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537A -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8537A
CN102398537A CN2011102740543A CN201110274054A CN102398537A CN 102398537 A CN102398537 A CN 102398537A CN 2011102740543 A CN2011102740543 A CN 2011102740543A CN 201110274054 A CN201110274054 A CN 201110274054A CN 102398537 A CN102398537 A CN 102398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am
attrition
swing arm
attrition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40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8537B (zh
Inventor
格雷戈里·米勒
迈克尔·米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398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8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5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external pa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申请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安装在车辆内的车辆座椅上。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座椅底座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Description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根据U.S.C35第119(e)条主张于2010年9月10日提交的第61/381,638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被明确地引入本文中以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本申请涉及车辆座椅,尤其涉及可折叠的车辆座椅的锁止机构。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座椅靠背的锁止机构中包括的闩锁和摩擦凸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安装在车辆中的乘客座椅上。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被安装为能够在竖直使用的位置和向前转动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座椅底座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操作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以释放座椅靠背使其能够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EE)的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还可以根据本申请来设置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以允许完全的前倾(平面折叠)位置和其它的前倾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包括用于将座椅靠背在竖直使用位置锁止到座椅底座的座椅靠背锁。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闩锁包括可旋转的摆臂和止动闩锁销,止动闩锁销设置在摆臂上以随摆臂进行转动。将止动闩锁销驱动到在座椅底座的扇形板中形成的槽中,以将座椅靠背锁止在竖直使用位置。也包括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中的闩锁致动器包括开锁杆,车辆乘客可以操作开锁杆以从座椅靠背中形成的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摩擦凸轮,摩擦凸轮被设计为与相邻部件进行配合以管理与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操作有关的人体工程学特性。摩擦凸轮被设置成与座椅底座中包括的扇形板直接接合并与座椅靠背锁分开和独立。当从扇形板中形成的槽中完全收回止动闩锁销时,止动闩锁销将接触摩擦凸轮并使摩擦凸轮与扇形板脱离接触,因此释放座椅靠背以使其能够相对于座椅底座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座椅底座被形成为包括销接收槽和凸轮接触表面,座椅靠背被安装为能够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绕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座椅底座进行向前和向后的枢轴旋转运动,座椅靠背移动控制器包括:
基座,适于联接到座椅靠背,以绕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座椅底座随座椅靠背进行转动;
座椅靠背锁,联接到基座,以在座椅靠背绕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座椅底座进行转动运动时,座椅靠背锁随基座进行移动,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闩锁具有止动闩锁销和摆臂,摆臂联接到止动闩锁销并被设置成绕闩锁枢轴线相对于基座进行转动,以在锁止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移动止动闩锁销;其中锁止位置位于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中,以阻碍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座沿逆时针方向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收回位置位于销接收槽的外面,以使座椅靠背锁失效并释放座椅靠背以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和/或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凸轮转动杆和摩擦凸轮,凸轮转动杆联接到基座以随基座运动,摩擦凸轮安装在凸轮转动杆上以能够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其中在啮合位置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形成摩擦接触,以阻碍座椅靠背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即使当止动闩锁销处于收回位置时;在脱离位置摩擦凸轮脱离座椅底座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以释放座椅靠背使其能够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摆臂被设置成沿预定轨迹以逆时针方向绕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优选包括楔形物和指状物;楔形物被形成为包括底部接触表面,底部接触表面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被移动以呈现啮合位置时底部接触表面啮合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并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被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期间,使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其中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啮合摩擦凸轮的指状物并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优选还包括闩锁致动器,闩锁致动器联接到摆臂并被配置为包括与摩擦凸轮分开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的装置,以使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形成于述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外面的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被形成为包括容纳摩擦凸轮的内部区域,座椅靠背锁位于基座的内部区域的外面并适于位于基座和座椅靠背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位于基座的内部区域中并被配置为提供可伸缩地驱动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通常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啮合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基座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适于联接到座椅靠背以随座椅靠背进行转动,外壳被配置为与内壳合作以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摩擦凸轮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内壳包括设置成面对摩擦凸轮的内部壁和相反朝向的外部壁,外部壁设置成背对外壳和面对摆臂。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凸轮复位弹簧可伸缩地偏移至啮合摩擦凸轮以驱动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到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能够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闩锁优选地还包括摆臂转动杆,摆臂转动杆联接到基座的内壳并被设置成与摆臂配合以形成闩锁枢轴线;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的凸轮转动杆联接到外壳和联接到摆臂转动杆。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摆臂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外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将扇形板的一部分容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扇形板包括在座椅底座中并被形成为包括销接收槽和凸轮接触表面,以及其中优选地,在摩擦凸轮位于啮合位置时,摩擦凸轮上的扇形接触表面被设置成与扇形板的凸轮接触表面形成摩擦接触。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包括楔形物,楔形物在其内端处形成为与凸轮转动杆配合和在其反向外端处优选地包括扇形接触表面,摩擦凸轮还包括指状物,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的外端并被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向外转动运动期间,使得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该向外转动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扇形板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啮合摩擦凸轮的指状物并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内壳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闩锁的摆臂和摩擦凸轮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锁还包括闩锁复位弹簧,闩锁复位弹簧的一端联接到内壳和另一端联接到摆臂,闩锁复位弹簧被设置成位于内壳和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摆臂优选地是L形构件和优选地包括短段和联接到短段的较长的长段,闩锁还优选地包括摆臂转动杆,摆臂转动杆在短段和长段的交界处联接到摆臂上,并且摆臂转动杆联接到基座以支撑摆臂以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止动闩锁销联接到长段的自由端,座椅靠背锁还优选地包括闩锁复位弹簧,闩锁复位弹簧的一端联接到基座和另一端联接到短段的自由端。