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351A -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4351A
CN102434351A CN201110306676XA CN201110306676A CN102434351A CN 102434351 A CN102434351 A CN 102434351A CN 201110306676X A CN201110306676X A CN 201110306676XA CN 201110306676 A CN201110306676 A CN 201110306676A CN 102434351 A CN102434351 A CN 102434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king
reduction value
value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66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4351B (zh
Inventor
叶狩秀树
松岛裕平
江角圭太郎
楠友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34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F02P5/15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F02P5/152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pendent on pin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5/00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5/02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 F02D35/027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using knock 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Ignition Tim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根据该爆震的强度对使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使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在由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限制的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中发生的爆震进行控制的爆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方法:利用直接安装在内燃机的缸体上的振动传感器(以下称为爆震传感器)对内燃机中发生的爆震现象进行检测。关于该方法,已知若内燃机在工作中发生爆震,则会根据内燃机的内径或爆震的振动模式而发生固有频带的振动,通过测定该固有频率的振动强度从而进行爆震检测。
另外,已知有如下爆震控制方法:通过在检测出爆震时将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修正从而抑制爆震,通过在未检测出爆震时使点火时刻朝提前角侧恢复从而将转矩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关于该方法,作为内燃机的特性,已知若使点火时刻提前则内燃机的输出转矩提高但容易发生爆震,相反地若使点火时刻延迟则内燃机的输出转矩降低但不易发生爆震,并且进行控制使得通过在检测出爆震时将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修正,在未检测出爆震时朝提前角侧恢复,从而抑制爆震的发生而且以产生最大转矩的爆震临界点火时刻使内燃机进行工作。但是,在内燃机以低负载进行工作等的情况下,存在即使提前至转矩成为最大的点火时刻也不会发生爆震的情况,在这种工作区域中不需要上述爆震控制。
在进行这种爆震控制的情况下,需要如下点火时刻修正方法:在检测出爆震时可靠地抑制爆震,且将未检测出爆震时的转矩的降低也抑制在最小限度。特别是,当前由于内燃机的油耗提高,趋于将压缩比设定得较高(容易发生爆震),这种爆震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作为该方法,提出了通过在未检测出爆震时改变朝提前角侧的恢复速度,从而将转矩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的方法;以及在将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修正的情况下检测出爆震时,使朝延迟角侧的点火时刻修正量进一步减少的方法等。
即,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如下的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控制方法:使得在检测出爆震时将点火时刻修正预定量延迟角,在未检测出爆震时点火时刻修正量的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增大朝提前角侧的恢复速度,在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减小朝提前角侧的恢复速度。
另外,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如下的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控制装置:使得根据检测出爆震时的爆震强度和此时的延迟角修正量的大小计算出延迟角修正量,在未检测出爆震时随着时间的经过使朝提前角侧的恢复速度减小。
此外,专利文献3中披露了如下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使得根据点火时刻和学习值对检测出爆震时的延迟角修正量和未检测出爆震时的恢复速度进行变更。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公平3-20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63-80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27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现有方法,虽然可获得如下效果:在从过延迟角状态朝提前角恢复时与恢复速度恒定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转矩下降量,但由于在检测出爆震时将点火时刻修正预定量延迟角,因此根据爆震的大小,存在延迟角修正量不足从而爆震连续发生的情况、或者延迟角修正量过大从而过度地发生转矩下降或转矩波动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适应对朝提前角侧的恢复速度进行变更的点火时刻修正量的大小。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披露的现有装置,虽然可获得如下效果:由于获得与爆震强度和此时的延迟角修正量的大小相应的延迟角修正量,因此可获得适当的延迟角修正量,但存在如下问题:对于在爆震临界点火时刻附近突然发生的大爆震,尽管可以认为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效果,但依然存在延迟角修正量过大从而过度地发生转矩下降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减小朝提前角的恢复速度,则在延迟角修正量过大的情况下朝提前角侧的恢复推迟,存在过度地发生转矩下降的情况。
此外,如上所述,当前由于内燃机的油耗提高,存在将压缩比设定得较高的情况,但在高压缩比的内燃机(例如,压缩比为14左右)中与正常压缩比的内燃机(例如压缩比为10左右)相比容易发生爆震,因此趋于将基本点火时刻朝转矩特性的斜率陡峭的延迟角侧设定。因此在高压缩比的内燃机中,若在检测出爆震时根据爆震强度来计算延迟角修正量,则与正常压缩比的内燃机同样地进行计算的情况相比,转矩下降量趋于变大。这样,还存在如下问题:在高压缩比的内燃机中,与正常压缩比的内燃机相比,即使是相同的延迟角修正量,转矩下降量也容易变大,即延迟角容易过大。
而且,在专利文献3所披露的现有装置中,存在与专利文献1和2所披露的现有方法或装置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或装置中的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使得在检测出内燃机的爆震时计算用于抑制爆震的适当的爆震修正量,在未检测出爆震时使爆震修正量恢复使得不过度地发生转矩下降,以控制点火时刻。
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所计算出的预定时间之后,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
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计数器部,在发生所述爆震时,该计数器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来设定计数值,将所述预定时间设为从所述爆震的发生时间点开始直到所述计数器部的计数值达到预定值为止的时间。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并且对在不进行所述限制的情况下使所述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作为虚拟爆震修正量来进行计算,将保持在所述预定值的所述爆震修正量和所述计算出的虚拟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较小的一方作为用于使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
