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7717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7717B
CN102317717B CN200980156603.8A CN200980156603A CN102317717B CN 102317717 B CN102317717 B CN 102317717B CN 200980156603 A CN200980156603 A CN 200980156603A CN 102317717 B CN102317717 B CN 102317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heater
holding member
thermal insulating
insulat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7717A (zh
Inventor
西浩人
青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17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7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7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就能够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的冰箱。该冰箱(100)包括: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绝热箱体(150);和对绝热箱体(150)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器(310),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冷却器(310)的下方,通过辐射热将在冷却器(310)上结成的霜除去的辐射式加热器(312);和设置在冷却器(310)的上部,通过热传导将在冷却器(310)上结成的霜除去的接触式加热器(313)。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特别是涉及具备将在冷却器结成的霜除去的除霜加热器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具备用于冷却箱内的冷却器。在冷却器冷却周边的空气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变成霜,在该冷却器结霜。当在冷却器结霜的量增加时,从冷却器表面向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传热性就会下降,并且通过冷却器的冷气的风量减少,因此,发生制冷不足。从而,为了定期除去在冷却器结成的霜,在冷却器设置进行除霜的除霜加热器。
此外,近年来,为了应对因氟利昂气体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作为对冷却器进行冷却的制冷剂,使用碳氢化合物类制冷剂(以下称作HC制冷剂)。但是,该HC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因此,在HC制冷剂漏出到外部的情况下,有可能因除霜加热器而起火。
因此,提案有一种冰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冷却器的下部设置有管式加热器作为除霜加热器,通过使冷却器和管式加热器接触来降低管式加热器的表面温度,以防止发生起火。由此,利用管式加热器将结霜量多的冷却器的下部的霜除去。
此外,还提案有一种冰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在冷却器下方设置有不会破损的护套加热器作为除霜加热器,能够防止起火。由此,通过护套加热器的辐射热,将结霜量多的冷却器的下部的霜除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2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9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冰箱中,利用除霜加热器能够除去冷却器下部的霜,但是存在有可能无法除去冷却器上部的霜这样的问题。
如果无法除去整个冷却器的霜,就会发生制冷不足。因此,利用除霜加热器不仅要除去冷却器下部的霜,还要除去冷却器上部的霜。为了连冷却器上部的霜也除去,除霜加热器必须产生大量的热。但是,当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时,HC制冷剂漏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HC制冷剂有可能着火。因此,在现有的冰箱中,存在有可能无法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无法除去冷却器上部的霜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而能够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的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包括: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绝热箱体;和对上述绝热箱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该冰箱的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上述冷却器的下方,通过辐射热将在上述冷却器上结成的霜除去的辐射式加热器;和设置在上述冷却器的上部,通过热传导将在上述冷却器上结成的霜除去的接触式加热器。
根据上述结构,冷却器的下部通过由辐射式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来除霜,冷却器的上部通过接触式加热器的热传导来除霜。因此,能够不会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地,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
此外,优选还包括:被配置成从前后夹着上述冷却器的一对反射板。
根据上述结构,冷却器的前后被一对反射板夹着。因此,利用反射板,使由辐射式加热器产生的辐射热不会散发到外部,能够利用该辐射热来加热冷却器的结霜部分,有效地进行除霜。从而,能够不会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地,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
优选上述一对反射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槽部,该槽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部开口,并且从上述冷却器向外部凹陷。
