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6162B -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6162B
CN102436162B CN201110284513.6A CN201110284513A CN102436162B CN 102436162 B CN102436162 B CN 102436162B CN 201110284513 A CN201110284513 A CN 201110284513A CN 102436162 B CN102436162 B CN 102436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opening
box
closing member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45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6162A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6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6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处理盒,该调色剂盒具有:筐体,其收纳调色剂,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壁部;开闭部件,其可在使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与使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移动,开口形成于壁部;第一操作部件,其可转动,固定于开闭部件,使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移动;及第二操作部件,其可转动,空有间隔地与第一操作部件相对,使第二操作部件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给第一操作部件。处理盒具有第一盒及对应该第一盒沿安装方向安装的第二盒,当该第二盒安装于该第一盒时,该第二盒的第二操作部件及第三操作部件通过该第一盒的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变位。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盒及处理盒,能够防止开口发生误开放,有效避免调色剂发生泄漏。

Description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中,处理盒可装卸地设置于装置主体,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安装于该处理盒。关于调色剂盒,已提出有如下方案:在安装于处理盒的状态下,通过使被操作部与设置于处理盒的操作部卡合、使操作部进行操作,由此使被操作部移动,使形成于调色剂盒的开口开放。开口开放时,收纳于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可以供给到处理盒。
但是,因为设置于调色剂盒的被操作部露出,所以在调色剂盒从处理盒脱离的状态下,可能会发生如下情况:被操作部因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而移动,调色剂盒的开口被打开,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洒到外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处理盒,其能够防止开口发生误开放,有效地避免调色剂发生泄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该调色剂盒具有:筐体,该筐体收纳调色剂,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壁部;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可在使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与使所述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移动,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壁部;第一操作部件,该第一操作部件可转动,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使所述开闭部件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以及第二操作部件,该第二操作部件可转动,空有间隔地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相对,使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给所述第一操作部件。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在调色剂盒中,为了关闭形成于筐体的开口,开闭部件设置为可进行移动。第一操作部件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此外,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为空有间隔地与第一操作部件相对。因此,能够防止其他部件与第一操作部件发生不希望的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开口的错误开放,避免调色剂发生泄漏。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壁部的与所述规定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所述开闭部件可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移动。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壁部的与规定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开闭部件设置为可以沿着壁部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开闭部件顺利地移动。此外,因为能够将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空间抑制到最小限度。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一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作为所述壁部的截面形状的圆弧状的中心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且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第一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一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壁部的截面形状即圆弧状的中心而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此外,第一操作部件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通过第一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能够使开闭部件与第一操作部件一起转动,还能够使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所述直线上,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所述直线上。此外,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因此,在调色剂盒的安装状态下,第一操作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可以一体地进行转动。由此,通过第二操作部件的转动,能够使第一操作部件转动,能够使开闭部件与第一操作部件一起转动、使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该环部内嵌有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并将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保持为可旋转。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第二操作部件内嵌于该环部,并保持为可以转动。由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使第二操作部件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于筐体。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驱动力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旋转。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此外,第二操作部件通过输入到输入部的驱动力,与第一操作部件一体转动。由此,通过该驱动力能够使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可以变位,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驱动力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变位。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此外,第二操作部件通过输入到输入部的驱动力,与第一操作部件一体转动。由此,通过该驱动力能够使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调色剂盒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配置于所述筐体的所述规定方向的两侧。
