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1932A -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1932A
CN102361932A CN2010800132693A CN201080013269A CN102361932A CN 102361932 A CN102361932 A CN 102361932A CN 2010800132693 A CN2010800132693 A CN 2010800132693A CN 201080013269 A CN201080013269 A CN 201080013269A CN 102361932 A CN102361932 A CN 102361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sition
formula
polymer blend
represen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3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1932B (zh
Inventor
畑中真
安达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6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1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42Poly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low molecular weight est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2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2Esters; Ether-esters of 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9Over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15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by first depositing a monom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 G02F2202/02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 G02F2202/023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curable
    • G02F2202/025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curable thermocurab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在固化膜形成后显示高耐溶剂性、液晶取向性、耐热性、高透明性和高平坦化性,而且在固化膜形成时能够在可适用于滤色器的平坦化膜等的生产线的各种溶剂中溶解的材料。作为本发明的解决课题的方法是提供一种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酯、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和作为(C)成分的下述式(1)所示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

Description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和由该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高透明性、平坦化性、并具有液晶取向能力、高耐溶剂性和耐热性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及其固化膜,并涉及该固化膜的应用。该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特别适合作为液晶显示器中的兼具液晶取向功能的滤色器外覆剂。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器件中,为了防止元件表面在制造工序中暴露于溶剂和/或热而设置有保护膜。对于该保护膜,不仅要求与所保护的基板的附着性高、耐溶剂性高,还要求透明性、耐热性等性能。
这样的保护膜在作为用于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固体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保护膜使用的情况下,一般要求具有使其基底基板的滤色器或黑矩阵树脂平坦化的性能,即作为平坦化膜的性能。特别是在制造STN方式或TFT方式的彩色液晶显示元件时,需要非常严格地控制滤色器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粘合精度,必须使基板间的液晶盒间隙均匀。此外,为了维持透过滤色器的光的透射率,作为其保护膜的这些平坦化膜需要高透明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已研究通过向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盒内导入相位差材料来实现低成本化、轻量化,这样的相位差材料一般使用涂布液晶单体使其取向、然后使其光固化而得的材料。为了使该相位差材料取向,需要下层膜是在摩擦处理后具有取向性的材料。从而在滤色器的外覆层上成膜出液晶取向层之后形成相位差材料(参照图2(a))。如果能够形成兼任该液晶取向层和滤色器的外覆层的层(参照图2(b)),则可以获得低成本化、工艺数减少等较大的优势,因此强烈期望这样的材料。
一般而言,该滤色器的外覆层使用透明性高的丙烯酸系树脂。从安全性、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在这些丙烯酸系树脂中广泛使用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二醇系溶剂、和/或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酯系溶剂。这样的丙烯酸系树脂通过热固化、光固化来赋予耐热性、耐溶剂性(专利文献1、2)。然而,虽然现有的热固化性、光固化性丙烯酸系树脂显示出适当的透明性、平坦化性,但是即使对这样的平坦化膜进行摩擦处理也不能显示充分的取向性。
另一方面,液晶取向层通常使用包含溶剂可溶性聚酰亚胺和/或聚酰胺酸的材料。已报道了这些材料通过在后烘烤时完全酰亚胺化而赋予耐溶剂性,通过摩擦处理而显示充分的取向性(专利文献3)。然而,尝试制成滤色器的平坦化膜,结果存在平坦化性和透明性大幅度降低等问题。此外,虽然聚酰亚胺、聚酰胺酸可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γ-丁内酯等溶剂,但对二醇系溶剂、酯系溶剂的溶解性低,难以适用于平坦化膜生产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在固化膜形成后显示高耐溶剂性、液晶取向性、耐热性、高透明性和高平坦化性,而且在固化膜形成时能够在可适用于滤色器的平坦化膜的生产线的二醇系溶剂中溶解的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作为第1观点,涉及一种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酯、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和作为(C)成分的下述式(1)所示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31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式(2)中,R表示亚烷基。
作为第2观点,涉及第1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C)成分是下述式(iii)所示二醇化合物1摩尔与下述式(iv)所示二羧酸酐1.7~2摩尔反应而得的二酯化合物,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P和Q的各基团中包含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分别被脂肪族基团取代;式(2)中,R表示亚烷基。
作为第3观点,涉及第2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P表示下述式(1P1)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33
式中,P1表示环状饱和烃基,P1基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各自独立地被脂肪族基团取代;R11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h表示0或1。
作为第4观点,涉及第2观点或第3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Q表示下述式(1Q1)所示的基团,
-Q1-X-  (1Q1)
式中,Q1表示碳原子数4~8的亚环烷基或亚环烯基,Q1基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被脂肪族基团或苯基取代;X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作为第5观点,涉及第1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C)成分含有下述式(1-a)所示的至少一种多元酯化合物,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41
式中,Pa表示可以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中断的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烷基、或式(2-a)所示结构,Qa表示脂环式基团,t表示1~5的整数;式(2-a)中,Ra表示亚烷基。
作为第6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5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A)成分是包含下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聚酯,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42
式中,A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4个连接键的4价有机基团,B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
作为第7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6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A)成分是下述式(i)所示四羧酸二酐与式(ii)所示二醇化合物反应而得的聚酯,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51
