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5435B -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5435B
CN102335435B CN 201110230995 CN201110230995A CN102335435B CN 102335435 B CN102335435 B CN 102335435B CN 201110230995 CN201110230995 CN 201110230995 CN 201110230995 A CN201110230995 A CN 201110230995A CN 102335435 B CN102335435 B CN 102335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extender
biodegradable
group
polyurethane
pharmaceutica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309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5435A (zh
Inventor
谭鸿
丁明明
傅强
李洁华
周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2309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5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5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5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5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5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的疏水链段、亲水基团、刺激敏感基团和活性基团,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该聚氨酯药物载体材料能够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尺寸的自组装体,包裹难溶性抗肿瘤药物,其表面可通过活性基团偶联的靶向分子,形成具有长循环、主动靶向、刺激响应和药物控制释放等多种功能的理想给药系统,从而显著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拓宽高效剧毒药物的治疗窗,在癌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Description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全世界范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每年有一千多万新增病人深受其害(E.Blanco,C.W.Kessinger,B.D.Sumer and J.Gao,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9,234,123-131),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其中化疗是治疗肿瘤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超过90种化疗药物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临床使用。然而,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差,从而造成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困难、毛细血管栓塞、患者个体差异显著以及全身有效治疗药物浓度难以维持等问题(P.A.Bhat,G.M.Rather and A.A.Dar,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9,113,997-1006)。此外,绝大部分高效抗癌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毒性,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缺乏选择性,易于同时渗入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针对化疗药物所存在的问题,使用药物传递系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够为抗肿瘤药物提供增溶和保护作用、减小其有效剂量和毒副作用,又能将药物靶向输送到需要的肿瘤组织,实现高效细胞内传递、药物控制释放和有效治疗,同时不影响正常细胞的药物载体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纳米技术、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科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以及病理学的迅速发展,肿瘤的化疗、基因治疗和其它疾病的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聚合物纳米系统已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A.S.Mikhail and C.Allen,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9,138,214-223),如高分子前药(C.Li and S.Wallace,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8,60,886-898;X.Hu and X.Jing,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2009,6,1079-1090;S.Zhu,L.Qian,M.Hong,L.Zhang,Y.Pei and Y.Jiang,Advanced Materials,2011,23,84-89;J.Khandareand T.Mi,Prog.Polym.Sci.,2006,31,359-397)、树状大分子(B.K.Nanjwade,H.M.Bechra,G.K.Derkar,F.V.Manvi and V.K.Nanjwade,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9,38,185-196)、脂质体(V.P.Torchilin,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05,4,145-160)和聚合物胶束(A.S.Mikhail and C.Allen,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9,138,214-223)等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已经得到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部分剂型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和临床前期试验(R.Duncan,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03,2,347-360)。但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纳米给药体系大多数结构简单、功能比较单一。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要求一种理想的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应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如长循环、靶向、细胞内在化和刺激响应等,这样才具有真正的实际应用前景(E.Blanco,C.W.Kessinger,B.D.Sumer and J.Gao,Experimental Biology andMedicine,2009,234,123-131;V.Torchilin,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Biopharmaceutics,2009,71,431-444;L.E.van Vlerken and M.M.Amiji,Expert Opinion on DrugDelivery,2006,3,205-216;V.P.Torchilin,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6,58,1532-1555)。然而,现有的聚合物纳米给药系统主要基于传统两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体,能够引入功能基团的活性位点很少,并且结构和性能难以调节(A.Mahmud,X.Xiong and A.Lavasanifar,Macromolecules,2006,39,9419-9428;A.S.Mikhail and C.Allen,Biomacromolecules,2010,11,1273-1280;H.Sun,B.Guo,R.Cheng,F.Meng,H.Liu and Z.Zhong,Biomaterials,2009,30,6358-6366;K.Letchford,R.Liggins and H.Burt,Journal of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8,97,1179-1190;Y.Zhang and R.X.Zhuo,Biomaterials,2005,26,6736-6742;Z.Song,R.Feng,M.Sun,C.Guo,Y.Gao,L.Li and G.Zhai,Journal of Colloid andInterface Science,2011,354,116-123;Y.Li,X.R.Qi,Y.Maitani and T.Nagai,Nanotechnology,2009,20,55106)。
