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414A -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1414A
CN102381414A CN2010102687439A CN201010268743A CN102381414A CN 102381414 A CN102381414 A CN 102381414A CN 2010102687439 A CN2010102687439 A CN 2010102687439A CN 201010268743 A CN201010268743 A CN 201010268743A CN 102381414 A CN102381414 A CN 10238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ed unit
body frame
unit
vehicle body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冀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687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1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该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包括车体框架和两个平行地安装在车体框架左、右轮轴固定板上的车轮,在车体框架的前方或后方、或者前后方均设置一块与另一组合单元相连接的连接板,在车体框架内的轴承架上安装了带有飞轮和齿轮的平行传动杆,通过链条传动带动两车轮上的飞轮或齿轮,使平行双轮能同步驱动。该组合连接器包括固定连接板、方向转向轴、转向板、滑动部、滑动轴和在滑动轴上可正、反转动的活动连接板,具有多种调整功能。这种便于大众自由选择多种类型的组合车,采用人力、动力两种驱动方式,用组合连接器和快速连接附件能迅速组合、分解,使用随意、适合不同道路,结构简单、城乡适宜。

Description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车的组合单元,该组合单元主要由车体框架和两个车轮构成;本发明还涉及组合连接器以及用该组合连接器将组合单元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车。
背景技术
英国人发明自行车已有150多年,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证明了自行车简单、方便、环保的设计适合未来的发展。但是,自行车前后各一轮的结构在使用时不太稳定,使得一部分人不会使用,一部分人不敢使用,特别是长时间使用鞍座,容易使人疲劳。近年来虽有四轮自行车的设计,如可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ZL00202924.3和ZL01238542.5,但皆因体积、结构、功能、价格和零部件的生产设备、投资等种种原因难以普及。
此外,在目前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中,马车、手推车采用平行车轮的车轴均固定在车体上,但车轮属被动轮,不能成为主动轮(即驱动轮);自行车的后轮可作为驱动轮,但前后各一轮的结构安全比较差;三轮车属单轮驱动方式,阻力大,惯性小;摩托车属机动车,笨重噪音大,结构、驱动方式和自行车、三轮车一样;汽车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支出成本高;火车需要专用轨道,要定时、定地点上下,不能随意出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经济、使用随意、停放方便、城乡适宜、便于大众选择多种方式的自由组合车(简称组合车),以及用于这种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和将这些组合单元组合成组合车的组合连接器。
对于本发明的组合车,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包括一个车体框架和两个车轮,这两个车轮平行地安装在该车体框架的左、右轮轴固定板上,在该车体框架底部的两侧安装了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在轴承架之间安装了平行传动杆,该平行传动杆上安装有齿轮和飞轮,通过链条传动来带动两车轮上的飞轮或齿轮。该车体框架的前方或后方设置一块用于与将该组合单元与另一个组合单元组合在一起的连接板,或者在该车体框架的前方和后方各设置一块用于与将组合单元与另一个组合单元组合在一起的连接板,在这些连接板上开有多个连接螺栓孔和固定螺栓孔,中间部位还开有大孔。
上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中可以采用脚踏驱动方式的为主车组合单元(即驱动组合单元)。主车组合单元可以按需要加长、加宽调整车体框架结构,也可以采用动力驱动方式。
上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中没有采用脚踏驱动方式的为副车组合单元(即从动组合单元)。副车组合单元在其车体框架上、设置成载物框,或者载人的座椅或座凳,也可以按需要加长、加宽调整车体框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组合连接器包括固定连接板、相对于该固定连接板作环绕与地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的方向转向轴、与方向转向轴成刚性连接或成一体的转向板、与转向板相连接的滑动部、可沿着滑动部上下滑动的滑动轴、安装在滑动轴伸出滑动部上的可旋转钢碗、以及和旋转钢碗固定成一体的活动连接板,使活动连接板实现正、反转动,从而使组合连接器具有多种功能。
