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4174A -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4174A
CN102334174A CN2009801575817A CN200980157581A CN102334174A CN 102334174 A CN102334174 A CN 102334174A CN 2009801575817 A CN2009801575817 A CN 2009801575817A CN 200980157581 A CN200980157581 A CN 200980157581A CN 102334174 A CN102334174 A CN 102334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ipe
magnetron
cylindrical portion
flat surfaces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7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4174B (zh
Inventor
桑原渚
斋藤悦扶
半田贵典
石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5/00Transit-time tubes, e.g. klystrons, travelling-wave tubes, magnetrons
    • H01J25/50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 H01J25/52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with an electron space having a shape that does not prevent any electron from moving completely around the cathode or guide electrode
    • H01J25/58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with an electron space having a shape that does not prevent any electron from moving completely around the cathode or guide electrode having a number of resonators; having a composite resonator, e.g. a helix
    • H01J25/587Multi-cavity magnetr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00Details of transit-time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25/00
    • H01J23/12Vessels; Containers

Landscapes

  • Microwav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控管(1),其包括:具有相对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阳极筒(11),在阳极筒的内壁表面伤径向设置有多个叶片(17);在阳极筒的轴向方向上在阳极筒内布置的阴极结构体(18);位于阳极筒的相对两端的开口部分处的一对磁极(12A,12B),用于沿阳极筒的轴向方向在阴极结构体与叶片之间形成的工作空间中形成静磁场;布置在该对磁极外侧的一对环形磁体(13A,13B);位于该对环形磁体外侧的磁轭(10),其构成磁路以在工作空间与一对磁极和一对环形磁体一起产生静磁场;以及用于气密地密封阳极筒的侧管(14A,14B),它们位于所述一对磁极的外侧,并设有筒状部(21)、与筒状部延续的凸缘部(22)、以及在使筒状部与凸缘部连续的部分设置的多个突出部(23)。因此,即使当在装配或操纵时施加显著压力时,也可防止侧管的筒状部落于磁极的凹部中,从而防止磁控管的性能变差。