聚氨酯作为一种经典的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分子可裁剪性(M.Ding,J.Li,X.Fu,J.Zhou,H.Tan,Q.Gu and Q.Fu,Biomacromolecules,2009,10,2857-2865;M.Ding,L.Zhou,X.Fu,H.Tan,J.Li and Q.Fu,Soft Matter,2010,6,2087-2092;M.Ding,Z.Qian,J.Wang,J.Li,H.Tan,Q.Gu and Q.Fu,Polymer Chemistry,2011,2,885-891)。其合成简单,分子设计自由度大,有望实现同一个分子链段上带有多个活性反应基团和功能基团,用于偶联药物、配体或抗体等,也容易引入各种类型的亲疏水嵌段,自组装形成性能可控的聚合物纳米胶束。然而,目前可降解聚氨酯在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很少,并且功能单一、缺乏靶向能力、对环境的变化缺乏响应性等(CN 101503501B),而具有多功能的聚氨酯纳米给药体系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的疏水链段、亲水基团、刺激敏感基团和活性基团,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药物载体可通过其活性基团与单克隆抗体、叶酸、RGD肽等靶向分子共价结合,其中靶向分子优选单克隆抗体。
该聚氨酯药物载体中所述生物可降解的疏水嵌段由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构成,优选聚己内酯。
该聚氨酯药物载体中所述亲水基团由聚乙二醇、季铵盐和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
该聚氨酯药物载体中所述刺激敏感基团为腙键、缩醛键、原酸酯键、苯亚胺键和二硫键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优选腙键和二硫键。
该聚氨酯药物载体中所述活性基团为羧基、氨基、羟基和巯基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羧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抗肿瘤药物是紫杉醇、雷公藤甲素、阿霉素、喜树碱、甲氨蝶呤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紫杉醇和雷公藤甲素。
制备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封端剂的总摩尔数为基准,按以下摩尔百分比,采用常规的溶液聚合进行制备: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031
上述配方中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选自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和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为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刺激敏感基团和疏水链段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为在分子结构中只含有疏水链段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
上述配方中的扩链剂选自功能型扩链剂和对比扩链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功能型扩链剂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活性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中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扩链剂,对比扩链剂为在分子结构中不含有亲水基团、活性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的扩链剂。
上述配方中的封端剂选自功能型封端剂和对比封端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功能型封端剂为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的封端剂,对比封端剂为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亲水基团的封端剂。
其中,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扩链剂和封端剂中至少有一种组分含有刺激敏感基团,并且含有活性基团的功能型扩链剂含量不为0。
上述配方中的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优选含腙键的聚己内酯二元醇(HPCL);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优选聚己内酯二元醇(PCL);所述的功能型扩链剂优选赖氨酸-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扩链剂(LGG)、Gemini季铵盐二胺扩链剂(GAn)或2,2-二硫二乙醇(DHDS);所述的对比扩链剂优选1,4-丁二醇(BDO)或1,3-丙二醇(PDO);所述的功能型封端剂优选含腙键的甲氧基聚乙二醇(HPEG);所述的对比封端剂优选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
制备上述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材料采用的常规溶液聚合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具体实施步骤可根据制备目标产物的配方作适当调整,优选使用如下工艺步骤和条件:
(1)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在温度60~110℃下真空干燥60~120分钟;
(2)将温度降至40~60℃后,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适量溶剂,然后升温至60~8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60~120分钟;
(3)加入扩链剂和适量催化剂,在25~85℃下反应120~240分钟;
(4)加入封端剂,在25~85℃下反应60~120分钟;
(5)升温至60~100℃,继续反应120~360分钟;
(6)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12~48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
该方法中所用的溶剂可选用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所用的催化剂可选用辛酸亚锡或二月桂酸丁基锡。该方法中溶剂和催化剂的使用量可根据反应进行调整,以不影响反应顺利进行为前提,适量地添加。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材料可进一步通过溶剂挥发法、成膜水化法或透析法等工艺在水溶液中形成均匀分散的纳米自组装体,所得到的自组装载体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活性基团偶联单克隆抗体等靶向分子,得到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聚氨酯药物载体。
制备上述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聚氨酯药物载体时所采用的偶联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为常规的酯缩合法,其工艺和条件如下:
(1)在多功能聚氨酯纳米自组装体(pH 6.5~7.5)中加入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水溶液,室温反应0.5~3小时;
(2)加入单克隆抗体水溶液,室温搅拌6~24小时;
(3)将反应液在0.5~3升磷酸缓冲液中透析24~48小时,并每隔2~12小时换新鲜的磷酸缓冲透析液;
