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4129A -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4129A
CN102314129A CN2011101893787A CN201110189378A CN102314129A CN 102314129 A CN102314129 A CN 102314129A CN 2011101893787 A CN2011101893787 A CN 2011101893787A CN 201110189378 A CN201110189378 A CN 201110189378A CN 102314129 A CN102314129 A CN 102314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veloper
supply
box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4129B (zh
Inventor
片冈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24Developer solid type plural systems represented (e.g. in a multicolour device or for optimising photo line develop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在显影部设置有构成显影剂的循环输送路的第一输送路(91)、第二输送路(92)、连通第一输送路(91)与第二输送路(92)的第一连通路(93)、以及将第一输送路(91)与第二输送路(92)在比第一连通路(93)靠X′方向的位置连通的第三连通路(95)。在第一输送路(91)设置有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口(99)与闸门(56)。闸门(56)能够在打开排出口(99)、关闭第三连通路(95)的滴流对应位置和关闭排出口(99)、打开第三连通路(95)的非滴流对应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能够通过闸门(56)的位置切换显影剂的输送路径,用1台显影部切换滴流与非滴流(通常)的显影方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本申请主张在日本提出的申请NO.2010-15132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收纳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的显影部,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作为显影方式的例子,有如下的所谓滴流(trickle)显影方式,即:从设置在显影部的壳体的补给口向壳体内一点点地补给补给用的包含新的载体的显影剂(补给用显影剂),并对收纳在壳体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循环输送,并且在该显影剂的输送中,将因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而过剩的显影剂的一部分通过溢出(overflow)从设置在壳体的排出口排出到容器外(日本特公平2-21591号公报)。
在该滴流显影方式中,由于以从收纳补给用显影剂的盒向壳体内补给新的载体,并排出旧的载体的方式来替换显影剂,故劣化的载体很少持续残留于壳体内,能够长久地抑制显影剂的劣化,能够实现高画质化。
虽然使用上述的滴流显影方式的显影部能够实现高画质化,但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补给用显影剂,并且会从显影部排出双组份显影剂,在成本方面是不利的。
例如,有的用户处于在某一期间照片图像等高画质的打印输出多,而在其它的期间文字图像等画质稍有降低也无妨的打印输出多的环境。对于这种用户而言,并不希望始终利用高画质却成本高的滴流显影方式的显影部。
在非滴流显影方式的通常的显影方式中,即在不从排出口排出壳体内的双组份显影剂,作为补给用的显影剂将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补给用显影剂从盒补给至壳体的显影方式中,虽然成本低于滴流显影方式的成本,但无法长久地期待高画质。
例如,亦可考虑准备滴流显影方式与通常的显影方式的显影部双方、并按照需要更换显影部的结构,但如此将需要两个显影部,导致成本增加,并且需要将未被装配一方的显影部保管在装置主体以外的场所,给用户增添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遵照用户的希望而兼顾画质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达成。
即,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部,该显影部具有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输送路与用于将该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的排出口;料斗,收纳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与收纳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能够相对于该料斗进行装卸,上述料斗将所装配的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补给至上述显影部;以及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显影部内的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并且,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结构的显影装置来实现。
即,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显影装置具备:输送路,该输送路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并设置有用于将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的排出口;补给口,该补给口设置在上述输送路,在收纳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补给口接受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在收纳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补给口接受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以及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复印机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复印机的显影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从设置在复印机的料斗(hopper)向显影部供给调色剂的情形的图。
图4是从装置前侧观察显影部时的图。
图5是图2的A-A线处的显影部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B-B线处的显影部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显影部所具备的闸门(shutter)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闸门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闸门位于与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和闸门位于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装配于复印机的回收箱(tank)的构成例的图,图10(b)是表示由回收箱将闸门切换至第一位置的情形的图,图10(c)是表示闸门被切换至第二位置的情形的图。
图11是表示设置在复印机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控制部所执行的警告信息(message)显示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闸门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控制部所执行的闸门位置切换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以串联型彩色数字复印机(tandem-type color digital copier)(以下,简单称为“复印机”)为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机10的整体结构的图。
如该图所示,复印机10具备:图像读取部11、图像形成部12、进给部13、定影部14、控制部15、操作面板16等,用于形成由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以及黑色(K)构成的彩色图像,或者单色,例如黑色的图像,并在记录片上再现。以下,将黄色、品红色、青绿色、黑色的各再现色表示为Y、M、C、K。
图像读取部11读取被安放好的原稿的图像,并将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
图像形成部12具备:与Y~K色对应的成像部20Y~20K、中间转印带21、料斗7Y~7K、补给马达8Y~8K等。
成像部20Y~20K具备:感光鼓1Y~1K、配设在感光鼓周围的带电辊2Y~2K、曝光部3Y~3K、显影部4Y~4K、一次转印辊5Y~5K、用于对感光鼓1Y~1K进行清扫的清洁器6Y~6K等,在感光鼓1Y~1K上成像Y~K色的调色剂像。
在显影部4Y~4K收纳有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以下,简单称作“显影剂”),在此,每一显影部都能够切换成作为第一显影方式的滴流显影方式和作为第二显影方式的通常的显影方式(以下,称作“非滴流显影方式”)。关于显影方式的切换方法,将在后面描述。
中间转印带21为环状带,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且沿该图箭头所示的方向被循环驱动。
料斗7Y可装卸收纳有Y色的补给用显影剂的盒9Y,并根据控制部15的指示将盒9Y内的Y色的补给用显影剂供给至显影部4Y。盒9Y中包含两种盒,具体为:收纳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第一盒、和收纳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第二盒,能够对上述第一与第二盒进行切换而装配在料斗7Y。
之所以将两种盒设为能够相对料斗7Y切换来进行安装,是为了当在滴流显影方式与非滴流显影方式之间对显影方式进行切换时,能够补给与所切换成的显影方式对应的补给用显影剂。盒的装卸由用户(操作者)进行。