作为对本发明组合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在其滑动部体内设置了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动轴与此滑块固定连接,滑动部的壳体上开有可供滑动轴作上下滑动的槽。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可以将两个滑动部背对接成一个两面均有滑动轴的滑动部,其中之一的滑动轴与转向板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使该组合连接器滑动距离加倍,以适应于不同规格的组合单元之间的连接,尤其适应于具有不同轮径的组合单元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组合连接器的另一种改进,是在其转向板处安装方向板架和方向把手后,即可对组合单元进行方向操作。
本发明组合车在使用时应有两个以上的组合单元组成,其中之一的组合单元应为驱动组合单元或动力驱动组合单元,使用上述组合连接器就可以随意将他们组合成组合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组合单元两个平行车轮固定在车体框架上,利用平行传动杆和平行传动杆上的大小齿轮、飞轮配合,以链条的传动方式就可和汽车一样达到双轮驱动、实现同步和速度调整;由于在组合单元的前方或后方、或者在前后方均设置了一块可与组合连接器中的固定连接板或活动连接板相固定的连接板,同时,该组合连接器中的转向板和方向转向轴可相对于固定连接板作环绕与地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活动连接板在滑动轴上可上下、正反转动,因此本发明的组合车转动灵活,适合不平路面,使用方便,容易组合分解。为使组合车平稳行驶,作为主车组合单元(即驱动组合单元)的脚踏驱动方式,采用了类似普通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原理,通过脚蹬中轴上的大齿轮链条传动来带动在平行传动杆中部安装的飞轮,使该驱动组合单元和组合车前行;如果是在车体框架的底部主架上、在脚蹬中轴上的大齿轮和平行传动杆上的飞轮之间的位置,再安装有可调节链条松紧的大小齿轮中轴,通过大小齿轮变速,就可提高驱动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车体框架底部主架中部有鞍座支架,该鞍座支架包括固定在底部主架上的鞍座杆支架、铰接在该鞍座杆支架上的可折叠鞍座杆以及可在该可折叠鞍座杆中上下移动的、端部安装有鞍座的可伸缩鞍座杆;在车体框架上部设置可翻起、放下、或者可移动的座椅或座凳。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脚踏-动力两用驱动方式的驱动组合单元,当采用脚踏驱动时,人可以在鞍座上骑行,在采用动力驱动时,人也可以坐在座椅或座凳上舒服地驾驶。
对于副车组合单元(即从动组合单元),还可以在车体框架上安装动力装置,从而使从动组合单元成为动力驱动组合单元,使组合车达到多轮驱动。如果在动力装置和平行传动杆上的齿轮之间安装上小型减速器(包括主车组合单元),还可以使组合车减速加力,适合于各种不同路面上的行驶。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可以在本发明的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的底部位置设有固定板,在该固定板上安装有如普通自行车后轮支撑架那样的带有弹簧的车身支架,这样在将组合车拆开存放时,每个组合单元可以停放得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由两个组合单元组合成的组合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从动组合单元(副车组合单元)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从动组合单元(副车组合单元)的框架下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驱动组合单元(主车组合单元)的框架下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驱动组合单元(主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正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驱动组合单元(主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后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脚踏-动力两用驱动方式驱动组合单元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采用脚踏驱动方式时的带有可调节高度鞍座的鞍座支架的位置和座凳位置,此时座凳被翻起。
图8示出了图7中的带有可调节高度的鞍座被转向后、准备折叠时的状况。
图9示出了图7中的带有可调节高度鞍座的鞍座支架被折叠收缩时的状况。
图10是本发明中的脚踏动力两用驱动方式驱动组合单元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采用动力驱动方式时的带有可调节高度鞍座的鞍座支架的位置和座凳位置,此时鞍座支架被折叠收缩到座凳下方。
图11是组合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活动连接板位于向上滑动位置。
图12是组合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活动连接板位于向下滑动位置。
图13是组合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14是组合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其中的活动连接板相对于图13中活动连接板旋转了45°。
图15是组合连接器的后视示意图。
图16是另一种组合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另一种组合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的滑动部体内包含有两块可上下滑动的滑块。