(4)将透析后的溶液于1000~5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5~30分钟后灭菌,并于4℃保存。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创新性和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中同时含有疏水链段和亲水基团,能够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尺寸的自组装体。其中疏水嵌段形成的内核能够包裹难溶性药物,亲水基团形成的外壳能够延长循环时间,实现载体的隐形功能;载体表面通过活性基团偶联的靶向分子能够赋予其主动靶向功能,从而将药物选择性输送至肿瘤区域;在肿瘤区域弱酸性和氧化还原电势等环境的刺激下,载体分子中的刺激敏感键发生断裂,从而实现药物的快速和可控释放。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聚氨酯药物载体能够同时实现长循环、主动靶向、刺激响应和药物控制释放等多种功能,具有类似结构和功能的聚氨酯药物载体未见报道。
2、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具有独特的多嵌段结构,所形成的胶束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对疏水抗癌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远高于传统的线型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胶束。
3、由于聚氨酯材料优异的分子可裁剪性,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不仅容易在主链、侧链和链端引入活性位点和功能基团进行分子修饰,实现多功能化,而且结构和功能易于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各嵌段组分的种类、链长和含量等来调节载体的分子量、亲疏水性、自组装行为、降解速度、靶向能力、刺激响应性和药物释放速率等,以满足不同临床治疗的需要,因而克服了常规嵌段共聚物功能不完善、结构和性能调控手段单一的缺点。
4、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相比现有的多功能给药体系,其材料合成和载体制备更为简单和经济,分子设计自由度较大,可在同一聚合物分子中同时、合理地实现多种功能,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由于理想的载体结构和多功能性,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能够显著提高抗癌药物(如紫杉醇)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化疗药物对健康组织和细胞的毒副作用,能够大大拓宽高效剧毒药物(如雷公藤甲素)的治疗窗,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高效剧毒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累积释放曲线(药物为雷公藤甲素);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与人表皮鳞癌细胞(A431)和3T3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流式细胞术测试结果;
图3为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所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对照剂型给药后荷瘤鼠的存活率;
图4为用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所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对照剂型给药3周后的肿瘤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但值得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所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表述方便,在实施例中使用了以下代号,特此说明:
PCL=聚己内酯二元醇
mPEG=甲氧基聚乙二醇
LDI=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
BDO=1,4-丁二醇
PDO=1,3-丙二醇
DHDS=2,2-二硫二乙醇
DMAc=N,N-二甲基乙酰胺
HPCL=含腙键的聚己内酯二元醇,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061
式中表示分子量为50~1000的脂肪族链段,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063
表示分子量为500~2000的聚己内酯链段。
HPEG=含腙键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064
式中n为1~100的整数。
GAn=Gemini季铵盐二胺扩链剂,其中n为2~20的整数,优选为8-20,更优选为8-12,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式中,表示碳原子数为2~10的烷基,n为2~20的整数。
LGG=赖氨酸-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扩链剂,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071
实施例1
将含刺激敏感基团和疏水链段的聚合物二元醇(HPCL)和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60℃,真空干燥120分钟;再降温至5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6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12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对比扩链剂(PDO)、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12)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70℃下反应150分钟;最后加入对比封端剂(mPEG),反应120分钟后升温至65℃,继续反应30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24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该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实施例2
将含刺激敏感基团和疏水链段的聚合物二元醇(HPCL)和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60℃,真空干燥120分钟;再降温至5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6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12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对比扩链剂(PDO)、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12)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70℃下反应150分钟;最后加入对比封端剂(mPEG)和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封端剂(HPEG),反应120分钟后升温至65℃,继续反应30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24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所有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实施例3
将含刺激敏感基团和疏水链段的聚合物二元醇(HPCL)和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60℃,真空干燥120分钟;再降温至5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6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12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对比扩链剂(PDO)、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12)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70℃下反应150分钟;最后加入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封端剂(HPEG),反应120分钟后升温至65℃,继续反应30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24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所有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实施例4
