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1102A -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1102A
CN102401102A CN2011102704956A CN201110270495A CN102401102A CN 102401102 A CN102401102 A CN 102401102A CN 2011102704956 A CN2011102704956 A CN 2011102704956A CN 201110270495 A CN201110270495 A CN 201110270495A CN 102401102 A CN102401102 A CN 102401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axle
gear
insertion part
axle inse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0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1102B (zh
Inventor
伊藤敏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1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1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所述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即便在形成有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具有减速齿轮系(12)的减速齿轮机构(3)的输出轴机构(32)包括:输出轴(11);齿轮构件(30),其形成有供输出轴插入内周侧并能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轴插入部(30a)和减速齿轮系的最终级齿轮(24);以及施力构件(31),其对轴插入部朝径向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在该输出轴机构中形成有利用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

Description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速齿轮系的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输出轴机构在内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具有减速齿轮系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已知有一种在输出轴上设有离合器的带离合器的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输出轴包括轴构件、齿轮构件及弹簧。在轴构件的一端侧形成有轴部和配置于轴部外周侧的可挠部,在径向上的轴部与可挠部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弹簧。齿轮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正齿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利用弹簧将可挠部朝径向的外侧张开,从而使可挠部的外周面与齿轮构件的内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并利用可挠部的外周面与齿轮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构成离合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4360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通过将可挠部朝径向的外侧张开来使可挠部的外周面与齿轮构件的内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因此,在齿轮构件上朝径向的外侧作用有应力。因此,在该电动机的情况下,当可挠部的外周面与齿轮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大时,齿轮构件的朝径向外侧的变形量变大,其结果是,齿轮构件容易破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形成有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破损的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另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该输出轴机构的减速齿轮机构在内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输出轴机构是具有减速齿轮系的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输出轴;齿轮构件,在该齿轮构件上形成有轴插入部、减速齿轮系的最终级齿轮,输出轴插入上述轴插入部的内周侧,并且上述轴插入部能在输出轴的径向上弹性变形;以及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对轴插入部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形成有利用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输出轴机构中,在构成齿轮构件的轴插入部的内周侧插入有输出轴,且轴插入部因施力构件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并构成了利用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因此,即便提高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可利用输出轴抑制轴插入部朝径向内侧的变形量。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便提高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便在构成了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齿轮构件上形成有朝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在输出轴的外周面以朝径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与凸部卡合的卡合凹部。当这样构成时,能利用凸部和卡合凹部防止输出轴从齿轮构件脱落。另外,能利用凸部和卡合凹部来进行输出轴和齿轮构件在轴向上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凸部形成于轴插入部,轴插入部因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弹性变形,以使凸部的前端与卡合凹部的底面接触。当这样构成时,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能使凸部与卡合凹部可靠地卡合。因此,能利用凸部和卡合凹部来可靠地防止输出轴从齿轮构件脱落。
另外,在该情况下,例如,轴插入部形成为以轴插入部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为支点朝径向挠曲,凸部形成于轴插入部在轴向上的另一端,施力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轴插入部插入施力构件的内周侧,施力构件朝径向的内侧收缩来对轴插入部施力。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轴插入部形成为具有槽的圆筒状,并包括从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弧状的两个曲面部。