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形成为包括槽,止动闩锁销固定在摆臂上并优选地被设置成延伸穿过槽,在摆臂绕闩锁转动轴进行转动运动期间,止动闩锁销在槽中来回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槽是香蕉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闩锁致动器,闩锁致动器优选地联接到摆臂的长段,并且闩锁致动器优选地被配置为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的长段以使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处于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处于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外面的收回位置。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包括楔形物,楔形物在其内端处形成为与凸轮转动杆配合并在其反向的外端处优选地包括扇形接触表面,摩擦凸轮还包括指状物,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的外端并优选地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向外转动运动期间使得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该向外转动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座椅底座的扇形板中形成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摩擦凸轮包括底部接触表面,底部接触表面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位于啮合位置时啮合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优选地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是弯曲的并优选地通过第一曲率半径来限定,扇形板的凸轮接触表面是弯曲的并由第二曲率半径来限定,优选地摩擦凸轮的特点在于压力角,压力角是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和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的测量值,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在接触点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接触点形成在摩擦凸轮上的扇形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扇形板上的凸轮接触表面的结合部分之间,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优选地从接触点延伸穿过限定扇形接触表面的第一曲率半径的原点和限定凸轮接触表面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原点。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压力角约为7.5°。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摩擦凸轮由压制的烧结粉末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可伸缩地施加转矩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而不影响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被设置为能够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座椅底座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尤其包括:
座椅靠背锁,提供将座椅靠背在竖直使用位置锁止到座椅底座的装置,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闩锁包括可旋转的摆臂、止动闩锁销和闩锁复位弹簧,止动闩锁销安装在摆臂上以随摆臂转动,闩锁复位弹簧被配置为将力施加到摆臂上以将止动闩锁销驱动到销接收槽中以将座椅靠背锁止在竖直使用位置,其中销接收槽形成于座椅底座包括的扇形板中;和/或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摩擦凸轮,摩擦凸轮被设计为与相邻部件合作以管理与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操作有关的人体工程学特性,摩擦凸轮被设置成直接与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扇形板相啮合,以阻碍座椅底座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摩擦凸轮与座椅靠背锁相分开和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摆臂被设置成沿预定轨迹以逆时针方向绕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优选包括楔形物和指状物;楔形物被形成为包括底部接触表面,底部接触表面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被移动以呈现啮合位置时底部接触表面啮合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并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被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期间,使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其中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啮合摩擦凸轮的指状物并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优选还包括闩锁致动器,闩锁致动器联接到摆臂并被配置为包括与摩擦凸轮分开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的装置,以使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形成于述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外面的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被形成为包括容纳摩擦凸轮的内部区域,座椅靠背锁位于基座的内部区域的外面并适于位于基座和座椅靠背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位于基座的内部区域中并被配置为提供可伸缩地驱动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通常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啮合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基座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适于联接到座椅靠背以随座椅靠背进行转动,外壳被配置为与内壳合作以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摩擦凸轮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内壳包括设置成面对摩擦凸轮的内部壁和相反朝向的外部壁,外部壁设置成背对外壳和面对摆臂。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凸轮复位弹簧可伸缩地偏移至啮合摩擦凸轮以驱动摩擦凸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到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凸轮转动杆与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能够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闩锁优选地还包括摆臂转动杆,摆臂转动杆联接到基座的内壳并被设置成与摆臂配合以形成闩锁枢轴线;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的凸轮转动杆联接到外壳和联接到摆臂转动杆。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摆臂位于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外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将扇形板的一部分容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扇形板包括在座椅底座中并被形成为包括销接收槽和凸轮接触表面,以及其中优选地,在摩擦凸轮位于啮合位置时,摩擦凸轮上的扇形接触表面被设置成与扇形板的凸轮接触表面形成摩擦接触。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包括楔形物,楔形物在其内端处形成为与凸轮转动杆配合和在其反向外端处优选地包括扇形接触表面,摩擦凸轮还包括指状物,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的外端并被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向外转动运动期间,使得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该向外转动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扇形板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座椅底座的销接收槽中移开以啮合摩擦凸轮的指状物并使摩擦凸轮以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的底部接触表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内壳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闩锁的摆臂和摩擦凸轮之间。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锁还包括闩锁复位弹簧,闩锁复位弹簧的一端联接到内壳和另一端联接到摆臂,闩锁复位弹簧被设置成位于内壳和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摆臂优选地是L形构件和优选地包括短段和联接到短段的较长的长段,闩锁还优选地包括摆臂转动杆,摆臂转动杆在短段和长段的交界处联接到摆臂上,并且摆臂转动杆联接到基座以支撑摆臂以绕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止动闩锁销联接到长段的自由端,座椅靠背锁还优选地包括闩锁复位弹簧,闩锁复位弹簧的一端联接到基座和另一端联接到短段的自由端。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优选地形成为包括槽,止动闩锁销固定在摆臂上并优选地被设置成延伸穿过槽,在摆臂绕闩锁转动轴进行转动运动期间,止动闩锁销在槽中来回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槽是香蕉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闩锁致动器,闩锁致动器优选地联接到摆臂的长段,并且闩锁致动器优选地被配置为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的长段以使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处于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处于座椅底座中形成的销接收槽外面的收回位置。