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6223B - 车身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6223B
CN102336223B CN2011101806312A CN201110180631A CN102336223B CN 102336223 B CN102336223 B CN 102336223B CN 2011101806312 A CN2011101806312 A CN 2011101806312A CN 201110180631 A CN201110180631 A CN 201110180631A CN 102336223 B CN102336223 B CN 102336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haft
instrument carrier
carrier panel
lower member
panel 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0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6223A (zh
Inventor
直井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539915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33622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且有效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将仪表板横梁(23)左右分割构成,使位于左侧的左横梁(23a)和位于右侧的右横梁(23b)经由转向轴万向节罩(21)接合,使这些左横梁(23a)、右横梁(23b)以及转向轴万向节罩(21)一体化,并且,在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重合部(94)上设置油门踏板托架(32)。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分隔发动机室和座舱(车室)的仪表板下部件(仪表板面板)上安装有油门踏板等。由于仪表板下部件仅为分隔发动机室和座舱的零件,因此,多数情况下为了轻量化而由薄板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仅凭仪表板下部件难以支承油门踏板,所以,经由油门踏板托架将油门踏板安装在仪表板下部件上。
这里,油门踏板托架需要充分的支承刚性,为了有效地提高该支承刚性,公开了各种各样的技术。
例如,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在制动踏板托架和其下方的油门踏板托架之间配置油门踏板止挡部件,将其上方折曲端部固定在制动踏板托架的宽幅凸缘上,将其下方折曲端部固定在油门踏板托架的上表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由于配置在制动踏板托架和油门踏板托架之间的油门踏板止挡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在两踏板托架上,所以,相对于牢固地支承在车身上的制动踏板托架,油门踏板托架经由油门踏板止挡部件而被支承,其结果为,油门踏板托架的刚性增大,而且,油门踏板止挡部件的刚性也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2447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使制动踏板托架和油门踏板托架接近配置,所以,存在设计自由度降低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且有效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车身前部构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身前部构造1),在仪表板下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下部件10)的发动机室(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室2)侧的表面上设有转向轴万向节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轴万向节罩21),并且,设有沿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横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横梁23),其中,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形成为围绕连接转向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轴72)侧和转向齿轮箱(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向齿轮箱74)侧的接头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万向接头76),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仪表板横梁左右分割构成,经由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来接合位于左侧的左横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横梁23a)和位于右侧的右横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右横梁23b),使这些左横梁、右横梁以及转向轴万向节罩一体化,并且,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和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的重合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重合部94)设置油门踏板托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油门踏板托架32)。
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轴万向节罩的重合部,由于两者相重合的部分使刚性提高。而且,通过在此固定油门踏板托架,能够有效地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
另外,无需如以往那样在油门踏板托架的附近配置制动踏板托架,就能够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具有:纵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纵壁11);从该纵壁的下部朝向后方以呈向下的坡度的方式延伸的倾斜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倾斜壁12),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配置在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边界部71)附近。
由于纵壁和倾斜壁的边界部弯曲,所以,通过在此配置转向轴万向节罩,能够增大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轴万向节罩之间的空间。因此,无需超过需要地增大转向轴万向节罩,就能够可靠地围绕接头部件。