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包括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该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对不会发生爆震的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最小的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推算,根据推算的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与当前的爆震修正量或所述虚拟爆震修正量之差,对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的恢复量进行计算。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通过对爆震修正量或虚拟爆震修正量进行滤波处理,从而对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由于采用如下结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因此可通过在检测出爆震时根据爆震强度来计算出爆震延迟角量从而获得适当的爆震修正量,而且,可通过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从而防止过度的转矩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由于采用如下结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所计算出的预定时间之后,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因此可通过在检测出爆震时根据爆震强度来计算出爆震延迟角量从而获得适当的爆震修正量,而且,可通过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从而防止过度的转矩下降,并且可防止在发生强爆震后连续地发生强爆震。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通过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计数器部,在发生所述爆震时,该计数器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来设定计数值,将所述预定时间设为从所述爆震的发生时间点开始直到所述计数器部的计数值达到预定值为止的时间,从而能够容易地设定使进行了限制的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的预定时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由于采用如下结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并且对在不进行所述限制的情况下使所述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作为虚拟爆震修正量来进行计算,将保持在所述预定值的所述爆震修正量和所述计算出的虚拟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较小的一方作为用于使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因此可通过在检测出爆震时根据爆震强度来计算出爆震延迟角量从而获得适当的爆震修正量,而且,可通过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从而防止过度的转矩下降,并且无需适应限制后的爆震修正量的保持时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通过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包括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该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对不会发生爆震的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最小的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推算,根据推算的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与当前的爆震修正量或所述虚拟爆震修正量之差,对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的恢复量进行计算,从而无需适应用于对朝提前角侧的修正量进行变更的点火时刻和提前角速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若优选使得: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通过对爆震修正量或虚拟爆震修正量进行滤波处理,从而对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从而可通过简单的计算来推算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中的爆震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简要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结构图。此外,汽车等车辆用的内燃机通常包括多个气缸和活塞,但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一个气缸和活塞。
图1中,在内燃机1的进气系统100的上游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50,在其下游侧设置有将通过空气过滤器50吸入的空气进行储存的气室5。气室5经由进气歧管51连接至内燃机1的多个气缸。
设置在气室50的上游侧的电子控制式节流阀2对开度进行电子控制,以调整进气系统100的吸入空气流量。设置在该电子控制式节流阀的上游侧的气流传感器4对进气系统100中的吸入空气流量进行测定,并输出与该测定值对应的吸入空气量信号。
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对电子控制式节流阀2的开度进行测定,并输出与该测定值对应的节流阀开度信号。此外,也可使用直接利用线缆与未图示的油门踏板连接的机械式节流阀,以取代电子控制式节流阀2。
设置在气室5上的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下面简单称为进气歧管压传感器)6测定气室5内的进气压,进而测定进气歧管51内的进气压,并输出与该测定值对应的进气歧管压力信号(下面简单称为进气歧管压信号)。此外,该实施方式1中,虽然设置有气流传感器4和进气歧管压传感器6两者,但也可仅设置其中任一个。
设置在气室5的下游的进气端口上的进气阀71利用可变进气阀结构7对其开闭定时进行可变控制。另外,在进气端口上设置有喷射燃料的喷射器8。此外,喷射器8也可设置成能直接向内燃机1的气缸内进行喷射。
在内燃机1的气缸盖上设置有用于对气缸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点火线圈9和与该点火线圈9一体形成的火花塞10。另外,在内燃机1的曲柄轴上设置有板110,该板100包括在周面以确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棱边。曲柄角传感器11与板110的棱边相对设置,对与曲柄轴一起旋转的板110的棱边进行检测,并输出与各个棱边的设置间隔同步的脉冲信号。设置在内燃机1上的爆震传感器12基于内燃机1的振动输出振动波形信号。
设置在气缸的排气端口上的排气阀81通过开阀从而将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排气系统200。在排气系统200的下游侧,设置有净化废气的催化装置(未图示)。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中,内燃机1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由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构成,对其分别输入从气流传感器4输出的吸入空气流量信号、从进气歧管压传感器6输出的进气歧管压信号、从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输出的节流阀开度信号、从曲柄角传感器11输出的与板110的棱边的设置间隔同步的脉冲信号、和从爆震传感器12输出的内燃机1的振动波形信号。
另外,还从上述各信号以外的未图示的其他各种传感器300对ECU13输入与各个测定值对应的信号,而且,例如,还输入来自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牵引控制系统等其他控制器400的信号。
ECU13基于油门开度和内燃机1的工作状态等计算目标节流阀开度,根据该计算出的目标节流阀开度对电子控制式节流阀2的开度进行控制。另外,ECU13根据内燃机1的工作状态,控制可变进气阀结构7以对进气阀71的开闭定时进行可变控制,并且对喷射器8进行驱动以控制燃料喷射量使得实现目标空燃比,而且,控制向点火线圈9的通电以控制点火时刻使得实现目标点火时刻。
另外,ECU13如后所述在检测出内燃机1的爆震的情况下,还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将目标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延迟侧)从而抑制爆震的发生。而且,对用于控制上述以外的各种致动器500的指示值进行计算,根据该指示值来控制各种致动器500。
