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8764Y - 多功能陈列柜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陈列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8764Y
CN201048764Y CNU2007201427315U CN200720142731U CN201048764Y CN 201048764 Y CN201048764 Y CN 201048764Y CN U2007201427315 U CNU2007201427315 U CN U2007201427315U CN 200720142731 U CN200720142731 U CN 200720142731U CN 201048764 Y CN201048764 Y CN 2010487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efrigerating chamber
cabinet
inlet channel
moist clo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27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JIA KEK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JIA KEK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JIA KEK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JIA KEK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27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876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87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87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陈列柜,包含:一冷却模组、一展示柜体,及一冷却管路。所述冷却模组用以输出冷空气。所述展示柜体设于所述冷却模组上,并具有一后壁、一顶壁、一底壁、一左壁及一右壁,以共同界定一冷藏室,所述展示柜体于对应所述冷藏室位置更具有一可被开闭所述冷藏室的第一门。所述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展示柜体的冷藏室内,所述冷却管路具有一位于所述底壁以输送所述冷却模组的冷空气至所述冷藏室的冷进气通道与一用以将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排出的冷排气通道。借此,可提供一种能全面性开放展示的多功能陈列柜。

Description

多功能陈列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柜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冷藏、热保温物品,同时也可于常温保存物品的多功能陈列柜。
背景技术
现有置放于商店或者大型卖场中、用以摆放物品供使用者拿取的展示柜,多仅具有冷藏或冷冻的功能,或是仅具有热保温功能,无法冷热并用,致使其设计灵活度不佳。此外,设计者通常会于展示柜的后壁埋设内部机组(如冷却系统、发热系统),故展示柜的后壁一般设计为不透明材质,以遮掩展示柜的内部机组来增加美观性。如此,前述展示柜也无法全面性开放展示,使用者仅能在特定侧浏览陈放于展示柜内的物品,应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全面性开放展示的多功能陈列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冷藏、热保温物品,同时也可于常温保存物品的多功能陈列柜。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冷却模组,用以输出冷空气;
一展示柜体,设于所述冷却模组上,并具有一后壁、一顶壁、一底壁、一左壁及一右壁,以共同界定一一冷藏室,所述展示柜体于对应所述冷藏室位置更具有一可被开闭所述冷藏室的第一门;及
一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展示柜体的冷藏室内,所述冷却管路具有一位于所述底壁以输送所述冷却模组的冷空气至所述冷藏室的冷进气通道与一用以将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排出的冷排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陈列柜借由上述构造设计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能提供全面性开放展示物品,方便使用者能检视所摆设的物品9,且能同时提供适当的保存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陈列柜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前视组合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陈列柜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后视组合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展示柜体、承载柜体及收纳柜体;
图3是一局部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冷却模组、热保温模组;
图4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百叶窗;
图5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顶侧结构;
图6是一局部剖视放大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层架单元;及
