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8453B -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8453B
CN102318453B CN200980102931.XA CN200980102931A CN102318453B CN 102318453 B CN102318453 B CN 102318453B CN 200980102931 A CN200980102931 A CN 200980102931A CN 102318453 B CN102318453 B CN 102318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art
case member
bar
circuit board
j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9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8453A (zh
Inventor
安保次雄
岛沢胜次
田中义和
武藤智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140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01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15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749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18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8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4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6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connector relating fea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connector pins with the PCB or for mounting the connector body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8Coupling devices without an insulating housing provided on the edge of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1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 H01R13/74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以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该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包括: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的外壳部件;以及收纳在外壳部件中、且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将连接对象侧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连接部件。其中,连接部件包括:具有第一棒状部及第二棒状部的端子;保持第一棒状部并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上从而固定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保持第二棒状部并安装在外壳部件上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固定部件。

Description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以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设置在汽车等中的连接器,例如,采用的是图21所示形式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各种电子单元100(日本专利文献1)。 
如图21所示,电子单元100包括外壳101、设置在外壳101内的配线板102以及安装在外壳101上的连接器103。连接器103包括安装在外壳101上的壳体104以及设置在壳体104内的多个端子105。壳体104与外壳101分体构成。在配线板102上形成有电子元件106。电子元件106通过端子105与连接对象侧的端子电连接。连接器103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嵌合,从而使电子单元100通过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等与设置在汽车等中的线束电连接。 
此外,作为其他形式,例如,如图22所示,公开了将连接器103的壳体104与外壳101一体形成的电子单元110(日本专利文献2)。 
但是,如图21所示的电子单元100由于外壳101与连接器103的壳体104为分体,所以很难稳定地固定外壳101和连接器103。因此,在配线板102和端子105之间的结合部容易产生应力,很难确保连接可靠性。而且,存在电子单元100的质量由于在外壳101及连接器103之间侵入水等液体而发生问题的担忧。 
此外,如图22所示的电子单元110由于连接器103的壳体104和外壳101一体成形,所以在端子105插入成形之后必须折弯另一端。因此,在电子单元110的制造效率及质量上会产生问题。此外,在制造大型外壳且具有多极连接器的电子单元时,在这样的一体成形中,由于成形收缩,很难确保端子间的间距尺寸精度。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了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与外壳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只分体形成使端子固定的部分(端子固定部件)的电子单元。 
但是,在使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与外壳部件一体形成的连接器嵌合部上时,很难可靠地使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连接器嵌合部的准确位置上,该作业需要熟练。此外,存在在端子固定部件与连接器嵌合部的嵌合操作后还要花时间进行端子固定部件是否可靠地嵌合在准确位置上的确认作业的问题。 
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2652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4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效率及质量良好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简易的方法可靠地将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连接器嵌合部上、并且其确认作业也能够简易且准确地进行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包括: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外壳部件;收纳在外壳部件中且安装有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安装在外壳部件上的盖部件;以及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收纳在外壳部件中且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将连接对象侧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电连接,其中,连接部件包括:具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棒状部及与第一棒状部一体形成且向盖部件延伸的第二棒状部的端子;保持端子的第一棒状部且安装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上而固定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形成有插入孔,将第二棒状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并且,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装在外壳部件上,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与外壳部件一体形成,仅分体形成将端子固定的部分,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因成形收缩而导致端子间的间距尺寸发生变化。此外,在通过对端子进行折弯加工以形成第一棒状部和第二棒状部时,由于该操作可以在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的外壳外部进行,所以端子尺寸精度及制造效率良好。而且,由于在将端子的第二棒状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的同时,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装在外壳部件上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从而电连接器的质量可靠性等良好。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可以分别在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卡定部,在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卡合部,通过使外壳部件的卡合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从而限制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通过使外壳部件的卡合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高。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平板部,该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贯穿的方式设置有插入孔,并且该平板部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被设置在以在与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更高。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端子的第二棒状部及平板部的插入孔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并且在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仅分别插入有多个第二棒状部中的一根第二棒状部。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仅分别插入有多个第二棒状部中的一根第二棒状部,所以能够以第二棒状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状部整齐排列。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端子的第二棒状部也可以被设置多个,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过在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在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第二棒状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平板部的插入孔通过在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并且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第二棒状部,所以能够以第二棒状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状部整齐排列。