根据上述调色剂盒,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对于筐体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两方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能够使开闭部件稳定地进行移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第一盒;以及第二盒,该第二盒对于所述第一盒沿安装方向安装,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一盒具有:框架,该框架具有第一壁部,保持有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体,所述第一壁部沿着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第一开闭部件,该第一开闭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移动,对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的第一开口进行开闭;以及第一操作部件,该第一操作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被操作以开闭第一开口,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二盒具有:筐体,该筐体收纳调色剂,具有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邻的第二壁部;第二开闭部件,该第二开闭部件可在使第二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与使所述第二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移动,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壁部;第二操作部件,该第二操作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使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以及第三操作部件,该第三操作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筐体变位,与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空有间隔地相对,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变位。
根据上述处理盒,处理盒具有第一盒、以及安装于第一盒的第二盒。
第一盒具有框架。框架保持有承载调色剂的显影承载体,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上形成有第一开口。为了开闭第一开口,第一开闭部件设置为可移动。此外,第一盒具有第一操作部件。第一操作部件被操作以开闭第一开口。
第二盒具有筐体。筐体具有第二壁部。第二壁部在第二盒安装于第一盒的状态下与第一壁部相邻。第二壁部上与第一盒的第一开口对应地形成有第二开口。为了开闭第二开口,第二开闭部件设置为可移动。即,第二开闭部件设置为可以移动到使第二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以及使第二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此外,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开闭部件固定,并可以被操作到开放位置及封闭位置。此外,第二盒具有第三操作部件。第三操作部件设置为可以相对于筐体变位,且相对于第二操作部件从外侧空有间隔地相对。
此外,第二操作部件的开放位置及封闭位置分别与第二开闭部件的开放位置及封闭位置对应。因此,在第二操作部件从开放位置被操作到封闭位置时,第二开闭部件从开放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通过第二开闭部件封闭第二开口。相反地,在第二操作部件从封闭位置被操作到开放位置时,第二开闭部件从封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第二开口开放。
另外,在第二盒安装于第一盒的状态下,第二操作部件与第三操作部件可以通过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地进行变位。换句话说,在第二盒未安装到第一盒的状态下,第二操作部件与第三操作部件可以独立地进行变位。因此,即使第三操作部件被操作,第二操作部件也不会被操作(不会移动),第二开闭部件不会移动。
此外,第三操作部件相对于第二操作部件从外侧空有间隔地相对。因此,能够防止其他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发生不希望的抵接。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形成于筐体的第二开口发生不希望的开放。
此外,在第二盒安装于第一盒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操作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及第三操作部件一体地变位,使第一开闭部件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使第一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两者都移动。因此,优化了用来移动第一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的操作性。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一操作部件上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操作部件上设有第一被卡合部。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卡合。因此,第一操作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达成结合,第一操作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可以一体变位。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中的一方为突条、另一方为凹槽,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封闭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一卡合部在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开闭部件封闭的状态下,在第二盒对于第一盒的安装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一被卡合部在第二开闭部件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安装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盒在安装方向上移动,当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随着该移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达成第二盒对于第一盒的安装及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的卡合。