式中,A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4个连接键的4价有机基团,B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
作为第8观点,涉及第6观点或第7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所述式(3)中,A表示选自下述式(A-1)~式(A-8)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基团,B表示选自下述式(B-1)~式(B-5)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作为第9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8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作为(A)成分的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为1,000~30,000。
作为第10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9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作为抗氧化剂的酚化合物作为(D)成分。
作为第11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10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E)成分。
作为第12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11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作为(F)成分。
作为第13观点,涉及第1观点~第12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1~100质量份的(C)成分。
作为第14观点,涉及第10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01~5质量份的(D)成分。
作为第15观点,涉及第11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5~30质量份的(E)成分。
作为第16观点,涉及第12观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5~50质量份的(F)成分。
作为第17观点,涉及使用第1观点~第16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
作为第18观点,涉及使用第1观点~第16观点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液晶取向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可以形成具有高平坦化性、高透明性、高耐溶剂性、高耐热性以及液晶取向能力的固化膜,因此可以用作液晶取向膜、平坦化膜的形成材料。特别是能够将以往独立形成的液晶取向膜和滤色器的外覆层作为兼备两者特性的“液晶取向层”一次形成,从而可以通过制造工序的简化和工艺数减少来实现低成本化等。
此外,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可溶于二醇系溶剂,因此可以适合用于主要使用这些溶剂的平坦化膜的生产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在台阶差基板上涂布热固化性聚酯组合物时形成的固化膜的示意图。
图2是将通过现有技术形成了液晶取向膜的液晶盒(a)与使用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形成了平坦化膜的液晶盒(b)对比显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到目前为止提出的丙烯酸树脂系和聚酰亚胺系的固化膜中,还没有可以充分满足液晶取向膜、平坦化膜所要求的平坦化性、透明性、取向性等所有性能的固化膜。
此外,迄今为止提出了使用聚酯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取向材料(参照日本特开平5-15805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29039号公报),但这些材料均不具有热固化性,而且所形成的固化膜的耐溶剂性也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热固化性的聚酯来实现上述的平坦化性、透明性、取向性等性能的提高。即,本发明是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酯、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以及作为(C)成分的下述式(1)所示的二酯化合物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由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形成的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此外,式(2)中,R表示亚烷基。)。
本发明是除了上述(A)~(C)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作为(D)成分的抗氧化剂即酚化合物、作为(E)成分的硅烷偶联剂、作为(F)成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以下,详细说明各成分。
[(A)成分]
(A)成分的聚酯优选为包含下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聚酯,更优选为由式(3)所示结构单元构成的聚酯。
上述式中,A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4个连接键的4价有机基团,B表示在脂环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
上述A优选为下述式(3A1)、式(3A2)或式(3A3)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82
式中的A1表示环状饱和烃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8的环状饱和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6的环状饱和烃基。这里,A1基中所含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各自独立地被脂肪族基团取代,且其中的2个取代基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4~6元环。
这里,作为该取代基的脂肪族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脂肪族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脂肪族基团。在这些取代基结合而形成环的情况下,形成例如降冰片烯基、金刚烷基等桥环式烃基、一部分或全部被氢化的稠合多环式烃基。
上述式中,R1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优选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
另外,R2表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
将式(3)中的作为4价有机基团的A的优选具体例子示于下述式(A-1)~式(A-8)。在下述(A-1)~式(A-8)所示基团中,A特别优选为选自式(A-1)或(A-2)中的基团。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91
上述式(3)中,B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优选为下述式(3B1)或式(3B2)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092
式中的B1表示环状饱和烃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8的环状饱和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6的环状饱和烃基。B1基中所含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各自独立地被脂肪族基团取代。
这里,作为该取代基的脂肪族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脂肪族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脂肪族基团。在这些取代基结合而形成环的情况下,形成例如降冰片烯基、金刚烷基等桥环式烃基、一部分或全部被氢化的稠合多环式烃基。
另外,B2表示亚苯基。
式中,R3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优选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
R4、R5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优选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R6、RW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另外,k表示0或1。
将式(3)中的作为2价有机基团的B的优选具体例子示于下述式(B-1)~式(B-5)。在下述(B-1)~式(B-5)所示基团中,B特别优选为选自(B-1)~(B-4)中的基团。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01
(A)成分的聚酯优选包含在式(3)所示结构单元中A为选自式(3A1)~式(3A3)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的结构,但还可以包含除了式(3A1)~式(3A3)所示的基团以外的其它结构。此时,只要形成聚酯的结构即可,对其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选自下述式(3A4)~式(3A5)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的结构。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02
上述式中,R8、R9、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优选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
R8特别优选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R9特别优选为醚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而且R10特别优选为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
另外,h表示0或1。