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端子的第二棒状部可以被设置多个,平板部的插入孔通过在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并且在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第二棒状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平板部的插入孔通过在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并且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第二棒状部,所以能够以第二棒状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状部整齐排列。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从平板部的表面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壁部设置成与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内侧的表面抵接。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以从平板部的表面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并设置成与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内侧的表面抵接的壁部,所以壁部成为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移动的障碍。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具有收纳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收纳部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前方停止部,该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收纳于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很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过期望的位置进入连接器嵌合部内部的情况。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包括用于卡定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内壁上的卡定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用于卡定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内壁上的卡定部,所以能够将第一固定部件更坚固地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上。此外,能够很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过期望的位置进入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在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形成有突起部,连接器嵌合部具有在外壳部件的深度方向上立起的周壁,周壁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 部的突起部插入孔以及突起部卡合孔,插入到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突起部改变在所述周壁内的移动路线而被送入所述突起部卡合孔。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第一固定部件嵌入并固定在连接器嵌合部中时,首先,将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插入到形成在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上的突起部插入孔中。接着,将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内改变其移动路线送入突起部卡合孔。因此,在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被插入到周壁中之后,通过改变移动路线,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突起部向插入方向返回。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同时能够以简易的作业高精度地将第一固定部件嵌入连接器嵌合部的安装孔。而且,当将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中改变其移动路线送入突起部卡合部时,在第一固定部件与周壁的安装孔之间将产生在插入时所没有的空隙。具体地说,如果在周壁中将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的移动路线向外壳部件的下方向改变从而将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送入突起部卡合孔中,则在第一固定部件的上方将产生在插入时所没有的空隙。因此,第一固定部件是否嵌入到连接器嵌合部的准确位置的确认作业只需查验该空隙的存在即可,可以容易地进行,而不用传感器进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练等。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可以设置在插入到周壁的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内的移动路线被改变为外壳部件的底方向后该突起部所被送入的位置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内的移动路线改变为外壳部件的底方向后将突起部送入, 所以与向其他方向送入突起部相比,作业更容易,此外,能够使第一固定部件稳定地设置在外壳部件中。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具有收纳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收纳部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前方停止部,该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收纳于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过期望的位置进入连接器嵌合部内部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在所述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与被送入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中而使突起部卡定在了突起部卡合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与被送入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中从而突起部被卡定的第一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所以能够更坚固地固定嵌入到连接器嵌合部中的第一固定部件。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可以在第一固定部件对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插入部件对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一个抵接面上形成用于卡定在另一个抵接面上的卡定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第一固定部件对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插入部件对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一个抵接面上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另一个抵接面上的卡定部,所以能够很好地抑制插入部件从第一固定部件和连接器嵌合部之间脱离。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和连接器嵌合部之间,并更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的脱离。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插入部件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插入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所以第一固定部件与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之间的密封性良好,从而连接器的性能良好。此外,可以自如地将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和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之间,作业性良好。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可以在插入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内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卡定部,在第二固定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外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插入部件的卡定部的卡合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插入在第一固定部件和连接器嵌合部之间的插入部件的卡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外壳部件的卡合部进行卡合,所以第一固定部件、插入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成为一体,从而能够更好地固定这些部件。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可以在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卡定部,在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卡合部,并通过使外壳部件的卡合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通过使外壳部件的卡合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从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高。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贯穿的方式设置有插入孔,并以在与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以在与第一棒状部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更高。