这里,为了提高转向轴万向节罩内的密封性,在仪表板下部件的与安装有转向轴万向节罩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安装转向轴护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插入到仪表板下部件从而固定转向轴护环。在将安装夹插入到仪表板下部件后,该安装夹向转向轴万向节罩侧突出,但由于在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轴万向节罩之间确保了充分的空间,所以,能够避免转向轴万向节罩和安装夹的干涉。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被安装成在其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69)。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以及水从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轴万向节罩之间浸入。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沿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配置,所述左横梁被接合在设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侧的左前侧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前侧车架4a)上,并且,所述右横梁被接合在设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右侧的右前侧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右前侧车架4b)上。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仪表板下部件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的壁厚(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壁厚T1)被设定为比所述仪表板横梁的壁厚(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壁厚T2)厚,将所述仪表板横梁形成为直线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用于支承接头部件的支承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下部件的刚性。
另外,提高转向轴万向节罩的刚性的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轴万向节罩的重合部能够使刚性提高与两者重合相应的量,所以,通过在此固定油门踏板托架,能够有效地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
另外,无需如以往那样在油门踏板托架的附近配置制动踏板托架,就能够提高油门踏板托架的支承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座舱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下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座舱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从发动机室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C-C线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轴护环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身前部构造2…发动机室4a…左前侧车架4b…右前侧车架10…仪表板下部件11…纵壁12…倾斜壁21…转向轴万向节罩23…仪表板横梁23a…左横梁23b…右横梁32…油门踏板托架69…密封部件71…边界部72…转向轴74…转向齿轮箱75…第一轴76…万向接头(接头部件)77…第二轴91…上端部91a、92a、93a…点焊焊接部92…下端部93…中央部94…重合部L1…距离T1、T2…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车身前部构造)
(仪表板下部件)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下述情况,即仅将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作为前方、将行进方向后方作为后方、将车宽方向右方作为右方、将车宽方向左方作为左方、将重力方向上方作为上方、将重力方向下方作为下方等进行表现并说明。
图1是从座舱侧观察的仪表板下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座舱侧观察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从发动机室侧观察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俯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车身前部构造1具有:前侧车架4a、4b,其配置在前方且构成发动机室2的左右框部;前支柱5a、5b,其配置在这些前侧车架4a、4b的后方且左右外侧,沿上下方向延伸;上部梁6a、6b,其配置在两前侧车架4a、4b的上方,各前端被接合在前侧车架4a、4b的前端,且各后端被接合在前支柱5a、5b上;仪表板下部件10,其对发动机室2和配置在其后方的座舱3进行分隔,并接合在前侧车架4a、4b、前支柱5a、5b以及上部梁6a、6b上;接合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下缘上的地板9。
仪表板下部件10是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实施冲压加工等形成的,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纵壁11、从纵壁11的下部向后方以向下的坡度延伸的倾斜壁12,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轮罩部16a、16b。
各轮罩部16a、16b分别朝向座舱3侧鼓出形成,在这些轮罩部16a、16b的上部分别设有角撑板18a、18b。
各前侧车架4a、4b的后端隔着仪表板下部件10并通过点焊焊接接合在各角撑板18a、18b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端部。另一方面,各前支柱5a、5b通过点焊焊接被接合在各角撑板18a、18b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
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中的纵壁11的上缘形成有朝向后方折曲延伸的折曲部27。在该折曲部27上,朝向上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的加强筋(未图示)沿折曲部27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
另一方面,在倾斜壁12的车宽方向中央一体形成有朝向上方鼓出的通道部13。隔着该通道部13,将其左侧作为驾驶席侧脚踏部14,将其右侧作为副驾驶席侧脚踏部15。
另外,在纵壁11的折曲部27和通道部13之间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架28。该中间架28是用于提高仪表板下部件10的刚性的加固部件。