在本发明中,例如,输出轴包括:以规定的外径形成的第一轴部;外径比第一轴部的外径小的第二轴部;以及外径比第二轴部的外径大的第三轴部,第一轴部、第二轴部及第三轴部在输出轴的轴向上按第一轴部、第二轴部、第三轴部的顺序被配置,在轴向上,在第一轴部与第三轴部之间形成有卡合凹部。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之间形成有朝向下侧外径逐渐变小的锥部,第三轴部的外周面成为输出轴的径向上的曲率与上下方向上的曲率不同的圆环面。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轴插入部形成为以轴插入部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为支点朝径向挠曲,施力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轴插入部插入施力构件的内周侧,施力构件以使轴插入部的供施力构件配置的部分的外径比轴插入部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外径小的方式朝径向的内侧收缩,来对轴插入部施力。当这样构成时,能防止施力构件从轴插入部脱落。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齿轮构件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侧筒部和大致圆筒状的基端部,上述外侧筒部在径向上配置于轴插入部的外侧,并且在外侧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最终级齿轮,上述基端部形成为使轴插入部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与外侧筒部的一端侧相匹配,在径向上,在轴插入部与外侧筒部之间形成有供施力构件配置的配置空间。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在径向上的轴插入部的外侧配置有外侧筒部,且在径向上的轴插入部与外侧筒部之间配置有施力构件,因此能使齿轮构件在轴向上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施力构件是例如被卷绕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螺旋弹簧或被弯曲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板簧。另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轴插入部的下端部分的外周面成为朝向下侧外径变小的锥面,螺旋弹簧的轴向长度比配置空间的轴向长度短,螺旋弹簧的下端配置于锥面的上侧。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齿轮构件由树脂形成。当这样构成时,与齿轮构件由金属形成的情况比较,能降低齿轮构件的成本。另一方面,与齿轮构件由金属形成的情况比较,在齿轮构件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降低了齿轮构件的强度。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因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朝径向的内侧变形的轴插入部的朝径向内侧的变形量被输出轴抑制,因此,即使齿轮构件的强度降低,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另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输出轴由树脂形成,输出轴和齿轮构件由不同的树脂形成。
本发明的输出轴机构能使用于包括具有该输出轴机构的减速齿轮机构和电动机主体部在内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在该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即便在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来构成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另外,在该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由于构成了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因此,与在减速齿轮系的中途配置有离合器的情况比较,可容易地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即,在减速齿轮系的中途配置有离合器的情况下,需考虑从输出轴侧传递来的转矩和从电动机主体部侧传递来的转矩来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但在本发明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只要考虑从输出轴侧传递来的转矩来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即可。因此,在本发明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可容易地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中,即便在构成了利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与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齿轮构件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减速齿轮系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展开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输出轴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齿轮构件的图,图5(A)是剖视图,图5(B)是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输出轴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2    电动机主体部
3    减速齿轮机构
11   输出轴
11d  第一轴部
11e  第二轴部
11f  第三轴部
11g  卡合凹部
11m  卡合凹部的底面
12   减速齿轮系
24   最终级齿轮
30   齿轮构件
30a  轴插入部
30b  外侧筒部
30c  基端部
30f  凸部
30h  配置空间
30j  凸部的前端
31   螺旋弹簧(施力构件)
32   输出轴机构
35   轴承
51   板簧(施力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带减速机的电动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1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俯视图。图3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减速齿轮系12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展开图。在图1中,图示出了相当于图2的E-E截面的截面。
本实施方式的带减速机的电动机1(以下称为“电动机1”)包括电动机主体部2和减速齿轮机构3。电动机主体部2是所谓PM型的步进电动机。该电动机主体部2包括:转轴5;固定于转轴5的驱动用磁体6;相对地配置于驱动用磁体6径向外侧的极齿7;在一部分上形成有极齿7的定子铁心8;以及隔着绕线管9卷绕于定子铁心8的驱动用线圈10。
减速齿轮机构3包括电动机1的输出轴11和减速齿轮系12。如图3所示,减速齿轮系12由小齿轮15、大齿轮16、小齿轮17、大齿轮18、小齿轮19、大齿轮20、小齿轮21、大齿轮22、小齿轮23及最终级齿轮(日文:最終段歯車)24构成,其中,上述小齿轮15配置于转轴5的输出端侧并与转轴5一起旋转,上述大齿轮16与小齿轮15啮合,上述小齿轮17与大齿轮16一体形成,上述大齿轮18与小齿轮17啮合,上述小齿轮19与大齿轮18一体形成,上述大齿轮20与小齿轮19啮合,上述小齿轮21与大齿轮20一体形成,上述大齿轮22与小齿轮21啮合,上述小齿轮23与大齿轮22一体形成,上述最终级齿轮24与小齿轮23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5与小齿轮15一体形成。