其他料斗7M~7K也同样,可装卸收纳有M~K色的补给用显影剂的盒9M~9K(每一种颜色都包含第一盒与第二盒),并根据控制部15的指示将所装配的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供给至显影部4M~4K。
进给部13具备:收纳用纸S的纸盒31;将纸盒31内的用纸S一张张地输出到输送路37上的输出辊32;输送被输出的用纸S的输送辊对33;用于调整将所输送的用纸S送出到二次转印位置351的正时(timing)的正时辊对34;以及二次转印辊35等。
定影部14具备:相互压接的定影辊与加压辊;以及用于对定影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等。
操作面板16具备:接受复印等指示、彩色或单色模式的选择的按键组;以及用于通过显示各种信息而对用户进行通知或警告的液晶显示部17。
当从用户经由操作面板16接受到复印等的执行指示时,控制部15根据该指示对图像读取部11与图像形成部12等进行控制,开始复印动作。具体地说,使图像读取部11执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并根据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驱动曝光部3Y~3K的激光二极管。由此从曝光部3Y~3K的激光二极管射出与各色对应的激光L,从而一行行地对感光鼓1Y~1K进行曝光扫描。
在该曝光扫描之前,利用带电辊2Y~2K使感光鼓1Y~1K一样地带电,通过激光L的曝光扫描在感光鼓1Y~1K上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收纳在显影部4Y~4K的显影剂被显影(显影化),从而在感光鼓1Y~1K上成像有调色剂像。
各色的调色剂像通过作用在一次转印辊5Y~5K与感光鼓1Y~1K间的静电力被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此时,各色的成像动作错开正时执行,以便调色剂像被重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相同的位置。通过中间转印带21的循环驱动,重合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移动至二次转印位置351。
与上述成像动作的正时相应,从进给部13经由正时辊对34进给用纸S,该用纸S被夹在循环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而被输送。此时,利用作用在二次转印辊35与驱动辊22之间的静电力,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用纸S上。
经过二次转印位置351后的用纸S被输送至定影部14,在经过定影部14时,用纸S上的调色剂像被加热、加压而定影在用纸S,此后经由排出辊对36被排出,且被收纳在收纳托盘38。
其中,在上述说明中对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模式的动作进行了说明,而在形成单色、例如只有K色的图像的单色模式的情况下,仅驱动K色的成像部20K,仅执行K色的调色剂像的成像。
图2是表示显影部4Y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从料斗7Y向显影部4Y供给调色剂的情形的图,图4是从装置前侧观察显影部4Y时的图。其中,为方便说明,图3中省略曝光部3Y等部件。并且,对于显影部4Y~4K与料斗7Y~7K,虽然所使用的显影剂的颜色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以下对显影部4Y与料斗7Y进行说明,而对其他颜色用的显影部与料斗则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部4Y具备:壳体50、显影辊51、供给螺杆(screw)52、搅拌螺杆53、显影剂检测传感器54等。壳体50~搅拌螺杆53沿感光鼓1Y的轴向(相当于纸面垂直方向:以下,称为轴向)呈长条状。
壳体50由分隔壁(分隔件)57划分成上部的供给室58与下部的搅拌室59,在供给室58配设有显影辊51与供给螺杆52,在搅拌室59配设有搅拌螺杆53。在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收纳有显影剂D。
显影辊51被配置在供给室58的、设置在与感光鼓1Y对置的位置的开口部,具备圆筒形的显影套筒511和沿轴向插通在显影套筒511的内部的磁辊512。
磁辊512设置成,形成多个磁极、例如N极与S极的部分沿周方向按顺序交替排列,且该磁辊512的轴向的端部固定在壳体50,使得该磁辊512不能旋转。各磁极分别沿轴向延伸。
关于显影套筒511,其与感光鼓1Y对置的部分经由壳体50的开口部从开口部露出,并且以绕该图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在壳体50,显影套筒511围绕静止的磁辊512旋转,并在磁辊512的磁力的作用下在该显影套筒511的表面保持(担载)有显影剂D。
供给螺杆52在供给室58内隔着显影辊51配置在与感光鼓1Y对置的位置,并以与轴向平行的姿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50,供给螺杆52沿该图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沿轴向输送供给室58内的显影剂D,并供给至显影辊51。
搅拌螺杆53配置于搅拌室59,以与轴向平行的姿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50,搅拌螺杆53沿该图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将搅拌室59内的显影剂D朝基于供给螺杆52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并进行搅拌。显影套筒511、供给螺杆52、搅拌螺杆53的旋转通过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力来进行。
显影剂检测传感器54f配设在搅拌室59的底部,是对在搅拌室59中被输送的显影剂D的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并将表示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部15。如后所述,控制部15基于来自显影剂检测传感器54的检测信号驱动补给马达8Y,对从料斗7Y向显影部4Y的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进行控制,以使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落入恰当范围。
如图3所示,料斗7Y具备:盒收纳部70Y、螺旋形辊71Y、盒种类检测传感器72Y。
盒收纳部70Y是容纳收纳有补给用显影剂Da的盒9Y的部件,盒9Y能够装卸。如上所述,盒9Y包括第一盒(收纳有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第二盒(收纳有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两种。
在该图中,设定第一盒为9Y,收纳在第一盒9Y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为Da、第二盒为9Yb,收纳在第二盒9Yb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为Db来区别示出。
第一盒9Y是与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盒,第二盒9Yb是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盒,因此,当使用滴流显影方式时,只要装配第一盒9Y即可补给与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
当切换成非滴流显影方式时,只要装配第二盒9Yb即可补给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其中,对于其他颜色也同样,与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盒为第一盒9M、9C、9K,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盒为第二盒9Mb、9Cb、9Kb(未图示)。
螺旋形辊71Y受到补给马达8Y的驱动力而旋转,将装配于料斗7Y的盒9Y(或者9Yb)内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Da(或者第二补给用显影剂Db)输送至管部件73Y。输送至管部件73Y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Da(或者第二补给用显影剂Db)经过管部件73Y的内部,并经由设置在显影部4Y的壳体50的上部的补给用显影剂接受部55Y(图4)被送至壳体50内。
盒种类检测传感器72Y设置在盒收纳部70Y,将表示设置在盒收纳部70Y的盒是第一盒9Y与第二盒9Yb中的哪一个的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5。在此,预先在第一盒9Y与第二盒9Yb的规定的位置附加表示为哪一个盒的识别信息,并利用盒种类检测传感器72Y读取该识别信息,将读取到的识别信息发送至控制部15。例如,存在如下的结构等:当针对每种盒种类在检测的位置作为识别信息而施以不同的形状时,读取该形状的差异,或者是,当针对每种盒种类作为识别信息而设置条形码时,读取该条形码。
控制部15基于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判别设置在盒收纳部70Y的盒是第一盒与第二盒中的哪一个盒(盒的种类的判别)。基于该判别结果,对用户输出指示显影部4Y的闸门(后述)的位置切换的警告。关于该警告的输出的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在使用滴流显影方式的情况下,用户将第一盒9Y装配在料斗7Y,在切换成非滴流显影方式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第一盒9Y从料斗7Y卸下,将第二盒9Yb装配在料斗7Y。并且,当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成滴流显影方式时,能够将第二盒9Yb从料斗7Y卸下,进而将第一盒9Y装配在料斗7Y。由此,能够针对每种显影方式从收纳与该显影方式对应的补给用显影剂的盒向显影部补给该补给用显影剂。
图3中,虚线所示的附图标记80是用于收纳在滴流显影方式下排出的显影剂D的回收箱(参照图10),该回收箱80被装卸自如地支承在装置主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的正面侧设置有开闭自如的外罩,用户能够在打开外罩的状态下从装置正面侧进行回收箱80的装卸与盒的交换。另外,回收箱80中还回收从清洁器6Y~6K排出的残留调色剂,该残留调色剂是通过清洁器6Y~6K的清洁作业而从感光鼓1Y~1K除去的残留调色剂。
图5是图2的A-A线处的显影部4Y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图2的B-B线处的显影部4Y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在两图中,左右方向相当于轴向,右侧表示装置前侧(正面侧),左侧表示装置后侧(背面侧)。另外,在两图中均省略显影剂D。