接着,对在ECU13内构成的爆震控制部的结构、及其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中的爆震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图3中,在ECU13内构成的爆震控制部包括各种I/F电路131和微型计算机132。各种I/F电路131中的爆震控制用的I/F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以下称为LPF)14,该低通滤波器14接收从爆震传感器12输出的内燃机1的振动波形信号,并从其振动波形信号中除去高频分量。
微型计算机132作为整体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存储控制程序和控制常数的ROM区域、和预先存储执冲程序时的变量的RAM区域等,而作为爆震控制部的结构,包括A/D转换器15、DFT处理部16、峰值保持部17、平均化处理部18、阈值运算部19、比较运算部20、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21、和爆震修正量运算部22。
LPF14如上所述接收从爆震传感器12输出的内燃机1的振动波形信号,并从该振动波形信号中除去高频分量,但为了使A/D转换器15读取全振动分量,采用如下结构:例如,通过预先外加2.5[V]的偏置量,从而使振动分量的中心成为2.5[V],振动分量处于以2.5[V]为中心、0~5[V]的范围。此外,LPF14中还包含增益变换功能,该增益变换功能中,在来自爆震传感器12的振动波形信号的振动分量较小的情况下,以2.5[V]为中心放大,在较大的情况下,以2.5[V]为中心减小。
A/D转换器15将由I/F电路14除去高次谐波分量的来自爆震传感器的振动波形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该A/D转换器15所进行的A/D转换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10[μs]或20[μs]等执行一次。
此外,既可为,A/D转换器15对来自LPF14的模拟信号一直进行A/D转换,在内燃机1中发生爆震的期间,例如仅将设定成从活塞的上止点(TopDeath Center:以下称为TDC)到上止点后(After Top Death Center:以下称为ATDC)50°CA等的爆震检测期间的数据发送到DFT处理部16以后,或者,也可为,例如仅在设定成从TDC到ATDC50°CA的爆震检测期间进行A/D转换,并将该数据发送到DFT处理部16以后。
DFT处理部16对于来自A/D转换器15的数字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具体而言,例如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或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等处理,计算出每预定时间的爆震固有频率分量的频谱列。此外,作为DFT处理部16所进行的数字信号处理,也可使用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或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来提取爆震固有频率分量。
DFT处理部16在A/D转换器15所进行的上述爆震检测期间中的A/D转换完成之后开始处理,在曲柄角同步的中断处理、例如、上止点前(BeforeTop Death:以下称为BTDC)75°CA处的中断处理之前结束处理,该曲柄角同步的中断处理实施由从后述的峰值保持部17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22所进行的处理。
峰值保持部17中,对由DFT处理部16计算出的频谱列的峰值保持值进行计算。平均化部18使用如下所示的式(1),对峰值保持值进行滤波处理以进行峰值保持值的平均化,该峰值保持值是对内燃机的每一冲程由峰值保持部17计算出的。
VBGL(n)=K1×VBGL(n-1)+(1-K1)×VP(n)     ·······式(1)
VBGL(n):滤波值,VP(n):峰值保持值
K1:滤波系数,n:冲程数
作为滤波系数K1,例如,使用“0.95”左右的值,除去峰值保持值VP(n)的高频分量。
在接下去的阈值运算部19中,利用如下所示的式(2)获得用于判断爆震的阈值。
VTH(n)=VBGL(n)×Kth+Vofs           ··········式(2)
VTH(n):阈值,Kth:阈值系数
Vofs:阈值偏置量,n:冲程数
阈值系数Kth、和阈值偏置量Vofs被适当地设定成:使得在未发生爆震的情况下,阈值VTH(n)比峰值保持值VP(n)大,在发生了爆震的情况下,阈值VTH(n)比峰值保持值VP(n)小。
比较运算部20对由峰值保持部17计算出的峰值保持值VP(n)和由阈值运算部19计算出的阈值VTH(n)进行比较,利用如下所示的式(3)来判断是否有发生爆震,输出与爆震强度VK(n)相应的信号。
VK(n)=max{VP(n)-VTH(n),0}             ········式(3)
VK(n):爆震强度,n:冲程数
比较运算部20中,作为由式(3)所进行的计算结果,在[VK(n)>0]时判定为有爆震。
每次点火延迟角运算部21根据由比较运算部20计算出的爆震强度VK(n)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的最大值,利用后述的方法对与每次点火的爆震强度相应的延迟角量(以下称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进行计算。
爆震修正量运算部22通过在发生爆震时对由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进行累计,在未发生爆震时对提前角恢复量进行累计,从而对点火时刻的爆震修正量θR(n)进行运算。此外,对于该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ECU13中的微型计算机132使用如上所述计算出的爆震修正量θR(n),利用如下所示的式(4)计算最终点火时刻。
θIG(n)=θB(n)+θR(n)    ··············式(4)
θIG(n):最终点火时刻,θB(n):基本点火时刻
此外,这里,对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爆震修正量θR(n)、基本点火时刻θB(n)、最终点火时刻θIG(n)都将提前角侧设为正,将延迟角侧设为负。
以上对ECU13内构成的爆震控制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着,对上述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21所进行的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的计算处理、和爆震修正量运算部22所进行的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处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特别地,示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和爆震修正量运算部中的处理。图4所示的处理如上所述由曲柄角同步的中断处理、例如、BTDC75°CA处的中断处理来实施。
图4中,首先,在步骤S101中计算爆震强度VK(n)。该爆震强度VK(n)的计算由上述的比较运算部20和式(3)进行。在接下来的步骤S102中,实施限幅计数器ClpCnt(n)的降值计数。该限幅计数器ClpCnt(n)是对使爆震修正量的限幅持续的时间进行计数的降值计数器,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计数器部。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3中,利用比较运算部20如上所述根据爆震强度VK(n)是否大于“0”来判定是否有爆震。作为步骤S103中的判定结果,在[VK(n)>0]而判定为有爆震的情况下(是),前进至步骤S104,在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下(否),前进至步骤S112。
若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有爆震(是)而前进至步骤S104,则在步骤S104中,由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21利用如下所示的式(5)计算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
ΔθR0(n)=-VK(n)/VTH(n)×Kg              ·······式(5)
ΔθR0(n):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Kg:延迟角量反映系数
此外,这里,由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是朝延迟角方向的修正量,因此为负值。延迟角量反映系数Kg被适当地设定成:使得例如在比爆震临界点火时刻提前“2”degCA发生爆震的情况下,计算出为“-2”degCA左右,以作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5中,对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进行比较,实施是否有限幅的判定。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例如被设定成“-1”degCA至“-3”degCA左右的值,使得转矩降低量不大,而且,延迟角量不会大幅不足。关于是否有限幅的判定,如上所述由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是朝延迟角方向的修正量因此为负值,所以在[ΔθR0(n)<ΔθRmax(n)]成立时判定为有限幅。
作为步骤S105中的判定结果,在判定为有限幅的情况下(是),前进至步骤S106,将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n)代入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以作为[ΔθR(n)=ΔθRmax(n)],在接下来的步骤S107中,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ΔθR(n-1)+ΔθR(n)]。