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摩擦凸轮包括楔形物,楔形物在其内端处形成为与凸轮转动杆配合并在其反向的外端处优选地包括扇形接触表面,摩擦凸轮还包括指状物,指状物悬伸到楔形物的外端并优选地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闩锁接触表面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摆臂绕闩锁枢轴线向外转动运动期间使得摩擦凸轮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该向外转动运动与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座椅底座的扇形板中形成的销接收槽中收回止动闩锁销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摩擦凸轮包括底部接触表面,底部接触表面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位于啮合位置时啮合座椅底座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优选地摩擦凸轮的底部接触表面是弯曲的并优选地通过第一曲率半径来限定,扇形板的凸轮接触表面是弯曲的并由第二曲率半径来限定,优选地摩擦凸轮的特点在于压力角,压力角是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和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的测量值,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在接触点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接触点形成在摩擦凸轮上的扇形接触表面与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扇形板上的凸轮接触表面的结合部分之间,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优选地从接触点延伸穿过限定扇形接触表面的第一曲率半径的原点和限定凸轮接触表面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原点。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压力角约为7.5°。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摩擦凸轮由压制的烧结粉末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可伸缩地施加转矩的装置以使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的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而不影响止动闩锁销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
当考虑到对实现目前所述的本申请的最佳方式进行举例说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时,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详细的描述将具体参照附图,其中:
图1是可折叠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车辆座椅位于车辆的内部车厢中并且通过打开的车门可以看到,图1示出了包括座椅底部和可旋转的躺椅致动杆的座椅底座、设置成从座椅底部向上延伸且安装成可绕水平枢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的座椅靠背、和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以剖视图示出)。
图2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示出了车辆乘客已经操作开锁杆,开锁杆装在座椅靠背中并包括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中以驱动也包括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中的闩锁,以脱离座椅底座和释放座椅靠背以在向前方向上从图1示出的竖直(已锁止)使用位置转动到图2示出的前倾易于进入的(EE)位置;
图3是分解的立体装配视图,示出了座椅底座、座椅靠背和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所包括的部件,和示出了包括座椅靠背锁和分开且独立的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闩锁包括配置为装在L形可旋转的摆臂上的止动闩锁(双剪)销,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可旋转的摩擦凸轮;
图4是设置在座椅底座上的图1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外侧的放大立体图,图4示出了座椅靠背锁中包括的止动闩锁销在销接收槽中的放置,销接收槽形成在座椅底座中包括的扇形板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中,以阻止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座的枢转运动,图4示出了摩擦凸轮上朝左的扇形接触表面与扇形板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的朝右侧边的啮合,以提高座椅靠背的稳定性、安静性和其它的人体工程学的特征;
图5是图4所示组件的另一(内)侧的立体图,去除靠背安装板的一部分以示出包括可旋转的摆臂和闩锁复位弹簧的座椅靠背锁,可旋转的摆臂设置在摆臂转动杆上并形成为包括短段和长段,闩锁复位弹簧联接到短段的自由端,图5示出了止动闩锁销联接到长段的自由端,和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闩锁致动器,闩锁致动器包括开锁杆、联接到长段的中间部分的线缆安装座、和联接到开锁杆和线缆安装座的臂移动线缆(鲍登线);
图6是图4示出的组件的外侧面视图,示出了在固定锁止位置中的座椅靠背,部分地因为可旋转的摆臂上安装的止动闩锁销插入到销接收槽中,销接收槽形成于座椅底座包括的扇形板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中;
图7是图6示出的各个部件的放大视图,示出了当锁止座椅靠背时,可旋转的摩擦凸轮相对于可旋转的摆臂和止动闩锁销的位置;
图8是以下动作之后与图6类似的外侧面视图,即车辆乘客已经将开锁杆移动到部分激活位置,以使摆臂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枢轴线转过第一角度,以从销接收槽收回止动闩锁销和向上移动止动闩锁销以接触可旋转的摩擦凸轮中包括的指状物;
图9是与图7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图8的操作阶段中抬高的摆臂相对于摩擦凸轮的位置;
图10是在以下动作之后与图6和8类似的外侧面视图,即车辆乘客已进一步运动开锁杆以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枢轴线进一步转动摆臂,以使止动闩锁销在指状物上的销接触表面处对可旋转的摩擦凸轮施加顺时针方向的转矩,以使摩擦凸轮在顺时针方向上(绕相同的枢轴线)随转动摆臂进行转动,以便摩擦凸轮的扇形接触表面脱离扇形板以如图12所示释放座椅靠背以向前转动;
图11是与图7和9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图10所示的操作阶段中抬高的摆臂相对于摩擦凸轮的位置;
图12是与图6、8和10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座椅靠背向图2示出的前倾易于进入(EE)的位置的向前转动运动,以响应于车辆乘客对开锁杆的使用,以依次使止动闩锁销、然后是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摩擦凸轮与座椅底座的扇形板脱离;
图13是在图4-7示出的操作阶段中与扇形板的第一法兰啮合的摩擦凸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的放大剖面图;
图15是放大侧视图,示出了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的摩擦凸轮,摩擦凸轮与扇形板匹配啮合以示出与摩擦凸轮和配合的止动闩锁销有关的压力角(PA)(也称作锁止角);以及
图16-21概略地示出了外部力施加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中包括的部件上,以响应所受到的由车辆所受前后撞击所生成的力矩而产生的影响(exposure),该车辆具有包括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车辆乘客12可以使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以释放车辆座椅15中的座椅靠背14,将座椅靠背14从图1所示的竖直(锁止)使用位置沿方向13运动到图2所示的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图3中示出了分解后的示例性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图4-6示出了组装后的示意性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例如,在图6、8、10和12中示出如何使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解锁座椅靠背14的操作顺序,以便座椅靠背14可以相对于座椅底座16绕座椅靠背的枢轴线14A枢转至易于进入(EE)的位置。
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包括基座(foundation)17、座椅靠背锁18和分开且独立的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如图3-5所示。基座17联接到车辆座椅15的座椅底座16。座椅靠背锁18和座椅释放管理器20的每一个都联接到基座17上并且被设置以相对于基座17的进行受控制的运动,并且联接到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扇形板110上以控制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座16的运动。
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还包括闩锁致动器19,闩锁致动器19配置为给车辆乘客12提供按车辆乘客12的选择用于解锁座椅靠背锁18的装置,以释放座椅靠背14,以便座椅靠背14可以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向前转动,以呈现出图2示出的易于进入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闩锁致动器19包括在图2中示例性地和在图3中概略地示出的开锁杆21。
在结构上布置和加强座椅靠背锁18,以啮合座椅底座16所包括和位于座椅靠背枢轴线14A附近的扇形板110(或其它合适的部件),如图4所示。在包括车辆座椅15的车辆11受到外部碰撞的影响时,施加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且与该碰撞有关的压缩荷载将主要由座椅靠背锁18所包括的部件(例如止动闩锁销22)来承担,而不是由分开且独立的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所包括的部件(例如摩擦凸轮24)来承担。
座椅靠背锁18包括止动闩锁销22,(1)闩锁销22可以插入到销接收槽122中以将座椅靠背14锁止在竖直(锁止)使用位置,销接收槽122形成在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扇形板110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1101中,如图4-7所示,和(2)闩锁销22可以从销接收槽122中移除以使原座椅靠背锁18失效,如图8-12所示。止动闩锁销22被配置和布置以承担在车辆前面碰撞情况下施加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的所有压缩荷载,并与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所包括的止动销29一起承担在车辆后面碰撞情况下施加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的压缩荷载。
在车辆前面碰撞的情况下,座椅靠背锁18上的止动闩锁销22通过使止动闩锁销22处于双剪状态中的结构来承担压缩荷载,例如图16和17所示。当因前面的碰撞使座椅靠背14试图向前枢轴旋转时,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1101在中心上和向后地推到止动闩锁销22的段22D上。同时,当因前面的碰撞使座椅靠背14试图向前转动运动时,止动闩锁销22和内壳42的槽边缘322之间的界面以及止动闩锁销22和外壳44的槽边缘422之间的界面将前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上。通过扇形片1101将中心后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的段22D上,通过内壳层42的槽边缘322和外壳层44的槽边缘422分别将前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的部分22D的每个端部上,与前向力相结合的中心后向力产生上述双剪状态,如图17概略地所示。