在驾驶席侧脚踏部14中的、纵壁11和倾斜壁12的边界部71(参照图2)上,形成有连通发动机室2和座舱3的转向用开口部20。该转向用开口部20是用于供后述的转向轴72以及万向接头76贯穿的部分。在转向用开口部20上安装有对其进行封闭的转向轴万向节罩21。
(转向轴万向节罩)
图4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C-C线的剖视立体图。
这里,对贯穿转向用开口部20的转向轴72进行说明。如图3~图6所示,转向轴72是将设在座舱3侧的方向盘73的旋转传递到设在发动机室2侧的转向齿轮箱74的机构。
转向轴72具有:连结在方向盘73的下端的第一轴75;一端经由万向接头76能够折曲地连结在该第一轴75的下端的第二轴77。而且,该第二轴77的另一端连结在转向齿轮箱74上。
在仪表板下部件10,在转向用开口部20的周围,转向轴万向节罩21从发动机室2侧安装。转向轴万向节罩21以封闭转向用开口部20的方式形成。
更详细地说,转向轴万向节罩21由朝向发动机室2侧鼓出形成的杯状的罩主体78、形成在罩主体78的开口缘上的外凸缘部79构成。
罩主体78以开口缘位于形成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上的转向用开口部2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罩主体78的底壁78a上形成有用于供转向轴72以及万向接头76贯穿的接头插入口22。
另一方面,在外凸缘部79的上部形成有凸缘加强筋80。外凸缘部79,在使密封部件69夹装于该外凸缘部79和仪表板下部件10之间的状态下,通过点焊焊接被接合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上。
这里,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上,在与凸缘加强筋8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加强筋8。即,凸缘加强筋80的棱线80a和加强筋8的棱线8a成为相互重合的状态。
另外,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边界部71(参照图2)的附近、且在隔着转向用开口部20的两侧,在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内侧,形成有一对护环安装孔81、81。这些护环安装孔81、81是用于安装后述的转向轴护环82的部分。
(油门踏板托架)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座舱3侧的表面上,在转向用开口部20的右上设有油门踏板托架32。油门踏板托架32是用于安装未图示的油门踏板的金属制的加固板,以随着从上端部91趋向斜右下的下端部92而逐渐变细的方式形成。
而且,在上端部91上,点焊焊接部91a等间隔地设定在三处,并且,在下端部92上,点焊焊接部92a设定在一处。而且,在上端部91和下端部92之间的中央部93上的一处设有点焊焊接部93a。
这里,设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发动机室2侧的表面上的转向轴万向节罩21以该罩主体78的开口缘与转向用开口部20相比位于外侧的方式形成,因此,成为油门踏板托架32位于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隔着仪表板下部件10的相反侧的状态。
而且,在油门踏板托架32中的上端部91的点焊焊接部91a中,存在于左端的点焊焊接部91a和下端部92的点焊焊接部92a和中央部93的点焊焊接部93a分别位于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外凸缘部79与仪表板下部件10的重合部94上。即,通过在这些点焊焊接部91a、92a、93a进行点焊焊接,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外凸缘部79、仪表板下部件10、以及油门踏板托架32这三块金属板能够统一被焊接。
另外,在油门踏板托架32上,在上端部91和中央部93之间以及在中央部93和下端部92之间,分别形成有向座舱3侧隆起的凸部95、96。这些凸部95、96是作为安装未图示的油门踏板的座面而构成的部位,形成有多个螺钉孔97。用于安装未图示的油门踏板的螺钉98从发动机室2侧插入到这些螺钉孔97中。
为了避免与这样安装的油门踏板托架32发生干涉,在转向用开口部20的座舱3侧安装有转向轴护环82(参照图7)。
(转向轴护环)
图7是转向轴护环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转向轴护环82由树脂形成,以封闭转向用开口部20的方式设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座舱3侧的表面上。转向轴护环82由封闭转向用开口部20的凸缘部83、从凸缘部83的中央向座舱3侧隆起的护环主体84构成。
凸缘部83形成为比转向用开口部20大,且在与油门踏板托架32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切缺部83a。通过形成该切缺部83a,能够避免转向轴护环82和油门踏板托架32的干涉。
另外,在凸缘部83的外周部与转向用开口部20的周围相重合的部位上,在与形成于仪表板下部件10上的护环安装孔81、81对应的位置上,安装夹85、85向发动机室侧突出设置。
在护环安装孔81、81中分别插入安装夹85、85后,这些安装夹85、85成为从仪表板下部件10向发动机室2侧、即向转向轴万向节罩21侧突出的状态,护环安装孔81、安装夹85二者卡合。由此,转向轴护环82被固定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上。
这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由于以封闭转向用开口部20的方式安装,所以,被设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边界部71(参照图2)上。边界部71由于是纵壁11和倾斜壁12的连接部分所以折曲,由于在这里安装转向轴万向节罩21,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罩主体78之间的距离L1(参照图6)。
而且,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边界部71的附近形成有护环安装孔81。即,转向轴护环82的安装夹85向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罩主体78之间的确保有充分空间的部位突出。因此,能够防止该安装夹85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干涉。
另一方面,护环主体84,其以包围转向轴72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筒状部件的一部分以沿转向轴72(第一轴75)的轴方向的方式倾斜配置并从凸缘部83隆起。即,护环主体84中,形成在其前端的轴插入口86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护环主体84的前端形成有前端狭窄部88。
而且,在轴插入口86的周缘上,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一对狭缝87a、87b。通过这些狭缝87a、87b,护环主体84的前端狭窄部88以能够挠曲的方式形成。一对狭缝87a、87b中,形成在上方的狭缝87a形成在从轴插入口86的周缘到凸缘部83的外周缘的范围。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转向轴护环82安装在转向轴72上。
(仪表板横梁)