将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100℃,真空干燥100分钟;再降温至4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7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6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对比扩链剂(BDO)、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8)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80℃下反应180分钟;最后加入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封端剂(HPEG),反应60分钟后升温至90℃,继续反应24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36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该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实施例5
将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100℃,真空干燥100分钟;再降温至4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7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6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扩链剂(DHDS)、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8)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80℃下反应180分钟;最后加入对比封端剂(mPEG),反应60分钟后升温至90℃,继续反应24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36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该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实施例6
将对比聚合物二元醇(PCL)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反应釜中,搅拌并升温至110℃,真空干燥60分钟;再降温至4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溶剂,升温至70℃,在搅拌和氮气保护下预聚反应60分钟;然后加入1‰辛酸亚锡催化剂、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扩链剂(DHDS)、含亲水基团扩链剂(GA8)和含有活性基团的扩链剂(LGG),在25~80℃下反应180分钟;最后加入含有刺激敏感基团的封端剂(HPEG)和对比封端剂(mPEG),反应60分钟后升温至90℃,继续反应240分钟。待反应液冷却后,停止搅拌和氮气保护,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乙醚和甲醇混合溶液中沉淀36小时,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即为所得产品。该实施例采用的溶剂量与加入反应物的重量比为4∶1,其余原料单体配方见表1。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的结构,表1给出了各实施例的原料单体配方。所有的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生物可降解的疏水嵌段、亲水基团、刺激敏感基团和活性基团,并且可以通过分子设计调节各种功能基团的含量。例如实施例1~4制备了主链含有PCL疏水嵌段和pH敏感腙键、侧链含有活性羧基、分子链末端含有聚乙二醇(PEG)链段,并且腙键含量可控;实施例5所制备的聚氨酯主链含有PCL疏水嵌段和氧化还原敏感二硫键、侧链含有活性羧基、分子链末端含有PEG;实施例6制备的聚氨酯主链同时含有疏水嵌段、腙键和二硫键、侧链含有活性羧基、分子链末端含有PEG。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具有独特的多嵌段结构和两亲性,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例如,使用Zetasizer Nano ZS激光粒度和电位仪,测得实施例3所制备聚氨酯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18.5nm,粒径分布非常窄(0.087),且为单峰分布。由于胶束壳组分中包含较多的活性羧基和PEG链段,胶束在室温下表面带负电荷(-21.7mV),这有利于其实现长效循环。为了测试聚氨酯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使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胶束芘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并根据光谱中I1与I3的荧光强度比值推算出CMC为0.0025mg/mL,比文献报道的传统PEG-PCL二嵌段和PCL/PEG树枝状聚合物的CMC值(4.1×10-2mg/mL和6.46×10-2mg/mL)要低(T.Zou,S.Li,X.Zhang,X.Wu,S.Cheng and R.Zhuo,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7,45,5256-5265;J.Liu,F.Zeng and C.Allen,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2007,65,309-319),也显著低于水溶性聚氨酯(IPDI-PPG-DMPA)树脂和PEG/PPG/PLA聚氨酯的CMC(3.2780mg/mL和0.914mg/mL)(X.J.Loh,Y.X.Tan,Z.Li,L.S.Teo,S.H.Goh and J.Li,Biomaterials,2008,29,2164-2172)。
为了考察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方面的应用潜力,首先使用雷公藤甲素(TP)和紫杉醇(PTX)作为疏水模型药物测定其载药能力。结果显示实施例1~6所制备的聚氨酯胶束对TP和PTX的载药量分别为25%和15%左右,包封率分别为50%和30%左右,远高于传统的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胶束(X.Shuai,T.Merdan,A.K.Schaper,F.Xi and T.Kissel,Bioconjugate Chemistry,2004,15,441-448)。并且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载药量可进一步提高。
为了证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能够实现刺激响应和药物控释,使用pH为5.0和7.4的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进行药物释放研究,发现聚氨酯给药载体在弱酸性缓冲液中释放速度明显加快,并且随着pH敏感腙键含量的增加,释放速度和程度增大(图1),证实聚氨酯具有良好的pH刺激响应性和药物控制释放能力。
为了得到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采用常规的酯缩合法(K.Maruyama,T.Takizawa,T.Yuda,S.J.Kennel,L.Huang and M.Iwatsuru,Biochimica etBiophysica Acta,Biomembranes,1995,1234,74-80)将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225mAb)偶联到实施例3和实施例6所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的活性羧基上。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活体成像等方法证实该载体能够识别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例如,图2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聚氨酯药物载体的流式细胞术测试结果。其中GHC为偶联抗体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GH为未偶联抗体的聚氨酯药物载体。由图可见,对于人表皮鳞癌细胞(A431),GHC的细胞内在化程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h后内在化效率达到73%,而GH细胞内在化效率很低,仅为4%;对于3T3成纤维细胞,无论是GH还是GHC均没有进入细胞(图2),说明带有抗体的多功能聚氨酯纳米载体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较好的靶向作用。
为了评价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给药应用中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用PTX和TP作为药物模型研究多功能聚氨酯给药系统的体内药效,结果表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pH敏感、主动靶向聚氨酯/PTX给药系统的瘤重抑瘤率为80.3%,远高于同等剂量下甚至更高剂量下商业化紫杉醇注射液