在形成有大齿轮16及小齿轮17的齿轮构件的中心插入有固定轴25,在形成有大齿轮18及小齿轮19的齿轮构件的中心插入有固定轴26,在形成有大齿轮20及小齿轮21的齿轮构件的中心插入有固定轴27,在形成有大齿轮22及小齿轮23的齿轮构件的中心插入有固定轴28。固定轴25~28固定于电动机1的框架上。
最终级齿轮24形成于齿轮构件30。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螺旋弹簧31、输出轴11及齿轮构件30等构成减速齿轮机构3的输出轴机构32,该螺旋弹簧31作为用于使输出轴1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齿轮构件3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的施力构件。以下,对该输出轴机构32的结构进行说明。
(输出轴机构的结构)
图4是图1所示的输出轴机构3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齿轮构件30的图,图5(A)是剖视图,图5(B)是仰视图。在图5(A)中,图示出了图5(B)的F-F截面。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图4的上侧作为“上”侧,将图4的下侧作为“下”侧。
输出轴11由树脂形成。例如,输出轴11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形成。另外,如图1所示,输出轴11形成为阶梯形的圆柱状,并被配置成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该输出轴11包括从电动机1的框架的上表面朝上侧突出的突出部11a。在突出部11a上形成有用于朝被电动机1驱动的驱动对象物传递电动机1的动力的平面状的动力传递面11b。输出轴11也可由聚缩醛(POM)等其它树脂形成。
在突出部11a的下侧形成有供齿轮构件30安装的齿轮安装部11c。齿轮安装部11c包括:外径比突出部11a的外径小的第一轴部11d;外径比第一轴部11d的外径小的第二轴部11e;以及外径比第二轴部11e的外径大的第三轴部11f。第一轴部11d、第二轴部11e及第三轴部11f从上侧起按第一轴部11d、第二轴部11e、第三轴部11f的顺序被配置,在输出轴11的轴向上,在第一轴部11d与第三轴部11f之间形成有卡合凹部11g,该卡合凹部11g与形成于齿轮构件30的后述凸部30f卡合。即,在齿轮安装部11c的外周面在全周上形成有朝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卡合凹部11g。
在第一轴部11d与第二轴部11e之间形成有朝向下侧外径逐渐变小的锥部11h。第三轴部11f的外径比第一轴部11d的外径小。另外,第三轴部11f的外周面形成为如圈形的表面那样纵向上的曲率与横向上的曲率不同(具体而言是输出轴11的径向上的曲率与上下方向上的曲率不同)的圆环面(圆环面(日文:トロイダル面))。
在齿轮安装部11c的下侧形成有外径比第三轴部11f的外径小的第四轴部11j。第四轴部11j的外径与第二轴部11e的外径大致相等。在第四轴部11j的下侧形成有外径比第四轴部11j的外径小的第五轴部11k。如图1所示,第五轴部11k被形成于电动机1的框架上的轴承34支承成能旋转。
齿轮构件30由树脂形成。例如,齿轮构件30由聚缩醛形成。另外,齿轮构件30在整体上形成为阶梯形的大致圆筒状。该齿轮构件30包括供输出轴11的下端侧插入的轴插入部30a。另外,齿轮构件30还包括在径向上配置于轴插入部30a外侧的大致圆筒状的外侧筒部30b和使轴插入部30a的上端侧与外侧筒部30b的上端侧相匹配的大致圆筒状的基端部30c。
齿轮构件30也可由聚缩醛以外的树脂形成。但是,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了利用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11与齿轮构件3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因此,较为理想的是,输出轴11和齿轮构件30由不同的树脂形成,以使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不粘附在一起。
轴插入部30a形成为具有槽30d的大致圆筒状,并包括从轴向(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圆弧状的两个曲面部30e。槽30d从轴插入部30a的下端朝上侧形成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槽30d以180°的间距形成于两处。轴插入部30a能在径向上弹性变形。具体而言,轴插入部30a能以其上端侧为支点朝径向挠曲。即,曲面部30e能以其上端为支点朝径向挠曲。另外,未朝径向变形时的轴插入部30a的内径比输出轴11的第一轴部11d的外径稍小。
在轴插入部30a的下端(即曲面部30e的下端)形成有朝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30f。即,轴插入部30a的下端部分的内径比轴插入部30a的其它部分的内径小。另外,凸部30f形成为大致圆弧状。轴插入部30a未朝径向变形时的凸部30f的前端(即曲面部30e的下端部分的内周面)30j的内径与第二轴部11e的外径大致相等。轴插入部30a的下端部分的外周面形成为朝向下侧外径变小的锥面30g。
在外侧筒部30b的外周面形成有最终级齿轮24。外侧筒部30b的内径比轴插入部30a的外径大,在径向上,在轴插入部30a与外侧筒部30b之间形成有供螺旋弹簧31配置的配置空间30h。
基端部30c的外径比外侧筒部30b的外径小。另外,基端部30c的外径与输出轴11的突出部11a的外径大致相等。基端部30c的下端侧的内径比输出轴11的第一轴部11d的外径大。此外,基端部30c的上端侧的内径朝向上侧逐渐变大。
螺旋弹簧31是被卷绕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该螺旋弹簧31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即,轴插入部30a插入螺旋弹簧31的内周侧。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的螺旋弹簧31朝径向的内侧对轴插入部30a施力。具体而言,未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时的螺旋弹簧31的内径比轴插入部30a的外径小,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的螺旋弹簧31通过朝其径向内侧收缩而朝径向的内侧对轴插入部30a施力。另外,螺旋弹簧31的轴向长度比配置空间30h的轴向长度短,螺旋弹簧31的下端配置于轴插入部30a的锥面30g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出轴11的下端侧从螺旋弹簧31未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的状态下的齿轮构件30的上侧插入齿轮构件30的内周侧,然后,将螺旋弹簧31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藉此,将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或者,通过使输出轴11的下端侧从螺旋弹簧31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的状态下的齿轮构件30的上侧插入齿轮构件30的内周侧来将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在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的状态下,输出轴11的齿轮安装部11c配置于齿轮构件30的内周侧。具体而言,在轴插入部30a及基端部30c的内周侧配置有第一轴部11d,齿轮构件30的凸部30f与输出轴11的卡合凹部11g卡合。