图7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冷空气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陈列柜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多功能陈列柜包含:一展示柜体1、一承载柜体21、一收纳柜体22、一冷却管路3、一热保温管路4、一用以输出冷空气的冷却模组5、一用以输出热空气的热保温模组6,及一照明组件7。
配合参阅图5,展示柜体1是由多数根纵向与横向的框条19,以及多数片纵向与横向的阻隔片18所共同围架组成;并具有一后壁111、一顶壁112、一底壁113、一左壁114及一右壁115。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框条19皆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所制成;每一阻隔片18皆由透明材料(如玻璃、强化玻璃)所制成。
展示柜体1还具有一左一右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直立壁116与一第二直立壁117,且所述二直立壁116、117是分别衔接所述后壁111、顶壁112与底壁113,并同位于所述左壁114与右壁115间。
所述后壁111、顶壁112、底壁113、左壁114、右壁115及所述二直立壁116、117可共同界定一位于右侧的冷藏室118、一位于左侧的保温室119,及一位于所述冷藏室118与所述保温室119间的间隔室120。所述冷藏室118用以冷藏物品9;所述保温室119用以热保温物品9;所述间隔室120为常温,用以供储放物品9。
为封闭冷藏室118、保温室119,所述展示柜体1更具有一第一门121与一第二门122。其中,第一门121装设于对应所述冷藏室118位置,第二门122装设于对应所述保温室119位置;所述二门121、122可被开启或关阖、以对应开放或闭密所述冷藏室118、保温室119。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门121、122是以对开式拉门为实施态样,并皆具有二门框123及分别嵌置于各门框123中的阻隔件124;且各门框123同框条19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所制成,每一阻隔件124同阻隔片18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所制成。
又,为增加摆放空间,所述展示柜体1更包括多数组层架125,分别于所述左壁114与所述第一直立壁116间延伸、于所述二直立壁116、117间延伸,和于所述第二直立壁117与所述右壁115间延伸。
配合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层架125皆包括二分别以螺丝锁固于二相对直立壁内侧等高处的限位块126,以及一置放于所述二限位块126上的层板127;且所述限位块126及层板127是由透明材料(如强化玻璃)所制成。
参阅图3、图4,承载柜体21装组于展示柜体1下方,造形概呈倒U字形状,并具有一其一体设于其外侧面的百叶窗211。
参阅图1、图2,收纳柜体22组置于承载柜体21内侧,用以供置放物品9以增加收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收纳柜体22的收纳格数为3行4列,且为双开式拉门;然,设计者也可依其实际需求而改变上述规格,非以本实施例所揭露者为限。
参阅图3、图7,冷却管路3设于展示柜体1的冷藏室118内,并具有多数条位于右侧的冷进气通道31与多数条位于左侧的冷排气通道32。所述冷进气通道31、冷排气通道32皆呈上下走向,其介于右壁115及第二直立壁117间,并分别沿前后方向而间隔位于所述展示柜体1界定所述冷藏室118的底壁113上且邻接冷却模组5的部分。其中,冷进气通道31用以输送冷却模组5的冷空气至所述冷藏室118。冷排气通道32用以将冷藏室118内的空气排出至冷却模组5内。
为了增加进气量与排气量,所述冷却管路3还具有二间隔沿所述右壁115的二直立侧设置的次冷进气通道33,以及二间隔沿所述第二直立壁117的二直立侧设置的次冷排气通道34。其中,各次冷进气通道33是由中空管体形成,且所述中空管体的一端接收所述冷却模组5的冷空气;所述中空管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331。各次冷排气通道34也是由中空管体形成,且所述中空管体的一端是用以排出所述冷藏室118的空气;所述中空管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341。
参阅图3、图7,热保温管路4设于展示柜体1的保温室119内,并具有多数条位于左侧的热进气通道41与多数条位于右侧的热排气通道42。所述热进气通道41、热排气通道42皆呈上下走向,并介于左壁114及第一直立壁116间,并分别沿前后方向而间隔位于所述展示柜体1界定所述保温室119的底壁113上且邻接热保温模组6的部分。其中,热进气通道41用以输送热保温模组6的热空气至所述保温室119。热排气通道42用以将保温室119内的空气排出至热保温模组6内。
为了增加进气量与排气量,所述热保温管路3还具有二间隔沿所述左壁114的二直立侧设置的次热进气通道43,以及二间隔沿所述第一直立壁116的二直立侧设置的次热排气通道44。其中,各次热进气通道43是由中空管体形成,且所述中空管体的一端接收所述热保温模组6的热空气;所述中空管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431。各次热排气通道44也是由中空管体形成,且所述中空管体的一端是用以排出所述保温室119的空气;所述中空管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441。
参阅图3、图4、图7,冷却模组5容置于所述承载柜体21内,并位于展示柜体1下方,用以输出冷空气。
所述冷却模组5可包括一压缩机51、一冷凝器、一干燥过滤器、一毛细管、一借冷煤汽化吸收周围热能以形成冷空气的蒸发器52、一串通上述构件以形成回路的热管、一可控制蒸发器52达到一预设温度值并保持恒温的温度控制单元、一风扇53、一与蒸发器52及风扇53形成电性连接的电源线54等构件;而,由于冷却模组5为已知技术,且结构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故在本实施例的图式中仅示意压缩机51、蒸发器52、风扇53及电源线54。