Figure BSA00000555811900101
和文献报道的其他纳米给药载体的抗肿瘤活性(X.Ke,B.Zhao,X.Zhao,Y.Wang,Y.Huang,X.Chen,B.Zhao,S.Zhao,X.Zhang and Q.Zhang,Biomaterials,2010,31,5855-5864)。因此,本发明为PTX等常规化疗药物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另一方面,对于一直难以进入临床的高效剧毒和治疗窗窄的药物(如TP),对实施例6制备的pH和氧化还原双重敏感、主动靶向TP聚氨脂给药系统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GSC为偶联抗体的多功能聚氨酯载体,GS为未偶联抗体的聚氨酯载体,TP为雷公藤注射液(阳性对照),PBS为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其中TP、GS/TP和GSC/TP1的剂量为0.1mg/kg,GSC/TP2的剂量为0.3mg/kg。图3为给药后荷瘤鼠的存活率曲线,可见TP注射液在0.1mg/kg的浓度下毒性较大,给药一周半后该组裸鼠全部死亡。相比之下,所有聚氨酯载体/雷公藤甲素给药体系和PBS对照均没有显著的毒性,甚至剂量高达0.3mg/mL,也没有出现裸鼠死亡现象,说明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对剧毒的TP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由于良好的靶向效果,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较小。图4为各剂型给药3周后的肿瘤照片,聚氨酯给药体系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其中带有抗体的GS/TP1和GS/TP2的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8.5%和87.3%,显著高于TP注射液(55.9%)和不带抗体的给药体系(43.3%),并且远高于文献报导的治疗效果(L.Xu,H.Chen,H.Xu and X.Yang,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2008,70,741-748)。这些结果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能大大拓宽TP的治疗窗,一方面对剧毒的TP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高剂量下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在低剂量下也仍然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这对于TP等高效剧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新型多功能聚氨酯原料单体配方表

Claims (5)

1.一种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的疏水链段、亲水基团、刺激敏感基团和活性基团,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其中所述生物可降解的疏水链段由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构成;所述亲水基团由聚乙二醇、季铵盐和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所述刺激敏感基团为腙键、缩醛键、原酸酯键、苯亚胺键和二硫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基团为羧基、氨基、羟基和巯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封端剂的总摩尔数为基准,按以下摩尔百分比配方,采用常规的溶液聚合进行制备:
上述配方中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选自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和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为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刺激敏感基团和疏水链段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所述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为在分子结构中只含有疏水链段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二元醇;
上述配方中的扩链剂选自功能型扩链剂和对比扩链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扩链剂不选为对比扩链剂单独一种,所述功能型扩链剂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活性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中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扩链剂,所述对比扩链剂为在分子结构中不含有亲水基团、活性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的扩链剂;
上述配方中的封端剂为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刺激敏感基团的功能型封端剂;
其中,所述功能型封端剂和含有活性基团的功能型扩链剂含量不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中:
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功能型聚合物二元醇优选含腙键的聚己内酯二元醇(HPCL);
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对比聚合物二元醇优选聚己内酯二元醇(PCL);
所述的功能型扩链剂优选赖氨酸-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扩链剂(LGG)、Gemini季铵盐二胺扩链剂(GAn)或2,2-二硫二乙醇(DHDS);所述的对比扩链剂优选1,4-丁二醇(BDO)或1,3-丙二醇(PDO);所述的功能型封端剂优选含腙键的甲氧基聚乙二醇(HPE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可通过其活性基团与单克隆抗体、叶酸、RGD肽中的任一种共价结合。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中的用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是紫杉醇、雷公藤甲素、阿霉素、喜树碱、甲氨蝶呤中的一种或多种。
CN 201110230995 2011-08-12 2011-08-12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Active CN102335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0995 CN102335435B (zh) 2011-08-12 2011-08-12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0995 CN102335435B (zh) 2011-08-12 2011-08-12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5435A CN102335435A (zh) 2012-02-01
CN102335435B true CN102335435B (zh) 2013-12-18

Family

ID=4551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30995 Active CN102335435B (zh) 2011-08-12 2011-08-12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54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102B (zh) * 2012-02-24 2013-06-12 四川大学 具有热敏开关的聚氨酯药物控释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2819B (zh) * 2013-03-01 2015-01-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侧链带有氨基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6901967B2 (ja) * 2014-07-07 2021-07-14 オキュテック リミテッドOcutec Limited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ポリウレタン