如两图所示,设置于壳体50的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沿轴向形成为长条筒状,虽被分隔壁57分隔,但经由设置在分隔壁57的轴向一端侧(右侧)的开口部93(图5)连通,并且经由设置在轴向另一端侧(左侧)的开口部94(图5)连通。
供给螺杆52沿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轴向两端部由供给室58的两侧壁经由轴承部件支承而旋转自如。
搅拌螺杆53沿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轴向两端部由搅拌室59的两侧壁经由轴承部件支承而旋转自如。
显影辊51、供给螺杆52、搅拌螺杆53分别在其装置后侧的轴部分安装有齿轮,通过这些齿轮的啮合,来自外部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显影辊51、供给螺杆52、搅拌螺杆53,从而驱动它们旋转。
当显影辊51、供给螺杆52、搅拌螺杆53被驱动而旋转时,存在于供给室58的显影剂D由供给螺杆52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输送,并在该输送时被供给至显影辊51。
当由供给螺杆52输送的显影剂D到达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亦即装置前侧的开口部93时,显影剂D穿过开口部93而被输送至搅拌室59。
被输送至搅拌室59的显影剂D由搅拌螺杆53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X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在到达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亦即装置后侧的开口部94时,显影剂D穿过开口部94而被输送至供给室58。由此,显影剂沿图5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在壳体50内被循环输送。
显影剂D由供给螺杆52在供给室58内沿X方向输送的输送路成为第一输送路91,显影剂D由搅拌螺杆53在搅拌室59内沿X′方向输送的输送路成为第二输送路92。
另外,连通第一输送路91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二输送路92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开口部93成为将显影剂从第一输送路91输送至第二输送路92的第一连通路93,连通第二输送路92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一输送路91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开口部94成为将显影剂从第二输送路92输送至第一输送路91的第二连通路94。
如图6所示,从料斗7Y补给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Da(或者第二补给用显影剂Db)从设置在壳体50的装置前侧的补给用显影剂接受部55Y经由设置在搅拌室59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的补给口98被送至搅拌室59内,并与搅拌室59的显影剂D一起由搅拌螺杆53搅拌且输送。
在供给室58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的底面设置有显影剂的排出口99,在排出口99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开闭排出口99的闸门56。
图7是为了便于判断闸门56的结构而示出在图5与图6中将供给螺杆52与搅拌螺杆53卸下后剩余的部分的图,图8是表示闸门56与壳体50的装置前侧的部分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7与图8所示,闸门56通过将第一闸门部61和第二闸门部62与座60一体成形而成,且以沿轴向(图8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在规定量的范围内滑动(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50。
第一闸门部61为曲板状,位于壳体50的外侧,且与壳体50的供给室58的底面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弧状,以能够与壳体50的供给室58的底面面接触。当闸门56向装置前侧移动时,第一闸门部61移动至堵塞排出口99的闭塞位置而使排出口99处于关闭状态,当闸门56向装置后侧移动时,第一闸门部61移动至从排出口99离开的离开位置,能够将排出口99切换成打开状态。
第二闸门部62为轴向长的平板状,经设置在壳体50的底部的贯通孔亦即长孔503(图8)延伸至壳体50的内侧,并被支承为与设置在壳体50的内部的分隔件57(图2)平行的姿势。
当闸门56向装置后侧移动时,第二闸门部62的装置后侧的端部621与分隔件57抵接,成为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的分隔件的一部分。
当闸门56向装置前侧移动时,第二闸门部62的装置后侧的端部621(图8)从分隔板57离开,分隔件的一部分消失,在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之间形成有用于输送显影剂D的新的连通路95(图9(b))。
该连通路(以下,称为“第三连通路”)95是连通第一输送路91中的比第一连通路93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911(图5)与第二输送路92中的比第一连通路93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921(图5)的通路,如后所述,当切换为非滴流显影方式时,该连通路95被用作显影剂D的循环输送路的一部分。第三连通路95在轴向上被设置在显影辊51与第一连通路93之间的位置。
如图8所示,座(holder)60经由连结部622与第二闸门部62连结,在座60的装置后侧的面沿轴向朝向装置前侧开设有长孔65(虚线所示)。在与座60的孔65的开口对置的位置、且是在壳体50的底部设置有销69,该销69沿轴向朝向装置前侧直立。在壳体50的装置前侧、且在第一输送路91与第二输送路92之间,沿轴向设置有长贯通孔亦即长孔503。
第二闸门部62从壳体50的外侧(下方)经由长孔503插入到壳体50的内侧(上方),从而配设在壳体50的内侧,在第二闸门部62被配设在壳体50的内侧的状态下,连结部622处于与长孔503卡合的状态。
设置在壳体50的销69嵌入在座60的孔65中,在销69与孔65卡合、且闸门56的连结部622与设置在壳体50的长孔503卡合的状态下,闸门56以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50。
在设置于壳体50销69嵌有压缩螺旋弹簧68,压缩螺旋弹簧68对于座60始终作用朝向装置前侧的方向的作用力。在座60、在装置前侧设置有头部601,通过切换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8的作用力向装置后侧推压头部601的状态和不推压头部601的状态,来切换闸门56的位置(滴流显影方式的对应的位置和非滴流显影方式的对应的位置)。
图9(a)示出闸门56位于与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一位置(滴流对应位置)的状态,图9(b)示出闸门56位于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第二位置(非滴流对应位置)的状态。
如图9(a)所示,在滴流对应位置处,第一闸门部61从排出口99离开,排出口99打开,第二闸门部62移动至以横切的方式截断第三连通路95的截断位置,由此第二闸门部62与分隔件57抵接而成为该分隔件57的一部分,第三连通路95处于关闭的状态。
因第三连通路95关闭,在供给室58中由供给螺杆52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输送的显影剂D而无法经过第三连通路95,而是被朝向装置前侧的第一连通路93输送,在经过排出口99的上方后,经由第一连通路93被输送至搅拌室59。当显影剂D经过排出口99的上方时,一部分的显影剂从排出口99被排出到壳体50之外。通过该滴流显影方式,逐渐将显影部4Y内的显影剂出现劣化的部分更换成新的部分,能够长久地维持高画质,并且降低了由维护人员等将出现劣化的显影剂替换成新的显影剂的作业的频率,能够实现长寿命化。
在滴流显影方式中,从第一输送路91起经由第一连通路93、第二输送路92、第二连通路94返回至第一输送路91的路径构成显影剂D沿该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循环的循环输送路90。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非滴流对应位置,第一闸门部61移动至堵塞排出口99而关闭排出口99的闭塞位置,且第二闸门部62移动至从分隔件57离开的敞开位置,由此,分隔件57的一部分消失,第三连通路95成为敞开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三连通路95的敞开,在供给室58中由供给螺杆52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输送的显影剂D的大部分都经过第三连通路95,并被输送至搅拌室5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由于搅拌室59相对于供给室58位于斜下方,故在从供给室58向搅拌室59输送显影剂时,显影剂受重力作用而经由第三连通路95落下至搅拌室59,未经第三连通路95落下的一部分的显影剂直接被供给螺杆52输送至装置前侧。
虽然直接被供给螺杆52输送至装置前侧的一部分的显影剂经过排出口99的上方,但由于排出口99处于关闭的状态,故该显影剂不会被排出到壳体50之外,将经过第一连通路93被输送至搅拌室59。由于不会像滴流显影方式那样将显影部4Y内的显影剂排出,故相应地降低了显影所需的显影剂量,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非滴流显影方式中,从第一输送路91起经由第三连通路95、第二输送路92、第二连通路94返回至第一输送路91的路径构成显影剂D沿该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主要循环的循环输送路901。
图10(a)是表示回收箱80被装配在装置主体前的情形的剖视图,以侧视图示出回收箱80的一部分,图10(b)与图10(c)示出装配后的情形。图10(b)示出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时的例子,图10(c)示出切换至非滴流显影方式时的例子。
如图10(a)所示,在回收箱80的、与显影部4Y对置的一侧的面85设置有透孔81,当回收箱80被装配在装置主体时,如图10(b)与图10(c)所示,以显影部4Y的装置前侧的端部501(包含排出口99的部分)经由透孔81插入到回收箱80的内部的姿势将回收箱80固定支承在装置主体。
在回收箱80的面85的、比透孔81靠下方的位置支承有能够上下滑动的突起82。该突起82与显影部4Y的闸门56的头部601抵接,是用于在滴流对应位置与非滴流对应位置之间对闸门56的位置进行切换的部件,用户能够通过手动施加某种程度的力而在图10(a)所示的最上位置(实线位置)与最下位置(虚线位置)之间对突起82的位置进行切换,且被保持为图像形成时的装置的振动的程度不至使位置被切换。