回到图3,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发动机室2侧的表面上,在与转向轴万向节罩21对应的位置上,横跨左右的前侧车架4a、4b的仪表板横梁23呈直线状设置。由于转向轴万向节罩21设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边界部71(参照图2)上,所以,沿该边界部71配置有仪表板横梁23。
仪表板横梁23是用于提高仪表板下部件10的刚性且使前方碰撞负荷分散的部件,形成为截面大致帽子型形状。而且,使仪表板横梁23的开口侧朝向仪表板下部件10侧并通过点焊焊接接合,形成闭合截面构造部。
另外,仪表板横梁23隔着转向轴万向节罩21左右分割构成。即,仪表板横梁23由左横梁23a和右横梁23b构成。
而且,各左右的横梁23a、23b的一端通过点焊焊接被接合在转向轴万向节罩21上。即,左右的横梁23a、23b成为经由转向轴万向节罩21连结的状态。另一方面,左横梁23a的另一端通过点焊焊接被接合在配置于左侧的左前侧车架4a上。而且,右横梁23b的另一端通过点焊焊接被接合在配置于右侧的右前侧车架4b上。
此外,图3、图4中,M表示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仪表板横梁23、主汽缸加强件25、减振件固定板26(后述)、以及中间架28的点焊焊接部。
这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壁厚T1被设定成比仪表板横梁23的壁厚T2厚(参照图6)。由此,能够提高基于转向轴万向节罩21所实现的对转向轴72以及万向接头76的支承刚性。
另外,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座舱3侧的表面上,在与右横梁23b对应的部位上,以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方式形成有凹部31。凹部31通过使仪表板下部件10向发动机室2侧鼓出形成而形成。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下部件10的与仪表板横梁23对应的部位的刚性。
另外,在构成仪表板下部件10的纵壁11的座舱3侧的表面上,在转向用开口部20的左上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制动主汽缸的安装孔33。
在该安装孔33的周围设有主汽缸加强件25。主汽缸加强件25是对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实施冲压加工等从而形成有凹凸的部件,在此安装有未图示的制动主汽缸。
而且,在纵壁11上,在通道部13的右侧的上部设有减振件固定板26。减振件固定板26是用于固定作为仪表板下部件10的减振件而被贴附的未图示的防振片(メルシート)的部件,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实施冲压加工等从而形成有凹凸。
(效果)
因此,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将油门踏板托架32中的、上端部91的点焊焊接部91a中的位于左端的点焊焊接部91a的位置、下端部92的点焊焊接部92a的位置、中央部93的点焊焊接部93a的位置分别设定在与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外凸缘部79和仪表板下部件10的重合部94对应的位置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油门踏板托架32的支承刚性。
换言之,由于将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外凸缘部79、仪表板下部件10以及油门踏板托架32三张金属板统一焊接,所以,能够使油门踏板托架32的支承刚性提高与统一焊接相应的量。
另外,由于利用转向轴万向节罩21来提高油门踏板托架32的支承刚性,所以,能够提高未图示的制动踏板的设计自由度。
而且,通过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纵壁11和倾斜壁12的边界部71上设置转向轴万向节罩21,能够在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罩主体78之间确保充分的空间。而且,以转向轴护环82的安装夹85向该空间突出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防止该安装夹85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干涉。另外,无需超过需要地增大转向轴万向节罩21,就能够可靠地围绕万向接头76周边。
而且,在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外凸缘部79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69。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尘埃以及水从仪表板下部件10和转向轴万向节罩21之间浸入。
另外,沿仪表板下部件10的边界部71配置仪表板横梁23,使左右的横梁23a、23b的一端通过点焊焊接接合在转向轴万向节罩21上,而使另一端通过点焊焊接接合在对应的左右的前侧车架4a、4b上。因此,能够将仪表板横梁23牢固地固定,其结果为,能够提高仪表板下部件10的刚性。
而且,将转向轴万向节罩21的壁厚T1设定得比仪表板横梁23的壁厚T2厚(参照图6)。因此,能够提高基于转向轴万向节罩21对转向轴72以及万向接头76的支承刚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包含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追加了各种变更的内容。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经由万向接头76将转向轴72的第一轴75和第二轴77连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连结第一轴75和第二轴77,且满足设计上的布局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点焊焊接进行各部分的金属接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能够适当采用TIG(Tungsten inert gas)(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MIG(metalinert gas)焊接(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接那样的电弧焊接、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以往公知的金属焊接方法。

Claims (5)

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在仪表板下部件的发动机室侧的表面上设有转向轴万向节罩,并且,设有沿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横梁,其中,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形成为围绕连接转向轴侧和转向齿轮箱侧的接头部件,将所述仪表板横梁左右分割构成,经由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来接合位于左侧的左横梁和位于右侧的右横梁,使所述左横梁、右横梁以及转向轴万向节罩一体化,并且,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和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的重合部设置油门踏板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由朝向所述发动机室侧鼓出形成的杯状的罩主体、和形成在所述罩主体的开口缘上的外凸缘部构成,该外凸缘部点焊接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所述发动机室侧,