此外,当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因为第一被卡合部沿着第一卡合部移动,所以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对第二盒相对于第一盒的移动进行导向。因此,能够对于第一盒顺利地安装第二盒。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该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一操作部件设有第二卡合部。第三操作部件设有第二被卡合部。当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由此,第一操作部件与第三操作部件能够达成结合,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三操作部件可以一体变位。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中的一方为突条、另一方为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封闭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二卡合部在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开闭部件封闭的状态下,在安装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二被卡合部在第二开闭部件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盒在安装方向上移动,当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随着该移动,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达成第二盒对于第一盒的安装及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
此外,当第二盒安装到第一盒上时,因为第二被卡合部沿着第二卡合部移动,所以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对第二盒对于第一盒的移动进行导向。因此,能够对于第一盒顺利地安装第二盒。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二壁部的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可沿着所述第二壁部的周向移动。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二壁部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第二开闭部件设置为可以沿着第二壁部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开闭部件顺利地移动。此外,因为能够将第二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空间抑制到最小限度。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作为所述第二壁部的截面形状的圆弧状的中心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作为第二壁部的截面形状的圆弧状的中心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此外,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通过第二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能够使第二开闭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一起转动,并能够使第二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三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三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所述直线上,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三操作部件为圆盘状。第三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第二操作部件的转动中心的直线上。此外,第三操作部件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因此,在第二盒安装于第一盒的状态下,第二操作部件与第三操作部件通过第一操作部件连接,从而使第二操作部件与第三操作部件可以一体地进行转动。由此,通过第三操作部件的转动,能够使第二操作部件转动,能够使第二开闭部件与第二操作部件一起转动,使第二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该环部内嵌有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并将所述第三操作部件保持为可旋转。
根据上述处理盒,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第三操作部件内嵌于该环部,并保持为可以转动。由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使第三操作部件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于筐体。
可选地,上述处理盒中,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
根据上述处理盒,第三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此外,第三操作部件通过输入到输入部的驱动力,与第二操作部件一体转动。由此,通过该驱动力能够使第二开闭部件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表示前盖开启、处理盒脱离主体壳体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盒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调色剂盒的立体图,表示切除了环部及第三操作部件的状态。
图7是图5所示的调色剂盒的截面图。
图8是图4所示的鼓盒的截面图,一并表示图6所示的调色剂盒的侧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处理盒的截面图,表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封闭的状态。
图11是图1所示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处理盒的截面图,表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开启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1.激光打印机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有主体壳体2。主体壳体2的正面设有可开闭的前盖3。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激光打印机1的正面侧作为前侧,从该前侧看激光打印机1的各个部分,并规定上下左右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2内,在前盖3开启的状态下处理盒4可安装、脱离。处理盒4由鼓盒5(第一盒的一例)、以及构成为可对于鼓盒5装卸且在内部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6(第二盒的一例)构成。
鼓盒5具有框架7。
框架7的后端部保持有感光鼓8、带电器9以及清洁器10。
感光体8具有在作为宽度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鼓轴11,并设置为可以以鼓轴11为中心旋转。
带电器9以及清洁器10分别配置在感光鼓8的后上方及后方。
此外,在框架7上,在感光鼓8的前方位置保持有显影器12。显影器12具有显影筐体13。在显影筐体13内设有显影辊14(调色剂承载体的一例)、供给辊15、以及螺旋推进器16。
显影辊14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18,并设置为可以以显影辊轴18为中心旋转。显影辊14的周面的一部分从显影筐体13向后方露出,从前侧与感光鼓8的周面接触。
供给辊15配置于显影辊14的前下方。供给辊15具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供给辊轴19,并设置为可以以供给辊轴19为中心旋转。供给辊15的周面与显影辊14的周面接触。
螺旋推进器16配置于供给辊15的前方。螺旋推进器16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螺旋推进器轴20,并设置为可以以螺旋推进器轴20为中心旋转。
在显影筐体13内,在鼓盒5上安装有调色剂盒6的状态下从调色剂盒6供给调色剂。显影筐体13内的调色剂利用显影辊14及供给辊15的旋转,从供给辊15的周面向显影辊14的周面进行供给。供给到显影辊14的调色剂在显影辊14上承载成一定厚度的薄层。
在主体壳体2内,在处理盒4的上方配置有具有激光等的曝光器21。激光束LB从曝光器21向感光鼓8的表面射出。
在图像形成时,感光鼓8从左侧看顺时针地以一定速度旋转。随着感光鼓8的旋转,感光鼓8的表面(周面)利用带电器9的放电同样带电后,通过来自曝光器21的激光束LB进行曝光。通过该曝光,从感光鼓8的表面选择性地去除电荷,在感光鼓8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通过感光鼓8的旋转,静电潜影与显影辊14相对时,从显影辊14向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其结果是,在感光鼓8的表面承载有调色剂像。
在主体壳体2内,在感光鼓8的下方配置有转印辊22。转印辊2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印辊轴23,并设置为可以以转印辊轴23为中心旋转。