在车辆后面碰撞的情况,座椅靠背锁18上的止动闩锁销22将承担因后面碰撞所引起的压缩荷载的一部分,如图18和19所示。向上延伸的第二法兰(形成在扇形板110的销接收槽122的后部边缘和扇形板110的边缘128之间)在中心上和向前地推到止动闩锁销22的段22D上。同时,当由于因后面碰撞使座椅靠背14试图向后转动运动时,止动闩锁销22和内壳42的槽边缘322之间的界面以及止动闩锁销22和外壳44的槽边缘422之间的界面将后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上。通过向上延伸的第二法兰(形成在扇形板110的销接收槽122的后部边缘与扇形板110的边缘128之间)将中心后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的段22D上,通过内壳层42的槽322和外壳层44的槽边缘422分别将后向力施加到止动闩锁销22的段22D的每个端部上,与后向力相结合的中心后向力产生上述双剪状态,如图19概略地所示。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包括可旋转的摩擦凸轮(friction cam)24,通常由凸轮复位弹簧26驱动摩擦凸轮24,以使得在摩擦凸轮24上形成的扇形接触(底部接触)表面28啮合到在扇形板110上形成的外部凸轮接触面128上,以管理嗡嗡-吱吱-嘎嘎声(BSR)、咯咯声(chuck)和系统释放成果。摩擦凸轮24被配置和布置以管理这些人体工程学特性,并且摩擦凸轮24与座椅靠背锁18所包括的部件相分离和相独立,因此不需要摩擦凸轮24吸收与车辆21受到的外部碰撞力有关的任何压缩荷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摩擦凸轮24被配置和布置以便摩擦凸轮24可通过接触座椅底座16的一部分(例如扇形板110上的凸轮接触表面128)而不是通过接触座椅靠背锁18的一部分,起到阻止座椅靠背14的较小的可旋转运动(例如振动)的作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4包括靠背30和靠背安装板32,靠背安装板32联接到靠背30和位于底座16中的扇形板110的附近,如图1和3所示。座椅底座16还包括座椅底部33,座椅底部33包括座椅底板34、设置在座椅底板34上的座椅垫35、座椅底部安装板31和座椅靠背支撑部36,如图3所示。例如,座椅靠背支撑部36包括角度调节器单元37、扇形板110和躺椅致动杆39,角度调节器单元37联接到座椅底部安装板31并被配置为包括设置成沿座椅靠背枢轴线14A延伸的躺椅控制轴38,躺椅致动杆39联接到躺椅控制轴38,如图3所示。
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的基座17被配置为安装在座椅靠背14上,以与座椅靠背14一起绕枢轴线14A进行可旋转的运动,例如图10和12所示,以及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的基座17被配置为支撑座椅靠背锁18和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的每一个,如图3和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座17包括安装在座椅底座16上的内壳42和设置成与内壳42间隔开的外壳44,以将扇形板110的部分、座椅靠背锁18和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设置在它们之间。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在座椅底座16上提供任何合适的基座,该基座被配置为(1)支撑座椅靠背锁18以便止动闩锁销22能够移动以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啮合和脱离,以及(2)支撑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以便摩擦凸轮24能够移动以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结合和脱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所包括的止动销29联接到和设置为位于基座17的内壳42与外壳44之间,如图3和4所示。止动销29设置成啮合扇形板110上的第二法兰1103,以阻止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座16向后转动运动并形成座椅靠背14的竖直(锁止)使用位置,如图6、8和10所示。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止动闩锁销22被配置为和设置成与止动销29一起承担在车辆后面碰撞情况下施加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上的压缩荷载,例如图18和19所示。在此情况下,止动销29将通过使止动销29处于双剪状态的结构来承担压缩荷载的一部分。当因后面碰撞使座椅靠背14试图向后枢轴旋转,第二法兰1103在中心上和向上地推动到止动销29的中心段上。止动销29中心段的每个端部上的小圆段区延伸穿过内壳42和外壳44上的专用孔。在这些界面处,产生前述的双剪。因为止动闩锁销22吸收压缩荷载的一部分,于是可以将止动销29设计为比全部压缩荷载必须由止动销29吸收的情况小。
座椅靠背锁18包括闩锁50和闩锁复位弹簧52,例如图3和5所示。闩锁50包括摆臂54、摆臂转动杆56和止动闩锁销22。摆臂54安装在摆臂转动杆56上,以绕闩锁枢轴线100旋转,以及在车辆乘客12操作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期间使止动闩锁销22移向或远离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例如图2和7-12所示。闩锁复位弹簧52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和闩锁50的摆臂54,如图5所示。
在图3和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摆臂54是L形的整体构件并且包括短段54S和联接到短段54S的长段54L。在摆臂54的段54S和54L的交接处形成杆接收孔256,杆接收孔256的尺寸设计为将摆臂转动杆56的自由端(free end)接收在杆接收孔256中。在长段54L的自由端中形成孔222,孔222的尺寸设计为将止动闩锁销22的根部22R接收在孔222中,如图3和4所示。
摆臂转动杆56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上,并且配置为支撑摆臂54以绕闩锁枢轴线100在图4-7所示的扇形板的槽啮合位置和图8-12所示的扇形板的槽脱离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摆臂转动杆56延伸穿过基座17的内壳42中形成的孔156,以使内壳42位于摆臂54和基座17的外壳44之间,如图3所示。在设于靠背安装板32和基座17的内壳42之间的空间中,摆臂5自由地绕摆臂转动杆56转动,如图3和5所示。止动闩锁销22固定在摆臂54上,并被布置成延伸穿过基座17的内壳42中形成的香蕉形槽322和基座17的外壳44中形成的类似槽422,并且在摆臂54以摆臂转动杆56为轴心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转动运动的期间,止动闩锁销22被设置成同时在香蕉形槽322和槽422中来回运动,如图3和5所示。
闩锁复位弹簧52的一端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上,闩锁复位弹簧52的另一端联接到摆臂54的短段54S的自由端上,例如图5所示。闩锁复位弹簧52被配置为提供用于通常将摆臂54可伸缩地(yieldably)驱向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的装置,并且被配置为当止动闩锁销22与销接收槽122对准时使止动闩锁销22移动到扇形板110所包括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1101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中,以呈现如图5-7所示的锁止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闩锁复位弹簧52是拉伸弹簧,图5-7所示为处于安装状态,图8和9中处于部分伸展状态,和图10和11中处于完全伸展状态。
闩锁致动器19包括开锁杆21、线缆安装座117和臂运动线缆23,如图3和4所示。车辆乘客12可以如图2和8-11所示操作闩锁致动器19,以解锁座椅靠背锁18,和释放座椅靠背14以使座椅靠背14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从例如图1示出的竖直(锁止)使用位置处旋转到例如图2示出的前倾易于进入(EE)位置处。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闩锁致动器,以当期望解锁座椅靠背锁18时,使摆臂54绕枢轴线100进行旋转以将止动闩锁销22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中脱离,从而将止动闩锁销22移动到收回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缆安装座117是联接到摆臂54的长段54L的中间区段的杆,如图3和5所示。臂运动线缆23包括连接件和鲍登线(Bowden wire),连接件固定到线缆安装座117,鲍登线设置成互相连接连接件和开锁杆21。在使用中,每当车辆乘客12将开锁杆21相对于座椅靠背14移动足够的量,那么摆臂54将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转动,以使止动闩锁销22远离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而移向收回位置,以及使复位弹簧52被拉长。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包括摩擦凸轮24、凸轮复位弹簧26和凸轮转动杆25,例如图3和4所示。摩擦凸轮24设置成以凸轮转动杆25为轴心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旋转,以在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操作期间的各时间直接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啮合和形成摩擦接触,以在操作装在座椅靠背14上的开锁杆21以释放和解锁座椅靠背锁18的期间,提供用于管理由车辆乘客12感知的人体工程学感觉的装置。摩擦凸轮24未被配置和设置为接触座椅靠背锁18以阻碍座椅靠背14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的枢轴旋转运动。
摩擦凸轮24包括楔形物60(具有任意合适的形状),楔形物60被形成为包括位于其内端以闩锁枢轴线100为中心的杆接收孔125和位于其(与内端相对的)外端的扇形接触表面28,例如图3、13和14所示。扇形接触表面28被设置为与凸轮接触表面128形成摩擦接触,凸轮接触表面128设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的向上延伸的第一法兰1101上。摩擦凸轮24还包括弯曲的指状物62,弯曲的指状物62悬伸出楔形物60的外端并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64,如图3、13和14所示。闩锁接触表面64被设置成在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向外枢轴转动期间,闩锁接触表面64由止动闩锁销22的内驱动部分22D所啮合,以使止动闩锁销22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中的销接收槽122中脱离,以将止动闩锁销22移动到与座椅底座16分开的收回位置,如图8-11连续所示。
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凸轮复位弹簧26是钟表弹簧。凸轮复位弹簧26包括螺旋形缠绕线圈261和腿262,螺旋形缠绕线圈261设置在与基座17的内壳42联接的弹簧安装座260上,腿262联接到线圈261和可伸缩地偏移以啮合摩擦凸轮24的上边缘,如图3-7所示。凸轮复位弹簧26具有由弹簧设计者选择的弹簧应变率,以如图9所示对摩擦凸轮24施加逆时针方向的转矩(T),以便保持摩擦凸轮24的扇形接触(底部接触)表面28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之间的摩擦接触,从而形成啮合位置,直到止动闩锁销22被移动到与摩擦凸轮24的指状物62啮合并使摩擦凸轮24以凸轮转动杆25为轴心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以与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脱离和移动到脱离位置,例如以图8-11连续所示。