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滑动部体内的双滑块侧视结构。
图19、20是电源、刹车控制器的侧视、后视示意图。
图21、22是组合连接器安装转向板架、转向把手后的侧视、后视示意图。
图23示出了连接板上安装了一个活动附件在下垂位置和一个固定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23中连接板的侧视示意图,但其中的活动附件被转动到抬起位置。
图25示出了组合连接器与图23所示连接板相连接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26示出了连接板上安装了两个水平走向固定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27示出了图26中连接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28示出了组合连接器与图26所示连接板相连接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29示出了连接板上安装了两个垂直走向固定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30示出了图29中连接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1示出了组合连接器与图29所示连接板相连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中:1为副车组合单元,2为主车组合单元,3为电源、刹车控制器,4为组合连接器,5为安装了转向板架、方向把手后的组合连接器,6为车轮,7为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8为组合单元的后连接板。
图2和图3中:6为车轮,7为副车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8为副车组合单元的后连接板,9为连接板上的连接螺栓孔,10为连接板上的大孔,90为连接板上的固定螺栓孔,11为副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12为轮轴固定板,13为车身支架固定板,14为平行传动杆,15为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16为平行传动杆两端的齿轮,23为固定件上的飞轮,17为固定件上的大飞轮,18为固定件上的大齿轮,19为固定件上的小齿轮。
图4中:6为车轮,7为主车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8为主车组合单元的后连接板,14为平行传动杆,15为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16为平行传动杆两端的齿轮,23为固定件上的飞轮,17为固定件上的大飞轮,19为固定件上的小齿轮,22为主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24为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脚踏中轴,25为可调节链条松紧的大小齿轮中轴,26为车体框架的底部主架。
图5和图6中:7为主车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8为主车组合单元的后连接板,9为前、后连接板上的连接螺栓孔,10为前、后连接板上的大孔,12为轮轴固定板,13为车身支架固定板,22为主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90为前、后连接板上的固定螺栓孔。
图7至图10中:22为主车组合单元的车体框架,26为车体框架的底部主架,60为可翻起放下的座凳,70为鞍座,71为可伸缩鞍座杆,72为可伸缩鞍座杆固定卡,73为可折叠鞍座杆,74鞍座杆支架,75为鞍座折叠转动固定螺栓,76为鞍座杆稳定螺栓。
图11至图18中:100为方向转向轴,101为固定连接板,102为转向板,103为转向板上的螺栓连接孔,104为滑动部,105为滑动轴,106为安装在滑动轴上的旋转钢碗,107为活动连接板,108为固定连接螺母,109为固定连接板和活动连接板上的连接螺栓孔,110为可在滑动部壳体内上下滑动、且与滑动轴固定连接的滑块。
图19至22中:200为转向板架,201为转向把手,202为电源、刹车控制器,203为刹车把手,204为控制器连接板,9为连接螺栓孔,90为固定螺栓孔。
图23至31中:9为前、后连接板上的连接螺栓孔,10为前、后连接板上的大孔,101为固定连接板,104为滑动部,107为活动连接板,161为下固定附件,162为上活动附件,163为固定螺栓,191和192是一对固定附件,193为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合车应由两个以上的组合单元(包括配套单元)组合成一体方可平稳行驶。为了组合,在组合单元的前方或后方设置了具有螺栓连接孔的连接板,或者在前方和后方均设置了具有螺栓连接孔的连接板,以利用组合连接器或直接将组合单元组合成组合车。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两个单元的组合车。其中的组合单元2为主车(驱动组合单元);组合单元1为副车(从动组合单元)。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组合单元1、2在其前后各有一块前连接板7和一块后连接板8。但在采用如图1所示的组合车的组合方式时,作为副车的组合单元1也可以没有前连接板,作为主车的组合单元2也可以没有后连接板,然后用组合连接器4将主车组合单元2的前连接板7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连接起来,就组合成两个单元的组合车。但是,考虑到该组合车可以有各种组合方式,例如在如图1所示组合车之后再挂上一个副车组合单元1时,则该主车的组合单元2就还需要一块后连接板8,副车组合单元1也需要一块前连接板7。当然,该组合车也可以仅由副车组合单元1和主车组合单元2构成,或者仅由两个副车组合单元1,或者仅由两个主车组合单元2构成,也就是说,这三种组合单元均可以仅有前连接板7,或者仅有后连接板8,或者既有前连接板7又有后连接板8。当然,将两个副车组合单元1组合成组合车时,至少应当在该两组合单元之一上安装上动力装置。