在主体壳体2的底部,配置有收纳纸张P的供纸盒24。此外,在主体壳体2内形成有侧视图呈S字型的纸张输送路径。该纸张输送路径从供纸盒24的前端部经由感光鼓8与转印辊22之间到达形成于主体本体2的上表面的排纸托盘25。收纳于供纸盒24的纸张P通过各种辊从供纸盒24一张一张地送出,在纸张输送路径上向排纸托盘25输送。
在纸张P的输送途中,在纸张P通过感光鼓8与转印辊22之间时,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被送入定影器26。在定影器26中,通过加热及加压,调色剂像被固定在纸张P上作为图像。这样,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5。
2.鼓盒
(1)框架
如图3所示,鼓盒5的框架7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空有间隔地相对的一对侧板31;架设在一对侧板31的下端缘之间的下板32;架设在一对侧板31的大致后半部分的上端缘之间的上板33。
感光鼓8的鼓轴11的两端部贯穿侧板31的后端部,向侧板31的外侧突出。由此,感光鼓8在两侧板31之间,以从左右两侧被两侧板31夹持的状态设置为可以以鼓轴11为中心旋转。
在侧板31上,相对于鼓轴11在前方空有间隔的位置上形成有显影轴承孔34,该显影轴承孔34贯通地插有可旋转的显影辊14的显影辊轴18的端部。显影轴承孔34形成为前后方向的直径比上下方向的直径长的长孔,并贯通侧板31。
此外,相对于侧板31上的显影轴承孔34在前下方空有间隔的位置形成有供给轴承孔35,该供给轴承孔35贯通地插有可旋转的供给辊15的供给辊轴19的端部。供给轴承孔35形成为前后方向的直径比上下方向的直径长的长孔,并贯通侧板31。
另外,相对于侧板31上的供给轴承孔35在前方空有间隔的位置形成有上方开放的大致为U字型的切口部36。
下板32位于侧板31的前端缘以及从前侧与感光鼓8的周面相对的位置之间,并架设于两侧板31的下端缘之间。由此,感光鼓8的周面在下板32的后方向下方露出。
上板33位于切口部36的后端缘与侧板31的后端部之间,且架设于两侧板31的上端缘之间。上板33的后端部沿着侧板31的后端缘向侧板31的后端部的下方绕回,从后侧与感光鼓8相对。如图1所示,在向该上板33的后端部的后方凸起弯曲部分的内侧,收纳有带电器9及清洁器10。此外,如图3所示,在上板33上,在从上侧与感光鼓8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遍及整个宽度的开口37。由此,感光鼓8的周面通过开口37向上方露出。曝光器21发出的激光束LB(参照图1)通过开口37照射到感光鼓8的周面。
(2)显影器
如图4所示,显影器12在两侧板31之间配置为跨在上板33的下方以及与切口部36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部分之间。显影辊14的显影辊轴18的两端部以及供给辊15的供给辊轴19的两端部从显影筐体1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分别贯通地插在显影轴承孔34及供给轴承孔35内。由此,显影器12通过显影辊轴18及供给辊轴19保持于框架7(两侧板31)。
显影筐体13具有一体的主体部41和插入部42,该主体部41收纳显影辊14、供给辊15及螺旋推进器16(参照图1),该插入部42为从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板状。
插入部42延伸到与框架7的切口部36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此外,在插入部42形成有贯通的圆形的保持孔43。
保持孔43以内嵌状态可转动地保持有圆盘状的第一操作部件44。第一操作部件44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凹槽的第一卡合部45。第一卡合部45沿着第一操作部件44的直径延伸为遍及其直径的全长。第一操作部件44的外侧面形成有作为突条的第二卡合部46。第二卡合部46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卡合部45重叠,并延伸为遍及第一操作部件44的直径的全长。
此外,显影筐体13具有圆弧板状的第一壁部47,该第一壁部47沿着保持孔43的周缘的后半部分形成。第一壁部47架设在左右插入部42之间。第一壁部47的周向上的中央部与主体部41一体化,在该中央部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形成有呈在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状的第一开口48(参照图8)。因此,主体部41的内外通过第一开口48连通。
此外,第一壁部47的后侧设有圆弧板状的第一开闭部件49。第一开闭部件49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第一操作部件44连接,并可以与第一操作部件44一体移动。此外,第一开闭部件49形成为:在其周向上,使中央与第一卡合部45及第二卡合部46的一端部处于相同的位置。
3.调色剂盒
如图5、6所示,调色剂盒6具有盒筐体51(筐体的一例)。盒筐体51形成为使3个中空圆柱状的部件在它们的径向上排列连接的形状。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盒筐体51一体地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向后方开放的截面为C字型的第一周壁52;与第一周壁52的上侧的后端部连接、向上方凸起弯曲的截面为圆弧状的第一圆弧壁53;与第一周壁52的下侧的后端部连接、向下方凸起弯曲的截面为圆弧状的第二圆弧壁54;连接有第一圆弧壁53和第二圆弧壁54的各后端部的截面为圆周状的圆筒壁55;以及形成为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第一周壁52、第一圆弧壁53及第二圆弧壁54所包围的空间进行封闭的左侧壁56及右侧壁57。
此外,在盒筐体51的内部具有圆弧板状的分隔壁58。分隔壁58沿着第一圆弧壁53的周向从第一周壁52和第一圆弧壁53的连接部分向下方延伸,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于左侧壁56及右侧壁57。在分隔壁58的下端部与第一周壁52和第二圆弧壁54的连接部分之间空有间隔。第一周壁42所包围的空间与第一圆弧壁53及第二圆弧壁54所夹的空间被分隔壁58分别分隔为第一调色剂收纳室59及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并通过分隔壁58的下端部与第一周壁52和第二圆弧壁54的连接部分之间连通。
第一调色剂收纳室59内收纳有搅拌器61。搅拌器61具有:可旋转地保持于左侧壁56及右侧壁57的搅拌轴62;支撑于搅拌轴62的搅拌片63。
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内收纳有搅拌器64。搅拌器64具有:可旋转地保持于左侧壁56及右侧壁57的搅拌轴65;支撑于搅拌轴65的搅拌片66。
圆筒壁55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作为与显影器12的第一壁部47相邻的第二壁部67。第二壁部67在周向的中央部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68,该第二开口68分别与形成于第一壁部47的三个第一开口48(参照图8)对应,且为在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因此,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三个第二开口68分别与第一开口48相对。
在配置于圆筒壁55上的盒筐体51内的部分,调色剂供给口69及调色剂返还口70形成为在圆筒壁55的周向上空有间隔、且分别遍及圆筒壁55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宽度。
在圆筒壁55的内侧可旋转地设有中空圆柱状的滚筒71。滚筒7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圆筒壁55大致相同,滚筒7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72的外侧面如图6所示,与圆筒壁5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大致为同一表面。此外,两侧壁72(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的一例)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可以与第一卡合部45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73,该第一被卡合部73为沿两端壁72的直径延伸的突条。
此外,如图7所示,在滚筒71的周壁74上分别与调色剂供给口69及调色剂返还口70对应地形成有滚筒侧调色剂供给口76及滚筒侧调色剂返还口77。此外,周壁74(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的一例)上与三个第二开口68对应地形成有三个滚筒开口75。
滚筒71内设有螺旋推进器78。螺旋推进器78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螺旋推进器轴79,并设置为可以以螺旋推进器轴79为中心旋转。
此外,如图5、6所示,在盒筐体51的左侧壁56及右侧壁57的后端部,在圆筒壁55的前方形成有突出壁部80,该突出壁部80沿着圆筒壁55的周向延伸且截面呈圆弧状,且从其外侧面突出。此外,如图5所示,在突出壁部80的顶端部(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形成为环状(圆环状)的环部81的中心轴线与圆筒壁55的一致。