用户例如在希望向滴流显影方式切换时,将第一盒9Y装配在料斗7Y,且将回收箱80的突起82切换至最上位置,之后把持回收箱80并从装置前侧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插入,由此能够将回收箱80装配在装置主体。
如图10(b)所示,当在使突起82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下将回收箱80装配于装置主体时,突起82与显影部4Y的闸门56的头部601抵接,头部601被朝装置后侧推压(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8的作用力被压入),由此闸门56移动至滴流对应位置。
在滴流对应位置,由于显影部4Y的排出口99处于打开状态,故通过显影剂D的循环输送,显影剂D的一部分经排出口99被从壳体50排出,并被收纳在回收箱80内。
与此相对,当例如希望向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时,取代第一盒9Y而将第二盒9Yb装配于料斗7Y,并将回收箱80的突起82从最上位置切换至最下位置,之后能够将回收箱80装配于装置主体。
如图10(c)所示,当在使突起82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下将回收箱80装配于装置主体时,突起82不会与显影部4Y的闸门56的头部601抵接,头部601借助压缩螺旋弹簧68的作用力移动至装置前侧,由此闸门56移动至非滴流对应位置。
在非滴流对应位置,由于显影部4Y的排出口99处于关闭状态,故即便循环输送显影剂D,显影剂D也不会从排出口99被排出。
另外,由于1个回收箱80对应(兼用)于各色的显影部4Y~4K,故针对每个显影部4Y~4K均设有1组上述的透孔81与突起82的组合,能够针对每个显影部单独地切换突起82的位置。
通过像这样针对每种颜色以组合(set)来改变盒的种类与闸门的位置,能够在同一显影部根据用户的希望在希望的时间切换滴流显影方式与非滴流显影方式,无需准备滴流显影方式专用的显影部和非滴流显影方式专用的显影部两方,对于操作者比较简便,而且能以低成本实现显影方式的切换。
图11是表示控制部15的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控制部15具备:CPU 151、ROM 152、RAM 153、盒种类判别部154、以及显示控制部155等。各部能够相互进行数据的互换。
CPU 151基于存储在ROM 152的控制程序对图像读取部11、图像形成部12、进给部13等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实现顺畅的彩色、单色的图像形成动作。并且,CPU 151接受用户从操作面板16输入的信息。此外,CPU 151基于来自显影剂检测传感器54Y~54K的检测信号判断收纳在显影部4Y~4K的当前的显影剂D的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是否处于作为基准预先确定的适宜范围内。CPU 151针对每种颜色进行如下的控制:如果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从适宜范围脱离的话,则CPU 151驱动对应的颜色用的补给马达8Y~8K,将补给用显影剂补给至显影部4Y~4K,以使载体与调色剂的比率进入到适宜范围内。
该补给控制适用于滴流显影方式和非滴流显影方式双方,但例如亦可采用如下的方法等:根据颜色或方式不同而切换成各异的适宜范围的方法;或者是,检测所收纳的显影剂量,当检测到的显影剂量比基准的适宜值少时,进行补给动作直至达到适宜值的方法。
并且,例如还可采用如下的方法:依据从曝光部发出的激光以画素单位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扫描时的像素数(点数(dot count))的累加值,推断显影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并补给与推断出的消耗量对应的量的补给用显影剂。如果预先建立形成1个像素量的大小的图像将会消耗的调色剂量的映射的话,则能够依据点数的累加值推断调色剂消耗量。此外,亦可采用如下的方法等:利用反射型的传感器等检测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上实际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量(浓度),将检测到的调色剂量看做因显影而消耗的消耗量,并补给与该量相当的量的补给用显影剂的方法,还可采用进行组合了上述的各处理的补给动作的方法等。根据装置结构来设定适于该装置的补给方法。
RAM 153为CPU 151的工作区域。
盒种类判别部154接收来自盒种类检测传感器72Y~72K的检测信号(盒种类的识别信息),判别设置在料斗7Y~7K的盒为第一盒与第二盒中的哪一个(判别盒种类),并将判别结果发送至显示控制部155。
显示控制部155在操作面板16的液晶显示部17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基于来自盒种类判别部154的判别结果警告显示使显影部4Y~4K的闸门56移动至与当前设置的盒的种类对应的位置的信息,从而将此通知用户。
图12是表示警告信息显示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取得设置在料斗7Y~7K的盒的种类(步骤S1)。该取得是通过接收来自盒种类判别部154的判别结果来进行的。
当盒的种类为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一盒时(步骤S2中为是),则使液晶显示部17警告显示将显影部的闸门56的位置切换至滴流显影对应位置的信息(步骤S3),并结束处理。
并且,当盒的种类为非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二盒时(步骤S2中为否),警告显示将显影部的闸门56的位置切换至非滴流显影对应位置的信息(步骤S4),并结束处理。
上述的处理针对成像部20Y~20K的各个成像部执行。
作为警告显示,例如当Y色、M色、C色为滴流显影用的第一盒9Y、9M、9C,K色为非滴流显影用的第二盒9Kb时,能够显示为“请将回收箱的Y色、M色、C色用的突起设置在最上位置,将K色用的显影部的突起设置在最下位置”的信息。
用户看到液晶显示部17的警告信息后,能够进行将设置在回收箱80的各色用的突起84的位置按照颜色不同而切换至滴流对应位置(最上位置)与非滴流对应位置(最下位置)中的某一位置的操作,或确认是否设置在如信息所示的位置。另外,上述的警告显示并不局限于信息,亦可采用示出各色的突起的位置的图形(graphics)显示等。并且,只要能够与上述信息等同样通知用户用于指示、警告闸门位置等的信息,则并不局限于显示,例如还可使用声音输出等。
并且,通知用户的时机优选为盒从当前设置的盒被更换成新盒时。这是由于当新盒为与此前相同的种类的盒时,无需切换闸门56的位置,而当为不同种类的盒时,则需要将闸门56的位置切换至与该盒对应的位置。另外,在促使用户进行确认的意思中,还可采用始终进行显示等通知的方法。
通过形成上述的结构,在例如照片图像等高画质的打印输出多的期间,用户能够针对各色,进行将第一盒9Y~9K设置在料斗7Y~7K、且将闸门56切换至滴流对应位置(使突起84位于最上位置)的操作,以使显影方式为画质优先的滴流显影方式。由此,能够执行高画质的图像形成。
之后,当例如成为只有文字的图像的打印输出多的期间时,作为成本优先,能够进行取代第一盒9K而装配第二盒9Kb且仅将显影部4K的闸门56切换至非滴流对应位置(使突起84位于最下位置)的操作,以使显影方式为只有K色的非滴流显影方式。由此,对于K色能够以低成本来执行文字图像的图像形成。能够针对每种颜色将显影方式从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非滴流显影方式,或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
另外,虽然在上述说明中设定为用户通过手动来切换闸门56,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即可,当补给第一补给用显影剂Da时,切换成从排出口99排出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第二补给用显影剂Db时,切换成不从排出口99排出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例如,如后所述,配置对闸门56施以朝向轴向的力,且具有在滴流对应位置与非滴流对应位置之间对闸门56进行切换的功能的螺线管等致动器,并在操作面板16设置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对闸门位置的指定的按键。进而,形成如下的结构:当用户对该按键进行操作时,驱动致动器,以将闸门56的位置切换至由该按键操作所指定的位置。对于用户而言,无需为了进行闸门位置的切换而进行直接把持突起84使其上下移动的操作,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作为闸门56,使用对排出口99进行开闭的第一闸门部61与对第三连通路95进行开闭的第二闸门部62形成为一体的闸门,排出口99的开闭与第三连通路95的开闭同时联动地执行,但亦可构成为,第一闸门部61与第二闸门部62使用不同的部件,并使它们分别能够单独地活动,由此能够分开进行排出口99的开闭与第三连通路95的开闭。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闸门56具有开闭排出口99的功能与开闭第三连通路95的功能双方的功能,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区别在于:闸门仅进行排出口99的开闭,并利用其他的致动器进行第三连通路95的开闭。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内容省略其说明,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闸门201的结构的图,图13(b)是表示进行第三连通路的通断的致动器202的结构的图。
如图13(a)所示,闸门201是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一闸门部61的部件,未设置与兼作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的分隔件57的一部分的第二闸门部62相当的部分。与第二闸门部62相当的部分作为固定的分隔部203设置于壳体50。
因此,如果使闸门201沿轴向滑动,则仅排出口99被开闭。在该图中,处于与非滴流显影方式对应的关闭状态。另外,由于在闸门201设置有与实施方式1的闸门56同样的形状的座60,故能够通过在最上位置与最下位置之间对回收箱80的突起84的位置进行切换来进行排出口99的开闭。
虽然在第三连通路95未设置机械式地关闭第三连通路95的部件,但如图13(b)所示,在壳体50的外侧,在夹着第三连通路95且与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2处设置有磁场产生构件202,利用从该磁场产生构件202发出的磁场在第三连通路95形成对显影剂的遮蔽(shield),由此能够关闭第三连通路95。
图13(c)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三连通路95形成有显影剂的遮蔽204的情形。