所述压缩机51是置放于承载柜体21面对百叶窗211位置处,以借百叶窗211对外散热。风扇53架设于邻接冷却管路3的冷进气通道31和次冷进气通道33的位置处,用以强制将冷空气输入冷却管路3的冷进气通道31、次冷进气通道33中。电源线54是穿出承载柜体21外,用以与一插座插接以形成电性连接。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冷却模组5所预设的温度值为10~15度。
参阅图3、图4、图7,热保温模组6与冷却模组5相间隔,也是容置于所述承载柜体21内,并位于展示柜体1下方,用以输出热空气。
所述热保温模组6可包括多数个可加温空气、以增加周围热能形成热空气的电热元件61、一可控制电热元件61达到一预设温度值并保持恒温的温度控制单元、一风扇62、一与电热元件61和风扇62及温度控制元件形成电性连接的电源线63等元件;惟,其为已知技术,且结构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故同样地仅示意电热元件61、风扇62及电源线63。
其中,风扇62架设于邻接热保温管路4的热进气通道41和次热进气通道43的位置处,用以强制将热空气输入热保温管路4的热进气通道41、次热进气通道43中。电源线62则穿出承载柜体21外,以与一插座插接进而形成电性连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热保温模组4所预设的温度值为40度。
参阅图2、图3、图5,为了照明存置于冷藏室118、保温室119及间隔室120内的物品,多功能陈列柜更包含多数照明组件7,其设于所述展示柜体1中,并分别位于所述后壁111与顶壁112邻接处、以及位于所述后壁111与其中一直立壁(包括左壁114、右壁115、第一直立壁116、第二直立壁117)邻接处。
又,为了区别所述冷藏室118、保温室119及间隔室120,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组件7包括三种分别可输出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元件71、第二发光元件7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73,且所述发光元件71、72、73是分别位于所述冷藏室118、所述保温室119及所述间隔室120中。在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是以日光灯管为实施态样。
参阅图7,使用时,是将冷却模组5的电源线53插设于插座(图未示)上以形成电性连接,冷却模组5内的各元件将运转并形成冷空气,而借由风扇53的强制对流,位于冷却模组5内的冷空气将流经冷却管路3的冷进气通道31、次冷进气通道33,后流入其冷藏室118;原冷藏室118内的空气将被迫由冷却管路3的冷排气通道32、次冷排气通道34排入冷却模组5内,如此即达到气流循环。同理,热保温模组6也可以上述同样模式而热保温物品9。
本实用新型是借由常温状态的间隔室120间隔冷藏室118与热保温室119,同时利用承载柜体21内藏冷却模组5及热保温模组6,并借风扇53、62强制将冷空气、热空气分别送入冷却管路3的冷进气通道31和次冷进气通道33、热保温管路4的热进气通道41和次热进气通道43,以进而流入冷藏室118、热保温室119内,因此可达成能冷藏、热保温物品,同时也可于常温保存物品的多功能陈列柜。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是运用透明材料制作展示柜体1的阻隔片18,以及第一、第二门121、122的阻隔件124,使展示柜体1可全面性开放展示,不但便于使用者检视摆置于内的物品9,且还兼具有美观性与特异性。
又,本实用新型更将照明组件7隐藏于展示柜体1的内角处,如此内藏式设计,也加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陈列柜的美观性与特异性;并且,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更透过不同色光的发光元件71、72、73区别冷藏状态的冷藏室118、热保温状态的热保温室119及常温状态的间隔室120,十分便于使用者使用。

Claims (11)

1.一种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冷却模组,用以输出冷空气;
一展示柜体,设于所述冷却模组上,并具有一后壁、一顶壁、一底壁、一左壁及一右壁,以共同界定一冷藏室,所述展示柜体于对应所述冷藏室位置更具有一可被开闭所述冷藏室的第一门;及
一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展示柜体的冷藏室内,所述冷却管路具有一位于所述底壁以输送所述冷却模组的冷空气至所述冷藏室的冷进气通道与一用以将所述冷藏室内的空气排出的冷排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柜体更具有一衔接所述周壁、顶壁与底壁并位于所述左壁与右壁间的一第一直立壁,以界定所述冷藏室与一保温室,且所述展示柜体于对应所述保温室的位置更具有一可启闭所述保温室的第二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用以输出热空气的热保温模组及一热保温管路,所述热保温管路设于所述保温室内并具有一设于界定所述保温室的底壁上的热进气通道与一用以将所述热保温室内的空气排出的热排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柜体更具有一衔接所述周壁、顶壁与底壁并位于所述左壁与右壁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直立壁间的第二直立壁,以界定所述冷藏室、所述保温室及一位于所述冷藏室与所述保温室间的间隔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柜体更包括至少一组于所述左壁、右壁间延伸的层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设于所述柜体中的所述后壁与顶壁邻接处的一照明组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设于所述柜体中的所述后壁与顶壁邻接处的一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具