将上述式(3A4)~式(3A5)的优选具体例子示于下述式(a1)~式(a7)。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11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A)成分的聚酯中,优选包含至少60摩尔%以上的在上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中A为选自上述式(3A1)~式(3A3)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的结构单元。
(A)成分的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30,000,更优选为1,500~10,000。在(A)成分的聚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取向性和耐溶剂性有降低的倾向,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平坦化性有时会降低。
<(A)成分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的聚酯例如可以通过使四羧酸二酐与二醇化合物聚合来获得。更优选通过使包含下述式(i)所示四羧酸二酐的四羧酸二酐(以下也称为酸成分)与包含下述式(ii)所示二醇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以下也称为二醇成分)反应来获得。
上述式中,A和B与上述的式(3)中的定义含义相同,优选的方式也与上述的方式相同。
在上述(A)成分的聚酯中,优选四羧酸二酐的总量(酸成分的总量)与二醇化合物的总量(二醇成分的总量)的配合比、即<二醇化合物的总摩尔数>/<四羧酸二酐化合物的总摩尔数>为0.5~1.5。与通常的缩聚反应同样地,该摩尔比越接近1,生成的聚酯的聚合度越大、分子量越大。
对于(A)成分的聚酯,为了避免保存稳定性降低,优选将其末端形成酸酐末端。
上述聚酯的末端根据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配合比而变化。例如,在使酸成分过量反应的情况下,末端容易形成酸酐。
此外,在过量使用二醇成分进行聚合的情况下,末端容易形成羟基。在该情况下,可以使该末端羟基与羧酸酐反应,从而将末端羟基用酸酐封闭。作为这样的羧酸酐的例子,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酐、1,2,4-苯三酸酐、马来酸酐、萘二甲酸酐、氢化邻苯二甲酸酐、衣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2-环己烷二甲酸酐、4-甲基-1,2-环己烷二甲酸酐、4-苯基-1,2-环己烷二甲酸酐、甲基-5-降冰片烯-2,3-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环[2.2.2.]辛烯-2,3-二甲酸酐等。
在上述(A)成分的聚酯的制造中,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反应温度可以选择50~200℃、优选为80~170℃的任意的温度。例如可以在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为2~48小时的条件下获得聚酯。
此外,在用酸酐保护末端羟基的情况下的反应温度可以选择50~200℃、优选为80~170℃的任意的温度。
上述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作为此时可以使用的溶剂,只要是不含羟基、氢基等与酸酐反应的官能团的溶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二甲亚砜、四甲基脲、二甲砜、六甲基亚砜、间甲酚、γ-丁内酯、环己酮、环戊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2-庚酮、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丙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等。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但从安全性、对滤色器的外覆剂的生产线的适用性方面出发,更优选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此外,即使是不溶解聚酯的溶剂,也可以在通过聚合反应而生成的聚酯不析出的范围内混合在上述溶剂中使用。
此外,上述酸成分(式(i))与二醇成分(式(ii))反应时也可以使用催化剂。
作为聚酯聚合时使用的催化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溴化铵、苄基三丙基氯化铵、苄基三丙基溴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溴化铵等季铵盐、四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1
四苯基溴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2
苄基三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3
苄基三苯基溴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4
乙基三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5
乙基三苯基溴化等季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37
盐。
这样得到的包含作为(A)成分的聚酯的溶液可以直接用于调制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此外,可以使所得的聚酯在水、甲醇、乙醇、乙醚、己烷等不良溶剂中沉淀分离并回收,然后使用。
<(B)成分>
本发明的(B)成分是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列举环氧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等化合物,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三(2,3-环氧丙基)异氰脲酸酯、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环氧-4-(环氧乙基)环己烷、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2,6-二缩水甘油基苯基缩水甘油醚、1,1,3-三[对(2,3-环氧丙氧基)苯基]丙烷、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4,4’-亚甲基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3,4-环氧环己烷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等。
此外,从获取容易方面出发,可以使用市售品的化合物。以下列举其具体例(商品名),但不限于此:YH-434、YH434L(东都化成(株)制)等具有氨基的环氧树脂;エポリ一ドGT-401、エポリ一ドGT-403、エポリ一ドGT-301、エポリ一ドGT-302、セロキサイド2021、セロキサイド3000、セロキサイドP-2021(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制)等具有氧化环己烯结构的环氧树脂;エピコ一ト1001、エピコ一ト1002、エピコ一ト1003、エピコ一ト1004、エピコ一ト1007、エピコ一ト1009、エピコ一ト1010、エピコ一ト828(以上为油化シエルエポキシ(株)(现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株))制)等双酚A型环氧树脂;エピコ一ト807(油化シエルエポキシ(株)(现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株))制)等双酚F型环氧树脂;エピコ一ト152、エピコ一ト154(以上为油化シエルエポキシ(株)(现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株))制)、EPPN201、EPPN202(以上为日本化药(株)制)等苯酚酚醛树脂型环氧树脂;EOCN-102、EOCN-103S、EOCN-104S、EOCN-1020、EOCN-1025、EOCN-1027(以上为日本化药(株)制),エピコ一ト180S75(油化シエルエポキシ(株)(现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株))制)等甲酚酚醛树脂型环氧树脂;デナコ一ルEX-252(ナガセケムテツクス(株)制),CY175、CY177、CY179、アラルダイトCY-182、アラルダイトCY-192、アラルダイトCY-184(以上为CIBA-GEIGY A.G制),エピクロン200、エピクロン400(以上为DIC(株)制),エピコ一ト871、エピコ一ト872(以上为油化シエルエポキシ(株)(现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株))制),ED-5661、ED-5662(以上为セラニ一ズコ一テイング(株)制)等脂环式环氧树脂;デナコ一ルEX-611、デナコ一ルEX-612、デナコ一ルEX-614、デナコ一ルEX-622、デナコ一ルEX-411、デナコ一ルEX-512、デナコ一ルEX-522、デナコ一ルEX-421、デナコ一ルEX-313、デナコ一ルEX-314、デナコ一ルEX-321(ナガセケムテツクス(株)制)等脂肪族多缩水甘油醚等。
此外,作为具有至少二个环氧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具有环氧基的聚合物。作为这样的聚合物,只要是具有环氧基的聚合物即可以使用,没有特别限制。
上述具有环氧基的聚合物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环氧基的加聚性单体进行加聚来制造。作为一例,可以列举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共聚物等加聚物,和/或环氧酚醛清漆树脂等缩聚物。
或者,上述具有环氧基的聚合物还可以通过使具有羟基的高分子化合物与表氯醇、甲苯磺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反应来制造。
作为这样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300~200,000。
这些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中的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的含量,基于作为(A)成分的聚酯100质量份优选为3~50质量份,更优选为5~4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0~30质量份。在该比例过小的情况下,有时由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的耐溶剂性、耐热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过大的情况下,有时耐溶剂性降低和/或保存稳定性降低。
<(C)成分>
(C)成分是下述式(1)所示的二酯化合物。在本发明中,作为(C)成分的二酯化合物,不仅可以使用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也可以使用多种。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51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P和Q的各基团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分别被脂肪族基团取代。