另外,在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的状态下,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了利用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11与齿轮构件3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朝径向未变形时的轴插入部30a的内径比输出轴11的第一轴部11d的外径稍小,第一轴部11d被压入轴插入部30a。另外,通过将第一轴部11d压入轴插入部30a,从而使输出轴11与齿轮构件30连结在一起。
另外,在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的状态下,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凸部30f的前端30j与卡合凹部11g的底面(即第二轴部11e的外周面)11m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此外,在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的状态下,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30a的供螺旋弹簧31配置的部分的外径比轴插入部30a的下端侧的外径小。
另外,在齿轮构件30安装于输出轴11的状态下,输出轴11的突出部11a和齿轮安装部11c之间的台阶面与齿轮构件30的基端部30c的上端面抵接或以隔着微小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突出部11a的下端侧的外周面及基端部30c的上端侧的外周面与形成于电动机1的框架上的轴承35的内周面接触。即,突出部11a的下端侧的外周面及基端部30c的上端侧的外周面直接支承于轴承35。形成有轴承35的框架由金属形成。
当将输出轴11的下端侧插入齿轮构件30时,外径比凸部30f的前端30j的内径大的第三轴部11f穿过凸部30f的内周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轴部11f的外周面成为圆环面,因此第三轴部11f能顺利地穿过凸部30f的内周侧。另外,当将螺旋弹簧31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时,要将轴插入部30a插入未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时的内径比轴插入部30a的外径小的螺旋弹簧31的内周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轴插入部30a的下端部分的外周面成为锥面30g,因此能顺利地将轴插入部30a插入螺旋弹簧31的内周侧。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齿轮构件30的轴插入部30a的内周侧配置有输出轴11的第一轴部11d,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因此,即便提高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可利用第一轴部11d来抑制轴插入部30a的朝径向内侧的变形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提高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也能防止齿轮构件30的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便提高轴插入部30a的内周面与第一轴部11d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可利用第一轴部11d来抑制轴插入部30a的朝径向内侧的变形量,因此即便使用价格较便宜但强度容易降低的树脂形成齿轮构件30,也能防止齿轮构件30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插入部30a的下端形成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30f,在输出轴11上以朝径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与凸部30f卡合的卡合凹部11g。因此,能利用凸部30f和卡合凹部11g来防止输出轴11从齿轮构件30脱落(朝上方的脱落)。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凸部30f的前端30j与卡合凹部11g的底面11m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因此,凸部30f与卡合凹部11g能可靠地卡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可靠地防止输出轴11从齿轮构件30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轴插入部30a因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被朝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轴插入部30a的供螺旋弹簧31配置的部分的外径比轴插入部30a的下端侧的外径小,因此能防止螺旋弹簧31从轴插入部30a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0f与卡合凹部11g卡合,且输出轴11的突出部11a与齿轮安装部11c之间的台阶面与齿轮构件30的基端部30c的上端面抵接或以隔着微小间隙的方式彼此相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凸部30f及卡合凹部11g等来进行输出轴11和齿轮构件30在轴向上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在轴插入部30a的外侧配置有外侧筒部30b,并且,在径向上,在轴插入部30a与外侧筒部30b之间形成有供螺旋弹簧31配置的配置空间30h。因此,能使齿轮构件30在轴向上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构件30的基端部30c上端侧的外周面与轴承35的内周面接触,齿轮构件30直接支承于轴承35。因此,能使形成于齿轮构件30的最终级齿轮24顺利地旋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减速齿轮系12顺利地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部30c的下端侧的内径比输出轴11的第一轴部11d的外径大,因此,即便在齿轮构件30的内周侧配置有第一轴部11d,基端部30c的外径也不会朝径向的外侧膨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轴承35对齿轮构件30进行支承,以使齿轮构件30恰当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了利用输出轴11与齿轮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在输出轴11与齿轮构件3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因此,与在减速齿轮系12的中途配置有离合器的情况比较,可容易地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即,在减速齿轮系12的中途配置有离合器的情况下,需考虑从输出轴11侧传递来的转矩和从电动机主体部2侧传递来的转矩来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考虑从输出轴11侧传递来的转矩来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即可,因此,可容易地设定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改变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轴插入部30a朝径向的内侧施力的施力构件是螺旋弹簧31。除此之外,如图6所示,对轴插入部30a朝径向的内侧施力的施力构件也可以是不锈钢板等金属制的薄板被弯曲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板簧(辊子弹簧(日文:ロ一ルバネ))51。在该情况下,未配置于配置空间30h中时的板簧51的内径形成得比轴插入部30a的外径小。与施力构件是螺旋弹簧31的情况比较,在施力构件是板簧51的情况下,在轴插入部30a的轴向上容易使对轴插入部30a施加的朝径向内侧的作用力均等地起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1的突出部11a下端侧的外周面及齿轮构件30的基端部30c上端侧的外周面与轴承35的内周面接触。除此之外,也可以按仅使输出轴11的突出部11a下端侧的外周面与轴承35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输出轴11及齿轮构件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齿轮构件30由树脂形成,但齿轮构件30也可由金属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主体部2是步进电动机,但电动机主体部2也可以是步进电动机以外的电动机。