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从平板部的表面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以与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内侧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以从平板部的表面向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并以与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壳部件内侧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的壁部,所以壁部成为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向连接器嵌合部的移动的障碍。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单元具有上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电子单元具有上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所以其制造效率及质量良好。此外,能够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脱离连接器嵌合部,同时能够以简易的作业高精度地将第一固定部件嵌入连接器嵌合部。而且,关于第一固定部件是否嵌入到连接器嵌合部的准确位置上的确认作业,只需查验空隙的存在即可,而不用传感器进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练等。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制造效率及质量良好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可靠地使端子固定部件与连接器嵌合部嵌合、而且其确认作业也能够简易且准确地进行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以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盖部件被拆下的状态下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的模式图; 
图2是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的截面图; 
图3是连接部的一部分的放大模式图; 
图4是以插入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俯视图; 
图5是以插入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向第一固定部件的插入孔中插入棒状端子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是插入孔中已插入有棒状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的模式图; 
图8是折弯棒状端子形成的第一、第二棒状部和第一固定部件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向第二固定部件的插入孔插入端子的第二棒状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0是外壳部件及已安装在外壳部件上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盖部件被拆下的状态下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的模式图; 
图12是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的截面图; 
图13是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放大图; 
图15是构成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端部的放大图; 
图16是从外壳部件内侧观察插入到构成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安装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I-I’线截面图; 
图18是从外壳部件内侧观察嵌入并固定在构成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安装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II-II’线截面图; 
图20是构成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端部的放大图; 
图21是外壳和连接器壳体分体形成的现有电子单元的截面图;以及 
图22是外壳和连接器壳体一体形成的现有电子单元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        11  外壳部件 
12  盖部件                              13  连接部件 
15、15’周壁                            17  连接器嵌合部 
18  安装孔                              19  端子 
21  第一固定部件                        22  第二固定部件 
23  卡合部                              24  电子元件 
25  插入孔                              28  压入孔 
31  第一棒状部                          32  第二棒状部 
33  平板部                              35  插入孔 
36  卡定部                              37  壁部 
50  电路基板                            51  收纳部 
52  前方停止部                        53  突起部 
60、61  细长孔                        63  卡定部 
70  插入部件                          71  卡定部 
72  卡合部                            78  抵接面 
80、80’突起部插入孔 
81、81’、81”突起部卡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构成)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盖部件12被拆下的状态下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模式图。图2示出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截面图。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包括外壳部件11、盖部件12、电路基板50及连接部件13。 
外壳部件11具有矩形形状的底板14以及以从底板14立起的方式一体形成的多个周壁15、15’。在外壳部件11的一个周壁15’上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该连接器嵌合部17向外壳部件11的外侧突出且具有开口部16,并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嵌合。连接器嵌合部17在对应的周壁15’上以沿着周向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压入后述的连接部件13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 压入孔28。压入孔28在对应的周壁15’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分别各排列配置两个,共计形成四个。 
在与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分别邻接的周壁15的上端分别形成有槽状的卡合部23。槽状的卡合部23在形成有这些卡合部23的周壁15上位于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的附近。 
盖部件12形成为矩形的薄板状。盖部件12通过用于抑制水分侵入的未图示的橡胶制衬垫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此外,不限于橡胶制衬垫,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密封材料将盖部件12安装到外壳部件11上。盖部件12及外壳部件11分别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 
电路基板50包括绝缘性基板及设置在绝缘性基板上的电子元件24,并安装有与电子元件24电连接的铜箔等导电图案。 
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部件13被收纳在外壳部件11中且被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上。连接部件13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及第二固定部件22。 
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收纳部51,该收纳部51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并收纳在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内。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收纳部51上沿平板的延伸方向上下平行地形成有大致等间隔的多列插入孔25。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多个插入孔25中分别插入有端子19的第一棒状部31,由此端子19被保持。第一固定部件21例如由树脂等形成。第一固定部件21共计设置四个,分别通过压入安装在以排列在连接器嵌合部17的上下及左右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压入孔28中来固定端子19。在收纳部51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17的内壁上的突起状的卡定部63。 卡定部63可以形成在与连接器嵌合部17的内壁接触的部位的任意位置上,此外,其数量也没有限定。收纳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前方停止部52,该前方停止部52形成为阶梯状并与连接器嵌合部17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21向连接器嵌合部17方向的移动。 
另外,第一固定部件21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样与端子19分体构成并通过插入第一棒状部31来安装端子19。即,例如,也可以将端子19排列在金属模具内等并采用树脂材料等对其进行射出成型处理,从而制成与端子19成为一体的第一固定部件21。 
端子19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包括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棒状部31以及与第一棒状部31一体形成且向盖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状部32。第一棒状部31及第二棒状部32通过将一根端子棒折弯大致90°而分别形成。 
第一棒状部31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并分别向相反侧突出相同长度。此外,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侧的插入孔25对应的第一棒状部31比起与上侧的插入孔25对应的第一棒状部31,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更长地形成。如上所述,一个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两列用于插入第一棒状部31的插入孔25,并且第一固定部件21压入到形成在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上所的四个压入孔28中。这样,由多个第一棒状部31构成的列共计设置八列。 