磁场产生构件202由电磁铁构成,且因通电而产生磁场。由于显影剂D所包含的载体为磁性体,故当由磁场产生构件202产生磁场时,存在于第三连通路95的显影剂中的载体与粘附于该载体的调色剂在磁力作用下被磁场产生构件202吸引而滞留在第三连通路95内。
滞留于该第三连通路95的显影剂D成为分隔供给室58与搅拌室59的遮蔽204,截断第三连通路95处的显影剂D的通路。另外,当切断对磁场产生构件202的通电时,显影剂D被磁场产生构件202吸引的磁力消失,显影剂的遮蔽被解除,第三连通路95的显影剂的通路敞开。
关于对磁场产生构件202的通电与切断的切换,可基于所设置的盒的种类的检测来进行。即,当根据盒种类判别部154的判别结果判断出盒的种类为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一盒时,认为需要关闭第三连通路95,控制部15执行对磁场产生构件202的通电。与此相对,当判断出盒的种类为非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二盒时,认为需要打开第三连通路95,控制部15禁止对磁场产生构件202的通电。
另外,关于闸门201的位置的切换,由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依靠用户手动操作进行,故执行显示切换至哪一位置的警告显示。上述的结构适用于显影部4Y~4K中的各显影部。
如此,能够形成为取代闸门部件,通过从磁场产生构件202产生磁场来进行第三连通路95的开闭的结构。另外,亦考虑例如用户能够通过开关等对基于磁场产生构件202的磁场的产生与停止进行切换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户手动来进行用于切换闸门的位置的操作,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之处在与不需要用户的操作。
具体地说,实施方式1中,对闸门56施以沿轴向的方向的力,从而能够在滴流对应位置与非滴流对应位置之间对闸门56的位置进行切换的致动器301(图11)、例如螺线管配置在显影部侧或者装置主体侧。在控制部15中,如图14的闸门位置切换控制的流程图所示,利用盒种类判别部154来判别当前设置的盒的种类(步骤S21)。当依据该判别结果判断出盒的种类为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一盒时(步骤S22中为“是”),对致动器301进行驱动控制,将闸门56切换至滴流对应位置(步骤S23),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断出盒的种类为非滴流显影方式用的第二盒时(步骤S22中为“否”),对致动器301进行驱动控制,将闸门56切换至非滴流对应位置(步骤S24),结束该处理。该结构适用于显影部4Y~4K的各显影部中。
根据上述的结构,无需对用户进行促使切换闸门位置的警告显示,对于用户而言,仅通过将与自己所希望的显影方式对应的盒设置在料斗中即可对显影方式进行切换,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致动器301,并不局限于螺线管,只要能够对闸门56施以轴向的力而使闸门56移动即可,例如亦可使用直动马达或滚珠丝杠机构等。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像形成装置与显影装置,亦可是对上述的显影方式进行切换的方法。此外,亦可是由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的程序。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能够记录在例如磁带(tape)、软盘等磁盘、DVD、CD-ROM、CD-R、MO、PD等光记录介质,Smart Media(注册商标)等闪存类记录介质等,可供计算机读取的各种记录介质中,有时以该记录介质的形态进行生产、转让等,有时以程序的形态经由包含因特网的有线、无线的各种网络、广播、电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等传送、供给。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而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考虑有如下的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可由一个显影部兼用滴流显影方式与非滴流显影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此外,还可采用通知用户显影方式的切换时间的结构。
例如,存在下述方法,即:针对各种颜色,对切换至非滴流显影方式时的显影部的工作时间进行累加,当该累加时间超出规定时间时,认为显影部内的显影剂(主要为载体)由于因搅拌导致的载体粒子的磨损的进展等而劣化至造成画质降低的程度,通知用户达到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的时间。作为通知用户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上述的显示或声音等。
例如,在关于Y色接收到切换的通知的用户按照通知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向滴流显影方式的切换的情况下,只要进行如下的操作即可:如上述那样,在打开装置正面侧的外罩的状态下,取代第二盒9Yb而将第一盒9Y设置在料斗7Y,并将回收箱80暂时卸下,且在将Y色用的突起84的位置从最下位置切换至最上位置之后再次装配回收箱80。
虽然在上述说明中对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的通知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亦可与此相反,例如采用进行从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非滴流显影方式的通知的结构。即,对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时的显影部的工作时间进行累加,当该累加时间超出规定时间时,通过促进显影部内的新旧的显影剂的替换来消除显影剂的劣化,再通知用户切换至非滴流显影方式。在用户按照该通知对显影方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只要与上述相反地进行盒的更换与回收箱的突起的切换即可。
进行对用户的通知的条件并不局限于显影部的工作时间,亦可将显影剂的劣化的程度作为指标。例如,可以设为图像形成次数、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的残留量、彩色图像形成次数相对于单色图像形成次数的比率等。
图像形成次数越多,相应地工作时间多,意味着显影剂的劣化加剧,因此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当图像形成次数比规定次数多时,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的通知。
同样,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的残留量越少,相应地意味着工作时间多,因此当残留量比规定量少时,能够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的通知。
并且,彩色图像形成次数相对于单色图像形成次数的比率多,相应地意味着彩色专用的显影部4Y、4M、4C的使用频率多,彩色用的显影剂的劣化加剧,因此当比率超出规定值时,能够仅针对彩色专用的显影部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切换至滴流显影方式的通知。并且,对于K色而言亦可与彩色一起切换至相同的显影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希望任意地执行切换。
在如实施方式3那样自动地对闸门的位置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当因上述的通知而用户进行盒的交换时,自动地将闸门的位置切换至与交换后的盒种类对应的位置。另外,对于上述的显影方式的切换的通知,可以进行从非滴流显影方式向滴流显影方式的切换和从滴流显影方式向非滴流显影方式的切换的双方或者仅进行上述切换的一方。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为了在滴流对应位置和非滴流对应位置之间对闸门56的位置进行切换,而在闸门56以外的部件亦即回收箱80设置能够对与闸门56卡合的状态和不与闸门56卡合的状态进行切换的突起84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对闸门56的位置进行切换即可。例如,亦可采用在滴流对应位置与非滴流对应位置的各位置将闸门56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于壳体50的结构。用户能够通过在将固定用的螺钉卸下并对闸门56的位置进行切换后再次紧固螺钉而对闸门位置进行切换。并且,当然可采用其它的方法。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下述结构例,即:作为显影剂D的循环输送路的一部分设置第一连通路93与第三连通路95,并且将排出口99设置在第一输送路91中的从该第一输送路91与第三连通路95的连接部起沿显影剂输送方向(X方向)直至与第一连通路93连接的连接部之间的流路的结构,但排出口9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还可采用将排出口99设置在例如第一连通路93的结构,或将排出口99设置在第二输送路92中的从该第二输送路92与第一连通路93的连接部起沿显影剂输送方向(X’方向)直至接受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口98(补给位置)之间的结构等。
并且,根据与补给口98之间的位置关系,亦可采用将排出口99设置在下述的位置的结构:例如当补给口98在第二输送路92中设置在该第二输送路92与第三连通路95的连接部、或者设置在比第二输送路92与第三连通部95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排出口99被设置在下述部分中的任一位置,即:第一输送路91中的、比该第一输送路91与第三连通路95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第一连通路93;第二输送路92中的、比该第二输送路92与第三连通路95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另外,并不局限于排出口99设置在第一输送路91等输送路的底面的结构,只要能够将输送中的显影剂D排出即可,例如亦可设置在输送路的侧面。
此外,虽然设定为闸门56在滴流显影方式中敞开排出口99,关闭第三连通路95,而在非滴流显影方式关闭排出口99,敞开第三连通路95,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对从排出口排出显影剂的状态与不排出的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即可。