环部81以内嵌状态可转动地保持圆盘状的第三操作部件82(第二操作部件及第三操作部件的一例)。因此,第三操作部件82从宽度方向的外侧空有间隔地与侧壁72相对。第三操作部件82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凹槽的可以与第二卡合部46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83。第二被卡合部83沿着第三操作部件82的直径延伸为遍及其直径的全长。在第三操作部件82的外侧面形成有作为突条的输入部84。输入部84与第二被卡合部83在宽度方向上重合,并延伸为遍及第三操作部件82的直径的全长。
4.动作
(1)调色剂盒的安装
如图8所示,在调色剂盒6脱离鼓盒5的状态下,在鼓盒5上,形成于第一操作部件44的第一卡合部45及第二卡合部4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调色剂盒6中,如图6所示,形成于滚筒71的侧壁72上的第一被卡合部7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5、8所示,形成于第三操作部件82上的第二被卡合部83及输入部8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调色剂盒6从前侧安装于鼓盒5。在进行该安装时,调色剂盒6配置于鼓盒5的前方。此外,鼓盒5与调色剂盒6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适应,从而使第一被卡合部73配置为与第一卡合部45在同一直线上,第二被卡合部83配置为与第二卡合部46在同一直线上。然后,调色剂盒6向作为规定的安装方向的一例的后方移动,从而靠近鼓盒5。调色剂盒6进一步移动时,第一被卡合部73进入第一卡合部45内,第二卡合部46进入第二被卡合部83内。然后,第一被卡合部73沿着第一卡合部45移动,第二被卡合部83沿着第二卡合部46移动。由此对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移动进行导向。
调色剂盒6对于鼓盒5的安装完成时,如图9所示,第三操作部件82在宽度方向上与框架7的切口部36相对,形成于第三操作部件82的输入部84通过切口部36在宽度方向上向外侧露出。此外,在刚刚安装结束之后,如图10所示,第一开闭部件49与第一开口48相对,第一开口48及第二开口68夹着第一开闭部件49并相对。此外,滚筒71的滚筒开口75与盒筐体51的第二壁部67的第二开口68不相对,第二开口68被滚筒71的周壁74封闭。此时的滚筒71的周壁74的位置为封闭位置的一例。
(2)处理盒的安装
在鼓盒5上安装调色剂盒6并使它们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处理盒4如图2所示,在前盖3打开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2内。
主体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相互相对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导向槽91,该导向槽91对处理盒对于主体壳体2内的装卸进行导向。导向槽9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在前端部最大,越后侧越窄,从前后方向的中途部起为大致一定。导向槽9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为大致一定的部分,其向后方延伸后,向后下方弯曲延伸,弯曲为倾斜变小,再向后下方延伸。导向槽91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主体壳体2内的中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主体壳体2内的中央的略后方。
此外,主体壳体2的内表面形成有从导向槽91的中途部分叉的分叉槽92。分叉槽92在导向槽91的下方向后下方延伸。在分叉槽92的后方,在导向槽91中的、向后方延伸的部分与向后下方延伸的部分的弯曲部分的下方设有圆盘状的圆盘部93,并设置为该圆盘部93能够以通过其中心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圆盘部9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有可以嵌合处理盒4的输入部84的嵌合槽94。嵌合槽94从分叉槽92向后方连续地延伸。
在对于主体壳体2安装处理盒4时,从框架7的侧板31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鼓轴11的两端部插入到导向槽91。然后,处理盒4向后方移动,鼓轴11的两端部沿着导向槽91进行移动。由此,对处理盒4的移动进行导向,处理盒4随着向后方移动而向下方移动。这时,输入部84进入分叉槽92,被分叉槽92导向,并向圆盘部93的嵌合槽94移动。然后,鼓轴11的两端部到达导向槽91的后端部时,处理盒4向主体壳体2内的安装完成,输入部84嵌合到嵌合槽94。
(3)开闭器的开放
处理盒4的安装完成后,前盖3关闭时,圆盘部93通过设置于主体壳体2内的驱动机构(图中未表示)转动,如图11所示,第三操作部件82的输入部84通过嵌合槽94进行操作,第三操作部件82从左侧看逆时针地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被卡合部73与第一卡合部45卡合、第二被卡合部83与第二卡合部46卡合,使滚筒71的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通过第一操作部件44连接。因此,第三操作部件82转动时,第一操作部件44及滚筒71(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一体地进行转动。此外,第一开闭部件49与侧壁72一体地向下方进行移动。
第三操作部件82以规定角度转动时,如图12所示,第一开闭部件49的上端缘配置于第一开口48的下端缘的下方。由此,第一开口48开放,第一开口48及第二开口68相对而连通。此外,滚筒71的滚筒开口75与第二开口68相对,滚筒开口75与第二开口68连通。其结果是,显影筐体13内与滚筒71内通过第一开口48、第二开口68以及滚筒开口75连通。此外,通过滚筒71的旋转,滚筒侧调色剂供给口76及滚筒侧调色剂返还口77分别与调色剂供给口69及调色剂返还口70相对,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内与滚筒71内连通。此时的滚筒71的周壁74的位置为开放位置的一例。
(4)调色剂的搅拌及循环
然后,搅拌器61、64及螺旋推进器16、78进行旋转。
搅拌器61从左侧看顺时针地进行旋转。通过搅拌器61的旋转,第一调色剂收纳室59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并经过分隔壁58的下端部与第一周壁52和第二圆弧壁54的连接部分之间而供给到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
搅拌器64从左侧看逆时针地进行旋转。通过搅拌器64的旋转,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并经过调色剂供给口69及滚筒侧调色剂供给口76供给到滚筒71内。此外,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内的调色剂经过分隔壁58的下端部与第一周壁52和第二圆弧壁54的连接部分之间而返回第一调色剂收纳室59。因此,调色剂在第一调色剂收纳室59与第二调色剂收纳室60之间循环。
通过螺旋推进器78的旋转,滚筒71内的调色剂向滚筒7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移动,经过中央的滚筒开口75、第二开口68及第一开口48供给到显影筐体13内。
通过螺旋推进器16的旋转,显影筐体13内的调色剂向显影筐体13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移动,经过两侧的第一开口48、第二开口68及滚筒开口75返回滚筒71内。
通过这样的动作,在调色剂盒6内搅拌调色剂,并使调色剂在调色剂盒内及显影筐体13内之间循环。
(5)处理盒的脱离
前盖3开启时,圆盘部93通过设置于主体壳体2内的驱动装置(图未表示)转动,并移动到嵌合槽94与分叉槽92连续的位置。然后,与嵌合槽94卡合的第三操作部件82的输入部84从左侧看顺时针地进行转动,如图9所示,输入部84回复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因此,第一开闭部件49与第一开口48相对,滚筒71的周壁74与第二开口68相对,第一开口48及第二开口68分别被第一开闭部件49及周壁74封闭。
然后,处理盒4向前方移动。这时,鼓轴11的两端部沿着导向槽91移动。通过该导向,处理盒4随着向前方移动而向上方移动,从主体壳体2内脱离。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处理盒4从主体壳体2内脱离的状态下,输入部84通过手动而转动,从而达成第一开口48及第二开口68的开闭。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分叉槽92、圆盘部93及嵌合槽94。
5.作用效果
(1)作用效果1
在调色剂盒6中,为了开闭形成于筐体51的第二开口68,滚筒71的周壁74设置为可移动。滚筒71的侧壁72上设有第一被卡合部73。在调色剂盒6的单体中,第一被卡合部73为操作部件的一例。此外,第三操作部件82设置为从外侧空有间隔地与第一被卡合部73相对。因此,能够防止其他部件与第一被卡合部73发生不希望的抵接。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开口68的错误开放。