凸轮转动杆25位于基座17的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并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和外壳44,如图3所示。凸轮转动杆25被配置为支撑摩擦凸轮24,以绕闩锁枢轴线100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如图7、9和11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摆臂转动杆56和凸轮转动杆25组合在一起以形成设置在基座17的内壳42和外壳44上的整体元件,如图3所示。
存在与摩擦凸轮24有关的压力角PA(锁止角),如图15中概略地所示。压力角是在两条直线形辐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的测量值。第一直线形辐射线从接触点延伸到枢轴线100,该接触点形成在摩擦凸轮24上的扇形接触(底部接触)表面28与扇形板110上的凸轮接触表面128的结合部分之间。第二直线形辐射线242从相同的接触点延伸穿过限定扇形接触表面28的半径R1的原点和限定凸轮接触表面128的半径R2的原点,如图15所示。在操作时,如果压力角PA太小,那么摩擦凸轮24可以约束(bind)并使得车辆乘客12难以解除摩擦凸轮24与扇形板110的啮合并释放座椅靠背以向前转动到易于进入的(EE)的位置。如果压力角PA太大,那么摩擦凸轮24将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太快并破坏与由摩擦凸轮24控制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有关的人体工程学因素。
摩擦凸轮24被设置成直接接触座椅底座16的扇形板110,以管理BSR、咯咯声、释放和其它人体工程学的特性。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摩擦凸轮24的扇形接触(底部接触)表面28与扇形板110的凸轮接触表面128相配合,以形成与摩擦凸轮24有关的压力角PA,如图15所示。因为在本申请中摩擦凸轮24与座椅靠背锁18分开和独立,因而压力角PA可以按凸轮设计者的选择而增加,而不会影响座椅靠背锁18的操作和功能。同样地,任何润滑油都可用于摩擦凸轮24,而不会影响座椅靠背锁18的操作或功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压力角PA大约是7.5°,但是可以增加或减小压力角以实现理想的人体工程学。
可以将凸轮复位弹簧26用于摩擦凸轮24,并且使凸轮复位弹簧26与座椅靠背锁杆18中使用的闩锁复位弹簧52相分开和独立,以将偏移力施加到座椅靠背锁18的闩锁50所包括的摆臂54上。因此,凸轮复位弹簧26可以被设计以与闩锁复位弹簧52分开和独立地调节与摩擦凸轮24有关释放力和束缚位能(binding potential)。
通过使用臂移动线缆23向上拉摆臂54,当止动销22从图7示出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图9示出的收回位置时实现恒定的释放动作。摩擦凸轮24的位置变化不是影响因素,因此更加容易地实现内侧闩锁与外侧闩锁的同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扇形板110被精密冲裁并且由金属制成,而摩擦凸轮24由压制的烧结粉末金属制成。这使得在图1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摩擦凸轮24的工作表面28基本上是平的。通过使用金属粉末材料制作摩擦凸轮24,减小了束缚位能,可以避免毛边和边缘锥形,在制造期间可以将润滑剂添加到金属粉末混合物中,以及与在精密冲裁工艺中由金属制成的摩擦凸轮相比,表面粗糙度可以最小化。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中的摩擦凸轮24不被期望承受与外部撞击有关的高压缩荷载,因此以金属粉末材料制作摩擦凸轮24是可行的。
根据本申请来配置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以便于使与摩擦凸轮24有关的压力角PA最优化。根据本申请摩擦凸轮24与座椅靠背锁18的分开将使产品发布后与压力角PA变化有关的工程设计与返工的改变最小化,因为这些改变可以在不改变座椅靠背锁18的结构、功能或操作的情况下做出。对于生产任何新的摩擦凸轮24来说金属粉末工具相对便宜,具有较短的前导时间。在产品研发的后面阶段很容易做出对凸轮复位弹簧26的弹簧应变率、压力角PA和摩擦凸轮24的调整,以提高与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及其摩擦凸轮24有关的人体工程学因素。
为包括座椅底座16和座椅靠背14的车辆座椅提供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如图1和2所示。座椅底座16被形成以包括销接收槽122和凸轮接触表面128,如图3和4所示。座椅靠背14被安装为能够在图1所示的竖直使用位置与图2所示的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座椅底座16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进行前向和后向的枢轴旋转运动。
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包括基座17,基座17适于联接到座椅靠背14,以相对于座椅底座16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随座椅靠背14转动,如图10和12所示。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还包括座椅靠背锁18、和分开和独立的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如图3和4所示。
座椅靠背锁18联接到基座17上,以在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座16绕座椅靠背枢轴线14A转动地运动期间,随基座17移动。座椅靠背锁18包括闩锁50和摆臂54,闩锁50具有止动闩锁销22,摆臂54联接到止动闩锁销22,如图3所示。摆臂54被设置以相对于基座17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转动,以在锁止位置(参见图4-7、13和15)和收回位置(参见图8和9)之间相对于基座17移动止动闩锁销22,该锁止位置位于在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中,以在从竖直使用位置(参见图1和6)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参见图2)的逆时针方向上阻止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座16的枢转运动,该收回位置位于销接收槽122的外面,以使座椅靠背锁18失效(disable)和释放座椅靠背14以能够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转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由于座椅靠背锁18和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之间的独立关系,因而不管摩擦凸轮24的方向如何,座椅靠背锁18的止动闩锁销22自由地与销接收槽122啮合。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包括凸轮转动杆25和摩擦凸轮24,凸轮转动杆25联接到基座17以随基座17进行移动,如图3所示。摩擦凸轮24安装在凸轮转动杆25上,以能够在与座椅底座16(例如在扇形板110上)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128形成摩擦接触的啮合位置(参见图6-8)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以阻止座椅靠背14的小的枢轴旋转运动(例如由振动引起的),因此将竖直使用位置中的座椅靠背14稳定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
座椅靠背锁18的摆臂54被设置成以逆时针方向沿预定轨迹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22从锁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和以啮合摩擦凸轮24以使摩擦凸轮2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摩擦凸轮24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如图6-11所示。凸轮转动杆25与闩锁枢轴线100对齐,以支撑摩擦凸轮24使其能够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摩擦凸轮24包括楔形物60和指状物62,如图3、7和13所示。楔形物60被形成以包括底部接触表面28,当摩擦凸轮24被移动以呈现如图13所示的啮合位置时,底部接触表面28被设置成啮合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128。指状物62悬伸到楔形物60并被形成以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64,闩锁接触表面64被设置成由止动闩锁销22所啮合,以在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运动期间,使摩擦凸轮24从啮合位置转动到脱离位置,该逆时针方向转动运动与止动闩锁销22的以下运动有关:即止动闩锁销22从锁止位置运动到收回位置以从座椅底座16(例如扇形板110)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中收回止动闩锁销22。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进一步包括凸轮复位弹簧26。凸轮复位弹簧26被配置为提供施加转矩的装置,该装置可伸缩地将转矩施加到摩擦凸轮24,以使摩擦凸轮24的底部接触表面28与座椅底座16(例如扇形板110)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保持摩擦接触,直到已经将止动闩锁销22从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中移开,以啮合摩擦凸轮24的指状物62并使摩擦凸轮24以凸轮转动杆25为轴心转动以脱离座椅底座16的底部接触表面128。凸轮复位弹簧26被配置为提供施加转矩的装置,该装置可伸缩地施加转矩以使摩擦凸轮24与座椅底座16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保持摩擦接触,而不影响止动闩锁销22从锁止位置到收回位置的运动。
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10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摆臂54的闩锁致动器19,如图3所示。闩锁致动器19被配置为包括和摩擦凸轮24分开的装置,该装置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54上,以(1)使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22从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外面的收回位置;然后(2)啮合摩擦凸轮24以使摩擦凸轮24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摩擦凸轮24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
基座17被形成以包括容纳摩擦凸轮24的内部区域17I,如图3-5所示。座椅靠背锁18位于基座17的内部区域17I的外面并适于位于基座17和座椅靠背14之间,如图3-5所示。
基座17包括内壳42和外壳44。内壳42适于联接到座椅靠背14以随座椅靠背14进行转动。外壳44被配置为与内壳42协作,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内部空间17I。摩擦凸轮24位于在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17I中。内壳42包括内部壁和相反朝向的外部壁,内部壁被设置成面对摩擦凸轮24,外部壁被设置成背对外壳42和面对摆臂54。
凸轮复位弹簧26位于基座17的内部区域17I并被配置为可伸缩地驱动摩擦凸轮24通常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啮合座椅底座16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例如扇形板110)。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的凸轮复位弹簧26位于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17I中,并可伸缩地偏移以啮合摩擦凸轮24以驱动摩擦凸轮24使其与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保持摩擦接触,直到摩擦凸轮24从啮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