接着,在步骤S108中,将更新后的爆震修正量θR(n)作为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进行保持,在接下来的步骤S109中,根据爆震强度VK(n)和限幅时间反映系数Kc,作为[ClpCnt(n)=VK(n)×Kc]来计算限幅计数器ClpCnt(n)的初始值,并结束处理。
此外,限幅时间反映系数Kc被适当地设定成:使得例如对于在比爆震临界点火时刻提前4degCA发生爆震的情况下计算出的爆震强度VK(n)的平均值,成为“2”秒左右。
接着,作为步骤S105所进行的判定的结果,在判定为没有限幅的情况下(否),即,如上所述由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是朝延迟角方向的修正量因此为负值,从而在[ΔθR0(n)<ΔθRmax(n)]不成立的情况下(否),前进至步骤S110,将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代入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以作为[ΔθR(n)=ΔθR0(n)],在接下来的步骤S111中,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ΔθR(n-1)+ΔθR(n)],并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实施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有爆震的情况下的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
接着,对上述步骤S103中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否)进行说明。若从步骤S103前进至步骤S112,则实施限幅计数器ClpCnt(n)的计数值是否为0的判定。作为该判定的结果,若计数器ClpCnt(n)的计数值为0(是),则无需保持爆震修正量限幅值,因此前进至步骤S113,将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清零成“0”,前进至步骤S114。
作为步骤S112中的判定结果,若计数器ClpCnt(n)的计数值不为“0”(否),则使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保持原样,前进至步骤S114。步骤S114中,虽然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正值),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min{ΔθR(n-1)+Ka,θRclp}],但该值被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限幅。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被设定成例如对于2秒钟或200冲程提前1degCA左右的值。
如上所述,实施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下的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特别地,示出按照上述图4的流程图进行说明的计算爆震修正量θR(n)时的动作。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小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未超过限幅值的情况,大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超过限幅值的情况。
图5中,例1是小爆震X1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和大爆震X2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不重复的情况的示例。在例1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在时间点t1被限幅值限幅,但在该被限幅的时间点t1,限幅计数器被置位,爆震修正量被保持在该限幅值直到限幅计数器变成“0”的时间点t2为止。
图5中的例2是大爆震X3和小爆震X4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出大爆震X3的时间点t3,爆震修正量被限幅,同时限幅计数器被置位,在时间点t5,该限幅计数器成为“0”。在时间点t3和t5之间,爆震修正量保持在限幅值。而且,若在爆震修正量被限幅的时间点t3和t5之间的时间点t4检测出小爆震X4,虽然进一步进行修正,但是已经处于爆震修正量的限幅中,在这种情况下,仅提前至限幅值。
图5中的例3是大爆震X5、X6在t6、t7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大爆震X5的检测出时间点t6,爆震修正量被限幅至限幅值,且同时限幅计数器被置位,但在下一个大爆震X6的检测出时间点t7,限幅值被更新,爆震修正量被该更新后的限幅值限幅。另外,在该时间点t7,限幅计数器被更新,在更新后的时间点t8成为“0”。即,爆震修正量在时间点t6~t7之间被保持在最初的限幅值,在t7~t8之间被保持在更新后的限幅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实施爆震修正量的计算,从而能计算出与检测出爆震时的爆震强度相应的爆震修正量,而且,对于突然发生的大爆震,也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从而能够抑制过度的转矩下降和转矩波动的发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由于在将爆震修正量保持在限幅值的期间缸内的温度也下降,因此在恢复提前角时再次突发大爆震的可能性变小。另外,虽然也考虑到在点火时刻比爆震临界点火时刻提前较多的情况下,对爆震修正量进行限制会导致爆震修正量不足从而连续发生爆震,但可以认为,由于一般将点火时刻控制成使得点火时刻处于爆震临界点火时刻附近,因此若预先适当地设定爆震修正量的限幅值则连续发生爆震的可能性较小。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图1至图3相同,但在实施方式2中,图3中的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21所进行的每次点火的延迟角量ΔθR(n)的计算、以及爆震修正量运算部22所进行的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需要适应爆震修正量限幅值的保持时间,但在实施方式2中不使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限幅计数器,其特征在于,计算虚拟爆震修正量,该虚拟爆震修正量是在检测出爆震时未实施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的动作的情况下、即以现有技术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设想的爆震修正量,通过将该虚拟爆震修正量和实施了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的动作的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侧的值作为最终的爆震修正量,从而无需适应限幅值的保持时间。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得以现有技术进行控制的情况和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检测出爆震之后提前恢复到发生爆震的点火时刻所需的时间相同,可在确保与现有装置同等的爆震控制性的同时,抑制过度的转矩下降和转矩波动的发生。换言之,可以认为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虚拟爆震修正量以取代限幅计数器。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特别地,示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和爆震修正量运算部中的处理。图6所示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由曲柄角同步的中断处理、例如、BTDC75°CA处的中断处理来实施。
图6中,首先,在步骤S201中计算爆震强度VK(n)。该爆震强度VK(n)的计算由上述图3所示的比较运算部20和式(3)进行。在接下来的步骤S202中,根据爆震强度VK(n)来判定是否有爆震。即,根据爆震强度VK(n)是否大于“0”来判定是否有爆震。作为步骤S202中的判定结果,在[VK(n)>0]而判定为有爆震的情况下(是),前进至步骤S203,在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下(否),处理前进至步骤S213。
首先,从步骤S202中判定为有爆震的情况进行说明。若从步骤S202前进至步骤S203,则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利用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21根据上述式(5)计算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4中,对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进行比较,实施是否有限幅的判定。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被设定成例如“-1”degCA至“-3”degCA左右的值,使得转矩降低量不会变得太大,而且,延迟角量不会大幅不足。关于是否有限幅的判定,如上所述由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是朝延迟角方向的修正量因此为负值,所以在[ΔθR0(n)<ΔθRmax(n)]成立时判定为有限幅。