图1至图4示出了组合单元1、2均包括一个车体框架11、22和两个平行地固定在车体框架11、22的左、右轮轴固定板12上的车轮6。其中,副车组合单元1的车轮6虽然可以采用与主车组合单元2的车轮相同的直径,但通常可以采用较小直径的车轮,以提高组合车的灵活性。在组合单元1、2的车体框架11、22的底部位置可以(但不是必须)设有用于车身支架的固定板13,在该固定板13上可以安装有如普通自行车后轮支撑架那样的带有弹簧的车身支架。当组合单元1、2带有这种车身支架时,单独停放更为平稳,而在组合成组合车行进时可以将该车身支架收起。该组合单元1、2的两个车轮6平行地安装在其车体框架11、22的左右两侧,由安装在位于车体框架11、22底部两侧的轴承架16上的平行传动杆14来带动,以达到同步驱动目的,有关两平行车轮6如何借助平行传动杆14带动实现同步驱动将在后面作展开说明。
设置在上述组合单元后方的后连接板8上有多个连接螺栓孔9、固定螺栓孔90和大孔10,如图2、图5和图6所示那样,其中的大孔10可以作为组合连接器4中的滑动轴105(参见图11、12)的轴端插入的空间,连接螺栓孔9、固定螺栓孔90可以借助连接螺栓193、固定螺栓163与图23-31上所示出的附件162、191、192相连接,以形成供组合连接器4中活动连接板107快速插入的结构。而设置在上述组合单元前方的前连接板7可以不开大孔10,仅用连接螺栓孔9,将该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7与组合连接器4的固定连接板101连接成一体;也可以在前连接板7上开有大孔10,这样使前、后连接板的结构相同,便于灵活使用,也便于制造,而连接板上的连接螺栓孔9和固定螺栓孔90也可以固定其它附件,如图1中的电源、刹车控制器3。
上述组合单元中的主车组合单元2是驱动车,可以采用脚踏驱动式;也可以采用动力驱动式,如电动驱动;当然也可以为脚踏、动力两用驱动式。如采用脚踏驱动式的话,可以在其车体框架22、底部主架26上设置可调节高度的鞍座70,也可以在车体框架22上部靠后部位设置座椅或座凳60。如采用脚踏、动力两用驱动式的话,则可以将带有可调节高度鞍座70的鞍座支架设计成图8和图9所示的可折叠式,该鞍座支架包括固定在车体框架22的底部主架26上的鞍座杆支架74、铰接在该鞍座杆支架74上的可折叠鞍座杆73以及可在该可折叠鞍座杆73中上下移动的可伸缩鞍座杆71;并可以将位于车体框架22上部靠后部位的座椅或座凳60设置成如图7所示的可翻放方式。对于脚踏、动力两用驱动的主车组合单元2,若在使用时采用脚踏驱动方式,则如图7所示那样,将可折叠座椅或座凳60翻起,即让座椅或座凳面朝后立起,而将可折叠鞍座杆73拉起,并将可伸缩鞍座杆71调节到可以骑行的高度,人就坐在鞍座70上;而在用动力驱动时,则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将可折叠鞍座杆73放下,并将可伸缩鞍座杆71调节到最短的位置,再将可折叠座椅或座凳60放下,则鞍座杆支架74、可折叠鞍座杆73和可伸缩鞍座杆71就收缩在座椅或座凳60下方,人就可以坐在座椅或座凳60上。
对于采用脚踏式驱动或者在两用驱动方式中的脚踏驱动时,可采用类似于普通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原理。如图4所示,车体框架22底部安装了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15,平行传动杆14固定在此轴承架15上,在平行传动杆14的两端安装有齿轮16(也可以安装飞轮23),在该平行传动杆14上安装了飞轮23和大飞轮17、小齿轮19。在类似于普通自行车的链条传动方式中,由安装在脚蹬中轴24上的大齿轮通过链条传动来带动平行传动杆14上的飞轮23,使平行传动杆14转动,从而带动齿轮16转动,该齿轮16再通过链条传动,带动平行车轮6上的飞轮或齿轮(参见图4),就能使两平行车轮6同步转动。在图4所示的链条传动方式中对普通自行车的链条传动方式作了改进,在车体框架22底部主架26上、脚蹬中轴24和平行传动杆14的飞轮23之间安装有可调节链条松紧的大小齿轮中轴25,通过链条传动大小齿轮来提高转数,以达到加速省力目的。当然,本发明的主车组合单元2中的脚踏式驱动也可直接采用普通自行车链条传动方式,由脚蹬中轴24处的大齿轮通过链条直接带动平行传动杆14上的飞轮23。
对于采用动力式驱动或者在两用驱动方式中的动力驱动时,也可采用链条传动原理,如图4所示,在车体框架22上可以安装如电动机那样的动力装置,电动机通过链条带动平行传动杆14上的大飞轮17(或如图3所示的大飞轮17或大齿轮18)进行减速,带动车轮转动;还可以在电动机和平行传动杆14上的飞轮23、大飞轮17或者大齿轮18、小齿轮19之间安装小型减速装置,通过其减速加力使主车组合单元2具备上坡的能力。当然主车组合单元也可以按需要加长、加宽车体框架结构。
上述组合单元中的副车组合单元1通常是从动车,如图1和图2所示,副车组合单元1的车体框架11的上部可设计成载物框,可以设置载人的座椅或座凳,也可以按需要加长车体框架结构,可以由主车组合单元2推动行进,也可以由主车组合单元2拖动行进。这些副车组合单元1的车体框架11的底部也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主车组合单元2那样,安装了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15和平行传动杆14,在平行传动杆14上可以安装齿轮16、飞轮23、大飞轮17、大齿轮18、小齿轮19等,完全可以设置如电动机、电瓶那样的动力驱动装置,由电动机通过链条带动平行传动杆14上的齿轮或飞轮,从而带动车轮同步转动。同样,也可以在电动机和平行传动杆14上的齿轮或飞轮之间安装小型减速装置,通过其减速加力使其也具备上坡的能力,使该副车组合单元1成为动力驱动组合单元。甚至该副车组合单元1还可以采用如小型内燃机那样的动力装置,从而此副车组合单元1成为在其后的主车组合单元2或副车组合单元1的动力驱动牵引组合单元。