此外,式(2)中,R表示亚烷基,R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上述式中,P的优选结构以上述式(2)或下述式(1P1)表示。
式中,P1表示环状饱和烃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8的环状饱和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6的环状饱和烃基。基P1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各自独立地被脂肪族基团取代。
作为该取代基的脂肪族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的脂肪族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3的脂肪族基团。
上述式中,R11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优选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饱和烃基。
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优选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另外h表示0或1。
上述式(1)中的P的优选具体例子示于下述式(P-1)~式(P-5)。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61
上述式(2)中,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优选为下述式(1Q1)所示的基团。
-Q1-X-  (1Q1)
式中,Q1表示碳原子数为4~8的亚环烷基或亚环烯基,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6的亚环烷基或亚环烯基。基Q1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被脂肪族基团取代。
作为该取代基的脂肪族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的脂肪族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3的脂肪族基团。
另外X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3的亚烷基。
作为优选的Q1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环丁烷基、甲基环丁烷基、二甲基环丁烷基、环戊基、亚环己基、甲基亚环己基、四氢邻苯二甲酰基或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酰基等。
本发明的作为(C)成分的二酯化合物是下述式(iii)所示二醇1摩尔与式(iv)所示二羧酸酐1.7~2摩尔、优选为1.8~2摩尔反应而得的。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71
在上述式(iii)和式(iv)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式(2)中,R表示亚烷基。另外,P、Q和R与上述式(1)和式(2)中的定义含义相同,优选的方式也与上述方式相同。
在本发明中,上述式(iii)所示二醇化合物与式(iv)所示二羧酸酐分别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多种。
作为上述式(iii)所示二醇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氢化双酚A、4,4’-联环己醇、1,4-环己二醇、1,3-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甲醇、间苯二甲醇等。
(C)成分可以是下述式(1-a)所示的多元酯化合物。在本发明中,作为该多元酯化合物,可以仅使用式(1-a)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也可以使用多种。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72
式中,Pa表示可以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中断的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烷基、或式(2-a)所示结构,Qa表示脂环式基团,t表示1~5的整数,Pa和Qa的各基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分别被脂肪族基团取代。此外,式(2-a)中,Ra表示亚烷基,Ra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上述多元酯化合物是下述式(iii-a)所示二醇与式(iv-a)所示二羧酸酐反应而得的。
在上述式(iii-a)和式(iv-a)中,Pa表示可以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中断的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烷基、或式(2-a)所示结构,t表示1~5的整数,Qa表示脂环式基团,式(2-a)中,Ra表示亚烷基。另外,Pa、Qa和Ra与上述式(1-a)和式(2-a)中的定义含义相同,优选的方式也与上述方式相同。
在本发明中,上述式(iii-a)所示多元醇化合物与式(iv-a)所示二羧酸酐分别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多种。
作为上述式(iii-a)所示多元醇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1,3,5-环己烷三醇、季戊四醇等化合物。
上述式(iii-a)所示多元醇化合物的具体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191
作为上述式(iv)所示二羧酸酐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1,2-环己烷二甲酸酐、4-甲基-1,2-环己烷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等。
在上述作为(C)成分的二酯化合物(或多元酯化合物)的制造中,二醇化合物(或多元醇化合物)与二羧酸酐的反应温度可以选择50~200℃、优选为80~170℃的任意的温度。例如,可以在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2~48小时的条件下获得二酯化合物(或多元酯化合物)。
上述二醇化合物(或多元醇化合物)与二羧酸酐的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作为此时可以使用的溶剂,只要是不含有羟基、氨基等与酸酐反应的官能团的溶剂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二甲亚砜、四甲基脲、二甲砜、六甲基亚砜、间甲酚、γ-丁内酯、环己酮、环戊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2-庚酮、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丙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等。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从安全性、对滤色器的外覆剂的生产线的适用性方面出发,更优选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此外,即使是不溶解二酯化合物的溶剂,也可以在通过聚合反应而生成的二酯化合物不析出的范围内,将该溶剂混合在上述溶剂中使用。
此外,在上述二醇化合物(式(iii))(或多元醇化合物(式(iii-a)))与二羧酸酐(式(iv)或式(iv-a))反应时也可以使用催化剂。
作为此时使用的催化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溴化铵、苄基三丙基氯化铵、苄基三丙基溴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溴化铵等季铵盐、四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1
四苯基溴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2
苄基三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3
苄基三苯基溴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4
乙基三苯基氯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5
乙基三苯基溴化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6
等季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07
盐。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中的(C)成分的含量基于作为(A)成分的聚酯100质量份优选为1~100质量份,更优选为5~60质量份。在该比例过小的情况下,有时由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的取向性降低和/或平坦化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过大的情况下,有时透射率降低。
<(D)成分>
在本发明中,可以含有抗氧化剂作为(D)成分。该(D)成分在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后的工艺中防止由设想的高温烘烤引起的膜变色方面是有效的。
作为(D)成分的抗氧化剂,特别优选酚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2,6-二叔丁基-4-甲酚、2,6-二叔丁基苯酚、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甲基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丙酮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缩硫醇、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4,4’-硫联二(2,6-二叔丁基苯酚)、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醚等。
这些作为抗氧化剂的酚化合物不特别限于上述化合物。此外,这些化合物能够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成分合并使用。
在这些抗氧化剂中,从不使取向性降低、耐热性也高方面出发,特别优选2,6-二叔丁基-4-甲酚、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甲基苯、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D)成分的抗氧化剂的酚化合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聚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3质量份。在该比例过小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获得作为抗氧化剂的效果,在过大的情况下,有时取向性降低和/或涂膜开裂。