所述仪表板横梁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点焊接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所述发动机室侧而形成闭合截面,
所述油门踏板托架点焊接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座舱侧,
将所述油门踏板托架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座舱侧的点焊接位置设定在与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的外凸缘部和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重合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具有:纵壁;从该纵壁的下部朝向后方以呈向下的坡度的方式延伸的倾斜壁,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配置在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被安装成在其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沿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配置,所述左横梁被接合在设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侧的左前侧车架上,并且,所述右横梁被接合在设于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右侧的右前侧车架上。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万向节罩的壁厚被设定为比所述仪表板横梁的壁厚厚,将所述仪表板横梁形成为直线状。
CN2011101806312A 2010-07-02 2011-06-24 车身前部构造 Active CN102336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2380A JP4918153B2 (ja) 2010-07-02 2010-07-02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52380 2010-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223A CN102336223A (zh) 2012-02-01
CN102336223B true CN102336223B (zh) 2013-08-28

Family

ID=45399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06312A Active CN102336223B (zh) 2010-07-02 2011-06-24 车身前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4563B2 (zh)
JP (1) JP4918153B2 (zh)
CN (1) CN102336223B (zh)
BR (1) BRPI1103211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1103621A2 (pt) * 2010-07-02 2012-11-20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frontal de veÍculo
JP5949378B2 (ja) * 2012-09-21 2016-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
JP6532513B2 (ja) * 2017-09-15 2019-06-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911776B2 (ja) * 2018-01-17 2021-07-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7056438B2 (ja) * 2018-07-25 2022-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前壁部構造
CN111267963B (zh) * 2020-03-27 2022-07-1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车型的前挡板结构
JP7072024B2 (ja) * 2020-08-06 2022-05-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FR3116041B1 (fr) * 2020-11-06 2022-11-18 Renault Sas Structure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078A (en) * 1989-12-21 1992-01-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a front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body
US6601902B1 (en) * 1997-11-20 2003-08-05 Sommer Allibert-Lignotock Gmbh Motor vehicle cockp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0678A (ja) * 1983-02-15 1984-08-28 Dengensha Mfg Co Ltd 金属部材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59150678U (ja) 1983-03-29 1984-10-0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支持構造
DE10257161A1 (de) * 2002-12-02 2004-06-17 Sai Automotive Sal Gmbh Instrumententafel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IT1224026B (it) * 1988-12-23 1990-09-26 Fiat Auto Spa Struttura di veicolo e metodo per il suo assemblaggio
JP2546751B2 (ja) 1991-07-19 1996-10-2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の照射角度調整装置
JPH08324440A (ja) * 1995-06-02 1996-12-10 Toyota Motor Corp 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
JP3275643B2 (ja) * 1995-07-17 2002-04-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ダッシュロアパネル周辺構造
US5664823A (en) * 1995-09-18 1997-09-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nstrument panel brace