例如,还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从第一输送路91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分支出两个输送路A、B(相当于连通路),并且这些输送路A、B在第二输送路92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汇合,而且能够将显影剂D所流动的输送路从输送路A切换至B或从输送路B切换至A,在输送路A的中途设置排出口,在输送路B不设置排出口。
在该情况下,在滴流显影方式中切换至输送路A,在非滴流显影方式中切换至输送路B。是一种排出口不进行开闭的结构,通过输送路A与B的切换来执行从排出口排出显影剂的状态和不排出显影剂的状态。
并且,循环输送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态。例如亦可采用下述的结构:不设置第三连通路95,在由第一输送路、第一连通路、第二输送路、第二连通路构成的循环输送路中,将排出口设置在下述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即:第一输送路中的、比与显影辊51对置的区域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第一连通路;第二输送路中的、比补给口98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位置,并使该排出口根据滴流显影方式与非滴流显影方式进行开闭。排出口的开闭并不局限于在堵塞排出口的位置和从排出口离开的位置之间对闸门进行切换的结构,例如还可采用在排出口配置使多片光圈叶片移动来改变开与闭的光圈机构的结构。
(4)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串联型彩色数字复印机为例,但只要是具有至少一个显影部和向其补给补给用显影剂的料斗的结构即可,无论彩色还是单色,能够普遍适用于打印机、FAX、MFP(Multiple FunctionPeripheral)等图像形成装置。
并且,作为第一补给用显影剂Da,在上述说明中设为包含载体与调色剂,但亦可例如包含载体而不含调色剂。在该情况下,配置补给补给用调色剂的其它的料斗,与第一补给用显影剂分开进行补给控制。关于分别补给载体与调色剂的结构,例如在上述的公报等中较为详细。
此外,亦可将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部(显影装置)形成为例如由操作者装卸自如的结构。
并且,作为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像担载体,对使用感光鼓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亦可是带状的部件。此外,作为担载显影剂D的显影剂担载体,虽然对使用具有套筒的显影辊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结构,只要是担载显影剂D的部件即可。
并且,亦可分别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与变形例。
总结:
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内容示出用于解决在背景技术一项中说明的问题的1个方面,总结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将得到如下内容。
即,(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部,该显影部具有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输送路与用于将该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的排出口;料斗,收纳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与收纳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能够相对于上述料斗进行装卸,上述料斗将所装配的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补给至上述显影部;以及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显影部内的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2)在上述(1)中,亦可为,上述切换构件是开闭构件,在处于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状态时,打开上述排出口,并且,在处于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状态时,关闭上述排出口。
(3)在上述(2)中,亦可为,上述输送路是对上述双组份显影剂进行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路,上述输送路具有:直线状的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一输送路并行配置,且朝与第一输送路中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双组份显影剂;第一连通路,该第一连通路连通第一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二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第二连通路,该第二连通路连通第二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一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第三连通路,该第三连通路连通第一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一输送路与第一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与第二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一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上述排出口设置在下述任一位置,即:第一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一输送路与第三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第一连通路;以及第二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三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上述切换构件能够以下述方式动作:在打开上述排出口的情况下关闭第三连通路,并且在关闭上述排出口的情况下敞开第三连通路。
(4)在上述(3)中,亦可为,上述切换构件具备:第一闸门,该第一闸门在从上述排出口离开的离开位置与堵塞上述排出口的闭塞位置之间移动自如;以及第二闸门,该第二闸门在以横切的方式关闭第三连通路的截断位置和从第三连通路离开而敞开第三连通路的敞开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5)在上述(4)中,亦可为,上述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呈一体,该一体的闸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第一位置处,第一闸门处于离开位置,第二闸门位于截断位置,在第二位置处,第一闸门处于闭塞位置,第二闸门位于敞开位置。
(6)在上述(5)中,亦可为,上述一体的闸门能够由操作者手动移动。
(7)在上述(6)中,亦可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构件,该检测单元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以及通知构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一体的闸门位于第一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并且,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一体的闸门位于第二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
(8)在上述(5)中,亦可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致动器,该致动器使上述一体的闸门沿上述移动方向移动;以及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对致动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构件驱动致动器,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一体的闸门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一体的闸门移动至第二位置。
(9)在上述(3)中,亦可为,上述切换构件具有:闸门,该闸门能够对上述排出口进行开闭;以及磁场产生构件,该磁场产生构件能够对磁场的产生与停止进行切换,上述磁场使存在于第三连通路内的双组份显影剂在第三连通路内滞留而形成显影剂遮蔽。
(10)在上述(9)中,亦可为,上述闸门能够由操作者手动移动而在从上述排出口离开的离开位置和堵塞上述排出口的闭塞位置之间移动。
(11)在上述(10)中,亦可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通知构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闸门位于离开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并且,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闸门位于闭塞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以及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对上述磁场产生构件进行控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磁场产生构件产生上述磁场,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磁场产生构件停止产生上述磁场。
(12)在上述(1)~(11)的任一项中,亦可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取得构件,该取得构件取得以收纳在上述显影部的双组份显影剂的劣化的程度为指标的信息;以及切换通知构件,该切换通知构件根据上述取得的信息将第一显影方式和第二显影方式的切换时间通知操作者,上述第一显影方式是接受第一盒的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而进行显影的显影方式,上述第二显影方式是接受第二盒的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而进行显影的、不同于上述第一显影方式的显影方式。