<(E)成分>
在本发明中,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E)成分。
作为(E)成分的硅烷偶联剂在提高与包含聚合性液晶的相位差材料的附着性方面是有效的。
作为这样的硅烷偶联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甲基二苯基氯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等氯硅烷类;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烯基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烷氧基硅烷类;六甲基二硅氮烷、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二甲基三甲基甲硅烷基胺、三甲基甲硅烷基咪唑等硅氮烷类、乙烯基三氯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N-哌啶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硅烷类;苯并三唑、苯并咪唑、吲唑、咪唑、2-巯基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2-巯基苯并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11
唑、尿唑、硫尿嘧啶、巯基咪唑、巯基嘧啶等杂环状化合物、1,1-二甲基脲、1,3-二甲基脲等脲、或硫脲化合物,在这些硅烷偶联剂中,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这些硅烷偶联剂中,从与包含聚合性液晶的相位差材料的附着力、保存稳定性方面出发,特别优选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上述硅烷偶联剂也可以使用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制、MOMENTIVE制和/或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制等市售化合物,这些市售品可以容易地获得。
这些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A)成分100质量份通常为0.5~30质量份,更优选为0.8~20质量份。如果使用20质量份以上,则涂膜的耐溶剂性有时会降低,此外,如果低于0.5质量份,则有时得不到硅烷偶联剂的充分的效果。
<(F)成分>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含有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作为(F)成分。作为(F)成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在进一步提高平坦化性方面是有效的,可以列举例如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这些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不特别限于上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成分合并使用。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221
上述式中,Y是选自脂肪族基团、包含环式结构的脂肪族基团、和芳香族基团的有机基团,或由选自这些有机基团中的多个有机基团组合而成的有机基团。而且,Y可以包含酯键、醚键、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等键。
作为上述式(4)所示的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可列举例如,N,N’-3,3-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3,3-二乙基-5,5-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苯基砜双马来酰亚胺、4,4-二苯基砜双马来酰亚胺、N,N’-对二苯甲酮双马来酰亚胺、N,N’-二苯基乙烷双马来酰亚胺、N,N’-二苯基醚双马来酰亚胺、N,N’-(亚甲基二-双四氢苯基)双马来酰亚胺、N,N’-(3-乙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3,3-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异佛尔酮双马来酰亚胺、N,N’-联甲苯胺双马来酰亚胺、N,N’-二苯基丙烷双马来酰亚胺、N,N’-萘双马来酰亚胺、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N,N’-5-甲氧基-1,3-苯撑双马来酰亚胺、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氯-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溴-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乙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丙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异丙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丁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甲氧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1-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乙烷、1,1-双(3-甲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乙烷、1,1-双(3-氯-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乙烷、1,1-双(3-溴-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乙烷、3,3-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戊烷、1,1,1,3,3,3-六氟-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1,1,3,3,3-六氟-2,2-双(3,5-二甲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1,1,3,3,3-六氟-2,2-双(3,5-二溴-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N,N’-亚乙基双马来酰亚胺、N,N’-六亚甲基双马来酰亚胺、N,N’-十二亚甲基双马来酰亚胺、N,N’-间二甲苯双马来酰亚胺、N,N’-对二甲苯双马来酰亚胺、N,N’-1,3-二亚甲基环己烷双马来酰亚胺、N,N’-2,4-甲苯双马来酰亚胺、N,N’-2,6-甲苯双马来酰亚胺等,但不特别限于上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成分合并使用。
在这些双马来酰亚胺中,优选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N,N’-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3,3-二乙基-5,5-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等芳香族双马来酰亚胺。
此外,在这些芳香族双马来酰亚胺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平坦化性,优选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芳香族双马来酰亚胺。
在本发明中,作为(F)成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聚酯100质量份优选为0.5~5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2~20质量份。在该比例过小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得到提高由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的平坦化性的效果,在过大的情况下,有时固化膜的透射率降低和/或涂膜开裂。
<溶剂>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往往溶解于溶剂,在溶液状态下使用。此时使用的溶剂是用于溶解(A)成分~(C)成分、根据需要的(D)成分~(F)成分、和/或后述其它添加剂的溶剂,只要是具有这样的溶解能力的溶剂即可,对其种类和结构等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这样的溶剂,可以列举在(A)成分的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和/或下述溶剂。例如,可列举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丙基醚、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环己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它添加剂>
此外,只要不破坏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表面活性剂、流变调节剂等粘结助剂、颜料、染料、保存稳定剂、消泡剂、多元酚和/或多元羧酸等溶解促进剂等。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是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酯、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作为(C)成分的二酯(或多元酯),并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作为(D)成分的抗氧化剂(酚化合物)、作为(E)成分的硅烷偶联剂、作为(F)成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以及其它添加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组合物。而且,通常这些成分往往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溶液来使用。
其中,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的优选例子如下。