(2)作用效果2
处理盒4具有鼓盒5、以及安装于鼓盒5的调色剂盒6。
鼓盒5具有显影器12。显影器12保持有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14。显影器12的显影筐体13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第一壁部47。第一壁部47上形成有第一开口48。为了开闭第一开口48,第一开闭部件49设置为可移动。此外,调色剂盒6具有第一操作部件44。第一操作部件44被操作以开闭第一开口48。
调色剂盒6具有盒筐体51,该盒筐体51为在内部收纳调色剂的筐体的一例。盒筐体51具有第二壁部67。第二壁部67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与第一壁部47相邻。第二壁部67上对应鼓盒5的第一开口48地形成有第二开口68。为了开闭第二开口68,滚筒71的周壁74设置为可以移动。即,滚筒71的周壁74设置为可以移动到使第二开口68开放的开放位置、以及使第二开口68封闭的封闭位置。此外,滚筒71的侧壁72设置为相对于周壁74固定,并可以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被操作。此外,调色剂盒6具有第三操作部件82。第三操作部件82设置为可以相对于盒筐体51变位,且从外侧空有间隔地与滚筒71的侧壁72相对。
滚筒71的侧壁72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分别与滚筒71的周壁74的开放位置及封闭位置对应。因此,在滚筒71的侧壁72被从第一位置操作到第二位置时,滚筒71的周壁74从开放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通过滚筒71的周壁74封闭第二开口68。相反地,在滚筒71的侧壁72被从第二位置操作到第一位置时,滚筒71的周壁74从封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第二开口68开放。
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滚筒71的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可以通过第一操作部件44成为一体而进行变位。换句话说,在调色剂盒6未安装到鼓盒5的状态下,滚筒71的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可以独立地进行变位。因此,即使第三操作部件82被操作,滚筒71的侧壁72也不会被操作(不会移动),滚筒71的周壁74不会移动。
此外,第三操作部件82从外侧空有间隔地与滚筒71的侧壁72相对。由此,能够防止其他部件与滚筒71的侧壁72发生不希望的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形成于盒筐体51的第二开口68发生不希望的开放。
此外,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操作部件44与滚筒71的侧壁72及第三操作部件82成为一体而进行变位,使第一开闭部件49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使第一开闭部件49及滚筒71的周壁74两者都移动。因此,优化了用来移动第一开闭部件49及滚筒71的周壁74的操作性。
(3)作用效果3
第二壁部67的与轴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滚筒71的周壁74设置为可以沿着第二壁部67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开闭部件顺利地移动。此外,能够将滚筒71的周壁74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空间抑制到最小。
(4)作用效果4
滚筒71的侧壁72为圆盘状。滚筒71的侧壁72的中心配置于经过第二壁部67的截面形状即圆弧状的中心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此外,滚筒71的侧壁72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通过滚筒71的侧壁72的转动操作,能够使滚筒71的周壁74与侧壁72一起转动,并能够使滚筒71的周壁74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5)作用效果5
第三操作部件82为圆盘状。第三操作部件82的中心配置于经过滚筒71的侧壁72的转动中心的直线上。此外,第三操作部件82设置为可以绕该直线转动。因此,在调色剂盒6安装于鼓盒5的状态下,滚筒71的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通过第一操作部件44连接,从而使滚筒71的侧壁72与第三操作部件82可以一体地进行转动。由此,通过第三操作部82的转动,能够使滚筒71的侧壁72转动,能够使滚筒71的周壁74与侧壁72一起转动,使滚筒71的周壁74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6)作用效果6
盒筐体51形成有环状的环部81。第三操作部件82内嵌于该环部81,并保持为可以转动。由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使第三操作部件82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盒筐体51。
第三操作部件82
(7)作用效果7
第三操作部件82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84。此外,第三操作部件82通过输入到输入部84的驱动力,与操作部件一体转动。由此,通过该驱动力能够使滚筒71的周壁74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第三操作部件82
(8)作用效果8
滚筒71的侧壁72及第三操作部件82相对于盒筐体51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两方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能够使滚筒71的周壁74稳定地进行移动。
(9)作用效果9
第一操作部件44上设有第一卡合部45。滚筒71的侧壁72上设有第一被卡合部73。调色剂盒6安装到所述鼓盒5上时,第一卡合部45与第一被卡合部73卡合。因此,第一操作部件44与滚筒71的侧壁72达成结合,第一操作部件44与滚筒71的侧壁72可以一体变位。
(10)作用效果10
第一卡合部45为凹槽,第一被卡合部73为突条。第一卡合部45在第一开口48通过第一开闭部件49封闭的状态下,在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安装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一被卡合部73在滚筒71的周壁74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安装方向上延伸。因此,调色剂盒6在安装方向上移动,当调色剂盒6安装到鼓盒5上时,随着该移动,第一卡合部45与第一被卡合部73达成卡合。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达成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安装及第一卡合部45与第一被卡合部73的卡合。
此外,当调色剂盒6安装到鼓盒5上时,因为第一被卡合部73沿着第一卡合部45移动,所以第一卡合部45与第一被卡合部73对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移动进行导向。因此,能够相对于鼓盒5顺利地安装调色剂盒6。
(11)作用效果11
第一操作部件44设有第二卡合部46。第三操作部件82设有第二被卡合部83。当调色剂盒6安装到鼓盒5上时,第二卡合部46与第二被卡合部83卡合。由此,第一操作部件44与第三操作部件82达成结合,第一操作部件44及第三操作部件82可以一体变位。
(12)作用效果12
第二卡合部46为突条,第二被卡合部83为凹槽。第二卡合部46在第二开口48通过第一开闭部件49封闭的状态下,在安装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二被卡合部83在滚筒71的周壁74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调色剂盒6在安装方向上移动,当调色剂盒6安装到鼓盒5上时,随着该移动,第二卡合部46与第二被卡合部83达成卡合。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达成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安装及第二卡合部46与第二被卡合部83的卡合。
此外,当调色剂盒6安装到鼓盒5上时,因为第二被卡合部83沿着第二卡合部46移动,所以第二卡合部46与第二被卡合部83对调色剂盒6相对于鼓盒5的移动进行导向。因此,能够相对于鼓盒5顺利地安装调色剂盒6。
6.变形例
第一卡合部45为凹槽,第一被卡合部73为突条,但是,也可以使第一卡合部45为突条,第一被卡合部73为凹槽。