(13)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上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具备:输送路,该输送路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并设置有用于将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的排出口;补给口,该补给口设置在上述输送路,在收纳有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上述补给口接受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在收纳有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上述补给口接受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以及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如此一来,在用户希望高画质的情况下,能够切换成利用从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向显影部补给第一补给用显影剂、且将显影部内的双组份显影剂从排出口排出的第一显影方式而进行显影,在希望低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切换成利用从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向显影部补给第二补给用显影剂、且不从排出口排出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显影方式而进行显影,能够应对用户的希望,且无需准备第一显影方式用的显影部与第二显影方式用的显影部双方,对于用户而言无需耗费管理的劳力,便利性提高。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显影部,该显影部具有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输送路与用于排出该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的排出口;
料斗,收纳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与收纳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能够相对于上述料斗进行装卸,上述料斗将所装配的盒内的补给用显影剂补给至上述显影部;以及
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显影部内的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构件是开闭构件,在处于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状态时,打开上述排出口,并且,在处于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状态时,关闭上述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路是对上述双组份显影剂进行循环输送的循环输送路,
上述输送路具备:
直线状的第一输送路;
第二输送路,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一输送路并行配置,且朝与第一输送路中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双组份显影剂;
第一连通路,该第一连通路连通第一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二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
第二连通路,该第二连通路连通第二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一输送路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
第三连通路,该第三连通路连通第一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一输送路与第一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与第二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一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
上述排出口设置在下述任一位置,即:第一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一输送路与第三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第一连通路;以及第二输送路中的比该第二输送路与第三连通路的连接部靠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
上述切换构件能够以下述方式动作:在打开上述排出口的情况下关闭第三连通路,并且在关闭上述排出口的情况下敞开第三连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构件具备:
第一闸门,该第一闸门在从上述排出口离开的离开位置与堵塞上述排出口的闭塞位置之间移动自如;以及
第二闸门,该第二闸门在以横切的方式关闭第三连通路的截断位置和从第三连通路离开而敞开第三连通路的敞开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呈一体,
该一体的闸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第一位置处,第一闸门处于离开位置,第二闸门位于截断位置,在第二位置处,第一闸门处于闭塞位置,第二闸门位于敞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体的闸门能够由操作者手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以及
通知构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一体的闸门位于第一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并且,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一体的闸门位于第二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
致动器,该致动器使上述一体的闸门沿上述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对致动器进行控制,
在此,上述控制构件驱动致动器,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情况下,使上述一体的闸门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一体的闸门移动至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构件具有:
闸门,该闸门能够对上述排出口进行开闭;以及
磁场产生构件,该磁场产生构件能够对磁场的产生与停止进行切换,上述磁场使存在于第三连通路内的双组份显影剂在第三连通路内滞留而形成显影剂遮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闸门能够由操作者手动移动而在从上述排出口离开的离开位置和堵塞上述排出口的堵塞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对装配在上述料斗的盒的种类进行检测;
通知构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闸门位于离开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并且,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上述通知构件将使上述闸门位于闭塞位置的信息通知操作者;以及
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对上述磁场产生构件进行控制,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磁场产生构件产生上述磁场,在由上述检测构件检测出的盒的种类为收纳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的情况下,使上述磁场产生构件停止产生上述磁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取得构件,该取得构件取得以收纳在上述显影部的双组份显影剂的劣化的程度为指标的信息;以及
切换通知构件,该切换通知构件根据上述取得的信息将第一显影方式和第二显影方式的切换时间通知操作者,上述第一显影方式是接受第一盒的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而进行显影的显影方式,上述第二显影方式是接受第二盒的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而进行显影的、不同于上述第一显影方式的显影方式。
13.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利用包含载体与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对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上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装置具备:
输送路,该输送路输送上述双组份显影剂,并设置有用于将输送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的排出口;
补给口,该补给口设置在上述输送路,在收纳有包含载体的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上述补给口接受第一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在收纳有不含载体而包含调色剂的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盒被装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上述补给口接受第二补给用显影剂的补给;以及
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补给上述第一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状态,在补给上述第二补给用显影剂时,切换成不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状态。
CN2011101893787A 2010-07-01 2011-06-30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Active CN102314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1323 2010-07-01