根据上述结构,反射板具备槽部。因此,即使在冷却器的下部因结霜而引起堵塞的情况下,该槽部成为冷气的风道,也能够送出该冷气。从而,能够在结霜时确保冷气的风道,能够不会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地,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
优选还包括:还包括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配置在上述绝热箱体的内侧壁与上述冷却器的侧方之间,固定于上述绝热箱体并且保持上述冷却器。优选还包括:还包括外罩,该外罩覆盖上述冷却器的前方,通过上述保持部件安装于上述绝热箱体的内壁。
根据上述结构,在冷却器的侧方配置用于保持冷却器的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安装外罩。因此,无需将外罩安装于绝热箱体,所以,无需在绝热箱体设置用于安装外罩的空间。从而,能够在该绝热箱体的该空间中配置冷却器,因此能够增大冷却器的宽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过度提高除霜加热器的温度而能够对整个冷却器进行除霜的冰箱,因此,本发明的实用价值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冰箱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省略了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冰箱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表示第二储藏室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配置于第二储藏室后方的冷却器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冷却器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意表示冷却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说明利用辐射式加热器进行除霜的图。
图8是说明利用接触式加热器进行除霜的图
图9是说明利用接触式加热器进行除霜的图。
图10A是说明反射板的结构和功能的图。
图10B是说明反射板的结构和功能的图。
图11是说明保持部件的配置和结构的图。
图12是说明保持部件的配置和结构的图。
图13是说明外罩的配置和结构的图。
图14是说明外罩的配置和结构的图。
图15A是说明通过配置保持部件所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15B是说明通过配置保持部件所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16是表示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长度不同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冰箱
111第一门
112第三门
113贯通孔
121第二门
122第四门
123接收口
150绝热箱体
151第一储藏室
152第二储藏室
153分区壁
154背面部
300冷却器单元
310冷却器
311冷却管
312辐射式加热器
313接触式加热器
320反射板
321前面板
321a槽部
322后面板
322a槽部
330保持部件
331突起部
332保持部件孔部
340外罩
340a外罩凹部
341风扇
342外罩孔部
400内箱
400a内箱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冰箱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冰箱100包括:绝热箱体150、第一门111、第二门121、第三门112、贯通孔113、第四门122和接收口123。
绝热箱体150是前面开口的箱体,具有阻断冰箱100的内部和外部的热量出入的绝热性能。
第一门111是朝着绝热箱体150能够开闭自由地封闭右侧的开口部分的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门111按照以在绝热箱体150的右侧壁的前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图中未示)安装于绝热箱体150。此外,第一门111从前方来看时是长方形,上述旋转轴通过第一门111的右端缘部。
第二门121是朝着绝热箱体150能够开闭自由地封闭左侧的开口部分的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门121按照以在绝热箱体150的左侧壁的前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图中未示)安装于绝热箱体150。此外,第二门121从前方来看时是长方形,上述旋转轴通过第二门121的左端缘部。
贯通孔113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门111的孔。贯通孔113的作用在于,不打开第一门111而取出储藏在第一门111的后方的储藏物,或者将储藏物放入并储藏在第一门111的后方。
第三门112是能够开闭自由地封闭贯通孔113的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门112按照以在贯通孔113的下端缘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图中未示)安装于第一门111。此外,第三门112从前方来看时大致是正方形(角是圆角),上述旋转轴通过第三门112的下端缘部。
第四门122是开闭自由地封闭接收口123的门,接收口123接收从冰箱100的内部供给的冰等。
图2是表示省略了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冰箱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冰箱100包括分区壁153和抽斗(抽屉)162。
分区壁153是将绝热箱体150的内部划分成左右的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热箱体150的内部,分区壁153的右侧是第一储藏室151,用作冷藏室。在绝热箱体150的内部,分区壁153的左侧是第二储藏室152,用作冷冻室。分区壁153是划分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壁,具有绝热性能。
抽斗162是配置在绝热箱体150的内部,是能够向前方拉出且向后方推入的上方开口的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抽斗162在第一储藏室151中配置有3个,在第二储藏室152中也配置有3个。
此外,在第一储藏室151和第二储藏室152的背面后方的下部(抽斗162的后方),分别配置有用于对第一储藏室151和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具体来讲,在第二储藏室152的背面部154的下部(该图所示的A部)的后方,配置有生成用于对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气的冷却器。