Description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尤其涉及用于诸如微波炉之类的微波利用装置中的磁控管。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磁控管90中,将金属密封体80(在下文中称为侧管80)接合至阳极筒。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磁控管90的侧管80的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侧管80包括:与极片84(在下文中称为极片84)接触的凸缘部81;与凸缘部81连续的筒状部82;以及向后折叠部83,该向后折叠部从筒状部82延伸,并在所述管内向后折叠。
筒状部82包括:同心的第一筒状部82a和第二筒状部82b,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具有与侧管80的中心轴线相同的中心轴线;以及与第一筒状部82a和第二筒状部82b连续的锥部82c。
第一筒状部82a与第二筒状部82b通过内径逐渐变化的锥部82c连续。第一筒状部82a的内径Φ1比第二筒状部82b的内径Φ2小。而且,侧管80的第二筒状部82b的内径Φ2形成为与极片84的下垂部的内径D大致相同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5-05057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图5所示的磁控管90的侧管80中,如果因制造中的变动使得筒状部82的内径小于极片84的下垂部84a的内径D,那么在操纵或装配微波输出部分的情况下,高压力的施加会集中在侧管80上,侧管80的筒状部82易于陷入极片84的凹槽中。那么,当侧管80的筒状部82向极片84的下垂部84a下陷时,就会存在磁控管90的基本特性变差的问题。此外,在侧管80中,通过为筒状部82设置锥部82c而逐渐改变筒状部82的内径。结果,也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控管和一种微波利用装置,即便在操纵或装配的情况下受到高压力时,也可通过阻止侧管的筒状部朝极片的下垂部下陷而防止磁控管本身的性能变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控管,该磁控管包括:阳极筒,其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并包括径向地设置在其内壁表面上的多个叶片;位于所述阳极筒的所述两端的开口中的一对极片;以及位于所述一对极片外侧的侧管,所述侧管构造为气密地密封阳极筒,并且每个侧管均包括筒状部、与所述筒状部连续的凸缘部以及在使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凸缘部连续的部分上设置的多个突起。
通过上述构造,即便当在操纵或装配磁控管的情况下受到外力时,因为使侧管的筒状部与凸缘部延续的部分的变形变小,所以可减小所述侧管的筒状部在所述极片的凹槽中下陷。
在磁控管中,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在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全长上是恒定的。
根据上述构造,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可制造得小于现有技术中磁控管的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因此,可减小环形磁体并且可使用低成本的环形磁体。
在所述磁控管中,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小于极片的下垂部的内径D2。
在所述磁控管中,所述极片包括:与所述侧管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表面部;与所述平坦表面部连续的漏斗形部分;以及多个突出部,这些突出部与所述平坦表面部一起限定出同一平坦表面,并且这些突出部通过切割所述漏斗形部分使其凸出而形成;并且所述多个突出部和所述平坦表面部与所述侧管的下表面接触。
通过上述构造,即便当所述测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小于所述极片的下垂部的内径D2时,所述极片的突出部也可支撑所述测管的凸缘部。
在所述磁控管中,所述极片包括:与所述侧管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表面部;与平坦表面部连续的漏斗形部分;以及非磁性结构,该非磁性结构与所述平坦表面部一起限定出同一平坦表面,并且该非磁性结构接合到所述漏斗形部分;并且由所述平坦表面部和所述非磁性结构限定出的所述同一平坦表面与侧管的下表面接触。
通过上述构造,即便当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小于所述极片的下垂部的内径D2时,所述非磁性结构也可支撑所述侧管的凸缘部。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磁控管的微波利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磁控管以及微波利用装置,即便当在操纵或装配磁控管的情况下,磁控管受到高压力时,也可通过防止侧管的筒状部陷入极片的下垂部中而防止磁控管的性能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和凸缘部的立体图。
图3是磁控管1的变型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磁控管1的变型例的极片12A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磁控管90的侧管8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包括:磁轭10;阳极筒11;插入阳极筒11的上端开口中的极片12A;插入阳极筒11的下端开口中的极片12B;输出端侧管14A,该侧管14A与阳极筒11的上端开口气密连接,利用该侧管14A覆盖极片12A;输入端侧管14B,该侧管14B与阳极筒11的下端开口气密连接,利用该侧管14B覆盖极片12B;圆圈形的环形磁体13A,该磁体安置在磁轭10内部的上表面上,从而在阳极筒11的紧上方插入输出端侧管14A中;以及圆圈形的环形磁体13B,该磁体安置在磁轭10内部的下表面上,从而在阳极筒11的紧下方插入输出端侧管14B中。
如图1中所示,在阳极筒11的外周表面中装配有多个散热片16。在阳极筒11的内周表面上径向布置有多个叶片17。此外,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叶片17。
在阳极筒11的中央布置有阴极结构体18。由阴极结构体18与叶片17包围的空间形成了阳极筒11内的工作空间。
通过对低磁阻磁体(例如铁)形成的板材进行挤压处理等而使极片12A与极片12B形成为漏斗形状。参照图1,形成为漏斗形状的极片12A包括:第一平坦表面部32,该第一平坦表面部与上述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以及与第一平坦表面部32连续的漏斗形部分33。
此外,形成极片12A的漏斗形状的下垂部(使第一平坦表面部32与漏斗形部分33连续的部分)具有始于图1所示的中央轴线的内径D2。极片12A的下垂部的内径D2设定成大于输出端侧管14A的下述筒状部21的内径D1。
输出端侧管14A包括筒状部21、凸缘部22和多个突起(肋)23。与现有技术中的磁控管90的侧管80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磁控管90的侧管80的筒状部82。
此外,输出端侧管14A具有与筒状部21连续的向后折叠部(未示出),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该向后折叠部朝输出端侧管14A自身的内部向后折折叠。
接着,将参照图2描述磁控管1的输出端侧管14A的构造。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和筒状部的立体图。此外,输入端侧管14B具有与磁控管1的输出端侧管14A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2所示,输出端侧管14A包括:筒状部21,其具有与阳极筒11的中心轴线相同的中心轴线;凸缘部22;以及多个突起(肋)23。
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具有与阳极筒11的中心轴线相同的中心轴线,该筒状部21的内径是D1。此外,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的内径D1设定成小于极片12A的下垂部的尺寸D2。
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在该凸缘部22的外周端部处与阳极筒11气密连接。
输出端侧管14A的突起(肋)23形成在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的外周表面(环形磁体13A侧)上。换言之,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是筒状部21从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升起的部分。
通过如上所述在使输出端侧管14A中的筒状部21与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的外周表面上设置突起(肋)23,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的强度得以加强。从而,即便在操纵或装配磁控管1的情况下受到外力以及在装配后受到外力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也可防止筒状部21陷入极片12A的下垂部中。因此,可防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基本特性变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即便在操纵或装配磁控管1的情况下受到外力以及在装配后受到外力时,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也不会被推入极片12A的形成为漏斗形的一侧。此外,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的变形变小,从而使得磁控管1的基本性抗劣化。此外,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相对于阳极筒11的中心轴线具有相同的内径,从而可降低成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能以低成本提供基本特性变化减少的磁控管1。此外,通过应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可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低成本微波利用装置。
此外,代替设置在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上的突起(肋)23,可在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的内周表面(极片12A侧)上形成突起(肋)。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的内周表面(极片12A侧)不包括凸缘部22与极片12A之间的接触表面。突起(肋)23未设置在凸缘部22与极片12A之间的接触表面上。
此外,输出端侧管14A的突起(肋)23的位置不受具体限制,只要该位置位于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的外周表面中即可。
此外,在使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与凸缘部22连续的部分中设置在环形磁体13A侧的突起(肋)23可延伸至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的外周部附近。
(变型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变型例。磁控管1的变型例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不同之处在于极片的构造。将参照图3与图4描述磁控管1的变型例中的极片12A的构造。图3是磁控管1的变型例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磁控管1的变型例的极片12A的立体图。此外,极片12B具有与极片12A相同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参照图3和图4,形成为漏斗形的极片12A包括多个突出部31、平坦表面部32以及与平坦表面部32连续的漏斗形部分33。参照图3,平坦表面部32的上表面接触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的下表面。而且,参照图4,通过切割极片12A的漏斗形部分33使其凸出而形成的多个突出部31与平坦表面部32一起限定同一平坦表面,并且突出部31的上表面接触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的下表面。至少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位于所述多个突出部31上。因此,所述多个突出部31可防止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朝极片12A的下垂部下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变型例,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由与输出端侧管14A的凸缘部22的下表面接触的多个突出部31加强。因此,即便当在操纵或装配磁控管的情况下受到外力以及在装配后受到外力时,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也不会被推入形成为极片12A的漏斗形的一侧中。此外,凸缘部22的变形变小,使得磁控管的基本性能抗劣化。而且,输出端侧管14A的筒状部21相对于阳极筒11的中心轴线具有相同的内径,这样可减少成本。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控管1的变型例中,突出部31通过切割极片12A的漏斗形部分33使其凸出而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与平坦表面部32相同的平坦表面可通过将与极片12A不同的非磁性结构连接至漏斗形部分33而限定,而无需切割极片12A的漏斗形部分33使其凸出,并且该平坦表面可接触输出端侧管14A的下表面。
通过上述构造,即便当所述侧管的筒状部的内径D1小于极片的下垂部的内径D2时,所述非磁性结构也可支撑侧管的凸缘部。而且,通过上述构造,可使对极片12A、环形磁体13A以及磁轭10构成的磁路的影响最小。
已经参照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更改或变型。
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09-046643),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磁控管和微波利用装置具有提供低成本磁控管来防止磁控管的侧管变形并防止磁控管的基本特性变差的效果,并且对于用作诸如微波炉之类的微波利用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90    磁控管
10        磁轭
11        阳极筒
12A,12B  极片
14A       输出端侧管
14B       输入端侧管
13A,13B  环形磁体
16        散热片
17        叶片
18        阴极结构体
21        筒状部
22        凸缘部
23        突起(肋)
31        突出部
32        平坦表面部
33        漏斗形部分
80        侧管
81        凸缘部
82        筒状部
82a       第一筒状部
82b       第二筒状部
82c       锥部
83        向后折叠部
84        极片