对于图1中副车组合单元1来说,其两平行车轮6通常选择比主车组合单元2的车轮6直径小,以便使组合车像轮式拖拉机一样转向灵活,操纵轻巧。当然也可以选用相同直径的车轮6,由于轮径大,车体载物框架空间也大,这样有利于安装功率较大的动力装置,使副车组合单元1的驱动能力得到加强。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车中是用组合连接器4将组合单元1、2组合在一起的。本发明的组合连接器4具有多方向的转动功能。图11-18示出了两种组合连接器4。每个组合连接器4主要由方向转向轴100、固定连接板101、转向板102、滑动部104、滑动轴105、安装在滑动轴105上的旋转钢碗106和活动连接板107构成。
如图11-18所示,固定连接板101的垂直部分上开有与组合单元1、2的前连接板7上的连接螺栓孔9相对应的连接孔109,以便通过螺栓将固定连接板101与前连接板7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板101上下各有一水平部分,其上对称地开有孔,以供转向轴100从其中穿过,从而该转向轴100可以相对于固定连接板101作环绕与地面相垂直轴线的转动,以适应组合车转弯的需要。该转向轴100与转向板102成刚性连接或者成为一体。
与转向板102相连接的滑动部104是本发明组合连接器4的一个主要部件。在图11、12以及图17、18中示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构。在图11、12中滑动部104是一个壳体,壳体内设置了一块可以上下滑动的滑块110(图11和12中未示出,可参见图17和18),滑动轴105与此滑块110固定连接,在滑动部104的壳体上,与滑动轴105相应的位置开有可供滑动轴105作上下滑动的槽,从而可以使滑动轴105随着滑块110上下滑动。如果与活动连接板107相连接的组合单元的车轮比与固定连接板101连接的组合单元的车轮小,则可以使滑块110滑动到滑动部104壳体内的下部,使滑动轴105保持在图12所示位置,若两者的车轮大体相等,则使滑块110向壳体上部滑动,也就是说使滑动轴105向着图11所示的位置滑动。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滑动部104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滑动部104的区别有两点:其一是图11、12中的滑动部104与转向板10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其二是在图17、18中的滑动部104的壳体内有2个如图11、12中的滑动部104固定在其内,其中之一的滑动部104的滑动轴105伸出扩大的壳体与转向板102固定连接成一体。采用图16和17中所示的组合连接器4,更有利于不同轮径组合单元之间的连接使用。
在滑动轴105伸出滑动部104的部分上安装上内挡、滚珠和钢碗后,即成旋转钢碗106,如图11所示那样,活动连接板107与旋转钢碗106固定成一体;或者在旋转钢碗106外设置套管,活动连接板107与套管固定成一体。这样,活动连接板107就可以相对于滑动轴105正、反转动,即环绕与地面平行的轴线旋转,此正反旋转就能使平行车轮的每一个车轮自然受力,以适应路面不平,从而行驶中更为平稳。
对于组合连接器4用于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连接时,可以如图21和22所示,在该组合连接器4上安装操纵行车方向的装置。该转向板架200、方向把手201与组合连接器4固定成一体后,该组合连接器4同时具有操纵行车方向的功能。
本发明组合车的组合单元1、2之间可以用组合连接器4快速组合和分解。现以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为例加以说明。
先用连接螺栓193通过主车组合单元2的前连接板7上的连接孔9和组合连接器4固定连接板101上的连接螺栓孔109,从而将组合连接器4连接到主车组合单元的前连接板7上。然后如图23-31所示,用固定螺栓163和连接螺栓193将两个附件162和161、或者191和192安装到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的连接螺栓孔9上,构成供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插入的插入结构。然后就可将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快速地插入到该插入结构中,并可用螺栓163或193固定其在插入结构中的位置。下面结合图23-31对快速组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图23-25给出了第一种快速组合的方式。该快速组合方式中采用两个附件,其中之一为活动附件162,另一个是台阶状的固定附件161。先用连接螺栓193将活动附件162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到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大孔10的上部,然后将台阶状的固定附件161用螺栓163固定到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大孔10的下部,并使该固定附件161与后连接板8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凹槽。该固定附件161与活动附件162之间的距离应当这样设置,使活动附件161如图23那样处于下垂位置时,其下边缘至固定附件161的槽底的距离小于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的高度,而当活动附件162如图24所示向上旋转时,其与固定附件161的槽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的高度。这样,在安装了活动附件162和固定附件161之后,将活动附件162向上旋转到如图24所示位置,然后将已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前连接板7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嵌入到固定附件161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形成的向上开口的凹槽中,此时组合连接器4的滑动轴105的前端伸入到后连接板8上的大孔10中,从而组合连接器的活动连接板107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全面接触。