在此,由于第二储藏室152是冷冻室,因此第二储藏室152后方的冷却器需要保持低温。因此,第二储藏室152后方的冷却器容易结霜,需要定期进行除霜。下面,对第二储藏室152后方的冷却器的构造和进行除霜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示意表示第二储藏室152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配置在第二储藏室152后方的冷却器单元300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储藏室152的背面部154下部的后方,配置有用于对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单元300。具体来讲,冷却器单元300被固定于内箱400,内箱400构成第二储藏室152下部后方的绝热箱体150的内壁。该冷却器单元300是使从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导入的空气冷却,并导出到第二储藏室152的装置。
具体来讲,冷却器单元300利用设置在冷却器单元300内部的冷却器310生成冷气。冷却器单元300将所生成的冷气由风扇341沿着风道W向上方送出,向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输送冷气。
此外,在冷却器单元300中,在冷却器310和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前方,通过设置于背面部154的背部的绝热材料进行热阻断,使得由冷却器310冷却后的空气不直接对第二储藏室152的内部进行冷却。
图5是说明冷却器单元300的结构的图。
如该图所示,冷却器单元300包括:冷却器310、反射板320、保持部件330和外罩340。
冷却器310是对位于绝热箱体150内部的冷却器310周边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设备。将在后面对冷却器310进行详细的说明。
反射板320是封入用于将在冷却器310结成的霜除去的热的板状铝板。具体来讲,反射板320包括一对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按照从前后夹着冷却器310的方式配置。此外,在与前面板321对应的外罩340,构成有向储藏室一侧凹陷的外罩凹部340a,在与后面板322对应的内箱400,构成有内箱凹部400a。
保持部件330是用于保持冷却器310的部件。具体来讲,保持部件330是配置在冷却器310的两侧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状部件。保持部件330配置在绝热箱体150的内侧壁与冷却器310的侧方之间,固定于绝热箱体150,并且保持冷却器310。
外罩340是覆盖冷却器310的前方的外罩。外罩340通过保持部件330安装于绝热箱体150的内壁。此外,外罩340包括将冷却器310所生成的冷气向上方送出的风扇341。
图6是表示冷却器310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冷却器310包括:冷却管311、辐射式加热器312、和接触式加热器313。
在冷却管311中,流过作为在内部被冷却的制冷剂的HC制冷剂,对冷却管311周边的空气进行冷却。在此,在该冷却时,冷却管311周边的空气中的水分变成霜,在冷却管311上结霜。
辐射式加热器312设置在冷却器310的下方,主要通过辐射热将在冷却器310结成的霜除去。即,辐射式加热器312将在冷却器310的下部结成的霜除去。辐射式加热器312例如是玻璃管加热器和护套加热器等。
接触式加热器313设置在冷却器310的上部,主要通过热传导将在冷却器310结成的霜除去。即,接触式加热器313将在冷却器310的上部结成的霜除去。接触式加热器313例如是管式加热器等。
图7是说明利用辐射式加热器312进行除霜的图。该图是从左侧来看图6所示的冷却器310的下部时的图。
如该图所示,辐射式加热器312是筒形加热器,配置在冷却器310的下方。辐射式加热器312产生辐射热。辐射式加热器312所产生的辐射热,按照从在冷却器310的最下部结成的霜开始,朝着冷却器310的上方的顺序进行除霜。
由此,辐射式加热器312通过辐射热,将在冷却器310的下部结成的霜除去。
图8和图9是说明利用接触式加热器313进行除霜的图。图8是从左侧来看图6所示的冷却器310的上部时的图,图9是从右斜上方来看图8所示的冷却器310时的立体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接触式加热器313是配管状的加热器,在冷却器310的上部的前面和后面与冷却器310接触地配置。此外,接触式加热器313被加热,产生热量。然后,将接触式加热器313产生的热传导到所接触的冷却器310,对冷却器310的上部表面进行加热,由此将在冷却器310上部表面结成的霜除去。此外,对冷却器310的上部表面进行加热的热,还被传导到冷却器310的内部,将在冷却器310内部结成的霜也除去。
这样,接触式加热器313通过热传导将在冷却器310的上部结成的霜除去。
下面,对反射板320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0A和图10B是对反射板320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0A表示冷却器310与反射板320的位置关系,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B-B线切断后的部分的截面图。
如图10A所示,反射板320被配置成从前后夹着冷却器310。即,在冷却器310的前面配置前面板321,在冷却器310的后面配置有后面板322。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配置在接触式加热器313的下方。
另外,将冷却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H时,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1/2H。即,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冷却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因此,利用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使由辐射式加热器312产生的辐射热不会散发到外部,能够利用该辐射热对冷却器310的结霜部分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除霜。
此外,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分别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部开口的槽部321a和槽部322a。另外,在该图中仅记载了槽部322a,而省略了槽部321a,不过,槽部321a也是具有与槽部322a相同结构的槽部。
此外,如图10B所示,槽部321a和槽部322a是从冷却器310向外部凹陷的槽部。
因此,即使在冷却器310的下部因结霜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该槽部变成冷气的风道,也能够输送该冷气。具体来讲,如图10A所示,由槽部321a和槽部322a构成使冷气通过的风道W1和W2。因此,防止在冷却器310的下部集中结霜而导致堵塞,即使假设在冷却器310的下部因结霜而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冷气也能够通过风道W1和W2,因此能够将该冷气向上方送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辐射式加热器312和接触式加热器313,不过度提高该加热器的温度地,对整个冷却器310进行除霜。