Claims (6)

1.一种磁控管,该磁控管包括:
阳极筒,其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并包括径向地设置在其内壁表面上的多个叶片;
位于所述阳极筒的所述两端的开口中的一对极片;以及
位于所述一对极片外侧的侧管,所述侧管构造为气密地密封所述阳极筒,并且每个所述侧管均包括筒状部、与所述筒状部连续的凸缘部以及在使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凸缘部连续的部分上设置的多个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控管,其中所述侧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内径D1在所述侧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全长上是恒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控管,其中,所述侧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内径D1小于所述极片的下垂部的内径D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控管,其中,所述极片包括:与所述侧管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表面部;与所述平坦表面部连续的漏斗形部分;以及多个突出部,这些突出部与所述平坦表面部一起限定出同一平坦表面,并且这些突出部通过切割所述漏斗形部分使其凸出而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和所述平坦表面部与所述侧管的所述下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控管,其中所述极片包括:与所述侧管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表面部;与所述平坦表面部连续的漏斗形部分;以及非磁性结构,该非磁性结构与所述平坦表面部一起限定出同一平坦表面,并且该非磁性结构接合到所述漏斗形部分;并且
其中由所述平坦表面部和所述非磁性结构限定出的所述同一平坦表面与所述侧管的所述下表面接触。
6.一种微波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控管。
CN200980157581.7A 2009-02-27 2009-12-24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Active CN102334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6643 2009-02-27
JP2009-046643 2009-02-27
PCT/JP2009/007217 WO2010097882A1 (ja) 2009-02-27 2009-12-24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マイクロ波利用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4174A true CN102334174A (zh) 2012-01-25
CN102334174B CN102334174B (zh) 2014-04-30