作为步骤S204中的判定结果,在判定为有限幅的情况下(是),前进至步骤S205,将每次点火延迟角量最大值ΔθRmax(n)代入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以作为[ΔθR(n)=ΔθRmax(n)],在接下来的步骤S206中,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ΔθR(n-1)+ΔθR(n)]。
接着,在步骤S207中,将更新后的爆震修正量θR(n)作为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进行保持。接着在步骤S208中,将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代入用于计算作为实施方式2的特征的虚拟爆震修正量的虚拟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v(n)以作为[ΔθRv(n)=ΔθR0(n)]。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9中,将对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加上虚拟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v(n)后的值、和对上次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1)加上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正值)后的值中,处于延迟角侧的值更新为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并结束处理。即,步骤S209中的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更新是通过[θRv(n)=min{θR(n-1)+ΔθRv(n),min{θRv(n-1)+Ka,0}}]来进行的。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从而能够在未限幅的情况下计算出设想的虚拟爆震修正量。
接着,作为步骤S204所进行的判定的结果,在判定为没有限幅的情况下(否),即,如上所述由于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是朝延迟角方向的修正量因此为负值,所以在[ΔθR0(n)<ΔθRmax(n)]不成立的情况下(否),前进至步骤S210,将每次点火延迟角量初始值ΔθR0(n)代入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计算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以作为[ΔθR(n)=ΔθR0(n)],在接下来的步骤S211中,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每次点火延迟角量ΔθR(n),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ΔθR(n-1)+ΔθR(n)]。
接着在步骤S212中,对爆震修正量θR(n)、和对上次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1)加上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正值)后的值中,处于延迟角侧的值进行计算,以作为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并结束处理。即,步骤S212中的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更新是通过、[θRv(n)=min{ΔθR(n),min{θRv(n-1)+Ka,0}}]来进行的。
如上所述,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有爆震的情况下,实施爆震修正量θR(n)和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的计算。
接着,对上述步骤S202中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否)进行说明。若从步骤S202前进至步骤S213,则根据上次的爆震修正量θR(n-1)和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正值),虽然将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为[θR(n)=min{θR(n-1)+Ka,θRclp}],但该爆震修正量被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限幅。
在接下来的步骤S214中,根据上次的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1)和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正值),将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更新为[θRv(n)=min{θRv(n-1)+Ka,0}]。对于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不进行由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所进行的限幅。
接着在步骤S215中,对爆震修正量θR(n)和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进行比较,在爆震修正量θR(n)更加处于提前角侧的情况下,即,由于为负值,因此在[θRv(n)>θR(n)]不成立的情况下(否),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爆震修正量θR(n)更加处于延迟角侧的情况下,即,由于为负值,因此在[θRv(n)>θR(n)]成立的情况下(是),前进至步骤S216,将爆震修正量限幅值θRclp清零成“0”并解除限幅,在接下来的步骤S217中将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代入爆震修正量θR(n),更新爆震修正量并结束处理。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设定成例如对于2秒钟或200冲程提前1degCA左右的值。
如上所述,实施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没有爆震的情况下的爆震修正量θR(n)的计算。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特别地,示出按照上述图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的对爆震修正量θR(n)和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进行计算时的动作。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小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未超过限幅值的情况,大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超过限幅值的情况。
图7中,例1是小爆震X1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和大爆震X2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不重复的情况的示例。在例1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在时间点t1被限幅值限幅,与此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然后,在虚拟爆震修正量变得与爆震修正量相等的时间点t2,开始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这样,仅在爆震修正量被限幅的情况下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爆震修正量被限幅直到虚拟爆震修正量变得与爆震修正量相等的时间点t2为止。
图7中的例2是大爆震X3和小爆震X4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出大爆震X3的时间点t3爆震修正量被限幅,与此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然后,在虚拟爆震修正量变得与爆震修正量相等的时间点t5,开始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但若在时间点t3和t5之间的时间点t4检测出小爆震X4,虽然进一步进行爆震修正,但是已经处于爆震修正量的限幅中,在这种情况下,仅提前至限幅值。
图7中的例3是大爆震X5、X6在t6、t7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大爆震X5的检测出时间点t6,爆震修正量被限幅至限幅值,且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而在下一个大爆震X6的检测出时间点t7,虚拟爆震修正量被更新,爆震修正量基于该更新后的虚拟爆震修正量被限幅。而且,爆震修正量被保持在更新后的限幅值直到更新后的时间点t8为止。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实施爆震修正量的计算,从而能计算出与检测出爆震时的爆震强度相应的爆震修正量,而且,对于突发的大爆震,也将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预定值,从而能够抑制过度的转矩下降和转矩波动的发生,并且无需适应爆震修正量限幅值的保持时间。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基本相同,但相对于实施方式2中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速度恒定,实施方式3中的特征在于,刚修正爆震延迟角后提前角恢复速度较快,随着接近爆震临界使提前角恢复速度减慢,进一步其特征在于,适应的工时也较少。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特别地,示出每次点火延迟角量运算部和爆震修正量运算部中的处理。图8所示的处理如上所述由曲柄角同步的中断处理、例如、BTDC75°CA处的中断处理来实施。