接着,旋转活动附件162,使其处于自然下垂位置,如图25所示,使活动附件162和固定附件161从上下卡住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从而实现了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快速组合。当然,为了防止组合车行进时活动连接板107侧向从活动附件162和固定附件161的卡住位置滑出,最好用固定螺栓163拧入到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的两侧的固定螺栓孔90内,以阻止活动连接板107向两侧移动。快速分解时,只需将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自然下垂的活动附件162如图24所示向上旋转,就可以将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向上拔出,从而实现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分解。
作为上述第一种快速组合方式的变化形式,也可以只采用固定附件161,而用连接螺栓193来代替活动附件16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已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前连接板7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嵌入到固定附件161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形成的向上开口的凹槽中,此时再将连接螺栓193通过后连接板8上的连接螺栓孔9,拧入和其对称的活动连接板107上的连接螺栓孔109和连接螺母108中,从而连接螺栓193与固定附件161就从上下将活动连接板107卡住,就实现了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快速组合。快速分解时,只需将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上的连接螺栓193拧出,就可以将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向上拔出,从而实现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分解。
图26-28给出了第三种快速组合的方式。该快速组合方式中采用一对固定附件191和192,先用连接螺栓193把固定附件191和192以凹形口相对的方式水平固定在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的连接螺栓孔9上,使固定附件191和192如图26、27那样处于上下位置。然后将已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前连接板7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以水平方式从左或右侧向插入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上已安装好的固定附件191和192的槽内,如图28所示,使固定附件191和192从上下卡住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从而实现了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快速组合。当然,为了防止组合车行进时活动连接板107侧向从固定附件191和192卡住位置滑出,最好用固定螺栓163拧入到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两侧的固定螺栓孔90内,以阻止活动连接板107向两侧移动。快速分解时,只需将拧入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一侧的固定螺栓孔90中的固定螺栓163拧出,就可将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以水平方式从该侧拔出,从而实现主车组合单元2和副车组合单元1的分解。
图29-31给出了第四种快速组合的方式。该快速组合方式中采用一对固定附件191和192,先用连接螺栓193把固定附件191和192以凹形口相对的方式垂直固定在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的连接螺栓孔9上,使固定附件191和192如图29、30那样处于左右位置。与此同时,将固定螺栓163拧入到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下侧的固定螺栓孔90内。然后将已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前连接板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以垂直方式从上向下插入副车组合单元1的后连接板8上已安装好的固定附件191和192的槽内,如图31所示,使固定附件191和192以及拧在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下侧固定螺栓孔90内的固定螺栓从左、右和下方卡住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从而实现了主车组合单元2与副车组合单元1的快速组合。当然,为了防止组合车行进时活动连接板107向上移动而从固定附件191和192卡住位置滑出,最好将固定螺栓163拧入到副车组合单元1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上的固定螺栓孔90内,以阻止活动连接板107向上移动。快速分解时,只需将拧入后连接板8上位于活动连接板107上的固定螺栓孔90中的固定螺栓163拧出,就可将安装在主车组合单元2上的组合连接器4的活动连接板107向上拔出,从而实现主车组合单元2和副车组合单元1的分解。