第二棒状部32以从第一棒状部31的位于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的端部向大致90°的盖部件12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第二棒状部32分别从多个第一棒状部31向盖部件12延伸,其顶端分别水平对齐,并用该顶端与电路基板50上所安装的导电图案电连接。 
第二固定部件22例如由树脂材料等构成,并具有平板部33,该平板部33以沿与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固定部件22的平板部33以沿外壳部件11的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延伸的方式设置。 
平板部33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突起状的卡定部36。平板部33上沿平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插入孔35的列,多个插入孔35大致等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平板部33。插入孔35的列在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四列,并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分别设置两部分。该插入孔35一个孔中仅插入一根第二棒状部32。 
另外,平板部33的插入孔35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多个以向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细长孔60而形成,并在各个细长孔60中分别插入由规定根数构成的一列第二棒状部32的组。此外,如图5所示,插入孔35也可以通过在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以向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细长孔61而形成,并在各细长孔61中分别插入由规定根数构成的一列第二棒状部32的组。 
第二固定部件22将以分别从多个第一棒状部31向盖部件12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二棒状部32插入并保持于插入孔35中,该插入孔35在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四列且在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分别设置两部分的插入孔35。平板部33的八列插入孔35分别设置在与预定要插入的八列第二棒状部32对应的位置。因此,第二固定部件22能够以从上面覆盖的方式容易地将第二棒状部32插入到平板部33的插入孔35中。 
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通过被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从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在该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作为第二固定部件22向外壳部件11的安装,具体地,使外壳部件11的槽状的卡合部23与平板部33的突起状的卡定部36卡合。由此,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的移动。 
而且,第二固定部件22具有以从平板部33的表面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的、并以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在外壳部件11内侧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的壁部37。图3所示的框A示出了壁部37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部位。 
以分别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沿着外壳部件11的与连接器嵌合部17对应的周壁15’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在两处分别各设置四列的多个第二棒状部32的方式形成四个壁部37。 
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个壁部37以其位于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侧的表面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设置,由此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脱离连接器嵌合部17。 
另外,外壳部件11的卡合部23及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各自的位置并无限定。例如,外壳部件11的卡合部23也可以为设置在外壳部件11的底板14上的槽,而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形成在壁部37的顶端中的与该槽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单元通过在上述结构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上设置独立的连接部件或电子元件等来构成,用作具有规定的电气用途的一个单元体。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所示,分别准备直线状的多根棒状端子40及第一固定部件21。接着,将棒状端子40分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棒状端子40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但由于之后需要有用于形成第二棒状部件32而折弯的部分,所以如图7所示,优选将棒状端子40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位于棒状端子40的任意一个端部附近。此外,这时,以多个棒状端子40的前端位置全部对齐的方式来插入。 
接着,如图8所示,将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两侧延伸的棒状端子40中的长的一部分在其规定位置大致折弯90°。所有棒状端子40的折弯方向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长度方向交叉且为相同方向。这样,完成由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第一棒状部31、从第一棒状部31大致折弯90°而延伸的第二棒状部32构成的端子19。以此方式制作四套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 
接着,如图9所示,准备外壳部件11,安装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具体地说,将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以第一棒状部31的前端朝向连接器嵌合部17的方式配置在外壳部件11内。这时,第二棒状部32朝向盖部件12的预定安装方向。接着,在该状态下使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向连接器嵌合部17方向滑动,将四个第一固定部件21分别压入对应的四个连接器嵌合部17的压入孔28。这样,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被固定到外壳部件11内。 
接着,如图10所示,将第二固定部件22覆盖在固定于外壳部件11内的端子19的第二棒状部32上,并将多个第二棒状部32分别插入平板部33的相应插入孔35中,使第二棒状部32的顶端从平板部33突出规定长度并保持。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在保持端 子19的多个第二棒状部32的同时,还具有将多个第二棒状部32分别对准在规定位置上的功能。 
这时,使外壳部件11的槽状的卡合部23与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形成的突起状的卡定部36卡合。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以分别在平板的长度方向上夹持沿外壳部件11的与连接器嵌合部17对应的周壁15’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在两处分别各设置四列的多个第二棒状部32的方式设置。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个壁部37以其位于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侧的表面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设置。根据以上工序,连接部件13在外壳部件11内的设置完成。 
接着,准备安装了电子元件24及与电子元件24电连接的未图示的铜箔等导电图案的电路基板50以及盖部件12。 
这里,电路基板50是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然后安装电子元件24而形成的。电路图案的形成可以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使用导电油墨进行图案印刷来形成。此外,电路图案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涂覆导电材料之后,用光刻技术对导电材料图案化来形成。而且,电路图案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将预先冲压成电路图案的导电材料粘贴在绝缘性基板上来形成。 
接着,将电路基板50安装在盖部件12上。而且,使电路基板50的电子元件24等与外壳部件11对置,并通过橡胶制衬垫等将电路基板50及盖部件12安装固定在外壳部件11上。根据以上工序,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完成。 
(连接器连接方法) 
在将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电连接时,首先,使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相对。接着,将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插入并嵌合于连接器嵌合部17,从而使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端子19的第一棒状部31电连接。这样,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连接的汽车等的束线与安装在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电路基板50上的电子元件24电连接。 
