多次元データの構造化に基づく符号化方法
JPH1146361A (ja) 1997-07-25 1999-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圧縮方法、画像圧縮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携帯情報端末、画像伸張装置、並びに、画像伝送システム
JP3961729B2 (ja) 1999-03-03 2007-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全焦点撮像装置
EP1101358B1 (en) 1999-05-27 2009-07-01 IPG Electronics 503 Limited Encoding a video signal with high resolution encoding for regions of interest
JP2002135721A (ja) * 2000-10-19 2002-05-10 Susumu Tsunoda ビデオ信号記録用監視装置
GB0216641D0 (en) 2002-07-18 2002-08-28 Univ Nottingham Image analysis method, apparatus and software
JP4079315B2 (ja) * 2002-09-26 2008-04-23 Kddi株式会社 ボリュームデータ符号化装置
EP3787294B1 (en) 2003-07-24 2022-06-15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Image decoding method with hierarchical reference picture selection
DE60319095T2 (de) 2003-11-10 2009-02-12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Verfahren zur Verzerrungskorrektur von Multifokus-Bilderstapeln
EP1578108A3 (en) 2004-03-19 2007-05-30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canned data in a standard format
US20060062308A1 (en) * 2004-09-22 2006-03-23 Carl Staelin Processing video frames
KR20070090245A (ko) 2004-12-13 2007-09-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스케일러블 화상 인코딩
JP2006197074A (ja) 2005-01-12 2006-07-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336088B2 (ja) * 2005-01-27 2013-11-06 アペリオ・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三次元仮想スライドを可視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7011977A (ja) 2005-07-04 2007-01-18 Nikon Corp 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及び顕微鏡システム
KR101326610B1 (ko) 2005-07-11 2013-11-08 톰슨 라이센싱 매크로블록 적응적 인터-층 인트라 텍스쳐 예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535479B2 (ja) 2005-07-21 2014-07-02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スケーラブルビデオコーディングのための重み付け予測方法及び装置
JP5017825B2 (ja) 2005-09-15 2012-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復号装置および復号方法
KR100712550B1 (ko) 2006-02-03 200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고밀도 기록 방법
RU2008146977A (ru) 2006-04-28 2010-06-10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JP)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программа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 программа прогнозирующего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US7864219B2 (en) 2006-06-15 2011-01-04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Video-signal layered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programs with spatial-resolution enhancement
US7760960B2 (en) 2006-09-15 2010-07-2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Localized content adaptive filter for low power scalable image processing
FR2907630A1 (fr) 2006-10-19 2008-04-25 Thomson Licensing Sas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dage sous forme scalable d'une sequence d'images et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codage correspondants
US8199812B2 (en) 2007-01-09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upsampling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JP4877090B2 (ja) 2007-06-18 2012-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26546B2 (ja) 2007-06-18 2011-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56777B2 (ja) 2007-06-18 2009-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446313B2 (ja) 2009-02-23 2014-03-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情報提供装置及び車両用情報提供方法
US8310531B2 (en) 2009-08-03 2012-11-13 Geneti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cessing fluorescence images
JP5625342B2 (ja) 2009-12-10 2014-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5428886B2 (ja) 2010-01-19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703781B2 (ja) 2010-09-03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941585B2 (ja) 2010-10-19 2012-05-30 Tdk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梱包方法
JP2012209673A (ja) 2011-03-29 2012-10-2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画像提供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提供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I467226B (zh) 2011-11-15 2015-01-01 Ind Tech Res Inst 相位物體顯微系統
KR102022566B1 (ko) 2012-03-15 2019-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9289A (en) * 1990-01-23 1994-02-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data coding apparatus and coding method for dynamic-image data
US5933193A (en) * 1996-03-25 1999-08-03 Trw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of digital video signals
CN101232625A (zh) * 2008-02-26 2008-07-30 吉林大学 一种高效的多维视频流编解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BASKURT: "3-DIMENSIONAL IMAGE COMPRESSION BY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SIGNAL PROCESSING: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vol. 1, 5 September 1988 (1988-09-05), pages 79 - 82, XP000124053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5825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器控制设备
CN103575825B (zh) * 2012-07-31 2016-07-27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器控制设备
CN104885453A (zh) * 2012-11-29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个层的用于编码/解码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5453B (zh) * 2012-11-29 2018-11-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个层的用于编码/解码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61915A (zh) * 2014-01-17 2014-04-30 桂林医学院 建立医学数字标本三维演示系统的方法
CN103761915B (zh) * 2014-01-17 2016-04-27 桂林医学院 建立医学数字标本三维演示系统的方法
CN108198238A (zh) * 2018-01-30 2018-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息投影设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8238B (zh) * 2018-01-30 2021-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息投影设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104107A2 (pt) 2013-01-08
RU2011135808A (ru) 2013-03-10
JP5703781B2 (ja) 2015-04-22
EP2426644A1 (en) 2012-03-07
US20120057777A1 (en) 2012-03-08
JP2012073994A (ja) 2012-04-12
US8831369B2 (en) 2014-09-09
EP2426644B1 (en)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899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E602004009591T2 (de) Differenz-codierung durch verwendung eines 3d-graphikprozessors
JP4187415B2 (ja) 多解像度圧縮像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15699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197649B (zh) 三维图像数据的动态传送
JP4538430B2 (ja) 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環境におけ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179720B1 (en) Quant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encoding/decoding
JP4064196B2 (ja) 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タ、サーバ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画像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9200642A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33946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US20140136956A1 (en) Efficient size optimization of visual information or auditory information
CN1214648C (zh) 用于在纹理映射引擎中执行运动补偿的方法与设备
US20080212883A1 (en) Processing Method of Data Structure for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CN10331040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KR101703330B1 (ko) 이미지 재부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Liu et al. Three-dimensional holoscopic image coding scheme using high-efficiency video coding with kernel-based minimum mean-square-error estimation
CN114900717A (zh) 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01159869A (zh) 提供代表性图像信息
KR100527212B1 (ko) 대용량 이미지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CN10367886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程序
JP2012191603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65559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5482177B2 (ja) 符号化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9044595A (ja) ディ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han et al. Content-based compression of mammograms with fractal-based segmentation and a modified JPEG200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