此外,第二卡合部46为突条,第二被卡合部83为凹槽,但是,也可以使第二卡合部46为凹槽,第二被卡合部83为突条。另外,作为保护部件的第三操作部件82只要与第一被卡合部73相对即可,其形状方面较为自由。即,第三操作部件82可以与第一被卡合部73大小相同或比它大,在侧视图上,只要覆盖第一被卡合部73以防止其与其他部件接触即可,因而能够自由地设计其形状。例如,第三操作部件82也可以形成为条纹状或格子状,也可以形成为即使第一被卡合部73在侧视图上可以被看到、也不能轻易地与第一被卡合部73接触的形状。
此外,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16)

1.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筐体,该筐体收纳调色剂,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壁部;
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可在使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与使所述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移动,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壁部;
第一操作部件,该第一操作部件可转动,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使所述开闭部件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以及
第二操作部件,该第二操作部件可转动,空有间隔地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相对,使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旋转不会直接传递给所述第一操作部件;
所述壁部的与所述规定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所述开闭部件可沿着所述壁部的周向移动,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经过作为所述壁部的截面形状的圆弧状的中心,并且可以绕着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旋转,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外侧,并且可以绕着所述直线旋转,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可以变位,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驱动力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变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一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所述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所述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该环部内嵌有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并将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保持为可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驱动力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配置于所述筐体的所述规定方向的两侧。
7.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盒;以及
第二盒,该第二盒对于所述第一盒沿安装方向安装,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一盒具有:
框架,该框架具有第一壁部,保持有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体,所述第一壁部沿着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
第一开闭部件,该第一开闭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移动,对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的第一开口进行开闭;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该第一操作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被操作以开闭第一开口,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二盒具有:
筐体,该筐体收纳调色剂,具有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邻的第二壁部;
第二开闭部件,该第二开闭部件可在使第二开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与使所述第二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移动,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壁部;
第二操作部件,该第二操作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使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以及
第三操作部件,该第三操作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筐体变位,与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空有间隔地相对,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一体变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中的一方为突条、另一方为凹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封闭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三操作部件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该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第一盒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中的一方为突条、另一方为凹槽,
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封闭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部的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截断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可沿着所述第二壁部的周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二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经过作为所述第二壁部的截面形状的圆弧状的中心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操作部件为圆盘状,该第三操作部件的中心配置于所述直线上,可绕所述直线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形成有环状的环部,该环部内嵌有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并将所述第三操作部件保持为可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形成有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
CN201110284513.6A 2010-09-29 2011-09-21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Active CN102436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8344A JP5434870B2 (ja) 2010-09-29 2010-09-29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18344 2010-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6162A CN102436162A (zh) 2012-05-02
CN102436162B true CN102436162B (zh) 2014-06-18

Family

ID=4587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4513.6A Active CN102436162B (zh) 2010-09-29 2011-09-21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3025B2 (zh)