这里,在将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插入到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中时,虽然在端子19上施加有向着往外壳部件11内推压的方向的力,但是固定端子19的第二棒状部32的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与固定第一棒状部31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前方停止部52抵接(图3中的A)。包括该壁部37的第二固定部件22在其平板部33的卡定部36上卡合外壳部件11的卡合部23。因此,用固定在外壳部件11上的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抑制了固定受到向着外壳部件11内推压的方向的力的端子19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该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端子19从连接器嵌合部17向外壳部件11内脱离。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包括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7的外壳部件11、收纳在外壳部件11中且安装有电子元件24的电路基板50、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的盖部件12以及收纳在外壳部件11中且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上的、用于将连接对象侧连接器和电路基板50电连接的连接部件 13,其中,连接部件13包括端子19、第一固定部件21及第二固定部件22,端子19具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棒状部31及与第一棒状部31一体形成且向盖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状部32,第一固定部件21保持端子19的第一棒状部31且通过安装在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上从而固定端子19,第二固定部件22形成有插入孔35,在将第二棒状部32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35中的同时,第二固定部件22被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从而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电连接器进行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7与外壳部件11一体形成,仅仅固定端子19的部分是分体形成,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因成形收缩而导致端子19间的间距尺寸发生变化。此外,在对端子19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第一棒状部31和第二棒状部32时,由于该操作可以在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外壳部件11的外部进行,所以端子尺寸精度及制作效率良好。而且,由于在将端子19的第二棒状部32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35中的同时,第二固定部件22被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从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脱离连接器嵌合部17,从而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质量可靠性等变得良好。 
《实施方式2》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构成)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盖部件12被拆下的状态下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模式图。图12示出了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截面图。带有电连接器 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包括外壳部件11、盖部件12、电路基板50及连接部件13。 
外壳部件11具有矩形形状的底板14及以从底板14立起的方式一体形成的多个周壁15、15’。在外壳部件11的一个周壁15’上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该连接器嵌合部17向外壳部件11的外侧突出且具有开口部16,并用于与连接对象侧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进行嵌合。连接器嵌合部17在对应的周壁15’上以沿着周向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连接部件13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安装孔18。安装孔18在对应的周壁15’的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两个。 
与构成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分别邻接的周壁15在其上端分别形成有槽状的卡合部23。槽状的卡合部23在形成有这些卡合部23的周壁15上位于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的附近。 
盖部件12形成为矩形的薄板状。盖部件12通过用于抑制水分侵入的未图示的橡胶制衬垫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此外,不限于橡胶制衬垫,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密封材料将盖部件12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上。盖部件12及外壳部件11分别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 
电路基板50包括绝缘性基板以及安装在绝缘性基板上的电子元件24,并且安装有与电子元件24电连接的铜箔等导电图案。 
图13表示连接部件13的立体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连接部件13收纳在外壳部件11中且安装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上。连接部件13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第二固定部件22及插入部件70。 
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收纳部51,该收纳部51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并收纳在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内。第一固定部件21的收纳部51上沿平板的延伸方向上下平行地形成了大致等间隔多个插入孔25的列。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多个插入孔25中分别插入有端子19的第一棒状部31,由此端子19被保持。第一固定部件21例如由树脂等形成。第一固定部件21共计设置两个,分别通过安装在以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上的两个安装孔18中,从而固定端子19。如图14所示,收纳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前方停止部52,该前方停止部52形成为阶梯状并与连接器嵌合部17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21向连接器嵌合部17方向的移动。此外,收纳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53。突起部53形成为棱柱状且在收纳部51的端部中形成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且上方。另外,突起部5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圆柱状、棱锥状或圆锥状等。此外,突起部53的形成位置也只要是在收纳部51的端部表面即可,例如,也可以在收纳部51的端部中形成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方向的后方或中央等。 
另外,第一固定部件21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样与端子19分体构成并通过插入第一棒状部31来安装端子19。即,例如,也可以将端子19排列在金属模具中等,并使用树脂材料等对其进行射出成型处理,从而制成与端子19成为一体的第一固定部件21。 
端子19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包括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棒状部31以及与第一棒状部31一体形成且向盖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状部32。第一棒状部31及第二棒状部32通过将一根端子棒折弯大致90°而分别形成。 
第一棒状部31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并分别向相反侧突出相同长度。此外,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侧的插入孔25对应的第一棒状部31比起与上侧的插入孔25对应的第 一棒状部31,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更长地形成。如上所述,一个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两列用于插入第一棒状部31的插入孔25,并且第一固定部件21压入到形成在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上的四个安装孔18中。这样,由多个第一棒状部31构成的列共计设置四列。 
第二棒状部32以从第一棒状部31的位于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的端部向大致90°的盖部件12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第二棒状部32从多个第一棒状部31分别向盖部件12延伸,且其顶端分别水平对齐,并用该顶端与安装在电路基板50上的导电图案电连接。 
第二固定部件22例如由树脂材料等构成,并具有平板部33,该平板部33以沿与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固定部件22的平板部33以沿外壳部件11的形成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延伸的方式设置。 
平板部33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突起状的卡定部36。平板部33上沿平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插入孔35的列,该多个插入孔35大致等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平板部33。插入孔35的列在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两列,并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分别设置两部分。该插入孔35一个孔中仅插入一根第二棒状部32。 
第二固定部件22将以分别从多个第一棒状部31向盖部件12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二棒状部32插入并保持于在平板部3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两列且在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分别设置两部分的插入孔35中。平板部33的四列插入孔35分别设置在与预定要插入的四列第二棒状部32对应的位置上。第二固定部件22通过安装在外壳部件11中,从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作为第二固定部件22向外壳部件11的安装, 具体地,使外壳部件11的槽状的卡合部23与平板部33的突起状的卡定部36卡合。由此,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状部31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在平板部33的位于外壳部件11外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在后述的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上的卡合部72。 