图8的步骤S301到步骤S317的处理内容与实施方式2中的图6的流程图中从步骤S210到步骤S217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仅对存在差异的部分即步骤S318和步骤S319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特征,首先对步骤S301到步骤S317的处理之后实施的步骤S319的计算进行说明。步骤S319中,对于由步骤S301到步骤S317的处理所计算出的爆震修正量θR(n)实施滤波处理,计算出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f(n)。这里,Kf是滤波常数(0<Kf<1),例如,设定“0.95”左右的值。这样可以认为,将爆震控制中的爆震修正量的高频分量除去后的爆震修正量滤波值是与爆震临界附近的爆震修正量大致相当的值。
接着,对步骤S318进行说明,而步骤S318是在步骤S301到步骤S317的处理之前实施的处理。步骤S318中,根据上次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f(n-1)与上次爆震修正量θR(n-1)之差,计算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即,计算出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以作为[Ka=max{(θRf(n-1)-θR(n-1))×Kag,Kamin}]。
这里,Kag是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反映系数,Kamin是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的最小值。
关于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反映系数Kag,设定例如对于2秒钟或200冲程提前1degCA左右的值,关于是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最小值Kamin,设定例如对于2秒钟或200冲程提前0.2degCA左右的值。即使在上次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f(n-1)与上次爆震修正量θR(n-1)之差成为“0”或负值的情况下,由于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最小值Kamin(Kamin>0),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也可取正值。
上述步骤S318中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其是如下处理:推算不会发生爆震的爆震修正量中大小最小的爆震临界修正量,根据所推算的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与当前的爆震修正量或上述虚拟爆震修正量之差,计算出使所述限制的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的恢复量。
使用这样计算出的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通过实施步骤S301到步骤S317的处理,从而能够在将爆震修正量刚修正爆震延迟角之后使提前角恢复速度加快,随着接近爆震临界使提前角恢复速度减慢以使提前角恢复速度可变。
此外,这里,在步骤S319中对爆震修正量θR(n)实施滤波处理以计算出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f(n),在步骤S318中根据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f(n)与爆震修正量θR(n)之差来计算出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但也可为,在步骤S319中对于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实施滤波处理以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vf(n),在步骤S318中根据虚拟爆震修正量滤波值θRvf(n)与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之差来计算出爆震修正量提前角恢复量Ka。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特别地,示出按照上述图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的对爆震修正量θR(n)和虚拟爆震修正量θRv(n)进行计算时的动作。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小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未超过限幅值的情况,大爆震表示爆震修正量超过限幅值的情况。
图9中,例1是小爆震X1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和大爆震X2所得到的爆震修正量不重复的情况的示例。在例1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在时刻t1被限幅值限幅,与此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然后,在虚拟爆震修正量变得与爆震修正量相等的时间点t2,开始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在虚线所示出的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大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快,在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小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慢。
图9中的例2是大爆震X3和小爆震X4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出大爆震X3的时间点t3爆震修正量被限幅,与此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然后,在虚拟爆震修正量变得与爆震修正量相等的时间点t5,开始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但若在时间点t3和t5之间的时间点t4检测出小爆震X4,虽然进一步进行爆震修正,但是已经处于爆震修正量的限幅中,在这种情况下,仅提前至限幅值。在该例2的情况下也是在虚线所示出的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大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快,在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小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慢。
图9中的例3是大爆震X5、X6在t6、t7被连续检测出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大爆震X5的检测出时间点t6,爆震修正量被限幅至限幅值,且同时计算出虚拟爆震修正量比爆震修正量更朝延迟角侧,但在下一个大爆震X6的检测出时间点t7,虚拟爆震修正量被更新,爆震修正量基于该更新后的虚拟爆震修正量被限幅。而且,爆震修正量被保持在更新后的限幅值直到更新后的时间点t8为止。在该例3的情况下也是在虚线所示出的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大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快,在爆震修正量滤波值与爆震修正量之差较小的情况下,爆震修正量和虚拟爆震修正量的提前速度变慢。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在爆震修正量远离爆震临界附近的情况下加快提前角恢复,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转矩下降和转矩波动的发生,而且通过在爆震临界附近减慢爆震修正量的提前角恢复速度,从而能够抑制爆震突发本身。另外,也能够容易地适应使提前角恢复速度可变来进行这样的控制的适应。

Claims (6)

1.一种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
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
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
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
该爆震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
2.一种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
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
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
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