如上所述,冷却器单元300包括金属制成的板状的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但是也可以在外罩凹部340a贴附有铝箔片来取代前面板321,在内箱凹部400a贴附有铝箔片来取代后面板322。因此,由外罩凹部340a在冷却器310和外罩340之间构成制冷剂的返回风道,由内箱凹部400a在冷却器310和内箱400之间构成制冷剂的返回风道,能够防止在冷却器310的下面集中结霜。
下面,对保持部件330和外罩340的配置和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1和图12是说明保持部件330的配置和结构的图。具体来讲,图11是表示保持部件330保持冷却器3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从正面来看图11所示的保持部件330和冷却器310时的图。为了方便说明,图中省略了冷却器310的接触式加热器313。
如图11和图12所示,保持部件330配置在冷却器310的两侧,用于保持冷却器310。具体来讲,保持部件330具备用于保持冷却器310的突起部331。该突起部331是在保持部件330的中央高度的位置上朝着冷却器310突起的部位。
图12放大表示突起部331。如该放大图所示,突起部331通过保持冷却器310的冷却管311,来保持冷却器310。而且,保持部件330被固定于绝热箱体150。这样,保持部件330被配置在绝热箱体150的内侧壁和冷却器310的侧方之间并保持冷却器310。
此外,如该放大图所示,突起部331具备作为圆形的孔部的保持部件孔部332。
图13和图14是说明外罩340的配置和结构的图。具体来讲,图13是表示在保持部件330安装外罩340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在保持部件330安装了外罩340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3中省略了冷却器310的接触式加热器313和反射板320。
如图13所示,在保持有冷却器310的保持部件330的前面配置外罩340。在此,如图12所示,在保持部件330的突起部331设置有两个保持部件孔部332。此外,在外罩340的与该保持部件孔部3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外罩孔部342。
因此,如图14所示,以覆盖冷却器310的前方的方式,在保持部件330前面配置外罩340。保持部件330的保持部件孔部332、和与该保持部件孔部332对应的外罩孔部342重叠,由此,不仅能够将棒状的部件插入双方的孔部,并且能够在保持部件330安装外罩340。
这样,外罩340通过保持部件330安装于绝热箱体150的内壁。
如上所述,保持部件330将冷却器310保持于绝热箱体150,并且将外罩340安装于绝热箱体150的内壁。下面,对配置这种保持部件330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15A和图15B是说明配置保持部件330所产生的效果的图。具体来讲,图15A是表示未配置保持部件330的现有结构的图,图15B是表示配置有保持部件330的结构的图。
如图15A所示,在未配置保持部件330的情况下,为了在绝热箱体150的内壁安装外罩340,需要设置用于安装外罩340的空间(该图所示的C部)。因此,冷却器310的横宽受到该空间的限制。
与此相对,如图15B所示,在配置有保持部件330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部件330安装外罩340。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在绝热箱体150的内壁安装外罩340的空间。由此,与图15A所示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冷却器310的横宽。
以上,利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冰箱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即,本次展示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冷却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但是,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并非限定于冷却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也可以是任意的长度。
图16表示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长度不同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该图所示,前面板323和后面板32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冷却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此外,在冷却器310,仅在下方具备辐射式加热器312,并不具备接触式加热器313。根据本结构,利用前面板323和后面板324,能够将来自辐射式加热器312的辐射热传递至冷却器310的上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分别具备槽部321a和槽部322a。但是,无需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两者都具备该槽部,只要前面板321和后面板322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该槽部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冰箱加以利用。

Claims (3)

1.一种冰箱,包括: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的绝热箱体;和对所述绝热箱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该冰箱的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的下方,通过辐射热将在所述冷却器上结成的霜除去的辐射式加热器;
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的上部,通过热传导将在所述冷却器上结成的霜除去的接触式加热器;和
在所述接触式加热器的下方,被配置成从前后夹着所述冷却器的一对反射板,
所述一对反射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槽部,该槽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部开口,并且从所述冷却器向外部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配置在所述绝热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冷却器的侧方之间,固定于所述绝热箱体并且保持所述冷却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罩,该外罩覆盖所述冷却器的前方,通过所述保持部件安装于所述绝热箱体的内壁。