而且,第二固定部件22具有壁部37,该壁部37以从平板部33的表面向外壳部件11内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并以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在外壳部件11内侧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图13所示的框A示出壁部37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部位。 
以分别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沿外壳部件11的与连接器嵌合部17对应的周壁15’的延伸的方向设置成两列的多个第二棒状部32的方式形成四个壁部37。 
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个壁部37以其位于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侧的表面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设置,从而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脱离连接器嵌合部17。 
另外,外壳部件11的卡合部23及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各自的位置没有限定。例如,外壳部件11的卡合部23也可以为设置在外壳部件11的底板14上的槽,而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形成在壁部37的顶端中的与该槽对应的位置上。 
插入部件70大致形成为平板状。插入部件70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由诸如树脂等的弹性材料等构成。插入部件70严密地插入到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的安装孔18中所安装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表面与周壁15’之间产生的间隙(空隙S2,S4)中。 
当插入部件70严密地插入到间隙(空隙S2,S4)中时,第一固定部件21的表面与插入部件70的表面抵接。这时,在第一固定部件21与插入部件70的抵接面78上可以形成有突起物等用于卡定在插入部件70上的卡定部。此外,在插入部件70的该抵接面上也可以形成有卡定部。 
此外,当插入部件70严密地插入到间隙(空隙S2,S4)中时,其位于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固定部件22的位于外壳部件11外侧方向的端部接触。这时,在插入部件70的位于外壳部件11内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卡定部71,通过将该卡定部71卡定在第二固定部件22的位于外壳部件11外侧方向的端部上所形成的卡合部72中,从而插入部件70被进一步良好地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二中,如图13所示,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形成为阳模,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合部72形成为阴模,但并不限定于此,两者的阳模、阴模可以颠倒设置。此外,卡定部71及卡合部72也可以分别形成多个。而且,卡定部71及卡合部7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插入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件22也可以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从插入部件插入间隙(空隙S2,S4)的插入操作性及向端子19安装第二固定部件22的安装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形成插入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件22。 
接着,将参照图15对用于安装上述的第一固定部件21及插入部件70的、形成在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上的安装孔18的形状进行说明。图15示出了形成在周壁15’上的安装孔18的端部的放大图。在安装孔18的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所要插入的突起部插入孔80(图15中的P表示突起部53的插入方向)。突起部插入孔80以向周壁15’的宽度方向直线前进的方式形成。突起部插入孔80形成到周壁15’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并从该位置开始形成有朝向外壳部件11的底方向的突起部卡合孔 81。突起部卡合孔81是改变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的插入路线后该突起部53被最终送入的部分(图15中的Q表示突起部53的送入方向)。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单元通过将单独的连接部件或电子元件等设置在上述结构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上而构成,用作具备规定的电气用途的一个单元体。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分别准备直线状的多根棒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21。接着,将棒状端子分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棒状端子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长度可以任意地设定,但由于之后需要用于形成第二棒状部32而折弯的部分,所以优选将棒状端子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位于棒状端子的任意一个端部附近就行。此外,这时,以多个棒状端子的前端位置全部对齐的方式来插入。 
接着,将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两侧延伸的棒状端子中的长的一部分在其规定位置折弯大致90°。所有棒状端子的折弯方向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长度方向交叉且为相同方向。这样,完成由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中的第一棒状部31以及从第一棒状部31折弯大致90°而延伸的第二棒状部32构成的端子19。以此方式制作两套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 
接着,准备外壳部件11,安装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具体地说,将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以第一棒状部件31的前端朝向连接器嵌合部17的方式配置在外壳部件11内。这时,第二棒状部32朝向盖部件12的预定安装方 向。接着,在该状态下使第一固定部件21所固定的端子19向连接器嵌合部17方向滑动,从而将两个第一固定部件21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器嵌合部17的两个安装孔18。将参照图15~图19对此时的周壁15’上的安装孔18与第一固定部件21的位置关系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首先,将第一固定部件21以突起部53与图15所示的周壁15’的端部上的突起部插入孔80对应的方式插入周壁15’的安装孔18。这里,图16是从外壳部件11内侧观察插入到周壁15’的安装孔18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主视图。图17是图16的I-I’线截面图。接着,使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直接直线前进到前方停止部52与周壁15’抵接而停止。这时,在周壁15’的安装孔18端部的突起部插入孔80所构成的空隙S2中插入有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而突起部卡合孔81所构成的空隙S3处于空着的状态。此外,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表面和安装孔18之间产生了间隙(空隙S1)。 
接着,对于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外壳部件11的底面方向改变该第一固定部件21在周壁15’内的移动路线,并通过将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从而将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并固定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中。图18是从外壳部件11内侧观察通过将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从而嵌入并固定在连接器嵌合部17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的II-II’线截面图。这时,在周壁15’的安装孔18端部的突起部卡合孔81中嵌入有突起部53,而突起部插入孔80所构成的空隙S2处于空着的状态。此外,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表面和安装孔18之间产生了间隙(空隙S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二中,在周壁15’的安装孔18内将第一固定部件21的移动路线中途向外壳部件11的底面方向改变从而将突 起部53嵌入到突起部卡合孔81中,但是移动路线及突起部卡合孔81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周壁15’的安装孔18的端部也可以具有突起部插入孔80’、以及在从直线前进的突起部插入孔80’朝向外壳部件11的上表面方向的位置处形成的突起部卡合孔81’及在朝向外壳部件11的底面方向的位置处形成的突起部卡合孔81”。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使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上方(Q’方向)移动从而将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此外,也可以使该第一固定部件21向下方(Q ”方向)移动从而将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而且,移动路线可以不与周壁15’的立起方向平行,可以向倾斜方向形成。此外,移动路线也可以具有多个弯曲部。 
如上所述,通过将突起部53嵌入到突起部卡合孔81中,第一固定部件21被固定在周壁15’内。由此,第一固定部件21所固定的端子19被固定在外壳部件11内。 
接着,从外壳部件11内侧将插入部件70严密地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表面和安装孔18之间所产生的间隙(空隙S4)中。 
接着,将第二固定部件22覆盖在固定于外壳部件11内的端子19的第二棒状部32上,并将多个第二棒状部32分别插入平板部33的相应插入孔35中,使第二棒状部32的顶端从平板部33突出规定长度并保持。 
这时,使外壳部件11的槽状的卡合部23与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形成的突起状的卡定部36卡合。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以分别在平板部33的长度方向上夹持沿外壳部件11的与连接器嵌合部17对应的周壁15’的延伸的方向等间隔地在两处分别各设置两列的多个第二棒状部32的方式设置。第二固定部 件22的四个壁部37以其位于外壳部件11的连接器嵌合部17侧的表面与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设置。 
接着,将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卡定在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合部72中而固定。 
根据以上工序,连接部件13在外壳部件11内的设置完成。 
接着,准备安装了电子元件24及与电子元件24电连接的未图示的铜箔等导电图案的电路基板50以及盖部件12。 