FR2795379B3 (fr) * 1999-06-23 2001-08-17 Allibert Ind Cockpit perfectionne de planche de bord
JP2001010537A (ja) * 1999-06-30 2001-01-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のダッシュボード用スティフナ
JP3330921B2 (ja) * 2000-03-13 2002-10-07 菊池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製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66855A (ja) * 2000-09-25 2002-06-11 Suzuki Motor Corp 前部車体構造
JP2003191862A (ja) * 2001-10-16 2003-07-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FR2834271B1 (fr) * 2001-12-27 2004-02-20 Sai Automotive Allibert Ind Ensemble structurel de planche de bord et procede pour le realiser
JP4010169B2 (ja) * 2002-04-09 2007-11-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FR2841506B1 (fr) * 2002-06-26 2004-08-27 Faurecia Interieur Ind Ensemble de planche de bord et vehicule comprenant l'ensemble
EP1538377A4 (en) * 2002-09-10 2007-10-17 Nsk Ltd HOLE COVER FOR MOTOR VEHICLE
US20040108744A1 (en) * 2002-12-10 2004-06-10 Scheib Chales J. Structural hybrid attachment system
JP4348983B2 (ja) * 2003-03-31 2009-10-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104131B2 (ja) * 2003-04-23 2008-06-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
US7445242B2 (en) * 2004-03-30 2008-11-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502005010011D1 (de) * 2004-06-29 2010-09-09 Faurecia Innenraum Sys Gmbh Kraftfahrzeug sowie trägeranordnung
JP4506404B2 (ja) * 2004-10-21 2010-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クセルペダル取付部の構造
FR2901529B1 (fr) * 2006-05-24 2008-10-31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7604278B2 (en) * 2008-01-09 2009-10-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upports for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s
US8424207B2 (en) * 2008-10-27 2013-04-23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component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078A (en) * 1989-12-21 1992-01-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a front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body
US6601902B1 (en) * 1997-11-20 2003-08-05 Sommer Allibert-Lignotock Gmbh Motor vehicle cockp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74563B2 (en) 2013-07-02
US20120001453A1 (en) 2012-01-05
JP4918153B2 (ja) 2012-04-18
BRPI1103211A2 (pt) 2012-11-20
BRPI1103211B1 (pt) 2020-11-24
JP2012011957A (ja) 2012-01-19
CN102336223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22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8833842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9421818B (zh) 车辆后部结构
US924886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9162708B2 (en) Steering hanger assembly for vehicle
JP6039806B2 (ja) 車両用のサブフレーム
JP4677025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960467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assembly method
CN102310886B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S61150867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JP200632739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取付部構造
US8960759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11097786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JP2006507179A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車両構造体
CN102947169A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6794877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舱壁
CN114194296A (zh)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US11059518B2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JP2014213711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タワーの補強構造
JP2021054124A (ja) 車両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