该爆震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所计算出的预定时间之后,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所述提前角侧恢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计数器部,在发生所述爆震时,该计数器部根据发生的所述爆震的强度来设定计数值,
所述预定时间是从所述爆震的发生时间点开始直到所述计数器部的计数值达到预定值为止的时间。
4.一种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包括:
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检测内燃机的振动;
爆震判定部,该爆震判定部根据所述爆震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所述内燃机是否有发生爆震;以及
爆震修正量运算部,该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爆震的强度,对使所述内燃机的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在由所述爆震判定部判定为没有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使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
该爆震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在朝所述延迟角侧的爆震修正量的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爆震修正量限制并保持在所述预定值,并且对在不进行所述限制的情况下使所述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作为虚拟爆震修正量来进行计算,将保持在所述预定值的所述爆震修正量和所述计算出的虚拟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较小的一方作为用于使点火时刻朝延迟角侧移动的爆震修正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爆震修正量运算部包括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该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对不会发生爆震的爆震修正量中绝对值的大小最小的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推算,根据推算的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与当前的爆震修正量或所述虚拟爆震修正量之差,对使进行了限制的所述爆震修正量朝提前角侧恢复的恢复量进行计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推算单元通过对爆震修正量或虚拟爆震修正量进行滤波处理,从而对所述爆震临界爆震修正量进行计算。
CN201110306676.XA 2010-09-29 2011-09-26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434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8857 2010-09-29
JP2010218857A JP5645573B2 (ja) 2010-09-29 2010-09-29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351A true CN102434351A (zh) 2012-05-02
CN102434351B CN102434351B (zh) 2014-09-24

Family

ID=4580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6676.XA Active CN102434351B (zh) 2010-09-29 2011-09-26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4229B2 (zh)
JP (1) JP5645573B2 (zh)
CN (1) CN102434351B (zh)
DE (1) DE102011083193B4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47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内燃机处的点火角干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80919A (zh) * 2019-06-10 2019-08-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0651119A (zh) * 2017-05-23 2020-01-03 Fpt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燃烧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3847150A (zh) * 2021-09-22 2021-12-28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729610A (zh) * 2019-12-04 2022-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6357490A (zh) * 2023-05-26 2023-06-3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爆震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4791B2 (ja) * 2009-10-19 2013-1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3068160A (ja) 2011-09-22 2013-04-18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WO2016104160A1 (ja) * 2014-12-22 2016-06-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空冷式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KR101693994B1 (ko) * 2015-05-21 2017-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노킹 제어 방법
WO2017116490A1 (en) * 2015-12-30 2017-07-06 Cummins Inc. Control strategies for lean burn spark ignition engin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86A (zh) * 1995-09-02 1997-11-1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内燃机爆震调节法
US20010002590A1 (en) * 1998-06-22 2001-06-07 Wojciech Cianciara Method for the cylinder-selective knock control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50143900A1 (en) * 2003-12-20 2005-06-30 Anton Kantschar Method for computing an ignition angl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043353B2 (en) * 2004-04-16 2006-05-0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ock determ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8240520A (ja) * 2007-03-23 2008-10-09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2010084681A (ja) * 2008-10-01 2010-04-1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ガスエンジンのノ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US7788022B2 (en) * 2008-05-12 2010-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1666A (ja) 1982-09-01 1984-03-07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方法
JPS61200379A (ja) * 1985-03-01 1986-09-04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S6380074A (ja) 1986-09-19 1988-04-11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3020593B2 (ja) * 1990-11-09 2000-03-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ルーホールの内面観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178386B2 (ja) * 2002-03-28 2008-1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抑制制御装置