闩锁50进一步包括摆臂转动杆56,摆臂转动杆56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和被设置成与摆臂54匹配以形成闩锁枢轴线100。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20的凸轮转动杆25联接到外壳44和摆臂转动杆56,如图3所示。
摆臂54位于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17I的外面。内壳42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闩锁50的摆臂54和摩擦凸轮24之间。
基座17被配置为提供容纳装置,该容纳装置用于将扇形板110的一部分容纳在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17I中,扇形板110包括在座椅底座16中并被形成以包括销接收槽122和凸轮接触表面128。摩擦凸轮24上的扇形接触表面28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24位于啮合位置时,与扇形板110的凸轮接触表面128形成摩擦接触。
摆臂54是L形构件并包括短段54S和联接到短段54S的相对较长的长段54L,如图3所示。闩锁50进一步包括摆臂转动杆56,摆臂转动杆56在短段54S和长段54L的交接处联接到摆臂54,并且摆臂转动杆56联接到基座17以支撑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进行枢轴旋转运动。止动闩锁销22联接到长段54L的自由端。座椅靠背锁18进一步包括闩锁复位弹簧52,闩锁复位弹簧52的一端联接到基座17的内壳42,另一端联接到短段54S的自由端。闩锁复位弹簧52被设置成位于内壳42和外壳4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17I的外面。
基座17被形成以包括槽322(还有422),止动闩锁销22固定在摆臂54上并被设置成在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运动期间延伸穿过槽322(和422)和在槽322(和422)中来回运动。如图3所示,槽322(和422)是香蕉形。
闩锁致动器19联接到摆臂54的长段54L并被配置为将外部力施加到摆臂54的长段54L以使摆臂54绕闩锁枢轴线100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22从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座椅底座16中形成的销接收槽122外面的收回位置。
摩擦凸轮24包括底部接触表面28,底部接触表面28被设置成当摩擦凸轮14位于啮合位置时啮合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凸轮接触表面128。以第一曲率半径R1对摩擦凸轮24的底部接触表面28进行弯曲和限定,如图15所示。以第二曲率半径R2对扇形板110的凸轮接触表面128进行弯曲和限定,如图15所示。摩擦凸轮24的特点在于压力角PA,压力角PA是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和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的测量值,第一直线形辐射线在摩擦凸轮24上的扇形接触表面28与座椅底座16所包括的扇形板110上的凸轮接触表面128的结合部分之间形成的接触点之间延伸,第二直线形辐射线从该接触点延伸通过限定扇形接触表面128的第一曲率半径R1的原点和限定凸轮接触表面28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原点。

Claims (15)

1.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底座被形成为包括销接收槽和凸轮接触表面,所述座椅靠背被安装为能够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绕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所述座椅底座进行向前和向后的枢轴旋转运动,所述座椅靠背移动控制器包括:
基座,适于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以绕所述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所述座椅底座随所述座椅靠背进行转动;
座椅靠背锁,联接到所述基座,以在所述座椅靠背绕所述座椅靠背枢轴线相对于所述座椅底座进行转动运动时,所述座椅靠背锁随所述基座进行移动,所述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所述闩锁具有止动闩锁销和摆臂,所述摆臂联接到所述止动闩锁销并被设置成绕闩锁枢轴线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转动,以在锁止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所述止动闩锁销;其中所述锁止位置位于所述座椅底座中形成的所述销接收槽中,以阻碍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底座沿逆时针方向从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所述收回位置位于所述销接收槽的外面,以使所述座椅靠背锁失效并释放所述座椅靠背以从所述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所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以及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凸轮转动杆和摩擦凸轮,所述凸轮转动杆联接到所述基座以随所述基座运动,所述摩擦凸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转动杆上以能够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其中在所述啮合位置所述摩擦凸轮与所述座椅底座包括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形成摩擦接触,以阻碍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所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即使当所述止动闩锁销处于所述收回位置时;在所述脱离位置所述摩擦凸轮脱离所述座椅底座包括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以释放所述座椅靠背使其能够从所述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所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摆臂被设置成沿预定轨迹以逆时针方向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所述止动闩锁销从所述锁止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所述摩擦凸轮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离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凸轮转动杆与所述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摩擦凸轮包括楔形物和指状物;所述楔形物被形成为包括底部接触表面,所述底部接触表面被设置成当所述摩擦凸轮被移动以呈现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底部接触表面啮合所述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所述指状物悬伸到所述楔形物并被形成为包括向下朝向的闩锁接触表面,所述闩锁接触表面被设置成由所述止动闩锁销所啮合,以在所述摆臂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期间,使所述摩擦凸轮从所述啮合位置转动到所述脱离位置,其中所述逆时针方向的枢轴旋转运动与所述止动闩锁销从所述锁止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回位置以从形成于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销接收槽中收回所述止动闩锁销相关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所述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所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的所述底部接触表面与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所述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销接收槽中移开以啮合所述摩擦凸轮的所述指状物并使所述摩擦凸轮以所述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底部接触表面。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闩锁致动器,所述闩锁致动器联接到所述摆臂并被配置为包括与所述摩擦凸轮分开将外部力施加到所述摆臂的装置,以使所述摆臂绕闩锁枢轴线进行转动,以将止动闩锁销从形成于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销接收槽中的锁止位置移动到所述座椅底座中形成的所述销接收槽外面的收回位置;以及啮合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将所述摩擦凸轮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离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凸轮转动杆与所述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所述凸轮复位弹簧被配置为提供将转矩可伸缩地施加到所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与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至所述止动闩锁销已经从形成于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销接收槽中移开,以使所述摩擦凸轮以所述凸轮转动杆为轴心转动以脱离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底部接触表面。
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基座被形成为包括容纳所述摩擦凸轮的内部区域,所述座椅靠背锁位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内部区域的外面并适于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座椅靠背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所述凸轮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内部区域中并被配置为提供可伸缩地驱动所述摩擦凸轮的装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通常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啮合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凸轮转动杆与所述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适于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以随所述座椅靠背进行转动,所述外壳被配置为与所述内壳合作以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所述摩擦凸轮位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内壳包括设置成面对所述摩擦凸轮的内部壁和相反朝向的外部壁,所述外部壁设置成背对所述外壳和面对所述摆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还包括凸轮复位弹簧,所述凸轮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凸轮复位弹簧可伸缩地偏移至啮合所述摩擦凸轮以驱动所述摩擦凸轮,以使所述摩擦凸轮与所述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所述凸轮接触表面保持摩擦接触,直到所述摩擦凸轮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离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其中所述凸轮转动杆与所述闩锁枢轴线对齐,以支撑所述摩擦凸轮能够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绕所述闩锁枢轴线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尤其是其中所述闩锁还包括摆臂转动杆,所述摆臂转动杆联接到所述基座的所述内壳并被设置成与所述摆臂配合以形成所述闩锁枢轴线;所述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的凸轮转动杆联接到所述外壳和联接到所述摆臂转动杆。