[1]: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1~100质量份的(C)成分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2]: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1~100质量份的(C)成分、溶剂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3]: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1~100质量份的(C)成分、0.01~5质量份的(D)成分、0.5~30质量份的(E)成分、0.5~50质量份的(F)成分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4]: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3~50质量份的(C)成分、0.01~5质量份的(D)成分、0.5~30质量份的(E)成分、0.5~50质量份的(F)成分、溶剂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以下详细说明在将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制成溶液使用时的配合比例、调制方法等。
对于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比例,只要是各成分均匀地溶解于溶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1~80质量%,优选5~60质量%,更优选10~50质量%。这里,固体成分是指从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的全部成分中除去溶剂后的部分。
对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的调制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其调制法,可列举例如,将(A)成分溶解于溶剂中,将(B)成分、(C)成分以及(D)成分、(E)成分、(F)成分以规定比例混合在该溶液中,制成均匀溶液的方法,或者在该调制法的适当阶段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其它添加剂并混合的方法。
当调制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时,可以直接使用通过溶剂中的聚合反应而得的聚酯的溶液。在这种情况下,当向该(A)成分的溶液中与上述同样地添加(B)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等制成均匀溶液时,为了调整浓度可以进一步补加溶剂。此时,聚酯的生成过程中使用的溶剂与调制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时用于调整浓度的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而且,调制出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的溶液优选使用孔径为0.2μm左右的过滤器等过滤后再使用。
<涂膜、固化膜和液晶取向层>
通过旋涂、流涂、辊涂、狭缝涂布、狭缝涂布后继以旋涂、喷墨涂布、印刷等方式将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涂布在基板(例如硅/二氧化硅包覆基板、氮化硅基板、包覆有金属例如铝、钼、铬等的基板、玻璃基板、石英基板、ITO基板等)、膜(例如三乙酰纤维素膜、聚酯膜、丙烯酸系膜等树脂膜)等上,然后可以通过用电热板或烘箱等进行预干燥(预烘烤)来形成涂膜。然后,通过将该涂膜进行加热处理来形成被膜。
作为该加热处理的条件,例如,可采用从温度70℃~160℃、时间0.3~60分钟的范围中适当选择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优选为80℃~140℃、0.5~10分钟。
此外,由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形成的被膜的膜厚例如为0.1~30μm,可以考虑所使用的基板的台阶差、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来适当选择。
作为后烘烤,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在从温度140℃~250℃的范围中选择的加热温度下,在电热板上的情况下处理5~30分钟,在烘箱中的情况下处理30~90分钟。
通过在如上所述的条件下使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固化,可以使基板的台阶差充分平坦化,并可以形成具有高透明性的固化膜。
通过对这样形成的固化膜进行摩擦处理,可以使其作为液晶取向层,发挥作用,即,作为使具有液晶性的化合物取向的层发挥作用。
作为摩擦处理的条件,一般采用旋转速度300~1000rpm、进给速度3~200mm/秒、压入量0.1~1mm这样的条件。
然后,通过使用纯水等进行超声波清洗来除去由摩擦产生的残渣。
在这样形成的液晶取向层上涂布相位差材料,然后使相位差材料光固化成为液晶状态,从而可以形成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层。
作为相位差材料,可使用例如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单体或含有该液晶单体的组合物等。
此外,可以将具有如上所述形成的液晶取向层的2片基板隔着隔离物以液晶取向层相对的方式粘合,然后向这些基板之间注入液晶,从而制成液晶取向了的液晶显示元件。
此外,在形成液晶取向层的基材为膜的情况下,是作为光学各向异性膜有用的材料。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可以适合用于各种光学各向异性膜、液晶显示元件。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具有至少必要水平的平坦化性,因此作为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型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元件等各种显示器中的保护膜、平坦化膜、绝缘膜等固化膜的材料也是有用的,特别优选作为形成滤色器的外覆材料、TFT型液晶元件的层间绝缘膜、有机EL元件的绝缘膜等的材料。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中使用的缩写符号]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缩写符号的含义如下所述。
<聚酯和二酯化合物原料>
HBPDA:3,3’-4,4’-二环己基四甲酸二酐
BPDA:联苯四甲酸二酐
BPADA: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
HPA:六氢邻苯二甲酸酐
CHDO:1,4-环己二醇
CHTO:1,3,5-环己烷三醇
PE:季戊四醇
HBPA:氢化双酚A
THPA:1,2,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聚酯和二酯化合物聚合催化剂>
BTEAC: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聚酰亚胺前体原料>
CBDA:环己烷四甲酸二酐
pDA:对苯二胺
<丙烯酸系共聚物原料>
MAA:甲基丙烯酸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HEM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CHMI: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AIBN:偶氮二异丁腈
<环氧化合物>
CEL: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制セロキサイドP-2021(制品名)(化合物名: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
<抗氧化剂>
TBHBM: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甲基苯
MBP: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
<硅烷偶联剂>
MPS: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
BMI1:N,N’-(3,3-二乙基-5,5-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溶剂>
PGMEA: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PGME:丙二醇单甲醚
NMP:N-甲基吡咯烷酮
按照以下合成例得到的聚酯、聚酰亚胺前体和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在以下条件下测定:使用日本分光(株)制GPC装置(Shodex(注册商标)色谱柱KF803L和KF804L),将洗脱溶剂四氢呋喃以流量1ml/分钟流经色谱柱中(柱温40℃)进行洗脱。此外,下述的数均分子量(以下称为Mn)和重均分子量(以下称为Mw)以聚苯乙烯换算值表示。
<合成例1>
将HBPDA 18.0g、BPDA 4.54g、HBPA 15.9g、THPA 2.01g、BTEAC0.19g在PGMEA 95.1g中在125℃下反应19小时,从而获得了聚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P1)。所得的聚酯的Mn为1,310,Mw为3,270。
<合成例2>
将HBPDA 12.0g、HBPA 10.2g、THPA 0.95g、BTEAC 0.22g在PGMEA54.48g中在125℃下反应19小时,从而获得了聚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P2)。所得的聚酯的Mn为1,980,Mw为3,500。
<合成例3>
将HBPDA 18.0g、BPADA 7.37g、HBPA 17.0g、THPA 2.15g、BTEAC0.10g在PGMEA 104.2g中在125℃下反应19小时,从而获得了聚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P3)。所得的聚酯的Mn为1,440,Mw为3,080。
<合成例4>
将HBPA 16.82g(0.070摩尔)、THPA 20.85g(0.137摩尔)、BTEAC0.096g在PGMEA 88.13g中在130℃下反应16小时,从而获得了二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A1)。
<合成例5>
将CHDO 8.13g(0.070摩尔)、THPA 20.85g(0.137摩尔)、BTEAC 0.096g在PGMEA 67.86g中在130℃下反应16小时,从而获得了二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A2)。
<合成例6>
将HBPA 16.82g(0.070摩尔)、HPA 21.13g(0.137摩尔)、BTEAC 0.096g在PGMEA 88.77g中在130℃下反应16小时,从而获得了二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A3)。
<合成例7>
将CHTO 5.50g(0.042摩尔)、THPA 17.08g(0.112摩尔)、BTEAC 0.057g在PGMEA 52.83g中在130℃下反应16小时,从而获得了二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A4)。
<合成例8>