JP (1) JP5434870B2 (zh)
CN (1) CN1024361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2939B2 (ja) 2018-05-24 2022-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7183596B2 (ja) 2018-07-09 2022-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72421B2 (ja) * 2018-10-17 2022-1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7673A (ja) * 2003-07-14 2005-02-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002A (ja) * 2004-03-03 2005-09-15 Kyocera Mita Corp 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の機構が適用された現像装置
EP1768002A1 (en) * 2005-09-27 2007-03-28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39650A (zh) * 2005-04-27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427B2 (ja) * 1990-07-16 1995-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H09274352A (ja) * 1996-04-03 1997-10-21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タンデ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04249A1 (en) * 2005-03-10 2006-09-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99754B2 (ja) 2006-09-28 2012-03-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87155B2 (en) 2006-03-27 2009-09-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39968B2 (en) * 2006-03-27 2009-12-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47005B2 (en) 2006-03-27 2010-01-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unit, toner box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82759B2 (ja) 2006-03-27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トナーボックス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532A (ja) * 2006-04-11 2007-10-2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3130B2 (ja) 2006-07-25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EP1890199B1 (en) * 2006-07-25 2010-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795163B2 (ja) * 2006-08-11 2011-10-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40154B2 (en) * 2007-02-20 2010-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JP2008216454A (ja) * 2007-03-01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2701B2 (ja) * 2007-03-12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985030B2 (ja) * 2007-03-29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67B2 (en) *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941566B2 (ja) * 2010-01-27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47188B2 (ja) * 2010-05-1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ボックス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998430B2 (ja) * 2011-04-26 2016-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7673A (ja) * 2003-07-14 2005-02-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002A (ja) * 2004-03-03 2005-09-15 Kyocera Mita Corp 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の機構が適用された現像装置
CN101639650A (zh) * 2005-04-27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EP1768002A1 (en) * 2005-09-27 2007-03-28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3025B2 (en) 2014-09-23
JP2012073438A (ja) 2012-04-12
US20120076534A1 (en) 2012-03-29
JP5434870B2 (ja) 2014-03-05
CN102436162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4457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JP52937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ユニット
JP574032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65256A (zh) 显影盒
EP259753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 for restricting removal of developing device
CN102436162B (zh) 调色剂盒及处理盒
CN1033767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1035587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4815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器
JP52784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ユニット
JP52937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113534639A (zh) 成像装置
CN107209470B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EP3506020B1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597823A (zh) 容纳容器、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57762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70105A (ja)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3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18011753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JP2016142874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5891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9813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0320768B (zh)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