JP2010151323A JP5158142B2 (ja) 2010-07-01 2010-07-0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129A true CN102314129A (zh) 2012-01-11
CN102314129B CN102314129B (zh) 2013-10-16

Family

ID=4539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3787A Active CN102314129B (zh) 2010-07-01 2011-06-30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26847B2 (zh)
JP (1) JP5158142B2 (zh)
CN (1) CN102314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7911A1 (en) * 2011-04-05 2012-10-1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length of the developer cartridge
JP6308812B2 (ja) * 2014-03-04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925240B2 (ja) * 2014-04-18 2016-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7883B2 (ja) * 2014-05-13 2016-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6544A (ja) 2015-03-27 2016-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排出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84985A (ja) * 2018-04-17 2019-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540153B2 (ja) * 2020-01-07 2024-08-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サーバ、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
JP2022160258A (ja) * 2021-04-06 2022-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60259A (ja) 2021-04-06 2022-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5574A (ja) * 2021-09-01 2023-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粉体回収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8675A (ja) * 1990-09-10 1992-04-20 Fujitsu Ltd 現像剤の交換方法及び現像剤交換カートリッジ
JPH06250524A (ja) * 1993-02-25 1994-09-09 Sharp Corp 現像装置
JPH09197784A (ja) * 1996-01-23 1997-07-31 Ricoh Co Ltd 現像剤交換方法
JP2007072328A (ja) * 2005-09-09 2007-03-22 Ricoh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4032A (ja) * 2007-11-30 2009-06-18 Oki Dat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0471A (ja) 1982-12-01 1984-06-09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機用現像装置
US5450178A (en) 1990-09-10 1995-09-12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placing the carrier portion of a developing agent having toner used in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5548385A (en) 1993-02-25 1996-08-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device that gradually replaces degraded developer with fresh developer
US5915155A (en) 1995-01-12 1999-06-2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plenishing and developer replacing device for a developing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920301B2 (en) * 2001-07-31 2005-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er recovery
US7522866B2 (en) * 2003-03-10 2009-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67722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758282B2 (ja) * 2006-05-23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7427A (ja) 2008-03-28 2009-10-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の充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8675A (ja) * 1990-09-10 1992-04-20 Fujitsu Ltd 現像剤の交換方法及び現像剤交換カートリッジ
JPH06250524A (ja) * 1993-02-25 1994-09-09 Sharp Corp 現像装置
JPH09197784A (ja) * 1996-01-23 1997-07-31 Ricoh Co Ltd 現像剤交換方法
JP2007072328A (ja) * 2005-09-09 2007-03-22 Ricoh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4032A (ja) * 2007-11-30 2009-06-18 Oki Dat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129B (zh) 2013-10-16
JP2012014008A (ja) 2012-01-19
US8526847B2 (en) 2013-09-03
US20120002983A1 (en) 2012-01-05
JP5158142B2 (ja)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412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JP46409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残量検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2428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P160780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459556A (en) Toner consumption rate gauge for printers and copiers
US20100215401A1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259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32829A1 (en) Adaptive toner gas gauge
JP2006220852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GB2541622A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6227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2186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585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2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382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641829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carrier is carried from developing device to cleaning container
JP61676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消耗品管理システム
US20080232828A1 (en) Adaptive toner gas gauge
JP20003218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8664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0090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976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2215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a toner supply bottle having a single bottle body and a supply unit provided near one end of the bottle body
JPH08328377A (ja) 回転型現像装置
JPH102063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現像剤補給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