将PE 5.00g(0.037摩尔)、THPA 20.10g(0.132摩尔)、BTEAC 0.050g在PGMEA 58.69g中在130℃下反应16小时,从而获得了二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A5)。
<合成例9>
将CBDA 17.7g、pDA 10.2g在NMP 66.4g中在23℃下反应24小时,从而获得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固体成分浓度:30.0质量%)(P4)。所得的聚酰亚胺前体的Mn为5,800,Mw为12,500。
<合成例10>
使用MAA 10.9g、CHMI 35.3g、HEMA 25.5g、MMA 28.3g作为单体成分,使用AIBN 5g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使它们在溶剂PGMEA 150g中在温度60℃~100℃下进行聚合反应,从而获得了丙烯酸系共聚物溶液(固体成分浓度:40.0质量%)(P5)。所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溶液的Mn为3,800,Mw为6,700。
<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
按照表1所示的组成调制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分别对由该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的平坦化性、耐溶剂性、取向性、附着性、透明性以及耐热性(透射率)进行了评价。
[表1]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311
※P1~P3:聚酯溶液  P4:聚酰亚胺前体溶液  P5:丙烯酸系共聚物溶液
[平坦化性的评价]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涂布在高度1.0μm、线宽100μm、线间间隔40μm的台阶差基板(玻璃制)上,然后在温度100℃下在电热板上进行预烘烤120秒,形成了膜厚2.5μm的涂膜。膜厚使用FILMETRICS社制F20测定。通过将该涂膜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加热30分钟来进行后烘烤,形成了膜厚2.0μm的固化膜。
测定台阶差基板线上的涂膜和间隔上的涂膜的膜厚差(参照图1),使用平坦化率(DOP)=100×〔1-{涂膜的膜厚差(μm)/台阶差基板的高度(1.0μm)}〕的公式求出平坦化率。
此外,要被认为是平坦化膜,要求具有至少60%以上的平坦化率。
[耐溶剂性的评价]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涂布在硅片上,然后在温度100℃下在电热板上预烘烤120秒,形成了膜厚2.8μm的涂膜。膜厚使用FILMETRICS社制F20测定。将该涂膜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进行后烘烤30分钟,形成了膜厚2.5μm的固化膜。
将该固化膜在PGMEA或NMP中浸渍60秒,然后分别在温度100℃下干燥60秒,测定膜厚。将PGMEA或NMP浸渍后膜厚无变化的记为○,将浸渍后观察到膜厚减少的记为×。
[取向性的评价]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涂布在ITO基板上,然后在温度100℃下在电热板上预烘烤120秒,形成了膜厚2.8μm的涂膜。膜厚使用FILMETRICS社制F20测定。将该涂膜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进行后烘烤30分钟,形成了固化膜。
将该固化膜在旋转速度400rpm、进给速度30mm/秒、压入量0.4mm的条件下进行摩擦处理。将摩擦处理后的基板用纯水超声波清洗5分钟。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包含液晶单体的相位差材料涂布在该基板上,然后在80℃下在电热板上进行预烘烤60秒,形成了膜厚1.4μm的涂膜。将该基板在氮气气氛下以1,000mJ曝光。将制作的基板夹持在偏转板间,目视确认取向性。将基板倾斜45度时与不倾斜时的光的透射性显著变化的记为○,将不变化的记为×。
[附着性的评价]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实施例1~实施例9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涂布在石英基板上,然后在温度100℃下在电热板上进行预烘烤120秒,然后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进行后烘烤30分钟,形成了固化膜。
将该固化膜以旋转速度400rpm、进给速度30mm/秒、压入量0.4mm进行摩擦处理。将摩擦处理后的基板用纯水超声波洗涤5分钟。
使用旋转涂布机在该基板上涂布包含液晶单体的相位差材料,然后在80℃下在电热板上进行预烘烤60秒,形成了膜厚1.4μm的涂膜。将该基板在氮气气氛下以1,000mJ曝光。在制作的涂膜上刻入25个1mm×1mm的刻痕,然后进行胶带剥离试验(使用带:セロテ一プ(注册商标))。将25个刻痕中完全没有剥落的记为○,只要有1个剥落的就记为×。
[透明性(透射率)的评价]
使用旋转涂布机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比较例1~比较例3的各组合物涂布在石英基板上,然后在温度100℃下在电热板上进行预烘烤120秒,形成了膜厚2.8μm的涂膜。膜厚使用FILMETRICS社制F20测定。将该涂膜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进行后烘烤30分钟,形成了固化膜。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制SHIMADSU UV-2550型号)测定该固化膜在波长400nm时的透射率。
[耐热性(透射率)的评价]
将进行了上述透明性评价后的固化膜再在温度230℃下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加热3小时,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SHIMADSU UV-2550型号)测定波长400nm时的透射率。
[评价的结果]
进行以上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0093720220000341
在实施例1~实施例9中平坦化率良好,对PGMEA、NMP均观察到耐性。而且均显示良好的取向性,高温烘烤后、进一步高温烘烤后也可实现高透射率(透明性),也具备耐热性。而且在任一实施例中与相位差材料的附着性都良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不能形成固化膜。
此外,在比较例2中,结果是虽然耐溶剂性、耐热性、取向性良好,但透明性还存在问题,而且平坦化率非常低、附着性差。
此外,在比较例3中,结果是虽然平坦化率、耐溶剂性、透明性良好,但取向性差、附着性差。
如上所述,得到了如下结果: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在固化膜形成时可以使用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二醇系溶剂,而且所得固化膜的光透射性优异,耐溶剂性、耐热性、平坦化性、附着性和取向性的任一性能均良好。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作为光学各向异性膜、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层是非常有用的,此外,作为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型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元件等各种显示器中的保护膜、平坦化膜、绝缘膜等固化膜的材料、特别是作为形成TFT型液晶元件的层间绝缘膜、滤色器的保护膜、有机EL元件的绝缘膜等的材料也是适合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3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9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037920号公报

Claims (18)

1.一种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酯、作为(B)成分的交联剂、和作为(C)成分的下述式(1)所示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
Figure FDA0000093720210000011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式(2)中,R表示亚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C)成分是下述式(iii)所示二醇化合物1摩尔与下述式(iv)所示二羧酸酐1.7~2摩尔反应而得的二酯化合物,
式中,P表示脂环式基团、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或式(2)所示结构,Q表示脂环式基团、或包含脂环式基团和脂肪族基团的基团,P和Q的各基团中包含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分别被脂肪族基团取代;式(2)中,R表示亚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P表示下述式(1P1)所示的基团,
Figure FDA0000093720210000013
式中,P1表示环状饱和烃基,P1基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各自独立地被脂肪族基团取代;R11表示单键、羰基、醚基、磺酸基、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饱和烃基,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h表示0或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Q表示下述式(1Q1)所示的基团,
-Q1-X-  (1Q1)
式中,Q1表示碳原子数4~8的亚环烷基或亚环烯基,Q1基中的任意氢原子可以被脂肪族基团取代;X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C)成分含有下述式(1-a)所示的至少一种多元酯化合物,
式中,Pa表示可以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中断的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烷基、或式(2-a)所示结构,Qa表示脂环式基团,t表示1~5的整数;式(2-a)中,Ra表示亚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A)成分是包含下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聚酯,
式中,A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4个连接键的4价有机基团,B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A)成分是下述式(i)所示四羧酸二酐与式(ii)所示二醇化合物反应而得的聚酯,
Figure FDA0000093720210000031