JP2005127154A (ja) 2003-10-21 2005-05-19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JP4538383B2 (ja) * 2005-06-28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DE102005035239B4 (de) * 2005-07-25 2017-11-30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4684066B2 (ja) * 2005-09-28 2011-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4703731B2 (ja) * 2009-01-06 2011-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841638B2 (ja) * 2009-02-12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5641960B2 (ja) * 2011-02-01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892786B2 (ja) * 2011-12-26 2016-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86A (zh) * 1995-09-02 1997-11-1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内燃机爆震调节法
US20010002590A1 (en) * 1998-06-22 2001-06-07 Wojciech Cianciara Method for the cylinder-selective knock control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50143900A1 (en) * 2003-12-20 2005-06-30 Anton Kantschar Method for computing an ignition angl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043353B2 (en) * 2004-04-16 2006-05-0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ock determ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8240520A (ja) * 2007-03-23 2008-10-09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7788022B2 (en) * 2008-05-12 2010-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0084681A (ja) * 2008-10-01 2010-04-1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ガスエンジンのノ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47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内燃机处的点火角干预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37471B (zh) * 2015-03-03 2019-05-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内燃机处的点火角干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51119A (zh) * 2017-05-23 2020-01-03 Fpt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燃烧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0651119B (zh) * 2017-05-23 2022-02-18 Fpt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燃烧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0080919A (zh) * 2019-06-10 2019-08-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0080919B (zh) * 2019-06-10 2021-05-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729610A (zh) * 2019-12-04 2022-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729610B (zh) * 2019-12-04 2023-06-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847150A (zh) * 2021-09-22 2021-12-28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47150B (zh) * 2021-09-22 2023-08-08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357490A (zh) * 2023-05-26 2023-06-3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爆震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357490B (zh) * 2023-05-26 2023-09-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爆震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83193B4 (de) 2020-10-15
DE102011083193A1 (de) 2012-03-29
JP2012072718A (ja) 2012-04-12
JP5645573B2 (ja) 2014-12-24
CN102434351B (zh) 2014-09-24
US20120073543A1 (en) 2012-03-29
US8694229B2 (en) 201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4351B (zh)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CN102619626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966453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444525B (zh)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US7158875B2 (en) Misfire detec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619637B (zh) 发动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CN103161642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WO2007110774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cceleratio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260693A3 (en)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80066593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bnormal Combustion Detecting Method
CN103256166B (zh)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CN103306841A (zh)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CN108730057A (zh) 内燃机的异常燃烧检测装置
CN103245410A (zh) 内燃机的爆震检测装置
CN103174536B (zh) 内燃机的爆震控制装置
US10648411B2 (e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736719A (en) System for limiting the maximum spee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injection system
JP6461393B1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S6329061A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EP1398484A3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wahlweise zu- und abschaltbarem Zusatzaggregat
JP6429938B1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S5934451A (ja) 内燃機関の負荷判別方法
EP2165057B1 (e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U1390405A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 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H02308968A (ja) エンジン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