Claims (14)

1.一种输出轴机构,是具有减速齿轮系的减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
齿轮构件,在该齿轮构件上形成有轴插入部、所述减速齿轮系的最终级齿轮,所述输出轴插入所述轴插入部的内周侧,并且所述轴插入部能在所述输出轴的径向上弹性变形;以及
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对所述轴插入部朝所述径向的内侧施力,以使所述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
形成有利用所述轴插入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齿轮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或断开动力传递的离合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齿轮构件上形成有朝所述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以朝所述径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卡合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轴插入部,
所述轴插入部因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凸部的前端与所述卡合凹部的底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插入部形成为以所述轴插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为支点朝所述径向挠曲,
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轴插入部在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
所述施力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所述轴插入部插入所述施力构件的内周侧,
所述施力构件朝所述径向的内侧收缩来对所述轴插入部施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插入部形成为具有槽的圆筒状,并包括从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弧状的两个曲面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包括:以规定的外径形成的第一轴部;外径比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小的第二轴部;以及外径比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大的第三轴部,
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按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二轴部、所述第三轴部的顺序被配置,
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三轴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卡合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二轴部之间形成有朝向下侧外径逐渐变小的锥部,
所述第三轴部的外周面成为所述输出轴的径向上的曲率与上下方向上的曲率不同的圆环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插入部形成为以所述轴插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为支点朝所述径向挠曲,
所述施力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所述轴插入部插入所述施力构件的内周侧,
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轴插入部的供所述施力构件配置的部分的外径比所述轴插入部在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外径小的方式朝所述径向的内侧收缩,来对所述轴插入部施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构件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侧筒部和大致圆筒状的基端部,所述外侧筒部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轴插入部的外侧,并且在所述外侧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所述最终级齿轮,所述基端部形成为使所述轴插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一端侧与所述外侧筒部的一端侧相匹配,
在所述径向上,在所述轴插入部与所述外侧筒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施力构件配置的配置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构件是被卷绕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螺旋弹簧或被弯曲成大致圆筒状而形成的板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插入部的下端部分的外周面成为朝向下侧外径变小的锥面,
所述螺旋弹簧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配置空间的轴向长度短,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配置于所述锥面的上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构件由树脂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出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由树脂形成,
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齿轮构件由不同的树脂形成。
14.一种带减速机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出轴机构的减速齿轮机构、电动机主体部。
CN201110270495.6A 2010-09-16 2011-09-01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1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7461 2010-09-16