CN200980156603.8A 2009-02-12 2009-03-09 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7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0031 2009-02-12
JP2009-030031 2009-02-12
PCT/JP2009/001040 WO2010092624A1 (ja) 2009-02-12 2009-03-09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7717A CN102317717A (zh) 2012-01-11
CN102317717B true CN102317717B (zh) 2013-10-09

Family

ID=4256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6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7717B (zh) 2009-02-12 2009-03-09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97800B1 (zh)
CN (1) CN102317717B (zh)
WO (1) WO2010092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22851A1 (de) * 2014-11-10 2016-05-12 BSH Hausgeräte GmbH No-Frost-Kältegerät
CN105241129A (zh) * 2015-11-20 2016-01-13 苏州汉克山姆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冰霜的冷却排管
CN108800727A (zh) * 2018-04-19 2018-11-13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化霜组件和制冷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5735A (ja) * 2000-12-27 2002-07-1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除霜ヒーター及び冷蔵庫
CN1932419A (zh) * 2005-09-12 2007-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装配该冰箱的方法
CN2913984Y (zh) * 2006-03-04 2007-06-20 海尔集团公司 冰箱蒸发器内胆盖板的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82U (zh) * 1988-06-15 1990-01-05
US5347820A (en) * 1993-08-10 1994-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 refrigerator deodorizer
JPH11118302A (ja) * 1997-10-15 1999-04-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冷却装置
JP2002267331A (ja) * 2001-03-13 2002-09-1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2003139463A (ja) 2001-10-31 2003-05-14 Toshiba Corp 冷蔵庫の除霜ヒーター構成
JP2002372363A (ja) 2002-06-11 2002-12-2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3404395B2 (ja) * 2002-06-11 2003-05-06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DE102006015994A1 (de) * 2006-04-05 2007-10-1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Abtauheiz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5735A (ja) * 2000-12-27 2002-07-1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除霜ヒーター及び冷蔵庫
CN1932419A (zh) * 2005-09-12 2007-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装配该冰箱的方法
CN2913984Y (zh) * 2006-03-04 2007-06-20 海尔集团公司 冰箱蒸发器内胆盖板的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7800A1 (en) 2011-12-21
EP2397800B1 (en) 2017-06-28
WO2010092624A1 (ja) 2010-08-19
EP2397800A4 (en) 2015-01-14
CN102317717A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9237U (zh) 冰箱
US11060788B2 (en) Household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with a door stop bar having a heating line thermally coupled thereto by a heat conducting transmission medium
JP4848332B2 (ja) 冷蔵庫
CN109696009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冰箱
US2592394A (en) Refrigerator defrost product disposal system
JP5050464B2 (ja) 冷蔵庫
CN103975207A (zh) 冷藏库
CN102317717B (zh) 冰箱
JP6709363B2 (ja) 冷蔵庫
CN103703331A (zh) 冷藏库
CN102997558A (zh) 冰箱
CN102753918A (zh) 冷藏库
CN107062748B (zh) 冰箱
CN107076495B (zh) 无霜制冷器具
JP2016031165A (ja) 冷蔵庫
JP6422513B2 (ja) 冷凍冷蔵庫
WO2012172800A1 (ja) 冷蔵庫
JP2001012841A (ja) 冷蔵庫
CN102914113B (zh) 冰箱
JP2006189209A (ja) 冷却庫
CN201048764Y (zh) 多功能陈列柜
EP3757484B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103597302B (zh) 冰箱
JP2000097546A (ja) 冷却貯蔵庫
US10739057B2 (en)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