式中,A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4个连接键的4价有机基团,B表示在脂环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上结合有2个连接键的2价有机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所述式(3)中,A表示选自下述式(A-1)~式(A-8)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基团,B表示选自下述式(B-1)~式(B-5)所示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Figure FDA0000093720210000032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作为(A)成分的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为1,000~3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作为抗氧化剂的酚化合物作为(D)成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E)成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作为(F)成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3~50质量份的(B)成分、1~100质量份的(C)成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01~5质量份的(D)成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5~30质量份的(E)成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其中,基于(A)成分100质量份,含有0.5~50质量份的(F)成分。
17.使用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固化膜。
18.使用权利要求1~17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获得的液晶取向层。
CN2010800132693A 2009-03-23 2010-03-19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Active CN102361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0172 2009-03-23
JP070172/2009 2009-03-23
PCT/JP2010/054862 WO2010110221A1 (ja) 2009-03-23 2010-03-19 熱硬化膜形成用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1932A true CN102361932A (zh) 2012-02-22
CN102361932B CN102361932B (zh) 2013-07-17

Family

ID=4278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32693A Active CN102361932B (zh) 2009-03-23 2010-03-19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74122B2 (zh)
KR (1) KR101706177B1 (zh)
CN (1) CN102361932B (zh)
TW (1) TWI488914B (zh)
WO (1) WO20101102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996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株式会社大赛璐 热固化性液晶聚酯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3728B2 (ja) * 2011-02-28 2016-02-09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23238515A1 (ja) * 2022-06-07 2023-1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組成物、液晶ポリマーシート、低誘電基板材、及び配線回路基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1998A (zh) * 1973-08-20 1975-04-16
JPS523693A (en) * 1975-06-27 1977-01-12 Ube Ind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novel plyesters having terminal carboxyl groups
JPS5388097A (en) * 1977-03-04 1978-08-03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Epoxy resin composition
JPH04174853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4174854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4174852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2116541A (ja) * 2000-10-04 2002-04-19 Nissan Chem Ind Ltd ポジ型感光性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08033244A (ja) * 2006-06-29 2008-02-14 Chisso Corp 保護膜用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08153101A1 (ja) * 2007-06-15 2008-12-18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熱硬化膜形成用樹脂組成物
JP2009052023A (ja) * 2007-07-27 2009-03-12 Chisso Corp ポリエステルアミド酸な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9732B2 (ja) 1998-09-29 2007-08-15 Jsr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3991349B2 (ja) 1998-10-13 2007-10-17 Jsr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037920A (ja) 2003-06-24 2005-02-10 Jsr Corp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5061709B2 (ja) * 2006-06-29 2012-10-31 Jnc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膜用組成物、液晶配向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CN102731975B (zh) * 2007-10-19 2014-10-1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1998A (zh) * 1973-08-20 1975-04-16
JPS523693A (en) * 1975-06-27 1977-01-12 Ube Ind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novel plyesters having terminal carboxyl groups
JPS5388097A (en) * 1977-03-04 1978-08-03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Epoxy resin composition
JPH04174853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4174854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4174852A (ja) * 1990-11-07 1992-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2116541A (ja) * 2000-10-04 2002-04-19 Nissan Chem Ind Ltd ポジ型感光性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08033244A (ja) * 2006-06-29 2008-02-14 Chisso Corp 保護膜用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08153101A1 (ja) * 2007-06-15 2008-12-18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熱硬化膜形成用樹脂組成物
JP2009052023A (ja) * 2007-07-27 2009-03-12 Chisso Corp ポリエステルアミド酸な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996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株式会社大赛璐 热固化性液晶聚酯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4122B2 (ja) 2014-08-20
JPWO2010110221A1 (ja) 2012-09-27
CN102361932B (zh) 2013-07-17
WO2010110221A1 (ja) 2010-09-30
TW201041971A (en) 2010-12-01
TWI488914B (zh) 2015-06-21
KR20120007498A (ko) 2012-01-20
KR101706177B1 (ko) 2017-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057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CN101679633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树脂组合物
CN105219000B (zh) 树脂组合物、液晶取向材料及相位差材料
CN102361932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CN102369230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CN102395614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感光性聚酯组合物
CN102369231B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组合物
CN101809060A (zh) 热固化膜形成用聚酯树脂溶液
KR20040007280A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