CN105097174B (zh) * 2015-08-12 2018-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木聚糖季铵盐纳米磁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4878B (zh) * 2015-12-07 2018-09-14 四川大学 一种双响应性可注射超分子智能水凝胶的制备
CN105601549B (zh) * 2015-12-25 2020-06-16 四川大学 刺激敏感型二异氰酸酯
CN105601550B (zh) * 2015-12-25 2020-06-16 四川大学 具有活性基团的刺激敏感多功能多异氰酸酯
CN106432715B (zh) * 2016-07-19 2020-09-15 安徽大学 一种交替共聚物P(OE-alt-CL)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79635B (zh) * 2016-08-10 2019-01-25 同济大学 类抗菌肽和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00651B (zh) * 2017-01-22 2019-06-25 安徽大学 一种具有pH和还原响应性的聚合物POEHD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60429A (zh) * 2017-02-27 2017-06-20 上海宁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氨酯和含氨基活性物质的纳米载药转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3551B (zh) * 2017-11-02 2020-06-26 安徽大学 一种三嵌段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口服肠定位型双层载药纳米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09180902B (zh) * 2018-09-03 2020-01-14 四川大学 聚氨酯及聚氨酯、ros响应聚氨酯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9988280B (zh) * 2019-04-10 2020-07-14 浙江大学 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3608B (zh) * 2019-04-18 2020-10-02 浙江大学 一种含聚酮缩硫醇软段的活性氧降解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8291A (zh) * 2019-06-01 2019-09-10 湘潭大学 一种含二硫键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83613A (zh) * 2019-06-03 2019-08-30 湘潭大学 一种两亲性共聚物及其纳米胶束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3501B (zh) * 2009-03-02 2011-06-29 四川大学 可生物降解的无毒两亲性多嵌段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5435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5435B (zh) 多功能聚氨酯药物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Xu et al. Pulmonary delivery by exploiting doxorubicin and cisplatin co-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metastatic lung cancer therapy
CN108542885B (zh) 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0036B (zh) 生物降解的高分子键合Pt(IV)类抗癌药物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t (iv) prodrug-backboned micelle and DCA loaded nanofibers for enhanced local cancer treatment
Xu et al. Creatine based polymer for codelivery of bioengineered MicroRNA and chemodrugs against breast cancer lung metastasis
Zhang et al. Redox-and light-responsive alginate nanoparticles as effective drug carriers for combinational anticancer therapy
Huang et al. Glycyrrhetinic acid-functionalized degradable micelles as liver-targeted drug carrier
Chen et al.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with different carbohydrates for efficient macrophage-targeted gene therapy
Liu et al. Multifunctional hybrid micelles with tunable active targeting and acid/phosphatase-stimulated drug release for enhanced tumor suppression
CN104888235A (zh) 具有共递送多个药物的pH敏感纳米粒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han et al. Biodegradable nano-architectural PEGylated approach for the improved stability and anticancer efficacy of bendamustine
Sun et al.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rcumin nanoparticles system
WO2022052413A1 (zh) 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载药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备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7266384B (zh) 基于2-氨基十六烷酸的n-羧基内酸酐单体和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
Lee et al. Vitamin E containing polymer micelles for reducing normal cell cytotoxicity and enhancing chemotherapy efficacy
Malekhosseini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ortisone loaded Dextran-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elle
CN112168975A (zh) 一种抗肿瘤靶向药物缓释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un et al. Intestine-penetrating, pH-sensitive and double-layered nanopartic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doxorubicin with reduced toxicity
Wang et al. Cisplatin and paclitaxel co-delivery nanosystem for ovarian cancer chemotherapy
Wang et al. Co-delivery of 5-fluorocytosine and cytosine deaminase into glioma cells mediated by an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responsive nanovesicle
Feng et al. Y-shaped folic acid-conjugated PEG-PCL copolymeric micelles for delivery of curcumin
Zhao et al. Bioabsorbable nano-micelle hybridized hydrogel scaffold prevents postoperative melanoma recurrence
Yan et al. Dynamic micelles with detachable PEGylation at tumoral extracellular pH for enhanced chemotherapy
Rodríguez-Acosta et al. Polymer-dendrimer hybrids as carriers of anticancer ag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