Family

ID=42665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7581.7A Active CN102334174B (zh) 2009-02-27 2009-12-24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00669B2 (zh)
EP (1) EP2402974B1 (zh)
JP (1) JPWO2010097882A1 (zh)
CN (1) CN102334174B (zh)
WO (1) WO2010097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1162B2 (ja) * 2011-12-06 2017-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利用機器
GB201216368D0 (en) * 2012-09-13 2012-10-31 E2V Tech Uk Ltd Magnetron cathod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2551U (zh) * 1989-12-14 1991-08-22
JP3191069B2 (ja) * 1993-01-26 2001-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ロン
US6388379B1 (en) * 1998-01-08 2002-05-14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agnetron having a secondary electron emitter isolated from an end shield
CN1404093A (zh) * 2001-08-22 2003-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CN1417834A (zh) * 2001-11-09 2003-05-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装置
US20040113560A1 (en) * 2001-02-13 2004-06-17 Brady Michael Barry Clive Magnetron
CN101047095A (zh) * 2006-03-27 2007-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CN101174532A (zh) * 2006-10-25 2008-05-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7527A (ja) * 1983-11-30 1985-06-25 Hitachi Ltd マグネトロン
JPH0728682Y2 (ja) * 1986-03-05 1995-06-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ロン
JP2702725B2 (ja) * 1987-12-25 1998-01-26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ロン装置
JP3015450B2 (ja) 1990-10-31 2000-03-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レンジ用マグネトロン
KR100913145B1 (ko) * 2003-05-29 2009-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그네트론
JP3944470B2 (ja) 2003-07-30 2007-07-11 東芝ホクト電子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マグネトロン
KR100783407B1 (ko) * 2005-12-21 2007-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크필터를 구비한 마그네트론
JP2009046643A (ja) 2007-08-23 2009-03-05 Daito Kasei Kogyo Kk セルロース被覆顔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2551U (zh) * 1989-12-14 1991-08-22
JP3191069B2 (ja) * 1993-01-26 2001-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ロン
US6388379B1 (en) * 1998-01-08 2002-05-14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agnetron having a secondary electron emitter isolated from an end shield
US20040113560A1 (en) * 2001-02-13 2004-06-17 Brady Michael Barry Clive Magnetron
CN1404093A (zh) * 2001-08-22 2003-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CN1417834A (zh) * 2001-11-09 2003-05-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装置
CN101047095A (zh) * 2006-03-27 2007-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CN101174532A (zh) * 2006-10-25 2008-05-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控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97882A1 (ja) 2012-08-30
US20110298373A1 (en) 2011-12-08
US9000669B2 (en) 2015-04-07
WO2010097882A1 (ja) 2010-09-02
EP2402974A1 (en) 2012-01-04
EP2402974B1 (en) 2021-08-11
CN102334174B (zh) 2014-04-30
EP2402974A4 (en)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66195B1 (ko) 진공 밸브
US10490384B2 (en) Extended interac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core and shell device body for supporting ring-shaped resonant cavities, electron beam tunnels and a coupling groove therein and an output waveguide at a middle portion of the shell
CN102334174A (zh) 磁控管及微波利用装置
CN102201315B (zh) 磁控管及使用该磁控管的微波炉
CN101521134B (zh) 磁控管
CN102630332A (zh) 磁控管以及使用微波的设备
EP2790204B1 (en) Magnetron and microwave-using equipment
JP5361307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JP2011070867A (ja) 電子レンジおよび電子レンジ用マグネトロン
JP2011125176A (ja) 固定子鉄心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CN205335218U (zh) 磁控管管芯、磁控管及微波炉
JP2010080181A (ja) マグネトロ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97881A1 (ja)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マイクロ波利用機器
KR101893289B1 (ko) 영구자석 빠짐 방지 모터
JP3039955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CN104567137A (zh) 电子膨胀阀及其组装方法
JP2015056348A (ja) ヘリックス型進行波管およびヘリックス型進行波管の製造方法
CN108400693B (zh) 一种磁场调制型同轴磁齿轮
JP6762827B2 (ja) マグネトロ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24029A (ja) マグネトロン
CN105448628A (zh) 磁控管管芯、磁控管及微波炉
JP6494353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KR100747478B1 (ko) 왕복동식 모터의 고정자 구조
JP6494374B2 (ja) マグネトロン
CN113474865A (zh) 真空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