这里,电路基板50是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然后安装电子元件24而形成的。电路图案的形成可以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使用导电性油墨进行图案印刷来形成。此外,电路图案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在绝缘性基板上涂覆导电材料之后,用光刻技术对导电材料图案化来形成。而且,电路图案的形成也可以在绝缘性基板上粘贴预先冲压成电路图案的导电材料来形成。 
接着,将电路基板50安装在盖部件12上。而且,使电路基板50的电子元件24等与外壳部件11对置,并通过橡胶制衬垫等将电路基板50及盖部件12安装固定在外壳部件11上。根据以上工序,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完成。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10包括在外壳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上竖立有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周壁15’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的突起部插入孔80以及突起部卡合孔81,突起部卡合孔81用于改变插 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内的移动路线,从而该突起部53被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固定到连接器嵌合部17中时,首先,将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插入到形成在连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上的突起部插入孔80中。接着,将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中改变其移动路线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因此,通过在周壁15’内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之后改变突起部53的移动路线,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突起部53向插入方向返回。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21脱离连接器嵌合部17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以简单的作业高精度地将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连接器嵌合部17的安装孔18。而且,当将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内改变其移动路线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时,在第一固定部件21与周壁15’的安装孔18之间将产生在插入时所没有的空隙S4。具体地说,如果在周壁15’内将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的移动路线向外壳部件11的下方向改变从而将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中,则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方将产生在插入时所没有的空隙S4。因此,第一固定部件21是否嵌入到连接器嵌合部17的准确位置的确认作业只需查验该空隙S4的存在即可,可以容易地进行,而不用传感器进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练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是有用的。 

Claims (19)

1.一种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包括:
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外壳部件;
收纳在所述外壳部件中且安装有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
安装在所述外壳部件上的盖部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收纳在所述外壳部件中且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将连接对象侧连接器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具有用于与连接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棒状部及与所述第一棒状部一体形成且向所述盖部件延伸的第二棒状部的端子;
第一固定部件,其保持所述端子的第一棒状部且安装在所述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上,从而固定所述端子;以及
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形成有插入孔,将所述第二棒状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壳部件上,从而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卡定部,在所述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外壳部件的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贯穿的方式设置有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平板部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状部及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分别被设置多个,
在所述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仅分别插入有多个所述第二棒状部中的一根所述第二棒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状部被设置多个,
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过在所述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
在所述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所述第二棒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状部被设置多个,
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过在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形成为在所述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而形成,
在所述平板部的各细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规定根数的所述第二棒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从所述平板部的表面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所述壁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外壳部件内侧的表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被收纳在所述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以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所述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所述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向所述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卡定部,用于卡定在所述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
所述连接器嵌合部具有在所述外壳部件的深度方向上立起的周壁,所述周壁具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的突起部插入孔以及突起部卡合孔,插入到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突起部改变在所述周壁内的移动路线而被送入所述突起部卡合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设置在插入到所述周壁的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所述周壁内的移动路线被改变为所述外壳部件的底方向后所述突起部所被送入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被收纳在所述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嵌合部内;以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阶梯状地形成在所述收纳部的端部上并与所述连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向所述连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与被送入所述周壁的所述突起部卡合孔中而使所述突起部卡定在了所述突起部卡合孔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与所述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所述插入部件的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意一个抵接面上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另一个抵接面上的卡定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插入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在所述插入部件的位于所述外壳部件内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卡定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外壳部件外侧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插入部件的所述卡定部的卡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贯穿的方式设置有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平板部以在与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贯穿的方式设置有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平板部以在与所述第一棒状部向所述外壳部件内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19.一种电子单元,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
CN200980102931.XA 2008-01-24 2009-01-15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8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4078 2008-01-24
JP2008014078A JP5030159B2 (ja) 2008-01-24 2008-01-24 電気コネクタ付回路基板用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ユニット