15.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被设置为能够在竖直使用位置和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座椅底座进行枢轴旋转运动,尤其是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所述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包括:
座椅靠背锁,提供将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直使用位置锁止到所述座椅底座的装置,所述座椅靠背锁包括闩锁,所述闩锁包括可旋转的摆臂、止动闩锁销和闩锁复位弹簧,所述止动闩锁销安装在所述摆臂上以随所述摆臂转动,所述闩锁复位弹簧被配置为将力施加到所述摆臂上以将所述止动闩锁销驱动到销接收槽中以将所述座椅靠背锁止在所述竖直使用位置,其中所述销接收槽形成于所述座椅底座包括的扇形板中;以及
座椅靠背释放管理器,包括摩擦凸轮,所述摩擦凸轮被设计为与相邻部件合作以管理与座椅靠背运动控制器的操作有关的人体工程学特性,所述摩擦凸轮被设置成直接与所述座椅底座所包括的所述扇形板相啮合,以阻碍所述座椅底座从所述竖直使用位置枢轴旋转运动到所述前倾易于进入的位置,所述摩擦凸轮与所述座椅靠背锁相分开和独立。
CN201110274054.3A 2010-09-10 2011-09-09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8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163810P 2010-09-10 2010-09-10
US61/381,638 201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537A true CN102398537A (zh) 2012-04-04
CN102398537B CN102398537B (zh) 2016-08-17

Family

ID=44533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405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8537B (zh) 2010-09-10 2011-09-09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690251B2 (zh)
EP (1) EP2428393B1 (zh)
CN (1) CN10239853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94A (zh) * 2011-08-01 2013-02-06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
CN105644394A (zh) * 2014-11-18 2016-06-08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
CN105764745A (zh) * 2013-10-30 2016-07-13 安东林工程集团公司 用于车辆的可收起式座椅
CN104512281B (zh) * 2014-12-25 2016-08-17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放倒座椅靠背并同时解锁座椅滑轨的机构
CN107097693A (zh) * 2016-02-19 2017-08-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释放杆平衡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5738B4 (de) * 2010-09-03 2023-07-06 Keiper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Fahrzeugsitz mit einer Memory-Vorrichtung
EP2428393B1 (en) 2010-09-10 2019-11-13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Easy-entry seat-back release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US8585145B2 (en) * 2011-01-14 2013-11-19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easy entry system
US20120261964A1 (en) * 2011-04-13 2012-10-1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A2779920C (en) * 2011-06-16 2018-10-23 Magna Seating Inc. In-line recliner return mechanism
FR2998523B1 (fr) * 2012-11-27 2016-05-20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JP6089848B2 (ja) * 2013-03-22 2017-03-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9403453B2 (en) 2013-08-27 2016-08-02 Lear Corporation Backrest stopper mechanism for an easy entry seat assembly
DE102013225698B4 (de) * 2013-10-16 2015-12-03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Easy-Entry-System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m integrierten Easy-Entry-System
JP6446045B2 (ja) 2013-11-08 2018-12-26 ゴゴロ インク 車両イベントデータ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物品
JP6202734B2 (ja) * 2013-11-18 2017-09-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JP6192221B2 (ja) * 2013-11-18 2017-09-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US9254761B1 (en) 2014-07-16 2016-02-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ver-travel mechanism for easy-entry system
CN105946632B (zh) * 2016-06-15 2018-01-26 合肥云鹤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入座解锁机构
US9868369B1 (en) 2016-07-15 2018-01-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ip and slide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10052983B2 (en) 2016-07-18 2018-08-21 Lear Corporation Fold and tumble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DE102017212336B4 (de) 2017-07-19 2022-11-17 Lear Corporation Rückenlehnen-Entriegelungssystem, 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Rückenlehnen-Entriegelungssystems
US10625635B1 (en) 2018-10-03 2020-04-21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release mechanism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3799A (en) * 1975-09-18 1976-08-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wiveling and folding bench seat
US4629252A (en) * 1984-04-12 1986-12-16 Ferro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Seat recliner
US4765680A (en) * 1985-04-12 1988-08-23 Fuji Kiko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device
US5433507A (en) * 1993-10-06 1995-07-18 Chang; Chung L. Seatback recliner mechanism
US5590932A (en) * 1994-11-07 1997-01-0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Anti-chuck seat recliner
US5718481A (en) * 1995-03-28 1998-02-1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FR2770811B1 (fr) * 1997-11-07 2000-01-07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e assise basculable vers l'avant,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iege
CN1252029A (zh) * 1997-04-08 2000-05-03 伯特兰·富尔零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座的单控制把手放开机构
WO2001038125A2 (en) * 1999-11-24 2001-05-31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Horizontal latch
WO2010019153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nd recliner memory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4380A (en) 1972-06-15 1974-02-26 Gen Motors Corp Seat back angle adjuster and latch
FR2799420B1 (fr) * 1999-10-08 2002-01-04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GB2358132B (en) * 2000-01-14 2003-12-31 Autoliv Dev A recliner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DE10048228A1 (de) * 2000-09-21 2002-04-25 Brose Fahrzeugteile Vorrichtung zum Verstellen der Lehnenneigung
FR2820696B1 (fr) * 2001-02-15 2003-08-0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dossier rabattable
US6554362B1 (en) * 2001-04-03 2003-04-29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Manual fold-flat seat hinge assembly