在采用第四种快速组合方式时,还可以增加固定附件191和192的长度,即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大轮径和小轮径组合单元之间的快速组合,也可以防止组合车行进时活动连接板107从上或下滑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具体说明,但不局限于上面所说的实施方式。只要构成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在车体框架的前侧或后侧设置了或者在前后侧设置了可与组合连接器相连接的连接板,该车体框架内部安装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在两轴承架之间安装平行传动杆,则该组合单元就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样,上述组合连接器也不局限于将组合单元组合成组合车,只要该连接器包括有固定连接板、相对于该固定连接板作环绕与地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的方向转向轴、与方向转向轴固定连接或成一体的转向板、与转向板相连接的滑动部、可沿着滑动部上下滑动的滑动轴,或者在滑动轴伸出部分上安装可旋转钢碗、以及和旋转钢碗固定成一体的活动连接板,使活动连接板实现正、反转动,具有多种功能,即使该连接器用于其他技术领域,也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车的组合单元(1、2),包括一个车体框架(11、22)和两个车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车轮(6)平行地安装在所述车体框架(11、22)的左、右轮轴固定板(12)上;该车体框架(11、22)的前方或后方设置一块用于与将该组合车的组合单元(1、2)与另一个组合单元(2、1)组合在一起的连接板(7,8);或者在该车体框架(11、22)的前方和后方各设置一块用于与将该组合车的组合单元(1、2)与另一个组合单元(2、1)组合在一起的连接板(7,8),在所述连接板(7,8)上开有多个连接螺栓孔(9),固定螺栓孔(90),中间部位开有大孔(10);该车体框架(11、22)可按需要加长、加宽,底部可以设置车身支架固定板(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框架(11、22)上安装了可调节链条松紧的轴承架(15),在轴承架(15)之间安装了平行传动杆(14),该平行传动杆(14)上可安装齿轮(16)、飞轮(23)、大飞轮(17)、大齿轮(18)、小齿轮(19)等,可以选择其中的部件,通过链条传动来带动两个车轮(6)上的飞轮或齿轮转动,达到驱动目的。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单元为该组合车的驱动组合单元(2),采用脚踏驱动方式,在所述车体框架(22)、底部主架(26)上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鞍座(70),在车体框架(22)的上部靠后部位可以设置座椅或座凳(60);或者采用脚踏、动力两用驱动方式,在所述车体框架(22)、底部主架(26)上设置有鞍座支架,该鞍座支架包括固定在底部主架(26)上的鞍座杆支架(74)、铰接在该鞍座杆支架(74)上的可折叠鞍座杆(73)以及可在该可折叠鞍座杆(73)中上下移动的、端部安装有鞍座(70)的可伸缩鞍座杆(71),在所述车体框架(22)的上部设置有可翻起、放下或者可移动的座椅或座凳(60)。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驱动方式类似采用普通自行车链条传动方式,由位于脚蹬中轴(24)上的大齿轮通过链条传动来带动平行传动杆(14)上的飞轮(23);或者在脚蹬中轴(24)上的大齿轮和所述平行传动杆(14)上的飞轮(23)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可调节链条松紧的大小齿轮中轴(25)。
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组合车的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单元为该组合车的从动组合单元(1),在所述车体框架(11)上设置成载物框;或者设置成载人的座椅或座凳;该所述从动组合单元(1)的车体框架(11)上设置动力装置后即成为动力驱动组合单元(1)。
6.一种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连接器(4)包括固定连接板(101)、相对于该固定连接板(101)作环绕与地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的方向转向轴(100)、与方向转向轴(100)成刚性连接或成一体的转向板(102)、与转向板(102)相连接的滑动部(104)、可沿着滑动部(104)上下滑动的滑动轴(105)、安装在滑动轴(105)伸出滑动部(104)部分上的旋转钢碗(106)、和旋转钢碗(106)成一体可正、反转动的活动连接板(107)。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连接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04)内设置了可在其壳体内上下滑动的滑块(110),所述滑动轴(105)与此滑块(110)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104)的壳体上与所述上下滑动轴(105)相应的位置开有可供滑动轴(105)作上下滑动的槽。
8.按照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组合连接器(4),其特征在于:可以将两个滑动部104对接成一个两面均有滑动轴105的扩大了滑动距离的滑动部104,其中之一的滑动轴105与转向板102固定连接,即成为另一种组合连接器(4)。