JP2008-115427 2008-04-25
JP2008115427A JP5074999B2 (ja) 2008-04-25 2008-04-25 電気コネクタ付回路基板用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ユニット
PCT/JP2009/000131 WO2009093424A1 (ja) 2008-01-24 2009-01-15 電気コネクタ付回路基板用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453A CN102318453A (zh) 2012-01-11
CN102318453B true CN10231845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090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93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8453B (zh) 2008-01-24 2009-01-15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116B2 (zh)
KR (1) KR20100113545A (zh)
CN (1) CN102318453B (zh)
DE (1) DE112009000175T5 (zh)
WO (1) WO20090934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5228B2 (ja) * 2013-05-29 2018-04-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支持板、及び、投影装置の投影方法
KR101428933B1 (ko) 2013-07-05 2014-08-08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방열판을 이용한 차량의 전자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3089296B1 (en) * 2014-06-19 2018-02-2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and connector housing
DE102014213957B4 (de) * 2014-07-17 2017-10-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nikmodul mit eingesteckter elektrischer Kontaktierung
DE102014213954B4 (de) * 2014-07-17 2017-10-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nikmodul mit eingesteckter elektrischer Kontaktierung
CN106505336B (zh) 2015-09-07 2018-1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DE102015224354A1 (de) * 2015-12-04 2017-06-08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r Vorrichtung mit einer innerhalb eines Gehäuses angeordneten Leiterplatte, welche von außen kontaktierbar ist
JP6630190B2 (ja) * 2016-03-02 2020-01-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スおよび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FR3056835B1 (fr) * 2016-09-28 2020-08-28 Valeo Japan Co Ltd Connecteur electrique haute tension pour compresseur electrique
KR20180068017A (ko) * 2016-12-13 2018-06-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력 변환장치
US20180192533A1 (en) * 2017-01-04 2018-07-05 Noritz Corporation Case for housing electric board
US10727619B2 (en) * 2017-03-06 202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unit having press-fit structure
USD888676S1 (en) * 2018-08-29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e for a circuit board
USD888675S1 (en) * 2018-08-29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e for a circuit board
JP7081548B2 (ja) * 2019-03-27 2022-06-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131495B2 (ja) * 2019-06-21 2022-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装置
CN112993624B (zh) * 2021-02-05 2022-09-06 深圳市豪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568B1 (en) * 1999-11-25 2002-09-03 Daimlerchrysler Ag Plastic housing with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assemblies
US6560115B1 (en) * 1999-05-14 2003-05-06 Fujitsu Ten Limited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858801B1 (en) * 2001-05-29 2005-02-22 Thomas Edward Brown Circuit shell enclosure
CN1942066A (zh) * 2005-09-26 2007-04-0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子控制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4386A (ja) 1998-03-31 1999-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miシールド構造
JP3334642B2 (ja) 1998-09-16 2002-10-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4381038B2 (ja) * 2003-06-06 2009-12-09 株式会社東芝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モデムモジュール装置
US7066660B2 (en) * 2003-08-29 2006-06-27 Finisar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packaging assembly
JP2007280795A (ja) * 2006-04-07 2007-10-25 Molex Japan Co Ltd 電子接続箱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0115B1 (en) * 1999-05-14 2003-05-06 Fujitsu Ten Limited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445568B1 (en) * 1999-11-25 2002-09-03 Daimlerchrysler Ag Plastic housing with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assemblies
US6858801B1 (en) * 2001-05-29 2005-02-22 Thomas Edward Brown Circuit shell enclosure
CN1942066A (zh) * 2005-09-26 2007-04-0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子控制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13545A (ko) 2010-10-21
WO2009093424A1 (ja) 2009-07-30
US8269116B2 (en) 2012-09-18
CN102318453A (zh) 2012-01-11
DE112009000175T5 (de) 2012-01-12
US20100300723A1 (en)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453B (zh) 带有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单元
CN102047507B (zh) 电连接器
US9871317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13884B2 (en) Connector
US7320608B2 (en) Electric distribution box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983737A (zh)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KR20210151961A (ko) 커넥터
CN10947873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51628B (zh) 连接端子
CN101465495A (zh)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CN107534226A (zh) 绝缘位移连接器
CN101677155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3392265A (zh) 电路体和连接器结构
CN101841106B (zh) 一对带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CN102067387B (zh) 连接器和用于制造所述连接器的方法
CN101465496A (zh)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JP507499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付回路基板用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ユニット
CN103378437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03992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4958190B2 (ja) コネクタ
KR20090085611A (ko) 커넥터
CN101394033A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
CN102623813B (zh) 端子安装结构和电子装置
JP547363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5305116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RUKAWA A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2

Owner nam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nt after: Furukawa A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