JP2010207461A JP5632242B2 (ja) 2010-09-16 2010-09-16 出力軸機構および減速機付き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1102A true CN102401102A (zh) 2012-04-04
CN102401102B CN10240110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8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04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1102B (zh) 2010-09-16 2011-09-01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32242B2 (zh)
CN (1) CN1024011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625A (zh) * 2014-06-03 2014-08-13 镇江市中协电气有限公司 电动风门传动机构的异形齿轮
CN105322711A (zh) * 2014-07-02 2016-02-1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CN108141103A (zh) * 2015-11-09 2018-06-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
CN108352760A (zh) * 2015-11-09 2018-07-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10546864A (zh) * 2017-04-18 2019-12-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罩的固定结构及减速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4002B2 (ja) * 2012-10-22 2017-02-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ギアードモータ
JP2014117039A (ja) 2012-12-07 2014-06-26 Nidec Copal Corp ギヤドモー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867U (zh) * 1975-10-20 1977-04-20
JPH0431331U (zh) * 1990-07-10 1992-03-13
CN1191946A (zh) * 1997-02-24 1998-09-02 株式会社东富士制作所 带离合器的电机
CN101114781A (zh) * 2006-07-28 2008-01-30 株式会社美姿把 具有减速齿轮机构的电动机
JP2008051167A (ja) * 2006-08-23 2008-03-06 Calsonic Kansei Corp トルクリミッタ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867U (zh) * 1975-10-20 1977-04-20
JPH0431331U (zh) * 1990-07-10 1992-03-13
CN1191946A (zh) * 1997-02-24 1998-09-02 株式会社东富士制作所 带离合器的电机
CN101114781A (zh) * 2006-07-28 2008-01-30 株式会社美姿把 具有减速齿轮机构的电动机
JP2008051167A (ja) * 2006-08-23 2008-03-06 Calsonic Kansei Corp トルクリミッター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625A (zh) * 2014-06-03 2014-08-13 镇江市中协电气有限公司 电动风门传动机构的异形齿轮
CN105322711A (zh) * 2014-07-02 2016-02-1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CN105322711B (zh) * 2014-07-02 2018-09-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CN108141103A (zh) * 2015-11-09 2018-06-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
CN108352760A (zh) * 2015-11-09 2018-07-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8141103B (zh) * 2015-11-09 2020-02-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
CN108352760B (zh) * 2015-11-09 2020-04-1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电动机及齿轮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10546864A (zh) * 2017-04-18 2019-12-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罩的固定结构及减速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1102B (zh) 2015-11-25
JP5632242B2 (ja) 2014-11-26
JP2012062963A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1102A (zh) 输出轴机构及带减速机的电动机
CN102089959B (zh) 电动机装置
CN101156298A (zh) 微型电动机用的电动机轴及微型电动机
CN104428562B (zh) 中空型波动齿轮单元
CN104379966A (zh) 波动齿轮装置
CN103872845A (zh) 齿轮传动电动机
CN103380309B (zh) 弹簧式单向离合器
JP5578500B2 (ja) 腕時計機構部のための差動歯車
JP2017227227A (ja) 減速機
US20140299437A1 (en) Friction starter drive unit for engagement with a starter ring gear of a thermal engine, and starter of a thermal engine comprising a starter drive unit of this type
CN102265067A (zh) 嵌合构造
CN102809485A (zh) 一种集成高速联轴器的径向弹性箔片气体轴承试验台
CN110094479A (zh)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JP2010230023A (ja) クラッチ付き複合歯車
JP2015161385A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
CN201253788Y (zh) 磨平机
JP2018098976A (ja)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579796U (zh) 一种连接外转子电机与从动轴的锥齿轮式挠性连接结构
EP2511572A1 (en) Micro traction drive
CN103378683A (zh) 马达
CN105782361B (zh) 一种发电机及其增速结构
JP2006322518A (ja) スナップリングおよびスナップリングの取付構造ならびにトルク伝達装置
JP6350671B2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ウォーム減速機の組立方法
CN107667236B (zh) 用于搅拌磨机的齿轮减速器及相应的磨机和用途
CN201195673Y (zh) 一种起升机构的电机与变速箱连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