FR2830804B1 (fr) * 2001-10-15 2004-01-16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dossier rabattable vers l'avant
JP3833936B2 (ja) * 2001-12-25 2006-10-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3906740B2 (ja) * 2002-05-14 2007-04-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2004058928A (ja) * 2002-07-31 2004-02-26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折り畳み機構
US6869143B2 (en) * 2003-04-01 2005-03-22 Bae Industries, Inc. Recliner clutch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
US6863347B2 (en) * 2003-05-27 2005-03-08 Lear Corporation Pivotable seat assembly
US6910739B2 (en) * 2003-08-27 2005-06-28 Bae Industries, Inc.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incorporating rotatable seatback slaved to a floor latch release
ITTO20030715A1 (it) * 2003-09-18 2005-03-19 Fiat Ricerche Dispositivo di sgancio per un componente abbattibile di autoveicolo, con attuatore a memoria di forma
US7017995B2 (en) * 2003-12-31 2006-03-2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 backrest locking assembly
JP4164045B2 (ja) * 2004-04-30 2008-10-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7325874B2 (en) 2004-10-14 2008-02-0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Latch mechanism
US7364237B2 (en) * 2005-07-25 2008-04-29 Bae Industries, Inc. Seat assembly including a toothed pawl interengageable with a seatback
DE202005012733U1 (de) * 2005-08-12 2006-12-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Lehnenklappung
EP1764260B1 (en) * 2005-09-20 2010-12-2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JP4770389B2 (ja) * 2005-10-21 2011-09-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4761935B2 (ja) * 2005-11-01 2011-08-31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KR100601809B1 (ko) * 2005-12-21 2006-07-19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딩 리클라이너
DE102007007448B3 (de) * 2007-02-15 2008-09-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WO2008120415A1 (ja) * 2007-03-29 2008-10-09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車両用シート
US7775598B2 (en) * 2007-07-03 2010-08-17 Keiper Gmbh & Co. Kg Fitting for a vehicle seat
JP5169146B2 (ja) * 2007-10-30 2013-03-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08011646B4 (de) * 2008-02-28 2011-07-28 Lear Corp., Mich. Fahrzeugsitzein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einer erleichterten Zutrittsfunktion und einer Memory-Rückstellung
KR100895956B1 (ko) * 2008-11-18 2009-05-08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시트조절장치
US7871128B2 (en) 2008-11-18 2011-01-1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Seat recliner wtih single-position-memory dump mechanism
EP2428393B1 (en) 2010-09-10 2019-11-13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Easy-entry seat-back release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3799A (en) * 1975-09-18 1976-08-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wiveling and folding bench seat
US4629252A (en) * 1984-04-12 1986-12-16 Ferro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Seat recliner
US4765680A (en) * 1985-04-12 1988-08-23 Fuji Kiko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device
US5433507A (en) * 1993-10-06 1995-07-18 Chang; Chung L. Seatback recliner mechanism
US5590932A (en) * 1994-11-07 1997-01-0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Anti-chuck seat recliner
US5718481A (en) * 1995-03-28 1998-02-1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CN1252029A (zh) * 1997-04-08 2000-05-03 伯特兰·富尔零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座的单控制把手放开机构
FR2770811B1 (fr) * 1997-11-07 2000-01-07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e assise basculable vers l'avant,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iege
WO2001038125A2 (en) * 1999-11-24 2001-05-31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Horizontal latch
WO2010019153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nd recliner memory modul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94A (zh) * 2011-08-01 2013-02-06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
CN102910094B (zh) * 2011-08-01 2017-09-12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
CN105764745A (zh) * 2013-10-30 2016-07-13 安东林工程集团公司 用于车辆的可收起式座椅
CN105764745B (zh) * 2013-10-30 2019-03-01 李尔公司 用于车辆的可收起式座椅
CN105644394A (zh) * 2014-11-18 2016-06-08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
CN104512281B (zh) * 2014-12-25 2016-08-17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放倒座椅靠背并同时解锁座椅滑轨的机构
CN107097693A (zh) * 2016-02-19 2017-08-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释放杆平衡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73494B2 (en) 2017-02-21
EP2428393B1 (en) 2019-11-13
US20140239695A1 (en) 2014-08-28
CN102398537B (zh) 2016-08-17
US8690251B2 (en) 2014-04-08
EP2428393A2 (en) 2012-03-14
EP2428393A3 (en) 2017-01-25
US20120062012A1 (en)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8537A (zh) 易于进入的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释放系统
CN101992711B (zh) 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
CN100425470C (zh) 车辆座椅装置
TWI556773B (zh) The backrest of the chair is a reaction mechanism and a chair with the mechanism installed
CN102205804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调节设备
CN100402339C (zh) 车辆用圆形无间隙调角器
JP5172702B2 (ja) 高さ調節可能領域と下降位置とを備える車両用シート
US8186753B2 (en)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WO2013026338A1 (zh) 座椅调角装置及具有该调角装置的座椅
CN104340091A (zh) 倾角调节器
AU2008298387B2 (en) Walk-in seat
JP5696256B2 (ja) 車両シート
CN101992703A (zh) 车辆座椅
CN101589893A (zh) 扶手装置
CN106794784B (zh) 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以及座椅装置
JP2018514290A (ja) 劇場用デュアルモーション傾斜床リクライニング機構
JP2014513008A (ja) 車両シート特に自動車シート
CN108215948A (zh) 安装在驾驶舱内的座椅以及车辆
US8414054B2 (en) Tilt-mechanism-integrated suspension mechanism
JP4923905B2 (ja) シート装置
JP2008189060A (ja) シート装置
JP54863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884299B (zh) 车用座椅
JP5611670B2 (ja) 椅子のロッキング機構用ロ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組み込んだ椅子
JP2001197954A (ja) シートリフ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Michigan

Applicant after: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Applicant before: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TO: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