9.按照权利要求6、7、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板(102)处可以安装转向板架(200)和转向把手(201)。
10.一种组合车的组合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单元(1、2)之间是通过组合连接器(4)这一方法组合而成,在组合连接器(4)和组合单元连接板(7,8)之间可以安装使用快速连接附件(161)、(162)、(191)、(192)。
CN2010102687439A 2010-09-01 2010-09-01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Pending CN102381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7439A CN102381414A (zh) 2010-09-01 2010-09-01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7439A CN102381414A (zh) 2010-09-01 2010-09-01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414A true CN102381414A (zh) 2012-03-21

Family

ID=4582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7439A Pending CN102381414A (zh) 2010-09-01 2010-09-01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14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3422A (zh) * 2012-04-23 2013-10-30 陈冀鲁 自由组合车的成套组合单元和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3243Y (zh) * 1995-06-05 1996-03-27 荣杰 组合式三用三轮车
WO2006125320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Reginald Dale Tozer Motorcycle conversion ki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417683A (zh) * 2007-10-22 2009-04-29 陈冀鲁 组合电动自行车
CN101565074A (zh) * 2008-04-22 2009-10-28 陈冀鲁 组合车、其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3243Y (zh) * 1995-06-05 1996-03-27 荣杰 组合式三用三轮车
WO2006125320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Reginald Dale Tozer Motorcycle conversion ki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417683A (zh) * 2007-10-22 2009-04-29 陈冀鲁 组合电动自行车
CN101565074A (zh) * 2008-04-22 2009-10-28 陈冀鲁 组合车、其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3422A (zh) * 2012-04-23 2013-10-30 陈冀鲁 自由组合车的成套组合单元和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10440A1 (en) Carry-on foldable stepper scooter
CN106029487B (zh) 单轮辙滚轮滑车
EP1940677B1 (en) Four-wheeled pedal cycle for use on a road or on rails
CN101565074A (zh) 组合车、其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CN102951234B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102381414A (zh) 自由组合车、组合单元和组合连接器
CN204077940U (zh) 便携式两轮伸缩车
CN204150178U (zh) 可折叠箱式电动车
CN201842192U (zh) 箱式折叠车
CN104773242A (zh) 便携式两轮折叠车
CN203996630U (zh) 一种安环四轮车
CN205022630U (zh) 一种应急救援装备手扶式运输车
CN204124273U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3832673U (zh) 一种四轮行走机构
CN203806065U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自行车
CN202863667U (zh) 适合一家三口的休闲脚踏车
CN101700800B (zh) 两轮车辆的折叠车架
CN201566767U (zh) 两轮车辆的折叠车架
CN203921075U (zh) 便携二轮折叠电动车
CN201506443U (zh)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CN205168764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683505Y (zh) 轻便微型四轮车
CN104925191A (zh) 便携式两轮折叠车
CN205010405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707601Y (zh) 轻便微型四轮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