有一位于所述冷藏室的第一发光元件及一位于所述保温室且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输出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是以日光灯管为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位于所述展示柜体下方的承载柜体,以容置所述冷却模组与所述热保温模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更具有一沿所述左壁与所述右壁中的至少一者中的直立侧设置的次冷进气通道,所述次冷进气通道的一端接收所述冷却模组的冷空气,且所述次冷进气通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保温管路更具有一沿所述左壁、所述右壁与所述第一直立壁中对应保温室中的至少一者中的直立侧设置的次热进气通道,所述次热进气通道的一端接收所述热保温模组的热空气,且所述次热进气通道的壁面设有多数个穿孔。
CNU2007201427315U 2007-05-16 2007-05-16 多功能陈列柜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876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27315U CN201048764Y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功能陈列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27315U CN201048764Y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功能陈列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8764Y true CN201048764Y (zh) 2008-04-23

Family

ID=3933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273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8764Y (zh) 2007-05-16 2007-05-16 多功能陈列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876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939A (zh) * 2016-06-07 2016-08-24 马鞍山博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控纳米透明隔热材料品质的现场演示设备
CN107532838A (zh) * 2015-06-16 2018-01-02 奥特冷机系统有限公司 冷藏架
CN109924767A (zh) * 2019-04-25 2019-06-25 杭州海晟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组合式商用食物展示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838A (zh) * 2015-06-16 2018-01-02 奥特冷机系统有限公司 冷藏架
CN107532838B (zh) * 2015-06-16 2021-09-21 奥特冷机系统有限公司 冷藏架
CN105894939A (zh) * 2016-06-07 2016-08-24 马鞍山博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控纳米透明隔热材料品质的现场演示设备
CN105894939B (zh) * 2016-06-07 2018-09-14 马鞍山博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控纳米透明隔热材料品质的现场演示设备
CN109924767A (zh) * 2019-04-25 2019-06-25 杭州海晟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组合式商用食物展示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7274B1 (ko) 냉장고
US7350374B1 (en) Consumer refrigerator
CN206056069U (zh) 独立控温式快递柜
CN216114852U (zh) 一种制冷储物柜
CN204421462U (zh) 一种冰箱
CN108224891A (zh) 在食品接收室中具有特殊遮盖系统的家用制冷器具
CN201048764Y (zh) 多功能陈列柜
CN1802542B (zh) 冷藏柜
CN210141733U (zh) 第一蒸发器位于冷冻内胆顶壁与冷冻室之间的冰箱
CN203179154U (zh) 一种具有只针对即将售卖品进行制冷加热装置的自动售货机
CN206113483U (zh) 制冷器具
CN208635447U (zh) 一种冷热双用烘干房
CN101688721B (zh) 制冷装置
CN210220351U (zh) 单系统冰箱
CN102317717B (zh) 冰箱
CN103597302B (zh) 冰箱
WO2020160697A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 with direct-cooled in-door chamber
KR102630194B1 (ko) 냉장고
CN101825383A (zh) 制冷储藏柜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08282475U (zh) 一种风冷多门冷柜
CN210220350U (zh) 单系统冰箱
CN105674684B (zh) 一种冰箱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2261783B (zh) 制冷器具
CN206213605U (zh) 一种单门多温区酒柜
CN2912392Y (zh) 冷、热两用商品陈列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